《以自由看待發展》是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 森綜 合他在經濟學基礎理論、經驗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學領域多年來的 成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改變狹隘發展觀的舊范式,闡述人的實質 自由是發展的終目的和重要手段,建立了全新的理論框架。全書論證, 發展是涉及經濟、政治、社會、價值觀念等眾多方面的一個綜合過程,它 意味著消除貧困、人身束縛、各種歧視壓迫、缺乏法治權利和社會保障的 狀況,從而提高人們按照自己的意愿來生活的能力。森根據大量的經驗研 究資料,分析了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闡明在實踐中富有成效的解 決途徑。在強調市場機制、全球化對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做出基礎性重大貢 獻的同時,他指出還需要政府和社會在人的生存、保健、教育等領域承擔 責任,更需要人作為發展的主體在的社會交往和變革中發揮主動作用 。
這本《以自由看待發展》是森為公眾所寫,他努力使書中的討論盡可 能不帶技術性。非專業讀者可以從書中領略這位學術大師的深邃的哲理辨 析、有力的經濟分析和令人信服的經驗論證。
在這《以自由看待發展》中,阿馬蒂亞 森精致、簡明而范圍廣泛地闡述了這樣一個概念——經濟發展就其本性而言是自由的增長。他運用歷史事例、經驗證據以及有力而嚴格的分析,顯示了廣義而恰當地構想的發展對自由不懷敵意,相反,正是由自由的擴展所組成。
阿馬蒂亞 森(Amartya Sen),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森1933年生于印度,現在仍然保留印度國籍。他1953年在印度完成大學學業后赴劍橋大學就讀,1959年取得博士學位。森曾執教于倫敦經濟學院、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著名學府,現任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
森的突出貢獻表現在五個領域內,分別是:社會選擇理論、個人自由與帕累托的關系、福利與貧困指數衡量、饑荒問題與權利分配不均的關系以及道德哲學問題等。
森的學術思想繼承了從亞里士多德到亞當 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遺產。他深切關注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難的人們,被譽為“經濟學良心的肩負者”、“窮人的經濟學家”。森的思想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聯合國的《人類發展報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論框架設計的。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肯尼斯 阿羅認為,“在社會選擇、福利經濟學基礎理論、更廣泛的分配倫理學以及與這些領域相關的測量問題上。森是一位無可懷疑的大師。”
導論
實效性和相互關聯性
一些例證:政治自由與生活質量
交易、市場與經濟不自由
組織與價值觀念
組織機構與工具性自由
結語
第1章 自由的視角
1.1 不自由的形式
1.2 過程與機會
1.3 自由的兩種作用
1.4 評價體系:收入與可行能力
1.5 貧困與不平等
1.6 收入與死亡率
1.7 自由、可行能力與生活質量
1.8 市場和自由
1.9 價值標準和賦值過程
1.10 傳統、文化與民主
1.11 結語
第2章 發展的目標和手段
2.1 自由的建構性和工具性作用
2.2 工具性自由
2.3 相互聯系及互補性
2.4 不同層面的中國和印度對比
2.5 增長引發的社會安排
2.6 公共服務、低收入和相對成本
2.7 20世紀英國死亡率的降低
2.8 民主與政治激勵因素
2.9 結語
第3章 自由與正義的基
3.1 包括在內的與排除在外的信息
3.2 作為信息基礎的效用
3.3 功利主義視角的長處
3.4 功利主義視角的局限性
3.5 羅爾斯與自由權優先
3.6 諾齊克和自由至上主義
3.7 效用、實際收入與人際比較
3.8 福利:多樣性與異質性
3.9 收入、資源和自由
3.10 福利、自由與可行能力
3.11 權數、賦值與社會選擇
3.12 關于可行能力的信息:幾種不同用法
3.13 結語
第4章 以可行能力剝奪看待的貧困
4.1 收入貧困與可行能力貧困
4.2 何種意義上的不平等?
4.3 失業和可行能力剝奪
4.4 醫療保健和死亡率:歐洲與美國的社會取向
4.5 印度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貧困和剝奪
4.6 性別不平等和失蹤的婦女
4.7 結語
第5章 市場、國家與社會機會
5.1 市場、自由權與勞動
5.2 市場與效率
5.3 處境劣勢與自由不均等的配對效應
5.4 市場與利益集團
5.5 需要批判地審視市場的作用
5.6 需要一種多層面的思路
5.7 相互依賴性與公共物品
5.8 公共支持與激勵因素
5.9 激勵因素、可行能力與功能性活動
5.10 扶助對象選定與手段核查
5.11 主體地位與信息基
5.12 財政審慎與綜合考察的需要
5.13 結語
第6章 民主的重要性
6.1 經濟需要與政治自由
6.2 政治自由與民主的首要性
6.3 否定政治自由和公民權利的觀點
6.4 民主與經濟增長
6.5 窮人關心民主和政治權利嗎?
