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公司經濟糾紛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濫用公司人格行為的特點
1.公司的操縱者為主體。
在濫用公司人格的事件中,主要是公司股東利用自身的便利條件謀利,進而操作公司,所以公司的操縱者就是濫用公司人格行為的主題。在特定法律關系中,公司的董事或是職員,與公司利益有著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在操縱和控制公司的過程中,都有濫用公司人格的可能性。
2.濫用人格者的公司操縱比較突出。
濫用公司人格行為者,要控制和操縱公司,達到獲取利益的目的,這個過程在客觀上會到突出體現。濫用人格行為者,要想通過公司進行一些不法交易,就要擁有公司的實際操作。如果這些特定主體,無法控制公司,就無法將公司當做工具,實現自己的不法目的。濫用公司人格行為者,要將公司的獨立人格作為擋箭牌,從而逃脫法律責任。在實際分析中,公司的操縱和控制方法有很多中,要進行認真分辨,找出濫用公司人格的行為。
3.濫用公司人格行為表現為惡意。
從主觀上分析,濫用公司人格是惡意的表現。濫用人格者將公司當作行駛不法手段的工具,從而逃避法律追究個人責任。這里的規避法律是指特定的法律主體因受法律規定的限制而無法進行某種行為時,便利用其控制的另一獨立公司去完成。外界的人看來,這是公司的行為,是主觀的一種體現,而進行內部分析中,這是濫用人格者謀取私利的方式,屬于特定人的特定行為,只是讓公司背了“黑鍋”,通過合法的形式遮掩。
4.違背誠信原則和善良風俗。
從法律的具體條例上分析,濫用公司人格行為的主要特征是,違背法律規定和與誠信原則相左的。在公司的經濟交往中,公司的管理者,應限制風險責任,并通過合理的手段和方式,規范法人制度行為標準。通過這種方式,對股東的行為進行約束,合理利用法人制度行為的法律標準,體現經濟自由。如果出現公司人格的濫用問題,不能過度的限制經濟自由,避免危及到法人制度,影響整個法律制度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相關人員進行法律約束的過程中,要認真區分濫用行為和合理利用行為。善良風俗在這里主要講述的是,我國能夠通俗表達的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這些內容主要是按照法官自己的法律意識,進行定義的。工作人員在很多情況下,需要使用誠信和善良兩個概念定義這些行為,其主要原因是公司人格行為有著多種變化,并有較多的種類,很難在濫用行為中找到明文規定,而其主要體現就是違反誠信原則和善良風俗的。
二、濫用公司人格行為及相關經濟糾紛的處理
1.使用公司人格否認原則。
在法律條例規范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公司人格否認原則,較好的處理經濟糾紛等。這種方法也被形象的稱為“揭開公司的面紗”,濫用獨立人格行為者,在操縱和控制公司中,并不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這些做法經常為了逃避法律或是脫離契約義務。在這種情況下,司法機關可以無視公司的法律形式的獨立人格,然后直接找出背后的操縱者,主要是股東或是其他人。在公司人格被濫用的情況下,會損害債權人的個人利益,所以針對此件事件的處理,要直接追究責任主體。
2.維護公司制度和法人制度。
在經濟糾紛的處理中,要注重維護和完善法人制度,保障公司制度的完整性。針對公司人格的否認,并不是全盤否認公司的基本本質。在公司制度的維護中,要能夠分辨出明確實忘的公司人格,然后在維護公司法人地位的基礎上,對濫用公司人格者,給予嚴格的懲戒,從而保證法人制度能夠健康發展。司法人員要從特有的角度,維護公司的權益、制度,并對公司及法人制度進行完善。
3.挽救濫用行為的損害程度。
司法人員使用公司人格否認事件,要分析損害行為、損害事實之間的聯系,然后掌握這種因果關系,從過程中制定合理的挽救措施。濫用公司人格,主要表現為損害公司的利益,這種情況下,造成一切客觀的后果,都需要具有的人員承擔,而不是由公司承擔。這種因果關系也會體現為濫用公司人格行為和后果之間的關系,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司法人員在選用合適的挽救行為時,應考慮公司是否收到影響,最大程度的挽回公司損失的利益。
4.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篇2
當前社會,科技和網絡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加強了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和聯系,將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但是所謂的“地球村”也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便捷以及信息的同時,也無形中給各個行業之間帶來了更加激烈的競爭,企業不僅要面對地區之內或者是國內之間的競爭,甚至還要考慮到來自國際上的產品競爭。因此,面對內部和外部的競爭和壓力,股份有限公司應該更加重視公司的經濟管理,及時調整管理公司的經濟管理方式方法,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股份有限公司加強經濟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制定了不少優惠政策,鼓勵人們創業創新,在全國范圍內興起“一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因此在短時間內,在我國創建的公司就越來越多,一方面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對于同一行業的股份有限公司來說,其生存壓力就變得越來越大。因此,股份有限公司在重視自己所生產經營的產品的質量以及銷售之外,還應該將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的經濟管理作為公司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股份有限公司的內部管理做好基礎的工作,確保股份有限公司的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三、股份有限公司在經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股份有限公司對經濟管理不夠重視
股份有限公司的終極目標是為企業贏得利益,因此,在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經營以及發展中,公司對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會比較重視,而對公司的經濟管理則相對滯后。由于缺乏對經濟管理重要性的充分認識,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內部權責不清,造成各個部門之間的責任和權利不清,在公司運作過程中就容易產生部門之間互相推諉和責任推脫,造成公司的運營效率低下,員工之間的合作關系以及工作積極性不高。
2.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機制不健全
股份有限公司將其工作重點放在企業生產和銷售中,對公司內部的經濟管理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就容易被忽視,不少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機制在部門銜接以及合作方面都與現代企業發展的進程有些脫節,甚至完全不相適應。比如,現在的不少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還是沿用以前的機制方式,在直線型的經濟管理條件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就很難保持一個較為順暢的狀態,甚至直線型的經濟管理方式還會對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發展產生阻礙。由于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機制不健全,公司的各項工作管理都比較混亂,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以及工作交接不及時,導致公司的運作效率較低,影響到公司的長遠發展。
3.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模式陳舊
當今社會發展變化迅速,股份有限公司的各項工作應該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變化,但是,我國的不少的股份有限公司在經濟管理中,由于沒有意識到自身經濟管理模式的落后,依然采取原有的經濟管理模式,而這種管理模式的制度陳舊,早已不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陳舊的公司經濟管理模式一般對公司的管理都容易產生一刀切的管理形式,導致公司出現的問題得不到有針對性的解決,導致公司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問題越積越多,最終成為公司發展過程中的絆腳石。
4.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中的人才素質跟不上
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在人才的要求上不僅需要一定的經濟學知識,也要對管理方面的知識和技巧能夠全面掌握,而當前不少股份有限公司在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引進以及培養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不管是知識水平方面還是員工的職業道德以及素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有的員工是公司的老員工,他們對于工作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誤區,對公司的經濟管理制度了解不清楚,對經濟管理的重要性也不不了解,這就導致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以及在公司經濟管理方面的工作熱情不高。同時,由于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中的人員的知識結構過于陳舊,對于當前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以及新的變化關注程度不足導致他們對公司的經濟管理工作往往以應付了事,而對于需要員工更新以及培訓的地方,員工也常常不能夠理解,經常一種應付差事的心態去工作,導致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人才培訓和儲備不足,對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的貢獻微乎其微。
四、股份有限公司加強經濟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強對股份有限公司對經濟管理的重視
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股份有限公司要想在同行業中生存并有長遠的發展,除了加強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的生產以及銷售情況的掌握和及時跟進,更要在股份有限公司的內部管理和發展上下功夫,做到內外兼顧,才能保證股份有限公司的長遠發展。要加強股份有限公司對經濟管理的重視,就要從股份有限公司的領導層入手,從領導層的思想意識轉變開始,讓領導層認識到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的重要性,使其在股份有限公司的決策時能夠將經濟管理放在公司發展的一個重要位置,為股份有限公司在經濟管理的重要地位以及經濟管理在公司中的各項決策中都有所體現,從而提高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在各個部門以及員工中的地位,為以后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打下良好的決策基礎,保證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功能能夠得到有效發揮,為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起到應有的推動作用。
2.建立健全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機制
