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關于國慶節的句子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關于國慶節的句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4、It'll soon be National Day。離國慶節很近了。

5、National Day is coming。國慶節快到了。

6、On National Day red flags are hung out of every window。國慶節那天每個窗口都掛出紅旗。

7、Several new plays will be performed on National Day。國慶節將上演幾個新戲。

篇2

三、國慶節到了,看在朋友面上,就讓我小小霸道一下,你必須讓我的祝福在你的手機里擠一下,好把快樂放下,把好運留下,把成功丟下,把幸福裝下,國慶快樂!

四、國務院關于國慶節五條禁令:禁止加班不愛惜身體;禁止通宵熬夜不睡覺;禁止整天睡覺不運動;禁止不開心不高興不快樂;禁止不發祝福短信給我;請貫徹執行!

五、天是藍的,草是青的,國慶的氛圍是歡樂的;山是秀的,水是清的,五彩的煙火是絢爛的;花是香的,酒是醇的,短信的祝福是暖暖的。祝你國慶快樂。

六、訴說中國的歷史,有四大發明的榮耀;謳歌中華的今天,有神舟上天的輝煌。唯有國家的昌盛,才能給民族以提升;唯有祖國的富強,才能給人民以尊嚴!國慶節快樂!

七、國慶長假至,請你舉起右手鄭重宣誓:在接下來的假期里,你愿意與吃喝玩樂結為伴侶,無論忙碌還是悠閑,無論疲憊還是精神,無論宅家還是外出,都要把吃喝玩樂放在第一位,以不虛度為目的,同甘共苦同舟共濟永不言棄,愛惜尊重理解保護她!只要你做得到,祝你節日快樂!

篇3

The Yellow River Yangtze River Pentium, that is china! Ancient writing poetry has a long history, it is China be handed down from age to age! Qinghai Tibet Plateau, the vast basin of Xinjiang, it is china!

3、無意間又看到了操場上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在樹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鮮艷。每當看到國旗,我的心都為之一顫,親切尊敬,自豪與責任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Inadvertently saw the playground on the flag waving in the wind, the five-star red flag, in the leaves of the background is particularly bright. When I see the flag down, my heart was kind of respect, pride and responsibility to let me be calm.

4、一個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須自尊自立,自信自強,中國就是世界的榜樣!我為我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展望未來,代的接力棒要靠我們傳下去,我們要好好學習,為祖國做出貢獻,讓祖國走在世界的最前面!

A nation to the world, we must self-esteem, self-confidence, self-reliance, China is the world's model! I'm proud to be a chines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on behalf of the baton is to rely on us to pass on, we have to study hard,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motherland, the motherland in the world in front of the most!

5、小時候,祖國就刻在我心中,一個個關于中國英雄的故事,一個個關于中國的優美神話傳說,將我的心勾了起來,隨著歷史的情節起伏。

When I was young, my motherland was engraved in my heart, one of the stories about the Chinese hero, a beautiful fairy tale about China, my heart will hook up,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ups and downs.

6、祖國是哺育我們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在慶祝您70周年華誕之際,我熱血沸騰,思緒澎湃。每當我們仰望五星紅旗,每一次唱起國歌,愛國之情就在我們心中激蕩。

The motherland is the care of our mother, is the cradle of life, is a Chinese pride in you, to celebrate the 70 anniversary of the, my blood boiling, surging thoughts. Whenever we look at the five-star red flag, sing the National Anthem every time, the patriotic feeling in our hearts.

7、迎國慶,我無限感慨百感交集。遠大的理想要實現,現在就要發奮讀書、努力學習,將來成為棟梁之才報答祖國,報答老師,服務人民。

I have mixed feelings towards the national day, infinite emo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lofty ideal, to study hard, study hard now, become a man of tremendous promise to repay the motherland, the future to repay teacher, serving the people.

8、迎國慶,我心浪起伏,思潮滾滾。我長大后,一定要當科學家,發明出一代又一代新的產品,讓人們減輕生活負擔,促進祖國高科技發展,讓我國處于地位,給祖國,給世界一個新的答謝,讓老師的汗水不白流,不白費。

篇4

“元旦”一詞確非舶來品,而是早已有之。成書于唐朝初年的《晉書》中便寫道:“顓(zhuān)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實際上,在此之前“元旦”的概念已經頻頻出現于詩文之中,南朝文史學家和文學家蕭子云的《介雅》一詩中便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句子。

而要追溯元旦之日何時被定為農歷正月初一,則有明文記載始于漢武帝時。漢武帝之前,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并不統一,因此歷朝歷代元旦的月份和日子相距甚遠。夏朝以元月為正月,商朝以十二月為正月,周朝以十一月為正月,而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十月為正月。漢武帝時,明文規定元月為正月,并將正月第一天稱為元旦。此后,這一規定沿用了20xx多年,直至清朝末年。期間每逢農歷元旦,封建王朝都會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祭神祭祖、掛貼春聯、書寫福字、燃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等等,構成了公歷元旦之日最主要的內容,每每盛況空前。

1920xx年,爆發,大清王朝壽終正寢。隨著封建帝制的消亡,農歷元旦也被公立元旦取而代之。為“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經各省都督代表會議表決之后,民國政府決定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紀年法,1920xx年為民國元年,公歷1月1日為“元旦”,此前的農歷正月初一改稱“春節”。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在京召開,會議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商定沿用民國時期已定的公歷和農歷并舉的方案,并且將公歷新年之始――元旦列入法定假日,從此成為全中國人民的節日。當然,與農歷元旦相比,公歷元旦的慶祝活動、內容及其影響力等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語。

如今, 我們說起“元旦”,通常是指公歷1月1日,而農歷正月初一則稱為“春節”,這一約定俗成自1949至今已近70年。因此可以說,中國人過元旦已有4020xx年之久,但是過公歷元旦不過半個多世紀。

元旦是法定節假日嗎

元旦是法定節假日嗎:是

元旦是每年公歷(陽歷)1月1日,國家法定假日指的是國家規定放假的日子。我國的法定節假日是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其中春節、清明、勞動、國慶這四個法定節假日高速免費。但是元旦節高速是不免費的。

篇5

做任何事情就要講方法,方法得當就做得快,做得好。學習也是一樣。微觀具體的做法叫做學習方法,宏觀整體的做法叫學習策略。語文學習有具體的方法,也有整體的策略。我們先來談學習方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在未來社會里,“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埃德加o富爾《學會生存》)因此,對學生進行有關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涉及語文整體的,有涉及語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體的。關于語文整體的基本學習方法,中外教育家、學者、作家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論述。多閱讀、多觀察、多練習和多思考看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卻是學好語文的基本功。

關于對小學生具體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分為字詞的學習方法,句子的學習方法,段的學習方法,篇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寫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詞的學習方法有:運用漢字的構造規律來理解字的方法,組詞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詞素分析理解詞語的方法,同義法的比較法,根據語言環境理解詞義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詞義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學習方法有:擴寫、縮寫句子的方法,變換句式的方法,用關聯詞語理解簡單復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學習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給段分層的方法,調整段中語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學習方法有:分段的方法,歸納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學習寫作文的方法有:審題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選材的方法,組織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二、小學生語文的學習策略

1、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小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是這一環。上課正確的做法是:

――帶著問題上課。 如果孩子帶著一些未解決的問題進入課堂,就保持著較強烈的求知欲。此時,孩子會集中精力聽教師講重點、難點和要點。要學會放松,因為一節課始終繃緊了弦是不可能的,所以調節課上不同階段的緊張程度便很重要。一堂課的開頭結尾常不可忽略,需要認真聽講。

――緊抓老師思路。學生聽講須注意教師講課中的邏輯性。如果聽時遇到某一問題沒聽懂可迅速記下來,此時不必死鉆“牛角尖”,還要順著教師的講解去聽,那個問題可相機思考或提問。

――要當課堂主人。聽講時學生必須發揮主體作用,認真思考教師提的問題,仔細觀察演示或實驗,大膽提問,大膽發表看法,積極參加討論。

――養成筆記習慣。學生課上要邊聽邊記,以聽為主。記錄時善用符號,簡潔明了,迅速整齊,可有自己的批語,重點處用重彩或著重符標明。

2、學會復習

復習是學習過程5環中的中間環節,承上啟下,十分重要。學生在復習中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對知識運用的技巧,進而使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系統化,這樣,才能使知識真正為自己所有。如果孩子平時不復習,考前突擊;不會做題了,才想起要復習;復習時一味死記硬背,沒有章法,就要進行教育。可以指導孩子可以掌握以下復習要點:

――多種形式復習。復習是對信息的重新編碼,可采用看、聽、記、背、說、寫、做等多種形式復習整理知識,不必一味機械重復。科學指出,復習的效果在于編碼的適宜性,而不在次數。

――當天進行復習。要求孩子聽講之后盡早進行復習,可減少遺忘。同時可使新知識聯系起來,搞清楚知識前后的聯系和規律。

――單元系統復習。這一般在測驗和考試之前進行,這種復習重點領會各知識要點之間的聯系,要抓重點和難點,并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對錯題進行再次練習被證明是提高成績的法寶。

――假期不忘復習。 每年的寒署假及勞動節、國慶節學生閑暇時間較多,家長可以督促和提醒孩子,除完成作業外,應適當復習,防止遺忘。在節假日,孩子還可以適當閱讀課外書,加深和拓寬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

3、作業不可忽視

小學生通過做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而且學生可以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有利于其能力的培養。指導要點是:

――先復習后作業。就是說,先看書,后做題。這樣可以省時省力,提高效率。

――認真高效檢查。做作業態度要認真,獨立完成,注意審題,言必有據,推理嚴謹,寫字工整,最后要檢查作業是否有遺漏和錯誤。您如果看到孩子先玩后作,邊玩邊寫,拖沓分心,那是做作業的壞習慣,必須要求孩子改正。

――仔細研究批語。教師的評語經常言簡意賅地點出問題所在。要告訴孩子,應認真研究批語,更正錯誤,深思熟悉。作業應保證完整,分門別類,到總復習時,便可隨手拿出來參考。

