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能源環境分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3] 任海平.東北亞石油消費與進口[J].科學決策,2004年第5期.
[4] 許勤華,王.亞太經合組織多邊能源合作與中國[J].現代國際關系,2009年第12期.
[5] 遲曉蕾.美國“頁巖氣革命”對世界能源結構的重構及其中國意義[J].黨政干部學刊,2012年第11期.
篇2
2.1制定好能源資源富集區生態環境治理的規劃只有做好富集區的生態治理規劃,才可以真正切實的做好能源資源富集區生態環境體制的構建。但是要注意的是規劃的確定并不是簡單的政策、形式以及內容上的統一,而是要在差異化中力爭實現既定的目標。當然考慮到能源資源的富集區多分布在自然與經濟交叉區域,因此會在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其實能源富集區的發展目標是為了追求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會形成區域優勢,通過不斷協調區域內的管理機構的職責等,逐步提高區域內整體的管理水平,最終實現人、資源以及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2.2明確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的職責權限只有管理部門職責明確才可以真正做好能源富集區生態環境的管理目標的實現,有效地貫徹落實好國家關于生態保護的政策。目前,國家已經意識到現階段生態管理部門存在的問題,在做好宏觀調控作用的同時,不斷加強環保總局在促進環境保護方面的重要作用。協調好區域內經濟、政治、文化等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針對不同的問題切實做好相應的戰略部署,明確各部門之間的責任。針對不同的發展需求,轉變好各部門的職能,清楚明確在富集區生態環境方面各自的責任,保證整體的生態環境管理體系合理有序進行。
2.3富集區生態環境協調機制創新跨區域環境行政協調機制是在各地環境行政管理的正常有序實施的基礎上建立與運行的,并不是脫離區域內管理而單獨存在的,跨區域環境行政協調機制的構建將是一個長期過程,不能急于求成,須依靠政府主導,積極培育市場和社會的力量,才能實現這一目標,機制創新期間,還會出現許多復雜艱難的問題,但是在機制的總目標指引下,加強合作,最終會構建起一套有效的跨區域環境行政協調機制。
篇3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面臨著能源短缺的問題,因此亟需提高我國能源的利用率,開發一些清潔的新能源。農村能源生態工程通常遵循生態學的原理,是利用一定的技術和理論把能源工程與生態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的工程體系。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我國農村地區能源短缺的現狀,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能源。農村能源生態環境工程的建設需要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以及當地的具體情況,不斷完善農村能源管理體制,最終實現農村地區能源的合理利用。
1農村能源生態環境工程設計方法
農村能源生態工程設計的過程通常是尋找生態環境工程的最佳適應性對策。在農村能源生態環境工程中需要嚴格地遵循“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建設能源生態環境工程的目的在于促進農村能源建設和農業的和諧發展,提高農村能源的利用率,實現農村能源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生態工程的設計中需要確定系統規模和控制的等級,對于能源工程調控的等級越高,控制的范圍越廣,這種控制屬于宏觀控制,情況比較復雜,調控的精度較低。如果控制的等級較低,調控范圍比較小,就屬于微觀調控,調控的效果受到一定限制。通過能源生態工程的系統分析,找出農村能源生態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農村生態工程建設的約束條件。農村能源生態工程模式設計的核心是方案設計,通過方案設計可以改善能源生態工程的結構,調整資源利用的方式,合理配置農村能源利用的技術。優化能源設計方案可以促使農村能源生態工程建設和農業的協調發展,促使農業能源利用體系的良性循環[1-2]。
2農村能源生態環境工程模式
2.1“豬—沼氣—農作物”能源生態工程
“豬—沼氣—農作物”能源生態工程模式在農村比較常見,通常是以單個的養豬農戶為單位,在豬舍的附近建立沼氣池,并且在農村附近有數量比較多的果園或茶園。這種模式的工藝流程通常是養豬農戶在豬舍附近建立沼氣池,使豬的糞便以及污水流入到沼氣池中,并在沼氣池中放入一些植物的秸稈,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沼氣池就會產生沼氣,農戶通過在家安裝相應的凈化設備之后,沼氣就可以用于生活。需要注意的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沼液和沼渣需要更換才能夠確保沼氣的供應。因此,對于沼液和沼渣的處理,通常是用作果園和茶園的肥料使用。這種模式可以將糞便和污水經過沼氣的發酵進行無害化和減量化處理,它可以將沼渣和沼液當作有機肥使用,促進了資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實現了零污染。“豬—沼氣—農作物”能源生態工程模式大大降低了運行成本,非常適合在農村地區使用[3-4]。
2.2“器—氣—池”生態家園工程
“器—氣—池”生態家園工程通常是以村為單位的,這種生物工程模式通常是指在每戶農民的房頂安裝太陽能熱水器,農戶使用沼氣做飯,并且需要建立生活污水沼氣凈化池。這種模式可以把太陽能、生活污水以及沼氣結合起來,給農戶帶來清潔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另外對于生活污水的處理,可以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2.3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能源環境工程
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能源環境工程通常是以規模巨大的畜禽養殖場為單位的,需要建立和養殖場規模相當的沼氣工程,這樣才能夠確保養殖場的糞便和污水得到及時的處理。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能源環境工程通常采用的工藝流程是把畜禽類的糞便污水進行固體與液體相分離,對于糞便可以進行深入的加工成為肥料或者是有機肥。對于污水流入到沼氣池中,采用厭氧發酵技術進行處理,之后可以產生大量的沼氣,沼氣可以輸送到儲氣柜中,供農戶使用。而對于沼液的處理,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為肥料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經過好氧曝氣池的處理,促使沼液達到標準,之后進行排放。這種工程模式采用了固液相分離的處理技術,可以讓污水的濃度大大降低。在處理污水的時候采用了厭氧發酵技術、好氧處理技術、AF技術、穩定塘、氧化溝等技術相結合的工藝,這樣可以促使污水得到進一步的處理,減少污水對水利以及農田的污染。這種模式運作成本低,并且可以促使畜禽養殖場的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對于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能源環境工程的建立需要因地制宜,而且工程選址比較適宜選擇存在自然落差的地方,這樣可以減少工程造價以及工程運作的費用。另外,如果在畜禽養殖場附近有農田、果園等,可以在工程中考慮沼液的綜合利用,而沼氣通常被農村居民利用。
4參考文獻
[1]蔡金國.經濟發達地區農村能源生態環境工程模式初探[J].中國沼氣,2003,13(4):112-115.
[2]施駿,陳磊,秦大東,等.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家園建設知識庫的研制與應用[J].農技服務,2007,11(5):117-120.
