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計算機控制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控制系統:
鍋爐是一個較為復雜的調節對象,它不僅調節量多,而且各種量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鍋爐內部的能量轉換機理比較復雜,所以要對鍋爐建立一個較為理想的數學模型比較困難。為此,把鍋爐系統作了簡化處理,化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的調節系統。當然在某些系統中還可以細分出其它系統如一次風量控制回路,但是其主要是以下三個部分:
爐膛負壓為主調量的特殊燃燒自動調節系統
鍋爐燃燒過程有三個任務:給煤控制,給風控制,爐膛負壓控制。保持煤氣與空氣比例使空氣過剩系數在1.08左右、燃燒過程的經濟性、維持爐膛負壓,所以鍋爐燃燒過程的自動調節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對于3×6.5t/h鍋爐來說燃燒放散高爐煤氣,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放散的高爐煤氣,故可按鍋爐的最大出力運行,對蒸汽壓力不做嚴格要求;燃燒的經濟性也不做較高的要求。這樣鍋爐燃燒過程的自動調節簡化為爐膛負壓為主參數的定煤氣流量調節。
爐膛負壓Pf的大小受引風量、鼓風量與煤氣量(壓力)三者的影響。爐膛負壓太小,爐膛向外噴火和外泄漏高爐煤氣,危及設備與運行人員的安全。負壓太大,爐膛漏風量增加,排煙損失增加,引風機電耗增加。根據多年的人工手動調節摸索,6.5t/h鍋爐的Pf=100Pa來進行設計。調節方法是初始狀態先由人工調節空氣與煤氣比例,達到理想的燃燒狀態,在引風機全開時達到爐膛負壓100Pa,投入自動后,只調節煤氣蝶閥,使壓力波動下的高爐煤氣流量趨于初始狀態的煤氣流量,來保持燃燒中高爐煤氣與空氣比例達到最佳狀態。
鍋爐水位調節單元
汽包水位是影響鍋爐安全運行的重要參數,水位過高,會破壞汽水分離裝置的正常工作,嚴重時會導致蒸汽帶水增多,增加在管壁上的結垢和影響蒸汽質量。水位過低,則會破壞水循環,引起水冷壁管的破裂,嚴重時會造成干鍋,損壞汽包。所以其值過高過低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它的被調量是汽包水位,而調節量則是給水流量,通過對給水流量的調節,使汽包內部的物料達到動態平衡,變化在允許范圍之內,由于鍋爐汽包水位對蒸氣流量和給水流量變化的響應呈積極特性。但是在負荷(蒸氣流量)急劇增加時,表現卻為"逆響應特性",即所謂的"虛假水位",造成這一原因是由于負荷增加時,導致汽包壓力下降,使汽包內水的沸點溫度下降,水的沸騰突然加劇,形成大量汽泡,而使水位抬高。汽包水位控制系統,實質上是維持鍋爐進出水量平衡的系統。它是以水位作為水量平衡與否的控制指標,通過調整進水量的多少來達到進出平衡,將汽包水位維持在汽水分離界面最大的汽包中位線附近,以提高鍋爐的蒸發效率,保證生產安全。由于鍋爐水位系統是一個設有自平衡能力的被控對象,運行中存在虛假水位現象,實際應用中可根據情況采用水位單沖量、水位蒸汽量雙重量和水位、蒸汽量、給水量三沖量的控制系統。
除氧器壓力和水位調節:除氧器部分均采用單沖量控制方案,單回路的PID調節。
監控管理系統:
以上控制系統一般由PLC或其它硬件系統完成控制,而在上位計算機中要完成以下功能:
實時準確檢測鍋爐的運行參數:為全面掌握整個系統的運行工況,監控系統將實時監測并采集鍋爐有關的工藝參數、電氣參數、以及設備的運行狀態等。系統具有豐富的圖形庫,通過組態可將鍋爐的設備圖形連同相關的運行參數顯示在畫面上;除此之外,還能將參數以列表或分組等形式顯示出來。
綜合分析及時發出控制指令:監控系統根據監測到的鍋爐運行數據,按照設定好的控制策略,發出控制指令,調節鍋爐系統設備的運行,從而保證鍋爐高效、可靠運行。
篇2
會計電算化不僅為實施會計控制提供了眾多機遇,同時也對會計控制提出了嚴峻挑戰。一方面,是電算化會計的實施給會計控制帶來了新的難題。實施電算化會計以后,為一些人利用計算機進行舞弊提供了條件。由于利用計算機進行舞弊比手工操作下隱蔽性高、防范困難,所以,加強電算化會計的控制和自控能力就十分必要。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是要在電算化會計程序中增加會計控制功能,并按此思路來進行設計和開發,從而使會計反映和控制兩大職能平衡發展。多年來,由于會計以反映為主,電算化會計的控制功能實際上處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調”的境地。為此,需要大力開發會計控制的功能,擴展數據庫,建立以多種數學方法和數學模型為主的方法庫和模型庫。在進行會計控制功能的開發時,會計人員應熟悉業務,對市場和國家政策了如指掌,清楚控制點,系統掌握以數學為主的管理會計方法。此外,還要與系統開發人員密切配合,集中精力研究控制什么、用什么會計方法控制和怎樣控制等一系列問題。筆者認為,就企業會計而言,會計控制具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對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工作本身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控制。
二、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控制
控制會計信息的輸入、處理和輸出使其符合會計準則和各種會計法規的要求,保證會計信息能真實、全面、及時、準確地反映企業經濟活動,保障各方利用會計信息所進行的判斷和決策不被誤導,即我們所說的“對會計工作本身的控制”。在實施這一控制時,所設計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應具有防護和自動補償。即會計信息在輸入、處理、輸出過程中,均有相應的事先控制予以檢查。同時,一旦發現某一處理環節有誤,就應有相應的補救措施予以糾正。
手工會計與電算化會計對會計信息的控制有很大的不同。手工會計主要采用結構控制方法,包括設置相互牽制和制約的會計崗位,通過對會計業務的多重反映或者相互稽核關系進行控制。比如,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分別記錄,結果相互驗證;通過對賬和內部審計進行賬證核對,賬賬核對,保證記賬的正確;為防止濫用憑證或隨意毀損、偽造、修改憑證的發生,采用多聯套寫憑證或預先編碼方式等。而在電算化會計中,由于工具、載體、賬務處理、會計組織等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會計控制也由人工控制變為人和計算機共同控制,使得會計控制更為復雜,要求更加嚴密。但是操作簡單,控制功能也更加有效。電算化會計信息控制除計算機本身的一般控制外,主要是指會計信息的輸入、處理和輸出控制。輸入控制是指對數據采集和系統輸入的控制,由于目前數據的采集和輸入必須有人參與而且數據輸入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處理和輸出的結果,因而對電算化會計的輸入控制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應制定標準化憑證格式,建立科目參照文件,設立科目代碼校驗位,有條件的可進行二次輸入;每一位參與電算化會計的人員都應實施合理授權控制,通過設置操作員口令和上機日志等控制手段,防止差錯和舞弊行為;還必須增設專人輸入檢查控制環節,未經檢查,應無法進入下一步會計處理。會計信息處理和輸出的控制,基本上是通過計算機程序自動進行的,主要取決于應用程序的正確性和環境控制能力,系統設計應具有識別信息失誤的能力。同時,要防止無關人員進入計算機程序操作。由此可見,電算化會計控制的關鍵,一是研究會計控制的要求,即確定會計信息系統的控制點;二是確定計算機硬件設備、開發工具及應用程序是否能達到會計控制的要求。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越發展,會計控制自動化的程度就會越高。可以想象,當全社會都用計算機網絡連接起來以后,就可將規范、標準的原始憑證掃描進入計算機進行自動識別,甚至完全可以采用電子數據網絡傳輸,以盡量減少人為因素。會計控制功能便將大為增強。
三、關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控制
現代企業可以看作是各種職能、各種業務處理過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集合體,是一個具有特定功能和目標的系統。為保證系統的配合和協調、保證企業經營方針和系統最優化目標的實現,需要采用一系列會計方法,通過計劃、預算、內部控制、分析、稽核、報告等手段,利用會計信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進行控制。會計電算化為企業利用會計信息進行管理創造了條件,這種會計控制通常有以下特征:①充分利用電算化會計信息。借助計算機對會計數據進行重新分類和整理,通過系統接口或集成方式做到數據共享,一次輸入,多次使用。②需要進行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再開發或二次開發。增加輔助核算,把以運籌學為主的數學方法和數學模型開發成方法庫和模型庫,并同會計信息系統有機結合,利用計算機先進快速的處理和計算優勢實施會計控制。③會計人員可以專注地進行會計分析、制定控制標準和參與決策。④計算機自動報警和實時控制。即將控制標準事先輸入會計系統作為“控制線”,執行中一旦出現差異,就激活計算機自動報警,以及時調節或改正作業。一般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控制,包括效益控制、資產控制和風險控制等。
(一)效益控制。效益控制的目標是以最小的資金占用和耗費,最優的資金投入組合,獲得最大的產出效益,簡單地說就是使成本最小化而利潤最大化。包括制定計劃、編制預算等事前控制和跟蹤計劃實施、進行成本、費用指標分解、采用限額開支和責任會計等事中控制。利用計算機的輔助核算,生成適合管理和控制要求的企業內部效益控制報告,如成本費報告、合同執行報告、責任中心報告等。會計人員應集中精力利用計算機的計算和處理結果進行會計分析,并應對影響企業效益的主要因素著重進行分析、研究。
(二)資產控制。資產控制的目標是保持資產實物的安全、完整并使其保值、增值,以實現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這種控制可以分為實物控制和價值控制兩類。對資產實物的控制,主要包括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和授權審批控制,運用計算機進行實物資產管理,對資產的購買、保管、領用、處置應有完整記錄并定期清查和核對,還應經常對內部控制程序和控制執行情況實施審計控制。資產的價值控制,主要包括按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實施財產保全控制,根據需要采用多種折舊方法并足額提取固定資產折舊,及時進行固定資產大修理等,保證企業再生產順利進行。
