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語言表達方式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字詞是構成句子的最小單位,是語言的基本材料。詞的種類繁多,而所有的詞在句子中都有它獨特的地位和作用,他們適合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積累和運用。而我們在閱讀中如果能針對它們的特點進行設計,引導學生通過字詞的比較、咀嚼來理解課文內容,更能體會課文語言的表達方式,那才是充滿語文味的課堂。例如:《凡卡》是經典的小學語文篇目,在學到凡卡給爺爺的信中說“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边@句話后,我作了這樣的設計:
師:一個年僅九歲的孩子為什么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呢?請大家再讀一讀這封信,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凡卡的生活真的沒有指望了?在文中劃出有關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下自己的體會。
學生學習后交流:生1:“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頓打,因為我給他們的小崽子搖搖籃的時候,不知不覺睡著了。老板揪著我的頭發,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帶揍了我一頓。”從這句話中我可以感受到他的生活沒有指望了。
師:能具體說說嗎?
生1:凡卡只是不知不覺睡著了,老板就狠狠地揍了他一頓,他太可憐了。
師:那如果我把這句話改為:出示: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頓打,因為我給他們的小崽子搖搖籃的時候,不知不覺睡著了。老板拉著我的頭發,把我帶到院子里,拿皮帶打了我一頓。請同學們和原句比較著讀一讀,覺得怎么樣?
生2:雖然只改了幾個字,但是感覺很不一樣了,改了以后的這句話用了“拉”、“帶”、“打”三個動詞,太平淡了,不如原來的好。
生3:原來的“揪”、“拖”、“揍”三個字,我們讀著都覺得凡卡肯定很痛,老板根本沒把凡卡當成人來對待,把他像狗一樣揪著拖出去揍,難怪他說自己的生活連狗都不如。
生4:原來那三個動詞更好,能夠看出老板很兇殘,更能襯托出凡卡的可憐。
師:是啊,雖然只是幾個簡單的動詞,但是給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用上,能更好地烘托人物的性格特點。
學生領悟了“如何通過字詞表達思想感情”這一知識,才能讓他們今后用好這一類字詞產生遷移,對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產生直接的效果。
二、關注生活,讓生活引領表達
為了讓語文教學枝繁葉茂,我們應踐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讓語文教學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使之發芽、開花、結果。鑒于此,語文教學要努力營造大語文環境,面向學生廣泛的現實生活世界,讓語文教學“生活化”。語文教學“生活化”,就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和訓練語文能力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與“時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進到語文學習中來。
例如《掌聲》教學片斷:
課始:同學們,生活中你享受過掌聲嗎?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得到的?
生:我講故事把全班同學都逗笑了,大家給我掌聲。
生:我的作文在??习l表了,班上的同學給了我掌聲。
生:我上課發言很精彩,獲得了掌聲。
生:有時我作業寫得很好,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掌聲
生:當我學習有了進步時,得到了大家的掌聲。
課中:如果英子就是同學們中的一員,一搖一擺地走上了講臺,你會對她說些什么呢?你們的一聲聲鼓勵,英子一搖一擺地走上了講臺,你們的話語就是掌聲,這不是普通的掌聲,這掌聲里有你們的愛心。愛心不僅僅是掌聲,在你們的生活中,愛還是什么?
生:愛是一杯熱茶。
生:愛是幫助別人。
《愛的呼喚》的樂曲輕輕想起
生:愛是陪孤獨的小伙伴聊聊天,給孤獨的小伙伴帶去快樂。
課終:生活中,你一定得到過掌聲。這掌聲,也許是很多人送給你的,也許是一個人送給你的;也許是陌生人送給你的,也許是熟悉的人送給你的;也許是在你成功時響起,也許是在你身處困境時響起……選擇一次最難忘、最讓你感動的掌聲寫下來,把掌聲響起的過程和你的變化、感受寫具體。
篇2
1.1 掌握病人心理狀態,以親切、關懷的語言疏導病人的心理郁結。
病例介紹:患者,女,43歲,診斷為神經性頭痛,該病人患病4年,在其他醫院治療效果不佳,來我院治療,通過交談發現病人的疾病與她的思想負擔過重有很大的關系。經我們的護理人員多次關心的詢問她才說出其中的原委。自己在工作中出現差錯而待崗,家庭生活不和諧,心理上壓力很大,心情郁悶,有時有輕生的念頭及其他不理智的想法,以至于抵消了治療效果。針對病人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多次主動與她接觸,交朋友,并以親切、友愛的語言同她交談、疏導、勸慰。并向她列舉了許多生活中的實例,并啟發她要發揮自身的特長和有利因素,去改變自已的困境。同時又教她治愈頭痛的自身調理方法。增強信心,通過一段時間心理上的幫助與疏導病人覺得醫護人員如自己的親人一樣,值得信任。很快恢復了身心健康。
1.2 對于某些病運用尊重性的語言,讓病人感到被尊重,就會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
護理人員同病人的交談是一種心理治療與心理護理的手段。因此,要體現護患雙方在人格上的平等。對貧困、離異婦女及無人陪護探視的孤寡老人,尢應以更加熱情服務態度,在語言上應注意病人的忌諱。尊重病人的人格,尤其是患了“難言之隱”的病人,語言應持無貶低之意。因為你對待的是一位病人,從語言的表達方式上,讓病人覺得被理解,不被歧視,使病人有一個輕松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療。
篇3
1日本曖昧語的深層文化
1.1自然條件
日本人口單位基數大,三十七萬平方公里的島國面積養活著1.2億人口,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使該國水稻種植現象普遍。而水稻的種植是一項團體協作的過程,唯有如此,收成才會最佳。所以,日本人為保持與周邊人很好的人際關系,會采用細膩的語氣或表情搭配曖昧語來間接傳達內心深處的想法。
1.2傳統美學
日本傳統美學主張朦朧含蓄之美,外放張揚被認為是異類文化。在日本國民眼里,越高級的東西就越充滿曖昧朦朧感,曖昧朦朧的態度代表著日本人的高雅性情。比如在閱讀日本傳統文學著作時,無論從內容還是故事情感角度來說,都充滿霧里看花的感覺,讀者需反復揣摩才會盡可能的接近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1.3民族和語言單一問題
像日本這樣全國只有一個民族和使用一種語言的國家實為罕見,這種民族語言和思想統一的情況會比其它國家更具優勢,人們言語交談之間有很多心領神會的東西,而在外國人眼里是很難理解的。尤其是歐美國家學者在對日語進行進修時,可能不會被日語語法所困擾,但要想真正了解一個國家和民族,還需從深層次的交流中感受心領神會的語言魅力。
2日本語的暖味表達實例分析
日本語的曖昧表達方式獨受日本人青睞,日本人無論是在表達自己,還是請求別人意見或拒絕他人,曖昧性語言是最常用的語言風格,這也使其明顯區別于其它國家。很多翻譯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會深刻體會到日語曖昧表達方式的困惑與經典之處,這種語言風格不僅與語言本身有很大關系,也是對語言深處文化背景的重要彰顯途徑。恰到好處的對日語曖昧表達方式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自身日語翻譯水平,對更為深刻的理解日本民族特征大有裨益。從社會語言學和語用學進行分析論述可發現,日本曖昧表達歸根于“和”意識在語言表達中的重要地位,這在日語小說和日本電視媒體中有著突出表現,日語曖昧表達的談話形式和意圖,適用場合受“和”意識深遠,大力加強國內日語翻譯教育水準,加深對日本人思維方式的理解意義重大。顧名思義,曖昧表達就是一種不經直接表述,而把語言要表達的意思隱藏在背后,具有豐富的言外之意特征,并從對方立場出發的表述方式使其成為交際“油”。曖昧表達可營造一種柔和的會話氛圍,彼此交流的摩擦減少,以和為貴成為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要點,保持了日本兩千多年的有序發展,尤其是在語言交流層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回避肯定事物時的曖昧表達時,公司某員工問另外一個員工詢問是否三點開會,如果“是”,歐美國家的人一般會直接回答“YES”,中國人一般會回答“是的”,而日本對“はい、そうです”的使用則相對較少,“はい、そういうことになります”是其一般采用的回答方式。意思是指“公司三點開會是一種客觀事實,無論是誰都應該按時遵守,這個決定和我個人并無關系”。日本人的思維方式會把自己放在一個團體中,擁有濃厚的團體意識發言特征。
例如,在避免直接判斷表達自身觀點時,日本人會轉為自發句來表達自身內在情感,「ようにと思われます或「思われます就會比「と思います更加含蓄。把主觀判斷句劃為不確定的商量句,說話者的立場被委婉隱藏起來,語氣更加緩和。為避免自身理念成為一種強加于人的想法,「と思う常被加在最后,意思是“我是這么認為的”。強調個人見解,意為含蓄謙遜。
例如,在生活中,要表達人身體缺陷或是其它弱點時,直接對其進行描述必然會引起當事人反感,甚至會引起不必要的矛盾與沖突。日語中對這一社會現象的語言表達采用了替代詞或不使用禁忌詞匯的方法來避免,日語中涉及到有關“死”的話題時,會用“亡”“逝去”“天國”“永眠”等。除此之外,在一些特殊場合也禁忌說一些詞匯,比如在戀人交往或結婚大典上禁止說分、離等離別性字眼,在醫學探房禁止說終、亡等詞匯。在大陸陰陽思想影響下,贈送禮物一般選用3,5,7等奇數更為吉利。
另外,日本人在表達自身肯定意見時,不會直截了當的就表明態度,而是會在句末使用緩沖助詞「~が、「~°けれども。比如說“昨天我去了迪斯尼”,外國人會這樣表達:“昨日私はデズニラドに行きました”,而日本人則會這樣去表達:“昨日私はデズニラドに行ったんですが”,含蓄委婉的說法不會讓話題太“死”。并依據對方在聆聽時的表情觀察對方心情,然后不停轉化自己的語言表述。所以,日本人的語言表達總是給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傾聽者也喜歡用這樣的交談方式去揣摩對方的深層意圖。如果對日本語的曖昧表達方式不熟悉的話,做到點到為止的境界就很難。
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當成行為準則,所以,“和”意識在日本民族文化中的滲透是潛移默化的。曖昧表達作為其表現形式,可細化為特殊省略表達、迂回婉轉前置表達、語氣委婉謂語附加成分、特殊否定形式、意義模糊五類。每種方式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去呈現日本“和”意識,比如特殊省略手法在表達自身意思的同時不會讓聽者感到是在強調自我,更不會使對方感到是在難為或侵犯其私人領域的意思,對保持和睦人際關系有重要作用。而迂回婉轉前置表達使得日本人在語言交流中擁有謙虛謹慎態度,在貶低自己的同時減少與對方交流的壓力,經常在發表某些見解的時候加上「だろう、「かもしれない、「と思う、「と思われる等含蓄曖昧的謂語附加詞匯,改善氣氛的同時避免武斷。特別是針對疑問句,留給對方充足的思考和決策時間,留下否定自己的空間,充分表現了發言人畢恭畢敬的處事態度。此類細心謹慎的心理變化可充分掩蓋可能為對方帶來的傷害之處,在傳達自身敬意的同時保持待人原則。當然,對日本文化的理解并不局限在語言曖昧表達上,通過身體語言等非語言方式來進行輔助研究,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3結語
綜上所述,日本語的曖昧表達與日本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緊密相連,不同的文化背景擁有不同的審美觀念,要想從根本上了解日本曖昧語,除了對渾厚的文化背景理解外,勤練揣摩也至關重要。眾所周知,“體察”文化是日本的傳統文化,力求把語言交流的文化降到最低,并依據聽者心理研究自身舉止,重點表現在人們曖昧和無言的語言交流,“以心傳心”的交際方式十分重要。總而言之,無論是我國邊防翻譯者還是日語學習者,都應以熟悉和掌握日語曖昧表達為主要著眼點,最終實現兩國人民語言及文化層次上的深層交流。而這,也同樣需要所有相關從業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寧寧.從曖昧表達看日本人的“和”意識[J].山東師范大學,2010.
