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教育技術管理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建立適應新教學環境的教材體系
在新的教育技術環境支持下,建立適應新教學環境的教材體系,采用多媒體教學是當前教學改革的趨勢,我們首先對面向全系所有專業開設對后續理論和實踐課程影響較大的基礎理論平臺課全面展開。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重要的電路基礎理論課。學生不但要掌握基礎理論還要消化大量工程實例。為了在有限學時(60學時)完成所有知識傳授,結合課程新教學大綱制作出全部的“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電子教案和部分重點章節的教學課件并在99級到2001級的教學中投入使用,達到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并具有以下特點:
1)電子教案按照知識結構安排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半導體器件、放大電路基礎、多級放大器、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集成運算放大器、反饋放大器、信號運算處理電路、波形發生電路、功率放大電路、直流電源電路以上內容形成完整課程體系,并不衣服某本教材,所選教材可以作為參考資料。
2)采用Powerpoint設計,能夠適應課堂教學要求。由于每張幻燈片安排自定義動畫效果,所以授課時能夠根據要求“書寫”版面,完全吸收了原先課堂授課的優點,幻燈片上制作了大量電路圖片,數字公式及大量文字符號,并用不同顏色反映知識內容,突出重點。
3)對于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制作多媒體動畫,是難于用文字講解、難于理解的內容變的簡單明了,從而加強學生的理解與掌握。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子教案及其多媒體課件已經使用三屆。今年我們又根據使用情況對其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和修改,將文字內容充分條理化、提綱化,更加突出難點和重點。另外,又制作了大量的圖片和動畫,使其更加形象生動,再配合布置供學生課后閱讀的文字材料,在教學檢查中的學生座談和問卷調查評估都表明,這一改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的多媒體教學中,以前我們曾經采用過清華大學出版的多媒體課件,但由于課件模式固定,不能按教師模式選擇內容,設計教學效果不理想。為克服這一問題我們組織力量自己動手設計了這套完整的電子教案,可以隨時修改充實。我們正在進行“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多媒體教案開放平臺”的研制,現以形成基本框架,具有進一步開發推廣價值。
最近,我們組織了對該課教學效果的調查,收回70份問卷,從與多媒體相關的內容來看,97.5%的同學認為利用多媒體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媒體質量的評價是95.7%的同學認為版面設計合理美觀;97.1%的學生認為語言、文字符合規范;對圖象質量的滿意度為94.3%對動畫與視窗的滿意度為88.6%,而100%的同學認為老師能熟練使用多媒體。我們認為學生對多媒體質量特別是動畫與視頻效果要求較高,需要我們在媒體設計上進一步下工夫。
2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進軟件類課程的教學模式
對軟件基礎類課程,其特點是課本算法程序單一、固定且較多,這就容易造成學生思路不開闊,板書程序不規范等問題。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從根本上克服了這一弊病。教學環境采用交互式的多媒體計算機教室和微機原理實驗室,多媒體教學手段改變了原來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提高了教學水平又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更重要的是營造了一個開放、互動的教學環境。在“軟件技術基礎”課課件的制作上,在設計問題上,只設計問題的要求,而不設置固定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發散的思索問題。例如,在講排序這一節時,只給了一組記錄關鍵字序列{47336182721125475702}讓同學討論用快速排序和希爾排序兩種方法寫出每一趟的排序結果,學生根據自己的思想,選擇不同的分界值和步長進行每一趟的排序。雖然每個學生每一趟的排序結果可能不同,但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這時老師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索問題,如何解決問題,教師的主導地位得以體現。
3綜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加強專業課程技能培訓
培養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教學效果的關鍵,而教育技術給我們提供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手段。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高年級開設的“現代電視接收技術”,其內容抽象,學生感性認識差。結合改進專業實驗內容,我們建立了衛星地面站和采用其它一系列教育技術設備,學生自己動手參與視頻信號的解調、調制、記錄、編輯以及對網絡信號進行分配設計的全過程,收到顯著的效果。通過衛星地面站的調試使學生親自動手調試接收位于太空不同經度的廣播通信衛星信號,既可以解調出不同制式的電視信號,也能調出計算機網絡通過微波傳遞的“數據包”。再把解調出的視音頻信號,自己動手調制成RF信號;為了讓同學了解視頻圖象各種記錄格式的特點,放映視頻記錄格式比較影視課件,使課堂上冗長繁雜的理論知識,經生動明了的影視圖象、動畫、圖表簡單明了的展現在同學面前,再運用實驗室不同格式記錄設備用同一攝象機進行記錄效果的比較,使理論得以驗證。然后采用計算機非線形編輯對視頻進行編輯。信號傳輸則通過CATV工程網絡分配系統的設計與計算,學生把理論和工程實踐結合起來。使同學對視頻信號從接收、調制、記錄、編輯到分配的全過程有一比較深刻的認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僅加強學生技能訓練,又加深了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教育技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技能訓練的廣闊天地。隨著它的深入發展,在其它專業技術課中也將得到廣泛應用。
4利用計算機虛擬現實仿真技術,改進基礎實驗課教學
“模擬電子線路實驗”和“數字電子電路實驗”是我們系重要的基礎實驗課。其實驗量大,課時多,所涉及的儀器多,功能各不相同。使用的電子元器件種類復雜,數量大,電路涉及面廣。合理的使用電子儀器、明確實驗目的,正確的連接電子器件是實驗成功的保證,實驗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正確性,特別在實驗結果不正確時,學生由于經驗不足,不知道是儀器的使用問題還是元器件的質量問題,或是接線或參數設置不當引起故障,故障排除率低一起實驗失敗。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采用計算機虛擬現實仿真技術,使用WORKBENCH仿真軟件,在作實驗前利用該軟件在計算機上接好電路,調試好參數,作出正確的結果。通過計算機仿真熟悉了實驗的電路結構、電路參數、調試要點以及測試儀器的正確使用。這樣,對實驗電路的搭接就比較熟悉,能正確的使用儀器,除了問題又可心中有數的檢查,極大的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同時軟件仿真還可以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觀能動性,自己設計新穎的實驗電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實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現在,根據初進實驗室的學生開始很難掌握電子儀器的使用,我們正在制作正確使用電子儀器的交互式VCD光盤課件,也既將投入使用,這將會很好的解決新生進實驗室很長時間不能正確使用眾多實驗儀器的難題。交互式的VCD課件將適應學生不同要求的學習,為很快進入正常電子線路實驗打下良好的基礎。
篇2
一代君王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他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開疆拓土,使百姓休養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國泰民安,為后來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正印證了作家陳安之所說的一句話:“成功的起始點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訣則是自我反省。”學校一年一度的秋季運動會要開了,大家特別踴躍,報名現場很熱鬧。但是有一件事情讓我犯難了,小棟同學要參加400米的項目,可據我了解,他根本跑不過班里的其他幾位同學,所以我就把他排除在外了。并跟他說明,咱們以后好好練一練,下次運動會一定讓你參加,因為這畢竟代表的是班級。他無語地走了,終于有一天,他爆發了,沖我怒吼,歇斯底里,我就像是他的仇人。后來我才知道,他對我意見很深,一直耿耿于懷。但是我之前從來沒反思過,覺得自己的決定理所當然,為了班集體有時就應該犧牲自己。確實沒想過給他帶來的卻是極大的委屈與傷害,有意無意間扼殺了他的參與熱情,甚至學習熱情。其實每個人的存在都是一道特別的風景,這風景里鮮活的生命之樹憑借著各自的尊嚴而挺拔。面對自己的學生,老師因一時不慎就可能造成失誤,并可能因自己的局限性自覺不自覺地貶損了他們的自尊世界。所以,有時候反省是一瓢涼水,會使你發熱的頭腦迅速冷靜;有時候反省是一塊明鏡,照出你身上的缺點;有時候反省是一盞明燈,不會使你在黑暗中迷失方向,也不會使他人迷失方向。
篇3
一、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的美術學習活動。“造型、表現”是美術學習的基礎,十分強調自由表現和大膽創造。在低年級尤其注重感受、體驗和游戲等靈活的教學形式。使看看、畫畫、做做、玩玩融為一體。在教學時,利用互聯網、校園網,收集有關的美術課題的信息資源,制作色彩紛呈的教學軟件,開展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例如教學《各種各樣的魚》、《可愛的鳥》、《鮮花世界》、《游太空》、《海底世界》、《可愛的動物》等耳熟能詳的課題,運用現代多媒體組合教學,通過聲音、動畫、視頻、投影等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亦動亦靜,能再現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學習。高年級要求運用形、色、機理、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主體造型的手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現所見、所聞、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造能力。同樣,借助信息技術的有利因素,為學生創設有利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認識與理解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質感等基本造型要素,運用電腦、投影、錄像等多媒體組合的教學,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造型活動,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也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的探索與實驗,發展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設計意識,使學生學會按美的規律去設計生活。這一學習領域主要是讓學生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美化生活及環境。例如用廢品泡沫拼砌《高樓》、用碎布貼《可愛的家鄉》用畫報貼《南海之濱》等,我們可以先攝錄一些優美的環境與建筑物,指導學生分析、感悟與理解。再用攝錄投影等方法表現設計制作過程,使學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創意,設計和制作活動。在學習圖案、紋樣、封面設計等內容時,則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從設計初稿、骨格、設色到完成作品,設計制成教學課件。分層次地展示不同的變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導比較與分析。還有,在電腦繪畫軟件里設置各種特效處理功能,如對圖象進行各種變形、復制、縮變、旋轉、鏡像合并、及色調調整等。進一步擴闊學生的視野,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也使教學過程加強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簡易的設計制作。通過操作鼠標變換設計形式和各種特效的處理,使他們信息技術教育與美術設計意識與應用都得到互相促進、互相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著重培養學生美術欣賞的最基本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對高年級的學生,突出引導他們學會在網上瀏覽欣賞適合自己的藝術作品,學會在網上收藏自己喜歡的優秀作品,反復感受、認識和理解,具體內容如《民間藝術作品》、《中國建筑介紹》、《中國優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郵票》等和通過一系列的瀏覽、收藏,再運用語言、文字、繪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真正達到培養欣賞與評述能力的目的。
