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初中化學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化學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化學論文

篇1

在中考試題的設計上占的比例相當大。想要很好的掌握這類試題的解法及技巧,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結合教材中的實驗,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的滲透探究精神,貫穿探究過程,使學生遇到探究性試題有章可循,有方法去突破,找到解題的有效途徑,做到由此及類、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現對初中化學中幾類常見物質性質探究題進行簡略的分析。

一、C、Fe、Cu、FeO、Fe2O3、CuO等物質性質的探究題

碳的探究:考察木炭的顏色,與氧氣的反應及它的還原性。

鐵的探究:考察它與酸的置換反應、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及亞鐵鹽溶液的顏色。

銅的探究:考察銅的顏色、及與氧氣反應后得到的氧化銅的顏色且銅與鹽酸、稀硫酸不發生置換反應。

FeO、Fe2O3、CuO等物質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顏色以及與鹽酸、稀硫酸反應而溶解后溶液的顏色。

鐵與鹽酸、稀硫酸反應黑色固體溶解、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FeO與酸反應固體溶解,變為淺綠色。CuO與酸反應溶解,變為藍色。Fe2O3與酸反應溶解,變為黃色。針對不同的猜測,敘述現象各不相同,但萬變不離其蹤,即把握好物質性質的差異,描述正確的現象,得出正確的結論。現舉例如下:

例1:某探究小組的同學將鐵粉和氧化銅粉末混合均勻后,放入試管中化學論文,隔絕空氣,高溫加熱3—4分鐘,冷卻后,試管中只有紅色物質。

提出問題:試管中的紅色物質可能是什么?

進行猜想:你認為可能是。

實驗方案:根據下表要求,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驗證你的猜想。

 

實驗步驟及操作方法

預期的實驗現象

結論

取少量紅色物質放入

試管中, 。

 

篇2

二、巧用遷移法,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篇3

初中的化學知識需要學生記住的比較多。比如,在學化學元素時,就一下子出現了二十七種符號,學生記起來非常麻煩。我針對這一情況讓學生在開始學緒言時就了解并背誦這些元素符號,讓學生分期分批記憶,每天記住一兩個,并經常檢查、提問。這樣,學生記起來就容易多了。為了提高學生的記憶牢固性和精準度,我還把這些元素符號制作成小卡片,把元素符號的化合價編制成順口溜,這些方法都方便了學生的記憶,使學生記得非常牢固。例如,在做用氫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時,學生總是把順序搞亂,正確的順序是先用氫把試管內的空氣排干凈,然后再用酒精燈進行加熱,當看到試管內的黑色氧化銅完全變為紅色的銅時,反應完畢,撤掉酒精燈,停止加熱,等試管完全冷卻以后才撤掉氫氣流。在講解這個演示實驗時,我在黑板上寫上“氫-燈-燈-氫”四個字,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這個實驗的正確順序。

我還根據學生形象記憶能力比較強的特點,開展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到我家”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另外,我還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各種小實驗,運用日常生活中的小蠟燭、小塑料袋、鐵絲等材料,進行各種小制作,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比如,當學生學習了“燃點”這一知識的時候,學生進行了“燒不焦的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學生的興趣非常濃,熱情很高。

二、精講多練,提高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教師要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或“放任型”的教學方式,努力提高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過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實驗、創新等各種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極強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要善于發現學生所暴露的各種問題,并及時靈活地解決。只有這樣,方可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篇4

一、初中化學情景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化學教學旨在要不斷變革以往的教學方法,要借助化學情景,讓學生掌握好化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注重學生創造思維和想象思維的培養,全方面提升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在創設化學情景的方法中,要求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般感受不同化學情景中的化學現象,這對于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水平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化學課堂效率也會得到飛躍性的進步,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和優勢。與此同時,在初中化學情景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將課堂所學的化學內容記牢、記透。新課標進一步明確了對化學教學的要求,要將初中化學實踐教學與生活情景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做到結合化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意義重大。例如:以“松花蛋的傳說”為例,在皮蛋的發展和制作保存過程中包含著眾多化學知識。在案例情景創設分析中,旨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保持著高度的學習興趣。首先,進行實物展示,將松花蛋和一般蛋樣品展示出來,在對比中產生制作松花蛋的興趣,進而探究配料。其次,在實驗引入環節中,可以在課堂中以播放錄像作為引入物,教師或者學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并加以解決。在吸引學生的學習方式中,化學實驗探究可謂是首先,具有著明顯的吸引力。此外,也可以借助新聞進行引入。可以在課堂中播放一些“毒皮蛋”的相關新聞,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為后續化學教學的高效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化學教師要進行精心細致的設計,充分發揮出情景教學的優勢,將學生帶入到化學教學的海洋中。

