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中醫診療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中醫診療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醫診療論文

篇1

Keywords:Clinicians;Basictheory;Diagnosticalcapability

中醫之所以歷經兩千多年現仍被有效地運用于臨床,主要是由療效決定的,而療效取決于中醫理論的指導。沒有正確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這樣的實踐就不會發展也不會長久。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變遷,人們價值取向的改變,臨床醫生能潛心學習理論,并將自己治療的醫案用理論進行認真分析的人越來越少。目前中醫面臨很多問題,除有些人的錯誤認識外,我們不能不從自身找原因,其中臨床醫師中醫理論素養不高導致診療技術下降,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臨床醫師中醫理論素養,進而提高診療能力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對此,筆者根據臨床醫師目前所面臨的有關問題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略抒管見:

1注重經典著作的學習,深挖中醫精華

中醫理論博大精深,經典著作對學中醫的人來講非常重要,它是古代醫家臨床經驗的總結,它是我們祖先為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一般而言精通理論又注重實踐的醫師,臨床效果良好,反之,只有理論沒有臨床,或只有臨床不注重理論學習的,在醫療方面都不會有很高的造詣。我國歷代名醫如張仲景、劉完素、朱丹溪以及明清時期的溫病學派等無不在學習《黃帝內經》等經典著作基礎上有所發揮,有所建樹。就現代名老中醫而言,他們之所以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究其根源,無不精通《內經》《傷寒論》等經典著作,對其中許多有指導性的內容能熟練背誦,理解深刻,在臨床對病因病機的分析時往往用經文一語中的,治療用方,靈活自如,讓人心服口服。

作為中醫臨床醫生,必須熟讀經典著作,否則對疾病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中醫經典著作有一些偏見,認為經典著作歷時久遠,文字晦澀難懂,對臨床作用不大等等,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近年來,名老中醫呼吁:中醫精華的部分在經典著作中,中醫臨床、科研均應在經典著作中找閃光點。事實也正是如此,比如近年來對傳染病的研究,中醫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而溫病學為其無論從理論還是臨床,提供了很好的依據和素材;近年來心理疾病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疾病已經稱為21世紀的第二殺手,而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有關郁證的論述,還有專論心身疾病的篇章,為這些疾病的診治預防指明了方向;再比如亞健康狀態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早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并創立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法。深入學習經典著作一定能尋找出應對各種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中醫現已延續了幾千年,但它的理論并沒有過時,只要深入挖掘,就一定能找出治療疑難雜證的突破點。因此,作為中醫的臨床醫師應該在百忙中抽一定時間閱讀經典著作,對其中有指導意義的內容做好讀書筆記,將平時收集的病例,用經典著作中的理論進行剖析,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實踐技能,更能為臨床論文的撰寫奠定良好的基礎,能夠使醫生的論文有理有據,讓人心悅誠服。現有的醫師臨床療效很好,積累的典型病例不少,但其分析討論比較浮淺,不能從理論上將自己的經驗進行升華,究其根源,經典著作讀得太少,記得太少。因此,醫院領導應為中醫臨床醫師加強中醫經典著作的學習創造條件,如業務學習內容每月最少有一次是聘請水平較高的、對經典著作理解深刻、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專家教授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講座;或者是各科室學術論文的交流,找出欠缺的理論根據,提高中醫臨床醫師對經典著作學習的興趣和自覺學習積極性,提高中醫理論水平,而理論水平的提高是診療技術提高的基礎和前提。

2為醫師提供再學習的機會,提高業務水平

業務學習不是一句空話,要落實在行動上,醫院應制定相應的學習制度,臨床醫師可分期分批到中醫院校進修學習。從事臨床工作后很多醫師因為工作太忙忽視了業務的學習,導致醫療水平下降。有的甚至只知治病,不懂為什么要這樣治病,從機理上很難分析清楚。住院病歷、門診病歷書寫不規范;有的所記錄的臨床表現,治療大法,與用藥情況不符;有的對病人提出的問題不能自圓其說等等,理論知識的匱乏導致了這些弊端。實踐證明,在進行1~2年臨床工作后再到中醫院校有選擇性的學習一些理論知識,不但可以加深理解中醫理論,更能夠活學活用,提高分析、解決臨床病證的能力。20世紀80年代各地中醫院校經常舉辦短期中醫臨床大夫培訓班,請理論水平較高的教師講述中醫理論。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這種“回爐”現象值得借鑒。實踐-理論-再實踐,會使臨床醫生的醫療技術和水平不斷提高,應對臨床各種病證的能力大大增強。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很快就會將原來學到的理論知識忘記,而沒有較高理論素養的醫師,醫療技術平平,見到疑難雜證,束手無策,往往草率行事,將病人打發了事,這樣做的結果是降低中醫威信,失去患者信任,對中醫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現在有一種現象,基層醫院派人外出學習,基本都是去醫院學習,而不主張,也沒有人愿意去學校進修學習,因為人們更注重的是實用,即快速見成效,什么藥治什么病,只要記住這些,就算有收獲,回去就能當好醫生。這就導致有些人去醫院學習,學會了用某方治某病,但為什么能治這種病?不能用理論進行深入剖析,不了解中醫個體化的診療特點,所以回去后不能把別人的經驗針對不同的人靈活運用,仍然于事無補。所以將有1~2年臨床經驗的醫生派到中醫院校再有選擇地學習非常必要。

中醫理論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在整個科技文化轉型的時代中,中醫理論必然在歷史變革中創造新的價值體系,發揮其學術生命的原動力。在這些問題有效解決的同時將獲得新的理論產出,對中醫學術的整體發展產生推動作用,對中醫臨床實踐產生指導作用,體現實用性?,F各學院都在進行教學改革,從學校畢業幾年后再回到學校就會發現,教科書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與臨床更加密切,尤其經典著作,幾乎每一個知識點都會講明它對臨床的指導作用。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有了改觀,多媒體的運用,實驗課的增加,討論課的設立,師生零距離的接觸,將臨床醫生從繁忙的醫療工作中又帶入一個較以前學習不一樣的全新環境,實踐證明許多臨床大夫非常珍惜再學習的機會,往往都會滿載而歸。

3正確對待臨床科研,不能顧此失彼

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展,中醫要站穩腳跟,走向世界必須進行科學研究,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矯枉過正。當然有些問題并不在臨床醫生而是政策的制定者,現無論教學、醫療單位,科研是首務,課題成為聘崗的首要條件,而且必須是課題主持人。在晉升職稱中,醫生的醫療水平,患者就診率等理論上說作為考評的條件,但實質還是拿科研說事。眾所周知,職稱是患者衡量一個醫生水平高低的標準,職稱問題在任何單位均是讓人頭痛的問題,醫療單位更是如此??蒲猩喜蝗?,單位就不能上檔次,領導著急,群眾更著急,很多臨床醫生為解決職稱,不得不去想盡千方百計去搞課題,不管是不是自己感興趣或擅長的,只要上級能批就好,上上下下大家都在搞課題。申報課題的大夫上班憂心忡忡擔心課題不能被批準,批準了課題的大夫上班還在想著動物實驗效果如何?不理想應該如何去彌補?回家大量的時間花在寫標書,寫論文上,誰還有時間去看書去學習。醫生們被課題搞的筋疲力盡,被論文搞得暈頭轉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今天這個病人療效不好,為什么?醫生很少從自己找原因,下班后針對白天看病的結果去看書,去查找問題的癥結所在的人寥寥無幾。

那么,如何解決呢?中醫的實驗難做,因為跟現代醫學的模式不同,而“因人制宜”是中醫一大治療原則,醫師應該把科研的重點放在自己如何運用辨證論治規律,通過實施個體化治療后取得的臨床療效上,運用各種現代化手段回訪病人,及時了解治療效果,及時完善治療措施,及時總結經驗,臨床醫師應該在自己專長和喜歡的工作中找課題,而不能為課題而工作。作為醫院應該為臨床醫師做這些工作提供一定的時間,上級組織在審批課題時也應該給予考慮。此外,中醫評定職稱也應有相應的傾斜政策,醫療水平高,技術全面,深受患者歡迎的臨床醫生在評定職稱時在同等水平中應該作為優先考慮的條件,或者發揮集體智慧,讓理論水平髙者協助他們總結經驗,申報課題,批準立項,從根本上調動臨床經驗豐富醫生的積極性,這對弘揚中醫有一定促進作用。

4治療任何疾病必須突出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中醫和西醫都以人為研究對象,但二者形成的時代不同,采取的思維方法研究手段各異,形成兩種差異很大的醫學理論體系。中醫之所以歷經兩千多年仍被有效地運用于臨床,與它的理論的科學性不無關系。中醫學在漫長的歷史過程通過古代解剖,通過長期對生理病理現象的觀察,通過反復的醫療實踐形成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正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中醫臨床才能產生卓著的療效。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基本特點,是臨床醫生治療疾病的有力武器,中醫治病如果失去這兩大法寶,將一事無成。比如現臨床出現的“三高”癥等,患者最大的心愿是降壓、降糖、降脂。作為中醫大夫,降糖、降壓等中藥可以運用,但不能刻舟求劍。目前中醫雜志上有很多用辨證論治的方法治療“三高”癥收效良好的報道,值得臨床醫生的重視和借鑒,有機會應該多看中醫報刊、雜志,了解中醫藥的進展和研究動態,不斷用中醫知識武裝自己充實自己,這樣才有利于提高自己,在臨床上實現自我的價值。

