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我國行政訴訟引入調解機制具有可行性
1、《行政訴訟法》第7條明確規定:“當事人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這為當事人自愿協商提供了法律基礎。
2、《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并申請撤訴的,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裁定。”該規定明確了在行政訴訟中,雙方當事人享有處分權。這是行政訴訟適用調解的前提。
3、除個別法律、法規規定外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規定行政主體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有行政自由裁量權。其包括法定種類和法定幅度內選擇的自由裁量權;法律適用條件確認上的自由裁量權;行政程序上的自由裁量權;法律原則下的自由裁量權。行政主體在上述情況下在合理的范圍內考慮合適的社會成本、行政相對管理人的具體情況的條件下作出讓步和妥協留有空間和余地。
4、《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案件可以參照民事訴訟規范的有關規定的精神,行政訴訟案件雙方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人民法院應予以審查,只有調解協議屬雙方自愿且未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人民法院才依法予以確認,其實質就是對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
5、行政案件引入調解機制符合人民法院的時代主題,有利于提高法院的辦案效率,緩解政群關系,有利于推進行政審判方式的改革。
(二)我國行政訴訟調解具有可適用性
根據連城縣人民法院2003年度審結案件統計,該年度共審結行政訴訟案件24件,其中法院裁定準予原告申請撤訴的案件9件均是法院經案外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協調。在協調過程中,被告發現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錯誤而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后原告申請撤訴的3件;原告認為所訴具體行政行為正確而申請撤訴的6件。因此,行政訴訟調解在行政審判實踐中具有可適用性。筆者認為,除行政侵權賠償可適用調解外,我國行政訴訟調解主要適用下列幾種類型案件:
1、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裁決而提起的行政訴訟案件。
行政裁決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律法規的授權,對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特定民事糾紛進行審查,并作出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行政裁決訴訟案件存在三方關系人,即原民事爭議的雙方當事人和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如土地使用權、山林權等行政裁決。一般情況下,行政機關在裁決過程對原民事爭議的雙方當事人進行了調解。在行政訴訟過程中,若民事爭議的雙方當事人變更或放棄權利,則被告行政機關的裁決即可變更或撤銷。因此,這類案件適用調解有利于提高訴訟效率,減少訟累,密切政府與群眾的關系。
2、不服自由裁量的具體行政行為。
自由裁量的具體行政行為是指法律、法規對具體行政行為的方式、手段和內容未作具體,詳細、明確的規定,行政機關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幅度和范圍內,根據自己的評價和判斷,自由裁量作出一定的具體行政行為。例如,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6條規定,罰款幅度1元至200元;拘留幅度為1日至15日。對于違反自由裁量規定且顯失公正的行政處罰,人民法院可依法判決變更。同時,人民法院審理此類案件時,對顯失公正超過的幅度存在調解的余地,對顯失公正超過幅度的部分雙方當事人可協商解決,這并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3、不服因行政合同引起的爭議而提起的行政訴訟案件。
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體之間或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為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一定目標而依法簽訂的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協議。我國行政合同的表現形式主要有:行政教育合同、政府采購合同、土地有償轉讓合同、公共工程合同、科研合同等等。盡管這些合同具有行政性,但它屬于合同的范疇,具有契約性。這種契約性弱化了行政行為的單向性、強制性,強化了行政主體與相對人一方的溝通與合作。因此,在行政訴訟中,對因行政合同引起的爭議,可進行調解。如行政教育合同案件牽涉面很廣,我市二級法院已在案外調解方面進行大膽償試,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4、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有強制性的行政指導行為。
行政指導行為,是行政機關在進行行政管理過程中,所作出的具有示范、倡導、咨詢、建議、訓導等行為。如果名為行政指導行為,實際卻具有強制力或者要求當事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履行或不執行就要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當事人對這種行為不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鄉政府發出的有關強制農民種植、養殖的行政指導公告,此類案件涉及面廣影響重大,涉及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該類案件引入調解機制,能大大緩和目前政群關系,真正達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5、不服行政收費的行政訴訟案件。
行政收費的主體應是行政主體,是國家行政干預與經濟調節相結合并互為目的和手段的產物,是市場附加在國家身上的一項職能。它具有以下特征:1、成本補償性,即行政收費標準應僅能涵蓋行政特別支出成本,但可低于成本,甚至是部分補償,這一特征來源于行政權的非盈利性和收費的補充地位;2、特別負擔性和直接受益性,即繳費的非普遍性和受益的直接性,部分行政主體的特別支出由特別的相對人負擔,他所承受特別負擔的目的在獲得特別利益;3、財政管理性和相對穩定性。目前我國行政收費種類比較多,主要有征收社會撫養費、公路規費、排污費等等。根據目前我國法律、法規規定,行政收費一般都有設定一定的幅度,給行政主體留有一定自由收費的空間。如《福建省計劃生育條例》第三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多生育一個孩子的,按當事人雙方上述行為被查出的上一年總收入二至三倍征收。第二款規定總收入無法計算的,按照統計行政部門公布的縣(市、區)職工年平均收入或者鄉(鎮)人均純收入計算。從上述法規規定可知,行政主體征收社會撫養費幅度為二至三倍,計算標準為首先選擇當事人雙方上年度總收入,總收入無法計算的,才選擇統計行政部門公布的縣職工的平均收入或鄉(鎮)人均純收入。但計生部門往往為完成收費指標,不根據法規規定,一律以統計部門公布的或鄉(鎮)人均純收入來征收(往往該標準含有水份)。如我院受理馬××、羅××不服連城縣計生局征收社會撫養費決定一案,馬××、羅××夫妻多生育一個孩子是事實。馬、羅屬農村低保戶,夫妻雙方上年總收入還不足2000元。但縣計生局卻依據該鄉人均收入3500元為標準,作出征收馬、羅社會撫養費21000元(三倍)。該案馬、羅以應依據夫妻上年總收入征收社會撫養費為由向本院提起訴訟。該案經案外調解,被告改為以原告上年度總收入三倍征收,并簽訂了分期付款協議。該案圓滿調解,一方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另一方面也促成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收費,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二、增設行政訴訟簡易程序
簡易程序是指第一審普通程序的簡化,是基層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民事案件的程序。它有利于便利當事人訴訟,便利人民法院辦案,有利于節省人力、物力、財力,減輕當事人的負擔,有利人民法院集中力量審理比較重大、復雜的案件。它的特點在于起訴方式簡便、審理程序簡便、傳喚當事人、證人方式簡便、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且審理期限短,不能延長。在我國,《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了有關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而唯獨我國《行政訴訟法》沒有關于適用簡易程序的規定。我國已加入WTO,建設法治國家和依法行政步伐加快,《行政許可法》即將實施,群眾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越來越強,行政案件的數量和種類大幅度增多。在這樣的司法環境下,同時行政審判力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單純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行政案件已極不適應“公正與效率”這一法院的時代主題。據此,增設簡易程序,它可以完善我國行政訴訟制度,提高行政審判效率。
(一)在行政訴訟中設立簡易程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制度。第四十六條明確了合議庭的具體組織形式是“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這就明確了行政案件的審理只能適用普通程序。在制定行政訴訟法之初,行政案件數量十分有限,又考慮到行政案件本身的特殊性,其審理的最終結果關系到國家行政機關的正常運轉和執法權威、行政相對人的切身利益,立法者本著慎重的原則,只在行政訴訟法中設立了普通程序是可行的。但是,我國行政訴訟法已頒布15周年了,行政案件的數量從1989年的7000余件發展到2003年約90000件,且涉案領域不斷拓寬,新類型案件不斷出現。在審理大量的行政案件中,人民法院行政審判經驗不斷豐富,行政審判法官的業務素質有了質的飛躍。而在審理的大量案件中,有許多案件情節簡單、雙方當事人對事實無爭議或爭議不大,只是要求在法律適用上到法院討個公正的說法;還有一些事實十分清楚,涉及金額較小,且行政相對人急需法院快速對爭議進行了斷的案件。特別是《行政許可法》即將實施,訴行政不作為案件將會大幅增長,而審理此類案件主要審查行政機關是否有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爭議焦點集中,案情事實簡單明了。對上述列舉的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由一名審判員進行審理,根據需要隨時傳喚雙方當事人到庭參加訴訟,不受普通程序中有關答辯期、開庭審理程序的限制,即能達到快速解決爭端的目的,滿足雙方當事人的要求,又能有效節約訴訟成本、減少當事人訟累,提高法院辦案效率。據此,設立簡易程序有其十分的必要性。
(二)行政訴訟中設立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
參照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結合15年來的行政審判實踐,筆者認為,在行政訴訟中,行政案件適用簡易程序范圍有以下二種情形:1、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第一審行政案件只能是基層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并只能是有審判長職稱或庭長獨任審理,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審行政案件均不得適用簡易程序。2、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應當是簡單的行政案件。簡單的行政案件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首先是事實清楚,即當事人雙方對他們發生爭議的案件事實的陳述基本一致,并對他們陳述的事實,提出了可靠的證據,無須人民法院調查和收集證據就可以判明事實,分清是非;其次是權利、義務關系明確;再次當事人雙方對案件是非、責任及所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沒有原則的分歧。從我國行政審判實踐來看,適用簡易程序的行政案件,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⑴事實清楚、責任明確,行政侵權賠償金額不大的賠償案件。⑵事實清楚、情況簡單,是非分明,爭執焦點明確,爭議數額不大的行政處罰和行政收費的案件。⑶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依據的行政案件;⑷行政管理相對人僅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違反法定程序而提起的行政訴訟案件;⑸事實清楚、是非分明的行政不作為行政案件;⑹不服行政主體的行政裁決而提起的行政案件;⑺不服行政合同而提起的行政案件;⑻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程序合法,僅以行政處罰顯失公正而提起的行政案件;⑼其它簡易的行政案件。
篇2
篇3
Article25
Ifacitizen,alegalpersonoranyotherorganization,bringsasuit
directlybeforeapeople''''scourt,theadministrativeorganthatundertook
the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shallbethedefendant.