二、初中化學情景教學的優化策略闡述

(一)創設矛盾情景。在實際化學教學中,化學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用戶學生知識相矛盾的問題,創設出矛盾情景,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與熱情。比如:在學習金屬與鹽發生置換反應規律時,學生會對金屬活動順序表進行歸納,在鹽溶液的使用下,排在后面的金屬能被排在前面的金屬置換出來。教師可以提出類似這樣的問題“能不能將金屬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來”?一些同學會回答“是”或者“不是”。這時,教師要開啟實驗環節,將金屬鈉投入硫酸硫酸銅溶液之中,讓學生進行觀察。不久之后鈉浮游在液面上并開始游動,慢慢形成藍色不明物體,大量氣體也會隨之產生,卻沒有發現紅色銅析出來,與定義并不符合。學生通過實驗觀察也豁然開朗,在常溫狀態下,應該排除掉與水反應的活潑金屬,比如鈉、鉀,因為他能夠先與水反應并生成堿。進而在創設矛盾情景中有效提升了對化學知識的深層理解程度。(二)加強趣味故事和多媒體在情景教學創設問題中的應用。在化學教學時,可以引用一些趣味故事,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極大的幫助。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化學教師可以通過“福爾摩斯稱煙”的講述來提高學生對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變化的重視程度。隨即在提出“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發生變化”等問題,開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借助該故事去引導學生,讓學生判斷福爾摩斯稱煙方法是否正確,進而達到學習“質量守恒定律”的拓展應用目的,使學生充分掌握該節學習內容。在化學教學中,可以加強多媒體課件、視頻音頻、錄像以及照相等技術手段的廣泛應用,實現課堂圖聲并茂,能夠真實生動地再現化學中不可預知和了解的世界,有著較強的趣味性和直觀性特征,穩定提升化學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原子內部奧秘”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從內及外展示原子內部的原子核、質子以及核外電子等部分,并對“a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加以相應的演練,使學生更加直觀、具體地了解到原子的內部結構。(三)注重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化學知識內容與生活的關系是緊密聯系、密不可分的。在初中教學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常識,對自然現象也比較關注。因此,化學教師可以將生活實際帶入到日常教學之中,創設問題情景,保持學生高度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溶解性質”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告知學生:在冬季,水會結冰但是醬油和醋不會結冰,讓學生談談他們對不同密度和冰點的理解,進而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景之中。同時,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強課堂氛圍的活躍程度。

綜上所述,加強初中化學情景教學勢在必行,具有著較強針對性和目的性,促進科學探究活動的正常進行,為化學教學增添強有力的生機與活力。因此,在初中化學中,要重視實驗,創建良好的學習情景,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實踐能力,注重多種情景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可以通過媒體新聞報道、多媒體、趣味故事、理論聯系實際以及矛盾情景等方法,創新化學教學模式,進而提升化學教學的課堂效率。

作者:張利梅 單位:重慶市育才成功學校

篇5

在開展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廣大化學教師要注重引領學生參與到教學和學習中去,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相關學習目標,如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目標,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在學習化學知識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在引導學生單獨地分析、思考、概括以及判斷等豐富多彩的思維活動,全方位地開發和訓練學生的化學能力以及智力,更好地吻合新課標所提出的素質教育新要求。

三、要符合化學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目的

對廣大初中化學教師來說,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方法,主要目標都是為了有效地完成化學教學任務,向學生傳授相應的化學知識和理論體,所以化學教師在選擇和運用具體的化學教學方法的過程中,要能夠制定出符合本節課的相關教學目標和,以合理的方式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初中化學教師要仔細地研究相關教學內容,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以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為前提,在此基礎上選取和運用針對性強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順利地實現新課標確定的相關教學目標。

四、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

教學是學生和教師同時參與、共同完成的知識活動,涵蓋了教師的“教”以及作為教學活動主體的學生的“學”這兩大方面,在此要意識到,學生的“學”占據著主體地位,教師的“教”要服務于學生的“學”。所以對各位初中化學教師來說,在選取和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要能夠吻合學生當前的實際狀況。首先要能夠了解和把握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以及習得化學操作技能方面的真實水平,例如學生的認知特征、知識水平、實踐操作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具體情況,之后按照他們的實際狀況,選取和運用合理科學的、讓學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法,如此一來,才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好化學的積極性。

