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醫院慢性病管理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高血壓能顯著增加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險性,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1]。開展高血壓的規范管理,倡導健康的行為方式是高血壓綜合防治的一個有效的、切實可行的途徑。本研究對我區的高血壓患者進行了規范的健康管理,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達標率,改善廣大基層高血壓病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及死亡率,為基層醫院開展高血壓健康教育管理提供一定借鑒,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中160例研究對象均為我地區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其中男87例,女73例,年齡35~75歲,其中35~歲12例,46~歲37例,56~歲54例,66~歲44例,76~歲13例。160例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各8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病情、文化程度、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差別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兩組患者分別由專人對其進行相關項目的檢查、問卷調查,記錄結果。實驗組由我院專科醫生到患者家庭中對患者進行慢性病健康教育,為其制定個體化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管理。內容主要包括高血壓的病因、危害性及如何預防并發癥、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結構健康宣教。指導高血壓病患者掌握測量血壓的正確方法,并遵照醫囑合理用藥等。采用聯合降壓循證藥物治療,首先給予中效鈣離子拮抗劑;然后再依次給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卡托普利和利尿劑氫氯噻嗪;最后給予β阻滯劑美托洛爾或阿替洛爾。對其定期監測、隨訪,建立隨訪檢測登記表,同時定期檢測心電圖、血常規、血糖、血脂、眼底等。同時采取行為干預,通過改變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體重、合理飲食、限酒戒煙、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以預防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照組80例未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管理。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結果
實驗組病人的服藥率、藥物治療依從率、控制率、高血壓知識知曉率比對照組病人顯著提高,心腦血管病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明顯降低,兩組以上各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效果分析表
組別 人數 服藥率(%) 藥物治療
依從率(%) 有效控制率(%) 高血壓知識
知曉率(%)
對照組
實驗組 80
80 45.6
86.4 31.5
51.2 14.3
37.4 46.3
73.2
表2 心腦血管病發病率比較
組別 人數 心腦血管病發病率(%) 致殘率
(%) 病死率
(%)
對照組
實驗組 80
80 50.7
19.8 3.0
0.0 1.3
0.0
3討論
高血壓屬于慢性病,是心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硬化發生率增加,患病率會呈上升趨勢[3]。40歲以下青壯年患病率較低,40~50歲患病率有所上升,本組高血壓患者56歲~66歲之間98例,占所有研究對象的61.3%,其原因可能與生活壓力、家庭負擔等社會壓力大有關。同時本研究中男性患病率與女性患病率在同年齡段有明顯差別,男性高于女性,可能與男性所承受家庭負擔及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隨著醫療服務模式由單一醫療向集醫療、預防、健康、保健、康復一體化轉變;醫院服務目的由提高個體健康水平向提高群體健康水平轉化。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管理是一種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務模式,它是一種干預措施,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促使人們改掉不健康的行為,消除或減少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從而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4]。高血壓健康教育管理是患者了解相關知識的窗口,基層醫院開展高血壓健康管理具有連續性、系統性、及時性、主動性,通過實施健康教育、控制飲食、適當運動、心理調適與循證藥物治療相結合的規范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醫生能全面觀察患者癥狀、體征、危險因素、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變,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患者和醫生互動性良好,治療依從性高,提高血壓控制達標率、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和病死率,治療效果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強化管理,在高血壓人群中實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主導,以防止高血壓并發癥為重點的干預措施,能提高高血壓病人的服藥率、藥物治療依從率和控制率,從而降低并發癥率、致殘率和死亡率。本研究中實驗組與對照組對高血壓的控制、并發癥、戒煙限鹽、合理運動、規律服藥、自測血壓知曉率均有差異,對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生活方式改變,血壓的自我管理都有積極影響。
總之,心血管疾病的初級預防,應從家庭和社區著手,高血壓的健康教育管理是一種投入少、效益高的控制高血壓的有效方法,對中老年人群,進行危險因素的健康教育,為醫院節省了資源的消耗,高血壓患者降低了治療費用。我們本次研究也與報道一致,因此,采取基層醫院開展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管理是控制高血壓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段棟娥,薛精靈,王亞波,等.原發性高血壓健康教育指導[J].基層醫學論壇,2008(30):12.
[2] 鄭紅,董秀珍.社區居民高血壓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社區衛生保健,2008,7(4):255-257.
篇2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5-2007年在本院住院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0例,均符合肺心病診斷標準[1],排除冠心病、風心病、原發性擴張性心肌病、縮窄性心包炎等疾病所導致的心力衰竭。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齡54~74歲,平均62歲;心功能Ⅲ級30例,Ⅳ級18例。對照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齡54~75歲,平均64歲;心功能Ⅲ級29例,Ⅳ級13例。2組均有慢性咳喘反復發作史10~20年,確診慢性肺心病3~10年。2組上述資料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慢性肺心病診斷標準參照1997年全國第二次肺心病會議制定。慢性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按照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分級標準。中醫辨證診斷標準參照《中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陽虛水泛型主要表現:心悸,咳喘,咳痰清稀,胸腹脹滿有水,脘痞,納差,面浮,下肢腫,甚則一身悉腫,尿少,陽虛血瘀則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質黯,脈沉細。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西醫常規治療,即抗感染、吸氧、利尿、強心、血管擴張劑等治療,根據病情變化即時調整治療方案。
治療組除上述治療外,加用參附龍牡湯加味:紅參10 g,制附子10 g,煅龍骨30 g,煅牡蠣30 g,黃芪30 g,桂枝15 g,茯苓30 g,白術12 g,生姜12 g,赤芍10 g,地龍9 g,紅花10 g,紫蘇子10 g,橘紅10 g。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 mL,分3次口服,共治療15 d。
1.4 觀察指標
①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情況;②血液流變學指標;③血pH值、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分壓(PaO2)。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擬定。顯效:治療后心悸、氣喘、咳痰、水腫、雙肺羅音基本消失,心功能提高2級,神清,生活能自理,實驗室檢查指標恢復至發病前情況;有效:各項癥狀部分減輕,水腫減輕,肺部羅音減少,心功能提高1級,神清,實驗室檢查指標改善;無效: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指標及心功能無改善。
中醫心悸、咳、痰、喘、腫癥狀療效依據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參照《新藥(中藥)治療老年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附件“中醫癥狀計分法”擬定。臨床控制:治療后癥狀消失;顯效:治療后癥狀積分值下降≥2/3;有效:治療后癥狀積分值下降≥1/3,
1.6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x±s表示,采用Ridit分析和t檢驗。
2 結果
2.1 中醫癥狀療效
(見表1)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值比較(略)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2.2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及血氣分析
(見表2、表3)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略)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略)
轉貼于
2.3 臨床療效
治療組48例,顯效25例(52.08%),有效18例(37.50%),無效5例(10.04%),總有效43例(89.58%);對照組42例,顯效16例(38.10%),有效17例(40.48%),無效9(21.43%)例,總有效33例(78.57%)。2組比較,P
3 討論
肺心病心力衰竭屬中醫學“肺脹”、“心悸”、“喘證”、“水腫”等范疇。本病多由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發展而至。病位在肺,涉及心、脾、腎諸臟。其發展過程多為肺氣虛-肺脾兩虛-肺脾腎俱虛-心腎陽虛。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為心、脾、腎陽虛,標實為瘀血、痰飲。該病久治不愈,而至肺、脾、腎、心各臟虛損日甚,瘀血、痰濁、水飲內生加重,內生諸邪增多,又進一步損傷陽氣,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肺心病的治療應當注重益氣溫陽、活血化瘀、清利水道三法的綜合運用,其中益氣溫陽應當貫穿于疾病治療的全程。
參附龍牡湯出自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原本是回陽固脫的經典方劑,在此方的基礎上加味后具有益氣溫陽、活血利水的功效,對肺心病陽虛水泛證有很好治療作用。方中紅參、黃芪補益元氣;熟附子溫腎陽;桂枝溫心陽、通血脈;煅龍骨、煅牡蠣斂陽氣;茯苓、白術、生姜健脾利水;赤芍、地龍、紅花活血化瘀;紫蘇子、橘紅降氣化痰。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紅參、附子均有明顯強心作用,并能改善外周和肺動脈血循環;桂枝具有利尿強心、止咳祛痰作用[3];黃芪可增強心肌收縮力,保護心血管系統,降低血小板黏附力,減少血栓形成,還具有抗缺氧作用;赤芍、地龍等具有擴張血管、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纖維蛋白原溶解度、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增強心肌收縮力、抗心肌缺氧、改善微循環等作用[4]。諸藥相合,對肺心病心力衰竭有較好的療效。本觀察結果表明,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合用參附龍牡湯加味方對肺心病心力衰竭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其機理可能與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缺氧耐受力、抗血小板聚集、增加纖維蛋白原溶解度、降低血液黏稠度等多途徑、多靶點的綜合作用有關。
參考文獻
[1] 錢桂生,吳國明.肺心病診斷與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304.