Forareconsideredcase,iftheorganthatconductedthereconsideration
sustainstheoriginal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theadministrative
organthatinitiallyundertooktheactshallbethedefendant;ifthe
organthatconductedthereconsiderationhasamendedtheoriginalspecific
administrativeact,theadministrativeorganwhichconductedthe
reconsiderationshallbethedefendant.
Iftwoormoreadministrativeorganshaveundertakenthesamespecific
administrativeact,theadministrativeorgansthathavejointlyundertaken
theactshallbethejointdefendants.
Ifa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hasbeenundertakenbyanorganization
authorizedtoundertaketheactbythelaworregulations,the
organizationshallbethedefendant.Ifa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has
beenundertakenbyanorganizationasentrustedbyanadministrative
organ,theentrustingorganshallbethedefendant.
Ifanadministrativeorganhasbeenabolished,theadministrativeorgan
thatcarriesontheexerciseoffunctionsandpowersoftheabolished
organshallbethedefendant.
Article26
Ajointsuitshallbeconstitutedwhenonepartyorbothpartiesconsist
oftwoormorepersonsandtheadministrativecasesareagainstthesame
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oragainstthe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sof
thesamenatureandthepeople''''scourtconsidersthatthecasescanbe
handledtogether.
Article27
Ifanyothercitizen,legalpersonoranyotherorganizationhasinterests
ina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underlitigation,heoritmay,asa
thirdparty,filearequesttoparticipateintheproceedingsormay
participateinthemwhensonotifiedbythepeople''''scourt.
Article28
Anycitizenwithnocapacitytotakepartinlitigationshallhaveoneor
morelegalrepresentativeswhowillactonhisbehalfinasuit.Ifthe
legalrepresentativestrytoshifttheirresponsibilitiesontoeachother,
thepeople''''scourtmayappointoneofthemastherepresentativeofthe
principalinlitigation.
Article29
Eachpartyorlegalrepresentativemayentrustoneortwopersonsto
representhiminlitigation.
Alawyer,apublicorganization,anearrelativeofthecitizenbringing
thesuit,orapersonrecommendedbytheunittowhichthecitizen
bringingthesuitbelongsoranyothercitizenapprovedbythepeople''''s
courtmaybeentrustedasanagentadlitem.
Article30
Alawyerwhoservesasanagentadlitemmayconsultmaterialspertaining
tothecaseinaccordancewithrelevantprovisions,andmayalso
investigateamongandcollectevidencefromtheorganizationsandcitizens
concerned.Iftheinformationinvolvesstatesecretsortheprivate
affairsofindividuals,heshallkeepitconfidentialinaccordancewith
relevantprovisionsofthelaw.
Withtheapprovalofthepeople''''scourt,partiesandotheragentsadlitem
mayconsultthematerialsrelatingtothecourtproceedingsofthecase,
exceptthosethatinvolvestatesecretsortheprivateaffairsof
individuals.
ChapterVEvidence
Article31
Evidenceshallbeclassifiedasfollows:
(1)documentaryevidence;
(2)materialevidence;
(3)audio-visualmaterial;
(4)testimonyofwitnesses;
(5)statementsoftheparties;
(6)expertconclusions;and
(7)recordsofinquestsandrecordsmadeonthescene.
Anyoftheabove-mentionedevidencemustbeverifiedbythecourtbefore
itcanbetakenasabasisforascertainingafact.
Article32
Thedefendantshallhavetheburdenofproofforthespecific
administrativeacthehasundertakenandshallprovidetheevidenceand
regulatorydocumentsinaccordancewithwhichtheacthasbeenundertaken.
Article33
Inthecourseoflegalproceedings,thedefendantshallnotbyhimself
collectevidencefromtheplaintiffandwitnesses.
Article34
Apeople''''scourtshallhavetheauthoritytorequestthepartiesto
provideorsupplementevidence.
Apeople''''scourtshallhavetheauthoritytoobtainevidencefromthe
relevantadministrativeorgans,otherorganizationsorcitizens.
Article35
Inthecourseoflegalproceedings,whenapeople''''scourtconsidersthat
anexpertevaluationforaspecializedproblemisnecessary,theexpert
evaluationshallbemadebyanexpertevaluationdepartmentasspecified
bylaw.Intheabsenceofsuchadepartment,thepeople''''scourtshall
designateonetoconducttheexpertevaluation.
Article36
Undercircumstanceswherethereisalikelihoodthatevidencemaybe
destroyedorlostordifficulttoobtainlateron,theparticipantsin
proceedingsmayapplytothepeople''''scourtfortheevidencetobe
preserved.Thepeople''''scourtmayalsoonitsowninitiativetakemeasures
topreservesuchevidence.
ChapterVIBringingaSuitandAcceptingaCase
Article37
Acitizen,alegalpersonoranyotherorganizationmay,withinthescope
ofcasesacceptabletothepeople''''scourts,applytoanadministrative
organatthenexthigherlevelortoanadministrativeorganasprescribed
bythelaworregulationsforreconsideration,anyonewhorefusesto
acceptthereconsiderationdecisionmaybringasuitbeforeapeople''''s
court;acitizen,alegalpersonoranyotherorganizationmayalsobring
asuitdirectlybeforeapeople''''scourt.
Incircumstanceswhere,inaccordancewithrelevantprovisionsoflawsor
regulations,acitizen,alegalpersonoranyotherorganizationshall
firstapplytoanadministrativeorganforreconsiderationandthenbring
asuitbeforeapeople''''scourt,ifheoritrefusestoacceptthe
reconsiderationdecision,theprovisionsofthelawsorregulationsshall
apply.
Article38
Ifacitizen,alegalpersonoranyotherorganizationappliestoan
administrativeorganforreconsideration,theorganshallmakeadecision
withintwomonthsfromthedayofthereceiptoftheapplication,except
asotherwiseprovidedforbylaworregulations.Anyonewhorefusesto
acceptthereconsiderationdecisionmaybringasuitbeforeapeople''''s
courtwithin15daysfromthedayofthereceiptofthereconsideration
decision.Iftheadministrativeorganconductingthereconsiderationfails
tomakeadecisionontheexpirationofthetimelimit,theapplicantmay
bringasuitbeforeapeople''''scourtwithin15daysafterthetimelimit
forreconsiderationexpires,exceptasotherwiseprovidedforbylaw.
Article39
Ifacitizen,alegalpersonoranyotherorganizationbringsasuit
directlybeforeapeople''''scourt,heoritshalldosowithinthreemonths
fromthedaywhenheoritknowsthata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has
beenundertaken,exceptasotherwiseprovidedforbylaw.