篇4
如教學《楓橋夜泊》古詩時,學生還未走進教室,我便打開計算機,播放早巳準備好的軟件。整個教室里立刻回蕩起旋律優美的樂曲。整個教室回蕩著音樂,學生們在強烈的文化氛圍的感染下,產生了學好古詩的強烈愿望。
鈴聲響了。我站在講臺前掃視了一下教室,只見同學們靜靜地坐在那里,注視著我。此刻,我飽含激情地開始講解:“說起唐詩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古詩發展的最高峰。許多作品雖然距離現在已有千年,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中感受到中華文化那經久不衰的魅力。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這首唐詩并結識他們的作者。”學生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下,產生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這節課中,我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生動的語言,保持這種良好的學習情境,并使這種興趣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再現詩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詩句
詩是抒發詩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成一種意境,然后借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古詩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師語言的描述是不夠的。只有通過圖畫再現出來,才變得具體可見。《望廬山瀑布》,寫的是詩人遠望瀑布時所見的壯麗景象,歌頌了祖國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與現實的景物極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學時,我讓同學觀看錄像,瀑布在山頂上飛流而下,水珠進濺,水霧蒸騰,陽光一照,呈現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長垂的瀑布、飛濺的水珠,廬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現在學生的眼前。至此學生對“紫煙、掛、飛”等詞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深探地體會到詩句雖短,但詩人卻把瀑布的氣勢寫到了極至!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由此激發學生熱愛古詩,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朗讀訓練,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古典詩歌由于其藝術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語言、音樂、繪畫、情感多種因素的美。在挖掘這些美的因素時,多媒體技術有著強大的、無可比擬的優勢。古詩押韻合轍,節奏鮮明,讀起來瑯瑯上口,悅耳動聽,呈現出抑揚頓挫的音樂美。然而要想把古詩讀出韻味來,也并非一件易事。因為詩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語言,貫穿其間的往往就是“情感”這條看不見的線索。那么在幫助學生讀懂詩句的基礎上,我們就要通過朗讀體會詩的節奏、詩的韻律,培養學生的語感,使他們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篇5
《慧人慧語》中說:“道德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是做事的主要內容。”各個學科的教學皆是如此,語文亦復如是。我經常告訴學生,美好的人生就是一條充滿希望的旅途,偉大的成功包括半個看似荒誕的夢想。要善于創新,勇于探索,敢于追求;做事情,搞創業,做發明,寫文章,都要把“先要求最不同,再要求最完美”奉如圭臬。之后要有遠大的志向,志須如宇宙恢弘,心要似蓮花高潔。要善于分析萬事萬物,要敢于發表不同意見。比如說我告訴學生:“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求知,而是為了提出不同的見解,感悟非凡的思想;做人的目的不是為了活好,而是為了找到更佳的歸宿,發現偉大的永恒。對先人的論述應懂得辯證地分析,比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不一定全面,而“己所不欲,若人欲之,也可施人;己所欲者,若人不欲,亦不可施”就較之完善。在班級管理中,教師的力量就像和沙子的水泥,團結的作用如同串念珠的絲線。我還告訴學生:一定要珍惜同學間的情誼,遵守學校的紀律,功在一人莫驕,功在眾人可驕;謗在一人勿爭,謗在眾人須爭。
二、學習語文、閱讀詩歌、班級管理要聯系生活
語文學習需經常閱讀詩歌,閱讀詩歌的時候,一定要和生活聯系起來,這樣能夠獲得獨特的生活情感體驗,能夠調動起學生閱讀詩歌的積極性,能夠使學生對詩歌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每一首詩歌都和生活有緊密的聯系,詩歌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聯系生活閱讀詩歌,能夠加深生活的經驗,反過來也能夠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因此,也能夠迸發出創造的靈感的火花。閱讀一首喜歡的詩歌,一定要找出喜歡它的理由,例舉出詩歌的優秀之處,每一個學生都有鮮明的個性,所以他們也會有獨到而精彩的見解,把這種見解和其他學生分享,就會取長補短。使用正確的方法朗讀現代詩歌,使朗讀和理解有機結合,促進了生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既能夠培養學生感受作品的能力,又能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學習到詩人的動人情懷,走近詩人,洞徹詩人的內心深處,親聆謦,對詩作產生共鳴。例如,教學《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時,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寫作背景:“1938年,何其芳告別國統區黑暗、壓抑、窒息的舊生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一種與統治區迥異的生活展現在眼前。詩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一全新的火熱的生活中,他觀察著,感受著,激動著。詩人的生活變了,性格變了,世界觀變了,詩風也變了,他不再寫那種纏綿憂傷的愛情詩了,流瀉于詩人筆端的是一種奔放快樂積極向上的詩句。”走近作者,仰慕詩人的心靈境界,消除與詩作的情感隔閡、時代隔閡、空間隔閡,學生自然就能領會到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奔放快樂、積極向上的,并學到了真善美。
三、班級管理應重視思想品德的教育,重視友好的師生關系
1.期待學生
管理活動、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共同進行的活動,若要學生熱愛學習、喜歡教師,教師必須做到敬崗愛業和關心學生,必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寬容學生,為學生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而且在管理與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習優者贊美,對學習差者鼓勵。
2.遵循管理、教育是雙邊活動的規律
《教育論》中談到:“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前提條件。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證。從教學任務上來說是責任與義務的關系,從人際關系上來說是平等的關系。”每一個教師都應將此牢記于心、耳熟能詳。
3.關愛學生無微不至
篇6
感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
比率83%11%3.5%1.5%1%
表一可見:視覺和聽覺在學習中所起作用最大,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上述研究成果有效地體現出來,能使學生充分地利用視覺和聽覺去獲取知識。
表二:關于學習知識比率和記憶的研究
統計內容視覺聽覺視聽并用
學習比率83%11%79.4%
記憶比率(三小時之后)70%60%90%
記憶比率(三天之后)40%15%75%
從表二可見:以視覺和視聽并用為主的多媒體教學能獲得最佳的記憶和學習效果,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交互功能,提高學生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多媒體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塊“綠洲”。它給課堂教學帶來活力,給學生帶來生機,給老師帶來希望。“應該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激發孩子身上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夸美紐斯)。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使面向學生的畫面生動活潑,色彩鮮艷,聲情并茂。這就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的模式。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聲、光、電等各種信息,使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大大優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系統變得豐富而生動,學生置身于這樣一個合諧的教學情境,學習興趣得到極大的提高,都帶著一種高昂的主動情緒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如:上口語交際《有益的動物》,上課前,我精心制作課件《可愛的動物王國》:讓動物們隨著音樂出場,并生動的展現了它們平時的生活,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引導學生進行聯想。課堂上,學生交際的愿望非常強烈,他們每說一種動物,這種動物就會出來表演它是怎樣對人們有益的,大大激起了學生參與的熱情。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學技術能夠設置直觀動態情境,設置想象聯想情境,設置激趣悟道情境,設置遷移思考情境,設置啟迪心智情境,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熱情,拓展了語文思維;融聲像動畫于一體,藝術地再現教材內容,變抽象為形象,變繁復為簡明,化靜為動,化難為易,點亮思維火花。如此語文教學,焉然不是別有一番新風景?