[2] 王凈凈,龍俊杰.中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32-336.
篇3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發病原因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慢性肺部疾病導致的肺循環阻力增高,從而加重右心負擔,進而造成右心室肥厚、右心衰竭[1]。該病常反復急性發作,最終造成心力衰竭,預后不良[2]。近年來相關報道表明,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在該病患者中可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3]。筆者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湯藥口服治療該病患者42例,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1年4月~ 2012年3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84例,男49例,女35例,年齡43~71歲,平均(56.2±11.6)歲,病程1~ 21年,平均(11.4±6.7)年。心功能分級:根據紐約NYHA(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心功能分級Ⅱ級21例,Ⅲ級39例,Ⅳ級24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悶、氣促、心悸、頸靜脈怒張、雙下肢對稱性水腫等癥狀體征,符合肺心病診斷標準[4](1997年)。上述患者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2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心功能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可比性(P > 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吸氧、抗感染、支氣管舒張劑、正性肌力藥物及強心、利尿、擴血管等常規西醫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觀察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溫陽益肺活血湯加減口服治療。中藥處方組成:附子(先煎半小時)10 g、枳殼15 g、大棗20 g、桂枝10 g、白術15 g、茯苓15 g、半夏15 g、白芍15 g、銀杏葉15 g、川芎15 g、魚腥草30 g、葶藶子30 g。中藥水煎服,1 d 1劑。兩組患者療程均為21 d,治療1個療程之后對比療效。
1.3 療效評價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血流變學指標、血pH值、二氧化碳分壓(PaCO2)等指標的變化情況。臨床癥狀體征參照《新藥(中藥)治療老年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中醫癥狀計分法”進行評分及療效判定[5]。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分析,以P <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癥狀體征積分情況
經過上述治療,兩組患者心悸、胸悶、咳嗽、咳痰、氣喘、氣促及水腫等癥狀體征積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
2.2 血液流變學及血氣分析指標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pH、PaO2、PaCO2等指標均顯著優于治療前(P < 0.01),且觀察組治療后上述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 < 0.05)。詳見表2。
2.3 兩組總體療效對比
經上述治療,觀察組顯效20例(47.6%),有效17例(40.5%),無效5例(11.9%),總有效率為88.1%(37/42);對照組顯效15例(35.7%),有效14例(33.3%),無效13例(31.0%),總有效率為69.0%(29/42)。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253,P = 0.0334)。
3 討論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因肺組織、肺血管及胸廓的慢性病變引起肺組織結構和(或)功能異常,產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力增加,使右心室擴張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臟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冬春季節發作最為常見,引發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為呼吸道感染,且患者一旦出現心力衰竭,則可危及生命[6]。因此,對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應嚴防呼吸道感染。關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治療,西醫常規治療方法即為吸氧、抗感染、強心、利尿、擴血管等措施。近年來,中醫中藥在臨床的應用中顯示出了較為理想的效果[7]。在祖國醫學的理論中,肺心病屬于肺脹、喘證、水腫、心悸等的范疇,在臨床主要表現為咳、痰、喘、腫等主證。患者肺內多素有痰瘀內伏、復感外邪,而后邪瘀互結至氣道壅塞導致急性發作。肺心病患者本虛標實,具體以肺腎心脾俱虛為本,痰飲瘀熱為標,累及肺、脾、腎、心等臟器。心功能較差或心力衰竭患者,則可因虛致實,進而造成水飲內停,瘀血阻絡。又因痰濕水飲,瘀血阻滯,復為循環,互為因果,至疾病反復發作。因此在治療上關于中藥的選擇,應注重清熱化痰、溫化寒痰、健脾化痰等措施,以起到利肺祛痰的功效,為抗感染藥物作用的發揮創造良好條件,從而減少抗菌藥物使用量,并有利于改善肺組織通氣換氣功能,緩解機體缺氧狀態,減輕心臟負荷。筆者所用方中的附子具有溫腎壯陽、通經活絡、行水化氣、救脫強心之功,茯苓利水滲濕、使水邪從小便而出;半夏燥濕化痰;白術能夠燥濕健脾;桂枝通散辛溫、溫陽補心,且含有揮發油和桂皮醛,具有發汗解熱、強心、利尿、健胃等作用,合用白芍則可調和營衛;枳殼味苦可順氣消痰止咳;葶藶子定喘泄肺,并有強心功能;銀杏葉及川芎則可活血養血,補而不滯;魚腥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并能擴張毛細血管,促進尿液生成,加速毒素排出;大棗可解除攣急,緩和藥性,同時還有鎮靜、利尿以及營養心肌作用[8]。綜上所述,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益肺溫陽活血湯口服對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可靠的療效,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癥狀體征,改善肺通氣換氣功能,減輕低氧血癥,糾正酸堿失衡,減輕心臟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胡清華,羅玲,胡慧敏,等.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中西醫結合救治[J].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0,17(1):58-59.
[2] 龔樹春.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療[J]. 中國醫藥科學,2011,1(1):81,85.
[3] 穆秀芝,徐鋒,王春梅.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 中國中醫急癥,2009,18(5):686-687.
[4] 張燕,黃勇.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紅細胞的血液流變學和生物力學特性研究[J]. 重慶醫學,2011,40(11):1070-1072.
[5] 李紅.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8, 15(3):57-58.
[6] 張燕玲.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醫刊,2012,39(1):95-96.
篇4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高原;骨關節病
【中圖分類號】R684.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5)05-0061-02
骨性關節病(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又稱增生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骨關節病、軟骨軟化性關節病等[1]。一般以40歲以上患者居多,病程遷延數年不等,癥狀以關節疼痛、變形、活動受限者居多。早期關節以酸困、輕度疼痛為主;中期以關節疼痛、關節輕度變形為主;晚期主要是以疼痛、關節變形、活動受限甚至功能障礙為主。OA發病原因不明,但與居住、工作、生活環境、體重及個體差異等多種因素相關。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是受風、寒、濕邪氣侵襲機體,導致肝腎陰虛,氣滯血瘀,骨失所養所致。我科采用中西藥口服、針灸、熏蒸理療等多種綜合手段對該病進行治療,收到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長居本地區的骨關節病患者2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00例。治療組男性29例,女性71例;年齡30~45歲12例,46~65歲88例;病史3~15年者15例,16~30年以上者85例;關節未明顯變形者23例,關節不同程度變形者77列。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75例;年齡30~45歲25例,46~65歲75例;病史3~15年者20例,16~30年以上者80例;關節未明顯變形者26例,關節不同程度變形者74例。兩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兩組的一般治療均為保暖、休息、防止過度勞累、負重等。治療組采用中西藥口服、針刺、艾灸、中藥熏蒸等方法進行綜合治療,四周為一療程;對照組口服雙氯芬酸鈉、鹽酸氨基葡萄糖等止痛藥物,或輔以玻璃酸鈉注射液20mg關節腔注射。
1.2.1中西藥治療視患者具體情況,關節疼痛較輕者,口服獨一味膠囊、活血止痛膠囊等藥;或服自擬骨痛方(獨活寄生湯為主,以獨活、防風、秦艽、細辛、肉桂等為主藥,以黨參、茯苓、甘草、當歸、生地、熟地、芍藥、白術、杜仲、牛膝、續斷、附子等隨證加減);也可用蠲痹湯、羌活勝濕湯、三痹湯等方藥加減后煎服,以起到舒筋活血、散寒止痛的目的。關節疼痛嚴重者則用雙氯芬酸鈉、鹽酸氨基葡萄糖等西藥對癥止痛治療,或以玻璃酸鈉注射液20mg關節腔注射,一周一次,連續注射4次。
1.2.2針刺治療根據患者疼痛關節部位選取穴位進行治療,一般以關節周圍的穴位為主。膝關節主要選取膝眼、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血海為主,后側以浮郄、委陽、委中、陰谷、曲泉、合陽、承筋等穴為主。肘關節以曲澤、尺澤、肘髎、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手五里等穴為主。每次選5~6穴,用平補平瀉手法,針刺以酸、麻、脹、痛等針感出現為度,針刺時盡可能達到“氣至病所”。針刺治療時每15min行針一次,同時以遠紅外“神燈”照射穴位30min,熱度以患者耐受為宜。
1.2.3艾灸治療部位以疼痛部位阿是穴為主。將艾條一分為四,插入艾灸盒中,根據部位大小可調整大小艾灸盒,每次2~3個灸盒,每次灸療20~30min,溫度以患者耐受為宜。灸療時為防止燙傷,需有醫(護)專人看管。
1.2.4中藥熏蒸根據患者病情自擬熏蒸方(蒼術、秦艽、海風藤、益母草、伸筋草、威靈仙、雷公藤、木瓜各45g,甘草、川芎各30g,馬錢子10g,生川烏、草烏各10g,紅花20g。加減:關節疼痛劇烈、關節發涼、遇冷痛甚者,加獨活、羌活、紅花等;關節腫脹甚者,加萆薢、五加皮、防風、當歸、川芎等),方劑以舒筋活血、散寒止痛、溫經通脈為主。將煎好的中藥用熏蒸機對患者進行全身或半身熏蒸,每次熏蒸半小時,熏蒸時有專人看護。熏蒸前后囑患者適度飲水,防止患者因出汗過多引起虛脫。治療結束后注意保暖。熏蒸治療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痛部位,起到舒筋活血,溫經通脈之效。一般治療10次后休息2d,每日熏蒸治療一次,嚴重患者可每日熏蒸治療2次。
1.3療效判定參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臨床治愈:膝關節腫脹、疼痛完全消失,關節功能恢復正常;顯效:關節疼痛明顯減輕,腫脹基本消失,膝關節功能顯著改善;有效:疼痛有所減輕,膝關節功能有所改善;無效:關節腫脹疼痛無減輕,膝關節功能無改善。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療組病,顯效50例,有效30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80%;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36例,無效52例,總有效率48%。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案例