[2]李麗.從日語的某些語言現象透視日本民族的民族性[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
篇4
一、 國內語氣研究
不同的語言其語氣使用是有差別的,各個國家的學者對語氣也有著不同的看法。我國古代漢語界對語氣的研究以詞(字)為中心提出了一些范式,不過并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比如:1898年出版的《馬氏文通》,就是以詞類為綱,提出了“助”字表達兩種語氣:疑和信;“嘆”字鳴心中之不平。《文通》一書“虛字卷”中談到的“傳信虛字”、“傳疑虛字”等,就和漢語中的語氣表達有關,也是圍繞著詞(字)展開的。《高等國文法》則不但區分了否定、詢問、傳疑、應對、命令等具有不同語義功能的副詞,而且還區分了一些表示提示、決定、假定、命令、感嘆、疑問、反詰的語末助詞。
1932年出版的《中國現代語法》將語氣定義為“語言對于各種情緒的表示方式”,1942年的《中國文法要略》將語氣劃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1948年高名凱的《漢語語法論》把語氣的區別看作是同一語言材料的各種不同的說法,全書分“句法論”、“范疇論”和“句型論”三大篇,建立了與以往不同的漢語語法體系,并把漢語句子分為了直陳、否定、詢問、命令、傳疑、反詰、感嘆7種類型。
二、國外語氣研究
語氣在國外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Dionysius Thrax在The Art of Grammar對語氣所作的研究。之后,Lyons對英語語氣和情態做了很深刻的研究,角度也很廣,他把哲學、語義學、語用學、語法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與語氣情態的研究結合在一起,提出了很多有見地的觀點。Palmer也對語氣和情態有著深入的分析,特別是對語氣的分類問題,著有Mood and Modality、Modality and the English Modals、Negation and the Modals of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等書。此外,他還通過引用近70種語言的文本材料,構建了一個具有普遍性的研究框架,為語氣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西方語言學家試圖證實語氣情態可以像時、數、性、人稱等語法范疇一樣作為普遍的語法范疇存在,嘗試建立一個可以描寫各種語言的語氣系統的體系框架。但是,由于他們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意義,驗證時采取的經常是單純的意義和形式結合的方法,因此,盡管這些理論的建立都有著良好的愿望,可是,還存在著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例如:語氣究竟存在于句法層面上,還是存在于篇章、話語層面上,或者兩種層面上都有呢? 再如:語氣到底應該包含哪些概念,什么才是語氣的語法表現形式呢? 這些問題都說明了國外語氣研究在理論上還有局限性,在方法上也有不足之處。
三、英漢語氣表達方式的對比研究
Halliday認為,語言是一種社會符號,情景語境是一種符號結構,其三個變量:語場、語旨和語式分別決定了語義系統的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從語義層面上來說,語氣體現了其中的人際功能,即人們用語言表達社會和人際關系的功能,實質上就是表達作為交換的意義功能。語氣反映了說話人和聽話人在言語行為中的話輪選擇,主要體現了說話人在話輪中對言語角色的選擇。根據Halliday的觀點,最基本的言語角色只有兩種:給予(giving)或求取(demanding);交換的內容也只有兩種:一種是信息(information),另一種是實物或服務(goods & services)。這樣就產生了四種主要的言語功能:陳述、疑問、祈使、感嘆。英漢語氣相應地可以分為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大類。
語氣形式和語義功能并不是一一對應的,而是一種常需靠語境做判斷的錯綜復雜的關系。一般而言,人們傳遞信息采用陳述語氣,希望獲得信息采用疑問語氣,傳達命令采用命令語氣,抒發感情用感嘆語氣,表達提議則兼用疑問、祈使兩種語氣。英漢陳述語氣大多是單純地陳述事件,他們的語氣表達方式也大致相同,那就是都由主語和謂語來表達。以下重點就英漢語當中的疑問和祈使兩種語氣來進行對比分析:
1.祈使語氣。Halliday在對英語祈使句進行語氣結構分析時,把祈使句按照其功能分為三種類型:命令句 (jussive)、祈愿句 (portative) 和使役句 (causative)。Halliday認為,命令句是表達命令 (order) 的,它可以進一步分為第二人稱的命令句和第一、二人稱的命令句,其中,第一、二人稱的命令句通常表現為LET’S句式。Thompson (1996) 則認為英語中有兩種類型的祈使句:第二人稱的祈使句和let’s祈使句。其中,第二人稱的祈使句是表達命令的,它又可以進一步分為有標記形式和無標記形式;而第二類祈使句是let’s祈使句。
可以看出,Halliday 和Thompson的分法有相似之處,即:都把LET’S句式看成是祈使句的典型形式。他們還進一步指出,在let’s祈使句中,主語是let’s,并且這種祈使句的有標記形式是do let’s和don’t let’s。第二人稱祈使句的無標記形式不存在語氣結構,但是用于強調時,會使用各種有標記形式,從而出現相應的語氣結構。如:
Stand up.這是無標記性的句子,沒有主語,因此,沒有語氣結構。
Never say that again.
Do sit down and have a good rest.
You take that money away.
Don’t you stand up.
以上這些都是有標記性的句子,有主語或有限定成分,因此也具有語氣結構。
漢語的祈使語氣也常常省略主語,例如:
叫你站好了。
漢語的祈使語氣還可以在句末加上特定的語氣詞使得語氣呈現出不同的味道,例如:
看
看吧!
看看吧!
你看看吧!
請你看看吧!
這五句話都體現了祈使語氣,但卻帶有不同程度的語氣:由強硬趨于委婉,由肯定趨于不太肯定。這也說明了漢語祈使語氣的表達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較委婉的表達方式通常在句首加上“請”字以突顯說話人的禮貌。
英語的祈使也有不同程度的語氣,比如:
Close the window!
Close the window,please!
Close the window,will you?
Close the window,would you?
If you have time,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window?
由此可見,英漢的祈使語氣均可呈現出不同的等級程度,這是它們的相同點,但是,各自體現的句法形式卻不盡相同,這主要是由于英漢的語法特征不同而導致的。
2.疑問語氣。疑問語氣用以表達提問這一言語功能,即說話人希望從聽話人那里獲取信息。漢英疑問語氣在句法上的體現有著很大的差別。英語的語氣成分由主語和有限成分組成,當有限成分在主語之前時(除了充當主語的問人和物的特指詞)通常表示疑問語氣;而漢語的疑問語氣比英語更為復雜,是由一些句末語氣詞“嗎、呢、啊、吧”,一些句中語氣詞“難道、豈、可”和一些疑問詞和詞組“誰、什么、哪、是不是”等充當疑問語氣成分,與主語的位置無關。例如:
(1)Who is your sister?
(2)你是什么時候出生的呢?
(3)Is that your book?
(4)你們暑假是怎么度過的呢?
漢語的疑問一般分為特指提問和是非提問兩種。其指提問的語義功能是表達對事情的某一部分的疑問,在句法中用疑問代詞、副詞、詞組指明疑點所在;或是問人和物,或是問情狀及原因、目的,或是問數量、處所、時間或距離等?;卮疬@類提問不能僅用“是”或“不是”。這類提問一般用疑問語氣詞,如果要表達疑惑、驚訝的意思,還可在句末另加上語氣詞“呢、啊”及其變體形式。是非提問要表達的是對整個事情真實性的疑問,可分為三類:一般是非問、抉擇是非問和反復是非問。一般是非問用以表達對一件事情真實性的詢問,可用“是”或“不是”回答。例如:
昨天,你是不是去廣州了?