二、利用多媒體的渲染功能,讓學生身臨其境,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感知課文不是孤立地進行,總是跟課文相關背景知識相聯系,背景知識越清楚,對課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這就是感知的選擇性。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運用音樂、圖畫、動畫、影視等手段強化感知,加深學生對情境的內心體驗。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我就采用了這種感情強化刺激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這篇課文抒發的是人們對的痛悼緬懷之情,表達了全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對這位世紀偉人的共同心聲。但由于時空造成的感情阻隔,今天的學生已不易產生感情共鳴。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詩歌感情,我剪輯了記錄片《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歷史場面,編入教學軟件,進行課前感情導入,播放了十里長街人民送別總理的視頻影像:哀樂聲中,天安門前,總理靈車緩緩開過,十里長安街兩旁站滿為總理送行的群眾,人們手捧白花,臂纏黑紗,眼含淚水,悲痛欲絕;天安門廣場降半旗,北京在悲哀,整個中國在哀悼……并伴有沉痛的話外音:“1976年1月8日9點57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長眠了。半個多世紀以來,他為了中華民族的騰飛,嘔心瀝血……”。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催人淚下,令人難忘。利用多媒體營造的悲哀氛圍成功地突破了時空造成的教學上的難點,迅速有效地讓學生在感情上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果.
篇7
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幼兒的發展水平,教師才可考慮具體活動的目標,考慮所選擇內容的范圍和多少,考慮設計的合理性與新穎性,才能胸有成竹地去設計幼兒數學教育活動。
二、選擇合適的具體活動的目標
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包括總目標(教給幼兒有關數學方面的粗淺知識和技能,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幼兒的智力,促進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單元目標(10以內數及加減運算、量、幾何形體、時間、空間五個單元的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在每一個單元目標下,根據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提出的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具體活動目標(每一個具體的數學教育活動的目標)。
在選擇具體的活動目標之前,教師首先要了解幼兒數學教育的總目標,將總目標時時放在心上,在每一個具體的數學教育活動中都要體現這個總目標。具體地說,就是在設計數學活動時,要合理地安排有關內容,使每個活動設計都包含著知識或技能方面的要求、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的要求、培養幼兒智力方面的要求、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方面的要求。如在“復習6以內加減運算”的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復習6以內的加減運算的內容體現出幼兒對運算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可以通過小組競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幼兒在操作時的表現(如取放用具的動作輕、快等)體現教師平時對幼兒學習習慣方面的要求;還可以通過對幼兒運算時的速度、準確性等的要求體現對幼兒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和敏捷性方面的培養;通過幼兒飽滿的學習情緒、積極參與運算競賽的熱情體現教師對幼兒身心和諧的重視程度。當然,不是每一個活動都能體現總目標的方方面面,如其中的“促進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這一條,在上述活動中就不可能全部體現。但是,每一個具體的數學教育活動,都應該或多或少地體現總目標涉及的各方面的內容,都不應該違背總目標提出的在知識、技能、興趣、學習習慣、智力、身心和諧發展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教師要了解有關的幼兒數學教育的單元目標和年齡階段目標,并在此基礎上了解具體活動目標可能包括哪些目標。單元目標和年齡階段目標是教師設計具體活動目標的參照物,教師可根據單元目標和年齡階段目標來確定具體活動目標,了解自己需要設計的具體活動目標在單元目標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應該考慮哪些方面的內容;具體活動目標在本年齡階段應該達到哪些要求,在其他年齡階段有哪些相關的要求等等。如上述的“復習6以內的加減運算”這個活動的設計,就可以根據單元目標和年齡階段目標了解到,這個活動是在大班下學期進行的,可包括以下的目標:通過復習使幼兒進一步理解6以內加減的含義,正確、熟練、靈活地進行“6以內的加減運算”,復習加法交換律。
最后,根據具體目標所包括的內容選擇適當的目標。再以上述“復習6以內的加減運算”為例,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參照以前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選擇合適的目標容量。如可將這個活動目標定為:(1)進一步理解6以內加減法的含義;(2)培養幼兒正確、熟練、靈活地進行6以內的加減運算能力;(3)熟練掌握加法交換律。其中,第2條目標是本活動的重點目標。為什么把第2條列為本活動的重點目標呢?這是因為,這個活動的名稱是“復習6以內的加減運算”,因此,使幼兒通過復習熟練掌握6以內的加減運算無疑應成為本活動的重點目標;此外,第1條目標和第3條目標已在其它一些活動中列為教學的重點進行過了,而幼兒雖然已經學過了6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但沒有將這二者結合起來進行過加法和減法的練習。
三、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設計活動的具體步驟
在選擇了合適的活動目標以后,教師就可以根據活動目標和各章的教法提示,先考慮教學內容的范圍。還以“復習6以內的加減運算”為例,這方面的教學內容應包括:(1)交替出現加減運算的式題,讓幼兒進行運算,要求算得又快又準確;(2)請幼兒列出得數不超過6的加法算式,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加法交換律;(3)在進行6以內的加減運算時,注意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在確定了教學內容以后,教師就可以設計活動的具體步驟了。在設計時,要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進行。如幼兒的大腦皮質在學習開始時,活動能力較低,以后會逐漸提高。根據這一點,在設計活動時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開始的活動時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興趣,以后再逐漸提高難度,把活動引向。又如,根據大腦神經活動的兩個基本過程——興奮過程與抑制過程的運動規律,在安排和設計活動時,難度和份量適當的內容才有利于興奮與抑制的集中;相反,難度過大或過小,份量過重或過輕的內容不利于注意力的集中,會加重大腦皮質機能活動的負擔。由此,在設計和安排活動時,教師應該注意教學內容的適當(不多也不少),難點不要大多;難點應該安排在活動的中間部分,不宜安排在活動的開始部分和結束部分。
在設計活動的具體步驟時,還要考慮活動的新穎性,并力求使自己教學的特點和優勢體現出來。如有的教師善于用語言引導幼兒,在安排活動時,就可以多考慮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啟發和引導幼兒去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需要提醒的是,設計的新穎性不是要教師玩花樣,不是要教師絞盡腦汁想出什么驚人之舉。新穎性是與合理性、可行性相結合的,離開了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新穎只能導致教學活動的失敗。
在上述的例子中,我們不妨這樣設計:(1)根據教師口頭應用題的題意列出得數不超過6的加減算式,在列出算式后必須說出算式中的加數與被加數、減數與被減數分別表示題目中的哪一個數字,表示什么意義;然后請幼兒算出算式的答案,并說說這個答案表示什么。例如教師可出這樣的一道題:“小平吃了3顆糖,小明吃了2顆糖,小平和小明一共吃了幾顆糖?”請幼兒列出算式:3+2=,請幼兒說出算式中的3和2分別代表什么(3代表小平吃了3顆糖,2代表小明吃了2顆糖);然后請幼兒算出算式的答案:3+2=5,請幼兒說出5代表什么(代表小平和小明一共吃了幾顆糖)。通過對算式中各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的分析,幼兒就進一步了解了6以內加減運算的含義。(2)出現許多得數不超過6的加減運算式題,讓幼兒分組,以競賽的形式進行運算。這部分的內容要多一些,時間要長一些。一旦幼兒出現運算錯誤,教師就要引導幼兒分析,看看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在運算過程中,引導幼兒看清加、減符號,以免算錯。(3)請幼兒列出得數不超過6的加減運算式題,然后將其中的加法式題找出來,請幼兒寫出交換加數與被加數以后的加法式題。如幼兒寫出3+2=5,教師就請幼兒將3和2互換,問幼兒答案有沒有變,為什么不變(因為它們只是交換了位置,數字并沒有變)。
