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禮儀的多樣性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禮儀的多樣性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禮儀的多樣性

篇1

Key words:World heritage;historic city; protection of heritage; urban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C91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0)11-9(8)

作者簡介:林志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法國總部世界遺產中心專員

法國巴黎索邦大學遠東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

近幾年來,筆者參與歐亞多項世界遺產、城市發展與振興等合作計劃,多次接受國內歷史文化名城及大學院校邀請,親赴眾多歷史文化名城進行踏勘與考察,并參加相關歷史古跡、街區的保護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欣然察覺,所接觸到的這些中國學者,其技術與能力實可進位國際專家等級之列。然而可惜的是,這些年輕有干勁的學者及專業人員,卻常常把歷史文化名城、傳統街區的保護以及都市的適度更新與發展,定位為“重要工程技術項目”,將工作重點鎖定在建設項目與一系列的圖紙編測,希冀短期見效,因此常易為了仿制或復原該物件而謹遵圖紙并大興土木,卻難以反映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其對歷史文化的弘揚與反思精神。

為此,筆者撰寫本文,希冀能夠增進中國專家與學者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制訂的文化性的國際公約以及其所推動的世界遺產保存國際合作計劃的了解,來共同探討研究世界遺產歷史古城保護所面臨的挑戰。

1關于UNESCO三個世界性文化公約以及國際古跡保護維修工程的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許多國家遭受戰爭的破壞,博物館、歷史建筑物和古跡,遭到嚴重損害。因此,1945年11月16日,由四十四個國家代表,在倫敦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組織章程,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宣告正式成立,同時推動了眾所矚目的“UNESCO世界遺產名單”。

從成立至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制訂了七項國際文化公約,本文將介紹其中最主要的三項國際文化公約:1972年的《世界遺產公約》、2003年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距今最近的2005年的《保護文化多樣性國際公約》。透過這三項公約,我們一起來認識、思考 “世界遺產”與“文化多樣性”。

?1972年《世界遺產公約》(1972 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基于關心和保護人類共同遺產,UNESCO訂立此國際公約。此公約不只希望協助維護、增進、傳播保護人類共同遺產方面的知識,更推動了眾所矚目的《UNESCO世界遺產名單》,希望喚起國際社會對世界遺產保護的關注,將保護跨國界之“具普遍性價值的世界遺產”當作各國政府、行政單位及所有世界公民的共同職責。

截至2010年9月,共有187 個會員國已簽署《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世界遺產已達911處,其中文化遺產704處、自然遺產180處、自然與文化雙遺產27處,分布于151個國家,而中國先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已達40處,其中文化遺產28處、自然遺產8處、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處,數量居世界第三位。登入世界遺產名錄最多的國家是意大利,多達45項;西班牙擁有42項居第二位;中國后來居上,以40項名列第三;再來則是法國以35項名列第四。

?2003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3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全球化、自由化的趨勢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及破壞,甚至壓縮傳統文化的空間使其瀕臨消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世界各國應盡快采取行動來保存、保護、研究、論證和復興傳統文化及民間創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口頭傳說和表述(含語言);二、表演藝術;三、社會風俗、禮儀、節慶;四、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五、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2005年《保護文化多樣性國際公約》(2005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and Promo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Expressions):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文化多樣性視為“人類的共同遺產”,文化多樣性對于人類社會就如同生物多樣性對于生物界,是不可少的構成因素。國際社會所有成員應該共同負起維護文化多樣性的責任,“把捍衛文化多樣性作為與尊重人的尊嚴一樣應盡的義務”。同時UNESCO加強與WTO(國際貿易組織)、WIPO(國際智慧財產權組織)、UNCTAD(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組織)及美國政府(強調文化、影片、音樂市場,應如同其它商品一樣全面自由化)等組織的合作,共同協商“文化產品與服務的特殊性,他們不同于其它商品”,“重視發展中國家在保護文化多樣性方面特殊情況的特殊條款”。

隨著對文化遺產認識的發展,人們對遺產的認定范圍和保護也在不斷擴大。今日,除了單棟建筑體的保存,文化環境的維持與塑造,也受到行政單位及一般公眾的普遍重視。所有非物質性的文化資產的維持與振興終于取得立論根基。

在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保存的思想基礎上來思考文化多樣性的概念,筆者認為可以帶來兩個主要啟示:

1.“文化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帶來的啟示:

近年來,有個別地區與國家意識到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其獨特的傳統文化發生逐漸消退的現象,若再不加以重視與保護,文化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失殆盡。

2.將捍衛文化多樣性作為與尊重人的尊嚴一樣應盡的義務:

文化的存在是對于人類歷史價值的體現,是長時間的累積,并且是經過自然與時間的篩選后而存在的,所以現存的文化不但為該文化表現形式的所在地區或國家所擁有,更是歷代先人留給當代人的財富,沒有任何國家或個人可以加以剝奪。對于文化多樣性的保護,等同于尊重人的尊嚴一樣重要。

2從傳統街區保護與都市適度的更新案例來思考城市和諧性與歷史文化名城的永續發展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應從現階段以保護古建筑與遺產、改造環境為主的物質形態的保護轉向對社會文明、經濟生活的整體保護,保護的同時保持城市活力,為居民創造舒適的居住環境。保護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居住、生活在環境中的人,所以必須關注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

我們可以將巴黎都市傳統街區保護與都市適度更新及曲阜歷史文化名城的永續發展,當做兩個具體案例來思考城市和諧性與歷史文化名城的永續發展。

2.1巴黎圣安東尼傳統街區保護與都市適度的更新案例

古跡與古物保護制度的進行,使人們意識到,凡是留有歷史、人文特殊紋理的空間,都可能是值得保存的文化資產。例如受到關注的巴黎圣安東尼街區(Faubourg Saint-Antoine),其被巴黎市政府所要保護的物件,乃是它的空間布局――狹長的中庭與過道、聳立的煙囪、十八世紀的街道與樓面、精致的木造家俱產業,構成整個圣安東尼街區的地區特色。(圖1)然而,20世紀90年代初,這一帶新舊建筑間的沖突越演越烈:新拓寬的馬路,使原有的都市尺度消失殆盡;富有特色的公共中庭和過道,在房地產開發追逐最大利潤的驅使下,也被分割成破碎的殘余空間。在熱心人士、專業團體及民意代表的呼吁下,巴黎市議會提案保護此傳統街區,并于1994年1月,通過了該保護傳統街區提案,劃定現況調查范圍,同意針對該特定區,局部修改土地使用條例。

這方案主要三個目標在于:

(1)尋求新建物與舊街區的協調。

(2)延續本地區住、商混合的特色。

(3)將部份街道中庭、后院與單棟建筑物等富有歷史及人文意義的元素,登錄列冊保護,以求保護傳統街區與都市發展兩全其美的效果。

圣安東尼傳統街區的保存計劃,主要通過下列四個管制及獎勵性措施齊頭并進 :

(1)修訂圣安東尼傳統街區之土地使用條例――主要在于研擬一套專為圣安東尼傳統街區制定的特別法規,以求達到保護都市景觀與維持住商平衡的目標。

(2)編訂公共空間準則――日后在圣安東尼傳統街區范圍內,任何公共空間改善工程,都必須遵照這一個準則來進行規劃與施工,以期新建與重修的商店街、人行道、小廣場等公共空間與傳統街區的保存同時進行。

(3)由巴黎市政府與巴黎工商保護促進基金會,共同研擬如何保存并發展傳統街區之手工業與商業活動的具體辦法。

(4)通過獎勵性的舊屋翻新計劃政策,改善老舊住宅的居住品質。

目前圣安東尼街南北兩側,共有七十五公頃被劃入現況調查范圍區,計有三百余棟建筑物與四十二個中庭、后院,登錄列冊管理。列入登錄管理的房屋,一律不拆除;因天災毀壞,得依原樣重建。此外,為鼓勵商業與傳統手工業繼續發展,新建建筑物底層樓高,不得低于三公尺半;舊屋翻新,可享有舊法規所允許的高容積率,但必須遵循一個條件,保存原先商業樓板面積的比例。最后,為避免中低收入戶受排擠、被迫遷離此社區,巴黎市政府在這一帶地區實施舊屋翻新補助經費政策,以適當誘因鼓勵屋主改善老舊房子的居住品質。(圖2)

巴黎市政府,一方面在此設立了保護圣安東尼傳統街區工作室,同時,也通過組成政府與民間合作開發公司的機制,廣征大眾意見,凝聚市民共識,并通過一些活動(如配合法國每年一度的古跡日舉辦圣安東尼街區傳統手工藝展,活動時期,彩釉細瓷、精致家具、各種傳統產業,圍繞在公共中庭四周,傳統社區熱鬧的景象,不難想象。)來進行此區的都市保存、更新與適度開發。(圖3)

舊社區再開發,需要各方面因素配合,除了都市空間特色的認定登錄、保護與適度更新以及市民共識的凝聚,同時也應尊重原居住人口結構與社會經濟活動。因為沒有生活內容、產業形態做基礎,都市景觀將淪為空洞的布景。

從圣安東尼傳統街區保護的個案了解,巴黎市政府一方面推動傳統市區保護與都市適度更新,另一方面兼顧新興文化娛樂產業的發展與住宅需求。

巴黎的文化資產保存,原則上是遵循前述法國文化資產保存法規與制度來執行。但由于其都會地位特殊、歷史性建物及空間數量眾多,若用傳統的古跡保存區標準的法規來執行文化保存的話,整個巴黎市中心,皆會被劃入古跡保存區。巴黎市歷史性建物及空間,至今仍能夠十分完善的保留下來,同時亦不限制都會現展,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其實在于其十分詳盡與完善的容積率及建筑高度限制、建照嚴密管理核發與土地分區使用條例(P.O.S.- Plan d’occupation du Sol)的全面考慮。

但為了更有彈性的顧及現代需求,以及與常民性的歷史性建筑的空間之傳承,圣安東尼舊街區振興方案,使用了局部變更修改土地分區使用條例(P.O.S.),來達到文化生活化、空間人性化與新舊并存、開發與更新保存并重的永續發展功能,這也將巴黎文化資產保存,帶進另一個新面向。

2.2曲阜歷史文化名城的永續發展

就當代中國與山東的地域概念而言,曲阜在空間尺度上僅是一座小城。但作為儒家文明代表人物孔子的故所,它被公認為東亞文明的圣地。在1982年,曲阜榮膺中國政府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此外,更為重要的東方圣地“三孔”――“孔府、孔廟與孔林”由于其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其唯一性和完整性以及自身蘊藏的建筑藝術和碑刻藝術等價值,成為1961年中國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在1994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8次會議上,經由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大力推薦,被作為一個整體收錄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4,圖5)

2.2.1近代以來曲阜城市規劃的演變

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曲阜城的建設發展一直十分緩慢,而且都是在缺乏城市總體規劃統一指導的情況下進行的。在20世紀70年代末,清華大學建筑系吳良鏞教授就曲阜的歷史古跡保護和城市規劃建設提出了以曲阜舊城為中心,聯系北部的孔林和西部的文教區、南部的雪泉風景區、東部的新城區,形成“十字花瓣”式的空間布局。此后,這一規劃構想被《曲阜城市總體規劃》(1995年)所采納,并且成為曲阜城市空間布局的基本原則。(圖6)

1990年代末,基于構筑區域城市的理念,把“十字花瓣”式的空間布局模式繼續向區域范圍拓展,提出在曲阜明故城以南的大成路沿線集中建設新儒學文化區,作為未來曲阜的城市中心,提出以“四院”為核心擴大發展儒學文化區 (“四院”為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院、孔子書畫院、論語碑苑)。

2002年,因“濟寧―曲阜都市區”的建立,經曲阜市委、市政府決定,對原曲阜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了修編。2004年3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對《曲阜市城市總體規劃》進行反思審議,城市以向南發展為主,呈“南展、北控、東進、西擴”態勢。