五、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配合與運用

從事實上的化學教學來看,通常情況下會出現下列情況:教學涉及面比較廣,或者知識比較復雜,單純運用某種化學教學方法已不能有效地達到傳授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的需要,化學教師在這種情況下要結合具體情況,巧妙地糅合多種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化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某種教學方法存在著較強的局限性,不能完美地展示相關的教學內容,也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初中化學教師要配合若干種教學方法,使之能夠很好地服務于化學教學。在各種教學方法間的彼此補充和科學結合下,進一步提升初中化學課程的教學實效性。在此過程中,化學教師也要掌握多種教學方法,真正意識到掌握化學教學方法的多元化的巨大優勢,科學地理解有效糅合多種教學方法的重大意義以及可能性。他們在選擇教學方法的過程中要注重靈活性、合理性以及目的性,堅決不能胡亂地混合教學方法,決不可為追求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對提升教學實效性以及學習效率造成重大影響。

篇6

對于許多現代教師而言,微課是一個相當熟悉的概念,教師在制作微課過程中,能夠分割課堂教學內容,將教學時間控制在不超過10分鐘,凸顯出知識要點和重點,讓學生學習活動變得更加具體,微課不僅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靈活性,而且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若學生對微課內容存在疑問,或者沒有完全掌握,可以再次播放視頻,鞏固知識內容,采用有效的方法來復習教學內容。

二、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化抽象為具體,克服知識難點和重點

化學學科具有大量的抽象概念,包括構成物質的離子、分子等等,但學生在傳統的課堂上很少接觸這些東西,難以有深層次的認知,僅僅單純背誦該知識點。而適當引入微課,就能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在短期內通過微視頻將離子、分子以及原子不斷放大,將這三種微粒的組成與結構特征向學生展示。此外,還有一些抽象的知識點可以利用微課來解決。

(二)微課能夠提供安全可靠的實驗方式

相信大家都知道,化學實驗具有較強的危險性,由于許多化學物質放在一起極易出現化學反應,造成爆炸事故或者其他的危險事故發生。化學實驗的不成功,主要原因是學生不能充分認識化學藥品以及不合理地使用化學儀器。但是要想學習化學,化學實驗是不可或缺的,有些化學知識的呈現離不開化學實驗。在該情況下,可以利用微課來有效解決。比如:講解《我們周圍的空氣》時,教師可以使用赤磷對附近空氣的成分進行檢測,但我們都明白燃燒赤磷會導致五氧化二磷出現,這是一種具有較強腐蝕性的酸性氧化物。結合基本的常識能夠發現,必須要盡可能防止觸碰或吸入較強腐蝕性的物質,否則容易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這種排放有毒氣體的實驗就難以在課堂上向每個學生展示,所以應用微課能夠發揮出重要的替代作用。

三、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運用微課打破化學理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化學屬于微觀科學,具有一定的不可觸摸性及抽象性,正是如此,化學仿佛是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但學生都不敢揭開。因為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是十分好奇的,所以往往會出現矛盾的心理。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必須要合理運用學生的該心理,在平時的教學中融入微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比如:講解《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該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建立準確的微粒觀,盡管通過肉眼是不能看見氧分子,用手也不能摸到氧分子,但可以依靠氧氣來生存,其與我們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有些學生很有可能會質疑氧分子與氫分子組成水分子的概念,教師在這時需要運用微課視頻向學生展示水通電后分解氧分子與氫分子的整個過程,使他們能夠親自觀看到其變化的神奇魅力,而且加深其在大腦中的記憶,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充分發揮出微課突破重點和難點的作用。在課堂結束后若學生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討論該問題。

