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初中音樂教學案例分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讓學生對音樂真正產生喜愛之情
歌曲內容是歌曲的重要組成之一,也使歌曲音樂性的基礎,在歌唱教學的時候,生硬機械的音樂內容灌輸會使學生產生一種麻木和反感的感情。在歌唱教學的時候,引導學生慢慢熟悉和理解歌曲內容可以拉近學生和作品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歌唱的愿望,從而加快學生學歌的進程。
[教學案例一]
例如,在聽《歡樂頌》伴奏音樂前,為了使學生了解交響樂的力量感,可以先播放一些小片段,然后慢慢引導學生:
“這些音樂同學們以前聽過嗎?你們誰知道這種音樂使什么樂器發出的?你們能聽出幾種?這幾種樂器集中在一起又具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觀看彝族服飾、彈撥樂器的視屏之后,我們可以接著引導學生:
“彝族姑娘不僅喜歡跳舞,也喜歡唱歌。”
在學生初步聽了這首歌曲的時候,問學生:
“這群姑娘的心情怎么樣?(音樂的整體情緒),同學們是怎么聽出來的?她們為什么這么快樂?”
通過這樣的方式,從而引導學生慢慢對音樂內容更加的關注。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充分的表現出自己對音樂的熱愛。
二、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樂而忘返”
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引導學生慢慢加強自己的審美體驗,加強自己品味歌曲的能力,同時也需要關注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的效果,從而使學生和老師之間真正達到“共享歌曲”佳境。
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建立自己歌唱歌曲的自信,從而學生對音樂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它的基本過程如下:
(1)讓學生根據歌曲的內容來確定聲音的基調,或描述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歌,或者老師提高幾種選項讓學生來進行確定。
(2)在老師的配合下引導學生用聲音來描述歌曲的輪廓。
(3)老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用形象的身體表現或音樂來對學生的描述進行評價,從而掃除學生在歌唱中的障礙。
[教學案例二]
在欣賞《花好月圓》這一課時的時候,為了逐漸培養學生品味歌曲的能力,我常常采取這樣的引導方式:
師:同學們,在你們想要表達自己熱愛生活、生活愉快的時候,你們一般采用什么的樣音樂聲音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生:高漲……輕松……愉快……
師:下面讓我們共同聽一首歌曲看看人家師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的?
在學生聽了《花好月圓》這首歌曲之后,我問學生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首歌曲帶給你們什么樣的感受?
生:非常的高興……非常的輕松愉快……
評價:從你們聲音當中,我聽到了你們非常高興的心情,這說明了這首歌曲能帶給我們一種輕松愉快幸福的感覺,這也是這首歌曲的優點之一。
三、增強學生自己的表現力
學生在課堂中欣賞到的美不僅包括媒體音樂的美、教師演唱以及演奏的美,同時也包括學生自身歌唱的美。學生極富表現力的歌唱也是構成課堂美學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歌唱是學生活動技能掌握的重要方法,下面我們就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
1.完整表現的方法
完整是一種美,音樂的完整性是指橫向的連接,一氣呵成,能用聲音非常流暢的表現出歌曲的高低起伏和快慢節奏。
[案例分析三]
例如,在歌唱《故鄉的親人》這一首歌曲的時候,學生常常將第一句段成“我——的故鄉——在斯瓦尼河畔”,在引導學生歌唱這一句的時候,我常常先引導學生朗讀該句,體會該句的完整意思,然后我自己親身示范完整和不完整的歌曲,讓學生體會兩種不同唱法歌曲產生的不同效果,并體會正確唱法的優點,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正確的唱法,同時也了解這樣唱的優點在什么地方。
2.準確表達的方法
準確歌唱是指學生歌唱的旋律、節奏和歌曲的對應關系要準確,符合音樂樂譜的要求,同時也要符合作者的意圖。影響學生唱歌準確的因素有很多,如變聲處、基調過高或者過低、彈奏的速度較快等等。對于這個問題,我常常采用形象帶動的方法進行帶動。
[案例分析四]
例如,在《壟上行》這首歌的第二部分教學時,歌曲的旋律在前面語句的基礎上發生了大的跳動,這時我就結合歌詞“藍天不寂寞,點綴著白云幾多”來提醒學生此處音調較高的意義,同時采用肢體語言和鋼琴伴奏的方法進行輔助教學:在學生歌唱到這一塊的時候手勢明顯的上升,同時通突出的和弦帶動學生把握好這一部分的音高。
3.感情表現的方法
感情表現追求的目標是使學生的聲音更加的生動,情感滲透更加的濃厚。在教學中我一般采用“夾心餅”的教學方法,唱歌以前的要求和唱歌以后的評價使“夾心餅”的外層,而中間層是學生自己的歌唱。通過這樣“前領后推”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加的關注自己唱歌的聲音,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聲音和自己表現的情感和形象具有重要的關聯。在這種模式下引導學生逐漸的改善自己的聲音、活躍自己的思維和養成用心唱歌的習慣。
歌曲教學一直是初中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增強學生對音樂的喜愛之情,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音樂產生真正的喜愛之情,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才不會感到枯燥,教學效果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朱詠北,從教師資格制度看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化和社會化[J].中國音樂.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