篇4
20世紀20年代初期,中國高等教育逐漸形成以公立高校為主,民辦和私立高校并存的局面。1987年以后,現代社會的高學歷化催生和促進了三本院校的發展。三本教育與一本教育、二本教育和專科教育相比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較為迅速。挖掘與提升三本教育的優勢和突出三本教育的特點是提升三本教育質量、增強三本院校學生的社會競爭力以及促進三本院校畢業生就業的有效手段。這是辦學者、教育者和社會公共教育機構共同的責任。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年輕的專業,房地產業的發展為環藝設計專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每年報考人數的增加,環藝設計專業未來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畢業生的就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就業壓力大。要想改善這種狀況,應該加強和改善三本院校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教學和職業道德培養的教育。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結合專業理論、專業表現和專業實踐的培養綜合能力的專業。各個高等院校由于教學目標的不同,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安排也有所不同,其中有的將專業理論、專業表現和專業實踐并重,還有的輕專業理論、重專業表現和專業實踐。筆者認為,根據三本院校環境藝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師資力量和生源情況,應該采用以專業實踐課程為主、專業理論和專業表現為輔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模式,這樣可以使三本院校在與其他院校的競爭中,凸顯本校以市場需求為專業培養目標,以學生自身的發展為主體的辦學特色和優勢。
專業實踐課程將學生的設計能力和設計的實現能力相結合,培養的是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如果沒有或只有很少的實踐課程的指導和補充,學生對環境藝術設計的理解只會停留在較淺的層次上。把多維的環藝設計實踐課程適當地安排到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表現課程中,把抽象的設計具象化并發現和解決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之后再對設計進行反觀,就可以避免在設計中有錯誤或不合理的因素出現。理論、表現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并且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積極性的調動對三本院校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實踐能力教學的目的是結合設計使學生可以識別和應用材料,了解施工工藝及進行工程項目管理。這樣既可以強化學生對環藝設計理論內容的認知,為環藝設計的知識擴展創造條件,又是對設計內容的合理性和可實施性的驗證。只有通曉整個設計流程的各個環節,才能進行有效的創新,才能言之有物,提出切實可行的創新思路。重視實踐能力的教學所帶來的益處,從短期來講,可以提升學生的競爭力,使學生所學知識可直接與企業接軌,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從長期來講,以實踐為依托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通過理論知識的不斷深化和創新思維的活躍,可以使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發展更加完善,并不斷提升設計高度,從而達到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改善人們生活環境的目的。環境藝術設計是設計師對人們生活環境的創造或改造,因此環藝設計師有為人們創造美好生存環境的義務和責任,他們是人們生活方式的締造者和引領者。設計師本身的素質和職業道德將對人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對于在校的大學生來說,“教育即生長”,學校應不只注重在專業技能上對學生的培養,同樣應該重視在價值認知上對學生的引導和培養。因此,教育者應該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和設計價值觀,這樣創造出的環境才是符合時代要求的,也是可以與社會同生長的。
高校教師應該倡導學生帶著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社會的良心進行設計創作;倡導學生對待設計要有責任心,對待客戶要有耐心;倡導學生為人們創造安全、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倡導學生的設計是生態的、環保的和可持續的。環境藝術設計不是個人的行為,它是很多內部和外部因素的疊加。環藝設計師的作品就是這些因素的物象化。設計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對于未來的環境藝術設計發展意義重大,未來環藝設計專業教育是這兩方面不斷深化的過程。三本院校的培養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更重要的是實現每位學生自身的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通過專業實踐教學和職業道德教育,讓學生充分了解自身特點、發展自己,使得教學與教育相輔相成。
作者:王一名
篇5
1.生物質能:直接或間接由綠色植物經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物質和其他有機質,可直接當作燃料或轉換成氣態或液態燃料的載能體。一般指薪柴、秸稈、人畜糞便等。
2.水能:利用水力發電。
3.礦物質能:主要指煤和煤矸石。煤矸石是指煤礦中開采出的低熱值的矸石,其熱值為3.3~12.5兆焦/千克。可以直接燃燒或加工成型坯等燃燒利用。
4.太陽能:廣義的太陽能包括直接射到地球上的太陽輻射能和因太陽輻射同地球大氣層及地球表面相互作用而產生的風能、潮汐能等,也包括通過光合作用形成的生物質能等。現在世界各國都在研究如何利用太陽的光、熱問題。
5.風能:由于地球表面吸收太陽輻射能的能力不同,造成各處溫度和氣壓的差別,促使空氣流動。這種流動空氣產生的動能即風能。可用于風帆助航、風力提水、農副產品加工、風力發電、風力致熱等。
6.地熱能:地球內部包含的熱能,或由于地下物質的摩擦、擠壓而放熱;或由于地球內部某些物質發生化學變化而放熱。從地表向下,地球內部的溫度隨著深度的增加而不斷增高。火山爆發、地震和溫泉都是地熱能的表現形式。據估計,地球內部每小時放出的熱量約相當于燃燒6000萬噸優質煤。中國已有20多個省(自治區)開展了利用地熱能的工作,一般用于溫室、育秧、育種、孵化雞、養魚等。西藏羊八井、湖南灰湯、遼寧熊岳等地建設地熱電站。世界各國對地熱能的開發利用也較重視,主要是將地下天然蒸汽和熱水用于生產和生活。由于有關設施的一次投資較高,地熱能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潮汐能由月亮和太陽引潮力的作用,使海洋中的海水作周期性的漲落運動,由潮汐漲落所產生的位能和動能稱為潮汐能。中國潮汐能資源估計約1.1億千瓦,主要用作水磨、水車、農副產品機械的動力和發電。