(二)運用微課演示危險性高的實驗

學習化學的重要環節是化學實驗,所以其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科學,實驗必須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只有具備各項條件才能夠做好實驗,并且實驗過程是存在危險因素的。有些化學反應所引起的物質具有較強的腐蝕性,這就要求在實驗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學生理解和認識化學反應的概念主要來自于化學實驗,所以高危險性的實驗無法在課堂上展示,微課就能夠發揮其自身的作用。同時,教師也可以拍攝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微視頻,仔細記錄實驗過程,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和觀察。比如:使用酸堿指示劑對物質的酸堿指數進行驗證時,因為濃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只要與人體皮膚發生接觸,極易導致重大的傷害。若教師可以在微課中將各種類型酸堿發出的聲音模擬出來,勢必會給學生帶來煥然一新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最早是在美國出現的,最近幾年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能夠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學習轉化為主動接受學習,這樣有助于促使所有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大大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指教師在教學前運用網絡媒介將微課視頻,使學生提前進行觀看。作為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緊緊圍繞微課視頻正確引導學生完成自主探究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比如:講解“氧氣”時,教師在課前可以使用軟件camtasiastudio7.1制作微課視頻,從而將微課視頻在微信平臺上,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自覺觀看。為了可以對學生微課視頻觀看效果進行檢驗,教師在微課視頻最后可以增加三道練習題:其一,什么是氧氣的化學性質?其二,什么是氧氣的物理性質?其三,氧氣的用途有哪些?學生將這些作業完成后,可以將答案以微信評論的方式來上傳,并且教師也能及時認真審閱,掌握學生的課前學習具體情況。在學生將微課視頻觀看完后,教師在教學中就能夠圍繞微課視頻以及課本內容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大量的教學實踐顯示,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達到預期制定的教學目標,所以這種微課應用方法值得大力推廣。

(四)通過微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化學

篇7

(三)教材方面的問題現在的教材和農村的生活脫離了.新的課程改革同時也有了新的教材,那些進行教材編寫的專家大多數是一些來自城市的老師,所以他們并不了解農村的教學情況,所以很多的教材內容和農村生活并不貼切,有的還會把農村的一些素材改編成了城市的素材.雖然新課改提倡的是多樣化的教材內容,但是在教材中還沒有完全是給農村教育寫的教材.現在農村的信息網絡并不健全,老師和學生也沒有條件上網查閱資料,這就制約了很多教學活動的開展.所以,農村的老師在改革的過程中并不是很順利.

二、如何推動農村初中化學的新課改

(一)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素質面對現在老師對于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的認識還不是很清楚,所以農村的教師需要進行培訓,可以參照老師們現在的教學水平,有針對性的對老師進行培訓,真正的掌握好教學內容.課程改革的主要實施點就是課堂,老師們最想知道的就是如何把新課改更好地實施在課堂中.在對老師進行培訓的時候,可以借助課堂來進行,在實際的臨摹和實踐中不斷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改變學校管理機制,創造良好環境學校要適當的改變他們的管理模式,不斷地加強宣傳,在老師的評價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制度,而不是把升學率作為評價標準,真正走進化學課堂中去,在不斷地模仿和實踐中來提高化學課的教學水平.讓學生和家長對于化學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認識,可以給老師打造一種好的教學環境.不斷地宣傳新課改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的作用,改變家長片面的思想,他們有的覺得化學課并不重要.在課堂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三)從學生實際出發,開展化學教學農村學生的素質和城市的學生是有所不同的,新課改的出現就是不斷地開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有所發展,所以可以在化學課的上課過程中,以實際作為出發點,可以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到課堂中來.教師要帶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在課堂上給孩子足夠的學習空間,而不是僅僅是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學生,要在課堂中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

篇8

初中化學知識點很零散,特別是第七章酸堿鹽,概念、性質、實驗特別多,所以在復習時除了理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據中考要求,在復習導學案中要有側重點,釋疑點的設計,討論等,然后還要有針對性的專題導學案的設計練習,論討。這樣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去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當然怎樣呈現這些問題?怎樣排列這些問題?在這些問題會產生哪些課堂生成,教師怎樣處理這些生成?哪些方法更能讓學生快樂的學習?最后還要預測一下,問題容量是否適中,能否引發學生深層次思考等。如:在通過樹枝狀對酸堿鹽概念的樹立之后,因為本章中考的重點是酸和堿,如果我們像傳統方法那樣,把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及反應條件一條條羅列出來,學生會苦不堪言,厭煩情緒陡生;那我們導學案設計不妨新穎點,設計用鹽酸作為“探險隊員”來一次化學迷宮的探險。這種做法讓學生通過走迷宮的游戲活動參與學習,并寫出能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知不覺的讓學生應用、掌握酸堿鹽的化學性質,讓學生學的生動,學的主動,更能體味到成功帶來的樂趣。

三、復習導學案設計新穎的學生實驗

初中生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辯證思維過渡的關鍵期,心智發展還很不成熟,再加上緊張的中考復習,注意力不可能一直保持高度集中,思維疲勞、厭學等極端情緒都會從出不窮。因此,我們在設計復習導學案時,更要注意在學生思維倦怠時適時地設計能引起他們思維興趣的活動———學生實驗,這樣做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而且還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譬如:在復習金屬活動性順序,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新穎的學生實驗,將一小塊金屬鈉放進盛有小于三分之一容積的硫酸銅溶液的培養皿中,觀察現象;然后探討為什么鈉融成一個火球在液面上游動?藍色溶液中出現了藍色沉淀物,甚至有少量的黑固體?卻沒有紅色銅物質生成?從而拓展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前三種金屬的特殊性!在緊張的中考復習中,巧妙增設有趣的小實驗,即鍛煉了學生的東搜能力,也感受到親自動手做實驗的喜悅,這將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操作中更能培養學生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實事求是的優秀品質,在觀察到新的現象后培養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增強思維的靈動性,最終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

