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中國人的病與藥:來自北大醫學部的沉思圖書
人氣:44

中國人的病與藥:來自北大醫學部的沉思

這是一本有關中國的醫院、醫療制度、醫療技術水平與病人的百科全書。抱著"大醫治未病"的愿景,作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解析,在深刻而不乏溫情的剖析中,力圖幫助國人真正了解自己的身體,懂得愛護并且知道如何愛...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有關中國的醫院、醫療制度、醫療技術水平與病人的百科全書。抱著"大醫治未病"的愿景,作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解析,在深刻而不乏溫情的剖析中,力圖幫助國人真正了解自己的身體,懂得愛護并且知道如何愛護自己,讓國人真正掌控自己的身體、命運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受到無謂的傷害。

醫患關系只是健康問題的冰山之尖。冰山底座,對醫生來說是醫學觀,對老百姓來說是疾病觀,可怕的是,我們常常將勁兒用錯。原本我們可以感同身受的健康,正在被技術化的正常指標和流行的錯誤觀念所取代,專家不斷制造技術方言來制造隔膜,醫學與公共理解越行越遠。市場經濟之下,花錢就想購買一切健康權利、一切生命的可能性,這樣的專制,也讓健康迷失。持科學主義立場的病人,也同樣會對輔助康復抱以無限想象,期待華佗再世妙手回春,期待醫療四兩撥千斤,生命及醫療代價意識相對單薄。這份病與藥的認知底色既容易給形形色色的騙局留下空間,也容易給我們各種心理暗示提供溫床。

病與藥的選擇不僅是科學話題,也是文化習俗。對健康、疾苦、生死、醫療的病與藥的命題需要人們更多的徹悟?;蛟S有24小時,中國人對于疾苦與救療的信念與信條將被賦予新的合理性,我們的關于病與藥的觀念、行為也會逐步高明起來。所謂,人在病中,心竅全開。

編輯推薦

據統計,中國人一生中平均要去59次醫院。

希望你更少去,但你應該了解得更多。

畢淑敏推薦:這是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書。作者將其寬廣的醫學和人文科學背景,精湛的學術修養,新穎犀利的觀點與生動幽默的文字融為一體,為當下中國人的生命狀態,開出了一張既冷峻又溫煦的處方。

梁曉聲推薦:這是一本醫生翻開后也會忐忑不安的書。

周國平推薦:世間只有兩種?。阂环N是不必治的,一種是治不好的。

郎景和(著名院士,北京協和醫院教授)推薦:醫生不能只看"病",不看病人;病人不能只信"藥",不信醫生。

張羽(北京協和醫院)推薦:中國是一個藥的大國;生病時,每個中國人都是一個哲學家。

凌峰(北京宣武醫院)推薦:醫學永遠也無法包治百病,但可以暖百家,頓百魂。

作者簡介

王一方,1958年生人,醫學碩士,國內知名醫學人文學者,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中心研究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醫學哲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醫學與哲學》編委會副主任,同濟大學、山西醫科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兼職教授,衛生部國際交流合作中心培訓專家。

出版醫學人文專著《敬畏生命 ——醫學人文對話錄》、《醫學人文十五講》、《人的醫學》、《醫學是科學嗎》、《醫學是什么》。

目錄

序中國人的病與藥

導言進醫院干什么?

及時章

醫院怪現象

一、臨床蠓蚴恰昂謎絞俊甭穡?

二、醫學家能否扮演上帝?

三、"這個時期好的治療,就是不治療"

四、"陌生的醫生"能治好我的病嗎?

五、專家的"方言"我聽不懂

六、聽診器的前世今生

七、為什么醫生只相信機器?

八、機器會說謊嗎?

九、小病大診、輕病重藥的誤區

十、向低技術致敬

十一、藥片、刀片、嘴唇片

十二、"紅包悖論"

第二章PART TWO

有關醫院的精神分析

一、瞧,這幫"鬼"病人

二、病人是被制造出來的

三、我們需要一場病人權利運動

四、"三好病人"

五、醫生的眼神

六、醫生也許是最差勁的病人

七、畫布中的醫院

第三章PART THREE

為什么滿是憤懣?