做作業是小學生的重要工作,要循序漸進,注意階段性,不必刻意去尋找偏題怪題;要變換形式,注意多樣性,題不在多,在于不同變式;新穎有趣,注意趣味性,不抱單純任務觀點做題,而是把做作業看成對自己能力的檢驗;要求孩子獨立答題,注意自主性,不依賴他人,寧做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4一定做好小結:

測驗與考試前后,是學習小結的時機。小結是學習某過程的終結環節,是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通過小結,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對今后的學習起促進作用。

――進行系統小結。通過系統小結,以使自己的知識系統條理化,實用化。做好小結,迎接考試。

――正確對待考試。考試是對自己學習效果的檢查。考試時學生要認真審題,想不起來的先放下。緊張而不慌亂,沉著而不懈怠。卷面整潔,書寫工整,步驟完整,格式正確。學生不得考試作弊,也不得協同別人作弊。

篇6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9-0145-02

《海島貝貝》是海口電視臺打造的一檔少兒類精品自辦欄目。自2004年開播以來始終秉承文化育教、道德育人、文藝怡情、寓教于樂的宗旨,至今已創作了四百多期精品節目。作為一檔地方臺的少兒文藝欄目,我們很重視這一寶貴的地域文化資源,在這里,孩子們可以盡情地展示自己的藝術特長,完全放松的去玩自己喜歡的游戲,還可以在節目中學到很多小手工的制作方法、揭秘小實驗的樂趣、享受成長的快樂。下面就結合《海島貝貝》欄目談一談筆者對少兒節目制作的一些淺見。

一、欄目構成

一檔欄目好不好看,能不能吸引目標受眾,欄目的版塊構成是基礎,在《海島貝貝》籌建的初期欄目組同仁花了大量的時間來研究,考慮到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這個特點,每個版塊時長5分鐘左右,每期20分鐘的節目由四個版塊組成,最終確立了以下版塊輪換制作播出。

第一版塊: 貝貝秀場

這個版塊的設置主要是為本地的孩子們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小朋友個人或團體展示自己的藝術特長、技能,秀出自己的風采。

第二版塊:貝貝學堂

這個版塊主要是培養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在節目中我們會請一些專業老師、業內人士、小朋友或主持人教觀眾制作小手工、揭秘小實驗以及生活小常識等,以寓教于樂的形式教會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事物,美化自己的生活以及動腦思考問題的能力。

第三版塊:貝貝樂園

這個版塊是一個注重娛樂、注重孩子參與性的版塊。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會開展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游戲活動或比賽,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使孩子們在娛樂中感受到集體感、榮譽感和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第四版塊:童言無忌或生活常識

對孩子提出“人為什么要吃飯”、“天為什么會下雨”等常識性問題,先讓孩子用天真童趣的語言闡述他們對事物的看法,然后由主持人點評,最后用動畫等形式告訴孩子準確的答案。孩子們五花八門、天馬行空、令人忍俊不止的答案是這個版塊的看點,動畫形式揭曉謎底能給孩子留下更深的印象。

第五版塊:貝貝說吧

這個版塊主要是讓咱們海南自己的小主持人走進演播廳或各個學校。講述國內外發生的事情或有關于青少年的各種趣聞軼事及有價值的信息,以孩子的視角,用孩子的敘述方式來講述有關孩子們的新聞。

二、主持人選擇

設定了節目板塊之后,非常重要的就是主持人的選擇了,少兒節目的主持人需要非常強的溝通技巧、豐富的肢體語言更要有愛孩子的一顆童心。

孩子有他們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語言需要真正的愛才能融入他們,聽懂他們表達的同時讓孩子們明白你的要求。主持人需要放下身段,做孩子們的朋友而不是老師或者家長,讓孩子們能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下接受我們的節目,接受我們要傳達的理念。

根據這些要求,我們選擇了一位當時剛從學校畢業沒多久的女性主持人擔綱,確定下“姐姐”的身份。這位姐姐長相甜美,自己又童心未泯,很快就能和來參加節目的小朋友打成一片,使整個錄制現場非常的輕松愉快,同時通過節目的播出,把這份快樂也帶給電視機前的小觀眾,使許多觀眾因為想要和姐姐一起做游戲而踴躍撥打熱線報名,提高了節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串詞的寫作技巧

兒童的語言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句子要簡練、盡量不用太多定語、生動活潑口語化等等,那么作為一檔給孩子看的節目,我們串詞的寫作一定要符合這個規律,而且最好能設定情景,讓孩子們一聽就能聯想到自己身上。

比如有一期的“貝貝學堂”版塊,我們要教孩子制作一個小相框,剛好這期節目播出時間在國慶節后,主持詞是這樣寫的“小朋友們,國慶長假剛過,爸爸媽媽一定帶你們去了許多好玩的地方吧?那有沒有拍攝一些又好玩又漂亮的照片呢?你們一定希望把這些照片放在自己的床頭或是書桌上吧,那,怎么才能把照片美美的放在桌子上呢?今天呀,姐姐就教大家制作一個可愛的小相框……”短短的幾句話,讓孩子回憶起了愉快的假期,同時也被勾起了強烈的好奇心——怎么才能制作一個小相框呢?下面,就是認認真真邊看邊學啦。

再比如有一期“貝貝說吧”版塊,當期要聊的話題是保護牙齒。這個版塊由三位小主播共同錄制,主持詞是這樣寫的:

“A:昨天,我牙疼得一整晚都睡不著覺,今天去了醫院檢查,醫生說要拔牙呢!我可怎么辦呀!

B:你呀!肯定是小時候糖吃多了。牙疼可難受了,不但吃不了媽媽做的好吃的,也不能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

C:對呀!有了這個教訓,你以后可要好好愛護牙齒了!

A:那我要怎么愛護牙齒呢?你們快跟我說說吧!

……”

由三位小主播身臨其境的表演,引出愛護牙齒保護牙齒的內容,使電視機前的小觀眾們很容易聯系到自己,從而引起共鳴。

四、拍攝技巧

兒童由于身高的關系,視角比我們大人要低得多,所以要想發現孩子眼中的世界,我們要把自己也變得矮一些,也就是說,攝像機的機位要盡量與被拍攝者也就是我們的小朋友平齊,這樣得到的效果才是孩子的視角,而不是我們大人居高臨下的俯視。這時候出現在鏡頭里的主持人,也最好能采用蹲姿、坐姿等等與小朋友平等對話的高度,既能照顧到構圖,也能跟小朋友拉近距離更好地交流。

俗話說“春天孩兒面,一日變三變”,這是說孩子情緒的很難把控,那么在節目錄制現場除了靠我們的主持人和工作人員盡量調節氣氛之外,我們還能做的一件事就是“海量拍攝”,在大量的素材里面尋找適合的鏡頭,達到理想的效果。

另外在節目制作過程中我們發現,除了一些親子類節目外,盡量不要在現場出現家長也是節目順利錄制的元素之一,很多時候參加節目錄制的小朋友是完全有能力完成拍攝任務的,可是往往由于家長一個擔心的眼神或者一句小小的指責,孩子出現了巨大情緒波動,使節目無法進行,所以,拍攝現場的清場工作是一定不能忽視的。

五、安排合理的播出時間

篇7

如測題:課文再現,回答問題。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說說上面這段話共有幾句?每句話是什么意思?句與句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這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為人民服務》課后的一道原原本本的練習,這樣的測題對我們的閱讀教學起了很大的引領作用。小語教材的課后練習,大致可以分為積累性、理解性、拓展性和實踐性練習,每一道都體現了《課標》的理念,意在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情趣,學會發現、積累語言,探討合作,實踐創造,陶冶情操。因此教師不能機械地為了解決課后練習而設計教學,一定要吃透編者意圖,恰當結合,用好這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為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架設橋梁,使語文課堂不僅內涵豐富,而且形神兼備,使學生在學國文字的同時,掌握足夠的技能技巧,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二、充實內容,促進三維目標的達成。

《課標》中強調:“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我們應注重測試內容的充實與多元,既要依據課程目標,緊扣教材內容,兼顧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還要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相互滲透。

1.著眼于知識與能力培養的融合。

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形成語文能力。因此命題時要避開知識點的細碎化、機械化,盡量使內容與能力測驗相融合,擺脫“做死題、死做題”的窘狀。比如,檢測學生對常用的比喻句式和擬人句式的知識點時,我們可以選取課文中有關的句子讓學生填空、仿寫等,檢驗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認知事物的能力,檢驗學生能否比較恰當地對事物進行具體、生動的表達,從而提高學生品詞析句和表述的能力。

如題目:

①頓時,石頭 ,帶著五位壯士的,帶著中國人民的,向敵人頭上。

這是一個比喻句,我也能寫:。

②一陣風吹來,一池的荷花。蜻蜓飛過來,,小魚在腳下游過,。

我也會寫這樣的句子:太陽從山頭升起來了,。

2. 注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體現。

考試與評價不能局限于檢測學生記住多少知識,還應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生成與運用情況,為學生創設展示發現問題、探究方法、解決問題、總結規律這一認知過程的機會,力求將考試與學習同步,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如題目:你會學習嗎?

李明在閱讀課外書時,看到一幅漫畫(右圖),覺得很有趣,對標題“藏頭露尾”的意思卻有些不解,于是他就去請教“成語字典”老師,結果發現:藏頭露尾cáng tóu lù wěi 意思是:藏起了頭,露出了尾。形容說話躲躲閃閃,不把真實情況全部講出來。出自:元•張可久《點絳唇•翻歸去來辭》套曲:“早休官棄職,遠紅塵是非,省藏頭露尾。”近義詞是轉彎抹角;反義詞是開門見山。仔細讀了幾遍后,李明終于明白了:

①“藏頭露尾”的“露”意思是,應讀作。

②“藏頭露尾”這個成語出自。原意是,比喻。畫中的人物“耐不住寂寞,藏頭露尾”用的是它的①原意②比喻意(給正確的選項“√”)。

③我也能用“藏頭露尾”說一句話:

3.關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滲透。

《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方法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些隱性目標是否達成,應滲透于考查之中。如:設置卷面加分,在學生完成試卷的的同時滲透考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再如:設置關于人物高尚品行的填空題或選擇題,讓學生領略人文情懷,達到培養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的。

三、聯系生活,促進學習潛能的養成。

語文源于生活,又廣泛運用于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語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考試評價中注意把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生活互相聯系,顯得尤為重要。其內容要盡量突出真實性和情境性,努力實現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學生實際經驗和成長需求的聯系,誘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留心觀察生活,關注生活,激發學生更加熱愛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注意對祖國語言的積累和領悟,讓生活走進語文,讓語文走向生活。

例如:

① “國慶節”里你最想送給親愛的祖國什么樣的祝福語呢?