安某,男,49歲,于2013年11月26日至12月9日因“痹癥”收住入院治療。患者長期在山區放牧,雙膝關節疼痛15年,加重伴雙膝關節輕度變形5年。于勞累、受涼后出現雙膝關節疼痛,下山(或樓梯)時疼痛加重,行走困難,休息后有所緩解,長期服活血止痛藥物治療,癥狀時輕時重。入院后檢查,雙膝關節正側位DR片示:雙膝關節骨質增生。實驗室檢查:類風濕因子(AF)、抗“O”(ASO)、血沉(ESR)、C反應蛋白(CRP)均正常。治療上給予:雙膝關節周圍選穴針刺,每次30min,并以遠紅外“神燈”穴位照射30min;四孔艾灸盒艾灸半小時,每日一次;蠟療每日一次;中藥(處方:蒼術、秦艽、海風藤、益母草、伸筋草、威靈仙、雷公藤、木瓜各45克,甘草、川芎各30克,馬錢子10克,生川烏、草烏各10克,紅花20克,羌活20g,獨活20g)水煎后熏蒸機熏蒸治療,每日一次;同時口服獨一味膠囊2粒,每日三次;二維磷酸鈣3粒,每日三次;雙膝關節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20mg,每周一次。經13d治療后雙膝關節活動度明顯改善,行走時疼痛癥狀消失,隨訪至今癥狀未加重。
4討論
我縣為裕固族聚居地區,地處祁連山北麓,系山地草原,平均海拔3200米左右。縣內牧民以畜牧業為生,常年游牧,放牧環境寒冷、潮濕。在放牧過程中還要爬山、下河、負重,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惡劣的生活條件和生存環境誘發、加劇骨關節病的發生、發展,因此骨關節病在本地高發。長年生活于此的牧民多在40歲左右發病,至60歲便已出現嚴重的肢體功能障礙,癥狀逐年加重,依次以膝、踝、髖、肘、腕關節多見。西醫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是中老年組織變性、骨軟骨退變及局部骨質增生、異變和長期骨關節積累性勞損為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常見癥狀為疼痛、關節變形、外翻、功能障礙,直至喪失勞動能力、致殘。骨關節病是一種骨關節軟骨退變及其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進行性骨關節病變,常為慢性發病,反復發作,進行性加重。其病理基礎為關節承重關節骨的軟骨干燥、彈性降低、破碎、脫落于關節腔內;繼而出現骨質疏松、骨贅形成;后期,軟骨下骨質塌陷變形,周圍增生骨膨出,使關節面更不能完善地咬合,并使關節活動進一步受限而加重癥狀。本病是臨床上多見的中老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其根本是由于關節退行性變,以致關節軟骨被破壞而引起的慢性關節病。臨床多以關節疼痛、不同程度變形多見,患者關節周圍有明顯壓痛、關節活動受限為主要癥狀。一般治療療效不顯著,故遷延日久,癥狀時輕時重。
早期癥狀較輕且對關節功能大多無明顯影響者,應注意保暖,減少關節的過度負重和大幅度活動,以延緩病變的進程。晚期者,在保守治療不能改善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時,在全身情況能耐受手術的條件下,可考慮采取“人工關節置換術”、“關節神經切斷術或截骨術”等方法,以求改善關節功能。對中期、中晚期患者主要以緩解疼痛、改善生活質量、延緩病殘進展為主。
中醫學認為,風、寒、濕三氣夾雜,合而為痹。痹者,閉阻不通之意。不通則痛,痛則關節屈伸不利。故風、寒、濕邪之侵襲、勞損日久形成筋經阻滯,皆可為痹。而人至中老年期,體漸虛,肝腎虧,骨失濡養,氣血失調,陽氣不足又是形成痹證的關鍵因素。
中西醫結合治療此證,臨床上有諸多報道。張梅[3]用玻璃酸鈉注射配合針刺及中藥治療膝關節炎療效滿意;王志海[4]通過中醫中藥對骨關節炎進行早期治療;陳廣芬[4]通過推拿、中藥治療、玻璃酸鈉注射液注射治療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骨關節病,諸多骨性關節炎治療方面的臨床經驗總結都顯示中西藥結合對骨關節病的治療有很好的療效。我科結合患者臨床癥狀,治療過程中針對其病因、病機,用中西藥口服,結合針刺、艾灸、中藥熏蒸等方法治療骨性關節炎100例,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內服中藥補益肝腎,溫腎散寒,起到鞏固病情的作用;西藥能起到抗炎止痛、控制病情的作用;針刺、艾灸、熏蒸治療均能起到溫經活血、舒筋通絡、散寒止痛之效;如此標本兼顧,達到降低復發率、進而根治的目的。綜合治療效果對骨性關節病療效較好,患者容易接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和鳴.中醫骨傷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40-342.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1994:30.
篇5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rombus and isosorbide mononitrat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effect. Methods 76 cases met the diagnostic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 (41 cases) Xueshuantong isosorbide mononitrate infus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35 cases) conventional therapy alon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were 92.7% and 77.1%. Conclusion Xueshuantong joint isosorbide mononitrat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positive effect.
【Key words】Xueshuantong; isosorbide mononitrate; treatment;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heart disease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最終結果。隨著社會老齡化,患病人數將會越來越多,常影響患者工作和生活質量。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3月應用血栓通單硝酸異山梨酯注射液治療肺心病急性期心力衰竭,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3月收治的76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作期、心功能不全Ⅱ級以上、不伴有多臟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其中男39例,女37例,年齡最小39歲,最大82歲,平均61歲。診斷均符合1997年中華醫學會制定的肺心病診斷標準:心功能不全Ⅱ級30例,Ⅲ級29例,Ⅳ級17例。76例患者均有咳嗽、咳痰、胸悶、喘息、水腫等癥狀,病史8~35年,平均11年。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將7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1例和對照組35例。治療組和對照組均采用抗感染、解痙平喘、止咳化痰、利尿消腫、低流量吸氧,支持及糾正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等治療。治療組加用血栓通500mg加入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滴注,1次/天與單硝酸異山梨酯注射液100ml,5~8ml/h,用微量泵泵入,1次/天, 2周療程,期間,每日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咳嗽、咳痰、喘息、水腫等癥狀和體征及副反應。治療前后進行心電圖、血常規電解質血氣、肝腎功能、心臟彩超等檢查。用藥過程中,出現1例搏動性頭痛,服用止痛藥后癥狀消失;出現2例血壓降低,調整單硝酸異山梨酯泵入速度后血壓正常。未出現反射性心率增快;無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無皮疹等過敏性反應;無肝腎功能損害
2.2 療效標準參照1997年全國肺心病專業會議修訂的“肺心病急性發作期綜合療效判斷標準”[1],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級進行臨床療效評定。顯效:痰、胸悶、喘息、心悸等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缺氧、肺部音、肝大、水腫等體征明顯減輕或消失,心率100次/min以下。有效:咳嗽、咳痰、胸悶、喘息、心悸等癥狀減輕,缺氧、肺部音、肝大、水腫等體征減輕。無效:咳嗽、咳痰、胸悶、喘息、心悸等癥狀減輕不明顯或加重,缺氧、肺部音、肝大、水腫等體征減輕不明顯或加重。
2.3 數據處理方法 組間數據用方差檢驗,組內數據用t檢驗,所有數據用SPSS 10.5統計軟件處理。
3 結果
治療療效比較見表
治療組41例,顯效21例,有效1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7%;對照組35例,顯效10例,有效1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7.1%。經t檢驗,兩組顯效率對比有極顯著性差異,總有效率對比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4 討論
慢性肺源心性心臟病急性加重期以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為主要臨床特征,而紫紺是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較為突出的一個臨床表現,這是中醫學認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存在“瘀血”的有力證據。據此,我們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注射用血栓通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以改善患者的瘀血狀態。同時現代醫學認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肺的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等因素導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繼發性紅細胞增多,血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強,纖維蛋白含量增加,血液循環阻力增大。慢性肺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小動脈血栓形成。這些因素進一步升高了肺動脈壓,加重了右心衰。注射用血栓通的主要成份為三七總皂苷。現代藥理實驗證實,三七總皂苷能提高血小板內cAMP的含量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從而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血液高凝狀態,防止肺小動脈血栓形成,降低肺動脈壓,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功效。單硝酸異山梨酯為硝酸酯類,是二硝酸異山梨酯的主要生物活性代謝物,臨床上主要用來治療心絞痛,其半衰期較長,與其他有機硝酸酯一樣,主要藥理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ISMN釋放氧化氮,NO與內皮舒張因子相同,激活鳥苷酸環化酶,使平滑肌細胞內的環鳥苷酸增多,從而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外周動脈和靜脈擴張,對靜脈的擴張作用更強。靜脈擴張使血液潴留在外周,回心血管減少,左室舒張末壓和肺毛細血管楔嵌壓減低;能舒張肺血管,降低肺血管阻力,降低右房壓和右室舒張末壓,改善肺通氣,可以降低肺動脈高壓;同時還可通過促進心肌血流重新分布而改善缺血區血流供給,可能通過這兩方面發揮抗心肌缺血作用。總的效應是使心肌耗氧量減少,供氧量增多,心肌收縮力增強,從而改善心衰。由于肺心病患者年齡普遍偏大,體質差,反復發作,心功能受損嚴重,常伴發心衰,肺動脈高壓明顯。血栓通聯合單硝酸異山梨酯對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在糾正心衰及降低肺動脈高壓中起協同治療作用,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臨床診斷及療效標準.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80(2).
