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本能將大數據說清楚道明白的圖書。《從大數據到智能制造》為暢銷書作者李杰教授繼《工業大數據》一書之后的又一力作。本書首先闡述了大數據與智能制造的關系,然后用真實、有效的案例分析大數據應用對制造帶來的切實有效的幫助;后本書邀請了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福布斯》(中文版)主編康健、航空發動機專家王安正教授、三一集團高級副總裁賀東東、美國國家儀器(NI)中國工業自動化及行業市場經理崔鵬等作為訪談嘉賓,給讀者呈現不同視角下的中國制造。 相關推薦:
導引篇
1.1智能制造,是制造還是思維
1.2何謂智能制造的核心
1.3從大數據到智能制造
1.4大數據推動智能制造的三個方向
1.5智能制造在發達國家的轉型
1.6未來智慧工廠的無憂慮制造
1.7從產品制造到全生命周期價值創造——給“蛋黃”配“蛋白”
1.8工業大數據的機遇與挑戰
案例分析篇
2.1利用大數據分析,實現從解決問題到避免問題
2.2利用大數據預測隱性問題,實現生產系統的自省性
2.3利用知識產生可執行的設計和制造數據的反向工程
2.4基于大數據產品服務系統解決方案
專家訪談篇
李杰教授采訪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
李杰教授采訪航空發動機專家王安正
1.1智能制造,是制造還是思維
2013 年,德國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推出“工業4. 0 國家戰略”,這被認為是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也開啟了各個國家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競爭的序幕。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紛紛從自身的現狀與優勢出發,制定了應對新一輪制造業革命的國家戰略。美國在2012 年3 月提出了“ 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NNMI)計劃”,在制造業的4 個重點領域列出了9 個創新中樞項目;日本在2015 年6 月公布了《2015 年版制造業白皮書》,將3D 打印、人工智能和智能ICT 作為轉型升級的軸心;韓國提出了《制造業創新3. 0 戰略行動方案》,在3D 打印、大數據、物聯網、ICT 服務等8 項核心智能制造技術中發力; 法國提出了《工業新法國2. 0》,將智慧物流、新能源開發、智慧城市、未來交通等9 個重點領域作為改革的重心。中國也在2015 年3 月正式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作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指導綱要,將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發展作為主線,力爭在10 個重點領域實現突破性發展。
在過去三年中,關于工業4. 0 的定義和對世界各國戰略的解讀已有很多,也有許多專家學者和政府機構提出了一系列的實施路徑和方案,我們看到政府相繼提出了機器換人、智慧工廠、大數據、互聯網+ 和工匠精神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然而,有不少人都表達過這樣一種感受: 我們越深入分析各個國家的政策,越是去嘗試不同的轉型路徑,反而愈發地感覺迷茫和浮躁。
我認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大家把智能制造當成了一個技術問題來看待,因此在分析其他國家行動的時候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方法和技術上,卻忽略了這些行動背后的思維和邏輯。于是當德國有“工業4. 0”,我們就有了“中國制造2025”;美國提出“工業互聯網”,我們也提出了“互聯網+ ”;日本精益制造做得好,我們就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事實上,智能制造并不僅僅是一個技術體系或文化,更重要的是背后對智慧的理解、解決問題的邏輯和重新定義制造的思維。
采訪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老師:
李教授:能否請馬老師以戰略的思維分析中國經濟發展、制造業發展和競爭力三者之間平衡的關系?
馬老師:20 世紀中葉,西蒙•庫茨涅茨提出了“現代經濟增長”的概念,他認為,在工業革命之前,歐洲的年均經濟增長率一般都低于0. 1% ,即如果物質財富增長一倍的話,大約要經歷700年的時間;在工業革命開始之后的100 年,歐洲的年均經濟增長率猛增至1% 或更高,這樣大約只要經歷70 年的時間。也就是說,人類進入現代經濟增長是始于工業革命,人類現代文明的發源也是從工業文明開始的。從近現代的歷史看,國家經濟實力的興衰和工業化程度有著很大的關系。英國取代中國成為及時經濟大國,美國取代英國成為及時經濟大國,以及東亞日本的興起,根本原因都是因為制造業的崛起,大國經濟權力的交接是以制造業地位的變遷為基礎的。