②你想用什么樣的語言要評價身邊最敬佩的人?最好能用上四個字的詞語。

③仿造例句,巧用成語。

例:箭牌口香糖的廣告語把成語改了一個字:一見(箭)如故 一見(箭)鐘情。

篇8

我知道,按電梯的時候,我會雙擊按鈕,我拿面包的姿勢像握鼠標,坐在公共汽車上,前排的后腦勺在我的眼睛里像17寸的屏幕,雙手如果平行的放在一起,就會情不自禁的空敲鍵盤。我還知道,我給你說話的時候,對不起,那些句子,在我的腦海里已經被分解成了拼音,并被迅速地落實在鍵盤上。我已經不會寫字了,我能從錯別字連篇的文章讀出完整的意思,多虧網絡,那里是流行錯別字的集中營,我功德圓滿了。任何頁面在我的眼睛里,都有源代碼,包括排版漂亮的宣傳頁,我總覺得如果把紙從中間剖開,肯定會噼里啪啦掉出好多htnd命令和css樣式表。

那天,我家領導說屋子太亂,我說不亂,只要做個外掛的樣式表就搞定了,言畢,我和領導恐怖地對視,半晌無語。

我想按任何可以按的東西,包括家里小貓圓圓的鼻頭,對了,我給它起名叫“鼠標”。經過多次網友聚會,我發現這一行的妹妹不如策劃部的漂亮,哥哥沒有商務部的瀟灑,是恐龍青蛙的聚集地。可是,一到了網上,我就想不起來他們都長什么樣,因此,他們在我的屏幕上,就是美女帥哥。

公司印名片的時候,讓每個人寫自己的資料,我就在發呆:我的名字太多,用哪一個好呢?要不是有人大喊一聲:“那個誰誰,就差你了,快點!”,我險些忘了自己還有這樣一個奇怪的正兒八經名字。

我的癥狀越來越嚴重了。

昨天,我吃飯的時候,食指居然在饅頭上亂按,關燈的時候,我雙擊臺燈的開關,然后納悶,怎么關不掉?

我家領導決定在國慶節的時候,帶我去農村沒電腦的地方治病。我想,我會死的,因為沒有電腦而餓死。

暴笑的畢業答辯觀場

偶同學拿著寫了25頁的關于usb技術的論文上去答辯,老師開口就問:“請你用一句話介紹一下usb技術”,我同學立即怒:“一句話?一句話可以說清楚我寫25頁干嘛?一句話可以說清楚我站在這里干嘛?”整個答辯場集體沉默了2分鐘……

我一強人同學上臺答辯,介紹自己的設計時嘰里咕嚕的說了半個小時,臺下一老師不耐煩了大手一揮說:你給我下去,胡言亂語胡說八道

偶的一個女同學暴牛,規定答辯時間是20分鐘,等她到了20分鐘時老師還在繼續文問題,只見她看了下表,說了聲時間到了然后就收拾東西走人。

我答辯時,老系主任第一個問題:你吃早飯了嗎?

歐說:吃了。

他說:好了,我問完了!

歐倒!:)

腦筋急轉彎

大海上有一艘很大的艦艇,它本來的定員是60人,結果,在上到第59人的時候,它居然就沉進海里了!這是為什么(船內沒有懷孕以及體重過重的人存在;也沒有重物上船)?

警世狂言

每個人都應該熱愛動物,尤其是煮熟的;

要節約用水,盡量和女友一起洗澡;

要用心去愛你的鄰居,不過不要讓她的老公知道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女人。每個不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兩個;

再快樂的單身漢遲早也會結婚,幸福不是永久的嘛;

不要等明天交不上差再找借口,今天就要找好;

愛情就像照片,需要大量的暗房時間來培養;

現在的夢想決定著你的將來,還是再睡一會吧;

努力工作不會導致死亡,不過我不會用自己去證明;

兩個人的狀態是不穩定的,三個人才是!

網管日記

今天網吧架設了個內網的某游戲的第三方服務器。網吧里幾十個玩那個游戲官方服務器的玩家很有興趣的進里面測試,作為網管,更重要的是作為這個服務器的GM,我也找了個空機器選擇一個戰士上線測試速度。然后,熱鬧的復活點處一個赤身的MM頭上不斷冒出一排字:“誰給錢給裝備,我就做誰老婆啊”。我起身環繞網吧一圈后,狠敲了角落一機器上的小李一腦門。

“**,都一網吧的,你還裝人妖啊?”

今天有一個三,四十歲機關干部模樣的中年人跑我們網吧來上網。開機之前就對老板說:“老板啊,我沒上過網的,你找個人教教我。

老板給他開了16號機后就讓他找我。我過去后,問他想干什么,他說他從來沒接觸過電腦這次是出來見識見識,我問他要我教他什么,他說他年紀大了腦子不靈光了沒你們這些年輕人強了你們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我說你到底上網吧想來做什么要我教你什么啊?他說:“據說有個叫傳奇的游戲蠻好玩的,你就教我玩傳奇吧”。我便告訴他桌面上那個龍字圖標上敲兩下打開就可以選區進人傳奇,怕他還不明白,特別告訴他:“喏,就是這個白底黑字色的龍圖標。連敲兩下。”

話音剛落,只見他抬起右手,伸出手指。對著屏幕上的傳奇圖標,敲了兩下。

如此幽默

我們高中班主任的第一次,可真得很尷尬了。他是這樣講述那次的遭遇的:第一次上課很緊張,從辦公室到教室這一路就很緊張,真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天雨,破船又遇打頭風”啊。剛走到教室門口,鞋墊竟然從些里跑了出來,我剛把鞋墊揀起來,還沒等往鞋里放,上課鈴就響了,我顧不了太多,把鞋墊往褲兜里一揣,就走進教室講課了。頭一次講課緊張啊,講到一半就已經滿頭大汗了,于是就去褲兜里找手絹擦汗,結果擦了才發現,拿出來的是鞋墊。

語出驚人的小家伙們

前些天,領著五歲的兒子回老家參加弟弟的婚禮。老家有個習俗,在新娘快到新房時,新郎必須把新娘一直抱到新房。因為我弟弟的新房在五樓,再加上他的那些“狐朋狗友”們的“惡意阻撓”,結果一路抱來,把我弟弟累得滿頭大汗,慘不忍睹。

回家后,兒子有些心事忡忡地對我說:“媽媽,我長大后不想結婚。”聽了他這沒頭沒腦的話,我愣了一下,等我回過神來,趕忙問他為什么。

“不為什么,不想就是不想唄!”在我再三地追問下,他終于吐露了實情:“媳婦太重了,我抱不動。”

4歲的小濤被爸爸打了,耷拉著腦袋在家門口轉來轉去。鄰居張阿姨看到了,問他:“怎么啦?”他一臉的苦大仇深:“我要走!這日子沒法過了!”

“你在家里做飯嗎?”我問他。

小家伙眨眨眼睛,反問道:“我做飯?我做飯誰上幼兒園?”

同事兒子四歲,回家和他爸爸玩游戲。一個當爸爸,一個當兒子。

為開心,讓他兒子當爸爸,他當兒子。

篇9

關于譯入語的可接受性,我國著名的翻譯大家嚴復先生在其所譯著作《天演論?譯例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一直為翻譯界所推崇的翻譯標準“信、達、雅”。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奈達博士說:“翻譯就是譯意”(Translation is translating meaning)。這句話是對翻譯的最深刻最本質的概括。奈達在這里說的translating meaning包括詞匯的、句子意義的以及修辭方面的“全部意思”。

譯入語的可接受性牽涉到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以及不同語體與文體等問題。

一、語言因素

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語言,由于語言表達習慣不同,對語言的接受性也有不同的要求。英漢兩種語言,是兩種不同的語言文字,分別屬印歐語系和漢藏語系。不同的語系有著不同的語言規則,不同表達習慣等等。例如,漢語里說“下著瓢潑大雨”,英語中說“rain cat and dog”;漢語說“半斤八兩”,英語也說:“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漢語里用“亂七八糟”,英語里則用“at sixes and sevens”;漢語說“花錢如流水”,英語也說“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上述例子中,如果不考慮譯入語的可接受性將“半斤八兩”和“亂七八糟”分別譯成“half a catty and eight liang”和“at sevens and Bights”,英美人士恐怕會不知所云的。

然而,英漢兩種語言由于在詞法、句法以及表達習慣士有很大差異,翻譯時就不能忽視譯人語的可接受性,切忌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例如.

1.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不能直譯成:每個人的生活都有玫瑰和刺。宜譯成:生活中有苦也有甜。

2.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宜譯為:因為需要才會有發明。而不能譯成:需要是發明之母。

3.This is not my cup of tea.譯為:這個,我不喜歡(或不感興趣)不譯成.這不是我的一杯茶。

漢語譯成英語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請看下例:

4.他是個大肚漢。不能譯成.'He is a man with a big stomach.”而應譯成:He is a big eater.

5.如遇火災,請走樓梯.勿乘電梯。這句話直譯成英語是:In case of fire,walk on stair..Don't take the elevator.但這樣譯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操英語的人讀起來別扭。應該譯為In case of fire,use slams.Don’t use the elevator

6.我姓張,弓長張。譯成英語應是:My family name is Zhang,and it is z-h-a-n-g.而不宜譯為:My surname is Zhang,the left part is bow and the right is length.

