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電工電子實習小結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電工電子實習小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電工電子實習小結

篇1

在理論知識方面,同學們系統地學習了:①元器件的焊接技術 ②元器件基本知識和測試 ③萬用表的使用,包括磁電式萬用表和數字式萬用表 ④印刷板的制作 ⑤電子門鈴工作原理 ⑥萬用表的實驗原理。

實驗的重點項目:萬用表的安裝調試在程老師、張老師精心指導及自己的努力和嚴格要求下,結果很令人滿意,全班無一失敗。

篇2

1.高職院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評價國內研究現狀

圖書館為適應新的教育模式的要求,在高職院校教育模式改變過程中也需要對各種資源的建設進行相應的改變。但目前電子資源建設方面尚存在一些問題:

1.1電子資源的形式較為單一。目前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本區域和本行業相關的特色資源、與學校教學工作密切相關的課程電子資源的建設則比較薄弱,特別是與當前高職院校普遍實行的工學結合模式相關的專題數據庫和特色數據庫建設沒有受到足夠重視。

1.2.電子資源的形式和數量有限。符合工學結合模式的電子資源形式如教學視頻、電子課件、項目案例、實訓模擬等所占的比重非常小。

1.3、缺乏對已有電子資源的整合和開發

電子資源,尤其是在學術機構的生命周期開始與資源的發現和識別,并移動到審判訪問,從其他資源之后收購的特定資源的進庫的色域選擇特定的資源境界然后felicitating給用戶,然后在后續研究的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進一步延續這些資源的訪問。在這些過程之間存在著經過許可協議,并保持記錄正確的痼疾。所有這些過程既費時又涉及大量的工作。這些不懈的工作陣列作出圖書館尋找這可以節省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并提供電子資源的有效管理系統。

1.4.電子資源建設的資金和技術力量不足。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不論是資源的引進,還是特色數據庫的創建和虛擬館藏建設等均需要大量的資金和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而目前高職院校圖書館在這方面的投入則非常少。

2.高職院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評價構架

從工學結合的人才新模式下研究高職院校圖書館電子資源使用價值與整體電子資源使用價值的評價體系之間的相關關系,進一步研究在整體最優的前提下來如何評價特定電子資源的使用價值問題,使之發揮更大的資源價值,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是高職院校 圖書館的微觀價值與宏觀價值相統一,對電子資源評價顯得尤為重要。

2.1.工學結合新模式下電子資源評價體系的評價指標

工學結合新模式下電子資源評價體系的評價指標可應用于采購前的預評估和使用中的后評估。

2.1.1.電子信息資源的多樣性:圖書館在電子資源建設方面,不僅要增加與專業課程理論教學相適應的知識性電子資源,還要增加相關技能知識方面的電子資源、信息資源形式的多樣化。除完善相關電子圖書資源、文獻數據庫等常規電子信息資源建設外,應增加與實踐教學相關的不同形式的電子資源,如CAI教學軟件、虛擬現實類教學軟件、項目案例、產品設計展示等電子資源。

2.1.2.電子信息資源的實用性:作為學生課外學習的重要場所,圖書館應增加相關的電子信息資源,如與專業相關的專題數據庫、案例數據庫等。由于目前圖書館電子資源中這一部分的相關信息較少,因此在實用性電子資源建設方面需要加大建設力度。

2.1.3.電子信息資源的時效性: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反映當前社會經濟領域正在大量使用或即將使用的技術和方法,并介紹相關專業未來可能使用的技術和方法,所以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必須進行及時的更新。這就要求圖書館在電子資源建設過程中,對相關專業課程的電子資源進行淘汰與更新,以適應專業課程教學的發展。

2.1.4.電子信息資源的實例性:工學結合模式下的課程教學均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其教學方法和手段有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案例。同時,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搜集相關的案例資料,以達到良好的課程教學因此,要求圖書館在電子資源建設方面重視與教學過程相關的案例信息資源建設,以滿足師生對該方面的教學需求。

所以,在采購電子資源前和使用中都必須注意結合以上各個方面來進行有效評估.隨著圖書館門戶和統一用戶認證機制的建立,用戶通過圖書館網關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種電子資源。圖書館只要通過統一用戶認證的設置和統一的計數方法,從而比較電子資源中各個數據庫的使用情況、確定用戶使用傾向和模式,這就是高校圖書館基于基礎架構的電子資源構建模式。

2.2.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評價系統研究內容:

2.2.1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定位,配置合理的電子資源比例

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定位,配置合理的文獻資源比例。以培養學生的全面職業素質技術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主線,通過學校和企業合作,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資源,實現理論學習、基本技能訓練與實際工作經歷的有機結合,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各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模式、辦學風格以及專業側重不同,數字資源建設的定位也就不同。根據學院辦學模式的定位,通過訂購、征集、交換等途徑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適應文獻使用者和其服務對象需求的各類文獻,使我們高職院校館藏信息資源建設的宗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是培養既具備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綜合型技能人才。依據學校的定位與培養目標形成自身的館藏特色和規模,突出本校重點專業的特色資源和館藏文獻的實用性。

2.2.2注重實驗、實訓方面的電子資源建設

“工學結合”作為高職院校的最重要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為此,圖書館要注重這方面的信息資源的配置,對專業資料要注重“新”,補充內容新、信息新、最新出版的能夠反映學科前沿知識的專業資料;;應用類的信息資源應該是我們采訪的重點,除了注重收集各個專業領域內的應用類信息資源,還應收集交叉學科互相應用的信息資源。

2.2.3重視與企業、行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的電子資源建設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強調“要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結合,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圖書館要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文獻資源共享體系建設,要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條件,探索與企業技術部門的合作,建立校企互借的資源共享體系。這樣一方面使企業在分享學校信息資源優勢的同時,把企業員工的職業培訓、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的教材,緊密結合企業生產實際的實訓教材收集到圖書館,供學生學習參考,為學生將來走向企業打好基礎。

2.2.4加大職業技能鑒定方面的信息資源建設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學生除取得畢業證書外,還必須取得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各種行業的資格證書考試等,所以,針對學院專業和各個行業的技能鑒定的信息資源應作為高職院校圖書館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要求,注重如計算機等級考試、英語等級考試、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考試等技能型數字資料的購買和搜集。

.2.2.5收集與整理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資源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是課程方案的有效實施,課程改革要求優化教學資源,把現代化信息技術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圖書館構建教學資源的共享平臺,實現教學內容、教學范例、教學管理的網絡化。

本文系校級課題“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評價體系構(項目編號1097402092012032)”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Bertot JC, McClure C R, Ryan J. Developing a nationaldata col-lectionmodel for public network statistics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 FinalReport. [2008-08-22]. http: // i.i fsu. edu/projectFiles/collection-models/nat.l mode.l fina.l report. pd.f

[2] Performancemeasures& strategies for the alberta public library e-lectronic network. [2008 -08 [3]. http: // i.i fsu. edu/projects/aplen-strategies.

篇3

公司經營管理中常常會遇到怎樣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以促進財務績效最優的問題。很多國內外學者已研究了公司資本結構和財務績效關系的問題,但對家電行業公司資本結構與財務績效關系方面的研究不多,學者們得出的結論也不盡一致。有的學者(如Steen Thomsen和Torben Pedersen)認為股權的集中度與股東財富、公司業績之間存在正相關性。有的學者卻有不同觀點。例如,賈展坤(2007)認為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的績效是非線性關系,而且存在一個負債區間使得績效最大。Booth等(2001)認為企業的資本結構與財務績效兩者的關系是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黃憲(2009)以2004年至2006年間汽車和電力行業的43家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回歸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呈正相關關系,債務結構與公司績效呈負相關關系。

公司應如何確定自身的資本結構?在安排資本結構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資本結構與財務績效二者之間究竟有何關系?本文針對這幾個問題分兩個研究步驟:首先,構建符合我國家電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家電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和財務績效的現狀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其次,運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方法對家電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進行實證分析。

二、研究設計

(一)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的建立

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家電上市公司的具體情況,在借鑒我國財政部統計評價司對企業績效的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本文選取傳統的財務指標,分別從公司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來綜合衡量公司的績效水平。建立的財務指標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

(二)研究假設

本文根據相關理論以及家電上市公司的特點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我國家電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和財務績效呈負相關關系。

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不成熟,財務績效較差的公司可能需要貸得更多的資金以保證企業的經營。但在我國債務對經營者的約束力不強,因此有可能形成資產負債率與財務績效的負相關關系。

假設2:我國家電上市公司的流動負債率和財務績效呈負相關關系。

據統計,我國家電上市公司的流動負債率很高,偏向于流動負債的融資。但公司只能將這部分流動資金用于各種短期的企業日常經營,無法將短期資本創造更多利潤。所以高的流動負債率會產生負面的影響,與公司財務績效呈負相關關系。

假設3:我國家電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度和財務績效呈正相關關系。

大股東之間相互協調直接促進了我國許多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提升,所以股權越集中,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可能越好。

(三)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依據我國證監會(CSRC)的行業劃分標準,選取在滬深兩地上市的家電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根據研究需要,本文對家電上市公司進行了如下篩選:剔除2010年后新上市的公司使樣本公司數據具有可比性;剔除財務狀況異常的ST和PT類上市公司以避免異常值的影響;剔除了數據不全或不連續的樣本公司。經過篩選,選擇我國28家家電上市公司2010-2012年三年的數據(包括每一季度數據),總共336個樣本數據進行研究。本文實證分析中涉及到的財務數據來源于我國證監會網站()以及RESSET金融研究數據庫。

(四)變量設計及模型構建

1.解釋變量的設計。本文用反映資本結構的變量作為自變量,從債權結構和股權結構角度對公司的資本結構進行研究。本文選取資產負債率、流動負債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作為解釋變量。資產負債率和流動負債率反映了企業的債權結構,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反映了企業股權結構中的股權集中度。

2.被解釋變量的設計。本文用反映企業財務績效的指標作為因變量。由于單一指標很難全面、合理地反映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所以本文旨在將前文分別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的14個指標通過因子分析法,選取幾個新變量代替原來較多的原始數據,然后利用這些新變量計算公司的綜合財務績效得分。變量設計表如表2所示。