你見過張大媽嗎?
抉擇是非問是說話人對兩件以上的互相補充的事實孰是孰非的疑問,反映在句法中,就是用關系詞“是……還是、還是……還是、是、還是”來聯結:
這條褲子是新買的還是你以前穿過的?
科技發展給社會是帶來好處多還是壞處多?
反復是非問則表達對一件事情正與反的疑問,反映在句法中,便是“x不/沒x”的句子形式,即將動詞或形容詞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用,不可隨意分開:
你是不是沒有去上課?
是不是下雨了?
四、結語
漢語的語法特點最根本的一條是形態變化不發達、不普遍,因而使得詞序和虛詞、助詞這些語法手段顯得特別重要。漢語中由于語法意義的改變而引起詞在形式上發生變化的例子很少見,而英語中大部分都體現在詞形的曲折變化上,這就使得英漢語氣(特別是祈使語氣和疑問語氣)在表達方式上存在較大差異,呈現出相異的特點。這一研究結果可以應用到英漢對比翻譯當中,對翻譯研究的理論和實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Edward Arnold,1985.71~78.
[2].Halliday M.A.K.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In:New Horizons in Linguistics.Ed.John Lyons,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 Ltd,1970.106.
[3].宋玉柱:《現代漢語語法十講》, 南開大學出版社,1986。
[4].高名凱:《漢語語法論》,商務印書館,1986。
[5].廖秋忠:《語氣與情態》,國外語言學,1984.4。
[6].胡壯麟:《系統功能語法概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篇5
省略表達方式是指說話者為了表達簡潔或其他需求,在一定條件下省去一個或多個句子成分,不影響句義的表達。中日兩國語言中使用省略表達方式的目的大體是一致的,但是受本國社會文化的影響,具體的省略方法各有不同。通過對省略表達方式的比較分析,可以窺見兩國社會文化的特征。日語同漢語相比,經常使用省略表達方式,從日本人的思維來考慮,用盡可能少的語言來使說話雙方心靈相通,從而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即“言不盡而意無窮”,這種“以心伝心”的溝通方法頗受日本人的青睞,被他們視為最高的交流境界。因此,省略表達方式在日語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漢語中也存在著省略表達方式,在漢語中經常省略前文所說過的內容,避免談話的重復冗長。相對于日語注重形式的協調,漢語不拘泥于語言的形式,只要意思傳達出來即可。本文旨在對漢日語言的省略表達方式進行比較研究,并進而嘗試對省略表達方式中潛在的社會文化進行分析。
二、省略表達方式內容的比較
(一)主語或人稱代詞的省略
很多語言學者對日語中主語的省略抱有濃厚的興趣,因為這一現象無論是在書面文字中還是日常會話中,出現頻率極高。另外,日語中動詞主觀性很強,即使省略主語,句子的意思也是可以理解的。
(1)A:あのさ、先週沖縄へいってみた?!:あ、そう。で、どうだったの。
(2)鈴木と申します。よろしくお願します。
(3)雨が降りそうだから、傘を持ってあげましょう。
(4)この夏は海岸へ行こうと考えます。
這四個例句在漢語中應該如下表達:
(5)A:那個,我上個星期去沖繩了。
B:哦,這樣啊,怎么啦?
(6)我叫鈴木,請多多指教。
(7)好像要下雨了,我把傘借給你吧。
(8)今年夏天我想去海邊。
從以上例句的對比可以看出,這四句在日語中全部省略了主語,但是漢語中是無法省略的。例(1)省略了主語“わたし”,如果直譯成漢語就變成“那個,上個星期去沖繩了”,會使得聽話者感到莫名其妙,所以需要加上主語“我”。例(2)是日語敬語的一種,自謙語的表達,“と申します”是自謙的說法,所以即使不加主語,聽話者也能明白。例(3)是日語中某人給某人某物這種授受關系的表達,對人稱代詞有固定的規定,也就是“「第一人稱が第二、第三人稱にして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第二、第三人稱が第一人稱にしてくれる(くださる)「第一人稱が第二、第三人稱にしてもらう(いただく)”,所以只要有授受助動詞出現,主語的人稱代詞即使不出現也可以理解。例(4)是表達主觀思想的句子,主語是“わたし”,根據日本人的說話習慣,在表述自己的事情時,一般可以省略主語。
當然,漢語當中也有省略主語和人稱代詞的情況。
(9)真沒想到苦雨孤燈之后,會有這么一副清美的圖畫!
(10)給孩子找個老婆,能報上小孫子,就好得沒底啦!
例(9)和(10)是表達自己所想的事情,主語即第一人稱“我”,因而主語即便被省略也不影響意思的表達,這個省略方式和日語是基本一致的。
(11)幾時到的?好久不見啊!
(12)吃了嗎?最近生活怎么樣?
例(11)和(12)都省略了主語,也就是第二人稱代詞“你”。由于發生在兩個人的會話當中,即使省略了主語,聽話者也能知道指代的是自己。
(13)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
在古代,秦朝之前沒有出現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在這種情況下,遇到第三人稱代詞要充當主語的時候,往往采取兩種處理方法,或者用名詞充當主語,或者直接省略主語。
從以上分析來看,漢日兩種語言都有省略主語的表達方式,但是相較于漢語,日語的主語省略使用頻度高,且范圍廣泛。一般來說,主語是構成句子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但日語中頻繁省略主語,不得不說這與日本人的思想中主體意識薄弱,甚至主體性的薄弱有關。
(二)謂語的省略
所謂謂語,是對于主語進行解釋說明的部分。世界上無論何種語言,謂語的重要性是無須贅言的。日語雖然被稱作是“以謂語為中心的語言”,但從實踐調查來看,在影視劇的臺詞、小說中的會話、諺語、新聞標題或日常談話中,謂語是經常被省略的對象。
(14)お客様、どうぞこちらへ。
(15)スポーツで國民の心を一つに。(朝日新聞 2010年)
(16)星に願いを。(電視劇名)
(17)健康は足の裏から。
上面的四個例句都是以格助詞①結句,省略了之后的謂語內容。這是因為只要文中出現了格助詞,后面跟隨的是哪個動詞也就可以被理解,即使不說完整也無妨。日語中的格助詞有著特殊的語言機能,它附在名詞之后,可以表示詞與詞的關系,指示詞語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格助詞之后接的是動詞,這些動詞大多數擔當起文章的謂語部分,因此可以被省略。漢語與日語分屬不同的語系,日語屬黏著語,助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漢語起作用的是詞語的語序,所以在漢語中沒有類似的省略表達。
(18)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
例(18)是日本有名的俳人松尾芭蕉的千古絕句,這個俳句是由“水の音”這一名詞詞組結句。整句表達出一個幽靜的池塘,青蛙跳入水中,這一瞬打破了周遭的寂靜的主題,其中省略了一部分內容,給讀者以無限的想象空間。
篇6
一、女性用語的特征
(一)第一人稱代詞
日語中,第一人稱的表達方式可謂形形,有說「わたし、「あたし,也有說「ぼく、「おれ。學校里教的「わたし是最普遍的稱呼方式,男女可以共用。女性使用的第一人稱有四種,最最鄭重的是「わたくし,而「わたし這個詞,比較一下男性和女性使用的場合,會發現男性用于鄭重場合,女性用于一般的非鄭重場合,男性使用「わたし、「ぼく的時候,女性使用「わたくし、「わたし。在女性中還有人使用「あたくし,「あたし一般是女孩子使用,不過大人有時也用,與「わたし相比,是非正式的表達方式。
(二)第二人稱代詞
現代日語經常使用的第二人稱代詞有あなた、あんた「、おまえ、「きみ,不過指代第二人稱時,一般不僅僅局限于代詞,象稱呼「教、「醫者、「弁士等被尊敬的對象時用「先生,最最廣泛使用的稱呼是在姓、名后面加上「さん、「さま、「ちゃん這些敬稱、愛稱。作為女性,最最鄭重的形式是使用あなた,相當于「きみ這層意思的表達方式在女性用語中是不存在的。
夫婦之間一般使用あなた和「おまえ,丈夫稱妻子為「おまえ,妻子則稱丈夫為あなた。あなた比「おまえ要鄭重,這反映了日本女性尊重男性這一社會現象,即使是夫妻之間,妻子對丈夫也必須有禮貌。不過,對地位高的人談及丈夫時不使用「主人這個詞。另外,指代丈夫的詞語還有「宅、「うちの亭主等,這是關系親近的主婦們之間使用的詞匯,偶爾也有「うちのパパが…這種表達方式,這只能用在關系十分親近的場合。
(三)終助詞「わ、「の
終助詞是表示說話者感情與心情的助詞,在句尾加上終助詞,能夠加強說話者的語氣與心情。有些終助詞是男性專用,如「ぞ、「ぜ,主要強調自己的主張或提醒對方注意。女性則使用「わ、「の,「わ、「の具有使語氣柔和委婉的功能。例如:(A)「あの人はすごい。(他真棒)。(B)「あの人はすごいわ。(B)句中由于句尾加了「わ,使原來簡慢的語氣鄭重緩和,更能體現出女性的「女らしさ來。再如:「そんなことを言うと困るわよ。(講那樣的話真讓人為難呀)わたしも行くのよ。(我也要去呀)在「よ的前面加上「わ、「の,就能柔和地、含蓄地對所表達的意思加以強調。另外,女性一般避免使用強烈的斷定的語氣,例如「これは本だ(這是書),女性的場合為「これは本だわ?!袱锝釉凇袱篮竺妫乖瓉砻鞔_、強烈的判斷變成了委婉、柔和的判斷。
(四)敬語
越是正式的場合,對方的地位越高,敬語就用得越多。由于敬語的使用給人以美和高雅的感覺,女性使用敬語的頻率和程度都高于男性。如加在名詞、形容詞前的美化語お和「ご是男女通用的,不過女性更加頻繁地使用。象「お水、「お、「お料理等在日常會話中大量出現,一般外來語前很難加上お和「ご,但「おビル、「おセット等成為女性習慣的表達方式。
(五)正確的表達形式與修飾語
女性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富于感彩,因此多使用語氣柔和的感嘆詞,如「あら、「まあ、「うぁ?!袱ⅳ椤ⅳ筏肖椁¥蓼?、いた。通過這些女性專用的感嘆詞,把意外、感動、吃驚等心情柔和地表達了出來。其實男性比女性更多地使用的感嘆詞,不僅使用頻率高,感嘆詞的種類也是女性的近兩倍。女性往往頻繁地使用既成的感嘆詞,而男性則隨意地使用獨創性的感嘆詞,客觀地、高效率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目的是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而女性則相反,從不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的意思,而是用「あの…、「その…表示自己猶豫的心理,從而減少給對方帶來的壓力。如「…のようでございます、「…ではございませんでしょうか這些表達方式,比起「…です,斷定的語氣要緩和得多。
二、結語
篇7
(海南、寧夏卷)仿照文中開頭一句話的句式,在橫線處寫兩個句子。要求所寫句子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并與開頭的一句話構成排比句,使文段語意完整。