以前的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得不到重視,其功能和效果尚未得到有力的體現,除了是思想意識不夠重視之外,還缺乏相對健全的經濟管理機制來作為經濟管理實施的一個保障,因此,要加強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就需要在股份有限公司的制度中建立一個完善的經濟管理機制。比如,在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中,將各個部門之間的責任和義務進行一個權責的厘定和范圍的劃定,使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中,各個部門之間的責任和義務都相對清楚,在經濟管理的各項工作中都能夠找到相應的部門來進行工作的開展和銜接,使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開展,各個相關部門之間的責任推諉現象減少甚至是消除,保證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的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在經濟管理制度實施前期制定相應的預警預案機制,將經濟管理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困難考慮進去,在經濟管理制度實施過程中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同時,將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機制的執行情況以及效果作為工作的績效考核的一部分,獎勵經濟管理制度執行情況良好的個人或者是部門,對于經濟管理執行較差的個人或者是單位則需要進行相應的懲罰,以此在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中建立一個完善的工作機制,保證股份有限公司的各項工作得到有效開展。
3.及時調整更新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模式
經濟管理模式作為一種管理學方面的形式,應該隨之社會以及時代甚至是行業發展的變化而產生一定的變化,因此,在現代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對于經濟管理模式的探索和設置也應該以社會以及行業發展的形勢為變化的方向。在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模式中,應該以當前社會的變化來對相應的制度進行修改,使其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4.加強完善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中的人才素質建設
人才是一個企業能夠長遠發展的重要保證,在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管理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是一個重要的部分。加強經濟管理,就要嚴格把好人才引進的關口,將股份有限公司要引進的人才標準提高,既能夠對經濟方面的知識有所掌握,又能夠懂得管理學方面的知識,并能夠將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來。同時,對于股份有限公司原有的員工的培訓也要加強,通過舉辦專題講座,選派人員到經濟管理先進的企業或者是地區學習培訓,使員工的整體面貌得到改善。
篇3
1、保險公司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及涉及指標
保監發〔2010〕78號制定了《保險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審計管理辦法》。其第四條規定“保險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審計內容主要包括審計對象在特定期間及職權范圍內對以下事項所承擔的責任:(一)經營成果真實性;(二)經營行為合規性;(三)內部控制有效性。鼓勵保險公司在完成以上審計內容的同時,對審計對象進行經營決策科學性和經營績效評價?!?/p>
在保險公司分公司層級經營成果真實性體現在財務信息真實性,涉及審計對象任職期間公司盈利能力狀況、資產質量狀況、債務風險狀況和經營增長狀況等整體財務狀況和經濟指標,具體為資產、負債、凈利潤、保費收入、賠款支出、費用支出等。
在保險公司分公司層級經營行為合規性體現在合規管理組織架構中有關審計對象應承擔職責的領域內合規風險的識別、評估、處理和追責工作,同時關注審計對象任職期間監管機構對公司的常規及專項檢查中所發現問題及后續處罰、整改情況。
在保險公司分公司層級內部控制有效性體現在制度的健全性、制度的合理性和制度執行的有效性,以及審計對象任職期間對公司內審及其他內部檢查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和經營管理中發現的風險問題的整改和追責情況。
在保險公司分公司層級經營績效評價體現在受托責任的完成情況,評價內容重點在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和經營增長等方面,以能準確反映上述內容的各項定量和定性指標作為主要評價依據,并將各項指標與同行業或規模以上的平均水平對比。
2、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設立的指導思路
2.1、全面評價積極和消極的經濟責任,積極經濟責任是指責任人應當履行的崗位經濟職責;消極經濟責任是指責任人沒有履行好自己的經濟職責而按規定應當承擔的不利后果。單方面評價積極經濟責任則成了績效考評;單方面評價消極經濟責任則成了經濟問題監察。
2.2、由于經濟活動的復雜性,涉及的因素有主觀也有客觀、有集體意識也有個人主導,所以應盡量采用公允、可劃分的指標進行界定,以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2.3、經濟責任審計涉及的是領導干部的任職期間,往往不止一個會計年度,這種跨期性也需要在建立評價指標體系中被考慮。
2.4、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定即要體現全面性,又不能為了全面而散,使得經濟責任不明確。所以需要提煉核心指標,并與一個企業或行業的價值導向相吻合。
3、保險公司分公司層級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3.1、指標體系
根據前述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邏輯,保險公司分公司層級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可分為兩級目標和兩級指標:一級目標分為四大評價角度,分別為經營成果真實性、經營行為合規性、內部控制有效性和經營績效評價。二級目標是將部分一級目標涉及的主要因素進行分解,例如將經營成果真實性分解為任職期間公司資產質量狀況、債務風險狀況、經營增長狀況、盈利能力狀況和非數據性評價事項。指標是對目標分類的具象化,根據保險公司分公司層級經濟責任審計常用指標和實際運用情況,共選擇了23個一級指標,并對其中7個一級指標進行了進一步細分,形成了23個二級指標。具體指標體系架構如圖1所示,具體的指標體系構成如表1所示。
3.2、指標說明
3.2.1、任職期間公司資產質量。通過“資產”指標來反映被審計對象任職期間公司資產的變化情況,具體細分為“銀行存款”、“現金”、“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及“應收”科目等5類資產種類。
3.2.2、任職期間公司債務風險狀況。通過“負債”指標來反映被審計對象任職期間公司債務的變化情況,具體細分為“預收保費”、“應付”科目、“未決賠款準備金占已賺保費比例”、“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占已賺保費比例”、“未決賠款準備金與賠款支出比例”等5類。
⑴未決賠款準備金占已賺保費比例=(未決賠款準備金-應收分保未決賠款準備金)/已賺保費
(已賺保費=保費收入+分保費收入-分出保費-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⑵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占已賺保費比例=(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應收分保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已賺保費
⑶未決賠款準備金與賠款支出比例=(未決賠款準備金-攤回未決賠款準備金)/(賠付支出-攤回賠付支出)
3.2.3、任職期間公司經營增長狀況。通過“保費收入”、“賠款支出”、“費用支出”3個指標反映被審計對象任職期間公司的經營狀況,具體細分為“核心業務占比”、“保費收入增長率”、“核心業務保費增長率”、“賠款支出變化率”、“綜合賠付率”、“綜合費用支出變化率”、“手續費及傭金”、“手續費及傭金比率”、“業務及管理費”。
⑴核心業務占比=核心業務保費/整體業務保費收入
⑵保費收入增長率=(本期累計保費收入-上年同期累計保費收入)/上年同期累計保費收入
⑶核心業務保費增長率=(核心業務本期累計保費收入-核心業務上年同期累計保費收入)/核心業務上年同期累計保費收入
⑷賠款支出變化率=(本期累計賠款支出-上年同期累計賠款支出)/上年同期累計賠款支出
⑸綜合賠付率=(賠款支出-攤回賠付支出+分保賠款支出+提取未決賠款準備金-攤回未決賠款準備金)/已賺保費
⑹綜合費用支出變化率=(本期累計綜合費用支出-上年同期累計綜合費用支出)/上年同期累計綜合費用支出
(綜合費用支出=業務及管理費+手續費及傭金+保險業務營業稅金及附加)
⑺手續費及傭金比率=手續費及傭金/保費收入
3.2.4、任職期間公司盈利能力狀況。通過“凈利潤”、“凈利潤增長率”指標來評價被審計對象任職期間公司的盈利能力。
凈利潤增長率=(本期凈利潤-上年同期凈利潤)/上年同期凈利潤
3.2.5、非數據性評價事項。該部分并非數據指標類,而是通過對事實的陳述來說明被審計對象“任職期間重大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任職期間重大關聯交易情況”、“任職期間是否存在影響經營成果真實性的事項(若有)及后續處理方法”。
3.2.6、任職期間公司處罰、投訴情況。通過“外部監管處罰筆數”、“外部監管處罰金額”、“外部監管最高級別處罰形式”、“內部監管處罰筆數”、“內部監管處罰金額”、“內部監管最高級別處罰形式”、“投訴筆數”等7個指標來說明被審計對象在任職期內公司經營行為合規性。
3.2.7、內部控制有效性。通過“任職期間審計發現的內控缺陷情況”、“缺陷整改率”兩個方面來評價被審計對象任職期內公司內部控制的情況?!叭温毱陂g審計發現的內控缺陷情況”非數據指標,而是從制度健全性、制度合理性、執行有效性三個方面描述內控情況。
篇4
1、工程概況
石炭井焦煤分公司Ⅲ010303綜采工作面位于三水平三階段南翼采區,距地表垂深約500.1~478.1m,其北部為未開拓的Ⅲ020303綜采面,東部為Ⅲ010302S綜采面采空區及正在回采的Ⅲ010502N綜放工作面。煤層屬于半光亮型,煤種為焦煤,平均產狀為:走向154°;傾向244°;傾角24°,平均煤厚為2.75米。煤層透氣性系數0.0493~0.0712m2/(Mpa.d),鉆孔衰減系數0.1679~0.5392d-1,屬于較難抽采,煤層原始瓦斯含量南翼3.5m3/t,北翼5.5m3/t,煤層原始瓦斯壓力南翼0.2MPa,北翼0.47MPa,測定結果是北翼瓦斯含量和瓦斯壓力高于南翼。
2、抽采方法選擇
2.1本煤層瓦斯抽采方法
未卸壓煤層進行預抽,按照煤層瓦斯抽采的難易程度可劃分為四類:
(1)煤層透氣性較好,容易抽采的煤層,宜采用本煤層預抽方法,可采用順層或穿層布孔方式。
(2)煤層透氣性較差,采用分層開采的厚煤層,可利用先采分層的卸壓作用抽采未采分層的瓦斯。
(3)單一低透氣性高瓦斯煤層,可選用加密鉆孔、交叉鉆孔、水力割縫、水力壓裂、松動爆破、深孔控制預裂爆破等方法強化抽采。煤與瓦斯突出危險嚴重煤層,應選擇穿層網格布孔方式。
2.2抽采方法的確定
根據煤層瓦斯基本參數,確定合理的鉆孔間距。設計時嚴格按照《煤礦瓦斯抽放管理規范》的要求合理布置鉆場鉆孔,選取鉆孔參數時,按照計算可以得出,Ⅲ010303、Ⅲ010403、Ⅲ010503工作面的煤層地質瓦斯儲量為2106.88萬m3,可采瓦斯儲量為1404.985萬m3,工作面瓦斯抽采率為35%,抽采瓦斯量為884.8896萬m3。根據工作面瓦斯抽采需求,每分鐘需抽放瓦斯量為4.0967m3,每個鉆孔抽放流量為0.3m3/min,濃度為10%,每個鉆孔的平均瓦斯抽放量為0.03m3/min,總合計需要施工136個孔。
根據瓦斯賦存狀況、開拓及抽采瓦斯的目的,結合抽采瓦斯方法的選擇原則,為了滿足瓦斯抽采需求,我公司采取集中巷穿層鉆孔預抽本煤層和臨近層瓦斯的瓦斯抽采方法。
3、穿層鉆孔瓦斯抽采設計
3.1、鉆場及鉆孔布置
(1)鉆場布置
鉆場布置:根據巷道情況,鉆場布置在上81集中巷,共布置12個鉆場,鉆場間距為30m。
(2)鉆孔布置
鉆孔布置:根據本工作面和巷道情況,該施工區域12個鉆場共布置180個鉆孔,每個鉆場布置15個孔。鉆孔開口位置在巷道距底板1.8米位置,鉆孔間開孔間距500mm,終孔最小間距8m。鉆孔呈扇形布置,鉆孔傾角為-7°—72°,鉆孔的孔深為64-225米之間,鉆孔總工程量為28701m。
(3)鉆孔終孔位置
由于工作面開采的900水平南翼三、四、五層煤在一個層位上,所以鉆孔布置考慮同時解決三個煤層的瓦斯問題,鉆孔終孔深度為穿過五、四層煤后一直施工至三層煤頂板0.5米位置。
(4)鉆孔施工參數
鉆孔傾角確定時,考慮鉆孔施工時鉆桿本身下沉角,鉆孔傾角Rg=α±θ,其中θ=arctg(Bx/L)
式中:α-煤層傾角;θ-鉆桿平均下沉角;Bx/L-鉆桿下沉率,一般為0.3-1%,根據我礦鉆進經驗值,Bx一般每鉆進100米下沉0.7m。
則:θ=arctg(Bx/L)=arctg(7×10-3)=0°24′,表明每鉆進100米時,鉆桿下沉0.4°。
3.2鉆孔結構及封孔工藝
鉆孔施工采用ZDY1900S型煤礦用全液壓坑道鉆機,采用水力排渣工藝,封孔長度6米,采用賽瑞封孔材料。封好孔后,設上汽水分離器和抽放支管,然后再打鉆。鉆孔封孔施工完后及時將其連到抽放管路上,并且在每個鉆場連接處和抽放主管路上必須安裝測量端口,每周檢查一次,以備掌握鉆孔的抽放參數。
4、抽放泵和管路選型設計
4.1、管路選型計算
為了減少采掘工作面內抽采管路頻繁改動,并滿足采掘工作面最大抽采量的要求,將掘進工作面邊掘邊抽、回采工作面預抽、回采工作面采空區抽采統一考慮。