3.模型構建。將財務績效綜合因子Y作為因變量,各解釋變量X1、X2、X3、X4作為自變量,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其中:β0為常數項;β1、β2、β3、β4分別為各自變量的回歸系數;ε為隨機誤差項。

三、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本文運用SPSS 20.0軟件分別對家電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和財務績效的現狀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3和表4所示。

從對家電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現狀描述統計表中可以看出,我國家電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不大合理,負債占有絕對比重,尤其是流動負債比例很高,均值達到了92.46%,這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財務風險。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3年均值分別為33.06%、49.97%、54.85%,說明我國家電行業上市公司的股權相對集中,公司治理結構中存在“一股獨大”的現象。

從對家電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描述統計結果看,我國家電行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總體水平較好,但存在兩極分化的現象。

(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在盡可能不損失信息或者少損失信息的情況下,將多個變量減少為少數幾個因子的方法,這幾個因子可以高度概括大量數據中的信息。財務績效作為被解釋變量,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響,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對財務績效進行綜合評價。因子分析過程:

1.可行性檢驗。KMO檢驗用于檢驗輸出抽樣充足度的Kaisex-Meyer-Olkin度量,檢驗變量間的偏相關是否很小,一般KMO值大于0.5就認為能做因子分析。表5是對28家樣本公司共336個樣本數據進行的可行性檢驗。其KMO的值為0.721,適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方法檢驗相關系數陣是否為單位陣。如果是單位陣,則表明該因子模型不適合采用因子模型。表中Bartlett球體檢驗值為 4 384,顯著性概率為0.000

2.主因子提取。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特征根的數目,得到解釋方差總和,根據表6的結果,前3個因子的累計解釋度為71.93%,因此,選擇前3個因子能夠很好地解釋原有變量總方差,使原有變量的信息丟失的較少,達到因子分析的理想效果。

3.建立因子載荷矩陣與主因子命名。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轉法建立因子載荷矩陣,并對因子進行進一步的旋轉,如表7所示。從中可以看出第一個公共因子Y1反映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因為在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凈利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等指標上的載荷占有絕對比重,因此可把Y1命名為盈利能力與營運能力綜合因子;第二個公共因子Y2反映了公司的償債能力,在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上的載荷較高,可稱為償債能力因子;第三個公共因子Y3在營業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反映的是公司的發展能力,可命名為發展能力因子。通過這3個公共因子就能較好地衡量和評價我國家電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

4.計算因子得分函數和綜合因子得分函數。根據表8因子得分系數矩陣,我們可以得出各個主因子與各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式:

其中,Y1代表盈利能力與營運能力綜合因子,Y2代表償債能力因子,Y3代表發展能力因子。

(三)多元回歸分析

在實際中,影響公司財務績效的因素眾多,可通過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各個變量與財務績效綜合因子進行回歸擬合,進而對資本結構的不同因素影響財務績效的程度進行研究。回歸結果如下頁表9、表10、表11所示。

根據表11中的回歸系數,可得多元回歸模型為:Y=-0.820-0.010X1+0.012X2-0.532X3+0.733X4

從模型概述表中可看出R約等于0.44,R2為0.195,說明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該回歸方程的擬合程度較好。

從模型的方差分析表中可知F值=20.058>F0.05(3,24)=3.01,顯著性概率Sig.值為0.000

再看各自變量的回歸系數,β1= -0.0100,β3=-0.5320,說明X1、X3與Y之間有著線性負相關的關系,X2、X4與Y之間具有線性正相關的關系。

對線性回歸模型,除了要考慮總的回歸效果外,還需檢驗每個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是否顯著。現在對每個自變量進行t檢驗。t0.025(24)=2.0639,|t1|=5.971>t0.025,|t2|=3.776>t0.025,|t3|=1.684t0.025,因此β1、β2、β4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而β3沒有通過檢驗,說明X1與Y之間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X2與Y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X3與Y之間呈不顯著的負相關關系,X4與Y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四、結論及建議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兩種統計分析方法,探討家電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財務績效的關系。實證結果表明:我國家電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與財務績效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假設1成立;我國家電上市公司的流動負債率與財務績效顯著正相關,假設2不成立;我國家電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公司財務績效呈不顯著負相關關系,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與財務績效顯著正相關,假設3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一)優化資本結構,完善公司治理

本文實證分析的結果是資產負債率與財務績效顯著負相關。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的運行機制和監管體系尚未完善,但銀行對企業長期負債的監控有利于企業財務預算的硬化,這能夠提升公司的治理效率。實行資本結構優化戰略管理,建立產權明晰的企業制度,從而使企業治理結構發揮作用,促使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實現。

(二)控制流動負債比率

在對我國家電上市公司債權結構的現狀分析中,流動負債率的平均值達到了92.46%,說明我國家電上市公司的流動負債水平很高,雖然實證分析的結果是家電上市公司的流動負債率和財務績效呈正相關關系,但流動負債水平過高容易造成突發性的財務危機,這不利于公司財務狀況的穩定。

(三)發展多元化融資方式

從對我國家電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現狀分析中可看出,家電公司的資本在很大比重上是由負債構成的,單一的融資方式可能給家電企業帶來財務風險。所以家電上市公司就更應尋求現有融資方式的創新和發展,打通多元化融資渠道,打破資金的制約因素。

(四)優化股權結構,適度增加股權集中度

通過實證分析可知我國家電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財務績效呈不顯著負相關關系,這與其他很多學者的研究結論不同,究其原因,由于樣本公司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存在兩極分化的現象,扭曲了公司的治理結構,制約了公司的正常經營和發展。雖然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程度,但并不具備顯著性。實現公司產權的多元化,應避免出現“一股獨大”的情況,但大股東之間相互協調直接促進了我國許多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提升。因此,適當地降低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合理增加前十大股東的股權集中度在當前是提高我國家電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的有效途徑。S

參考文獻:

1.Cubbin,John S Leech,Dennis.The effect of shareholding dispersion on the degree of control[J].Economic Journal,1983,(93):351-369.

2.Steen Thomsen,Torben Pedersen.Ownership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argest European compan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689-705.

3.王景.房地產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經營績效的實證研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0,(7):13-15.

篇4

收稿日期:2014-03-11

作者簡介:歐志柏(1974- ),男,廣西平樂人,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高級講師;覃志奎(1971- ),男,廣西都安人,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高級講師。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中職學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主要面向電子信息產業,為電子信息行業、企業培養從事電子產品生產、銷售及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建立“校企一體、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對電子行業、企業廣泛開展調研活動,依據電子行業企業的崗位職業要求和人才規格需求狀況,與企業合作,由電子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將課堂教學、崗位認識、技能訓練、工作實踐有機結合,促進學生職業能力按“崗位技能訓練職業技能提升職業技能強化”遞進,構建“校企一體、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二、構建“基于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校企一體化課程體系

(一)課程體系建設的原則和方法

課程體系的核心是崗位職業能力,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要遵循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與崗位對接、教材與技能對接的“四個對接”原則,按照“三個結合”,即結合職業崗位工作實際、學生實際和學校實際的方法,以學生的基本素質、基礎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合格標準為目標,將企業、行業的職業能力與專業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使課程體系具有職業定向性,同時,把握能力的綜合性,重視學生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塑造健全的人格。

根據課程體系的建設原則,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過程可分為市場調研、崗位分析、體系形成、課程實施四個階段,即通過調研用人需求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分析典型崗位群定位崗位能力,確定課程內容,進一步進行崗位技能分析,確定專業課程設置,制定專業課程標準,開發特色校本教材。

(二)校企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

在“工學交替、校企一體、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校與企業共同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體,實施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

1.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對接

通過對電子企業、行業的人才需求調查分析以及對中職電子專業畢業生就業領域分析,畢業生就業的崗位群主要有:電子產品生產(裝配、質檢、維修);維修電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在上述的職業崗位群中,大企業往往分工較細,比較注重一線員工在某方面的突出能力,而小企業則往往要求一線員工是多面手。據此,中職學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可以確定為以下幾個培養方向:電子產品生產方向;維修電工方向;家電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方向。

2.調整專業課程,以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

根據畢業生就業領域,把電子行業分為以下三類:一是電子產品生產,二是維修電工,三是家電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這三類產業對應的崗位群分別是電子產品生產(裝配、質檢、維修)、維修電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專業課程要依據產業的崗位群進行調整,針對崗位群所需要的職業崗位能力來開設相對應的專業課程。課程與產業對應如圖3所示。

3.制定課程標準,實現課程與崗位對接

企業典型崗位任務是從企業典型工作中提煉出來的,在課程開發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專業課程標準要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引入行業企業標準,注重職業資格鑒定,由專業骨干教師與企業行業技術能手依據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行業企業崗位能力要求制定,實現課程與崗位的對接。崗位與課程的具體對應關系如圖4所示。

4.開發特色校本教材,實現教材與技能對接

依托行業、企業和校內實訓基地,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引入行業企業標準,注重職業資格鑒定,由專業帶頭人及骨干教師與企業、行業的技術能手,共同開發《電工技能與訓練》《電子整機裝配》《電子元器件識別與焊接》及《家電維修技能與訓練》4門工學結合的特色校本教材,分別對接維修電工,電子產品裝配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電子產品裝配工以及企業“烙鐵手”技能工種。

5.改革考核方法和學生評價模式,檢驗課程實施的效果

把評價過程和實踐教學過程緊密結合起來,把評價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重視來自企業和社會的評價,使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更為真實、科學。課程考核方法和學生評價模式按以下方面進行:一是改革課程考核方法。遵循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規律,聯系學校實際,根據課程類型、性質和教學條件采取合適的考核方法,執行以專業動手實踐技能為主,突出技能本位的考核方式。二是引入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實施“雙證”畢業。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學生畢業時必須持有兩證:一個是畢業證,另一個是職業資格證書或上崗證。職業資格證書或上崗證是針對畢業生的三個主要就業領域方向的技能證,如電子產品裝配工、維修電工、電工上崗證、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制冷中級證、制冷上崗證。學生在畢業前,由學校統一組織進行專項培訓,組織學生參加相關的技能考證,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操作技能,讓學生考取國家認可的技能證書。三是引入企業行業評價機制。重視工學交替階段和頂崗實習階段來自企業的綜合素質、職業能力、崗位技能的考核評價,實現考核評價內容向綜合職業能力轉變。

參考文獻:

[1]胡敏.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跨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研究[J].科教導刊,2013(11):37,43.