二、文化因素

語言是不能脫離文化的。語際交流實際上也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因此,文化因素同樣是影響譯入語可接受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譯文讀者與原文讀者在文化方面的差異,否則會導致譯文讀者由于文化差異而看不懂譯文的現象。如美國人把星期六星期天加上星期一(因為“總統節”、“老兵節”、“國慶節”等定在某個星期一)的周末稱作“three-day weekend”,如果漢語將其說成“三天周末”,意思雖然很準確,但可接受性卻很差;而旅美華人華僑稱其為“長周末”,若跟美國人說“long weekend”,他們同樣不易接受。美語里的"C-note”必須譯成“面值為l00美元的鈔票”。英語里的“Good Friday”只能譯成“復活節前的那個星期五”或“耶穌受難節”,切忌譯成“好星期五”。

再比如,漢語里所說的“烏紗帽”,也不能直譯為"black gauze cap",而宜譯為“official post”。“他怕丟了烏紗帽”這句話譯成英語應該是:He is afraid of being dismissed from office.漢語里的“黃色”象征著莊嚴、崇高、輝煌之色,代表帝王之色。所以天子登基按黃歷(almanac),擇黃道吉日(lucky day),黃袍加身(to be acclaimed emperor).而后,他可以示黃榜(emperor's document),派黃衣使者(high-ranking officials)(方夢之,1999)。如果將上述的“黃歷”、“黃道吉日”、“黃衣使者”分別譯為“yellow calendar”、"to put the yellow robe on”、“envoys with yellow garment”,一定不能為英語讀者所接受。

在當代,黃色在漢語里的意思也發生很大的變化。它可以用來表示失敗、倒霉、之意:

7.買賣又黃了。The deal is again off.

8.他在看一本黃色書。He is reading a filthy book.

9.那些家伙常去看黃。Those guys often go to see pornographic films.

千萬不能將“黃色書籍”譯成“yellow book”。因為“yellow book”,在美國是指各城市所印的有關居民和商業部門的電話號碼簿。而在法語里,相當于英語里的“blue book”,是指政府或議會發表的報告書。

上海人常說某某是“十三點”,意思是指某個人不明事理,辦事沒準,有點像“二百五”,這里所說的“十三點”和“二百五”,絕對不能譯成“thirteen points”和“two hundred and fifty",因為它們牽涉到文化因素。因此,上述的“十三點”和“二百五”只能譯成英文的“foolish”,“stupid”,“mad”,“insane”之類。所有這都關系到文化的差異,翻譯時切忌照葫蘆畫瓢,令人不得其解。

三、語體與文體

譯入語的可接受性也同社會場合有關。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語言要適合特定的社會場合。一幫學者在討論專業問題時所說的話不同于他們回家跟妻子說的,大人之間談話所用的詞不同于他們對孩子用的,閑聊時所用的句子結構也不同于書面報告所用的。根據語言學中“語域”(register)和“語類”(vane ties)的概念,語體可簡單地分為口語體和書面語體,文體則包括政論、科技、文學、法律、新聞、應用文體等。比如,中國人見面打招呼時,常用“你去哪兒?”“吃早飯了嗎?”等表示問候,譯成英語應該是:"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breakfast?”。但在英美語言里這種文化現象缺省。這樣翻譯過來,英美人士一定會感到驚訝,會是丈一金剛摸不著頭腦。因此,上述問候語應根據不同場合,用他們能夠接受的語言的表達習慣來進行翻譯,代之以:" How are you?” “How are you doing?” “Nice to see you.”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Hid!”“Hello!”等。同樣,英語里面所說的“Can I help you?”譯成漢語時也因根據場合作適當調整,不能澤成“要我幫您嗎?”而宜譯為:“您要買什么?”(在商店)、“您需要住店嗎?”(在旅館)或者“您有事嗎?”(陌生人來辦公室)等。

針對不同的文體,譯入語的可接受性也不一樣。揭示語“油漆未干”屬應用文體,它譯成英語只能是“Wet Paint”,而不是“The paint is not dry”。像two martins ago(兩杯雞尾酒以前),a grief ago(在發生一件悲慘事件以前),恐怕只能用于文學語言。再看下面的例子:

10.A thousand mustaches can live together but not four breasts.

A.千個男人可住一起,兩個女人卻不成。

B.千條漢子能共處,兩個婆娘難相容。

1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A.Bosom friends there are within four seas,

Even the remotest regions are like close neighbors.

B.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 a distant land near.

上述兩例中的譯文A在意義上與原文大致相同,但與原文文體相去甚遠。前一例是諺語形式,后一例是唐詩中的一句,相比之下,譯文B的可接受性要好得多。

在現代英語里,名詞化現象具有明顯的文體特征,用于政論以及科技文體中具有莊重感和嚴肅感,更能體現哲理性和科學性。所以,You can rectify the fault if you insert a wedge…這句話在科技文體里,寫成Rectification of this fault is achieved by insertion of a wedge...更能為讀者所接受。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不同語言由于語言本身的差異、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及語體與文體的不同,在語言互譯時,譯入語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不同程度不可接受性問題。同一語言,由于文化不同以及語言群體所使用的語域不同,同時也存在交際中的不可接受性問題。譯者在翻譯時始終要考慮到譯文的接受者,不能生搬硬套。

【參考文獻】

[1]張培基等.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

[2]金陡.等效翻譯探索[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3]萬夢之.翻譯新論與實踐[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

[4]范仲英.實用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5]翻譯理論與翻譯技巧論文集[ 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3.

[6}楊德峰.漢語與文化交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篇10

一、角色體驗,積累素材

角色體驗就是讓學生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視角去參與體驗,讓他們感受參與的真實,參與的快樂,參與的辛勞,從而獲得真實感受。一個人感受到的生活越多,經歷的生活越精彩,其生活和積累越豐富,寫作素材就越豐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走進大自然,畫自然神韻,感四季美景;涉足社會嘗人間真情,悟世事真諦;留心校園,觀校園風情,繪五彩世界;體察家庭,看家庭變化,品家庭雜味,做積累素材的有心人。生活中,可讓孩子參與體驗的方式很多,如:

1. 在家庭生活中體驗。家庭是學生體驗最多的場所,把家庭生活服務作為“崗位”,扮演一天爸爸、媽媽的角色,打掃房間、買菜、做飯、洗衣服、照顧老人、鄰里溝通等具體事務,體驗父母的辛苦和緊張,獲得家庭生活的真實感受。

2. 在學校生活中體驗。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不同的活動孩子們的感受也不盡相同。如開展“今天我是小老師”活動,讓學生當老師的助理,體驗老師一天工作的繁忙;開展“消防抗震逃生演練”活動,讓孩子們在演練中體驗危險來臨時應該怎么做;開展“親子互動――學包餃子”,讓家長手把手交孩子包餃子,讓孩子學會一項生活技能,增進親情;孩子們體驗參加各項比賽(唱歌、寫字、演講、運動會等)后的感受。

3. 在社會生活中體驗。把為社會服務作為“崗位”,體驗面對工作時的心情和責任、工作過程中的辛勞和情感、工作完成后的情緒和收獲,獲得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真實感受。如“我為社區洗洗臉”“我與武警叔叔手牽手”“走進消防大隊”等活動。

4. 在大自然中體驗。組織學生走出校園,深入大自然,如踏春、秋游、參觀均溪河、縣污水處理廠等活動,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5. 在學科活動中體驗。在各學科教學中,也有許多可供學生體驗的活動。如科學課上做實驗的成功與失敗的感受、勞動課后第一次煮飯的感受、美術課上學會了剪窗花的成功體會、體育課中參與游戲的快樂等等。

為了讓學生積極觀察體驗生活,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生活隨筆”,把每天體驗到的真實感受記錄下來,可以是一段話,也可以是幾句話,實踐證明,學生有了體驗與積累,再也不會為“寫什么”而發愁。如貼膏藥游戲后,日記中出現了這樣生動有趣的句子:“我的臉紅紅的,頭上還長霧了。”“我都汗流浹背了!”“是呀!我流了好多汗,衣服都印花了。”“張小華跑得好快,我使出全身的力追呀,追呀,腿發軟了,一點力都沒了,還是沒追上。”“李梅的連衣裙飄起來了,像只花蝴蝶,真漂亮。”“今天貼膏藥,我只玩了三次,每次他們跑到我面前,我大聲喊‘貼到我面前,貼到我面前’,可是他們又跑過去了。”“眼看就要抓到他,他機靈地向右一轉,又逃脫了”……這就是孩子們對生活的體驗,這是在享受生活后真實的感受,這本身就是一個快樂的過程。

二、再現情境,指導方法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靜態的事物可以讓你慢慢研究,慢慢體會,進行多角度的立體觀察;而動態的事物卻不容你準備,不容你琢磨,一閃而過,轉瞬間即逝,以至于沒有觀察的時間和機會。盡管在活動前,對觀察的要點、觀察的要求交代得具體再具體,可活動一開始,這些要點不是忘記了,就是沒來得及看清,事情就過去了。活動結束后,大部分同學只記得大概的過程,根本記不住形象的動作、生動的神態、具體的心理。因此,再現情境,成了觀察的重要倚仗。

所謂再現情境,就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如錄音筆、照相機、錄像機等,把生活中的片斷在課堂上逼真再現,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引導學生反復觀察,深入思考。學生只有細心地、有目的地感知事物,觀察事物,才能發現生活中大量的寫話素材。

一年一度的校運會,是孩子充分展示體育風采的重要舞臺,我拍下不同項目的比賽場景后,把相片制作成幻燈片讓學生欣賞,為學生再次情感體驗創造條件。當然,此時要適機進行方法的指導,如寫活動、比賽場景的作文,要注意點面結合、要注意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還要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等。因為過程的回放,讓活動充滿了情趣;因為充滿情趣,讓觀察不斷地深入;因為觀察的深入,總會有新的東西發現。有了深入的觀察和具體的指導,自然而然就有孩子們的妙筆生花。參加跳繩比賽的曾桂蓉寫道:拿著跳繩,心撲騰撲騰跳個不停。洪老師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走過來對我說:“別緊張,你平時怎么跳,現在就怎么跳。”聽了洪老師的話,我不那么緊張了。哨子一響,我兩手熟練地揮舞著繩子,兩個腳尖富有彈性地一起一落……一分鐘到了,我跳了206個,得了第一名,那高興勁,就別提了。

