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企業,不僅要重視生產環節,獲得精益生產的能力,更要重視研發環節,建立精益產品開發體系。作為一家業界經驗豐富的標桿企業,豐田經過幾十年摸索和創新建立的產品開發體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范例。擁有20多年業界實戰經驗的詹姆斯 摩根和長期從事豐田生產方式研究的杰弗里 萊克將通過13條言簡意賅而又內涵豐富的精益原則,為讀者揭示豐田極其高效且兼具強大創新能力的精益產品開發體系的秘密。 《精益產品開發體系:豐田整合人員、流程與技術的13項精益原則》中提出的13條精益原則涵蓋了有關產品開發的文化、組織結構、技能、流程、工具以及人員等方方面面,是一個且具備極強可操作性的理論系列。雖然書中范例都是關于汽車制造業的,但這些原則適用于所有研發和制造型企業。這些原則必能幫助認可精益管理思想,或者已經從精益生產中獲益的企業獲得更為強大的產品開發能力,在市場中建立真正的競爭優勢,并且不斷自我完善。
詹姆斯 摩根(James M. Morgan) 摩根博士擁有24年的汽車產品開發和運營管理經驗,其中有20年的時間,他擔任TDM公司(一家提供工程服務、工裝、模具和汽車子系統的一級汽車供應商)的副總裁。他在密歇根大學獲得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并用3年時間完成了豐田汽車與其北美競爭對手產品開發體系的比較分析,獲得了“新鄉獎”(Shingo Prize)。摩根博士的研究創立了一個一致的精益產品開發體系模型,他利用這一模型對數家位于美國和歐洲的“財富50強”企業的新產品開發流程進行了分析與改善。摩根博士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并在密歇根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精益企業研究院(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精益企業學會(Lean Enterprise Academy)、汽車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等機構授課。
杰弗瑞 萊克(Jeffrey K. Liker)詹姆斯 摩根(James M. Morgan) 摩根博士擁有24年的汽車產品開發和運營管理經驗,其中有20年的時間,他擔任TDM公司(一家提供工程服務、工裝、模具和汽車子系統的一級汽車供應商)的副總裁。他在密歇根大學獲得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并用3年時間完成了豐田汽車與其北美競爭對手產品開發體系的比較分析,獲得了“新鄉獎”(Shingo Prize)。 摩根博士的研究創立了一個一致的精益產品開發體系模型,他利用這一模型對數家位于美國和歐洲的“財富50強”企業的新產品開發流程進行了分析與改善。摩根博士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并在密歇根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精益企業研究院(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精益企業學會(Lean Enterprise Academy)、汽車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等機構授課。
及時部分引言1
第1章新產品開發的革命2
1.1下一場戰役:產品開發體系4
1.2的產品開發:下一個核心競爭力6
1.3精益產品開發體系:將不同領域、部門以及供應商串聯起來7
1.4為什么獨獨挑中豐田8
1.5向豐田學習10
第2章精益產品開發體系模型12
2.1社會技術系統12
2.2流程子系統:精益產品開發體系原則1至原則415
2.3人員子系統:精益產品開發體系原則5至原則1017
2.4工具及技術子系統:精益產品開發體系原則11至原則1319
第二部分流程子系統21
第3章明確由消費者定義的價值,將增值與浪費區分開來22
3.1北美汽車公司的消費者價值定義流程23
3.2豐田的消費者價值定義流程24