(三)風險控制。現代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隨時面臨著風險的困擾。風險控制的目的是,在實現經營獲利目標的前提下,使企業風險達到最小。企業風險分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具體又可分為決策失誤風險、市場變化風險、投資風險、籌資風險等。這些風險會使企業偏離其經營目標,運用恰當的會計控制可減低或消除這些風險。在具備及時、準確、充分的管理會計信息和報告的基礎上,利用市場、產品、客戶、競爭和環境因素等多重變量的各種科學的決策模型,通過計算機反復進行模擬實驗以控制決策失誤風險。對于影響收入實現,或者造成成本、費用超支等市場變化風險,通過敏感的會計信息及時進行調節控制,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此類風險給企業造成的損失。通過對投資項目事前進行評價、事中密切跟蹤以及對投資效果的適時分析和調節,運用投資評價模型和投資項目管理模塊。有效地控制投資風險。籌資風險一方面包括籌資成本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指由于企業融資而引起的財務狀況惡化直至破產的風險。對于財務風險的控制,主要是通過對會計系統的實時監控和分析,控制和調節負債資本結構,適當減低企業還本付息壓力,避免支付危機,以維護企業正常的能持續經營的財務狀況。
「參考文獻
篇3
1.2計算機控制類課程設置上與專業結合生硬
普通的本科學生在大學課程期間會學到很多的計算機類課程,但真正把計算機控制類課程與機械類主干課程相關聯的課程卻幾乎沒有。比如,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都學習了機械設計課程,課程中對于絲桿的設計與計算進行過講解;同時他們也學習過單片機或者PLC之類的計算機控制課程,對伺服或者步進電機控制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我們教學過程中缺少將兩者有機結合的主干課程,所以,但在大多數同學的眼中,這兩門課程沒有任何的關聯,是獨立的兩門課程。由于機械和控制類課程的生硬結合,也導致學生在進行機械設計的過程中,對于設計中需要考慮的機械傳動與動作部分,都用一個方框替代,認為這是計算機專業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就使得有些機械設計成為了“空中樓閣”,無法運行。
1.3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針對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的實踐
與創新環節尚未形成實踐和創新環節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組成部分,機械類學生的實踐環節多是針對某個零件的生產工藝或者設計過程進行的,而對于其生產制造過程中的動作及工藝自動實現部分卻視而不見,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實踐環節,更進一步地加深了學生對其課程學習的偏見。針對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的實踐和創新環節目前大多數的學校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案。
2.機械專業計算機控制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方法與實踐
2.1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
大學生進入學校后,專業教育很重要。在專業教育的過程中,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老師不僅需要強調其未來四年需要學到核心專業知識,同時,要進一步強調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減輕勞動強度,控制類的課程也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不能讓學生在思想上對該專業開設計算機控制類課程存在偏見。其次,在機械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機械設計、機械制造課程教學的老師,在提及到電機和控制之類的素材時,也需要提示同學們在今后的計算機控制類課程會進一步說明和講解,這樣可以使得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逐步認識到該專業課程不僅僅是機械設計和制造等機械類課程組成,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同時也有計算機和控制之類的課程。這樣不僅可改變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的思想觀念,同時也會影響其今后的設計和制造工作,使其對事物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某一個方面,而會從系統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和研究。
2.2機械類課程與計算機控制類課程有機結合
為了改變傳統的機械類課程與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的生硬疊加的教學模式,大學本科教學的老師有必要從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與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的內在聯系出發,提取機械類課程與計算機類課程的關聯因素,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對兩類課程之間的空缺進行有益的補充,形成比較完善的機械專業知識體系結構。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將機械類課程與計算機控制類課程分解為知識點、章節和教材的三種結合模式,形成點、線、面的三級結構,將機械類課程與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真正做到此有機地結合,形成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結成部分和重要的學習環節。
2.3針對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計算機類課程的實踐環節研究
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驗證的手段,也是學生進行創新設計的重要基礎,因此對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的計算機類課程的實踐環節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學環節中,需要從機械的部件、功能、組成和接口之間的聯系出發,將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實踐教學分解為設計類實踐教學、工藝類實踐教學和控制類實踐教學三個組成部分,從而形成實踐教學中的三大核心模塊。實踐教學的內容緊緊圍繞三大模塊展開,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既能體現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三大核心模塊的獨立性,又能強調三大模塊之間的關聯性。通過實踐教學環節,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機械是一個系統工程的認識。此外,在注重學生實踐環節訓練的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各類與機械和控制相關的設計大賽,如全國的機械創新設計大賽。通過參加各類大賽,不僅可以提高參賽學生對本專業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也可以激發本專業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熱情,在整個院系形成一點帶面的學習效果,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控制類課程真正融入到機械類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之中,為培養知識全面的新時代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提供有力地保障。
篇4
監視、控制計算機的使用
基于WindowsNT/2000的應用系統中,一些關鍵的人機交互工作站,常需要了解并記錄所有操作人員操作計算機的情況。如:在工業控制領域,一些使用計算機對設備進行監視和控制的工作站,需要非常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這些工作站上通常要求只能運行系統所要求的應用程序,不能運行與系統無關的程序,同時要求對計算機操作人員的所有原始輸入進行記錄,以便出現事故(如操作故障、程序異常退出)的時候,用來分析是人為原因,還是系統原因造成的。基于以上需求,我們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記錄操作人員的輸入,另一個是如何控制操作人員的輸入。在DOS、Windows3.1、Windows95/98中都可以編寫響應鍵盤和鼠標輸入的中斷處理程序,截取來自鍵盤和鼠標的輸入,記錄、分析后依情況分別處理。但是在WindowsNT和Windows2000中,這樣的解決方法將不再行得通,這是因為WindowsNT/2000操作系統為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不再允許應用程序直接對系統設備的底層進行操作。這樣,用戶的應用程序將不能夠對計算機的端口地址進行讀寫操作,所以在WindowsNT/2000操作系統中對計算機端口的讀寫是無效的。另外一種方法能夠非常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可以編寫操作系統的設備驅動程序來解決,但是要編寫系統的設備驅動程序,必須對WindowsNT/2000的系統底層以及整個系統架構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而且設備驅動程序的編寫、調試都比較困難,同時這方面的資料也比較少。