[2] 朱元玨,陳文彬. 呼吸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3] 謝美云,張素云,金蘭花,郭茂富,劉竹芹,萬德中.臨床肺科雜志,2003(4).
[4] 王辰,杜敏捷,曹大德.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急性發作期肺細小動脈血栓形成的病理觀察.中華醫學雜志,1997(1).
篇6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aptopril and isosorbidemononitrate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doses onsenile pulmnary heart diseaseandheart failure.Methods 110 patientssufferingfrom senile pulmonaryheartdisease andheartfailure weredividedinto observ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randomly,patientsinobservegroup were,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treatment,givencaptopriland isosorbide mononitrate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 doses,while the controls received only routine treatment.Clinicaleffectofthetwogroupswasobserved andcompared.Results lnobservegroup,obviousratewas74.5%,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9%,which in control group were 47.2%and 67.2%,respectively.Thereweresignificant differenceinobviousrates and effective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Pulmonary heart disease;Heart failure;Coptopril;Isosorbide mononitrate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容易反復發作并加重。是影響老年人生存質量的常見疾病之一。如何提高肺心病的療效,增加用藥安全性,降低醫療費用,一直是受到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們對收治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給予卡托普利聯合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進行臨床觀察,療效顯著,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上述時期在我院住院的110例肺心病患者,男73例,女37例;年齡54~86歲,平均67.1歲,病程6~33年。均符合1997年全國第二次肺心病學術會議修定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診斷標準。并除外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等其他心血管病。根據呼吸困難、心悸、頸靜脈怒張、下肢水腫等右心衰竭臨床表現,以及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制定的心功能分級標準判斷心衰的程度[1]。11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5例,男37例,女18例;平均66.9歲;病程6~33年。對照組55例,男36例,女19例;平均68.7歲;病程7~31年。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抗感染、氧療、支氣管擴張劑、小劑量利尿劑及強心劑等常規治療,同時根據血電解質、腎功能和血氣分析,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時短期應用呼吸興奮劑。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卡托普利(山東魯南制藥廠生產,國藥準字H19 991 039)12.5 mg/次,3次/d,可加量至25 ml/次,3次/d,連用10~14 d,同時給予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上海旭冬海普制藥廠生產,國藥準字H31 020 564)40 mg,1次/d。
1.3 療效判斷標準 ①顯效:咳喘癥狀顯著改善,肺部音消失或顯著減少(肺部偶聞及少量細濕音),發紺明顯減輕,腹水消退,下肢水腫消退,心室率降至100次/min以下,心功能恢復至Ⅰ、Ⅱ級以上,尿量較前增加600 ml/24 h以上,體重減輕4%以上,末梢循環好轉,心臟彩超顯示肺動脈平均壓至少下降10 cm H2O(1cm H2O=0.098);②有效:上述各項指標部分減輕或有好轉;③無效:上述各項指標部分均無好轉。在使用卡托普利和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72 h后進行治療前、后療效評定。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55例中,顯效41例,有效9例,無效5例,顯效率為74.5%,總有效率為90.9%。對照組55例中,顯效26例,有效11例,無效18例,顯效率為47.2%,總有效率為67.2%。治療前、后兩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值分別為8.59和9.29,P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用藥過程中,出現頭痛9例,心動過速6例,惡心3例,均經調整劑量后好轉。
3 討論
慢性肺心病主要是由于肺支氣管組織或肺動脈及其分支的慢性原發病變引起肺動脈高壓導致的心臟病。長期慢性、急性缺氧使肺微小動、靜脈和肺動脈強烈持久收縮;肺微循環阻力增加是引起肺動脈高壓,導致右心室肥厚,繼而發展成右心衰竭的一個主要原因。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由于動脈血氧分壓降低,使心臟冠狀動脈痙攣,冠狀血流量減少,心肌供血量減少,容易發生心力衰竭。而擴血管藥物可減輕肺水腫,改善呼吸功能,還可降低肺動脈壓力,降低心臟負荷,故合理使用擴血管藥物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尤其是急性加重期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根據老年人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特點,卡托普利和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減量配合使用具有協同作用。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與卡托普利均為血管擴張劑,但作用機理各不相同。
卡托普利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通過抑制血循環中腎素.血管緊張系素統(RAS),減少醛固酮分泌,減輕心臟前后負荷及水鈉潴留,降低肺動脈壓,增加心排血量及腎血流量,保持血鉀穩定,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且無反射性興奮交感神經及負性肌力作用[2]。同時可使引起肺源性心臟病的基本環節,肺動脈高壓降低,舒張肺動脈血管,降低肺動脈壓,肺毛細血管楔壓及右心房壓,改善肺瘀血,保護心功能。降低肺動脈、靜脈壓的同時不引起反射性心動過速,其機制可能繼發于血管緊張素Ⅱ生成減少后交感神經活性降低有關。卡托普利可改善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低下,因而對長期缺氧所致肺源性心臟病的多個環節有裨益,改善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病程及轉歸。卡托普利的作用機制除對血流動力學及抑制RAAS系統和交感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激活外,還可抑制緩激肽降解,從而預防和減輕心臟和血管壁重構,預防或減輕心室重塑,使心力衰竭的易患因素和進行性惡化基礎如心肌肥厚與舒縮功能障礙,心室擴大進行性發展等得到控制[3]。另有報道[4]卡托普利還可能影響糖代謝和改善能量代謝,從而減輕心肌細胞損傷和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起到對缺氧心肌的保護作用,而達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因此,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卡托普利對改善心功能有較明顯效果,是目前治療心衰的理想藥物。
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是一種臨床常用的硝酸酯類物,以擴張容量血管和肺血管為主,降低中心靜脈壓和肺動脈壓。研究表明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擴張血管較易產生耐受性,而其擴張容量血管和肺血管的作用不易產生耐受性[5]。其對肺血管的作用點主要在肺靜脈段,能在不影響心排血量、左房壓、動脈血壓等情況下直接擴張肺血管。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可選擇性擴張肺血管,使平時不使用的肺血管開放,從而降低肺動脈壓和肺血管阻力。此外,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可明顯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臟負荷,恢復心功能,可使心力衰竭患者心輸出量和心搏出量增加[5]。
本組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9%(顯效率為74.5%);而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7.2%(顯效率為47.2%),兩組療效對比,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Vlay SC,Olson L.Improvement in NYHA functional class 4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nifedipine:a hemodynamic evalution.Am JMed Sci,1988,295:188.192.
2 陳國偉,鄭宗鍔.現代心臟內科學.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1342.1343.