四、考慮活動設計的合理性,進行必要的修改與充實
篇8
一、各國職業技術教育管理的特點
職業技術教育在各類教育中是起步比較晚的一種,有了真正的職業教育機構才談得上管理。也就是說,職業技術教育管理是隨著職業技術教育機構的產生而慢慢出現的。隨著職業技術教育的不斷發展,各國對職業技術教育都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進一步完善了職業技術教育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一些職業技術教育管理的特點。
(一)管理手段的多樣化
1.法律手段這是職業技術教育管理的根本手段,它決定職業技術教育的管理體制、各方面的權限與職責、體制的運行以及經費、師資等有關發展的重要事項。盡管各國的情況有所不同,但由于職業技術教育的多樣化、多元化以及復雜性,使得通過立法手段管理職業技術教育都為各國所重視。美國、德國、日本、前蘇聯等國家都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有關職業技術教育的法規、法案。美國的教育立法相對比較完善,聯邦法典第31章就是《教育總則法》。有關職業教育的立法,主要有《喬治·巴頓法案》(1946)、《職業教育法》(1963)等。《職業教育法》還在1968年、1972年及1976年作過修正,1982年本想再作修正,經過反復討論醞釀,終于在1984年10月通過了新的《卡爾·帕金斯職業教育法案》,法案要求聯邦政府撥款協助各州改善和發展職業教育,為條件不利學生提供職業教育,減少失業,發展經濟。為加強對職業技術教育的管理,法案規定設置州職業教育董事會和州職業教育顧問委員會。可見,美國的職業技術教育管理也是建立在比較完善的立法的基礎上的。
2.經濟手段
職業技術教育一方面與社會經濟各領域關系密切,另一方面,它的發展又要有充分的物質經濟條件。因此,經濟手段是各國管理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手段。通過經濟手段進行管理主要是為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保證和調節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和方向。因此,經濟手段是職業技術教育管理的保證手段、調節手段和控制手段。具體實施有以下兩種:
(1)通過國家財政預算、投資或規定經費來源進行管理。由于各國對職業技術教育極其重視,政府通過經濟手段主要對實施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采取保障措施。例如,瑞士政府明確規定聯邦政府給職業技術教育撥款12億瑞郎,占職業學校經費的1/3,其余2/3由州或市鎮政府承擔。而工廠和企業的培訓費用則由企業和職業聯合會承擔,這部分經費占雙元制教育全部費用的4/5。瑞士每年職業技術教育經費共計180億瑞郎,按全國人口平均為人均2000美元。
(2)通過規定提高職業技術教育教師工資待遇,保證教師隊伍的穩定和優化,提高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
日本規定職業學校教師工資額比其他學校的同級教師高出10%;德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平均工資比資歷相近的工人的工資高出50%至100%,比相同等級的國家雇員工資也略偏高。
3.行政手段
(1)規定職業學校師資的條件和考核進修制度
為保證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學質量,許多發達國家對不同類型的職業技術教育師資的任職資格及考核進修制度分別有明確的規定。各國的職業技術教育教師隊伍一般由理論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組成。由于這三類教師擔負的教學任務不同,各國都分別規定了他們的資格要求。
如德國職業學校的教師均作為所在州政府的公職人員,其中理論課教師必須接受大學教育,并通過國家考試獲得合格證書后,經過3年左右的教育學和教學法方面的學習與實習,再通過第二次國家考試才能取得高級公務員教師資格;實踐課教師則必須是具有實踐經驗的專科學校(師傅學校或技術員學校)或專科大學的畢業生,再經過兩年的教師進修學院學習,并通過國家考試才能取得中級公務員教師的資格。由于德國的職業技術教育形式以“雙元制”為主體,故企業內還有大量的施訓教師,但是施訓教師并非是一種特定的職業,他們可以是師傅、技術員、工程師或其他專業技術人員,也可以是通過施訓教師資格考試的有生產實踐經驗的技術工人。根據德國職業教育法的規定,他們可以全部地也可以部分地從事職業技術教育工作,而不像職業學校的教師那樣具有公務員的資格。
(2)規定辦學建校的審批制度
各國對建立職業學校或者職業培訓機構都有一系列的規定,建校都要經過教育部門的批準。如日本,對高等專門學校的辦校標準就有嚴格的規定,通常由國家有計劃地投資興辦,一般不準私人濫設,這就保證了教學的高質量。
(3)通過考核發證保證畢業生的質量
美國教育部和勞工部共同推出的《由學校到就業法案》,要求實施在學校職業技術教育基礎上進行企業培訓的學習計劃。從高二年級開始至少進行3年(包括高中后1年)的學校職業教育計劃,并在生產單位的崗位培訓中學習較為廣泛的就業技能。凡完成“由學校到就業”計劃者,可同時獲得高中畢業文憑和職業技能證書。
(4)職業技術教育視導
視導即視察與輔導,這也是國外普遍采取的主要管理手段之一。
美國的職業技術教育視導工作是由各州組織進行的,各州的職業技術教育視導制度又大致相同。總起來,主要有三種視導方式:一種是雙管制視導,由教育督察長負責組織開展視導工作,輔導工作由兩種人進行,一是一般行政人員,對教師進行輔導,二是專業輔導員,對教師進行業務輔導;第二種是行政與輔導分立制,由正副督察長、校長和各部主任等行政人員直接對教師進行輔導,而專科輔導人員只提供專門意見和建議,與教師不發生直接關系;第三種是聯絡分布制視導,這是行政與視導結合的制度。
英國的職業技術教育視導制度分中央和地方兩級。中央的教育科學部設有視學長,下屬一批視學員,分管各類教育的視導;各地區則設有教育委員會管理當地教育,教育委員會下設教育處,處長下設視學員與專科指導員若干人,地方視學員受教育科學部視學員的指揮,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
法國的職業技術教育視導制度比較完善,設有三級視學員。中央的職業技術教育視學員都是教學經驗豐富的退職教師,由教育部報總統任命,每年由教育部長派赴各地視導;大學區視學員通常只有一人;初級視學員受大學區視學員的領導。
(5)職業技術教育評估
評估是現代教育的一項重要的管理措施,國外學者把課程、教學法和評估看作教學過程的三種信息系統。有人把評估看得比課程和教學法更重要。
(二)教學管理和實習管理緊密結合
職業技術教育就是使就學者獲得從事某種職業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因此,職業技術教育特別強調技能的培養,而保證受教育者充分掌握某種特定的技能當然是職業教育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這一任務往往涉及職業技術學校、實習工廠或有關企業。所以,職業技術教育管理必須保證學校、工廠和企業的緊密配合。發達國家的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在教學中都很重視實踐環節,將教學管理和實習管理緊密結合。實習基本通過兩種途徑,一種是在校內實驗室、教學車間和模擬室進行;二是在校外工廠、農場和企業里進行,以便使學生既通過間接媒體得到試驗訓練,又直接投入生產崗位從事實際操作,獲得與某種職業有關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本領。
德國通過簽訂協議建立學校與工廠企業的掛鉤關系,明確規定各方的義務和職責,互相配合,規定每周學校學習理論一至一天半,工廠實習操作三至四天,學生的考試既考基本理論,又考專業技能,還規定企業主需付給實習學生一定的勞動報酬。這保證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新加坡也決定推行“攻讀雙軌計劃”,1991年7月起在新加坡理工學院開始推行該計劃。該計劃實行兼讀制;在校大學生每周有一天(工作日)、一個傍晚和星期六的上午到學院上課,其余時間都在公司邊工作邊接受訓導員的實際工作訓練。學生必須完成為期4年的課程才能獲取工學院的文憑。
可以看出,各國職業技術教育的管理都很重視生產實習的管理,通過有效的管理保證學員熟練掌握某種特定的技能。
(三)企業參與職業技術教育的管理
由于職業技術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技術工人、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因此,職業技術教育就與企業的利益息息相關,職業學校與企業的關系自然密切。所以,許多發達國家的企業就參與到了職業技術教育的管理中來,并逐漸地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美國有合作教育,即攻讀課程計劃;日本搞產學合作;前蘇聯中等職業學校都與企業掛鉤;德國與瑞士都實行企業與職業學校共同培訓徒工的雙元制。
企業參與辦學的形式包括提供辦學經費,提供實習操作場所,對學生實習操作加以指導,付給學生—定數量的補助費,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對學生操作技能的考核。
在德國、日本等國,都有明文規定學生在工廠企業實習,不僅不收實習費,相反,企業要付給學生一定數量的補助費。
美國的合作教育就是企業與各級學校聯合辦學,學生一半時間在學校學習,一半時間在企業工作,學習與工作交替進行,參與合作教育的范圍包括從高中到研究生院各層次,屬于合作教育領域的學生總數達80余萬人。