三、農村生態環境問題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農村人口的快速增長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綜合開發規模和鄉鎮工業對資源的利用強度日益擴大,使我國農村本來就已經短缺的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中國的區域和人口重點在農村,農村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不從根本上扭轉,將不僅嚴重影響和制約農業穩產增收、農民脫貧致富和農村現代化進程,使“三農問題”變成越來越難解的癥結所在,而且也將直接影響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嚴重威脅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關乎食品安全和社會穩定。因此,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不僅是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一項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而且也成為我國新時期生態環境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農村能源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農村能源是農村賴以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一種資源,是農民生活改善的物資基礎。然而在農村能源開發和利用的生命周期過程中,從能源資源到能源的最終消費,各階段都會對環境造成壓力,引起局部的、區域性的、乃至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對農村的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導致農村環境問題日益嚴重。
五、農村能源開發利用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1.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農村使用薪柴和秸稈等生物質能做炊事和供熱燃料的傳統利用方式引起的空氣污染,對人們的健康產生嚴重危害。
2.小水電開發利用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農村的小水電一般都是利用修建的小水庫進行發電,由于水庫中的生物質腐爛而產生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到生物圈造成空氣環境的污染。
3.礦物質能開發利用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煤炭在開采過程中會造成礦山生態環境的破壞,主要包括對地表的破壞、引起巖石的移動、礦井酸性水的排放、煤矸石堆積、煤層甲烷排放等。煤炭消費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煙塵和汞等污染物,是造成大氣污染和酸雨的主要原因。煤炭消費過程中也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環境問題。
4.太陽能開發利用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主要是占用土地,另外制造光伏電池需要的高純度硅,屬能源密集產品,本身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含鎘光伏電池的有毒物質排放雖在安全范圍內,但公眾仍擔心對健康有危害。
5.風能開發利用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風能開發中,風機會產生噪聲和電池干擾。
6.地熱能開發利用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主要是地熱水直接排放造成地表水熱污染:含有害元素或鹽分較高的地熱水污染水源和土壤;地熱水中的CO2和H2S等有害氣體排放到大氣中;地表水超采造成地面沉陷等。
六、我國農村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
1.農村生態植被嚴重破壞
1)森林資源的破壞:亂砍濫伐、毀林種糧、森林火災等,全國每年減少森林資源約1億m3。
2)草原退化現象十分嚴重
目前已有0.87億公頃退化,占我國草原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且每年仍以133萬公頃的速度繼續退化。
生態植被破壞的后果:使農業生產失去生態屏障,是導致水土流失、荒漠化、蟲災、洪災等自然災害頻發的重要原因。
2.農村水環境的污染
不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等造成的水污染。
鄉鎮工業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生活垃圾造成的水污染。
3.農村土壤環境的污染
1)一方面,我國是耕地資源極其匱乏的國家,近年來耕地面積又在不斷減小,并已成為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
另一方面,我國的土壤污染問題仍在不斷惡化,不少農田土壤層有害元素含量超標、板結硬化。
2)目前,我國酸雨面積已占國土面積的40%以上,我國受鎘、砷、鉻、鉛等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近2000萬公頃,約占總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工業“三廢”污染耕地1000萬km2,污水灌溉的農田面積已達330多萬km2,而且污染趨勢仍在加重。
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而減產糧食1000多萬t,另外被重金屬污染而減產糧食多達1200萬t,合計經濟損失至少200億元。
4.農村固體廢棄物的污染
1)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生活垃圾、農業生產及畜禽養殖廢棄物等排放量日益增大。據統計,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日排放量為2320.5萬t,其中總氮日排放量約為283.1t,總磷約為56.6t。大多數村鎮沒有無害化垃圾填埋場,生活垃圾被隨意拋棄在河塘或低洼地,不僅影響衛生,而且造成河流淤積,污染水體。大量的秸稈被焚燒或拋棄于河湖溝渠或道路兩側,浪費了大量資源,污染大氣和水體。
2)垃圾等固體廢棄物危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空氣,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未收集和未處理的垃圾還會滋生傳播疾病的害蟲,如蒼蠅、蚊子、蟑螂和老鼠等。
3)糞便及秸稈引起的污染即內源性污染的種類和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水源污染導致5億農民的飲水不符合衛生標準,魚塘、農田污染事件不斷發生;大氣污染導致酸雨面積不斷增加,全國酸雨面積已經超過國土面積的29%;工業固體廢棄物和生活垃圾共同污染著水源、污染著農田。化肥、農藥使用量的不斷增加,形成了農村新的污染物,造成土壤板結、有機質含量減少、土地質量下降,農產品品質低劣,市場競爭能力差;農膜的大量使用,所帶來的“白色”污染,使農田土壤結構破壞、養分減少、地力下降。
5.農村大氣環境的污染
1)農村家庭使用柴草和含硫量高的低質煤作為生活燃料,且農家炤房的排煙設計很差。
2)鄉鎮工業廢氣和工業粉塵排放量均占我國工業排放總量的近一半。
3)拖拉機、三輪摩托、二輪摩托等機動車輛尾氣廢氣大量排放。
4)鄉鎮和村間道路的路況差,灰塵漫天飛揚。
七、農村能源建設與改善生態環境的關系
1、實行節能優先的政策,通過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的推廣,達到節能降耗,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標。農村節能爐、節能灶等節能產品的使用,每年可節約大量的原煤和薪柴,也就減少了一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有害氣體的排放,節約薪柴也就等于封山育林,對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6
