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工藝研究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工藝研究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藝研究論文

篇1

(l)對具體油田的工藝技術進行合理而有效的選擇,充分提高其適應性與科學性。同時,對相關的技術指標進行科學而又嚴格的制定,提高操作隊伍配置的合理性與針對性。除此之外,還應當充分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套適應性較強的采油工藝綜合實施規劃,為相關科研和生產部分的組織工作與生產工作提供有效參考。

(2)通過對采油工藝綜合研究進行有效的探討,可以對各個方案的優缺點進行一定程度的判斷,并科學、有效的對工藝方案進行優化選擇,并對采油工藝的科學性以及實用性進行有效的保證。

(3)對于采油工藝綜合研究來說,它能夠對系統工程的各個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對系統內部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合理而有效的協調,并增強各個環節之間的配合。一個有效的采油工藝綜合研究,必然能夠對施工效率進行有效的提高,對重復勞動進行規避。除此之外,它還能夠推進有提開采技術的提高,促進管理水平的增進,進而對油田開采的經濟效益進行有效的提升。采油工藝綜合研究和采油工程中的各個環節聯系緊密,是優化油田總體工作的一個重要節點。

采油工藝綜合研究的內容

采油工藝綜合研究包含了多個環節,首先,它需要對當前狀況下的工藝技術進行充分的結合,其次,在此基礎之上對油藏采油工藝進行統籌兼顧,最終科學分析研究優化采油工藝。一般情況下,它主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l)油井的現狀評價。通過對新井的試油試驗以及對老井資料層面和生產史層面進行有效的把握,對油井的現狀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在評價中,需要涉及到完井方法、開采方式、井身結構以及開發方式等內容。然后,對這些方面的優點與缺點進行判斷,并進行一定程度的總結。這樣一來,就可以為新井的開發策略提供有效的現實依據。

(2)新井完井技術。通過對開發方案以及采油工藝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對新井的井身結構方面、套管的程序、鉆井液的使用方面、完井方法方面以及完井液方面內容進行有效的研究,并注重的研究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然后,結合固井的質量對其提出新的檢測方法以及技術要求。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對射孔方案進行優化選擇,并有效的設定射孔參數。(3)修井技術。對于修井技術來說,它是采油工藝綜合研究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這一內容之時,一定要充分結合地下的實際環境,然后科學預測未來開采設計的內容和相關工作,并提出針對針對性較強且行之有效的質量要求。

(4)采油金屬。對于采油工藝綜合研究來說,其最重要的核心內容便是對采油技術的有效研究。針對這一核心內容,需要對采用注采壓力的系統進行有效的動態分析和評價,并優化選擇自噴管柱的型號,提高油井自噴生產期預測的科學性。

(5)增產技術。對油井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結合,討論與研究增產方式,計算相關工藝參數,設置所需設備,分析措施的規模以及施工的工藝。

篇2

在機械制造業之中,制造專業的設備與儀器的加工對加工的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可是,事實上我國對很多精密的設備零件并沒有自主的知識產權,主要依靠的是進口,這對國內制造業有著極大的限制。對比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我國在制造技術和加工工藝上有著巨大的差距,正是因為這種機械加工工藝的落后,造成了我國機械加工的效率低下,生產的質量也比較差。

1.2制造加工工藝

當今社會,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都由于科技信息的發達而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機械制造業也越來越關注科技信息的應用。近幾年來,提起中國制造,人們往往把他與假冒偽劣或是質量沒保障相聯系。產品質量往往是和機械加工工藝相聯系的。因此我國應當加大對于新型和高科技技術的加工方法的擴大應用,努力使制造加工水平得到良好的提高。

1.3智能與自動化工藝技術

計算機技術的日益發展,使得制造工業中的自動化的程度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發達國家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制造工業的自動化與智能化以及集成化產品制造。可是,在我國只有極少數的大型機械加工企業達到了國際的水平,而大部分工廠仍舊是以傳統的制造工藝進行生產的。

1.4生產與管理部分

制造工業發達的一些國家對于機械加工的管理都是通過計算機進行遠程管理與操控的,相對于我們國家只有極少數的企業應用計算機進行輔的管理之外,剩下的大多數中小型企業依然是處在經驗的管理階段。我國的大部分機械加工企業的管理都是管理水平較低,市場開拓的能力弱,競爭能力低下。

1.5核心技術與開發

自從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雖然大量對外招商引資,可是在引進先進裝備的同時,核心技術卻是過不去的一道坎,始終難以把握。根據相關數據說明,對外來技術的依賴性居然高至50%,對于這個比例,發達國家卻只有30%以下。國防企業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國防技術的依賴性對于國家的安全性是一個很大的威脅。現在世界格局發生了轉變,中國是一個全球性的制造大國。但是因為核心技術的不足以及自主知識產權的缺乏,致使我國的制造加工業處于國際價值鏈的低端。除去以上分析的幾個問題,國家的政治政策與宏觀方針,創新能力以及人才的培養方案等等,對我國的機械制造與加工工藝都有著一定的影響。文章從機械加工工藝的流程和優化進行重點分析。

2機械加工工藝的優化研究

為使機械加工更好的適應現代市場的轉變,機械加工真要面對一個巨大的改革,而對于機械加工工藝的優化就成了中小型企業的選擇。要想要優化加工工藝,需要從以下幾點考慮:

2.1了解機械加工工藝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對于機械加工工藝中的問題在上文中已有提到,現階段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我們自主創新的能力以及對于核心技術研發的能力和怎樣提高我國制造工藝信息化的水平。

2.2優化工藝流程建立在提高效益的基礎之上

對引進先進的設施設備注重看待,淘汰掉落后的加工工藝。通過對原材料形狀、性能、材質等進行相應的改變與優化,成為更加優良的成品的過程就是加工工藝的優化。新的工藝主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生產的效率降低制造的成本。用新進的科技技術,運用新的裝備是優化工藝的最有效的路徑。對技術人員研發產品過程中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對技術人員的待遇進行合理提高。我國在機械加工上通常是缺少原則的,存在普遍的仿制加工的現象。對于知識產權的維護幾近于無,這不僅是損害了發明者的利益,還禁錮了機械制造工藝的發展,大大打擊了制造工藝者的創新工藝的積極性。國家應該制定相關政策,打擊技術盜用,維護技術人員的利益。

3對于制造工藝成本的優化

主要內容:①對工藝材料進行合理的選擇,材料本身的性質,如硬度、性能、可加工性等對于機械制造工藝都有一定的影響;②對于金屬材料的切割盡可能減少,這樣做不僅節約了時間,同時也減少了原材料的浪費,但是減少的程度與實際加工要進行優化比對,做到綜合最佳;③降低加工的難度。因為機械加工工藝的操作與工具的一些限制,有的形狀難以加工。因此要盡可能的把難度降到最低,但是還是要做到符合要求。

篇3

2.較差的潤濕性。無鉛合金也被發現具有較不良的潤濕性能。這不利于焊點的形成,并對錫膏印刷工藝有較高的要求。由于潤濕效果可以通過較高的溫度來提高,這又加強了無鉛對較高溫度的需求。熔化的金屬,一般在其熔點溫度上的潤濕性是很差的,所以實際焊接中我們都需要在熔點溫度上加上20度或以上的溫度以確保能有足夠的潤濕。

3.較長的焊接時間。由于溫度提高了,為了避免器件或材料經受熱沖擊和確保足夠的恒溫以及預熱,焊接的時間一般也需要增長。

以上這些不理想的地方帶給用戶什么呢?總的來說就是器件或材料的熱損壞、焊點的外形和形成不良、以及因氧化造成的可焊性問題等工藝故障。這些問題,在錫鉛技術中都屬于相對較好處理的。所以到了無鉛技術時,我們面對的焊接技術挑戰更大。

二、工藝窗口

簡單來說,無鉛的工藝挑戰或工藝難處,在于其工藝窗口相對錫鉛技術來說是縮小了。例如器件的耐熱性,在錫鉛技術中一般為240℃,到了無鉛技術,IPC和JEDEC標準中建議必須能夠承受260℃的峰值溫度。這提高只是20℃。但在合金熔點上,從錫鉛(Sn37Pb)的183℃到SAC305的217℃卻是提高了34℃!這就使工藝窗口明顯縮小。使工藝的設置、調整和控制都更加困難。

如果不采用較高成本的低溫無鉛合金,你的最低溫度(約235℃),幾乎已經是錫鉛技術中的最高焊接溫度了。而如果你采用美國NEMI的建議,也就是使用SAC305和焊接溫度在245到255℃時,你的熱-冷點溫度窗口只有10℃,而在錫鉛技術中這溫度窗口有30℃之多。

無鉛器件的耐熱標準,目前多認同確保在260℃最高溫度上,這距離推薦的SAC305合金的最高焊接溫度只有5℃。如果我們考慮測量設置的系統誤差(注二)的需要保留6℃,以及業界許多回流的波動性時,我們根本無法使用高達255℃的溫度。

三、工藝設置

回流焊接的工藝設置,就是通過爐子的各溫區溫度,以及傳送鏈速度的設置來取得最適當的“回流溫度曲線”的工作。最適當的意思,表示沒有單一的曲線是可以供所有用戶使用的,而必須配合用戶的材料選擇、板的設計、錫膏的選擇來決定。不論是錫鉛技術還是無鉛技術,其實工藝設置的方法都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其最終的參數值。基本上,無鉛由于前面提到的工藝窗口縮小的問題,使得工藝設置的工作難度較高。這需要更高的工藝能力,以及對技術的了解和掌握上做得更完整更細化。

工藝設置的首要條件,是用戶必須知道所要焊接產品的溫度時間要求。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這就是回流曲線規范。為了方便技術管理,一般只制定了一個規范,規范中清楚地指出了各參數的調整極限。在錫鉛技術中,絕大多數用戶的這個規范曲線都來自錫膏供應商的推薦。在工藝窗口較大的錫鉛技術中,人們遇到的問題似乎不大(但絕非沒有問題)。但進入無鉛后,這種法未必可靠。原因是錫膏并非決定焊接溫度曲線的唯一因素,以及供應商提供的曲線并不精確。在掌握工藝技術較好的企業中,選擇錫膏前都必須對錫膏等進行測試評估。

器件焊端鍍層是另外一項沒有被仔細了解和控制的材料參數。鍍層的材料(例如NiPd或Sn等等)、鍍層的工藝(例如無極電鍍,浸鍍等等)、以及鍍層的厚度,將決定用戶的庫存能力,可焊性以及質量問題或故障模式。而這些也會因為無鉛技術到來而有所變化。以往不太需要注意的,現在也許會成為不得不給予關注的。PCB焊盤的鍍層也一樣,材料、工藝和厚度都必須了解和給予適當的控制。總之,要有良好的工藝設置,用戶必須首先知道自己的材料和設計需求。從需求上制定應該有的溫度曲線標準。

四、工藝管制和監控

以上所談的內容,如果掌握得好,就能協助用戶設置出一個較好的回流焊接工藝。而在整個產品產業化過程中,以上的內容要點可以協助用戶進行試制和試生產的工藝階段。當以上工作處理好后,接下來的就是面對批量生產了。批量生產的重點,在與推動快速生產的同時,確保每一個產品都是完好地被制造出來。所以我們就有所謂的質量管理工作和責任部門。

時至今日,大多數工廠的質量管理,還是較依賴傳統的一些檢驗和返修的做法。例如采用MVI(目檢)、AOI(自動檢驗)等手段,配合以一些量化統計做法如SPC等。但在今天的先進生產技術中,這些都屬于較落后的手段方法。以下指出幾個常遇到的缺點。

1.對故障的改正成本高;

2.屬于事后更正的概念,無法取得零缺陷成績;

3.目前的檢查技術無法檢出所有問題(一些故障的可檢性還不好);

4.目前檢查技術在速度和精度上都還跟不上組裝技術;

5.太多和濫用檢查技術,反會對它形成不良的依賴性,而忽略了從工藝著手;

6.SPC不適合于小批量和高質量的生產模式。這情況下其能力非常低。

較好的做法是檢查設備和工藝能力,控制過程,而不是檢查加工的結果(也就是產出品的檢查)。廠內的所有爐子的性能必須給予測量和量化。在保養管理中確保Cm和Cmk的受控。這是良好質量的前提條件之一。這方面的討論不在本文的范圍之內。而工藝能力以及加工過程的控制,在生產現場又如何進行呢?