篇9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問題化教學方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往往會存在不能夠估計到每一個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甚至從問題的選擇到問題解決再到老師的評價和反饋等諸多環節都不可能顧及到每一位學生.畢竟在初中學習階段,同一個班級上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等方面已經會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此這就需要在問題設置上對于老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以優秀學生為前提提出問題,那么這些問題往往得不到更多學生的響應,就算是能夠解決,那也僅僅是優秀學生解決,班級上大多數學生并不能夠參與其中.所以在設置問題時,一定要對班級學生的平均學習水平有一個非常全面的了解,然后再以這個平均水平為基礎,設置相應的問題,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分層設問,就是針對優秀學生采用相關的設問,而對于學困生則采用相對簡單一點,但是需要具有一定遞進引導式的設問,從而讓他們也能夠因此提升學習興趣.在問題探討階段,不應該將優秀學生和學困生綁定在一起,雖然這樣的綁定從初衷上是希望優等生能夠幫助到學困生,但是實際上在探討的過程中,學困生明顯地處于被動的地位,基本上都是優等生解決了答案,那么留給學困生的學習思考機會就很少,所以在分組討論時,可以盡量讓同等學力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然而采用分層的問題化教學策略,讓他們都能夠擁有展示才華的機會.例如,在學習“燃燒和滅火”這一節內容時,對于滅火原理的研究,不少學生就會對倒扣在燒杯中的較高蠟燭會先滅,而較低蠟燭則后滅的現象產生質疑,此時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做實驗,或者引導學生為什么會產生燃燒,氧氣量越多燃燒是不是越持久,氧氣的重量和空氣的重量哪個更重,通過這一系列的引導,就能夠讓學生明白,高蠟燭為什么先滅的原因,并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從而有效提升了學生對燃燒和滅火化學原理的理解深度.

篇10

一、化學實驗的作用

1.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最好載體,在化學實驗課上,做“演示實驗或分組實驗”,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誘,適時點撥,逐步培養具體、全面、深入地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使學生的思維從表面到本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以趣味實驗開頭,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原因,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維的動力。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增強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催化劑。實驗現象是千變萬化的,是喚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初中學生剛剛接觸化學,可以用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來激發學生。