[2]陳衍毅.中職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J].電子商務,2013(4):78,85.

[3]夏愛聯.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的開發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8(1):95-96.

Curriculum Reform Electronic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pecialty Based on the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Learning-working Combination” Mode

OU Zhi-bai,QIN Zhi-kui

篇5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04-0063-03

Research on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Resources under Goal of Engineering Design Ability: A Case Study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actice//ZHU Jianhong, WU Xiao

Abstract It is imminent due to great demand for components and

teaching pla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actice teaching. Project

development of virtual laboratory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ommu-

nity graduation project, realizing training in engineering design capabilities, saving education funding. Meanwhile, in the practice procession, task decomposition is done according actual situation and virtual environment. Students are free to allocate study time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situation. With the help of learning videos,

simulation operation is made in advance and self-learning is per-formed using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part of the task is completed,

reducing time of occupation on real experiment room, thereby cushioning problem of laboratory resource constraints, enhancing self-learning ability the same time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Key words engineering design ability;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actice; teaching resources

1 前言

隨著實體教學資源的日漸緊缺,網上虛擬實驗室逐漸成為人們研究和應用的熱點。虛擬技術在教學中應用首先借助多媒體技術動畫演示;其次是仿真技術中引進電子線路設計;再后來開發建立虛擬實驗及虛擬實驗室,來緩沖教學中的硬件資源問題。因此,許多虛擬儀器及成熟軟件陸續出現。鑒于專業背景及應用領域差異對實驗仿真模型和工作運行環境及表現形式等要求不同,虛擬實驗設計和應用方面尚未出現完全通用、符合要求的虛擬實驗運行平臺,需要持續注入研究開發[1]。

電工電子實習教學環節面向專業廣,涉及電工方面與電子方面的元件及儀器儀表檢測設備繁多,虛擬環境開發既有動畫演示操作,又有電路的仿真與調試、故障的報錯,需要開發的測試儀器的技術含量及復雜程度參差不齊,開發過程跨多個軟件環境,加上電工電子技術領域的新技術、新元件不斷出現,電工電子虛擬實驗室的開發必將是一個長期積累、不斷完善的過程。虛擬實驗室的建成迎合少投入多產出、資源共享的全新辦學理念,是高校未來發展的必然。

2 電工電子類社會人才需求與高校教學環節設置

電工電子類社會人才能力需求 根據社會對電工電子類人才的職業能力需求,在專業能力方面必須具備計算機操作與應用能力、電氣識圖與繪圖能力、計算機繪圖能力、電工基本技能應用能力、電子基本技能應用能力、檢測技術與常用電工儀表應用能力、自動化設備與生產線安裝調試及操作能力、自動化設備與生產線故障排除與維護管理能力等;在社會能力方面必須具有較強的開拓發展的創新能力;在方法能力方面必須具有較好的對新的技能與知識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制訂工作計劃的能力以及具備邏輯性、合理性的科學思維方法能力。

電工電子實習教學環節設置的內容與目標 電工電子實習為代表的整周實踐教學環節在高校多專業均有設置,實習的主要目的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踏實認真的工作作風和嚴謹的治學態度。通過此環節,學生不僅能夠在理論上了解常用低壓電器的識別與使用方法、各種電子元器件的識別與測量方法、常用電子儀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以及電子產品的制作流程,更能親自動手參與到電子產品的裝配、焊接與故障檢測、調試過程,為以后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積累必備的知識,達到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的真正結合。

實習的主要內容是在充分熟悉和掌握低壓電器、電子元器件以及相關操作方法的基礎上裝配一個低壓電氣設備(如收音機、萬用表或其他電氣裝置),主要由元器件識別、焊接方法和技巧訓練、設備工作原理解析及裝配與調試等幾個環節組成。其中裝配與調試是該實踐較重要的環節,有助于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問題分析與解決工程師素質的培養。

3 實習環節教學資源需求現狀分析

實體教學資源環境供應緊張,設備更新需求強烈 電工電子實習環節傳統教學手段基本為全程實體教學、設計與制作,此種教學辦法必須首先以實體教學資源環境及師資數量給予保障。高校的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實驗室場地早已超過容限,設備臺套數也遠不能滿足逐年遞增的生源需求,烙鐵每批次的損壞率極高,調試設備不足,很多都是過時陳舊的設備,教學設備運行保障機制不夠完善,維護工作量大,不能滿足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另外,由于用于該環節的實驗室未全配置多媒體設備,教師只能借用教室統一講解,學生無法邊聽邊操作。這些都暴露了硬件配置同步問題。

元件供應及設備管理難度增加,影響教學效果 在實習過程中,由于每位學生的元器件都是預先向廠家定制,許多雜散細小的元器件易損、丟失不便保管,整個過程持續有學生索要元器件,部分元器件本地又難以購買,影響實習進度和產品的裝配,結合烙鐵的管理問題,無形中加大了實驗室管理難度。另一方面,為便于教學統一管理,實現成績評分公正公平,實習內容基本固定,元件材料統一預定,這基本能保證對所學課程知識的鞏固,但要滿足學生興趣的多樣性及創新性的拓展實習,元件備用需求方面有一定難度。部分自我提高要求較高的學生完成實習任務過程中,本想設計性能更好的電路,也由于缺乏其他類型的元器件及先進的器件而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想法。

實習指導教師工作量明顯增加,現有師資力量顯露不足 學生裝配實體對象,如收音機,由于整個過程不熟悉原理,靠元器件外形“依葫蘆畫瓢”,加上粗心、焊接基礎差等原因,直接制造了許多故障,須在教師幫助下解決問題,往往出現排隊等候教師幫助的情況,這對實習指導教師的能力及工作強度也提出很高的要求。另外,鑒于收音機類調試設備較昂貴,實驗室設備投入無法實現人手一套,因此調試環節一直采用實驗室全天開放的形式。這樣雖然可提高設備利用率,節省費用,便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調試,避免了固定調試時間學生搶占調試設備及調試效果不好的情況,但同時也加大了教師的指導工作量與管理強度[2]。

4 虛擬教學資源在電工電子實習教學環節改進

基于虛擬教學資源實習實施計劃再制訂,促進自學潛能培養,緩解實驗資源壓力 電工電子實習的任務包括電子電路的設計、元件的選擇及認識、電路的裝配及調試、問題的分析及故障排除。其中電路的裝配及調試可安排實體實驗室進行,其他環節可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引進虛擬實驗室。部分實習任務可在網絡上實現,通過虛擬網絡首先設計電路、模擬元件裝配,學會調試。實體實驗室配置只是為了檢驗鍛煉學生的電子電路實體裝配及焊接技術,故障的排除也可借助仿真技術解決。因此,在此實習環節,教學環節的內容實施安排及計劃中,可針對學生專業的差異,改革同模式、固定實習項目內容、定時間、定要求、定步驟的批量培養方式,努力解決新器件、新設備、新技術的短缺問題,從有利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角度,研究新的實習教學手段,促進實踐教學水平提高,緩解實驗室資源、資金及用地壓力。

實習虛擬環境功能靈活多變,資源與時俱進,滿足部分實習任務需求 基于虛擬聯網的開發平臺的新型實驗場所可擺脫傳統面對面的實體實驗室授課模式約束,給學生提供一個含有各類虛擬儀器設備的逼真實驗環境。其中的儀器設備有別于商用軟件中預先已經定義好的儀器設備,可根據現實技術發展重新“生成”新的儀器設備,保證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需求,使實習課題制作及訓練能及時跟上測試技術的發展。虛擬實驗框架靈活可變,指導教師可以結合電工電子新技術發展持續完善備用元件庫及檢測儀器設備數據分析功能,實習者可以依據大綱,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利用虛擬實驗室的實驗模型庫,自由搭接、組合、拆裝實驗框架,自行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方法,自主學習[3]。在此基礎上,進行實習內容模塊任務分析,預先進行電路設計與調試,完成部分實習任務。

循環開發與教學效果檢驗,以學生工程設計能力提升引領虛擬實驗室建設 虛擬實驗室開發建設應為長期漸進過程,為減少儀器設備經費的投入,解決高校實驗室經費不足問題,其中的建設模塊可劃分為若干子課題,利用畢業設計環節鼓勵指導高年級學生利用多媒體技術、仿真技術與虛擬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開發設計有別于傳統實驗室的現代化實習平臺。設計成果在低年級學生實習環節中進行應用檢驗,檢驗發現的不足可作為下一年度學生畢業設計課題的立項來源,如此循環建設開發與檢驗、信息反饋與再設計,持續推動虛擬實驗室建設的更新完善,解決資源陳舊問題。通過此類項目的過程鍛煉,學生在校期間的工程綜合設計能力明顯得到提高,為順利走向社會打下扎實基礎。

建設成果聯網,實現資源共享,營造自學環境 為解決實習用地問題,借助互聯網,將授課實驗室延伸到因特網所覆蓋的任何一個場所,處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學習者可以同時對一個實習項目進行操作,接觸最新的儀器[4]。實習者可以在儀器庫中提取所需要的實習器材,自由進出實驗系統,拓寬實習的時空觀,提高實習效率。避免設備的重復購置,減少重復投資,提高辦學效益,比傳統實習模式更容易挖掘教學潛能[5]。同時,不斷設計增加具有高新技術的實習項目,引導學生接觸電工電子新知識及新技術,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跨學科自主學習研究的意識。對學生的成果進行分析完善與改進,將制作優秀的作品加入到虛擬實驗室中,以達到資源共享。

5 小結

電工電子實習虛擬環境建設作為資源共享平臺,在該平臺上學生能遠程接受多媒體授課,自主學習電工電子電路設計步驟及工作原理,認識元件的外形及功能,初步實現實體項目電路焊接實驗之前線路設計測試仿真及調試功能。平臺承擔整個實習環節的部分任務,減少實體實驗室占用時間,緩解了實驗室的壓力。同時在虛擬環境開發項目工作中融入高年級工程設計能力培養部分元素,總任務拆分成若干子項目,作為畢業設計課題,引導學生進行工程設計開發,熟悉開發步驟,鍛煉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迎合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的需求,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青.微機接口網上虛擬實驗室的研究設計[D].山東:中國海洋大學,2004.