2.2.2曲阜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復興的永續框架:《歐盟亞洲城鄉合作計劃》

世界格局的演變、中國的政治決策走向,對“孔子的故鄉”――“儒學圣地”曲阜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了絕佳良機。為了推動曲阜老城區的保護與發展,自2002年,筆者受曲阜市規劃局委托與歐盟接觸,促成雙邊的合作意向;2004年10月,曲阜市人民政府與兩個歐洲合作城市――法國雷恩市(Rennes, France)、西班牙圣地牙哥(Santiago de Compostela, Spain),簽訂了合作協議;2004年底,通過《歐盟亞洲城鄉合作計劃》(Asia Urbs)①。

秉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該計劃結束后,歐亞工作團隊仍于2008年6月于曲阜孔子研究院,與中國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北京大學湯一介教授及法國的孟毅大使共同舉辦以“ 文化與空間 ”為主題的國際論壇;同時在2008年11月3―6日于中國南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城市論壇上,配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世界人居署一系列的以“歷史城市屬于所有人”為主題的研討會與工作營活動,以曲阜的經驗為案例,和世界各重要城市的政界、學者、領導、技術人員與大眾傳媒代表們,一起思考 “歷史城市屬于所有人” 城市和諧性的相關議題;目前,正配合“法國曲阜國際友誼協會”加強推動“空間?文明?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除了延續關于“文明與空間”的議題,更呼吁 “人居環境”及“人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2.2.3曲阜市名城保護與復興總體構想

為切實更好地保護和促進明故城的發展,2005~2006年,曲阜市政府邀請上海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用二年的時間編制完成明故城修建性詳細規劃,期間也請歐盟專家參與此規劃的編制工作。曲阜市委、市政府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越來越重視,對于曲阜的旅游規劃,已確定重點保護區域,并提出“兩城、兩片、三軸、四山”的格局。

在考慮實行大型的發展規劃之前,首先必須考慮城市的獨特特點:也就是說,要實行有效的城市保護計劃,必須要保留多樣性的歷史遺存,并且處理好故城保護和地方以及區域發展的迫切需要之間的關系。在曲阜這座著名的歷史與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之間的關系雖息息相關,但尚未明晰。歷史遺存不能僅僅作為旅游業的一種獨特資源,要同步做好遺產保護,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并大力發展多元化的經濟產業。

2.2.4曲阜規劃面臨的新機遇與挑戰

如何深化歷史文化的保護內容?如何從魯故城的總體保護角度來研究明故城的保護?如何有效地解決西周魯城重大遺址保護區域的問題?如何凸現古魯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就目前曲阜城市的規劃發展看,這些都是亟需解答的難題。

(1)面臨的機遇

①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成為一個時代的主題,對曲阜文化遺產的保護提出更高的要求。

②可持續發展戰略、旅游的龍頭地位的突顯,山東省確立“山水圣人”旅游構架(山指泰安的泰山、水指濟南的涌泉、圣人指曲阜的孔子),給曲阜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③隨著濟、兗、鄒、曲組群結構大城市構想的提出,曲阜將憑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旅游資源、便利的對外交通,成為這個復合城市的中心城市,成為文化、旅游、商貿、行政管理中心。

(2)面臨的挑戰

①曲阜作為縣級市,歷史文化名城繁重的保護任務與實際投入不成正比。

②西周魯城、漢城、宋城等重大遺址保護區域的保護與開發發展觀念,尚未得到有效的解決。

③如何有效的吸收民間投資,并有效地引導使其符合歷史文化名城發展方向是個難題。

④市民未充分認識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價值,其有關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觀念有待提高,應進一步宣傳和引導。

⑤華夏文化標志城可不可具體展現五千年文明的歷史文化淵源,尚未得到有效的論證。

3歷史城市的發展

歷史城市的發展最根本的問題是如何在不遺忘歷史與破壞歷史的前提下,將歷史與未來恰到好處的融合在一起。然而面對著當前人口急劇增長、經濟發展壓力增大、全球化導致的經濟與文化同質化的情況,這一課題必將成為歷史城市所在地方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

本篇之所以選擇巴黎和曲阜兩個城市作為案例加以介紹,在于兩者都具有非常典型的城市特色和發展特點,同時又在歷史城市的當展中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其中的經驗與教訓并存,實為歷史城市可學習與借鑒的典范。

3.1城市空間政策與經濟、社會、文化諸政策的結合

為了歷史城市中心區的復興,地方當局必須實施眾多跨職能、跨地域的政策措施,不落原有的城市政策、經濟政策、社會政策與文化政策的窠臼。這些措施應該彼此協調,涵蓋眾多的政策方向,體現城市空間政策與各方面城市發展政策的融合。

3.2遺產保護政策與住房、交通、景觀各系統的結合

空間是建筑、交通、景觀等諸系統的結合,因此遺產保護不僅僅是對典型建筑物的技術性保存,而是與一般住房、道路交通與公共景觀空間相包容的大系統。

一般性住房保護決定了街區的整體風貌,留存了歷史城市的文化記憶。政策決定了遺產保護中“保護”二字的價值,決定了城市中心區空間狀態的變化。景觀空間則是決定城市品質的重要因素。只有將這諸系統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城市中心區處在不斷進化與持續富足的發展路徑中。使其不單是對于整個城市聚集區的一個象征性的空間中心,也是全體市民的生活與活動中心。

3.3管理制度的創新以及公私部門和公眾共同參與的重要性

傳統管理制度的僵化與保守在一定程度上是約束歷史城市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某些情況下,有必要建立一個協調性的公共部門,在協商一致的前提下,強化其在城市規劃的具體實施方面所起的作用,將公共部門、私人部門以及普通公眾的意愿融合到一起。

3.4傳統技術留存的必要

當前的傳統建筑維修中經常遇到的一個難題是當代的建筑技術無法原樣重建古老的物質構件。城市復興文化的傳播需要一些專業技術培訓方面的創新,這一培訓在基于建筑考慮的城市復興過程中不可忽略,也應該包含其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外延。因此注重傳統文化中建造技術與相關傳統記憶的維存,是一項長遠性的歷史遺產。

3.5文化保護與文化記憶的發揚

文化記憶的發揚是在傳統建筑與景觀保護基礎上更深層次的歷史保護工作。文化記憶往往與自然、文化或者宗教相關聯。它深深的植根于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所有人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

當前國內眾多的歷史城市保護實踐依然以對宮殿寺廟等典型建筑物的保護維修為主,對于歷史街區的保護雖已開始逐步得到人們的認可,但是實際的操作仍步履維艱。傳統管治模式的不適應、專業人才的缺乏、公共部門、居民與公眾利益協調模式的缺位,以及對文化記憶的忽視都是歷史街區與歷史城市發展中面臨的關鍵性桎梏。因此希望可以再一次提醒國內眾多歷史城市的地方政府,在重要的物質遺產保護的基礎上跳脫開來,對物質遺產的保護與非物質遺產的留存都能夠加以普遍重視,以歷史為底蘊,建筑與街區為表征,文化記憶為升華,尋求到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

4結語

4.1文化遺產保護最終目的及宗旨是延續“文化多樣性”與“社會關懷”

我深信保護文化的多樣性,是世界遺產保護與歷史城市和諧發展的基本要點。當認識到“文化遺產保護”的最終目的及宗旨是延續“文化多樣性”,我們應當盡量吸納不同文化背景(民族、國籍)的專家學者組成工作團隊,對于不同“文化表現形式”給予尊重、肯定、理解與包容,結合文化遺產擁有國及地區的當地(native)專家,來共同思考如何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同時在保護中應該始終意識到,該文化的存在是因為經由當地人民漫長的歷史生活經驗、生態系統、傳統文化、及社會變遷等因素結晶而遺存下來的,是屬于全世界人類所共享的文化遺產,關心以及保護它們的發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4.2保護“文化遺產”切莫急功近利

“保護文化遺產”與“經濟發展”間,是否可以取得平衡點?如何在保護歷史傳統建筑、完整城鎮體系、多樣傳統文化以及和諧生態系統的文化景觀的同時,又可達到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以下有幾個要點可以提供思考:

――許多歷史文化名城、名村,目前正面臨著到底是遺產保存優先,還是旅游發展、經濟開發重要的難題。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的矛盾應周致處理,以求達到持續發展。

――應充分利用當地特有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對傳統建筑進行有效的保護性利用,進而延續歷史文脈,積極進行文化產業的挖掘,并在適當程度上發掘歷史遺產的社會經濟價值。

――通過加強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和名村的歷史傳統建筑、完整的城鎮體系以及多樣的傳統文化與和諧生態系統的文化景觀,進而推動“生態、文化旅游”,希望通過控制性、可持續性的生態文化旅游,來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名村及維存自然及文化資產,進而改善歷史文化名城、名村地區居民的生活,或許這也是一種從文化保存及發展來尋求濟貧的方式。

參考文獻:

[1]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M].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06.

[2]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M].UNESCO. Paris. France.1972.

[3]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M].NESCO. Paris. France. 2008.

[4]林志宏.世界遺產與歷史城市[M].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2010.

[5]林志宏.文化景觀與地域記憶――論曲阜及世界遺產[C].北京大學.跨文化對話第25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11):121-128.

[6]林志宏.L'exemple de Qufu, lieu de naissance de Confucius : intégrer les notion de "tradition" et de "civilisation" au développement durable [J].LA REVUE PASSAGES.Paris.2009(160):50-54.

[7]林志宏,等.工業遺產研究――從世界遺產中心收錄之工業遺產談起[J].國際城市規劃,2008(2):50-54.

[8]林志宏.文化景觀和地域記憶――曲阜及其世界遺產[C].法國 Rennes 政府.歐盟AsiaUrbs 曲阜世界遺產亞洲城鄉發展合作計劃總結報告.2008(2):18-20.

篇2

事實上,從最開始松散的志愿者活動到現在的頗具規模和影響的“社會企業”形態,“一公斤”只花了三年時

間。

帶著愛心去旅行

提起“一公斤”,很多人都會有或多或少有些印象。

近兩年來,這幾個咋一看令人好奇的字眼頻繁地出現在各類媒體上。在去年將近10個月的時間里,6000多輛出租車,都曾經載著觸摸屏上“一公斤”的互動公益廣告,飛馳在上海的大街小巷。

準確地說,“一公斤”是個倡導公益旅行的草根組織,它希望旅行者能在旅途中探訪鄉村學校,出行時多背一公斤學校所需的物資,以一種輕松快樂的方式傳遞愛心和知識,同時為自己的旅程增添意義。

安豬(本名余志海)是“一公斤”的發起人。

2004年4月,安豬的一位“驢友”崔英杰從云南旅游回來,和他談起在云南德欽雨崩徒步旅行途中碰上了兩個支教的女孩。崔英杰希望安豬以后如果有機會去雨崩,不要忘了給她們以及她們的學生們帶些禮物。

“那邊生活條件很差,天天吃青菜,難得吃高蛋白質食物,給她們帶些好吃的吧,給學生們買些書之類的東西,哪怕只是去問聲好,讓她們知道‘你不孤獨’,就很好了。”崔對他說。

感動之余,安豬突然想到“驢友”們喜歡走的路線大多是經濟不發達的偏遠地區,那里的教育資源一般都很匱乏,是不是可以把游玩和公益活動結合起來,一邊旅游一邊給沿途的學校帶去一點幫助?他覺得,雖然每個人的能力有限,但如果這個想法能推廣出去,那么產生的力量是無與倫比的。“一公斤”的主意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在他的腦海里產生了。

安豬開始在自己身上實踐這種公益旅游的想法,并在業余時間建立了“一公斤”博客,記錄自己的公益旅行經歷,希望帶動更多的旅游者加入。

網絡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傳十,十傳百,靠著網絡上的口碑營銷,“一公斤”的公益理念迅速傳播開來。到2006年年中,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城市都陸續自發組成了地方志愿者團隊,組織公益旅游活動,并在活動后及時了活動分享,有志愿者在高校和城市中通過圖片展等形式宣傳多背一公斤,媒體也開始關注和報道他們。

NGO2.0:人人都是NGO

2006年底,安豬辭去了原來的工作,開始組建“一公斤”全職團隊,決心將其作為一項事業來發展。到目前為止,團隊一共有五名全職成員和一名兼職成員,常居不同城市,擔當著不一樣的職責:歪歪在上海負責志愿者發展及品牌推廣;Suave在北京負責的開發與管理;安豬負責商業合作活動……

