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師德師風學習計劃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目標要求
以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中心,以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核心,以規范教師從業行為為重點,弘揚高尚師德,強化師德教育,力行師德規范,著力解決師德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全力打造理念先進,素質一流的教師團隊。
三、學習內容:
1、學習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
2、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十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群眾觀念,著力形成科學發展的共識,共謀學校的發展。
3、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
4、認真組織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全面準確理解《規范》的基本內容。
5、學習《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和文件。
6、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禁行性規定三十不準》、《根河市師德二十不準》、《呼倫貝爾市教育系統教師師德建設“六不準”》等,引導全體教師強化終身學習意識,活到老學到老,不斷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需要。
篇2
為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新《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精神,以聚焦“問題解決”為中心,我園堅持立足園本、聯系實際、注重實效,堅持思想政治素質與業務水平并重,積極探索有效的園本師資培訓模式,充分發揮園本培訓的功能和優勢,營造有利教師終生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
二、培訓目標:
1.進一步提升教師師德修養,完善教師心理品質,培養師德高尚、心理健康、德藝雙馨的教師隊伍。
2.進一步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更新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使之綜合能力和銳意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發展教師的特長,使之具有鮮明的個性,更好地為幼兒的成長服務。
三、培訓要求:
1.培訓人員需準時參加培訓,如遇特殊情況,應及時做好請假工作。
五、培訓形式
2.持著虛心好學的態度,認真參與培訓,做好相關記錄。
3.參培過后,及時進行鞏固練習,幼兒園將組織定期考核,檢驗培訓成果。
六、培訓內容及要求
(一)師德培訓
組織教師學習《教師法》《未成年人保_》等,加強教師法律素養及師德意識。集中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開展自學活動,繼續學習相關師德內容。學習后將學習所得以師德反思報告的形式進行分享。
(二)教師專業研習
組織各教師參加《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3-6歲兒童學習發展與指南》、新《幼兒園工作規程》研讀,并進行互動式研討,進一步分享交流教師標準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此外,擬定個人三年發展規劃,為個人專業發展制定計劃。
(三)班主任專題研習
開展班主任工作專題交流,各班班主任結合自己日常班級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分享交流。探討如何有效開展班主任工作,建立良好班級常規,促進幼兒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形成班級特色良好班風。
(四)教師技能大比拼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提高幼兒教師專業技能水平,激勵教師崗位訓練,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提升我園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根據一學期教師崗位練兵情況,組織教師歌唱和美術比賽活動。
(五)信息素養提升
信息技術和電腦網絡已經給教育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基于信息技術的學科課程整合必將發揮的潛力,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做到信息與多媒體技術有機地融合到學科教學中,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至關重要。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現代化進程中應培養教師信息素養讓教師必須有比較高的信息理論和實踐操作能力。我們將開展網絡研修、自學與集中討論的方式,通過信息素養的提升,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校園網及互聯網的基本使用,初步掌握最新的軟件技術,提高教師善于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教學方案的能力。
(六)讀書活動
開展“三幼書飄香”讀書交流活動。8月開展教師讀書沙龍活動,教師撰寫、分享、交流讀書心得,并于9月5日前推選優秀讀后感(紙質文稿)交教育局參加上級評選.