我們不可能對每一個產品都焊上熱耦。有一種技術可以做到,就是非接觸式測量的紅外測溫技術。曾有爐子供應商在爐子內部設計這樣的溫度監控,但由于技術不成熟,效果不理想而最終沒有大量推廣。過后就沒有見到有開發這類技術的。

這類系統通過以下的途徑提供用戶很好的質量控制方法:

1.100%不間斷的檢查;

2.實時測量和監督;

3.提供預警;

4.完整的紀錄方便質量跟蹤;

5.完整的報告可以提高客戶的信心。

除了以上功能之外,其實這類系統還可以協助監控爐子的表現,提高爐子的維護保養管理,以及將來的采購工作。是個先進數據管理系統中重要的一個工具。

篇4

中世紀的中國人絕非是對棉花一無所知,他們可能從漢代起,在后來成為絲綢之路的道路沿途進行開拓的第一階段時,就已經發現了棉花。他們后來利用赴佛教圣地方向朝山進香的機會,與南亞和東南亞的關系日趨密切起來時,又在這些地區重新發現了棉花。由于經常往來于唐朝那國際性大都市的大客商以及在東南港口的胡族駱駝隊商人販運的貨物,棉織品傳到了中國。這些布匹織物被視為具有異國情調的珍異物,可以達到很高的價格。但在仍是高質量的絲綢大批流向西方的時代,這些布絕不會引起消費者們的注意。早在晚唐,棉花這種作物就已在福建省被引種成功,但棉織品的首次風靡只能斷代為宋元兩朝。當時生絲的生產和絲綢的制造又縮退到了某些地區,而這些地區在這段時間內又變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

由棉逐漸取代麻的過程首先應被重新置于一種廣泛的經濟和體制的背景中。正如陳鐘毅和趙同于其《中國棉業史》中所指出的那樣,麻被取代的過程大致開始于北宋時代,當時的中國人口首次突破l億大關,而進入了一個人口增長達幾個百分點的階段。考慮到人均耕地擁有量的減少,但由于引入占婆早熟品種的水稻以及推廣雙季稻,糧食產量不斷增加。這樣一來,農民們便被迫用很大比重的耕田種植谷物以及他們更喜歡的油麻品種。相反,其用途僅限于生產纖維的苧麻卻開始衰落。因此,從麻向棉(一種直到當時始終在荒蕪得難以改良的沙土地上種植的植物)的過渡。在早期的一段時間內,可以使人收回部分麻田,并且將之改造為糧田。因此,對于一個已經是人口集密的農民階級來說,棉花的種植從此之后將代表著一次實施收益要大得多的商品農業的機會,因為在同樣的土地面積上,棉田收獲的棉花纖維數量要明顯高于麻田所提供的纖維量。最后,棉花的種植可以使人不必去憂患麻田所特有的那些生態條件的限制。因為在漚麻勞作時,泡制麻桿則必須在炎熱的氣候中進行,同時還必須擁有活水。由此而產生了移植棉花的頗有意義的可能性。做為一種當年生植物,棉花適應了北方比較干旱的地區。

這種或然性在許多方面都是新穎的,明顯受到了出自近期演變的啟發。在這種演變之中,經濟作物(首先是棉花)是一種將重點放在糧食自足上的農業政策的首當其沖的受害者。這種比較不會使研究當代農業問題的經濟專家們感到驚訝。但它也只能不深不透地解釋這種形勢的復雜性,因為它似乎是低估了與農具有關的各種技術狀況。棉花在中國社會中獲得成功的緩慢程度,確實應與涉及到加工紡織纖維而使用的“土工具”的落后程度有關。兩種操作技巧顯得特別棘手:脫棉籽殼和紡紗。因棉纖維要比中國女子(由她們完成主要任務)所習慣的那種纖維短得多。意味深長的是,我們發現了加工棉花工藝的兩條主要傳播渠道:“南路”自東南亞起,經云南和海南島;“西路”則取道于河西走廊。由于棉花傳播的重要時代恰恰相當于元朝由蒙古人入主中原的時代,所以也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工藝借鑒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由一名女子黃道婆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傳播棉花加工工藝的“神話”傳說,可以被視為由賜婚于當地內附政權的漢公主在西域和吐蕃傳播絲綢以及與繅絲織錦的故事記述(無疑也是神話般的)之對襯。有關黃道婆的故事,在傳播一種“外來”工藝方面很明確,她是種植和紡織棉花的倡導者,可能是從海南島黎族那里學到其技術的。黎族是一個接近于東南亞的“南島人”的土著集團。

然而,我們應該指出,與蠶絲和線麻的加工相反,對棉花纖維的加工僅僅需要有一種輕巧的工具,而當時的紡麻則是以紡車來完成的,甚至有時要裝上葉輪并以水力傳動。經濟史學家吳承明津津樂道地將這種方法比定為工業化之前的機械化的初始。彈棉花纖維時使用的器械相反卻要簡單得多,一般僅由一人操縱。軋棉機主要是由兩根木輥子或鐵輥子組成,安裝在一個木框中,其中的一個輥子固定而另一個則要由一根手柄轉動,專門彈棉花纖維的弓子之末端是一根裝在木架上的具有彈性的木桿,甚至還固定在操縱者背部的腰帶上。帶有一根或兩根軸的紡車以腳踏而傳動,窄織布機則分別帶有或者根本沒有梭子。此時,頗有意義的是,我們甚至可以說這些器械在數世紀期間從未發生過變化。與這些機器頗為相近似的模型被雕刻在做為已斷代為自元至明的多部農技論著的插圖中了。這些設備一直使用到20世紀中葉。雖然棉織品的生產是一種要比做為養蠶或種麻業之特征發達得多的勞動社會分工化的對象,但我們也只能說它僅有很少的專業特征。相反,在紡紗方面,生產率確實很低。吳承明估計,平均需要4天的勞動才可以紡織一匹約3平方米左右的標準布匹,平均需要結成一組的兩個男工(或女工)一整天的勞動。布匹的后整理(染布和縮絨)只運用于上乘質量的棉紡品,形成了一種“工業”勞動,于此當然是使用了該詞的現代之前的意義。這兩種最后的工序一般都是在城市中由專業工人在動用資本的專業化作坊中完成的,特別是由用來采購縮絨的巨石的資金,這些巨石的重量可以多達兩噸并代表著一種真正的投資。

有關加工棉花的手工業之地理分布的研究,導致我們更傾向于注意另外一種真正是社會制度的因素,它們似乎未引起上述作家們的注意。由我根據吳承明輯錄的各種記述而復原的那些地圖清楚地說明:一方面是優質棉織品的生產集中到了少數地區,另一方面是絲綢和棉織品的生產中心之間的互補性。這種專業分工絕非是偶然的結果,也不是自主經濟機制的產物,而完全是出自于對“調”(布帛稅)的分配。正如崔瑞德(D.Twitchett)曾指出的那樣,生絲和絲綢的生產地域從唐代后半葉起就開始收縮,最終集中到了“江南”以及某些得天獨厚的地區,諸如成都(四川)盆地和廣東(珠江)三角洲等地。我們由此便可以得出結論認為,大部分省份從此之后就只能生產“劣質”的紗或布了,無論是指絲線還是麻布都一樣。明初的稅制改革沉重地打擊了蘇州和松江諸府,因為這些府曾因在中國東南要寒支持朱元璋的主要對手張士誠而獲罪。由于這一事實,松江地區植棉業的發展,被普遍地與該府的沉重稅務負擔聯系起來了,或者至少是與允許將部分稅收改用棉花交納的做法聯系起來了。明朝政府一舉賦予了這種紡織纖維一種與絲綢并駕齊驅的地位。

我下面的看法將涉及到棉織品所獲得的成功,它做為一種擺脫了在高貴紡織品絲綢與僅供窮人使用的由麻或苧麻紡織成的布匹之間平分天下的織物。眾所周知,粗棉布特別受到農民的喜愛,尤其是在夏季悶熱而潮濕時更以其輕薄而受青睞,在冬季嚴寒時又以其保暖性而倍受鐘情;它們以其莫列頓雙面絨呢(Mole—tonne)服裝的形式出現,既比傳統的褐布(毛織布)舒適便利,又比皮襖價格便宜。同時,細棉布的出現可能形成了絲綢的一種取代物,原則上嚴格地供上層階級的成員享用。然而,我們饒有興味地針對這一問題而指出,中國在很長時間以來就奠定了其絲綢手工業和瓷器的優勢,這是該國維持著幾乎是一種壟斷性的出口產品,其生產程序(至少在瓷器問題上是這樣的)始終嚴加保密。中國人在18世紀期間已開始發展出口“印花棉布”(細棉布,原產印度,在中國則一般均以“南京花布”之名而著稱),以至于中國工匠于1780年左右缺乏原料,而廣州的商人便通過西方貿易公司(特別是英國東印度公司),而開始進口數額巨大的印度纖維和紗。