網絡是整個團隊最主要的溝通工具。“盡管如此,我們仍然有比較嚴格的考勤制度,有固定的工作會議,在財務等方面的管理流程與其他NGO和公司相比并沒有什么不同。”安豬說。

幾年以來,這個團隊的運作效率是顯而易見的。

2005年,安豬曾在自己的博客里給“一公斤”列了五年目標:到2010年年底,多背一公斤的活動學校數目需達到300所,其中100所可通過互聯網與外界自由交流。

那時候聽起來,這簡直是“雄心壯志”。但事實上,“以目前的成績來看,當時的目標無疑太保守了”,安豬說。

目前,“一公斤”的活動學校數目已達到了630多所,且每天都在不斷增加,單在2008年一年就新增了300所,當年的“100所可通過互聯網與外界自由交流”的目標也早已被輕松突破。“一公斤”的目標如今更新為:到2012年底為5000所鄉村學校提供服務。未來,希望每年3億人次去鄉村旅行的人能幫助40萬所學校。

而這些成績,幾乎都是依賴“一公斤”遍布全國的志愿者團隊的“群體協作”去完成的,全職團隊僅僅扮演著“設計者”的角色。在這一點上,“一公斤”在國內的NGO組織里走在了前頭。

志愿者的“群體協作”是通過“一公斤”的網絡社區實現的。通常城市人群通過公益組織來獲得信息,在其組織和管理下參與行動。但這種模式使公益組織在每一個具體活動的管理上消耗了大量人力和時間,無法應對大規模的參與需求,也限制了參與者的創造性。“一公斤”提出了一種新的公益解決思路:讓大眾直接參與到公益活動的全程運作中,通過大眾的力量為鄉村教育帶來改善。這是基于信任和分享,而非控制。

“也就是我們說的NGO2.0,人人都是NGO。”安豬這樣闡釋他的運作模式,“最優秀的創意和行動往往不是從我們幾個工作人員的頭腦里蹦出來的。從概率上說,好主意更有可能由普通志愿者來提供(志愿者人數是我們工作人員人數的一千倍),所以與其我們去設計、管理和控制,不如去支持和服務志愿者,信任他們,讓他們去試驗和行動。”

不僅要活下來,而且要活得更好

和其他草根組織一樣,“一公斤”也曾步履維艱,沒有資金來源,缺乏管理和組織經驗。

恰逢2007年NGO支持型組織NPI(公益組織孵化器)推出中國首個公益孵化器,以“有愛心,更要有能力”為口號,支持初創期的NGO發展。第一次啟動孵化器在當年4月,資助者是南都公益基金會和福特基金會。

和其他40多個初創期的中國NGO一起,“一公斤”參加了孵化申請,經過層層選拔,“一公斤”和其他的四個機構正式入殼,接受孵化。

所謂的孵化,即是由幾個服務構成,“一個是給它們提供免費的場地,免費的設備,每個月還給它一些小額的補貼、小額的資助,另外還有能力建設上的各種培訓,最后我們也幫助他們了解政府注冊的程序,希望他們能順利注冊。” NPI主任呂朝介紹道。

最終“一公斤”幸運地獲得了NPI為他們提供的辦公場地和小額資金補貼,參加經常舉行的能力建設培訓,以及行業內的各種交流和分享活動。

一般情況下,初創的NGO往往缺少吸引政府、企業、社會資源投入的能力,在NPI的支持下,“一公斤”獲得了聯想集團公益創投的一筆資金,成為啟動其全職團隊發展的“第一桶金”。

孵化活動持續了一年,出殼后,“一公斤”開始為自己謀求可持續發展的“生路”。

除了維系志愿者的聯系和活動,他們還參與了不少商業機構公益營銷項目的策劃和執行,僅在2008年,“一公斤”就曾與聯想等多個商業品牌進行過合作。

在呂朝看來,中國做得像“一公斤”這樣成功的NGO并不多,盡管如此,安豬還是感覺“資金處于不穩定的狀況,很辛苦”。

目前他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兩塊:一是申請基金會資助,一是與各方合作項目獲得管理費,兩塊收入都來之不易。

“我們去年做了一個收入來源的分析,只能說養活了自己,但是活得不踏實。雖然資金來源很多樣化,有企業找上門來的合作,或者參賽的獎金等等,但都不是很穩定的方式,我們想有一個自己的公益產品,來保證自收入的穩定。”“一公斤”的全職人員Suave對記者說。

篇3

語言學習主要是實踐,實踐離不開拓展訓練。拓展訓練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學活動不僅限于課堂,還可延伸到課堂之外。因此拓展訓練是英語教學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

筆者認為英語拓展訓練不應該只是做練習題,而是通過語言活動進行學習,要以教材為依據,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提升“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而服務,能使得學生不斷品嘗創新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英語拓展訓練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聽、說、讀、寫活動,也可以是語言綜合活動。筆者在英語拓展訓練形式的多樣化、趣味化方面做了一點嘗試,收益頗豐。

一、制作錄音盒,促進口語能力發展

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語言的主要手段是模仿,這種模仿是從聽覺定向活動開始的。”因此學生必須多聽、多讀、多說,避免“啞巴英語”。而我任教的農村小學,每周僅開設三節英語課。小學生在學校聽、說、讀英語的時間有限,在家又缺乏交流的環境。于是,我就注重引導學生模仿正版英語錄音磁帶、光碟的錄音,教會他們利用復讀機、電子詞典等的跟讀、對比讀,力求純正地道。要求學生自制錄音帶。每次的錄音如同是一次口語檢測和口語展示。通過聽學生的錄音,我找出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及時幫孩子糾正,好的作品就在課堂供大家欣賞。學生間較起勁,你追我趕,都希望自己的錄音在課上播放。學生自覺聽讀的習慣養成了,說英語的自信心增強了,口語水平自然也提高了。

二、自制學具,促進多元智能的發展

小學生的思維發展以直觀的、形象的感性認識為主。形象的圖片與抽象的單詞聯系起來,便于學生記憶單詞。與教材配套的單詞卡片圖大,單詞小。低年級學生往往被圖吸引,忽略了對文字的感知,影響對單詞的認讀。這套單詞卡片又不便于折疊,降低了卡片的實用性。因此我就自制單詞卡,一半畫圖,另一半寫單詞。學生們常常被我的卡片吸引。于是我就教他們制作單詞卡。當我上課用學生們制作的卡片教學時,學生學得可認真了。卡片還用于課上、課后猜詞、單詞歸類、亂詞排序等游戲活動。我還帶領學生制作頭飾、學具、單詞本、手抄報等。這些作業把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既加強了對知識的感知,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現了英語學習中的感覺統整。

三、自主學習,促自學能力的提升

古人說得好:“善學者教師安逸而功倍,不善學者教師辛苦而功半”。一個學生有了自學能力,他就可以主動學習,獨立思考。“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我就通過誦讀經典、課前預習等不同形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自習的習慣。

1.誦讀經典

原汁原味的英文歌曲、兒歌、小詩和故事,以輕快的節奏、動聽的旋律和生動內容深受學生的喜愛。因此我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為他們制作誦讀包,里面有歌曲、兒歌、小詩和故事的文本、MP3、Flash等,讓學生拷回家自主學習。課前用五分鐘時間進行集體誦讀或個人秀,將學習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載體展開,培養了興趣、發展了語言技能。

2.課前預習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預習的作用對學習的效果至關重要。每學新單元前,我就布置任務:首先溫習、整理與本單元學習內容相關聯的已有的知識儲備。其次通過多種方式收集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最后通過聽錄音、自主閱讀等形式對新學知識進行大概的了解,找出不解之處,嘗試自己解決等。

例如牛津小學英語Book 4B Unit7 What would you like?主要圍繞食品飲料類單詞,在一定的情景下學習征求別人意見和詢問價格。學生已有一些相關的知識儲備。在新課導入時用Free talk的形式,復習舊知,引出新知的學習。讓學生做小老師,把他們自學得來的知識教授給其他學生。做小老師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尊敬,嘗到了自學的甜頭。其他孩子也會效仿,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益。

四、自選作業,促自主性發展

英語拓展訓練要關注個體差異,要分層次,忌一刀切,讓學生自主選擇,讓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做、我會做”,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如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7 A letter to my penfriend,我設計了三類作業:寄一張明信片、發一封電子郵件、寫一封信給老師。大部分同學選擇了電子郵件,這是他們喜歡的方式。有的同學信寫得長,有的寫得短。但我都一一批閱并回信。學生們畢業后還時常發來郵件。為了讓孩子們積極地完成作業,我就多表揚,少批評,給予針對性的評價。如獎給預習的同學一枚小老師獎章,獎給大膽表演的同學一枚金話筒獎章等等。雖然獎章是我自制的,卻增添了批語的活潑性,更符合學生的心理,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總之,教師在精心備課、上課,力爭高效課堂的同時,還需用心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需小學生主動去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精彩有趣的英語拓展訓練,并給予積極的評價,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促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刺五加 遺傳多樣性 擴增多態性DNA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resource of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the genetic persity of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from four habitats were analyzed by RAPD analysis. MethodsRAP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similarity,then cluster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UPGMA method.ResultsTen random primers generated 72 bands (rate of polymorphic bands was 88.89%). The genetic similarity index among different habitats were 0.469 3~0.785 1 (the mean value was 0.629 3), while the genetic similarity index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from the same habitat were 0.563 0~0.954 2 (the mean value was 0.764 4). The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persity of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from different populations grown in the same habitat and the similarity of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from Muling separated with that from other habitats from Helong, Benxi and Shangzhi.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similarity among habitats was partly in agreement with the geographic distance. ConclusionThe genetic persity were high in the population of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so it is feasible to analyze the genetic persity of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by RAPD.

Key words: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Genetic persity; RAPD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是我國醫藥珍品,根、莖、葉均可入藥。歷代本草醫藥記載,其有益氣健脾、補腎安神之功效,已載入《中國藥典》(1977年版)。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以刺五加為原料生產的各種制劑和飲料等產品遠銷國外,因而使刺五加資源消耗與日俱增。在自然狀態下刺五加有性生殖能力弱、無性繁殖困難,1992年出版的《中國植物紅皮書》已把刺五加列為了漸危物種[1]。

珍稀物種多樣性保護的中心環節是遺傳多樣性的保護,同時豐富的遺傳多樣性也是道地藥材研究、種植與優良品種選育的基礎。國內外已有從同工酶[2]、等位酶[3]水平上對刺五遺傳多樣性的研究。但同工酶和等位酶是從蛋白水平上反映生物的遺傳變異,而蛋白質僅反映了基因可編碼序列的狀況,不能全面分析整個基因組的遺傳多樣性特點[4]。RAPD分析技術是在PCR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機擴增的DNA多態性分析,具有多態性高、快速、簡便、無需預先了解所研究物種的基因組結構等特點,在很多物種種下水平遺傳多樣性的檢測、種間、屬間遺傳關系的討論以及遺傳圖譜的構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了研究不同產地刺五加間的遺傳多樣性,我們選取了4個產地的野生刺五加進行了RAPD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植物材料植物材料來源見表1。材料采集后移植于華北煤炭醫學院校園內(海拔20 m),并進行日常管理與維護。表1 植物材料來源(略)

1.2 總DNA的提取利用Tiangen公司植物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提取新鮮葉片的基因組DNA,將準備好的DNA溶于適量的TE緩沖液,用分光光度法測定DNA的濃度和純度,并將其調整為20 μg/μl。

1.3 RAPD產物及檢測從40個RAPD隨機引物中選取了10個多態性高、重復性好的引物(見表2),在4個產地10個居群間進行PCR擴增。反應體系如下:25 μl體系中包括模板DNA 100 ng,引物100 ng,Taq酶1 U,含(NH4)2SO4的10×buffer 2.5 μl[750 mmol/L Tris-HCl (pH 8.8),200 mmol/L (NH4)2SO4,0.1% Tween 20)],25 mmol/L的 MgCl2 2.5 μl,在PTC-100TM PCR儀上進行,程序如下:94℃預變性2 min,然后進行以下40個循環:94℃ 30 s,40℃ 30 s,72℃ 1 min,最后72℃延伸5 min。反應產物在1.5%瓊脂糖膠上檢測,電壓4V/cm,電泳50 min,用BIO-RAD Gel Doc 2000凝膠成像系統記錄拍照。用λDNA HindⅢ作分子量對照。表2 所用引物及擴增結果(略)