6.6 政治自由的工具性作用
6.7 政治自由的建設性作用
6.8 民主的運作
6.9 民主的實踐與反對派的作用
6.10 結語
第7章 饑荒和其他危機
7.1 權益和互相依賴
7.2 饑荒的起因
7.3 饑荒的防止
7.4 饑荒與疏離
7.5 生產、多樣化經營和增長
7.6 就業途徑和主體問題
7.7 民主與饑荒的防止
7.8 激勵因素、信息與饑荒的防止
7.9 民主的保護作用
7.10 透明性、安全與亞洲金融危機
7.11 結語
第8章 婦女的主體地位與社會變化
8.1 主體地位與福利
8.2 合作性沖突
8.3 對權益的認識
8.4 兒童生存率與婦女的主體地位
8.5 主體地位、解放與生育率降低
8.6 婦女的政治、社會與經濟作用
8.7 結語
第9章 人口、糧食與自由
9.1 是否存在世界糧食危機?
9.2 經濟激勵與糧食生產
9.3 人均糧食產量趨勢之外的因素
9.4 人口增長與提倡強制
9.5 強制與生育權
9.6 馬爾薩斯的分析
9.7 經濟或社會發展
9.8 年輕婦女權利的增強
9.9 外部因素、價值觀念與交流
9.10 強制的有效程度有多大?
9.11 生育率降低的副作用與速度
9.12 強制的誘惑力
9.13 結語
第10章 文化與人權
10.1 三種批評
10.2 正當性批評
10.3 邏輯連貫性批評
10.4 “文化性批評”與亞洲價值觀
10.5 當代西方與獨特性
10.6 對孔子的解釋
10.7 阿育王和考底利耶
10.8 伊斯蘭的寬容
10.9 全球化:經濟、文化和權利
10.10 文化交流與無處不在的相互依賴
10.11 普適性前提
10.12 結語
第11章 社會選擇與個人行為
11.1 不可能定理與信息基
11.2 社會正義與更豐富的信息
11.3 社會交往與局部共識
11.4 有意追求的變化與無意造成的后果
11.5 來自中國的一些例子
11.6 社會價值觀與公共利益
11.7 價值觀在資本主義中的作用
11.8 商業倫理、誠信與契約
11.9 市場經濟中規范與制度的差異
11.10 制度、行為規范與黑手黨
11.11 環境、法規與價值觀
11.12 審慎、同情與保障
11.13 動機選擇與進化生存
11.14 倫理價值標準與政策制定
11.15 腐敗、激勵因素與商業倫理
11.16 結語
第12章 個人自由與社會保障
12.1 自由與責任之間的相互依賴
12.2 正義、自由與責任
12.3 自由造成的區別何在?
12.4 為什么有這樣的區別?
12.5 人力資本與人類可行能力
12.6 最終的結語
附錄
附1 人名列表
附2 條目列表
非常感謝,滿意!
看完后更喜歡這位經濟學家了
好好好好好好好
包裝很不錯,快遞速度快,快遞員也很好
很滿意,喜歡
內容很不錯
非常劃算,建議學術類書籍可以經常做活動
非常滿意的購物 買書一如既往的選擇當當
沒有塑料膜
搶不到券,最后想買的書也沒了
沒外包,算是趣味性挺強吧
好好學習學習,勵志做一個經濟學者。
內容沒有詳細閱讀,閱讀后再評。包裝非常簡單,非常不滿意!
這本書值得購買,很好的,而且很實用
書是朋友推薦的,粗粗翻了翻,涉及面很廣,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還沒開始讀,但書的各方面都挺好的,包裝也很精美
這是了解發展中國家如何發展的一本不錯的書籍。
諾貝爾獲得者的力作,影響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決策
對于哲學、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方面的博士生或學者來說,值得讀一讀
森的福利經濟學觀念是跨越國家和文化界限的,諾貝爾獲得者的作品,當然不一樣!
發展不僅是GDP的增長,更意味著人的福祉的增進。一本值得一讀的書老羅推薦
老師推薦,我又推薦給同學了。確實是一本好書!買了好幾本了。
自由選擇改變了我對政府的看法!以自由看待發展才是社會發展之道!
我覺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一開始很好。然后就開始很痛苦了,什么都說,好吧,經典就沒有容易讀完的趣味性
以自由看待發展,一語中的!書中提到了那三年,令人唏噓不已!
學院的老師推薦購買的。看了之后,很受啟發。以一種促進自由的方式看待社會發展,會重新定義發展的方向。
買存之,尚待細讀。。。在這《以自由看待發展》中,阿馬蒂亞·森精致、簡明而范圍廣泛地闡述了這樣一個概念——經濟發展就其本性而言是自由的增長。他運用歷史事例、經驗證據以及有力而嚴格的分析,顯示了廣義而恰當地構想的發展對自由完全不懷敵意,相反,正是由自由的擴展所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