在采掘期間,按1.2的富余系數,系統最大混合抽采量取50m3/min,取瓦斯流動速度V=12m/s:
選擇瓦斯抽放管徑時,可按下式計算
d=0.1457(Qc/V)1/2
式中d—管道內徑;Qc—瓦斯流量(m3/min)(管內混合流量取50m3/min。);V—管道內瓦斯流速(m/s),取經濟流速V=12m/s
則:d=0.1457(50/12)1/2=0.297m=300mm
根據以上計算,綜合考慮管路系統富余能力,決定選用DN400mm鋼骨架纖維樹脂管。
4.2、管路阻力計算
1.2.1管路摩擦阻力計算
計算管路摩擦阻力,可按下式計算:
(6-2)
式中:H—阻力損失,Pa;L—管路長度,m;Q—瓦斯流量,m3/h;D—管道內徑,cm;K0—系數; —混合瓦斯對空氣的相對密度。
選擇管路最大阻力進行計算,故H1=331+137+36=504Pa
1.2.2管路局部阻力計算
局部阻力可用估算法計算,一般取摩擦阻力的10%~20%。管路系統長,網絡復雜或主管管徑較小者,可按上限取值,反之則按下限取值。抽采管路的局部阻力采用估算法,取管路摩擦阻力的20%進行計算:H2=H1×0.20=504×0.20=100.8Pa。
1.2.3管路總阻力
抽采管路阻力等于抽采管路摩擦阻力與局部阻力之和。
綜上抽采管路總阻力:H=H1+H2=504+100.8=604.8Pa
4.3瓦斯抽采泵選型
(1)瓦斯泵流量計算
抽采瓦斯泵流量必須滿足抽采系統服務年限之內最大抽采量的需要。
(6-3)
式中 —抽采瓦斯泵的額定流量,m3/min; —礦井瓦斯最大抽采總量(純量),m3/min;x—礦井抽采瓦斯濃度,%;η—瓦斯抽采泵的機械效率,一般取0.8;K—備用系數,K=1.2。
根據本礦抽采規模預計,當瓦斯泵入口處瓦斯濃度為10%,礦井瓦斯抽采最大純流量為4.0967m3/min,取K=1.2,則泵站的瓦斯抽采泵的額定流量 =62.95m3/min。
(2)瓦斯泵壓力計算
瓦斯抽采泵的壓力是克服瓦斯從井下抽采孔口起,經抽采管路到抽采泵,再到釋放點所產生的全部阻力損失。
(6-4)
式中H—瓦斯抽采壓力,Pa; —井下負壓段管路全部阻力損失,Pa; —井上正壓段管路全部阻力損失,Pa;K—壓力備用系數,取K=1.2。
經過計算,標準狀態下抽采系統壓力為H=24.37Kpa。
(3)瓦斯抽采泵真空度計算
(6-5)
式中 —瓦斯抽采泵的真空度,%; —瓦斯抽采泵提供的最大負壓,Pa。經計算我公司瓦斯抽采泵真空度為24%。
根據本礦煤層瓦斯特點,考慮到低瓦斯濃度時的安全性,采用水環式真空泵作為瓦斯抽采泵。
結束語
篇5
一、環境會計與信息披露的改變
環境會計是按照我國頒布的法律法規與會計理論為基礎,使用傳統會計計算方法,計量方式可分為貨幣和與貨幣兩種,并包含環保財務收支與實際效果的綜合性新興學科[1],用以評價與探究企業環境活動針對自身財務各項影響與環境效益。經過多年分析與研究發現,過去的會計理論缺乏對應社會責任和財產所有權的內容,促使相關公司無法得到可持續發展需環境因素作為保障這一重要問題。環境會計信息作為一項綜合性的財務模式,其包含社會責任與環境效益,具有多種披露形式,這是一項定性與定量完美融合的信息組成模式,可以作為貨幣信息,也可以作為非貨幣信息的存在。
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具體概念
可以說,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可以最大化的提升企業價值,促使上市公司完成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均衡提升的目標?,F階段,外國的大型上市公司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數量正在快速上漲,可以預見,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將成未來能源行業上市公司必備的項目。經過西方研究者的大量調研發現,能源行業上市公司利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可以大幅度增長自身企業價值,并使得企業擁有更加良好的映像與影響,更可以在公眾面前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而相關企業一旦提供虛假環境會計信息,會令企業員工與公眾對于上層領導與公司自身的誠信產生懷疑,使公司的發展陷入困境。
三、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1.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不完善
我國包括中石油、中煤與中石化等相關的能源公司雖然都依照國家政策編制了環境信息披露報告,但其披露的內容并不完善,并且環境信息披露目的也只是單純為了宣傳自身企業,內容包括企業環境目標實現的大致情況、節能減排信息、環境資源循環使用率、環境保障體系的運行現狀等領域利用文字性描述展現披露內容,沒有確實的定量化信息闡述。針對上述內容進行研究后發現,相關上市企業主要依靠文字性信息展現環境風險與對策等披露,并且內容大多空洞而沒有具體數據說明,使公眾無法真正通過環境信息披露了解能源行業相關企業的實際信息。
2.內容隨意性高,缺乏重點
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主要包含在環境保護的投資與排污費等領域內,可歸納為定量化信息,所以,上市公司中的相關企業需要進行環境成本實際效益展開細致的計算,并令其有基礎可尋。但是,我國能源行業上市企業針對大部分需要重大環境投資的項目缺乏對應的成本效益計算,也沒有必備內容的解釋說明,對此,相關的投資者大多無法辨別上述資金的實際去向、是否為環境投資,公司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并不具備實用性。所以,這種內容上的隨意性與缺乏重點將會影響投資者的興趣,也使得企業降低在公眾眼中的優良形象。
3.信息披露內容不規范
如今的問題主要存在于我國企業缺乏針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的統一規范?,F階段,對于可以依靠明確的貨幣性信息進行披露的內容主要在報告附注中進行編制,對于難以用貨幣性信息進行描述的內容,則采用文字定性闡述的方案進行披露。但由于披露內容缺乏統一規范,導致大部分披露報告內容五花八門,大多并沒有體現出重點所在,也使得公司上層領導在制定未來規劃與發展策略時缺乏有效依據,難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局面。
四、制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原因
1.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法律法規不完善
現階段,由于能源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法律法規不完善,審計過程缺乏各項數據的支持,導致隸屬證監會的審計工作人員無法保證環境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而證監會作為我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審計的主要負責部門,并沒有相應解決對策。我國能源行業屬于高污染行業,進行公開招股時必須制定詳細的環境成本投入,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為保證利潤,企業會大幅度減少環境投入,而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也致使多數能源企業并不會積極進行處理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出于保護自身企業形象等原因,環境信息的披露大多只包含績效較好的環境信息,對于出現問題的部分并不會如實披露。對此,就不能單靠證監的審計功能,應當構建更適宜當前環境會計審計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與強制規劃。
2.缺乏監督體制
可以說,我國現階段并不具備對應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領域相關的法律法規,環保局與證監會只能行使自身監督審計權,無法針對披露環境會計信息進行強制性的規范與要求,同時,也缺乏專門用于監督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實際情況的相關部門,相關環境部門并沒有體現出自身的執法力度,過程也并不規范,也出現、袒護違法公司等問題。社會利益相關者對于環境會計信息的監管力度也不大。如今,缺乏監督體系將導致股權人、消費者、債權人、供應商以及社會公眾對于上市公司產生缺少信任、降低企業形象、不愿意投資等問題的發生。
3.環境會計理論體系不完善
現階段,環境會計理論體系屬于剛剛起步的學科,并不具備完善的理論體系,國內缺乏對于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計量等內容形成統一的認識。如今,我國并沒有形成滿足能源行業特點的環境會計信息的處理發方案,妨礙了能源行業相關企業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時的效率與可靠性,不利于行業的發展與提升。
五、促進上市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策
1.充分發揮政府監督和主導作用
為充分發揮政府監督和主導作用,環保部門與證監會應當展開合作關系,建設用于需要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所專用的系統。證監會具備我國上市公司環境報告與相關數據收集的功能,并將相關公司各項信息透明化、公開化,更多的利用環境報告達到降低數據搜集工作的難度,并提升整體工作效率。構建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系統的主要目的在于為公眾提供完善而明確的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使其更易受到公眾與政府監管部門的監督與主導作用。
2.制定完善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準則
完善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準則制定可以用于規范與推廣環境會計這項全新的學科。準則的制定需要依照能源行業自身特點,才能用于完善環境會計披露準則,并借此改善相關行業會計人員的工作環境,提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與可靠性。能源行業上市公司的運營環境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指公司用于購買環保設備的開銷,同時,這些環保設備隸屬公司固定資產;另一部分指企業的排污權、排污開銷等,屬于無形資產,公司需要每年進行一次專業價值估值,并考慮這部分開銷的增減。所以,完善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準則應當包含上述兩面內容,并針對環保設備與開銷的增減進行統一規范。
3.明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
明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主要包含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投資成本、環境收入與權益類型等方向。針對環境資產的內容明確,就需要考慮環境保護涉及的諸多因素,而能源行業上公司的環境資產以涉及環境保護方面的設備等,這是以固定資產為主,以設備棄置費為輔的構成形式;環境負債主要內容是指上市企業在進行能源行業的生產經營時,由于不重視環境保護,而引起的環境破壞問題;環境投資成本的含義就是指公司進行環境的預防與治理過程中產生的開銷,能源行業上市公司的環境成本分為環境預防、治理與賠償三種;環境收入的內容涉及上市公司在進行能源產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加入針對環境保護的投資,使得能源公司獲得的收益,這部分收益也包含國家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針對環境保護進行獎勵與減免稅優惠等項目。只有明確上述幾點的內容,才能制定清晰而精準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為公司的未來規劃與決策,公眾的監督、投資者利益保障提供具有時效性與準確性的真實信息。
六、總結
可以說,我國所具備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在多方面內容與計算方案并不統一,但已經在相關領域有著快速發展的趨勢。環境會計是屬于新時代的全新學科,對于上市企業會計職能的提升與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都起到引導與推動的重要作用。于此同時,我國能源行業屬于重污染產業,在上市時更需要專業的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其內容也要更加明確而具有針對性,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對于我國監督部門、公眾與投資者來講,都具有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也為我國環保行業的發展打下有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莉.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探究[J].棗莊學院學報,2015,(02):125-129.