篇7
Key words:Medical insurance system;Chronic disease health management;Research
改革開放后,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與之相適應的是飲食條件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加上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慢性病成為現代社會發展中的重要阻礙,嚴重影響人們工作、生活及身體健康[1~4]。因此,有必要結合現代醫療保險制度來提高慢性病健康管理,為基本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奠定基礎。
1 我國慢性病醫療存在的問題
1.1主要參照住院費用支付方式,忽略慢性病特殊性。雖然當前我國很多地區都提出了慢性病醫療補助政策,但是在具體費用制度上仍然采用常規的支付方式,大部分地區在對慢性病的收費上,先由個人支付,超過限額后再由統籌基金支付,也有的直接按照不同比例由個人賬戶與統籌基金分擔治療費用,這使得如果門診次數較多,造成各項繳費手續復雜,影響了患者的及時治療。
1.2慢性病重地區區別種類大,對公平性構成威脅。慢性病的治療可能持續患者終身,患者家屬需要承擔巨大的經濟負擔,并且由于各地區慢性病的種類不同,使得基金費用難以準確評估具體數量,各地區慢性病種覆蓋差異,降低了地區公允性,并且如果某一地區病種覆蓋面廣,這會加重基金負擔,使少數人不能享受基金服務。
1.3管理體質不明確,使得醫療風險加大。隨著慢性病患病率的提升,加大了醫療保險基金的風險,而由于各地慢性病保障機制的不明確,使得管理中缺乏具體的參考標準,并且很多地方對慢性病用藥審核的缺失,也使得醫療中用藥安全隱患加大。另外,慢性病管理監督的不完善,可能造成參保人過度使用一流服務或者醫療衛生單位提供過量的服務,加重患者負擔。
2 醫療保險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2.1建立慢性病門診通常政策,引導慢性病人入駐社區。在慢性病的治療中,可以考慮將患者個人賬戶中的資金籌集起來用于慢性病人的門診服務,并且,可以聯系社區醫療服務機構,擴大慢性病的醫療服務范圍,制定費用分擔制度,合理控制慢性病門診,統籌費用支出,使慢性病人入駐社區。個人賬戶與社區服務相結合,能夠有效提高個人賬戶資金的利用率,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也能夠確保慢性患者長期接受穩定的醫療服務,維持患者與醫務人員良好的關系。
2.2制定合理的病種支付范圍,優化結算方式。考慮到慢性病病種的多樣性,在實際治療支付上應不斷擴大病種支付范圍,制定的支付標準也要著眼于百姓的實際情況,盡可能控制在百姓承受范圍內,確保慢性治療的正常進行,慢性病支付方式立足與保障服務,從低水平起步,逐步適應現有的居民結構。為了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病率,要做好慢性病的預防工作,加強宣傳與慢性病的普查,考慮到目前大多數人對慢性病的認識上依舊保持傳統的觀念,因此相關衛生單位要加大慢性病宣傳力度,提升民眾對慢性病的認識,并積極參與慢性病預防檢測中,在檢測費用方面,貫徹醫療保險的理念,盡可能降低慢性病檢測費用。通過對各級醫院制度高低不同的分析制定不同的支付比例與起付標準,引導慢性病患者逐漸由大型綜合醫院向社區衛生醫療服務機構靠攏,實現患者分流,緩解醫院壓力,并且降低治療費用,在門診統籌結算方式上,逐漸探索更合理、更利于患者的結算方式,形成就醫、支付、結算一體化,確保醫療服務的正常進行與醫療費用的合理控制。
2.3總量控制,醫保包干,做好基金風險防控工作。為了更好的控制醫療費用以及醫療基金風險,可以采用總量控制、醫保包干的方式。在具體實行中,醫療保險部門應與醫院達成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按年度將醫療保險基金劃撥到醫院體系中,由醫院按照具體的慢性病種以及慢性病患者人員數量將醫保資金進行包干劃撥。考慮到慢性病患者門診治療次數較多、且費用零頭瑣碎,如果由醫保部門具體負責相關收費項目,則會使得操作復雜,資源浪費等,而采取醫保包干的方式,由醫院負責相關費用計算,能夠對費用進行更好的控制,另外,醫院直接對醫保基金管理,能夠節約醫保部門的管理費用。為了防止醫院使用醫保資金的不合理現象,醫保單位可以下派專人入駐治療醫院,對醫保基金的具體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提高醫保基金的利用率,此外,對于醫保基金的運營應聘請專人管理,做好基金風險防治工作,降低醫保基金運行中的風險,保證慢性患者治療的順利進行。
慢性病健康管理作為現代醫療行業重點關注的話題,在實際管理上,必須結合現代醫療保險制度,統籌資金分配,優化治療結算方式,并引導慢性病患者逐步入駐社區醫療機構。另外,要加強慢性病的宣傳與預防工作,逐漸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提升民眾的健康指數。
參考文獻:
[1]賴志杰.健康管理:醫療保險發展的助推器[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6.
篇8
(三)《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保險事業局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區直駐邕單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經辦管理工作的通知》(桂社保局發〔2011〕38號)。
二、可申報的門診慢性病病種范圍
冠心病、糖尿病、各種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壓(Ⅱ期以上)、帕金森氏綜合癥、肝硬化(失代償期)、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期)、慢性充血性心衰、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免疫調劑治療、甲亢、系統性紅斑狼瘡、腦血管疾病后遺癥、慢性肝炎治療鞏固期、銀屑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精神病(限于精神分裂癥、偏執性精神障礙)。
三、具備申報門診慢性病資格的定點醫療機構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自治區人民醫院、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廣西區江濱醫院、廣西區民族醫院、第三三醫院、廣西區工人醫院、廣西區婦幼保健院、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南寧市第三人民醫院、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只可申報慢性肝炎治療鞏固期和肝硬化(失代償期)]、廣西區皮膚病醫院(只可申報銀屑病)、自治區人民醫院一分院[只可申報精神病(限于精神分裂癥、偏執性精神障礙)]、南寧市福利院[只可申報精神病(限于精神分裂癥、偏執性精神障礙)]。
四、申報辦法
(一)參保人員在上述三級定點醫院或專科醫院醫保科申請并填寫慢性病審批表。
(二)備齊以下材料(均要由醫院專科醫師簽名確認):
1.代辦醫院疾病診斷證明書;
2.患者近期有關病史的小結性資料(包括習慣用藥及用量);有關臨床化驗單和/或輔助檢查單(可提供復印件,但必須有醫院蓋章)。
(三)填寫完整的慢性病審批表及備齊的材料由醫院醫保科送交至自治區社會保險事業局,統一組織有關專家評審。
(四)1名參保人員最多申報3種門診慢性病。
五、評審程序
(一)提交上述完整的資料。
(二)交由慢性病鑒定小組專家評審。
(三)通知評審結果:
1.確認慢性病,發給相應慢性病治療卡。
2.材料不全,補充所缺材料后,轉下一次評審。
3.不符合標準,不予確認,退回材料。
六、就醫管理
(一)參保人員在所申報的定點醫院憑醫保卡、門診慢性病治療卡就診取藥,所取藥品或進行的診療項目在《慢性病藥品目錄》范圍內的,其費用才可累計慢性病起付標準及享受門診慢性病醫療待遇。
(二)門診慢性病每次取藥量不超過14天。
(三)門診慢性病起付標準為每年600元[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免疫調劑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期)、各種惡性腫瘤3個病種不設起付標準],先由個人自付起付標準以下的醫療費用,累計足起付標準后的費用由統籌基金按住院結算辦法支付。
七、申報門診慢性病所需材料
(一)冠心病
1.有確診意義的病歷資料;
2.心電圖報告單;
3.X線檢查報告單;
4.疾病診斷證明。
(二)高血壓(Ⅱ期以上)
1.有確診意義的病歷資料及治療經過資料;
2.X線檢查報告單和生化檢驗報告單;
3.心電圖或超聲心動圖;
4.眼底檢查結果;
5.疾病診斷證明;
6.心臟彩超。
(三)糖尿病
1.有確診意義的病歷資料;
2.血糖化驗單;
3.疾病診斷證明。
(四)各種惡性腫瘤
1.醫院治療經過以及病歷資料;
2.病理報告單;
3.疾病診斷證明。
(五)腦血管疾病后遺癥
1.病史資料及治療經過;
2.顱腦CT或顱腦MRI報告單;
3.疾病診斷證明。
(六)帕金森氏綜合癥
1.有確診意義的病歷資料;
2.顱腦CT報告單;
3.疾病診斷證明。
(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有確診意義的病歷資料;
2.肺部X線檢查報告;
3.肺功能檢查報告;
4.疾病診斷證明。
(八)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有確診意義的病史資料;
2.超聲心動圖報告;
3.疾病診斷證明。
(九)肝硬化(失代償期)
1.治療經過及病史資料;
2.肝功能檢查報告單;
3.疾病診斷證明。
(十)慢性肝炎治療鞏固期
1.病史資料及治療經過;
2.肝功能檢查報告單;
3.HBV、HCV、HDV檢查結果;
4.B超或病理報告單;
5.疾病診斷證明。
(十一)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期)
1.病史資料及治療經過;
2.B超檢查報告單;
3.各種化驗檢查報告單:如腎功能(SCr、BUN、CO2CP)、電解質(K、Na、Cl、Ca、P)、血常規等;
4.疾病診斷證明。
(十二)系統性紅斑狼瘡
1.確診SLE的各項實驗室報告;
2.近期病歷資料;
3.疾病診斷證明。
(十三)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免疫調劑治療
1.移植前器官衰弱的病史資料和治療經過;
2.器官移植術證明書;
3.移植術后患者器官功能狀況評價書;
4.疾病診斷證明。
(十四)銀屑病
