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尋了兒童和青少年成癮行為的潛在原因,以及可能產生的健康問題。成癮是現代社會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之一,尤其對未成年人影響深重。我們面臨的不僅是過分依賴違禁藥品,也包括食物、飲料、香煙、酒精、電子產品、在線社交網絡、暴力文化下的娛樂媒介和過度的、不健康的性行為。
本書通過臨床實踐中的案例分析,審視了具體的成癮物,提供了經過反復考驗的方法,幫助理解和管理有此種成癮行為的兒童、青少年;并為父母、老師和研究兒童、青少年健康的專業人員,提供切實可行的良方。
這本書探討了兒童和青少年成癮行為,給自身帶來的健康問題與后果,也分析了本質問題。通過借鑒人智學觀點,作者拉烏爾 戈德堡地剖析了從出生到成人的成長之旅,兒童的身體、心靈和精神變化。通過臨床實踐中的案例分析,他審視了具體的成癮物,提供了一個經過反復考驗的方法,幫助理解和管理有此種成癮行為的兒童會和青少年。
本書提出的幫助有成癮問題的兒童和青少年的方法,都以常識為基礎,能夠立刻利用到實踐中,幫助讀者為身邊的有成癮問題的青少年和兒童提供幫助。
對父母、老師和研究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專業人員、對沉溺于不健康成癮行為的兒童和青少年、對那些想要更好理解自己本性的人,這本書具有有極大價值。
拉烏爾 戈德堡(Raoul Goldberg)
臨床醫生和咨詢師、華德福學校博士、國際講師、兒童健康研究員。于1991年創辦了南非補充醫療協會(SACMA)。
榮獲《自然醫學》(Natural Medicine)雜志頒發的2002年度作者獎。
戈德堡博士開發整合了醫學的獨特的品牌,其中包括智學醫學、順勢療法、功能醫學、營養學、心理輔導和行為指導等。
他使用自我喚醒和強大的內在自愈治療技術來醫治病人,并在一些產生沖突的案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使用藥物或其他侵入性治療的方法,這種創新給病人帶來了福祉。
前言:時代的流行病
序
及時章:警惕成癮
需求和滿足
意志
必需和自由
依賴的連續體
感受依賴傾向
滿足與自我控制的掙扎。
第二章:理解兒童和青少年成癮
有成癮傾向的兒童
理解、關懷兒童的體驗法
走近有成癮傾向的兒童
兒童青少年的發展
成癮的本質
成癮的精神動力學
成癮合約
成癮環境
成癮者的大腦
身體、心靈、靈魂的連續體
第三章:控制兒童青少年成癮
理解成癮的本質
自省和自我關愛
了解某個孩子和他的需求
有效控制
成癮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第四章:食物成癮和飲食失調
幼兒飲食失調
年齡較大兒童以及青少年
理解食物成癮的本質
幫助食物成癮的年青一代
第五章:社會許可藥物的濫用
這些藥物給過你什么樣的體驗?
什么是藥物?
咖啡因
煙草
酒精
理解社會許可藥物的本質
理解依賴社會許可藥物的年輕人
幫助社會許可藥物成癮的兒童
第六章:非法藥物成癮
體驗藥物濫用和藥物成癮
人類的構成
世俗體驗和超然體驗
了解非法藥物的方法
物質化的藥物
超然的藥物
兼具世俗性和超然性的藥物
年輕人對這些藥物上癮會有什么危害?
藥物導致的片面化
幫助非法藥物成癮的年青一代
第七章:娛樂媒體的暴政
為什么看電視?看電視有什么感覺?
成癮現象
電視魔靈的崛起
電視的本質
幫助依賴娛樂媒體的年青一代
第八章:電腦奴役兒童和青少年
日常體驗
現代電子設備的吸引力
依賴和成癮
電腦,你是誰?
電腦,你對孩子做了什么?
警示:可能的副作用
我們的責任
幫助電子設備成癮的年輕人
第九章:兒童和青少年的暴力成癮現象
每日新聞
暴力給我們的感受
暴力給我們的感受
暴力的形態
破壞性行為失調
自殘
了解暴力
適者生存
更高的追求
暴力從何而來
媒體培養歧視
暴力成癮
幫助暴力成癮的年輕人。
第十章:性成癮
日常現象
變為成癮性行為的性行為
體驗性
了解性
性的發展
正常行為如何變為反常的性行為?