酒店業主要產品服務系統仍屬于傳統的"資源―產品―廢物"線性開放式經濟發展模式,消耗了大量的水資源、電和燃料等能源資源,成為高能耗建筑的突出代表[1~3],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4~6],其經濟―能源―環境系統三者協調改善問題十分突出。酒店產品生產與服務全過程由于能源消耗而產生的大氣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問題還缺少定量的分析和評價,因此需要建立酒店產品服務系統的經濟產值與能源消耗數量和污染物產生數量對應關系的投入產出計算模型,定量分析酒店產品服務系統經濟結構存在的問題,對經濟產值低、能源資源消耗數量大、環境廢物產出數量多的產品服務系統應進行規模結構調整,最終求得酒店整體經濟―能源―環境三者協調發展與綜合平衡,為促進我國酒店業科學地實施清潔生產、向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轉變提供參考依據。[KG)]
1 酒店經濟―能源―環境系統投入產出模型
酒店各項產品服務通常需要中間生產過程和最終服務過程,都將消耗人力資源、物資資源、能源資源和水資源,同時產生環境廢物。因此該計算模型的框架需要體現出各項產品中間生產過程和最終服務過程的投入產出數量結構和集成關系(暫不考慮特殊的治理措施和人力資源消耗)。
公式(7)到公式(9)反映了酒店產品中間生產和最終服務過程經濟產值與能源消耗、環境廢物產出數量上的集成關系。
2 酒店主要產品服務系統產值、能耗、環境廢物產出數量
2.1 酒店主要產品服務系統劃分
分為房務、宴會、餐飲三大項,是酒店營業收入來源;其它如安全服務、工程服務、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是沒有營業收入的部門,詳見表1。
2.2 環境廢物確定
大連A、大連D、南京E、上海F酒店全部使用自家燃油鍋爐生產蒸汽,絕大多數時間使用0#柴油;大連B、大連C、北京G三家酒店廚房和洗衣房使用的蒸汽由自家燃油鍋爐生產,其它用途蒸汽由市政熱電廠提供,均為燃煤鍋爐生產蒸汽;上海H酒店使用自家燃油鍋爐和天然氣鍋爐生產蒸汽;各酒店廚房均使用城市煤氣。對于和能源相關的環境問題,應關注礦物燃料的消耗、污染物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針對酒店能耗品種的特點,確定能耗壽命周期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SOx、NOx、CO、PM10(直徑小于10cm的顆粒物),溫室氣體主要是CO2;針對酒店產品服務的特點,將酒店垃圾也作為環境廢物的一種。
2.3 酒店經濟―能源―環境系統投入產出分析
2.3.1 投入產出計算說明
首先要調查酒店主要產品服務系統和酒店整體經濟產值和能耗現狀,然后使用前面給出的相關計算模型和能量全壽命周期各個階段環境負荷計算方法[7],計算出壽命周期環境廢物產出的總數量。產生的垃圾數量是根據酒店管事部門每日的統計結果。各項服務系統產值和酒店總的產值從財務部門可得到統計數據;酒店都安裝了各種能源消耗總的計量表,餐飲服務系統基本上也安裝各種能源消耗的計量表,但是其它各項產品服務系統幾乎都沒有安裝能耗計量表,無法得到實際計量的能耗統計數據。因此首先針對八家酒店整體經濟―能耗―環境系統投入產出現狀和餐飲服務系統投入產出所占比重進行計算、橫向分析比較;再將酒店整體與餐飲服務系統的投入產出差值,作為房務服務、宴會服務以及其它后勤部門合為一起的投入產出數值,分析比較酒店內部房務服務和宴會服務與餐飲服務系統投入產出的差異,從而明確酒店主要產品服務系統投入產出結構調整的重點。
2.3.2 八家酒店整體年均經濟產值、能耗、環境廢物產生數量
八家酒店整體的經濟產值、能源消耗和垃圾產生數量的調查結果以及能量壽命周期環境廢物產出數量的計算結果見表2。依據表1的數據,計算八家酒店能耗系數及環境廢物產生系數,計算結果見表3。
表3顯示,八家酒店能耗系數、廢物產生系數最大值與最小值相差3~4倍左右,水消耗系數最大值與最小值相差2倍左右,上海H酒店的各項系數均為最小,酒店之間經濟―能源―環境系統投入產出比例結構差異顯著。
2.3.3 餐飲服務系統年均產值、能耗、環境廢物數量及其比重
計算結果見表4。八家酒店用水量比重均值為25.1%;總能量消耗比重均值為51.6%,環境廢物比重均值為40.95%,CO2比重均值為43.23%,垃圾比重均值為36.2%;產值比重均值為29.2%。八家酒店餐飲服務全過程物資直接消耗系數、直接能耗系數、環境廢物產生系數、垃圾產生系數的計算結果見表5。
表5顯示,上海H酒店餐飲服務全過程物資消耗系數、能耗系數、廢物產生系數都最小,僅垃圾產生系數排序第三,綜合排序仍為第一。如果進一步改進各類能源的使用量比例結構,使綜合環境影響為最小,其投入產出結構將成為八家酒店的典范。
2.3.4 房務、宴會和后勤等部門物資資源消耗系數、能源消耗系數、環境廢物產生系數
根據前面的計算說明,可計算得到房務、宴會服務和后勤部門(除餐飲服務系統以外)的用水量比重均值為74.9%,總能量消耗比重均值為48.4%,環境廢物比重均值為59.05%,CO2比重均值為56.77%,垃圾比重均值為5.9%,各項系數計算結果見表6。八家酒店主要產品服務系統投入產出指標均值見表7。
房務、宴會等與餐飲服務系統的物資資源消耗系數比值為0.248;能源消耗系數比值為0.41;水消耗系數比值為1.34;礦物燃料消耗系數比值為0.56;環境廢物產生系數比值為0.66;CO2產生平均系數比值為0.61;垃圾產生系數比值為0.075。酒店房務服務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房務服務和宴會服務總產值比重超過了70%,與餐飲服務系統相比,投入產出結構具有明顯的優勢,成為酒店行業真正立足的服務系統。
3 結 論
(1)酒店之間物資直接消耗系數、能源直接消耗系數、礦物燃料消耗系數、水資源直接消耗系數、環境廢物產生系數、CO2產生系數、垃圾直接產生系數都存在較大差異,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2~3倍左右,這說明我國酒店行業在經濟―能源―環境系統改善方面存在相當大的潛力。
(2)餐飲服務系統的各項系數比例接近50%左右,但是產值平均比例還不足30%,其投入產出結構比例嚴重失調。應進行營業規模調整,優化能源種類消耗比例,制定系統性的清潔生產方案。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高興. 酒店建筑能耗和空調系統能耗合理性評價[J].暖通空調,2005,35(4):34~38. [Gao Xing. The Rationality Evalu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Rummery Building and Air Condition System[J].HV&AC ,2005,35(4):34~38.]
[2]高興. 大型酒店能源消耗合理性評價及預算控制[J]. 能源工程,2003,103(2):58~62.[Gao Xing.The Raeionality Evaluation and Budget Control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Large Rummery[J].Energy Engeering,2003;103(2):58~62.]
[3]薛志峰. 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現狀與節能潛力分析[J]. 暖通空調,2004,34(9):8~10.[ Xue Zhifeng. Analysis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ergy saving porential in Peking[J].HV&AC ,2004,34(9):8~10.]
[4]Gao Xing. Commitment Analyses on Ventilation Amount in Allaround Hotel Buildings[J].International Journl on Architectural Science,2005,6(1):7~14.
[5]Xing Huijuan.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of the Neutral in Room With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2,37(6):961~967.