沒有大海的粗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輕盈從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向每一個人敞開胸懷,我們總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價值。
分析:題目對句式作了明確的規定,要“仿照文中開頭一句話的句式”,因此考生就要分析例句的句式特點,“沒有大海的粗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輕盈從容”可以分解為“沒有+名詞+名詞所表達的事物特征,可以有+另一名詞+這一名詞所表達的事物特征”,把例句的句式特點分析清楚了,我們根據句式特點就很容易寫出答案。我們可以選“藍天和白云”,也可以選“牡丹和小草”。
參考答案:沒有藍天的深邃博大,可以有白云的飄逸悠然;沒有牡丹的富麗典雅,可以有小草的清秀剛毅。
二、把握例句所用修辭
這里所說的修辭是指修辭格。修辭格體現著語言的思維方式和獨特的傳情達意效果,它是一種借用文學手法來描寫、議論或說明對象的一種方法。例如:
(全國卷Ⅰ)請以“夢想與現實”為內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寫兩個句子。要求每個句子都采用比擬的修辭手法,兩個句子之間構成對偶。
太陽熱烈,奔放,帶著萬丈光芒,給生靈以活力;月亮溫馨,寬容,帶著無際清輝,給萬物以安寧。
分析:題目明確提出“要求每個句子都采用比擬的修辭手法,兩個句子之間構成對偶”,我們就要認真分析例句是怎樣運用這些修辭的。示例中的“太陽……帶著……給……”“月亮……帶著……給……”是比擬中的擬人,“太陽”和“月亮”兩句又構成對偶,所以我們在仿寫時也要體現這兩種修辭。我們可以把抽象事物“夢想與現實”比擬成具體事物,“夢想”和“現實”又可以構成對偶句式。
參考答案:夢想輕盈,綺麗,就如一顆流星,劃亮整個夜空;現實真切,樸實,仿佛步步足跡,踏遍人生旅程。
三、理清例句意蘊
我們要找出句子的重心,把握文句內在聯系,只有對句子進行深刻認識,才能體會語言的內在意蘊。例如:
(江蘇卷)“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口號。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分別填寫適當的句子,作為學校一次迎奧運主題活動主持人的開場白。
甲:2008,我們將迎來一次體育的盛會,
乙:2008,我們將迎來五洲的賓朋。
合:我們的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甲: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我們有著不同的膚色,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但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
甲:同一個地球孕育了我們的生命,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我們――有著相同的夢想追尋。
甲:我們都渴望和平與安寧,
乙:__________________;
甲:我們珍視友誼和榮譽,
乙:__________________。
甲:讓我們的世界更完美,
乙:讓我們夢想成真!
合: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讓我們迎接奧運圣火在北京點亮。
分析:這是仿寫句式的變形,它是以主持人的臺詞形式出現,所以我們就要理清文句意蘊,在完全掌握命題意圖的前提下作答。這是以“2008年奧運會”為主題的活動,所以寫出的答案既要體現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又要體現奧運會的世界性。
參考答案:我們擁有不同的文化/我們說著不同的語言/同一個太陽溫暖著你我他/我們一樣追求繁榮和幸福/我們珍惜愛和被愛。
四、體味文句所含情味
語言吸引人的是情韻,如果一個句子沒有情味,讀上去就會枯燥乏味。“情”進入句中,首先是那些帶有鮮明感彩的詞語的功勞,其次就是各種語氣詞。例如:
(浙江卷)針對下面反方的說法,寫一個反問句,把正方的話補充完整。
反方:如果美是客觀存在的,那么請問:詩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難道和你是一樣的嗎?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觀存在的,那么請問:?
分析:這道題目也是仿寫句式的新樣式,它是以辯論詞的形式出現的。辯論詞對語言有著獨特的情味要求,它講究語言的力量與氣勢,寫出的辯論詞最好能一針見血,一招制敵。
參考答案:埃及人贊美的金字塔,難道在中國人的眼里就不美嗎?
五、契合文句音韻聲調
每一個句子都有語調,或抑或揚,或重或輕,或緩或急。聲調體現著漢語的音韻效果,所以,我們在仿寫句式時要注意文句的音韻聲調。例如:
(湖北卷)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請以“這是一個歡樂的世界”開頭,續寫一段歌詞。要求每行語句不與第一段完全重復,句式基本對應,大體押韻。
這是一個歡樂的世界,
沐浴奧運風,我們青春豪邁。
心連著心,手拉著手,
朋友走到一起來。
共著一個夢想,
友誼的圣火傳遞千秋萬代。
這是一個歡樂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我們在閱讀例句時就可以發現,歌詞第一部分中的“邁”“來”“代”押“ai”韻,所以我們在仿寫時也要注意押韻,實際上這一點在題干要求中也做了明確說明,“大體押韻”。
參考答案:(這是一個歡樂的世界,)/高擎五環旗,我們激情滿懷。/山連著山,水連著水,/大家走到一起來。/同在一個地球,/文明的種子撒遍五洲四海。
跟蹤訓練
1.在下面橫線處填上適當的句子,使之組成前后呼應的排比句。
也許學生是首詩,而老師就是詩的作者,在作者精心的創作下,小詩才能發表。
也許學生是棵樹,而老師就是_______,_______,小樹才能長大。
也許學生是梅花,而老師就是_______,_______,梅花才能綻放。
2.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正直”開頭,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一段話。
真誠是心靈的翅膀,它能讓我們的生命飛翔,獲得精神上的安逸。
正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例子,從下面給出的事物中任選一個(也可以自己另選一個),分別從正面和反面立意,寫出對人生有警示作用的兩句話。(句式不必與例子相同)
例如:彩虹
正面:為讓別人賞心悅目,獻上自己七彩的人生。
反面:只務虛而不務實,決定了它只能曇花一現。
選擇參考:竹 落葉 氣球 筷子
4.畢業前夕,同學間免不了要互相贈言。試仿照下面句子的結構和語言特色,寫一則畢業贈言,表達同學的真摯友誼。(字數可以不完全相同)
你送我一片月光,我贈你一朵浪花。明月般的皎潔是你的心靈,浪般的熱烈是我的感情。
5.以“關愛”開頭,仿寫兩個句子。要求:兩句話都要與例句句式一致、字數相等,修辭手法相同。
例句:關愛是一個眼神,給人無聲的祝福。
____________關愛是一縷春風,給人身心的舒暢。
關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請仿照下面的句式,另寫一段文字,使其句式整齊,語言連貫。
怎么能不喜歡出發?沒見過大山的巍峨真是遺憾;見了大山的巍峨沒見過大海的浩瀚,仍然遺憾;見了大海的浩瀚沒見過大漠的廣袤,依舊遺憾……
怎么能不喜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據畫橫線語句的句式,仿造三句話組成排比句,要求與前面的意思銜接。
單純絕不是幼稚的同義語。幼稚是童氣未脫的胎跡,單純是童年留下的財富。請保留一份單純,使你多一份生活的誠信,少一些人情的圓滑世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參照下列句式,以“水滴”或“垂柳”為題,寫幾個句子。
小 草
____________沒有花朵的艷麗,
____________沒有樹木的偉岸,
____________卻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____________――什么是頑強。
9.下面是歌頌青春的幾句名言,請把它們寫成一個連貫的排比句。
①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
②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寶。――莎士比亞
③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
――雨 果
④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馬克思
⑤啊!青春!青春!或許你美好的全部奧秘不在于能夠做出一切,而在于希望做出一切。――屠格涅夫
10.在橫線處填上恰當的句子,構成前后連貫、合理的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剛正,人格須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一生像水,要靈活,方法須多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風須樸實。
11.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的句子,組成前后呼應的排比句。
在黑暗中尋覓到的光明,是永遠不會黯淡的;______,_________;在貧瘠中創造出的豐饒,是永遠不會枯竭的。
12.請仿照下面一則幽默句子的形式,另選話題再寫兩則。(參考話題:悲觀、勇敢、怯懦、苦笑、遺憾等)
例句:所謂樂觀,打個比方,就像爐灶上的響壺,屁股燒得紅紅的,卻有心情吹口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據文意,再舉兩個例子,句式與例句相同。
有勤,才有孔子“韋編三絕”的佳話,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自然物語大多都能從正、反兩個方面引申出哲理,請仿照例句,從“梅花”“彩虹”“粉筆”“橡皮擦”中任選一個作為話題,闡發哲理。
例句:竹――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結;過分地謙虛,難成棟梁。
15.根據語境,在橫線上分別續寫句子。
孔子奔忙于驛道,
忙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莊子濯洗在清流,
洗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位圣人,兩種追求。
16.仿照下面提供的句子的形式,在橫線處填入適當的語句,使之組成一組排比句。