5注重理論研究者和臨床醫師之間的溝通

篇2

參加本市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保的患者,已享有正常醫療保險統籌支付待遇的,可享受城鎮大病醫療救助待遇,其資金來源于財政投入和醫?;?。其中財政投入用于醫保統籌范圍外費用的救助,由市、區(市)兩級財政按1∶1分擔,實行專項資金管理,??顚S?;醫?;鹩糜诮y籌范圍內個人自負費用的救助。

2.1醫保統籌范圍外個人自負費用的救助

針對患重大疾病、罕見病的參保人,由財政部門劃撥專項資金,將臨床使用費用較高、療效顯著且難以用其他治療方案替代的特定藥品、特定醫用材料,經專家論證確定為特藥救助項目、特材救助項目,對符合條件的參?;颊甙醋罡呦揞~內個人自負費用的70%予以救助。

2.2醫保統籌范圍內個人自負費用的救助

2.2.1特病救助。

參?;颊咭蚧贾卮蠹膊?、罕見病,為維持生命,需終生持續治療,且常年需支出巨額醫療費用的,經專家論證確定為特病救助項目。符合條件的患者一個醫療年度內發生的醫保統籌范圍內個人自負費用超過3000元的,納入特病救助,按超過部分的70%給予救助,年度救助額不超過10萬元。

2.2.2大額救助。

一個醫療年度內發生的醫保統籌范圍內自負費用超過2萬元的,納入大額救助,按超過部分的70%給予救助,不設救助封頂線。

2.2.3超限救助。

一個醫療年度內發生的應由醫保統籌基金支付的醫療費用,已超過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及大額醫療補助金最高支付限額的,按超過部分的90%給予救助,年度救助額不超過20萬元。

3大病醫療救助制度的實踐

有些跨國公司的新藥(含新的器材或技術)療效確切,在國外早已上市,但因價格高,短期內難以納入我國醫保目錄。這些公司為打開銷路,通過慈善機構向患者有限贈藥,不少危重患者用藥后病情大為好轉,但贈藥達到提取限額后,只能自費購藥。贈藥的方式雖然擴大了藥品銷路,但不能解決患者的后續治療問題,而且對我國現行醫保政策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青島市將群眾訴求強烈的藥品和器材,經臨床專家論證推薦,納入與相關藥商談判的范圍,提出以“減負”為導向,以“降費”為核心,采取復合式“降費”模式,形成“二次定價”。經逐一談判,包括倍泰龍、索馬杜林、科望、全可利、施達賽、索坦、赫塞汀、凱美納在內的8種特藥和腦深部電刺激療法刺激器1種特殊醫療器械納入第一批救助范圍。

3.1多方共付機制

在重大疾病醫療救助過程中,積極引入多方資源惠澤參?;颊撸С趾凸膭畲壬茩C構、愛心企業、藥品生產企業與供應商參與大病救助。醫保基金和財政投入體現了政府的主導責任,保障資金來源的穩定性。慈善機構、社會捐贈、藥品生產商和供應商的費用分擔,可最大限度地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形成互助共濟合力。多方共付機制,為城鎮大病救助制度的有效運轉提供了重要保障。

3.2競價談判機制

以降低參保人員醫療負擔為核心,由政府部門主導,將群眾訴求強烈、臨床專家推薦的藥品和器材納入談判品種,圍繞價格、贈藥、服務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談判。在談判手段上,堅持靈活多變,引導藥品企業采用“打包式”降低費用模式。除對特藥特材本身進行降價讓利外,要求企業降低贈藥門檻、加大贈藥力度,在首批納入特藥的8種藥品中,有5種對符合用藥條件的低保患者實行全程免費贈藥。作為制度準入條件,藥品企業還要拿出部分資金,用于改進患者服務、用藥隨訪、健康教育和治療輔導等。為避免特藥的過度使用,強化政府監管責任,根據每種藥品的適用癥和流行病學調查資料,測算參保人群中可能應用該藥的人數,并通過談判限定藥品的年度使用總量,超過總量的費用由供應商按醫保救助比例承擔。通過談判,一方面降低了參保患者的自負費用,另一方面引導藥品企業合理營銷以及醫療機構規范用藥。

3.3特藥特材準入機制

特藥特材救助實行專項管理,在遴選藥品時,以最大限度實現有效治療為主要依據,力求科學準確。以被國內治療指南一致推薦為HER2陽性乳腺癌的標準治療藥赫賽汀為例,在乳腺癌患者中HER2陽性乳腺癌約占20%-30%,因此將基因檢測結果為HER2陽性作為申請特藥救助的條件之一。目前,本市已有100余位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通過審核獲得特藥救助,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3.4責任醫師評估制度

經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備案確認的特藥救助、特材救助責任醫師共82名。申請特藥救助、特材救助待遇資格的參保患者,必須通過責任醫師申請并開處方,才能獲得大病醫療救助。同時,對已享受救助待遇的患者,在診療過程中責任醫師要實行再評估,確定應用療效以及是否適合繼續使用特藥特材。大病醫療救助責任醫師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使參?;颊叩玫綑嗤<业脑u估,確保合理診療;另一方面也為醫保部門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確保救助基金合理支出。醫保部門除抽查外,還要定期對運行數據進行分析,組織責任醫師對相關藥品、器材使用的合理性及療效進行評估,及時完善管理措施,提出政策調整的建議。

4大病醫療救助制度的實施成效

截至2013年底,青島市共有6.9萬人次享受到大病醫療救助待遇,救助金額約1.9億元。借助醫療救助政策和醫保管理平臺,一些中低收入家庭的特殊疾病患者也用上了高值藥品和器材,不僅延長了患者的生命,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4.1患者個人負擔明顯減輕

申請大病醫療救助人員因罹患重大疾病而導致家庭經濟負擔較重,制度針對特定的救助項目不設立起付線或設立較低起付線,并規定了較大額度的報銷比例,被救助人員可以低價甚至免費使用治療重癥的高值藥品。以赫塞汀為例,該藥每支售價是2萬多元,患者個人全自費用藥靶向治療一年約需30余萬元。赫塞汀作為特藥納入大病救助項目后,個人自負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0%,加上藥品企業通過慈善機構無償贈藥,用藥治療一個療程的費用僅4萬余元。又如治療BH4缺乏癥的藥品科望,大病救助制度實施后,通過醫保部門、藥品企業、慈善機構三方合作,免費為18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提供用藥。經過及時發現并定期服藥的兒童,其身體機能與健全孩子相差無幾,不但使患兒家庭負擔減輕,更為孩子順利接受教育、融入社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年近七旬的魏老太,因罹患重度帕金森氏病,生活不能自理已有兩年,在接受腦深部電刺激器(簡稱DBS)治療一個月后,王老太在家人陪同下親自到醫保大廳窗口辦理報銷手續。治療過程中使用的兩個單側S型DBS,實際醫療費用總計14萬多元,納入大病醫療救助特材救助范圍后,個人只負擔4.3萬元,醫保報銷近10萬元,她深有感觸地說:“真沒想到我還有能下床走路的一天,多虧了政府的好政策。”

4.2實現醫患保多方共贏

大病救助制度以醫療保險管理平臺為“支點”,運用協商談判機制,引入慈善機構、供應商(藥品生產企業)、捐助企業及個人多方資源,大大提升了患者使用高值高效藥品器材的支付能力,促進部分特種藥品的運行模式從慈善式轉為醫保式?;颊叩慕洕摀黠@減輕,后續治療得到有效保障;供應商的營銷成本降低,銷量增加;醫保的保障能力提高,此前因慈善贈藥停止而形成的大量上訪問題徹底解決。

篇3

根據工作性質制定各級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使醫護人員做到職責分明、相互協調,確保醫護工作的連續性、時間性、科學性、準確性,使急救工作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能夠隨時接診救治患者,達到急救工作組織嚴密,井然有序,真正做到人在其位,各負其責。

2全科室管理制度,嚴格科室管理

(1)急診工作首先要急患者所急,所有的搶救工作均要有相應的時間要求,工作中應特別強調時間的觀念性,諸如醫護人員的接診時間、值班時間、搶救起止時間、治療處置時間、留觀后確診時間、轉入病房或轉院時間、患者死亡時間等均要有準確的時間記錄。(2)要求醫師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及時書寫門診急診病歷,查體詢問病史要仔細、全面、系統,對患者的任何蛛絲馬跡都不能放過,對患者拒絕的檢查、治療、病情轉軌情況要在病歷上準確的做好記錄,并請患者簽字為證。(3)凡遇多發傷、跨科室的疾病或診斷未明確的患者,首診醫師應承擔主要診治責任,負責及時邀請有關科室會診。對生命體征不穩,需轉科的病員,必須先搶救,待生命體征平穩后再轉入行相關科室,并做好轉科記錄。如需轉院要電話通知相關醫院做好搶救準備,必要時請醫院派救護車急診患者。