篇7
實驗對象納入標準:均為男性非肥胖,體重指數平均20.24±1.68kg/m2 。符合2002年國家《塵肺病診斷標準》(GBZ70-2002),由靖遠煤業公司職業病診斷小組確診的矽肺。實驗對象排除標準:經腎臟及腎上腺、顱腦CT檢查診斷為原發性腎上腺皮質腫瘤、增生等所致的功能紊亂或繼發于垂體病變導致的腎上腺皮質功能紊亂。合并糖尿病、消化性潰瘍、活動性結核、精神紊亂及近期感染或手術者。合并甲亢、嚴重肝病、腎病綜合征。
2009年~2010年呼吸內分泌內科收治的符合本試驗納入標準的68例矽肺患者及35例健康志愿者為研究對象,分為(A組)正常對照組:健康志愿者35例,年齡45~70歲,平均50±11歲。經全面檢查證實無器質性心血管病、肝、腎、肺、血液及其他內分泌疾病。近期無感染及手術等應激情況。其年齡、性別、體重指數與研究組比較無明顯差異。(B組)矽肺組:選擇靖遠煤業公司大水頭礦、紅會一礦、紅會四礦、魏家地礦、王家山礦68例曾從事煤礦巖層開采工作的矽肺患者,平均年齡46.2±12.0歲,平均接塵工齡14.3±7.03年。其中Ⅰ期矽肺26例,Ⅱ期矽肺28例;Ⅲ期矽肺12例。平均年齡53.61±10.34歲,平均接塵工齡20.5±6年。
檢測方法:所有受測者前1天素食,分別于凌晨8:00、16:00及凌晨0:00時抽取3次靜脈血(對照組同期抽靜脈血),應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皮質醇濃度(8:00正常參考值范圍66~286ng/ml,16:00正常參考值范圍22~154ng/ml);于同時留取24小時尿,記錄尿量后取3ml送檢尿游離皮質醇(正常參考值范圍36~455ng/ml)。一般指標檢測:所有入選病例均抽取動脈血采用MEDICK血氣分析儀查動脈血氣分析;抽取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查電解質、肝功、腎功。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6.0統計軟件包處理數據。試驗結果以(X±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進行方差分析與皮爾森相關分析。采用P<0.05為顯著性檢驗水準。
結 果
氧分壓與皮質醇含量相關關系比較:分析比較單純矽肺組及矽肺并肺心病緩解期組Ⅰ、Ⅱ、Ⅲ期矽肺血氣分析氧分壓值及血清皮質醇、尿游離皮質醇含量的相關性。
F:皮質醇(ng/ml);尿UFC:尿游離皮質醇(ng/ml);F1-0:Ⅰ期矽肺組(1)與正常組(0)進行方差分析所得F值;F2-1:Ⅱ期矽肺組(2)與Ⅰ期矽肺組(1)進行方差分析所得F值;F3-2Ⅲ期矽肺組:組(3)與Ⅱ期矽肺組(2)進行方差分析所得F值。
矽肺病程及缺氧程度與血漿皮質醇、尿游離皮質醇含量相關,(r分別0.815、0.403、0.608,均P<0.05)。這說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與缺氧有密切關系。其原因可能為缺氧可影響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及釋放有關。見表1、2。
表2 Ⅰ、Ⅱ、Ⅲ期矽肺血清皮質醇、尿游離皮質醇含量下降趨勢與PaO2的相關性檢驗
注:*P<0.05,PaO2:動脈血氧分壓(mmHg)。
討 論
篇8
1 農村能源環境保護與農村能源建設
農村環境問題,是當今農村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環境質量的惡化,對農業生物、農業生產和農村居民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環境問題可分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兩大類,農村地區能源的開發利用與這兩類環境問題都有密切的關系。能源不但給農村提供了動力,而且帶來了生活的文明和社會的進步,但也影響了農村的環境。如新柴的消耗量方面,19世紀以前,由于需求量不大,砍伐情況并不嚴重,保持了生態的平衡,沒有產生污染現象。而在最近的百多年來,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使得生物質能源供不應求,使生態和污染方面都出現了問題。由于礦物能源的大量開發和使用,也為農村帶來了嚴重的能源環境問題。由于能源廢棄物的大量排放,對農村和能源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的健康等都造成嚴重的危害和重大的損失。
2 礦物能源的開發利用對農村環境的重要影響
礦物能源的開發,包含了開采、貯運、加工、轉換到消費。在這全過程中,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如煤在開采過程中,首先是開采占地,它破壞了地表的生態系統,影響了農業生產。另外井工開采易造成地表的沉降或裂縫并改變水體形態及滲漏而影響農田灌溉,同時也破壞了地下水資源。另一方面開采時的排污以液體、氣體、固體同時存在,如酸性礦井水、泥漿、瓦斯、煤矸石等。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特別經數次堆放,會造成自燃、流失等大氣污染,在煤炭的燃燒利用過程中,又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和灰渣,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等。又如水陸石油的開發會造成海水域的嚴重污染,影響水產業的發展和造成農田的污染。石油在燃燒時也會排放大量的有害氣體,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3 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1)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對環境的影響是:采伐對環境的影響,如導致資源的枯竭,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和破壞生態平衡;秸桿等大量燃燒,導致土壤肥力減退、農業減產等。如木柴在燃燒時會排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充分時會排放大量塵煙和顆粒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
(2)自然能源開發利用對環境的影響是:自然能源如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海洋能等。由于不同的能源各自的物理化學性質開發利用的方式不同,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環境影響,如水能在開發利用發電時造成的河川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變化的影響。庫區大面積淹沒及周圍生態、自然環境、地表、土質、農業生物等影響。地熱能的開發利用,在用地熱發電時,由于開發利用過程中廢熱污染和排放的硫化氫、二氧化碳、甲烷、汞等。特別是其中的硫化氫在高濃度時會致人死亡。利用潮汐能發電時會造成海域的污染等。在太陽能大規模集中開發利用的地區,可能會造成太陽能的回流,影響局部環境的變化,如氣候變化和生態失衡。太陽能電池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采用大量的有毒和可燃性氣體,如三氫四磷、四硫化硅等。會對居民帶來危害。開發利用風能發電時,會造成噪聲的危害等。
因此,在開發利用自然能源時,必須充分考慮對局部環境的危害,并制訂出預防措施。
4 幾個重要的能源環境問題
(1)氣候變化。近百年來,地球氣候已發生明顯變化,主要是全球變暖,其原因就是溫室效應。而二氧化碳是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溫室效應帶來的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極地冰雪的部分融化、海水變暖和膨脹,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居民的安全受到危協。另外帶來的是干旱和沙漠化的擴大、旱澇頻率上升和蟲害增加等。
(2)酸雨的出現。
(3)主要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造成的。酸雨的出現,造成土壤酸化,肥力減退,農作物減產,森林衰亡,植被枯死,水體酸化和水產的影響等。
(4)臭氧層破壞。主要原因是氟里昂的大量使用,礦物能源的消費和生產化肥產生的氧化氮造成的可導致過量輻射的影響。
(5)煙霧。煙霧是燃燒含碳量高的燃料造成的煙霧污染,主要是煤的礦物能源消費排放的影響污染物占百分之八十,煙霧能反射和吸收太陽輻射,嚴重時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造成減產,也直接危害人的身體健康。
篇9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有著較高的致殘率,一直是精神疾病防控中的一個重點問題。對于長期住院治療的患者而言,缺乏與社會的接觸,僅靠基礎治療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會造成醫源性衰退加重患者的殘疾狀況。筆者近年來采取職業技能訓練的方式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病例選取為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之間我院收治的104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包括男性71例,女性33例,年齡38.1±10.2歲,文化程度初中40例,初中以上64例,病程73.1±32.0月。入組條件:1.診斷標準符合CCMD-3,現在用ICD-10診斷標準[1]且在近2年內未達到痊愈標準者;2.年齡18~60歲;3.患者或其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條件:1.具有嚴重肢體殘障患者;2.社交技能明顯缺陷者。將以上104例患者按照入院單雙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在一般資料對比上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基本生活技能訓練,訓練內容包括生活料理、家務勞動、日常行為規范和社會交流。觀察組除此外還進行職業技能訓練,根據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入院前職業以及病情進展程度進行具體工作的安排,鼓勵相互之間進行交流和幫助,根據患者工作種類和工作強度給予適當的勞務補助,觀察在訓練過程中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對于康復迅速的患者可適當增加訓練力度。