[2]王穎馳,邵藝.我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6):20-21.
[3]郭秀珍.環境保護與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基于公司治理結構的上市公司經驗數據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3(05).
篇6
法定代表人李盛章,經理。
委托人鄭瑞,北京市新開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人馮建平,北京市新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北京市大發畜產公司,住所地本市海淀區祁家豁子華嚴北里2號院民建大樓5層。
法定代表人董濟世,總經理。
委托人周以龍,男,北京市潑發工貿公司副經理,住本市豐臺區北大地2里11樓。
委托人閻如玉,北京市吳欒趙閻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北京吉安斯科貿中心因土地轉讓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1999)海民初字第377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北京吉安斯科貿中心(以下簡稱吉安斯中心)之委托人鄭瑞、馮建平,被上訴人北京市大發畜產公司(以下簡稱大發公司)之委托人周以龍、閻如玉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1999年4月,吉安斯中心以大發公司隱瞞事實與其簽訂土地轉讓合同,使其遭受巨大損失為由起訴至原審法院要求確認雙方簽訂的合同無效,大發公司賠償設計費100萬元,為履行合同支付的房租、電話費、工資154547元及孽息。原審法院經審理確認雙方簽訂的合同有效,吉安斯中心要求確認合同無效,賠償經濟損失及孽息的訴訟請求,無事實依據,不予支持。據此判決:駁回北京吉安斯科貿中心要求確認合同無效,要求北京市大發畜產公司賠償設計費100萬元、房租、電話費、工資154547元及孽息的訴訟請求。判決后,吉安斯中心不服,以大發公司在與其簽訂合同時隱瞞實情,且沒有土地使用權為由上訴至本院,大發公司同意原判。
經審理查明,1997年10月6日,大發公司與吉安斯中心簽訂合同書,根據合同約定,大發公司(甲方)將其所屬位于本市海淀區肖家河東村甲1號75畝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權轉讓給吉安斯中心(乙方),計價人民幣600萬元,甲方負責提供土地使用權現有的有關文件、土地規劃所需文字材料,為乙方提供辦公用房2間、電話1部;乙方負責籌建敬老院,支付費用600萬元及交納土地過戶相關費用,辦理土地工程規劃要點、建設工程立項、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并負擔為改變土地使用性質及規劃要點前的前期公關費用。乙方如推遲付款期截止到1999年3月20日,甲方有權終止合作,乙方費用自負。若前期工作到位,甲方不與乙方合作,乙方有權不交出批示文本,甲方每推遲搬遷一日,扣罰已付款的千分之一交乙方。同日,雙方又簽訂合同附件一、附件二,關于合同有關問題的約定和協作型聯營合同(松散型)。在協作聯營合同中約定雙方聯合組成北京吉大聯合公司,同時約定了聯營項目及雙方分工等。在關于合同有關問題的約定中,明確甲方將75畝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筑物所有權一次性全部轉讓給乙方,轉讓金額為2505萬元(即合同書中的600萬元和協作型聯營合同中的1905萬元)。乙方保證按雙方約定于1998年9月30日首次撥款1500元,并同時簽訂辦理過戶手續。合同簽訂后,吉安斯中心于同年9月19日,以大發公司名義向規劃部門申報敬老院建設項目。1997年10月10日,吉安斯中心與中城咨詢部簽訂建設工程設計合同,其委托中城咨詢部對北京市碧盛園敬老中心進行工程設計,約定設計費為1的萬元,吉安斯中已支付設計費95萬元。1997年11月20日,北京市城市規劃局向大發公司發出規劃要點通知書。吉安斯中心向市規劃局交納預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執照費12000元。1998年8月8日,吉安斯中心與大發公司又簽訂“關于合同有關問題的約定”對原合同書有關問題約定的第三條、第五條的修訂約定。1998年11月26日,北京市規劃管理局向大發公司發出審定設計方案通知書,對1998年9月17日申報的“北京中咨四方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設計的敬老院工程的設計方法同意在海淀區肖家河按審定事項繪制施工圖,在合同履行期間,吉安斯中心未給付大發公司轉讓費,大發公司亦未將土地使用權和地上物所有權交予吉安斯中心。吉安斯中心法定代表人李盛章曾于1997年11月5日,從大發公司借走農林辦京政農發(1997)057號文件。又于1998年7月26日,從大發公司取走金鵬公司于1995年7月給大發公司函的復印件、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文批辦單(94年2月3日)一張并寫有收據。訴訟期間,吉安斯中心提交了1997年至19 98年其單位租房交付水電費、工資表、餐費發票。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房地權屬管理處出具證明:“北京市大發畜產公司位于海淀區肖家河東村甲1號的土地為1990年依法征用的土地,權屬來源清楚,現正在申辦國有土地使用權。
另查,大發公司曾于1994年9月26日與北京市金鵬房地產開發公司(以下簡稱金鵬公司)簽訂協議,大發公司(甲方)交給市政府海淀區肖家河75畝地由金鵬公司(乙方)開發建設,為此,市財政局已撥款10 0 0 萬元給甲方,其余1000萬元待辦完全部產權劃轉及土地變更手續后再撥付。在協議簽訂前后,金鵬公司先后以土地轉讓費的名義,向大發公司支付人民幣2000萬元,金鵬公司付款后雙方未履行土地移交手續。1995年7月18日,金鵬公司致函大發公司,要求將75畝土地退還大發公司,同時要求大發公司全部退還2000萬元。大發公司未作答復,1997年7月23日,金鵬公司之上級單位北京經濟發展投資公司與大發公司就歸還2000萬元進行了洽談,會談紀要稱,大發公司將于同年8月底作出還款計劃。會談后大發公司未做還款計劃,亦未歸還欠款。1999年3月3日,金鵬公司對大發公司提起訴訟,經本院調解雙方達成協議,大發公司歸還金鵬公司2000萬元。
上述事實,有雙方當事人陳述、合同書、合同附件一、二、聯營協議、京政發(1997)057號文件、批辦單、收條、建設工程設計合同、規劃要點通知書、發票、(1999)一中民初字第1089號民事調解書等證據材料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根據查明事實,大發公司在本幣海淀區肖家河東村甲1號的土地系1990年依法征用的土地,現雖尚未取得國有土地使用證,但其已實際享有該土地的使用權。其公司與吉安斯中心簽訂的上述土地使用權和地上物所有權轉讓合同系雙方自愿簽訂,應屬有效合同,現吉安斯中心以大發公司沒有取得土地使用證,故不享有土地使用權,無權與其簽訂上述合同的上訴主張,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吉安斯中心提出的大發公司隱瞞原與金鵬公司之間的土地轉讓事實一節,根據吉安斯中心法定代表人從大發公司借走和取走的有關文件、函件以及吉安斯中心與大發公司在1998年8月仍在繼續修訂合同的情況,不存在大發公司隱瞞該事實的情況,且大發公司與金鵬公司未實際履行土地移交手續,雙方債務糾紛已經本院調解解決,該土地使用權仍歸大發公司享有。故吉安斯中心的此項主張缺乏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原判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各15783元,均由北京吉安斯科貿中心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趙 斌
篇7
央企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特別是近幾年來爆出的央企上市公司高管的百萬年薪,如桃花順公布的中集集團總裁麥伯良高達869.7萬的年度薪酬等,其薪酬制度飽受質疑。國資委曾在2003年底《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將央企負責人的薪酬與企業績效掛鉤,這本是央企制度改革中的一次突破性進展,但近來的研究表明,央企高管薪酬與績效成績之間并不呈現有效的同向變動關系,甚至會出現在業績下滑的情況下央企高管薪酬不降反增的倒掛現象。
現代企業的典型特點是實現了兩權分離,基于此產生了委托關系,同時也引起了問題。由于管理層不是企業的所有者,往往在經營過程中會出現管理者的抽組行為,例如管理者通過操縱會計盈余來z取利益等,而股東對于管理者的監督有限,因此設計出一套合理的薪酬體系是十分必要的。最優契約理論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現象,將高管薪酬與企業的經營績效聯系在一起,根據高級管理人員治理下的企業業績而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學者們又在最優契約理論的基礎上得出了不同的結論,表現為高管薪酬與企業業績的強正相關、不相關和弱相關等。有效的薪酬契約是協調股東和管理者之間的重要工具,那么企業分紅是否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呢?假定在企業自有現金流一定的情況下,高管是否會傾向于減少對股東的分紅而使其獲得更多的報酬?這一問題有待探討。
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目前我國有關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與經營績效的研究已經很多,但是對于高管薪酬與企業分紅之間的研究相對較少,特別是央企這個特殊的行業,本文將基于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改革的視覺,分析高管薪酬與分紅、經營業績之間的關系。
二、文獻綜述
對于高管薪酬方面的研究,國外比國內的研究開始的更早。Jensen和Meckling(1976)[1]指出所有權結構、管理者薪酬結構和董事會薪酬的決定還受到了公司業務性質影響。并且已有大量文獻證實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與企業經營業績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Murphy,1985[2];Lambert et al.1987[3]),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基于業績下的薪酬制度的合理性。Jensen和Murphy(1990a)[4]總結得出股東與高級管理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是微小的,并且在逐漸減弱,而最佳的高管激勵政策是使高管們持有公司股份,但這一所有權比例不高也在不斷下降。Jensen和Murphy(1990b)[5]的研究表明,高管薪酬的變化對公司業績的變化并不敏感。Piete DuffhueS,Rezaul Kabir(2008)通過對荷蘭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研究,發現高管薪酬與經營業績之間并不存在正相關關系,反而管理層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對高管薪酬有著某種程度上的影響。Marc Goergen&Luc Renneboog(2011)[6]認為,高管薪酬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企業利潤和公司所有權變相剝奪的一種手段。
從國內對薪酬的研究來看,主要是從業績因素、企業經營、公司規模、內部結構因素和管理層權力等因素來進行的。最早認為高管薪酬與公司規模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而與經營業績并不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魏剛,2000[7];陳震,丁忠明,2011[8]),前者通過實證研究表明公司規模越大,高管獲得較高報酬的可能性越大。在經營業績方面的研究,有些認為高管薪酬與經營業績表現出正相關關系(杜興強,王麗華,2007[9];候劍平,李運鑫,2015[10]),前者認為高管薪酬制度的制定偏向于會計盈余指標的高低,后者認為高管薪酬激勵與企業績效存在內生關系,高管激勵可以促進公司績效,而公司績效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實現對高管的激勵作用。盡管如此,央企高管薪酬出現的與經營業績“倒掛”的現象卻頻頻出現,為此“薪酬粘性”這一詞被提出。高管薪酬的業績敏感性存在不對稱性,即粘性特征(方軍雄,2009[11]),基于業績的薪酬制度下所建立的高管薪酬與公司經營績效的敏感性,在公司業績增長或是下降時對薪酬的影響是有差異的。管理層權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高管薪酬(權小鋒,吳世農,文芳,2010[12];陳震,丁忠明,2011[8]),高管權力越大,就有可能有能力影響自己的薪酬,從而操作自己的薪酬,使其越高。