[2]何圣雄,陳曉暉.電工電子實習運行模式初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2(1):66-67,70.

篇6

近些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呈現迅猛發展之勢,技工學校為社會輸送了不少技能型人才。與普通院校相比,技工學校的人才培養方式更要注重實踐性,要強調實習教學,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目前,很多技工學校都開設了電工專業,如何創新電工實習教學,是技工學校必須慎重考慮的重要問題。本文重點研究技工學校優化電工實習教學的對策,意在起到拋磚引玉之用。

2技工學校在電工實習教學中的優化途徑

我認為,技工院校要對電工專業的學生加強實習教學,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方能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

2.1加強示范教學

按照實習教學的要求來看,電工專業在實習教學方面必須兼顧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要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實現學以致用的境界。示范教學是實現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有效路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要對學生加強理論知識的引導。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在“做中學”。首先,教師要加強理論教學建設,為學生介紹有用的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理論素養,因為實踐活動要以理論為指導,所以理論教學必不可少。教師要加強備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內容。比如對于電工、無電線技術專業的學生,他們在日后工作中肯定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即按照具體要求設計一個電路,并進行裝配和調試,直至達到合格指標。針對這樣的任務,教師首先要將其中的理論知識介紹給學生,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方式為學生深入淺出地講解其中隱含的原理知識,加強示范教學,使學生掌握應有的理論知識,然后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制作元件、測量元件等,使學生對電工學習形成親近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2優化教學方法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技工院校的電工實習教學都是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比如“滿堂灌”、“一言堂”,這種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很容易引發學生對電工實習教學的反感情緒,使他們意識不到實習教學的重要意義。有鑒于此,教師在實習教學中要靈活采取教學方法。隨著現代教育理論的不斷發展,新型教學法層出不窮,諸如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都是值得推薦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將學習主動權還給他們,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比如教師可以在實習教學中采取多媒體教學法。很多電工員工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和深奧,而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整個電路的動作過程,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進行學習,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解決具體的實習任務,安排學生利用網絡渠道收集資料,制定實習計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他們的日后發展奠基。

2.3組織技能比賽

技工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年華,有著強烈的競爭意識,但由于他們自身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需要教師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為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創造機會,技工學校電工專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組織技能競賽,比如設計電路比賽,調試元件技能比賽等,只要與電工專業有關,都可以組織一些比賽。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參與這些比賽,比賽成果與學生的學分相掛鉤,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參與比賽,教師還要對學生加強指導,及時解答學生提出來的各種問題,使學生在賽前做好準備。這樣的過程可以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查缺補漏,以更好的狀態參與比賽。在比賽后,教師要及時反饋學生的參賽情況,包括比賽狀態、比賽結果等,要盡量多設置一些獎項,激發學生的成就感。技能比賽以激勵為主,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趣味性,更加樂于接受電工專業的教學。

2.4推廣校企合作

如今,社會競爭越發激烈,社會企業對從業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希望畢業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理論素養,更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在最短時間內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這就要求技工學校要大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推廣校企合作是一條有效路徑。所謂校企合作,顧名思義,就是學校與企業一起合作,共同培養人才。如今,校企合作對很多技工學校而言已經不再陌生,這是技工學校的辦學特色。為了培養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技工學校要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的力度,與對口企業進行密切配合,一起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校要安排電工專業的學生進入企業進行見習和頂崗實習,使學生以“準職業人”的身份參與企業運作,體會社會企業的工作氛圍,做好心理準備。企業要為學生安排指導教師,這些指導教師要手把手地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并及時將學生的實習情況反饋給學校,使學校意識到自己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繼而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學生自身也要在企業中努力學習,掌握先進的操作技能,及時撰寫實習報告和實習小結,實現學以致用的境界。

3結語

總之而言,未來的社會競爭是異常激烈的。技工學校要重視對學生的實習教學,使學生既具備理論素養,又具備實踐技能,將學生培養成復合型人才,為他們日后踏上工作崗位創造應有的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求靈興.淺談中職電工電子實習教學模式的優化[J].教育科研,2012(05).

[2]范小蘭.電工電子技術實習在電工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3(02).

[3]龔永盛.淺談中職學校電子電工實驗室工作[J].成才之路,2011(08).

[4]卜媛媛.職高電工基礎“教學三步曲”探究[J].考試(理論實踐),2014(08).

篇7

1 積極推行實踐教學改革

在以往的實踐教學中,教師過分依賴理論課程,偏重驗證性試驗,各類電工電子實驗箱多是讓學生進行簡單插接線,無需動腦即可完成,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有限,因此必須推薦實踐教學改革,探索將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教學體系。

首先,形成模塊化、系列化、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認真設計每一個實驗,一個實驗可針對內容相關或相對獨立的單元,形成模塊化;相互關聯的實踐模塊形成一個系列;相互關聯的實踐系列應用于某個學科方向或學科方向的分支形成體系和系統,使實踐教學的內容從相對獨立到學科融合,使學生從單門課程、系列課程到專業方向的實驗,由點到線、由線成面、由面建體。逐步的、分層次的、全方位的培養實踐能力。[1]

其次,分層次逐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設相適應課程,以3年制高技工班為例,第一年為專業技術基礎實驗訓練階段,如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數字電子技術實驗。第二年為專業主修和專題設計性實踐訓練階段,如電力電子技術實驗,EDA課程設計,結合中級工、高級工訓練及考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第三年為專業綜合能力訓練階段,派學生到合作單位實習,并結合畢業設計,提高專業的綜合應用能力。每個階段都要有實踐教學要求,從基礎到專業,自下而上形成實踐教學體系,使使學生從進校開始就接受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實踐訓練。

最后,根據本專業根據課程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積極推行過程性評價方法。對專業核心課程實施項目考核方式,改革以往大部分以閉卷的筆試考試為主的形式,增加實際動手操作內容。

2 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必須要有實習場。所在實踐性教學基地的建設中要以培養實踐動手能力、掌握最新技術的生產一線人才為目標,近年來,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先后建成了電工電子綜合實訓室、PLC實驗室、電力拖動實驗室等等,這些實驗室為電子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實踐訓練提供了條件。

除了利用現有實訓條件,還應把企業作為我們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到實際生產環節中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我們聯系了部分航空企業、民營企業,帶學生進入這些企業,讓學生實際了解和操作,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3 建立校園課外科技活動機制

組織與專業有關的、豐富多彩的校園科技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外實踐氛圍。學院每年定期組織的校園科技節就是一個良好的平臺,在課外科技活動中要配有專門的指導老師,與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具體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同時,還應加大投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技活動,對在科技實踐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和優秀科研成果的學生予以獎勵,并在全校范圍內宣傳和表彰其創造精神和事跡,弘揚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4 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建設具有合格教師資格和專業技術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確定定點培訓基地,實施專業教師定期輪訓制度,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頂崗工作或實習鍛煉,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

5 小結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重大改變,傳統的高消耗、低產出、低利潤的重工業生產企業已經不再適應未來的經濟發展需要,在國家大力提倡科學發展觀、低碳環保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大好形勢下,中職類院校培養的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要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一定的創新意識,才能滿足高新科技產業的用人需要。我們要在教學中,結合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根據電氣自動化專業與學科發展的要求,不斷修改完善,進行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篇8

教學過程要有新意。所謂新意,是指教學過程應該有變化。傳統教法總是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黑板、學生抄筆記,使學生產生厭倦。

講授一個課題,傳統教法的教學設計總是平平淡淡,既不新穎又不活潑,老調重彈,學生就不可能被吸引。而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果變換一下教學設計,讓學生動手做與課題有關的實驗,將學生引入一個快樂、有趣的課堂氛圍,就能達到使學生樂學的目的。

例如筆者在講電子專業的模擬電路課程時,第一學期選擇了單級放大電路板的制作與測試。這個電路是整個放大電路的基礎,教學重點內容有三:制作電路板、電路測試、測試通頻帶。針對這部分內容,可采用師生雙方邊學、邊教、邊做的方式,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替出現,理中有實,實中有理,突出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可以讓學生始終處在主體活動下,主動積極地動腦、動手、動眼。最后學生們通過制作電路板,充分了解了電路板結構,理解了各元器件的作用,掌握了各種電子元器件的識別和檢測;通過電路測試,學會了測量電壓的放大倍數;通過測試通頻帶,加深了對放大器頻率特性的理解。

在教新課之前,教師應要求學生先預習,了解基本內容、重點和難點部分,為講新課做好鋪墊。開始講課時,教師最好通過已學習過或已訓練過的舊課題引入新課題,通過提示性的說明、啟發性的講解或提問,喚起學生再現舊知識或重新熟悉已掌握的技能,然后引導學生接受新知識、新技能,這樣就能使學生領悟到新舊知識和技能之間的邏輯聯系。整個課題教學結束時,教師可采用提綱式的小結或編幾句順口溜來小結一下。例如安全用電這部分內容中有很多要領、規則,要求學生背熟和掌握。筆者將其編成口訣,用到觸電急救知識和操作上,對教學有很大幫助,學生對這個課題的重點理解得更透徹,無形中也培養了學生運用邏輯思維對知識和技能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教學設計“求巧”

教學設計求巧,是指教學設計要有技巧,要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識規律出發,把握學生心理,調動學生情感,以較少的時間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教師與學生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教師要有良好的道德風尚,要與學生打成一片,加強交流,以親切、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深厚的師生感情。從而使每堂課都能在和諧的氣氛中順利進行,這是一堂課取得成功的基礎。

無感情的教學其效果是不會好的。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往往取決于對師生間情感的認同程度,民主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教學成功的保證。所以,教師要把學生當成朋友,需知“心靈自由才有智慧產生,人格平等信息才好交流”。

2.認真備課,巧設“興趣點”

教師備課時要潛心鉆研教材,吃透教學大綱;掌控學生心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突出教學思路和課題主線,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找出每次課的“興趣點”,使學生整個身心都充滿快樂,對課題內容發生興趣,激發“樂學”的熱情。

針對職校學生文化知識基礎差、社會活動經歷多的特點,筆者從教材內容出發,安排實習訓練和實驗操作,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以激發學生興趣。在講解時,針對學生愛說愛動的特點,筆者盡量做到多練,多留給學生課堂訓練與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熟悉和掌握操作方法。