所以本文沒有采取這種方法,而是采用微軟公布的標準Win32函數和鉤子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比較方便而且快捷。在WindowsNT/2000操作系統中,稱各種輸入為事件(Event),所有的鍵盤、鼠標輸入事件以及其他事件都是通過消息傳遞處理機制來得到響應的。控制、監視計算機實際上是控制、監視事件消息流。Windows操作系統為這種應用提供鉤子(Hook)技術。這種技術的要點就是在操作系統的消息傳遞處理機制上外掛一個我們定義的函數,可以使用這個函數來監視、控制系統的事件消息流。本文采用的就是這種方法,這種方法要求將所有的程序代碼放入系統可以加載的動態鏈接庫中。下面我們以鍵盤輸入的監視和控制為例詳細敘述這種方法。其總體思路如下:首先,定義自己的鉤子函數。其次,安裝自定義的鉤子函數,此后鉤子函數在后臺開始工作。一旦系統發現擊鍵動作或者鼠標動作,系統將馬上調用該自定義的鉤子函數,并將事件消息傳入,供程序分析判斷。它可以監視所有的擊鍵和鼠標動作,與DOS時代的中斷調用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最后,卸載自定義的鉤子函數。鉤子函數的定義微軟的鉤子技術的原理就是應用程序可以在系統的消息處理機制上外掛一個子程序,在消息尚未到達目的地之前,用該子程序來截獲此消息,以進行監視和控制。我們這里使用的是WH_KEYBOARD_LL類型的鉤子函數,這種類型的鉤子函數可以截獲所有的鍵盤事件,即敲擊鍵盤上的任何一個鍵,我們自定義的鉤子函數都可以知道。該類型鉤子函數要求安裝自定義的鉤子函數必須是以下原型:LRESULTCALLBACKLowLevelKeyboard-Proc(intnCode,WPARAMwParam,LPARAMlParam);其中各參數的含義如下:intnCode:用來決定鉤子函數如何處理事件消息的代碼,參數的取值為HC_ACTION時,參數wParam、lParam包含了所需的鍵盤消息事件信息。WPARAMwParam:鍵盤消息事件的類型ID。該參數有四種可能的消息類型取值:WM_KEY-DOWN,WM_KEYUP,WM_SYSKEYDOWN,WM_SYSKEYUP.LPARAMlParam:指向一個類型為KBDLLHOOKSTRUCT的結構指針。該結構容納了底層鍵盤輸入事件的詳細信息,它的定義如下:typedefstructtagKBDLLHOOKSTRUCT{DWORDvkCode;//一個范圍從1到254的虛擬鍵碼DWORDscanCode;//鍵盤的硬件掃描碼DWORDflags;//一系列的標志位//0比特位指示該鍵是不是擴展鍵(如:功能鍵,或數字小鍵盤上的鍵),1表示是,0表示否//1~3比特位保留//4比特位用來區分該事件是否來自Win32函數keybd_event()調用,1表示是,0表示否//5比特位為狀態描述碼,如果ALT鍵按下,該位是1,否則是0。//6比特位保留。//7比特位是變換狀態位,鍵被按下為0,鍵被釋放為1。DWORDtime;//該消息事件的時間標記。DWORDdwExtraInfo;//該消息的其他擴展信息。}KBDLLHOOKSTRUCT,FAR*LPKBDLLHOOKSTRUCT,*PKBDLLHOOKSTRUCT;實際的鉤子函數的框架如下:LRESULTCALLBACKMyLowLevelKeyboardProc(intnCode,WPARAMwParam,LPARAMlParam){BOOLbSkipThisEvent=FALSE;HWNDhwndForeground;HWNDhwndFocus;DWORDdwCurrentThreadId;DWORDdwWindowThreadId;if(nCode==HC_ACTION){PKBDLLHOOKSTRUCTp=(PKBDLLHOOKSTRUCT)lParam;//系統傳遞來的鍵盤輸入事件信息指針switch(wParam){caseWM_SYSKEYUP:caseWM_KEYUP://ifkeyup/*這段代碼用來獲得當前擁有輸入焦點的窗口的窗口句柄,以便獲得該窗口的相關信息*//*獲得前端窗口(即用戶當前正在工作的窗口)的句柄,創建該窗口的線程通常擁有比其他線程稍微高一些的優先級。*/hwndForegroud=::GetForegroundWindow();dwCurrentThreadId=::GetCurrentThreadId();//當前線程的Id//獲得產生前端窗口hwndForeground的線程Id值,用來惟一表示一個線程dwWindowThreadId=::GetWindowThread-ProcessId(hwndForegroud,NULL);/*下面這一行代碼非常重要,它的作用是使當前線程(dwCurrentThreadId)的輸入處理機制依附到創建前端窗口的線程(dwWindowThreadId)的輸入機制上,否則你將得不到當前擁有鍵盤輸入焦點的窗口句柄。這是因為在WindowsNT/2000操作系統通常創建不同的線程來處理相互獨立的輸入過程,每一個輸入過程都擁有自己的輸入狀態(焦點、鍵盤狀態、隊列狀態等),通過AttachThreadInput調用,操作系統將允許調用線程獲得或者設置其他線程生成窗口的輸入狀態信息。只有執行該系統調用,才能夠得到當前擁有鍵盤輸入焦點的窗口的窗口句柄,否則GetFocus()系統調用將返回NULL。在這一點上WindowsNT/2000與Windows9X操作系統有很大不同,這也正是WindowsNT/2000比Windows95/98操作系統可靠性、安全性更好的一個原因*/AttachThreadInput(dwCurrentThreadId,dwWindowThreadId,TRUE);////獲得擁有鍵盤輸入焦點的窗口的窗口句柄hwndFocus=::GetFocus();if(hwndFocus||hwndForeground){charwnm[256];wnm[0]=0;//變量定義后,使用之前一定要初始化。//獲得該窗口的窗口標題,就是在窗口標題欄上顯示的內容::GetWindowText(hwndForeground,wnm,255);charclsnm[266];clsnm[0]=0;//獲得該窗口的類名字::GetClassName(hwndFocus,clsnm,255);//獲得該窗口的風格LONGstyle=::GetWindowLong(hwfocus,GWL_STYLE);/*如果你只對部分窗口感興趣的話,可以通過下面的形式進行過濾,從而只處理你所感興趣的某些窗口的輸入事件*/if((stricmp(clsnm,“edit”)==0)||(0x0020&style)||strstr(wnm,“MyTestWnd”)){//你可以在此記錄供以后分析使用的相關信息LLKEY_OutputToLog(hwfore,hwfocus,wnm,clsnm,p);}}caseWM_KEYDOWN:caseWM_SYSKEYDOWN:if(p->vkCode==VK_LWIN)
*該行代碼用來將鍵盤上的左Win系統鍵(就是帶有微軟旗幟圖案的那個鍵,注意是左邊的那個)屏蔽掉,如果在代碼執行后,用戶敲擊鍵盤上的左Win系統鍵,將不會彈出Windows的開始菜單。你可以根據你的需要屏蔽任何你所要屏蔽的鍵,從而達到控制計算機使用的目的。*/bSkipThisEvent=TRUE;break;}endofswitch}//endofifif(bSkipThisEvent)//如果是需要屏蔽的鍵,一定要返回1給操作系統,切記。return1;elsereturnCallNextHookEx(NULL,nCode,wParam,lParam);/*調用鉤子函數鏈,以便使其他應用程序能夠正常工作*/}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nCode小于零,鉤子函數必須返回CallNextHookEx函數調用的返回值。如果nCode>=0,建議仍然返回CallNextHookEx函數調用的返回值,否則其他安裝了WH_KEYBOARD_LL鉤子函數的應用程序將收不到系統發送的鉤子通知,從而使其他應用程序功能發生異常。不過我們也可以利用系統的這一個特點,來屏蔽一些功能鍵,禁止某些系統特性,實現控制計算機使用的想法。安裝鉤子函數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將我們定義好的鉤子函數安裝到系統中。用來安裝用戶自定義鉤子函數的Win32函數是SetWindowsHookEx,該函數的原型如下:HHOOKSetWindowsHookEx(intidHook,//將要安裝的鉤子函數的鉤子類型HOOKPROClpfn,//我們自定義的鉤子函數的函數地址HINSTANCEhMod,//應用程序的實例句柄,即容納了鉤子函數的動態鏈接庫的句柄。如果鉤子函數所在地址空間在當前進程的地址空間,hMod應該為NULL.DWORDdwThreadId//鉤子起作用的線程Id,如果該值為零,則對系統中所有線程都起作用);其中idHook指定了安裝的鉤子函數的類型,不同類型的鉤子函數可完成不同應用功能,而且不同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統支持的鉤子函數的種類也不盡相同,在本文我們主要介紹的是WindowsNT/2000操作系統中目前公開支持的最底層的兩種鉤子類型:WH_KEYBOARD_LL和WH_MOUSE_LL。這兩種類型的鉤子函數在WindowsNTServicesPack3及其以后的版本,包括Windows2000Professional中得到很好的支持。這兩種類型的鉤子函數可以分別監視底層的鍵盤和鼠標輸入事件,在系統將事件分發到相應的接收目的地之前將它截獲,交給用戶自定義的鉤子函數來處理。下面以鍵盤鉤子為例詳細說明,鼠標鉤子與此類似,不再贅談。在這里,我們的安裝函數和我們定義的鉤子函數放在同一個動態鏈接庫中。其中g_hWin32NT_DllHandle是我們定義的全局變量,類型是Handle,在系統調用動態鏈接庫的入口函數時,將hModule的值賦給g_hWin32NT_DllHandle。//下面是動態鏈接庫的入口函數DllMain(HANDLEhModule,DWORDul_reason_for_call,LPVOIDlpReserved){g_hWin32NT_DllHandle=hModule;/*保存該值,以后在安裝自定義鉤子函數的時候要使用該值*/returnTRUE;}//下面的函數用來安裝我們自定義的鉤子函數HHOOKg_hhkLowLevelKybd;//以后在卸載自定義鉤子函數時,要用到該值voidStartMyHook(void){g_hhkLowLevelKybd=SetWindowsHookEx(WH_KEYBOARD_LL,::MyLowLevelKeyboardProc,(HINSTANCE)g_hWin32NT_DllHandle,0);}/*g_hWin32NT_DllHandle是動態鏈接庫的句柄,我們定義的鉤子函數放在該動態鏈接庫中。該句柄是在操作系統加載動態鏈接庫時,由操作系統調用DllMain()傳入的*/如果安裝成功,系統調用將返回一個鉤子函數的句柄;如果失敗,將返回NULL。將來在卸載我們自定義的鉤子函數時要使用該句柄。所以必須將返回值保存到一個全局變量中。安裝成功后,該函數返回。從現在開始,鍵盤的任何擊鍵動作都將被我們定義的鉤子函數捕捉到,包括各種系統功能鍵。操作系統在后臺將自動異步地調用我們自定義的鉤子函數進行處理,并且不會影響任何當前正在進行的各種工作,也不會對系統有任何不良影響。卸載鉤子函數當我們的應用程序退出時,或者不再需要鉤子函數的處理時,必須卸載我們自定義的鉤子函數。//下面的Win32函數用來卸載我們自定義的鉤子函數UnhookWindowsHookEx(g_hhkLowLevelKybd);至此,我們已經比較完整地介紹了底層鍵盤鉤子技術的應用方法,對于鼠標輸入事件的控制與監視的方法,與此完全類似,讀者可依照本文完成自己的功能。并且在你的應用程序中,可以根據需要,多次安裝、卸載鉤子函數。不過有一點讀者要注意,就是在程序調試時,一定不要同時將這兩種類型的鉤子函數都進行設置,因為一旦程序處理上有錯誤,操作系統將不能獲得任何操作消息,計算機只有重新啟動。讀者可以將本文介紹的方法應用到許多場合,比如在運行某些關鍵的任務時,為避免人機交互的干擾,可以鎖定鍵盤和鼠標的輸入。待任務完成時,再恢復正常的鍵盤和鼠標的輸入。另外,屏蔽某些不想讓用戶使用的功能鍵等等。