生活如山,勤奮為徑,循徑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生活如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如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如云,淡泊當眼,放眼望云,方知云之灑脫。
17.仿照下列畫橫線句子,在下列短信賀語的橫線處填上適當的內容,使上下文結構相同,內容相關。
擷取春光里最美的一朵花,____________,撿拾秋風里最紅的幾片葉,______________________,編織成生命的風鈴,讓幸福快樂永遠伴隨著你。
參考答案
《語言表達講練之仿寫句式》
1.①樹的土壤,在土壤提供的營養中②苦寒的風雪,在風雪的考驗下
2.正直是心靈的濾網,能夠將狡詐、邪惡等雜質濾去,使人們的內心世界趨于澄澈,純粹
3.竹 正面:氣節和謙虛的完美結合,使你生機勃勃。
反面:既有內心空虛的不足,又有節外生枝的惡習。
4.你送我一束鮮花,我贈你一片云彩。鮮花是你蓬勃的朝氣,云彩是我七彩的夢想。
5.關愛是一句問候,給人春天的溫暖
關愛是一場春雨,給人心田的滋潤
6.成長 沒有享受過童年的歡笑真是遺憾 享受了童年的歡笑沒有享受過青春的激情 仍然遺憾 享受了青春的激情沒有享受過中年的成功 依舊遺憾
7.請保留一份單純,使你多一份與人的友善,少一些心靈的冷漠麻木 請保留一份單純,使你多一份人生的快樂,少一些精神的衰老疲憊 請保留一份單純,使你多一份奮進的力量,少一些故作深沉的看破紅塵
8. 水 滴
沒有大海的浩瀚,
沒有江河的奔騰,
卻以穿石的不懈告白
――什么是執著。
垂 柳
沒有松柏的挺拔,
沒有梅花的孤傲,
卻以柔枝的依依告白
――什么是多情。
9.青春的價值在于它是不耐久藏的珍寶,是稍縱即逝的瞬間;青春的意義在于它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是一個時代的性格;青春的奧秘在于它總是希望做出一切,總是不斷奮勇前進。
10.人的一生像木 要充實 內涵須深刻 人的一生像火 要熱情 態度須誠摯
11.在狹窄中追求到的遼闊 是永遠不會縮小的
12.①所謂悲觀,打個比方,就像鼻梁上的墨鏡,不管眼前有多光明,也都統統變成了黑暗 ②所謂勇敢,打個比方,就像電燈周圍的飛蛾,燈光越明亮,它撞擊得越猛烈
13.有勤 才有了祖逖“聞雞起舞”的美談 也才有了北伐報國的偉業 有勤 才有了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壯舉 也才有了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紅樓夢》
14.梅花――每綻放一次,都能展現出風骨和氣節;過分地清高孤傲,終難成為春天百花園中的一員。
粉筆――雖化作粉末,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雖描繪出圖案,一生卻總在受別人操縱。
篇8
1.體味意味深長的標點
標點不是無情物,它也是一種語言,一種情感載體,參與情感表達。但是,我們在教學中往往容易忽視這一言語形式的作用。有時我們只要抓住小小的標點符號,就能咬進文字的深層,嚼出其中的真味。
《窮人》中有這樣一段話:“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頓也好!”
師:請默讀這段話,你有什么發現?
生:文中使用了許多的“?”、“!”和“……”。
師:請再仔細讀讀這段話,你能從這些標點符號中讀出桑娜哪些心理活動?
生:緊張、激動、擔憂、害怕、堅定……
師:同學們,如果你是桑娜,當你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你會擔憂什么?試著把第一個省略號補充完整。
……
師:原來桑娜擔憂的是孩子和丈夫。那她又害怕什么?又是什么讓她如此堅定呢?這兩個問題你們小組自己討論解決,試著把后面的幾個省略號加以補充。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你們抓住標點符號,讀出桑娜復雜的內心。
(學生試讀——指名讀,評價——齊讀)
師:作者只用幾個特殊的標點符號,寥寥幾筆,就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寫出來了,不愧是擅長描寫心理活動的大師。
師:請你也試著描寫一段心理活動,適當運用各種標點符號。
……
本環節教學聚焦于桑娜抱回孩子“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寫,關注問號、感嘆號和省略號,尤其深入叩擊省略號的內涵,分層輻射課文內容,讓學生走進桑娜矛盾的內心世界,體會她的善良,學習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真是簡約而不簡單。
2.關注點睛傳神的字詞
把字詞孤立地看,大多平淡無奇,但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卻能靈動起來。
如,《與象共舞》中有這樣一句話:“有一次,我看到一頭象用鼻子把一位女士的皮鞋脫下來,然后卷著皮鞋悠然而去……”“悠然而去”一般用于人的身上。此處,用于描寫笨拙的大象,便使讀者產生了一種新鮮感,讓人眼前出現一幅幅畫面,產生豐富的遐想:大象會是怎樣搖頭晃腦,怎樣甩著它的大鼻子,怎樣隨心所欲地卷著皮鞋……于是,讀者在不經意間也會撲哧一笑:原來笨重的家伙也會這樣“調皮”。教學時,我們可以緊緊抓住“悠然而去”,感受詞語的畫面,體會作者用詞的新鮮感,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并讓學生領悟詞語的感彩,可謂“一詞入手,百味皆生”,讓人回味無窮。
3.發掘精彩典范的句段
文本中蘊藏著許多精彩典范的句段。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在閱讀教學中,要給足學生時間,實現學生與文本的零距離接觸,讓他們在最真實的狀態下閱讀,從而學習教材的表達方法,提升學生言語能力。
例如,《觸摸春天》第三、四自然段描寫了盲童安靜攏住一只蝴蝶,創造了一個奇跡。為了幫助學生領會作者寫奇跡的表達方法,掌握這一言語形式,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在詞句中感悟奇跡后,展開這樣的教學——
師:作者是如何把安靜攏住蝴蝶這一奇跡寫具體的?(課件出示)
(學生交流)
師:是的,作者運用了一系列表示連貫動作的詞語,還在這些詞語前加上修飾詞,把安靜攏住蝴蝶這一奇跡寫具體的。
師:讓我們學習作者的寫法,運用一系列表示動作的詞語,并在動詞前加適當的修飾詞,寫寫安靜創造的更多的奇跡??梢詫懶崧劵ㄏ悖部梢允菗崦l,還可以寫聆聽蟲鳴……
4.抓住獨具匠心的布局
文章的布局是為了表達文章中心的需要進行的合理安排,充分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揣摩這些獨具匠心的文章布局,不僅能幫助學生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會文章的主旨,更能為學生在今后習作中布局謀篇提供多種藍本。比如,《橋》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布局獨具匠心、新穎獨到。老漢和小伙子之間的關系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一直沒有捅破,直到結尾處才交代:“她來祭奠兩個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兒子?!痹瓉?,老太太不僅失去了丈夫,還失去了兒子。讀者為這悲烈的結局而痛心的同時,更為老支書的崇高品質深深震撼:原來老支書從隊伍中揪出的竟是自己的兒子!他為了保護村民,不惜犧牲自己的親生兒子;他為了保護兒子,又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舍小家顧大家的高大的形象赫然屹立于學生面前。教學時,先讓學生改變文章原來的敘述順序來進行理解;然后再加以比較,感受文章的獨特布局所帶來的懸念和感染效果;最后模仿小說布局,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二、比較品評語言文字,促使語言表達內化
比較品評語言文字,是讓學生關注語言形式,學習表達方法的有效措施。這一方法能讓學生感悟語言之精妙,體會語言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意義,提高語言的鑒賞能力,并產生這樣的想法:在習作中我也要寫出這樣的詞語。教師可以通過增減文字、變換語序、替換文字等方法讓學生比較品評語言,促使學生語言表達的內化。比如,《貓》中有這樣一段話:“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教學這一句時,我出示以下句子:說它貪玩,的確是,要不不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和比較,感悟到同是寫貓的貪玩,寫法稍有不同,但表達的情感卻截然不同:加上語氣詞寫出了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后者卻寫出對貓的責備。
又如,《慈母情深》中有這樣一段話:“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苯虒W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先將“我的母親” 拿到整個句子的前面,讓學生比較閱讀;然后,在句子中只用一個“我的母親”,再進行比較閱讀。這樣,讓學生明白作者反復強調有什么目的。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和比較,從中感悟到母親的辛勞與疲憊,感受到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愛。教學到這一段:“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蔽乙龑W生思考:“立刻”的近義詞有哪些,這里可以換成這些近義詞嗎,為何連用四個“立刻”, 這種重復的用詞有什么作用。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后,明白了“立刻”一詞不但沒有重復之感,而且將母親爭分奪秒工作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三、想象語言豐厚的內涵 ,習得語言表達技巧
教師應引領學生運用自己的直覺、情感、想象等因素,觸摸詞句的溫度,豐厚語言內涵 ,讓言語形式的習得過程有如大雪無痕般的自然、順暢。例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中有這樣一句話:“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一連下了五天五夜。”教學時,我抓住“大雨沒喘氣”展開教學:
師: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樣的景象?
