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著男女獨身、離異趨勢的增加,以及晚年喪偶的發生,大多數人終將面臨的是"一個人的晚年"。一個人的晚年對你而言并非都是那么孤苦凄涼、寂寞難熬,只要你擁有一種積極健康、豁達開放、泰然樂處的生活態度,同樣你的生活會過的充實、優雅和幸福。本書針對單身老人的起居、人際關系、理財、遺囑等生活話題為切入點,來幫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一個人的"晚美"人生,幫助子女更好地理解父母、孝順父母。
老有所愛,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享,老有所好
敬邀您展望晚年生活的幸福,營造屬于自己的晚美人生
一個人的晚年生活并不可怕,它同樣可以是值得憧憬的美好日子
獻給爸媽的貼心禮物,關注父母的心理健康
老齡化社會單身老人的幸福生活指南
健康的秘訣在于積極的生活理念,豐富的人際交往,熱心的互幫互助
一部專為老年人打造的心靈讀物
《一個人的晚年》道出了老年朋友在晚年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難處,以溫和平靜的心態正視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內容涉及老年人的心理,社交、理財、娛樂、教育等多方面,實在是老年朋友不可多得的一本實用生活指南。
老年人心理自助類圖書中的精品!
保阪隆
東海大學醫學部教授(精神科學)。圣路加看護大學大學院臨床教授。日本綜合病院精神醫學會理事、日本心理學會理事、日本體育精神醫學會理事。日本醫師會認定產業醫生。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畢業后,進入該大學精神神經科服務。留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精神科。2003年成為東海大學醫學部教授。主要著作有《揮別小壓力的書》、《成為小樂天派的方法》、《聰明人如何鍛煉大腦》、《聰明人如何放松大腦》、《鍛煉平常心的方法》、《老年人的快樂密語》等。
第1章 一個人的晚年并不孤獨
1.1晚年獨居與你無關?
1.2心懷感恩活出自己
1.3拒絕懶散享受悠閑
1.4晚年獨居的好與壞
1.5要和孩子一起生活嗎?
1.6學用電腦上網娛樂
1.7放松心情放慢腳步
1.8腰纏萬貫不如好友相伴
1.9緊急狀況有備無患
1.10學會理財平衡收支
1.11余生對自己不再吝嗇
第2章 自立的人和孤立的人
2.1 老年人的四條交友秘訣
2.2 從力所能及的家務做起
2.3 收拾干凈屋子才好招待客人
2.4 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2.5 堅持每天運動半小時
2.6 小習慣預防老年癡呆癥
2.7 重返大學校園學習
2.8 取得從業資格證書
2.9 感受志愿服務的樂趣
2.10 獨處時也請展開笑顏
2.11 興趣單一不如涉獵廣泛
2.12 用博客開啟嶄新世界
2.13 地方上的初次亮相
2.14 克服記不住人名的毛病
2.15 別忘了疏于問候的老友
2.16 有難處時懂得求助于人
2.17 寫一個心愿清單
2.18 換手訓練活化腦力
2.19尋找清晨散步的樂趣
第3章 健談的人和寡言的人
3.1交談都是從打招呼開始的
3.2學會恰如其分地介紹自己
3.3切忌對朋友連環炮式發問
3.4提些能打開話匣子的問題
3.5邊聽邊聊氣氛會更好
3.6避免談及宗教、政治、疾病和家庭
3.7放松心情享受"冷場"
3.8為人處世更直率些
3.9選擇積極的人生態度
3.10高高在上不討人喜歡
3.11提建議前先認真聆聽
3.12交談時配合對方的節奏
3.13說聲"謝謝"或許更好
3.14難以開口的事情怎么說
3.15試試和同輩人搭話
第4章 不做煩人長輩的16條秘訣
4.1好漢不提當年勇
4.2不要開口閉口盡是孩子
4.3舍棄職場習慣入鄉隨俗
4.4分開付賬實行AA制
4.5不要飼養猛獸做寵物
4.6保持清潔防止老人味
4.7聚會游玩要遵守時間
4.8沒有更好的想法時不提反對意見
4.9 對閑言碎語不聞不問
4.10出手相助時考慮對方感受
4.11懂得說聲謝謝接受別人好意
4.12不做負面思考的啰嗦長輩
4.13做有自知之明的業余愛好者
4.14拒絕時不要太過直接
4.15發牢騷時把握分寸
4.16不要打斷別人搶話說
第5章 "萬一".......時有可以信賴的人嗎?