篇5
我國及時的抓住了工業化革命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在自動化控制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自動化技術的深入發展提供了不容忽視的巨大動力。計算機控制技術在多個行業及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地位及作用相當突出。近年來,應用于環保工業的計算機控制技術創造了難以估量的效益。污水處理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中,應用的自動控制技術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具有較強的邏輯判斷能力以及計算能力,信息儲存具有較大空間;其次,控制規律相當簡單,具有較強可操作性,能夠通過一定的操作程序進行修改;第三,控制規律可以進行調節,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有利于促進系統性能指標提升;第四,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和抗干擾能力,穩定性相對較強;第五,可以對幾個回路進行控制,大大解決了操作時間,簡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較高的性價比;最后,能夠有效的強化和統一管理以及控制,有利于生產自動化的提升。
3污水處理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的功能分類
污水處理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可以依據系統的功能、控制規律以及控制方式進行分類,本文主要對其功能分類的四種類型進行分析和研究。
3.1數據處理系統
這種系統本來不在控制系統的范疇,然而,計算機控制系統同數據的處理及采集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控制系統中,要實現對外部設備的控制和管理,就要通過計算機的各種功能對有關的數據進行處理,另外,要為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撐,也需要利用到經過處理的各種數據。
3.2直接數字控制系統
該系統能夠在一定的控制規律下通過工業控制計算機對采集的參數進行特殊的處理,以實現對工業生產過程的控制及管理。因為計算機是以數字量的方式來輸出,所以,直接數字控制系統的命名來源于此。在這種系統中,計算機可以對幾個回路進行同時控制,相比于模擬控制器,其豐富的功能賦予了其無可比擬的優勢。然而,計算機故障問題的發生,往往會給生產過程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計算機性能十分關鍵。在進行污水處理時,控制系統一旦發生故障,就會給生產的正常運行帶來難以估量的干擾和影響。所以,直接數字控制系統適用性并不普遍,只能應用于局部而非整體。
3.3監督計算機控制系統
在該系統中計算機能夠通過工藝參數值計算來設置有關調節器,所以計算機的狀態是離線的,在生產過程中并不直接的發揮自身效用,僅參與計算最佳工藝參數的過程。
3.4集散型控制系統
集散控制能夠通過計算機及高速數據線路分別進行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這種控制系統伴隨著工業化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綜合了多種現代化技術的優點,具有豐富的功能和先進的技術,操作簡單,具有較強的可靠性以及靈活性,因此,在工業自動化集中控制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該系統在分散控制方面對地理位置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控制設備也應相應的進行位置的調整。
4污水處理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的實施
按功能劃分,污水處理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部分:首先,PLC控制系統,這種系統組成包括PLC及有關模塊。PLC作為一種先進的電子裝置,可以廣泛應用于工業環境之中,有效地實現數字的運算操作。另外,這種控制系統邏輯操作功能較強,其模擬量模塊具有模擬量控制的功能。在進行污水處理時,開關量的控制相當復雜,這種控制系統能夠有效地簡化控制流程,提高控制效率。除此以外,模擬量模塊也能有效的控制以及測量一系列的參數。PLC可以充分的利用通信端口,實現同上位計算機數據通信以及數據傳輸的功能。其次,以工業控制計算機為基礎的形成的上位計算機具有控制以及管理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的功能,在過程控制中并不直接的發揮自身的效能,在上一級的管理以及控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計算速度及信息存儲量具有較高的要求,能夠以動態的形式全面的展現工藝流程,及時、實時的獲取及顯示數據,可以對有關的數據進行存儲,并在需要的時候及時調取,能夠以曲線的形式來顯示信息,一旦生產過程發生故障時可以及時的進行報警。最后,系統開發的關鍵在于PLC、智能控制單元和上位計算機的通信,一旦通信發生故障而無法實行,將會導致上位計算機對數據的獲取發生滯后情況,監控、管理的及時性及有力性將會大打折扣。目前,我國對智能控制單元以及PLC控制系統之間的通信協議的統一性沒有進行規定,所以,程序開發應該以實際產品為依據。
篇6
2計算機通信中的傳輸控制技術研究
2.1數據傳輸技術MAC(介質訪問控制子層協議)處于OSI七層協議數據鏈路層下半部分,主要負責連接與控制物理層中的物理介質。進行數據發送時,該協議可預判發送數據可能性,若能發送則在數據上附加部分控制信息,最終將數據和控制信息按照規定方式發送至物理層;進行數據接收時,協議在判斷輸入信息內容未發生傳輸錯誤的前提下,將原先附加的控制信息去掉,將數據發送至LLC層。MAC在傳統有線局域網與當前無線局域網中均得到廣泛應用,MAC層中,數據傳輸技術分為包含總線爭用技術與令牌控制技術的主導技術和其他輔助技術,輔助技術須得配合主導技術一同使用。以下主要針對數據傳輸技術的代表性主導技術進行簡要介紹。(1)CSMA技術。作為一種總線爭用技術,CSMA(載波偵聽多路訪問)利用分散式的控制方法來使附接總線附近的各節點以競爭方式來獲取總線使用權,任意節點無特定發送時間,節點向總線發送數據具隨機性,通過偵聽檢測媒體空閑狀態來決定是否發送數據,若總線處于忙碌狀態則需延遲發送時間。該技術的優點是技術易實現、響應較及時,缺點在于數據發送效率不穩定,網絡負載一旦增大,發送時間就會增長。(2)集中式輪詢技術。輪詢技術是實現集中式數據控制的主要方法,分為傳遞輪詢與輪叫輪詢,前者主機通過向某子站發送輪詢信息來檢測該子站是否無數據傳輸或完成數據傳輸,再向其臨站發送輪詢,以此方式依次處理所有站點,控制最終回到主機;后者主機則是按照順序逐個詢問各子站是否存在數據。(3)分散式令牌技術。實現分散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令牌技術,作為最典型的令牌技術,令牌環網的基本原理是網上各主機地位平等,只有獲得令牌的主機才能發送數據。
2.2差錯控制技術(1)ARQ方式。數據接收端一旦檢測出差錯,就會設法通知發送端對碼字進行重發,直至接收到正確的碼字為止。ARQ方式中使用檢錯碼,只可檢測出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發生的差錯,依靠雙向通道把差錯信息反饋給發送端,并且要求發送端設有數據緩沖區來儲存已發送數據,以便對出錯數據進行重發。(2)FEC方式。與ARQ方式相比,FEC方式中數據接收端不但可以檢測出差錯,還能對二進制碼元中發生錯誤的位置進行判斷,從而對差錯加以自動、及時的糾正。該方式中使用的是糾錯碼,無需反向通道來傳輸請示重發的信息,發送端也無需設置數據緩沖區來儲存原始數據,但與ARQ相比,其編碼效率較低,且糾錯設備較為復雜。混合糾錯是將以上兩種糾錯方式進行綜合,傳輸設備較為復雜,不作重點說明。
3計算機通信中的數據傳輸控制技術實施要點
3.1傳輸控制軟件的功能模塊松散耦合設計數據傳輸控制服務功能模塊主要包括信道檢測與優選、協議封裝與解析、信息與安全處理等,各模塊之間的選擇和配置可根據數據傳輸具體需求來定。功能模塊松散耦合設計突破了以往設計中存在的功能模塊間相互依賴、邊界不清的緊密耦合限制,增加了各功能模塊的獨立性、可調性,并給予了系統集成人員安裝功能構建的可選擇性,使功能模塊更符合信息傳遞要求,維護人員也能準確發現問題所在,對網絡傳輸控制服務進行有針對性的修復和優化。
3.2傳輸控制軟件的信息傳輸的跨平臺設計跨平臺設計能使程序語言、硬件和軟件設備在不同硬件架構的計算機上或不同的作業系統內實現無障礙運作。信息傳輸的跨平臺設計主要包括信息跨平臺傳輸與軟件跨平臺移植,通過網絡傳輸控制軟件來封裝不同平臺下的驅動機制與通信接口,進而形成統一的接口,以實現對數據傳輸的有效管理。
3.3多協議透明封裝和解析采用多個相對立協議封裝和解析模塊能實現協議封裝和解析功能與業務應用軟件的有效分離,以多協議封裝和解析來使業務軟件應用更為透明,核心處理技術更為簡明。這種多協議透明封裝和解析的實現要以上層信息安全處理軟件為基礎,在交換服務中完成相應格式轉換,實現傳輸協議在傳輸服務層中的封裝和解析。
3.4可靠與實時傳輸相結合不同類型信息在傳輸要求的側重上存在差異,指令類信息傳輸要求可靠性,態勢感知類信息傳輸注重實時性,無線信息傳輸信道的特殊性對數據傳輸質量有較大影響,為保證傳輸的可靠性和實時性,可在無線信道上采用三級緩沖機制,使信息數據依次經過發送緩沖區、等待區與回執等待區,增加人工確認。
篇7
(1)在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設計和配置時,要注意到系統的結構要緊湊,布局要合理,信號傳輸要簡單直接。