Article40
Ifacitizen,alegalpersonoranyotherorganizationfailstoobserve
thetimelimitprescribedbylawduetoforcemajeureorotherspecial
reasons,heoritmayapplyforanextentofthetimelimitwithinten
daysaftertheobstacleisremoved;therequestedextentshallbedecided
byapeople''''scourt.
Article41
Thefollowingrequirementsshallbemetwhenasuitisbrought:
(1)theplaintiffmustbeacitizen,alegalpersonoranyother
organizationthatconsidersa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tohave
infringeduponhisoritslawfulrightsandinterests;
(2)theremustbeaspecificdefendantordefendants;
(3)theremustbeaspecificclaimandacorrespondingfactualbasisfor
thesuit;and(4)thesuitmustfallwithinthescopeofcasesacceptable
tothepeople''''scourtsandthespecificjurisdictionofthepeople''''scourt
whereitisfiled.
Article42
Whenapeople''''scourtreceivesabillofcomplaint,itshall,upon
examination,fileacasewithinsevendaysordecidetorejectthe
complaint.Iftheplaintiffrefusestoacceptthedecision,hemayappeal
toapeople''''scourt.
ChapterVIITrialandJudgment
Article43
Apeople''''scourtshallsendacopyofthebillofcomplainttothe
defendantwithinfivedaysoffilingthecase.Thedefendantshallprovide
thepeople''''scourtwiththedocumentsonthebasisofwhichaspecific
administrativeacthasbeenundertakenandfileabillofdefencewithin
tendaysofreceivingthecopyofthebillofcomplaint.Thepeople''''s
courtshallsendacopyofthebillofdefencetotheplaintiffwithin
fivedaysofreceivingit.Failurebythedefendanttofileabillof
defenceshallnotpreventthecasefrombeingtriedbythepeople''''scourt.
Article44
Duringthetimeoflegalproceedings,executionofthespecific
administrativeactshallnotbesuspended.Executionofthespecific
administrativeactshallbesuspendedunderoneofthefollowing
circumstances:
(1)wheresuspensionisdeemednecessarybythedefendant;
(2)wheresuspensionofexecutionisorderedbythepeople''''scourtatthe
requestoftheplaintiffbecause,intheviewofthepeople''''scourt,
executionofthe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willcauseirremediable
lossesandsuspensionoftheexecutionwillnotharmpublicinterests;or
(3)wheresuspensionofexecutionisrequiredbytheprovisionsoflawsor
regulations.
Article45
Administrativecasesinthepeople''''scourtsshallbetriedinpublic,
exceptforthosethatinvolvestatesecretsortheprivateaffairsof
individualsorareotherwiseprovidedforbylaw.
Article46
Administrativecasesinthepeople''''scourtsshallbetriedbyacollegial
panelofjudgesorofjudgesandassessors.Thenumberofmembersofa
collegialpanelshallbeanoddnumberofthreeormore.
Article47
Ifapartyconsidersamemberofthejudicialpersonneltohavean
interestinthecaseortobeotherwiserelatedtoit,whichmayaffect
theimpartialhandlingofthecase,thepartyshallhavetherightto
demandhiswithdrawal.
Ifamemberofthejudicialpersonnelconsidershimselftohavean
interestinthecaseortobeotherwiserelatedtoit,heshallapplyfor
withdrawal.
Theprovisionsofthetwoprecedingparagraphsshallapplytocourt
clerks,interpreters,expertwitnessesandpersonswhoconductinquests.
Thewithdrawalofthepresidentofthecourtasthechiefjudgeshallbe
decidedbythecourt''''sadjudicationcommittee;thewithdrawalofamember
ofthejudicialpersonnelshallbedecidedbythepresidentofthecourt;
thewithdrawalofotherpersonnelshallbedecidedbythechiefjudge.
Partieswhorefusetoacceptthedecisionmayapplyforreconsideration.
Article48
Iftheplaintiffrefusestoappearincourtwithoutjustifiedreasons
afterbeingtwicelegallysummonedbythepeople''''scourt,thecourtshall
considerthisanapplicationforthewithdrawalofthesuit;ifthe
defendantrefusestoappearincourtwithoutjustifiedreasons,thecourt
maymakeajudgmentbydefault.
Article49
Ifaparticipantintheproceedingsoranyotherpersoncommitsanyofthe
followingacts,thepeople''''scourtmay,accordingtotheseriousnessof
hisoffence,reprimandhim,orderhimtosignastatementofrepentanceor
imposeuponhimafineofnotmorethan1,000yuanordetainhimfornot
longerthan15days;ifacrimeisconstituted,hiscriminal
responsibilityshallbeinvestigated:
(1)evadingwithoutreason,refusingtoassistinorobstructingthe
executionofthenoticeofapeople''''scourtforassistanceinits
executionbyapersonwhohasthedutytorenderassistance;
(2)forging,concealingordestroyingevidence;
(3)instigating,suborningorthreateningotherstocommitperjuryor
hinderingwitnessesfromgivingtestimony;
(4)concealing,transferring,sellingordestroyingthepropertythathas
beensealedup,seizedorfrozen;
(5)usingviolence,threatsorothermeanstohinderthepersonnelofa
people''''scourtfromperformingtheirdutiesordisturbingtheorderofthe
workofapeople''''scourt;or(6)insulting,slandering,framing,beating
orretaliatingagainstthepersonnelofapeople''''scourt,participantsin
proceedingsorpersonnelwhoassistintheexecutionofduties;Afineor
detentionmustbeapprovedbythepresidentofapeople''''scourt.Parties
whorefusetoacceptthepunishmentdecisionmayapplyfor
reconsideration.
Article50
Apeople''''scourtshallnotapplyconciliationinhandlingan
administrativecase.
Article51
Beforeapeople''''scourtannouncesitsjudgmentororderonan
administrativecase,iftheplaintiffappliesforthewithdrawalofthe
suit,orifthedefendantamendsits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and,asa
result,theplaintiffagreesandappliesforthewithdrawalofthesuit,
thepeople''''scourtshalldecidewhetherornottogranttheapproval.
Article52
Inhandlingadministrativecases,thepeople''''scourtsshalltakethelaw,
administrativerulesandregulationsandlocalregulationsasthe
criteria.Localregulationsshallbeapplicabletoadministrativecases
withinthecorrespondingadministrativeareas.Inhandlingadministrative
casesofanationalautonomousarea,thepeople''''scourtsshallalsotake
theregulationsonautonomyandseparateregulationsofthenational
autonomousareaasthecriteria.
Article53
Inhandlingadministrativecases,thepeople''''scourtsshalltake,as
references,regulationsformulatedandannouncedbyministriesor
commissionsundertheStateCouncilinaccordancewiththelawand
administrativerulesandregulations,decisionsorordersoftheState
Councilandregulationsformulatedandannounced,inaccordancewiththe
lawandadministrativerulesandregulationsoftheStateCouncil,bythe
people''''sgovernmentsofprovinces,autonomousregionsandmunicipalities
directlyundertheCentralGovernment,ofthecitieswherethepeople''''s
governmentsofprovincesandautonomousregionsarelocated,andofthe
largercitiesapprovedassuchbytheStateCouncil.
Ifapeople''''scourtconsidersregulationsformulatedandannouncedbya
localpeople''''sgovernmenttobeinconsistentwithregulationsformulated
andannouncedbyaministryorcommissionundertheStateCouncil,orif
itconsidersregulationsformulatedandannouncedbyministriesor
commissionsundertheStateCounciltobeinconsistentwitheachother,
theSupremePeople''''sCourtshallreferthemattertotheStateCouncilfor
interpretationorruling.
Article54
Afterhearingacase,apeople''''scourtshallmakethefollowingjudgments
accordingtothevaryingconditions:
(1)Iftheevidenceforundertakinga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is
conclusive,theapplicationofthelawandregulationstotheactis
correct,andthelegalprocedureiscompliedwith,thespecific
administrativeactshallbesustainedbyjudgment.
(2)Ifa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hasbeenundertakeninoneofthe
followingcircumstances,theactshallbeannulledorpartiallyannulled
byjudgment,orthedefendantmayberequiredbyjudgmenttoundertakea
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anew:
a.inadequacyofessentialevidence;
b.erroneousapplicationofthelaworregulations;
c.violationoflegalprocedure;
d.exceedingauthority;or
e.abuseofpowers.