如電工電子實習技能訓練時,筆者把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引入課堂,以激發學生“樂學”的興趣。筆者學校有幾臺彩色電視機,使用多年后出現了故障,雖然有聲音、有圖像,但只有熒屏中間部分的圖像顏色正常,四周畫面均不正常。筆者要求學生分析原因,找到“病根”。經過努力,學生將電視機修好了,這樣一來,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以及對知識、技能的渴求,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就被激發起來了。

三、教學設計“求精”

教學設計求精,是指教學設計要精細。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精于點撥、精于啟發、精于引導,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在教師的指引下活躍起來,使教學過程成為引導學生不斷思考、不斷探求的過程。

1.精于啟發

在授課時,教師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對交流異步電動機實物的興趣,帶學生到實物陳列室進行現場教學。筆者首先讓學生觀看電動機繞組的嵌線、電動機繞組端部接線、電動機繞組內部的結構及其分類等,緊接著提出要求:學生3人為一小組,分別討論電動機繞組嵌線工藝和其端部接線工藝要求及注意事項,并寫出各工藝的操作順序。最后讓學生對照課本中的規定,檢查自己的討論結果是否正確。

通過現場教學,對學生進行誘導和啟發,引導學生去探索,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理論與實際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

教學是一個不斷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教師要善于聯系教材與學生實際,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思考問題,打開他們的思路,通過獨立思考、集體討論、相互補充的過程,水到渠成地導出結論。

篇9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法正是順應當前技工院校技術教育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教學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綜合素質,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的理論和實踐相分離的教學方式,解決了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重復教學的問題,將應知的專業理論和應會的操作技能緊密結合在一起,以基本技能訓練為主線,強化專業理論的指導作用,突出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理論興趣,促進他們對理論的理解,為學生走向實際工作崗位增強了適應能力。

當然,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有與專業和規模相適應的硬件設備和學習環境。由于一體化教學方法強調空間和時間的統一,即在同一場地、同一時間完成教學的多種任務。所以,要實施一體化教學,就必須具有既能滿足理論教學,又能滿足實踐教學的“一體化”場所。為了滿足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的需要,各院校都在不斷探索研究,尋找適合職業教育的教學環境。那么到底什么樣的環境更適合一體化教學呢,當前得以認同的觀點是建設一體化實驗室,因此,一體化實訓室建設改革已經是大勢所趨。

以維修電工專業實訓室建設為研究對象,本文通過深入調研分析了維修電工專業實訓室建設現狀。現有模式存在時間、空間沖突和實訓設備缺乏真實性、先進性等弊端,遠不能滿足一體化教學對實訓場地的需求。因此,本文以我院維修電工專業技師培養所需實訓場地為藍本提出一種新的實訓室建設思路,能夠改善原有的實訓室建設方案中存在的種種不足,以期節約經費,提高效率,改善教學效果。

二、現有維修電工專業實訓室模式及存在的弊端

2.1現有維修電工專業實訓室模式。

我院維修電工專業招收6年制初中起點技師班,每年兩個班。學生下廠實習一年,在校時間五年,在校班級數10個。每班配備一個“一體化”教室,使用帶有電源的“一體化”課桌,在教室中可以完成電子焊接實訓,配電板安裝等基本實訓項目,同時完成理論教學。另外,整個專業配有多個專業實訓室,完成專業課程的實訓課題。現有維修電工專業實訓室模式占用實訓場地19間,一體化教室10間,共計29間,實際投資500萬左右,具體實訓室配置情況及其功能見表1。

2.2現有實訓室模式存在的弊端。

以往的實訓室建設思路都是在設備上投入巨資,認為設備的到位就能實現“工學結合”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對多個技工院校實訓室建設方案和案例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我院的維修電工專業建設的研究,本文認為實訓室的大投入現狀并不樂觀。雖然現有實訓室設備資金投入很多,但整個實訓室的配置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合理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存在時間沖突:不同的班級可能在相同的時間需要使用同一個實訓室,這就會造成使用沖突,需要通過編制場地安排表來解決,但并不能完全避免沖突,造成了實訓室使用率低下的問題。

2.2.2存在空間沖突:很多專業課程的理論講解在教室進行,而實操又要換到實訓室進行。其原因是實訓室不具備講課條件,教室不具備實訓條件。這就造成教學過程被人為割裂,不能面對實物講解,也不能在實訓出現問題時及時講評,無法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目標。

鑒于現有實訓室模式存在的種種弊端,本文針對維修電工專業提出一種新的實訓室建設方案,力求在滿足一體化教學對實訓場地更高要求的基礎上,合理配置資源,節約經費,最大限度發揮實訓室的效率,改善實訓的教學效果。

三、維修電工專業一體化實訓室建設方案

3.1一體化實訓室模式構思。

實訓室建設是技師院校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因此,我院維修電工專業實訓室建設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能力訓練為核心,充分體現技工教育特色,以達到培養高技能技師人才的目標。

一體化實訓室建設方案本著節約費用的原則,其設計將在原有實驗室和教室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重組和配置。為了解決原有實訓室存在的問題,提高實訓室利用率,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我們將建立“一體化”實訓教室,該實訓教室既能夠完成理論教學,又能完成大部分的專業實訓。另外,我們將保留部分公用實訓室和規模擴大的倉庫。在新的模式中,一體化實訓室配置情況及其功能見表2。

3.2一體化實訓室建設實施。

在一體化實訓室建設模式中,整個實訓場地建設需要10間實訓教室、3間專業實訓室和2間倉庫,共計15間。其中,專業實訓室和倉庫的建設是在原有實訓室的基礎上,進行一些適當調整和改進,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實訓課程,以提高實訓效果。該實訓室建設方案的重點是10間實訓教室的建設,要求該實訓教室滿足“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能夠完成維修電工專業大多數的實訓課程。因此,該類實訓教室需要更大的空間,我們考慮將原有的兩間教室打通,成為一個廠房式大教室。

要實現在實訓教室完成大多數實訓項目這一目標,我們列出了實訓教室的基本配置:

1、帶有電源的單人課桌:提供220V電源,放置各種儀表。單人課桌可以滿足理論教學,電子焊接實訓,單片機實訓,配電板安裝實訓,變壓器制作等教學需要。

2、配電柜:提供三相四線電源,可通過導軌或者網孔板安裝電器元件,安裝以鉚釘板或者環氧樹脂板為基礎的電子線路板,如圖1(a)所示。

3、鋁合金導軌工作臺:可安裝仿真機械臂,兩維運動數控裝置,分揀裝置,氣動裝置等通過導軌安裝的仿真自動化裝置或實物,如圖1(b)所示。配電柜和鋁合金導軌工作臺相結合可以滿足PLC、變頻器、觸摸屏,RS-485通訊,CC_link通訊,機床安裝與排故,調速系統排故訓練,自動化設備安裝與調試,數控設備安裝、調試和維護,電機拆裝與維修等實訓。

4、可移動電腦桌:用于編寫程序,繪制電路圖,編寫說明書,幻燈片等,如圖3所示。

(a) 配電柜 (b) 鋁合金導軌工作臺

圖1 控實訓教室基本配置

按照我們所設計的實訓教室布局如圖2所示,左側為學習區,配置講臺、黑板、投影儀、一體化課桌,用于講課、電子線路焊接、控制板制作。中間為實訓區,放置配電柜和鋁合金導軌工作臺組成的實訓裝置(計算機根據需要調配)。配電柜通過金屬網孔板、環氧樹脂板或導軌安裝電氣設備;鋁合金導軌工作臺用于安裝執行部件。右側為準備區,放置一人一門的工具柜、臺虎鉗、臺鉆等輔助設備。

在實訓教室附近應準備一間較小的教室,放置砂輪機、烤漆箱、熱轉印機等教學需要的公用設備。圖2 實訓教室意圖

四、小結

經過多年的實訓教學實踐和深入的調研分析,本文提出的維修電工專業一體化實訓室建設方案不僅滿足維修專業技師培養模式對實訓場地的需求,而且大大節約了經費,提高了效率,改善了教學效果。當然,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維修電工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斷增加,什么樣的實訓室模式更適合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還有待進一步探索研究。因此,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將投入更多的經歷進一步探索研究,不斷完善一體化實訓室的設計和建設,力爭把我院維修電工專業實訓室建設成一個高水平,具有我院特色的實訓中心,以期最大限度發揮實訓室的效率,給學生提供更廣、更深的實訓機會,實現我院提出以“工學結合”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目標。

表1 現有維修電工實訓室配置及其功能

序號 主要場地名稱 用途

1 機床室 機床排故

2 半實物機床室 機床排故

3 模電/數電實訓室 電子技術、模電、數電實驗

4 可編程控制器實訓室 可編程控制器編程及模擬通車

5 可編程控制器實訓室(簡化) 可編程控制器編程及仿真

6 技師高級技師實訓室(柜式) PLC、變頻器、觸摸屏實訓

7 技師高級技師實驗室(臺式) PLC、變頻器、觸摸屏、通訊實驗

8 電機實訓室 電機拆裝和維修

9 電力電子實驗室 電力電子實驗,電機實驗

10 直流調速排故實訓室 直流調速系統排故實訓

11 高配、低配實訓室 倒閘操作實訓

12 柔性制造系統實訓室 機械手,下料盤,加溫罐等自動化設備

13 數控設備維修實訓室 數控維修實訓

14 鉗工實訓室(借用機械專業) 鉗工實訓

15 氣動、液壓實訓室 氣動、液壓實訓

16 網孔板實訓室 多用途

17 單片機實驗室 單片機實驗

18 儀器儀表倉庫 存放儀器儀表

19 材料倉庫 存放電工電子器件

20 一體化教室(10間) 理論課和部分基本實訓項目

表2 一體化實訓室配置及其功能

序號 場地名稱 用途

1 實訓教室(10間) 完成理論教學和大部分實訓

2 半實物機床室 機床排故

3 儀器儀表倉庫 存放儀器儀表

4 材料倉庫 存放電工電子器件

5 高配、低配實訓室 道閘操作實訓

6 鉗工實訓室(借用機械專業) 鉗工實訓

參考文獻:

[1] 周龍軍. “一體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 職業教育研究, 2010(7).