在計算機通訊與控制系統的器件安裝布局上,要充分注意到分散參數的影響和采用必要的屏蔽措施:對大功率器件散熱的處理方法;消除由跳線、跨接線、獨立器件平行安裝產生的離散電容、離散電感的影響,合理利用輔助電源和去耦電路。
(2)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本身要有很高的穩定性。
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的穩定性,一方面取決于系統本身各級電路工作點的選擇和各級間的耦合效果。特別是在小信號電路和功率推動級電路的級間耦合方面,更要重視匹配關系。另一方面取決于系統防止外界影響的能力,除系統本身要具有一定的防止外界電磁影響的能力外,還應采取防止外界電磁影響的措施。
(3)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防止外界電磁影響的措施,應在方案論證與設計時就給予充分考慮。
例如數字信號的采集傳輸,是采用脈沖調制器還是采用交流調制器,信號在放大時采用幾級放大器,推動司服系統工作時采取何種功放,反饋信號的技術處理及接入環節,電路級間隔離的方法,器件安裝時連接和接地要牢固可靠,避免接觸不良造成影響,機房環境選擇和布局避免強電磁場的影響等。
2排除電源電壓波動給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帶來的影響
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的核心就是計算機,計算機往往與強電系統共用一個電源。在強電系統中,大型設備的起、停等都將引起電源負載的急劇變化,也都將會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產生很大的影響;電源線或其它電子器件引線過長,在輸變電過程中將會產生感應電動勢。防止電源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的影響應采取如下措施:
(1)提高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供電電源的質量。
供電電源的功率因數低,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將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保證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穩定可靠的工作,供電系統的功率因數不能低于0.9。
(2)采用獨立的電源給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供電。
應對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的主要設備配備獨立的供電電源。要求獨立供電電源電壓要穩定,無大的波動;系統負載不能過大,感性負載和容性負載要盡可能的少。
(3)對用電環境惡劣場所采取穩壓方法。
對計算機等重要設備采用UPS電源。在穩壓過程中要采用在線式調壓器,不要使用變壓器方式用繼電器接頭來控制的穩壓器。
3防止由于外界因素對供電電源產生的傳導影響
由于外界因素對電源產生的傳導影響要采取以下措施。
3.1采用磁環方法
(1)用磁環防止傳導電流的原理。
磁環是抑制電磁感應電流的元件,其抑制電磁感應電流的原理是:當電源線穿過磁環時,磁環可等效為一個串接在電回路中的可變電阻,其阻抗是角頻率的函數。
即:Z二f/(ω)
從上式可以看出:隨著角頻率的增加其阻抗值再增大。
假設Zs是電源阻抗,ZL是負載阻抗,ZC是磁環的阻抗,其抑制效果為:
DB=20Lg[(Zs+ZL+ZC/(ZS+ZL)]
從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磁環抑制高頻感生電流作用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磁環的阻抗;另一個是電源阻抗和負載的大小。
(2)用磁環抑制傳導電流的原則。
磁環的選用必須遵循兩個原則:一是選用阻抗值較大的磁環:另一個是設法降低電源阻抗和負載阻抗的阻值。
3.2采用金屬外殼電源濾波器消除高頻感生電流,特別是在高頻段具有良好的濾波作用
電源濾波器的選取原則
對于民用產品,應在100KHZ一30MHZ這一頻率范圍內考慮濾波器的濾波性能。軍用電源濾波器的選取依據GJBl51/152CE03,在GJBl51/152CE03中規定了傳導高頻電流的頻率范圍為15KHZ-50MHZ。
4抑制直流電源電磁輻射的方法
4.1利用跟隨電壓抑制器件抑制脈沖電壓
跟隨電壓抑制器中的介質能夠吸收高達數千伏安的脈沖功率,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反向應用條件下,當承受一個高能量的大脈沖時,其阻抗立即降至很低,允許大電流通過,同時把電壓箝位在預定的電壓值上。利用跟隨電壓抑制器的這一特性,脈沖電壓被吸收,使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也減少了脈沖電壓帶來的負面影響。
4.2使用無感電容器抑制高頻感生電流
俗稱“隔直通交”是電容器的基本特性,通常在每一個集成電路芯片的電源和地之間連接一個無感電容,將感生電流短路到地,用來消除感生電流帶來的影響,使各集成電路芯片之間互不影響。
4.3利用陶瓷濾波器抑制由電磁輻射帶來的影響
陶瓷濾波器是由陶瓷電容器和磁珠組成的T型濾波器,在一些比較重要集成電路的電源和地之間連接一個陶瓷濾波器,會很好起到抑制電磁輻射的作用。
5防止信號在傳輸線上受到電磁幅射的方法
(1)在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中使用磁珠抑制電磁射。
磁珠主要適用于電源阻抗和負載阻抗都比較小的系統,主要用于抑制1MHZ以上的感生電流所產生的電磁幅射。選擇磁珠也應注意信號的頻率,也就是所選的磁珠不能影響信號的傳輸,磁珠的大小應與電流相適宜,以避免磁珠飽和。
(2)在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中使用雙芯互絞屏蔽電纜做為信號傳輸線,屏蔽外界的電磁輻射。
(3)在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中采用光電隔離技術,減少前后級之間的互相影響。
(4)在計算機通信與控制系統中要使信號線遠離動力線;電源線與信號線分開走線。輸入信號與輸出信號線分開走線;模擬信號線與數字信號線分開走線。
6防止司服系統中執行機構動作回饋的方法
6.1RC組成熄燼電路的方法
用電容器和電阻器串聯起來接入繼電器的接點上,電容器C把觸點斷開的電弧電壓到達最大值的時間推遲到觸點完全斷開,用來抑制觸點間放電。電阻R用來抑制觸點閉合時的短路電流。
對于直流繼電器,可選取:
R=Vdc/IL
C=IL*K
式中,Vdc:直流繼電器工作電壓。
I:感性負載工作電流。
K二0.5-lЧF/A
對于交流繼電器,可選取:
R>0.5*UrmS
C二0.002-0.005(Pc/10)ЧF
式中,Urms:為交流繼電器額定電壓有效值。
篇8
控制系統:
鍋爐是一個較為復雜的調節對象,它不僅調節量多,而且各種量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鍋爐內部的能量轉換機理比較復雜,所以要對鍋爐建立一個較為理想的數學模型比較困難。為此,把鍋爐系統作了簡化處理,化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的調節系統。當然在某些系統中還可以細分出其它系統如一次風量控制回路,但是其主要是以下三個部分:
爐膛負壓為主調量的特殊燃燒自動調節系統
鍋爐燃燒過程有三個任務:給煤控制,給風控制,爐膛負壓控制。保持煤氣與空氣比例使空氣過剩系數在1.08左右、燃燒過程的經濟性、維持爐膛負壓,所以鍋爐燃燒過程的自動調節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對于3×6.5t/h鍋爐來說燃燒放散高爐煤氣,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放散的高爐煤氣,故可按鍋爐的最大出力運行,對蒸汽壓力不做嚴格要求;燃燒的經濟性也不做較高的要求。這樣鍋爐燃燒過程的自動調節簡化為爐膛負壓為主參數的定煤氣流量調節。
爐膛負壓Pf的大小受引風量、鼓風量與煤氣量(壓力)三者的影響。爐膛負壓太小,爐膛向外噴火和外泄漏高爐煤氣,危及設備與運行人員的安全。負壓太大,爐膛漏風量增加,排煙損失增加,引風機電耗增加。根據多年的人工手動調節摸索,6.5t/h鍋爐的Pf=100Pa來進行設計。調節方法是初始狀態先由人工調節空氣與煤氣比例,達到理想的燃燒狀態,在引風機全開時達到爐膛負壓100Pa,投入自動后,只調節煤氣蝶閥,使壓力波動下的高爐煤氣流量趨于初始狀態的煤氣流量,來保持燃燒中高爐煤氣與空氣比例達到最佳狀態。
鍋爐水位調節單元
汽包水位是影響鍋爐安全運行的重要參數,水位過高,會破壞汽水分離裝置的正常工作,嚴重時會導致蒸汽帶水增多,增加在管壁上的結垢和影響蒸汽質量。水位過低,則會破壞水循環,引起水冷壁管的破裂,嚴重時會造成干鍋,損壞汽包。所以其值過高過低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它的被調量是汽包水位,而調節量則是給水流量,通過對給水流量的調節,使汽包內部的物料達到動態平衡,變化在允許范圍之內,由于鍋爐汽包水位對蒸氣流量和給水流量變化的響應呈積極特性。但是在負荷(蒸氣流量)急劇增加時,表現卻為"逆響應特性",即所謂的"虛假水位",造成這一原因是由于負荷增加時,導致汽包壓力下降,使汽包內水的沸點溫度下降,水的沸騰突然加劇,形成大量汽泡,而使水位抬高。汽包水位控制系統,實質上是維持鍋爐進出水量平衡的系統。它是以水位作為水量平衡與否的控制指標,通過調整進水量的多少來達到進出平衡,將汽包水位維持在汽水分離界面最大的汽包中位線附近,以提高鍋爐的蒸發效率,保證生產安全。由于鍋爐水位系統是一個設有自平衡能力的被控對象,運行中存在虛假水位現象,實際應用中可根據情況采用水位單沖量、水位蒸汽量雙重量和水位、蒸汽量、給水量三沖量的控制系統。
除氧器壓力和水位調節:除氧器部分均采用單沖量控制方案,單回路的PID調節。
監控管理系統:
以上控制系統一般由PLC或其它硬件系統完成控制,而在上位計算機中要完成以下功能:
實時準確檢測鍋爐的運行參數:為全面掌握整個系統的運行工況,監控系統將實時監測并采集鍋爐有關的工藝參數、電氣參數、以及設備的運行狀態等。系統具有豐富的圖形庫,通過組態可將鍋爐的設備圖形連同相關的運行參數顯示在畫面上;除此之外,還能將參數以列表或分組等形式顯示出來。
綜合分析及時發出控制指令:監控系統根據監測到的鍋爐運行數據,按照設定好的控制策略,發出控制指令,調節鍋爐系統設備的運行,從而保證鍋爐高效、可靠運行。
篇9