2.4搶救工作應注意的問題(1)醫護人員對急診患者的診斷、緊急處理、治療護理要嚴肅認真、迅速及時、準確,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感執行救治;(2)搶救工作在遇有診斷、治療、技術操作等方面的困難時,應及時請示上級醫師,匯報給醫院負責人協助解決;(3)一切搶救記錄均應書寫準確、清晰、不能有涂改并詳細注明執行時間和執行者;(4)各類急救藥物的空瓶、輸液空瓶、輸血袋等均應集中存放,以便于統計查對,避免差錯事故的發生;(5)搶救時醫護人員要密確配合,執行口頭醫囑時護士必須口述一遍醫師確認后再執行,并及時記錄在病歷上,事后由醫師記。

2.5對留觀患者應做到以下幾點(1)所有留觀患者必須建立病歷,主管醫師應及時查看患者,做好病情變化的記錄和處理經過。(2)護士要及時巡視病房,進行重點觀察,對發現的病情變化及時匯報醫師,協助醫師處理,做好記錄。(3)對要求離院的留觀患者,分管醫師要詳細向患者說明注意事項和隨診時間,并請患者簽字。

2.6院前急救的處理(1)在接到急救信號后需在5min內出診,出診的醫護人員要通過電話及時和患者聯系,掌握患者的大體情況,在安慰患者的同時,可做出初步處理的決定;(2)到達現場后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就地搶救和送往醫院救治,遇有特殊情況要及時與醫院急診科聯系;(3)對于自殺、他殺、交通事故等涉及法律問題的傷員,醫護人員在積極救治的同時,要增強法制觀念,提高警惕,及時通知110、122工作人員到達現場處理;(4)若系昏迷患者在積極救治的同時,需與陪送者共同檢查其財物寫好清單,至少有兩人簽字后由值班護士保存。

3以預防為主,將防范措施納入急診管理中

(1)為確保急診患者的就醫安全,從患者到達就診科或接到急救電話開始,醫護人員就應樹立為患者服務的急救意識,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急救,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2)針對工作實際找出急診科易發生差錯事故的原因和薄弱環節,在日常工作中經常向醫護人員敲警鐘,不斷增強醫護人員的工作責任心。主任、護士長在排班時要注意新老搭配,充分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避免醫護人員長期處于緊張疲勞狀態而發生查錯事故。(3)防范措施:充分發揮工作中把關者的積極性,科內要重點抓好差錯好發人員、好發時間的管理,營造好的工作環境,做到工作分工協調“兩不誤,兩促進”,在易發查錯事故的時間段(中午、夜間、清晨)及時提醒醫護人員注意工作質量,為防止各種遺忘性差錯的發生,醫護人員要自覺進行交接班前的自查,以便于及時發行問題進行糾正。

4急診工作中應講究語言藝術的作用

(1)醫護人員應盡可能的了解患者的第一需要,讓急、危、重患者到院后有一種安全感,并能從醫護人員的語言中得到安慰和鼓勵,以更好地配合醫生治療。(2)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病情不能亂加評論,不明白、不清楚的問題要及時請示上級醫師,更不能在患者面前談論有關治療護理中的缺點和醫護人員的作法,以免產生不利影響,造成患者的誤解。(3)對某些失去理智的患者及家屬,醫護人員應以高度的同情心冷靜的與其交談,以寬容的態度穩定患者的情緒,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解釋問題使患者能夠面對現實,積極配合治療。(4)醫護人員在回答患者的問題時一定要注意語言的審慎性,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回答如:目前患者情況還比較好,但病情是一個復雜多變的過程,還要看以后的進展情況等,決不能信口開河、草率回答,而給醫療糾紛埋下隱患。

5加強消毒隔離工作,防止院內感染的發生

(1)急診科是病人集中的地方,也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場所,如果醫護人員在工作中不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很易發生院內感染,引起醫患糾紛。為此,醫護人員進行的每一項操作都應做到操作前后洗手,必要時進行手的消毒,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和操作規程。(2)對急救物品均應注明消毒日期,定期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液及時檢測更換,確保消毒滅菌效果。(3)對搶救室、處置室做到每日清潔消毒,每月進行空氣培養,保證室內環境達標。

6加強急救知識培訓,避免技術性差錯的發生

(1)有計劃的組織醫護人員學習急救知識,經常組織急救技術培訓,尤其是最常見的氣管插管、心肺復蘇、電擊除顫等以提高醫護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2)定期選派醫護人員外出學習新的急救知識和技術,不斷拓寬急救業務,提高急救水平。

(3)要加強醫護人員工作責任心的培養,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服務意識、自覺的慎獨工作精神和技術操作能力,從而避免一些因責任心不強而造成的差錯事故發生。

7正確對待工作中出現的差錯

篇4

Key words:Clinicians; Basic theory; Diagnostical capability

中醫之所以歷經兩千多年現仍被有效地運用于臨床,主要是由療效決定的,而療效取決于中醫理論的指導。沒有正確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這樣的實踐就不會發展也不會長久。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變遷,人們價值取向的改變,臨床醫生能潛心學習理論,并將自己治療的醫案用理論進行認真分析的人越來越少。目前中醫面臨很多問題,除有些人的錯誤認識外,我們不能不從自身找原因,其中臨床醫師中醫理論素養不高導致診療技術下降,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臨床醫師中醫理論素養,進而提高診療能力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對此,筆者根據臨床醫師目前所面臨的有關問題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略抒管見:

1 注重經典著作的學習,深挖中醫精華

中醫理論博大精深,經典著作對學中醫的人來講非常重要,它是古代醫家臨床經驗的總結,它是我們祖先為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一般而言精通理論又注重實踐的醫師,臨床效果良好,反之,只有理論沒有臨床,或只有臨床不注重理論學習的,在醫療方面都不會有很高的造詣。我國歷代名醫如張仲景、劉完素、朱丹溪以及明清時期的溫病學派等無不在學習《黃帝內經》等經典著作基礎上有所發揮,有所建樹。就現代名老中醫而言,他們之所以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究其根源,無不精通《內經》《傷寒論》等經典著作,對其中許多有指導性的內容能熟練背誦,理解深刻,在臨床對病因病機的分析時往往用經文一語中的,治療用方,靈活自如,讓人心服口服。

作為中醫臨床醫生,必須熟讀經典著作,否則對疾病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中醫經典著作有一些偏見,認為經典著作歷時久遠,文字晦澀難懂,對臨床作用不大等等,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近年來,名老中醫呼吁:中醫精華的部分在經典著作中,中醫臨床、科研均應在經典著作中找閃光點。事實也正是如此,比如近年來對傳染病的研究,中醫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而溫病學為其無論從理論還是臨床,提供了很好的依據和素材;近年來心理疾病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疾病已經稱為 21 世紀的第二殺手,而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有關郁證的論述,還有專論心身疾病的篇章,為這些疾病的診治預防指明了方向;再比如亞健康狀態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早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并創立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法。深入學習經典著作一定能尋找出應對各種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中醫現已延續了幾千年,但它的理論并沒有過時,只要深入挖掘,就一定能找出治療疑難雜證的突破點。因此,作為中醫的臨床醫師應該在百忙中抽一定時間閱讀經典著作,對其中有指導意義的內容做好讀書筆記,將平時收集的病例,用經典著作中的理論進行剖析,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實踐技能,更能為臨床論文的撰寫奠定良好的基礎,能夠使醫生的論文有理有據,讓人心悅誠服。現有的醫師臨床療效很好,積累的典型病例不少,但其分析討論比較浮淺,不能從理論上將自己的經驗進行升華,究其根源,經典著作讀得太少,記得太少。因此,醫院領導應為中醫臨床醫師加強中醫經典著作的學習創造條件,如業務學習內容每月最少有一次是聘請水平較高的、對經典著作理解深刻、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專家教授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講座;或者是各科室學術論文的交流,找出欠缺的理論根據,提高中醫臨床醫師對經典著作學習的興趣和自覺學習積極性,提高中醫理論水平,而理論水平的提高是診療技術提高的基礎和前提。

