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轉型時期,即包括了經濟、文化和政治變革的全球化進程。在發達國家的城市中,由于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偏好造成由于收入、人種和家庭地位分化形成的城市肌理碎片化,進而使中心城市經典的馬賽克社區模糊化。由經濟重組導致商業和居住用地選擇性地再中心化,和緊隨著商業和工業選擇性地去中心化,使得長期存在的城鄉對立越來越不明顯。規模較大的偏遠的中心在一些無名之處出現,被稱之為"邊緣城市"和"人口快速成長的郊區(boomburbs)"。與此同時,欠發達國家正以空前的速度不斷發展,伴隨著截然不同的城市化過程,產生了新的土地利用模式,同時也涌現了一系列新問題。本書試圖說明城市化過程的結果和城市地理學研究方法的新進展。本書特色是研究城市地理學的動態方法:拆開互鎖的城市化過程,展現對于持續變化的城市地理的鮮明生動、意義豐富的解釋。在撰寫過程中,我們致力于提供一種城市地理學的連貫的、綜合性的介紹,一種主要聚焦于北美地區的歷史性和過程導向性的方法,以及一種全球化背景和國際比較的視角。翻譯的版本是第二版,更新了大量新的圖表、強化練習、重要資源與推薦閱讀、相關網站和術語表。城市實例也從北美擴展到其它發達國家(歐洲、澳大利亞和日本、以及俄羅斯)。增加了關于城市環境問題如棕色地帶(brownfields)、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全球化與城市化的相互關系(包括這樣一些專題如恐怖主義和城市,在聯系日益緊密的世界中城市的未來)等方面的素材。增加了新的一章(第二章)介紹從美索不達米亞,到希臘、羅馬和中世紀以至工業革命時期的城市的起源和發展。
展現人類社會以來持續變化的城市化過程,被選作城市建筑規劃管理者培訓用書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城市化和城市地理
本章概述
1.1 城市地理學研究
1.2 城市化進程和結果
1.3 本書結構
第2章 城市的起源與發展
本章概述
2.1 城市的定義
2.2 城市化的先決條件
2.3 城市起源理論
2.4 城市的起源
2.5 早期城市的內部結構
2.6 從城市起源地區的城市擴張
2.7 歐洲城市擴張的根源
2.8 中世紀時期歐洲的城市復興
2.9 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的城市擴張和穩固
2.10 城市化與工業革命
第3章 美國城市體系的發展基礎
本章概述
3.1 邊疆城市化時期
3.2 商業城市化時期(1790—1840年)
3.3 早期工業發展與城市體系重組時期(1840—1875年)
3.4 工業城市化時期(1875—1920年)
3.5 早期福特主義、汽車時代、郊區化和大蕭條時期(1920—1945 年)
第4章 轉型中的城市體系
本章概述
4.1 高速公路、區域擴散和大都市區合并(1945—1972年)
4.2 經濟危機和新福特主義的城市重構(1972—1983年)
4.3 新福特主義的經濟重構和“信息城市”的出現(1983年至今)
第5章 城市形態和土地利用的基礎
本章概述
5.1 商業城市(1840年以前)
5.2 早期工業城市(1840—1875年)
5.3 工業城市(1875—1920年)
5.4 工業時代的城市結構
第6章 都市區形態的變遷
本章概述
6.1 郊區填充階段(1920—1945年)
6.2 高速公路和都市區蔓延(1945—1972 年)
6.3 新福特主義發展階段(1973年至今)
第7章 欠發達國家的城市化
本章概述
7.1 城市化趨勢與前景:全球化背景中的欠發達國家
7.2 促進城市發展的因素
7.3 城市化和經濟發展理論
7.4 殖民城市化的歷史回顧
7.5 過度城市化和巨型城市
第8章 欠發達國家的城市形態和土地利用
本章概述
8.1 拉丁美洲城市形態和土地利用類型
8.2 非洲城市形態和土地利用類型
8.3 伊斯蘭城市形態和土地利用類型
8.4 南亞城市形態和土地利用類型
8.5 東南亞城市形態和土地利用類型
8.6 東亞城市形態和土地利用類型
第9章 欠發達國家的城市問題及響應
本章概述
9.1 城市問題
9.2 對城市化問題的響應
第10章 解讀城市:建筑與城市設計
本章概述
10.1 建筑與城市發展動力
10.2 建筑樣式
第11章 城市開發過程
本章概述
11.1 財產、區位、租金與投資
11.2 建筑供給結構
第12章 居住萬花筒
本章概述
12.1 社會互動和居住分異
12.2 居住生態學解釋
12.3 居住空間分異基礎的近期變化
12.4 新馬賽克:試圖識別城市的“生活”社區
第13章 鄰里如何變化
本章概述
13.1 鄰里變化
13.2 房地產市場
13.3 居住流動性和鄰里變化
13.4 住房市場的看門人、偏見與歧視
13.5 合力的后果:紳士化案例
第14章 城市化、城市生活和城市空間
本章概述
14.1 城市中的社會生活
14.2 城市生活的理論解釋
14.3 性別空間:女人、家庭和社區
第15章 城市化問題
本章概述
15.1 問題的定位
15.2 從罪惡之城到荒蕪之地再轉向罪惡
15.3 貧民窟和貧困地區
15.4 犯罪暴力
15.5 無家可歸者
15.6 基礎設施和環境問題
第16章 演變的政治——城市化和城市管治本章概述
16.1 放任自由主義:重商城市的政府和政治(1790—1840年)
16.2 地方性社會主義和機器政治的誕生(1840—1875年)
16.3 推動主義和政治改革(1875—1920年)
16.4 大都市區碎化與支持增長聯盟的形成(1920—1945年)
16.5 城市作為增長機器和服務的供應者(1945—1973年)
16.6 財政危機和企業化政治(1973年至今)
16.7 從概念和理論的視角看管治、政治和城市變化
第17章 城市政策與規劃
本章概述
17.1 城市政策與規劃淵源
17.2 開端:慈善活動與改良運動
17.3 城市實踐
17.4 羅斯福新政
17.5 福特主義時期的政策與規劃
17.6 新福特主義政策與規劃
17.7 規劃健康、宜居城市
第18章 城市的未來
本章概述
18.1 未來城市變化的視角
18.2 經濟變化
18.3 人口變化
18.4 社會變化
18.5 文化變化
18.6 政治變化
18.7 未來的景象
NOTES
術語表
CRED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