性成癮;
反人類的力量
幫助有成癮性性行為的兒童
性變態和康復
第十一章:成癮行為模式
內在行為依賴
成癮性行為反應
個人經歷
了解成癮性行為模式
內心的守衛
控制和看護
時代的斗爭。
第十二章:心靈的戰場
為自由奮斗
成長的威脅
心靈的發展
體格、氣質和人格特點
“我”的覺醒
黑暗力量
負面力量的來源
心靈的戰役
戰役
追求自由
附錄一 理解控制兒童青少年成癮計劃
附錄二:喚醒深層體驗—用藝術性的表達體現成癮體,并了解其本質
致謝
參考文獻
及時章 警惕成癮
我見過成癮帶來的痛苦,見過它給孩子和年輕人破壞性的影響。我也見過戰勝它帶來的在轉變中蘊藏的力量,我正逐漸認識到成癮的本質。它作用于人的心靈。因此我希望在日常生活中,探尋一般人對需求的體驗,了解他們的滿足和依賴。
提摩西的故事讓我認識到成癮能給孩子純真的靈魂帶來何種可怕的折磨。他的故事幫助我了解未被滿足的需要的力量,還有一個孩子需要如何奮力掙扎,才能滿足這些需要。
提摩斯10歲,聰明,敏感,因一場不幸的潛水事故,他的父親去世了。父親是家里的支柱和提摩西的榜樣,父親教他沖浪,給他的健身計劃提意見。在過去無論什么時候,只要提摩西需要意見和幫助,他總在身邊,但現在,父親突然不在了。 提摩西沒有表現出什么情感波動,但很快就出現了焦慮和缺乏安全感的征兆。他總想著作業,每天花上幾小時,只為了地完成作業和學習任務。做完了這個,他又馬上開始健身,跑完五公里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定時的做一些鍛煉和俯臥撐。他對晚飯十分挑剔,只吃特定的幾種食物,而且分量很小,因為這么做讓他感覺身體更舒服。睡覺前,他會幾次三番地檢查屋子的安全系統和防盜系統。放松和娛樂對他來說成了難事,他變得越發地嚴肅、抑郁、不合群。
幾個月以來,我看著這個男孩被他內心深處的需求控制,這種需求逼迫他用一系列強迫的、無法控制的行為,尋求短暫的滿足。這種強烈的需求似乎貫穿于他所有的清醒著的時間,他只能用各種各樣強迫性的行為,來緩解內心劇烈的不適感。這種需要只能被短暫的滿足,因此他要不停地重復費神費力的行為,看到他被其控制,我感到心碎。他也認識到,一種過于強大的事物攝住了他,將他推入無望的境地。他說道,淚流滿面,臉上寫滿痛苦,這絕望的哭嚎仍在我心中回響。“每天做這些事情,我好累,但我停不下來。”
需求和滿足
因為與生俱來的渴望,人需要有所依靠才能存活。人要依靠基本的必需品,如食物的營養、水、空氣;還需要適宜的溫度,保持身體健康運轉。情感也是如此,要保持心理健康,人要滿足一系列的心理需求,如對于被愛、被觸摸、被認可需求、感受自身價值的需求等等。在意識—精神層面,人需要自我表現為獨立的個體,表現出創造性、需要自我發現、需要找到人生目標、需要服務他人。
著名的人類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幾個層次。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當更為原始的身體需求,如對食物和水的需求,得到了滿足,滿足更為先進的心理需求,變成了主要的激勵因素。實現了這些需求后,人便開始追求更高的意識——精神的需求 及時章 警惕成癮
我見過成癮帶來的痛苦,見過它給孩子和年輕人破壞性的影響。我也見過戰勝它帶來的在轉變中蘊藏的力量,我正逐漸認識到成癮的本質。它作用于人的心靈。因此我希望在日常生活中,探尋一般人對需求的體驗,了解他們的滿足和依賴。
提摩西的故事讓我認識到成癮能給孩子純真的靈魂帶來何種可怕的折磨。他的故事幫助我了解未被滿足的需要的力量,還有一個孩子需要如何奮力掙扎,才能滿足這些需要。