2 為醫師提供再學習的機會,提高業務水平

業務學習不是一句空話,要落實在行動上,醫院應制定相應的學習制度,臨床醫師可分期分批到中醫院校進修學習。從事臨床工作后很多醫師因為工作太忙忽視了業務的學習,導致醫療水平下降。有的甚至只知治病,不懂為什么要這樣治病,從機理上很難分析清楚。住院病歷、門診病歷書寫不規范;有的所記錄的臨床表現,治療大法,與用藥情況不符;有的對病人提出的問題不能自圓其說等等,理論知識的匱乏導致了這些弊端。實踐證明,在進行1~2年臨床工作后再到中醫院校有選擇性的學習一些理論知識,不但可以加深理解中醫理論,更能夠活學活用,提高分析、解決臨床病證的能力。20世紀80年代各地中醫院校經常舉辦短期中醫臨床大夫培訓班,請理論水平較高的教師講述中醫理論。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這種“回爐”現象值得借鑒。實踐-理論-再實踐,會使臨床醫生的醫療技術和水平不斷提高,應對臨床各種病證的能力大大增強。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很快就會將原來學到的理論知識忘記,而沒有較高理論素養的醫師,醫療技術平平,見到疑難雜證,束手無策,往往草率行事,將病人打發了事,這樣做的結果是降低中醫威信,失去患者信任,對中醫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現在有一種現象,基層醫院派人外出學習,基本都是去醫院學習,而不主張,也沒有人愿意去學校進修學習,因為人們更注重的是實用,即快速見成效,什么藥治什么病,只要記住這些,就算有收獲,回去就能當好醫生。這就導致有些人去醫院學習,學會了用某方治某病,但為什么能治這種?。坎荒苡美碚撨M行深入剖析,不了解中醫個體化的診療特點,所以回去后不能把別人的經驗針對不同的人靈活運用,仍然于事無補。所以將有1~2年臨床經驗的醫生派到中醫院校再有選擇地學習非常必要。

中醫理論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在整個科技文化轉型的時代中,中醫理論必然在歷史變革中創造新的價值體系,發揮其學術生命的原動力。在這些問題有效解決的同時將獲得新的理論產出,對中醫學術的整體發展產生推動作用,對中醫臨床實踐產生指導作用,體現實用性。現各學院都在進行教學改革,從學校畢業幾年后再回到學校就會發現,教科書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與臨床更加密切,尤其經典著作,幾乎每一個知識點都會講明它對臨床的指導作用。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有了改觀,多媒體的運用,實驗課的增加,討論課的設立,師生零距離的接觸,將臨床醫生從繁忙的醫療工作中又帶入一個較以前學習不一樣的全新環境,實踐證明許多臨床大夫非常珍惜再學習的機會,往往都會滿載而歸。

轉貼于 3 正確對待臨床科研,不能顧此失彼

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展,中醫要站穩腳跟,走向世界必須進行科學研究,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矯枉過正。當然有些問題并不在臨床醫生而是政策的制定者,現無論教學、醫療單位,科研是首務,課題成為聘崗的首要條件,而且必須是課題主持人。在晉升職稱中,醫生的醫療水平,患者就診率等理論上說作為考評的條件,但實質還是拿科研說事。眾所周知,職稱是患者衡量一個醫生水平高低的標準,職稱問題在任何單位均是讓人頭痛的問題,醫療單位更是如此。科研上不去,單位就不能上檔次,領導著急,群眾更著急,很多臨床醫生為解決職稱,不得不去想盡千方百計去搞課題,不管是不是自己感興趣或擅長的,只要上級能批就好,上上下下大家都在搞課題。申報課題的大夫上班憂心忡忡擔心課題不能被批準,批準了課題的大夫上班還在想著動物實驗效果如何?不理想應該如何去彌補?回家大量的時間花在寫標書,寫論文上,誰還有時間去看書去學習。醫生們被課題搞的筋疲力盡,被論文搞得暈頭轉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今天這個病人療效不好,為什么?醫生很少從自己找原因,下班后針對白天看病的結果去看書,去查找問題的癥結所在的人寥寥無幾。

那么,如何解決呢?中醫的實驗難做,因為跟現代醫學的模式不同, 而“因人制宜”是中醫一大治療原則,醫師應該把科研的重點放在自己如何運用辨證論治規律,通過實施個體化治療后取得的臨床療效上,運用各種現代化手段回訪病人,及時了解治療效果,及時完善治療措施,及時總結經驗,臨床醫師應該在自己專長和喜歡的工作中找課題,而不能為課題而工作。作為醫院應該為臨床醫師做這些工作提供一定的時間,上級組織在審批課題時也應該給予考慮。此外,中醫評定職稱也應有相應的傾斜政策,醫療水平高,技術全面,深受患者歡迎的臨床醫生在評定職稱時在同等水平中應該作為優先考慮的條件,或者發揮集體智慧,讓理論水平髙者協助他們總結經驗,申報課題,批準立項,從根本上調動臨床經驗豐富醫生的積極性,這對弘揚中醫有一定促進作用。

4 治療任何疾病必須突出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中醫和西醫都以人為研究對象,但二者形成的時代不同,采取的思維方法研究手段各異,形成兩種差異很大的醫學理論體系。中醫之所以歷經兩千多年仍被有效地運用于臨床,與它的理論的科學性不無關系。中醫學在漫長的歷史過程通過古代解剖,通過長期對生理病理現象的觀察,通過反復的醫療實踐形成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正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中醫臨床才能產生卓著的療效。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基本特點,是臨床醫生治療疾病的有力武器,中醫治病如果失去這兩大法寶,將一事無成。比如現臨床出現的“三高”癥等,患者最大的心愿是降壓、降糖、降脂。作為中醫大夫,降糖、降壓等中藥可以運用,但不能刻舟求劍。目前中醫雜志上有很多用辨證論治的方法治療“三高”癥收效良好的報道,值得臨床醫生的重視和借鑒,有機會應該多看中醫報刊、雜志,了解中醫藥的進展和研究動態,不斷用中醫知識武裝自己充實自己,這樣才有利于提高自己,在臨床上實現自我的價值。

5 注重理論研究者和臨床醫師之間的溝通

團隊精神值得提倡,中醫理論工作者與臨床工作者之間應該建立合作關系,現全國各中醫院校均有相應的教學醫院,這對雙方的互相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應該很好的利用這種條件,開展對疑難雜證進行會診的方式。教學醫院與教學單位掛鉤,每周進行一次病案討論,理論研究工作者提供理論依據,對病證進行分析,提供思路,臨床大夫談他們的經驗,理論與實踐的優勢互補,可以取得雙贏的效果。

篇5

主辦單位: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國中醫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3-0034

國內刊號:11-2483/R

郵發代號:82-393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7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中科雙獎期刊

篇6

1985年,我在南京中醫藥大學攻讀博士,在導師周仲瑛教授指導下做國家七五攻關課題病毒性高熱的中醫臨床研究。周仲瑛教授課題組用中藥搶救流行性出血熱的病人1100余例,其中400多例急性腎功能衰竭,200多例休克,病死率僅為1.11%,使原先10%的病死率大大降低,療效在國內外處于領先地位。

博士三年期間,我在江??h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治療以流行性出血熱為主的多種病毒性疾病。記得有一次,我帶兩個年輕醫生,搶救一位32歲的農民。當時,病人高熱,急性腎衰,一滴尿也沒有;急性心衰肺水腫,心率160多次;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胃腸道衰竭,腹脹如鼓;還有急性腦衰,皮下大面積出血,危在旦夕。因腎衰無尿,不能反復使用強心劑,甘露醇脫水亦未奏效,西醫放棄治療。于是我們接管病人,上插胃管,從上面灌中藥葶藶大棗瀉肺湯,清肺化痰通腑活血;下插肛管,從下面灌瀉藥桃核承氣湯排水排毒;每2小時一次。6小時后,病人排出了7×8厘米大小的血性尿膜,其后24小時排尿大于8000毫升,少尿迅速緩解,心衰、呼衰得到糾正,病人轉危為安。

篇7

發明人楊新杰進一步闡述:由于該技術是根據祖國傳統中醫學理論,不植入人體,只是在人體的皮膚表面通過儀器探筆撲捉人體生物電信號,無創對人體作出全息診斷,因而不會對人體有任何射線、照影、切片、穿刺等創傷性的損害出現。

目前他已通過此技術掌握了數百例亞健康人群的防治篩查,和干預治療的成功臨床病例,這將對國內外今后進行亞健康領域的科研工作提供有效的數據,并對亞健康的防治工作起到積極有效的推進作用。

該儀器的發明人,我國著名中醫專家楊新杰表示:該技術已通過了由中國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和省市多位專家學者的論證,可普遍應用于臨床檢驗醫學、亞健康體檢,中醫治未病和醫學科研等諸多領域。

這一技術經沈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沈陽醫學院附屬二醫院臨床報告驗證: 對近二百例典型病例進行系統診斷治療,臨床跟蹤,其中全息診斷方面采用與其他理化檢查相對照的方法,對高血壓早期,心腦血管、消化道、等疾病作檢查,收到了滿意效果,診斷符合率達96.67%。治療方面,對全息反射區、反射點和與傳統針灸相同的體穴治療,均取得了癥狀緩解,體癥消失,恢復生活工作能力等,總有效率為95.40%

由技術發明人楊新杰撰寫的,關于該技術臨床成功應用的多篇學術論文,于近幾年分別在《2009國際傳統醫藥科技大會》《全國第六屆中醫外治學術年會》《中國第三屆中醫藥發展大會》上獲獎,并且被國內多家行業核心類期刊收錄,由于極具學術價值,中國最大科技數據庫(維普)和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萬方數據)對其論文進行轉載.

