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政府審計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政府審計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政府審計論文

篇1

(二)審計公告制度

1、審計公告制的內涵審計公告制,就是審計機關在管轄范圍內將審計結果等用適當的方式向社會公布。審計公告的權利主體是指審計信息公開的對象,即可接受或者請求獲得審計信息的主體。由于審計機關審查的是政府成本核算和政府實現公共財政的效能,這對社會公眾的影響顯著,關系到每個公民、社會組織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國的每個公民、社會組織都享有從審計機關獲取審計信息的權利。2、我國審計公告制的現狀我國審計制度不斷完善,管理體制及審計操作都能夠規范化進行,審計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但我國審計結果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是審計報告的準確性及充分性方面。審計公告信息的充分性決定著公眾知情權的實現程度。另外,審計公告的質量也存在不足,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涉及很少。

二、審計公告制對政府審計風險影響的分析

(一)審計公告制的風險特點

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首先,復雜化;審計人員的審計結果可能會導致審計風險,對外公布的審計結果也可能帶來審計風險。再次,顯性化;由于實行了透明的審計工作制度,存在的審計風險會逐步呈現顯性化。第三,擴大化;在實施了審計公告制度后,社會對審計人員的期望越來越大,這給審計人員帶來了不小的風險。

(二)帶來政府審計風險的原因

審計風險有著自身的特點,但如果不能及時的規避審計風險,控制風險的增加和復雜化,必將造成嚴重后果。所以,在審計過程中要實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審計風險,將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確保審計結論的準確性。對外公告的審計報告要求更加如此。在這種情況下,對審計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審計方法需要滿足審計人員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的需要,隨著審計制度的發展,審計方法必然不斷演進,適應審計的需求。風險導向審計是一種現代審計思路,他主要是從賬項基礎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演變而來,要求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對被審計單位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評價,指導審計人員確定可接受的檢查風險,從而制定審計戰略,以更好的實現審計目標。我國審計現狀存在很多不足,雖然審計技術得到科學性的提高,但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的效力很低。主要是許多現代審計方法如制度基礎審計、統計抽樣、風險導向審計在實際工作中并未得到有效的運用,審計人員在實際操作中要注重這方面的提升,提高審計效率。我國大多數審計人員仍停留于使用一些基本常規的審計技術方法,還大多運用手工對賬、判斷抽樣這些原始的審計方法,在這方面我們要注重引進新的方法,適應新的審計需求。

篇2

(一)政府審計部門對于成本控制的意識薄弱政府審計部門作為我國政府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對我國財政支出和使用情況進行監查,對其他部門進行監督審計。而對于審計部門自身的監督和審查工作則很少,對其自身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則缺少有效的評價標準。目前雖然審計署對審計成本控制有所加強,但審計機關的審計人員還沒有真正樹立起成本控制觀念,沒有把投入與產出、成本與效用結合起來考慮,部分審計機關只注重一年完成了多少審計項目、收繳財政數量、罰款收入等指標,而不注重對自身效率的考察,導致制定計劃不講科學性,隨意變更審計計劃的現象時有發生。

(二)政府審計資源的配置不合理目前我國政府審計總體上資金、人力和時間等審計資源的投入不足,但同時也存在對這些現有審計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利用。對審計項目的工作量和可用的有效審計資源沒有進行準確測算,具體落實到審計項目時由執行單位自行安排,基本上是“有則多配、無則少配”,尚無審計項目與審計資源消耗的參考標準。由于缺乏對資源與任務的總體把握和分配,使得對審計對象的監督缺位與重復監督的現象并存;由于任務與人員不匹配,形成了資源不足與資源閑置現象并存;由于審計力量調度不當、分布不均等情況,致使審計項目審得不透,既加大了審計風險,也使投入的大量審計成本未能發揮其效用,無法有效降低審計成本。

(三)政府審計計劃和程序的制定缺乏科學性審計計劃是指導審計工作進行的綱領,也是設計審計程序的依據。而審計程序既是保證實現審計目標的手段,也是審計成本的直接決定因素。如果審計計劃的制定不科學、不合理,則會導致審計程序繁瑣;審計程序的執行重點不突出就會提高相應的審計成本,從而導致審計資源的嚴重浪費,增加不必要的審計程序,增大審計成本。我國的審計計劃還沒有形成一個科學、系統的管理體系,很大程度還處在一種粗放管理狀態,相當多的審計機關實際上是有計劃無管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缺乏科學的預見性,缺乏對客觀情況的科學分析判斷而導致審計計劃制定不科學、計劃執行效果差的情況屢見不鮮。經常是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審計成果不盡理想,甚至一無所獲。

(四)政府審計成果未能有效地利用政府審計成果主要是指政府審計報告,以及被審計單位按照執行審計決定所節約的成本、避免的損失和效益的提高或者揭發的重大違法案件,及時移交司法機關立案查處所避免的社會損失。審計成果擴大就可以相對降低審計成本,而審計成果不理想則會相對加大審計成本。在當前審計工作中,擴大審計成果的挖掘不夠充分,措施不夠得力,應出的審計成果被埋沒的情況較為普遍。

(五)政府審計缺乏有效激勵措施目前審計機關仍然采用傳統的薪酬制度,未能根據審計人員的績效進行相應的獎懲。由于審計人員缺乏激勵機制,對審計成本的節約或浪費得不到相應的獎懲,甚至得不到客觀的評價,因此,審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在某種程度上未能充分發揮。從而導致目前以審計組為單位的審計項目成本控制基本上處于被動狀態,效果不盡理想。

(六)政府審計任務繁重和審計資源不足20多年來我國審計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審計公開的力度逐步加大,透明度不斷增強,社會公眾對審計監督的期望也越來越高。新修訂的《審計法》又進一步擴大了政府審計的范圍和審計內容:將審計監督范圍中的“國家的事業組織”調整為“國家的事業組織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事業組織”;將“國家建設項目”調整為“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新增了經濟責任審計和效益審計,并且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也擴大到“對國家機關和依法屬于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其他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政府審計范圍和審計內容的擴大,無疑會增加政府審計的任務。

(七)影響政府審計成本的因素影響政府審計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審計項目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審計項目的重要性一般反映出該項目的重要程度,一般來講審計項目的重要性越強,審計過程中所投入的資金、人力、時間等資源就越多,這些因素的增加勢必會帶來審計成本的提高。同樣,審計項目的復雜性也會對審計成本產生重要影響,對于一些較為復雜或有較強變化性的審計項目,即使制定了預算,隨著項目審計的推進也難免會造成預算的追加或減少,從而影響審計成本;審計項目的規模與風險。審計項目的規模大小決定了審計工作量的多少,而審計工作量的多少又直接決定了審計中耗費的資金量,進而決定了審計成本的多少。同樣審計風險也是決定審計成本的重要因素,風險大的項目要制定更加詳細的審計計劃,采取更加嚴格的審計程序,這勢必會增加投入該項目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等資源,進而提高審計成本;審計人員的素質。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審計計劃制定的科學性,審計程序執行的有效性,從而決定了審計效率的高低。有一支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審計隊伍是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關鍵。審計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審計成本自然就會降低;審計的方法和技術。審計技術的先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審計效率的高低。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社會的到來,審計技術不斷進步,新的審計方法也相繼出現,審計人員只有不斷學習和研究新的審計技術方法,才能在審計過程中降低審計成本。

二、政府審計成本的控制原則

(一)規劃性和整體性原則在進行政府審計成本控制的過程中要有整體規劃性的意識,既要考慮到審計成本管理與一般意義上的成本管理的共性,又要突出審計成本管理的個性特征。在制定審計計劃時,既要突出重點,在重點項目上安排較多的成本預算,又要注意一般項目和常規項目的預算安排;既有審計工作量的科學測算,又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將一部分資金和時間用于臨時性項目。只有通過這樣的整體規劃才能合理的配置資源進而起到節約成本的作用。如從審計機關的組織結構上要體現規劃性和整體性原則,打破以往分派審計任務的格局實行審計項目組,根據具體審計項目的需要抽調能勝任的審計人員組成審計小組,這樣可以避免審計工作分配不合理的問題,解決審計資源浪費的問題,節約審計成本。在具體執行審計工作時,各審計項目組要從整體發展要求出發去分析和設計審計程序,避免重復交叉,應將審計程序作為一個系統,將各種程序的重復、交叉與矛盾減少到最低限度。

(二)重要性原則我國政府審計的對象眾多,如果沒有選擇的進行審計,審計人員的工作量就太大會疲于應付,既浪費了審計資源,實際的效果也不好。因此,在確定年度審計計劃時,要堅持突出重點的方針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審計理念。審計機關應該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宏觀調控政策,國家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目標以及當地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為依據,將國家的重大投資項目、

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作為審計重點。審計重點對象確定之后,在執行審計的時候也要遵循重要性原則,即重點審計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經營管理活動的合法性和效益性,重點審計有權支配公共財政資金的主管領導做出的決策是否有利于國家利益和經濟發展的情況。這樣可以達到合理使用和節約審計資源的目的。

(三)節約性原則我國經濟效益審計工作的開展體現了我國政府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目標。審計i作要促進政府各部門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事業組織在使用公共資金時要講究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為建設節約型社會提供保障。審計機關作為政府的一個部門在開展工作時也要遵循節約的原則,在不影響獨立性的前提下,項目安排要盡可能就地就近。長期以來,為了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審計署對駐各地特派員辦事處的審計項目安排,多采用異地交叉方式。異地交叉審計往往增加了審計外勤費用,而且由于被審計單位對審計人員來講都是全新的部門,有很多不熟悉的情況和問題需要去了解,客觀上也增加了審計成本。所以。在不影響獨立性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安排就地就近審計。(四)重質量及創新性原則加強審計成本管理和控制必須以保證審計質量為前提,只能在保證審計質量的前提下講成本控制,而不能只講成本控制不講審計質量。否則審計成本雖然得到了控制,審計質量卻下降了,其審計風險將不堪設想。如經濟責任審計中,為了趕時間趕進度,致使取證不足、定性不準,而作出了與事實不符合的結論,就會影響對于部的正確使用,甚至會造成嚴重后果。同時在進行審計成本管理時必須堅持創新性原則,做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技術方法,解決當前越來越重的審計任務與審計資源相對有限的矛盾,實現審計資源有限條件下審計產出的最大化。

三、政府審計成本控制的對策

(一)加強審計成本控制的意識,改變審計人員的激勵措施審計成本控制意識的提高是控制政府審計成本各種措施的前提,沒有審計成本控制意識的提高,其他一切措施皆是空談。這需要加強對政府審計機關人員的成本控制教育,讓其認識到控制成本的重要性。同時要逐步改變審計人員的薪酬評價標準,把成本的節約納入到薪酬評價體系中來,從而提高審計人員參與成本控制的積極性。審計機關要樹立審計成本意識,要做到審計成果以審計成本為前提和基礎,建立“審前調查有概算,正式進點有預算,審計過程有核算,項目結束有決算”的項目成本管理機制,強化審計項目成本控制。通過薪酬制度的改革激勵審計人員參與審計成本管理,促進以審計組為單位的“預算有約束、執行有標準、決算有考核”的成本管理體系的形成,建立長效控制機制。

(二)整合各種審計資源,提高審計工作效率整合審計資源的利用狀況直接決定著審計成本的高低,加強審計組織內部及外部相關資源的協同和聯動,促進現有審計力量與審計對象的最佳結合,也是審計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一是計劃安排要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將有限的資源用于重點領域。這就要求審計機關必須在現有資源的條件下認真選定審計重點,充分發揮審計資源效用。要將突出重點的思想貫穿于審前調查中,體現在審計方案上,反映在審計實施中,運用于分析和處理審計發現的問題上。只有這樣,才能使“全面審計、突出重點”落實到位,從而提升審計成果水平。二是加強調查研究,全面深入把握被審計對象或事項的情況。對某些事關國民經濟全局的項目或資金,組織全行業、全系統或全國范圍內的分層次審計,是整合審計資源的重要手段。可在無需增加審計資源和力量的情況下,也能從更高層次上、更加深入地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三是注重利用審計機關外部資源,既包括其它審計機關的資源,也包括法律法規所允許使用的被審計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的資源,還包括聘請專家參與審計。

(三)改進審計手段與方法,提高審計隊伍的素質大力引進、吸收、使用和推廣先進的審計思想與方法,積極探索信息化條件下新的審計方式和方法,提高審計機關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改進現有的審計技術方法,增加審計工作的技術含量,總結審計實踐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技術、技巧、經驗與方法等,以求在不增加或不大幅度增加人力、財、物的投入的情況下,較大幅度地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如采取抽查與詳查相結合,逐步由賬項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向風險基礎審計過渡,充分利用內部控制評估、風險評估、抽樣審計等一些先進的方法,將重要性水平的運用、分析性復核的運用貫穿于整個審計實施過程。對一些非重要的項目,用分析性復核程序代替詳細測試,強化項目成本控制。同時審計機關要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不斷使其獲得現代管理、現代審計的新知識,也會增強審計能力和提高審計水平。