一年里有很多節日讓孩子們難以忘懷,如植樹節、母親節、六一節、教師節、國慶節等等。而對孩子而言,最開心的是六一節,每到這個節日學校都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充分展示孩子的才華,讓孩子們過一個充實而又有意義的節日。每一次的六一節,我都會拍下了孩子們在舞臺上的精彩表演鏡頭,并讓孩子們回憶參加演出或觀看演出時的情境,此時,與畫面相關的細節、想法及情感也融進了畫面,兒童的思維活躍了,畫面豐富了,寫的內容也就生動了。

三、自主作文,個性表達

對于同一個活動,要杜絕學生從文章內容、結構乃至語言都趨于一致,出現大量的雷同文章,而是要少一些規定,多些自主作文,才有孩子們的個性表達。記得有這樣一首詩:學生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文,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游戲和說話的方式……我們不要一種顏色,我們需要萬紫千紅;我們不要統一聲音,我們需要唧唧喳喳;我們呼喚個性的舒張,呼喚心靈的坦白。因此,同一個活動,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感悟點入手,用手中的筆發出真實的、自我的聲音,給孩子們一個自由抒寫的空間。只有在自由的空間里,孩子才能用自己最熟悉、最得心應手的話語來描寫自己的生活。正如管建鋼老師在《我的作文教學主張》中提出,“解決學生作文上的溫飽,老師最不需要做的,是給學生做飯,飯已經有了,老師要做的,是教會學生自己去拿喜歡的飯。

如同樣的接力賽,有的同學是以《第一次參加比賽》,重點寫第一次參加比賽的前后心理變化;有的同學是以《接力棒“掉”了》為題,重點寫接力棒掉棒前后運動員的表現;有的同學是以《傷心的時刻》為題,重點寫由于自己的失誤,導致比賽失敗等等。總之,孩子們寫的是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觸的內容。孩子們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生活,寫出的作文也因之賞心悅目,富有個性。

國際教育界流行的那三句話:“你看了,你忘了。你聽了,你知道了。你做了,你記住了。”做,即實踐、體驗。體驗生活不僅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而且為學生習作創建了源泉地。學生在體驗富有情趣的實踐活動中通過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親心感悟來獲得具體的素材和豐富的生活體驗,也誘發了孩子寫作熱情,對于他們來講,寫作就是一件快樂的事,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顯得有血有肉、有激情、有靈氣,有個性。

【參考文獻】

篇11

那邊,是他母親以死相逼,這邊是我不依不饒。兩個人像拉滿弓的箭,誰也不給對方留余地。

我不知道我這是在和誰賭氣,也不知道賭氣的下場。林耀輝不同意離婚,勸我再考慮一下。我很固執,他便不再堅持。

到民政局去簽字、吃分手飯,林耀輝隨我一起回來,取走他的東西。

人真的是感情動物。當他一點點從這個家里把自己的東西挑出來的時候,我躲到了洗手間不敢出來,我怕看到這個場面。

收拾好了,林耀輝和我告別。他推開洗手間的門,從后面抱住了我。那一瞬間,我沒有了思維。像是最后的告別儀式,那天我們有了一次質量很高的性生活。也許,兩個人都覺得是最后一次了,所以特別賣力。

林耀輝走后,面對空蕩蕩的房子我開始后悔了。不就是房產證上的名字嗎?不就是他家人把我當外來妹看待嗎?可我們兩人之間還是有愛的啊。

婚姻,曾經讓我們疼痛。可走出這婚姻之后,疼痛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更疼。

很快,身體上的反應讓我驚慌了起來,去醫院檢查,醫生肯定了我的懷疑:我懷孕了。我知道這是離婚當夜的果實。以前,鐵了心要“丁克”到底,所以總小心翼翼,沒想到,一次放松警惕就出事了。

我沒把這件事告訴林耀輝,告訴了他還能挽回什么嗎?我更不想讓他母親有想法,我不敢告訴娘家,更不想對我的朋友講……但是,我卻決定了留下這個孩子。因為我自始至終都是愛著林耀輝的。

離婚后,我對家里進行了徹底大掃除,所有關于林耀輝的東西,燒、剪、撕、拋……統統滂除。我換了手機和座機的號碼,本能地抵觸他打來的電話,有意識回避可能會相遇的公共場合和我們都認識的朋友……

可是,又怎能躲得開,我還是聽到了他再婚的消息,是他媽欽點的本地媳婦。又很意外地,那天去做圍產保健,和他在醫院相遇。離婚以后,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目光相遇的瞬間,我就逃離了,我很害怕也很疼痛。

那時候,我已經懷孕差不多4個月了,肚子微微有些隆起,一眼就可以“看穿”是懷孕了。

剛到家,我就聽到門鈴在響。他來了,我想他一定看出了什么。是的,他看出我身體的異樣了。我問他是不是看在孩子的分上才回頭找我。他只是緊緊地抱著我,什么話也不說。

我說我不會讓他承擔什么責任,我和孩子將來會過得很好……

沉默了很久,他問我餓不餓,我點了點頭。不一會兒,他就從廚房端出一碗熱騰騰的雞蛋面,上面還放有香菜,他記得我喜歡吃香菜,而且他還記得香菜放在哪兒。在氤氳里,我的眼睛被熏得有點模糊。家還是這個家,人還是這個人,好像什么都沒有變。

他去廚房洗刷碗筷。“老婆來電話了”、“老婆來電話了”――手機在公文包里叫。要命的是他居然還在用那只鱷魚的包,要知道那包是我用上班后第一個月的薪水給他買的。看到這只包,聽到這種聲音,我想即使是最好的演員,也掩飾不住此刻的心聲。“以后,不用來了……”在他出來接完電話之后,我咬著嘴唇把這句話說出了口。他很努力地擠出一點微笑,拍了拍我,然后很堅定地關上了門。一句話都不留,頭也不回。

我哭了,號啕大哭。我知道這樣對胎兒不好,但我真的控制不住。我瘋了一般的打開櫥柜,翻找著那枚結婚戒指。這是我唯一留下的信物,那天,它反射的光格外清冷。

他仍是我心中最柔軟的角落,帶淚且不可觸摸。以為離婚,就和他徹底分開了。沒想到,這個孩子意外的到來……我變得有些宿命了,我終于流著眼淚妥協了。

那天之后,林耀輝經常來。

我們的感情也好像恢復到了以前。一起去湖邊散步,一起去超市買東西……我時常忘記我們已經離婚了。

我從來沒有死乞白賴地強求他晚上留下。他走了之后,我總有說不出的郁悶,睡不著,眼淚沒知覺地往下落。我知道孕期應該保持愉快的心情,可我總做不到。

后來,我最擔心的一幕還是發生了。

那天下班之后,我到商場閑逛,看到“天美意”里有款不錯的休閑鞋,就想買給林耀輝。當我付款回來的時候,猛一抬頭,卻發現了林耀輝的背影。

不會這么巧吧,我以為看錯了,可是這么熟悉的背影怎么會看錯呢?我輕輕地拍了拍他一下。他勉強轉身過來,臉上一副尷尬的表情。這表情似乎在傳達著一個意思:現在很不方便。

果然在他不遠處的“歐柏萊”專柜,有個女人在試粉底。

我逃命似的出了商場,恍恍惚惚地在街上走了半天,才想起打車回家。蜷縮在地板上,沒有眼淚,只覺得心里好疼,胸口很憋悶,我大口大口地深呼吸。他原來不過是在逢場作戲,他的溫存原來也可以在那個女人身邊重演。這一幕太殘酷了,殘酷得我不愿去重復回憶那個過程。

第二天,林耀輝還是來了。我本來剛硬無比的心,在見到他的瞬間竟然變得無比柔軟。他沒有向我解釋昨天發生的事情,他說他愛的依然是我,現在的一切都是當初輕率的惡果……

人挺奇怪的,以前沒離婚的時候,他即使有個風吹草動我都無法容忍,現在,迷迷糊糊地竟然墮落成他的情人,這算怎么回事啊!

我怎么可能做到真正地接受呢?情人可以變成老公,但是從老公蛻變成情人呢?這種感情是很復雜的,我從心理上是排斥的。我不知道該不該用自作自受來形容。

真的,我特別絕望。如果未來的生活-都是這樣子,還有什么幸福可言?

我們好像非常自然地進入了另一種感情狀態,誰也不提那個人,那個家。但是,我始終無法讓自己真正放松和平衡下來。林耀輝再婚的現實成了讓我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

終于東窗事發了,我知道會有這么一天的,只是沒想到來得這么快。那個女人(我一直抵觸“他老婆”這個稱謂)在林耀輝的“天籟”轎車里發現了我落下的病歷。

病歷的首頁,有我的姓名和聯絡方式,她很輕易地找到了我。電話里,她故意把那句“我是林耀輝的愛人……”說得很重。她很熱心,說愿意親自送病歷給我。我說不必了,就把電話掛了,我還不習慣她用這種身份和我說話。

很快,林耀輝母親的電話接踵而至,所有能罵人的詞語和句子都被她使用了,末了還給我加了一條不正經的罪名:那么多年都不要孩子,現在怎么突然有了……

林耀輝晚上給我送病歷來,我們在“三五醇”吃飯。這是記憶中,話最少,吃得最沉重的一次。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東西,死死地把我們罩住了。

我把米飯一粒一粒地往嘴里塞,強壓著不讓自己說話,人清醒的時候也是最痛苦的時候。人有時就是愛自己騙自己,即使委屈、窩囊、生氣、心痛也裝麻木。

從那以后,那女人恨不得在林耀輝渾身上下裝上N只偷窺的眼睛。我也拒絕他再來,我挺著大肚子一個人買回了“尿不濕”、奶瓶和兒童床,迎接孩子的到來。

快29周了,該做例行B超檢查了,我打車去了街道口省婦幼醫院。我看到林耀輝在大門外等我。這一次,他被特許進了B超室。面對顯示屏上躍動的小生命,我看到他從未有過的激動。他幫我穿上鞋,扶著我走出門,我突然覺得好滿足。

他那晚沒走,還像以前一樣躺在我身邊。我不敢伸手去抓這幸福,因為它是空的,沒有婚姻做底,它像懸在空中一樣。面對他就像面對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過去。一想到現在的處境,兩種對比實在是一種煎熬。