此時棉花這種作物遠非僅供應地方市場并向農民提供現款的經濟作物。雖然繼19世紀的歷史大轉折時代之后,棉花在很大的一部分國土上變得很普遍了,加工棉花的勞動可能會確保五分之二的家庭獲得額外收入,其纖維可以為大部分平民提供衣著。但卻存在著一種地理性的專業化生產,同時在或致力于種植或從事紡紗織布的兩種地區之間形成了一種明顯差別。大家都會發現,在相同面積的土地上,植棉能確保一種比種植糧食作物高數倍的收入。棉花最早種植于包括長江三角洲不適宜種植水稻的沙土高地的地區,其種植區沿一個圓形弓帶延伸,從京城地區北京一直延伸到中原的東北端、山東與河南省,甚至還到達長江的中游(武昌盆地、江西省北部與湖南)。于此同時,來自西域的棉花逐漸地征服了中國西北邊睡的綠洲,特別是黃河河套與鄂爾多斯地區。

如果大家參閱吳承明的復原,那么加工棉花的手工作坊于清代則形成了帝國經濟經營業務的第2個分支,面對當時只占國內貨幣收入7%的養蠶業來說,相差甚遠。這位作家認為,在前夕,棉布的總產量已增至3.15億匹布,也就是說每個居民占約3/4匹布。然而,當養蠶業成為一種主要是轉向市場的生產行業時,與棉花的生產和加工有關的業務卻首先在于滿足個人的需要。大部分農民都保存其皮棉以用于縫制粗布衣。加工棉花棗去籽脫皮和彈花一般都是由流動勞工就地完成的。他們攜帶其工具于秋收后前去上門服務。紡紗以及有時還可能包括織布在內的勞動,同樣也于村莊中就地完成,它們在那里占用了部分女性勞動力。各種年齡的人混雜在一起,甚至包括幼童。當地利用窄織機織布,所生產的3/4的棉紗都供當地農民消費,大部分農民都不利用其土布經商,而僅僅是出售他們多余的皮棉或以棉套或棉線的形式出售。這第2種選擇仍然是首先涉及到居住在由吳承明的論著中統計到的l0個主要織布中心之一周圍的家庭。對于以布的形式而獲得的產品,唯有質量上乘的棉布才得以躋身于國家級市場。它只代表尚不及全部產品半數的數量,也就是說可能有1.5億匹布出自江南織造廠,那里的松江、常熟和無錫的三大中心(圍繞著本身卻在致力于絲綢生產的蘇州)形成了豪華手工業企業的一條帶狀地區。在中國民族經濟的軸心之一,以及與世界經濟建立了直接聯系的極少數地區之一蘇州,集中了漿布車間,當時的主要紡織品批發商均居住在那里。我們還將指出,所有這些城市均位于最古老的單一棉花種植區附近。在吳承明著作中已經考證清楚的其它7個中心,則分布在最新發展的棉花種植區之間。它們在當時只具有一種區域性的意義。然而,那里存在著來自北方和中原地區棉紗的大量流通,其最終目的地是由南方沿海諳省組成的,那里本來都不適宜種植棉花,但卻擁有紡織勞動的大量熟練勞力,其經濟越來越轉向世界市場。從18世紀末開始,廣州地區便開始擺脫國內的流通渠道而儲備(可能是很便宜地)進口的印度棉花,它們是由與英國東印度公司有聯系并從事“從印度到印度”的貿易船舶運載而來的。總而言之,我們的這位作家始終認為,在之前的數十年間,與棉花有關的交易始終占有對外巨額貿易1/2的份額,這與絲綢和茶葉相比較,則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

篇5

1.1試塊尺寸地擬定;

錨固板厚度、混凝土強度、構造鋼筋的布置、鋼絞線的錨固長度及錨具質量等是影響壓花錨固性能的幾項指標。為了盡可能使試塊與實際箱梁各項參數相接近,故擬定試塊尺寸長300cm、寬150cm、厚20cm,混凝土的強度為C50,在錨固端設鋼筋網片和螺旋筋,均與實橋保持一致。試塊內鋼絞線品種與實橋相同。鋼絞線壓花形狀按實橋設計圖制作,壓花后用鋼筋將鋼絞線固定好,并采用與實橋相同的扁型波紋管及7孔扁錨具固定。試塊內設一部分構造鋼筋,其數量較實橋設計圖的鋼筋量稍少。鋼絞線錨固長度較大,為增加其穩定,在試塊的兩側增設20cm高的加勁肋。試塊分兩次灌注,間隔6天,在灌注試驗塊的同時做砼強度試塊5組。

1.2測點布置及試驗目的;

(1)為弄清混凝土對鋼絞線粘結錨固力沿長度的變化,選擇有代表性的鋼絞線沿長度方向設應變測點。每個試塊選擇4根鋼絞線,每根鋼絞線按等距離設2~3個測點。在測點處將鋼絞線打磨平整,再按照工藝要求,在每個測點粘貼兩片應變片。

(2)為了測試出壓花錨附近混凝土應力分布情況,對第一號試塊測試采用:a.在試塊內埋設鋼筋應變計24根;b.在試塊的一面粘貼大標距(標距100cm)應變片;c.在試塊的另一面采用手持式應變儀,共設測點44組。對第二號試塊的應力測試采用:a.在試塊內埋設鋼筋計16根;b.在試塊的一面采用手持應變儀,共設測點44組。

2實驗裝置及加載方法

實驗設備主要有張拉千斤頂YCQ-25,及配套的油泵、油壓表。試驗前用YE-5000壓力機進行標定。測量混凝土變形用的BYJ-2行應變儀和手持式應變儀。為了觀測砼的裂紋還配備了刻度放大鏡。

按設計要求,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5%后,即可進行張拉試驗。第一號試塊灌注后,故于3日后開始試驗。試驗前對混凝土強度試塊試驗為57.6MkP,稍超出了設計張拉強度。第二號塊試驗時,混凝土的強度控制在設計強度的85%之內,測量混凝土應力時不再貼應變片,僅采用手持式應變儀。從灌注試塊后第二天開始,每天上午對強度試塊進行試驗。進行第二號塊試驗時混凝土試塊張拉強度39.7MPa,盡管較設計張拉強度42.5MPa低一點,但這是偏于安全的。

兩次試驗的加載程序均按設計張拉力的40%、70%、100%三級加載。具體加載方法及測試內容如下:

(1)加載至40%(78KN)后保持荷載5分鐘,對各測點進行測試;

(2)當加載至70%(136.7KN)后保持10分鐘,進行各測點的測試,并觀測混凝土表面是否有裂縫;

(3)當加載至100%(195.3kN)后保持10分鐘,再次進行各測點的測試,觀測混凝土表面是否有裂縫;

原計劃加載至100%后持荷2小時,繼續觀測各項表面數據變化情況,并將試塊表面清掃干凈,仔細觀測表面有無裂縫,再持荷一小時繼續加載(超張拉)至破壞。但因千斤頂額定最大張拉力為250kN,油泵壓強上不去,最后僅加載至230kN即停止,此時僅超張拉18%,在此荷載狀態下進行了各項數據的觀測和混凝土表面裂縫的觀測。鑒于觀測結果正常,決定再持荷24小時繼續觀測,第二天再去觀測時,試塊表面仍未出現裂縫。

3結果及分析

3.1鋼絞線受力測試結果:

將兩次試驗過程中鋼絞線上應變測點在各階段中測試數據換算成軸向拉力(鋼絞線彈性模量為1.95*105MPa,斷面積為140mm2),從數據看出,鋼絞線的測點距張拉端近的點實測拉力最大;第二個測點(距離張拉錨固端70cm~80cm)拉力小了很多;第三個測點(距離張拉錨固端110cm~130cm)基本上沒有拉力存在。這種分布隨著張拉階段不同有規律的變化。

3.2鋼絞線與混凝土的粘貼錨固性能;

同一根鋼絞線相鄰兩點拉力差即是該段混凝土對鋼絞線粘結錨固力。從數據看這種錨固力也是從張拉端開始逐漸遞減,而且遞減得很快。到第二個測點已經變得很小了。由第二個測點到第三個測點之間基本沒有錨固力。說明有效錨固長度只到第二個測點為止,往后基本沒有錨固作用。

3.3試塊混凝土應力測試結果;

本次試驗在兩個試塊內都埋設了應變式鋼筋計,但由于灌注過程中失效一部分,加上測試結果也不十分理想,比較離散。此外在1號試塊表面貼了不少大標距應變片,但由于粘貼時混凝土齡期僅3天,混凝土內部的自由水尚未完全散失,因此不少測點因絕緣度差使測試數據規律性差。三種測試手段中以手持式應變儀測試結果相對最穩定、規律性也好。

3.3.1豎向應力;

將兩個試塊的手持式應變儀測試值換算成應力值,可以看出,張拉過程中在壓花錨頂端出現了拉應力。拉應力最大為1.44MPa。其他各斷面均為壓應力。張拉錨頭附近斷面的壓應力最大,可達6.12MPa(2號試塊中)。

3.3.2橫向應力;

兩個試塊的實測應變值除在張拉端錨頭的兩側有很小的拉應力出現外,其他均為壓應力。最大壓應力大約在試塊長度1/2斷面處,最大值為2.84MPa(1號試塊中)。

從兩個試塊的測試結果看,第二次試驗的應力值普遍偏大,兩次試驗,混凝土的齡期不同,兩個試塊的混凝土強度有一定的差別,第一號試塊張拉時,混凝土強度為57.6MPa,第二號試塊張拉時強度為39.7MPa。雖然張拉力一樣,由于強度不同產生的應變不同。而換算時采用同樣彈性模量值,結果使計算出的應力值有一個差別。

3.3.3試塊混凝土表面裂紋情況兩次試驗每次張拉后都檢查試塊混凝土表面,特別進行第三級張拉和超張拉后,經過仔細的檢查,均未發現混凝土表面有裂紋。

從混凝土應力測試結果看,拉壓應力值都很小,也不足以造成混凝土開裂。

4結論

篇6

1儀器和試藥

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10Avp高效液相色譜儀(LC10Atvp雙泵,SPDM10Avp二極管陣列檢測器,SIL10Advp自動進樣器,CTO10Avp柱溫箱);HypersilODS填料色譜柱(ID4.6×250mm)(大連依利特化學儀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LIBRORL16ODTP分析天平(日本島津)、AE240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芍藥苷對照品(07369710):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為含量測定用)。牡丹皮藥材(購自四川省電江藥材基地,經鑒定為牡丹皮正品),所用乙腈為色譜純,其余試劑為分析純。

2提取工藝研究

2.1方法本文采用乙醇加熱回流法對牡丹皮進行提取,選擇回流次數、乙醇濃度、回流時間和乙醇用量等4個主要影響因素,每個因素選取3個水平。選用L9(34)正交實驗法進行實驗,選定的因素水平表見表1。

表1因素水平表(略)

2.1.1色譜條件經試驗,確定流動相為乙腈水(20:80),流速1ml/min,柱溫40℃,測定波長為230nm進樣量4μl。

2.1.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芍藥苷對照品2.40mg,置25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芍藥苷96μg)。