二、如何優化初中化學實驗

實踐證明,增加實驗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要通過實驗現象把學生帶入全新的科學世界,就要精心設計實驗,做好課前準備。增加演示實驗設計時要遵循以下原則。其一要對學生有啟發作用,對突破重難點有幫助;其二是不要離學生的認知太遠;其三要最大程度地讓學生感受化學的奧妙。例如,演示“瓶吞雞蛋”的實驗時,在集滿CO2的集氣瓶中,注入NaOH溶液,迅速將一個煮熟去殼的雞蛋放在瓶口,可看到雞蛋會被逐漸“吞”進瓶內。演示“魔棒點燈”的實驗時,在蒸發器中倒入少量的KMnO4,再滴幾滴濃H2SO4,用玻璃棒攪拌后蘸取少量接觸酒精燈的燈芯,酒精燈立刻被點著。這樣既增添了課堂效果,又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以及對化學學習的興趣。1.調整教學結構。通常情況下,化學教學在上課第一周就開始一些實驗基本操作,而此刻學生只停留在對儀器的認識階段,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現階段特點,調整教學結構,而不急于轉入理論知識的學習。如在教學中,可將下冊教材中堿式碳酸銅的加熱實驗進行演示。先提示學生復習解答一組問題:怎樣取用固態粉末?怎樣固定試管?為什么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怎樣使用酒精燈?再出示事先準備好的裝置圖,觀察后解決第二組問題:整個裝置有何特點?如何將它們組裝起來?第三步:提出具體要求,記錄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果,并指導學生做實驗結束工作。2.轉變學習方式。新課程理念要求各學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化學學科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氫氣的燃燒實驗,常把氫氣通過玻璃管然后點燃,燃燒時只觀察到淡淡的黃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藍色,因為玻璃中含鈉元素所影響的,可向學生如實相告。為了觀察氫氣燃燒的真實現象,可以設計出不用玻璃管,改用注射用的大號針頭代替玻璃管,這樣就可以觀察的燃燒的真實現象,實驗更直觀、更富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又如,氫氣的燃燒爆炸創新演示實驗:利用廢棄的飲料塑料袋,把塑料袋的一角撕開裝滿水,用排水法收集約三分之二體積的氫氣,然后把剩下的水倒出,用長的導線插入塑料袋內,導線的另一端與打火機相連。老師按動打火機,塑料袋內的氫氣被點燃而發生爆炸,聲音響亮又沒有危險,現象非常明顯。3.走教學結合之路。根據學校實驗室條件可以把實驗所用儀器分類陳列好。在儀器陳列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驗的重要程度和有利于學生實驗兩方面提出主導性意見,幫助儀器管理員把儀器陳列得合理和科學。利用課余時間定期開放實驗室,開放時要在教師的組織下,以班級為單位,每人帶足學習用具集體到實驗室,然后根據各人的復習計劃,選好復習內容對照實驗儀器,復習實驗原理、方法步驟,有必要時可以自己動手做實驗。4.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初中化學實驗內容比較多,為了實現全面復習,可以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喚起學生對具體實驗的回憶和再認識。為此,可采取兩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一是從網上搜集一些初中化學實驗實況,根據復習需要進行剪輯、組合,用一定時間組織學生集中觀看;另一方面,集中平時教學中的實驗內容的幻燈片,針對復習內容適時集中播放。在播放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某些畫面定格講解或組織學生討論。這樣就防止了“看熱鬧“”走過場”等消極被動復習的局面,加深了全體學生對化學實驗知識的認識和理解。5.指導學生實踐。興趣的激發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以上優化實驗教學的幾點策略只是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總結的經驗,有不足之處還需要我們教師進行探索。作為化學工作者,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實驗活動,使化學實驗在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學過程中展示其應有的魅力。

本文作者:易亮宏工作單位:江西省尋烏縣第三中學

篇11

3.實驗方案選擇的基本標準同一個實驗課題,每個人的設計和操作過程可能不一樣,結果自然也不會完全相同。根據初中化學實驗設計原則和教學實際,實驗方案選擇的基本標準是:原理正確有科學依據;裝置簡單,在實際中具有可操作性且操作方便;實驗步驟少,需要時間短;藥品用量少、無毒且廉價易得;實驗現象要明顯;反應條件要簡單(最好在常溫下進行);盡量不用也不產生污染環境的物質,即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制備實驗產率高;性質實驗誤差小;實驗安全無危險;設計要嚴謹等。

二、中學化學實驗設計與創新的一般原則

無論哪一類中學化學實驗設計與創新,一般都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原則科學性是指實驗原理、實驗程序和操作方法必須與科學理論和實驗方法論相一致。科學性是化學實驗設計與創新的首要原則。例如:實驗室制取氫氣,就不能選用硝酸與金屬鋅反應,因為這個反應很難制得純凈的氫氣。

2.目標性原則目標性是指實驗設計或創新要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有所側重與突破。同一個實驗,教學目標(如教師演示與學生操作,為了突出環保或趣味性)不同,設計所用的原理、用品、方法、裝置、步驟等是有一定區別的。

3.安全性原則安全性是指化學實驗設計時盡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學試劑,以及反應產生有毒害的物質,或者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實驗裝置與操作。“如果必須使用的,應該在所設計的實驗方案中詳細寫明注意事項,以防止造成環境污染和人身傷害。”[4]安全是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第一要務,設計時必須要特別引起重視!

4.新穎性原則新穎性是指實驗設計時在思路、操作方法、器材用品、裝置等方面要有新的突破,使新設計的實驗對教學與研究更加適用或具有指導的意義。

5.可行性原則可行性是指設計實驗時所運用的實驗原理在實施時切實可行,所選用的化學試劑、實驗儀器、設備和方法在現有的條件下能夠得到滿足。例如:實驗室大量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為了創新而選用碳酸鈉代替碳酸鈣(或石灰石)與鹽酸反應,或者用硫酸替代鹽酸與碳酸鈣(或石灰石)反應。因為前者反應太劇烈,后者反應不完全,很快就停止了。

6.簡約性原則簡約性是指盡量采用簡單的實驗裝置、較少的實驗步驟和試劑,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實驗。復雜的裝置與步驟以及時間太長的實驗都會轉移中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導致他們產生畏難情緒和疲勞感,影響對實驗過程的觀察、分析與思考。