七、培訓措施及要求
1、加強園本培訓過程管理
加強對園本培訓的指導、監督和檢查,保證每位教師按時、按質、按量的完成培訓任務,達到“學有所獲”,“學有成效”,讓教師們在學習中感悟、反思中
前進,不斷增強園本教研的實效性。
2、集中培訓要求:
(1)嚴格遵守培訓時間,不得遲到早退。每日簽到,不得代簽。
(2)學習研討時保持會場安靜,不大聲喧嘩、接聽電話,不隨意走動、離場,做到認真發言、專心記錄;教師孩子要妥善安排,不進入會場。
(3)注意節水、節電,保持環境衛生。
(4)按時上交各類資料。
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學習計劃范文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幼兒園的發展規劃,緊密結合教職工的思想和工作實際,認真學習黨的“十”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領悟宗旨,解放思想,更細理念,不斷提高政治素養,為推進素質教育改革,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做出的貢獻。
二、學習內容:
1、深入學習黨的“十”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努力將
思想與行動統一起來,采取讀報告原文,分章節學習,交流研討形式進行,使教職工深入理解“十”精神實質,并切實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
2、認真學習國家各類教育法律、法規,提高廣大教職工的法治意
識,樹立“依法治園、依法執教”的思想,自覺維護教職工自身與幼兒的合法權益。
3、繼續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注重師德內涵建設,拓展師德建設的
載體。
4、認真學習各級行政部門頒發的有關文件精神。
三、學習形式:
采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專題研討、網上論壇等方式,提高政治學習效率和效果。
四、學習要求及措施:
1、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做到認真學,深領悟,學有所用,落到實處。
2、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增強學習的實效性。
把學習理論同指導實際工作相結合,做到學有所思,以理論指導實際工作。
3、幼兒園領導班子做到帶頭學習,聯系實際,積極引導,為提高學習實效盡職盡責,并督促教師積極、準時參加,并及時做好筆記。
4、全園教職工,必須堅持認真學習,積極發言,付諸行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和思想覺悟。
5、堅持不斷完善學習制度,加強學習規范性,做到時間、內容、人員三落實,要嚴格執行學習考勤制度和請假制度。
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的學習計劃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提高師德素質,提高自己教書育人的水平,本學期,制定自己的個人計劃如下:
1、深入學習學校《師德工作計劃》,明確目標,加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2、學習并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小學教師十不準》、《教師法》和《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質量觀和人才觀。
3、讀好書,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認識。
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豐厚自己的積淀,使自己在業務上、思想上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能夠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做創新型、科研型教師。
4、工作中,盡職盡責,忠于職守,不遲到,不早退,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認真完成學校交給我的各項工作。
5.尊重、愛護和信任學生,愛心育人,尊重學生人格,對學生不諷刺,不挖苦,不辱罵,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行為。
6.團結協作,為人師表。
注意自己形象,衣著、舉止、行為都做到為人師表,與同事和睦相處,互相幫助,有事與大家商量體現團結協作精神。注重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7.規范收費,嚴格執行有關教育法規。
不擅自收費。不搞有償家教,不向家長索要或暗示饋贈錢物。
8、認真做好家訪工作,積極主動與家長取得聯系,尊重家長,做到和氣、平等友善,形成和諧共進的教育網,達到教育的目的。
篇3
第三,平時不注意自身形象,不拘小節。說話隨口無心,想說就說,不分場合、對象,談話不注意方式方法,易與同事造成一些隔閡。
第四,要求學生過于嚴厲。偶爾對學生小施懲戒,還認為是對學生的關愛。
第五,與他人的談心交流、溝通較少,做了許多自認為是不錯卻得不到別人理解的事。
第六,情緒易激動,言行有時過激,自控能力不強。
我一邊學習,一邊反思自己,覺得自己從教九年來,在很多方面做得還不夠,尤其是以上六點,現結合自身實際作以下整改措施:
1、更新教育觀念,徹底改變以往那種懲戒學生是為學生好的錯誤思想,改變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態度,主動、積極地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人格,熱愛學生。
2、樹立幾個意識:
(1)牢固樹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的意識,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堅決要做到。