2.2供試樣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9份牡丹皮藥材粗粉50g,按L9(34)表各試驗號規定方法進行實驗,提取液分別濃縮并轉移至100ml容量瓶,用適量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靜置,即得樣品溶液。精密吸取上述樣品溶液各1ml,分別置25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即得供試樣品溶液。

2.3供試樣品溶液測定及結果精密吸取供試樣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各4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計算出供試樣品溶液中芍藥苷的濃度,結果見表2;方差分析見表3。

表2正交試驗設計及結果(略)

由以上結果可知,牡丹皮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藝條件確定為A3B2C1D1,即5倍量75%乙醇提取3次,每次1h。

表3方差分析(略)

3小結

3.1芍藥苷為牡丹皮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含量測定方法較多,如毛細管區帶電泳法[2],薄層掃描法[3],高效液相色譜法[4-5]等。筆者采用HPLC法進行實驗,并進行了相應的方法學試驗。結果表明本法各方面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版)和中藥新藥研制的有關規定。在試驗中,根據牡丹皮含量測定結果,制定了牡丹皮中芍藥苷的含量限度,為控制實驗用牡丹皮藥材的質量提供了依據。本文所選含量測定方法操作簡單,結果準確,重現性好。

3.2關于芍藥苷含量測定方法中流動相的選擇,曾選用乙腈水(10:90、20:80、30:70)和甲醇水(20:80、30:70、40:60)等依次進行實驗,結果顯示乙腈水(20:80)作流動相時,牡丹皮供試品色譜中芍藥苷與雜質峰可達基線分離,峰形對稱,且保留時間適宜,故采用乙腈水(20:80)作為流動相。

3.3有文獻記載以水提醇沉法提取丹皮中芍藥苷[6],但考慮到芍藥苷醇溶性優于水溶性,在前期實驗中經比較,水提醇沉提取物中芍藥苷得率低于乙醇提取物,且其操作較繁,故本文直接采用乙醇提取法,正交實驗得出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乙醇濃度75%,乙醇用量為藥材量的5倍,加熱回流時間為1h,回流次數為3次。

致謝;河南省駐馬店市藥品檢驗所

【參考文獻】

[1]洪濤,張家勛,李嘉玨,等.中國野生牡丹研究(一)[J].中草藥,1994,(4):16.

[2]沈保安.藥材牡丹皮的原植物·芍藥屬一新種[J].植物分類學報,1997,35(4):360.

[3]洪德元,潘開玉,謝中穩.銀屏牡丹·花王牡丹的野生近親[J].植物分類學報,1998,36(6):515.

篇7

2)將制備好的氧化物陶瓷顆粒與自熔性金屬合金粉末混合燒結,是利用自熔性金屬合金與氧元素結合能力的差異,將金屬從其氧化物中置換出來,形成氧化物陶瓷/鐵基耐磨復合材料;

3)將自熔性金屬合金熔液熔滲到陶瓷預制體多孔之中。上述方法只能生產小型復合材料塊,無法將復合材料復合到需要耐磨的部位,運用到礦山機械、粉碎設備上難度很大。此工藝經濟性稍差。

2研究方向

氧化物陶瓷鐵合金復合材料性能優良,但與大型結構件復合復合困難,制備過程比較復雜。雖然,現有工藝解決了一些問題,在制作單個氧化物陶瓷鐵合金復合材料上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實際應用領域但仍未開發出適合實際的產品。因此,需要研究開發出適合的新型制備工藝。我們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將復合材料復合到需要耐磨的部位,運用到礦山機械、粉碎設備上,重點在能降低成本、實現大規模生產進行研究探討。

3實施方法

1)合金耐磨預制件制成工藝:將氧化物陶瓷顆粒與自熔性合金粉末按比例用機械進行充分混合,依據用戶產品結構不同設計不同的模具,在油壓機下將合金耐磨預制件壓制制成特定形狀,如柱狀、條狀、塊狀、蜂窩狀等;

2)冶金工藝:將耐磨預制件置于用泡沫、塑料等高分子有機材料制作的實體模具內用真空冶金鑄造工藝進行復合鑄造。利用金屬母液的溫度將合金耐磨預制件燒制成型并與合金耐磨預制件形成冶金結合面。該工藝設備投資小、工藝簡單、金屬母體與耐磨預制件冶金結合面良好。

4工藝過程

1)將粒徑為8目的氧化物陶瓷顆粒10%、粒徑為30目的氧化物陶瓷顆粒39%、粒徑為60目的氧化鋯陶瓷顆粒48%與自熔性鐵基合金粉末7%,使用水溶性樹脂4%機械混合均勻得混合物,放入油壓機中用模具壓制成型然后放入80°C的烘箱中烘干得到耐磨預制件;

2)將耐磨預制件在800℃的箱式爐中進行排膠;

3)將排膠后的耐磨預制件涂抹硬釬劑;

4)將涂抹硬釬劑的耐磨預制件置于用泡沫、塑料等高分子有機材料制作成為與要生產鑄造的零件結構、尺寸完全一樣的實體模具內;

篇8

1玻璃鋼面板工藝簡介

玻璃鋼(FRP)即通常所說的纖維強化塑料,指的是環氧樹脂、增強不飽和聚酯、酚醛樹脂基體。玻璃鋼主要以玻璃纖維或者制品作為增強材料的增強塑料。玻璃鋼具有質輕、堅硬、不導電、機械性能較高、耐腐蝕等特性,其能夠替代鋼材制造機械零件。近年來,玻璃鋼技術發展日益成熟,作為塑料基的增強材料,玻璃纖維已經擴大到了很多方面。各種類型的纖維材料制成增強塑料,導致了增強塑料的類型逐漸增多,而玻璃鋼材料逐漸成為了新型增強塑料的一部分。隨著人們對于環境衛生要求越來越高,新型材料的安全性、環保性、節能性等均被很多制造企業所看重,而玻璃鋼面板很好地滿足了這些條件。

2玻璃鋼面板的優越性比較研究概述

玻璃鋼面板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而且其優越性比較突出,下面將針對電器市場上的玻璃鋼面板和不銹鋼面板的燃氣灶性能進行比較,分析出玻璃面板的優越性。

2.1材質比較

不銹鋼屬于耐空氣、水以及蒸汽等弱腐蝕介質和酸堿鹽侵蝕的化學腐蝕鋼材。不銹鋼經過多年使用之后還可能保持原來的模樣,其耐用程度很高,但是鋼材的消耗相當大,不銹鋼的燃氣灶所有器件均需要金屬,甚至螺絲釘都需要鋼材。玻璃鋼面板屬于一種預應力玻璃,為了提升玻璃鋼的強度,通常會采用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來擠壓玻璃,玻璃承受外力之前要抵消表層應力,進而提升玻璃鋼的承載能力。玻璃鋼面板的材質主要是由硅元素構成的,其元素儲量在地球上非常龐大,因此材料易取、方便生產。

2.2安全性比較

不銹鋼的燃氣灶在工作的時候,其灶頭溫度相當高,而且燃氣灶不銹鋼面板的隔熱問題經過特殊處理得以解決。因此即使燃氣灶工作時間相當長,面板的溫度也仍然如常溫一樣。玻璃鋼面的燃氣灶出現過爆炸事件,因此很多用戶非常擔心玻璃鋼面板的安全性。玻璃鋼面板本身不具備爆炸條件,但是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操作不當則很容易引起爆炸。值得注意的是,玻璃鋼燃氣灶必須定期清理灶圈雜質,避免出現火孔堵塞問題,平日做好玻璃鋼面板的清理和養護工作,如此便可有效預防玻璃鋼燃氣灶爆炸。

2.3清潔性能比較

不銹鋼面板清潔上可以使用抹布和清潔劑進行清洗便可直接去除油污,但是抹布擦拭之后不銹鋼面板很可能留下水漬,影響不銹鋼面板的美觀程度。玻璃鋼面板的清潔和不銹鋼的清潔方法一樣,但是即使清理過程中遺留水漬也不會影響面板的美觀度,而且玻璃鋼面板在清潔上較之不銹鋼面板的清潔更加容易簡單且不影響美觀。綜上所述,不銹鋼面板和玻璃鋼面板在燃氣灶中的應用各自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因此在進行選擇的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材質。玻璃鋼面板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其優越性體現在很多方面,而且在不同的行業領域應用不一樣,本次僅針對燃氣灶應用優越性方面進行二者比較,由于篇幅關系其他領域應用不做贅述。

3玻璃鋼面板制造工藝流程以及技術

玻璃鋼面板制造生產的時候,具有完整的生產工藝流程:模具清理玻璃纖維制品裁剪拋光涂刷脫模劑配料涂刷膠衣層鋪層檢查檢驗以及測試。其中模具清理作為玻璃鋼面板制作的工藝準備階段,尺寸檢查和表面加工必須在該階段完成。尺寸檢驗的時候應將誤差控制在5%之內,模具的結構形成形狀必須要符合圖紙要求;表面加工主要是針對模具平面加工,確保成品玻璃鋼面板經過模具糊制完成之后表面能夠光潔、平整。玻璃纖維制品裁剪時,需要開展裁剪前檢查,確保玻璃纖維制品必須要無褶皺、無缺陷、無潮濕、無變霉等情況,裁剪必須要按照規定的布紋方向進行,且裁剪的尺寸要與設計保障一致。拋光涂刷脫模劑操作在玻璃鋼面板制作的時候必不可少,通過拋光可以使得表面變得光潔,而涂刷脫模劑則為后期工件脫模打基礎。配料要求玻璃鋼面板制作時必須按照手糊工藝操作規程,應使用廠家提供的原料進行配比,配料過程中應注意配料的溫度適中,配方配料要滿足要求。膠衣層涂刷過程中應限制涂刷的厚度,涂刷必須要保障涂料均勻,膠衣層的厚度為250~500g/m2。鋪層操作時,要求玻璃纖維不能夠出現變霉、彎曲變形、褶皺、潮濕等缺陷,否則不能夠進行轉序;鋪層操作時要嚴格控制樹脂用量,確保涂敷均勻。檢驗檢查以及測試作為玻璃鋼面板制作的最后流程,那么在進行檢查的時候必須要開展固化情況檢查、糊制作業完成之后檢查,并完成成品檢驗以及熱性能測試等操作。

4玻璃鋼面板制造新技術展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型技術在工業生產中迎來了極大的挑戰和機遇。我國面板廠商的生產能力隨著市場份額的增加,其生產量、銷售量也在逐漸增加。雖然玻璃鋼面板行業也呈現出增長態勢,但是和世界其他玻璃鋼面板生產企業來比,還仍然屬于初級起步階段。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玻璃鋼板面在電器行業、汽車行業、建筑行業以及手機行業的應用比較廣泛。玻璃鋼面板在電器行業中的應用分為彩晶玻璃面板和鋼化玻璃面板兩種形式,彩晶玻璃面板是最近幾年出來的新型材料,其在家電配件行業應用率還較低,很多還是應用的白板玻璃面板,而鋼化玻璃則更多被應用于黑白家電玻璃配件。鋼化玻璃在汽車行業的應用也相當廣泛,20世紀50年代將玻璃鋼應用于企業制造,其主要作為車用的潛在材料。經過長時間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玻璃鋼汽車零部件的批量制造和研制,其已經成為了車用材料之一,涵蓋了GMT、SMC、手糊等工藝,這些工藝選擇較為靈活且投資少、工藝門檻低,被國內汽車生產商逐步掌握。

5結語

隨著玻璃鋼面板制造工藝日益成熟,其在國內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玻璃鋼面板材料作為一種新型的復合材料,符合環保和節能要求,因此玻璃鋼面板的發展潛力巨大。本文針對玻璃鋼面板制造工藝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從基礎認識到工藝施工進行詳細介紹,希望能夠為廣大讀者提供玻璃鋼面板制造與發展相關研究交流。

作者:馬偉 單位:中車四方車輛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趙鵬飛,薛小平,張元明.小型無人機玻璃鋼蜂窩夾層結構機翼的制造[J].玻璃鋼/復合材料,2010,(3).