(四)充分利用審計成果,發揮審計資源效益長期以來審計人員忽視對審計結果的利用和管理,使得很多有價值的審計信息被束之高閣,造成審計資源的浪費。在審計成果的挖掘利用方面,一是要實行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對所有審計和審計調查項目的結果,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及其他不宜對外披露的內容外,全部對社會公告,實現審計成果的社會共享和利用的最大化。二是建立審計結果跟蹤落實制度。審計不僅要查出問題,還要促進問題的解決落實。所以,加強審計成本控制,還要強化對審計決定和審計意見落實情況的跟蹤檢查,做到查出一個問題,就及時處理解決一個問題。

(五)實行審計預算管理,加強成本動態控制預算是成本控制的一種好方式,審計經費預算來源于每個具體項目成本費用的總和,每個具體項目的成本費用又是根據項目要達到預期目標所測算的工作量計算得出的。每個審計項目的成本控制要從立項開始,抓住主要矛盾,統籌作出安排。實行審計項目預算管理就是計劃編制部門以審計項目計劃為基礎,按照經費預算與審計任務相匹配的原則,測算審計成本、核定預算。在準確評估、判斷審計成本效益的基礎上,作出適當的審計項目選擇。在制定科學的審計預算基礎上,設立審計項目明細賬,分項目核算審計成本。

篇3

(二)審計的三要素

審計的三要素是在審計二要素的基礎上,對審計理論體系的演變有著更為深層的進一步的研究,把審計的應用理論和審計的基礎理論更進一步的分析。馮均科的《審計理論體系研究》研究課題中指出,審計理論體系包含基礎理論和管理理論。

(三)審計理論的多要素

出于對審計理論的體系進行更詳細的劃分,王漢民認為我國的審計理論體系包含基礎理論、系統結構理論和控制理論、方法理論構成的一系列理論。根據上文的不同的理論體系觀點可知,審計的理論體系是根據審計的行為和實踐進行劃分的,具體劃分卻不一樣。具體的說,劃分體現出了主觀的判斷,這也顯示出了審計理論體系中的采用的方法大不相同。廖宏認為這些劃分方法可以一起運用,而且并不矛盾,并且他認為根據理論的地位和作用劃分,審計理論可以分為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根據研究方法劃分,按照研究理論分,按照審計主體分,則又有不同的內容。不能只強調審計實踐,還要總結其經驗,不斷的完善,這樣才能推進審計體系的發展,建立完善的審計制度,才能制定出符合國情的具有我國特色的審計體系。

(四)國家治理視角下的我國政府審計理論體系的分析

政府審計作為一種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可見政府的審計理論要從國家的實際情況和國家職能出發。在西方的政治思想中關于我國的起源有兩種著名的理論,一是契約理論和二是掠奪理論。理論認為國家是以公共權力為基礎,和全體成員分離的在人類社會中單一出來的管理機構。是由專門的管理人員構成的。列寧曾經指出,當從事管理機構的人員需要一個強迫全部的人服從指揮的組織出現時,也就出現了國家。從個人的權利到公眾的權利,馬克思理論中主張使用暴力。一些西方的學說中對于國家力量的理解都是公眾的權利和公眾權利對于個人權利的干涉問題。就如恩格斯所說,為何建立國家,就是因為要破壞氏族的相連系,方法就是把氏族每一個成員都變成特權。

二、符合我國國情的政府審計理論體系

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審計體系是我國《憲法》職責的體現,是對中外審計、審計發展經驗的總結,說對政府審計理論的運行的狀況的大體概括。自從1983年我國審計制度創立以來,我國每一部審計制度的頒布都意味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在2012頒布實施的《我國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制度準則》里不僅僅包含了我國國情基礎的理論知識,還在其基礎上包括了曾經法律的優越制度,更做了進一步的調整和規范,更加的符合了我國的基本國情。新的審計體系是根據國家的經濟變化,同時進行變化的還要有新的審計理論和審計知識,這樣才能與審計法保持一致,這是新審計體系中指出的一定要相互關聯密不可分的理論的體現。并且當今形式不斷變化,經濟發展日益加快,審計體系也要隨著國情變化來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國家的審計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十分重大,對于其審計理論和審計實踐要不斷的進行完善,要能時刻跟上國情,要符合我國特色。

篇4

就政府審計而言,“政府審計也考慮政府組織是否達到了批準項目和籌集資金所期望的目的,工作是否經濟,是否有效率,是否遵循現行法規。”①據此,確定的經濟性和效率性審計目標包括:

1、被審機構是否正在經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其資源,諸如人力、財產和場地;

2、工作效率不高和不經濟的原因何在;

3、該機構是否遵守了有關經濟性和效率性問題的法律和規章制度。

確定的計劃項目效果審計目標包括:

1、由權力機關確立的預期結果或效益是否正在實施;

2、該機構是否考慮了可能以較低的成本達到預期效果的其他可供選擇的辦法。

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認為,績效審計的主要目標一是向政府中的決策者和社會并通過他們向人民提供信息來加強行政部門的責任;二是改進政府部門的質量,其方法是鼓勵和促進更好的計劃工作得力的管理方法,建立適當的綜合信息系統,經濟有效地使用資源。對原有方法不斷進行評估,用適當的辦法改進缺點,以達到預期目標。最高審計機關認為通過績效審計為公營部門改善一切資源管理打好基礎,為經濟更強、效率性更高和效果性更好的公營部門管理作出貢獻,并促使公營部門的信息和全面經濟責任得到改進。

由此可見,政府績效審計不但要審查信息質量,還要提出促進提高經濟管理質量的目標(建議),要求克服缺點,采取措施,經濟有效地實現被審單位本身的目標。它可以通過對政府項目的績效評估,檢查國家資金的用途和使用范圍及其使用結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評估這些資金項目的實施對國家和整個社會將產生什么影響。

在我國,縣級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效益審計與法定目標相聯系,可將其經濟效益總目標概括為審查、評價被審計單位或黨政領導干部受托經濟責任的有效履行情況。可分為一般目標和項目審計目標二個層次。

一般目標就是審查、評價被審計對象經濟活動的經濟性(指節約地取得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經濟資源的程度)、效率性(指從投入與產出的比較關系上反映經濟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和效果性(指經濟活動目標和結果的實現程度),另外,還有收益性②。一般目標是審計必須達到的目標,適用于所有審計項目;項目目標是按每個項目或每類業務分別確定的目標。依據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不同的表現的特殊性,在具體實施某項經濟效益審計時,應確定的適用于某一特定項目的目標。

二、縣級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效益審計目標的特點

具體到一個縣級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效益審計目標的特點來看,其審計目標的實現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1、審計目標的高層次性。效益審計是建立在財政財務收支的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審計,它要以預算執行和決算,預算外資金、專項基金、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度、其它預算收支、重大投資及決策為主要審計事項,但它又高于財政財務收支審計,要在審查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審查經濟活動的經濟、效率和效果性,分析原因,提出改進的建議。他既是法定目標的合理歸位,又是科學評價黨政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客觀需要。也是科學全面評價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基本環節和基本要求?!罢冃徲嬍潜WC國家資金有效、正常、合規使用的有效方式。檢查國家資金使用不當,重復建設及‘豆腐渣’工程績效遠比檢查財政財務收支本身等給國家帶來的損失浪費,和由于違反財經法規所造成的損失要大得多?!雹?/p>

2、審計目標的特殊性。黨政領導干部所在的單位效益表現與企業有很大的不同,企業一般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其效益主要表現為經濟效益,且很容易用貨幣形式來反映,而黨政領導干部所在單位是非盈利單位,其效益主要表現為其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效果,這種效果大多表現為社會效益,往往很難用貨幣形式來反映。成果不是有形的產品,通常是一種無形的東西,如法律、法規、人才、技術專利、管理服務等。

3、審計目標對象的多層次性。按國家有關規定,黨政干部可劃分為黨政、事業、縣(市)區或鄉鎮領導干部,因審計對象的不同,一般在審計評價一個領導干部業績時,即要確定宏觀目標,又要確定具體目標;既要考慮直接經濟效益,又要考慮長遠的經濟效益,既要立足宏觀經濟效益,又要放眼綜觀、微觀效益,既考慮定性標準又要考慮定量標準的評價。

4、實現審計目標手段的復雜性。

(1)表現在審計的程序上,審計目標的實現,包括制定計劃、組織實施、報告和后續審計四個階段。審計計劃階段依據審計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審計計劃。根據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審查、評價、取證,以便作出切實、正確的審計結論。實施階段,圍繞目標,對內控制度系統加以調查、測試,對形成經濟效益的主要原因和因素加以分析,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獲得確鑿的審計證據。報告階段:整理、評價、綜合審計過程收集到的審計證據;復核審計工作底稿;在分析經濟效益基礎上,形成審計意見,提出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途徑、措施以及加強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建議。后續階段,審計人員要跟蹤檢查審計建議執行情況,看落實審計建議,實現目標的程度。

(2)評價、論證方法的多樣性。

(3)審計建議的可操作性。

(4)審計目標落實的不確定性。

(5)審計標準的模糊性,由于黨政事業單位成果表現為一定的社會效果和影響,評價比較依據一般是顯得很模糊,沒有現成的帳戶和法定標準,難以量化。例如,政府部門政策制定的好壞,對國民經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某項具體政策究竟能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卻很難用明確的數字來表示。

(6)審計人員素質及配備情況。

縣級黨政領導干部所在部門、單位效益審計目標是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從其整個過程去分析,它也是以一定的投入,經過業務過程的管理,最終產出一定成果的過程。

三、黨政領導干部所在單位效益審計目標及其內容、范圍

行政機關的活動是一種管理活動。審查其效益應側重領導干部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水平。因此,審查效益離不開對其所轄地區(部門)管理結果的分析和評價。一方面要對行政機關自身經費使用的經濟性進行評價,即審查行政機關對各項經費的使用是否節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對行政機關資金使用的效果性進行評價,也就是對行政機關管理活動的績效進行審查。其審查的要點包括:

(一)審查評價行政機關人員經費的使用效益,促進行政機關合理使用干部,節約使用人員經費??捎孟铝胸攧罩笜丝己耍?/p>

本年實際經費支出數

本年人均經費=——————————————

本年平均人數

將此數與歷史數據或同類先進單位數據進行比較,即可得出結論。

(二)審查評價行政機關辦公經費的使用效益,促使行政機關有效地使用辦公經費,合理使用辦公設備。既不斷地提高單位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又不盲目追求購置現代化辦公設備,防止國家資金的浪費。可以下列指標考核:

比上年經本年實際支出總額-上年實際支出總額

=———————————————————×100%

費節約率上年實際支出總額

比預算經本年預算經費一本年實際經費

=——————————————×100%

費節約率本年預算經費

自籌經費數

經費自給率=————————×100%

實際使用經費數

實際支出費用數

單位工作量費用率==————————×100%

實際完成工作量

(三)審查評價行政機關所轄地區(部門)經濟發展規劃的合理性和實施的有效性,促進行政機關優化地區(部門)經濟結構,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該項內容,審計人員可采用實地考察、聽取匯報及咨詢專家意見等方法進行評價。

(四)審查評價行政機關所轄地區(部門)管理效果,主要審查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促進行政機關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堅持辦實事、辦群眾關心的事??捎昧炕罁己耍?/p>

所屬地區社會本年社會總產值一上年社會總產值

=——————————————————×100%

總產值增長率上年社會總產值

所屬地區國民本年國民收入總額一上年國民收入總額

=——————————————————×100%

收入增長率上年國民收入總額

所屬地區引進本年引進外資總額一上年引進外資總額

=——————————————————×100%

外資增長率上年引進外資總額

所屬地區出口本年出口創匯總額一上年出口創匯總額

=————————————————————×100%

創匯增長率上年出口創匯總額

(五)審查評價所轄地區(部門)的利稅上繳的計劃完成情況,上繳是否及時和足額,促進行政機關樹立全局觀念,努力完成國家預算??捎帽灸昀愅瓿陕士己耍?/p>

本年實際上繳利稅數

本年利稅完成率=————————————————×100%

上年上級下達利稅指標數

(六)審查行政機關對群眾來信來訪的處理情況,促進行政機關樹立群眾觀念和公仆意識??捎萌罕妬硇艁碓L率考核:

本年己處理來信來訪件數

群眾來信來訪處理率=——————————————×100%

本年來信來訪總件數

(七)縣(市)長經濟責任審計除審查以上內容外,還應對財政收入增長、稅費上繳增長同GDP增長是否一致、財政結構比率進行分析;對貫徹落實國務院及國家其它法律法規條例規定情況進行檢查。當前要著重檢查關系國計民生的熱點,如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等問題展開調查分析。

(八)經濟責任目標完成情況。要審查農民人均純收入、農業、科技、教育投入、固定資產投資、用電變量、公路等級等,審計時要注明數字來源。

(九)重大經濟決策情況。包括重大的對外投資、基本建設、引進外資等宏觀經濟管理措施及制度建設等。審查投資的程序是否合規合法,有無盲目投資、管理混亂,造成重大損失的。

注釋:

篇5

一、工程項目建設的基本程序

工程項目建設有嚴格的管理程序,建設程序的依次履行是工程建設逐步完成的過程,該過程一般可分為項目立項(編制估算)、初步設計(編制概算,報批項目計劃)、施工圖設計(編制預算)、工程招投標、工程施工、竣工結算及決算、項目竣工驗收轉資產七個階段。

二、開展審計的重點

開展投資項目審計時,應著重從項目的建設程序、基建財務、工程結算三個方面進行重點審計。

(一)建設程序審計

1.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一是審查投資立項決策程序是否規范、有效。重點審查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的審批是否嚴格遵守審批程序。如去年對某市500萬元以上的57個政府性投資項目進行了審計調查,發現有24個項目未編報項目建議書;10個項目未編報可行性研究報告;3個項目未編報初步設計和概算,決策程序有待于進一步規范。二是審查承擔政府投資決策咨詢業務、項目可行性研究業務、項目評估業務的各種中介機構是否具有獨立性和超脫性,對項目的論證是否充分,可行性研究是否確實可行。三是審查行使項目最終決策權的有關部門、人員是否履行和尊重可行性研究和項目評估的科學結論。

2.計劃管理。國家建設項目要求“不準搞計劃外項目,不得擅自擴大建設規模,任意變更建設項目的主要工程內容,如因特殊任務或情況變化,需要增加投資,調整工程內容時,應按審批權限報上級計劃管理部門批準?!钡趯徲嫻ぷ髦邪l現,項目建設中違反計劃管理的表現形式有:一是超計劃投資,主要是擴大建筑面積和提高建設標準引起的超計劃投資;二是計劃外項目,主要是批復概算外增加建設內容及未經報批擅自改變建設內容;三是計劃執行不利,主要是未完成概算批復的建設內容或擅自變更減少建設內容。上述情況需要審計人員認真查閱項目前期資料,并與實際建設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結論。如在審計某河道治理工程時,審計人員通過查閱可研報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批復概算等資料,發現建設單位未完成概算批復的建設內容,主要表現為未按概算要求對河道底泥進行徹底清理,造成河道內殘存的底泥重金屬含量明顯超標,對水環境造成了污染。

3.“四制”管理。按照有關文件規定,國家建設項目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度、招投標制度、工程監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因此,我們在審計工作中重點關注的內容是,建設項目是否確定了項目法人,工程建設中的設計、施工、監理、材料及設備采購是否訂立了合同,合同金額達到招標規定的金額(設計、監理、施工等招投標的起點金額各地均有相應規定)后是否進行了招標,項目法人(業主)或代建單位選擇承擔設計、監理、施工任務的單位是否具有相應的資質等級;同時還應對合同條款的完整性進行審查,即合同金額與招標金額是否一致,合同是否明確具體的工程內容,是否明確合同外工程調整的條件、計價方式和計算依據,工程進度款支付是否明確規定付款時間、控制接口及付款比例,是否明確索賠程序,索賠的支付、爭議的解決方式等。如在對某公共建筑的基坑土石方工程合同管理情況進行審計時,發現招標文件明確規定“結算工程量超投標工程量5%以內的,結算單價按投標單價的95%,結算工程量超投標工程量5%以外的,結算單價按投標單價的90%”,但建設方與施工方簽訂的建設工程合同關于工程價款結算的條款卻未包括將該項規定。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根據合同解釋的優先順序,按照招標文件的規定,對超出投標工程量的項目單價進行了調整。

(二)基建財務

基建財務包括資金來源和支出兩個方面。按照財政部印發的《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建設成本包括建筑安裝工程投資支出、設備投資支出、待攤投資支出和其他投資支出。建筑安裝工程和設備投資支出屬工程結算審計的范疇,應結合施工合同、圖紙、工程變更記錄、預算及費用定額等數據進行審計。其他投資支出是指建設單位按項目概算內容發生的構成基本建設實際支出的房屋購置,以及取得各種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發生的支出。因此基建財務審計應重點關注項目資金來源和待攤投資支出科目。

《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對待攤投資支出的內容和范圍進行了界定:“待攤投資支出是指建設單位按項目概算內容發生的,按照規定應當分攤計入交付使用資產價值的各項費用支出,包括建設單位管理費、土地征用及遷移補償費、可行性研究費、招標投標費等。建設單位要嚴格按照規定的內容和標準控制待攤投資支出,不得將非法的收費、攤派等計入待攤投資支出”。因此,在審計過程中,要嚴格審查各類費用入賬是否符合上述規定。此外,由于工程建設項目審計對審計人員駕馭財務與工程兩個專業知識的技能和審計經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提高現有審計人員業務素質、拓展知識面的同時,做好財務與工程兩個專業的合理分工與協調配合顯得十分重要,審計項目實施前要對工程建設項目的專業要求進行全面分析,合理安排財務審計與工程管理審計人員知識結構的分工與合作,為工程建設項目審計的順利實施奠定相應的專業基礎。

)工程結算

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頒布實施后,中國工程計價的模式,也由量價合一的靜態定額計價逐步轉變為量價分離的工程量清單動態計價。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后,工程結算審計重點也由過去從審核工程量、審查定額套用、審查差價計算等轉為審查工程招標文件、工程建設的內容及標準、施工合同約定條款、設計變更及現場簽證數據等方面。常用審計方法有:

1.觀察法。指審計人員對被審計的工程建設項目進行實地察看,通過眼見為實,取得第一手審計資料作為審計證據。通過現場觀察辨別工程的真實性是建設項目審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審計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工程量的落實需要到現場去觀察,利用各種先進測量儀器丈量、測算,然后再與工程結算書比較,從而發現有無虛列工程量的舞弊行為。如在某高速公路跟蹤審計中,采用路面取芯機、光電測距儀、GPS衛星定位測量系統等工程檢測儀器作為輔助審計手段,對部分標段路基的原地面測量結果進行了實地復測,通過現場檢驗、試驗,審查出部分項目存在工程質量隱患以及部分施工單位原始計量資料存在弄虛作假等問題,通過試驗數據審減工程造價約1500萬元。

2.計算法。審計人員對工程建設項目中的各項數據進行驗算或者另行計算。此種方法的目的在于驗證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決算資料及計算結果的正確性。當計算結果與被審計單位的記錄不一致時,審計人員一般應再次驗證計算過程。必要時,與被審計單位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溝通,溝通不一致時,應以審計人員的計算結果為準。

篇6

我國脫胎于計劃經濟時期的行政審批制度,與西方國家的行政審批制度有本質區別。西方國家的行政審批制度,其目的是彌補市場失靈,保護市場機制;而我國的行政審批制度,其功能卻是保持政府在微觀經濟領域資源配置的權力。換句話說,我國政府行政審批制度的起源,應被理解為保持政府的微觀資源配置職能,不需要尋找“市場失靈”或“帕累托最優”方面的原因。二者在性質上的區別可以歸結為行政審批制度“為誰服務”的問題。西方國家的行政審批制度是政府為市場服務的工具;而我國的行政審批制度則是使市場機制服從政府意圖的工具。

可見,我國的政府行政審批制度還帶有計劃經濟的烙印。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與政府的公共選擇有關。具體說,目前在我國政府的公共選擇規則方面,有三個問題使當前的政府行政審批制度長期延續:

1.政府機構和政府官員的利益結構。正如布坎南所指出的,在行政領域或“政治市場”上,“個人是嚴格按經濟人的方式行動的……當人們改變角色(即從市場交易主體變為公共選擇主體——引者)時,并沒有變為圣人”。(注:布坎南.自由、市場與國家[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9,347。)也就是說,政府并不是公共利益的天然代表,而是獨立的利益主體。在我國的行政審批制度下,政府部門在履行管理職責時可以運用行政權力收取各種管理費用,并與本部門的收入和個人利益發生了聯系。這就在客觀上推動行政機關和公職人員謀求更多收費項目,獲取更多審批權力。正由于政府官員的利益結果與審批所帶來的收益有關,行政審批由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能演變為政府官員追求本部門利益以及個人獎金或福利的行為,形成政府本身不愿放棄行政審批的局面。如不久前廣州市清理出的1050項審批項目中,各部門自報要求保留的有949項,占90.4%,自報取消審批的只有10項,僅占0.95%(注:李郁芳.關于政府審批制度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1,(4):197-208。)。

2.政府規模膨脹。公共選擇學派認為,由于政府官員的名譽、地位、權利、酬金經營與其所在的政府機構的規模大小成正比,因此政府官員必然千方百計地擴大政府機構,爭取更多的職能和預算。這就在兩方面要求行政審批的加強:第一,膨脹的政府規模需要更多的行政開支,在現有“吃飯財政”的狀況下,財政難以滿足政府機構膨脹的要求,導致相當多的地方政府因財政困難而發不出工資,迫使國家不得不默認行政機構審批收費。第二,擴大政府規模必然要求為新增加的公職人員提供工作機會,擴充政府行政審批項目是“因人設事”的簡便辦法。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規模持續膨脹,從1979年的505萬人增長至2001年的1104萬人,在國有單位職工總數中的比例由1979年的5.8%增至2001的14.0%(注:參見,中國統計年鑒(200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對政府的行政審批造成較大剛性壓力。

3.政府官員的“設租”和“尋租”。如果說審批收費還是政府官員以合法的理由獲取個人利益,那么“設租”就是以非法方式獲得個人利益了。尋租理論中的租金是指一種由政府官員帶來的非生產性收益,它的存在必然刺激人們“尋求租金”,就像利潤的存在刺激人們“尋求利潤”一樣。政府通過行政審批制度在許多領域制造了壟斷租金(即“設租”),而那些企圖進入這些產業獲取壟斷租金的人會通過游說、賄賂、雇傭官員的親屬等方式去討好、接近官員,以便通過行政審批獲取租金。在這里,行政審批變成了權錢交易的工具,而那些有行政審批權力的政府崗位則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肥缺和爭奪對象。這同樣使行政審批制度形成長期持續的剛性。

可見,我國的行政審批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政府官員出于個人利益而選擇的控制微觀經濟資源配置的工具。政府行政審批的這種性質,產生了與西方國家行政審批制不同的政策后果。如在產業準入問題上,我國的行政審批缺席為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進入某產業制造了障礙;而西方國家的行政審批制度卻是要取消或削弱進入障礙。當然,在西方管制理論中也有關于利用進入限制來防止新企業的“過度進入”而引起“過度競爭”的討論,但這種討論的目的同樣也是要弄清“過度進入”是否會偏離帕累托最優,與我國行政審批制度企圖控制市場機制的精神實質是不一致的。

二、政府行政審批制度的逆向選擇效應

我國的政府行政審批制,阻礙了企業的產業進入,這種阻礙是通過逆向選擇實現的。政府行政審批制的逆向選擇效應,與常規的逆向選擇有區別。常規的逆向選擇,主要特點是當事人雙方存在“信息不對稱”,迫使信息劣勢方對信息優勢方采取一個武斷的評價標準,低于此標準即停止交易;這使得高于此標準的信息優勢方因不合算而退出交易,從而形成類似于“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選擇效應。而對于政府行政審批制,即使政府審批部門與申請進入市場的企業之間是信息對稱的,同樣會出現逆向選擇現象。產生這種奇特現象的原因是,政府官員為尋求審批收費、租金等自身利益,無論政企之間是否存在信息不對稱,也必須為企業制定一個武斷的審批標準,以便從企業那里獲得符合自己要求的收益,這就將產生阻礙企業進入市場的逆向選擇效應。下面我們利用信息經濟學根據具體說明這一問題。