篇12

一、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整合的內涵

《英語課程標準》倡導: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這就是說我們廣大英語教師應該積極地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起來,努力尋找最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資源和學習環境。那么什么是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的內涵呢?教育部陳至立部長在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的觀念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方法和評價手段。”這是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目標與內容的一個基本定義,同時也要求我們要用信息技術支持課堂教學方法的根本性變革,使“教”與“學”趨于一致。因此,我對 “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整合”的理解是:在英語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英語學科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和教學目的有機結合起來,共同完成英語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的整合是為了充分展示英語學科的風采、更好地完成英語教學的目的的有機地結合,而絕對不是簡單地混合。它們之間的整合的根本出發點是:以信息技術獨有的魅力為教學工具、以無限的網絡為教學資源來完成英語學科教學的目的。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整合的實踐

常言道:“實踐出真知”。如果我們只聽專家的建議、只學書上的理論,而沒有滿腔的熱情去實踐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的整合,那就無法實現教育的現代化、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作為一名現代的英語教師,我義不容辭地加入了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的整合的行列當中,積極探索、努力研究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并且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實踐:一是把信息技術與課堂四十五分鐘有效教學的整合;二是把信息技術與學生的課外學習的整合。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實踐案例。

1.信息技術與課堂四十五分鐘有效教學的整合

把信息技術與課堂四十五分鐘有效教學相結合,簡單地說就是把信息技術當作是教學工具。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我們所擁有的教具就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和一個錄音機,那樣的課堂是單調、枯燥,甚至是“無聲無息”,學生毫無興趣可言。幸好,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給英語教學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頓時,英語教學迎來了它前所未有的春天。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后,信息技術以它圖文并茂、兼有視聽享受和信息資源豐富的特點,甚至還可以憑借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信息來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深受學生的青睞,使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涉及面更廣,起到了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例如:

(1)將信息技術引用到課文的導入當中

眾所周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導入不但能激發學生強烈求知欲,而且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狀態。信息技術以它一切皆有可能的能力,使英語教學的導入更加豐富多彩,真正地起到把學生導入學習狀態的作用。比如說,我們在進行必修四第四單元Body language(肢體語言) 的教學時,憑我們個人的表演能力和天賦很難將人們的肢體語言表現的淋漓盡致,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把一切無法表現的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和手勢(gestures)都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極大引起了學生的興趣,

在大屏幕上顯示這些面部表情之后,先讓同學們猜測含義,再給提示哪一個表情是surprise(驚訝) anger(憤怒) fear(恐懼) joy(高興) sorrow(悲傷) disgust(厭惡) contempt(輕視)。

在看完面部表情之后,又通過大屏幕顯示幾種手勢,讓同學們看看這些手勢向別人傳達的含義是什么?同學們在看完這些面部表情和手勢之后都表現出了極度的興奮,迫不及待地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老師在同學們各抒己見之后,順勢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到本堂課的主題上來,問:Can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without speaking? (人們可以不通過語言來交流嗎?) Do you know different body languages in different culture? (你知道在不同的文化環境里有不同的肢體語言嗎?)

當然這樣的例子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不勝枚舉,但是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將信息技術引用到課文的導入當中后,信息技術以它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快的特點使課文的導入更有意義更有效了。

(2)、將信息技術引用到英語聽力教學中

1)、傳統的聽力教學,主要是靠錄音機和教師本身來完成的。經典的畫面流傳已久:上課鈴響,英語教師抱著一堆書,還要拎著一部大錄音機匆忙趕往課室;上課時不斷地倒帶,不斷地說:wait a minute;機器破舊,再來一下卡帶,然后故作瀟灑:ok, let me read it for you……這種方式在計算機和網絡沒有問世時,普遍被認為是教學手段的一種重大的變革,也起了重大作用。但隨著計算機和網絡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使用,傳統的聽力教學的不足就暴露無疑,而計算機和網絡剛好擬補了其不足。利用磁盤、U盤甚至移動硬盤存貯聽力材料。磁盤、U盤、移動硬盤具有容量大、攜帶方便、容易保存、復制快捷等諸多優點。薄薄的一張磁盤可存貯相當于幾十盤錄音帶的內容,而一個僅僅64M的U盤的容量已經相當于幾十張磁盤,裝上幾個影音文件絕對不是問題,至于移動硬盤容量之大就更不言而喻。如果在把一些聽力材料,如英文歌曲轉換成mp3或wap格式,容量就更大了。磁盤、U盤、移動硬盤的復制比錄音帶的復制容易得多,輕輕一擊,則復制完畢;原來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只需幾秒鐘就能解決,效率之高可以想象;學生想把聽力材料復制帶回家加強練習也是彈指之間的事;并且,軟件及網絡聽力資源豐富,選擇空間大大增大。

2)、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播放聽力材料。錄音機播放聽力材料,單調煩悶,容易使學生感到疲勞厭倦,倒帶的麻煩也容易使學生精神分散。而采用多媒體計算機播放聽力材料,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形象生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聽力中的難點,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聽力。而且,在播放中,操作自如,教師可以隨意播放,任意前進、后退、反復。學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聽不懂,可以迅速而準確找到而重復聽。這一點是錄音機所無法比擬的。如果利用網絡進行聯機聽力練習,學生更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行操作,實現了英語聽力教學的因人而異,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3)、選擇地道的英語聽力軟件。傳統的聽力教學,從某中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惡性循環。有些英語教師語音、語調不準確、規范,或者帶有明顯的地方口音(accent),勢必會給學生的聽力提高造成障礙。而好的聽力軟件,如《走遍美國》(Family AlbumU.S.A.)、《新概念》(New Consept)、VOA news、BBC news等,所播放語音純正地道,原汁原味,學生聽來則是一種享受,也會因為輸入的準確而使學生的輸出也準確,形成良性循環。

(3)、將信息技術引用到語法的教學當中

提到語法,學生們馬上會聯想到那些可惱的、需要死記硬背的條條桿桿,所以往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排斥感和厭惡感,甚至有些學生還無奈地感嘆:“語法,語法,真的拿你沒辦法”。如果我們還只是靠一支粉筆和一張嘴巴去講解語法,顯然是不可取的,會陷入“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尷尬局面。信息技術的出現猶如雪中送炭,使老師有了施展才華的空間。利用信息技術圖像、聲音、影像兼容的特點,創設一定的情景,把語法規則融合到色彩豐富的圖片里、美妙的音樂里和生動的故事里。比如說在傳授主語從句時,利用學生可愛的照片

激發學生對媽媽的感激之情,然后問他們:

What my mother likes is ________. ( 我媽媽喜歡的是什么?)

What my mother dose not like is ___________. 我媽媽不喜歡的是什么?)

What makes my mother happy is __________. (使我媽媽高興的是什么)

What my mother needs is ____________. (我媽媽需要的是什么)

民意調查之后,對他們解釋像這樣主語部分用從句來表示的就是主語從句,再問:你媽媽了解你嗎?有一點大家都感同身受,媽媽對待我們就像我們是個孩子,屏幕顯示:That my mother treats me as a little child is obvious.同時解釋這個句子可以改寫為It is obvious that my mother treats me as a little child (很明顯媽媽待我就像對待一個孩子)接著多媒體呈現以下句型:It is important/impossible------ that 從句,歸納:It加 be加 形容詞加主語從句。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呈現題量大、反饋速度快的特點進行鞏固練習。最后在燭光里的媽媽的音樂聲中,指導學生把心理話向媽媽傾訴,用上下列句型:

What I most want to say is that------ (我最想說的是------)

What I want to apologize is that------ (我想跟你道歉的是------)

It is necessary that ------ (------ 是有必要的)

Whether------ is not important (是否------是不重要的)

It is important that ------ (------ 是重要的)

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可以創造出圖文并茂、聲色俱全、生動逼真的環境,將語法中那些生硬的東西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表現出來,使語法的教與學輕松了很多,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法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2.信息技術與學生的課外學習的整合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學生的知識也要求博大精深才能與時俱進,而課外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傳統的課外學習方式是光靠幾張試卷、幾道練習題,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知識面要廣、要多元化的要求,信息技術的橫空出世能彌補課堂和書本知識的缺陷,可以讓學生盡情地發現知識、獲取知識。所以我們要把信息技術與學生的課外知識結合起來,通俗地說就是把信息技術當作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工具。

(1)將信息技術作為完成作業的工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腦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學生們也對電腦網絡充滿了好奇,因此老師如果能把信息技術和作業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布置一些需要信息技術來完成作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產生內在的動力,使他們覺的完成作業不是一件苦差事或沉重的負擔,表現出喜悅和求知欲望,就能積極的完成作業。

例如,今年的暑假作業我就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網絡型作業。高一必修四的第一單元所討論的話題就是節日,一般情況下,我們中國的孩子對我們自己的節日了如執掌,但是對國外的節假日卻很陌生,所以正好利用暑假在家,學生可以接觸到電腦布置一個網絡型作業,學生一定能興奮的接受這個任務,出色的完成作業。本人要求學生通過網上查詢的方式找出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月份有那些不同的節日,并通過自主探索,得出兩個節日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看看哪位同學搜索的結果最多,并把完成的作業通過e-mail 的方式上交。然后我把他們的作業(中國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勞動節、兒童節、建軍節、教師節、國慶節。西方有圣誕節、情人節、感恩節、萬圣節。)放在我們學校的網站上,學生只要進入網站就可以查看別人的答案,可以相互對照,相互學習,了解到更多更全面的關于節日的知識。再如,老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全班建立一個QQ群,讓他們在完成預習課文的作業時,碰到不懂的句子和讀不來的單詞就通過QQ詢問擅長英語的同學或老師。