在這些硬件設備中,計算機終端的作用主要為對各個企業用戶的網絡數據通訊量和信息規模等進行控制;數據交換設備則可以實現對各種網絡傳輸數據的分類、歸檔、處理與存儲等操作過程;在網絡主機中,則又可以具體分為微型計算機和小型計算機,其中,我們常用的計算機可以作為微型計算機來使用;網絡數據傳輸線路又可以劃分成多種不同的線路,比如常見的電話線路、光纖線路以及微波線路等,在這些線路中,人們最常用的就是光纖線路,這主要是由于光纖的速度非常快。在整個網絡通訊鏈路中,計算機終端、主機等硬件設備,主要通過數據傳輸線路完成下路連接,而各種終端設備則需要通過數據交換設備來接入網絡,接著,遠程網絡通訊系統各種計算機終端,則能夠通過實現制定的網絡協議來實現對網絡終端的控制過程。對于基于計算機的遠程網絡通訊系統中所采用的連接方式,根據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現狀,可以劃分為分支式、多路復用、集線式以及點到點等多種方式。在這幾種方式中,點到點方式最為常用,因為這種連接方式主要以計算機為核心,然后再通過各種傳輸線路和數據交換設備來實現網絡數據的交換與傳輸。
3計算機網絡通信的發展方向
3.1朝著網絡化方向發展。在現代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的雙重推動下,各種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控制系統得到廣泛應用,且應用范圍和規模也不斷擴展,給傳統回路控制系統中所展現出來的特性造成了根本性的變化,主要是在網絡技術推動下,逐漸形成了控制系統的網絡化發展趨勢,而這也是現代網絡技術的成功應用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基于現代網絡技術,可以將網絡中的各種接口連接到儀表單元,從而使得網絡化條件中的儀表單元具備了直接通訊的能力。正是由于網絡技術的推動,才使得網絡能夠逐步延伸和發展到各個控制系統的末端,然后在與原有控制系統的結構相結合的基礎上,則可實現從控制任務的最基底層,到實現整個調度工作的最高層之間的網絡優化與連接過程。對于整個控制系統中的各個儀表單元,其可以作為控制網絡中的最小實現環節來使用,而這些儀表單元的網絡化則是在對這些儀表單元的數字化的基礎上才完成的;在完成原有儀表單元的數字化之后,才能添加必要的網絡通訊單元,從而構成完整的總線系統。在現有的網絡化控制系統與現場總線控制系統中,整個控制過程的實現與完成已經不再僅通過傳統意義上的控制系統來執行,而是通過各種儀表單元在對各自工作獨立完成的及基礎上,進而通過網絡來實現不同單元之間信息交互,最終完成程序和應用環境所賦予的各種控制任務。
3.2朝著扁平化的方向發展在各種功能不同的網絡結構中,特別是在基于分布式的計算機控制系統中,整個控制系統可以通過網絡來劃分成不同的層次,進而將計算機通過網路來連接。考慮到在網絡中所存在的不同層次之間的獨立性,信息在網絡交互過程中,將會受到計算機的影響,這也是信息或者數據在網絡交互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一些問題。同時,由于分布式控制系統的網絡本身所體現的數據結構的封閉性,會給不同廠家產品的交互帶來影響。
篇10
1系統結構的改進
根據北京城市軌道交通的特點,對TYJL2Ⅱ型計算機聯鎖的系統結構做了如下的改進。
1.各站通常不設信號維修人員,為了確保系統在監控機或控制臺故障的情況下仍能夠不間斷地可靠運行,將監控機和控制臺納入到了雙機熱備的覆蓋范圍之中,使其在故障時可由相應的聯鎖機申請切換。具體地講,對站場簡單的車站,直接將監控機安裝在聯鎖機柜內,取消聯鎖總線的切換電路。A監控機和A控制臺隨著A聯鎖機的切換而切換,B監控機和B控制臺也如此。而對站場復雜的車站,除切換方式同簡單車站外,仍采用原有TYJL2Ⅱ型計算機聯鎖系統的結構,保留聯鎖總線的切換電路。
2.由于計算機聯鎖控制系統的操作方式分為控制中心集中控制和車站分散控制,且通常采用中心集中控制方式,因此系統在各站的監控機部分增加了與CTC分機的接口,接收中心集中控制時的命令信息,并向中心發送本站的表示信息,接口采用RS2422雙網結構。車站分散控制時,系統采用鼠標式控制臺和按鈕式單元控制臺互為備用的原則進行設計,使操作方式更加方便靈活。
3.為了便于維修,計算機聯鎖控制系統的采集、驅動電路板均改為6U標準,計算機電源、采集電源、驅動電源和地線檢查器改為插接方式。同時,為適應北京城市軌道交通機柜上出線的要求,系統的聯鎖機柜結構也相應地改為采集、驅動層在上,計算機層、電源層在下。
4.在保持原有TYJL2Ⅱ型計算機聯鎖系統電路結構不變的情況下,為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抗干擾能力,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印制板采用的芯片等級,按5V計算機電路與12V采集、驅動電路分別布線,并且分開設置接插件;在接口架的驅動條件線上增加防雷器件;采集、驅動32芯電纜靠電路板一側增加抗電磁干擾磁環等等。
2系統特殊聯鎖功能的實現
由于北京城市軌道交通計算機聯鎖控制系統增加了諸如自動進路、自動折返、扣車、緊急關閉和軌道區段故障時單獨操縱道岔等一系列特殊聯鎖功能,因此在聯鎖軟件中又增加了相應的模塊,具體可分為3類。
1.原聯鎖軟件中沒有與其類似的功能,需要建立全新的算法,增加新模塊。如,扣車必須確定扣車狀態的輸入與哪些所要驅動的發車進路的信號控制輸出有關;扣車狀態的輸出與哪些扣車按鈕的輸入有關。在此基礎上建立實現扣車這種特殊聯鎖功能的算法,并予以實現,完成扣車作業。
2.原聯鎖軟件中有與其類似的功能,可利用原有算法。如,緊急關閉與原有的超限絕緣檢查功能非常類似,其技術條件也基本相同。因此,可利用原聯鎖邏輯模塊中的超限檢查的算法,在股道的二端分別設置與超限檢查模塊類似的緊急關閉模塊來實現緊急關閉作業。
3.原聯鎖軟件中雖有與其類似的功能,但需對其算法稍加修改。如,軌道區段故障時單獨操縱道岔與原聯鎖邏輯模塊中的單獨操縱道岔稍有不同,二者的區別在于是否進行區段占用檢查。只要在原聯鎖邏輯模塊中的單獨操縱道岔模塊的算法中,去掉區段占用檢查條件,就可以得到軌道區段故障時單獨操縱道岔模塊的算法。在道岔區段軌道電路故障的情況下,且人工確認該道岔區段無車時,可以采用非常手段實現單獨操縱道岔作業。
雖然實現各項特殊聯鎖功能的模塊所采用的算法是不同的,算法的確定也是不同的,但由于原有的TYJL2Ⅱ型計算機聯鎖控制系統的聯鎖軟件是按照故障2安全的原則設計的,新增加或修改的模塊也均按此原則設計,不會影響原有計算機聯鎖控制系統軟件故障2安全性的實現。
3安全編碼邏輯功能的實現
北京城市軌道交通計算機聯鎖控制系統,增加了與ATP系統結合的安全編碼邏輯功能,并通過軟件加以實現。其軟件的數據仍采用按站場圖形基本模塊鏈表進行連接的方式,遇有站場改變時只需在相應位置插入對應的模塊。程序采用模塊化的設計方法,如需增加或改動某個環節,也只需增加或改動相應的模塊。
與ATP系統結合的安全編碼邏輯軟件的數據分為靜態數據和動態數據2部分。其中,靜態數據包括:與站場結構緊密相關的編碼模塊的代碼、在鏈表中的位置、其控制特征以及其他必須的信息,如軟件運行所需的索引表、控制表等相關內容。就編碼模塊而言,對于非道岔區段,每1個軌道區段均設有1套速度碼繼電器和1個編碼模塊,并入鏈;對于道岔區段,考慮到道岔區段設有定位發碼和反位發碼2套獨立的速度碼繼電器,因此也分設2個編碼模塊。動態數據則是在模塊靜態數據對應的緩沖區記錄模塊狀態、在程序中當前所處的層,以及程序運行所必須使用的變量等信息。定義了編碼模塊的數據結構之后,在聯鎖邏輯運算模塊中增加編碼邏輯處理模塊,可以實現與ATP系統結合的安全編碼邏輯軟件的技術要求。模塊中包含2類程序,一類是不受進路控制的編碼模塊,另一類是受進路控制的編碼模塊處理程序,二者的區別在于模塊掃描方式的不同,不受進路控制的編碼模塊處理時按索引表掃描,受進路控制的編碼模塊處理時按進路管理緩沖區掃描。
與ATP系統結合的安全邏輯編碼軟件的實現,無論是數據結構還是程序結構,都借鑒了聯鎖邏輯運算模塊在提高軟件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經驗。為減少形成危險側錯誤輸出的可能性,軟件采用冗余編碼方式,將有關安全的編碼信息按不同規則分別存儲于不同的緩沖區,使用時需比較一致才認為其有效。同時,軟件采用分層遞進的網絡結構,上一層的錯誤會被下一層發現,不會由于錯誤擴展導致系統級錯誤。此外,軟件對可能發生的錯誤視情況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處理。對于數據錯誤,程序從發現錯誤層開始終止執行,對已進行的處理采取程序卷回的方法恢復執行命令前的狀態,并給出相應的提示。當影響安全的關鍵緩沖區發現錯誤后,程序將采取切斷輸出的措施。對于硬件故障引起的錯誤,如果硬件故障導致發生的錯誤是不影響安全的,那么程序將給出報警提示,并將故障可能影響的信息置為安全側。如果當硬件故障可能導致發生影響安全的錯誤時,程序將采取停止工作的措施。
4結束語
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計算機聯鎖控制系統是國內城軌領域首次采用國產計算機聯鎖設備。由于聯鎖控制系統在性能等方面具有強大的優勢,改進后的系統結構更為合理,特殊聯鎖功能的實現方式安全可靠,并成功地增加了與ATP系統結合的安全編碼邏輯功能,完全滿足了現場運營的實際要求,因此,在運營期間,信號系統以運營狀況穩定、性能安全可靠、維護便利,獲得了用戶的認可,并在提高作業效率,改善勞動條件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慶賀.地鐵與輕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篇11
1.2內部審計開展內部控制評價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
內部控制涵蓋范圍很廣,涉及企業管理活動各個方面。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系統地檢查和評價,不僅需要執業人員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執業勝任能力,還需要執業人員對企業情況有詳盡地了解和掌握。有目共睹,近年來,代表我國審計水平前沿的注冊會計師審計,盡管在形式上出現了內部控制專項鑒證業務,執業規范中對此也提出了要求,但在審計實踐中,直到目前仍很少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即使是作為報表審計步驟之一的內控制度基礎審計方法,在實際工作中,也往往流于形式,其原因固然有企業內部控制不規范、不完善、無法依賴等客觀因素,但注冊會計師對企業不熟悉、不了解、缺乏相應的專業判斷能力等主觀因素難辭其咎。不能掌握企業控制全貌,只能依賴以憑證、賬薄和財務報告為載體的會計系統以及可以找到管理痕跡的書面上的控制程序,無法實施對內部控制的公允評價,更談不上合理建議及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相比而言,內部審計處在企業內部,置身于企業內部控制環境中,對企業內部控制最熟悉,因而也最有能力對其進行評估和建議。外部審計開展內部控制評價的諸多限制,尤顯內部審計開展內部控制評價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在獨立審計日益關注內部控制單獨評價的同時,內部審計更有責任和條件重視開展內部控制評價,營造組織內外共同關注內部控制建設的氛圍,共同促進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快速發展。總而言之,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是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與國際先進內部審計接軌的必然要求。目的是要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按照預定的目標和方式,在有效的控制下規范運作。通過內部控制審計,監督、檢查、糾正和處理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和錯誤,使內部控制更趨于完善。會計電算化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策略會計電算化的實施,就好比危險的飛行一般,讓人膽戰心驚而又無法抗拒。計算機信息處理環境影響會計內部控制及其審計已是不爭的事實,但目前對計算機信息處理環境下內部控制的內容、分類以及如何審計內部控制問題,概念仍然不十分清晰,不少控制措施以及審計方法嚴重脫離實際,許多問題還有待研究。