假定存在欲進入市場A的企業i,它預期進入市場后將獲得利潤R;但如果企業i選擇進入其他市場,可獲得平均利潤S,即企業i進入市場A的機會成本是S。假定S是一個常數且R>S,即企業i進入市場A后將獲得高于平均利潤的利潤率。這一假定意味著,由于政府通過行政審批對市場A的進入管制,使市場A出現了高于平均利潤的壟斷租金R—S,吸引新企業進入該市場。但企圖進入該市場的企業未必就能夠得到壟斷租金R—S,因為企業i在進入市場時必須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行政審批,這種行政審批將使企業i的成本增加W個單位,增加的成本包括三個方面:政府審批機構的收費;因行政審批而耗費的時間;尋租過程中的成本。由于這些成本純粹是在進入過程中遭遇行政審批而產生的,因此可視為進入成本。政府審批機構為了自身利益,將選擇一個符合自己收益的審批標準,這個標準將使企業i付出進入成本W。在這種情況下,企業i是否選擇進入市場A,將取決于R—S是否大于W,即進入市場后獲得的壟斷租金是否足以抵償進入成本而有余;如果R—S<W,則企業i選擇不進入;如果R—S>W,則企業i選擇進入。

不過,除上述壟斷租金、機會成本和進入成本因素外,企業i是否進入市場A,還需要考慮企業進入市場后成功的概率。如果成功概率過低,則企業將無法獲得足夠的壟斷租金甚至虧損,它還是要選擇不進入。而成功的概率則與企業的預期收益R有關,因為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是,高收益的項目蘊含著高風險(即低成功概率)。假定企業i存在連續多個投資項目,每個投資項目有兩種可能的結果:成功或失??;成功的項目產生收益

從(4)式可以看出,政府的行政審批標準越高,企業i的進入成本越高,則企業i所選擇的投資項目的平均成功概率越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隨著政府行政審批標準的提高,企業要進入市場將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審批收費和尋租成本,耗費更多的時間,這就要求企業在進入市場后能夠獲得更高的利潤或壟斷租金來加以補償。也就是說,只有那些擁有高收益項目的企業才會進入市場。只有低收益項目的企業,隨著行政審批標準的提高,將因為不合算而逐漸被淘汰出局,放棄進入市場的嘗試。但在市場經濟中,高收益就意味著高風險和較低的成功概率。行政審批標準的提高,實際效果將是越來越多的低風險企業選擇不進入市場,而越來越多的高風險企業選擇進入市場,從而企業投資項目的平均成功概率將因此而逐步下降。這就是的形成機制??梢姡男姓徟鷺藴试谶@里導致了“高風險的企業驅逐低風險的企業”,因此具有逆向選擇效應。在這種體制下,優質企業有可能因為進入成本過高而不愿再與審批部門糾纏,放棄進入市場的努力;而只有那些擁有高風險項目的劣質企業才舍得花功夫和成本繼續向行政審批部門“公關”。顯然,政府行政審批制的這種效應,在提高了企業進入市場的難度的同時,也使進入市場的企業的質量發生了下降。從長期來看,這是極不利于經濟發展的做法。

三、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從上述論述可以看出,要解決企業產業準入問題,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是必要的。市場經濟中的市場失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政府對微觀經濟的管制,即政府的行政審批制是不可缺少的。問題是我們目前的行政審批制不僅沒有彌補市場失靈,反而在制造市場失靈,亟需通過改革,使其由政府控制微觀經濟資源配置的工具轉為政府彌補市場失靈的工具。在這方面,西方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可以效仿的藍本。但是,在目前政府行政審批制長期持續的深層次原因尚未解決的情況下,直接照搬西方的經驗不現實。目前要改革行政審批制,實際上需要對政府本身進行改革。

1.重塑政府機構及官員的利益結構。據施蒂格勒對美國管制收費的研究,1969年美國的反托拉斯司、國家勞工關系委員會、關稅委員會等基本不收費,其他管制機構的收費也很低,僅占總開支的0.022%—0.229%不等。這些費用只能彌補一些變動成本和手續費,政府官員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財政撥款。這種利益結構足以保證官員不把審批收費作為“創收”的目的。因此,改革行政審批制實際上就是官員的利益結構的改革。政府官員的收入只能來源于財政撥款,不能與審批收費掛鉤。如果做到這一點,就可大大消除審批項目的沖動。這就要求通過財政撥款適當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收入水平。

2.縮減政府規模。如果政府規模持續膨脹,財政開支就難以滿足提高政府官員收入水平的需要,“因人設事”的現象也難以避免。如果僅僅取消審批事項,而機構和人員編制不作相應調整,行政審批制早晚會卷土重來。所以,縮減政府規模也是改革行政審批制的一個必要條件。目前我國的困難是事業單位規模、人員膨脹,占用的財政開支過多,使財政缺乏提高政府官員收入水平的能力。這就形成了一個鏈條:要改革行政審批制,需要縮減政府規模,而后者又要求縮減事業單位規模,以及與此相關的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市場化改革。

3.建立制約政府行為的力量。改革政府行政審批制度,說到底是要約束政府行為。但由于政府本身所具有的政治強制力和內在的擴張沖動,只靠政府自身改革難以奏效,前述廣州市的審批項目改革就是例證。所以,改革行政審批制還需要建立外部的制約機制,即建立超越于市場和政府之上的力量。這就是法治。只有把政府行政審批制納入法治的軌道,真正做到依法審批,才能從根本上控制和遏止行政審批項目的擴張。因此,必須盡快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實現政府行政審批的法制化,進而為實現法治社會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丹尼爾·史坦博.管制與市場[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李郁芳.關于政府審批制度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1,(4):197—208。

[3]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BAUMOL,W.J.,ANDR.D.WILLIG.Fixedcosts.SunkCost,EntryBarriersand

篇7

2.政府審計主要是采用手工審計,“電子化”程度低或電子計算機利用程度低。為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要求,目前我國正在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進行財政管理,即啟動“金財工程”,這是實現財政管理現代化,提高財政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電子政務的重要內容。與之相適應,政府也在積極進行“金審工程’,實現審計工作.‘電子化”。但是據筆者了解,一方面政府審計機關特別是基層審計機關“電子化”程度低;

3.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審計人員隊伍知識結構單一。審計工作能否得到加強,雖然受制于多種主客觀因素,但關鍵取決于實施審計工作的主體—廣大審計人員隊伍的素質。沒有一支訓練有素、結構合理的審計人員隊伍,就無法承擔新時期我國政府審計工作的艱巨任務。

4.審計結果傳遞和利用方式大大削弱了政府審計的效能和作用。采取司法模式的國家,如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政府審計機構具有判決權和制裁權,因此其審計結果具有極強的法律約束力。美國會計總署雖然沒有上述權力.但其審計報告要提交給國會,其作用通過國會間接實現,主要由兩條途徑:一是對不接受審計建議的被審計單位停止撥款。這與經濟利益掛鉤,具有極強的約束力;二是召開聽證會,在聽證會上公開存在嚴重浪費或管理不善單位的審計報告,而各種新聞媒體的報道將給被審計單位帶來巨大的輿論壓力和,對推動審計建議的實施和強化審計報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英國的政府績效審計報告提交國會的同時還要公開發表。澳大利亞采取的另一項措施是后續檢查,對被審計單位管理人員根據國會、公共賬目委員會和審計報告的建議,針對本單位缺點提出的改進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并繼續向國會報告以前報告過但并未得到妥善處理的重要問題,直至審計長公署有理由認為所有改正措施均已落實。我國的政府審計機關每年也要向政府提交審計一報告,并由政府向國家立法機構—人大常委會提交年度審計報告,然而內容卻僅限于財政審計,其他審計均不出具對外報告。在審計結果使用上常常與設立該項審計的最初目的脫節。政府審計報告需要經過有關領導“審批”。這樣的審計結果傳遞與利用方式是政府審計的效能和作用大受影響。

5.我國未制定政府績效審計準則,也沒有適合我國國情的政府績效審計理論成果作指導,政府審計準則體系也還處于逐步完善之中。因此,當務之急是完善政府審計準則體系,適應我國政府績效審計實務工作的開展,盡快制定政府績效審計準則。

二、解決的對策

1.向社會審計學習。我國的社會審計與政府審計、內部審計相比,發展比較完善,政府審計向社會審計學習:第一,可以向社會審計機構借調具有豐富經驗、掌握最新審計技犬和審計方法的注冊會計師;第二,派遣政府審計人員到社會審計機構學習,使其獲得廣泛的實踐經驗并掌握有益的配套技術;第三,借鑒社會審計準則,完善政府審計準則體系和有關的法律體規,制定政府績效審計準則。

2.派遣審計隊伍的骨干力量到政府績效審計工作開展較好的國家或組織考察學習。例如,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INOSAI),最高審計機關亞洲組織以及美國會計總署、加拿大綜合審計基金會,澳大利亞、新西蘭、德國、英國等的最高審計機關。

篇8

1. 對我國政府審計內涵及其獨立性的理解

我們日常意義上的政府審計與法律制度和章程中的國家審計內涵基本一致,根據李季澤先生在《國家審計的法理》中的闡述:國家審計可以表述為由國家法律確認的,向全體納稅人負責,審查國家成本核算和國家實現公共財政效能的國家監督。政府審計的基本職能就是對政府部門實施監督,各項審計工作從不同角度對政府部門的管理權力進行監督制約。

審計的獨立性,是指審計機構和人員在進行審計活動時,不存在影響審計客觀性的利益沖突狀態。所謂的獨立性包含下列幾層含義:機構獨立、經濟獨立和人員獨立。獨立性是審計監督最根本的屬性,現行體制毫無疑問缺乏足夠的、必要的獨立性。缺乏獨立性的審計制度必然存在重大的甚至是致命缺陷的審計制度。

2. 我國政府審計獨立性缺失問題的表現形式

2.1審計組織機構的獨立性不完善

我國政府審計屬于行政型,政府審計隸屬于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審計機關是各級政府的一個組成部門。將審計機關放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使政府處于自己用錢,自己辦事而又自己審計這種模糊的位置,此外,雙重領導機制也制約了審計的監督職能,與審計的獨立性相沖突。

2.2政府審計過程中經費不完全獨立

李金華審計長曾說道:審計監督的有效性突出地依賴于審計監督的獨立性。當前我國各級審計機關既要依法對本級財政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又要將本機關的預算報財政部門審核。這種狀況不利于審計機關充分獲得依法履行職責必需的經費支持。審計機關履行職責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由本級政府予以保證,因此經費不足或財務方面受制約也會影響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

2.3審計的法律體系不明確

我國的政府審計準則并不像注冊會計師準則那樣完善,可操作性不強,政府審計機關雖有檢查權、調查權、建議權等,但是對于相關的處理權和經濟處罰權,我國相關的《憲法》、《審計法》并沒有對此做出說明。政府審計機構只有擁有法定執行權和判決力,才可不依賴于其他組織機構,才能獨立行使監督職能。

2.4審計人員專業素質不夠

審計人員應當堅持獨立性、客觀性的職業原則,而更多的基層審計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對審計獨立性的理解不深刻,知識結構單一,缺乏必要的審計業務知識和技巧,現代審計技術手段掌握不夠。

3. 提高我國政府審計獨立性的措施

3.1改革現行的審計體制

縱觀審計體制比較完善的國家及審計工作的發展規律,我國的審計體制應該逐步由行政型體制轉變為立法性審計體制。在領導體制上實施垂直領導體制,即省、市、縣國家審計機關的人事、工作及經費均由國家審計署實行統一的領導和管理。立法模式的審計機構要求最高審計機關具有像司法部門的立法機制,但是這種改革無論在實行和接受方面都需要過程。

3.2政府審計在法律地位上的確立

在立法型國家審計的模式下,政府審計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憲法》和《審計法》的規定下確立了政府審計的法律地位,獨立于其他權利,不受其他權利的制約和干預,是審計權向人民負責,只服從于法律。在我國,將國家審計隸屬于最高權力機關,但在組織上獨立,在職權上向最高國家權力報告工作,接受最高權力機構監督,使其職權在行使時具有獨立性。

3.3合理有效地確立經費來源

改變傳統模式下,由本級人民政府提供經費逐漸轉變為實行垂直領導模式,這樣避免了在經濟獨立方面受本級政府的制約,保證審計經費充裕,審計人員的工作獨立性不受客觀因素干擾,全面真實地做出報告。

3.4加大審計人才建設力度

人是審計業務執行的主體,也是審計文化建設的客體。首先,要健全審計人才工作機制。執行“逢進必考”制度,以“公開、擇優、公平”的原則選拔人才,挑選專業素質強的人員;其次,要強化審計人才培養工作。鼓勵審計人員參加專業資格考試,采取教育培訓體系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審計人員的工作技能。除此之外,也可以聘請專業性較強的注冊會計師幫助指導審計工作,使政府審計人員深刻理解獨立性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使審計人員明確應當承當的經濟責任。

3.5實行政府審計的同級監督,接受其他機構監察

我們可以通過各級政府審計人員之間相互檢查來督促審計工作中的獨立性。我國也可以設立一個專門監察政府審計的審計監察署來監督政府審計工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并且公開地披露政府行政事業審計工作信息。

4. 在立法論的基礎上,引進國外先進的政府績效審計制度

一些西方國家審計機關最初同中國一樣也是歸屬于政府,像英國和美國最初就是屬于行政型,后隨著國家政權格局的變化逐步脫離于政府而納入了立法服務體系。中國政府審計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隸屬于政府體制的國家之一,所以審計機關獨立于政府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政府政務公開的趨勢下,對政府績效的評估越來越受重視,政府績效審計的開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國可以通過分析發達國家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等獨立的專業審計機構不僅參與政府績效評估,而且英美審計署的績效審計也是一種主導型的政府績效評估。國家審計機關在參與政府績效評估中不僅發揮監督職能,而且要進一步發揮評價和鑒證職能,提高審計獨立性和審計評估功能。

參考文獻:

[1] 楊肅昌,肖澤忠.中國國家審計機制問題:實證調查與理論辨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3.