三、研究假設
(一)高管薪酬與企業分紅的關系分析
中央企業的高管薪酬主要是依據經營績效來制定的,企業的分紅可以看作是對所有者的回報,其制定的依據也是企業績效。從企業收益分配角度來看,高管薪酬和分紅是企業利潤不同的分配方式,在企業經營成果一定的情況下,協調好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在管理者持股比例低的情況下,管理者很可能會減少企業的分紅,從而為自己尋租,以獲得高的薪酬。因此提出假設1:
假設1:中央企業高管薪酬與企業分紅呈現負相關關系。
(二)高管薪酬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分析
基于委托理論,企業管理者與所有者之間出現利益分配問題,管理者往往會基于自身利益而忽略股東的利益,因此會產生經理偷懶、投資過度等問題。為了減少成本,股東與管理者簽訂薪酬契約,這種契約是基于企業經營績效的好壞來決定高管的薪酬,可以使管理者在保障股東利益的前提下經營企業,達到一種“雙贏”的局面。而央企在薪酬改革的過程中也提出了其負責人薪酬要與績效掛鉤的要求,因此提出假設2:
假設2:中央企業高管薪酬與企業績效呈現正的相關關系。
四、變量界定與模型設計
(一)變量界定及選擇
表1 相關變量一覽表
(二)模型設計
在考慮了各個因素的影響后,本文的研究模型如下所示:
LNPAY=α+β1*DIVI+β2*EPS+β3*PRK+β4*SIZE+β5* DEBT+β6*MHOLD+β7*CF+β8*TD+β9*BSIZE+∑YEAR+∑IND
(三)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我國2010~2014年間的央企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為樣本,對這些公司2010年至2014年的相關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計算所需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共得到237個樣本,并對樣本進行了如下篩選:1.剔除缺失數據;2.剔除樣本不連續的數據;3.剔除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數據;4.剔除ST、PT類上市公司。總共得到110個有效樣本。本文全部分析通過統計軟件SPSS19.0和EXCEL完成。
五、實證結果
(一)描述性統計
我們對研究樣本的主要變量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統計結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有關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在中央企業中,企業分紅水平極大值和極小值分別為0.97和0.01,相差較大,均值水平為0.167,相比極大值而言,仍然存在較大差距,說明中央企業的整體分紅水平不高,并且有極個別的央企分紅較大。以每股收益衡量的的央企經營績效,中值和均值分別為0.496和0.62,由此可以看出有超過一半的上市央企的經營績效低于平均水平,標準差為0.52,說明其績效水平的波動性較大。高管持股比例中值和均值分別為0和0.01,由此可以看出中央企業的管理層持股比例處于一個偏低的水平,說明高管激勵可能存在不足。
(二)相關性分析
表3 Pearson相關性檢驗
**.在0.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在0.05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表4 高管薪酬與企業分紅、經營業績的實證結果
注:*、**、***分別表示在10%、5%、1%水平下顯著
從實證結果中可以看出,高管薪酬與企業分紅之間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表明高管薪酬與分紅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之前的假設1相反。而高管持股比例與高管薪酬的回歸系數也顯著為正,說明高管持股比例越大,對高管的激勵程度越大。高管在企業績效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對企業盈余的操縱,以獲取較多的分紅來獲得更高的報酬,企業分紅越多,股東會制定一個較高的薪酬水平。在本模型中對企業績效與高管薪酬的回歸并不顯著,說明其薪酬與企業績效之間的敏感性并不高,不能很好的將高管薪酬與業績水平相掛鉤,這同時也解釋了為什么央企在出現業績下滑時仍然有高管薪酬上漲的現象。因此假設2也不成立。
企業的規模對高管薪酬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說明在企業規模較大的情況下,高管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經營好企業,因此報酬相對較高。獨立董事的比例對高管薪酬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表明獨立董事制度對于內部機構的監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第一,中央企業高管薪酬與企業業績之間呈現正的相關關系,但其相關性很小。第二,中央企業的分紅增加會使得高管獲取更多的報酬。第三,高管持股水平越大,其獲得的報酬也越高。第四,中央企業的高管薪酬與企業規模呈現正的相關關系。第五,中央企業的高管薪酬與獨立董事比例呈現負相關關系。
(二)政策建議
1.建立有效的業績薪酬敏感性制度,完善對高管的薪酬激勵機制。從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高管有激勵不足的傾向,應當以加大對高管的激勵力度來促使高管提高公司的業績,從而實現管理層與股東之間的雙贏。另外,要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管和治理,建立科學的業績薪酬制度,以防止高管損害股東的利益而為自己尋租。
2.強制央企分紅,建立科學的分紅制度體系。中央企業的分紅水平很低,高管每年拿著巨額的薪酬,但對股民的回報是少之又少??梢酝ㄟ^提高對央企的分紅水平,來代替高管在經營過程中的尋租,高的分紅可以使得持股比例較高的高管致力于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以獲得高水平的分紅,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和經營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Jensen Michael C.,William H.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4):305-360.
[2]Murphy K.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Managerial Remunera- 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5,(4):11―42.
[3]Lambert R.and Larcker D.An Analysis of the Use of the Use of Accounting and Market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i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Contrac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7,25(3):85―12.
[4]Jensen M. C. And K. J. Murphy.Performance Pay and Top Management Incentiv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a,98(2):225~264.
[5]Jensen M. C. And K. J. Murphy. CEO Incentives-It's not How Much You Pay,but How[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b,68(3):138~153.
[6]Marc Goergen ,Luc Renneboog. Managerial compensation[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1,17:1068-1077.
[7]魏剛.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J].經濟研究,2000(3):32-39.
[8]陳震,丁忠明.基于管理層權力理論的壟斷企業高管薪酬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1(9):119-129.
[9]杜興強,王麗華.高層管理當局薪酬與上市公司業績的相關性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7(1):58-65.
[10]候劍平,李運鑫.高管激勵與企業績效內生性關系研究[J].西安工業大學學報,2015,35(3):235-242.
[11]方軍雄.我國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存在粘性嗎?[J].經濟研究,2009(3):110-124.
篇8
(二)項目部工資管理暫行辦法。
工程項目部工作一般執行的都是綜合計算工時制度,職工的工作強度比較高高,工作時間也沒有規律,并且經常在野外作業,長年不能回家,無法享受正常的公休和國家法定節假日。因此工程項目部人員的工資構成與該項目的投資額掛鉤。
二、企業目前薪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各項目有令不行,工資發放標準混亂。
由于公司工程項目多,各個工程項目情況各不相同,一些工程項目部為了自身管理方便,沒有很好的貫徹執行公司的規章制度,突出表現為部分項目沒有按項目工資管理暫行辦法執行,有的項目將工資標準擅自高套,沒有達到一億的工程,套訂一億工程的工資標準;有的擅自將崗位提高,測量員拿測量班長的工資標準。
(二)公司監管不到位,勞資基礎工作不扎實。
由于大部分工程項目部的主要領導重視程度和主要業務經辦人的業務水平不夠,勞資基礎工作不扎實。公司沒有成立專門的監管督查機構,對項目的工資發放進行檢查,每月要求各項目上報的工資月報、工資快報、社保臺帳,各項目都抱有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
(三)項目存在擅自發放獎金的行為。
公司的項目管理辦法中沒有規定獎金發放條件和報批審核程序,因此在公司沒有明確項目各項盈利指標之前,各項目沒有根據項目的效益情況,擅自發放獎金,提高員工的隱形收人,致使企業效益流失,導致項目獎罰不透明、不公正的現象存在,項目部分人員責任心缺失給公司竹理帶來巨大隱患。
三、針對問題下一步應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工資發放統一審批制度。
1根據《職工日常工資管理暫行辦法》,各單位職工工資發放時問統一為次月的I至10日,考勤起止時問為上月26日至當月的25日,公司工資審批時問為次月的1至10日,各單位財務、勞資人員在當月25日以后以電子表格或傳真方式將本單位職工工資發放表發至人力資源部。 2.各項目成建制外部施工隊民工的工資由外部施工隊負責工資表造冊,項目部直接審批支付:各單位直接管理使用的臨時工,其工資待遇由各單位視其工種合理確定,隨職工工資表一并報公司審批。
3.公司制定統一的《職工工資發放表》及審批封面,各單位在工資表造冊時按照先領導、后部室;先職工、后民工順序造冊。
4.各下屬每月按時將單位上報的《職工工資發放表》交到公司人力資源部,經公司人力資源部主管領導審批,公司將以傳真形式批轉封面或附批復意見。
(二)建立工資發放監督機制。