在企業辦培訓方面,美國最為突出,每年美國企業用于職業培訓的經費達300-500億美元。日本的企業培訓也頗有特色:一種是企業內培訓,有經常性的短期培訓和業余培訓,還有企業辦的各種學校,如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例如三年制的豐田高中,四年制的卡田工業大學,學員來自企業有一定工齡的職工,入學后享受不同等級的津貼和獎金,結業后還獲得某種資格、企業外培訓是由廠外的各種培訓中心進行,職工學習費用由廠方支付,培訓期間工資照發。人們認為日本在對外經濟中競爭性日益增強的原因就在于日本重視職工培訓,勞動力的素質高。
(四)重視職業指導
重視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也是各發達國家職業技術教育管理中的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
職業指導始于20世紀初。1908年,美國設立波士頓職業局,從事職業咨詢工作。這是美國職業指導的開始。
法國于1936年頒布了《法案》,提出了職業指導的問題。尤其是二戰以后,美英等同把職業指導作為更好地利用人力資源的一種方法。
德國就十分重視在普通中學進行早期職業指導和職業定向工作。上世紀80年代以來,該國就在普通中學設立了“工作研究”課,旨在給最后兩年的學生以職業指導。其形式有:參觀、職業咨詢、報告會等。
職業指導在英國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英國在20世紀初就開展了職業指導活動。1909年,國家制訂就業介紹所負責安置青年就業。英國教育家把它看作是教導過程中的一個獨立部分。英國還設立安置青年就業局,在綜合中學和現代中學里設置職業方向指導課,配備專職指導教師,幫助學生確定職業方向。
二、職業技術教育管理的趨勢
目前,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對職業技術教育的管理,加大了管理的力度,出現了以下一些新的趨勢:
(一)管理重點上移
發達國家的職業技術學校主要有中等和高等兩個層次,發展中國家的職業技術學校,有的是切等,中等、高等三個層次,有的是中等和高等兩個層次,不管是幾十層次,目前多數國家的職業技術教育已從中級層次上移到高級層次,美國、日本等國家,社區學院、短期大學一級的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很快。
泰國由于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該國想在20世紀末成為經濟強同的愿望不能實現,但是這反而增加了泰同大辦職業技術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心,一方面強化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辦學水平,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在職職業技術教育,特別是向農村大力推廣農業技術,落實到每個村莊,興建5000個農業技術短訓班和流動培養班,到2000年已培養農民達40萬人次,并且今后還將進一步擴大培訓的規模。
(二)加大管理力度,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水平
隨著各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以及對職業技術教育的逐步重視,各國都加大了對職業技術教育的管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建立統一的職業技能標準,進一步明確職業技術教育師資的要求。而今后,這一趨勢將更加明顯。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英、俄等同就著手建立全國統一的技能標準,并將其作為國家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的目標。美國于1994年通過了《2000年目標法案》,規定了職業技術教育應設置全同性的教育標準,以提高新增勞動力的整體水平。按照該法案,美國政府設置了聯邦一級的“全國職業技能標準委員會”等機構,其職責是通過自主促進行業規范技能標準,以作為同家認可的資格標準據此。美國教育部和勞工部選定了22個行業設立項目并給于資助,以制定綜合性的行業技能標準,從1996年起已陸續形成了全國統一的行業技能標準印等級考核標準,目前,已有部分職業領域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編制完成,供各州自愿選用,用于對職業教育的管理、指導和評估,以及用于招聘、考核、辦證等方面。這項工作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對美國職業技術教育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為了鼓勵教師在職進修,各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是建立進修與晉級加薪相結合的制度。如日本規定翻譯任教若干年的職業技術教育教師,若在大學加修規定的學分,可獲得高一級的教師資格,并晉級加薪和提高社會地位;德國職業學校教師若參加留職帶薪進修,就可獲得高一級的任職資格,或可獲得另一種新的資格,諸如另一學科的任教資格、校長任用資格、督學任用資格等。美國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師證書則規定了4至10年不等的有效期限,迫使教師利用夜間或暑期進修,并利用每7年一次的休假(半年至1年)去大學修讀規定學分,以換取新的教師證書并提高待遇。
今后,各國在這些方面還會加大管理力度,以保證職業技術教育的質量,不斷滿足社會的需求。
(三)政府投資力度增大
近年來,由于各國對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視,所以,對職業技術教育的投資力度也在不斷的增加。而且投資規模呈現不斷上漲的趨勢。這一趨勢在新發展起來的一些國家表現尤為突出。
新加坡政府1998年對教育的投入已占到政府財政支出的20%左右,占CDP的4%;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局負責對組織和建立起來的4所理工學院予以撥款,對理工學院教學和日常開支予以補助,按每個學生每學年人均2萬新元撥給。新加坡政府還通過征收技能發展稅,建立了全國性的技能發展基金,作為提高職工職業技能的培訓費用。負責管理該項基金的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借此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津貼,鼓勵和扶持雇主開展廠內的職工培訓。
法國對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視也在增長。1988年,職業技術教育經費710億法郎,占當年教育經費3980億法郎的17.8%,計劃2005年上升為25%,約為1420億法郎。企業為教育的投資也在增長,在法國教育總投資中,企業投資1984年占4.6%,1988年占6%,2005年將占7%。
(四)學校管理民主化、多元化
近年來,各國的職業學校管理都呈現更加民主的趨勢。校長負責制與民主管理制相輔相成。在學校里,師生員工既是被管理的對象,又是管理的主體。許多國家都成立了教代會,充分保證廣大教職工行使民利。教代會主要是:對行政工作的計劃和總結,財務預決算,基金使用,分配方案,人事任免,機構設置等重大事宜和改革方案有審議權;在法律和改革允許的范圍內,對職工福利等切身問題有決定權;對校長和其他領導干部有監督評議權;對校長有表彰、批評和建議上級給予嘉獎、晉升或給予處分、免職權等。
篇9
吹泡泡的金魚
(附圖{圖})
這10張卡片,圓形個數從左到右分別是1個~10個,從一個圓開始逐一遞增,最后變成了一條吹出了四個泡泡的金魚。卡片中,可以從左到右順著數出各張圖片中的圓形分別是1個~10個,也可以從右到左倒著數,從第一張始,間隔一張數出單數(1,3,5,7,9),從第二張始,間隔一張數出雙數(2,4,6,8,10)若再讓孩子在圖片背面相應寫上數字1~10,這套卡片就成為數形結合的學習數概念的操作材料了。下面例舉使用方法供家長借鑒:
一、數的實際意義(區分基數、序數)方面:
任指圖片一張(如圖1),讓孩子數出有幾個圓?(6個,這里的“6”表示的是基數含義),說出它排在第幾個?(第6個,這里的“6”表示的是序數含義)。又如讓:孩子取出3張,這個“3”表示基數,可在10張中任取3張,如要求取第3張,那末,這個“3”表示序數,只能取圖2。
二、數的守恒方面:
分別取出圖3和圖4,讓孩子判斷圓的個數。孩子可能會說,兩張相連圖片中的圓多(因其中有兩個大圓且排列松散,看上去多了)其實是一樣多的,都是3個。可用一個對一個或數數的方法驗證)。
三、數的形成方面:
引導孩子看圖,依次邊指邊說:1個圓添上(這里是再上一個的意思)1個圓是2個圓,2個圓添上1個圓是3個圓……然后概括為:1個添上1個是2個,2個添上1個是3個……(讓孩子觀察、數數驗證),再將圖片翻到背面,出現1~10抽象數字,讓孩子知道:1添上1是2,2添上1是3,……自然數1~10就是這樣形成的。還可引導孩子逆向思維:10去掉1是9,9去掉1是8……
四、數的組成方面:
可由孩子在10張圖片中取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張(如圖5),數出上面有5個圓后,讓孩子再找兩張圓的個數合起來是5個的圖片放在這張卡片下面(如圖6)。
再引導孩子看圖說出:
5個可以分成1個和4個,2個和3個;
1個和4個、2個和3個合起來是5個、如孩子擺成圖7亦對。5的四種分合法都出現了,5個圓形可以分成1個和4個,2個和3個、3個和2個、4個和1個,再將圓形卡翻到背面,那末,就出現數字,得到5的4種分法了(如圖8、9)
五、相鄰數方面:
在10張卡片中任取相連的三張(如圖10),數出中間一張是7個圓,比前一張多1個圓,比后一張少1個圓,再翻到背面讀一讀數字卡,那么7的相鄰數就是6和8了。連續玩幾次后,讓孩子發現規律:單數的相鄰數是雙數,雙數的相鄰數是單數。
這種系列設計可選用各種不同幾何圖形。下面分別例舉、設計,供家長和孩子們一起作為操作材料用(圖形個數分別為1~10個,排在第幾就有幾個缺少的圖形鼓勵孩子按規律添畫上)
以上操作材料亦可混合用,如認識5時可讓孩子找出所有五個圖形的卡片。將不同幾何圖形的卡片按需要進行分類、排序、比多少、配對、找朋友、接龍、分合、算得數等各種數學智力游戲,幫助孩子從中形成和鞏固數概念,家長可舉一反三,啟發孩子在玩中學!
