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養生系列叢書》是由多年從事老年醫學的臨床工作者、多年從事老年養生的研究人員、德高望重的老年保健專家所組成。叢書的編寫,貫徹了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相結合以現代醫學為主,基礎與臨床相結合以臨床為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踐為主,治病與防病相結合以防痛為主的原則。還汲取了祖國傳統醫學中有關老年養生保健的精華,綜合運用了預防醫學、臨床醫學、運動醫學、現代營養學、現代藥物學等科學原理,緊密結合現代老年人的生活實際,并粹取國內外有關老年養生的研究成果,從而使它既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實用性,又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先進性。
人的心理活動,中醫學將其統稱為情志。它是人在接觸和認識客觀事物時的綜合反映。自古以來就被人類所關注。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兩重箼,既能有利于人,也會有害于人。同樣,人的情緒、情感的變化,亦有利有弊。老年人更要注意超利避害、化解消極情緒,從而使您伊朗長壽、頤養百年。
及時章 情志養生概述
什么是情志養生
七情太過與情志致病
情志致病的機理
現代醫學對精神因素致病的認識
"得神"與"失神"
"三寶"與"三寡"
影響"神"的三大因素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以情制情法——調情志方法之一
說理開導法——調情志方法之二
移情法——調情志方法之三
暗示法——調情志方法之四
節制法——調情志方法之五
疏泄法——調情志方法之六
第二章 保持健康心理
當代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心理健康十條標準
老年人不能忽視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與行為變化
老年人心理活動分為哪幾類
老年人心理變異的幾種類型
老年人心理平衡六要訣
老年人為什么愛煩心
老年人怎樣才能保持好心情
延年益壽應有什么樣的心理
影響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因素
人可老但心不能老
心理創傷催人老
如何推遲老年人心理衰老
老年人如何進行心理自我調節
老年人如何積極地面對老年階段
老年人如何調適再婚心理
喪偶老人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空巢"老人如何克服"空巢心理"
"空巢"別"空心"
當心"老年期空巢綜合征"
退休時刻提防"灰色心理"
老年人警惕"退休綜合征"
……
第三章 保持樂觀情緒
第四章 情志養生長壽秘訣
第五章 情志養生歌謠
及時章 情志養生概述
什么是情志養生
所謂情志,即指喜、怒、憂、思、悲、驚、恐等人的七種情緒。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兩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樣,人的情緒、情感的變化,亦有利有弊。正如《養性延命錄》所說:"喜怒無常,過之為害。"《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則將喜、怒、憂、思、悲、恐、驚正式列為致病內因。但在正常情況下,七情活動對機體生理功能起著協調作用,不會致病。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情志活動屬于人類正常生理現象,是對外界刺激和體內刺激的保護性反應,有益于身心健康。
人的心理活動,中醫學將其統稱為情志,或叫做情緒,它是人在接觸和認識客觀事物時,人體本能的綜合反映。合理的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在人生中有重要價值,自古以來就被人類所注目。早在春秋戰國乃至更早以前,諸子百家就有較精辟的論述。其中《管子》中的《內業》篇,可說是最早論述心理衛生的專篇。內,就是心;業,就是術。內業者,養心之術也。《管子》將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作為最理想的心理狀態,以這些作為內心修養的標準。具體地說是三點:一是正靜,即形體要正,心神要靜,如能這樣,就有益于身心;二是平正,也就是和平中正的意思,平正的對立面,就是"喜怒憂患";三是守一,就是說要專心致志,不受萬事萬物干擾則能身心安樂。
特別值得重視的是《黃帝內經》,其心理保健思想要比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文集》豐富得多,成熟得多。綜觀《內經》,無論是對身心疾病的社會心理致病因素,發病機制的認識,還是對身心疾病的診斷和防治,都有許多精辟的論述,并已形成一定的理論體系。如在形神關系方面,《內經》已認識到,形生神而寓神,神能駕御形體,形神統一,才能身心健康,盡享天年,要求人們做到自我控制精神,抵制或擺脫社會不良風氣的干擾。此外,對于心理與生理之間的密切關系,對于個性心理特征的種種分類,對于心理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地位,對于心理治療的意義,對于調神攝生的心理衛生等,《內經》均作了原則性的總結,提出了很多頗有價值的見解,是我們研究情志保健的寶貴資料。
漢代名醫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序中暢言養生的重要性,同時責怪和痛斥時醫、時人無視養生,是"舉世昏迷","不惜其命",只知"竟逐榮勢,企踵權豪","惟名利是務",實在是"崇飾其末,忽棄其本",勸導世人要重生命,固根本,可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見,關于情志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仲景當時已比《內經》作者有更深刻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