(2)牢固樹立“學校無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師無小節,處處作表率”的意識,以教書育人為本職,作學生、教師的表率。
(3)牢固樹立“寧守清貧,不損師德”的意識,發揚教師高風亮節、“紅燭”精神,廉潔從教,維護自身“愛崗敬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執著追求、探索創新”的美好形象。
(4)牢固樹立“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服人”意識。
(5)牢固樹立服務意識,憂患意識,競爭意識,增強使命感、緊迫感和危機感。
(6)牢固樹立“主人翁”意識,以校為家,以教為業,校興我榮,校衰我恥。
3、積極調整心態,正確對待當前人事制度、工資制度改革,明確自身的“責、權、義”,正確處理奉獻與索取、集體與個人、名利和道義之間的關系。
4、發揚“人梯”精神,指導、帶動青年教師,爭做一名師德優秀、業務優秀的人民教師。
5、求真務實,狠抓教育教學。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嚴格教導學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理解信任學生,多進行換位思考;善于評價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評價觀;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公正、客觀、發展的評價學生,要做到多表揚、少批評,要對后進生多鼓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個性發展;要發現學生特長,積極組織開展切實可行的課外活動和第二課堂活動,鼓勵學生發展特長,不抹煞學生個性。
6、牢固樹立顧全大局意識,團結合作、誠心待人、善意待人。
7、發揚優點,努力克服自身缺點。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要以身做則,積極配合各科教師做好學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
篇4
2、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提高師德修養。
積極參加社會時間活動,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在此過程中,處理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及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認識自己行為的是與非,辯別善與惡,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積累滄桑,才能真正錘煉師德。
3、積極進行自我反思。
如果一個人要想進步,就要不斷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深刻地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思考應該如何改進。一個師德高尚的教師必定是一個常常進行自我反思的人。師德建設要求教師在實踐中注重自我學習、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調控,做到老,學到老。
4、德及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并不是所有德只能體現在對人對事方面,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常以德化人,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教育學生,對后進生給予更多的關注,用愛心去實現對各種學困生的教育。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推陳出新,只有不斷的創新才新才能被更多的孩子所喜愛。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推動教育的大發展。
篇5
一、引言
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來源、制備、結構、性能、應用以及有關理論和方法學的科學。作為化學學科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的有機化學,其內容滲透至各個學科,是理工科院校化學、制藥、化工、應有化學、高分子、生物、材料、冶金環境等專業的必修的主要基礎理論課程,為后續理論課程、畢業論文、科研工作、生產實踐打下必要的基礎,因此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筆者近年一直從事有機化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認為提高有機化學教學質量和水平關鍵在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本文結合近年在有機化學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就興趣缺失的原因及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企業生產、化學史、學科前沿結合,談談體會和實踐。