提摩斯10歲,聰明,敏感,因一場不幸的潛水事故,他的父親去世了。父親是家里的支柱和提摩西的榜樣,父親教他沖浪,給他的健身計劃提意見。在過去無論什么時候,只要提摩西需要意見和幫助,他總在身邊,但現在,父親突然不在了。 提摩西沒有表現出什么情感波動,但很快就出現了焦慮和缺乏安全感的征兆。他總想著作業,每天花上幾小時,只為了地完成作業和學習任務。做完了這個,他又馬上開始健身,跑完五公里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定時的做一些鍛煉和俯臥撐。他對晚飯十分挑剔,只吃特定的幾種食物,而且分量很小,因為這么做讓他感覺身體更舒服。睡覺前,他會幾次三番地檢查屋子的安全系統和防盜系統。放松和娛樂對他來說成了難事,他變得越發地嚴肅、抑郁、不合群。
幾個月以來,我看著這個男孩被他內心深處的需求控制,這種需求逼迫他用一系列強迫的、無法控制的行為,尋求短暫的滿足。這種強烈的需求似乎貫穿于他所有的清醒著的時間,他只能用各種各樣強迫性的行為,來緩解內心劇烈的不適感。這種需要只能被短暫的滿足,因此他要不停地重復費神費力的行為,看到他被其控制,我感到心碎。他也認識到,一種過于強大的事物攝住了他,將他推入無望的境地。他說道,淚流滿面,臉上寫滿痛苦,這絕望的哭嚎仍在我心中回響。“每天做這些事情,我好累,但我停不下來。”
需求和滿足
因為與生俱來的渴望,人需要有所依靠才能存活。人要依靠基本的必需品,如食物的營養、水、空氣;還需要適宜的溫度,保持身體健康運轉。情感也是如此,要保持心理健康,人要滿足一系列的心理需求,如對于被愛、被觸摸、被認可需求、感受自身價值的需求等等。在意識—精神層面,人需要自我表現為獨立的個體,表現出創造性、需要自我發現、需要找到人生目標、需要服務他人。
著名的人類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為幾個層次。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當更為原始的身體需求,如對食物和水的需求,得到了滿足,滿足更為先進的心理需求,變成了主要的激勵因素。實現了這些需求后,人便開始追求更高的意識——精神的需求
對人性稍加研究,就能發現,這些需求和滿足這些需求是人類天性之一,這兩者在不同的人類活動領域中都有所表現。這種天性與生存本能有著直接的聯系,所有生物自出生起都被賦予了這種生存智慧。人類經由需求和滿足需求來維持生存,前進發展,來感受存在的樂趣。
思考下自己的需求,我們能發現,人有三種需求需要不斷地被滿足。
身體需求
在生理層面,我們能觀察到身體如何呼吸。呼吸系統的運轉方式,讓人以為似乎它知道生存需要氧氣,而且在不同的條件下,呼吸系統的設計,使其能調節到的運轉方式。運動時,身體對氧氣的需求增加,于是呼吸加快;睡眠時,對氧氣的需求減少,呼吸放緩。似乎身體不但知道它何時需要氧氣,還總知道它需要多少氧氣;身體根據自身需求來調節運作模式,借此保障自身能在任何條件中生存。
由此看來,維持生命,保持身體的健康運轉有兩個必要因素:一是需求智慧,它清楚身體的生存需要,空氣、水、適宜的的溫度和多種營養物質;二是高效調節滿足感的智慧,清楚身體需求在何時得到滿足,并能通過調節或關閉特定系統以保持身體時刻處于平衡的健康狀態。
本能與追求
本能是構成有機體內部創造性智慧(需求智慧或滿足感智慧)的要素之一。孩子本能地知道如何吮吸母乳,無須教授就懂得要找哪些東西來填飽肚子。他也本能地學會如何直立、說話和思考。另一個要素是對食物、水、氧氣和適宜的溫度的追求。這些都是激發生理意志以滿足生理需求的強大生理驅動力。
心理需求