3.3案例:雷克薩斯車身團隊將誤差容限降低了一半26
3.4為什么這是及時原則30
第4章在產品開發過程的前期充分研究可選方案32
4.1設計工廠的前期重點投入:通過管理產品平臺將各個開發項目關聯起來34
4.2在現有產品平臺上推出的衍生產品34
4.3先進技術計劃36
4.4單個項目內部的前期重點投入:造型和工程可行性38
4.5多方案并行工程39
4.6豐田車身和結構工程——研討43
4.7實例:執行層面活動的標準化能使問題解決得更加快捷44
4.8通用架構和重復使用原則的應用45
4.9評估和確定整車層面的目標46
4.10豐田生產工程:同步工程師的職責47
4.11同步工程師必須滿足投資和可變成本目標48
4.12借助數字化工具49
4.13案例分析:研討中的早期問題解決50
4.14K4整合54
4.15正確的人,正確的工作,正確的時間54
第五章建立一個均衡的產品開發過程流56
5.1“流”的力量56
5.2把產品開發看作一個流程57
5.3產品開發流程中的七種浪費60
5.4真正的3M62
5.5流動的促進因素和阻礙因素:排隊論的啟示64
5.6均衡流始于“模糊”的初始階段:研討和流68
5.7流程邏輯的角色69
5.8工作量均衡、周期計劃與資源配置70
5.9產品開發的執行階段72
5.10跨功能同步和功能內同步72
5.11創建柔性產能74
5.12制訂詳細計劃以避免不均衡75
5.13功能組織層面的詳細計劃76
5.14錯開,實現跨功能部門的流動77
5.15在非傳統制造中創建過程流77
5.16在產品開發體系中拉動知識80
5.17把一切匯入“流”中81
第6章利用嚴格的標準化減少變異,創建靈活性和可預測的產出84
6.1標準化的三種類型85
6.2及時類:設計標準化和工程檢查清單85
6.3第二類:流程標準化88
6.4第三大類:標準化的技能集/能力95
6.5結論96
第三部分人員子系統97
第7章建立自始至終領導項目開發的總工程師制度98
7.1總工程師制度背后的文化象征99
7.2兩位總工程師的傳奇:雷克薩斯和普銳斯101
7.3總工程師的領導力模式111
7.4北美汽車公司的產品開發經理:從總工程師到官僚113
7.5克萊斯勒的小組召集114
7.6豐田的總工程師體制:避免導致官僚主義的妥協115
第8章通過組織來平衡職能專長與跨職能整合118
8.1這是的組織結構嗎118
8.2用矩陣組織結構管理產品開發流程的優點和缺點120
8.3豐田原創的矩陣組織:將兩種結構相融合的長期傳統121
8.4克萊斯勒的平臺團隊結構:與車輛開發中心的對比125
8.5并行工程:作戰室130
8.6同步工程:模塊開發團隊以及總生產工程師131
8.7組織——不斷進化的流程136
第9章為工程師構造“尖塔”型的知識結構138
9.1選聘、培養并留住人才的理念138
9.2北美汽車公司的招聘及錄用過程139
9.3豐田的員工發展142
9.4現地現物工程146
9.5精益產品開發體系必須培養人148
第10章產品開發體系中供應商的角色與使命151
10.1零件不僅僅是零件,供應商也不僅僅是供應商152
10.2合作伙伴:各有所得159
10.3外包政策的關鍵164
10.4對待供應商要通情達理167
第11章公司內部學習和持續改進機制171
11.1定義知識和組織的學習171
11.2豐田產品開發的學習網絡173
11.3從經驗中學習175
11.4視問題為機會177
11.5無知:最終的代價180
第12章建立追求、銳意進取的企業文化182
12.1如何架起精益企業的文化橋梁182
12.2工具并非解決方案185
12.3為顧客、社會和社區作出貢獻185
12.4的工程技術深植于文化中186
12.5學習的基因192
12.6向上、向下和橫向的管理:報-聯-相式管理194
12.7正確的過程產生正確的結果196
12.8企業文化支持作業流程196
12.9領導者建立企業的文化199
第四部分工具與技術子系統201
第13章調整技術以適應人和流程202
13.1選擇工具和技術的五個重要原則202
13.2精益產品開發中的技術204
13.3制造工程和工裝制造的工具209
13.4善用技術以強化開發過程215
第14章利用直觀、可視化的溝通進行協調217
14.1總工程師的概念書:形成一致性的文件218
14.2跨功能部門的作戰室219
14.3整合的工具220
14.4豐田解決問題的A3工具225
14.5豐田的溝通與整合231
第15章標準化和組織學習233
15.1你的組織如何學習?233