注一:要添畫的是:
半圓形系列:第五和第七張圖片,添加后為圖11、12。
篇10
Excel是微軟公司的辦公軟件Microsoftoffice的組件之一,也是微軟辦公套裝軟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進行各種數據的處理、統計分析和輔助決策操作,廣泛地應用于管理、統計、財經、金融等眾多領域。Excel中的函數是一些預定義的公式,它們使用一些參數的特定數值按特定的順序或結構進行計算。用戶可以直接使用它們對某個區域內的數值進行一系列運算,如分析和處理日期值和時間值、確定單元格中的數據類型、計算平均值和運算文本數據等。Excel函數一共有11類,分別是數據庫函數、日期與時間函數、工程函數、財務函數、信息函數、邏輯函數、查詢和引用函數、數學和三角函數、統計函數、文本函數以及用戶自定義函數。下面,筆者就南京電大開放教育學籍管理中經常使用的Excel函數作簡要介紹:1.MID函數功能:從一個文本字符串的指定位置開始,截取指定數目的字符。格式:MID(text,start_num,num_chars)參數說明:text代表一個文本字符串;start_num表示指定的起始位置;num_chars表示要截取的數目。舉例:若A1單位格中內容為“開放教育學籍管理”,從中取出“學籍”可以在B1單元格編輯公式“=MID(A1,5,2)”,確認后B1單元格顯出“學籍”。2.LEN函數功能:統計文本字符串中字符數目。格式:LEN(text)參加數說明:text表示要統計的文本字符串。舉例:若A1單位格中內容為“開放教育學籍管理”,要統計A1單元格中字符的數目,可以在B1單元格編輯公式“=len(A1)”,確認后B1單元格顯示出統計結果“8”。LEN函數統計時,無論參數中是全角字符,還是半角字符,每個字符均計為“1”;與之相對應的一個函數——LENB,在統計時半角字符計為“1”,全角字符計為“2”。3.IF函數功能:根據對指定條件的邏輯判斷的真假結果,返回相對應的內容。格式:IF(Logical,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參數說明:Logical代表邏輯判斷表達式;Value_if_true表示當判斷條件為邏輯“真(TRUE)”時的顯示內容,如果忽略返回“TRUE”;Value_if_false表示當判斷條件為邏輯“假(FALSE)”時的顯示內容,如果忽略返回“FALSE”。舉例:A1單元格為學生的年齡,在B1單元格中輸入公式:=IF(A1>=35,"中年組","青年組"),確認以后,如果A1單元格中的數值大于或等于35,則C29單元格顯示“中年組”字樣,反之顯示“青年組”。4.DATEDIF函數功能:計算兩個日期之間的天數、月數或年數。格式:DATEDIF(start_date,end_date,unit)參數說明:Start_date為一個日期,它代表時間段內的第一個日期或起始日期。End_date為一個日期,它代表時間段內的最后一個日期或結束日期。Unit為所需信息的返回類型。Unit參數中"Y"返回時間段中的整年數,Unit參數中"M"時間段中的整月數,Unit參數中"D"時間段中的天數。5.VLOOKUP函數功能:在數據表的首列查找指定的數值,并由此返回數據表當前行中指定列處的數值。格式:VLOOKUP(lookup_value,table_array,col_index_num,range_lookup)參數說明:Lookup_value代表需要查找的數值;Table_array代表需要在其中查找數據的單元格區域;Col_index_num為在table_array區域中待返回的匹配值的列序號(當Col_index_num為2時,返回table_array第2列中的數值,為3時,返回第3列的值);Range_lookup為一邏輯值,如果為TRUE或省略,則返回近似匹配值,也就是說,如果找不到精確匹配值,則返回小于lookup_value的最大數值;如果為FALSE,則返回精確匹配值,如果找不到,則返回錯誤值#N/A。
三、Excel函數在開放教育學籍管理中的應用
(一)數據截取
在南京電大開放教育學籍管理過程中,經常要根據中央電大下發的數據,提取學生所在的省級電大名稱、學生的類別和年級等。例如:在畢業審核反饋文件中的畢業學生統考未通過名單(詳見圖1,注:考慮到學生信息的隱私性,圖中所涉及的數據均為隨機編制數據)。圖1.學生基本信息表截圖1.從數據表中篩選出南京電大的學生由于數據表中沒有省級電大名稱字段,此時,我們可以利用MID函數從學號字段中截取出省級電大代碼,然后再根據省級電大代碼篩選出滿足條件的記錄即可。具體步驟:第一步,在D1單元格輸入標題省校電大名稱;第二步,在D2單元格編輯公式“=MID(A2,6,3)”后確認,即從學號字段中第六個字符開始取三個字符即省級電大代碼;第三步使用自動填充功能引用公式,得出所有學生的省校代碼;第四步,使用EXCEL篩選出滿足條件為“321”的記錄,南京電大的省級代碼為321,即篩選出南京電大的學生記錄(如圖2)。圖2.學生基本信息表中XH字段含“321”信息截圖2.從數據表中篩選出學生的年級同理,我們可以利用MID函數從學號字段中截取出學生的年級,具體步驟:第一步,在D1單元格輸入標題年級;第二步,在D2單元格編輯公式“=MID(A2,1,4)”后確認,即從學號字段中取出前四個字符即為年級代碼;第三步使用自動填充功能引用公式,得出所有學生的年級(功能相似,此處不作圖示)。3.從數據表中篩選出學生的類別同理,我們還可以利用前面的MID函數實現,從學號字段中截取出學生的類別代碼,“1”為開放本科學生,“7”為開放專科學生,具體步驟:第一步,在D1單元格輸入標題學生類別;第二步,在D2單元格編輯公式“=MID(A2,5,1)”后確認,即從學號字段中取出學生類別代碼;第三步使用自動填充功能引用公式,得出所有學生的類別代碼(功能相似,此處不作圖示)。
(二)數據計算
南京電大開放教育學籍科每學期會對開放教育在籍和畢業學生信息進行分類統計,如按照學生的性別、專業、籍貫、民族、政治面貌等,此類信息可以從數據庫中直接提取分類匯總統計結果。而有些數據則需要通過對系統中的數據進行計算,才能得到相關的統計結果,例如學生的年齡,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身份證號碼字段提取出相關數據計算學生的年齡,在提取身份證號碼中出生日期數據時要注意區分身份證號碼15位和18位不同的取值,可以通過LEN函數來判斷身份證號碼的位數,使用IF函數做判斷。如果身份證號碼為18位,通過MID函數從第7位開始取4位作為出生年份,否則用MID函數從第7位開始取2位作為出生年份。最后用返回當前日期函數——TODAY函數進行運算,即用當前系統的日期跟學生的出生日期做比較,得到學生的年齡。具體步驟:第一步,在D1單元格輸入標題學生年齡;第二步,在D2單元格編輯公式“=IF(LEN(C2)=18,DATEDIF(MID(C2,7,4)&"-"&MID(C2,11,2)&"-"&MID(C2,13,2),TODAY(),"Y"),DATEDIF("19"&MID(C2,7,2)&"-"&MID(C2,9,2)&"-"&MID(C2,11,2),TODA-Y(),"Y"))”后確認,即求得學生的年齡;第三步使用自動填充功能引用公式,得出所有學生的年齡(如圖3)。圖3.學生基本信息表
(三)數據比較及引用
在南京電大開放教育學籍管理過程中,經常會對多張數據表進行比較,或者引用其他數據表中的數據,例如前面示例圖一數據和圖4數據做比較,圖4數據見下圖:圖4.學生所學專業信息表截圖圖1為EXCEL中Sheet1工作表的內容,圖4為EXCEL中Sheet2工作表的內容,現在需要在Sheet1工作表中增加學生的ZYMC(專業名稱)字段,如果通過復制、粘貼來完成,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容易出錯。我們可以借助于VLOOKUP函數,通過學號來對兩張工作表的數據做比較,并從Sheet2工作表中讀出相同學號的專業名稱字段。具體步驟:第一步,在D1單元格輸入標題ZYMC(專業名稱);第二步,在D2單元格編輯公式“=VLOOKUP(A2,Sheet2!A1:C14,3,0)”后確認,即從Sheet2工作表中取出與A2單元格相同學號的專業名稱;第三步使用自動填充功能引用公式,得出所有學生的專業名稱(如圖5)。圖5.學生基本信息表增加專業名稱字段截圖以上Excel函數僅是筆者在南京電大開放教育學籍管理工作中經常使用的函數,如果熟練掌握了以上函數的使用方法,通過各類函數的組合嵌套使用,必將給我們的數據處理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
篇11
2、加強團隊建設
做好幼兒園的教育管理工作,離不開優秀的團隊建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幼兒園管理和教學團隊,也是幼兒園教育管理的重要使命和任務。只有好的團隊,才可以優化教學風氣,凝聚人心,有效提高管理效果。一個優秀的教學團隊,不僅可以統攬全局,而且還可以高瞻遠矚又善于決策。所以,幼兒園的領導班子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學習,并強調共同的學習和整體的提高。能夠制定較為長遠的學習計劃,并建立相應學習制度,持之以恒,這樣才能在幼兒園的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教師作為幼兒園教學任務的主力與支柱,也直接影響了學校的辦學質量。所以幼兒園對于教師的培養和發展要有清晰明確的目標。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設計研究方案。教師的素養也對幼兒園小朋友們自身品德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力,所以教師應把師德規范銘記于心,處處支配自己的行為,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的培訓也要做到以人為本,培訓內容也要體現價值,能夠與專業緊密相關,幫助教師解決問題,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管理者要給教師團隊搭建一個更寬闊的平臺,讓教師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挖掘自身潛能,讓教師們可以獲得更豐富的成就感、滿足感。
3、創新教育管理方法
要優化師生關系。教師們要因材施教,注重每一個孩子的天賦,尊重孩子們的想法,激發孩子們的潛能。用寬容的愛心,對待每一個小朋友,哪怕孩子犯了錯誤或者與眾不同,也要多鼓勵,少責備,幫助孩子學習和成長,讓小朋友們在一個輕松的、自由的、愉快的學校環境中,充分發展自己的創造能力。
4、重視一體化管理
要注重幼兒與家庭,與社區教育的一體化。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積極與社區舉辦幼兒活動,幼兒園的行政管理和正確的體制改革,都是提升教學質量,確保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管理中起到的作用
1、現代化信息技術更加注重孩子們的地位,能夠提高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