在心理—情感層面, 我們也有需求。想想那些能讓你在情感上得到滿足的事物,那些讓你感到幸福、內心舒適的東西,那些讓你不斷努力試圖維持的事物。例如,一杯咖啡、幾塊巧克力或者一杯酒,也許表面上是為了滿足身體需求,但也能滿足情感需求。一杯可口的飲料著實讓人感到心滿意足。它們不僅能在人體內產生一種快樂的感覺,而且能帶來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某些人可能更需要生理上的滿足,而另一些人更需要情感上的滿足。感覺是身體感官的一種體驗,而感受則是一種與身體無關的體驗。我們的需求可能僅在感受層面。例如,人需要愛、關心以及他人的認可。我們渴望這些令人愉悅的體驗,并可能想方設法來滿足這種渴望。這些內在的體驗——感覺、感受和情感,都是我們所說的性靈或靈魂的一部分。正是在這之中,存在著不斷尋求滿足的廣泛需求。
在這個領域里,我們同樣發現了需求智慧,它知道靈魂獲得幸福的需求以及獲得所需的必要方式;我們也發現了滿足感智慧,在健康狀態下,它本能地知道這些需求何時得到了滿足。從另一方面看,當需求性由于某種原因而無法消除時,就可能產生依賴和成癮行為。正是在靈魂的領域,我們發現了成癮的現象。
欲望
這種創造性智慧,這種能夠驅使動物和人類心理組織需求的力量,我們通常稱之為欲望。正是這種力量,能夠較大限度地影響人的情緒和感受,驅使我們去尋找欲望的對象。當我們找到欲望的對象,對它的渴求將越發的強烈,只有得到它的一部分,我們才會感到滿足。欲望對象范圍很廣:特定的食物和飲料、香煙、報紙、性或者多種情感對象。回想一下讓你抱有強烈欲望的對象,并留心它是如何驅使你的。一塊巧克力也許會喚起你的某些感覺或感受,只有得到它,這些感覺或感受才能平復,即使這意味著要在半夜出門去買。這種非凡的力量控制了我們,迫使我們聽從欲望的驅使。到底是什么力量如此強大,能夠控制我們的意志力,讓我們聽它號令、受它擺布?要對抗這種力量,需要一種巨大的反作用力以及不斷的自我調節來抑制欲望之力。這種力量和驅使人們喝水解渴的生理沖動,在強度上有很大的區別嗎?欲望的作用范圍是人的靈魂,靈魂關注的不是維持生命,而是如何達到較大程度的舒適與愉悅。欲望是一種意志力,旨在滿足靈魂的需求。因此,我們能夠很容易地看出,欲望與成癮問題是多么密切相關。
意志—靈魂需求 心靈的情感和感覺需求是狂暴的,但思考和自省創造的需求能超越它們。一旦意識到自己是一個自足的個體,有著的能力,人便有了求知、成就、創造的需求。這些需求并非來自于身體或心靈,解決這些需求也不會有生理或情感上的滿足。它們屬于人類活動的另一個領域,這一領域和更高的現實相連,是真和善的領域。每個人都有渴望真與善的一面。這一部分,我們稱之為“自我”或者“我”,它有各種各樣的愿望。比如:希望成為一個醫生、一個好父親,希望幫助病人,希望通過寫作幫助自己的孩子。你有什么更高的人生目標想要完成嗎?對于每個人,這些目標是個人的,存在于自我的核心中,與獨特的“我”共存,而正是“我”讓個體間如此不同。
這里同樣的有一個需求智能,它知道更高的自我需要什么才能幸福,要怎么做才能幸福;同時,這里也存在著真實智能,一旦愿望達成,這一智能就可本能地知曉。
在所有目標中,達成較高的靈魂目標所花費的時間最長。
動機—愿望—傾向—決心
滿足這些更高、處于更表層意識的需求,需要人的意志——精神能力。“動機”是在自省后指導我們以某一特殊方式行動的力量。比如,若是覺得自己身康體健,我便會有保持健康的動機。“愿望”是支持著動機的力量在問題發生前,它便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它指向一個未來要完成的目標;它像是一座燈塔,或是一幅愿景,指明完成更高目標的道路。保持身體健康的愿望,加強了我取得這一目標的動機。“傾向”是一個更清晰,更可感的愿望。健康飲食和規律鍛煉的傾向讓我與目標更進一步。“決心”是意志行動,它將愿望傾向付諸實現。而一步,就是行動。
意志
能滿足自身需要的需求和創造,只能都屬于一個無所不在的動態過程,多數情況下,這一活動潛意識地活躍在構成人類的三個層級中:
在生理層級,它維持著人的身體、各種功能以及生命本身; 在心理層級,它提供舒適、愉悅以及情感上的幸福; 在精神層級,它能滿足更高的渴望和追求。