[2] 楊時展.世界審計史(序)“立法論”[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1990.

[3] 劉宇.淺析我國政府審計獨立性的缺失問題[EB/OL]..2012.5

[4] 周俊,張慧.論中國審計文化的創新與發展[EB/OL].http:///new/287_

289_201009/26yi1234441511.shtml.中華會計網.2010.9.

篇9

一、提高審計獨立性的重要性

獨立審計的本質是對上市公司提供的審計報告進行審核、監督和簽證;而作為審計的實施者――審計師在其職業過程中要對其審計意見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負責。在我國,隨著審計市場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公眾及政府部門對會計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其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信息的提供者出具了虛假的信息,作為鑒證業務的審計師會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恪守其應有的獨立性準則,保證信息的質量;另一種是在各種利益的誘惑下違反獨立性準則,產生低質量的信息報告,使審計市場的效率低下。所以,審計師的獨立性對市場經濟的正常運作與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來看,審計師的獨立性是市場發展的奠基石,也是確保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等相關信息質量的制度要求。而現代企業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這種權利的分離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問題――問題的產生,并由此導致了“內部人控制”現象。這種現象嚴重的破壞了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健康發展,如何解決此類現象呢?其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保證審計師的獨立審計。在審計師審計的實踐過程中,由于各種經濟利益的驅動,審計師要獨善其身保持這種獨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響。而影響審計獨立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劃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大類。外部因素主要有生存壓力、政治經濟因素、審計收費、審計供需模式等;內部因素主要有會計師事務所的形式、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非審計業務、審計任期的長短等。正是這些影響因素阻礙著我國審計市場的正常運轉,嚴重威脅著審計獨立性,所以市場經濟對強化審計獨立性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二、政府監管在提高審計獨立性的作用

審計師要保持其獨立性,出具高質量的審計報告,需要政府與市場采取相應的對策,減少甚至消除各種因素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本文在此主要探討政府監管對審計獨立性的作用。

同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審計市場目前的發展不是很完善。在市場經濟中,審計師為了獲取一定的社會資源和經濟利益,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與市場占有率,出具有利于客戶的審計報告,這樣就導致了審計行業以犧牲審計獨立性為代價的“惡性競爭”。我國的審計市場對審計服務產品長期供大于求,審計師面對這種情況只能選擇降低審計收費標準,維持正常經營,而出具的審計報告質量也會隨之降低。簡單的說,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主要通過“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來發揮作用,但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其效果并不明顯。這時政府就以“看得見的手”來發揮作用,彌補市場失靈,保證整個市場正常有效地運行,即通過非市場機制的手段來解決有關市場的失靈問題。因此,在監督和管理審計行業和審計師時,政府主要解決審計行業自身和市場機制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政府監管的著眼點在于保證審計市場的有效運行。從法律、法規的角度界定審計的目標,賦予獨立審計應有的社會職能,制定審計行業的行為準則,建立獨立審計預警機制,實施必要的監督和處罰機制來保證審計的獨立性,這都是政府監管在保證審計市場有效運行中的體現。此外,政府還應持續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審計師的執業風險,提高其違法成本,并且減小審計師與客戶之間的利益羈絆,從而保證審計的獨立性,提高審計信息質量。

第二,政府適度的監管審計市場。不當的政府監管會造成審計市場的惡性運行與發展,從而使整個審計行業的發展受到影響;相反,有效的政府監管不僅可以約束審計獨立性威脅,而且有利于產生高質量的審計需求。限制政府對獨立審計的干涉行為,才能為審計市場提供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使得企業能夠自由選擇所需要的審計服務。因此,政府應該把握監管的程度,提高監管的效率,從而提高審計的質量。

第三,政府加強對監管者的監督。首先,政府在執行其監管職能時難免會出現一些不恰當的舉措,如執法力度不夠、信息透明度偏低、遵循制度的程度不到位等。其次,政府部門作為市場的監管者同樣具備“經濟人”的屬性,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政府部門可能會制定出不合理的政策,形成不公正的監督。所以監管者必須進行必要的信息披露,建立公開透明的監管規則和程序。

從我國具體的國情出發,僅以市場機制來保證審計的獨立性是不現實的,加強政府監管是我國獨立審計市場的必要選擇。強調政府監管的作用并不代表市場機制就不重要,而是要構建以“市場機制為主導、政府監管為補充”的監管模式。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相當復雜,它們對審計獨立性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既相互協作,又相互制約。因此,提高審計師的獨立性,需將市場機制和政府監管有機的結合起來。

三、加強政府監管應注意的問題

在提高審計獨立性的過程中,政府發揮監管作用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只有解決其中的問題才能達到較好的監管效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把握政府監督的目的,避免過度監督。政府監管是為了彌補市場失靈而出現的。適當的政府介入有助于提高市場的效率,從而提高審計的獨立性。曾萍、藍海林(2003)的研究表明市場和政府是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而我國的審計市場還不成熟,所以要對市場進行完善,然后再借助政府的力量來完成重要的補充作用,這樣才能保證審計的高質量。所以,過度的政府監管不但不能改善審計市場的問題,而且會導致整個獨立審計的失敗。

2.保持“一個聲音”說話,避免多頭監管。我國的證券市場發展緩慢,一個主要的制約瓶頸就是市場面臨太多部門的監管,如財政部、工商部、稅務部、審計部等。這些部門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監督檢查,但是在執行監管任務時沒有進行很好的溝通和協調,在監管職能的設置上往往又出現重復和交叉,帶來了沒有必要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浪費,導致監管成本增加、監管運行效率低下,而且影響了審計業務的正常開展。這種行業的多頭監管、重復監督對獨立審計的健康發展無疑是有害的。

3.選擇適當的方式和手段,避免監管失靈。市場失靈可以通過政府干預來解決,然而政府監管也會出現失靈現象。首先,現代市場的經濟情況紛繁復雜,作為監管部門的政府要全面掌握和分析相關信息往往十分困難,且成本較高,這種信息的不對稱造成政府監管效率低下。其次,政府所采取的監管方式不當或政府監管目標的多元化等也會造成“監管失靈”。所以應該通過權利監管和機制制衡來盡可能的減少政府監管的缺陷,以達到較好的監管效果。

參考文獻:

[1]侯迎新.公司財務舞弊成因及治理綜述[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5.

[2]曾萍,藍海林.審計獨立性:市場選擇和政府選擇[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3,1.

[3]李明輝.成本與審計師選擇行為研究綜述[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7,1.

[4]張瑋華,關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獨立性研究[J].經濟研究,2009,6.

篇10

內部審計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內部設置的審計機構對本單位及其下屬單位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及內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所實施的審計。與政府審計相比,它具有地位的相對獨立性、審查的經常性、及時性和針對性等特點。內部審計是現代組織內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對于防止、及時發現和有效糾正錯誤與舞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了健全我國審計體系,明確各種審計主體的責任,提高各種審計的效率,充分發揮各種審計的作用,必須正確處理政府審計與內部審計的關系。筆者認為,當前應當重點解決好以下兩個問題:

一、政府審計與內部審計關系的探討

政府審計機關應對公營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是大多數國家的一種通行做法。例如美國《預算和審計法》就規定,GAO有指導聯邦各部門的內部審計工作等非審計監督職責?!度鸬鋰覍徲嫹ā芬惨幎?,國家審計署的職責包括:“監督政府經辦機構內部審計活動;監督中央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的內部審計活動;在審計、會計和有關方面幫助中央政府培訓有關人才?!钡?,政府審計機關對內部審計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的西方國家中,都沒有設置專門的國有資產監管部門。而且,近年來隨著內部審計職業化的發展和新公共管理的興起,對內部審計的業務指導和行業自律職權都逐步轉讓給了內部審計職業組織,只保留了對公營單位內部審計質量的監督,以強化公營單位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保證公共財產的安全完整。

我國現行《審計法》規定,政府審計機關有責任對政府各部門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指導和監督的主要內容有:制定內部審計事業發展的規劃和措施,并組織實施;指導和監督部門單位依據法規和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對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進行監督檢查;推廣內部審計工作經驗,宣傳內部審計的工作成果;制定有關內部審計工作的規章制度;幫助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培訓審計人員;指導內部審計職業組織——內部審計協會的工作;指導內部審計準則的制定工作等。

筆者認為,我國政府審計機關應當保留對公營單位內部審計質量的監督檢查職責,放棄對內部審計的業務指導職責。

保留對公營單位內部審計質量的監督檢查職責的理由是: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質量對內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具有重大影響。公營單位內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程度又直接影響著公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權益維護。作為公共財產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和享有權益的監控者,政府審計機關有責任在對公營單位進行有關審計時通過評審內部審計工作,監督其質量,糾正其錯誤與不當做法,促進其提高工作質量,強化內部控制,保護國有資本的安全完整和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放棄對內部審計業務指導的理由是:內部審計職業化是一種國際趨勢。許多國家都已建立了內部審計職業組織,而且內部審計全球性職業組織——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也已成立,我國內部審計師協會也已成立。業務指導和行業自律是內部審計職業組織的基本職責。新公共管理理論要求能夠有社會和市場辦的事要盡量讓社會和市場去辦,而且,企業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屬于“私人領域”,不宜由政府部門干涉。因此,對內部審計的業務指導應當由內部審計師協會來進行。這樣做,可以使對內部審計的業務指導更專業、更權威、更有效率,可以統一不同性質單位的內部審計業務指導和行業自律,可以使政府審計機關專注于公共領域的外部審計監督。

至于國資委,作為國有企業的出資人代表,理應從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要求出發,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進行監督、管理,甚至可以進行直接領導。這與政府審計機關從保護國有資產的目的出發,對公營單位內部審計質量進行監督是不矛盾的。但是,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審計機關仍然對國有單位內部審計進行基于所有權的指導和監督,就與政府審計機關的身份不符,因為政府審計機關不是國有單位的所有者或其代表。

二、政府審計應當如何利用內部審計成果

任何一種外部審計在對一個單位進行審計時都要對其內部審計的情況進行了解,并考慮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這是由于:第一,內部審計是單位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作為單位內部的經濟監督機構,不參與單位內部的經營管理活動,但要對各項經營管理活動是否達到預定目標,是否遵循了單位的規章制度等進行監督,屬于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外部審計人員在對單位進行審計時,要對內控制度進行測評,就需了解其內部審計的設置和工作情況。第二,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在許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內部審計在審計內容、審計依據、審計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審計有一致之處,例如在進行財務審計時,與外部審計的審計內容相同,所依據的標準都為國家統一制定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在方法上都要評價內控制度,檢查憑證、賬冊,核對賬表一致性等。這就為外部審計利用內審工作的成果創造了條件。第三,利用內部審計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節約審計費用。外部審計人員在對內部審計的工作進行評價以后,利用其全部或部分工作成果,可以減少現場測試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從而節約被審計單位的審計費用。

任何一種現代外部審計在對一個單位進行審計時,都要對其包括內部審計在內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行了解,據以確定審計重點和審計程序與方法,提高審計效率,保證審計質量;同時,針對內部控制特別是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以支持內部審計工作,完善內部控制,為以后的外部審計提供更好的基礎。此外,外部審計還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利用內部審計的內部控制評審成果和對下屬單位審計的結果,以減少審計工作量,提高審計效率。

利用內部審計成果之前,需要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和內部審計工作質量進行審核評價。政府審計機關只有在審核評價認為內部審計人員能夠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準則和審計準則,內部審計工作規范,審計質量控制嚴格,審計工作成果比較可靠時,才能對內部審計成果進行利用。利用內部審計成果也不能推卸政府審計責任和損害內部審計及其所在單位的聲譽與其他利益。