7.綠色化原則綠色化是指從化學反應的原料、反應的條件、反應的產物和實驗的操作等化學實驗的全過程上進行控制,盡可能地減少甚至消除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對環境的影響。綠色化學是21世紀化學科學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8.啟迪性原則啟迪性是指實驗設計與創新對學生的學習起開導作用,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化學原理及知識的探討和認識,優化學習過程,從而提高教學效益。這是中學化學實驗設計與創新的出發點和歸宿。

三、實驗創新設計的視角

初中化學實驗創新設計是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對現行教材中所涉及的實驗進行改進、優化、增設或創新等,以提高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效益。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進行實驗創新設計是提高化學教學有效性的需要,也是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化學實驗創新設計要與時俱進,必須符合現代化學教育發展的理念,在滿足探究性的條件下,可以從以下視角進行:

1.實驗過程綠色化“綠色化學的理念是在化學反應過程以及化工生產中,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質,不再產生廢物,不再處理廢物,它是一門從源頭上阻止污染的化學。”[5]化學實驗在設計上要體現綠色化,盡可能做到原料(反應物)的綠色化,化學反應的綠色化(采用原子經濟性反應),生成物的綠色化以及催化劑、溶劑的綠色化。例如:在涉及氧氣的制取實驗時采用雙氧水分解來制取,二氧化錳要回收等。

2.實驗裝置微型化“所謂微型化學實驗,就是以盡可能少的化學試劑來獲取所需化學信息的實驗方法與技術。”[6]雖然它的化學試劑用量一般只為常規實驗用量的幾十分之一乃至幾千分之一,卻可以達到準確、明顯、安全、方便和防止環境污染等目的。例如:在“探究微粒的運動實驗”中,可以用試管代替燒杯進行微型化實驗。在一個單孔橡皮塞上插入一根玻璃導管接近試管底,試管內壁貼一張滴加無色酚酞試液的濾紙,從導管口滴上兩滴濃氨水到試管底部,用透明膠封導管口,可以看到,試管里滴有無色酚酞試液的濾紙由下往上慢慢變紅了。

3.實驗設計環保化“最佳的環境保護方法是在源頭上防止污染的產生,而不是污染產生后再去處理。”[7]實驗設計中我們應該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學實驗對實驗場所和環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這些措施主要是:實驗裝置密閉化,避免敞口操作,防止有關物質散佚到周圍環境中;采取收集辦法,回收有關物質;對有毒物質進行無毒害處理;加強實驗場所的通風或采取其他的防護措施等。例如:一氧化碳還原性實驗,對多余的一氧化碳可以回收,也可以燃燒進行無毒害處理等。

4.實驗操作安全化保證實驗安全,是化學實驗教學的原則要求。有一些實驗,由于物質化學性質的特殊性,給實驗增加了難度甚至危險性。在點燃氫氣的導管和氫氣發生器之間,用一個小塑料瓶裝上大約四分之三的水制成一個“安全裝置”連接起來,這樣,即使點燃不純凈的氫氣,爆炸也只是在“安全裝置”中發生,氫氣很少威力小,氫氣發生裝置不會發生爆炸,因此不會發生安全事故。

5.實驗趣味化化學實驗具有動機功能,增加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例如:在研究燃燒與滅火的條件時,增加演示“燒不壞的手帕”[8]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繼續進行實驗,探討手帕燒壞的條件,則能夠使學生深化對有關知識的認識。

6.利用儀器功能轉化儀器本身沒有限定它只能用于什么而不能用于什么,只是主要適用于什么。“反思儀器的別樣用途,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實驗儀器和實驗原理的認識,進行化學實驗的創新。”[9]例如:漏斗可以充當集氣與尾氣吸收裝置,在鈉與水反應氣體產物的驗證實驗中,將漏斗置于水中,倒扣在鈉塊上,產生的少量氣體可順利地富集到試管中。

7.利用學科知識遷移我們往往習慣于使用教材的實驗儀器和裝置,很少重視儀器的笨拙和實驗時的效率,這種視經典為權威的思想往往就是教師缺乏創新的癥結所在。實際上,科學的實驗方法就是應該不斷地發現問題,傳統裝置的不當之處無疑給我們提供了實驗創新的課題。例如:學習“質量守恒定律”內容時,在使用托盤天平稱量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的質量時,在18×200的中型試管里裝入大約1mL稀鹽酸與酚酞的混合溶液,球形滴管吸入NaOH溶液后,將球形滴管放在試管口,把上述帶有球形滴管的試管放入盛水的100mL量筒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反應前后試管浸在液面中的高度即可(試管作上標記)。改進后的實驗操作起來方便有趣,不用天平而是利用物理上的浮力知識,體現了學科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學生知識的遷移。