2.1加強對會計電算化內控的審計
信息數據處理相對傳統紙幣處理,容易篡改而不容易留下痕跡。內部審計人員應給予處理數據的系統和數據本身更多的關注。著重做到:(1)明確審計人員職責。審計人員要檢查組織結構、職權和責任的分配與分工情況、以確定職責分能夠提供有力的內部控制,如程序與系統開發、計算機操作、輸入數據的控制等應盡量分離。(2)安全控制。審計人員應該確定是否制訂了有關計算機硬件、計算機程序、數據文件、數據傳送、輸入和輸出資料以及人員的安全規定。該項檢查應該不僅涉及中央處理站的計算機設備,還應包括其他地點的小型機、計算機終端、通訊設施及其他設備。
2.2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
建立以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為目的控制措施。組織網絡安全方面及高級程序語言的培訓。大力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的培訓。如:數據模擬檢測法、整體檢測法、程序編碼控制法、平行模擬法、程序追蹤法。培養一批既懂財會、審計業務、又精通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有經驗的復合型專業內部審計人員。
2.3加強外部電算化審計
建議相關部門盡快研究我國的信息系統審計制度,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任何直接或間接影響財務報表或其他至關重要資料的數據或處理系統都要求審計,并可在重大信息化工程項目中試點,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再逐步推廣施行信息系統審計制度。在新的經濟和技術環境下,注冊會計師審計應考慮增加以下內容:
(1)審計除了對現行企業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審計外,審計還要對如分部信息、非財務信息、前瞻性信息、知識產權、創新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審計。
(2)更加注重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研究。為了使得注冊會計師能夠真正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注冊會計師就不得不想方設法將審計風險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因此,內部控制制度對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一點同樣也被我國新修訂的《會計法》所重視。
(3)對不確定信息的審計。由于現代財務報告中包括了如或有事項、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和信息披露和無形資產等有關內容,因此,審計就不能不對這些內容進行審計。
(4)在審計報告中應增加分析性評價的意見。在審計報告中應增加分析性評價的意見,尤其是有助于評價企業收益質量的信息,根據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調查,絕大多數會計信息使用者認為,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掌握了豐富的資料和有關企業的情況,因此,他們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其審計報告中增加有關分析意見。這些信息一般包括:審計范圍和發現的問題;在備選的會計原則中,企業所選擇的會計原則,特別是一個行業的其他企業采用的會計原則;企業管理當局在編制財務報表時所作出的重大假設及估計的合理性;與現有資產進行變現的有關風險。
(5)開展安全審計。安全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對計算機網絡環境及其有關活動所進行的系統審計,并進行評價的活動。計算機及網絡技術使得會計信息可以通過網絡迅速地在世界各地傳輸,甚至直接傳輸原始會計資料,從而使得企業的信息能夠最大范圍地被信息使用者共同享用。但這種共同享用的基礎是安全。由于計算機技術及人文方面的影響,網絡信息的風險將會增加,如利用網絡及安全管理的漏洞獲取用戶口令或電子賬號,冒充合法用戶作案;或通過網絡遠距離盜取企業的商業秘密等。因此,現代審計必須積極開展安全審計,并將其作為審計的中心內容之一。
(6)開展預測信息審計。因為現代財務報告中將大量增加有關企業未來的信息,其中包括大量的財務預測信息,而對這些預測信息必須要有相應的質量保證機制。在這方面,完全可以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的作用。
篇12
二、會計電算化質量控制要素影響會計電算化工作質量的因素很多,但筆者認為主要有:(1)系統配置(2)初始化設置(3)工作分工控制(4)審核與監督(5)檢查(6)安全控制(7)教育與培訓(8)咨詢等等。要控制好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質量,須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
三、會計電算化質量控制的對策與措施1.系統配置。會計軟件及相應的硬件設備組成一個會計信息系統,是會計電算化的重要物質基礎。各單位應本著成本效益原則,并根據需處理的數據量大小、數據結構復雜程度和財力狀況,選擇合適的系統。大中型單位可選擇性能較好的計算機和可掛接大型數據庫(如Oracle、SQLServer等)的會計軟件;小型單位的會計業務較簡單,應以選擇投資較少的、掛接小型數據庫的會計軟件為主。
配備會計軟件是會計電算化的基礎工作,會計軟件的好壞對會計電算化的成敗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選擇會計軟件應注意軟件的合法性、安全性、正確性。可擴充性等方面的問題,以及軟件服務的便利,并組織專門人員對軟件的模塊、功能和特點等多方面進行充分細致的分析、比較,必要時可要求軟件推銷人員演示或到已應用的單位實地考察,直到其能滿足本單位當前的需要和今后工作發展的要求時,再作購置決定。
2.初始化設置。“凡事預則立”。會計信息系統要運行,須先對會計軟件進行初始化設置,諸如設置會計科目,錄入初始數據,設置工資核算辦法、固定資產核算辦法、存貨核算辦法、成本核算辦法等有關內容。由于會計軟件較復雜,初始設置工作量大,因此為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應先組織有關人員討論制定好方案和實施細則,備齊資料,進行少量數據初始化,待試運行成功后再正式初始化,這樣有利于充分發揮軟件的功能,達到自身的要求。
3.工作分工控制。①崗位劃分。會計電算化已由單機操作發展到網絡運行,由多人按不同分工共同操作完成。依據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和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特點,將會計電算化工作分為系統管理維護、操作錄入、出納、審核、擋案保管等。各項工作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②崗位權限與責任。各崗位被授予與工作內容相應的權限和職責。系統管理維護人員擁有較高權限,負責日常軟、硬件的管理維護,并為其他人員授權。各操作人員應嚴格在授權范圍內工作,出納不得兼任錄入、記賬、審核、檔案保管工作。審核人員對其他操作人員錄入的會計數據的準確性、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核,但無權修改數據。為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合理,操作錄入人員錄入數據后應仔細核對,并經審核人員審核簽章后方可輸出和記賬,審核人員發現差錯時應及時通知操作錄入人員改正。未經審核的會計數據不得輸出和記賬。③崗位勝任。為確保工作質量,在工作分工時應考慮將工作分派給那些接受過培訓并有能力完成該項工作多項要求的人員,否則會對工作質量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4.審核與監督。會計電算化工作質量要得到很好地控制,審核工作尤為重要。由于審核工作點多面廣,一切輸入、輸出的會計資料包括憑證、賬簿、報表、工資數據、固定資產資料等都需經審核,因此應安排經驗豐富、業務水平高的人員擔任。審核可在事前、事中、事后進行。為減少人為差錯,也可建立二級審核制度,審核人員完成日常審核,會計主管進行再審核。審核人員在審核過程中應對其他人員予以適當監督指導,監督其工作進度,指出其工作中的不足及產生的原因,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減少類似差錯,提高工作質量。
5.檢查。對于各個崗位的工作,財務部門應組織人員進行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各項操作是否遵循了會計制度和有關管理制度的規定;是否存在未能解決好的問題;運行情況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等。并針對檢查情況及時總結,找出合理的解決辦法,不斷完善、提高。檢查工作可定期和臨時進行。
6.安全控制。為使會計信息系統安全有序地運行,應做好以下安全控制:未經授權人員不得上機操作;各臺計算機應設置開機密碼和登錄密碼;各操作人員應設置操作密碼,對他人保密,并經常更換;離崗時應退出系統;禁止使用外來盤和安裝無關軟件;不得用處理數據的計算機上網;定期用正版軟件查毒、殺毒;每天關機前在兩臺計算機上進行數據備份,有條件的單位可購置光盤刻錄機進行光盤備份,以備系統遭受破壞時得到恢復;加強對計算機、UPS等硬件的定期檢查,發現問題時及時修復,制定防磁、防火、防水、防塵的措施,為會計信息系統創造一個安全的運行環境。