(2)將信息技術作為拓展課外學習空間的工具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J. S. Bruner) 認為,“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創設一種能夠使學生獨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積極的探究者。” 課外學習就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如何拓展學生的課外學習空間是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關鍵。信息技術和豐富的網絡資源是拓展學生課外學習空間的理想選擇,它為學生的課外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一個先進的平臺。例如,學生可以通過登入與英語學習相關的網站下載各種練習卷以提高筆試能力,可以通過英語俱樂部結交眾多優秀的英語人士,`以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可以通過瀏覽英語故事、英語幽默,了解英語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網絡電子圖書館和網絡英語學習軟件,網絡電子圖書館不僅資料豐富、快速方便,而且內容還不斷更新不斷增加,網絡圖書信息的超文本特性能夠按照人的思維方式將信息進行最有效地組織,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書海中遨游,他們的學習過程、學習進度、學習內容不受時間和他人的限制,充分顯示了網絡利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靈活性。還有網絡英語學習軟件可以使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英語,而且其多媒體特性能使信息通過圖、文、音、像等方式進行處理和生動表達,還可以及時反饋學習結果,用激勵性語言進行激勵,如果學生答對了就會出現congratulations /well done//excellent等祝賀的語言,有助于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如果學生答錯了就會出現“別灰心、加油、繼續努力”等語言鼓勵學生別放棄。提供免費學英語的網站不計其數,我就推薦幾個最流行的網站:

http:/// http:///

http:///http:///

網絡上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層出不窮,通過信息技術來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使學生的探究興趣被激發出來,還使學生有了自主探究的學習經歷。學生通過親身經歷一個探究性學習過程,嘗到科學探究的甜頭,體驗了成功帶來的喜悅,從而產生參與探究活動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通過把信息技術與學生的課外學習相結合,即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了解不同的文化又讓學生明白了電腦網絡是一種有用的工具而不是一種玩具。

三 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整合的實踐中的問題

無可否認,綜觀近十年的教學實踐,在把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整合的實踐中,我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更先進了,我們的教學資源、教學環境更優化了,可以說信息技術引起了英語教學的根本性變革。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的整合還存在著一些阻礙教育現代化的問題,只有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才能揚長避短,使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的整合走向成功,迎來最終的勝利。

1.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問題

(1)先進技術是教學輔助手段。對現代媒體技術的利用不能走死胡同。我們要看到,先進技術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它從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師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條件采取適當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為英語教學錦上添花。而在現實的課堂上,有些老師制作課件的過程中過分強調外表華麗,內容中看不中用或者是用了一些不恰當的動畫等,這樣在使用中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結果顯然達不到預期效果。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某些老師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僵化地使用現代化媒體教學,使教師成為現代多媒體課件的放映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的觀眾,課件成了簡單的電子講稿。如果把教師比作教學過程的“導演”,現代媒體只能算是“道具”,導演利用先進的道具,目的是充分挖掘學生這個“主角”的潛能,使其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現代教育技術只是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之一。

(2)媒體資料的選擇要慎重。現代教學傳媒技術對教學資料的運用包括錄音資料和電影資料等。這些資料對英語教學幫助很大。但我們在資料的選擇上要慎重,特別是當前的一些影視作品,能否成為教學資源在實際教學中加以利用,是值得商榷的。教師在上課之前應進行認真的挑選。

(3)任何教學手段都不是萬能的,選任何一種媒體作為輔導手段都具有其本身的局限性。比如利用現代傳媒技術上課,課堂筆記記錄困難: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吃力,長期使用多媒體教學,學生易喪失新鮮感,等等,這些都是不利于教學的。

2.學校信息技術的硬件設施不完善的問題

受經濟條件的約束,目前有很多地方還沒有完善的信息技術的硬件設施,可能教室里的多媒體演示器就是我們僅有的信息技術設備,而這個演示器的清晰度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差,影響了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效果。比起條件好的學校,我們在信息技術的硬件設施方面是缺乏的,比如說,多功能教室和語音室都尚未真正投入使用。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信息技術的硬件設備是完成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的載體,如果沒有一套完善的信息技術的硬件設備,那么把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就好像是紙上談兵。我們希望,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信息技術的硬件設備也能飛入尋常的校園,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大融合。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學校的教學設備將實現現代化。

四 結束語

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而且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實踐證明,信息技術成為輔助英語教學的工具之后,給我們的“教”與“學”都帶來了方便,快捷、生動、活潑的感受。當然,在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遏制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的瓶頸問題,需要我們去摸索解決的辦法,去探求整合課的教學規律。總之,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觀念不僅僅是教學設備現代化,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的現代化、教師素質的現代化。所以,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新概念、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才能積極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而推動教育信息化的健康發展,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它不能取代其他教學手段,要讓它發揮獨特的作用,才能盡顯其優勢,同時促進英語教學日益完善。

參考文獻

[1]尹俊華,莊榕霞編著.教育技術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南國農,李運林主編.電化教育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13

本冊教材構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每個專題的涵蓋面都比較寬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內容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

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四五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的形式多樣,有詞語、成語、諺語、三字經、對聯、兒歌等。全冊課文共三十四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吸引力。全冊課文不再有全文注音,多音字隨文注音,生字在當頁文下列出,注有漢語拼音并配有賞心悅目的背景圖,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八組課文后安排了六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閱讀。最后是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全冊認識的字450個;生字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有350個。除了“識字”和課文外,在“語文園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

二、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

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3.會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5.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

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嘆號。

8.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愿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

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9.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

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了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三、教學策略:

(一)識字、寫字教學:

1.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系,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偏旁部件記認字形。

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夠獨立識字,要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識漢字。

2.鞏固識字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游戲中、活動中、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

3.復習、鞏固識字要提倡在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中進行。

如;做組詞、組字游戲,一起制作生字、詞語卡片,互相交流課外識字的途徑及成果。

4.在識字要求上,不要“一刀切”,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

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允許個別學生發展得一些。

(二)閱讀教學

1.閱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讓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閱讀、感悟的基礎上,自悟出來的,有了語感讀出來的。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如:分組讀、集體讀、男女生對讀、配樂美讀、分角色表演讀,等等。

2.進行閱讀教學,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要給學生比較充分的讀書、交流閱讀夠受的時間。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不要拘泥于教學用書中的提示,只要學生的感受合情合理,就應該予以肯定。

3.在課堂教學中,對提問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能引起學生興趣。

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口語交際教學

教材中的八個口語交際,內容與本組專題有密切聯系,且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會有話可說。

1.教學時要重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和點撥引導,放手讓學生交流。

2.學生交際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傾聽,發現語病,要以適當方式予以糾正,規范口頭語言。

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充滿童趣的精彩語言,及時給予肯定,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自由、愉快的參與口語交際,使口語交際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目的、有層次的口語交流的過程。

3.除專設的口語交際課,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FFKJ.Net]的口語交際能力,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大膽地與人進行口語交際,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

(四)語文綜合性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要與教材內容有一定的聯系,可以將游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四、學生情況

二年級大部分同學學習認真,上課能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課后按時完成作業,他們聰明好學。但也有少數一部分同學基礎較差,個別同學頭腦不夠聰明,反映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后進生的學習,使他們逐步趕上大部隊。

家長為職工的很少,多數經商,物質生活一般,少數家庭特別的富裕。家長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家庭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安靜的學習氛圍。學生的習慣和意識單憑校園的要求收效甚微,需要去的家長的支持、協作。

本學期要加強家訪,加強對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的管理,加強家長和班級的聯系,加強對學生即時成長研究。

經過上一學年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具有一定的識字及記字的能力,初步懂得和掌握了一定的識記生字的辦法,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并且經過一年級時,老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之間已經形成了互助合作、團結協作的意識,因此在學習時能夠互通有無,掌握起知識來較為容易,多數同學應該能夠很好的理解及進行運用。但是在學習中,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不足,如形近字易混,個別易出錯的生字,雖然教師在課上進行了強調,但是作業中仍然有出錯的現象,說明學生不夠認真,另外在寫話過程中,需要學生掌握的標點符號,學生掌握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教學中要格外注意。而寫話時,如何將語言化為文字,也需要我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運用各種辦法使學生能夠比較好的掌握。

五、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周次

教學內容

1

識字1、課文1—3課

13

課文20—21課、語文園地五

2

課文4、語文園地一

14

識字6、課文22—23課

3

識字2、課文5—6課

15

課文24—25課、語文園地六

4

課文7—8課、語文園地二

16

識字7、課文26—27課

5

國慶節放假

17

課文28—29課、語文園地七

6

識字3、課文9—10課

18

識字8、課文30—31課

7

課文11—12課

20

課文32—34課

8

語文園地三、識字4

21

語文園地八、自讀課文

9

課文13—15課

22

期末復習

10

課文16—17、語文園地四

23

期末復習

11

期中復習、期中測試

24

期末檢測

12

識字5、課文18—19課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2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班學生45人,男生29人,女生16人。經過一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好多生字,積累了一些詞匯,語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部分同學學習沒有自覺性,依賴性較重,所以班級中學習成績層次分明。對于這部分學生有待于今后教學中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其主動地發現、探究。使他們感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進而不斷產生學習的動力,并逐漸使學習成為自身發展的需要。

另外一方面,大部分學生已經能遵守課堂紀律,積極發言,按時完成作業,逐步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但仍有一部分學生的書寫習慣差,紀律意識不強,對學習不在意,經常忘寫作業,上課做小動作等。尤其是班級里的幾個特殊學生,由于先天智力存在不足導致學習和習慣培養上的障礙。這部分學生仍需要不斷地加強習慣教育和智力啟蒙,盡可能地在學習上達到合格要求。本學期的語文教學教育任務還是十分艱巨,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語文學習的能力。尤其是學生的書寫習慣要花時間糾正、培養,學寫一手端正、美觀的鉛筆字。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多背誦中華古詩文,養成每日閱讀書籍的習慣,注重課外識字的能力培養,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每個專題的涵蓋都比較寬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內容比較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四~五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的形式多樣,有詞語、成語、諺語、三字經、對聯、兒歌等。全冊課文共三十四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

本冊課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隨文注音,生字在當頁文下列出,注有漢語拼音并配有賞心悅目的背景圖,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本冊教材仍然堅持“多編少搬”的原則,所編選的課文,仍然體現內容豐富、充滿情趣的特點。本冊課文語言規范,淺顯易懂,便于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復述、口語交際等訓練。插圖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并養成習慣。

(2)繼續培養專心傾聽的習慣,養成認真寫鉛筆字的習慣。

(3)培養勤于朗讀背誦,樂于課外閱讀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

(2)認識大寫字母,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識字寫字

(1)準確認讀450個生字,會寫350個生字。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后,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能當眾說話,做到口齒清楚,語句完整,有禮貌。