[2]顏晨,李曉玲,李義全.大型復合材料風電葉片模具整體設計與制造技術[J].玻璃鋼/復合材料,2014,(5).

[3]張元明,趙鵬飛.玻璃鋼蒙皮/全腔填充泡沫塑料夾芯結構機翼設計[J].玻璃鋼/復合材料,2013,(1).

篇9

1.1實驗材料使用馬鮫魚為原料,采用去頭去內臟后部分,清水洗凈,再按下面兩種不同的工藝進行處理。

傳統工藝:采肉一次漂洗回旋篩脫水二次漂洗回旋篩脫水三次漂洗回旋篩脫水精濾螺旋壓榨機壓榨脫水。

新工藝:采肉線型混合器漂洗管道式滯留室漂洗傾析式離心機預脫水精濾螺旋壓榨機壓榨脫水。

1.2測定方法

1.2.1固形物含量的測定稱取一定量的魚糜,采用直接干燥法進行測定。

1.2.2凝膠強度的測定將各種魚糜解凍,加入3.0%食鹽,擂潰30min,灌腸后于90℃加熱40min使之凝膠化,將樣品切成直徑2.6cm、高度1.3cm的圓柱體,于NRM-1002A食品流變儀上測定。

1.2.3白度的測定用ZBD型白度儀測定,將工作白度標準板放在試樣座上進行白度校正,然后將樣品放在試樣室測定。

2結果與討論

2.1漂洗工藝的特點將馬鮫魚用二種不同的工藝處理,比較在不同工藝階段對漂洗液中固形物回收率的影響,見表1。

由表1可見,在傳統工藝中,魚糜經三次漂洗后固形物損失了29.29%,而經精濾和壓榨后,又有16.14%的固形物損失掉,也就是說,總共有45.43%的固形物將在加工中流失掉。其中,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固形物是在漂洗中流失掉的,而漂洗中固形物的流失又集中在回旋篩的預脫水過程中。為進行預脫水以便于下一次漂洗的有效進行,在回旋篩的圓筒中分布大量直徑為0.4mm的小孔,這是造成固形物流失的

主要原因。而改用新的漂洗和預脫水設備后就能有效地降低固形物的流失,由于這類漂洗設備的內部是一個線型混合器,魚肉和水可在混合器內得到充分的攪拌混合,然后直接輸入由許多彎管所組成的滯留室,在滯留室內,隨著水流的快速運動,魚肉顆粒周圍產生了小的湍流,從而使魚肉與水之間進行了充分的交換,可有效地使魚肉中不需要的水溶性蛋白質和色素等成分溶出。由于這一新工藝中不使用回旋篩預脫水的方法,因而固形物的流失就很少,只有4.91%,比相應的三次漂洗中固形物的損失下降了24.38%。此外,在這一新工藝中,用水量上只比傳統的漂洗工藝中一次漂洗用水量稍多一些即可,即魚肉對水的比例根據不同魚種控制在1∶6~8范圍內,基本上能起到傳統工藝中三次漂洗的效果,因而大大減少了用水量,節約了能耗,降低了生產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滯留室的管道還可根據魚種和漂洗要求的不同而在長度上予以調整,即漂洗白色魚肉或新鮮魚可縮短管道,而漂洗血紅肉或鮮度稍差的魚可加長管道,所以這套設備使用方便,尤其適合新鮮原料魚的加工,因為原料魚越新鮮,漂洗因素對凝膠強度影響就越小。

2.2傾析式離心機的作用

傾析式離心機的結構如圖2所示,用于對漂洗魚糜進行預脫水,使魚糜中的固形物與水能有效地分離。

從傾析式離心機的結構來看,它能起到使魚糜預脫水的作用。固形物在螺桿的轉動下被送入狹窄的一端出來,而漂洗水部分則流向相反的一端出來,比較二種不同工藝在精濾后固形物的損失,新工藝中固形物的損失比傳統工藝要低22.98%,說明經傾析式離心機預脫水比傳統工藝中三次回旋得預脫水對固形物的回收率要高。這主要是因為這類離心機使魚糜中的固液兩相分別從二端出來,其液相中雖能帶走一部分固形物,但流失量還是較少,而在回旋篩中,則一部分固形物轉出水一起從網孔中流失,所以傳統工藝中三次漂洗后的預脫水將使固形物的流失大為增加。從數據結果分析看,用傾析式離心機預脫水其固形物的損失率僅相當于第一次回旋篩預脫水的結果。所以,傾析式離心機在魚糜生產工藝中的最大作用就是大大降低了固形物的損失,值得推廣應用。

2.3魚糜制品的凝膠強度

將傳統的經一、三、五次漂洗和新工藝漂洗后的魚糜制品的凝膠強度列于表2。

表2凝膠強度的比較

樣品漂洗一次漂洗二次漂洗三次新工藝漂洗

凝膠強度(g.cm)195115230217

由表2可知,采用新工藝漂洗后魚糜制品凝膠強度與二次漂洗的效果相同,僅比三次漂洗的結果下降5.6%。因此,新工藝對凝膠強度稍有影響。

2.4魚糜制品的白度傳統漂洗和新工藝制備的魚糜制品的白度如表3。

表3白度的比較

樣品漂洗一次漂洗二次漂洗三次新工藝漂洗

白度50.253.355.252.6

篇10

1工藝創新的內涵

技術創新按其內容可以分為兩大類: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產品創新是指企業提供某種新產品或新服務,而工藝創新則是指企業采用某種方式對新產品及新服務進行生產、傳輸,主要是企業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進的生產方式,從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或改進現有產品生產,從而最終實現企業產出的最大化的創新活動。工藝創新和產品創新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社會經濟效益,但二者途徑不同,方式也不一樣。產品創新側重于活動的結果而工藝創新側重于活動的過程;產品創新的成果主要體現在物質形態的產品上,而工藝創新的成果既可以滲透于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之中,還可以滲透在各種生產力要素的結合方式上,即諸多生產力要素的整合上。

根據產品創新決定工藝創新,但又受制于工藝環境的規律,從創新活動的源與時序著手,把工藝創新分為三個層次:

(1)源于企業發展戰略的工藝預創新。它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未來產品型號發展必需的關鍵工藝;二是從技術發展趨勢看必然要發展的技術(如CAD,CAPP,FMS,CMS)等;三是為提高產品技術水平而需要解決的一些關鍵工藝。其創新源是企業的發展戰略,目的在于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主要為未來產品創新服務。

(2)源于產品創新的工藝實時創新。即產品研制階段的工藝創新,其創新源于產品中當前產品設計投入生產的技術瓶頸,主要為正在研制的產品服務。這一階段的工藝創新更多的利用現有技術進行二次開發。

(3)源于規模經濟的批量工藝創新。即批量生產階段的工藝創新,其創新源是規模經濟,目的是使試制的產品達到批量生產的質量和效能的要求,其實質是科技成果的工程化。

2工藝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重視產品創新而忽視工藝創新的傾向和行為,不僅在我國,即使在發達國家中也普遍存在。這是一種同市場經濟發展狀況相聯系的現象。企業為了使自己的產品早日進入市場取得較大經濟利益,必然首先把資源投向產品創新,尤其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然而,過分注重產品創新而忽視工藝創新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首先是產品市場周期縮短,很多新產品上市后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因質量、性能、價格等問題被淘汰了,沒有取得應有的效益。不斷地轉換產品也使企業成本增加。其次,最主要的負面影響是產品質量滑坡,能耗物耗居高不下,使企業效益滑坡。由于忽視工藝創新,某些進口商品一旦實行了進口替代,即國產化之后,質量明顯下降,產品競爭能力降低,有的很快就退出了市場。因此工藝創新在企業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2.1工藝創新是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客觀要求

工藝技術水平不僅對企業的產品質量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而且影響著企業生產的物耗、能耗和效率。也就是說,企業的工藝技術水平直接決定著各種投入資源在生產過程中的變換效率,決定著企業經濟效益的優劣。在企業工藝技術不變的情況下,盡管可以通過強化管理及其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但這種可能性是有限的。一定的工藝技術水平決定了企業經濟效益的大致區間,要持續不斷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就必須不斷地開展工藝創新。

2.2工藝創新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產品創新能力及市場競爭力

在企業的技術創新過程中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依賴性和交互性,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同時可以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并能更好地推動產品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商品化,實現產品創新效益。反之,如果工藝創新能力弱,企業生產設備陳舊,生產工藝落后,會導致企業產品創新因為生產工藝“瓶頸”而不能實現,或是因為效益差而缺乏應有的市場競爭力。例如,在醫藥生物技術領域,我國的上游基礎研究可能僅比國際水平落后3~5年,在某些領域如轉基因技術、干細胞技術等方面還處于世界先進水平,但是下游工藝水平卻至少相差15年以上。上游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物技術產品寥寥無幾,據報道,兩者的比例不超過0.5%。因此,工藝創新是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必要手段。

2.3工藝創新可以延長創新企業的領先時間

新產品是一把雙刃的劍,一方面它開辟了新的市場,企業獲得高額回報;另一方面也吸引著大批的模仿者。企業一般采用專利來抵御這種迅速的進攻,但專利的保護具有時間性,專利失效后,產品在市場上就不再具有壟斷性。同時有些專利技術到技術商品化的過程所需時間很長(比如新藥的研制),許多專利在新產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就已經失效。而工藝創新卻可提供較為長期的保護。因為工藝創新企業的工藝過程比較復雜,生產效率較高,模仿者在短期內無法企及,客觀上存在一個模仿的時滯,制造技術的擴散速度要比產品技術慢。3促進工藝創新應注意的問題