篇8

Clinical Route Managment of TCM and Analysis of Control Models

CHENG Lan,WANG Weirong,CHEN Jinli,LI Jun,YANG Rongyuan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102,Guang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CM clinical route managment was explored in order to integrity quality control model. Methods: The three-grade quality control model including individual case administer, project team and hospital was primarily established. The ending control and course control were combined and the latter one was emphasized. Results: Course control was better than ending control and multi-stage control was better than single control. Conclusion: Integrated control model can be more helpful to carry on and manage TCM clinical route.

Key words:TCM clinical route;management;quality contr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7-11

基金項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資助項目(200707004)

作者簡介:程蘭(1963-),女,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中醫婦科。臨床路徑管理能有利于縮短平均住院天數、增加患者滿意度、降低了醫療費用、加強規章制度的落實、提升醫院管理效率、促進學科建設\[1\],而臨床路徑管理實施過程的質控則是上其有力保障。

1 中醫臨床路徑質量管理的特點

臨床路徑是指由醫院內的一組成員(包括醫師、臨床醫學專家、護士以及醫院管理者等),根據某種疾病或手術制定的一種被醫護人員共同認可的診療模式。此模式有嚴格的工作順序、準確的時間要求,其目的是為了減少或避免服務對象康復的延遲以及資源的浪費,使他們能獲得最佳的醫療護理服務\[2\]。

中醫臨床路徑是指臨床醫生、護理人員、藥學人員、醫技人員、行政管理人員等相關人員聯合為某一特定診斷的患者制定的一套最佳的、標準化的中醫藥診療服務與管理模式。

1.1 中醫臨床路徑的特點

中醫臨床路徑中,中醫診療措施在表單中的體現多為非直接醫囑內容,如“辨證使用中藥湯劑”、“完成辨證施護”,其中“辨證”的內涵基本反映在病情記錄中,而病情記錄的客觀性、準確性也就是辨證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醫生的中醫理論水平和臨床經驗的影響。

1.2 中醫臨床路徑質量管理的特點

基于中醫診療工作的核心——“辨證”的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醫生的中醫理論水平和臨床經驗的影響的特點,中醫臨床路徑的質量管理,更強調辨證論治的核心理念在臨床診療工作中的體現。監控時應以路徑方案為準則。路徑方案規定了必須采用相同的治則治法,則治法不同屬于變異,如路徑方案確定某病種的某種辨證分型,其治則為祛邪,治法為活血化瘀;如果采用了軟堅散結的治法,雖也屬于祛邪的治則,但和活血化瘀治法不相符合,故屬于變異。另一方面,如果治法相同就符合了路徑方案,不強求選方一致,那么相同治法下的不同方劑,任用其中一種均可。如同屬活血化瘀方劑的血府逐瘀湯與身痛逐瘀湯,可根據醫生的判斷加以選用,而不屬于變異。當然,如果路徑方案規定至中藥湯劑中的藥味,甚至是藥量,那么只要是藥味或者藥量不符都需作為變異記錄,并納入變異管理的范圍。任何變異的判斷原則都是以路徑方案為依據的,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路徑也不例外。”在一般日程化的診療措施管理的基礎上,還須重點關注以下問題:

1.2.1 辨證的準確性 目前的中醫臨床路徑中,已經把單病種主要的臨床證型分列,但不可能包含所有的臨床情況,所以在臨床辨證時,在病名診斷符合的前提下,臨床醫生須先從患者的臨床表現出發進行客觀辨證,得出辨證結論后再與路徑列出的證型進行比對,注意不要忽視臨床辨證的多樣性。即:以最常見的證型來作為納入中醫臨床路徑的標準,而對于較少見的證型,以變異情況進行記錄和解決\[3\]。

1.2.2 治法治則與臨床辨證的對應性 一旦臨床診斷確定符合納入條件,則治法治則遵循路徑的方案制定即可。但要注意的是,在診療過程中患者出現變證,就需由上級醫生對變證進行判斷。

1.2.3 方藥與治法治則的一致性 目前的中醫臨床路徑中,在每個變證之后都有推薦方,甚至個別路徑把可能的變證及其方藥的加減法都已經列出,所以臨床上如果醫生嚴格按照路徑的方案執行的話,只要辨證準確,方藥不會有太大的偏離。但個別醫生有可能掌握的臨床驗方與路徑的推薦方符合度不大,這種情況下就應該以治則治法為準繩進行判斷,只要所用方藥符合治則治法的,就應該按符合處理。

2 中醫臨床路徑的質量控制模式

中醫臨床路徑的質量控制的重點在于內涵的質量控制。

2.1 前饋控制

臨床路徑作為單病種管理的手段,其通過把臨床診療規范日程化,使不同業務水平的醫務人員的在診療工作中都能遵循具有較高水平的臨床診療規范,并通過變異管理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診療方案的優化中。這種作用在中醫臨床路徑管理中尤為突出。

既然“辨證”的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醫生的中醫理論水平和臨床經驗的影響,中醫臨床路徑的質量管理,如果要做到使辨證論治的核心理念在臨床診療工作中充分體現,就必須從診療方案的優化、實施前的培訓和協調著手。

2.1.1 診療方案的優化 重點在中醫藥療法應用的環節及時間確定,主要體現在臨床路徑構建的環節上,強調要針對不同的中醫藥療法在不同治療環節的最佳療效體現,對不同中醫藥療法在治療過程中的應用時間進行設定,如:因“子宮肌瘤”行全子宮切除術的患者,在術后才開始“電針足三里”治療,以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排便后停止。這樣既可以高效利用醫療資源,也更能體現其在疾病診療過程中的環節優勢。

2.1.2 實施前培訓 本項工作中方案培訓與西醫臨床路徑相同。在中醫診療技術方面需解決關鍵問題是:如何把握辨證論治的一致性。

①辨證的準確性:強調各證型的辨證要點;確定伴證/變證的排除標準。伴證(兼證):主要證型符合,同時伴有其他對主證影響不大的證型。變證:在診療過程中,患者病情發生變化,出現與原來證型完全不一致的情況。有階段性變證與本質性變證之分。

臨床辨證與路徑列出的證型進行比對時,得出的結論大致有3種:其一,臨床辨證與路徑的辨證一致的,可以直接納入;其二,臨床辨證與路徑的辨證不完全一致時,須由主治以上醫生進行判斷才能決定是否納入,如:“肛瘺”患者,臨床辨證為“濕熱下注夾瘀”,國家局的路徑中的證型為“濕熱下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由該路徑項目組的臨床負責人作出判斷和決定,該辨證中“濕熱下注”為主,“夾瘀”為一般性伴證,對診療工作基本不發生影響,如果這種兼證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應作為證型的變異進行處理,即納入路徑管理并記錄證型變異,這種變異資料就有可能成為日后優化路徑的依據之一;如果“肛瘺”患者,入院時臨床辨證為“濕熱下注”型,若患者在住院期間因感染擴散已經在“濕熱下注”的基礎上出現“濕毒蘊結”征象,則應為本質性的變證。其臨床處理原則與路徑相距甚大,應退出路徑管理。其三,臨床辨證為該病種的少見證型,與路徑的辨證不能進行類比,則不予納入。即符合納入標準而被納入的就按路徑管理,沒有被納入的則不屬于這里討論的范疇。

②治法治則與臨床辨證的對應性:關鍵在于對伴證和變證的處理。

伴證的處理:如“肛瘺”患者,臨床辨證為“濕熱下注夾瘀”,可以歸入“濕熱下注”證管理,在中醫治法中“清熱利濕”的基礎上加上“化瘀”,作為一般性變異處理。

階段性變證:如“肛瘺”患者,在住院過程中不慎感受風寒,出現“外感”癥狀時,其時治則臨時調整為“急則治其標”,治法為“疏風散寒”為主,在表癥祛后,就要再次及時調整,回歸原法。作為一般性變異處理。

本質性變證:如“肛瘺”患者,在住院期間因感染擴散已經在“濕熱下注”的基礎上出現“濕毒蘊結”征象,其臨床處理原則與路徑相距甚大,應退出路徑管理。

③方藥與治法治則的一致性:治則治法一旦確立,選用推薦方劑則可,個別路徑把常見伴證對應的方藥加減也一并列出,方便臨床醫生引用。

但當臨床醫生認為在推薦方劑之外還有效果較好的的常用的方劑的,則建議允許其在不違反治則治法的前提下使用,并進行記錄,以便階段性總結時進行療效對比,有助于診療方案的優化。

④操作培訓:對路徑方案中涉及的由醫護人員操作的特色療法項目,如骨科的手法整復,又如腹針治療,要求工作組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及操作練習,做到人人過關。