一、周國平的"痛"

二、梁啟超為何不告"協和醫院"?

三、醫生,快跑

四、醫生一半是天使

五、絕望是一門哲學課

六、找證據與講故事

七、藥品經歷了 29次降價之后

八、一張掛號單

九、看病能實現共產主義嗎?

十、不富裕的社會如何養活醫院?

十一、一碗"堅硬的稀粥"

第四章PART FOUR

醫院突圍,有戲嗎?

一、生命是一個技術事件,也是精神事件

二、護士困

三、醫生治病背后的神奇模式

四、醫院,實在傷不起

五、醫學生的沮喪

第五章PART FIVE

因為痛,所以叫生命

一、"夢里摟著一個美女,醒來發現自己的結石已經排出落在床單上"

二、"我的職業是生病"

三、克隆可以解決衰老問題嗎?

四、生命是有故事的旅行

第六章PART SIX

中國人的病與藥

一、避孕藥的革命史

二、"感冒"陰謀

三、傳染病改變世界

四、一種怪病的由來

五、西洋"偉哥"傳奇

六、一根針,一把草,能做什么?

七、癌癥是一場人文休克

第七章PART SEVEN

說說那些出格的醫生

一、白求恩大夫何時脫離了"低級趣味"?

二、醫生為何要虛構美好?

三、德國醫生

四、日本軍醫實驗

后記為了理想的健康,要學會妥協

在線預覽

為什么醫生只相信機器?

老百姓還經常埋怨醫生既不愿意聽病人傾訴——他們似乎只相信儀器,尤其是檢查費用昂貴的儀器——也不愿意向病人詳細講述他的病情。為什么有些醫生會有這方面的毛病?

這里面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一直是科學主義在主導。為什么我們的醫生要信奉科學主義?他也知道,醫學是人學,除科學知識外,還需要人性的關懷,還需要心理、行為、社會關系等諸多方面的調整,但為什么還這樣迷信技術呢?這是因為技術可以給他以回報。

如果他用其他手段,譬如說進行心理調適,幫你把心理上的問題解決掉,這當然對你是有利的,但這種工作對他而言是沒有報酬的??!他沒有診費可拿。不像西方,看心理醫生是以小時、半小時來計費的,比如作家、也是醫師的畢淑敏最近開了一家心理診所,明碼標價,談一小時話(學名叫"心理咨詢")就要收取 300元錢的心理治療費。為什么我們的許多醫院里的大夫24小時要急急忙忙趕著看 60個號,5分鐘就看一個,一來就給你開化驗單、一來就給你開藥?這樣做是考慮到支出的回報的。他給你講 10分鐘,對你有好處,可這會耽誤他給另外兩個病人看病,兩個人可能開出 100元錢的藥,如果他能拿到 10%的提成,那么就會減少他 10元錢的收入。在醫務方面,實際上也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進行暗中操縱。他為什么會越來越迷信機器?就是因為功利心在起作用。經濟法則講究較大化,科學法則講究化,本質上都是一種"貪婪",在醫生迷信機器這個現象的背后,是科學功利和商業貪婪兩者的結合。

也有過這樣的體驗,剛對醫生說上幾句話,就讓我做 CT檢查。有些人確實很迷信機器。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講,做CT是有適應癥的。如果你只患上感冒,又何必做CT呢?但某些醫生會說,我懷疑你有什么別的問題,都是為了你好,需要這樣檢查一下,幫你把問題排除掉。這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以"科學"的名義來謀取私利。我國一些大城市的人均 CT擁有量比美國的還高,為什么呢?