二、學生學習有機化學興趣缺失的原因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盧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有志必有趣,有趣必有志,趣從志生,志能生趣。”對有機化學興趣的缺失不僅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甚至影響學生情感品質的培養。可見提高學生學習有機化學興趣,是理工科化學類有機化學教學重中之重。目前部分學生對有機化學學習興趣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有機化學學科的原因。有機化學學科本身具有“多”、“雜”、“抽”、“偏”等特點,因而學生難以對有機化學產生興趣。有機化學種類繁多,體系龐大,結構復雜,物理、化學性質多樣,學生不易理清線索,不易構建出完整的知識體系;有機化學存在大量抽象概念、理論,如原子、分子、晶體結構、電子云、化學鍵、活化能、立體化學、反應機理等,學生不易形成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不易發展化學思維和創新能力;有機化學普遍性中存在特殊性,一般規律中有特例,學生不易把握區分點,不易熏陶化學情感,難以激發終身從事有機化學工作的志向。
2.學生的原因。學習目的不明確,動力不足造成興趣缺乏。部分化學類的學生對化學類專業并不了解,不感興趣;部分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缺乏理想、沒有目標、沒有動力;部分學生雖目的明確,但帶有強烈的功利色彩,沒有真正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意志不足,不能培養學習興趣。對于內容抽象、思維跳躍較大、理論性較強、趣味性較少的有機化學的學習更需要學生自主鉆研,但有的學生缺乏吃苦精神和深入鉆研的精神;有的學生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思想嚴重;有的學生因學習成績不理想而自暴自棄等;有的學生學習方法和大學學習要求不適應、專業學習與業余興趣間存在矛盾及心理上的不適應進一步制約了大學生對學習有機化學興趣的培養。
3.教師素質因素。教師的品行修養、專業素質、學術背景和科研成果、授課水平及教學研究也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提高。
三、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大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
在充分考慮本校理工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際和教學要求,本文結合近年在有機化學教學、科研工作的實踐,就如何提高化學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問題,談一些教學內容上的體會和嘗試。
1.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有機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科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求學生掌握有機化學知識及技能,學會觀察、分析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而且要會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故在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讓他們明確有機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密切關注有機化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其次,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有機化學知識為生產生活服務,學以致用。如在烷烴自由基反應中,聯系到重大疾病的預防、材料抗老化,引起學生的思考;烷烴的應用中,聯系到汽油的質量,再拓展到軍事武器的裝備與國防事業,喚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及使命感;介紹烯烴時,引入水果、鮮花的催熟,再聯系水果、鮮花的保鮮;烯烴的聚合反應講解結束后,讓學生從感受所穿衣服的外觀穩定性、堅牢耐用性、穿著舒適性等,再拓展到材料性質、應用;介紹醇的磺化反應時,引入表面活性劑及其在洗滌、化妝品等日化、藥品、石油開采及選礦等行業中的應用;講解醇與磷酸反應時聯系現代農藥,引入現代解決糧食問題的措施;講解醛與亞硫酸氫鈉的反應、含氮化合物與亞硝酸鈉的反應,使學生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等。將日常生活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有機化學無所不在,學習有機化學有廣泛的用武之地,促進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振奮的精神投入有機化學的學習中,感覺到學習有機化學其樂無窮,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
2.與社會實際緊密結合,關注社會問題。有機化學在推動科技發展、社會進步,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的努力中,已經并將繼續顯示出它的高度開創性和解決重大問題的巨大能力。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應將理論聯系實踐,引導學生關注人類生存、社會經濟發展、國防計劃、人的自身發展等重大社會問題。如介紹鹵代烴時,介紹含鹵素的及其在醫藥中的應用,介紹氟利昂,提到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危害,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柄雙刃劍,既能造福人類,又能給人類帶來災難。講解Williamson合成醚的反應時,在講解反應機理的基礎上,以既能提高汽油抗震性又能無鉛化、不造成環境污染的添加劑甲基叔丁基醚為例,介紹了工業上原子利用率為100%的甲基叔丁基醚的綠色合成方法,讓學生意識到工藝的先進性對生產重要;苯甲醚的制備,介紹書本上的甲基化試劑硫酸二甲酯后,介紹現在工業上用無毒碳酸二甲酯使反應變得綠色經濟環保。介紹羧酸與醇反應生成酯,廣泛應用在藥物、食品添加劑、塑料生產中,但最典型的催化劑是強酸,腐蝕設備的同時又污染環境。有機化學正視這個現實,不斷用有機化學理論和知識去尋找綠色的、原子經濟性的生產工藝,提高收率,成功地解決了污染問題。在含氮化合物及其反應的學習中即引入這些化合物在醫藥、染料、食品的應用,也講解這些化合物的濫用,比如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瘦肉精事件,讓學生明白,科學提供知識,技術提供應用知識的方法,而價值觀念則指導我們如何對待科學和技術。將社會實際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有機化學具有高度開創性和解決重大社會問題的能力,有機化學家負有重大的責任,而且可以大有作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學好有機化學的信心和興趣,使學生的有機化學素養和科技素質在教學中得以不斷提高。