篇11

[摘要]從科學的高度剖析政府審計,以受托責任理論為切入點,利用審計的三方關系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是政府審計理論研究的突破口。政府審計是基于受托責任產生的,在政府審計中也存在著審計委托人、審計人和被審計人三方之間的關系,這個關系是政府審計的本質體現,也是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構建的邏輯基礎和科學基礎。基于受托責任構建的政府審計理論,有利于調整審計人在關系中的定位,對審計實務具有特殊的意義。

[關鍵詞]政府審計;受托責任;審計關系;審計理論;框架;國家審計;民間審計;審計動因

[中圖分類號]F239.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833(2012)03000907

一、 引言

以某種審計職業(如,民間審計職業)構建審計理論框架,是審計界的慣常做法。文碩先生在所著的《世界審計史》中提出了“審計理論的三座里程碑”,這三座里程碑分別是莫茨和夏拉夫合著的《審計理論結構》,美國會計學會(AAA)的研究報告《基本審計概念說明》,以及尚德爾的《審計理論》,而這些著作都是探討民間審計問題,對政府審計與內部審計幾乎不予關注。盡管將民間審計研究的成果,視為對審計整體的研究成果存在以偏概全的缺陷,但是,幾乎沒有人會對該研究成果作為抽象的“審計”整體成果發生質疑。這可能產生的結果是,真正能夠代表審計理論研究水平的民間審計的研究,在事實上帶動了整個審計行業(也包括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的理論研究,因此,似乎不必苛求這個理論是屬于誰。與此有關的一種現象是,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幾乎所有的《審計學》教科書,都在清一色地講述民間審計。這種審計理論研究結構失衡的狀態,固然與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的行政化屬性導致缺少自由選擇的研究空間有關,但是,從學術本身而言,卻留下了種種遺憾。基于財務報表特定對象的審計,滿足報表使用者對報表可靠性的需求,在明確的目標下制定了具體的、規范化的作業流程,其技術性特征符合科學對理論的界定,這就是為什么民間審計理論盛極一時的真正原因。當然,國家審計、內部審計不考慮去行政化問題,可能永遠無法超越民間審計理論的科學性。這是國家審計理論研究應當深思的一個重要問題,甚至也是國家審計發展應當關注的問題。

在我國,所謂的審計理論框架研究,一般都停留在民間審計的范疇。即研究者傾向于從民間審計視角來討論審計理論框架的建設問題,而并不是從審計所包含的民間審計、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的整體上采用歸納法進行抽象的總括性研究。結果是以民間審計理論代替了包含豐富內涵的審計整體的科學理論的研究。只要查閱一下我國近三十年來關于審計理論框架研究的文獻,就可以看到,1995年以前,研究審計理論的論文主要集中在政府審計方面,而此后,則主要是民間審計方面。這種變化的原因是當時會計制度改革的西方化導向,促成了審計課程教學內容的西方化,即以民間審計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在我國已有的相關學術文獻中,我們能夠看到,基本上是以民間審計作為研究對象構建審計理論框架的。而以民間審計理論為依托的審計理論框架,與大統一視角下的審計理論框架有很大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科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審計理論研究的終極目標是建立大統一的審計科學的理論體系,雖然難度很大,但是,仍然具有科學上和邏輯上的可能性。在目前,建立這種體系的條件還不夠成熟,因為,世界上還沒有一個成熟的審計制度體系,還沒有在充分經濟一體化的潮流中獲得足夠的審計工作經驗支持,我們所能得到的也只能是以一個主要審計職業或者幾個不同審計職業為背景的局部性的審計理論。

不過,在還沒有建立大統一的審計理論框架以前,從一種特定審計職業(如,政府審計職業)角度進行理論框架的研究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它為該職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谶@種考慮,我們不應當排除這種研究的必要性。本文認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是存在的,以受托責任理論為指導,建立基于審計關系的政府審計理論框架將可能帶來研究上的新突破。

二、 受托責任理論對政府審計理論影響的分析

受托責任理論是關于審計動因問題研究的主流理論,它為我們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因此,應該從受托責任所引發的審計關系來討論國家審計理論框架,這可能為我們的研究重新設定了一個新的邏輯起點。

(一) 從受托責任視角剖析政府審計關系

從審計角度來考察受托責任這個概念,也可以給出審計動因的表述?!胺彩谴嬖趯徲嫷牡胤?,必然存在著受托責任關系;而受托責任關系是審計得以存在的重要條件”[1]。公共受托責任關系反映了委托人的社會需要,而委托人的社會需要在層次和水平上總是在不斷地變化和提高,因此,受托責任關系的外延也總是在不斷地演變。為了保證對受托責任關系的有效監督和證明,審計也隨著受托責任關系外延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和創新。從這層意義上說,審計既在受托責任關系基礎上產生,又隨受托責任關系外延的演變而不斷深化和發展。

目前,受托責任理論已經成為理解審計動因問題的一把鑰匙。我們可以從現有的眾多文獻中看到政府審計受托責任的影子。國際最高審計組織(INTOSAI)在被稱為政府審計“圣經”的《利馬宣言》中明確指出:“對政府資金的管理是一種受托關系,因此,有政府財務管理就一定要有審計?!保?]宣言中明晰地闡述了受托責任產生政府審計的觀點,當然,這種觀點已被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專業人士所接受。

公共管理促成了政府審計的形成,政府審計是公共管理的工具,政府審計處在一個復雜的受托責任體系之中。在公共管理所包含的委托關系中,委托人是全體人民,受托人是政府。全體人民將公共經濟資源委托給政府,政府對該經濟資源的完整性、增值性和安全性等負責。不論受托責任的內容如何,以及通過何種方式加以規定,必須對所有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加以監督,而政府審計就是受托責任的最好的控制者。政府審計是受托責任關系中聯系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橋梁,通過審計活動來監督受托人的行為,保證受托責任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如果公共權力的管理者愿意運用公共資源,那么,就意味著其從獲得政權托管權的時刻起,就需要向委托人證明自己是否有效管理和使用權力,以解脫自身的公共責任,這都需要政府審計進行獨立檢查和評價。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將政府審計理解為專門機構依法對受托人責任履行情況進行的監督。

當然,一個深層次的問題是政府在履行受托責任過程中可能發生失靈。從公共管理理論來分析,政府也是一個利益集合體,在這個集合體中,代表這個集合體履行有關職能的是公共管理人員,這些人員由于人性的自私與貪婪,可能會在使用公權力的過程中濫用權力,發生營私舞弊,這時,就需要一種特殊的權力,對公權力進行控制。政府審計正是在控制政府的個人可能出現濫用權力的背景下出現的。有個人的違規,就可能出現政府失靈;有政府失靈,就必須依靠審計等外部的強制力量制衡政府,消除或者控制政府失靈。政府審計是在政府可能失靈的條件下產生的,政府審計有利于治理政府的公共資金濫用行為?!皣覍徲嫷墓逃袑傩耘c公共資金的管理有關,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國家審計是促進政府規范財政行為的專業性、技術性手段,可以有效地矯正‘政府失靈’行為。”[3]這意味著,政府審計事實上是審計委托人治理政府失靈行為的一種工具。

(二) 以受托責任理論為基點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

既然受托責任理論是政府審計的重要研究基礎,那么,我們完全有理由基于受托責任條件下政府審計關系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

圖1政府審計理論框架

在受托責任理論指導下,以政府審計關系為研究內容的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應當包括以下主要部分。

1. 政府審計環境理論。主要是研究政府審計所面臨的各種環境要素以及這些要素與政府審計所具有的各種內在聯系。

2. 政府審計關系理論。主要研究政府審計所包含的審計委托人、審計人與被審計人三者之間所具有的各種關系。

3. 政府審計規范理論。主要研究政府審計的法律、法規、準則和職業道德建設等問題,提供政府審計機構與人員所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

以上三個部分,它們是具有密切聯系的。政府審計環境理論為政府審計活動提供了準確利用環境和改造環境的基本思路;而政府審計關系理論為審計活動提供了如何理順各種審計關系人之間關系的基本技巧;最后是政府審計規范理論,它為政府審計活動的主體提供了行為指南。這三者之間,核心是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以及規范這些社會關系的規則,體現了審計學的社會科學屬性。政府審計理論也應當研究政府審計活動如何面對各種關系,以便于提高政府審計的運行效率?;谏鲜龇治?,我們把基于受托責任理論的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用圖1表示。

三、 基于受托責任理論重構政府審計理論框架

受托責任與政府審計的關系表明,政府審計的產生不僅因受托責任的發生而發生,更因受托責任的發展而發展。受托責任的產生,導致政府審計活動必然出現。受托責任是政府審計產生的必要條件,因此,研究政府審計理論必須研究受托責任。依據政府審計的特點,筆者以政府審計關系人的三方關系為主線,重塑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明確了受托責任對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影響后,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地研究政府審計理論框架。

(一) 政府審計環境理論

政府審計環境理論之所以作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第一部分,就是因為政府審計存在的基礎是特定的社會環境。即環境對政府審計的需求,引發了政府審計制度的供給,而制度的供給促使政府審計機構的建立,人員的配備,政府審計機構相應職能活動的實施。政府審計環境對政府審計制度設立等一系列方面,具有重要影響,任何不考慮社會環境對政府審計影響的所謂的政府審計理論研究,都是沒有根基的,也是殘缺不全的。

政府審計環境理論主要是研究社會環境對政府審計的影響,以及政府審計對社會環境的能動作用。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兩個層次研究政府審計環境理論。

1. 社會環境影響政府審計理論,該理論主要研究下述問題。

(1) 設立政府審計制度的條件研究。需要研究的內容是設立政府審計制度的政治條件、經濟條件、文化條件和歷史原因等。在一個沒有設立政府審計的國家,這種理論有明顯的指導意義;在一個已經設立政府審計的國家,這種理論對于強化社會環境對政府審計的需求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思路,意義也是明顯的。

(2) 政府審計制度構架的研究。該研究主要是考慮如何基于一個國家主要的社會環境設立適用于國情的政府審計制度。該研究所涉及問題包括:研究政府審計機構的建制規格、工作職能、業務分工及與有關方面的關系模式等。政府審計制度構架的設計,既不是政府審計部門自行決定的,也不應當是政府或立法機構的個別官員決定的,在民主社會,它應當來源于社會民眾公議的結果,而這一結果,需要進行理論研究,通過理論研究為社會民眾的民主選擇提供理論依據。

(3) 社會環境推動政府審計制度改進的理論研究。對一個正在運行中的政府審計機構而言,社會環境的變化經常可能會對政府審計制度的適應性產生挑戰,可能需要改進政府審計工作模式或者其他方面,這意味著,在一個非穩定性的社會形態下,政府審計的改革是必然的,需要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進行有關的調整,以保證政府審計及時滿足社會環境的要求。

2. 政府審計影響社會環境的理論,該理論主要研究下述問題。

(1) 政府審計影響政治制度建設的理論。在我國和其他國家,政府審計在國家有關公共權力的制衡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能夠體現政府審計的國家治理功效。政府審計如何借助國家為審計機關搭建監督平臺,為改進國家的政治制度出謀劃策,是政府審計理論應當研究的重要問題。在現實中,政府審計在監督政府方面、在為立法機構提出立法建議方面、在反腐倡廉方面和在執法的監督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的政治制度建設。

(2) 政府審計影響經濟制度建設的理論。政府審計與經濟制度建設密切相關,這源于政府審計監督公共資金使用效率的制度基礎。市場失靈的情況下,通常需要審計介入。而政府審計理論的建設,應當考慮對市場失靈實施審計介入的時間、地點、方式、方法和信息傳遞模式等。

(3) 政府審計影響其他社會環境的理論。政府審計對文化、教育和其他有關方面也會產生積極影響。政府審計主要是通過監督職能及其所衍生的建設,對社會環境發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政府審計理論將有意識地研究在特定歷史時期如何有針對性地對某一個社會環境要素產生影響,這可能有助于擴展政府審計的功能,提高政府審計的影響力。

(二) 政府審計關系理論

政府審計關系理論是整個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核心。政府審計關系的存在,表明具備了政府審計存在的基礎,因為政府審計活動正是基于這種關系而展開的。只是僅有政府審計環境理論是不夠的,它無法解決政府審計的具體運行問題,必須通過政府審計關系理論作為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主體。