據調查,不少機器是醫務人員集資買的,買這東西是要有回報的,就像投資買一條船去運貨一樣,買了就得滿負荷運轉,而患者這方面的需求本來就有限,衛生資源也是有限的。有些內心忐忑的醫生也不愿意這樣干,但可能上面有任務:"我們科里這個月有 100個 CT檢查單的任務,你們每個人都得開 10個啊!"為了完成任務,只能讓那些不具適應癥的病人去掏錢做檢查。所以現在我們有些醫生看病就三句話:及時句是"哪里不舒服?"不等回答,就追上兩句"帶了多少錢?""是公費還是自費?"后兩句比及時句的潛在意義還要重要。

我們是一個剛剛步入小康的發展中國家,一方面衛生資源不足,一方面衛生資源浪費,其中重要一個原因就是醫療設備的高消費。有限的資源在很大程度上花到了診斷上面。從前我還在當醫生的時候,接診患者先要進行的物理檢查。從頭查到腳,視觸叩聽,望聞問切。但現在這樣做的醫生已經比較少了:這樣做要花較長的時間,而且要接觸你的軀體,還要和你交流,弄了半天又沒有回報。其實許多醫生心里也知道,有很多病問一問、摸一摸、叩一叩、聽一聽就可以診斷清楚,根本不需要進行高精尖的儀器檢查,但實際操作起來,仍是動不動就讓你去做CT,或者別的各式各樣的花大錢的檢查。

世界衛生組織現在強調適宜技術。譬如你是感冒,那么你適宜吃阿司匹林,只需花上幾分錢或幾毛錢,常常沒必要吃先鋒霉素。可現在的情況是抗生素濫用,大家常常開高級抗生素。為什么呢?因為抗生素越高級,價格越貴,開方者得到的回報越大。對感冒而言,用那么多抗生素干什么?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從嚴格意義上講,抗生素對它根本沒作用。但開方者總能找到道理來騙你。他可以說是為了防止繼發感染,就像美國打伊拉克一樣,要先發制人。其實這種說法通常是沒有道理的,并沒有那么容易出現繼發感染。你的藥很貴,如果我有錢,如果用了這個藥對我身體沒有害處,我當然也可以買,但事實是,這樣做一則是要消耗我們有限的衛生資源,要消耗我們的財富,二則是我吃了之后,很可能還會過敏。我體內抗生素藥物濃度過高,可能還產生一些副作用。

八、機器會說謊嗎?

某媒體記者以茶水代替尿液送去 10家醫院檢驗有無尿路感染,結果有6家醫院報告呈"陽性"。這些醫院的尿常規檢驗都配備先進的自動化驗與電腦報告系統。隨后,有家網站發起全國范圍的"茶水代尿"化驗行動,涉及全國 92家"三甲"醫院,在回收的 136份有效檢驗報告中,居然有 127份"陽性"報告,占送檢樣本數的93.4%。

這樣的"黑色幽默"不能不讓我們對機器的"客觀性"產生了極大的疑問。這之前,多次爆出某些性病門診 的"衣原體感染"檢出率,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制造"病人,誘導診療消費。這個"缺德"的概率后來就被正直的同行復檢戳破。

西諺中有"醫生撒謊,上帝也會原諒"之說,此話的本意倒不是說醫生有道德上不誠實或墮落的特權,而是說醫生面對病人陳述病況時,有委婉表達和輕描淡寫的權利,常被拉來充當案例的是與癌癥等絕癥病人的"保護性"談話。相反,病人訴病時說謊是不被社會認同的,刻意夸大病情是"詐病"行為,故意隱瞞病情是"諱醫"的表現,前言后語不搭則是心理疾患的癥候。無論是何種動機,說謊都是對現代醫學奉行的真理性與客觀性原則的背離。怎樣才會客觀公正裁定病況呢?似乎有一個很簡單的解決方案,那就是讓人走開,由機器來主導判定。其前提是主觀的人可能背信、失誠,客觀的機器不會。

事實果真如此嗎?最近一樁"惡作劇"在公眾輿論中徹底擊碎了"機器不會說謊"的美麗論斷。所謂"機器撒謊"的命題并不簡單,它首先是一個技術哲學問題,同時也是一個職業道德問題。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機器"自主"撒謊,即檢測失真;二是"以機器的名義"撒謊,即人為操弄結果并作偽。前者是客觀境遇中的失序與失誤,有一定的發生概率,后者則是人為干涉的結果,聽命于設局者的意志。但是,當下的媒體片面地引導公眾眼球,刻意聚焦于后者,情緒化、泛道德化地將其惡意炒作,作為妖魔化醫療機構、夸大醫院道德危機的輿論"酵母",也遮蔽了有意義的學理探討。