應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能開發多種有效的學習途徑使學生們學會更多的學習方法,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們潛意識的審美情感,又能增加學生們的創造能力,使學生們都可以具有學習的意識和不斷發展的能力。幼兒園教師們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更能增強課程設計的多元性,使實踐性課程有更豐富的內容。從而提高了學生們自主學習知識和自覺更新知識等多方面的能力。讓教育與現代化的信息社會不斷更新換代的快速發展有效承接,互相適應。
2、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下,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模式更加完備,突出特點
教育的宗旨,就是讓學生們自主學習,鍛煉自我,提高自我的發展。這個過程中,教師扮演著輔助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們要提出多方面的問題來有效引導以及幫助孩子們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能力,培養孩子們個體特質和情操。例如,孩子們可以在教師的指引下,利用網絡進行音樂、繪畫等作品的瀏覽、搜索、欣賞和學習。這樣,孩子們產生了興趣,就可以自主的去按照自己的需要在網上進行學習。
3、現代化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管理中有著重要地位
幼兒時期,是所有孩子教育中最關鍵的一段時期,在孩子們的幼兒階段,能讓孩子們接受美感的教育尤為重要。現在有一些針對性的審美教育,就是以審美的方式,完善自我的成長階段。所以,有了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加入,幼兒園的教育管理可以更好的改革,不斷用創新的姿態開拓和進步,增強幼兒園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讓孩子們從小就樹立起人生觀與價值觀,同時提高孩子們的自身辨別是非的能力以及審美水平,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觀,優化人生觀,辨別美丑與偽善。同時,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影響下,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管理也呈現了一定的獨特性。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孩子們本身。在學校的課堂上,孩子們不僅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顯性的技能和知識,還可以從側面學習更多的隱形知識,掌握學習的相關能力。所以,幼兒園注重各項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們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活動當中,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使孩子們的學習環境發生了良好變化,這樣,即使出了課堂,孩子們也可以在生活中自己學習。
三、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管理中運用具有的潛在問題
當然,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應用到幼兒園的教育管理之中,在帶來益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涉及到教育的理念與態度,教育評價與教學空間等等。
1、開放性的教育理念確立問題
有現代信息技術的加入,教師們的作用產生了變化,他們不用再每件事都親力親為,帶頭活動,以免因教師的“包攬包辦”影響幼兒自身創造能力及想象能力的發揮。所以,幼兒園的孩子們,特別是年齡段較小的孩子們,在學校的課堂上可能會出現一些難以控制的松散現象。這就需要教師們想辦法促進孩子們的自主學習性。
2、開放性的教學空間建構問題
現在的管理理念,要求具有更大的教學空間開放性,同時,也伴隨著小朋友們的學習過程需要一定的互動性。在教育中,呼吁個性化的教育選擇,能夠讓小朋友們自主選擇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們能夠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滿足這些要求,包括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但就現狀來講,教師們自身對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和理解不同,所以也難以控制具體性標準和實際操作。
3、開放性的教學評價問題
如何來評價課堂教學內容,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應用是否準確,是現在檢驗這類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效果的重要問題。因為不可以使用傳統意義上的評價標準,所以,這個問題還需要更多的討論和研究。
篇12
系統的建成,深度融合教育裝備“建、配、管、用”業務,促進裝備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信息化,主要特點如下。提供科學快速的決策支持建立起全省統一的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資產、人員、標準等裝備基礎數據庫,確保全省基礎數據的集中和統一,提高了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客觀性。建立起全省統一的裝備標準化評估分析管理,提升裝備管理的決策能力水平。利用信息化的數據查詢、統計與分析手段,為教育決策者提供豐富準確數據統計報表,使決策更加快捷、更加準確和科學。創建現代裝備管理規范體系實現教育技術裝備的現代管理手段,形成資源節約型、辦事高效型、業務聯動協同型的管理模式。解決了教育裝備家底不清的難題,摸清全省中小學教育裝備配備現狀情況;解決了教育裝備實時、動態、預警、監管的難題,能夠實時、方便、快捷地呈現教育裝備動態變化情況與預警提示,同時實現學校教育裝備電子臺賬的規范管理;解決了標準化建設管理的難題,通過裝備現狀與標準匹配自動得出達標情況、缺口差距以及達標率,為市、縣區、學校按照標科學測算、準科學規劃提供信息系統和技術手段支撐;解決了年年裝備統計難的問題,學校通過裝備基礎數據庫自動生成教育部“基礎教育技術裝備統計”報表,確保統計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通過系統建設與應用,實現教育裝備電子化、信息化和網絡化,降低了基層裝備管理人員的工作煩瑣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有力促進了管理的規范化和人員的能力提升。
3下一步研究方向
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管理系統的建設已經完成,投入運行后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一定問題。如各地管理標準和管理模式不一致,個性化需求比較普遍,應用深度推進艱難,數據基礎不準、不全的現象,對推動后續裝備日常管理、實驗教學活動管理、數據統計等帶來嚴重制約,部分學校不愿花一定的時間來適應各地新業務管理規范,因此需要在后期做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下一步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各地管理標準和管理模式的兼容性、個性化與共享化的融合性、基礎數據校準和完整性、業務管理模塊可視性和可讀性,以及實驗教學管理功能的完備性等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篇13
1. 吳歌中的諧音雙關語
吳歌是指吳語地區包括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即江浙滬等太湖流域地區的同屬一個語言文化圈的民歌民謠。吳歌中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即喜用諧音雙關語,是由“諧言”和“關語”構成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這在吳歌中運用得相當普遍,歷史稱之為“吳格”。使用最鼎盛的兩個時期就是南朝和明朝。
在南朝時期文學藝術論文,《子夜》、《歡聞》、《讀曲》等數百首,都是這一類歌謠。其中《子夜歌》凡四十二首,半數使用了諧音雙關語。如:“崎嶇相怨慕,始獲風云通。玉林語石闕,悲思兩心同。”后兩句即系諧音雙關語。“玉林”、“石闕”關語為“碑”,又“碑”之諧音為“悲”;又如:“今日已歡別,合會在何時? 明燈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其中“空局”關語為“棋”,取其諧音為“期”。其它諸如“春蠶易感化, 絲子已復生”(“春蠶”關“絲”諧“思”);“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芙蓉”關“蓮”諧“連”)都是這一類諧音雙關語。而在《讀曲歌》八十九首中,幾近三分之二是用了諧音雙關語的。如:“打壞木棲床, 誰能坐相思? 三更書石闕,憶子夜啼碑論文格式范文。”(“三更”關“夜”,“石闕”關“碑”諧音“悲”,“書”關“提”諧音“啼”。) 又:“非歡獨慊慊,儂意亦驅驅。雙燈俱時盡,奈何兩無由” (“雙”關“兩”, “燈盡”關“無油”諧“無由”)。更有諧音雙關語加嘆謂構成歌謠的:“奈何許,石闕生口中,銜碑不得語。”可見諧音雙關語在當時的民歌中運用十分廣泛。而且同一諧音雙關語在多種曲調中反復出現, 某些意象關系相對固定, 比如“芙蓉”關“蓮”, “方局”關“棋”“, 黃蓮”關“苦”,“石闕”關“碑”等等,說明其時諧音雙關語運用已經格式化,成為一種相當圓熟的歌謠語言表達方式。吳歌中之諧音雙關語,體現婉轉細膩的情感特征,為南方人所特有。其以喻傳情,以隱寓意,曲折詭譎,撲朔迷離,聽眾的思緒須得拐幾個彎才能真正領會其本意,是這一時期吳地歌謠的重要標識。
明代吳歌十分豐富,也喜用諧音雙關語。如劉效祖《鎖南枝》之“瞎蟲蟻逃生,實撞著你線索。”等,然實不多見。唯近現的天啟崇禎年間馮夢龍之《山歌》,諧音雙關語俯拾皆是。馮系江蘇吳縣人,對吳格諧音雙關語自然熟悉。其《山歌》十卷用吳地方言寫兒女情長,成就極其偉大,是吳歌史上難得的好歌詞。請看幾首用諧音雙關語寫就的短歌:[1]
脧
思量同你好得場,弗用媒人弗用財。絲網捉魚眼上起,千丈綾羅梭(諧“脧”) 里來。
等
姐兒立在北紗窗,分付梅香去請郎,泥水匠無灰磚(諧“專”) 來等,隔窗趁火要偷光。
別
滔滔風急浪潮天,情哥郎扳椿要開舡。挾絹做裙郎無幅(諧“福”) ,屋檐頭種菜姐無園(諧“圓”) 。
舊人