15.2北美汽車公司的知識數據庫:車身開發價值流234
15.3豐田的技術數據庫235
15.4溝通與評價的方法237
15.5北美汽車公司的競爭對手標桿分析報告240
15.6豐田的競爭產品拆解和分析表241
15.7豐田的標準化工具:工程檢查表,質量矩陣、制造圖和標準化工藝流程圖243
15.8標準化與學習工具的角色245
第16章一個連貫的系統:化零為整247
16.1子系統集成:人員、流程、工具和技術248
16.2識別價值:提供消費者定義的價值249
16.3推動價值流:消除浪費和變異250
16.4建立拉動方式和“流”253
16.5盡善盡美:開發中融入學習和持續改善254
16.6跨功能整合254
第17章消除產品開發價值流中的浪費257
17.1產品開發價值流圖分析258
17.2PDVSM工作小組會269
17.3學習將產品開發看成一個流程272
第18章開始文化轉型:精益產品開發的核心273
18.1培養一位內部變革推動者274
18.2獲得所需的知識275
18.3確定可管理的工作流,將產品開發視為一個流程275
18.4一體化的機制(“作戰室”/設計審查)277
18.5功能機構的參與277
18.6從顧客出發278
18.7掌握精益產品開發流程的現狀278
18.8推動真正的文化轉變281
18.9人員:精益產品開發體系的核心283
18.10精益轉型路線圖285
18.11領導力、學習型組織和持續改善288
附錄價值流圖分析法在產品開發流程中的應用:PeopleFlo制造公司案例290
譯后記295
讀完本書后,產品開發人員將找不到任何借口,聲稱不能借鑒甚至改善豐田的系統。
——詹姆斯 P. 沃麥克(James P. Womack)
《改變世界的機器》作者,“精益生產”概念提出者
美國精益企業研究院(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 LEI)創立者
本書提供的背景知識和豐富細節能讓你真正理解常規的產品開發方法與精益產品開發方法的根本性不同。請把這本書放在你觸手可及的地方吧,因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你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閱讀它、參考它。
——丹尼爾 T. 瓊斯(Daniel T. Jones)
《改變世界的機器》作者,“精益生產”概念提出者
英國精益企業研究院(Lean Enterprise Academy)創立者、主席
產品開發領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成為精益思想的前沿陣地,這本書可以教你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轉敗為勝。
——約翰 舒克(John Shook)
《學習觀察》(Learning to See)《學習型管理》(Managing to Learn)作者
LEI主席兼CEO
好評。
拓展知識面
廢話不多,很實用
精益大師的經典著作,看完《改變世界的機器》可以看看這本。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對于研究日系企業的經營管理很有幫助
送人噠,點名要這本,看樣子寫得很扎實
一直就想擁有!
好書,喜歡這個書,整體感覺不錯
屬于流水記錄型的
期待很久的一本書,還沒來得及看,感覺不錯
單位買的書
值得購買 贊!
書不錯,買了一本后,又買了10本。
公司統一采購的學習用書,質量很好,同事反饋說很實用
書是不錯的
快遞電話都沒給打,直接放到樓下超市了。丟了誰負責。包裝的袋子都磨破了,以前買的包裝都挺好
這本書非常有啟發!
Satisfied
包裝完整~內容很好,分析得很透,感覺很多值得借鑒之處
很喜歡書的味道,很適合產品開發、產品管理人員閱讀
精細化管理是智能制造的基礎和前提,多了解精益管理,當下大有裨益。
書挺精致的,外版,翻譯的還不錯,對豐田的精益管理分析的很透徹,可謂奠基之作,推薦閱讀!
看過一些類似的書,這一本是從朋友那看到的,翻了幾頁覺得寫的有點意思,買來詳細看看。
這本書很不錯,最近在寧波參加一個精益年會,很多專家到場,看有幾位專家對這本書評價很高。
里面一些流程和制度值得好好學習。案例都是汽車制造業的,但是原則也適合別的企業,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