1.3 評定方法 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惱量表(SAD)、自尊量表(SES)以及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情況進行評估。SAD量表包括28個條目,以是非題形式調查,分值在0~20之間,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苦惱水平高且存在社交回避現象;SES量表包括1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4級,分值在10~40分之間,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自尊水平越高;PSSS量表包括12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7級,分值越高則說明患者對于社會支持的主觀體驗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用excel整理,錄入SPSS 16.0進行處理,組間用t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52例患者從事工作中17例為保潔工作,8例為園林維護,8例為洗車工,8例為售貨員,11例為刺繡工作。各量表評分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較對照組而言SAD評分顯著降低,SES及PSSS評分顯著增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本身和藥物治療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認知缺陷,加上患者長期住院缺乏社會交流,很容易造成精神殘疾。有學者認為[2],只有將生物、心理、社會學干預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夠更好的幫助精神病患者重返社會。生活訓練、社交訓練都是這方面的基礎內容,而除此之外的職業技能訓練是有著明確目的性以某項職業訓練為基礎來提高患者主觀能動性、工作信心和回歸社會的醫院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職業技能訓練,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社交能力,對于患者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有所增強,最關鍵的是工作中的充實感和來自周圍其他人的認可讓患者堅定了重返社會,恢復工作的信心[3]。從本文數據來看,兩組患者均給予了基本的生活技能訓練和社交訓練,對照組患者從SAD、SES、PSSS量表評分結果看,雖然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但改善并不顯著,考慮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僅僅只是被動的接受訓練,很難主動的去適應和積極融入社會,缺乏信心和主動性;而觀察組患者較治療前和同期的對照組而言SAD、SES、PSSS量表評分均有顯著改善,這說明觀察組患者在經過生活技能訓練、社交訓練和職業技能訓練有效的緩解了病情,提高了患者與周圍社會交流的欲望,樹立了患者重回社會的信心。
綜上所述,長期住院治療的精神病患者不僅僅缺乏社交訓練,同時還需要職業技能訓練來提高他們的回歸社會和工作的信心,在住院期間應當注意職業技能訓練的延續性,充分利用資源來給患者建立一個良好的康復場所,促進其早日康復,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篇10
2012年4月我院與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簽署了“維思通集善援助合作項目”,旨在幫助貧困患者用經濟的價格,使用更有效、更安全的利培酮治療,以更好恢復社會功能,順利回歸社會,為進一步探討利培酮對長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我們進行了相關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2012年4月住院患者中,住院時間超過5年,病情穩定,無典型的陽性癥狀,符合CCMD-3慢性分裂癥診斷標準的長期住院患者40例,排除嚴重軀體疾病、腦器質性疾病、酒精或藥物依賴及妊娠、哺乳女性,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48.32±9.6)歲,平均病程(11.4±5.6)年,平均受教育(7.3±3.5)年,既往應用氯氮平治療11例,奮乃靜9例,氟哌啶醇7例,舒必利7例,氯丙嗪6例。
1.2 方法
1.2.1 給藥方法 符合“援助項目”的40例患者入組前均停用原抗精神病藥1周作為清洗期,適當予安慰劑,一周后利培酮初始計量1 mg/d,2周內逐漸加至3~5 mg/d,最大不超過6 mg/d,平均(3.21±2.75)mg/d,療程8周,治療中可酌情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或安坦。
1.2.2 療效評定 采用中國修訂韋氏成人之力量表(WAIS-RC)、韋氏記憶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在治療前及治療8周時各進行一次測評。
1.2.3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入組患者治療前后WCST、WAIS-RC、WMS評分結果比較,見表1。
常 2例、月經紊亂 1例、轉氨酶升高 3例、不良反應成都均較輕微,無需特殊處理,隨治療發展可耐受或消失。
3 討論
據有關文獻報道,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障礙同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一樣,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基本癥狀成分。其特點為病前智能、學習及工作正常,但起病后認知功能突然下降,且在隨后的病程中如同“靜態的腦病”一樣,并不呈進行性發展。目前,其原因未明,但多數學者認為可能與前額葉的多巴胺DA功能下降等因素有關。同時某些藥物由于具有降低警覺性、阻斷多巴胺受體和抗膽堿能活性作用,會影響患者的注意和信息整合功能,加重原有的認知功能障礙。而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無抗膽堿能的副反應,且為DA、5-羥色胺平衡拮抗劑,能調節DA系統,減輕因過度阻斷DA活性而引起的錐體外系反應,減少抗膽堿能藥的合用,對認知功能的損害較小[1-7]。
利培酮作為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其結構與吩噻嗪類或丁酰苯類等抗精神病藥物不同,治療機理主要是具有選擇性單胺拮抗作用,它與5-羥色胺2(5-HT2)受體和多巴胺(DA2)受體有較高的親和力,具有5-HT和DA平衡拮抗作用[8],從而改善分裂癥的陽性陰性癥狀及認知功能。
本研究發現,入組患者經利培酮治療8周后,WCST測驗中的總應答數、持續錯誤應答數、隨即錯誤數較治療前顯著下降;WMS中記憶商數顯著高于治療前。表明利培酮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一方面改善傳統抗精神病藥物加劇的認知功能障礙,同時因認知功能缺陷與陰性癥狀可能有相似的生物學基礎[9],故通過利培酮作用于陰性癥狀機理,對原有認知功能缺陷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利培酮在認知功能改善,療效及依從性方面均優于傳統抗精神病藥物,為長期住院慢性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在應用過程中要密切關注維思通所致血清泌乳素增高,體重增加等副反應,給予及時有效處理。
參 考 文 獻
[1] Borison RL. The role of cognition in the risk-benefit and safety analysis of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Acta Psychiatry Scand, 1996,94(1):5.
[2] Gold JM, Harvey PD. Cognitive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 Psychiatr Clin North Am(schizophrenia),1993,16(2):295.
[3] 劉哲寧,趙靖平,譚偉象,等. 以陰、陽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的比較研究. 中華精神科雜志, 1998,31(2):100.
[4] 趙靖平,楊德森. 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的研究進展. 中華精神科雜志,1998,31(1):58.
[5] Hyde TM, Nawroz S, Goldbery TE, et al. Is there cognitive decline in schizophreni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r J Psychiatry, 1994, 164(8):494.