(3)Ifadefendantfailstoperformordelaystheperformanceofhis
statutoryduty,afixedtimeshallbesetbyjudgmentforhisperformance
oftheduty.
(4)Ifanadministrativesanctionisobviouslyunfair,itmaybeamended
byjudgment.
Article55
Adefendantwhohasbeenjudgedbyapeople''''scourttoundertakea
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anewmustnot,basedonthesamefactand
reason,undertakea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essentiallyidenticalwith
theoriginalact.
Article56
Inhandlingadministrativecases,ifapeople''''scourtconsidersthehead
ofanadministrativeorganorthepersondirectlyinchargetohave
violatedadministrativediscipline,itshalltransfertherelevant
materialstotheadministrativeorganortheadministrativeorganatthe
nexthigherlevelortoasupervisoryorpersonneldepartment;ifa
people''''scourtconsidersthepersontohavecommittedacrime,itshall
transfertherelevantmaterialstothepublicsecurityandprocuratorial
organs.
Article57
Apeople''''scourtshallpassajudgmentoffirstinstancewithinthree
monthsfromthedayoffilingthecase.Extentofthetimelimit
necessitatedbyspecialcircumstancesshallbeapprovedbyahigher
people''''scourt,extentofthetimelimitforhandlingacaseoffirst
instancebyahigherpeople''''scourt,extentofthetimelimitforhandling
acaseoffirstinstancebyahigherpeople''''scourtshallbeapprovedby
theSupremePeople''''sCourt.
Article58
Ifapartyrefusestoacceptajudgmentoffirstinstancebyapeople''''s
court,heshallhavetherighttofileanappealwiththepeople''''scourt
atthenexthigherlevelwithin15daysoftheservingofthewritten
judgment.Ifapartyrefusestoacceptanorderoffirstinstancebya
people''''scourt,heshallhavetherighttofileanappealwiththe
people''''scourtatthenexthigherlevelwithin10daysoftheservingof
thewrittenorder.Alljudgmentsandordersoffirstinstancebya
people''''scourtthathavenotbeenappealedwithintheprescribedtime
limitshallbelegallyeffective.
Article59
Apeople''''scourtmayhandleanappealedcasebyexaminingthecourt
records,ifitconsidersthefactsclearlyascertained.
Article60
Inhandlinganappealedcase,apeople''''scourtshallmakeafinaljudgment
withintwomonthsfromthedayofreceivingtheappeal.Extentofthetime
limitnecessitatedbyspecialcircumstancesshallbeapprovedbyahigher
people''''scourt,extentofthetimelimitforhandlinganappealedcaseby
ahigherpeople''''scourtshallbeapprovedbytheSupremePeople''''sCourt.
Article61
Apeople''''scourtshallhandleanappealedcaserespectivelyaccordingto
theconditionssetforthbelow:
(1)ifthefactsareclearlyascertainedandthelawandregulationsare
correctlyappliedintheoriginaljudgment,theappealshallberejected
andtheoriginaljudgmentsustained;
(2)ifthefactsareclearlyascertainedbutthelawandregulationsare
incorrectlyappliedintheoriginaljudgment,thejudgmentshallbe
amendedaccordingtothelawandregulations;or
(3)ifthefactsarenotclearlyascertainedintheoriginaljudgmentor
theevidenceisinsufficient,oraviolationoftheprescribedprocedure
mayhaveaffectedthecorrectnessoftheoriginaljudgment,theoriginal
judgmentshallberescindedandthecaseremandedtotheoriginalpeople''''s
courtforretrial,orthepeople''''scourtofthesecondinstancemayamend
thejudgmentafterinvestigatingandclarifyingthefacts.Thepartiesmay
appealagainstthejudgmentororderrenderedinaretrialoftheircase.
Article62
Ifapartyconsidersthatalegallyeffectivejudgmentorordercontains
somedefiniteerror,hemaymakecomplaintstothepeople''''scourtwhich
triedthecaseortoapeople''''scourtatahigherlevel,buttheexecution
ofthejudgmentorordershallnotbesuspended.
Article63
Ifthepresidentofapeople''''scourtfindsaviolationofprovisionsof
thelaworregulationsinalegallyeffectivejudgmentororderofhis
courtanddeemsitnecessarytohavethecaseretried,heshallreferthe
mattertotheadjudicationcommittee,whichshalldecidewhetheraretrial
isnecessary.
Ifapeople''''scourtatahigherlevelfindsaviolationofprovisionsof
thelaworregulationsinalegallyeffectivejudgmentororderofa
people''''scourtatalowerlevel,itshallhavethepowertobringthecase
upfortrialitselfordirectthepeople''''scourtatthelowerlevelto
conductaretrial.
Article64
Ifthepeople''''sprocuratoratefindsaviolationofprovisionsofthelaw
orregulationsinalegallyeffectivejudgementororderofapeople''''s
court,itshallhavetherighttolodgeaprotestinaccordancewith
proceduresofjudicialsupervision.
ChapterVIIExecution
Article65
Thepartiesmustperformthelegallyeffectivejudgmentororderofthe
people''''scourt.Ifacitizen,alegalpersonoranyotherorganization
refusestoperformthejudgmentororder,theadministrativeorganmay
applytoapeople''''scourtoffirstinstanceforcompulsoryexecutionor
proceedwithcompulsoryexecutionaccordingtolaw.Ifanadministrative
organrefusestoperformthejudgmentororder,thepeople''''scourtof
firstinstancemayadoptthefollowingmeasures:
(1)informingthebanktotransferfromtheadministrativeorgan''''saccount
theamountofthefinethatshouldbereturnedorthedamagesthatshould
bepaid;
(2)imposingafineof50to100yuanperdayonanadministrativeorgan
thatfailstoperformthejudgmentororderwithintheprescribedtime
limit,countingfromthedaywhenthetimelimitexpires;
(3)puttingforwardajudicialproposaltotheadministrativeorgan
superiortotheadministrativeorganinquestionortoasupervisoryor
personneldepartment;theorganordepartmentthatacceptsthejudicial
proposalshalldealwiththematterinaccordancewiththerelevant
provisionsandinformthepeople''''scourtofitsdisposition;and
(4)ifanadministrativeorganrefusestoexecuteajudgmentororder,and
thecircumstancesaresoseriousthatacrimeisconstituted,theheadof
theadministrativeorganandthepersondirectlyinchargeshallbe
investigatedforcriminalresponsibilityaccordingtolaw.
Article66
Ifacitizen,alegalpersonoranyotherorganization,duringtheperiod
prescribedbylaw,neitherbringsasuitnorcarriesoutthespecific
administrativeact,theadministrativeorganmayapplytoapeople''''scourt
forcompulsoryexecution,orproceedwithcompulsoryexecutionaccording
tolaw.
ChapterIXLiabilityforCompensationforInfringementofRights
Article67
Acitizen,alegalpersonoranyotherorganizationwhosuffersdamage
becauseoftheinfringementuponhisoritslawfulrightsandinterestsby
a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ofanadministrativeorganorthepersonnel
ofanadministrativeorgan,shallhavetherighttoclaimcompensation.
Ifacitizen,alegalpersonoranyotherorganizationmakesan
independentclaimfordamages,thecaseshallfirstbedealtwithbyan
administrativeorgan.Anyonewhorefusestoacceptthedispositionbythe
administrativeorganmayfileasuitinapeople''''scourt.Conciliationmay
beappliedinhandlingasuitfordamages.
Article68
Ifaspecificadministrativeactundertakenbyanadministrativeorganor
thepersonnelofanadministrativeorganinfringesuponthelawfulrights
andinterestsofacitizen,alegalpersonoranyotherorganizationand
causesdamage,theadministrativeorganortheadministrativeorganto
whichtheabove-mentionedpersonnelbelongsshallbeliablefor
compensation.
Afterpayingthecompensation,theadministrativeorganshallinstruct
thosemembersofitspersonnelwhohavecommittedintentionalorgross
mistakesinthecasetobearpartorallofthedamages.
Article69
Thecostofcompensationshallbeincludedasanexpenditureinthe
governmentbudgetatvariouslevels.Thepeople''''sgovernmentsatvarious
levelsmayordertheadministrativeorgansresponsibleforcausingthe
compensationtobearpartorallofthedamages.Thespecificmeasures
thereofshallbeformulatedbytheStateCouncil.