1.4 數據分析利用Cross Checker軟件,按瓊脂糖凝膠同一位置上DNA電泳條帶的有無進行統計,有帶的標記為“1”,無帶的標記為“0”,獲得1、0數據矩陣。應用POPGENE32軟件進行UPGMA(Pair 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聚類分析。

2 結果

2.1 刺五加遺傳多樣性分析結果從40個隨機引物(10堿基的寡核苷酸)中篩選出的10個能得到清晰擴增譜帶且產生多態性的隨機引物進行PCR擴增。共擴增出72個可區分的位點,主要集中在200~2 000 bp之間,其中64個表現出多態性,多態性比例高達88.89%,平均每個引物產生7.2個位點,其中多態性位點6.4個。4個產地刺五加的多態性位點比例大小依次為:尚志>和龍>本溪>穆棱(見表3)。擴增結果見圖1。

由Nei指數估算的基因多樣性結果與多態性位點比例大小順序相同(見表3)。由POPGENE32算出的總居群基因多樣度(Ht)、居群內基因多樣度(Hs)和基因分化系數(Gst)在4個產地10居群上分別為:0.452 9,0.179 4,0.603 9;在產地和龍7個居群上分別為:0.359 4,0.195 7,0.455 5。表3 4產地刺五加的遺傳多樣性(略)

不同產地刺五加間的平均遺傳相似系數為0.629 3。產地和龍(吉林省延邊地區)與產地穆棱(黑龍江省牡丹江地區)、本溪(遼寧省)、尚志(黑龍江省哈爾濱地區)之間的平均遺傳相似系數分別為:0.469 3,0.753 2,0.785 1,產地穆棱與產地本溪、尚志間的遺傳相似系數分別為:0.571 0,0.517 7,產地本溪與產地尚志之間的遺傳相似系數為0.679 7(見表4)。以產地和龍的7個居群為試材研究了同一產地不同居群刺五加的RAPD遺傳多樣性。結果表明,其平均遺傳相似系數為0.764 4,最小值為0.563 0,最大值為0.954 2。見表4。表4 4產地刺五加的相似系數與遺傳距離矩陣(略)

P01-P10為供試樣品編號同表1;斜線上方為遺傳相似系數,下方為遺傳距離。

2.2 聚類分析UPGMA聚類見圖2。聚類圖上產地穆棱的刺五加單成一支,與其他3個產地之間的相似性較低;和龍、本溪、尚志3產地刺五加之間的相似性較高,其中產地本溪又單成一支與另兩產地之間相似性較低;而產地和龍的7個居群共為一支。

轉貼于

3 討論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所處的氣候、環境條件之間存在差異,導致植物在適應不同的環境過程中積累和保存的變異(基因突變) 產生差異,在生態環境和內在遺傳變異的長期作用下產生遺傳分化,形成不同的居群。植物居群在形態、等位酶和DNA 等不同水平上隨地理距離的遺傳分化,已被許多研究者發現[2~4]。另一方面,一些個體從一個群體遷移到另一個群體就會把某些基因帶到新的群體,從而產生基因流動。基因流增加了群體內部的遺傳多樣性[5]。分布在長白山主脈和其支脈張廣才嶺的尚志、穆棱、和龍和本溪4個地區的刺五加10個居群,地理位置不同、海拔高度不一、生態環境差異較大,各居群出現了明顯的遺傳分化。多態性位點比例(88.89%),各產地間、同一產地不同居群間的遺傳距離(0.6293、0.7644)和聚類分析的結果均表明,刺五加不同產地、同一產地不同居群間存在較大的遺傳分化。這與前人[6~8]的RAPD分析結果是一致的。

由產地水平和同一產地不同居群水平的Gst可知:在產地水平上,總變異中的39.61%來自于產地內的變異,產地間的變異占總變異的大部分(61.39%);在同一產地不同居群水平上,總變異中的54.45%來自居群內部的變異,居群間的變異(45.55%)略低于居群內變異。刺五加是兼有無性繁殖和異花傳粉的有性繁殖物種[1],在產地水平上,產地間的變異占總變異的大部分,在同一產地不同居群水平上,居群間變異略低于居群內,同時聚類分析的結果表明刺五加的遺傳相似系數與地理距離間沒有顯著的相關性。表明在小地域范圍內(同一產地不同居群間),刺五加各居群間可通過花粉、種子傳播等主要基因交流方式實現基因的交流,而在大地域范圍內,由于地理距離較遠,通過花粉和種子的重力傳播可能性不大,而鳥類也很少采食刺五加的果實,致使不同產地間生態環境造成的產地間的變異超過產地內部的變異比例。

同功酶分析結果表明,同一產地的3種花絲長度刺五加的遺傳距離在0.059~0.091之間[2],本實驗中的結果為0.045 8~0.437 0;Zhou等[3]利用等位酶分析了5產地刺五加的遺傳多樣性,結果表明多態性位點比例、基因分化系數和平均遺傳距離上分別為:26.9%,0.385和0.047,均顯著低于本實驗中的結果。RAPD分析和等位酶標記都被廣泛地用來研究物種的遺傳多樣性,然而,由于等位酶和同功酶其本身是編碼區不易發生變異,采用等位酶和同功酶標記很可能揭示出偏少的多態位點,而RAPD擴增的區域為整個基因組,其中基因組非編碼區的變異速度較快,因此,用RAPD檢測到的遺傳多樣性往往比等位酶高[4,9]。

【參考文獻】

[1]邢朝斌, 沈海龍, 趙麗娜, 等. 刺五加的體細胞胚胎發生研究[J].中草藥, 2006,37(5):769.

[2]孫中武, 祝 寧, 高瑞馨, 等. 刺五加的同工酶與遺傳分化的研究[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99,27(2):27.

[3]Zhou S L,Wen J,Hong D Y. Allozyme persity in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and E. brachypus from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conservation[J]. SIDA,2004,21(2):993.

[4]Esselman E J,Li J Q,Crawford D,et al. Clonal persity in the rare calamagrostis porteri ssp. Insperata (Poaceae): comparative results for allozymes an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and intersimplc sequence repeat (ISSR) markers[J].Molecular Ecology,1999,8(3):443.

[5]Thormann C E,Ferreira M E,Camargo L E,et al. Comparison of RFLP and RAPD Markers to Estimating 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and Among Cruciferous Species[J].Theor Appl Genet,1994,88(8):973.

[6]戴思蘭, 王麗霞, 吳乃虎. 刺五加遺傳多樣性的RAPD分析[J].自然科學進展,1998,8(4):420.

篇5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83-01

高等數學是非數學專業的很多理、工、經管各專業必修的一門數學課程,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和質量直接影響各專業學生后續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最終也必將影響著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跟初等數學相比,高等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邏輯嚴密的課程,針對大一新生開設的課程,學生開始剛剛接受抽象的內容,此外,若再碰到具有較強技巧性的習題的時候,通常會讓很多學生都難以理解和接受,使得學生喪失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高等數學的教學效果和質量。這樣,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教學效率,是高等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筆者在第一次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在課后輔導中詢問問題[1]的證明方法。

問題:設f(x)在[0,1]上連續,試證明:

f(x)dx≥f(x)dx 。

事實上,在教材的附錄中有證明提示,雖然大部分學生能夠在提示的基礎上證明該題,但是學生感覺該問題的證明方法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很多學生提出是否有其它簡單和容易接受的方法。幾次嘗試下來無果后,便失去了興趣,在后續的課程學習中也慢慢被抽象的概念和特殊的技巧消磨了最后的一點好奇心。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開始思考證明該問題的其它方法,琢磨培養學生學習高等數學興趣的方法。

在課堂教學后,我們拋開了教材前五章的知識點,嘗試尋求其它的證明方法,嘗試進一步理解該題目的幾何背景,我們得到了如下的三種新的證明方法,得到了該題目的幾何背景和其為H?ilder不等式或柯西-施瓦茲不等式的一種特殊情形的結論。接下來,為了論文的完整性,我們先給出具體的證明方法如下。首先給出證明方法需要用到的引理。

引理1.如果在區間[a,b]上,f(x)≥0,則

f(x)dx≥0 (a

引理2.( H?ilder不等式)設1≤p,q≤∞,+=2若u∈Lp(?萃),v∈Lq(?萃)則有uvdx≤uvL(?萃),其中?萃∈Rn的有界開集。

方法一、設f(x)dx=a,則有定積分的性質(引理1)可得:

[f(x)-a]2dx≥0,即:

[f(x)-a]2dx

=f2(x)dx-2af(x)dx+a2

=f2(x)dx-f(x)dx≥0

得證。

該方法有較強的技巧性,即上述計算過程中2af(x)dx和a2可以合并成一項,這樣導致大多數學生不能思考出問題的證明方法。

方法二、對于不等式的右邊,我們可做如下的處理:

f(x)dx=f(x)dxf(x)dx

=f(x)dxf(y)dy=f(x)f(y)dxdy

≤dxdy=f2(x)dx

得證。

該方法要用到二重積分[2]的知識和一個在高中數學經常用到的不等式,該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從重積分的幾何背景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該問題的幾何背景。此外,該方法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定積分中換元法的重要性。

方法三、因為f(x)為閉區間上的連續函數,所以f(x)有界,可知:f(x)屬于L1[0,1]和L2[0,1]。進一步假設u(x)=f(x),v(x)=1在H?ilder不等式[3]中取p=q=2,可得:

f2(x)dx1dx≥f(x)dx≥f(x)dx

容易得結論。該方法說明了問題是特殊的H?ilder不等式。

另一方面,因為f(x)在[0,1]上連續,所以f(x)屬于歐氏空間 C[0,1][4],其上的內積定義為:

=f(x)g(x)dx。

進而由柯西-施瓦茲不等式可得:

≤,整理也可得結論。

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嘗試將該習題當作本章總復習時的例題,首先在課后附錄提示的基礎上完善教材中證明(方法一),講解了問題的技巧所在。此外,讓學生思考該問題的證明方法。并提醒學生該問題具有一定的幾何背景,但是需要其它的高等數學知識。最后,給學生留下時間去思考問題的幾何背景,以達到促使學生繼續學習新知識的動力,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有學生詢問是否已經學習了能解決問題的知識。這樣可以看出,我們的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同濟大學數學系,高等數學(上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

篇6

對此,2007年1月1日以前實行的無形資產會計準則(以下簡稱“原制度”),由于只是考慮使用目的的無形資產,所以原會計制度在無形資產的概念、資產性確認、價值計量、攤銷及減值財務處理的規定內容中,表現了無形資產多樣散發性的特征。

二、我國原無形資產會計制度特征

在充分發展產業經濟的環境下,我國原制度為了正確核算企業利益,在理論上采用了確定性理論原則。據此原制度在無形資產的概念、資產性確認、價值計量、攤銷及減值財務處理的準則規定內容中,只反映了確定性一面,而透過原制度的確定內容,可以了解到無形資產的多樣散發性特征。

(一)確定定義與廣泛內容特征

原制度第四十三至四十九條規定:無形資產是企業為生產經營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物質形態的非貨幣資產。概念明確了使用目的,并把無形資產劃分為“可辨認”和“不可辨認”兩種類型。這可以認為“可辨認”和“不可辨認”是無形資產的表現形式,并不是概念性質也不是確認資產的必要條件。因此,從概念內容可以知道,企業擁有的無形資產只有符合生產經營持有目的時,其資產性及價值才有可能確認及計量,而投資及其他目的持有就不用或無法也無需進行確認與計量,即原制度的無形資產定義并沒有包括投資及其他目的無形資產項目及內容。