[6] Cohen JD Servan-schreiber D. Atheory of dopamine function and its role in cognitive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 Schizophr Bull, 1993, 19(1):85.
[7] 劉哲寧. 精神分裂癥的實驗神經心理學研究進展. 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5,22(4):229.
篇11
首先,據權威調查結果主導高校學生參與遠程教育學習的是學習的外在動機,學生對學習本身缺乏興趣,主動學習的熱情很難調動。據權威調查,想換個工作、對專業感興趣、想獲得文憑、當前工作需要、提供一般能力等是學生參與遠程學習的主要動機。可見實用性是高校學生進行遠程學習的動機特點,為了實現完善自我和提升個人知識能力素質的目的。可見學習外部動機強于學習的內部動機是遠程教育區別于傳統教育的重要特點。其次,很多參與遠程教育的高校學生的元認知水平不高,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信心。再次,參與遠程教育的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通常存在一定問題。正確使用學習策略的意識和能力還沒有被大多數遠程教育學生掌握,進而使得學習效率低下。最后,部分參與遠程教育的高校學生的學習技能水平不高。遠程教育學習中需要學生有效掌握通過網絡的交流能力、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然而實踐中一些學生在使用計算機和網絡方面的能力不過關,進而影響了學習[1]。
二、在遠程教育環境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對策
1.培養學生自我激發學習動機的能力
當前教育中考風考紀存在較多問題,學生的學習動機受到唯“考試”論、唯“分數”論不良影響。同時遠程教育學生的學習需要不同于傳統院校學生,他們更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因此,應當對遠程教育學習者的學習態度進行矯正,并促進其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時在遠程教育中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讓學生變被動的接受者為主動的學習者。此外還應當對教學途徑、激勵機制進行創新,進而實現學生強烈求知欲的養成。最終學生通過對學習目標的主動制定和完成,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2.對學生的自我識別能力進行有效培養
幫助學生對自己進行準確定位是培養學習者自我識別能力的基礎。因此,可讓學生參與一些測試進而對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判斷;同時還可對學生做一些心理測試,使得學生能夠明確自身的情感特征、學習風格、智力水平。學生只有了解自己的水平、能力、特點才能夠在遠程學習中采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方法。此外學生還能夠據此對各種渠道的信息進行辨別和選擇,進而實現對各種學習資料的靈活運用。
3.強化學生的自我培養能力
學生的自我培養能力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中要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不僅要求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要實現對學習方法的科學利用。學生應當主動培養自身的自律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方法進行創新,進而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習效率的提升。同時在遠程教育中教師對學生的監督效果相對有限,學生還應當學會對自己的情感進行科學控制,進而保證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遠程教育學習中。
4.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
師生分離是遠程教育和傳統學習模式的本質區別,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地監督管理,而在遠程教育學習中學生需要對自己進行監控,進而為學習效果提供保證。所以應當保證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提升,通過學生對自身的規范使其能夠完成各項學習要求。同時通過自我監控,學生能夠對自身進行科學及時的評價,進而根據自身情況和學習內容特點對學習模式進行調整和完善。
5.培養學生的協作學習能力
相對于遠程教育中學生監控能力,培養學生協作學習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遠程教育學習中,學生的情感因素應當受到足夠的關注,并予以學生協作學習能力培養充分的重視,進而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通過各種有效的溝通,遠程教育學生能夠感受集體的溫暖,增加歸屬感。同時對于遠程教育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生也可以通過和學生、教師的交流獲得有效解決。此外,學生之間還可以對相關學習內容展開探討,集合所有人的智慧,實現對內容的深刻理解[2]。
6.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不同國籍、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人都可以參與遠程教育的學習,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狀況,遠程教育學生具有較大的差異。所以,開展遠程教育的過程中應當予以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習慣充分的尊重,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幫助,進而實現因材施教、個性化發展的教育目標。所以,遠程教育結構應當對教育支持服務體系進行改革和完善,進而滿足學生們多樣的自主學習要求。
7.對教學活動的評價進行強化
篇12
二、我國能源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的問題
(一)發表獨立報告的公司不多
根據調查顯示,我國大多數上市企業并不會出具獨立報告。我國的石油行業目前被中石化和中石油所壟斷,雖然一些小的石油企業在兩座大山之間夾縫而活,可是因為資金的問題,是無法和中石化、中石油2個大企業所相比,因此,對于環境保護的活動投資和相關的會計信息披露不完全,有些更是為了私利而選擇不披露。石油行業在我國是壟斷性的行業,更加應該響應國家政策,所以獨立報告中對環境的披露情況會比較好。但是我國一些新興的能源公司,因為規模小和投資少的問題導致對于環境保護的投入過少,導致多數公司無法出具獨立報告。
(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不完全
通過研究顯示,我國很多的能源企業所出具的獨立報告并不完全。其中對于企業保護環境的一面,主要是用文字進行講述,并沒有切實的數字來表現企業的環境保護投入預期。企業關注有利于企業的信息的展露,卻對可能造成企業負面影響的信息避而不談。一些能源行業企業對然對于環保的收入在每年提升,但是罰款卻沒有太大的變動,有些甚至并不會變通。這就說明企業對環境保護、稅收減免、環保等方面有利于企業的信息會披露更多,主要是為了宣傳企業,鞏固企業的形象,但是對于負面的環境會計信息卻暗自隱藏。
(三)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缺乏重要性、相關性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方面是排污費、撥款補貼等方面,這些都是定量化的信息,因此公司在對于企業所要花費的成本是可以分析,并且存有依據。但是我國大部分的能源上市公司因為一些環境投資項目缺少成本分析,并且也沒有響應的依據,所以很多并不專業的投資者對于這些支出無法辨別,是否為環境支出。導致投資者無法獲得有效信息。