1.有確診意義的病史資料和治療經過;
2.病理報告單;
3.疾病診斷證明。
(十五)甲亢
1.有確診意義的病歷資料;
2.血FT3、FT4(或TT3、TT4);
3.HS-TSH化驗單;
4.疾病診斷證明。
(十六)精神病(限精神分裂癥、偏執性精神障礙)
1.完整、規范的門診或住院診療記錄,包括各種相關臨床化驗單、心理測驗結果、輔助檢查單(可交復印件,原件備查);
2.疾病診斷證明書。
(十七)再生障礙性貧血
1.門診或住院病歷(可用復印件);
2.血常規檢查單(包括網織紅細胞檢查);
3.骨髓細胞學檢查單及骨髓活檢單;
4.疾病診斷證明書。
八、異地門診慢性病的申報及醫療費用報銷須知
(一) 需辦理異地門診慢性病就診手續的參保人員,先由單位醫保專管員或本人到廣西區社會保險事業局辦理異地就診備案手續,同時領取《廣西中區直駐邕單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申報審批表》。
(二)參保人員持《廣西中區直駐邕單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申報審批表》到所選擇的異地三級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按要求填寫,并備齊相關病種資料。
(三)上述表及相關材料準備好后送回自治區社會保險事業局,由自治區社會保險事業局組織相關門診慢性病專家進行評審,評審通過的發給異地門診慢性病治療卡。
(四)參保人員在所選擇的異地三級醫院治療門診慢性病時,需嚴格執行廣西中區直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用藥范圍,超出目錄外藥品費用按自費處理,每次取藥量不能超過14天。
(五)異地門診慢性病醫療費用報銷方法:
1.不能跨年度報銷。當年的門診慢性病費用必須在當年12月25日以前報銷完畢,逾期者不予報銷。
2.報銷時需提供的材料:
(1)門診慢性病費用發票原件(必須要與普通門診發票分開開具);
(2)書寫規范、字跡清楚的慢性病用藥處方和專門病歷(可提供復印件);
(3)門診慢性病費用明細清單(原件);
(4)參保人員醫保IC卡、門診慢性病治療卡;
篇9
2 開展健康評估工作
收集了全鎮居民基本健康資料后,組織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對篩選出來的慢性病病人再進行全面體檢,詳細詢問病史,了解疾病危險因素。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個體具體指導。評估工作要求如下:診斷疾病。首先確認疾病所處階段,如高血壓病人現在是處在一期,還是二、三期階段。糖尿病病人分型和是否有并發癥出現,兼癥與疾病的關系:建立文字病歷和電子檔案管理;分類治療;健康教育。
3 分級預防管理
3.1 一級預防 又稱病因預防,即無病防病,是針對疾病“易感期”采取的措施。疾病易感期指的是有致病因子存在但疾病尚未發生,此階段預防措施將消除致病因素,使身體狀況逆轉。恢復健康。具體措施:健康教育、高危人群保護、改善生活方式等。健康教育:每一年2~4次的健康宣教,發放健康資料(例如:緊張或過多食鹽易發生高血壓。高血壓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以及肥胖病人易患糖尿病等。長期吸煙是肺癌和慢阻肺的危險因素,長期飲酒可致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高血壓、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家庭因素、氣候因素和社會因素等均可引發疾病或使慢性病發作和加重等)由鎮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生和村級醫生共同工作,通過宣傳教育,使人們懂得健康行為對健康的重要作用。高危人群保護:同時將對進入項目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進行生活行為方式干預,包括指導飲食、定期體檢。改善生活方式:慢性病是在日常生活中經過長期積累逐步形成的疾病。要治療慢性病沒有快速的良方。只能通過不斷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從每一個細節做好,才能逐步降低發病率。
3.2 二級預防 即有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患者已有病理變化,但尚未出現有確診意義的臨床癥狀。應對疾病進行治療,為取得較好的預后創造條件。具體措施:首先將篩選出來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的資料全部建立書面檔案和電子檔案,詳細記錄包括一般項目:姓名、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單位、職業、身份證,住址和聯系方式;疾病診斷依據;通過體檢調查,建立家庭健康檔案,掌握慢性病的發生發展情況。對每例慢性病患者應詳細記錄慢性病的診斷結果。如:何時何院診斷何疾病,記錄診斷依據,包括重要的輔助檢查診斷依據、治療結果、上級醫院醫生指導意見:引發健康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飲食結構、精神壓力、居住環境和性格等:家族史,有血緣關系的其他成員健康狀況納入慢性病管理庫,用條形碼,以便資料共享。通過以上措施,對慢性病病人進行系統管理。
二級預防將是社區服務中心的重點。每月開展4~5個慢性病管治日(就如同社區服務中心開展3次旬門診或4~5次的周門診計劃免疫接種日一樣)進行集中管治。對病情比較嚴重的,和已納入管治的病人,來復查間隔時間應相應縮短,1~2周復查1次。對病情穩定的,間隔時間可以稍長一些。慢性病門診日,慢性病人來社區服務中心復查,醫生詳細詢問用藥后的情況,結合檢查和輔助檢查情況。制定接下來的治療方案及用藥注意事項:明確下一次復診日。對于三期高血壓急性發作期和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者,要及時收治人院或轉入上級醫院治療。待病情穩定好轉后,可回社區醫院進行三級預防。
3.3 三級預防 該級預防又稱為臨床預防,即疾病防殘,是疾病的“臨床期”實施的措施。此期病人已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經過規范治療可減少并發癥和后遺癥的發生。對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及嚴重并發癥應及時住院或轉上級醫院治療,盡快控制病情發展,降低并發癥。待病情穩定好轉,可回社區醫院進行三級預防,進行藥物治療及康復訓練指導。另外保健醫生需指導家屬幫助病人進行功能訓練。以前對慢性病防治的管理,有些地方基本上是醫護人員上門服務,這雖然方便病人,但很難將全鎮幾千慢性病病人長期管理起來,一來醫護人員人力有限。二是無法及時進行輔助檢查,不利于慢性病人的正規治療和管理。現在把全鄉慢性病病人集中分開在4~5次來醫院管治有以下優點:大大提高了社區醫院的工作效率:對需要輔助檢查的,可以及時輔助檢查,調整治療方案;對三期高血壓,糖尿病慢性并發癥者,可以請上級臨床醫生會診;更有利于慢性病的系統管理,信息化管理。
篇10
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現有確診患者2.6億人,是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慢性病病程長、流行廣、費用貴、致殘致死率高。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占到我國總死亡率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1]。未來的20年,中國40歲以上人群患五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性病”)的人數將成倍增長,慢性病在中國已經提前“井噴”[2]。是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若不及時有效控制,將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
社區衛生服務作為居民健康的“看門人”和“守護神”,被WHO公認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載體和舉措[3]。但僅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財、物現狀,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陜西煤業化工實業集團醫院管理中心(以下簡稱“醫管中心”)針對這種現狀,大膽提出了“以健康檔案為依托,以專業化醫療為基礎,探索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理念。
醫管中心現有醫療衛生機構五十多家,其中一級院所有四十多家,有資質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5家。經調研決定,2013年元月起,在所屬銅川陳家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試點,該中心與陳家山礦醫院(二級乙等)是一套機構、兩塊牌子,2012年被陜西省衛生廳授予省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現介紹我們的做法與體會,供同道參考。
1 方法
1.1以健康檔案為依托。
1.1.1開發了健康檔案查詢系統軟件。在原有的社區衛生服務軟件、醫生工作站的基礎上,又開發了健康檔案查詢系統文件,根據輸入的健康檔案信息可以隨時、快捷查詢各種慢性病患者的診斷、人數、姓名、年齡、住址、聯系方式,及時掌握轄區居民健康狀況的動態變化,有助于決策和進行針對性管理。
1.1.2“死檔”變“活檔”。任何一位慢性病患者就診、住院時可隨時調取患者的健康檔案,了解患者既往史、過敏史、家族史等健康信息,使治療具有連續性、科學性;服務群體外患者初次就診,也可建檔,納入慢型病管理范疇;患者復診時癥狀體征、檢查結果、診療方案及時添加到健康檔案中,真正做到“死檔”變“活檔”。
1.2全科醫生“專科化”。目前,患者主要集中在三級醫院和區域性大醫院,基層院、所工作量不飽和,全科醫生能力是決定雙向轉診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按照全科醫生“專科化”的思路,根據篩選出來的發病率居前五位慢性病疾病譜,結合醫生人數,制定了培訓計劃,每人對應1—2種疾病,輪流到三級醫院專科進修半年以上,掌握該疾病的病因病理、診斷治療、發展轉歸、健康教育、注意事項等,有效提升了全科醫生業務素質,慢性病診治方案與上級醫生基本保持一致,逐步贏得患者的信賴。通過與三級醫院建立聯系,方便了業務指導、會診、雙向轉診的實施。
1.3細化慢性病管理。