1.公司紀檢部門、監察部門、審計部門、工會是職工工資分配制度的監督部門,有權對各下屬單位的職工工資分配工作進行監督,各單位凡是納人工資分配領域的內容,必須堅持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客觀、公平、公開的原則,凡未經公司審批,擅自發放或建立各種津貼補貼、提高工資、獎金標準的,對主要責任人,一律按違反財經紀律論處。
2.公司成立以總會計師為組長,人力資源部、財務部、審計部、社保部、工程項目管理部、工會辦公室、紀檢監察辦公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工資分配審查領導小組,主要職責是負責各單位工資分配方案的審查及工資發放的審批;工資分配方案審查及工資發放審批工作由人力資源部牽頭,小組成員共同把關。
3.公司工資審查領導小組將定期對各單位工資分配方案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指導和完善各單位的工資分配辦法。
(三)統一各項目獎金發放原則,嚴格獎金發放審批制度。
1.各項目在制定獎金分配辦法時,必須堅持按勞分配、同工同酬、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多勞多得、以豐補歉的分配原則,堅持工資分配與產值、利潤、安全、質量四項經濟指標掛鉤,認真貫徹“兩低于”的分配調控原則,各項目制定的獎金分配方案必須經本單位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有職工代表參加,凡所執行的獎金分配方案必須報公司人力資源部、預算考核部審查,待批復后方可實施。
2.獎金必須在確保單位盈利和上交的前提下產生,各項目在制定獎金分配辦法,未經審查批準的,一律不得發放獎金;確因客觀原因或完成突擊性任務需用獎金進行激勵調節時,必須向公司報告并附《獎金分配方案》,待審查批復后方可實施;對業主或上級單位直接獎勵給項目的獎金,不論金額多少必須報公司工資審查領導小組備案。
篇9
2、物業管理公司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引發糾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物業管理公司把自己當作小區的主人。比較典型的有北京金華園小區物業管理公司,它宣稱除了業主的住房,其余的包括小區內的馬路都是自家的。為了管理好自家各種設施,2003年2月15日元宵佳節當天,小區的保安肆意地毆打了一位業主,緊接著,16~18日這些保衛者們又出手教訓了據說是“不聽話”的業主。這樣的物業公司極易引起小區內業主的公憤,業主大會便會以物業管理公司提供的服務不到位為由提前解除物業服務合同,而物業管理公司往往以種種理由不同意解除合同,也不辦理交接,由此導致糾紛。
3、在物業管理公司的確立上沒有按照市場的競爭機制辦事,導致業主不滿意。我國有關由業主大會公開選聘物業管理公司負責對本物業區域進行管理的制度還不完善,目前大多數的物業區域都由開發商確定的物業管理公司負責管理,業主只能被動接受,很多物業管理公司的競爭意識、危機意識不強,服務不到位,也不主動與業主進行溝通,雙方缺乏良性互動。在《物業管理條例》明確賦予業主大會公開選聘、解聘物業管理公司的權利后,很多小區的業主大會積極行使這一權利,以服務不到位為由解聘原物業管理公司。當前產生的物業管理交接糾紛大部分屬于這一類。
4、原物業公司不甘退出產生糾紛。物業服務合同期限屆滿或者前期物業管理結束,業主大會選聘新的物業管理公司進駐管理,而原物業管理公司不甘退出,繼續占據小區,拒絕與新物業管理公司進行交接,因而產生糾紛。
二、物業公司交接糾紛解決途徑
物業管理交接紛紛,不僅影響物業區域內全體業主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必將對物業管理公司的企業形象產生很大負面效應,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我國物業管理行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所以,尋求合法途徑,及時、有效、經濟地解決物業交接紛紛,無論對業主還是對物業公司都是極為有利的。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于物業管理交接糾紛,可以采取以下五種方式進行解決:
1、當事人雙方協商解決。由被解聘的物業管理公司和業主委員會(可能還包括新聘的物業管理公司)雙方在自愿、平等、互諒、互讓的基礎上就物業管理交接有關事項如拖欠物管費的支付、物管公司代收代繳水電費的結算、物管公司對小區公共建設額外投入的回收等進行協商,以解決雙方之間的爭議。由于這種協商解決的方式體現了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有利于化解糾紛、平息爭議,最大程度的避免雙方的經濟損失,維護雙方的社會聲譽,避免給小區全體業主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影響。因此這種方式對于雙方來說都是最有利的,一旦發生物業管理交接糾紛,雙方應盡量通過協商的方式妥善解決。
2、由物業管理協會、居委會或者其他第三方調解解決。調解制度是指經過第三者的排解疏導,說服教育,促使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依法自愿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一種有效方法。隨著物業管理協會組織建設的不斷完善,其在物業管理行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斷加強,物業管理交接糾紛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在自愿的基礎上請求物業管理協會進行調解,雙方在物業管理協會代表的主持下解決各項爭議并形成書面協議。此外,發生糾紛后,當事人也可以請求居委會或者其他中立第三方進行調解。
篇10
一、引言
隨著國際油氣市場一體化程度不斷深化,世界油氣市場日益呈現“國際競爭國內化、國內競爭國際化”的趨勢。如何在新的競爭格局中培育競爭優勢、提升企業競爭力是中國石油公司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迫切問題。隨著中國石油公司國際化戰略的不斷推進,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國家石油公司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在國際油氣市場上的參與程度不斷提高,如何有效評價三大國家石油公司的國際競爭力,發現自身的優劣勢,對三大國家石油公司保持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競爭力可以分為企業、產業和國家競爭力三個層次。企業競爭力是產業競爭力和國家競爭力的基礎和源泉。企業競爭力是指在競爭性的市場中,一個企業所具有的能夠比其他企業更有效地向市場提品和服務,并獲得贏利和自身發展的綜合性能力。[1]企業競爭力是由多種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世界經濟論壇(WEF)與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是評價競爭力最權威、最成熟的兩大機構。目前關于國家競爭力的評價,WEF和IMD都提出了較為權威的評價體系和方法,但關于評價企業競爭力的指標體系和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由于對企業競爭力的評價既重要又復雜,因此吸引了來自政府、業界和學者的廣泛關注和研究。
適用于企業競爭力的評價方法有多種,常見的評價方法有綜合指數評價法、多元統計評價法、數據包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24]其中,綜合指數評價法是通過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標體系對企業競爭力進行概括、計算和評價的方法,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目前,世界流行的企業競爭力排名均采用綜合指數評價法,包括美國《財富》雜志推出的“世界500強”和《福布斯》與《商業周刊》雜志推出的類似排名。《財富》的500強以營業收入為依據進行排名,比較重視企業規模;《商業周刊》則是把企業市值作為主要依據;《福布斯》則綜合考慮年銷售額、利潤、總資產和市值?!陡2妓埂放c《石油情報周刊》等機構每年專門石油公司排行榜?!陡2妓埂冯s志以各石油公司的石油和天然氣日產量為主要依據評選出世界25大石油公司;美國《石油情報周刊》每年依據各石油公司的原油儲產量、天然氣儲產量、煉制能力以及油品銷售量公布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的綜合排名。
然而以上選取的評價指標過于單一,不足以代表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但若采用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又存在指標之間的相關性、指標權重的確定主觀性強等問題,從而影響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權威性。因子分析法是指從研究指標相關矩陣內部的依賴關系出發,把一些信息重疊、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不相關的綜合因子的一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該方法可以減少信息的交叉和冗余,也可以解決指標設計的差異性以及某些指標不具獨立性的問題,克服了綜合指數評價法的缺陷。
由于石油公司經營績效指標繁多,各指標間存在著復雜的多層次、非線性的相互影響,因而適合采用因子分析法。[57]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對石油公司競爭力進行評價,研究石油公司競爭力的來源以及不同石油公司的競爭力優勢,分析中國石油公司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側重點以及與其他石油公司之間的合作潛力。
二、數據與研究方法
(一) 樣本描述
為了分析石油公司的競爭力,本文選取了20家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數據公開程度高的石油公司,見表1。這些公司分別是國際石油公司、國家石油公司和獨立石油公司,也是中國石油公司在國際油氣市場上面臨的主要競合伙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對比分析意義。
(二) 因子提取
通過主成分提取法,提取四個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這樣每個公共因子至少能反映原指標中一個指標的變化。這四個公共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82%(見表4),基本能反映原指標中的絕大部分信息。
(三) 因子旋轉
為了使公共因子更具有可解釋性,采用最大方差法進行因子旋轉,得到因子載荷矩陣,見表5。
在因子載荷矩陣中,第一個公共因子在油氣證實儲量、油氣產量、營業收入和總資產周轉率四項指標上有較高的載荷。這些指標基本上都是反映公司規模實力的指標,所以將該因子命名為“規模因子”。從表4可以看出,該因子能解釋原指標中286%的方差。由于油氣行業是進入壁壘較高、規模效應較明顯的行業,所以“規模因子”也是反映石油公司競爭力最重要的指標。另外,“總資產周轉率”這個相對指標在“規模因子”上的載荷也很高,表明石油公司的規模效應對資產的運轉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個因子在總資產回報率、平均占用資本回報率和資產負債率三項指標上有較高的載荷。由于這些主要是財務指標,所以將該因子命名為“效益因子”。除去規模效應,盈利能力也是石油公司不可或缺的競爭力。一些規模較小的石油公司,仍然可以依靠其強大的盈利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資,在油氣市場上生存發展。油氣行業是一個風險較高的行業,所以較低的負債可以讓公司承擔更高的風險,從而投資一些高回報的項目。這也就是“效益因子”在資產負債率上有很高負載荷的原因。
第三個因子在儲量替換成本和勘探成功率兩項指標上有較高的載荷。儲量替換成本和勘探成功率都反映石油公司的技術水平,所以該因子可以命名為“技術因子”。隨著優質油氣資源的不斷減少,油氣勘探難度日益增大,領先的技術水平將對未來石油公司競爭力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個因子在儲采比和儲量增長率兩項指標上有較高的載荷,因此可以將其命名為“可持續發展因子”。不斷獲取更多的資源是石油公司持續發展的根本條件,所以“可持續發展因子”也是石油公司競爭力的重要決定因素。