3.與科研工作結合,介紹有機化學前沿知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機化學從實驗方法到基礎理論都有了巨大的發展,顯示出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和活力。我們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科研實例進入課堂,將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的知識并不是抽象的理論、生硬的概念,而是身邊活生生的現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鞏固其學習興趣。如在講完雜環芳香化合物和金屬有機化合物后,筆者擴展到了近年來從事的熒光染料領域,介紹其發光機理及其在生物分析、能源、仿生催化、熒光探針、光電材料、醫藥方面的應用,這樣既復習了前面的知識,又抓住時機,介紹了190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拜耳在有機染料方面的研究,實現了他母親所希望的“使我們這個世界更加多姿多彩”的愿望,促進了有機化學與化學工業的發展;介紹了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下村修、馬丁·查爾菲、錢永健發現和研究的綠色熒光蛋白讓科學家們就好像在細胞內裝上了“攝像頭”,得以實時監測各種病毒“為非作歹”的過程。講完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纖維素)的性質后,將知識擴展本學院生物質能源研究所的研究的可再生資源轉化:生物質能源的前體成分之一——生物質基多元醇,可以通過生物質水解,比如纖維素水解生成葡萄糖,然后加氫轉化為山梨醇(六元醇)、乙醇、丙酮、丁醇或從植物或動物的油脂中富含的脂肪酸甘油酯水解中獲得甘油(三元醇),它們進一步轉化為燃料和化學原料。這些內容滲透到教學內容中,構建學生的知識網絡體系,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深切感受到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革,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熱情與興趣,使其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4.與化學史結合。著名化學家傅鷹曾說過:“化學可以給人以知識,化學史可以給人以智慧。”有機化學學科的發展歷史中蘊含著豐富的教學素材。我們在教學中將有機化學重要理論及重要的反應從它的孕育、產生和發展甚至擴展到蘊含的科學、人文精神及社會貢獻去解讀這些知識,將書本上靜態、抽象理論和反應變成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知識。如范特霍夫和勒貝爾的碳四面體的結構理論、凱庫勒夢中的苯環結構式、伍德沃德和霍夫曼的分子軌道對稱守恒原理、布朗硼氫化反應、狄爾斯和阿爾德的D-A反應、格氏試劑的由來、黃鳴龍反應的偶然發現等。盡管這部分所占的教學比重非常小,但通過引入化學史,不僅能使學生從發展的高度,以開闊的視野,全面深刻地理解有機化學知識,把握有機化學發展的規律,而且能用發展的眼光去看有機化學的今天和未來,激起補充完善和發展化學科學的興趣和動機,從而活躍思維,培養科學探索和創新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篇6
一、駕駛員管理是公司車隊管理的首要任務
(一)把好人員進口關,提高招聘門檻
駕駛員招聘工作,是做好駕駛員管理工作的最重要的關口。在進行駕駛員招聘時要提高招聘門檻,要綜合考慮招聘對象的駕齡、駕駛技術、修理常識和工作態度。
(二)做好崗位教育培訓,加強制度建設
首先做好對駕駛員維修保養知識、交通安全法規的培訓,維修的培訓聘請修理廠的技術人員,并且要常規化。其次是駕駛員制度建設。制定定點加油、油料核算、節約獎、超額罰等制度。
(三)做好溝通交流,聽取駕駛員建議
對于車隊的管理者來說,不能只看各項財務數據,要經常地深入駕駛員隊伍中去。職業駕駛員是一個辛苦、危險的職業,要多與他們溝通,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幫助駕駛員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二、車輛管理是公司車隊管理的重要環節
車輛作為管理的對象,駕駛員工作的載體,是公司車隊管理的重要環節,通過對實際工作的認真總結我認為,公司車隊的日常管理要務必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一)做好車輛例保管理工作
要提高駕駛員對例保作業重要性的認識,嚴格按照作業內容要求做好例保,定期組織車容車貌和車況檢查,保證例保質量,開展例保樣板車的考核評比活動等。
(二)做好車輛維修管理工作
采取強制保養原則,根據車輛的行駛里程和車質情況制訂維修保養計劃,保證車輛定期進行維護保養。嚴格保修作業程序,講究維修服務質量,加強對車輛維修質量的檢驗檢測。嚴格對送外修理的承修方進行資質認定和選擇,嚴格驗收竣工的車輛。
(三)做好車隊修理工培訓工作
組織修理工開展技術培訓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新技術培訓(包括新車型的保修規范培訓),嚴格按照維修作業標準進行作業及檢驗,保障機修設備的必要配備和定期進行保養。