1.3.1成立慢性病管理團隊。針對轄區居民發病率居前五位的慢性病、對患者健康威脅極大的疾病(如腫瘤患者)、需醫療機構協助實施治療措施的慢性病患者成立了對應的慢病團隊做技術支撐。每個慢病團隊由兼職的一名醫生、一名護士、一名公衛人員組成,負責1—2種慢性病管理,從健康訪視、咨詢、教育,復診,個性化診療方案的制定,會診,轉院,健康檔案的建立、更新、使用等方面全程管理。
1.3.2制定慢性病管理常規。每個慢性病團隊按照衛生部相關的防治指南、診療規范,結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根據本單位的醫療資源、服務群體需求制定每種慢性病管理常規。內容包括:訪視頻次及形式,復診間隔時間及項目、安排,健康教育頻次、形式、內容,健康知識知曉、行為方式干預、治療效果評估等。管理常規的落實實行團隊負責制,團隊內部分項到個人,與績效考核相結合。
13.3對患多種(2種以上)慢性病的患者,根據疾病進展程度,評估當前對其健康危害最大的因素,納入相應的慢病團隊進行管理,其他疾病對應的團隊協助治療。
1.3.4發放便民聯系卡。慢病團隊給所管理的慢性病患者發放了便民聯系卡,卡上有慢病醫生聯系方式,患者有健康服務需求時,可隨時撥打慢病醫生電話,采用不同方式(如電話咨詢、上門服務、就診、住院等)滿足患者需要。還可憑便民聯系卡免除掛號費,方便患者就診。
1.3.5簽約責任醫師,建立家庭病床。對篩選出來長期臥床、且有治療需求的慢性病患者,與患方簽訂責任醫師服務協議,慢病團隊按需上門服務,極大方便了患者。
1.3.6技術協作,雙向轉診。與上級醫院建立了技術協作機制,對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慢性病患者,請上級醫院專科醫生進行集中會診指導;對于診斷不明確、急危重癥需轉院患者,由慢性病醫生聯系床位,隨救護車護接送患者出、入院,對患者的病情、治療方案、復診安排、注意事項等進行交接,使患者的健康管理具有連續性。
2 結果
2.1慢性病管理工作得到了延伸。2013年截止9月底,陳家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篩選出高血壓患者586人,管理489人,管理率83.4%;糖尿病患者128人,管理121人,管理率94.5;冠心病51人,管理48人,管理率94.1;精腰腿疼130人,管理112人,管理率86%;腦梗64人,管理56人,管理率87.5;工傷74人,職業病39人,共管理107人,管理率94.6.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達90%,慢性病控制率62%、并發癥發生率13%。
2.2職工服務理念轉變。通過以專業化醫療拓展、深化慢性病管理,以臨床醫療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全體職工服務理念、服務方式發生了很大轉變,由被動服務變主動服務,由“坐堂等診”變“上門入戶”,由面對患者轉為關注生命的全過程,明顯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和信任感,患者滿意度由去年同期的88%上升到今年96%。2013年1—9月份門診病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1196人次,住院病人增加398人次。
2.3有效利用了醫療資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醫院人員共用,通過系統慢性病管理,合理調配、統籌使每個班次工作量達到了飽和,也解決了人員短缺問題,使醫療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2013年1—6月份總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34.37萬元增加到了今年的279.14萬元,增長率107.74%。
2.4探索企業醫院發展的一種模式。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開展,對企業醫院的政策依然不明朗,又受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致使企業醫院發展遇到了瓶頸。按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用專業化醫療管理慢性病患者,起到了固化、拓展病源,增加營業收入的目的。
3 討論
3.1有效預防和控制慢性病,是改善民生、推進醫改的重要內容,但是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機制尚未建立,尤其是企業醫院工作的難度很大,需要從基礎建設、人員編制、設備投入等多方面給予扶持。
3.2探索社區衛生服務與基本醫療相結合的方式來促進慢性病管理,既消除了醫院服務的被動性、局限性,又彌補了社區衛生服務的專業性不強、不夠深入的現狀。
3.3受醫學高校畢業生就業價值觀和企業用人機制的影響,慢性病管理工作需要一批扎根基層、樂于奉獻、善于學習的業務技術人才,也急需培養一批具有中、高級職稱骨干技術力量。
參考文獻:
篇11
0 引言
慢性醫療費用的控制對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國家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當患者患有慢性疾病時,就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大多數患者需要終身服藥。當慢性病藥物費用過高時,會對患者的家庭帶來很大負擔[1]。同時,高額的慢性病費用也會給國家財政帶來負擔。
1 慢性病醫療藥物高額費用的危害
1.1 在醫保基金中比例過高
生活水平的提升,讓更多的人群都患有了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群,身體的抵抗力減弱,攝入的能量不能完全吸收,慢慢導致患病。慢性病患有人數的顯著增加,在我國的醫保基金中占據了更多的比例,是我國國家財政的負擔越來越重。尤其是當慢性病藥物的費用、檢查費用、住院費用等多項費用出現增長趨勢后,更加劇了這種現象的發生[2]。
1.2 慢性病醫療費用的增長給我國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社會在快速發展,但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慢性病醫療費用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國家經濟增長速度。同時,由于慢性病醫療費用增長會帶給慢性病患者、患者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可能造成家庭不和諧因素的產生,間接造成社會矛盾的增加。
2 慢性病醫療費用管理所面臨的問題
2.1 大多數社區的衛生服務費用增長過快
社區服務費用的快速增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是我國慢性病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同度有了明顯提升。第二,是出現了許多冒用卡狀況。根據調查顯示,冒用卡現象主要集中在大病統籌人群中,還有離退休人群中。冒用卡現象的出現加快了醫療費用增長速度,但仍未出臺有效政策進行管理。第三,醫療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根據數據表明,醫生的專業能力與不合理費用的收取呈現反比狀態。當醫生的專業素質較低時,不合理費用就越高,專業素質越高,則不合理費用收取越少[3]。
2.2 患者的住院大額費用呈現增加趨勢
當患者住院后,存在許多過度治療的現象。許多醫院會以治療更有效、治療需要等理由選擇更加昂貴的藥物,進而出現了過度治療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慢性病藥品謊報以及搭車開藥等多種不良現象。由于對于慢性病醫療費用管理力度不夠,不能建立完善的醫療費用管理體系,導致出現了許多空隙,讓一些不法分子得逞,卻給患者和國家帶來很大負擔。
3 給予慢性病醫療費用控制的改革建議
3.1 加大對基層衛生服務的投入力度
國家應當加大對基層衛生服務建設的投入力度,減少以藥養醫狀況的發生。在慢性病醫療建設過程中,應當設立專門的藥物監督部門,規范藥物收費標準。當藥物收費價格超過標準時,必須予以查處。同時還應當加大對醫生的投資力度,提高醫生的工資水平,降低醫生出現不法行為的概率。免除醫生與藥物的關聯關系,不得出現藥物提成情況。只有這樣,才能讓醫生專心于治療技術,提高自身的醫術水平。在能夠保證醫療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慢性病醫療費用。
3.2 建立完善的慢性病人管理系統
完善的慢性病人資料管理系統能夠降低冒用卡情況的發生概率。首先,應當為慢性病人建立病歷平臺,以聯網方式將慢性病平系在一起。當慢性病人進行取藥或治療時,可以又專業人員進行查詢。通過慢性病平臺,還可以看到不同醫生對于病人的治療措施,甚至可以建立遠程會診功能,降低診查費用。其次,應當加強對特殊慢性病人群的管理。應當設立專門機構對離休干部進行定期走訪,避免出現冒用卡或者空掛床現象[4]。再者,社保部門應該根據具體的慢性病種類型,定期組織慢性病患者進行復查,從而核減慢性病病種,縮減費用支出。
3.3 建設完善的監控系統
在設立監控系統時,可以采用先進的監控技術,利用完善的規則來規范慢性病醫療費用。國家應當出臺相應的違規處理方法,根據每個地方不同情況,進行針對性規定。若醫院出現過度診療狀況,可以追究醫生個人或者醫療機構的責任,進行大力處罰。醫院醫生必須嚴格控制慢性病得用藥量,防止一人刷卡拿藥供多人服用,或者私自轉售藥品給未參保人員等現象的發生。針對上述現象,社保部門應對慢性病購藥實行雙審核、核銷制度。慢性病患者拿取慢性病藥品時必須由專門機構的人員對藥品的批次和數量進行登記,待藥品用完后必須持藥品內外包裝再次到登記機構進行核銷。核銷后方可再次拿取藥品。不按規定核銷的,系統將對其相應的慢性病種自動封鎖。若出現冒用卡等違規現象,并且屢次警告制止拒不改正的,社保部門有權暫停或取消其享有的慢性病資格。
4 結束語
慢性醫療費用的增長與慢性病患者及國家都有重大關聯,過度增長會給患者及國家財政帶來很大負擔,抵消部分社會經濟成果,不利于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為了減少不規范行為的發生,國家應當加大對基層醫療的投入力度,選擇專業能力強的醫生,還可以建立完善的慢性病人管理系統,加強對病人的管理力度。最后,對慢性病醫療費用的監督也必不可少,出善的規章制度,減少個人或醫生、醫院的不良行為,可以有效控制慢性醫療費用的增長。
參考文獻:
[1]劉揚河,劉躍偉,周鵬,何田靜,利國,程紅平,龔勛.海口市某醫院老年慢性病患者醫療費用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5,09(16):13-15.