這些力量處于每個人存在的核心,像是一個發動機,為所有的功能提供能量和動力。稱呼這一力量最的詞語,便是意志,因為做出這些行為時,我們一直在運用自己的意志,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這一活動天然地聯系著人的本質,以特殊的方式驅動著我們。
1919年,在給華德福教師的演講中,魯道夫 斯坦納及時次描述了意志的自主性。 他表示,意志的組織有7種方式,每一種都和人類存在的不同層面相連。如前所見,它們是:
本能、動力——生理層面 欲望——心理層面 動機、愿望、傾向、決心——靈魂層面 需求和自由
在生理層面,生理需求想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個體沒有多少選擇的余地。或許我可以閉氣兩分鐘,這是我的極限,但是,如果還要活命,我必須繼續呼吸,對其他人來說也是如此。
在心理層面,每個人都有類似的需求,例如:孩子需要被愛、被關懷,但是這種需求的強烈程度,滿足這些需求要做到什么程度,則是因人而異,視內在和外在因素而定。在這一層面,我們有所選擇,能決定要滿足哪些心理需求。我可能渴望溫暖、滿是愛意的陪伴,但是可能因為某些原因,決定不滿足這些需求。
在精神層面,需求和需求的滿足是個人的,獨特的。那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自由,能選擇自己目標和是否完成這些目標。
依賴的連續體
據上述可見,人的需求是人存在的根本部分,是獲取各種生存要素的刺激物,滋養、維持著我們健康和幸福。我們依賴著其中某些元素,同時,我們又有選擇,能貫徹自己的意志。身體的生存依賴于各種各樣的生理和化學元素。探索成癮現象時,關注點顯然不是身體對維持生存的必要元素的依賴,如水和空氣的依賴。與身體不同,更高的自由更獨立,它可以自由選擇,不受身體、心理、情感的沖動和活動的束縛。這一領域似乎由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掌管,在控制成癮時,我們可以從這里汲取力量。心理領域正是成癮作祟的地方,心靈的依賴會通過強迫性的沖動,滿足內在情感需要的方式表達自己。
依賴
牛津詞典將依賴定義為對某物產生依賴的過程,或是不能缺乏某物。addict(成癮)源自于addicere,后者的意思是任命,或者指定,因此addict的意思是被依賴物支配或逼迫。上癮這一術語因為使用廣泛已然成了日常用語,更因它喚起的負面意義和情感暗示而蒙上污名,雖然它不被認為是一個科學術語,但我決定予以保留,用來形容人生依賴曲線上中出現的極端依賴的情況。
這本書討論的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成癮麻痹人的意識,抽干人的生命力,戰勝成癮需要一場意識戰爭,拉烏爾 戈德堡將我們的注意力,聚焦在這場戰爭上。
——羅斯 丹尼爾博士(Dr Rosy Daniel),英國綜合醫學學院主任
戈德堡博士是我在綜合醫學領域中,見過的創造性的思想家。他為醫學的人性化,做出了貢獻。他是心理語音學這一新領域的領軍人物。多年來,他全心投入到兒童醫療工作中,對成長中兒童的幸福以及成癮現象的形成和治愈,這兩個問題形成了獨特的認識。
——耶胡達 塔加爾(Yehuda Tagar),心理語音學創始人,帕爾賽福涅心理語音學學院主任,南非米夏埃利領導學院主任
一本面向危機核心的書,充滿挑戰精神,又帶來希望。
——皮特 波依思(Peter Powis),臨床心理學家,南非丁香花康復中心心理理療師
非常完美非常完美
容易成癮的時代,遠離
整體感覺不錯
提供學習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