無疑,機器是人類感官的延伸,也是感官功能精細化、標準化的工具。20世紀下半葉,現代醫學在"還原論"的軌道上幾乎步入窮途,理論的醫學前鋒受阻,而技術的醫學則枝繁葉茂。理化領域里的前沿技術幾乎全數引入醫學,武裝了診斷與治療的全程,聲、光、電、磁新技術,加上信息技術的"加盟"徹底改造并提升了臨床醫學的水準,也驅逐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與悲憫,催生了客觀、精準外加奢侈、冷漠的工具崇拜意識。醫療——原本人與人的故事演變成為人與機器的故事、人與金錢的故事。機器與金錢成為主導、主宰診療過程的,也成為"人"的醫學的"敵人"。對此,主流醫學與技術專家至今缺乏反省和警惕,這是值得憂慮的職業自覺。如果順其發展,必然陷于技術奴役的沼澤之中不能自拔。

毫無疑問,人是醫療活動的主體,診療活動中,重視病人與醫生對病況的主體感受,以及他們對主體感受的主觀解讀,與重視機器的客觀描述與精細分析一樣有意義。同樣,質疑、校正社會、文化、心理誤差對診療客觀性的干擾,與質疑、校正機器的真實一樣有價值。即使有24小時,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醫生出現在臨床上,我們也要堅守這一信念。因為一切迷信、盲從機器與輕視、否定機器的觀念都是片面、偏頗的。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中國人的病與藥:來自北大醫學部的沉思 讀一讀,想一想,長一智!

2017-11-27 15:51:04
來自woodybo**的評論:

中國人的病與藥:來自北大醫學部的沉思 沒來的急看,看了再評價,包裝很不錯

2017-11-27 17:18:10
來自大龍愛**的評論:

值得擁有的……

2017-11-19 08:05:51
來自伊夢飛**的評論:

還好吧,內容比較專業

2017-11-19 17:55:1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了解當下,預知未來!

2017-11-11 17:00: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感覺不錯,就買了幾本

2017-11-11 19:16:10
來自金蕎麥**的評論:

作者意在“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解析,在深刻而不乏溫情的剖析中,力圖幫助國人真正了解自己的身體,懂得愛護并且知道如何愛護自己,讓國人真正掌控自己的身體、命運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受到無謂的傷害”,這個目的是達到了。

2014-01-18 17:25:56
來自卡栞栞**的評論:

可能不適合我自己,看了前面幾頁就看不下去了??赡苁俏易约簺]看明白。

2013-10-30 10:07: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朋友介紹買的內容應該不錯。新書為什么封面臟兮兮的?而且有幾頁沒裝禎好。為啥不能認真點呢???

2014-08-15 13:52:12
來自TITUS12**的評論:

物流服務很給力,包裹也包的很嚴謹!發票與明細都有!

2013-09-22 11:48:59
來自雙子GG**的評論:

這本書更多是王一方老師上課時的講課內容,編輯成書,受益中。。。。。。。。。。

2013-08-18 22:28:05
來自燕山之**的評論:

這是一本來自北大醫學部內部人員沉思的好書。

2013-08-06 15:44:11
來自zhifeiq**的評論:

書很好,富有哲理,是賣給當醫生的孩子的。他很喜歡。

2013-09-30 22:13:13
來自咖啡抹**的評論:

一本科普生活中許多誤區的知識讀本,不容錯過

2013-09-06 23:48:49
來自雪夜閉**的評論:

每個人都離不開醫院,這本書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醫院

2013-10-25 21:27:18
來自謝謝你**的評論:

這本書不錯,多了解各方面的情況,對自己以后的學習有幫助。

2014-04-20 14:30: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非常好,很有哲理韻味,適合于任何人群看,不僅僅是醫生、患者。我們有知道真相的權利!