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企業與國外貿易交流更加頻繁,將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參與國際競爭,合作伙伴與競爭對手不再局限于周邊地區的國內企業,而是為數眾多的外國或外地區的現代化企業,這些企業擁有的先進技術、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先進的生產工藝流程。在此情況下,我國企業首先要進行觀念創新,確立、增強工藝創新意識,充分認識到工藝創新對于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性和時間上的緊迫性,重視、加強企業的工藝創新能力,以此來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和降低生產成本,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的綜合市場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加大對工藝創新的資金投入,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有限的工藝創新資金的利用率。并且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除此之外,以下幾點也是我們在促進工藝創新過程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3.1保持工藝創新的連續性

與產品創新相比,工藝創新通常不是通過一些重大的跳躍式步驟及突破式完成的,而是通過穩定連續的、漸進的創新完成。在工藝創新過程中,有時也有可能采取一些重大的變革步驟,如采用新的生產系統或改進組織的信息處理系統。但總的來說,企業長期成功的工藝創新來源于連續不斷的漸進式變革。企業在工藝創新的過程中如果缺乏連續性和長期性視角,將最終導致企業所采用的工藝與企業的具體環境脫節,從而降低企業的總效率。

3.2注意區分工藝創新中的要素

與工藝創新相關的要素有兩類:結構性要素和基礎性要素。結構性要素包括一些具體的工藝要素:生產設施的數量、位置、尺寸、質量等;生產設備的類型和生產能力;生產工藝的基本組織形式;生產配套服務的狀態,如水、電、排污設施等;外部供應和分銷網絡的狀態。基礎性要素主要包括:生產控制系統;質量管理系統;生產流管理系統。同時基礎性要素也包括人力資源方面的因素,生產人員的素質、年齡、經驗等;生產任務的組織方式;不同職能部門的合作傾向;企業的溝通模式以及總體的控制和管理模式。最后,基礎性要素還包括文化的因素,如生產部門員工普遍認同的價值觀以及傳統的行為模式。與前者相比,基礎性要素略為抽象,但它對工藝創新同樣具有很大的影響。把握這些要素對工藝創新過程的實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3.3注重工藝創新過程中知識產權的開發和保護

知識產權已經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它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工藝創新過程中將所產生的新技術、新方法采用專利的保護方式,而對于解決“瓶頸”問題的特殊方法則可以以技術秘密的方式加以保護。這種將工藝創新成果固定為知識產權資產的方式,一方面可將成果從隱性知識狀態轉化為顯性知識狀態,進行及時有效的保護,形成排他占有權,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另一方面有利于企業將人力資源中的個人知識資本轉化為企業知識資本,促進企業對知識資本的更有效控制和利用,并可以減少由于人才流動帶來的知識資本的損失。

3.4加強工藝創新與產品創新組合

技術創新組合是20世紀80年代由浙江大學許慶瑞教授提出的。許多事例都說明單純的產品創新難以長期維持其競爭效益,必須依靠工藝創新,在產品創新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現有的工藝基礎。產品創新與工藝創新之間存在明顯的交互作用,且產品技術與工藝技術呈交替式地發展。形成這種交替轉換模式的基本原因就在于產品技術與工藝技術的演進之間存在依賴性和交互性。所以在技術創新的實施過程中要正確理解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的相互作用,保證兩者的協調發展,這樣才能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

3.5企業應從戰略高度對工藝創新加強管理

當企業只著眼于短期的工藝應用,而對未來的工藝模式缺乏準備,會導致企業花費大量資金來發展先進的工藝系統,但最終卻無法融入企業原有的生產系統的情況發生。而當工藝創新缺乏統一規劃時,企業的產品將處于搖擺不定的狀態,由于這種不穩定性,企業可能將最終失去市場競爭優勢。所以,工藝創新必須為企業的總體戰略服務。

參考文獻

篇11

1.2試驗儀器

分析天平(AUY120,SHIMADZU,Japan);旋轉蒸發儀(RE-52A,上海亞榮生化儀器);集熱式恒溫磁力攪拌水浴鍋(DF-101S,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氣相色譜儀(Agilent7890A,美國Agilent公司);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ent1200,美國Agilent公司);質譜儀(AB4000Q-Trap,美國AB公司);微型旋渦混合儀(WH-3,上海滬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1.3試驗方法

1.3.1尿素包埋法純化微生物油脂于500mL三口瓶中加入40g微生物油脂、200mL無水乙醇、30%氫氧化鈉(以微生物油脂質量計),充氮氣保護下,在恒溫水浴加熱攪拌器上80℃水浴回流2h,加入100mL的蒸餾水,攪拌均勻并冷卻至室溫,加鹽酸酸化至pH=1~2左右[18]。用無水乙醚∶石油醚=1∶1(V/V)混合溶液萃取2~3次,將萃取液水洗至中性,并旋轉蒸發除去有機相,得到游離形態的脂肪酸混合物。將其加入到尿素/乙醇溶液中,氮氣保護下回流2h后,迅速轉移到250mL的錐形瓶中,密封后于-20℃冰箱中結晶過夜。所得到的尿素包合物經抽濾,旋轉蒸發和萃取后,經無水硫酸鎂脫水得到純化后的脂肪酸。稱重并計算回收率。并取少量原樣品和尿素包埋后的樣品進行甲酯化衍生化處理,經GC檢測尿素包埋前后ARA的含量變化。1.3.2酶法合成富含ARA的1,3-DAG按照一定的摩爾比準確稱取ARA和甘油于20mL兩口圓底燒瓶中,氮氣保護條件下,將其置于一定溫度的水浴鍋中,待攪拌均勻后,加入一定量的固定化酶LipozymeRMIM和20%(占底物總質量)已活化的4A型分子篩,在200r/min的轉速下攪拌反應,按一定的時間間隔取樣,采用HPLC-MS-MRM分析酯化后產物及各組分的相對百分含量。1.3.3脂肪酸的GC檢測脂肪酸的甲酯化衍生化處理采用本實驗室建立的方法[19]。GC檢測條件為色譜柱:HP-FFAP毛細管柱(Agilent,30m×0.25mm×0.5μm);檢測器:氫離子火焰化檢測器(FlameIonizationDetector,FID);以氮氣為載氣,進樣口壓力為25psi,進樣量為1μL,分流比為1∶30;升溫程序:初始溫度210℃保持7min,以20℃/min升溫至230℃并保持5min,總分析時間為12min;進樣口和檢測器溫度分別為260℃和280℃。采用面積歸一法計算脂肪酸的相對百分含量。1.3.4產物中1,3-DAG的HPLC-MS-MRM檢測產物中1,3-ARA-DAG的HPLC檢測條件為色譜柱:Agilent-SIL(5μm,2.0mm×250mm);流動相: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酸=80∶20∶1,(V/V/V);流速:0.5mL/min;柱溫:40℃;進樣量:10μL;總時間:20min。檢測器MS的條件為APCI模式:正離子;CUR:137.9kPa;CAD:medium;NC:27.38kPa;溫度(TEM):450℃;掃描模式:MRM-EPI;掃描速度:1000u/s;離子源氣體1(ionsourcegas1,GS1)∶344.75kPa;輔助加熱(interfaceheater,ihe):開;DP:80V;CE:35V和55V;碰撞電壓擺幅(collisionenergyspread,CES):5V;碰撞室輸出電壓(collisioncellexitprotential,CXP)17V;質量范圍:500~1000m/z。采用面積歸一法計算產物中1,3-DAG的相對百分含量。1.3.5數據分析本實驗采用SAS(statisticalanalysissystem)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實驗重復三次,取其平均值。用Origin作圖工具,對結果進行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尿素包埋法純化微生物油脂中的ARA

尿素包埋法作為一種普遍的富集LC-PUFAs的方法,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21]。本實驗中,當尿素∶混合脂肪酸∶甲醇比為2g∶1g∶20mL,結晶溫度為-20℃時,經GC檢測分析后,ARA的相對百分含量由原來的43%(如圖1中A)提高到83%,且回收率為54.35%。力為25psi,進樣量為1μL,分流比為1∶30;升溫程序:初始溫度210℃保持7min,以20℃/min升溫至230℃并保持5min,總分析時間為12min;進樣口和檢測器溫度分別為260℃和280℃。采用面積歸一法計算脂肪酸的相對百分含量。1.3.4產物中1,3-DAG的HPLC-MS-MRM檢測產物中1,3-ARA-DAG的HPLC檢測條件為色譜柱:Agilent-SIL(5μm,2.0mm×250mm);流動相: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酸=80∶20∶1,(V/V/V);流速:0.5mL/min;柱溫:40℃;進樣量:10μL;總時間:20min。檢測器MS的條件為APCI模式:正離子;CUR:137.9kPa;CAD:medium;NC:27.38kPa;溫度(TEM):450℃;掃描模式:MRM-EPI;掃描速度:1000u/s;離子源氣體1(ionsourcegas1,GS1)∶344.75kPa;輔助加熱(interfaceheater,ihe):開;DP:80V;CE:35V和55V;碰撞電壓擺幅(collisionenergyspread,CES):5V;碰撞室輸出電壓(collisioncellexitprotential,CXP)17V;質量范圍:500~1000m/z。

2.2產物中1,3-DAG的HPLC-MS-MRM檢測

脂肪酸與甘油酯化反應的產物中有TAG、1,2-DAG、1,3-DAG、1(2)-MAG和未反應的脂肪酸及甘油。本實驗就產物中主要的產物TAG、1,2-DAG、1,3-DAG進行定量檢測,通過優化色譜條件,最終確定流動相: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酸=80∶20∶1,(V/V/V);流速:0.5mL/min;進樣量:10μL;總時間:20min時,分離效果較好。