(四) 因子得分
分因子來看,國際石油公司的規模因子、效益因子和技術因子得分最高,獨立石油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因子得分最高,國家石油公司的各項因子得分均居中,見表6。與國際石油公司相比,國家石油公司在可持續發展因子上占有優勢,在規模因子上亦可與國際石油公司比肩,但在效益因子和技術因子上均處于明顯劣勢;與獨立石油公司相比,國家石油公司在規模因子和效益因子上均占有優勢,但在技術因子和可持續發展因子上均處于劣勢。
這里值得說明的是在國家石油公司群組中,除了俄羅斯石油公司外,均為國際化國家石油公司,所屬國均為凈進口資源國,本文并未選取沙特、伊朗、委內瑞拉等資源國的國家石油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因此該群組在資源規模和可持續發展因子上表現并不突出。在獨立石油公司群組中,特別是北美的四家公司,由于天然氣資產比重高,受北美低迷氣價的影響,效益因子得分較低。
最后,按各因子得分和綜合得分對樣本中的石油公司進行排名,各組排名前五名的見表7。
從表7可以看出,??松梨诠镜母偁幜ψ顝?,在綜合得分、規模因子得分和效益因子得分上都占居榜首。中國的三大國家石油公司也有較為搶眼的表現。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綜合得分位列第二,規模因子和可持續發展因子得分均位列第三。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在規模因子上也可以與國際石油公司比肩,位列第四。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在效益因子上得分位列第二,僅次于??松梨诠?,反映了其較強的盈利能力。但這三家公司在技術方面都較為薄弱,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的技術因子得分分別位列第9、第13和第20位,這表明三家公司在未來應更加注重技術層面的發展,提高勘探成功率并降低儲量替換成本,從而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
2.盡管意大利埃尼集團、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和西班牙雷普索爾集團仍然有國家持有的股份,但其國有化程度在不斷縮小,并且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運作方式也與傳統的國際石油公司越來越接近。此外,盧克石油公司是俄羅斯最大的私營石油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一體化油公司之一,業務遍及全球20多個國家,所以在本文的分析中將這四家公司歸類為國際石油公司。
3.雖然加拿大森科能源公司和英國天然氣公司是一體化公司,但公司資源規模與其他3家獨立石油公司規模相當,而且英國天然氣公司沒有煉化和油品銷售業務,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將這兩家公司歸類為獨立石油公司。
四、結論
篇11
賣方生產的商品質量有問題,未按訂立的合同標準嚴格進行把關;或者數量方面缺斤少量;或者不能及時提供財務票據等等;都有可能引發買方的不滿情緒,從而引起經濟糾紛。
(二)買方違約。
買方由于自身的財務問題,資金周轉不靈,不按期開信用證,不按期支付貨款,不按合同規定付款贖單,或因國際大環境的影響無理拒收貨物,不按合同規定如期派船接貨等等,與賣方溝通無果,不能取得對方的諒解,都會引發當事人之間的經濟糾紛。
(三)買賣雙方均有一定的違約責任。
由于合同訂立時,質量標準要求不明確,按國家標準呢還是按行業標準沒有明確;價款不明確,按訂立合同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呢還是按政府指導價格沒有明確;履行地點,期限,方式等等都要在合同中一一言明,這樣才不會造成買賣雙方之間的理解誤差,造成一方當事人違約,而引起雙方的經濟糾紛。
二、經濟糾紛的處理方式
(一)雙方協商處理
日常生活中,發生經濟糾紛是不可避免的,在發生經濟糾紛后,買賣雙方能心平氣和坐下來協商,在協商的過程中,違約一方當事人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讓對方弄清是非曲直,能夠理解自已違約是迫不得已。必要時,雙方各自作出一定讓步,最后達成和解,消除分歧。這種作法可節省費用,而且氣氛和緩,靈活性大,有利于雙方貿易關系的發展。
(二)他人調解處理
經濟糾紛發生后,雙方各執一詞,各有各的理由,不能達成諒解,這就需要雙方都非常信任的第三方居中調解。調解人的作用是幫助當事人弄清事實,分清是非,并找到一種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辦法。調解在性質上與協商并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最后的解決辦法還須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同意才能成立。例如:美方一家貿易公司在貨到驗貨時發現貨品質量總體沒問題,但個別產品存在瑕疵,據此向中方貿易公司提出全部索賠。中方貿易公司覺得很委屈,只愿承擔有瑕疵部分商品損失的理賠,而拒絕了全部商品損失的賠償。但因為有錯在先,拒賠理由有些理不直氣不壯。中方貿易公司想法找到了雙方都比較信任的第三方居中調停,第三方在弄清事實的基礎上,作出了協調方案:由中方貿易公司賠償有瑕疵商品的損失,并向美方支付一定金額的罰金,以懲戒中方貿易公司以次充好的不良做法。此方案一出,雙方都覺得可以接受。由此避免了一場國際經濟糾紛的發生。
(三)指定機構仲裁
仲裁是指買賣雙方在訂立合同時,就明確今后如有經濟糾紛,自愿把他們之間的經濟糾紛交給仲裁機構進行裁決;或在經濟糾紛發生之后,買賣雙方相互訂立協義指定仲裁機構進行裁決。仲裁是解決經濟糾紛的一種主要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經濟糾紛都適用仲裁,只有在訂立合同時,設有仲裁條款的經濟糾紛適用仲裁。或經濟糾紛發生后,雙方協商未成,第三者調解未能獲得雙方的認可。買賣雙方為了有效解決經濟糾紛,冷靜下來達成了仲裁協議。才能向專門的仲裁機構,或者臨時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仲裁協議中對仲裁地點的約定非常重要。在什么地方進行仲裁,關系著買賣雙方經濟糾紛所適用的法,以及仲裁委員會人員的確定。這些間接關系著仲裁結果的最后走向。例如:江蘇蘇洲一家貿易公司從浙江海寧進購一批貨物,在驗貨時,江蘇蘇洲方發現貨物數量短缺,但金額不是很大,大概在二萬人民幣左右,蘇洲貿易公司據此向浙江海寧方提出索賠。海寧方不同意賠償,雙方根據合同訂立的仲裁協議,向蘇洲市相關機構申請仲裁。很快,蘇洲市仲裁機構根據實際情況,到工廠庫房現場查驗貨物數量,作出浙江海寧貿易公司賠償蘇洲貿易公司兩萬元人民幣的決定。浙江海寧貿易公司因仲裁地點在蘇洲,考慮到在江浙之間奔波的差旅費與二萬元人民幣賠款哪個成本更高,在蘇洲仲裁委員會下仲裁決定之下很爽快地支付了這筆賠償金。仲裁協議中對仲裁機構的選擇有兩種,一種是常設的仲裁機構,另一種是臨時仲裁機構。臨時仲裁機構是由雙方當事人指定仲裁員所組成的臨時仲裁機構,當爭議處理完畢之后,臨時仲裁機構將自動解散,非常靈活,費用節省,對貿易雙方的爭議也比較了解,更能切實地為買賣雙方解決問題。仲裁協議的作用對雙方當事人具有二重性。主要體現于對仲裁協議的提起具有自愿性,以及對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決議具有強制性。買賣雙方當事人在自愿的基礎上達成的仲裁協議,讓仲裁機構取得了對雙方當事人經濟糾紛的管轄權,從而排除了司法機關對當事人經濟糾紛處置的權利。與此同時,仲裁機構所作出的仲裁決議具在強制性。不管雙方愿不愿意都必須遵照執行,也不能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買賣雙方未達成仲裁協議,司法機關就有權介入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經濟糾紛。根據處理經濟糾紛的經驗,在訂立合同之初就達成仲裁協議對雙方當事人來說利大于弊。
(四)司法機關審理
司法機關審理即向法院訴訟。買賣雙方當事人協商不成,調解未果,又無誠意達成仲裁協議,只能由司法機關介入當事人之間的經濟糾紛,作出最后的判決。司法機關審理經濟糾紛所耗費的時間長,支付的費用大不說,關鍵貿易雙方之間的關系進入了僵局,不利于雙方貿易的發展。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一般不建議使用司法機關審理。
篇12
委托人于國慶,北京市中凱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北京喜樂廣告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門頭溝區水閘南路10號。
法定代表人韓印志,總經理。
委托人仇慶林,男,漢族,37歲,該公司經理,住北京市東城區東皇城根南街32號3院。
委托人王磊,男,漢族,26歲,該公司職員,住北京市海淀區皂君廟甲2號4門501號。
上訴人北京拓普心高科技視聽傳媒有限公司(簡稱拓普心公司)因著作權轉讓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3)二中民初字第269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2003年7月25日受理此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3年8月2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拓普心公司的委托人于國慶、被上訴人北京喜樂廣告有限公司(簡稱喜樂公司)的委托人仇慶林、王磊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認定:
2001年4月25日,拓普心公司與喜樂公司就電視連續劇紀實片《二十世紀重大懸案》(簡稱《懸案》)在東北三省發行播放一事簽訂了協議,協議約定的主要內容是:喜樂公司購買拓普心公司《懸案》在東北三省的播放權,授權期限為2年;拓普心公司保證在2001年5月20日前向喜樂公司提供《懸案》的四分之三樣帶2盤,錄制《懸案》片3集;喜樂公司保證在收到《懸案》樣帶2個月內向拓普心公司支付節目播放權費100 000元,否則賠償因不能按時支付費用給拓普心公司造成的損失;拓普心公司保證在收到喜樂公司支付的《懸案》片節目播放權費五日內向喜樂公司提供《懸案》片BETACOM播出帶一套共31盤。
喜樂公司為履行協議,與錦州海爾工貿有限公司等四家單位簽訂了廣告合同。后發現拓普心公司已于2001年3月14日與哈爾濱有線電視臺簽定了播映權轉讓合同,喜樂公司認為拓普心公司的上述轉讓行為使喜樂公司受讓的播映權權益受到影響,拓普心公司構成違約,喜樂公司有權解除協議,故未向拓普心公司支付100 000元的播放權費。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拓普心公司與喜樂公司簽訂的《懸案》片廣播權轉讓協議合法有效。因拓普心公司在與喜樂公司簽定上述協議前已與哈爾濱有線電視臺簽訂了廣播權轉讓協議,哈爾濱有線電視臺已實際取得了在黑龍江省除上星臺之外范圍內的《懸案》片的廣播權,而拓普心公司將黑龍江省除哈爾濱有線電視臺(不含上星臺)之外范圍內的《懸案》片廣播權又轉讓給喜樂公司,其中拓普心公司對于黑龍江省除哈爾濱有線電視臺及上星臺之外的其他臺范圍內的《懸案》片廣播權的轉讓,屬于重復轉讓行為,故拓普心公司與喜樂公司所簽訂的涉案協議中關于黑龍江省范圍內廣播權轉讓的條款屬于無效條款。
由于上述條款無效,致使喜樂公司與拓普心公司所簽訂涉案協議的目的無法全部實現,拓普心公司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喜樂公司單方終止并請求解除該協議,理由正當。拓普心公司請求喜樂公司繼續履行該協議,給付100 000元廣播權轉讓費,缺乏事實與法律根據。
雙方所簽涉案協議期限已滿,雙方未就該協議相關事宜達成一致意見,該協議已實際終止。喜樂公司主張解除該協議已無實際意義。
據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第五十六條、第九十七條的規定,判決:駁回拓普心公司的訴訟請求。
拓普心公司不服原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其上訴理由是:1、拓普心公司已履行了合同約定的主要義務。因為本案合同性質應為著作權發行權、廣播權有償許可使用合同,拓普心公司有權許可或轉讓給第三方;不存在重復轉讓的問題;2、即使協議中涉及黑龍江省廣播權許可使用的條款無效,也并不必然導致合同全部內容無效,且事實上也并未影響喜樂公司履行合同,喜樂公司至少必須支付吉林和遼寧二省的播放權費。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判令喜樂公司向拓普心公司支付播放權費、支付違約賠償金,訴訟費由喜樂公司負擔。