ChapterXAdministrativeProcedureInvolvingForeignInterests
Article70
ThisLawshallbeapplicabletoforeignnationals,statelesspersonsand
foreignorganizationsthatareengagedinadministrativesuitsinthe
People''''sRepublicofChina,exceptasotherwiseprovidedforbylaw.
Article71
Foreignnationals,statelesspersonsandforeignorganizationsthatare
engagedinadministrativesuits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shall
havethesamelitigationrightsandobligationsascitizensand
organizations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Shouldthecourtsofa
foreigncountryimposerestrictionsontheadministrativelitigation
rightsofthecitizensandorganizationsofthePeople''''sRepublicof
China,theChinesepeople''''scourtsshallfollowtheprincipleof
reciprocityregardingtheadministrativelitigationrightsofthecitizens
andorganizationsofthatforeigncountry.
Article72
IfaninternationaltreatyconcludedoraccededtobythePeople''''s
RepublicofChinacontainsprovisionsdifferentfromthosefoundinthis
Law,theprovisionsoftheinternationaltreatyshallapply,unlessthe
provisionsareonesonwhich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hasannounced
reservations.
Article73
Whenforeignnationals,statelesspersonsandforeignorganizations
appointlawyersastheiragentsadliteminadministrativesuitsinthe
People''''sRepublicofChina,theyshallappointlawyersofalawyers''''
organizat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ChapterXISupplementaryProvisions
Article74
Apeople''''scourtshallchargelitigationfeesforhandlingadministrative
cases.Thelitigationfeeshallbebornebythelosingparty,orbyboth
partiesiftheyarebothheldresponsible.Theprocedureforthecharging
篇4
二、抓緊起草、制定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搞好規章和行政措施的清理工作。
為更好地貫徹執行行政訴訟法,必須進一步完善立法,使行政行為有法可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要按照建設、改革和依法行政對法制建設的迫切需要,加快起草、制定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行政措施的進度。當前,特別要抓緊起草、制定與實施行政訴訟法相配套的法規、規章和行政措施。要加強立法活動的計劃性,嚴格執行規章和行政措施的備案制度,保證立法質量。同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要在行政訴訟法施行之前,對本地區、本部門現行規章和行政措施進行一次清理,通過清理,凡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抵觸的,一律予以廢止或修改。
三、強化執法監督檢查工作,提高行政執法水平。
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目的,就是要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執法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依法辦事的自覺性,杜絕執法過程中任意處罰、濫施處罰、越權處罰等違法現象。要在今年上半年內對本地區、本部門正在實施的收費、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以及限制人身自由等具體行政行為進行一次檢查清理,對于違法的和沒有法律依據的要及時禁止和糾正。各級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要嚴格履行法定職責,既要避免因隨意執法而引起訴訟,也要防止因擔心當被告而放任違法行為。
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所屬部門的執法活動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執法監督檢查制度,理順各類行政執法部門之間的關系,明確各自的職責權限。各級人民政府的法制工作部門和行政監察部門要認真研究,盡快制定執法監督檢查辦法和措施,使執法監督檢查工作經常化、制度化。
四、切實做好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保證行政工作的正常開展。
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是行政機關的一項法定職責。目前,行政復議制度尚不健全,這與行政機關所承擔的復議、應訴任務很不適應。為此,縣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據自己的職責,建立復議機構。有執法職能的政府部門也要根據工作需要,逐步建立復議機構。當前,要抓緊配備專職人員。復議機構受委托代表政府和部門參加行政訴訟。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要抓緊培養和選拔政治思想好,具有法律知識、專業知識和行政工作經驗的行政復議人員和應訴人員,保證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篇5
就侵犯財產權、人身權案件而言,包括七種明確列舉的,但并非僅限于這七種,凡是侵犯財產權、人身權案件沒有列舉的,都以概括式的方式規定在行訴法第11條第一款第八頂。換言之,凡是侵犯財產權、人身權的案件,如果不在七種肯定列舉之列,都可依據行訴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第8項。
上述認識,不僅有行政訴訟法概括式、肯定列舉式的明確立法規定,還有在第十二條的否定列舉式的明確規定:即人民法院只不受理國家行為、抽象行政行為、獎懲任免等決定及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四種行政行為。
海南文昌泰源水產工貿有限公司訴文昌市政府不履行行政職責一案,訴前184次找文昌市政府,請求其解決清瀾漁港二期工程的供電、排污問題,文昌市人大也專門行監督文昌市政府解決上述問題,在久拖未果的情況下,泰源公司將文昌市政府至海南中級法院。海南中級法院及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均以此案不屬于人民法院管轄為由,駁回了泰源公司的。泰源公司法人代表范會興是文昌籍在云南長期從事二氧化碳業務的民營企業家,當年拆巨資投入家么的清瀾漁港二期工程,也是受當地政府及父母官的大力、熱情邀請。他在清瀾漁港投資的水產呂綜合加工基地,總投資3200萬元,一期已投入1200萬元,準備投產時,清瀾漁港卻沒有工業用電,也沒有排污渠道和設施,導致投資不能投產。找政府不解決問題,打官司又被拒之門外,泰源公司法人代表范會興欲哭無淚。他眼睜睜地看著新安裝的機器設備一天天風吹雨淋,在銹蝕,無奈之中,在沒有聽到一聲馬達轟鳴的情況下,他被迫折賣了機器,遣散了工人,這個爛攤子到現在還不知如何收場。
在行政訴訟過程中,泰源公司舉證了農業部關于國家出資擴建清瀾漁港二期工程的文件,也舉證了海南省水產局與文昌市政府簽訂的擴建清瀾漁港二期工程的行政合同,里邊清楚無誤地約定由被告文昌市政府負責漁港陸域部分的基礎設施建設,具體包括“回填造地及港區街道,水電安裝和港區排水管道等配套工程。”此案還是被兩級法院駁回。
二、對第三人的行政訴訟權也做了不必要的限制。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12條規定:“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該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第13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組織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四)、與撤銷或者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
上述司法解釋,將有權提起行政訴訟的人,由行政行為的相對人擴大到利害關系人,擴大了行政訴訟的范圍,無疑是一種進步,雖然在行政訴訟法尚無此明文規定的情況下,能否通過司法解釋對此做出規定尚值得探討。但人民法院在確定利害關系的時候,往往做出了限制性認定。這一點,在大連中聯油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及第三人桂林獅子巖歡樂世界有限公司行政訴訟一案中表現得最為突出。鴻凱公司欠中聯油公司2160萬元投資款,唯一財產是投資在桂林市的100畝公園土地。鴻凱公司為了逃避債務,向桂林市國土局申請注銷100畝土地使用權證,并頒發至桂林獅子巖公司名下。當時大連中聯油公司正在大連鴻凱公司投資款糾紛一案,發現鴻凱公司轉移財產的行為
篇6
篇7
其三,雙方當事人相應的訴訟地位由此產生。
人民法院對起訴審查以后,針對不同情況作出不同的處理:
1、人民法院認為起訴符合法定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
2、人民法院認為起訴不符合法定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
3、當事人的起訴屬于其他情況的,分別予以處理:
(1)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2)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糾紛自愿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
(3)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4)對不屬于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5)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訴處理,但人民法院準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6)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7)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持收養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6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篇8
(一)根據數據,非訴行政執行案件中土地違法行為主要表現如下:
1、經過批準異地新建房屋但舊房未拆24件,占7%。
2、未經批準原地拆舊翻建、改擴建84件,占24.3%。
3、符合規劃,超面積建房的,少批多建,企業表現為少批多占63件,占18.2%。
4、非法買賣土地并建房的35件,占__.1%。
5、基層組織(村委會、社區)為了“達標”未經批準占用土地建標準化廠房、建辦公用房55件,占15.9%。
6、企業以租代征占用土地擴建改建廠房占用土地83件,占24%。
7、在耕地上挖塘取土,挖塘養殖,破壞耕地1件。
(二)涉土地違法行為行政訴訟案件主要有如下幾種類型:
1、安置小區占用土地,無用地批準文件。
2、不履行土地使用權發證職責。
3、土地整理、征用而引發的拆遷糾紛。
4、出讓土地不規范,存在程序問題。
5、基礎設施建設占用土地未經批準并違法拆遷。
(一)非訴行政執行案件所存在的問題
1、應拆未拆。經過20__年“應拆未拆”集中行動后,建新房舊房未拆的現象得到了遏制,整個拆違行動牽涉了法院、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近段時間,此現象又有發生,應當引起相關部門高度重視。