[2] 王新年. “教、學、做”合一實訓基地建設探索[J]. 職業技術教育, 2009(8).

篇10

3、掌握電子元器件的識別及質量檢驗;,

4、學習利用工藝工具獨立進行電話機的裝焊和調試,并達到產品的質量要求

5、看懂電話機的安裝圖,了解電話機的基本原理,學會動手組裝和焊接電話機。

6、通過對一臺正規產品電話機"的安裝焊接及調試,學會調試電話機,能夠清晰接打電話。

7培養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培養工程實踐觀念及嚴禁細致一絲不茍的科學風.

二、工藝要求、電子元件知識

1、相關元器件

主要有電阻、電容,二極管、三極管,電解電容、發光管、穩壓管、振鈴集成模塊,撥號集成模塊,晶振、ic等。

2、安裝工藝要求:

(1) 動手焊接先檢查元件是否齊全正確,再把元件進行分類,使在安裝時更順手也可以減少安裝失誤。然后再用

電工電子實訓總結

萬用表將各元件測量一下,看是否電子元件的值是否正確。安裝時先安裝低矮和耐熱元件(如電阻),然后再裝大一點的元件,最后裝怕熱的元件(如三極管)。

(2) 在瓷介電容、電解電容及三極管等元件立式安裝時,引線不能太長,否則降低元器件的穩定性;但也不能過短,以免焊接時因過熱損壞元器件。一般要求距離電路板面2mm,并且要注意電解電容的正負極性,不能插錯。

(3)電阻的安裝:將電阻的阻值選擇好后根據兩孔的距離彎。曲電阻腳可采用臥式緊貼電路板安裝,高度要統一。瓷片電容和三極管的腳剪的長短要適中。

(4)各零件安裝好后,便是焊接了,這是電話機組裝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且是我們自己操作電烙鐵,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要特別小心,要嚴格按照要求一步一步地做,切不可急于求成,粗心大意。

三、電話機的工作原理

電有載調壓開關

話通信中實現聲能與電能相互轉換的用戶設備。由送話器、受話器和發送、接收信號的部件等組成。發話時,由送話器把話音轉變成電信號,沿線路發送到對方;受話時,由受話器把接收的電信號還原成話音。電話機一般分為磁石式、共電式和自動式三類。磁石式電話機,用磁石式手搖發電機作振鈴信號源并配有通話電源。它對線路和交換設備的要求低,通話距離較遠,機動靈活,使用方便,可不經過交換機直接通話。因此,它適用于野戰條件下和無交流電地區的電話通信。共電式電話機,由交換設備集中供給通話和振鈴信號電源。它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用戶間通話由人工轉接。自動式電話機,是在共電式電話機上,加裝撥號盤或按鍵盤等部件組成的。它通過撥號或按鍵發送選號信息,控制交換機進行自動接續。使用簡便,不需要人工轉接

北京奇勝開關插座

,但自動交換設備較復雜。另外,由于電子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功能的電話機,如錄音電話機、書寫電話機、可視電話機、智能電話機等。

電話機是美國人a.g.貝爾在1876年發明的。中國于19XX年建立了軍用電話通信。隨著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軍用電話機正朝著體積小、重量輕、效能高、功能多、環境適應性強的方向發展。

三、實訓小結

通過此次的電話機的組裝使我對電子工藝制作過程及一些相關注意事項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1、焊接的技巧或注意事項

焊接是安裝電路的基礎,我們必須重視他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1)焊錫之前應該先插上電烙鐵的插頭,給電烙鐵加熱。

(2)焊接時,焊錫與電路板、電烙鐵與電路板的夾角最好成45度,這樣焊錫與電烙鐵夾角成90度。

(3)焊接時,焊錫與電烙鐵接觸時間不要太長,以免焊錫過多或是造成漏錫;也不要過短,以免造成虛焊

水電工找工作。

(4)元件的腿盡量要直,而且不要伸出太長,以1毫米為好,多余的可以剪掉。

(5)焊完時,焊錫最好呈圓滑的圓錐狀,而且還要有金屬光澤。

2、手工插旱元器件的原則:

先焊矮的元件,在焊稍高的,最后焊最高的元件以及:先焊小元件,后焊體積大的元件;焊接時錫量適中,避免漏焊虛焊和橋接等故障的發生.不必將所有的元件都插上在焊接,而是插一部分,(必須保證元件插對位置). 間接好,并剪掉管腿.

四、體會和感想

這次實訓雖然為期只有幾天,但我從這短短的幾天中學到了不少的東西,每天都過得很充實。比如剛開始實訓時,學長和老師發給我們一些零件,我便拿著說明書仔細地看,然后拿著零件仔細辨認,與說明書上寫的一一對照,于是我知道了電阻上的那些色環原來還是有奧秘的,也知道了怎樣分辨三極管的極性以及其它的一些簡單電工知

飛雕開關插座圖片

識,零件區分開以后,我便做上相應的標記,以便安裝。

篇11

教學內容不再以知識的系統性進行設計,而是以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技能知識組織教學內容。就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來講,傳統的教學內容是從電氣控制線路的工作原理,低壓電器的組成、原理入手,先了解硬件,進而學習控制系統,然后進行應用設計的學習。而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內容,則強調一切知識能力要為完成工作任務而服務,即工作任務需要什么就學習什么,工作任務以外的知識則通過知識擴展去學習。學習的重點是為完成工作任務而需要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如項目中的學習情境“電動機星—三角啟動的繼電器控制”,完成這一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是時間繼電器觸點線圈和通電延時,需要前期的預備知識是三相異步電動機的Y—降壓起動工作原理。有了這些知識,學生就可以完成一個基本的Y—降壓起動控制系統設計。學生給出設計方案,小組討論和教師點評,然后小組成員針對工作計劃實施操作,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完成實施準備工作,并對學生的實施操作進行全方位的監控,確保實施過程的用電安全并關注學生團隊合作、成本節約等意識。對于一名高級技能型實用人才而言,停留在此階段是不行的,因此要進行知識的擴展和知識技能的總結。各小組可采用不同的方案,通過總結交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通過上述內容的學習,學生可通過多種方法完成這一系統的設計任務,從而獲得到一次綜合性的小型控制系統應用設計的鍛煉。

三、教學方式及方法

1.采用項目教學

教學方式由傳統的教師講授變為依據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理論所揭示的“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階段法組織教學,教、學、做同步進行。教師的教學過程主要包括組織項目小組、布置項目任務、解答學生疑問、監控任務完成等環節。組織項目小組:為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精神、溝通能力,課程進行之初,首先要進行學習團隊的組織,將班級全體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同時選出班組長。布置項目任務:教師向學生交代項目的學習目標,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等等,并向學生說明完成任務需要準備的知識。解答學生疑問:這是教學過程的主要活動部分。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圍繞完成工作任務需要制訂工作計劃,然后通過自主搜集材料、學習研究、設計制作等過程完成工作任務。教師在此過程中的作用是導師,即通過引導、答疑解決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困難,包括學習的疑惑,設備的使用疑惑,等等。監控任務完成:在整個項目完成的過程中,教師要作為一個監工,始終處于清醒的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以便引導項目有計劃有目的的順利完成。

2.仿真課件的教學應用

首先,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計算機仿真技術有了長足進步,在很多課程教學中得到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利用仿真課件,可以清楚明了地表達出電器元件的結構及工作原理,讓學生有更多的感性認識,同時能實現拆裝、維修的虛擬化,減少實訓實習成本。其次,仿真教學環節引入《電工技術》課程的教學環節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知識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可以培養機械類等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拓展《電工技術》課程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適應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的需要。

四、教學環境

創設企業崗位工作環境,進行人才規格的零距離培養,這也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次課改從教學場所的選擇、工作任務的下達、工作任務的執行到工作質量的檢查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1.教學場所

教學活動的完成不再主要在教室,而是主要在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這樣的目的主要是提示、暗示學生:你所進入的學習場所是一個什么性質的場所,在這一場所里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本課程的主要校內實訓場所有中級電工實訓室、電工電子實訓室、仿真實驗室。

2.教學活動的過程

首先告訴學生本堂課的主要要解決的問題和要達到的目標,布置任務,并進行安全教育。教師講解完成任務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布置學生為完成本任務應獲取的相關資訊。學生4人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在教師指導下查閱相關資料,收集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與信息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學會與小組成員、教師的溝通與交流。接下來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對每個學員的設計方案進行論證,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確定一個實施性的方案。教師講解成功案例,分析問題案例。針對實施方案,教師指導學員制訂控制電路實現的工作計劃,包括:硬件接線,小組成員的分工,等等。小組成員按照工作計劃進行操作。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完成準備工作,并對學生的操作進行全方位的監控,確保實施過程的用電安全,并關注學生團隊合作、成本節約等意識。學生對照上述階段進行自查,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最后教師對任務完成的情況點評,并對知識點和基本操作點進行小結。

五、存在的問題

1.考核問題

在考核方式上,項目教學法注重過程和反思。傳統的考核方法是一張試卷定成績,強調了評價的甄別、選拔、鑒定能力,忽視了教育、改進、反饋與激勵的功能。在項目電工技術教學中,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通過項目實現的,注重技能,有些內容試卷考不了。但沒有恰當的評價也是不行的,因為沒有必要的檢測手段就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根據高職學院教學的任務和學生的特點,考核可分為5個環節:學生自評和互評、老師點評、對照反思、集體交流、修改任務。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發展,而且能提高教學成效。

篇12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microelectronics major;quality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9-0234-02

0引言

微電子學是在物理學、電子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學等多種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是發展現代高新技術和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作為電子通信類高校,南京郵電大學建校近50年來,正朝著信息科技類大學進軍。隨著電子、通信和信息等產業的飛速發展,國內外微電子學人才都十分緊缺,建立微電子學專業,也可為我國的 ASIC設計方面,培養急需的人才[1-6]。在現代科學和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社會要求大學的培養目標同經濟發展的需要相結合,如果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不僅學生能有用武之地,找到自己的價值和自信,而且學校的知名度也得以提升。因此現今的學校越來越注重某一專門職業的培養,注重培養有能力,有效率的人。因此當今的高校教育不僅需要培養大量理論基礎較扎實、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專業型人才,也更需要培養大量工程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內涵是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以能力為中心,以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本科應用型是本科層次教育,既有著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別于普通本科的自身特點,它更加注重的是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即基礎知識比高職高專學生深厚、實踐能力比傳統本科生強,是本科應用型人才最本質的特征。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根據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人才培養目標、制度、過程等要素特定的多樣化組合方式[7]。