生1:大雨面目猙獰,沖毀了房屋,淹沒了田地,使村民家毀人亡。
生2:大雨顧不上喘氣,一心只想著報復那些亂砍濫伐的村民們。
師:作者是怎么做到把大雨寫得那么可怕的呢?
生:作者把大雨當成一個魔鬼來寫。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想象說話,豐厚 “沒喘氣”一詞的內涵,不僅領悟到“沒喘氣”之意,更是體會到了擬人手法表達之生動,在不著痕跡中自然習得表達的技巧。
四、由課內向課外拓展,遷移文本表達方法
閱讀教學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學生能運用課內習得的文本言語形式,在生活中進行交流和溝通,在習作中靈活運用,實現語言的意義和價值,讓語言煥發出生命的光彩。
遷移訓練可分以下幾個環節:首先,關注文本的言語形式,在感悟的過程中探究言語的表達方法。其次,教師擬定文本句型,讓學生運用這一句式仿說仿寫,初步掌握這一言語表達形式。最后,讓學生展開想象思維,自由創作,追求新的突破。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習得文本的表達方法,訓練時可以先仿說仿寫,再自主表達。
例如,《貓》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分以下三步進行:一是學習第一節,感悟貓性格的古怪。小組合作,探究出作者最突出的寫作方法是采用這樣的句式寫貓性格的古怪。出示:
二是運用以上的句式說說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習得這樣的言語表達形式,進一步感受貓的古怪性格。三是學會自由表達。課后運用這一言語形式寫一寫其他小動物的古怪性格。
又如,教學《落花生》一文,在學生明白作者借落花生的可貴特點,比喻人要做有用的人,這種“借物喻人”的寫法后,我先出示以下練習讓學生進行口頭表達:
篇9
1 贛榆縣海堤自然情況
1.1 海堤地理情況
贛榆縣沿海有柘汪、石橋、海頭、青口、宋莊、羅陽六個鄉鎮,人口約40萬,海堤至平均位線之間的灘涂面積1.91萬畝;平均位線以下至理論深度基準面之間的潮間帶灘涂面積12.74萬畝。漁業、鹽業條件十分優越,灘涂資源也很豐富。沿海地區南部平坦,北部稍高,地面高程在2~5米之間。境內主要河流有新沭河、范河、朱稽河、青口河、興莊河、龍河、繡針河等,均由西向東入海,多數河道在入海口處都建有擋潮閘。沿海地區受臺風大潮侵襲,南部入??谝子俜e、排水不暢,洪水壓力很大。北部海岸易蝕退,水源嚴重短缺,經常遭受干旱、鹽堿等災害。
1.2 海堤出險情況
歷史上贛榆縣海堤曾經出現過很多險情,其中較為嚴重的有:1973年7月19日受3號臺風的影響,下木套段海堤決口六處,總長1250米,沖毀農田40多畝,樹林300多畝,鹽田500多畝。1979年元月28日至29日遭受特大暴雨襲擊,海面最大風力10級以上,最水位3.7米,浪高達5米以上,持續四個潮汛周期,歷時48個小時,累計倒塌塊石護砌海堤2630米,沖跨沙土堤22300米,流失土方23.6萬方,淹沒鹽田7410畝,損失原鹽7474噸,受淹農作物1395畝,沖倒房屋48間,淹沒防護林840畝。1981年8月31日至9月2日又遭受14號強臺風的襲擊,東北風11級,潮水位4.03米,浪高4米以上,海堤普遍漫頂過水,造成決口49處,護堤墻倒塌5630米,災后統計,這次臺風造成的直接損失達到一千多萬元。1997年8月18日至20日,遭受第11號臺風襲擊,19日早晨潮水位達4.20米(興莊閘),浪高4米以上,全縣損壞海堤27.55公里,其中決口63處,總長8417米,倒塌石墻8482米,沖毀鹽田3870畝、蝦塘17580畝,灘涂貝類56395畝,農田受淹27525畝,倒塌房屋664間,直接經濟損失2.73億元。
2 贛榆縣海堤防護型式
2.1海堤達標工程等級及設計標準
1997年底,江蘇省水利廳下發了海堤達標工程建設標準,其中贛榆段海堤防護工程規定如下:
海堤級別為2級,堤頂高程按照50年一遇位加10級風浪爬高和安全超高確定,具體為柘汪段7.7米、石橋河至興莊河段7.6米、興莊河以南7.5米(廢黃河零點,下同)。
2.2 工程主要技術特征
采用兩級護坡、高程3.05米處設2米寬消浪平臺,堤頂設擋浪墻(或消浪拱)的結構型式。具體特征指標如下:
(1) 1998~2003年護坡型式
高程0.0~-1.0米設梯形漿砌塊石底埂,頂寬0.5米,底寬1.0米;高程0.0~3.05米為1:5灌砌塊石護坡,其中高程0.0~1.0米斜坡段厚度為35厘米、高程1.0~2.0米斜坡段厚度為45厘米、高程2.0~3.05米斜坡段厚度為50厘米。高程3.05米處設2米寬0.55米厚漿砌塊石平臺,平臺內側高程3.05米以上設一級砼反弧擋浪墻,墻頂高程4.0米,墻底高程2.45米;高程4.0~5.0米、5.0~6.35米堤坡均采用1:3灌砌塊石護坡,厚度分別為40厘米、30厘米;堤頂設二級砼反弧擋浪墻,墻頂高程為7.5~7.7米,墻底高程為5.5米;護坡及平臺上均設冒水孔,平臺及以上護坡均設消浪樁;護坡下鋪設黃沙、碎石墊層各5厘米,沙墊層下鋪設400克/平方米土工布1層。
(2) 2004~2006年護坡型式
堤腳高程1.0~0米設梯形灌砌塊石底坎,頂寬0.5米,底寬1.0米;高程1.0~3.05米堤坡采用1:5灌砌塊石防護,高程3.05米處設2米寬灌砌塊石平臺,平臺內側設一級砼反弧消浪拱,拱頂高程4.0米,高程4.0米以上為1:3混凝土槽型塊或灌砌塊石護坡,堤頂設二級漿砌塊石擋浪墻或砼反弧消浪拱,墻頂高程7.5~7.7米。平臺及以下護坡表面均采用5厘米厚C20砼抹面并設置消浪石(間距0.8米)。平臺及護坡下鋪設10厘米砂石墊層及400克/米2有紡土工布1層,順堤向每隔20米設1道斷面為0.4×0.6米漿砌塊石縱向格梗。消浪拱底板厚均為0.60米。
3 工程存在問題
贛榆縣海堤達標工程自1998年開始實施,通過多年觀察,出現問題最多的部位是一級坡,具體情況如下:
3.1前齒墻:1998~2003年度護坡工程主要位于泥沙質侵蝕型海岸,原灘面較低,變化較大,前齒墻頂部低于灘面下超過30厘米的至今完好,埋置較淺或者高出灘面的,受潮水淘刷影響,齒墻頂部毀壞較多。
3.2格?。汉5滔虏孔钕瘸霈F毀壞的大多是格埂,原設計格埂全部為M10漿砌石墻,頂部采用M20砂漿封頂,砂漿抗沖刷能力較低,并且發現頂部采取光面的比毛面的耐沖。
3.3一級坡:1998~2003年護坡工程一級坡底部采用35~50厘米厚灌砌塊石并設置消浪石防護,2004~2006年一級坡底部采用灌砌塊石、表面采用5c米厚C20砼抹面并設置消浪石防護,由于施工期間受海邊條件限制,坡前無法修筑圍堰,每天只能在退潮后開始施工,潮水來臨前1-2小時停工,由于施工時間較短,砼強度難以達到設計要求,造成砼抗沖刷能力差,目前一級坡多處存在沖毀現象。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對一級坡沖毀的部位應及早采用大標號的砼澆筑,下一步海堤防護工程底部可以考慮采用大型砼預制塊鋪設方案,以杜絕類似現象發生。另外,1998年縣水利局在木套河北對60米一級坡采用干砌石鋪設,厚度35厘米,目前該段干砌石護坡沒有出現塌陷、松散現象。
篇10
(一)明確概念,調動興趣
通感,是人們在描述客觀事物給人的感覺時,依據生活的邏輯,把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等溝通起來,憑借各種感覺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補充,從而具體表達感受,以增強語言藝術感染力的修辭方法。學生在聽我分析了《荷塘月色》的兩句通感后感觸頗多,興趣被吊了起來。
(二)分清類別,有的放矢
通感概括起來可分為四種:主賓構成式、修飾語構成式、動賓構成式和主謂構成式。
1.主賓構成式。這種構成方式是利用比喻構成通感。
2.修飾語構成通感式。這是指把與中心詞感官不同的詞,拿來作中心詞的附加成分。
3.動賓構成通感式。這是指動詞是一種感官體驗,有時可以在賓語的位置上跟一個很怪的詞(不同的感官體驗),由此來構成通感。
4.主謂構成通感式。這是指主語(名詞)是一種感官體驗,而在謂語的位置上跟一個很怪的詞(不同的感官體驗),由此來構成通感。
(三)可以運用各種方法,練習寫通感“群落句”,形成通感思維
所謂“群落句”,是指就一話題,運用不同的通感構成方式,寫一組句子的練習。這種方法對訓練學生靈活運用通感頗有成效。例如,我讓學生就“落葉”這一話題寫“群落句”,有學生就用不同的構成方式,寫了下面幾個句子:1.飄飛的落葉,被我眼光擰成幾縷麻繩,散落于草從。(比喻構成法,視覺――觸覺聯動)2.殘敗的落葉,我聞到一股皺紋的味道。(修飾語構成法,視覺――味覺聯動)3.落葉像一尾魚,在冰涼的秋歌中游過來游過去。(比喻構成法,視覺――觸覺聯動)4.留在落葉記憶中的,零零碎碎,是半握夕陽,以及幾聲茂密的鳥鳴。(賓語構成法,各種感官互動)
二、段落的仿寫(以詩為形式)
《故都的秋》的語言好象不是寫出來的,而是作者的閑情漫話。他灑脫地從生活中揀來極平凡的詞語,搭配起來就無法拆開,卻如此豐富而準確。不必說那動詞與形容詞的“清、靜、悲涼”,“慢、潤、淡”與“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酣暢淋漓,單說那名詞“蘆花”、“柳影”、“蟲唱”、“夜月”、“鐘聲”以及“飛聲”、“日光”、“藍朵”的清新典雅,它們搭配得如此勻稱和諧,天衣無縫,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的情感,他們在學完后總有點意猶未盡之感,于是我趁機打出了仿寫招牌,學生是躍躍欲試,具體步驟如下:
(一)1.出示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本曲都由秋景名詞組成,意境蕭瑟,細致恰切地表現了游子的愁思,號稱“秋思之祖”。
2.要求學生仿照本曲,用《故都的秋》里的名詞填一首曲。由于學生從來就沒填過,教師給予詳細說明:形式與《天凈沙?秋思》一樣,是五句話,第一二三五句是六個字,第四句話是四個字,內容也是寫“秋思”,意境是蕭瑟的。
3.學生練習寫作。最初要求可寬些,目的是激發興趣。可以個人單獨寫,可以幾個人合作,可以不押韻。結果學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答案豐富多彩。
4.第二次仿寫。對上次寫作給予講析。在上次基礎上,要求應嚴格一些,盡力押韻;內容不限,必須用課文外的詞句來寫;可寫“秋思”,可寫其他,意境不限制。學生思維如打開的萬花筒,如涌出的泉水,詩作真是百花齊放,姹紫嫣紅。
(二)《故都的秋》詞匯豐富,可提煉出許多優美的詩句,以回答“故都的秋在哪里”的形式,讓學生提煉語句。例如“在小院中每一座低矮的破屋內外”,讓學生仿寫。
篇11
摘要: 本研究基于中美英語報紙社論體裁語料庫,對比分析中國英語使用者與英語本族語者的立場表達方式。研究發現,中國英語使用者與英語本族語者在使用英語表達作者立場時在人稱代詞、情態動詞和半情態動詞和立場副詞三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corpus-based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thorial stance between Chinese user English and native speaker English in the genre of editoria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frequencies of the subcategories of authorial stance in terms of pronouns, modal and quasi-modal and stance adverb.
關鍵詞: 英語社論 立場 人稱代詞 情態動詞和半情態動詞 立場副詞
