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教育管理碩士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引 言
我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從1984年試點工程類型研究生開始,已經從9個培養單位、10個工程領域、年招生1千多人,發展到2010年的241個培養單位、40個工程領域、年招生8萬多人、在校生21萬余人。在這種趨勢下,如何保證我國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學位論文是工程碩士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工程碩士綜合素質和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通過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的研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水平,這不僅有利于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長遠發展。
對于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評估,國內外學者進行了相關的探索研究,其中張士峰探討了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學位論文選題及論文指導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應建立一套完備的評價準則和責任體系來評價工程碩士論文合格與否。王慶金等構建了工程碩士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工程碩士教育質量進行了評價。黃秋萍對影響工程碩士論文質量的因數進行了分析,提出需明確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審標準,完善評價體系。李庚建立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體系。肖立山研究指出端正態度,制定科學標準,精確評分,公正評比,以評促進,加強監督,確保長效是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估工作實踐的經驗,是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估工作必須注重的環節。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學者關于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論探討與指標體系建立兩方面,而在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的定量分析卻為罕見。鑒于學者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評估大多是定性評價的方式,專家評閱標準各不一致,導致論文評估時的主觀性很強,論文的質量優劣難辨,缺少一定的客觀性和可靠性。同時,評審專家在評閱論文時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下文選擇層次分析法(AHP)與模糊綜合評價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進行評估。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種解決多目標復雜問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該方法能夠有效地分析目標準則體系層次間的非序列關系,有效地綜合測度決策者的判斷和比較。模糊綜合評價是一種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評價方法,該綜合評價法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即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作出一個總體的評價,具有結果清晰、系統性強的特點,能較好地解決模糊的、難以量化的問題,適合各種非確定性問題的解決。基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能夠使評估更合理,更符合客觀實際,從而提高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判結果的準確性。本文在全國工程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論文評審參考標準的基礎上,通過運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然后利用模糊綜合評價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的各指標進行定量化分析,最后通過實例分析解決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的問題。
2 基于AHP與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構造
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模型的構建是基于AHP以及模糊綜合評價理論。先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再通過模糊綜合評價對該體系進行綜合評價,最后根據最大隸屬度原理得出最終結果,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建立評價指標集
據全國工程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論文評審參考標準,建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按照模糊綜合評價理論,在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的基礎上建立評價指標集:
步驟2:確定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
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可以通過AHP來確定。首先,構造判斷矩陣。利用1~9比例標度,對在同一準則的元素進行兩兩比較評分,在xi與xj之間比較賦值,其中xij代表i指標對j指標的重要性。其次,計算各指標的權重。通過比較賦值,可以得到若干個兩兩比較的判斷矩陣,專家將其轉化成一個綜合判斷矩陣,通過特征向量法來計算判斷矩陣的排序向量,從而可以得到各指標的權重。如果構建的判斷矩陣為A如下,求得矩陣的最大特征根λmax,并對這個特征向量進行歸一化。
最后,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由于各人偏好以及知識水平的差異,難以確保評價者對多因素評判的思想邏輯的一致性,因此為了保證層次單排序的可信性,需在得到λmax后,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即計算隨機一致性比率:
其中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當CR
步驟3:確立一個評價等級集
根據實際情況及計算量大小,將指標評語分為若干個級別,建立評語等級:
步驟4:明確隸屬關系并建立模糊矩陣
通過采用德爾斐法對各評估指標所隸屬的評語等級進行考察,從第i個指標對第j個評語等級vj的隸屬度rij,由此得出第i個因素u1的單因素評判集ri=(ri1,rr2,…,rin),那么m個單因素的評判集就構造出一個總的評價矩陣R:
3 實例分析
本文通過AHP和模糊綜合評價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研究類論文)質量進行評估,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建立評價指標集
在全國工程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論文評審參考標準(研究類論文)的基礎上,本文從以下八個方面建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如下圖所示。評價指標集U用向量形式表示為:
步驟2:確定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
本文中,作者邀請了多位工程碩士領域專家與教育專家給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評分。然后,利用加權算數平均綜合向量法確定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如表1所示。
步驟3:確立一個評價等級集
依實際情況及計算量大小,本模型將待評價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等級分為5個級別,建立評語等級:
步驟4:明確隸屬關系并建立模糊矩陣
文中以某篇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為例,采用比值法確定單因素的隸屬度,即每一級所占的數目與該指標所有評價項目總數之比為該評價指標的隸屬度,詳細的評價情況如表2所示。由下可得到指標的隸屬度為: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上述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屬于(優,良,中,較差,差)的模糊隸屬度為(0.1349,0.5044,0.3607,0,0),根據模糊綜合評價求解的最大隸屬原則,我們可以確定工程碩士論文質量評估的結論為良。
4 結 論
針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的問題,本文提出AHP和模糊綜合評價的論文質量評估模型,該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量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杜絕評審專家在學位論文質量評估中的片面性。同時,本文充分考慮了評估系統的模糊性,運用模糊評價對論文質量進行評估,能夠真實的反映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水平,使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更加科學客觀。該評估模型在實際運用中,可實現軟件化,即用計算機編程對數據進行統一處理,從而達到簡化操作,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該評估模型在其余類型的論文質量評估中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士峰.工程碩士培養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31(1):81-82.
[2]王慶金,王炬香,孔燕,等.基于灰色系統的工程碩士教育質量綜合模糊評價[J].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1(4):99-103.
[3]黃秋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影響因素及解決途徑[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72-74.
[4]李庚.對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估標準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09(8):344-345.