2、拆舊翻新,改擴建。由于全市凍結建房申請審批,部分村民或居民未經批準拆舊翻新或改建、擴建,新建房屋是他們唯一的住房,有些符合規劃,有些不符合規劃,行政機關作出的處罰一般是沒收或限期拆除,行政處罰決定生效后,行政機關沒有安頓建房戶的具體方案,不具備強拆或沒收條件,致使法院無從入手。
3、少批多建,少批多占。農戶建房批準建筑面積是__0平方米,附屬房15平方米,國有出讓土地上建房批準面積為130—140平方米,實際建房一般都超過,國土資源局處罰決定為“拆除超過批準建筑面積的部分”,沒有指定拆除哪一部分,法院執行時無人下手,就像胖子減肥一樣,怎么減,怎么拆?房屋是整體結構,無論怎么拆都會影響房屋的外觀和安全及質量。
有些企業經過批準的用地面積與實際占用的面積不一致,少批多占,個別名氣比較大的企業直接與所在的村委會簽訂征地協議,占用近百畝土地建設廠房。國土資源局對其作出的處罰是:符合規劃的沒收,不符合規劃的就拆除。實際執行中根本是執行不了的,有些是交納一定數量的罰款,等待上面的用地指標,完善用地手續;有些是不交罰款,也不可能有指標,他們甚至認為政府默許,認可他們少批多占。
4、“達標”違建。當數量的村委會、社區、居委會等村級組織為了達標建設村級行政辦公房,為了增加村級組織收入建設標準化廠房、農家樂園,借口領導要求、上級文件要求,不經任何部門的批準搞建設,有些占用基本農田,國土資源局對他們作出處罰,沒收或拆除新建的建筑物、罰款,申請法院執行,法院無法執行,連罰款也執行不了,因為許多基層組織是貧困村。
5、買賣土地并建房。較典型的港聯村私賣土地建房共計33戶,經過國土資源局處罰后,申請法院執行,當時處罰是沒收地上建筑物,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占用的土地、罰款,由于涉及面廣,執行難度大,最終由政法委牽頭,政府相關行政機關出面處理,黨員、領導干部戶基本交納了罰款,其他違建戶的處罰沒有執行到位。類似的情況較多,城區多個村以化解村級債務為由,乘重點工程建設拆遷之際私自出賣集體土地進行建房,另外零星的農村集體土地進行買賣的情況亦時有發生行政處罰的亦不能到位。
6、取土,挖塘養殖,破壞耕地。少數農戶根據自己的需要挖塘取土,破壞耕地,少數村級組織將耕地挖塘搞養殖,建農莊、搞休閑產業,破壞了耕地,國土部門作了處罰,但是難以執行,恢復土地原貌成為空談。
1、我市安置小區的用地絕大多數未辦理征用手續,無任何用地批準文件。因此引發的訴訟案件涉及面廣、處理難度大,極易引發群訴群訪。
2、不履行發證職責而引發的訴訟。國土資源局為給政府融資提供方便,將土地辦證抵押給銀行,由于貸款未還,抵押的土地使用權證未贖回,將同宗地進行出讓,明顯違法;受讓人申請頒證,國土資源局遲遲不予辦理,而且不給答
復,構成行政不作為,顯然違法,類似情況不在少數。3、因土地平整征用而引發訴訟。為向上爭取用地指標,搞所謂的土地復耕,進行土地的整理、平整,強行拆遷,顯然沒有法律依據,訴訟后,法院很難處理,支持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土地復耕就得停止進行,已經搬遷的怎么辦?不支持的話,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得不到保護。
4、出讓土地不規范,引發的訴訟。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國土資源局未嚴格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進行公告征收集體土地,未按征收批文的時點向被征收人付清土地補償費,同時,未進行招拍掛,程序上存在問題。
5、基礎設施建設占用土地未經批準而引發訴訟。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市重點建設工程,無發改委立項,無規劃,無用地批文,即開始進行占地和拆遷,存在著先開工后審批,邊建設邊審批,“先上車后買票”的情況,被拆遷人向法院,要求確認征地行為、拆遷行為違法,法院處在兩難境地,面對明顯的違法行為,不確認違法顯然不行,如果依法確認違法,建設項目將停工,后果和影響難以估量。
(一)政績觀的驅使
由于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市政建設的大量投入,用地數量迅猛增加,用地指標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因此,邊建設邊報批,建好后等批文補辦手續,以所謂的搶抓機遇為借口實施違法占地行為,大環境下,上行下效,左右攀比,少數領導為了謀求在任時的政績,以犧牲法律為代價,追求漂亮的GDP數據,要求企業擴大再生產,擴建、新建、改建廠房,做大做強;要求城區改造、建設上規模,上檔次,提升城市形象,搞舊城區改造,新城區建設,造橋造路,擴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招商引資,搞商品房開發和建;要求基層基礎建設達標,建設村級辦公用房,要求村級組織增加收入,脫貧致富建設標準化廠房,建農家樂園,建水產養殖基地。以上行為帶來的后果是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是違法占用。
(二)法制觀念淡薄
通過對全部土地違法案件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違法行為人的法制觀念淡薄,缺少法律意識。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還是基層組織,無論是少批多建,少批多占,應拆未拆,還是“達標”違建,還是建安置小區,所有的違法行為人都共同存在著法律意識缺乏,無所謂,事出有因,情有可原,隨你怎么處置等。
(三)齊抓共管機制缺乏
土地違法行為查處的職能部門是國土部的,但是單憑其一家單打獨斗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力量是不夠的,有些土地違法行為應消滅在萌芽狀態,才不會給以后的查處、執行帶來更大的麻煩,才不會產生資源的浪費,人力、物力的浪費,執法成本的增加。因此,調動基層組織、基層干部的積極性,發揮他們對轄區人口,地理環境,經濟狀態熟悉的優勢,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制止、及時查處、及時消除土地違法行為。
(四)職能部門查處不力
國土部門是查處土地違法行為的主力軍,但是土地違法行為發生后,國土部門是否完全行使職權,是否用足用好法律,值得思考,堅決堵住以罰款代拆除,以交納罰款后補辦手續,對土地違法行為的查處一視同仁,堅決制止并打擊土地違法行為,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五)土地違法行為效仿、跟風
由于土地違法行為的大量存在,違法行為沒有得到有效打擊和遏制,處罰不到位,致使新的土地違法行為不斷出現,跟風效仿,你建我也建,你超我也超,你占我也占的現象大量存在,法院執行陷入僵局,歷史的“舊債”未清,“新債”又發生,未能執結的案件越來越多。影響了行政機關和法院的權威。
(一) 樹立法制意識,杜絕土地違法行為
全市上下進行土地管理宣傳教育活動,選擇典型土地違法案件進行現場說法,使大家樹立“不可違,不敢違,不能違”的意識,從領導做起,從職能部門做起,嚴格遵守行政審批,行政許可,信息公開,行政處罰等規定,嚴格依法辦事。
(二)建立健全長效的齊抓共管機制
發動全民監督土地違法行為,在各村民小組,各村級組織,各鎮區街道設立違法行為舉報信箱,聘請監督員,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的監督作用,將查處土地違法行為的職責分解下去,層層落實,納入社會治安綜合管理體系,實行一票否決,查實有獎。國土、城管、規劃、公安、住建等部門加強配合,及時處理土地違法行為。
(三)加大土地行為查處力度
對于土地違法行為一經發現立即查處,決不姑息,根據行政強制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的規定,在最短時間內遏制并消除土地違法行為。鑒于土地管理法沒有授權國土部門的行政強制執行權,可以按照城鄉規劃法,江蘇省城鄉規劃條例,由政府協調交由規劃部門查處,及時消除違法行為,以減少行政執法成本,降低以后強制執行的難度,減少資源的浪費。
篇9
7日
——申請人對于符合《行政復議法》第十五條規定的具體行政行為,可向發生地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該縣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自接到該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七日內,轉送有關行政復議機關,并告知申請人。
——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自行政復議申請受理之日起七日內,將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或者行政復議申請筆錄復印件發送被申請人。
10日
——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申請書副本或者申請筆錄復印件之日起十日內,提出書面答復,并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
15日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機關決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過行政復議期限不作答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決定書之日起或者行政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30日
——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一并提出對《行政復議法》第七條所列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對該規定有權處理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依法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在七日內按照法定程序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法處理,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應當在六十日內依法處理。)
——行政復議機關在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時,認為其依據不合法,本機關有權處理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依法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在七日內按照法定程序轉送有權處理的國家機關依法處理。)
60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法律規定少于六十日的除外。情況復雜,經批準可以延長,但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
二、行政訴訟程序
3日
——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不服對回避申請的決定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5日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被告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5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其他當事人。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被上訴人答辯狀之日起5日內將副本送達當事人。
7日
——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應當在7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7日內不能決定是否受理的,應當先予受理;受理后經審查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駁回起訴。受訴人民法院在7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起訴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或者起訴。
10日
——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并提出答辯狀。
——被上訴人應當在收到上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出答辯狀。