(二)報表外資產性特征

根據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性確認理論,無形資產的資產性應該在資產負債表上進行確認,其計量的價值也應該得到反映。從原制度第四十四、四十五條規定可知:無形資產的確認及計量是根據已經發生的確定成本作為資產確認及價值計量的依據,實際上體現的是確定成本發生制,而不是該無形資產能給企業未來帶來的經濟利益性。也就是說無形資產的資產性并沒有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

(三)無形資產的減值特征

第四十九條規定:“按照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對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但是由于在資產確認時并沒有預測無形資產各會計期間的可收回金額,所以判斷無形資產是否出現了減值現象缺乏理論根據。由此,制度規定企業可以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可以認為是允許企業進行費用加速攤銷,而沒有考慮無形資產的收回利益部分。

從以上原制度內容分析看來,原無形資產會計制度從正確核算企業利益出發,以避免利益操縱為原則,規定使用目的為內容,使得非使用目的的無形資產無法在報表中反映;由于沒有把資產性作為確認條件,致使無形資產的確認及計量以企業費用支出為標準,不但失去了公允性的客觀依據,還讓無形資產的資產性沒有在資產負債表上得到確認及計量,導致無形資產財務處理方法的多樣散發性特征。

三、現行無形資產會計準則統一趨同性

為了適應時代要求,我國財政部2006年2月15日頒布并于2007年1月1日實行了新《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稱“新準則”),新準則體現了無形資產多樣特性的趨同過程。

(一)概念的包容性

新準則定義無形資產時,去掉了使用目的,明確了“可辨認性”和“可分離性”。無形資產客觀表現為“可分離性”,即通過出售、讓渡、許可權、出租、交換等獨立或相關契約權利,資產可以從企業結構體中分離出來,不管資產項目本身是否屬于讓渡可能或從別的權利中表現為是否分離可能,都會由于契約形成具備法律效力的顯示客觀可分離特征。這樣可以根據概念的“可分離性”特性,確定企業并購商譽及建設許可證營業權等無形資產項目內容,全面確認使用目的和投資目的的無形資產。

(二)無形資產的經濟性

無形資產的經濟性表現為超過確定成本以上為企業未來帶來經濟效益。新準則第四至第六條認為:無形資產確認是符合定義的條件下,在未來歸屬期間,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可能性高,且價值計量有明確證據支持時可以確認為無形資產。可見,無形資產確認強調了未來收益性及計量的明確證據即“信賴性”。這樣企業戰略整合并購產生的并購商譽是在并購過程中由分離(剝離)取得的無形資產,具備了“可辨認性”和“可分離性”定義性質,而并購商譽的價值計量采用的是公允價值,即具備“信賴性”。因此,企業并購取得的商譽被認為是個別獨立資產,根據無形資產的確定條件,可以在無形資產準則范疇內對企業并購取得的商譽進行確認及計量。

(三)無形資產目的適合性

根據條件確認及計量無形資產應該在資產負債表上得到反映。新準則第十七條規定“企業選擇的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應當反映企業預期消耗該項無形資產所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的方式”。這可以了解到新準則首先認可并尊重企業對無形資產持有的適合目的選擇;其次認可企業根據無形資產直接對未來經濟利益貢獻的預測選擇適合企業目的的攤銷方法。由于新準則保持認可企業的無形資產目的適合性,因此,企業在預測無形資產未來可能收回的經濟利益時,就有使用價值、公允價值、收益凈現值、出售凈收入等可以互相代替的方案,而正是因為存在多個可選擇方案,使投資者在未來較長時期內能了解企業價值,并體現了無形資產會計的中立性和及時性特征。

可見,通過對原會計制度與新準則內容的比較分析,了解到新準則在無形資產的概念、資產性確認及計量、攤銷及減值財務處理等規定方面,趨同了無形資產多樣散發性。

四、無形資產多樣特性與新會計準則統一趨向性理論依據

美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第二部分(Statement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SFAC,No.2),即關于會計信息的本質特征(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部分認為:會計信息的本質特征要求會計信息具備有用性,即能為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提供多種選擇可能的方案信息,對投資決策有用。而且有用會計信息不僅有固定要素,還有層次結構特征。目的適合性與信賴性是有用會計信息的兩個基本特征,它與比較可能性、重要性、一貫性、重要性及便益性等要素構成有用性會計特征的體系內容。

篇7

假陽性即在心理測試中無辜被測人不能通過測試,結論為“不通過”或“生理反應特異”的情形。無辜被測人在刑事案件中被卷入偵查,往往由于其與案件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或者是被害人的重要關系人,或者是重要知情人,或者是有犯罪前科且本案中形跡可疑,或者僅僅是案件在大范圍排查中的被調查人。這類人員最終有證據證明并非作案人,但在測試中往往會出現,圖譜上一個或幾個相關問題(或關鍵問題)產生陽性反應,使測試人員難以給出“通過”結論的情形。

(一)CQT和CIT的假陽性表現

一般來說,準繩測試(CQT)更易出現假陽性現象,準繩問題測試法是通過對被測人在相關問題和準繩問題回答的反應強度進行比較,來判定被測人是否在相關問題上說謊。在CQT中,假陽性被測人在案件相關問題上反應較大,且顯著高于準繩問題,皮電反應尤為突出,而且在幾次測試中均有表現,盡管表現形式有所變化。

隱蔽信息測試(CIT)同樣存在假陽性現象,按原理來說,無辜被測人在CIT中對關鍵問題的反應應該是隨機的,但實踐中的確存在被測人猜中關鍵問題或故意隱瞞所了解到的案件真實情況,而對關鍵問題做出穩定而顯著反應的情形。

(二)假陽性的危害

在刑事案件調查中,基于假陽性產生錯案,會使無辜者莫名卷入案件,可能使其人身權及財產權遭受重大損失,這種錯誤是心理測試事業的巨大災難,也是對心理測試結論合理信賴的巨大打擊。著名的云南昆明杜培武案即為典型例證,杜培武在承受了連續的長時間高強度的訊問后,在昆明市中級法院的心理測試中出現假陽性,無法通過測試,隨后經歷了一系列災難。在實踐中,很多測試人員無法真正區分“假陽性”與“不通過”,甚至于不敢做出明確的結論。因此,心理測試中假陽性問題不容忽視。只有降低假陽性的出現,才能提高心理測試的效度和信度,使心理測試事業得到最大保護。

(三)假陽性與不通過

“不通過”即表明被測人具有案件的相關心理信息,被測人極有可能是作案人或參與人。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委托單位過分信賴測試結論的情形仍然存在,“不通過”結論對被測人影響深遠,正是由于存在假陽性的情形,測試人員在得出“不通過”結論時十分謹慎,甚至于不敢做出結論,筆者認為,做出“不通過”結論時應充分考慮,排除假陽性存在的可能。

(四)假陽性與不結論

“不結論”即測試中被測人的生理指標既未達到“通過”閾值也未達到“不通過”閾值,而落入“不結論”區域,只能宣告本次測試無法得出被測人是否通過的情形。測試圖譜上盡管有些指標呈現“陽性”反應,但反應混亂且無規律,測試人員又無法找到假陽性理由時,可能會給“不結論”的結果。

(五)假陽性與有偏測試

當被測個體的生理狀態未達到良好或心理信息受到干擾,但能夠有條件的取得測試效果時,這時的測試即為有偏測試。在有偏測試中心理信息“污染”的個體出現陽性反應,其結論的意義將下降,其心理測試的“通過”結果遠比“不通過”結果有意義,其不通過結果,被認定為“假陽性”的概率更高。

二、假陽性產生的原因

(一)被測人(被試)

1.特殊人格。有實驗證明,心理測試中個體皮電指標的變化在某些人格維度上有顯著差異。實驗通過MMPI人格量表測量被測人的人格,并記錄心理測試中皮電頻率和幅度的變化。實驗發現:在MMPI人格維度的責任感(Re)上得分高者皮電頻率高、幅度變化大。責任感(Re)得分高者表明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任、可靠、有集體的責任感,有固定的價值觀。這兩項指標的變化趨勢都表明一向誠實,守信,有行為準則的人很容易被測謊儀鑒別出來。這可能是由于高責任感的個體,由于一向誠實、守信,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高度負責,偶爾的說謊會令他緊張與不安。可以推論,具有高度責任感的被測人在心理測試中由于皮電反應敏感,出現假陽性的概率可能較大。

2. 心理信息“污染”。心理信息“污染”造成的有偏測試是造成假陽性的重要因素。案件調查期間被測人主動或被動的對案件細節有所了解,其心理信息受到干擾,同時其因為受到高度懷疑,通常會堅決否認對案情的了解,而導致CIT中出現假陽性。

3.近期應激水平。測試結果受近期應激水平的影響,比如測試前經歷高強度的訊問或刑訊逼供,由于訊問中反復糾纏案件相關問題或者遭到刑訊逼供,使被測人對案件相關問題已形成類似條件反射式的反應,這種被測人在CQT中對相關問題會產生反射式反應,很難通過測試。杜培武案件中,杜先是受到連續十天十夜的訊問,之后接受測試,其難以通過任何CQT實屬情理之中。另外,生活中的創傷事件等也可能改變其心理應激水平,如親人去世、離婚等。

(二)測試人(主試)的期望與偏見

測試人由于在事前查閱了案件的相關證據,在測試中難免存在先入為主的心理定勢,測試中出現假陽性可能與測試人的期望與偏見存在一定關系。主測人在測前談話中的暗示,甚至在測試中對題目的宣讀方式,語氣、重音和語調的變化,都有可能使敏感的被測人有所察覺,使測試結果出現偏差。

(三)測前談話與測試方法

測前談話中無法獲得無辜被測人的充分信賴,無法緩解其緊張和擔心,同時被測人故意隱瞞知情情況,而測試人未能對被測人心理信息污染有較好的評估,這樣的測前談話是失敗的,很可能導致假陽性的出現。而測試方法單一、測試題目單調且沒有相互印證,也是導致假陽性出現的原因。

(四)測試環境

測試環境差,比如溫度低、噪音大等一般更多產生無結論的結果,但在羈押場所的測試,如看守所、訊問室,會給被測人造成有罪推定的暗示,往往由于無辜者的過分擔心受冤枉而容易出現假陽性。因此測試場所的中立、客觀,也應當是考慮因素之一。

(五)圖譜分析

假陽性的反應一般在皮電反應上,評圖時過分倚重皮電指標而忽視其他指標,或者過分倚重電腦自帶的評分系統,也容易產性假陽性的結論。

(六)系統誤差

由于心理測試結論的依據為概率科學,根據信號檢測論,存在系統誤差在所難免。假陽性正是信號檢測論中虛報的情況,若測試人的判斷標準很低,即更傾向于作出不通過結論時,他必然會作出較多的虛報反應(假陽性),若為避免出現虛報反應,提高判斷標準,就必然產生較大的漏報率(假陰性)。

三、解決假陽性的對策

(一)進行充分的測前談話

充分利用測前談話,測前談話是控制假陽性出現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通過測前談話使被測試人對測試儀器、測試技術以及心理測試員產生足夠的信任;另一方面,通過測前談話,使目標問題和準繩問題得以充分開發,使被測試人在測試中,對不同的測試問題都能產生正常的心理反應和生理反應。

另外,在測前談話中對被測人的人格特點進行初步考察,判斷是否具有責任心過重、極其敏感或十分偏執等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談話。

(二)使用科學的測試方法

第一,一般情況下CQT和CIT應當結合運用,相互驗證來給出判斷。在CQT中出現假陽性與人格特點以及高強度訊問關系較大,但此兩種情況下,若具有案前保密良好的案件細節,采CIT可有效降低假陽性;同理,CIT測試的假陽性主要來自心理信息污染,若案件細節均已暴露無可用情節,可采用系統的多目標準繩測試。

第二,測試問題應當系統化,要求測試主題不僅具有獨立性,同時須滿足互補性和印證性。例如通過測試印證了犯罪的動機、手段、后果,又同時印證了案件發生時的惡劣天氣等具體情況,這樣的測試才不是孤立的測試,才能使測試人員作出正確的判斷。

第三,可設虛擬案件加以驗證,例如在測試甲地的一起盜竊案時,可以同時虛擬乙地發生了類似的盜竊案,將兩起案件一起測試,對被測人的反應圖譜進行比較驗證,以確定是否是假陽性。