改革開放30 多年來,中國之所以獲得奇跡般的增長,根本原因仍然是中國確立了一個適合國情的、比較成功的制造業戰略。正是因為中國制造業在全球范圍內參與了國際分工和崛起,從而使得中國的整體國力和經濟的競爭力提升。中國制造業先后在2006 年和2009 年突破1 萬億美元和2 萬億美元,在1993 年超過法國、英國,2006 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制造業大國,2008 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及時制造業大國。兩年之后,中國的經濟總量也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目前,中國的制造業規模穩居全球及時,結束了美國從1895 年以來一直保持的制造業生產規模及時的歷史。
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過去30 多年中國經濟的成功,是建立在工業化和制造業在國際上競爭力的提升,如果沒有制造業,中國不會成為全球及時貿易大國、及時出口大國和第二經濟規模大國,中國目前的國際競爭力和中國的制造業休戚相關。未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如何,仍然取決于中國制造業能否從大到強。正如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所指出的:“與制造業繁榮休戚相關的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財富,甚至還有這個國家的獨立。每一個為實現其偉大目標的國家,都應該擁有滿足本國需求的所有基本市場要素。”這幾年,在美國產業結構問題上,中國人犯的較大的錯誤就是認為美國現在不搞制造業,就搞服務業了,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不要忘記,我們只是在2008 年才剛剛在制造業規模上超過了美國,就規模而言,美國仍然是全球第二大制造業大國。制造業過去是,現在是,而且未來仍然是美國強大經濟的基礎。沒有其他產業可以取代它在美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在2005 年之前,制造業一直都在美國的GDP 中占有較高的百分比,只是在2005 年到2008 年,房地產才超過了制造業成為及時產業,但2009 年,制造業又成為美國及時大產業。一個沒有制造能力的國家,就不可能有創新能力,也不可能有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美國如果沒有制造業的支撐,金融業早就不知道崩潰多少次了。
看完了才來寫評論的,這本書很接地氣,不是之前的純理論,能有學習的必要。
非常有營養的一本書,關于大數據在智能制造中的利用寫得很詳細
朋友聽說在某個書店賣光了,只好轉向讓我幫忙在網上購買,幸好買上了
朋友推薦的,據說作者在美國學術界得到很高的認可與評價,讀讀他的書
給客戶的,只有當當有這個數量,買書還是當當好。
非常喜歡李教授的書,他的書都買過,他分析問題很清晰,講的很細,實用性很強
看到書名就入手了,是我感興趣的領域,看了目錄和前言,內容很多,會仔細研讀一下
這不是一本專業書,寫的很清爽,很明白。誰都可以看,誰都能看懂,誰都會學習好新知識。很好!!!
聽過李杰教授的演講,非常喜歡,特地來買他的新書,內容很豐富,案例也切合實際,好評
好評,很多真實的案例分析,對我們這種從事相關行業的人來說有很大幫助,推薦給同行們!
我朋友有聽過作者的課,是一位很務實的學者,果然書如氣人啊,非常實用的書,推薦給大家
有案例分析,尤其關于大數據產品服務系統解決方案的內容,本人做這行業的,非常實用,有幫助
在美國讀書的同學推薦的,作者在美國智能制造領域還小有名氣,準備好好研讀一下教授的書
很欣賞李教授在書中提出的“煎蛋思維”,未來的制造企業不僅要賣好蛋黃,還要懂得如何賣好蛋白
如何利用大數據發現隱性問題分析地很清晰,其他案例分析也寫得很細,還有配圖,喜歡這樣的書
這本書算是專業的基礎書籍,討論到很多智能制造的概念與技術介紹,值得一看。
推薦!以前總覺得這類的書看不懂呢,但這本真心不一樣,很清晰地闡述了大數據與智能制造的關系,內容很豐富
還沒閱讀 無法對內容評價 但外包裝沒有任何問題
大數據,智能制造,都是我最近特別鐘愛的字眼。如何利用大數據實現優秀的智能制造,相信作者會告訴我們答案。
很驚喜,以前總感覺這類書會枯燥乏味,但這本真的不錯,圖文并茂,通俗易懂,決定以后不能總看些文學小說了,期待作者出新書
非常不錯,將整個世界的智能制造局勢分析得很透徹,作者更多強調的是一種思維模式的改變,而不是只著眼技術本身,很贊同
書籍質量不錯,應該都是正版的,而且價格很合理,閱讀起來都很享受
制造轉型是必然趨勢,這本從制造轉型的背景,到歐美轉型的實踐,再到作者自己對制造未來發展方向的研究,都講得很清楚,受益匪淺
買錯了,買的珍藏版,結果印刷和紙質簡直大贊呀。內容也還好,主要是新思路及性概念的傳播吧
作者在書中談及發達國家在智能制造方面如何轉型,值得借鑒,但同時也提出我國未來要走出自己的制造之路,不能照搬其他國家的做法,這一點非常贊同
人人都在談大數據,但很多人都沒有搞清大數據對智能制造的真正意義所在,大數據的核心是利用數據去整合產業鏈和價值鏈,作者對此分析地很透徹很明白
現在大量制造企業面臨轉型,但很多盲目跟風,沒有真正利用好大數據這個技術,作者很好地講述了兩者的關系,個人認為是本很適合制造型企業高層和技術人員閱讀的好書
后悔看這本書看晚了,受朋友推薦來看的。自己的體會是,看書不僅是學知識,更是學思維。感覺對大數據和中國制造有一個新的認識。特別是后面的訪談內容,用回答問題的方式變成書的內容,更有針對性,挺不錯的。一看是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也變得比較好理解了,上海交通大學的理工科背景,確實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