1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措施探討

培養應用型人才不是單方面的強化和提升,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學校自身的特點,目標的定位,課程的設置等等,因此,培養應用型的人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1 明確學校和學科的特點和優勢每一所高校都有自身的辦學特色,每一個學科都有自身的歷史傳統。只有實事求是地綜合分析學校已有的學科基礎、特色、優勢和不足,才能明確學科發展的科學定位,才能培養出有自身特色的專業人才[6]。微電子專業在我校還是一個新專業,如何把這個新專業做大做強,真正體現出南京郵電大學的微電子專業的專業特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根據我校長期為IT行業培養人才和相關院系的基礎和優勢,設置了以通信集成電路設計為主要方向,并對專業方向的發展作了規劃,同時兼顧工藝設計與器件設計。與此同時,確立我校微電子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為:根據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樹立“理科本科教育以培養應用基礎和理工融合型人才為主,在堅持人才培養質量統一要求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發展,強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工作指導思想。從教育理念上講,應用型人才培養應強調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重點,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強調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側重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能力的培養;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信息產業發展需要,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較高思想道德、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在擁有微電子學領域內扎實的理論基礎上、還具備實驗能力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能在應用微電子學、半導體技術及相關的電子信息科學領域從事產品設計、科技開發、工程技術、生產管理與行政管理等工作。

1.2 課程設置課程的設置是否合理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結構是否連貫、課程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后續的教學培養工作。

1.2.1 課程的設置考慮到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必須根據行業的需求來安排和設置課程,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必須先進行廣泛的調研,考慮到社會的實際需求,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對今后畢業生的去向有充分的了解,了解用人單位的性質,了解用人單位要求畢業生具備什么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微電子專業正式招生之前,我們組織教師到國內不少高校進行調研,并與多所學校的教師進行了交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我們了解了國內外、省內外的同類專業的發展狀況和我校微電子專業的實力、優勢及所處的地位,了解到國內外微電子學及集成電路設計人才都十分緊缺,為此,我們提出通訊集成電路和新型微電子器件作為我們的專業方向和特色,并在教學和科研中體現出來。為此,在課程設置上,我們必須在對已經投入適應的培養方案進行分析和總結、不斷地進行修訂和完善,將整個學科的課程結構體系,到具體到每一門課程的知識體系,都應該進行優化設計,以期在最短的學時內使學生掌握牢固的知識。最終使學生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①掌握數學、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并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掌握微電子學、半導體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②熟悉國家信息產業政策及國內外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了解微電子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信息產業發展狀況。③具備較好的運用專業知識進行器件設計、集成電路設計的能力,成為工程應用型人才。

1.2.2 理論課程的內容針對江蘇省和南京市的集成電路發展特色,以及南京郵電大學的學科特點和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實際情況,適當加強通訊集成電路、新型微電子器件和光電集成的課程,體現專業特色。以能力培養為基礎來設計的。在進行社會行業的調查中,首先考慮學生畢業后從事何種職業,然后對這種工作需要哪些能力和知識,根據工作的要求對教學終的課程進行專項的能力和綜合能力。在通識基礎課中設置了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物理實驗、程序設計等。學科基礎課中設置了數理方程、概率論、信號與系統、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模擬電子技術及電工電子實驗等。這些是所有涉及到電類專業的學生都必須學習的課程。在微電子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中安排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半導體集成電路工藝、半導體器件物理、通信原理,這些課程都是基礎理論課程,是為微電子專業的學生打下基本的專業基礎。考慮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集成電路與CAD的課程設置上,不同于專業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專門設置了16小時的實驗,加強學生的實驗和操作技能。在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的課程設置中,專門將模擬和數字分開,設置了各48小時的模擬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數字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這不同于其他院校的課程設置,應該也算是我專業的一個特色和優勢。使學生掌握初步的集成電路設計知識,加強了學生的集成電路分析和設計的能力。另外還設置了32小時的VLSI設計實驗課和32小時的微電子專業實驗,這也大大加強了實驗和上機比例。具體來講,已經在建設的ASIC設計實驗室的基礎上開展了ASIC設計實驗課程的教學,并籌備建立了微電子專業實驗室,擁有了一批工作站、計算機等硬件資源和ISE、MAXPlus II、Synopsys Cadence等軟件資源、學會一到兩種EDA工具的使用方法。建設微電子器件和半導體物理專業實驗課程,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購置了必要的儀器設備、編寫了實驗教程、開展了半導體材料實驗和晶體管測試實驗;基于以上措施,建立一整套完備的、覆蓋微電子產業前端和后端工序的微電子實驗課程體系。開展了器件和工藝設計實驗。掌握一定微電子實驗能力是微電子專業本科生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在微電子專業的專業選修課中設置了VLSI版圖設計基礎、片上系統設計、微電子器件設計、MEMS與微系統設計、新型微電子器件、通信集成電路等多門課程,涵蓋了微電子方向的器件設計、電路設計、工藝設計等各個方面。更好地體現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向和目標。

1.2.3 實踐課程的內容課程突出職業能力。對于應用型人才來講,在學習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是學生是否成功的關鍵之一;學習過程重點基于問題的學習,這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又一關鍵;學習過程還要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此外,還擬通過建立微電子專業實驗室,開設微電子和半導體測試實驗課,在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既有較深理論基礎,又有一定動手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學生。微電子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實踐內容多的專業,從集成電路的生成流程來看,其實踐內容包括系統和電路設計、器件設計、工藝設計、版圖設計、實際流片和測試。作為高等學校,而非生產廠家,不可能具備從前端到后端整個流程的實踐條件,為此,我們擬對其中的主要環節開展實踐教學。在實踐型環節的課程設置中,通識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中安排了電類學科所必須的程序設計、電裝實習、電子電路課程設計等。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設置了軟件設計、微電子課程設計等,設計內容都是與本專業緊密相關,全面運用到所學的專業知識。同時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使學生能夠初步了解芯片生產過程。通過參加國外IC CAD公司的大學計劃、購置器件和工藝設計CAD工具,并通過和IC生產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建立生產實習基地。注重學生與工業界的直接聯系。爭取在畢業設計階段,大部分學生的畢業設計都能在企業完成的,而且不少學生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在所實習和進行畢業設計的單位里找到的。

1.3 師資隊伍的建設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也只能是紙上談兵。而且本學院的主要任務就是能培養具有良好的學習、工作和創新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講,沒有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也是不能完成高校所承擔的任務的。而且針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師資隊伍本身也要具備能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1.3.1 積極培養學科帶頭人培育創新型人才就要統籌考慮學科直接承擔的教學、科研、服務三大職能的關系,加速建設學科帶頭人、重點骨干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4個層次的學術梯隊。以中青年學科(術)帶頭人的培養為重點,并加大向青年骨干教師和一線教師傾斜的力度,創造一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營造一個和諧、寬松、溫馨的工作氛圍。學校要為人才成長創造一流的工作和實驗條件,打造一個凝聚人心的事業平臺,通過培養和引進,形成一批整體素質高、學術實力強、結構合理、具有團結協作精神的學術梯隊,使其在學科建設中發揮突出作用。

1.3.2 在教師中增加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意識目前,我校的微電子技術系擁有教師7名,平均年齡35歲以下,年輕教師占了90%以上。我們學院的老師都是從大學畢業直接來教大學,導致對學生的培養從源頭上還是在按照“理論型”或“學術型”的培養模式在進行。因此,建立既具有深厚扎實的理論知識功底,又具有精通實踐,有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高層次高質量的實用型、應用型教學人才迫在眉睫。今后學院應把如何培養“應用型教師”作為一個重要目標,來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在教師中增加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意識。

積極籌措資金,進一步完善微電子設計、測試實驗室,開出更多的實驗項目,增加實驗組數,鼓勵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增加設計、實驗類的課時比例,讓學生多動手動腦。鼓勵教師積極申報應用型或工程類的項目,這樣既可以滿足一定的科研工作量,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項目中來鍛煉學生的從事科研和工程技術類的工作,積累一定的設計、實驗和操作經驗。鼓勵教師與公司、研究所合作,給學生提供實習、工作的機會和場所,也可以提高就業率。鼓勵教師到國內外高校去做訪問學者,積極參加國內外舉辦的國際會議,從而了解專業的最新發展、前沿問題,并開闊了眼界。設立專款建立青年教師培養基金,資助青年教師開展注重應用類的教學科研工作。在進行教學工作的同時,也與企業界密切合作進行科研工作和技術開發工作,保證自己在理論和技術方面的領先性,在授課時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把新的觀念、新的方法、新的理論傳授給學生,當自己的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后,可以將最新產品和最新技術溶入工業中。

只要通過以上措施,從學科目標、理論課程、實踐環節及師資隊伍建設等工作常抓不懈,經過一定的階段,一定會培養出高水平的擁有微電子學領域內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從事產品設計、科技開發、工程技術、生產管理與行政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2小結

總的來說,微電子學是發展現代高新技術和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基礎。而國內外微電子學人才都十分緊缺,尤其注重某一專門職業的培養。因此我校也更需要培養大量的微電子方面的工程應用型人才。而培養應用型的人才必須采取的措施是:明確我校的特點和優勢,以通信集成電路設計為主要方向,同時兼顧工藝設計與器件設計;在課程的設置上,必須根據行業的需求來安排和設置課程,除了基礎理論課,也要大大加強實驗和上機比例。在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既有較深理論基礎,又有一定動手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學生;同時在教師中增加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意識,鼓勵教師與公司、研究所合作,積極申報應用型或工程類的項目,讓學生參與到項目中積累一定的設計、實驗和操作經驗。鼓勵教師給學生提供實習、工作的機會和場所。相信通過各方面的工作的配合,一定會培養出高質量的微電子學領域內的應用型人才,為我國的微電子工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楊宏,王鶴.微電子機械技術的發展與現狀.微電子學,2001,31(6):392-394.

[2]嚴兆輝.微電子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15(2):30-34.