第四,有效控制測試人期待。為防止主測人員的期待和偏見,測前談話并編制題目的測試人不再主持測試過程,而由另外一名測試人員實施測試。

(三)進行審慎的圖譜分析

實踐表明,說謊綜合概率較高的涉案人(有罪者),其目標問題在呼吸和血壓圖譜上均有異常反應(說謊征候),尤其表現在呼吸圖譜上。而對于圖譜顯示“說謊”的綜合概率值較高的被測人(假陽性無辜者),其在呼吸圖譜上均顯示正常反應,無說謊征候,只是在皮電上的反應較明顯,造成最后的“說謊”綜合概率較高。過度敏感的被測人回答目標問題時,皮電會產生突發的瞬間變化,然而在呼吸圖譜上,這種由敏感造成的瞬間的心理觸動不會顯示出兩個以上呼吸波的異常,因此,目標問題上的呼吸圖譜顯示,在識別假陽性問題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CQT中“說謊”綜合概率高但呼吸圖譜正常的,可能是假陽性。

(四)合理運用觀察判斷

在心理測試中,尤其是測前談話時通過“察言觀色”來判斷被測人有無說謊也是一種輔助手段。仔細辨別被測人言談中的弦外之音和細微的矛盾點,以及仔細觀察被測人非言語行為,包括表情、動作、臉色、姿勢、語音、語調等,來綜合判斷其表現是否與測謊結論具有一致性,當圖譜產生“不通過”結論但又與其行為表現不符合時,應考慮假陽性的情況。

(五)認真進行邏輯分析

篇8

在園林景觀綠化過程中,植物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園林功能及植物觀賞性等功能的實現。小區綠化作為“以人為本,共建綠色家園”的重要一環,它對改善生態環境,美化居民生活環境,促進國家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而植物配置多樣性的應用作為園林綠化設計的基礎方式,對營造優美舒適的小區環境,滿足居民的審美需求和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至關重要。

目前,國內對杭州小區綠化植物配置多樣性的研究還很少,基于此,本文嘗試以杭州西溪名園小區為例,通過對該小區綠地植物配置的種類及配置方式進行研究,為杭州居住小區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1、植物配置的概念與內涵

1.1 植物配置的定義

植物配置,顧名思義,是指“按植物生態習性和園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園林中各種植物(喬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發揮它們的園林功能和觀賞特性。”[1]

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各種植物間的配置,如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及園林意境;二是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園路等相互間的配置。

1.2 植物配置的原則[2]

1.2.1 師法自然:植物配置應以植物習性與自然界植物群落規律為根基,師法自然,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1.2.2 多樣性: 盡可能多地運用植物種類,達到生態多性要求。

1.2.3 生態性:應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植物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

1.2.4 景觀藝術性:植物配置不是綠色植物的堆積,也不是簡單的返樸歸真,而是審美基礎上的藝術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1.2.5 適地適樹:植物配置中應盡可能多用鄉土樹種,保證效果的穩定性 。

2、西溪名園植物配置現狀

西溪名園位于杭州西溪濕地里面,環境優美,濕地文化濃郁,四周環水,是杭州僅有的一座濕地公園小區。該小區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雨量豐沛,四季分明,植物生長期長達311天,很適合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生長。

由于該小區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規劃階段就被要求建筑體量、風格以及綠化必須與整個西溪濕地風格協調統一。故我司積極配合甲方,在參考了二零零三年一月杭州市園林設計院所作的《杭州市西溪風景區總體規劃》的“植物景觀規劃”后,確定選擇大量的鄉土樹種作為園區的主干樹種,局部適量點綴一些經馴化的南方熱帶樹種。這樣使得園區植物配置既能滿足西溪濕地大環境對小區整體環境的外部要求,又能合理地為小區業主營造一些局部的、個性化的、極具園林藝術氛圍的盎然意境。

在此基礎上,為突出小區各季相特色,使小區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形成景景不同、季季不同的獨特植物配置特色,西溪名園以香障、廣玉蘭、銀杏、桂花、樂昌含笑、無患子、垂柳為主景,櫻花、海棠、茶花、梔子、月季、杜鵑、合歡、紫薇、金絲桃、石榴、楊梅、紅葉李、紅楓、雞爪槭、鐵樹、鳶尾、再力花等為配景,上百種喬灌木、花卉、果樹、草坪、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等多重景觀虛實相間,層次感十足,同時,兼用孤植、群植等多種不同配置種植手法,以色、香、形實現形態的錯落有致。

西溪名園小區的中心位置有一疊山,作為該小區造景的重要節點之一,充分體現了古典園林“水以石為面,水得山而媚”的內涵,有山有水,“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在疊山周圍,植物配置風格強調層次分明,喬木、灌木、爬藤植物、草花、地被錯落分布,形成了喬灌藤及花草相結合的覆層混交綠化模式。其中,地被花卉置于灌木之間,用于點綴裝飾;修剪球形灌木形成高低錯落組團,彩葉與綠葉搭配融合,色澤豐富,活潑明快,視覺沖擊力強。

在建筑物旁、道路轉角處、景墻小品邊緣、地下車庫周圍等處,組團種植時為了體現組團之間的開闔變化,在密植組團之間留出了相對較大的草坪面積;在組團起始邊緣處相對錯落復雜,形成了整體形態上的繁簡對比。

公共綠地景觀相對較為粗放,以較大片的喬木、灌木組替形成了開闔的層次。

3、植物配置多樣性的應用與分析

3.1不同花期的花木配置

宋歐陽修有詩云:“深紅淺白宜相間,先后仍須次第栽,我欲四間攜酒賞,莫叫一日不花開”。為達到四季有花、延長花期的效果,使小區在各個季節都顯得生機盎然,西溪名園在花木配置時以不同花期的花木進行混栽且分層配置,如春季有云南黃馨、梅花、玉蘭、櫻花、海棠、山茶花、紅葉李、杜鵑、鳶尾等;夏有廣玉蘭、合歡、月季、木槿、石榴、金絲桃、唐菖蒲、花葉美人蕉等;秋有紫薇、桂花、木芙蓉、玉簪、黃花決明等;冬有茶梅、臘梅、美人茶等等。這樣,各類花卉此起彼伏,變化豐富,品種繁多,交相輝映,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景觀效果較為突出。

3.2 色葉樹種和果樹的合理配置

園區內合理配置了一些秋天變色或常年紅葉的樹種,如銀杏、楓香、三角楓、雞爪槭、紅楓、紅葉李、紅花木等,給人以霜葉照眼,秋光明凈的藝術感受。除此之外,還在小區的多處種植了桃樹、楊梅、石榴、橘子、香泡、常子樹等庭園觀賞性果樹,每每給人以碩果累累之感。

3.3 水體的植物配置[3]

杭州,因水而靈動,杭州的小區,其水體景觀也同樣豐富多彩。西溪名園內引水為池,自然式的駁岸蜿蜒曲折,如同錦帶,溪邊砌以湖石,配置書帶草、鳶尾及各種花灌木,池中栽植荷花,流水涓涓,花影婆娑搖曳,營造出一派“溪邊野芙蓉,花水相媚好” 的幽靜詩意的空間格局。

3.4 濱河綠化帶配置

在整個小區南面沿山河邊的綠化帶配置上,以樹形高大優美的銀杏、廣玉蘭、櫸樹作為主干背景樹種,河邊種植水杉、池杉、垂柳等濕生樹種,河岸石駁用再力花、唐菖蒲、花葉蘆葦、鳶尾等加以點綴,再配以鵝掌楸、樂昌含笑、四季桂、桃花、櫻花、紅楓、紫薇、紅葉李、美人茶、月季、杜鵑、紅花木、金絲桃、鐵樹、花葉蔓、金葉女貞、灑金東瀛珊瑚等多種亞喬、花灌木及地被,巧妙合理地利用較大的地形落差,營造出層次豐富、色彩艷麗、季相分明的濱河立體植物群落,匠心獨運,渾然天成。園區的東南面有大片的毛竹林與其相連,一條蜿蜒曲折的游步小道若隱若現,游人徜徉其中,難免浮現“密林竹徑通幽處”的翩翩遐想。

3.5 路旁花境[4]

在西溪名園小區,有許多條寬僅一米有余的小路出沒于樹姿優美、體形高大的樹旁,或與書帶草結合,或嵌于草坪之中,或成片群植或小叢栽種組成花徑,使原來比較單調、空曠的園路,用地被植物不同的花色、花期、葉形等搭配成高矮錯落,色彩豐富的花境與周圍景物協調地銜接起來。

路旁散置著供人休憩的石頭,與樸拙的涼亭遙相呼應。綠蔭滿地,花開滿樹,道路有開有合,走在這樣的田園式小路上,如置身于鄉間的田野,野味十足,能使人有一種回歸大自然的切身感受。。

3.6 藤曼植物的運用

在西溪名園小區內的疊石墻這一景點上,層層疊疊的石景,上面爬滿紫藤、凌霄、常春藤,花葉蔓等,藤曼密密麻麻,滿目都是綠色,形成了很強的視覺沖擊效果。

4、結語

作為杭州新建成的成熟性小區,西溪名園以植物為主體,以豐富多樣、色彩豐富的樹種配置,創造出了和諧、穩定,令人賞心悅目的園林景觀,在植物配置方面走在了當代小區景觀工程的前面。

盡管在后期養護管理等方面還有所欠缺,卻不失為杭州小區綠化的一個較好范本。未來,如何科學、規范地提高園林綠化植物配置的多樣性的應用水平,依然是當下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

參考文獻:

[1]景觀園林的植物配置設計,筑龍網

篇9

世界衛生組織將腫瘤最大直徑≤10 mm的甲狀腺狀癌定義為甲狀腺微小狀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單側腺葉內存在超過1處癌灶的ptmc稱之為多灶性甲狀腺微小狀癌(multifocal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占ptmc的11.6~38.5%[1-3]。因甲狀腺微小狀癌的預后良好,國內外對于其治療存在諸多爭議,手術切除范圍和是否行預防性中央區淋巴結清掃一直是爭論焦點。本文收集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甲狀腺乳腺外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行甲狀腺全切或近全切除及預防性中央區淋巴結清掃的多灶性甲狀腺微小狀癌的臨床病理學資料及手術相關并發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科收治的40例行甲狀腺全切或近全切除及預防性中央區淋巴結清掃的多灶性甲狀腺微小狀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為初發患者,既往未接受頸部手術,所有患者均經術后病理確診為多灶性微小狀癌。所有患者術前均行甲狀腺及頸部淋巴結b超檢查,均未發現有頸部淋巴結腫大。對其年齡,性別,原發腫瘤直徑,是否雙側病灶,是否侵犯包膜,有無淋巴結轉移及其并存疾病等臨床病理學特征進行分析,同時對術后并發癥進行隨訪。

1.2 手術方式

40例患者均行手術治療,20例行雙側甲狀腺全切,20例行原發腫瘤側腺葉+峽部+對側甲狀腺近全切除,近全切除的標準為僅保留腺葉背側不足1 g的甲狀腺組織。所有患者均行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清掃時全程暴露喉返神經并加以保護,清掃喉前,氣管前,雙側氣管旁的淋巴脂肪組織,手術過程中同時注意保護甲狀旁腺。

2 結果

2.1 臨床病理學特征

40例患者中女性27例,男性13例,女性患者占67.5%;最小年齡29歲,最大年齡76歲,平均年齡46.2歲,其中45歲以下患者19例,45歲及以上患者21例;原發腫瘤直徑3~10 mm,平均直徑7 mm,有36例(90.0%)患者原發腫瘤的最大直徑在5 mm及以上;有25例(62.5%)患者為雙側微小癌,即雙側腺葉均存在癌灶;11例(27.5%)患者原發腫瘤侵出甲狀腺包膜;有21例(52.5%)患者存在中央區淋巴結轉移,平均轉移個數為2.8個;有8例(20.0%)患者同時并存結節性甲狀腺腫,5例(12.5%)患者并發慢性淋巴結細胞性甲狀腺炎。