本院審理查明:2001年4月25日,拓普心公司與喜樂公司就電視連續劇紀實片《二十世紀重大懸案》(簡稱《懸案》)在東北三省發行播放一事簽訂了協議書,約定:喜樂公司購買拓普心公司《懸案》在東北三省的播放權,在遼寧、黑龍江(不含哈爾濱有線電視臺)、吉林三省城市電視臺帶廣告隨該片播出,不限無線電視臺和有線電視臺,但不得上星播出,授權期限為2年;拓普心公司保證在2001年5月20日前向喜樂公司提供《懸案》的四分之三樣帶2盤,錄制《懸案》片3集;《懸案》片版權及播出帶如有問題,拓普心公司保證及時給以解決,否則賠償因此給喜樂公司造成的一切經濟損失;喜樂公司保證不將《懸案》片的全部或部分交予遼寧、黑龍江、吉林三省城市電視臺之外的第三方(無線電視臺、有線電視臺、教育電視臺)播映,保證不將該片的全部或部分復制,或制作為音像制品或圖書出版發行;喜樂公司保證在收到《懸案》樣帶2個月內向拓普心公司支付節目播放權費100 000元,否則賠償因不能按時支付費用給拓普心公司造成的損失;拓普心公司保證在收到喜樂公司支付的《懸案》片節目播放權費五日內向喜樂公司提供《懸案》片BETACOM播出帶一套共31盤。
拓普心公司依約履行了給付《懸案》片樣帶的義務,喜樂公司以樣帶進行了廣告招商,并與錦州海爾工貿有限公司、沈陽海爾工貿有限公司、長春海爾工貿有限公司等單位簽訂了廣告合同。喜樂公司與沈陽海爾工貿有限公司簽定的合同中約定的廣告媒介為沈陽海爾工貿有限公司負責的5個城市電視臺,與錦州海爾工貿有限公司簽定的合同中約定的廣告媒介為遼西五地市電視臺,與長春海爾工貿有限公司簽定的合同中約定的廣告媒介為吉林省9個電視臺。
上述合同簽定后,喜樂公司發現拓普心公司已于2001年3月14日與哈爾濱有線電視臺簽定了播映權轉讓合同,約定拓普心公司將《懸案》片的播映權有償轉讓給哈爾濱有線電視臺,播映權轉讓范圍為黑龍江省(不含上星臺),播映權轉讓期間為2000年9月至2002年9月,哈爾濱有線電視臺向拓普心公司支付播映權轉讓費共計36 600元。喜樂公司以拓普心公司違約為由拒絕支付100 000元的播放權費。拓普心公司以喜樂公司未支付播放權費為由未向喜樂公司交付BETACOM播出帶?!稇野浮菲聦嵣衔床コ觥?/p>
關于拓普心公司與哈爾濱有限電視臺簽定的播映權轉讓合同,拓普心公司與喜樂公司在一審中分別向法院提供了合同的原件和復印件。該合同原件和復印件均為2頁,合同第一頁抬頭部分的乙方均為手寫體的“哈爾濱有限電視臺”。但在合同第一頁關于播映權轉讓范圍的問題上,拓普心公司提交的合同原件載明為“黑龍江?。ú缓闲桥_及其他臺)”,喜樂公司提交的合同復印件載明為“黑龍江?。ú缓闲桥_)”。該合同原件和復印件的其他內容均相同。一審法院就兩個合同文本的真實性向當時簽定合同時的哈爾濱有限電視臺方的經辦人徐英超進行了調查。徐英超確認拓普心公司提交的合同復印件的第一頁、第二頁均無問題,喜樂公司提交的合同原件的第二頁無問題,但第一頁中的乙方臺名不是其所簽署。拓普心公司同意徐英超的確認。
本院認為,關于拓普心公司與哈爾濱有限電視臺所簽定合同的真實性問題,鑒于拓普心公司同意徐英超對于該合同復印件的確認,可以推定拓普心公司認可合同復印件的真實性。原審法院依合同復印件確認拓普心公司與哈爾濱有限電視臺所簽合同的播映權轉讓范圍為“黑龍江省(不含上星臺)”,轉讓期間為2000年9月至2002年9月的事實并無不當。將該合同與本案雙方當事人所簽的購買播映權的合同相比較,在2001年4月25日至2002年9月這段期間內,在黑龍江?。ú缓枮I有線電視臺)的地域范圍內,兩個合同涉及的播映權轉讓范圍是完全重合的。因此,拓普心公司是在隱瞞相同范圍的播映權已經轉讓他人這一事實的情況下,以欺詐的手段與喜樂公司訂立了涉案合同。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喜樂公司在法定期限內有權請求撤銷雙方簽定合同中的相關條款。鑒于喜樂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內及時行使撤銷權,該合同亦不屬于損害國家和集體利益、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等應當被確認無效的情形,故涉案合同為有效合同。原審法院關于涉案合同中涉及黑龍江省播放權的條款因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屬于無效條款的認定是錯誤的,本院應予糾正。
拓普心公司在涉及黑龍江省播映權問題上違反了合同的約定,喜樂公司有權行使在后履行抗辯權拒付相應部分的播放權費,拓普心公司上訴要求支付全部播放權費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但拓普心公司依約交付了樣帶,在其它問題上并未違反合同的約定,喜樂公司未依約支付涉及吉林和遼寧二省的播放權費,其行為構成違約。拓普心公司要求喜樂公司至少支付此部分播放權費的上訴主張,應予支持。喜樂公司關于《懸案》片因拓普心公司未交付播出帶而未能播出,其亦不應支付吉林和遼寧二省的播放權費的主張不能成立。喜樂公司主張其所購買的東北三省的播放權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拓普心公司將部分播放權賣于他人的情況下,合同無法繼續履行,故其有權不支付全部播放權費,但喜樂公司向法院提供的其與錦州海爾工貿有限公司等單位簽定的廣告合同表明涉案合同在不同的地域是可以分別履行的,部分內容不能履行并不影響其他部分的履行,故其上述主張缺乏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拓普心公司在二審中要求喜樂公司支付違約賠償金已超出其一審訴訟請求的范圍,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在認定合同效力和判定雙方當事人責任承擔方面適用法律錯誤。拓普心公司關于要求喜樂公司支付全部播放權費的上訴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但其關于喜樂公司應支付遼寧、吉林二省的播放權費的上訴請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據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五十五條第(一)項、第六十七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二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3)二中民初字第2690號民事判決;
二、北京喜樂廣告有限公司向北京拓普心高科技視聽傳媒有限公司支付播放權費66000元人民幣(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逾期付款,參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有關逾期貸款利率計收利息至款項實際付清為止);
三、駁回北京拓普心高科技視聽傳媒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案件受理費3510元,由北京拓普心高科技視聽傳媒有限公司負擔1170元(已交納),由北京喜樂廣告有限公司負擔2340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納);二審案件受理費3510元,由北京拓普心高科技視聽傳媒有限公司負擔1170元(已交納),由北京喜樂廣告有限公司負擔2340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陳錦川
審判員 張冬梅
篇13
1 財產保險公司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傳統的保險公司績效評價主要以財務指標為基礎,通過財務指標評價保險公司在盈利能力、償付能力、經營穩健性等方面的表現,以此做為評價公司經營績效的依據。這些財務指標是保險公司某一段時期內經營成果的體現,不能完全說明公司的經營績效,尤其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隱性的經營績效,例如客戶服務、員工成長等。事實上,公司的隱性績效是公司可持續發展的保證,也是公司在競爭中獲勝的關鍵因素,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戰略舉足輕重。
平衡計分卡是近年來興起的、基于公司戰略層面的業績評價工具。通過對財務、客戶、內部經營過程、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的業績評價和協調企業經營活動,平衡計分卡可以實現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經營結果與執行動因之間的均衡,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評價經營績效。在平衡計分卡的四個方面中,財務方面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將公司戰略量化為一套被廣泛認可的財務指標??蛻舴矫鎸⑵髽I的戰略與部分及個人的目標計劃聯系起來;內部經營過程實現企業業務計劃與財務計劃的一體化;學習與成長方面是回饋與學習,隨時反映學習心得,使企業具有未來發展潛力。四部分相互聯系,體現了實現企業戰略的因果關系,將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共同構建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本文以平衡計分卡理論為基礎,以科學性、系統性、全局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穩定性為原則構建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2 財產保險公司經營績效評價方法
2.1 指標預處理
2.1.1 定量指標預處理
由于選取的指標中有正指標和逆指標,因此為了消除量綱和量綱單位不同所帶來的不可公度性, 分析之前須先將評價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具體方法為:
2.1.2 定性指標預處理
本文將定性指標的評價分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差”5 個等級。運用模糊數學方法可將定性指標的評價值進行量化處理,具體處理過程詳見參考文獻[6]。量化后各定性指標對應結果為
M(好)=0.89, M(較好)=0.73, M(一般)=0.50, M(較差)=0.27, M(差)=0.11
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經過預處理后,指標值分布在[0,1]區間。
2.2 確定指標權重
在構建基于平衡計分卡的財產保險公司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需要根據指標特征選取適當的評價方法。現有的評價方法主要有模糊綜合評價法、層次分析法和線性加權平均法。這些方法的關鍵是指標權重的確定,權重確定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性。目前權重的確定方法可大致分為兩類:主觀賦權法(層次分析法、Delphi法等)與客觀賦權法(變異系數法、熵權法等)。主觀賦權法是利用專家的知識、經驗給出權重,主要考慮指標的經濟或技術意義,側重于指標的價值量??陀^賦權法則側重于指標的信息量,根據各指標的變異程度或相關關系確定指標重要性,其結果可能違背指標的真實含義,并且指標權重會隨樣本的變化而變化,造成權重的不穩定。在保險公司經營業績評價過程中,既要考慮到指標的價值含義,也要考慮指標在各保險公司中的表現差異,因此,以適當方式將主、客觀賦權法結合起來,盡可能地做到主觀與客觀相統一、價值量與信息量相統一,可以優化指標權重,使評價結果更趨合理。具體方法如下:
2.2.1 層次分析法(AHP)確定主觀權重
層次分析法是將復雜問題中的各種因素通過劃分為相互聯系的有序層次,使之條理化,并把數據專家意見和分析者的主觀判斷結合起來,就每一層次的相對重要性給予定量表示,然后用數學方法確定表達每一層次全部要素的相對重要性權重,方法如下:
①構建層次結構模型,確定目標層和評價因素層。
②建立判斷矩陣
假設有m個評價指標,通過指標間兩兩對比方法構造判斷矩陣A=|aij|m×m,aij,aij這第i個元素相對于第j個元素的重要程度。賦值表如下:
③計算權重向量
權重向量的計算通??刹捎煤头?/p>
3 實證分析
篇幅所限,本文選擇指標體系中的一部分保費收入利潤率(x1),投資收益率(x2),總資產報酬率(x3),償付能力系數(x4),流動性比率(x5),保費收入增長率(x6),成本費用率(x7)說明主客觀
來源:參考文獻[2]。
明主客觀賦權法在保險公司業績評價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