(四)環境會計披露形式不正確
目前,我國的上市公司對于環境信息披露的形式缺少統一的規章制度。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是會計報表附注、補充報告、獨立報告等,并通過文字和定量標書的形式來開展披露。現如今還沒有統一的準則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模式和形式作出一個標準化的規定,企業往往會根據主管判斷來選擇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和方式來披露,這導致各個企業之間的信息披露形式存在巨大的差異,缺少對比的價值。
三、我國能源行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優化建議
(一)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
為了保護我國的環境,我國政府已經頒布了許多環保法律,例如《環境保護法》,但是能夠面向能源行業的環保法律十分稀少。所以完善能源行業的法律法規迫在眉睫。第一,確定能源行業的法律體質,對企業保護環境責任、應該開展的環保措施、保護的對象等進行詳細的劃分。第二,加強環境保護獎懲的強度。現如今我國所頒布的一些方案,并不能制約企業破壞環境的行為,企業在破壞環境上面的罰款并不能讓企業重視,所以我國更要加快和加強相關立法,嚴格監督企業,促使企業建立其環保的習性,慢慢抬升社會的環境質量
(二)建立針對能源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會計準則制度
針對不同能源的特性,來建立起不同的環境會計披露制度,借此讓會計對企業環境會計的核算更加標準化,并為企業所披露的信息供給保證。第一,環境成本的支出要的得到相應的憑證。第二,要根據能源行業的特性來推出確認計量定制的方式。再者提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檢驗和評估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公開性和真實度是環境審計,審計結束之后會把這些信息發送給需要的人。設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準則,可以提升企業所公開的環境信息的質量,讓信息需要者得到更真實的環境會計信息,方便投資者更加深入得了解該企業對于環保的一些情況,因此作出相應的抉擇。同時也可以提升環境會計審計的質量,促進該工作的運行。
(三)加強監督體系
現如今我國對環境信息的重視開始逐漸加深,財政部門、環保局和證監會會對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監督。政府的監管主要有以下一些措施:定期督查公司是否按照準則來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推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審計制度;研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并完善其措施。
我國的能源行業上市公司往往為了眼前的利益而選擇破壞環境,不能對環境污染作出相應的組織。我國目前有的法律對于企業污染環境的舉動的懲罰強度不夠震懾企業。所以我國的應該加強這個方面的立法,對于企業污染環境的舉動進行強有力的懲罰制度。同時為了確保所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企業可以采取第三方審計,不進與企業沒有直接的利益糾紛,也不會因披露酒店的敝處而遭到企業的打擊報復,這樣的審計更加合理真實,擁有較高的可信度。
(四)加大上市公司環境懷集信息披露的力度
篇13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電力企業為了能夠有效地發展,對電網進行長遠發展規劃。對電網的規劃不僅僅是擴容建設電網來滿足負荷要求,而是結合環保要求和資源緊缺的狀況改變傳統規劃模式。近年來,合同能源管理運營模式和需求側節能效益分享機制的建立使得電網企業逐步開展終端用戶節能服務業務。這種商業化的節能服務環境將有利于有效利用各類需求側資源,但是卻有悖于電網投資的盈利。只有平衡電網擴容和需求側資源才能夠使電網規劃決策既滿足電網規劃的基本目標,又適應節能服務業務的發展需求。
1電網綜合資源規劃
1.1電網綜合資源規劃的提出
電網綜合資源規劃是在節能服務環境下考慮各類需求側資源的作用而提出的一種新方法,簡稱GIRP。電網綜合資源規劃將傳統的電網擴容、能效計劃以及以可中斷負荷為代表的需求響應作為等效的電網資源一并納入規劃決策,同時對能效計劃和需求響應的交互作用也進行了考慮。雙層主從協調規劃模型是以協調性為出發點,使電網主體以及其下屬ESCO實現雙贏。
從框架中我們可以看出:通過引入各類需求側資源要素擴充了電網綜合資源規劃(GIRP)的決策內容,從而形成新的決策規劃角度。框架中的電網主體不僅負責電網規劃決策,還有著可中斷負荷(IL)調用權;下屬ESCO通過出售節能服務獲取盈利,同時開發、配置可中斷負荷(IL)。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電網主體管理下屬ESCO,并提供節能服務資金,對下屬ESCO的收益有著一定的影響;同時,下屬ESCO影響著電網主體。它在電網中具有自主運營權,它的決策情況會改變原有負荷的增長趨勢,并對可中斷負荷(IL)的可用容量有一定的決策權。
由此可知,電網主體與下屬ESCO是主從關系,有一定的聯系但又同時具有不同的約束條件和決策變量。在建立模型時要綜合考慮他們的邏輯關系。下屬ESCO的引入使電網規劃由傳統的單層規劃變為雙層協調規劃,從而實現電網的電能供應及其使用的最大化。
2 各類需求側資源成本分析
2.1能效計劃(EE)
實行能效計劃是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降低電量損耗。能效計劃的實施主要是通過配置先進的節能設備,如綠色照明、高效的電機等。能效計劃可以等效地為各類的能效電廠(EPP)出力進行處理。能效電廠(EPP)是一個虛擬電廠,不能直接生產電能,它的有效輸出功率是為實施能效計劃后所降低的實時負荷需求。
2.2需求響應(DR)
實施需求響應項目時具有多樣的形式,重要有兩大類,如價格型和激勵型。可中斷負荷(IL)屬于激勵型。激勵型在當前被廣泛應用且最成熟。可中斷負荷(IL)項目的成本一般包括前期的設備投資和斷負荷(IL)的調用支出。前期的設備投資與其可用容量有一定的關系,且呈現出正相關;斷負荷(IL)調用支出的調用成本是根據用戶的類型、調用功率以及調用時間等來決定。
2.3能效計劃(EE)與需求響應(DR)的交互影響
當能效計劃(EE)與需求響應(DR)同時作用于負荷測時,將會存在交互作用,這樣致使實際的負荷不等于原有負荷減去能效計劃(EE)與可中斷負荷(IL)獨立作用下的負荷消減值。
3電網綜合資源雙層主從協調規劃模型
電網綜合資源(GIRP)雙層主從協調規劃模型是由上層的電網擴展規劃子模型和下層ESCO節能服務優化子模型構成。上層的電網擴展規劃子模型是通過對電網擴建的合理優化以及對中斷負荷(IL)的調用進行合理安排從而使得電網的主體綜合凈收益獲得最大化;下層的ESCO節能服務優化子模型是在有限的資金范圍內對各類需求側資源(DSR)的投資進行優化,從而使得ESCO獲得的凈盈利達到最大化。上層電網在擴展規劃子模型時具有一定的約束條件,如線路容量的約束、變電站容量的約束、節點電壓的約束、功率的平衡約束、架線的回數約束以及可中斷負荷(IL)的中斷持續時間約束和中斷時間間隔約束等。
4 結論
傳統的電網規劃只是通過對現有的電網進行擴容建設以此來滿足負荷要求,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資源日趨緊張,加之人們對環保要求的質量的提高,致使傳統的電網規劃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在新的電網規劃中引入節能服務業務對電網規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節能服務新環境為電網規劃對各類需求側資源的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礎,有利于突破目前傳統規劃模式在實施中面臨的瓶頸,同時使電網投資從中獲得盈利。電網綜合資源協調規劃新方法兼顧了電網的擴容與節能服務,從而實現電網的高效經濟化運營。
參考文獻
[1]張建華,曾博,董軍.環境友好型城網規劃雙層決策模型及其協調局勢算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