Key words: English editorials;stance;pronouns;modal and quasi-modal;stance adverb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4-0317-02
0引言
近年來,語言學界開始日益關注說話者和作者傳達個人情感和評價的語言手段的研究。此類研究的術語不盡相同,其中包括“評價(evaluation)”(Hunston & Thompson,2000)、“可證性(evidentiality)”(Chafe & Nichols,1986)、“遁言(hedging)”(Hyland,1996)、“情態(modality)” (Stubbs,1986;Halliday & Matthiessen,2004)以及“立場(stance)”(Barton,1993;Beach & Anson,1992;Biber & Finegan,1988,1989;Biber,2006),等等。其中,Biber等人提出的“立場(stance)”概念及其研究成果最受關注。
立場是作者或說話者對于信息或命題內容公開傳達的態度、情感、判斷或承諾(Biber & Finnegan,1988)。研究表明,表達立場的手段主要是詞匯語法手段。Biber(2006)指出這些手段包括:情態和半情態動詞(modal and semi-modal verbs)、立場副詞(stance adverbs)、that補語從句、to引導的補語從句以及立場形容詞/名詞補語從句。國內外已有針對立場的研究(Biber,2006;趙曉臨,2009等),但是英語新聞語篇中立場表達的研究以及新聞語篇立場的對比修辭研究似乎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本文就中美兩份英語報紙China Daily和New York Times中的社論體裁進行立場表達的對比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中國英語與美國英語在立場表達方式上是否存在差異性,為中國英語教學提供啟示,以及以期加深對中國英語變體的理解。
1研究回顧
立場研究的熱點之一是立場副詞的研究,如Biber (2006)和 Conrad & Biber (2000)將立場副詞分為“認識(Epistemic)”、“情態(Attitudinal)”和“方式(Style)”三個子類。趙曉臨(2009)對比了中國英語學習者語料庫 (CLEC)與英、美英語語料庫 FLOB和 Frown中的立場副詞使用。其結果表明立場副詞子類的頻數與英美語言母語使用者存在較大差異,并且中國學習者英語所用立場副詞在小句中的位置分布及其搭配序列更顯示出其作為中介語的獨特特征。國內立場研究的最新成果任關于及英語學習者立場表達,如劉小燕(2007)對比研究了中國大學生英語議論文中作者立場表達方式,其研究結果發現中、 美大學生在議論文中使用構建作者立場的主觀和客觀表達方式上,并不存在顯著的數量差異,但是表達方式在中、 美大學生的議論文中的功能有不同之處;陳建生和張燕(2010)將英語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四、八級考試試卷中寫作部分與英美報刊評論性文章中的立場副詞進行對比研究。其研究結果表明,中國英語專業學習者與英語本族語者相比在使用立場副詞的總頻數差別不大。但是,認知立場副詞過多使用;態度立場副詞、言語風格立場副詞以及副詞的使用種類與英語本族語者相比過少使用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立場副詞在句中的位置存在差異。
2研究方法及語料
本研究基于自建語料庫,采取中介語對比分析的方法,描述社論體裁中國英語的立場表達特點。立場表達實現的手段和方式不盡相同,其中主要手段是詞匯手段。我們根據前人的研究選取立場表達的常用詞匯進行詞頻統計,其中包括人稱代詞、情態動詞和立場副詞(Biber,2006;趙曉臨,2009;陳建生和張燕,2010)。
本研究的語料來自于China Daily(CD)和New York Times(NYT)的網站社論體裁,時間為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4個月的社論。總字數為246,771個單詞,其中China Daily為84,190詞,New York Times為162,581詞。
3結果與討論
立場表達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的人稱代詞的頻度統計見下表(表1)。
從上表可以看出,除了人稱代詞we的使用情況外,人稱立場的頻數在NYT語料庫中皆多于CD語料庫。其中代詞it在兩個語料庫中的頻數最高,分別達到874個(NYT)和848個(CD)。值得一提的是,人稱代詞I和she在CD語料庫中幾乎沒有出現,you的使用也相對稀少。此情況在NYT語料庫中也是如此。但是,形成極大反差的是人稱代詞he的使用。代詞he在CD語料庫中僅出現53次,而與此相比,he在NYT中則有高達403詞的標準頻數。從結果可以看出,兩類英語變體中的人稱代詞使用體現了社論作為評論性文體的客觀性,其表現在大量使用第三人稱代詞,尤其是第三人稱代詞指事指物的it的大量使用;以及較高頻度的we的使用。但是,相對而言,中國英語使用者在社論體裁中表達立場的人稱代詞使用較為單一。
表達立場的情態和半情態動詞的選擇是基于Biber(2006)的選取和分類,其頻數統計見表3。Biber(2006)將立場表達的情態動詞和半情態動詞分為三類并分別列舉:
①可能性/允許/能力:can,could,may,might
②必要性/義務:must,should,(had) better,have to,got to,ought to
③預測/意志:will,would,shall,be going to
從上表可以看出,CD語料和NYT語料關于表達立場的情態動詞的使用偏好存在顯著差異(表4):CD社論較多的使用可能性的情態動詞表達立場,其次為預測性的情態動詞,最后是必要性的情態動詞;而NYT社論則較多的使用預測性的情態動詞表達立場,其次是可能性的情態動詞,最后是必要性的情態動詞。出現此種情況可能與中國英語使用者的母語有關,漢語傾向更多的使用不確定性的詞匯表達。過多的使用可能性的情態動詞表達立場同樣也反映出中國英語變體在使用情態動詞和半情態動詞表達立場時的手段不豐富性。
立場副詞是立場表達方式的較為常見和豐富的手段之一。不同的體裁,學者對于立場副詞的界定和使用不盡相同。本研究所選取的立場副詞參照陳建生和張燕(2010)的研究,其分類如下:
立場副詞:
(1)認知立場副詞(Epistemic stance adverbs)
a. 顯然性副詞(Evidentiality adverbs):apparently,evidently,plainly
b. 確定性副詞(Certainty adverbs):absolutely,actually,admittedly,basically certainly,clearly,definitely,fundamentally,genuinely,indeed,inherently,naturally,obviously,ostensibly,positively,really,surely,truly unambiguously,undoubtedly,unquestionably
c. 回避式立場副詞(Hedging stance adverbs)
①可能性副詞(Probability adverbs):arguably,perhaps,presumably,likely,possibly,probably maybe,potentially,supposedly,tentatively,
seemingly
②不定期頻度副詞(Adverbs of indefinite frequency):commonly,frequently,generally,infrequently,normally,occasionally,often,rarely,seldom,sometimes, typically,usually,
③不定期程度副詞(Adverbs of indefinite degree):considerably,dramatically,fairly,greatly highly,largely,mainly,markedly,moderately,
mostly,primarily,partially,partly,predominantly,principally,quite,rather,reasonably,relatively,significantly,slightly,somewhat,strongly,substantially,widely
④近似性副詞(Approximative adverbs):about,almost,approximately,around,closely,essentially,justly,nearly,virtually
(2)態度立場副詞(Attitudinal stance adverbs)
a.情感性副詞(Affect adverbs):favorably,fortunately,frankly,interestingly,ironically,quietly,surprisingly,unfortunately,uninterestingly
b.評價副詞(Evaluation adverbs):adequately,appropriately,correctly,crucially,importantly,inadequately,inappropriately,inevitably,logically,necessarily,objectively,overly,properly,remarkably,severely,significantly,successfully,sufficiently,typically,understandably,unexp
-ectedly,unnecessarily,wrongly
(3)言語風格立場副詞(Style-of-speaking stance adverbs):briefly,broadly,generally,hopefully,ideally,metaphorically,seriously,simply,specifically,strictly,technically
從表5可以看出NYT和CD語料庫中的認知立場副詞使用頻數最多,這也吻合Biber等 (1999)和 Biber(2006)對英語母語者語料的調查結果。在兩個語料庫中,認知立場副詞、態度立場副詞和言語風格立場副詞的使用頻數皆呈遞減趨勢。并且,相比NYT語料,CD語料中的三類立場副詞的使用頻數都相對較多。但是,從立場副詞的子類來看,兩個語料的使用偏好不盡相同(表6)。雖然兩個語料中顯然性副詞和情感性副詞都過少使用,不存在明顯差異,但是在表達可能性態度立場時NYT則較CD語料顯著增多。然而,相反的是,評價性副詞在CD語料中出現的頻數竟是NYT語料的近1.5倍。我們認為,造成我國英語使用者者和本族語者立場副詞的使用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和思維差異。
4結論
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中美報紙英語社論體裁的立場表達使用頻數,發現中國英語使用者與英語母語者在人稱代詞、情態動詞和半情態動詞和立場副詞三類立場表達方式上都存在顯著差異性。這些差異性表現為:一、中國英語使用者的立場表達詞匯-語法形式單一;二、中國英語使用者的立場表達詞匯-語法手段相比英語母語使用者過度集中某類詞匯。
參考文獻:
[1]Barton, E. Evidentials, argumentation and epistemological stance [J].College English, 1993, 55: 745-769.