篇13
一、實行會計電算化應加強質量控制
會計信息是各單位各部門進行生產經營決策的基礎依據,不準確或錯誤的會計信息會導致決策的偏差或錯誤,質量控制是會計法規的要求。實行會計電算化后,會計資料是由電子計算機按規定的程序生成。為保證計算機生成的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安全,加強對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規范,《會計法》作出了兩方面規定:一是會計軟件必須符合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二是用電子計算機生成的會計資料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盡管一個質量可靠的會計軟件可以為生成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提供前提條件,但由于技術上、設備上、管理上及操作人員水平等方面的原因,生成的會計資料可能達不到要求,尤其在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對電子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多的情況下,很容易因人為因素導致會計資料失真。另外,《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也作了相應的規定,更體現進行會計電算化全面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二、會計電算化的質量控制要素
影響會計電算化工作質量的因素很多。筆者認為,要保證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質量,應著重從初始化設置、工作分工控制、輸入控制與檢查、審核與監督、安全控制等五個方面入手,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
(一)初始化與維護控制
初始化工作主要指為保證系統正常運行而進行的準備工作。如設置系統初始時間、明細科目、口令、余額初始化及各種參數和文件的設置等。初始化工作是后續工作的基礎,因此會計軟件必須重視初始化工作的控制。維護工作主要指對系統數據的備份和恢復,它是保證系統安全正確運行的重要措施。
(二)工作分工控制
1.崗位劃分
會計電算化已由單機操作發展到網絡運行,由多人按不同分工共同操作完成。依據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和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特點,將會計電算化工作分為系統管理維護、操作錄入、出納、審核、檔案保管等。各項工作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2.崗位權限與責任
各崗位被授予與工作內容相應的權限和職責。系統管理維護人員擁有較高權限,負責日常軟、硬件的管理維護,并為其他人員授權。各操作人員應嚴格在授權范圍內工作,出納不得兼任錄入、記賬、審核、檔案保管等工作。審核人員對其他操作人員錄入的會計數據的準確性、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核,但無權修改數據。為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合理,操作錄入人員錄入數據后應仔細核對,并經審核人員審核簽章后方可輸出和記賬,審核人員發現差錯時應及時通知操作錄入人員改正。未經審核的會計數據不得輸出和記賬。
3.崗位勝任
為確保工作質量,在工作分工時應考慮將工作分派給那些接受過培訓并有能力完成該項工作的人員,否則會對工作質量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三)輸入控制與檢查
輸入控制是應用控制與質量控制的重點。輸入控制就是在保證原始數據真實、準確的前提下,采取措施保證會計數據在編碼、填制記賬憑證及輸入過程中能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差錯并糾正。在電算化會計中,由于工具、載體、賬務處理、會計組織等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會計控制也由人工控制變為人和計算機共同控制,使會計控制更為復雜,要求更加嚴密。但是操作簡單,控制功能也更加有效。電算化會計信息控制除計算機本身的一般控制外,主要是指會計信息的輸入、處理和輸出控制。輸入控制是指對數據采集和系統輸入的控制,由于目前數據的采集和輸入必須有人參與,而且數據輸入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處理和輸出的結果,因而對電算化會計的輸入控制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應制定標準化憑證格式,建立科目參照文件,設立科目代碼校驗位,有條件的可進行二次輸入;每一位參與電算化會計的人員都應執行合理授權控制,通過設置操作員口令和上機日志等控制手段,防止差錯和舞弊行為;還必須增設專人輸入檢查控制環節,未經檢查,應無法進入下一步會計處理。會計信息處理和輸出的控制,基本上是通過計算機程序自動進行的,主要取決于應用程序的正確性和環境控制能力,系統設計應具有識別信息失誤的能力。同時,要防止無關人員進入計算機程序操作。輸入控制要不斷加強操作人員的責任心和提高技術水平,因為計算機是由人來操作,目前的財務軟件能判別憑證輸入的借貸是否平衡,但不能檢查運用的會計科目正確與否,比如某項業務應借記管理費用,貸記壞賬準備,操作人員誤輸入借記管理費用,貸記管理費用,財務會計電算化軟件就不能識別你輸入錯誤,所以為了保證數據輸入與會計科目運用的正確性,還要采取如下控制方法:1)建立科目對照檢查;2)借、貸平衡檢查;3)邏輯性檢查;4)人工復核檢查。
(四)審核與監督
會計電算化工作質量要得到很好的控制,審核工作尤為重要。由于審核工作點多面廣,一切輸入、輸出的會計資料包括憑證、賬簿、報表、工資數據、固定資產資料等都需經過審核,審核可在事前、事中、事后進行。為減少人為差錯,也可建立二級審核制度,審核人員完成日常審核,會計主管進行再審核。
(五)安全控制
為使會計信息系統安全有序地運行,應做好以下安全控制:未經授權不得上機操作;各臺計算機應設置開機密碼和登錄密碼;各操作人員應設置操作密碼,對他人保密,并經常更換;離崗時應退出系統;禁止使用外來盤和安裝無關軟件;不得用處理數據的計算機上網,網絡是一個開放的環境,很難避免非法侵擾,在這個環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論上都是可以被訪問到的,除非它們在物理上斷開連接。因此,網絡下的會計信息系統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訪問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擾。這種攻擊可能來自于系統外部,也可能來自系統內部,而且一旦發生將造成巨大的損失。定期用正版軟件查毒、殺毒;每天關機前在兩臺計算機上進行數據備份,有條件的單位可購置光盤刻錄機進行光盤備份,以備系統遭受破壞時得到恢復;加強對計算機、UPS等硬件的定期檢查,發現問題時及時修復,為會計信息系統創造一個安全的運行環境。
三、會計電算化質量控制的對策與措施
1)任何登記入帳的經濟業務都必須填制記賬憑證,摘要區規范填入,在機上填制的記賬憑證編號應當連續,編號出現間斷時,應在斷號的第一張憑證上注明間斷的編號,并在打印輸出的該張憑證上注明斷號的原因并簽字蓋章。
2)記賬憑證必須經過復核人員簽字后,才能根據其登記賬簿,復核人員必須在屏幕上直接對機器存儲的記賬進行復核簽字,同時要對打印輸出的記賬憑證或代用憑單進行簽字蓋章。同一張記賬憑證,制單和復核不能是同一人。記賬憑證在記賬以前必須打印輸出(記賬憑證清單),沒有打印輸出的記賬憑證不得登記入賬。
3)總賬及現金賬和銀行賬均可采用計算機打印輸出的活頁賬裝訂,出納人員根據審核人員審查并準許報銷的憑證,收入或付出款項,出納人員可以不登記訂本式日記賬,如現金處理收支較多可根據需要自設輔助賬。每天必須將當日發生的現金收支數據輸入計算機并據以計算出庫存日報表,并在表上簽字蓋章。
4)單位根據機器使用和人員分工情況以及工作需要,確定每月的記賬期限,每月至少記賬一次,每月月末以前應將當月所有收支及轉賬業務全部登記入賬。至少每月核對一次總賬,每季度核對一次明細賬。
5)必須將儲存在機器內的賬簿數據打印輸出為書面賬簿,會計賬簿打印間隔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平時可以只打印已滿頁的賬簿數據,但每年年末必須將全部賬簿數據打印。
四、會計電算化應向更高層次發展
促使會計電算化向更高層次發展是建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前提。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當務之急是加強會計電算化發展方向的引導,促進會計電算化從核算型向管理型過渡;重視會計電算化軟件開發和二次開發;引導會計電算化由單機向網絡化和客戶/服務器方向發展。目前,我國會計電算化還處于會計核算電算化的水平,或者說,現在僅僅實現了財務會計的電算化。而完整意義的會計電算化應該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全面電算化,而且會計電算化不是簡單的財務會計電算化加管理會計電算化,而應該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結合后的電算化。我們不能因為目前管理會計在企業應用還不普及或者有困難而停滯不前。管理會計在企業推廣困難的原因盡管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規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如財務會計,因此,管理會計軟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較困難,只能有針對性地開發研究。但是,管理會計電算化是以財務會計電算化為基礎的,因為它們的數據同源,財務會計電算化能為管理會計電算化提供所需的財會信息。因此,企業應在實現財務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推進管理會計電算化,促進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推廣應用,真正實現會計的核算職能、管理職能和控制職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