政府審計關系理論主要是解決政府審計中三方審計關系人之間各種關系處理與協調所遵循的原理與原則的理論,這種理論主要應當包括以下三個層次。

(1) 基于審計委托人的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是,研究在最優的審計關系模式中,誰作為最佳審計委托人的相關理論。在這里,審計委托人也可以從實際委托人與終極委托人兩個方面來研究。在不同的國家,審計委托人表現為不同的形式,他們都可能基于不同的歷史原因和政治背景。審計委托人通過什么形式授權、如何授權、授權時間、授權內容以及授權的限定等,都需要進行理論研究。雖然審計界在某種程度上無法改變法定的審計委托人的具體模式,但是,相關的研究仍然可以給審計委托人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如果從審計關系角度進行研究,基于審計委托人的理論,也可以分為兩個層次:①審計委托人對被審計人關系的理論。從審計角度來看,可以研究審計委托人委托被審計人實施有關公共管理的委托關系,通過這種關系的研究,為審計機關準確把握審計委托人所擁有的管理控制權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②審計委托人對審計人關系的理論。這種理論主要研究審計委托人對政府審計機關實施審計的形式、時間、途徑、內容和信息傳遞等事項的要求。

(2) 基于審計人的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是,研究最優的審計關系模式中,作為審計人代表的審計機關與實施主體――審計人員應當具有的勝任能力的理論。在這一理論中,針對審計機關進行的研究,應當包括:審計機關的領導體制;審計機關層級的設置及不同層級之間的關系;審計機關職責范圍與權限;審計機關與有關方面的關系。如果針對審計人員進行研究,應當包括:審計人員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構架;審計人員之間的關系模式;對審計人員的監督評價等。基于審計人的理論,也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審計人對審計委托人的關系理論。該理論主要研究審計人如何準確地理解審計委托人的授權及有關要求,并且提供對審計委托人效用最大化的審計信息,以滿足其公共管理的需要。第二,審計人對被審計人的關系理論。該理論主要研究審計人應當如何把握被審計人的心理變化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審計策略和審計程序,并能夠保證與被審計人進行最有效的溝通和協調,達到審計效率的最大化。

(3) 基于被審計人的理論。從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屬性來看,關于被審計人有關問題的研究,并不屬于審計的專業問題,但是,考慮審計人是將被審計人作為審計對象實施監督的,因此有必要將有關被審計人的理論列入政府審計理論框架?;诒粚徲嬋说睦碚?,其核心是審計應當監督誰,監督什么,如何監督,如何反饋信息,如何進行協調。在政府審計理論框架中,首先應當考慮如何基于公權力的法定范圍,適當地劃定政府審計監督的被審計人的范圍及相關的業務內容;其次應當考慮如何有針對性地制定審計計劃,實施審計程序,實現審計目標。最后是研究如何與被審計人建立良性的互動關系,對被審計人發生有效的影響?;诒粚徲嬋说睦碚摚瑯右部梢苑譃閮蓚€層次:①被審計人對審計委托人的關系理論。該理論實際上是一種受托責任關系,從政府審計理論角度來看,應當研究作為人的被審計人,它對審計委托人需要承擔哪些責任,履行哪些義務及其中存在的不當之處,由審計人給審計委托人提出有效控制被審計人的建議。②被審計人對審計人的關系理論。該理論主要研究在實施審計的過程中,被審計人應當為審計人提供什么樣的工作條件,以保證審計程序的順利實施。

上述三個方面的理論,反映了政府審計理論應當研究審計關系中三個關系人之間的互動式的、雙向交流的六種關系,理順這六種關系,才能保證審計關系的有序性,使政府審計達到最優運行狀態。

(三) 政府審計規范理論

事實上,人類的社會關系是需要通過規則來調節和管制的,對政府審計關系而言,這種規則也是不可缺少的。在這里,所謂的規則就是政府審計規范;所謂的政府審計規范理論,就是研究政府審計中各種關系人適用的規范的理論。

政府審計規范理論是一個相對龐雜的規則體系,這個體系應當是一個“金字塔”式的結構,即從上到下,搭建了一個適用面、強制力越來越小的體系。該理論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 政府審計立法理論。該理論主要是解決通過法律手段規范審計關系的有關問題。在該理論中,涉及立法的種類、立法依據、名詞的法律界定、適用范圍、基本原則、規范的內容和條款的設計等內容。在世界范圍內,通過《憲法》和《審計法》等法律形式規范審計關系的情況十分普遍,但是,就如何設計這些法律內容的相關研究卻很少。政府審計規范理論應當為國家的審計立法提供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2. 政府審計準則理論。該理論主要解決如何從規范管理的視角設計審計技術規則的問題和如何為外部機構評價政府審計質量提供依據的問題。審計的技術規則無論是從理性的邏輯推導而產生,還是從實務的慣例歸納而產生,都需要一定的理論支撐,政府審計理論研究通過研究政府審計準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3. 政府審計職業道德理論。該理論主要解決對政府審計人員如何實施道德約束的問題。一旦國家的法律所采用的硬約束手段和審計行業的審計準則軟約束手段不能發揮必要的作用時,就需要采用有形規則以外的無形規則――職業道德(在現實中,通??赡芫哂幸欢ǖ囊巹t形式)來約束。政府審計職業道德理論,應當主要研究如何通過政府審計人員的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自我約束能力的提高,實現對政府審計人員職業行為的有效控制。

政府審計規范理論可以為審計職業界和有關立法機構提供規范審計行為的重要理論依據。沒有這種理論,可能使規則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導致規則的實施缺乏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 一種預測:對新的政府審計理論框架前景的判斷

基于受托責任研究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為政府審計理論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這種思路可以構建一個完整的政府審計理論體系,為后續的研究奠定可靠的基礎。

(一) 基于受托責任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可行性分析

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將基于受托責任的審計關系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具有可行性。

理論上的可行性?!翱茖W理論是在經驗知識的基礎上概括、總結而成的邏輯體系,它通過一系列的范疇、概念、命題合乎邏輯的聯系的轉化,在思維中完整地再現事物的本質與其發展的規律性?!保?]政府審計的理論,也應當來源于對政府審計相關經驗的歸納、總結、提煉?;谑芡胸熑卫碚撗芯繉徲嬯P系,在此基礎上所提出的政府審計理論框架,包含了“受托責任”、“審計關系”、“審計關系人”、“審計委托人”、“被審計人”、“審計人”和其他的一系列的概念和范疇,并形成了對政府審計活動規律的總結,達到了科學性的要求。因此,具備作為一種獨特的“審計學說”存在的條件。

實踐上的可行性。基于受托責任所建立的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為現實的政府審計工作提供指導,由于它產生于對當代審計實踐的概括,具備一定的普遍適用性。在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時,由于建立了一種超國家化的邏輯起點,因而,所產生的指導意義應當是國際性的?!白鳛閲抑匾卫砉ぞ叩膰覍徲?,其國家特色就越來越弱,”[5]建立一個抽象的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的政府審計理論,僅僅考慮政府審計的工具屬性,這就使得政府審計理論有了更寬廣的應用范圍。

(二) 基于受托責任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應用價值

在國內,專門研究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著作與論文很少,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前審計長李金華試圖以“審計主體理論”、“審計客體理論”、“審計主客體關系的理論”和“審計運行的理論”為主體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其觀點在政府審計領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6]。這意味著,建立政府審計理論框架對政府審計行業的管理是有積極意義的。

在現代社會,世界各國都在考慮塑造責任政府,這意味著,中國在新的時期也應當考慮責任政府的構建。在這種特殊背景下,以受托責任為理論依據,研究新型的政府審計關系所包含的理論,有助于我們對責任政府的理解,進而促使政府審計對政府公共資金管理權力的制衡。從整體上說,受托責任告訴我們,無論是審計所面對的社會關系還是審計自身所體現的審計關系,都與受托責任有關,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那么,意味著責任社會、責任政府以及責任審計的建立,這無疑有益于現代審計的發展。從美國審計總署(GAO)更名也可以看出責任在政府審計中的重要性。“具有83年歷史的GAO改變了其機構名稱的用詞。從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變為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前者直譯為總會計辦公室,后者直譯為政府責任辦公室?!保?]在現代政府審計中,無論是哪個國家,實際上都貫穿了受托責任這一主線。以受托責任為基礎所構建的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無疑是一種十分實用的理論構架。我們能夠看到,在世界范圍內,政府的公民意識在加強,民心、民意和民生已經成為任何政府都不能忽略的頭等大事,審計的“國民性”應當是一個未來的發展趨勢。在現代國家治理中,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是政府存續的基礎,對公民的責任已經成為政府施政的風向標,政府審計也不斷適應這種變化。在這種狀況下,以受托責任為基礎所構建的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應當受到廣泛的重視。

基于受托責任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是一種初始性的嘗試。雖然我們提出了關于這個問題的一些理論解釋,但是,可能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我們期望在這個領域能夠有更多的具有思想性的、具有恒久價值的成果問世。

參考文獻:

[1]Flint D. 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 of auditing: an introduction[M]. Macmillan Education Ltd,1988.

[2]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1977利馬宣言[M].楊壽疆,譯.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1989:68.

[3]西安交通大學會計學院.基于國家治理的國家制度分析[M]//審計署辦公廳、審計署科研所.紀念審計機關成立二十周年論文集.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123130.

[4]張巨青等.辯證邏輯[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255.

[5]馮均科.審計問責:理論研究與制度設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36.

[6]李金華.審計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17101.

[7]馬麗麗.美國審計總署(GAO)更名[J].國外審計動態,2004(2):2025.

Construct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Government Auditing

Based on Entrusted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FENG Junke1, CHEN Shufang2, ZHANG Lida1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China;

篇12

二、政府審計存在的幾點不足

(一)政府審計的獨立性問題

現代政府審計按照審計機關的組織地位可分為立法模式、司法模式、行政模式。論文百事通其中行政模式的獨立性是所有這些模式中最差的,而我國就屬于此種。這種模式下的政府審計的先天不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在審計機構組織方面,由于審計機關設置在政府內部(類似內部審計),監督與被監督者同時隸屬于政府部門,審計結果公開前一般要經政府同意,因此政府就極有可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而不是從社會公眾利益出發來決定審計結果是否公開。

2.在經濟方面,審計機關所需經費由本級財政預算解決,受本級財政預算約束,即經費來源于被監督部門,進一步影響了審計結果的公開工作。

3.在審計工作方面,由于組織和經濟上的不獨立,要實現工作的充分獨立也成為不可能。

(二)政府審計的相關法律制度及準則體系不夠系統完善

目前,我國的法律尚未對審計機關的機構設置、人員選拔、審計范圍、審計職權、經費來源等內容作明確規定,不能保證政府審計機構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審計工作。從審計人員承擔的責任看,雖然相應的法律明確規定了審計人員違反相關的法律法規后,應追究的刑事責任或給予的行政處分,但尚未建立審計人員的經濟賠償制度,審計人員不需要承擔過多法律責任,導致審計人員缺乏風險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的整體效果。

(三)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強

目前,我國政府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不強,主要體現在一下三個方面:一是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變化以及國家審計面臨的新挑戰缺少理性認識,審計查出問題難以上層次進行綜合分析。多數情況下都只限于財務方面上的分析,極少提出改進措施并強制實施。二是現有的知識結構單一。在這個知識經濟膨脹的年代,各種知識的更新換代極快,如果不注重平時的積累和定期的培訓,很難滿足工作需要。三是外語水平及計算機輔助審計水平還有待加強。特別是那些比較早從事這一行業的資格比較老的審計人員,甚至是高級審計師,其審計經驗是很豐富的,但其外語水平和計算機輔助審計水平卻相對比較落后。

(四)審計工作的透明度不高

目前,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政府審計工作的公布是十分少的,審計工作的透明度不高,這極大地削弱了公眾對政府工作的監督作用?!秾徲嫹ā冯m然賦予了審計機關審計結果公開報告權,確定了審計結果公開報告的基本要求,但對審計結果的報告期限、形式、報告對象等的規定存在不足。這一含糊的規定給了那些想隱瞞審計結果的工作人員以一冠冕堂皇的理由。

三、針對存在的不足提出的改進措施

(一)完善政府審計的相關法律制度,建立系統的準則體系

為了促進我國政府審計的發展,改善現有的有關政府審計的法律制度和準則體系,使其更加完備,更有利于我國政府審計的發展。我們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做出改進:一是從法律法規上明確規定對政府審計人員違規現象處理程度,根據違法行為的輕重給予相應的懲處,而不僅僅停留在行政處罰的層面上。二是對審計機關的機構設置、人員選拔、審計范圍、審計職權、經費來源等內容做出明確規定,使審計人員實際操作時有法可依,并可以受到法律的保護。三是完善國家審計準則,我國目前執行的是2002年國家審計署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基本準則》,該準則體系只包含基本準則這一層次,缺少具體準則和審計指南,且沒有規定審計范圍和績效審計,而從國際上的審計發展趨勢看,財務審計、績效審計已成為審計發展方向的主流,尤其是績效審計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更是代表了當今審計發展的大趨勢。因此,加快完善我國政府審計準則體系工作,對促進我國審計水平的提高,加強政府審計的獨立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提高政府審計人員的素質