2.1.3 臨床與醫技的協調 本項工作在中醫診療技術方面主要是要解決中藥、中醫特色療法的介入的及時性問題。

①醫技科室:與檢驗科、病理科、心電圖室等等醫技科室的協調與西醫臨床路徑相同。

②藥學部:(1)中藥湯劑:約定不同時間段入院的納入路徑管理的患者從接收到處方到湯藥送到病區的時間、非煎藥室上班時間中草藥的配置時間。在保證中藥飲片的質量以及中藥的煎煮質量的前提下讓患者能及時吃上湯藥。

(2)中醫特色治療:專科病種的診療方案中涉及針灸、藥浴等等中醫特色療法的,需要與針灸科、傳統療法科等等科室約定納入路徑管理的患者從接收到會診申請到相應治療的具體時間。保證患者能及時得到有效的中醫特色治療。

2.2 現場控制

為最有效和直接的控制方法。在中醫診療環節,重點現場抽查個別住院患者的辨證準確性,癥狀-證型-治法-方藥的一致性,使用中成藥是否辨證,甚至針灸手法的補瀉是否與辨證符合等等,變異情況抽查變異記錄。一旦發現問題,現場予以糾正。

2.3 反饋控制

在中醫臨床路徑管理中,反饋控制應把重點放在定期把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歸類,一旦發現帶有普遍性或傾向性的問題,尤其是辨證與方藥的把握方面的問題,就需要組織項目組進行總結分析,甚至重新進行培訓。這在路徑工作啟動的早期尤為重要。

2.4 階段性優化

每年進行總結,重點對中醫藥療法介入的環節、時機對療效的影響進行分析,對路徑的診療方案進行優化。

2.5 質控基本架構

2.5.1 一級質控(個案管理者質控) 由科室質控人員(醫療、護理)對每天/全部納入病例進行質控,重點在必選項目的完成情況和診斷的準確性,中醫針對包括病名診斷和證候診斷。在暫時沒有將臨床路徑進行電子化管理的單位,須從啟動路徑管理開始,定期向項目組報告納入情況和基本的運行情況。

2.5.2 二級質控(項目組質控) 為項目管理組指定質控員對各路徑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抽查。在中醫診療環節,重點現場抽查住院患者的辨證準確性,證型-治法-方藥的一致性,是否辨證使用中成藥等等,變異情況抽查變異記錄。在暫時沒有將臨床路徑進行電子化管理的單位,須從每個病種啟動路徑管理開始的第1~2例開始,定期向醫院管理部門報告納入情況和運行情況。尤其是在運行過程中發現問題時必須及時報告。一般需對照相應病歷資料進行質控:如表單中“中醫辨證治療”項目,如果病歷中“癥狀”、“辨證”、“治法”、“方藥”符合的,則為符合;如果沒有完成或不符合,則需檢查其變異記錄,包括變異類型的判斷。

2.5.3 三級質控(醫院質控) 由醫院的醫療質量管理部門的人員(醫療、護理)對各路徑執行情況、質控情況進行定期抽查,同時收集臨床醫務人員在執行臨床路徑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或提出的意見,及時給予協調、指導。

總之,中醫臨床路徑的管理,基于中醫診療工作的特點,在形式管理的基礎上更注重內涵的管理。其中以前瞻管理與環節管理為主,以遵循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癥狀”、“證候”、“治法”、“方藥”之間的合理的延續成為質量控制的核心內容,在此同時,中藥飲片的質量以及中藥的煎煮質量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 朱士俊.臨床路徑在醫療質量實時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雜志,2003(10):594-596.

\[2\] Graybeal KB,Green M,Mc-kenna B.Clinical Pathway development: the overlake model\[J\].Nurs Manage,1993,24(4):42-45.

\[3\] 張敏洲. 中醫臨床路徑構建思路與方法\[J\].中國醫院管理,2005(3):37-3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9

楊弋醫生簡介:楊弋醫生現為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青年委員會副主委、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全國中青年專家、吉林省醫學會神經病學青年委員會主委、吉林省中西醫結合青年委員會主委、東北地區神經病學學術交流協會副主委、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楊弋院長2001年畢業于吉林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曾赴加拿大薩省大學進修,回國后一直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從事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他擅長診治頭暈、頭痛及各類腦血管疾病,尤其在診治腦出血、腦動脈狹窄、進展性卒中等腦血管病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近年來,楊弋院長主持并完成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并榮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吉林大學醫療成果二等獎、吉林省青年科技獎等多種獎項及吉林省衛生系統有突出貢獻中青年技術人才、吉林省高??蒲写好缛瞬拧⒓质〉谌渭鈩撔氯瞬诺裙鈽s稱號。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的前身是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國家衛生部直屬的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該醫院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經開區仙臺大街126號,占地面積為24.29萬平方米,共開放住院床位3178張。近年來,該醫院多次獲得“白求恩杯競賽最佳單位”、“首批長春市職業道德建設示范單位”、“吉林省文明服務單位”、“長春市創建文明城市最佳單位”等光榮稱號。目前,該醫院共設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骨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顯微整形外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風濕免疫科、腫瘤血液內科、放射治療科、感染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等48個臨床、醫技科室,其中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是國家衛生部重點學科,是長春市乃至吉林省最好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之一。該科室創建于1962年,擁有包括多功能纖維鼻咽喉鏡、鼻內窺鏡、多功能微波治療儀、超聲霧化儀、純音及阻抗測聽儀、中耳分析儀、腦干電位儀及多功能射頻治療儀在內的國內一流診療設備。近年來,該科室開展了以喉癌、鼻神經外科疾病為重點的頭頸腫瘤外科診療服務,每年收治省內外住院患者近千人,曾多次榮獲國家級及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和醫療成果獎,在省內外均具有極高的聲譽。

朱冬冬醫生簡介:朱冬冬醫生現為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中國醫師協會耳鼻咽喉科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吉林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副主委。朱冬冬主任1993年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此后一直在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從事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他擅長診治喉癌、下咽癌、腮腺頜下腺腫瘤、上頜竇癌、舌癌、口底癌,擅長進行小兒扁桃體腺樣體的手術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治療。他在東北地區率先開展了鼻內窺鏡下視神經管減壓、腦垂體瘤摘除、嗅母細胞瘤切除及顱底修復等微創手術的研究工作,是目前吉林省唯一能開展此類手術的專家。

董震醫生簡介:董震醫生現為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學位委員會主席、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鼻變態反應組組長、首都醫科大學耳鼻咽喉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副總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擅長診治過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竇炎等。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始建于1936年11月,其前身是新京特別市立醫院(新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于1978年12月定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2000年6月與吉林大學和白求恩醫科大學等五校合并,正式更名為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經過幾代人的辛勤耕耘,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現已成為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該醫院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自強街218號,占地面積為1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7萬平方米。該醫院擁有精良的醫療設備,包括飛利浦256排CT、西門子1.5T核磁儀、數字平板減影血管造影機、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全飛秒激光治療儀、銳影彩色多普勒超聲波診斷儀等高精尖儀器設備300余臺。同時,該醫院還不斷加大投資,用于改善就醫環境,提高服務水平。在日益激烈的醫療行業競爭中,吉林大學第二醫院以雄厚的實力、齊全的設施、一流的服務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贊譽,成為一所國內外知名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近年來,該醫院多次榮獲“全國愛嬰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等多項殊榮。目前,該醫院共設有43個臨床科室,6個醫技科室,其中心血管內科為吉林省臨床重點??疲情L春市最好的心血管內科之一。該科室始建于19世紀60年代,經過幾代人半個多世紀的努力,該科室現已成為長春市最大的心內科診療中心,擁有包括惠普CCU中央監護系統、Marquette運動平板系統、心臟監測儀、EP-Workmate多導生理記錄儀、心臟除顫器、Medtronic心臟起搏器、呼吸機、心導管室、數字減影機(DSA)、射頻消融儀、24小時動態血壓檢測儀、傾斜試驗機、高壓注射器等國際一流的診療設備。目前,該科室擁有醫護人員百余人,其中具有正、副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10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7人。

李淑梅醫生簡介:李淑梅醫生現為吉林省心臟病介入治療中心主任、吉林大學心臟病診療中心主任、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起搏電生理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生物工程學會心律分會常委、吉林省醫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醫學會心血管分會主委、吉林省醫學會起搏電生理委員會主委、長春市醫學會心血管分會主委、長春市醫學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李淑梅主任從事心血管內科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30余年,具有十分堅實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她擅長心律失常、心衰、心臟驟停及冠心病的診治。近年來,李淑梅主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并榮獲吉林省衛生廳新技術一等獎、吉林省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吉林省科委醫療成果獎等多種獎項。

楊東輝醫生簡介:楊東輝醫生現為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起搏學組成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學會青年委員。楊東輝主任1992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英語醫療專業,曾赴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心臟研究所進修,回國后一直從事心血管內科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他擅長各種快速心律失常和緩慢心律失常的診治,擅長做有創和無創心臟電生理檢查、導管射頻消融手術及起搏器植入手術。近年來,楊東輝主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并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等多種獎項。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