篇2
一、目前高中生存在的突出問題
1.道德情感冷漠。
學生升入高中,由于身心的迅速發展,有了自己對世界的初步的認識。但是學生的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較強,加之在現實社會中,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拜金主義、急功近利、各種選秀、一夜成名等所謂的“時尚”吸引著學生的眼球,于是學生們“數典忘祖”,忘記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而這些傳統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推動時代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可靠保障。可見,現在觀念多元、經濟多元、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觀念嚴重毒害著青少年,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從而給學校教育帶來較大困難。
案例:在影院或劇場里,學生們面對、、劉胡蘭這些閃光的名字時,面對這些英雄人物驚天地、泣鬼神的豐功偉績時,在舞臺上出現嚴肅、壯烈的情景之際,我們可能不止一次地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學生常常會報以輕浮的哄笑。
是什么價值觀念扭曲了學生們的情感和心靈?不可思議的是,當班主任回去后利用班會課質問有些學生為什么是非不分,沒有愛國情感時,下面依然笑聲不斷。
2.責任意識淡薄。
中國歷來都重視對學生責任感的教育,“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等名言警句對于學生們來說是耳熟能詳,可目前高中生理論和實踐上的差距越來越大,責任意識淡薄,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冷漠無情等現象屢見不鮮。顯出對自己、家庭、社會均不負責的行為,如上課打瞌睡甚至逃課去網吧打游戲;離家出走不和父母打招呼;回家索要財物不顧家庭條件獅子大開口;在大掃除中缺乏主人翁意識懶懶散散;從不關心環保,對基本國策漠不關心等等。
3.意志毅力削弱。
生活的富裕化,現代化及中國的獨生子女對高中生意志的消極作用。1993年和2006年青少年問題專家孫云曉通過兩次夏令營不得不承認:這兩次較量中,中國的孩子都輸給了日本的孩子,怕吃苦,意志薄弱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這在高中生中其實也是比較突出的。部分家庭不知道誰是爹誰是兒子,誰該聽誰的話;家長周末到學校給孩子洗衣服,有的甚至放棄工作陪讀;孩子要啥給啥,在學生眼里,生活就是享受、金錢就是一切,什么勞動關榮、勞動創造世界的觀念在他們頭腦里沒有印象;外面的世界對高中生的誘惑更不言而喻,手機、網絡、游戲機等無不削弱學生的意志力。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實效研究
洛克說過:“一個沒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沒有禮儀,卻有成就,有價值的人,哪兒都是找不到的。”可是如今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較好的生活環境形成了一部分學生吃苦精神差、依賴性強、受挫折能力弱、虛榮心強、自控能力差、合作能力弱、眼高手低。肩負每個家庭希望的獨生子一個個變成“高分低能”的庸才,我們該做點什么?面對現實,筆者圍繞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做了如下研究。
1.德育實踐。
長期以來,在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中,我們習慣了直接告訴學生一些道理,闡述社會和學校的規范和規章制度。只要求學生應該怎么做,重視說教,卻忽視學生實踐經驗的生活感悟,忽視了“生活是最好的學校”這一至理名言。在班會課上“我講你聽”“我教你學”,學生完全按照老師的邏輯和順序被拉著走,有些聰明的學生看老師的臉色行事,甚至圍繞“課堂假話題”說著自己本不以為然的話。
德育的本質特征就是實踐性,只有當學生在生活中有真切的體驗,德育才會真正內化為學生的更高層次的思想認識,僅僅靠告知說教只能使學生認識淺顯。因此,班主任應通過道德實踐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體。例如,布置一些實踐性德育作業,要求學生假期回家幫媽媽洗腳,有些學生給媽媽洗完腳后抱著媽媽哭成一團。這些毫無疑問能讓學生在德育實踐中學會感恩,學會體貼父母。
2.德育的真、善、美。
德育本來是人與人交流的過程, 最重要的是交流的信息應該是真實的。目前在“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學生和老師之間,家長和班主任之間,交流時出現了很多背離真實的情況。如在家長問:“××班主任,我家小孩最近如何?”時,班主任常常這樣回答:“不錯,不錯……”越來越多的“假話”“客套話”“無關痛癢”的評價,大家似乎皆大歡喜,可人走后又怎么也開心不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得不到學校關于孩子的真實的評價,孩子也從家長那里得不到老師實事求是的真實反饋。憑心而論,有時學生們之所以會違心地說著我們老師不愿意聽的假話,我們教師似乎也難逃其咎!
3.同伴教育。
德育實踐受各種因素的制約,有時在條件并不具備的情況下,高中班主任怎樣進行有效的德育工作也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在此,筆者提出利用班會課或課外進行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的方式符合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高中生受社會和家長的影響漸深,心理與行為有沖動性和逆反性,高中生更傾向于同伴之間的交往。同伴教育容易引起共鳴,容易溝通,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同伴教育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選擇熱點問題。班主任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梳理和總結出目前全班學生最關心的事情,最感興趣的話題,最痛苦的事情,最大的希望,最討厭的事情等熱點話題。
(2)主持人的選拔。選擇班級自然形成的靈魂人物,并且具備一定的素質,有良好的表現和表達能力,同時還必須具備廣泛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
(3)核心成員的組建和培訓。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主題班會,形式除了優秀的主持人之外,每一個小組應該選定一個核心成員,班主任應該有針對性地在主題班會前對核心成員進行挑選和專業的培訓,使得他們和主持人交相呼應,成功完成任務。
三、結語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作為班集體建設的核心人物,要順應時展和新形勢的要求不斷調整德育教育方向,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道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遵循道德教育和高中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從根本上變革思維方式,并且將上述幾個方面結合起來,道德教育才能抓出實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