(四)做好汽配統采工作
汽配材料的統一采購,在購買前必須對供方進行資質評定,加強入庫前的質量驗收,及時進行庫存配件的養護,注意合理儲備。
(五)做好駕駛員業務培訓工作
在技術使用方面,由于車輛不斷更新,要對駕駛員進行新車型的適應性培訓,使駕駛員盡快掌握車輛技術性能和正確的操作方法。
(六)做好運前車檢工作
在車質車況方面,要認真落實好駕駛員自檢、安全員抽檢和回場檢的三級檢查制度,確保車輛在良好的技術狀況下運行。
(七)做好車輛檔案管理工作
建立車輛管理檔案。包括原始檔案、車輛證件、繳費憑證、維修記錄、運行記錄等,它們統稱為車輛檔案。這些好像是小事,但有時也很重要,要做起來也并不簡單,關鍵是要持之以恒地做。
三、安全管理是公司車輛管理的核心
(一)加強公司車隊制度建設
制定完善公司車隊安全生產制度,要強調制度先行,制度的建立要有預見性、全局性和嚴密性,要明確責任、工作標準和程序以及考核辦法等。完善一項制度,解決好一個問題,做到循序漸進,不留空白。運用骨干力量做好制度的宣傳教育工作,嚴格執行,不搞下不為例。
(二)加強違章駕駛員教育管理
在把握重點方面,抓牢違章事故頻率高的駕駛員的重點管理,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有重點的組織解決,對事故多發的路段和班線要重點加強管理。通過重點駕駛員的管理、事故違章警示錄來告誡大家,自我對照,引以為戒。
(三)建立車隊安全生產激勵機制
運用抓兩頭帶中間的方法,通過樣板車評比、“三無”(無違章、無事故、無違反操作規程)駕駛員評比、業績考核等對優秀人員進行獎勵,以此帶動大家學先進,爭先進。
(四)注重信息反饋管理
在信息反饋方面,強調原始記錄的管理,注重定量分析,采取對策的效果分析,進行情況了解溝通,實行道檢現場情況的掌握等方法做到以小見大,舉一反三,防微杜漸,從而來提高管理效果。
(五)嚴肅事故違章處理
在事故違章處理方面。及時對原因、責任進行調查分析,嚴格按章處理,適時驗證整改效果,做到事故、違章“四不放過”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人未受到處理不放過,事故責任人和周圍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事故沒有制訂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過。
(六)提高車隊管理者科學管理水品
一是車隊管理團隊應當以提高管理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管理效益為目標來開展管理,例如開展駕駛適應性評估人體節律應用、電腦輔助管理等。要通過抓牢人、車、法這三個對安全行車的影響因素來建立預防控制的內容,實施嚴格管理。
篇7
許淵沖在80年代提出“發揮譯文的優勢”(許淵沖:2006),后又對這一理論作了詳細的闡述,在《譯學要敢為天下先》一文中,許淵沖系統的提出了翻譯的“優勢論”,即翻譯時要用譯語最好的表達方式,而不一定是完全對等的譯文。這一理論引起了譯界眾多學者的關注,也得到眾多好評。中山大學出版的《實用翻譯教程》上說:“嚴復以來,如果說傅雷的‘重神似而不重形似’是我國翻譯理論研究的第一次飛躍的話,許淵沖的揚長避短,發揮譯語優勢便是第二次飛躍。”(劉季春:1996)本文將在許淵沖先生提出的“優化論”指導下,對《魯》的兩種漢譯本,從語言表達、句式結構、和文體風格三方面,通過一定的實例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冀譯本在發揮譯語優勢方面更加完美。
二、文學翻譯的“優化論”
作為藝術的再創造,文學翻譯具有一定的標準和原則。關于翻譯標準,國內外翻譯界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在我國,頗具代表性而影響又最為廣泛的翻譯標準是嚴復的“信達雅”。嚴復曾說:“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陳福康:1996)除 “信達雅”外,國內學者還提出其他的翻譯標準,比如,魯迅認為:“凡是翻譯,必須兼顧著兩方面,一則當然是其易解,一則保存著原作的風姿。”(陳福康,1996)林語堂提出“忠實標準,通順標準,美的標準”。此外,傅雷提出“神似說”,錢鍾書提出“化境說”。
發揮譯文語言的優勢,即“優化論”,是許淵沖先生在1981年《翻譯通訊》第一期中提出來的。他認為,文學翻譯是兩種語言,甚至是兩種文化之間的競賽,譯者應盡可能發揮譯語優勢,利用最好的表達方式,以使讀者“知之、樂之、好之”。(許淵沖:2006)許淵沖在《翻譯的藝術》一書中說:“文學作品應該是美的,如果把美的作品譯得不美,那也不能算忠實,不能算美,所以似而不美的譯文不能算是文學翻譯,更不能算是翻譯文學。換句話說,文學翻譯如只求真,那么說明譯者還在必然王國里掙扎,以求生存,文學翻譯求美,則說明譯者已經超越必然王國,在自由王國中得心應手,以求享受。”(許淵沖:2006)
三、譯本分析
本文將以《魯》的兩在種漢譯本為參考對象,從三個方面加以評析兩個譯本在“發揮譯語優勢”方面的得與失。
(一)語言表達
漢英兩種語言在表達方面各有優勢,就漢語而言,優勢是精練,含義豐富,成語典故較多,結構有四字詞組等。而就英語來說,優勢是精確,邏輯思維嚴密,語法結構清楚,有關系代詞等。在翻譯的時候,應該盡可能發揮譯語優勢,改變劣勢。
1.成語或四字結構的使用
成語或四字結構是漢語語言的精粹,是漢語的絕對優勢,在譯文中恰如其分的運用成語或四字結構,使語言靈動、鮮活。不僅使譯文感情真切,更使讀者有一種賓至如歸的親切感。
多用習慣用語可以使譯文通順、自然,讀起來會瑯瑯上口,讓讀者感覺親切實在。如果用過于正式的行文用語,就好像在讀科普說明文一樣,毫無感情,不能使讀者和譯者發生感情共鳴。
2.句式結構
英語與漢語句式相比,具有很多差異結構,其中之一就是英語中有些句子的成分。其次就是英語句中多被動句,英語句子注重結構整體,句子不能沒有主語,只好采用被動式或其他句式,以便把施事隱藏或省略。相對與英語而言,漢語的優勢在于語言精練、含義豐富,使用自然邏輯順序排列短語和主動句來表達各個概念。
3.自然的主動句
例1 (ch1,p1)…One of which was Lieutenat Collonel to an English Regiment of foot in Flanders, formerly commanded by the famous Coll.Lockhart.