[2]Beach, R. & C. M. Anson. Stance and intertextuality in written discourse.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1992, 4: 335-357.
[3]Biber, D. University Language: A Corpus-based Study of Spoken and Written Registers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6: 87-131.
[4]Biber, D. & E. Finegan. Adverbial stance types in English [J]. Discourse Processes, 1988, 11(1): 1-34.
[5]Biber, D. & E. Finegan. Styles of stance in English: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marking of Evidentiality and affect. Text, 1989, 9: 93-124.
[6]Biber, D., S. Johansson, G. Leech, S. Conrad & E. Finegan.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 ]. Harlow: Longman, 1999.
[7]Chafe, W. L. & J. Nichols. Evidentiality: The Linguistic Coding of Epistemology [M]. Norwood, N. J.: Ablex, 1986.
[8]Conrad, S. & D. Biber. Adverbial marking of stance in speech and writing [C]//S. Hunston & G. Thompson. 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56-73.
[9]Halliday, M. A. K. & M. I. M. Matthiessen.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 3rd Ed.) [M]. London: Hodder Arnold, 2004.
[10]Hunston, S. & G. Thompson. 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000.
[11]Hyland, K. Writing without conviction? Hedging in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6, 17( 4): 433-454.
[12]Stubbs, M. A matter of prolonged fieldwork: Towards a modal grammar of English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6, 7(1): 1-25.
篇12
一、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要創設語言環境
一個和諧以及寬松的語言環境已經成為了我國幼兒發展以及學習最為基本的前提,更加是對幼兒進行調動,使得幼兒能夠有話敢說,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必要條件以及內部動力。創設有利于幼兒表達自身語言的環境不僅體現出了幼兒與成人關系之間的平等,體現出成年人對于幼兒自身人格方面的尊重,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幼兒敢于說話和干預交談。在日常生活過程中,要求成人必須要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作為主要的切入點,通過幼兒各種感官來對語言進行直接的感知,為幼兒提供一個暢所欲言的機會,鼓勵幼兒實施大膽的表達,鼓勵幼兒與幼兒之間相互來交流自身的感情以及觀點。幼兒不僅僅要和教師進行交流,更要和自己的同伴進行交流。比如說,幼兒今天不開心,教師要誘導幼兒說出自己哪里不開心、為什么不開心等等,鼓勵幼兒敢說,讓幼兒拋棄自己的顧慮。原因就在于,每一個幼兒自身的語言能力都有一定的差異性,作為成人的我們必須要充分尊重幼兒心理需要以及心理特點,抓住一切說話的時機,對幼兒每一次表達都進行鼓勵。
二、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要豐富幼兒生活
幼兒語言能力主要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所以,對幼兒生活經驗以及生活內容進行豐富已經成為了幼兒表達自身語言的基礎和源泉,只有具有豐富的生活體驗以及生活經驗,幼兒才能夠充分表達自身的思想,與人們進行交流,幼兒才會有話要說以及有話可說,幼兒才會清楚表達出來自己所想要表達的事情。成人必須要有意識地對幼兒自身生活的內容進行豐富,在一個豐富多彩的活動過程中來對幼兒經驗進行擴展,提供給幼兒一個語言發展的條件,幫助幼兒進行生活經驗的積累工作。鼓勵幼兒在實踐過程中對世界進行認識,對幼兒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發展。比如說,引導幼兒對大自然里面的春夏秋冬、花香鳥語、風雨雷電以及日出日落等等進行觀察,教會幼兒體驗自身生活過程中的喜怒哀樂以及大自然里面的一山一水以及一草一木,對生活中每一個活動以及每一種情緒都進行感知和體驗,所以,要求教師必須要做一個有心人。
三、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要抓住表達機會
在幼兒自己一天生活過程中,幼兒要隨時都有表達自己感受以及表達自己意愿的要求,要求成人必須要隨時關注幼兒所具有的想法,對幼兒自身的需要進行滿足,鼓勵幼兒要抓住生活過程中每一個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使得幼兒有話可說,有話愿意說,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發展幼兒語言的理解能力。比如說,可以讓幼兒在講座過程中學習表達和傾聽,在自身的爭執過程中學會圍繞著話題實施辯論,在聊天過程中學會相互之間進行交流,使得幼兒在和成人以及同伴交流過程中感受到說話的樂趣和喜悅,這一種快樂的感覺會從本質上促進幼兒表達自己的感情,和 別人交流。有利于幼兒和同伴以及成人之間進行交流,促進幼兒發展自身的語言。
四、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要培養良好語言習慣
禮貌一直都是人們道德的準則,更加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規則,禮貌主要包括語言禮貌以及行為禮貌,不管是語言禮貌還是行為禮貌,這二者進行機密結合,才能夠給人一種恭敬有禮、謙遜文明以及落落大方的感覺。能夠從一個人舉止態度、語調語氣以及說話用詞等等方面看出這個人的社會身份、文化水平、思想面貌以及道德修養。與此同時,禮貌也從本質上反映了這個民族自身的精神狀態,所以,必須要從小抓一個人的禮貌教育,教師還要為幼兒設置一個使用禮貌用語的環境以及條件。
本文中,筆者主要從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要創設語言環境、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要豐富幼兒生活、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要抓住表達機會以及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要培養良好語言習慣這四個方面對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幾種方式進行了淺談。
篇13
卡諾圖是1953 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電信工程師 Maurice Karnaugh 在維奇圖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用于化簡邏輯函數的方法。這種方法簡單、直觀、方便的特點使其在數字電路的分析和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于在大多數的數字電子技術或數字電路課程的參考教材中,主要講解卡諾圖在邏輯函數化簡中的應用,從而導致初學者往往以為卡諾圖只是數字電路分析和設計中用以化簡邏輯函數的一種工具,其實不然,靈活地運用卡諾圖,可以使邏輯電路的分析和設計過程大大地簡化,讓一些難題迎刃而解。
1.卡諾圖在邏輯函數化簡中的應用
(a)每個乘積項都有三個因子。
(b)每一個變量都以原變量或者反變量的形式,作為一個因子在乘積項中出現且僅出現一次。
文獻[2]中也介紹了用卡諾圖完成兩邏輯函數的邏輯運算以及組合邏輯電路競爭冒險中的卡諾圖的應用方法,總之,卡諾圖在數字電路的分析和設計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2.卡諾圖求解邏輯函數的標準與或表達式
事實上,卡諾圖還有一個重要的應用,然而這一應用,在數字電子技術或數字電路課程的參考教材中一直沒有介紹,至今也沒有文獻提及,那就是利用卡諾圖求解邏輯函數的標準與或表達式。這種方法方便,簡單,準確。這也正是本文提出的卡諾圖的另一種新的應用。
(1)求解標準與或表達式的常用方法
3.總結
卡諾圖在數字電路的分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膬烖c是簡單、 直觀、 使用方便,而且有一定的步驟和方法可循。在數字電路的教學中,除了使用卡諾圖化簡邏輯函數以外,還可以使用卡諾圖求解邏輯函數的標準與或表達式,這種方法要比使用公式和定理推導的方法方便、簡單、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