8.實驗裝置簡單化教材所選用的實驗方案未必都是最好的,有時候會產生現象不明顯、實驗不容易成功、結果不準確等問題,影響了實驗教學的效果。例如: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由于教材提供的實驗裝置密封性和燃燒匙放入不易控制,加上導氣管內尚留有空氣導致誤差因素較多,有時氧氣顯示超過五分之一,讓教師無法自圓其說。可做如下改進:將小顆白磷放在1.5cm×2.5cm的薄銅片上,置于硬質大試管中部,塞緊橡皮塞,用酒精燈對準銅片加熱使白磷充分燃燒,待試管冷卻后浸入水中,在水面下拿掉橡皮塞,待液面上升穩定后再塞上橡皮塞,拿出水面觀察。改進后的實驗所用儀器少,誤差因素少,結果比較準確。

篇12

總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告一段落之后,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而進行的綜合性評價,目的是為了檢驗學生的學業是否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概念圖的總結性評價工具一般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半結構型的任務構圖題,另一種是無結構型的任務構圖題。半結構型的任務構圖題即經過教師的授課講解,并且教師提供部分相關的關鍵概念、連接詞,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制作概念圖。無結構型的任務構圖題是指教師劃定特定的范圍區域,不給任何提示或者只給出一個核心概念,讓學生圍繞這個關鍵概念聯想,自己選擇有關的知識概念與連接詞,創作新的概念圖。總結性概念圖的考察應用給了學生一個獨立思考與自由創作的空間,概念圖可以檢驗出學生關于某個主題的完整的知識結構,以及其對關鍵概念的深層理解。根據概念圖發現學生基礎性知識結構的復雜程度,使學生重視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提高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

3、自助評價工具

隨著新課改的推動,越來越多的課堂交給了學生做小主人,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而不再是“授予者”。而概念圖的評價也是這樣子的。概念圖的評價應用不僅僅是教師的評價,更應該是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或者是學生自己來評價。教師在知識的了解掌握方面對學生有指導作用,但正因為教師已經接受了固定的知識定律而形成了定向思維,在某些方面會有局限性。而學生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學生的思維是開放的,他們在接受了新的知識后會發散思維到一些教師想不到的方面。

篇13

課堂互動猶如層層剝繭,要能夠逐漸地突出課堂的核心問題才是課堂互動的內涵所在.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中,引導學生逐漸找到問題的關鍵,從而由散開式討論逐步過渡到集中式討論,將學生的思維慢慢地轉向對重點知識的思考上來,從而順利地完成對新知識的學習.例如,在學習“燃燒和滅火”時,利用“燃燒的手帕燒不壞”魔術實驗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討論中學生認識到了手帕表面的酒精發生了燃燒,教師順勢讓學生討論酒精燃燒的條件?結合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討論,學生了解到了燃燒需要可燃物和充足的空氣;但是隨著學生的進一步互動,又出現了新的疑問:為什么酒精燃燒完了,手帕不跟著燃燒而滅了呢?根據學生的經驗手帕應該是特別容易就會燃燒的,這個實驗與學生的經驗發生了沖突,這也促進了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引發了學生對燃燒條件的懷疑,從而建立了問題的重點:是什么促使酒精能夠燃燒而手帕不可以?在學生的不斷互動中,學生會發現不同的物質在燃燒時需要的溫度不同,就像一根火柴能夠輕松的點燃一張紙而不能輕松的將桌子點燃,從而讓學生理解了著火點的概念.解釋了實驗現象的真正原因:酒精和手帕的著火點不同,酒精中的水吸收了酒精燃燒時放出的熱量變為水蒸氣,而沒有達到手帕的著火點,所以手帕不會燃燒,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了解了著火點這個概念,掌握了現象背后的內涵.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溪县| 宜黄县| 金坛市| 大港区| 大渡口区| 延长县| 泾源县| 白朗县| 林芝县| 佛学| 德化县| 和平县| 闸北区| 缙云县| 伊吾县| 关岭| 舒城县| 博爱县| 屯昌县| 正阳县| 和平县| 西乌| 寿宁县| 涟水县| 道孚县| 茂名市| 杨浦区| 礼泉县| 扶沟县| 凤山市| 抚顺市| 邓州市| 宜宾县| 新泰市| 武陟县| 老河口市| 广河县| 昌吉市| 开阳县| 定结县| 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