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起始之年,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正面臨新形勢。 《賽迪回眸2016: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探索與思考》既聚焦工業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重點主題,又關注“互聯網 ”、新興領域、信息安全、綠色發展、國際競爭等特色方向,全書共八部分,結構合理,文字嚴謹,內容深刻具體,涉及領域廣泛。 本書是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智庫的年度研究精選成果,可以為政府機關、科研單位、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專業的參考和借鑒。
如果你想你想了解中國工業的發展情況以及方向,這本書將是十分合適的選擇。 這本書是賽迪智庫年度研究精選成果,作者站在行業的制高點,落實于行業的每一個具體的方向,對我國工業發展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參考價值極高。 我國正處于工業轉型升級的新階段,工業的未來萬眾矚目,把握對該領域的全局觀才能對該領域擁有深刻的見識,才能預測工業未來的發展發向,才能在該領域取得更好的發展。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盧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是直屬于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一類科研事業單位。致力提供決策咨詢、管理顧問、媒體傳播、評測認證、工程監理、創業投資和信息技術等專業服務,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政府決策軟科學研究、傳媒與網絡服務、評測與認證服務、咨詢與外包服務、軟件與信息服務、投資與資產管理六業并舉發展的業務格局。
目 錄
轉型升級篇
工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滯漲”的原因及對策 002
振興制造業需加速相關立法進程 006
當前我國工業經濟持續下行的原因分析 010
弘揚工匠精神,呼喚有效制度供給 017
培育中國“隱形冠軍”需跨越三道坎 021
對培育我國世界級工業品牌的幾點思考 026
中小企業對接《中國制造2025》需在“專精特新”上發力 031
加快構建智能制造評價指標體系 034
從九江石化看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 037
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如何向縱深發展 042
推動PPP模式健康發展亟待“去偽存真” 046
以“共性工廠”助推我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051
“7C”策略助力我國優化加工貿易梯度轉移 056
警惕手機產業洗牌帶來的系統風險 061
以關稅調整為抓手破解硅鐵行業發展困局 064
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應從何處著力 068
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新政對醫藥產業發展的影響 071
供給側改革篇
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借力C2M模式 078
各地制造業供給側改革聚焦“增、減、降、補、改” 083
西南地區推進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問題及建議 089
工業強基的微觀視角:零部件企業的實踐經驗 093
借鑒日韓經驗化解船舶行業產能過剩 098
警惕海工裝備供給過剩引爆系統性風險 103
如何推動醫藥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09
銅冶煉行業主動去產能帶來的啟示 114
如何補齊非電領域大氣污染防治的政策短板 119
消除光伏搶裝后遺癥亟需完善產業補貼機制 124
創新創業篇
推動新興產業發展需聚焦三類創新 128
獨角獸企業如何引領顛覆性創新 133
創客空間需以全流程服務能力留住熱度 139
“雙創”基地建設的四大突出問題不容忽視 144
強化知識產權運用,搶占國際制造業競爭制高點 150
如何破解TPP知識產權“緊箍咒” 154
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應強化協同創新思維
—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調研報告 159
以城市群為核心打造自主創新示范區捆狀布局 164
各國推動顛覆性技術創新的典型做法與啟示 168
DARPA創新模式對我國揭榜掛帥搞創新的啟示 173
借鑒美國經驗強化我國制造業創新中心知識產權能力建設 179
借鑒DARPA模式強化我國制造業創新中心顛覆性創新能力 184
借鑒美國經驗打造我國傳統優勢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 190
從“開門”到“開放”:美軍創新改革動向及啟示 193
美國鼓勵中小企業參與制造業創新網絡建設的經驗與啟示 199
“創業印度”行動計劃對我國推進雙創的啟示 202
“互聯網 ”篇
應以管理創新推動“互聯網 ”制造落地 208
發展網絡經濟應完善四類“非數字配套機制” 213
把共享工廠作為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突破口 218
如何衡量分享經濟對GDP的貢獻 222
分享經濟新業態的監管方式亟需創新 227
大數據交易平臺三大模式比較及策略探析 230
我國政府數據開放需重點關注的三個問題 233
我國亟待建立危化品安全監管大數據平臺 236
新興領域篇
制造業虛擬現實技術應用狀況與建議 242
我國區塊鏈技術深化應用破局之道 248
謹防我國石墨烯產業陷入“低端陷阱” 251
“墨子號”能否成就量子通信 254
以增強現實加速推進智能制造發展 258
智能駕駛系統開源化趨勢值得重視 261
從三個層面推動智能汽車軟件突破發展 264
美國無人駕駛汽車立法監管對我國的啟示 269
我國應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進程 274
甲醇汽車產業快速發展還欠缺什么 278
推進京津冀新能源汽車公用充電樁建設的思考 283
測評數據顯示電動汽車充電樁存在五大應用問題 286
以模式創新突破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難題 291
破除快速充電技術掣肘需從四方面發力 296
金屬空氣電池技術的應用研究還需加速 301
LCD向OLED演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306
以互聯網服務器為切入點實現國產通用CPU的突破 309
我國空中Wi-Fi發展緣何滯后 313
應加快推進可見光通信技術產業化進程 318
Apple Pay入華后我國NFC支付如何發展 323
布局“機翻時代”,助力《中國制造2025》揚帆出海 327
信息安全篇
應大力構筑基于芯片的網絡安全體系 332
對加快發展網絡安全非對稱技術的幾點思考 338
警惕“網絡威懾”及我國應對策略 343
謹防美國互聯網域名管理權移交“換湯不換藥” 346
新一代工控病毒PLC-Blaster的挑戰不容小覷 351
中美網絡安全合作應著力建立長效機制 356
美國保障關鍵基礎設施安全的做法及啟示 359
借鑒美國經驗強化我國政府網絡安全掌控力 363
綠色發展篇
用能權交易是綠色發展的下一亮點 368
關于加強工業產能利用率調查研究的建議 371
如何破解三十萬塊以上的“毒地”難題 375
如何破解長江經濟帶“重化工圍江”難題 381
光伏發電項目用地問題亟待解決 386
分布式智能微電網:工業園區綠色發展的突破口 389
工業領域控制碳排放應從何處著力 395
國際競爭篇
警惕歐美日延續“替代國方法”對我國制造業的不利影響 402
從“長臂管轄”看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涉訴風險 406
ITA擴圍對我國信息技術產業有利有弊 411
應著力提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重大海外并購質量 417
熊本地震為何仍能撼動全球電子信息產業 422
高鐵裝備“走出去”的三大難題與應對之策 428
水泥行業“走出去”的困境及破解之道 433
鋼鐵企業如何有效應對美國“337”調查 439
第三次抵消戰略下美軍網絡空間發展新特點及啟示 445
人工智能開啟的新一輪軍事變革不容小覷 451
美國制裁中興通訊事件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456
如何應對美國政府策劃收購Xilinx公司 463
軟銀收購ARM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的影響 468
跋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