5、閱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復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的詞語的意思。

(3)能借助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6、寫話

(1)能運用學過的詞語寫句子,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的事物,寫幾句連貫的話。

(3)學會“祝賀”、“購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語交際的本領,能用幾句連貫的話把有關的內容寫下來。

(4)學習使用逗號、句好、問好和感嘆號。

四、教學重難點

1、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

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要規范、端正、整潔、美觀。

2、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3、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愿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

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五、教學措施

1、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分析記憶字形,看圖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發揮創造性,設計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游戲中、在活動中、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2、重視朗讀指導,采用多種方法,每篇課文都要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充分利用插圖,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系,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習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積極參與交流、討論和語文實踐活動。

將游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5、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篇段并復習鞏固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

教學時,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主動積累詞句,將積累的詞語運用于口頭和書面語言之中。

6、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3一、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識字”、“課文”和“語文園地”組成。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課文”安排了8個單元,每單元4~5課,共34課。每單元安排1個綜合練習,共8個。

本冊繼續采用“識寫分流”的辦法安排生字。全冊共安排生字450個,其中要求寫的為350個。

本冊教材安排課文34篇,其中韻文8篇。大體上按內容分為8個單元:1~4課為“秋光篇”,課文內容大都與秋天的物候有關;5~8課為“生活篇”,意在反映兒童的生活樂趣;9~12課為“祖國篇”,意在培植學生愛祖國、愛首都、愛中華民族的情感;13~17課為“人生篇”,意在讓學生認識社會,明辨是非,學會在故事中感悟生活;18~21課為“團結篇”目的是引導學生與人要友好相處,團結合作;22~25課為“情感篇”意在讓學生學習用真情獲得真情,培養愛心;26~29課為“環保篇”,主要教育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30~34課為“科學篇”,意在讓學生關注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

本冊教材仍然堅持“多編少搬”的原則,所編選的課文,仍然體現內容豐富、充滿情趣的特點。

本冊課文語言規范,淺顯易懂,便于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復述、口語交際等訓練。插圖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

二、班級情況分析

我班學生人數51人。年齡大多是7歲左右。經過一年的語文學習,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但由于教材變動較大,要求認識和會寫的字很多,課文篇幅很長而且全部脫拼音了,對于剛上二年級學生來說真的很難。而且我班學生男女比例懸殊,男生比女生多,男生比較好動,上課注意力較難集中,學生年紀較小還是容易受他人影響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效果,大部分同學學習認真,上課能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課后按時完成作業,他們聰明好學。但也有少數一部分同學基礎較差,個別同學頭腦不夠聰明,反映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后進生的學習,使他們逐步趕上大部隊。

三、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并養成習慣。

(2)繼續培養專心傾聽的習慣,養成認真寫鉛筆字的習慣。

(3)培養勤于朗讀背誦,樂于課外閱讀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

(2)認識大寫字母,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識字寫字

(1)準確認讀450個生字。會默寫出350個生字。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后,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能當眾說話,做到口齒清楚,語句完整,有禮貌。

5、閱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復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的詞語的意思。

(3)能借助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6、作文

(1)能運用學過的詞語寫句子,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的事物,寫幾句連貫的話。

(3)學會“祝賀”、“購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語交際的本領,能用幾句連貫的話把有關的內容寫下來。

(4)學習使用逗號、句好、問好和感嘆好。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閱讀課,注重讀寫結合。

2、充分利用各種電教媒體,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

3、習作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習作源泉。

4、加強課外閱讀,開拓學生習作視野,豐富學生閱歷,積累詞語。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4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構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四五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的形式多樣,有詞語、成語、諺語、三字經、對聯、兒歌等。全冊課文共三十四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吸引力。全冊課文不再有全文注音,多音字隨文注音,生字在當頁文下列出,注有漢語拼音并配有賞心悅目的背景圖,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八組課文后安排了六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閱讀。最后是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全冊認識的字450個;生字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有350個。除了“識字”和課文外,在“語文園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

二、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

3.會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5.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

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嘆號。

8.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愿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

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9.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

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了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三、教學策略:

(一)識字、寫字教學:

1.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系,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偏旁部件記認字形。

2.鞏固識字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游戲中、活動中、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

3.復習、鞏固識字要提倡在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中進行。

4.在識字要求上,不要“一刀切”,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

(二)閱讀教學

1.閱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2.進行閱讀教學,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3.在課堂教學中,對提問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能引起學生興趣。

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口語交際教學教材中的八個口語交際,內容與本組專題有密切聯系,且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會有話可說。

(四)語文綜合性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四、學生情況

二年級大部分同學學習認真,上課能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課后按時完成作業,他們聰明好學。但也有少數一部分同學基礎較差,個別同學頭腦不夠聰明,反映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后進生的學習,使他們逐步趕上大部隊。上期末的平均分92,及格率99%,優生率50%.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5一、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致力于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在語文方面奠定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現有學生55人,其中男生28人,-27人。學生全部來自農村,而且其中留守兒童占了相當的比例。但大部分學生聰明伶俐,接受能力也較強。經過一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好多生字,積累了一些詞匯,語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本冊教材要求認識和會寫的字很多,課文篇幅很長而且全部脫拼音了,對于剛上二年級學生來說真的很難。我班學生較多,男生比較好動,上課注意力較難集中,學生年紀較小還是容易受他人影響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構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每個專題的涵蓋面都比較寬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內容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

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四~五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的形式多樣,有詞語、成語、諺語、三字經、對聯、兒歌等。全冊課文共三十四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本冊課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隨文注音,生字在當頁文下列出,注有漢語拼音并配有賞心悅目的背景圖,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及構字規律,掌握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復習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口語交際──在雙向互動的口語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給學生提供展示課內外學習所得的舞臺。

八組課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閱讀。最后是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冊要求認識的字,有450個。生字表(二)是全冊要求會寫的字,有350個。這兩種不同要求的字分別在課后練習里標明。除了“識字”和課文外,在“語文園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

四、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

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3.會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

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5.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

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嘆號。

8.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愿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

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9.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

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了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會寫350個認識的字,認識、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

2、認識450個常用字,讀準字音,結合詞句了解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難點:

1、提高識字能力,鞏固識字,繼續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

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嘆號。

3、培養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

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學習寫日記。

六、教學措施

(一)教學內容方面。

1.要注意把握同組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系。

這冊教科書采取了以專題整合內容的編排方法。因而,教師備課時,要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系,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案。如第一組,《秋天的圖畫》之后,學習伙伴說:“我想畫秋天的果園。”“我想撿幾片落葉做書簽。”“把咱們的作品帶來,辦個展覽吧!”實際這是在為“語文園地”的展示內容作準備。學到這里,就要布置學生畫秋天,收集描寫秋天的好詞佳句,用落葉做書簽、賀卡等,為舉辦作品展覽做準備。

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黃山奇石》課后,學習伙伴建議大家收集黃山奇石的圖片,“語文園地一”的展示臺就可以補加展示這一內容。教師要根據當時、當地和學生的實際,活用教材,隨時利用身邊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與形式,拓寬語文教學的渠道。總之,教師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

2.識字和寫字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本冊教材仍遵循識、寫分步,多認少寫的原則。這樣既有利于提早閱讀,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系,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偏旁部件記認字形。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夠獨立識字,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識漢字。鞏固識字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要發揮創造性,設計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游戲中、在活動中、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復習、鞏固識字,提倡在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中進行。如,做組字、組詞游戲,一起制作生字、詞語卡片,互相交流課外識字的途徑及成果。

在識字的要求上,不要“一刀切”,要承認學生個體的差異。識字首要的是認識。因為,識了字就能閱讀,所以,要求認識的字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識就可以了。但還要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多識一些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不必要求每課生字人人過關后再學下一課,要允許個別學生發展得慢一些。

3.閱讀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閱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靠單純的模仿和朗讀技巧的訓練得到的,而是在學生入境入情、充分閱讀、感悟的基礎上,自悟出來的,有了語感讀出來的。朗讀的方式要多樣,如,分組讀、集體讀、男-對讀、配樂美讀、分角色表演讀,等等。

進行閱讀教學,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要給學生比較充分的讀書、交流閱讀感受的時間。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不要拘泥于教學用書中的提示,只要學生的感受合情合理,就應該予以肯定。

在課堂教學中,對提問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能引起學生興趣。要盡量減少提問的數量,改變簡單的“問答式”的教學方式。要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口語交際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教材中的八個口語交際,內容與本組專題有密切聯系,且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會有話可說。有些口語交際的教學要提前做好準備。教學時要重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和點撥引導,放手讓學生交流。學生交際時,教師要注意傾聽,發現語病,要以適當的方式予以糾正,規范口頭語言。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充滿童趣的精彩語言,及時給予肯定,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自由、愉快地參與口語交際,使口語交際課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目的、有層次的口語交流的過程。

除專設的口語交際課,教師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大膽地與人進行口語交際,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5.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教師要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要與教材內容有一定聯系,可以將游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6.關于生字的注音問題。

本冊教材中的生字一律注本音。有些字與其他字組成詞語時,要讀輕聲或變調(如,莊稼的“稼”應讀輕聲;黃澄澄、紅彤彤的后兩個字,應變讀為一聲),教師用書中都作了提示,請老師們在教學中予以注意,即教生字時按本音讀,在課文中按輕聲或變調來讀。

(二)學習習慣方法指導

1、在教學中,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習思維。

課堂上盡量創造機會,用優生的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差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市| 屏南县| 顺平县| 屯留县| 望谟县| 老河口市| 宣武区| 安西县| 汝南县| 吴川市| 兰州市| 剑阁县| 固始县| 铜山县| 汾西县| 兖州市| 五寨县| 含山县| 延边| 偏关县| 慈利县| 新兴县| 延庆县| 松桃| 专栏| 保靖县| 长治县| 苍溪县| 仙居县| 昭苏县| 荆州市| 满洲里市| 隆回县| 易门县| 景宁| 襄樊市| 横峰县| 阜阳市| 政和县| 桃园市| 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