篇10

2004年9月擔任院長以來,他白天忙著診治病患,只有利用晚上的時間進行學習,為自己“充電”。多年來,為了醫院建設和各項工作的發展,他傾注了大量心血,幾乎每晚都工作到深夜。

在醫院各種會議上,他經常說:“對于醫務人員來說,我們就是患者的依靠,要進行換位思考,將患者對我們的信任轉化為一種動力,要以關懷式語言接觸病人,人性化服務滲透醫療,尤其面對的大多數是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村患者,我們更要一視同仁,全心全意的為患者服務。”

為此,他把醫患溝通當作臨床一線的重點工作來抓,為醫務人員訂閱書籍,邀請專家到醫院講課,組織職工觀看溝通方面錄像片,全面提高了醫護人員的溝通能力。他自己也積極與患者溝通,用盡可能通俗的語言向患者揭示病情,制定出經濟可行的診療方案,得到了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和贊揚。

“為醫必仁,學醫必精”,作為一名醫生,何云長始終堅信,不但要有精湛的醫術,更要有醫者德為先的高尚情操。在工作中,嚴把廉潔關,努力做到潔身自好,一塵不染。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并堅持與患者換位思考,面對利益的誘惑,從不動心。從醫以來,他拒絕了無數宴請、拒收任何好處,自己捐的錢卻比別人都多。

工作中,何云長十分注重經驗的總結,幾年來,在《中國中醫基礎理論》、《中國社區醫師》、《中國民族民間醫藥》等雜志上共發表文章26篇,其中獲中華醫學會優秀論文2篇,大理州優秀論文5篇、《祛邪治咳嗽八法》、《淺析張子和“先去藥邪,后及病邪”之觀點》均獲中華醫學會優秀論文獎。

與此同時,何云長不斷加強帶教工作,甘為人梯,幾年來,共帶教進修生、實習生500余人。

篇11

醫學研究生肩負著“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神圣職責,是未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主力軍,他們的職業道德素質關乎生命、關乎社會的和諧穩定。調查研究發現,現行的醫學教育制度主要側重于醫學技能教育,人文教育明顯缺乏,醫德教育受重視的程度還不夠,再加上我國現行醫療體系還不完善,導致醫患關系矛盾突出,嚴重影響了醫務人員的執業環境和工作積極性,也為疾病的診斷治療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障礙[1]。因此,加強對醫學研究生的職業道德和醫學倫理學素質的教育尤為關鍵。

高校方面不僅要開展促進醫學研究生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提升的理論學習,還要重視典型示范教育以及加強醫德臨床實踐教育等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的教育方法,使學生了解醫生應具備的職業道德和職業倫理,樹立社會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最終成為具備良好職業精神與高尚醫德的高素質人才。

二、立足中醫專業知識教育,確保中醫研究生培養質量

1.深化中醫經典的學習

中醫經典是中醫的理論淵源和學術精華所在,熟讀中醫經典是每個中醫學子所具備的基本要求,目前由于中醫藥高等教育模式多照搬西醫院校,在本科階段,學生僅有1/3時間學習中醫知識[2],由于學時有限,經典課程僅有少量原文要求背誦,以致學生經典知識匱乏,不夠扎實,學完之后很多學生甚至都背不出經典條文。研究生階段,由于科研課題、論文寫作、臨床實踐等壓力,使得目前中醫研究生沒有時間或者是不愿意花時間去研讀經典,領會精髓,這樣就很難建立中醫思維模式。

高校方面應根據中醫院校自身的特點,本科階段就應該加大中醫經典課時量,并對學生進行嚴格考核;老師方面應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素質,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學習中醫經典知識的興趣;學生自身方面要時刻保持學習中醫經典的熱情,熟讀經典,掌握中醫經典知識的真正內涵, 更好地利用中醫理論指導臨床實踐。

2.注重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

高校研究生的科學研究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目前,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很多中醫研究生在自身的學習過程中非常浮躁,認為科研素質的培養對臨床醫生以及將來的臨床工作沒有作用,再加上有些中醫導師本身對科學研究的理解、運用以及指導并不深入,最終導致中醫研究生不能踏踏實實做科學研究,普遍存在科研思維缺乏、科研能力薄弱、科研質量不高、發表國際學術論文數量較少的現象。

高校必須加強學生對科研知識的學習,一方面可以采取獎懲制度,以的質量和數量來評價研究生的學術研究能力,同時嚴格考核畢業論文的答辯,以提高中醫研究生對科研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一方面加強導師隊伍的建設,多重視科學研究,形成科學的科研思維,更好的為中醫研究生的培養承擔主導作用。

3.強化臨床實踐技能的操作

高校培養醫學研究生的目標是使其成為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級臨床應用型人才,因此臨床實踐能力的高低是評估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目前,在醫患關系緊張的大環境下,有些帶教老師為減少醫療糾紛,很少給研究生臨床操作的機會。據調查,在臨床實踐中很多研究生主要是寫病歷、安排患者做各種檢查等一些瑣碎事務,再加上一些學生本身知識就薄弱,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對自己的臨床技能沒有信心,嚴重影響學生的素質培養。

高校和醫院方面應將臨床技能培訓規范化,研究生中期考核、出科考核和定期臨床技能考核嚴格化,建立明確的考核量化標準并嚴格實施[3],同時要規律開展床旁教學、示范查房等方法切實加強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導師方面應提高自身的臨床中醫診療水平,使學生在其言傳身教下熟練掌握中醫診斷的望、聞、問、切四診,同時多給學生創造臨床操作機會;學生自身方面應扎實掌握中醫基礎知識,勤于積累臨床實踐經驗,用完善的知識結構武裝自己,取得導師和患者的信任,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臨床實踐操作機會。

三、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提高中醫研究生綜合素質

篇12

中醫的實驗教學究竟應如何完善?至今尚無統一的標準。在望診的課堂教學中,仍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對中醫望診之病變形態學的描述,往往是教師講得繪聲繪色,口干舌燥,學生則聽得云里霧里,不得要領。缺乏一種生動具體、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為解決中醫望診教學“光說不練”的窘境,我們研制了“中醫望診訓練系統”(國家專利申請號200820053104.9),旨在加強學生對中醫望診的直觀感覺能力,為今后的臨床診療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具體方法報告如下。

2研制方法

2.1研制目的

該系統研制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通過觀察常見病變之部位、形態、顏色、范圍等直觀視覺變化,掌握中醫望診的主要內容,從而達到提高病癥望診的識別水平。

2.2研制手段

按“十一五”《中醫診斷學》(新二版)教材體例[1],采用目錄分級方式,將“望診”分五個一級目錄文件名、二十二個二級目錄文件名,一級目錄文件包括全身望診、局部望診、望排泄物、望小兒指紋、舌診,在一級目錄文件下,根據教學內容又分若干個二級目錄文件,在二級目錄文件下,還可再分若干個三級目錄文件。如局部望診(一級目錄文件)——望頭面、望五官、望軀體、望四肢、望二陰、望皮膚(二級目錄文件)——望頭部(三級目錄文件)——頭顱、囟門……。將教學內容分解成為相對獨立的部分,各部分通過點擊目錄的方式進入,各部分的結尾均有鏈接點可以順序進入下一個部分。學生可依自身的需要任意點擊進入,既可按照教材順序進行,又可靈活調整順序。

2.2.1素材庫的建立

典型圖片的收集:用數碼照相機拍攝醫院臨床實際病例的圖片;或在相關書籍進行圖片掃描;或在醫學影像資料中抓拍圖片;或在網絡中找到相關的圖片資源。其中跟蹤拍攝住院患者的舌象的動態變化,從治療前的焦黑苔、治療中的厚黃苔,到治療后的薄黃苔,加之對應的病證的變化,使學生對舌的動態變化的認識不僅僅局限于抽象的理論,而是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

診療視頻的拍攝:為了使學生真正理解中醫的生命力在于臨床療效,在征得全國名老中醫——郭振球教授的同意下,每周在郭老門診期間,跟蹤拍攝郭老臨證實況,從接診時的醫患問答、望聞問切,到寫病歷、開處方的全過程,實時錄音錄像。包括初診、復診、再診多次全程記錄,通過患者服藥治療后的病癥變化,以及通俗的語言表達,來反映中醫診斷的客觀可靠性。從而解決新校區上基礎課,學生見習難的困繞。有助于學生動態、直觀地認識疾病的癥狀體征。臨床資料直接來源于臨床,不僅真實可信,而且能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2.2.2圖片的處理

收集到的圖片素材在歸入素材庫之前,要用圖像處理軟件進行色階、亮度、對比度等的處理,以取得最佳效果,在MicrosoftPowerPoint中直接插入圖片,另加一段20字以內的文字說明。