[3]李斌,黃明文.微電子技術專業創新教育探索.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2,22(1):108-109.

[4]劉瑞,伍登學,鄔齊榮等.創建培養微電子人才教學實驗基地的探索與實踐.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5):6-8,23.

篇13

一、引言

微電子技術是隨著集成電路,尤其是超大型規模集成電路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的技術。微電子技術包括系統電路設計、器件物理、工藝技術、材料制備、自動測試以及封裝、組裝等一系列專門的技術,是高科技和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微電子產業是基礎性產業,對國民經濟有著巨大貢獻,并滲透到其他很多學科,是發展現代高新技術和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作為電子通信類高校,南京郵電大學建校近50年來,正朝著信息科技類大學進軍。隨著電子、通信和信息等產業的飛速發展,國內外都需要大量的微電子學人才,我校成立微電子學專業,旨在為我國的ASIC設計方面,培養急需的人才[1-6]。我國“十五”計劃綱要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為了滿足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我校微電子專業成立于2001年,并于2007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在學校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心下,專業建設取得了飛速發展。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是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以及培養過程和方式的總體設計,是學校組織本科教學、規范教學環節、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綱領性文件,對人才培養質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當今的高校教育不僅需要培養大量理論基礎較扎實、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專業型人才,也更需要培養大量工程應用型人才。所謂“應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能夠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高級專門人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以能力為中心,以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它更加注重的是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即基礎知識比高職高專學生深厚、實踐能力比傳統本科生強,是本科應用型人才最本質的特征。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根據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人才培養目標、制度、過程等要素特定的多樣化組合方式。

二、深化完善本科教學體系改革的措施探討

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工作對于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深化完善本科教學體系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需要全面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認真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文件要求,不斷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體的改革措施探討如下。

1.進一步明確本專業的特點和優勢。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和實施方案,為全面貫徹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以執行最新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為契機,推動我校新一輪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以不斷適應知識經濟、科技、社會發展對各類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需要,根據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及時總結人才培養經驗,以“本科教學工程”建設工作為抓手,積極參與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及“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質量,構建和完善適合我校辦學指導思想、具有我校辦學特色的本科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根據新《目錄》規定的各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要求、主干學科、核心課程、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專業實驗,緊密結合近年“本科教學工程”改革實踐,開展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道德文化素養高,社會責任感強,身心健康,掌握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必備的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在微電子器件、工藝和集成電路設計及相關的電子信息科學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產品研發、工程設計、技術管理等工作的專門技術人才。主要專業方向為微電子器件、工藝和集成電路設計。注重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版圖設計、微電子器件設計和MEMS設計。

2.課程設置進一步優化。課程的設置是否合理對人才的培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現今提出的對專業人才的更高要求,需要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合理安排課程內容。首先,在課程設置方面,當前,南郵本科微電子專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世界范圍內微電子產業飛速發展的特點決定了高校微電子學科的教學必須緊緊跟隨產業發展的步伐。我們在看到以前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其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積極進行改革創新。我校的微電子專業在設立初期,經過各方專家的反復討論和論證,建立了一套統一的專業課程和教學大綱。這套課程滿足該專業最基本的專業要求。但由于微電子專業設立時間不長,仍屬于起步階段,由于硬件條件和師資力量的缺乏和不到位,無法設立多樣的課程體系和科目,所以目前的教學仍然是基本上按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組織。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通達微電子學院的設立,選修微電子專業課程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原有的教學課程體系和科目還需要進一步細化、深化、推廣。為此,在課程設置上,我們必須對已經投入使用的培養方案進行分析和總結、不斷地進行修訂和完善,將整個學科的課程結構體系、到具體到每一門課程的知識體系,都進行優化設計,以期在最短的學時內使學生掌握牢固的知識。最終使學生獲得以下幾方面的能力:掌握扎實的數學、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系統掌握量子與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與器件物理、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和制造的基本知識,具有獨立進行微電子器件、工藝和集成電路設計的基本能力;了解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受到科學實驗與科學思維的訓練,具有本學科與跨學科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在綜合類實踐、實驗中具有較強的獨立設計、分析和調試系統的能力,能夠完成綜合性和探索性工作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終身學習有正確認識,具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其次,對于理論課程的內容,針對南京郵電大學的學科特點和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實際情況,以及本專業的特色建設,主要專業方向為微電子器件、工藝和集成電路設計。注重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版圖設計、微電子器件設計和MEMS設計。以能力培養為基礎來設計,并考慮學生畢業后從事的職業,根據工作的要求對教學中的課程進行專項的能力和綜合能力培養。在通識教育類課程中設置了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物理實驗、程序設計等。專業教育類課程中設置了信號與系統、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模擬電子技術及電工電子實驗等。這些是所有涉及到電類專業的學生都必須學習的課程。在微電子專業的專業課中安排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半導體集成電路工藝、半導體器件物理、通信原理,這些課程都是基礎理論課程,是為微電子專業的學生打下基本的專業基礎。考慮到工程認證的需要,在集成電路與CAD的課程設置上,專門增加了16小時的實驗,加強學生的實驗和操作技能。在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的課程設置中,專門將模擬和數字分開,設置了各48小時的模擬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數字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這不同于其他院校的課程設置,應該也算是我專業的一個特色和優勢。使學生掌握初步的集成電路設計知識,加強了學生的集成電路分析和設計的能力。除了已經設置的32小時的VLSI設計實驗課和32小時的微電子專業實驗,還增加了32小時的工藝實驗,這也大大加強了實驗和上機比例。具體來講,已經在建設的ASIC設計實驗室的基礎上開展了ASIC設計實驗課程的教學,并籌備建立了微電子專業實驗室,擁有了一批工作站、計算機等硬件資源和ISE、MAXPlus II、Synopsys Cadence等軟件資源、學會一到兩種EDA工具的使用方法。建設微電子器件和半導體物理專業實驗課程,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購置了必要的儀器設備、編寫了實驗教程、開展了半導體材料實驗和晶體管測試實驗;基于以上措施,建立一整套完備的、覆蓋微電子產業前端和后端工序的微電子實驗課程體系。開展了器件和工藝設計實驗。掌握一定微電子實驗能力是微電子專業本科生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在微電子專業的專業選修課中設置了VLSI版圖設計基礎、片上系統設計、微電子器件設計、MEMS與微系統設計、新型微電子器件、通信集成電路等多門課程,涵蓋了微電子方向的器件設計、電路設計、工藝設計等各個方面。更好地體現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向和目標。再者,實踐課程的內容上,由于微電子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實踐內容多的專業,從集成電路的生成流程來看,其實踐內容包括系統和電路設計、器件設計、工藝設計、版圖設計、實際流片和測試。實踐課程的設置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極為關鍵;需要工程認證的專業的實驗實踐課程必須要達到30%以上。因此,還擬通過建立微電子專業實驗室,開設微電子和半導體測試實驗課,在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既有較深理論基礎,又有一定動手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學生。在實踐型環節的課程設置中,通識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中安排了電類學科所必須的程序設計、電裝實習、電子電路課程設計等。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設置了軟件設計、微電子課程設計等,尤其是微電子課程設計,將進行較大的改革,要求改革后設計內容都是與本專業緊密相關,全面運用到所學的專業知識。

3.師資隊伍的建設。本專業現在擁有專業教師14名,完全滿足本科的專業教學需要,但從事集成電路設計方向的老師比較缺乏。還有,學生的個性不同,使學生在學習的興趣、主動性等方面差異很大;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又使學生的未來發展面臨很大挑戰,學生的需求隨之呈現多樣化。因此,多元化的培養規格應當成為共識。將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社會需求相結合,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打破現有的統一模式,根據學生的實際和社會需求建立多樣化的課程體系,實施分類教學,在保證打好扎實的專業基礎的前提下,設立盡可能多的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方向性課程。建立既具有深厚扎實的理論知識功底,又具有精通實踐、有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能力的教師隊伍迫在眉睫。近幾年,我學院在引進高水平的師資力量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微電子專業教師的隊伍在不斷擴大,教師的專業方向也在不斷豐富,能夠勝任并有選擇性地擔任各主要方向的專業課教學。但仍然缺乏學科帶頭人,缺乏一個凝聚人心的事業平臺,學術梯隊。這就要加速建設學科帶頭人、重點骨干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4個層次的學術梯隊。通過培養和引進,形成一批整體素質高、學術實力強、結構合理、具有團結協作精神的學術梯隊,使其在學科建設中發揮突出作用。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各類項目,積累一定的設計、實驗和操作經驗。鼓勵教師與公司、研究所合作,鼓勵教師到國內外高校去做訪問學者,積極參加國內外舉辦的國際會議,從而了解專業的最新發展、前沿問題,開闊眼界。

三、小結

總的來說,微電子學是發展現代高新技術和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根據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及時總結人才培養經驗,以“本科教學工程”建設工作為抓手,積極參與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及“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質量,迫在眉睫。其中需明確我校的特點和優勢,以通信集成電路設計為主要方向,同時兼顧工藝設計與器件設計。相信通過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師資等各方面的建設,一定會培養出高質量的微電子學領域人才,為我國的微電子工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楊宏,王鶴.微電子機械技術的發展與現狀[J].微電子學,2001,31(6):392-394.

[2]李文石,錢敏,黃秋萍.施敏院士論微電子學教育[J].教育家,2003,(3):11-16.

[3]劉瑞,伍登學,鄔齊榮等.創建培養微電子人才教學實驗基地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5):6-8,23.

[4]李斌,黃明文.微電子技術專業創新教育探索[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2,22(1):108-109.

[5]嚴兆輝.微電子的過去、現在和未來[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15(2):30-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海县| 古蔺县| 罗山县| 瑞昌市| 上栗县| 南昌市| 扎鲁特旗| 凌源市| 治县。| 咸阳市| 姜堰市| 武邑县| 林西县| 澳门| 新闻| 汝南县| 当阳市| 偏关县| 登封市| 石河子市| 永丰县| 夏邑县| 阳山县| 沈丘县| 昭觉县| 得荣县| 泰州市| 通海县| 舞阳县| 攀枝花市| 双流县| 光泽县| 梓潼县| 肥东县| 新竹市| 垣曲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安庆市| 洛宁县| 新余市|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