2.3脂肪酶催化合成

1,3-DAG的單因素實驗2.3.1反應時間對酶促酯化合成1,3-DAG的影響本實驗在甘油與ARA摩爾比為1∶2,脂肪酶添加量為5%(以底物總質量計),反應溫度為50℃的條件下,定期取樣分析產物中1,3-DAG含量的變化。結果如圖3所示,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底物中1,3-DAG的相對百分含量呈現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并在2h時,達到最大值68.9%;2h后,1,3-DAG的相對百分含量明顯下降,到10h時降為16.1%并趨于穩定。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1,3-DAG發生了酰基轉移,進而轉化為1,2-DAG或者TAG,從而使反應產物中1,3-DAG的含量降低。因此,2h為最佳的反應時間。2.3.2反應溫度對酶促酯化合成1,3-DAG的影響本實驗在反應時間(2h)、脂肪酶添加量(5%)和底物摩爾比(甘油/ARA=1∶2)一定的條件下來優化溫度對酯化合成1,3-DAG的影響。由圖4可知,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1,3-DAG的相對百分含量呈現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并在50℃時達到最大,為68.3%。隨著溫度的繼續升高,其含量呈現遞減的趨勢。這可能是由于溫度的升高促使脂肪酶的活力逐漸提高,而且溫度升高有利于底物混合均勻,降低反應體系的黏度,從而更有利于酯化反應的進行。然而,隨著溫度進一步升高,酰基轉移率也相應的增加,從而使1,3-DAG的相對百分含量降低;此外,長時間的高溫反應環境條件會造成部分酶活力喪失,甚至會造成ARA發生氧化,均可能導致1,3-DAG相對百分含量的降低。因此,綜合考慮以上因素,50℃作為反應溫度較佳。2.3.3不同底物摩爾比對酶促酯化合成1,3-DAG的影響在反應溫度50℃、反應時間2h及脂肪酶添加量為5%的條件下,考察不同底物摩爾比對反應結果的影響。由圖5可知,在一定范圍內,隨著體系中ARA含量的增加,產物中1,3-DAG的相對百分含量逐漸增加,并在甘油/ARA為1∶2時,1,3-DAG的相對百分含量最高達72.1%。然而隨著ARA的繼續增加,產物中1,3-DAG的量開始降低,這可能是過量的ARA與產物中的1,3-DAG進一步發生反應生成了TAG。因此綜合考慮,反應體系中底物摩爾比甘油/ARA采用1∶2為宜。2.3.4脂肪酶添加量對酶促酯化合成1,3-DAG的影響在反應時間2h、反應溫度50℃和底物摩爾比(甘油/ARA)為1∶2的條件下,設計實驗考察脂肪酶添加量對產物中1,3-DAG的影響。如圖6所示,脂肪酶的添加量對反應有顯著影響。脂肪酶添加量在1%~5%的范圍內,1,3-DAG的相對百分含量隨著脂肪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在酶添加量為5%時,1,3-DAG相對百分含量達到最大值82.8%;當繼續增加酶量到10%時,1,3-DAG的含量有所降低,這可能是因為底物已經被脂肪酶分子所飽和,且隨著脂肪酶添加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發生酰基轉移的幾率,將1,3-DAG轉化為1,2-DAG或者TAG。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最佳的脂肪酶添加量為5%。

2.4響應面試驗結果與分析

2.4.1回歸方程的建立與分析基于單因素試驗結果,選取溫度(X1)、時間(X2)、酶加量(X3)及底物摩爾比(X4)為自變量,以產物中1,3-DAG相對百分含量(以峰面積表示)Y為響應值,采用中心組合設計實驗,對所獲得的單因素條件進行響應面優化。以Box-Benheken實驗設計獲得數據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利用SAS9.0軟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擬合分析,得到1,3-DAG含量的動態參數方程如下:Y=152300+20562.58X1+36337.5X2+47125X3+1780.25X4-20213.37X1X1+1502.25X1X2+12545X1X3-12985X1X4-38758.75X2X2+10302.5X2X3+12946.75X2X4-30572.5X3X3+15107.5X3X4-20180.37X4X4。從回歸方程模型系數的方差分析結果(表3)可以看出,模型P=0.0063<0.01,說明回歸模型方程極顯著。模型的R2值為0.8407,表明優化好的參數值有大約84.07%來源于回歸方程模型,同時模型的失擬項P=0.544869>0.05,符合失擬項不顯著的要求。這表明此模型可以很好的用來預測最優化條件。且根據方差分析可知,各因子對1,3-DAG的影響主次關系為X3>X2>X1>X4,即酶添加量最大,其次為時間、溫度,底物摩爾比最小。2.4.2響應面優化及模型驗證為了更直觀地顯示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對經響應面法優化后的結果進行規范分析,考察SAS9.0所擬合的響應曲面形狀,獲得響應面立體圖及對應的等高線圖,如圖7所示,模型具有穩定點,各因素間的交互作用較明顯。經擬合分析后,得出酶促酯化合成1,3-DAG的穩定值及最優條件,最佳工藝參數為:X1(溫度)57℃,X2(時間)2.7h,X3(酶量)7.9%,X4(摩爾比)2.5∶1。在此最優條件下,進行三次重復驗證實驗,1,3-DAG的實際平均峰面積為9.8×104,與理論值(1.0×105)非常接近,說明該預測模型是可靠的;并且,此時1,3-DAG在整個DAG和TAG混合物中的相對百分含量為73.5%,且1,3-ARA-DAG含量為38.1%。

篇12

1施工工藝流程

本工程索網結構施工工藝流程為:邊梁立模標索網孔位綁扎鋼筋安裝鋼管焊接灌漿管和泌水管

搭滿堂腳手架鋼索錨具安裝鋼索下料

鋼管制作

澆筑邊梁混凝土混凝土養護索網張拉孔道灌漿端頭封裹。

2錨具及夾具設計

2.1錨具及其配件設計

本工程選用的鋼索為個15.24低松弛鍍鋅鋼絞線,由于索與索之間的相互影響,在張拉的最后階段需對鋼索的內力進行微調,所以自行設計了一套非標準帶微調的夾片錨具。主索使用雙孔夾片錨具,副索使用單孔夾片錨具。夾片錨錨板有外螺紋,可以在張拉的最后階段通過螺紋對索的內力進行適當調整,有利于索網成型,給施工帶來方便。該錨具委托錨具廠加工,錨具的性能要求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I類錨具標準(即ηa≧0.95,єapu,tot≧2%),確保錨固性能的可靠性。

2.2夾具、立柱設計

對主索與副索之間的連接與固定,經過多次反復研究,自行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節點。

3邊梁立模及放線

本工程鋼筋混凝土箱形邊梁的施工難度較大。邊梁截面呈扭曲的平行四邊形(不考慮大梁外側的掛板),截面尺寸為1400mm×1800mm(見圖3)。

天溝底板底模支模時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不能過高或過低,過高不能保證天溝深度,為屋面排水帶來困難;過低則將出現索的預埋鋼管嵌入天溝底板。邊梁外模、底模、邊模及天溝底板模安裝完畢并經檢查符合要求后,即可定出索孔位置。索孔位置用紅十字線標明,并寫上所屬索號,以便安裝鋼管。待所有索孔位置都準確定位后,即可綁扎混凝土大梁內除隔板之外的鋼筋。

4索孔鋼管制作及安裝

4.1鋼管制作

主副索索孔留孔材料分別選用Ø76mm×3.75mm和Ø48mm×3.5mm普通焊接鋼管。鋼管在制作安裝前要進行精確計算,考慮端部內凹孔留孔深度。下料時依據下料長度表逐一下料,用紅色鉛筆在鋼管上寫編號、所屬索號及長度,以便識別分辨。鋼管一端切口為直角,另一端(安裝時與邊梁內側模板貼緊)切割成45°.

焊接錨墊板時要注意將管中心與鐵板孔中心對準,螺旋筋同時焊接固定在錨墊板—亡(見圖4)。

4.2鋼管安裝

在邊梁內,主副索預埋鋼管呈交叉布置,每根主管同時與2根副管在空間相交,每根副管也同時與2根主管相交。鋼管按放線位置確定后。用鋼筋井字架焊接在邊梁上筋上,以固定其位置。端部用麻絲堵嚴,以防止澆混凝土時流進從漿。先安裝主管,后安裝副管,副管直接與主管焊接在一起。鋼管安裝固定完華后,制作文裝預留孔模板。由于預留孔外側面是不規則的四邊形、制作有一定的難度。經考慮幾種方案,最終選用水盒廣的方法—)即用長度不限的l80mm寬、l0Omm厚的木板訂成截面為l80mm×180mm的正方形長木盒,再逐一量測預留孔4條梭的長度,用鋸準備下料。木盒子要與錨墊板嚴格垂直,盒內塞滿水泥紙以防漏漿。木盒子用ø6短鋼筋四面點焊在錨墊板和模板上,正下面托1根鋼筋與邊梁底筋或底模焊在一起(見圖5)。

鋼管安裝過程中及女裝完成后必須逐一對每根鋼管的位置進行檢查和校核,確保其準確無誤。索孔定位及鋼管安裝位置準確性直接關系到索網形成后節點標高能否達到設計要求,在設計中、甲方及總包施工單位相關人員的密切合作下,使這一極其關鍵的工作得宜順利完成、并經復核、滿足設計要求。

5混凝土澆筑

索孔安裝完畢后,即可綁扎隔板鋼筋,立隔板模板,并經設計、質檢部門作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澆筑邊梁及輔梁的混凝土。由于邊梁為箱形梁,根據截面尺寸,先澆下部1200mm高的部分(包括隔板);待這部分混凝土初凝后即可拆除其模板,然后再支頂板模板,再一次澆筑成型。澆筑順序如圖6所示,輔梁混凝土同時澆筑。混凝土為C50,添加減水劑。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應避免振搗棒直接接觸鋼管,以免使鋼管位置產生偏移,并確保預埋鋼管的暢通。當益板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拆除邊梁內外側模板,清理端部孔道。

6制索

6,1鋼索的防腐防火處理

以往懸索結構施工,對鋼索的防腐處理較為復雜,需除銹、除油、包裹等,工期長、耗用人工量大。本工程簡化了鋼索防腐處理,鋼索直接采用鍍鋅鋼絞線,包覆厚度為1mm以上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套管。索網的防火處理,采用在索網上剛防火涂料的方法。并且在立柱及夾具上涂防火涂料。

為防止索孔段灌漿后水泥漿對鋼索表面鍍鋅層產生腐蝕作用,在鋼索表面刷l層環氧樹脂。

6。2鋼索的下料

鋼索在下料前應抽樣復驗,內容包括外觀、外形尺寸、σb、σ600等,并出具相應檢驗報告。鋼鎖采用砂輪切割機下料,為保證下料長度的準確性,采用定長下料的方法。在每束鋼鋼鎖上均用膠皮帶牢固地粘上寫有所屬索號和長度的標簽。以供穿束時對號入座。鋼索的下料長度必須準確。不能過短或過長,并注意保護塑料套管。

下料前先要以索網初始態的曲線形狀為基淮進行計算、下科長度應把理論長度加長至梁邊,再加上張拉工作長度和施工誤差等。另外在下料的應實際放樣,以校核下料長度是否準確。

懸索結構鋼索一般在下料前要進行預張拉,本工程采用的低松弛鋼絞線,系在張力下生產,經試驗證明,不進行預張拉仍具有良好的線彈性,因此,實際施工不進行預張拉,直接使用。

7鋼索安裝及索網初步調整

7,1鋼索安裝

在高空架設鋼索是懸索結構施工中難度較大、并且很重要的工序。由土建施工單位用廖48mm×3.5mm的鋼管搭設滿堂腳手架,在邊梁混凝土強度達到50%,并檢查所有孔道均清理完畢后,即可掛束。先掛主索,后掛副索。主索依次從x40x0l,副索從y01y4l開始對稱安裝直到y2l索。掛索采用全人工用繩索拉的方法,按照在鋼索上作的標記線將錨具安裝到位。用卸甲卡在主索上防止副索向中間下滑,使副索在水平投影方向上是一條直線,并確保主副索在投影方向保持正交,在張拉日才適時再對這些卸甲的位置進行調整,張拉結束后即可卸掉卸甲。