審計工作人員是實施審計的主體。審計工作人員的素質對工作質量高低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須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索質,才能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一是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通過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使審計人員保持強烈的敬業精神。二是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審計的核心精神是專業判斷,面對復雜的審計對象和廣泛的審計內容,審計人員除了要掌握專門的審計方法,還要掌握政策法規、財政金融、基建工程、計算機等知識,具備良好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綜合分析等能力。

(三)增強審計工作的透明度

“審計不是風暴,而是透明?!鼻叭螄覍徲嬍饘徲嬮L李金華曾說道。加強陽光工程建設,明確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使審計工作更加公開、透明。為了促進審計的公開、公正,每年的政府審計工作報告應定期向社會公眾公開,政府審計機構自身也要接受其他機構的監督,尤其是讓其長期置于新聞媒體的監督之下,迫使其自覺地保持其獨立性,維護自身形象。具體措施總結起來有以下兩點:一方面利用各種傳播媒體或網絡,建立一個審計信息共享平臺,開發和完善審計統計指標體系,全方位地向社會介紹、說明審計機關的工作;另一方面對存在重大違規問題或拒不執行審計決定的單位,可以在報紙、電臺、電視臺上進行曝光,調動強大的社會輿論監督力量。

篇13

從大學畢業時考研找工作兩手準備,到幸運被復旦會計系錄取,再到兩年半后由碩轉為攻博,最后三年半后博士畢業,進入不錯的高校成為大學老師,我完成了由會計小本到會計博士,從會計學術門外漢,到成為一名可以獨立進行會計研究的大學老師的華麗轉身,這是六年前的我絕對沒有想到的。六年的青春歲月可以在復旦度過,可以在會計系度過,我是幸福的。感謝我的導師呂長江老師,這不是博士論文后記部分的例行感謝,是學生發自內心的,我一直認為如果當時我的導師換了其他人,我可能都不會走到今天。是老師一步步的將我帶入會計學術的氛圍中,讓我yulu.cc的看到會計學術的魅力,也是老師耐心的教導及指引,讓我慢慢發現了自己適合的人生職業。感謝老師對我的學術及生活上的關心,感謝老師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感謝老師對我有話直說、口沒遮攔的寬容。

同時還要感謝師母王克敏老師對我的點撥及生活上的關心;感謝會計系洪劍峭老師的關心及對博士論文解析部分的幫助;還要感謝會計系陳超老師、周紅老師、徐浩萍老師對論文提出的寶貴修改意見;感謝北京大學陸正飛老師、上海交通大學夏立軍老師、復旦大學原紅旗老師、南開大學劉志遠老師、上海財經大學潘飛老師、上海交通大學張天西老師對論文提的寶貴意見;感謝復旦會計系所有老師在六年中從各個方面的幫助與照顧。此外,還要感謝我在耶魯大學交流期間的外導FrankZhang,感謝張老師對我在耶魯交流期間的照顧,及對我在學術上的悉心指導,同時也要感謝耶魯會計系的博士生杜凱同學對我生活上的幫助及論文解析部分的指導;也要感謝耶魯會計系其他老師和同學對我在各方面的幫助。

我在復旦的同窗們,我不會忘記你們的:我的室友王瑞、杜琰琰、程南雁,同窗翁宵偉、李靜、武建、朱晨波、張軼凡,及劉璇、黃海杰、劉念、徐媛媛等師弟師妹們,以及管院09博的所有同學們,因為你們的陪伴,我的生活才能如此豐富多彩。

最后感謝我的父母,是你們為我提供了一個無憂無慮的成長環境,是你們的支持可以讓我無后顧之憂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們的愛護是我人生最大的財富;還有我的好妹妹,你倒是像姐姐一樣照顧我,我們的姐妹情無疑是我值得驕傲自豪的地方。

所有愛我的和我愛的人,僅以此文獻給你們。

致謝二:

歷時一年有余,這篇博士學位論文終于即將完成?;厥渍撐牡淖珜戇^程,內心不禁五味雜陳,感觸良多。

政府審計與民主政治關系的研究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話題。兩年前,我的恩師,國內政府審計領域的權威人士蔡春教授以他對學術前沿的高度敏感捕捉到了這一問題的研究價值,并建議我以此為博士論文的研究方向。最初思考這一選題時,我頗為惶恐。這一論題不僅要大量涉及到政治學等較為陌生的領域的理論知識,而且在進行選題論證時搜集到的己有相關文獻成果極為有限,國外文獻研究幾乎為零??梢灶A見如果以此為題,論文的創作將會遇到很大的困難。與同專業的博士同學以及同門的師兄師姐討論后,他們也都認為這一選題難度較大,這一度幾乎讓我失去信心。與導師蔡春教授交流以后,他給予了我極大的鼓勵和支持,幫助我分析研究思路,啟發我思考解決論文中的關鍵問題與難點,并提出了他獨到的見解。在蔡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最后我還是決定要堅持下來,并最終確定以政府審計推動民主政治發展的作用這一問題作為我博士論文的選題。

選題確立后,我從2011年4月開始搜集資料,擬定論文研究大綱。寫作期間,我又再次遇到了瓶頸,民主政治細化的問題曾讓我一愁莫解。后來,我研讀了大量政治學、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學、公共權力學的書籍與文獻,并多次與政治學專業的同學討論,才最終從民主政治運行機制的角度解決了.

這一問題。其后遇到的諸多難題,如政府審計對民主政治發展作用的機理分析、實證研究中民主政治的量化、模型的構建等,我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與導師和同門師兄師姐討論,一次又一次的翻閱各類文獻,每個問題都是反反復復的琢磨直到被逐步攻克,這才最后形成了這篇博士學位論文的成果。整篇論文的撰寫過程,從選題開始到最后論文定稿,大到論文大綱框架的確立,小到一個詞語的選擇,無不凝聚著導師蔡春教授的心血、同門兄弟姐妹的幫助、同學和朋友的鼓勵和我自己的努力,現在回想起來,實屬來之不易。

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學術研究的不易,也越發感覺到自己才疏學淺。論文雖然初步成稿,但自己也清楚的知道我的研究還是最基礎性的嘗試,其中許多問題思考還不夠成熟,分析還不夠深入,還有許多缺陷甚至錯誤,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批評指正,以幫助我更好的完善本論文并展開對這一領域的后續研究。

學海無涯,我將博士論文的完成看成另一個學習道路的起點。在今后旳日子里,我會持續關注政府審計領域的研究,謹記恩師教誨,踏踏實實的做人,勤勉嚴謹,不斷思考探索,不辜負恩師的栽培,不辜負同學朋友的支持和父母的期望,更不辜負自己的人生。

三年時光,如彈指一揮間。收到博士錄取通知書那一刻的欣喜仿佛還在昨日,轉眼間我已經在提筆撰寫畢業論文的致謝詞。深夜12點,萬籟俱靜,回想榮春園三年的求學生涯,導師的栽培、同門的幫助、同學朋友的關懷,父母的支持,一幕一幕在腦海中浮現,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衷心感謝我的恩師蔡春教授。能夠成為蔡春教授的博士生是我一生最大的榮幸。是蔡春教授帶領我走進了審計學術的殿堂,他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認真細致的做事風格、勇于創新的精神、對學術的不懈追求都令我十分的欽佩,這將是我受益終生的寶貴財富。三年博士階段的學習生活,蔡老師教會了我科學的思維方式、正確的研究方法、前沿的思想理念,教會了我許多待人接物與為人處世的道理。他每一次學術思想的提點都讓我獲益匪淺,每一次生活上的關懷都讓我這孤身在外求學的學子倍感溫暖與感動。

特別是在博士論文的撰寫過程中蔡老師更是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從論文的選題到資料的收集、開題、論文的撰寫、修改直至論文完稿,蔡老師一直在給我支持和幫助、信心和鼓勵。沒有蔡老師悉心的指導,我不可能順利的完成我的學業。師恩深似海,蔡老師的諄諄教誨我會永遠銘記于心。衷心感謝我的師母包建華女士,感謝您慈母般的關懷和教誨。

衷心的感謝西南財經大學的諸位老師。感謝彭韶兵教授、楊丹教授、羅宏教授、陳苑紅教授、葉建明教授和黃載興教授對我專業課程的教導。感謝樊行健教授、潘學模教授、呂先锫教授、馮建教授、馮儉教授、余海宗教授、譚洪濤教授、馬永強教授和唐雪松副教授對我博士學位論文所提出的中肯意見,讓我的論文得以完善。感謝方萍書記、余霞老師、楊長虹老師,謝謝你們三年以來的關照感謝蔡老師研究團隊里面的所有的兄弟姐妹。感謝李江濤博士對我博士學位論文在實證模型設計等方面所給予的指導和幫助;感謝劉更新博士,與你六年的同窗情誼,你對我的學習和生活給予了許多的關懷與幫助,感謝你在我考博期間的支持與鼓勵,感謝你帶我進入蔡門大家庭;感謝謝贊春博士、苗連奇博士,感謝你們一直像大哥大姐一樣照顧我,感謝你們在我感到困難的時候給予的安慰與關心;感謝孫婷博士生、饒翠華博士生、馬碩博士生,感謝你們在博士論文撰寫過程中的一路鼓勵與扶持;感謝蔡利博士生、朱榮博士生、李明博士生、劉雷博士生、謝柳芳博士生、唐繡球博士生、感謝你們兄弟姐妹一般的同門情誼,讓我倍感親切和溫暖。感謝師門的瞿旭博士、董延安博士、李海燕博士、劉學華博士、羅朝暉博士、鮮文鐸博士、張勇博士、徐榮華博士、楊曉磊博士、路偉達博士等和碩士研究生楊魯、敖金俐、林潔、劉春苗、黃婧、張倩倩、和輝、王志、祁恒慶、陳永輝、楊晶晶、何雨、何苦、鐘婷、馬可哪吶、吳征遠、梁怡爽、張鵬、周思維、王瑜、陳亮、孫琳、張靜、周賢莉、李慧、羅琪、段楠、王憲振、歐琳、苗芄、蔣靜、趙曉燕等師弟師妹,恕不一一列舉,你們是我今生最大的財富。

感謝我的同班同學。感謝王偉博士生、張瑋倩博士生、張曉玲博士生、彭丁博士生、郝以雪博士生、何惕博士生、黃莉博士生、林高博士生、盧興杰博士生、王昱升博士生、向陽博士生、袁洋博士生、張媚博士生、周冰博士生、魏濤博士生、張澤南博士生、汪tn専士生、周婧博士生、侯甜甜博士生、肖光紅博士生、周明友博士生。感謝你們讓我擁有三年美好的求學時光,我會將這些記憶永遠珍藏。

感謝我的碩士同學萬磊、龔建英、柳宇燕、夏冬明、易旭東、隋春蕾、周德如、陳義、夏蓓、王峰、張莉等;感謝我的本科同學徐燕、薛愛玲、王芳、仇揚、楊珠等,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幫助和鼓勵。

最后,深深感謝我的父母。你們用畢生的心血養育教導女兒,女兒不孝,多年在外求學,不能承歡膝下,只能在心里感謝你們對女兒的無私的愛,感謝你們一直包容我的任性,感謝你們一直做我堅強的后盾,放我去飛,放我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感謝所有關心和支持我的朋友們!

致謝三:

光陰荏苒,轉眼間我在上海交通大學度過了豐富且有意義的四年求學生涯。這四年的博士研究生生活讓我體會到了會計學學科的博大精深,同時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使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前進方向。

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張天西教授。張老師以其淵博的專業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默默的奉獻精神時刻感染著我,深深地影響著我,激勵著我奮發進取。在本文的寫作過程中,張老師對我的畢業論文始終給予了認真和耐心的指導,使我順利地進入畢業論文研究階段并成功地撰寫了畢業論文。四年來,在張老師的言傳身教下,使我能始終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協調處理好學習、工作、家庭三者的關系。尊敬的張老師,謝謝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横山县| 龙南县| 重庆市| 绥中县| 文水县| 金川县| 大安市| 三门县| 云霄县| 玉门市| 洪洞县| 西平县| 砀山县| 获嘉县| 昌吉市| 平舆县| 南陵县| 克拉玛依市| 长丰县| 昌都县| 白水县| 宾川县| 鄄城县| 淮北市| 游戏| 揭西县| 饶河县| 千阳县| 维西| 英德市| 克拉玛依市| 洛川县| 昭觉县| 晋城| 大田县| 吉首市| 磴口县| 临洮县| 石家庄市|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