2.2 手術并發癥

術后共有5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其中3例(7.5%)患者出現低鈣血癥表現,2例(5.0%)患者出現聲音嘶啞。所有患者均未發生永久性損傷,手足麻木及聲音嘶啞在術后3~6個月后均逐漸恢復。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b超及b超引導下細針穿刺等檢查手段的普及,ptmc的檢出率明顯上升。多灶性ptmc的發生率較高,占ptmc的11.6%~38.5%[1-3]。有報道稱多灶性預示腫瘤具有較高的侵襲性,是預測微小癌局部復發的最重要因素,其復發風險可能增加2.1~17.9倍,提示多灶性癌需要更激進的治療手段[4-5]。本組多灶癌患者發病的平均年齡為46.2歲,lin jd等[4]在對1682例甲狀腺狀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也發現多灶性癌的平均發病年齡為46.1歲,而單灶癌的發病年齡為41.6歲,兩者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miccoli等在對2798例甲狀腺微小狀癌長達6年的隨訪中發現,腫瘤直徑是預測預后的獨立因素,而直徑≥5 mm的微小癌和<5 mm組比較,包膜受侵犯和淋巴結轉移率等明顯增高[6],而本組多灶癌中高達90.0%的患者原發腫瘤的最大

直徑在5 mm及以上,27.5%的患者原發腫瘤侵出甲狀腺包膜,中央區淋巴結轉移占52.5%。有報道稱5.5%~21.3%的患者會存在原發病灶對側腺葉的隱匿癌灶[7-8]。術前輔助檢查無法發現這些隱匿病灶的存在,只有通過甲狀腺全切行病理檢查才能發現。有研究提示多發癌灶是雙側微小癌的獨立預測因素[9]。本組患者中62.5%的患者存在雙側癌。以上特征均提示多灶微小癌侵襲性高,首次手術治療推薦甲狀腺全切或近全切除。

因ptmc的預后良好,同時考慮喉返神經和甲狀旁腺的術后并發癥,國內外對于ptmc是否行預防性中央區淋巴結清掃一直存在爭議。有報道稱頸部b超診斷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準確率較低,僅為10%左右[10],而且術中也可能無法探及到很小的轉移淋巴結。多灶性是預測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11]。在本組40例行預防性清掃的患者中,中央區淋巴結轉移21例,轉移率高達52.5%。我們認為對于多灶性微小癌行預防性淋巴結清掃是必要的。我們在行手術過程中全程暴露喉返神經并加以保護,同時注意保護雙側甲狀旁腺,術后僅3例(7.5%)患者出現低鈣血癥表現,2例(5.0%)患者出現聲音嘶啞。而且所有患者的并發癥為暫時性的,3~6個月后均恢復正常。因此,對于有經驗的外科醫師來說,行甲狀腺全切加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是安全的。 多灶性甲狀腺微小狀癌的侵襲性較高,有較高的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率,建議行甲狀腺全切及中央區淋巴結清掃。

[參考文獻]

[1] herrera mf,lopez-graniel cm,saldana j,et al.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in mexican patients: clinical aspec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j]. world j surg,1996,20(3):94-99,discussion 99-100.

[2] roh jl,kim jm,park ci. central cervical nodal metastasis from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attern and factors predictive of nodal metastasis[j]. ann surg oncol,2008,15(7):2482-2486.

[3] haymart mr,cayo m,chen h.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s:big decisions for a small tumor[j]. ann surg oncol,2009,16(4):3132-3139.

[4] lin jd,chao tc,hsueh c,et al. high recurrent rate of multicentric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j]. ann surg oncol,2009,16(6):2609-2616.

[5] kim hj,sohn sy,jang hw,et al. multifocality,but not bilaterality,is a predictor of disease recurrence/persistence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j]. world j surg,2000,37(4):376-384.

[6] pelizzo mr,boschin im,toniato a,et al. natural history,diagnosis,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a mono-institutional 12-year experience[j]. nuclear medicine communications,2004,25(1):547-552.

[7] lee kj,cho yj,kim jg,et al. how many contralateral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s can be missed?[j]. world j surg,2013,37(4):780-785.

[8] koo bs,lim hs,lim yc,et al. occult contralateral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j]. ann surg onco,2001,17(8):1101-1105.

篇10

The effects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of regulating yin, yang and five viscera in the treatment of 34 cases of children with intractable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WANG Jingmei1 CHEN Wei2

1.Quality Control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China; 2.Rehabilitation Medical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f regulating yin, yang and five viscera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intractable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Methods A total of 34 cases of children, whose oral medicine had been ineffective, were chosen a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of regulating yin, yang and five viscera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acupressure therapy. 40 cases of children, who had initial treatment but did not received oral medicine, were chosen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acupressure therap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1.18%,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2.50%.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Acupuncture of regulating yin, yang and five viscera; Chinese medicine; Auricular acupressure;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又稱小兒多動癥,是學齡兒童中常見的心理行為障礙問題,是指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兒童表現出多動、沖動任性、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小動作頻繁,與其他小朋友很難和睦相處、惹事生非或伴有學習困難和心理異常等一組臨床癥狀[1]。此類患兒如果未得到及時治療,常會影響其日常生活學習、人際交往及性格的發展;國內調查研究發現該病兒童患病率為1.5%~10.0%;男孩患病率遠高于女孩[2],男女比例為4~9:1[3]。25%~50%患病兒童成人后有一定的人格障礙,易沖動及有行為,在學習和事業上的成就明顯低于同齡人[4],對多動癥患兒的盡早干預治療和教育十分重要。近年來,我們一直致力于該病的治療及相關病因研究。本文選擇2008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4例多動癥患兒,根據病情分別采用口服中藥物、針灸及耳穴貼壓治療,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74例患兒來源于兒科、神經內科、中醫科、康復醫學科門診。將已口服中藥無效的34例患兒采用調陰陽五臟針法結合耳穴貼壓治療作為治療組;初次就診并未口服過中藥的40例患兒采用中藥結合耳穴貼壓治療作為對照組。治療組中男28例,女6例;年齡最小6歲5個月,最大14歲,平均(6.7±1.6)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7年,平均(4.19±1.00)年,癥狀表現(10.01±1.34)分;對照組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齡最小5歲10個月,最大13歲,平均(6.5±1.6)歲;病程最短10個月,最長8年,平均(94.12±0.98)年。癥狀表現(11.03±2.02)分。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癥狀表現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美國精神病診斷手冊》制定診斷標準:具備注意力項和多動項中各至少4種表現,或某單獨一項中8種表現,病程6個月以上,便可確診。(1)注意力項:①無監督時難于有始有終完成任務;②易受外來影響而激動;③聽不進別人在說什么;④難于持久性集中注意(作業、游戲);⑤經常丟失生活及學習用品;⑥不能組織達到一定目的的活動;⑦在學校課堂注意力分散,成績不佳;⑧一事未完又做另一事。(2)多動項:①常在問題尚未說完時即搶答;②常未加思考即開始行動;③在教室常常離開座位;④集體活動中常不按次序;⑤坐立不安,動手動腳;⑥作出過分行動如爬高、亂跑;⑦參與危險活動;⑧難于安靜地玩耍;⑨說話過多;⑩常干擾別人。

1.3 納入標準

已明確診斷;年齡5~16歲;患兒愿意配合且家屬能配合協助治療;患兒能堅持針灸治療3個療程。

1.4 排除標準

排除廣泛發育障礙、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期精神障礙、器質性精神障礙、神經精神系統疾病或藥物副反應等引發;針灸治療過程中接受其他治療手段干預者。

1.5 治療方法

1.5.1 治療組 采用“調陰陽五臟針法”針灸結合耳穴貼壓治療:患兒在家屬的陪同及安撫下,俯臥位選取: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大椎穴,仰臥位選取關元、四神聰、率谷、腦戶、申脈、照海,以上穴位均留針30 min,中途行針一次采用平補平泄手法,針刺隔日1次。5次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耳穴貼壓:耳穴選取:心、肝、腎、膽、皮質下、神門、交感點、腦,用王不留行籽貼壓,囑患兒或家屬每日按壓3次,有按壓痛即可,可輔以為適當揉按。

1.5.2 對照組 采用中藥治療結合與治療組相同的耳穴貼壓治療,中醫辯證參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中醫兒科學》汪受傳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肝腎陰虛:杞菊地黃丸加減;心脾兩虛: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痰火內擾:黃連溫膽湯加減。以上患兒均10劑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兩組患兒均6個月后隨訪。

1.6 療效標準

參照最新國內外疾病診斷標準中制訂的臨床療效標準[6]評定其療效:臨床痊愈:《美國精神病診斷手冊》中18種表現基本消失。顯效:18種表現中較治療前減少5項及5項以上者。有效:較治療前減少2種表現及2種表現以上者。無效:表現無改善者。

1.7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后療效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3個療程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18%,對照組72.50%,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后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兒6個月后隨訪比較

兩組患兒6個月后隨訪,治療組31例已治有效患兒中復發2例,對照組29例已治有效患兒中復發9例。6個月后隨訪治療組患兒復發率低于對照組,經χ2檢驗,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兒6個月后隨訪比較

3 討論

多動癥命名繁多[7]: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t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稱兒童多動癥、注意缺陷障礙(ADD)、輕微腦損傷綜合征(MBD)等[8]。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人對該病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在《國際疾病分類》第9版和第10版(ICD-9和ICD-10)中命名將其命名為“兒童多動綜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簡稱多動癥,美國精神病學會出版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四版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現代醫學藥物治療的方法及經驗各家說法不一,但大致相同。目前臨床治療多采用中樞神經興奮劑[9]、抗憂郁劑、抗精神病藥劑及抗癲癇劑。主要應用中樞神經興奮藥――哌醋甲醇(利他林)、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及匹莫林等。但這些藥物副作用較大,不宜長期大劑量應用,且停藥后復發率高,不被患兒家長接受。

目前現代醫學對多動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不過國內外學者均認為本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本研究通過檢索文獻及對148例患兒病因研究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①輕微腦組織損害:如妊娠時病毒感染、服藥、新生兒窒息、產傷,多種原因所致的腦缺氧、腦損傷等;國內報道早產兒患此病較多[10,11]。②遺傳因素;③腦內神經遞質代謝異常[12,13],多巴胺、5-羥色胺、乙酰膽堿缺少;④維生素缺乏、食物過敏、糖代謝障礙;⑤心理因素:與不良的家庭環境及教育方法有關,如家庭成員關系緊張,缺少溫情或對孩子過分苛求、粗暴或過度溺愛,百依百順或在學校受到不當的體罰或歧視等;⑥與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中毒有關,如缺鐵、鋅、鎂和錳以及鉛中毒都與多動癥發病有關[14]。