2013-10-27 12:58:17
來自001lxj**的評論:

中國人的病越來越復雜,身體上的病還沒好,而心病卻更多了。

2013-07-28 20:48:29
來自mxs9999**的評論:

推薦。至今“醫學人文”對于大眾乃至部分醫務工作者,還是一個陌生的知識領域。如今的病人只相信吃藥或者手術,醫生越來越依賴技術。如果大家都去讀一讀有關醫學人文的書,就會在社會上建立起一種正確的健康觀、疾病觀和醫療觀。這樣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社會中的醫患關系也必然更加和諧。本書作者王一方先生是醫學人文的專家,更是醫學人文的積極倡導者與踐行者,他出版的幾部相關著作不僅內容豐富、思想敏銳而且充滿智慧,讀之常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這部書是作者最新的一部著作,內容更加集中,觀念亦更加鮮明、突出,也更具啟發性。好書,應該讀一讀。

2013-08-31 10:29: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為一名對人文社科深深著迷的醫生,看這本書有強烈的共鳴

2015-12-11 21:49:48
來自呵呵爸**的評論:

中國人的病與藥,來自北大醫學部的沉思,所有醫師的沉思,分析的角度挺獨到。實際的內容比書的標題涉獵廣。

2014-04-11 17:49: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病與藥的問題跟每一個人相關,每個人都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來,社會上對整個醫學界有偏見,還是了解一下醫務人員的看法吧,對了解事物的本來面目絕對有幫助。

2014-05-07 11:05: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生老病死,說別人易,真落到自己和親人頭上,就沒那么簡單。所以平時要學一點形而上的東西,對許多事保持積極、超驗的態度,起碼心里有個準備。因此,對醫學要有客觀的評價,和醫生平等溝通。

2014-01-24 10:11:26
來自jianyon**的評論:

中國人的病與藥:來自北大醫學部的沉思(中國病人的極端想法,中國醫生的用藥誤區,你知道多少?畢淑敏、梁曉聲、周國平、郎景...

2014-05-08 09:13:5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醫學的人文讀本,不僅適合醫生,也適合普通讀者閱讀!

2017-05-07 21:28:05
來自大排哥**的評論:

中國人的病與藥:來自北大醫學部的沉思 作為醫務工作者,對這個命題很感興趣,粗翻了一下,應該值得一讀

2017-09-27 18:53:37
來自傾***吸**的評論:

病人與大夫一定不是見識均衡的,對大夫來說簡單的東西,對患者來講卻不一定簡單。

2017-07-14 16:13:38
來自俺中過**的評論:

中國人的病與藥:來自北大醫學部的沉思(中國病人的極端想法,中國醫生的用藥誤區,你知道多少?畢淑敏、梁曉聲、周國平、郎景和院士、協和張羽等強烈推薦!)

2013-08-29 18:56:1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中國人的病與藥:來自北大醫學部的沉思 內容很棒,解釋了中國人的醫藥關系,很充分地理解了國人的心理。

2017-08-28 12:50:26
來自c***k(**的評論:

中國病人的極端想法,中國醫生的用藥誤區,你知道多少?畢淑敏、梁曉聲、周國平、郎景和院士、協和張羽等強烈推薦!

2017-08-07 22:45:3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關于醫藥與健康的書籍,非常好,生病要吃藥,但又不能亂吃藥,是藥三分毒,醫藥健康科普類書籍是老百姓生活所需,推薦閱讀!

2017-06-15 10:22:5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力市| 霍城县| 故城县| 武隆县| 营口市| 嘉鱼县| 琼结县| 东源县| 佛冈县| 星子县| 塘沽区| 溆浦县| 垦利县| 苍溪县| 鞍山市| 浠水县| 北流市| 壶关县| 唐山市| 迁西县| 巨野县| 瓦房店市| 太康县| 民权县| 鄂托克旗| 晋州市| 黄平县| 海丰县| 峨边| 普宁市| 宽城| 德兴市| 高邑县| 德庆县| 罗甸县| 万荣县| 固原市| 新闻| 淳化县| 手游|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