3應用情況

3.1學生每三人一組,共用一臺計算機,改變教師采用多媒體組合同步教學方法,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按照教學內容編輯圖片,展示各種病態特征。采用望診真實圖像,直觀與思考相結合的形式,使學生在真實生動的教學中領會要領,增強記憶,開闊思路,使得望診內容更具客觀化,在模擬的臨床背景下回答問題,用量化的分數來評價學生的臨證能力,解決了臨床考核的量化問題,對提高學生辨證思維能力和臨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3.2考核評價方法的改革中醫診斷學是基礎理論與臨床各科的橋梁課程,教學中的“三基”(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運用顯得十分重要。以往單一的理論考核方式,重理論輕實踐,既不能全面客觀測量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基本技能,也不能指導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學習。因此改革為綜合性考核,理論測試占80%,操作訓練(包括實驗、四診操作)占20%。從多方面評價學生,以促進學生向創新型、能力型的轉化。

4討論

4.1教學模式的轉變

中醫實驗教學總體上仍處于探索和完善階段。如何培養出較高素質的學生,是中醫醫學教育的新問題。中醫望診教學應強調直觀性,將單一的課堂講授為主,轉變為以課堂形象教學、師生互動、教與學相結合的訓練型教學模式。將一些語言描繪很難準確表達的病證體征,用醫學圖片的形式展現,使學生的感性認識與識別能力得以提高。

實施“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得以激發,由單純“被動實驗”過程變為“積極思維”創造的過程教學。為加強實踐環節,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技能培養體系進行了優化,將原附屬于理論教學且較為松散的實驗教學(理論教學90學時,實驗教學18學時)改為集中地、系統地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并實行單獨綜合設課——《中醫診斷實驗方法學》課程,單獨考核。

4.2教學方法的改進

通過中醫專業技能的專題訓練,使之盡快完成從“學”向“用”的過渡。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教學,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望診的識別內容模糊相近的困惑,如面色淡白與面色蒼白、腐苔與膩苔等,需不斷強化訓練,才能達到“學以致用”之目的。現有的多媒體課件,多為教師單向演示,缺乏互動功能,難以強化對學生動手能力、場景的訓練。中醫望診訓練系統的圖片直觀性強,可以增強視覺效果,從而準確地表現望診中的望神色形態及望舌;視頻錄像可以展現名老中醫的臨床診療全過程,將臨床示范病例與臨床見習相結合,展現了形象、動態、直觀的特點。

4.3實驗教學的探索中醫診斷的主觀因素較多,缺乏統一的客觀標準,因此,訓練學生的臨床辨證思維能力有一定難度。我們以具體病案為中心,在名老中醫與患者之間的望、聞、問、切四診過程中,通過視頻、音頻、圖片形式,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爭辯,充分調動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形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導學結合,啟發式、探究式的新型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用創新的教學理念,以素質教育為目的,正確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在臨床辨證的準確率。

5結語

篇13

“不疼痛了,舒服了?!薄案杏X好多了!”患者臉露笑容,從他的說話語氣里,感覺那是擺脫了病痛之時的真摯之聲。為什么會如此立竿見影?袁主任解釋說,患者昨晚開窗睡覺,沒關窗戶也沒蓋被子,造成面部麻痹,還好,來得及時。

在采訪過程中,袁清順主任醫師始終面帶微笑,說話也是溫和洪亮,尤其談起“特種針”的針法療效,出口成章。講他的工作,講他的病人,講他在國外的講學、診療生活……時而臉上帶著興奮,時而露出童真的笑容,時而語氣充滿激情……醫者仁心,臥薪嘗膽,默默堅守,隨著談話的深入,內心里感到他真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大醫家。

“逆向透穴法”治面癱療效顯著

記者這次因為看到也有患者因為患了“面癱”來找袁主任就診的,因此,在這方面,也聽袁清順主任聊起了這個話題。他說,面癱即面神經麻痹,該病因多由脈絡空虛、風寒之邪侵入陽明、少陽之脈,以致經氣陽滯,經脈失養,肌肉縱緩不收而引起的。

有一位女性患者40來歲,當日來醫院就診。午睡醒來時,她發現自己右側面部板滯、麻木、癱瘓,不能皺眉、露齒、鼓頰等動作了,她非常驚恐馬上就來醫院了。診療中,她的口眼斜偏向左側。右側露睛流淚,額紋消失,鼻唇溝變淺,鼓腮漏氣,口中流口水,伴有惡風多汗,納可便調,舌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浮緩。證以素體陽虛,衛陽不固,疏通氣血。袁清順醫師即就給她實施行逆向透穴法,留針20分鐘,日1次,兩次顯效,四次就告痊愈了。因為她沒有錯過最佳治療時間——面癱后三日內。

袁清順主任醫師強調說,此病有“先兆”或“前兆”,一定要重視。此病潛伏期是一周,發展期是一周,恢復期則要1個月左右。有一位男性患者,才22歲,患者口眼斜,到第七日才來醫院看病。原來,他12天以前因頭部外傷,有嘔吐、右耳道出血入院的。當時診斷為顱底骨折(中顱窩)。經過西醫抗感染止血治療,五天后卻出現了重度口眼?斜,右眼裂變大、閉目困難,右額紋消失,鼻唇溝變淺,口角偏左,伸舌偏左,考慮繼發性面神經麻痹,經服維生素類藥物無效,故請針灸科會診。辨其證屬淤血阻絡,治療適宜活血通絡。行逆向透穴法,每日一次,留針30分鐘,針七次,病去大半,又針5次痊愈。

袁清順主任告訴記者,針灸推拿是集針灸、理療推拿為一體的治療方法,對面癱、中風后遺癥、三叉神經痛、偏頭痛、關節損傷等正骨療法和急慢性腰腿痛等脊椎相關病的診斷治療有顯著效果。

解患者病痛冒險自扎針

談起學醫經過,他說還是有緣分的。1966年,自己剛中學畢業,他當時最大的愿望就是報考一所重點大學,學理科。“但我的夢想很快就破滅了,高校不招生了。那一年,我的師父想方設法把我留在了他的身邊,讓我進了他所在的醫院一山西離石縣人民醫院工作,讓我拜他為師學醫。從此,我的整個人生就改變了。師父用他的愛心與真情溫暖和感動著患者和同事。他一再告誡我,作為一名醫生,在行醫前,要先學會做人,無論患者地位高低、貧富、老少美丑,都要有一顆救濟天下蒼生寒林之苦的惻隱之心。一定不要有任何的浮躁與虛假,言必信行必果。困難面前不能退縮,待患者似親人,待自己要苛刻……”

拜師學醫三年里,為了學好針灸,而每次學扎銀針,都是從他自身上“體驗”開始。他在自己身上扎的針眼已經數不過來了。為什么要如此呢?他說,比如風池穴扎深的話可以危及生命,又如肩井穴位,刺深或者方向不對的話,可能引起氣胸。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在自己的身上進行反復的針灸練習,以增強對穴位的感覺。正是在一次次對自己身上的試針練習中,他喜歡上了這個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醫療技法。他說,“我的職業使我不得不這樣去做,為解除患者的病痛去冒風險。我帶過很多的外國學醫者,每次我也愛說這個,嚴格要求他們?!?/p>

那時,他總是醫院里最后一個離開崗位的人。有時也要隨師父下鄉診療?;夭涣思遥驮卺t務室里的地上鋪一些紙板和麻袋,趁著打個盹,還一再提醒師父一定要叫醒他。那時,他白天忙碌,到了晚上他就開始自學查閱大量的醫書。在他的記憶里,夜晚的星光、月光伴著他辦公室的燈光是多么難得。

1972年,袁清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山西省中醫學校,苦學了三年中醫學。1979年,他又考上了山西醫學院,學了四年的西醫學。連續7年的醫學??茖W習,為他未來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認為,從醫者如果沒有很扎實的理論,何來行醫一說。他說,“我覺得做一個好醫生是幸福的,因為他的工作可以幫無數患者遠離病痛?!?/p>

“特種針”為無數病人擺脫痛苦

有一天,袁清順主任醫師接診了一位來自韓國的患者。50來歲,他是隨韓國大使館的官員一起來的。他來時左胳膊不能動彈是因為患腦血管病而引起的后遺癥。經過診斷,當即就給他扎了一針,留針后30分鐘,病人把胳膊抬了起來,動作自如。那時刻,患者的激動之情可想而知。這位患者因為是韓國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后來為了感恩,還特意邀請了袁清順主任一家去了韓國,還去電視臺作了專訪。袁清順主任也親自帶他的團隊赴韓國,用“火針”治療了很多的病患者,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歡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市| 平果县| 通化县| 延吉市| 旬邑县| 明溪县| 新竹县| 平潭县| 鄂尔多斯市| 武平县| 比如县| 桂平市| 大埔县| 石首市| 类乌齐县| 神木县| 剑阁县| 遂昌县| 绵竹市| 河西区| 安龙县| 昌乐县| 宜宾市| 建宁县| 松滋市| 三台县| 梧州市| 金昌市| 郧西县| 托克逊县| 桦川县| 金乡县| 岑溪市| 漠河县| 军事| 洱源县| 东光县| 黔东| 富川| 右玉县| 弋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