[2]逯延華,王健.山東省三縣(市)農村居民慢性病患病情況及醫療費用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1,02(10):209-211.
篇12
8月27日,在由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辦、創業黑馬集團承辦、《支點》雜志社協辦的第30期“光谷?青桐匯”移動醫療專場上,從事慢性病管理的邁德同信(武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德科技”),引發投資人熱議。
講述人 邁德科技綜合部經理唐甜
項目概況
邁德科技2011年成立,注冊資金1200萬元,是位于武漢光谷生物城的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定位于做慢性疾病防控和管理的產業生態建設者。慢性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當前慢性病患者高達2.6億人。
最初,邁德科技是一個面向基層醫生和患者的在線醫學教育產品和信息服務互聯網平臺。一方面,收錄糖尿病、甲狀腺、腎病、腫瘤等慢性病領域權威專家的臨床經驗和案例;另一方面,集聚慢性病領域的權威專家,以線上授課的方式,培訓基層醫生和患者在慢性病領域的專業知識。主要產品有醫師助手、空中課堂等慢性病教育軟件,以及多種慢性病治療和防控書籍,醫生和患者主要通過付費方式購買。
目前,在慢性病移動醫學教育的基礎上,公司為基層醫生和患者用戶提供慢性病防治相關的實體產品。因為基層醫生在管理患者的過程中,可發展患者購買邁德科技的快消品和醫療器械;而患者也可自行在線上或線下購買產品。快消產品主要有低糖衛士、清吟衛士、足浴燈等,大部分是自主研發。醫療器械除了基層醫療健康管理一體機是自主研發外,其他都是的世界500強企業產品。邁德科技有12項專利、13項軟著、13項注冊商標。
未來,公司還將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基層醫生為患者開的處方,患者瀏覽的醫學知識及購買的產品,都會有大數據積累。這樣就能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為他們提供精準的個性化診療方案。
總的來說,邁德科技通過權威專家吸引種子醫生,種子醫生吸引優質患者,優質患者再影響患者圈,從而實現銷售慢性病防治產品和醫療器械的目的。
市場情況
2016年上半年,邁德科技醫生用戶29316人,患者用戶389286人,營業收入1617.18萬元。其中,實體產品銷售占營業收入的30%以上。這說明,醫患教育直接推動了實體產品銷售。今年預計營業收入可突破5000萬元,實體產品銷售可占營業收入的50%。
融資需求
邁德科技已經過了兩輪融資,第一輪融資金額為1408萬元,第二輪融資金額為1780萬元。第三輪融資需求為3000萬元,出讓10%股權。
投資人點評
需要把C端生意做成更多B端生意
陶天宇 創業黑馬投資學院投資人關系經理
邁德科技的技術含量很高,有自己的研發團隊,研發的產品很有價值。雖然現在慢性病管理的產品很多,但大多數都是國外產品。在中國的醫療創業項目里,具有專利技術的臨床藥物產品,是比較寶貴的資源。
邁德科技所選的路徑也很好。主要通過線上和醫生的導流,帶動線下快消品和醫療器械的銷售,后期還會做一些慢性病系統化管理的增值服務,前景非常不錯。不過,在導流吸引患者用戶方面,還要有更多的途徑,如何把C端的生意做成更多B端的生意,比如和醫院、健康公益組織等渠道進行合作,就能吸引更多患者用戶。
還得加大自主研發力度
陳磊明 天使匯武漢首席代表
邁德科技最大的優勢在于點抓得非常好,慢性病確實是移動醫療的重點。但是,邁德科技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的產品其實并不多,大多數產品是商生產的。邁德科技的產品做得還不錯,只是毛利率很低。慢性病這么大的市場,邁德科技去年全年的營業收入也就1000多萬元,其實并不算多。從這點來看,邁德科技的3000萬元融資,估值有點過高。
如果所有產品都有自己的知識產權,那么邁德科技被復制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因為自主研發的產品和技術能形成行業壁壘。而且,當產品足夠好,再去做運營和推廣,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邁德科技還得在自主研發產品上多下些功夫。
對患者的黏性有待增強
吳芹芹 深圳追夢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經理
和其他疾病一樣,慢性病的診療也分為診前、診中和診后。從慢性病患者的角度來說,邁德科技主要涉及的是診后的管理環節。
篇13
本文分別對慢性病的發病特點以及該類疾病在社區中的康復治療和規范化管理措施進行分析和闡述,報道如下。
1 慢性病的發病特點
慢性病的發病特點為病程緩慢且呈逐漸加重之勢,引發疾病的病因復雜多樣,且常伴有不可逆的組織器官病理變化和功能障礙,長期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需要不間斷地進行保健和治療。目前對慢性病尚無確實有效的針對性治療措施使患者痊愈,只有找出可能引起這類疾病的這種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通過有效地控制這些因素,對易感人群采取各種保護措施來減輕該類疾病對患者的影響。此外,慢性病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其發病方式和病理特征的復雜性,通常不是一個單一的病理問題。因此,對于這類疾病的治療不能采取簡單的對癥下藥的方法。
2 開展社區康復治療的意義
對慢性病患者開展社區康復治療,可使廣大患者都得到康復治療,節省患者的治療成本。減輕治療給患者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同時,采取慢性病的社區康復治療措施,不僅利于疾病的控制,也可以促進我國康復事業的發展。
3 慢性病的社區康復治療
3.1 加強社區康復治療的宣傳力度:加強社區康復治療的宣傳力度,使患者和家屬能了解社區治療的優勢,而選擇這種治療方式。由于慢性病是一類長期、且一旦發生就幾乎不可能治愈的疾病。因此對于該類疾病的控制就顯得十分重要。對于這類疾病的社區康復治療可通過對引起疾病的危險因素進行有效干預來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而加強社區健康教育力度和提高社區居民的保健意識是干預的重要手段,通過開展針對與各種健康問題相關的目標人群的健康知識宣傳和培訓,來提高居民的衛生知識水平和保健意識,讓其能改變不良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險因素,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改善身體狀態,最終達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3.2 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社區衛生服務是我們國家整個衛生保健體系的基礎,為廣大居民提供最便捷、有效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的醫療服務。社區衛生機構對社區內所有人群的健康進行維護。因此,通過社區衛生服務可以及時發現慢性疾病,并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4 慢性病的社區規范化管理
4.1 建立慢性疾病管理檔案:建立慢性病患者完整的病情管理檔案是能否有效控制病情的關鍵。在慢性病的社區康復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病歷的書寫和病情和治療情況的記錄,建立完整的疾病管理檔案,并對相關文件進行規范化管理和定期查閱,以利于對患者病情的全面掌握,可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4.2 對慢性病患者進行定期監測:慢性病的社區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慢性病患者進行定期隨訪,了解病情的發展情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動態管理和監測,主要隨訪的內容包括患者的臨床表現、治療措施及效果,同時,預測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4.3 加強與上級醫院的病患管理聯系:社區衛生組織應及時與上級醫院進行患者情況的溝通,并與其加強病患管理聯系,這也是慢性病社區規范化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這樣,一旦患者的病情惡化,需要轉入上級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治療時,上級醫院的醫生能快速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并迅速反應,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為患者節省寶貴的治療時間。
慢性病的主要治療策略是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而社區衛生組織接觸的是范圍最廣的社區居民,是可以對疾病進行控制的最直接機構。對慢性病進行社區康復治療和規范化管理可通過建立慢性疾病管理檔案、對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進行監測以及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等手段,來控制慢性病的發展。在社區中加大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康復治療和規范化管理力度,可以有效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減少醫療花費,達到控制慢性病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魯,施榕. 社區預防醫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3.
[2] 吳毅,陸蓉蓉. 加強慢性病的社區康復治療和規范化管理[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11(24):967-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