兒童多動癥,中醫醫籍中無此病名記載,然而早有關于本病的論述和描繪,如《素問?舉痛論》云:“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又如《壽世保元》曰:“徒然而忘其事也,盡力思量不來,為事有始無終,言談不知首尾。”這些癥狀描述與現代醫學小兒多動癥臨床表現十分相似。我們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記錄,并查閱了相關文獻對本病的認識,我們認為本病實屬中醫“臟躁”、 “健忘”、“躁動”等范疇,該病的發生與以下四個因素有關:①患兒母親孕期時有外感病史、突受驚恐、早產、情緒易波動、焦慮等,從而累及腹中胎兒,形成先天稟賦不足、髓海失養、脾、肺、腎、陰不足,肝腎虧損、心腎虧虛,神智不安等;②由于城市家庭多為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一旦受到責罰訓斥或索要不遂,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易肝郁氣滯,郁而化熱,心、肝、陽有余,使肝陽偏亢,肝風內動。③單親、父母分居及婚姻不和諧家庭,父母外出務工,由祖輩、親戚、朋友,乃至兄姐照管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已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孤兒”或“單親孩子”[15]。讓本應在父母面前撒嬌的孩子長時間地失去家庭之樂、父母之愛,窒息孩子們稚嫩的情感,顯然不利于孩子們全面健康地成長,極易激惹,心陽浮亢則散神少寐,肝陽偏盛則好動易怒。④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供給充足繁多,禽肉蛋奶成了孩子們每餐必備食物,常食燒烤燥熱之品,這些膏粱厚味易礙脾傷胃,聚熱生痰,痰熱生則心神擾、肝風動而誘發此病;是故患兒多見心煩意亂,沖動任性,坐臥不安,性情急躁易怒。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人類一切的活動均是陰陽平衡的結果,“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陰靜陽躁”;說明若陰陽失衡,陰不制陽,動靜變化失制,陽動有余,則可導致小兒多動癥的動靜失調。本課題從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病因病機入手,提出由于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護養不當、外傷、病后、情志失調等,逐漸形成陰陽偏盛偏衰,導致五臟功能紊亂,五神失藏,而影響兒童的情志活動,使其失常。表現為心脾不足,腎氣不足,心肝腎失調、肝陽偏旺等證。《素問?宣明五氣》說:“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五神病理變化則產生人體認識事物、思維過程及行為等的異常:若心氣不足,心失所養,可致心神失守而情緒多變,注意力不集中;腎精不足,海髓不充則腦失精明而不聰;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陽上亢,可有多動,易激動;腎陽不足則肝陽偏亢,水不涵木,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脾虛失養則靜謐不足,興趣多變,言語冒失,健忘,脾虛肝旺,又加重多動與沖動之證;肺虛使機體對外來的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會下降,而易于產生悲憂的情緒變化。陰主靜、陽主動,人體陰陽平衡,才能動靜協調,如《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若臟腑陰陽失調,則產生陰失內守、陽躁于外的種種情志、動作失調的病變。本研究采用針灸結合耳穴貼壓治療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明確提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從五臟藏五神論治,運用五臟背俞穴加膈俞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膈俞六穴,以調理紊亂的五臟功能,使氣血調和,五神各有所藏。

《靈樞?根結》云:“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與陽,調陽與陰,精氣乃光,和形于氣,使神內藏”。明確指出“調陰與陽,調陽與陰”是中醫針灸治療疾病的重要法則。大椎、關元與申脈、照海為調節人類陰陽之氣最佳腧穴。臨床上通過針刺大椎穴與關元穴調理陰陽,使陰陽平衡;大椎穴為奇經八脈之督脈與手足三陽經交會穴,督脈入絡腦,為人體陽脈之海,具有調節人體一身陽氣之功能。關元為奇經八脈之任脈與足三陰的交會穴,任脈為陰脈之海,統攝人體一身陰氣之功。申脈、照海為八脈交會穴,分別通于陽蹺、陰蹺脈,能調節陰蹺、陽蹺二脈陰陽之氣。陰蹺、陽蹺脈主陽動陰靜,司眼瞼開合而調節運動功能;四神聰為經外奇穴可以填髓健腦益智;顱腦顳葉部與學習、認知及記憶密切相關,針次局部穴位率谷穴可以提高患兒的注意力,協調和控制運動功能。腦戶位于頭針對應的平衡區內,為足太陽膀胱經與奇經八脈的督脈之會,具有填精益髓、健腦益智、疏通腦絡的功能,針刺該穴可以改善多動癥患兒運動協調功能,以上腧穴均采用平補平泄手法。同時通過按壓耳穴心、肝、腎、膽、神門、腦、交感點、皮質下能促進大腦皮質的覺醒,調整大腦皮質抑制與興奮功能平衡,從而改善多動癥患兒大腦皮質功能活動[16],達到從根本上治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調陰陽五臟針法結合耳穴貼壓能有效治療頑固性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總有效率優于采用中藥結合耳穴貼壓治療的對照組;6個月后隨訪治療組患兒復發率低于對照組,但因樣本數少,暫不能說明陰陽五臟針法結合耳穴貼壓治療療效更加穩定,本方法的穩定性是我們日后研究的方向。

在臨床上,多動癥患兒除了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沖動等主要癥狀外,大多數還常伴有厭食、挑食,眼眶黧黑、午睡及夜間遺尿、面色少華等癥。

有研究對患兒多動癥的影響因素分析發現:該病的發生與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從事的職業、家庭經濟情況等無關,與家庭組成及氣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對孩子期望程度有一定關聯,家庭和睦的多動癥患兒的患病率低于家庭不和睦、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的兒童。家庭生活民主的家庭兒童多動癥發生率低,長輩對兒童的期望值越高的家庭越易多動癥。因此,在小兒多動癥的治療過程及患兒成長過程中,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環境,使患兒有良好的家庭及學校教育和正確的心理干預,內外合治,相得益彰。本法對針灸手法要求高,但療效確切,手法輕巧疼痛少者患兒方易于接受,開發新的工具代替針具是我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馬秀虎,邱亞峰,黃保太. 利他林合并感覺統合訓練治療兒童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療效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8):80-81.

[2] 鄭燕清. 從腎陰虛論治小兒多動癥32例[J]. 光明中醫,2014,29(1):182-183.

[3] 鄭毅. 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3.

[4] 吳希如,林慶. 小兒神經系統疾病基礎與臨床[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654.

[5] 王請江,鄭之卿. 臨床小兒神經病學[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0:373.

[6] 張勇,張玉珊,陳淑端,等. 18例以眼科為首診的小兒多動癥的診斷及治療分析[J]. 青島醫藥衛生,2013,45(2):103-105.

[7] 陶國泰. 兒童少年精神醫學[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217-227.

[8] 陳虹,車艷紅,王駕升.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臨床表現的早期認識和診斷[J]. 醫學綜述,2003,9(7):397-398.

[9] 馬亞偉. 探析小兒多動癥的患病原因及治療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2014,(25):205-206.

[10] 王華. 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病因與鑒別診斷[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4,6(3):193-196.

[11] 吳麗慧,鄒長林,王德選,等. 小學生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與家庭因素的相關分析[J]. 中國學校衛生,2004,25(4):416-417.

[12] 齊家儀. 臨床理論與實踐[M]. 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93:233-234.

[13] 徐叔云. 中華臨床藥物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14-516.

[14] 馬興璇,龍康,黃毅勇,等. 多動癥患兒635例指血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分析[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9):137.

篇11

杜小帆認為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這些公約當中,最為重要的公約是《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這個公約從重要性上說是高于《世界遺產公約》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這個公約在2005年第33屆文化大會上表決時,贊成票是絕大多數達148票,反對票2票為美國和以色列,棄權也2票。日本因為要推進他的動漫文化,所以很積極的在推進支持這個公約形成。杜曉帆認為現在國內對它的關注度還是不夠。他可能操作上沒有《世界遺產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那么便利,但它對于我們中國乃至世界文化格局的改變都有很大的影響。公約鼓勵不同文化間的對話,以保證世界上的文化交流更廣泛和均衡,促進不同文化間的相互尊重與和平文化建設。

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現實問題

杜曉帆提到,我們的文化傳承、生活方式和文化遺產是結合在一起的,中國人要有自己所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態度,文化遺產是延續傳承的。在文化遺產保護的實踐中既有成果,也有不足。

比如,歷史文化名城不斷被破壞,一方面地方政府把文化遺產保護與地產經濟連接在一起,造成破壞;一方面,當地民眾保護意識不足,缺乏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杜曉帆提到,他曾看地方戲的演出,觀眾里六十歲的都很少,多是七十多數的人。這說明文化傳承的力量在減弱。再如,一些地方的婚禮儀式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種人生重要的儀式成為一種表演流于形式,其中的內涵已經蕩然無存。杜曉帆回憶起他與當地村民的交流,村里人說他們早已不用這種婚禮儀式結婚了,因為太繁瑣,完全是一種表演。顯然,這和我們當初把這種婚禮儀式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初衷已經相去甚遠。現在西南地區的有些地方,把喪葬的儀式拿來吸引游客,這些問題非常嚴重。

篇12

物質民俗、社會民俗、精神民俗。物質民俗主要是指人類在與自然界發生關系并進行斗爭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風俗習慣。它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就是生產、貿易、飲食、居住、行旅、服飾等文化傳承。包括居住、服飾、飲食、生產、交通、交易等。

社會民俗:包括家庭、家族、村落、民間組織、歲時、人生儀禮等。

精神民俗:包括巫術、信仰、宗教、禁忌、口承語言民俗、民間游藝、競技等。

民俗禮儀的基本特征:民俗禮儀是各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由群體共同認可的、約定俗成的各種風俗、習慣、行為規范等。民俗禮儀由于受民族的不同、階級的差別,以及人類文化的共通性等影響。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現為多樣性、變異性、傳承性和群體性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3

一、開設相關的禮儀課程進行專門的禮儀訓練

筆者認為可以開設《社交禮儀實訓》和《商務禮儀實訓》這兩門課程,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禮儀知識,并能夠學以致用。具體做法可以如下:

(一)改革教學內容

1.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安排課程內容。掌握禮儀知識,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學生個人修養與氣質是實訓課程教學的目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個人禮儀、社交禮儀、商務禮儀、涉外禮儀等章節為主要內容,其余章節或自學,或以書面作業的形式完成,這樣既能保證教學的重點,又能兼顧知識的系統性。

2.教學內容結合商務英語專業的特點,社交禮儀實訓課程上加入西方禮儀習俗訓練;商務禮儀實訓上側重介紹在商務場合上與不同國家的人進行商務活動時需要注意的禮儀。

3.禮儀實訓因其時間短,及其課程本身具有較高的形象、視覺要求,有些內容僅靠理論講解難以讓學生感受到具體的禮儀要求,為了改善課堂教學氣氛,在課堂上適當地采用多媒體教學,采用光盤結合觀摩分析的方法,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理論知識的講解突出重點和難點,力求系統生動地向學生講授現代禮儀的基本知識。

4.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應穿插豐富的案例。

(二)改進教學方法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任務驅動法、演練法、互動法、直觀感受法、對比互評法、情境法、課內外結合法等教學法進行教學。通過開拓動手操作的渠道,可讓學生學以致用,使能力與素質得到提高。在各種階段性訓練的基礎上可舉辦一次難度較大的綜合性“面試情境模擬表演”,模擬表演的內容由學生自定題材、人員自由組合、自選角色、自寫臺詞、自設場景,進行精心準備并公開在課堂上表演。通過情境模擬表演,可使學生真正處于教學與實踐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的體驗,并能將所學的內容更好地應用于實際。

(三)改革考試方法

傳統的考試方法主要是以理論考試為主,導致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死記硬背,融會貫通與實際運用的能力較差。因此,應對傳統的考試方法進行改革,將重點放在實踐操作的成績上,結合實訓報告、課堂表現等各方面進行綜合成績評定。禮儀實訓教學應當由課堂延伸至課外活動,如組織學生舉辦形象魅力大賽,可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禮儀的魅力。

二、將禮儀教育滲透到相關的專業課程中

文化因素教學是商務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交際習俗與禮儀如:打招呼、稱贊、稱謂,訪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適時進行禮儀教育,注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更好地掌握并準確運用英語語言。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中,注重“禮貌原則”。禮貌是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禮貌既是一種普遍現象,為各社會群體所共有,又是一種個性化的交際原則,受制于不同語言群體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說話者與聽話者的文化價值觀有很大差異,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禮貌的話語可能傷害對方,從而導致交際失敗。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中,雙文化比雙語言更加重要。因此將禮儀知識的講解滲透到不同的專業課程中,使學生在不同的話題學習中比較中英禮儀文化的異同點,滲透禮儀文化意識。

學習和掌握禮儀知識是現代商務組織和個人的身份證和通行證。應及時發現禮儀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禮儀課程教學環境必將得到有效改善,形成良好的禮儀實踐范圍,提高禮儀教學質量,把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性人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市| 博野县| 云梦县| 绥化市| 宜章县| 永寿县| 蒲城县| 昌乐县| 海门市| 肥东县| 泰和县| 乐平市| 内江市| 黎川县| 那坡县| 儋州市| 海晏县| 广丰县| 河南省| 积石山| 类乌齐县| 布尔津县| 江阴市| 洱源县| 博湖县| 拜泉县| 河东区| 芜湖县| 清丰县| 明光市| 崇文区| 赤城县| 密云县| 泸水县| 岢岚县| 洛川县| 武功县| 建平县| 孟津县| 兰坪|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