7.2索網的調整

在所有主副索都安裝完畢后,對照節點設計標高值對索網進行調整,使索網曲面初步成型,此即為初始態。

7.3安裝夾具及立柱

索網初步成型后,開始安裝夾具及小立柱,順序為先安裝馬道位置處的夾具(計207個),再安裝其它普通節點夾具及小立柱,所有夾具的螺母均不擰緊。待索網張拉完畢經驗收合格后再擰緊。為防止夾具對鋼索的外包塑料皮可能產生的損傷,在節點處副索外包裹1層1mm厚的鉛板,隨后安裝剪刀撐(見圖7)。間樣,其與立柱連接的螺母待張拉結束后再擰緊。

8索網張拉工藝

張拉是懸索屋蓋結構施工的關鍵工序。通過張拉使各索內力和索網節點標高都達到設汁要求。只有在邊梁混凝土強度達到100%以后守能進行張拉。由于是輕層蓋,故不必將張拉與加屋面荷載交替進行。可以在主副索全部張拉完畢后。再鋪設檁條和層面板及懸掛吊頂。

張拉工藝中,其關鍵鍵環節是張拉順序、循環次數及張拉力的大小等。針對本工程懸索屋蓋基本上具有雙向軸對稱的特點。張拉順序原則定為先副索后主索。分別從中心向四周依次進行,在兩端各用1臺張拉設備同步進行張拉。穩定索張拉用YCN-23型千斤頂,承重索張拉用YC-60型千斤頂,均配以高精度0.4級壓力表。張拉順序如圖8所示。

為盡量使鋼索及邊緣構件均勻受力,張拉工作原計劃分20%、50%、66%、80%、100%共5次循環,然后再進行數輪調整。張拉過程中同時控制內力和節點標高,按照設計人員的意圖,張拉以應力控制為主,標高控制為輔。

張拉開始前測試所有標高控制點的標高,發現大部分節點的實際標高均低于設計值。經研究決定第1輪先張拉主索,后張拉副索。在每輪張拉結束后測讀所有傳感器讀數,監測索網內力。實際張拉過程中,在第2輪張拉完成后通過分析內力測試數據,發現大部分副索的內力已達到或超過第3輪設計的拉力,故經設計同意,取消第3輪,直接張拉第4輪80%。最后一輪調整張拉時使用撐腳,張拉順序為先拉主索,再拉副索。為消除錨具回縮的影響(每端約4mm),調整張拉時微調的方法為張拉力到位后擰緊錨杯外面的大螺母。經過3輪張拉和2輪調整以后,將傳感器的測試結果與設計提供的索內力進行比較,并由設計人員認可,達到設計要求,至此張拉結束。

張拉結束以后,逐一將所有節點的夾具、立柱上的剪刀撐擰緊。切斷兩端多余鋼絞線,使其露出錨具不少于50mm。為保證在邊緣構件內的孔道與鋼絞線形成有粘結,改善錨具受力狀況,要進行索孔灌漿和端頭封裹。這兩項工作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灌漿和封裹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索網的防腐措施是否有效持久,從而影響到索網的安全與壽命。

灌漿之前,先將孔道兩端作初步封閉,并嚴防索網顫動。灌漿用材料為4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飲用水、JMIII混凝土減水微膨脹外加劑,水灰比為0.37。灌漿設備為手動輕型壓漿泵,每個孔道要一次連續灌完,直至泌水孔冒漿后方可停止。孔道低處為灌漿孔,高處為泌水孔。最后,用C30細石混凝土將端頭與錨具封裹,以防銹蝕。

9檀條加工和安裝工藝

篇13

1.1楊木APMP成套設備引進情況

從1995年至今,國內已引進多條楊木APMP成套設備(表1)。整條楊木APMP生產線的投資費用巨大。過高的投資增加了生產成本,最終將極大地削弱楊木APMP生產線的投資價值和競爭力,制約中國制漿造紙工業的發展。提高制漿造紙設備的自給率,實現楊木APMP成套制漿設備實現國產化,不僅有利于推廣楊木APMP和促進制漿造紙工業的發展,而且也會帶動我國制漿造紙機械制造業發展。

1.2APMP制漿技術

APMP即堿性過氧化氫化學機械漿,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發的新漿種。它與APP同屬堿性過氧化氫預浸漬化學機械漿系列。

2楊木APMP設備國產化研究關鍵因素

螺旋擠壓疏解機是APMP生產過程的關鍵設備,不但使木片被壓縮成均勻塊,而且保證木片在進入浸漬器之前將被壓縮成的均勻塊疏解開。作用有兩點:(1)以大的壓縮比(4∶1~7∶1)壓縮木片,擠出木片中的空氣和經藥液浸漬而溶出的物質,使其干度達到58%左右,以便在浸漬時能完全將藥劑滲透到纖維里,為均勻浸漬創造良好的條件。(2)以粗大的推進螺旋葉片碾壓木片,使其破碎,經兩段碾壓后,木片基本上變成疏松的小木棍或粗大纖維束,使之更好地吸收藥液,降低磨漿能耗,為獲得良好的APMP打下基礎。

3楊木APMP設備替代國產化

3.1螺旋擠壓機

該裝置能擠出空氣及游離水,然后將木片送入含有化學藥劑的槽罐。木片在螺旋擠壓機中受到強烈的擠壓和撕裂作用,產生許多龜裂,木片變薄,堆積密度變小,結構變得疏松,形成立體網狀結構的木絲團,這對尺寸較大或較小的木片都有同樣作用,只是大壓縮比以及壓縮次數多的效果更明顯。這些木絲團能像海綿一樣易于吸收藥液,從而使藥液浸漬完全、反應充分,藥品滲透很大程度取決于木片經過擠壓所產生的龜裂和裂縫的多少,而擠壓對纖維并不會產生很大損傷。擠壓可以促進木片的化學反應已在APMP、CTMP中得到成熟應用。

3.2偏心進料高濃盤磨機

(1)偏心進料高濃盤磨機首先設計了不同結構的旋轉磨片和固定磨片,取消了磨片上的破碎疏解區,除旋轉磨片中心的動盤鎖緊螺母安裝孔及固定磨片上的進料孔外,旋轉磨片與固定磨片的其余表面均為平的磨漿齒面;(2)殼體前端蓋和固定磨片上的進料孔相對于旋轉磨片的中心設置了較大的偏心距,使進料孔對準旋轉磨片的磨漿齒面,在固定磨片齒面上進料孔旁與旋轉磨片旋轉的相同方向還設置了一條由深變淺的弧形凹槽;(3)將殼體上位于主軸周圍的密封結構取消并改成環形的通風道。

這種新型的偏心進料高濃磨漿機由于進料孔相對于旋轉磨片的中心設置了一個較大的偏心距,使進料孔對準旋轉磨片的磨漿齒面。高濃纖維原料在進料螺旋的推動下直接進入固定磨片與旋轉磨片之間,由旋轉磨片上的磨齒將高濃纖維原料帶入平面磨漿區,固定磨片上由深變淺的弧形凹槽可使體積較大的高濃纖維原料易于進入平面磨漿區,而無須依靠進料螺旋的強力推擠。因此偏心進料高濃磨漿機不易造成高濃纖維原料的堵塞,同時,進料螺旋對高濃纖維原料也無須強力推擠,使主軸的軸向載荷和動盤的旋轉阻力大減,磨漿能耗也大大降低,同時延長了主軸的軸承壽命。

3.3螺旋擠壓機與偏心進料高濃盤磨機的比較

螺旋擠壓機擠壓木片時(圖1),木片受到四個方向力的作用,螺旋軸和殼體對木片的壓力F1,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木片受力之后,有沿著木片45度方向向外運動的趨勢。由于木片存在的空間減小,木片受到了其它木片對它擠壓力F2,兩個力的方向相反。四種力共同作用在木片上,就減少了木片裂開的趨勢。

木片被擠壓后,在浸漬時能完全將藥劑吸收到纖維里,為均勻浸漬創造良好的條件。另外,經擠壓后的木片呈疏松的木絲團,可將藥液吸入木片的每個孔中,使化學藥液的滲透較充分。由于螺旋軸是錐軸設計,先細后粗。環在螺旋軸外側的篩筐直徑不變,加之螺旋片的螺距逐漸減小,螺旋片與篩筐形成的螺旋室越來越小,即螺旋壓榨的輸送截面越來越小,木片被壓縮,水從篩筐孔眼流出,木片之間的結合被斷開,這是一種靜態分絲,盤磨機粗磨木片,隨著磨片的轉動,木片在磨室內作相對運動,木片及木片與磨片之間形成強大的摩擦,磨出的木絲均勻,比表面積大,更利于藥液的吸收。用盤磨機粗磨木片,可以達到分絲之效果,更能降低能耗。

3.4國產化與進口楊木APMP技術經濟對比

經實驗數據可知,采用新工藝較優條件下制得的漿料抄片物檢性能測試的結果與進口楊木APMP相比較,可以看出:新工藝制漿的各項強度指標與岳陽造紙廠采用國外進口設備所制得的楊木APMP相差不大,說明采用APMP新工藝和設備可以達到與國外進口工藝和設備相似的效果(表1)。

一套日產150~200噸的楊木APMP生產線成套設備價格在3000萬美元以上,需要使用國家大量的外匯。即使購買其主體設備,在國內配置其它輔助設備,費用也在1.6億元人民幣以上,況且配套設備與主體設備配套使用時,對運行的穩定性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采用國產的楊木APMP自制設備,雖然在性能上略低于進口,但每套50~200噸生產線價值在1.4億左右,且由于采用了偏心進料高濃盤磨機,電機額定功率:30KW,進料電機額定功率:1.1KW,比同型進口設備比較節能7%左右,有著很好的技術經濟性能。

4結論

采用了一種新型偏心進料高濃盤磨機,用以代替螺旋擠壓機。盤磨機粗磨木片,磨出的木絲均勻,比表面積大,為均勻浸漬創造良好的條件。偏心進料高濃盤磨機可以避免普通盤磨機的缺點,進料暢通,分絲均勻,節省能耗,為APMP制漿設備國產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度市| 玉门市| 富顺县| 华宁县| 渭南市| 保山市| 翁牛特旗| 精河县| 武定县| 合作市| 丹棱县| 万宁市| 天柱县| 临清市| 富顺县| 泉州市| 溆浦县| 新疆| 仁化县| 山阴县| 松溪县| 沾益县| 长治县| 郑州市| 张掖市| 融水| 疏勒县| 昌黎县| 海阳市| 临汾市| 滦南县| 延长县| 阜新| 哈密市| 平度市| 石楼县| 枣阳市| 沂南县| 高阳县| 广元市| 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