——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應當在接到人民法院應訴通知之日起10日內以書面形式提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上級人民法院決定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情況緊急的,可以將中止執行的裁定口頭通知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或者作出生效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但應當在口頭通知后10日內發出裁定書。
15日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30日
——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后,應當在30日內由行政審判庭組成合議庭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并就是否準予強制執行作出裁定。
60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起訴期間不受限制)
90日
——原告死亡,須等待其近親屬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原告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人的;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情況下中止訴訟滿90日仍無人繼續訴訟的,裁定終結訴訟。
——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權對平等主體之間民事爭議作出裁決后,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在申請執行的期限內未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生效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人或者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在90日內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180日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自被執行人的法定起訴期限屆滿之日起180日內提出。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個月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
3個月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
——單獨受理的第一審行政賠償案件的審理期限為三個月。(第二審為兩個月)
1年
——申請人是公民的,申請執行生效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行政賠償判決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的期限為1年。(申請人是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180日)
2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起訴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年。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2年內提出。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賠償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愿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在2年內申請再審。
5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涉及除不動產外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的起訴期限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
三、國家賠償程序
7日
——人民法院接到原告單獨提起的行政賠償起訴狀,應當進行審查,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在七日內不能確定可否受理的,應當先予受理。審理中發現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駁回起訴。
30日
—— 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2個月
——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依《國家賠償法》第四章的規定給予賠償;
3個月
——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其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
1年
篇10
2、人民法院依職權違法采取保全措施造成損害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依法不應當采取保全措施而采取保全措施或者依法不應當解除保全措施而解除保全措施的;保全案外人財產的,但案外人對案件當事人有到期債務的情形除外;明顯超過申請人申請保全數額或者保全范圍的;對查封、扣押的財物不履行監管職責,嚴重不負責,造成毀損、滅失的,但依法交由有關單位、個人負責保管的情形除外;變賣財產未由合法評估機構估價,或者應當拍賣而未依法拍賣,強行將財物變賣給他人的;違反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3、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的法律文書執行錯誤造成損害的。主要有以下情形:執行尚未生效的判決、裁定、民事制裁決定等法律文書的;違反法律規定先予執行的;違法執行案外人財產且無法執行回轉的;明顯超過申請數額、范圍執行且無法執行回轉的;執行過程中,對查封、扣押的財產不履行監管職責,嚴重不負責任,造成財物毀損、滅失的;執行過程中,變賣財物未由合法評估機構估價,或者應當拍賣而未依法拍賣,強行將財物變賣給他人的;違反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4、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在民事行政訴訟或者執行過程中,發生毆打或者唆使他人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死亡的,也依法應當由國家(即法院)承擔賠償責任。
二、申請民事行政訴訟司法賠償的程序
申請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的,違法行使職權的行為應當先經依法確認。申請確認的,應當先向侵權的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應自受理確認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依照相應程序作出裁決或相關的決定。申請人可以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未經依法確認直接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的,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不予受理。經依法確認有法律規定違法行使職權的行為的情形之一的,賠償請求人可依法向侵權的人民法院提出賠償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逾期不作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三、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方式和內容
1、民事行政訴訟中司法賠償的賠償方式主要為支付賠償金。包括:支付侵犯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的賠償金;財產損壞的,賠償修復所需費用;財產滅失的,按侵權行為發生時當地市場價格予以賠償;財產已拍賣的,給付拍賣所得的價款;財產已變賣的,按合法評估機構的估價賠償;造成其他損害的,賠償直接損失。
2、能夠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的,予以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包括:解除查封、扣押、凍結;返還財產、恢復原狀;退還罰款、罰沒財物。
篇11
刑事證據規則的概念,存在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證據規則是確認證據的范圍、調整和約束證明行為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證據法的集中表現[1];一種觀點認為證據規則是規范證據的收集、審查和評價等訴訟證明活動的準則[2]。
我國的證據規則采用的是法律與司法解釋共同規定的方式,在內容的規定上,突出證據規則主要是為了審判階段對證據審查的實際需要,在內容的表述上,突出了司法機關對證據收集、審查等,既體現了審判工作實際,又不簡單地造就現實,力求保持必要的前瞻性。
二、刑事證據規則的作用
(一)追求訴訟過程的權利平等
在刑事訴訟的程序中,一方是代表國家來行使權力的強大的追訴機關,另一方是勢單力薄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司法機關往往處于主動和強勢地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處于被動和弱勢地位。正是由于刑事訴訟程序中的這種明顯的不平等地位,新刑事法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和調整,通過證據規則加以規定來保護處于被動和弱勢地位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對司法機關的舉證責任進行了具體規定,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明確認定一個公民構成犯罪必須達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否則不能認定其有罪的標準。
(二)維護正當的刑事訴訟程序
刑事證據規則確立了證據的準入資格,規范了控辨雙方的取證、舉證的活動,對認定案件事實的有關證據的取舍進行規范,特別控制了偵查機關、公訴機關的取證和舉證的權力,同時還設立了監督機制,如檢察官在審查階段,要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對證據進行準司法化的審查并排除非法口供,如果認為或者發現訊問活動可能存在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行為、犯罪嫌疑人對訊問活動合法性提出異議或者翻供等情況,應當立即開展調查核實工作,做到收集證據程序、形式合法,有效地維護了正當的刑事訴訟程序。
(三)充分體現訴訟效率原則
公正與效率是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永恒的主題,也是刑事證據規則所追求的根本價值。刑事訴訟規則在總結了審判實踐經驗并借鑒國外有效做法的基礎上,在提高司法審查效率上作出了相應的努力,明確地對非法取得的證據、有瑕疵的證據等等不符合法律規定形式的證據應如何處理,以及對有些證據的使用如采用了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獲取的言詞證據,采用了威脅、引誘、欺騙等方式取得的口供等都作出了嚴格的限制,對提高訴訟效率有著積極作用。
(四)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制定,有效地排除非法證據進入刑事訴訟程序,有效地防止司法機關。證據規則規定了各種證據的標準,也規定了存在缺陷的證據應當處理,證據制度中不例外地貫徹“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原則,明確規定了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要求嚴格依法的取證,從制度上保證的證據的合法性,保護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和人格尊嚴,從而也有效地提高了辦案質量。
三、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證據規則的理解和運用
(一)證據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規則