5.1和民生委員建立良好的關系
5.2事先寫好遺書
5.3寫臨終筆記交代身邊瑣事
5.4安排好經常就診的醫院
5.5 告訴醫生想要怎樣的治療方法
5.6從現在起確定入院保障人
5.7尋找一個值得信賴的監護人
5.8了解服務老年人的公共政策
5.9提供親人式看護的服務機構
5.10這是老人癡呆癥的征兆嗎?
5.11了解本市服務老年人的信息
5.12獨自一人也可以過得很好
上了年紀的兩夫婦能相伴老去固然是幸福快樂的事情,但假如有一方先逝,有時孩子們會提出:"您一個人我們不放心,搬過來一起住吧。"在家庭核心化日益加劇的今天,祖孫三代同堂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父母輩擔心需要人照顧時該怎么辦,卻很難開口要求和孩子們同住。另一方面,卻有惡魔在耳邊低語:答應和孩子們一起住吧。
當然,這并不是說孩子們是惡魔。孩子們也是因為擔心父母才會提出同住的建議,哪怕同住有諸多不便。想到孩子們的這份孝心,心中便有說不完的感動。
但即便如此,與孩子們同住的提議也要仔細考慮清楚。這意味著不得不遠離故土,搬出住慣了的老家,大老遠地搬去其他地方。周邊的生活環境驟然改變,這對老年人來說,遠比想象的要費神。
N先生退休后一直和老伴過著悠閑自在的日子。但是三年后的某24小時老伴突然離世,快得讓人措手不及。正當N先生沉浸在喪妻之痛無法自拔時,遠嫁外地的女兒提議:"要不要和我們一起住?"
父親有些大男子主義,從前連舉手之勞的家務小事也從沒做過,想到這些女兒就覺得父親不可能好好照顧自己一個人生活。N先生在老伴去世之后一直非常寂寞,想著能伴著兩個上小學的孫兒一起生活,便欣然接受了女兒的好意。
女兒夫婦倆住在大城市的公寓樓里,給N先生收拾了一個十平方的小房間住。之前N先生一直居住在獨門獨戶的大房子里,喜歡釣魚的他,日積月累收集了大量漁具和魚拓。如今卻沒法把這些全都帶去新居,只好處理了一些收藏品。雖然不舍得從前的心頭好,但是想到能與兩個小孫兒住在一起,N先生也就沒什么怨言了。
女兒夫婦倆都有工作,忙的時候兩個人都晚歸的情況也不少。"晚點回來時,小孩子有爸爸照顧的話我就安心了。""什么呀,不是應該由小輩們來照顧我嗎?"N先生嘴上這么說,心里卻喜滋滋的。
日子一長,N先生的心態漸漸變了。從前N先生一直是家里的頂梁柱,在女兒家里卻不是舉足輕重的大功臣,想到這心里總覺得不舒服。
夫婦倆都工作的雙職工家庭,家務也總是兩人一起分擔,誰有空誰來做。有時下班之后女婿一邊洗碗,一邊洗衣服。但是N先生不論得不得閑,從來不幫忙做家務,覺得這不是男人分內的事。
女兒工作忙不過來的時候,就和孩子們一起叫披薩之類的外賣快餐來吃。不光披薩,年輕人喜歡的食品全都不合N先生的口味,但是女兒又沒有時間為父親另外準備合口味的飯菜。
心中的不滿日積月累。某天,N先生終于對女兒發起了牢騷:"如果連給孩子們做頓可口的飯菜都不會,還不如辭職算了!"接著又對女婿抱怨:"男人還讓老婆賺錢養家,真沒出息!"
話一出口,N先生就后悔了,但覆水難收。最終,N先生搬進了專為老年人設計的,提供餐飲、清掃、洗衣服務的出租公寓。雖然繞了個彎子,但如今享受著其樂融融的獨居生活。
N先生的例子也許有些極端。但獨身一人時,如果孩子們提出一起生活,一定要好好地考慮。
人上了年紀往往會固執起來,守著自己的老觀念。孩子們有他們那一代的價值觀同生活方式。和N先生女兒一樣,現今這個時代男女一同是工作理所應當的,但在守著老觀念的老年人看來,心里便不是個滋味。
當然,這也并不是說一定不要和孩子們一起生活。子孫繞膝、含飴弄孫的晚年當然幸福快樂。但千萬不要只看到好的一面,決定和孩子們同住之前就要考慮到可能存在的矛盾。其實,一個人享受晚年自由自在的生活,偶爾與孫兒聚聚,這樣也不失為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