情郎一去兩三春,昨日書來約道今日上我門。將刀劈破陳桃核,霎時間要見舊時仁(諧“人”) 。
值得注意的是,馮夢龍運用諧音雙關語似乎更活,有的經過擴充令節奏更加活潑。如“姐道郎呀好像新筍出頭再吃你逐節脫,花竹仿子繪竿多少班(《作難》)。”又:“好似黃柏皮做子酒兒,呷來腹中陰落落里介苦,生吞蟛蜞蟹爬腸(《思量》)。”另外,諧音雙關語大都用在短歌中,長篇山歌如《籠燈》、《門神》等卻很少見。這或許說明諧音雙關語最適用于獨具本色的山野短歌。
前人對此問題已經作了大量的鉤沉考索的工作論文格式范文。蕭滌非先生在《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將《吳聲歌》中所用之諧聲字概括成兩大類.第一類, 同聲異字以見意者, 如以上詩所引“藕”為配偶之“ 偶” , 以“ 芙蓉”為“ 夫容” , 以“ 碑”為“悲” , 以“ 題”“ 蹄”為“ 啼” , 以“ 梧”為“ 吾” , 以“ 油”為因由之“ 由” , 以“ 棋”為期會之“ 期” , 以“ 堆”為“ 涕” , 以“ 箭”為“ 見” , 以“ 籬”為“ 離” , 以“ 博”為“ 薄” , 以計謀之“ 計”為發髻之“ 髻” , 以衣裳之“ 衣”為依舊之“ 依” , 以然否之“ 然”為燃燒之“ 燃” 。第二類, 同聲同字以見意者, 如以布匹之“ 匹”為匹偶之“ 匹” , 以關門之‘ 關”為關念之“ 關” , 以消融之“ 消”為消瘦之“ 消” , 以光亮之“ 亮”為見亮之“ 亮” , 以飛龍之“ 骨”為思歸之“ 骨” ,以道路之“ 道”為說道之“ 道, 以結實之“ 實”為誠實之“ 實” , 以曲名之“ 散”為聚散之“ 散” , 以藥名之“ 散”為聚散之“ 散” , 以曲名之“ 嘆”為嘆息之“ 嘆” , 以曲名之“ 吟”為之“ 吟” , 以“ 風”波“ 流”水為游冶之“風流” , 以圍棋之“ 著子”為相思之“ 著子” , 以故舊之“故”為本來之“ 故”等。此外, 還有以二字聲音相近而諧聲以見意者, 如以“星”為“ 心” , 以“ 琴”為“ 情”之類皆是[2]。王運熙先生《六朝樂府民歌》中的《論吳聲西曲與諧音雙關語》將諧音分成“同音異字, 同音同字,混合”三類加以論述, 同時還論述了六朝時期普遍使用諧音雙關語的社會風氣, 并由此上溯到《詩經》與《史記》, 論述了雙音諧字的歷史淵源, 頗為詳盡[3]。可以說, 諧音雙關語是吳歌最重要的表現手法及藝術特色, 已成為歷代研究者的共識。
2.交際翻譯理論(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由Peter Newmark提出的交際翻譯理論即“譯者應該將原語文本的語境意義(contextual meaning) 以其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都容易為譯語讀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準確的傳遞出來。”在交際翻譯中,譯作所產生的效果應力求接近原作,力圖傳譯出原文確切的上下文意義, 使譯文不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語言形式上都能為讀者所接受。交際翻譯把翻譯的重點轉移到原文的內容以及這些內容在譯文中再現的過程和結果上來。在交際翻譯中,譯者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寫出比原作更好的作品來,譯者有權力糾正或改進原作的邏輯關系, 用優美的語言替代原文中晦澀的文字,去掉原文中模糊、重復和冗長之處, 修改或闡清術語。譯者甚至可以更正原文中的事實錯誤和筆誤, 將腳注中的內容添加在正文中。交際翻譯以譯作的讀者為中心, 為那些不期待遇到閱讀障礙的讀者提供更通順、清晰、合符讀者語言文化習慣的譯作來, 并且還能產生和原文一樣的語勢[4]。
3.諧音雙關語的翻譯
諧音雙關是一種文字游戲, 利用字或詞語的語音條件, 使某些字或詞語在特定的語境中具有雙重意義。它具有一明一暗雙重涵義, 具有能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用一種語言文字形式表達雙重意義的功能。這種修辭格是利用詞義根本不同的諧音詞來構成雙關, 表達兩層不同的意思, 借以使語言活潑有趣, 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或借題發揮, 旁敲側擊, 收到由此及彼的效果。英語和漢語雙關在格式上和修辭作用上雖然大致一樣,但由于兩種語言的語音不同和表達方式不同, 英語雙關譯成漢語或漢語雙關譯成英語時, 中外譯者幾乎都有捉襟見肘之感, 難以找到理想的翻譯。但是, 筆者認為以交際翻譯理論為指導, 可以實現諧音雙關語的恰當翻譯。下面以筆者曾參與編譯汪榕培教授主編的《吳歌精華》(英漢對照)[5]一書中處理諧音雙關語的例子來論述。
交際翻譯理論認為,譯者應力圖傳譯出原文確切的上下文意義, 使譯文不論是在摘要回到譯作的讀者這個中心上來。而《吳歌精華》(英漢對照)一書是編譯給參加第27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的中外嘉賓看的,所以譯文必須明白、通暢、易懂,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都能讀懂,所以我們采取的翻譯策略是把諧音雙關語的字面意思和所隱藏的意思都翻譯出來,或者是直接把諧音雙關語所隱藏的意思翻譯出來文學藝術論文,否則,中外讀者往往會不知所云。事實證明,我們的翻譯為吳歌起到了很好的挽救和宣傳作用,因為吳歌已經越來越少的人知曉它了,正因為此,國家已于2006年把吳歌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下面來看書中幾例:
例1: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子夜歌》)
譯文:I love my charmingsweetheart all the more/ When he moved his house to live near me. / With theTung tree by my door,/ I can see my man as well as the tree.
在這首《子夜歌》中,最后一句“出入見梧子”,“梧子”諧音“吾子”,即“女方所愛的男子”,這里我們把“梧子”(the tree)和“吾子”(myman)兩層意思都翻譯出來了,同時文學藝術論文,tree和第二句的最后一個詞me押韻,整首詩形成abab的韻式。
例2:朝登涼臺上,夕宿蘭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蓮子。(《子夜四時歌》)
譯文:I climb the terrace when the day is bright,/ And stay beside the lakeshore for the night./ I collect lotus when the moonsheds light/ And pick the seeds, with my sweetheart in sight.
此歌中“ 芙蓉” 即“ 夫容” 的諧音, 指被女性所鐘愛的男子或丈夫;“容” 是儀容的意思。“蓮”諧“憐”, “蓮子”即“ 憐子” , 譯成口語就是“ 愛你”論文格式范文。這首歌曲顯然是女子的口吻, “ 乘月采芙蓉”者, 乘月會情郎也,“夜夜得蓮子”者, 即每個晚上都有得到同你相愛的機會,這兩句其實是一樣的意思。在翻譯這首詩時,我們同樣把它的兩層意思lotus和my sweetheart都譯出來了。
例3:思量同你好得場,弗用媒人弗用財。絲網捉魚眼上起,千丈綾羅梭里來。(《山歌·脧》)
譯文:If I’d like to getalong with you, / Neither matchmaker nor gifts I need. / As fish won’t escapefrom the mesh, / So you won’t escape from my eyes. / As satin comes from theshuttle, / So love comes from the first sight.
在此歌中,“絲”、“思”諧音,“眼”雙關“網眼與人眼”;“梭”諧“脧”,又與前文“眼”相呼應。馮夢龍有贊語道:“眼上起,梭里來文學藝術論文,諧音雙關語最妙,俗所謂雙關二意體也。”此詩原文只有四行,但譯文卻有六行,因為我們把最后兩句所隱藏的諧音雙關語也譯出來了。因為譯文的讀者是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客人,如果只是直譯成Fish won’t escape from the mesh, / Andsatin comes from the shuttle,他們可能不知所云。
例4:情哥郎春天去子不覺咦立冬,/風花雪月一年空。/姐道:“郎呀,你好像浮麥牽來難見面,/厚紙糊窗弗透風。”(《久別》)
譯文:In spring, you left andwinter is now here; / In vain I’ve missed you for the whole year. / “It’s hardto see you just like getting flour from husk; / There’s not a bit of news fromyou,” I’ll say to my dear.
在這首《久別》中,最后一句“厚紙糊窗弗透風”意即“沒有情哥郎的任何消息”,所以我們直接把這句背后的諧音雙關語翻譯出來There’s not a bit of news from you文學藝術論文,讓讀者一目了然。
4. 結語
總之,諧音雙關語是吳歌最重要的表現手法及藝術特色, 是由“諧言”和“關語”構成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這在吳歌中運用得相當普遍。但是在把吳歌翻譯成英語的過程中,這種諧音雙關語給翻譯造成了很大的障礙。最后我們根據Peter Newmark所提出的交際翻譯理論原則:“譯者應力圖傳譯出原文確切的上下文意義, 使譯文不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語言形式上都能為讀者所接受;并以譯作的讀者為中心, 為那些不期待遇到閱讀障礙的讀者提供更通順、清晰、合符讀者語言文化習慣的譯作來。”而我們編譯《吳歌精華》(英漢對照)一書是給參加第27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的中外嘉賓看的,所以譯文必須明白、通暢、易懂,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都能讀懂,所以我們采取的翻譯策略是把諧音雙關語的字面意思和所隱藏的意思都翻譯出來,或者是直接把諧音雙關語所隱藏的意思翻譯出來。事實證明,我們的翻譯為吳歌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參考文獻:
[1]馮夢龍等.明清民歌時調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3]王運熙.六朝樂府民歌[M].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1957.
[4]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