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是刑事證據的三個基本性。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在客觀性方面,法律人要做到證據是客觀地存在且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在關聯性方面,法律人則應當要求證據要與某一案件的犯罪構成要件、非犯罪構成的事實相關聯,與某一案件的有關情節相關聯;在合法性方面,法律人則應當注意證據要具有法律規定的形式,證據的收集、運用應當依照法定程序,不僅主體、程序要合法,形式和使用也要合法。
(二)任意性規則
任意性規則是專屬于刑事訴訟的證據規則,與強制性規則不同。強行性規則不允許當事人有個人意思表示,而任意性規則允許當事人自行進行選擇,允許主體變更、選擇適用或者排除該規則的適用。筆者認為,法律人對于刑事訴訟證據應當遵循以下幾點要求: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只有在具有任意性時才允許作為證據使用,2、若采用刑訊逼供的手段或經過不適當的長時間羈押而獲得的供述以及其他可以懷疑并非出于自由意志的供述,都不得作為證據來使用。法律認為全部正常人對其自己的行為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要負全部責任,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行為有選擇的自由或“自由意志”。[3]
(三)最佳證據規則
英美法系國家最古老的證據規則之一,是以文字材料的內容證明案情時必須提交該文字材料的原件,主要適用于書證[4],書證內容真實性的最佳證據方式是出示原件,副本、抄件、復印件都是第二手或第二手以下的材料。筆者認為,作為法律人,我們應當正確的區分原件和復制品。書證的原件是書證的原本,物證的原件是物證的原物,書證的復制品可以通過錄像、拍照等方式依照原件制作的制品,這種制品可以是同比例于原本,可以放大和縮小;物證的復制品是通過制作模型等方式依照原件制作的制品,這種制品可以是同比例于原物,也可以放大和縮小的。要嚴格持限制復制品的使用,對于復制品只有經過嚴格的審查判斷才能使用[5]。
(四)瑕疵證據運用
瑕疵證據與非法證據都是在取證程序和取證的手段上存在著違反法律規定,其中一般違法的是瑕疵證據,嚴重違法的是非法證據。對于瑕疵證據的運用存在諸多觀點,有:真實肯定說、全盤否定說,排除加例外說,區別對待說[6]。筆者認為,作為法律人應當掌握區分的標準,從是否侵犯了公民的權利,是否無法彌補,是否是法律規定的絕對排除范圍來判斷。如刑訊逼供,暴力、威脅等非法手段直接侵害了取證對象的意志自由,從憲法規則的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角度就屬于非法證據,就應當予以排除。若可以通過重新制作、補正,證人明確表示同意,庭審過程中及時進行調查核實,以及案件承辦人作出合理解釋使證據變得可信,才能作為辦案證據。
(五)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非法證據分為非法實物證據和非法言詞證據,因非法實物證據情況復雜,難以作出一概禁止的一般性規定,因此,修改后刑事訴訟法突出規定非法言詞證據的確認和排除,并對非法言詞證據排除的操作規程作出了規范。筆者認為,非法言詞證據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界定“非法”的標準問題,作為法律人,要掌握判斷證據非法與否,關鍵是要緊緊抓住取證行為是否侵犯了被訊問人的憲法權利,應當將一般違法判斷為瑕疵證據,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將其補正、完善,如果嚴重違反程序法的則屬于非法言詞證據,此時應當予以排除,不予采用。
(六)補強證據規則
補強證據規則是法律明確要求司法人員在運用某些證據證明案件事實的時候必須具有佐證。修改后的刑訴法只是原則上規定了證據規則,并沒有對在刑事訴訟中如何運用證據規則作出具體規定。筆者認為,作為法律人在辦理案件案件的過程中運用補強證據規則目的是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證明力,同時被告人的供述作為對案件定罪處罰的唯一證據,必須要有其他符合法律規定的證據對其進行補充和擔保,否則不能僅僅依靠供述就對被告人作出有罪的判決,只有這樣才能有力地保證主要證據的證明力。
注釋:
[1]樊崇義主編:《證據法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87頁,
[2]卞建林主編:《證據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53頁。
[3]沈政主編:《法律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189頁。
篇12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第三十三條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隨時委托辯護人。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
第三十四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第三十五條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六條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會見和通信。
辯護律師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第三十七條辯護律師經證人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也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辯護律師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許可,并且經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
第三十八條辯護律師和其他辯護人,不得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不得威脅、引誘證人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以及進行其他干擾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行為。
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在審判過程中,被告人可以拒絕辯護人繼續為他辯護,也可以另行委托辯護人辯護。
篇13
土地侵權糾紛是合法土地使用權人因第三人侵害其土地使用權而發生的爭議。實踐中,容易與土地侵權糾紛發生混淆的是土地相鄰關系糾紛,在此有必要加以厘清。相鄰關系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己方不動產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力時與不動產相鄰方發生的權力義務關系。相鄰關系從本質上講是一方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合法權力的行使,同時,是對他人(相鄰方)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限制。土地相鄰關系作為相鄰關系中的一種,符合相鄰關系的所有特征,其與土地侵權糾紛有著明顯的區別:(一)土地相鄰關系糾紛中相鄰權人在相鄰土地上的相關行為是其合法權利的行使,而土地侵權中侵權人針對爭議土地的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二)土地相鄰關系中相鄰各方對爭議土地都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而土地侵權爭議中必然有一方或雙方都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三)在責任承擔基礎方面,因土地相鄰各方就相鄰土地所進行的行為是其合法權力的行使,不存在過錯,因此而給相鄰方造成的不便或損失應予以補償。而土地侵權責任承擔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侵權人對其因過錯行為而給合法土地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
土地合同主要指土地出讓合同和土地承包合同。土地合同爭議主要是發生在土地出讓人與土地受讓人或土地發包人、承包人及轉包人在土地出讓合同或土地承包合同的簽訂、履行過程中發生的爭議,其爭議主體是土地出讓合同或土地承包合同的當事人。鑒于土地合同糾紛主體、內容的特殊性,此類糾紛容易區分,解決途徑和程序也相對明確。
以上對土地爭議的種類從理論上進行闡述具有現實意義。區分土地爭議的種類是確定土地爭議主管部門及通過適當訴訟程序解決土地糾紛的前提。實踐中,當事人因為對土地爭議的種類認識不清從而不能正確認定土地爭議管理部門,導致大量的土地糾紛不能及時有效解決,因此,必須樹立這樣一種意識,當涉及土地糾紛時首先要分清土地爭議的類型,然后再確定適當的解決途徑。另外,在實際生活當中土地爭議的種類并非涇渭分明,往往混雜交織在一起,同一土地爭議因當事人主張不同而異,需要認真加以鑒別。
二、土地爭議的解決途徑
土地爭議發生后,應通過何種途徑有效的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從目前相關的法律規定分析,有兩種基本的途徑:一是權利人可以通過行政程序,請求行政機關處理;二是通過訴訟途徑,請求人民法院給與司法保護。必須明確的是,對于土地爭議,權利人并不能任意選擇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給予保護,因土地爭議種類的不同其爭議解決的途徑有所區別:
(一)土地權屬爭議的解決途徑。《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1995年12月18日國家土地管理局的《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處理”。據此,行政處理程序是土地權屬訴訟的前置程序,在當事人雙方對土地權屬爭議不能自行協商解決的情形下,只能首先申請土地管理部門進行處理,對處理決定不服的,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律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作為土地管理的主管部門,對土地權屬的認定是其法定職責,而且鑒于土地管理的專業性特點,由相關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對土地權屬爭議先行處理確認,更利于解決糾紛。
轉貼于 (二)土地侵權爭議、土地合同爭議及土地相鄰關系爭議的解決途徑。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暫行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土地管理部門在辦案過程中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于土地權屬爭議案件,屬于土地侵權或者土地違法案件的應當依照土地侵權、土地違法案件的有關規定處理”。根據以上規定,對土地侵權、土地合同爭議及土地相鄰關系爭議,土地管理部門可以依職權或根據當事人申請進行處理。以上三種土地爭議不適用土地管理部門先行處理程序規定,當事人可以選擇土地管理部門或人民法院處理。但實踐中因土地管理部門和人民法院對以上三種土地爭議的處理程序認識不一,對上述三種土地爭議相互推諉,影響了土地糾紛的及時解決。那么,對于土地侵權糾紛、土地合同糾紛及土地相鄰關系糾紛的正確解決途徑是什么?土地糾紛行政處理與法院訴訟之間是怎樣一種關系?
首先,通過分析人民法院關于土地糾紛案件審理程序可以得出結論。根據民法基本原理,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屬于民法調整范圍,當事人因土地使用而引發的爭議向法院提起訴訟自無爭議。但是,在土地訴訟中,原告要使其訴求獲得法院支持,前提是原告必須有證據證明其是爭議土地的合法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否則,必然面臨自行撤訴或被裁定不予受理兩種結果。此外,人民法院立案階段對證據的審查雖然是形式審查,但所有證據要在法庭上經過庭審質證才能予以認定,土地糾紛的當事人要使其訴求得到法院支持,必須有證據證明其是爭議土地的所有權人,否則即便是法院予以立案,其最終也必然面臨敗訴的結果。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對于土地侵權糾紛、土地合同糾紛及土地相鄰關系糾紛的解決途徑,雖然當事人有選擇權,既可以要求土地管理部門處理,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保護,但無論當事人以什么理由向法院起訴,最終有關土地權屬證據(證明)必須由土地管理部門——這一法定主管部門進行認定,這是土地糾紛訴當事人在證據取得方面無法逾越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