徐譯:一個哥哥是駐佛蘭德的英國步兵團的中校,他的部隊早先曾被著名的羅加特上校率領過。(p1)
冀譯:大哥是駐佛蘭德的英國步兵團中校。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曾帶領過這支部隊。
例2 (chapter.1.p6)
though in the mean time I continued obstinately defy to all proposals of sifting to business.
徐譯:在這一年里,家里曾經幾次向我提議,要點正事,都被我固執地加以拒絕。(p5)
冀譯:盡管家里人多次建議我去干點正事,但我就是頑固不化,一概不聽。
在這兩個例子中,徐譯都翻譯為被動態,而冀譯則選擇用主動態表達。第一個例子“曾帶領過”比“比被率領過”聽起來自然順口得多,第二個例子冀譯用兩個四字詞來表達被動的意思,既把原文的精神表達出來了,又把主人公當時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更加符合漢語表達習慣,既求了“真”也求了“美”。
4.多用短句
從句的結構和高頻率的使用是英語語言中的一大特色,習慣于用長句子表達復雜的概念,特別是在文學作品的表達中。漢語的特點與優勢在于表達復雜概念時,大多是采用短句方式敘述或說明,其層次,邏輯關系等更多的是包涵在具體的語句中。
5.文體風格
文學作品是用語言創造的藝術,為了使讀者能有美的感受,僅僅做到“信”還不夠,必須要跟許淵沖先生說的那樣,要優化譯文,具體來說就是做到“三美”即“形美,音美,意美”。這就要求譯者在修辭,潤色,語言的生動性方面下一番工夫。
6.修辭潤色
例1 (ch3, p130) I that was reduced to a mere state of Nature.
徐譯:因為現在已經到了一身之外別無長處的境地。(p104)
冀譯:我猶如出生嬰兒,除了自己一身之外,別無他物。(p94)
例2 (ch3, p125)
And how I was a prisoner lock’d up with the Eternal Bars and Bolts of the Ocean, in an uninhabited wilderness, without Redemption.
徐譯:一想到我自己怎么像一個囚犯似的,被困在重重海洋之間,被困在沒有人煙的荒野里。(p99)
冀譯: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囚犯,那茫茫的大海就是我牢獄的鐵柵欄,并且永無出獄之日。(p90)
以上兩個例子中,冀譯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為譯文增色不少。第一例中把魯濱遜初來荒島上形單影只,完全脫離現代化社會的窘迫和無奈生動地再現于紙上。第2例中,把茫茫的大海比作牢獄的鐵柵欄,是再準確不過了。因為魯濱遜確實被困在一個四面環海的孤島上,四面的海水就象是監獄里的鐵柵欄一樣將他囚禁得嚴嚴實實。譯者做這樣的描述無疑是好像是用本國文字寫自己的作品,既忠實于原作的意圖,又發揮了工作上的創造性,不僅再現了原作中的任務形象,故事情節,而且再現了思想,情感與精神,使讀者“知之,樂之,好之”。
7.生動風趣的風格
小說語言變化多端,富于表現力,所以在翻譯的時候,要想翻譯得生動活潑,打動讀者,就要求譯者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在揣摩體會原作者的感情之后,盡量惟妙惟肖的表達出來。這一要求也就是發揮譯語優勢和優化論的精華所在。不發揮譯語優勢而用干癟枯燥的話語翻譯的東西,毫無文采和可讀性。
這段話描述的是一只可愛、機靈的野貓,以及它和魯濱遜之間的“對話交流”。在徐譯中全部用“它”來代指小貓,雖然把原文的意思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了,但總感覺讀起來少了點什么,相比之下,冀譯用“小家伙”來代替“它”更加生動,使小貓機靈可人的樣子躍然紙上 。譯者用“泰然自若”、“瞅著”等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另外,譯者加譯了“可是,對不起了”這一句,好像是魯濱遜在和小貓對話,給文章增添了無限的情趣和美感。
四、結語
本文略談以上幾例,通過比較徐霞村和冀湘的譯作,得到一個總的印象:徐譯本語言平實,達意,使用的異化和直譯的翻譯策略較多,外國文學的韻味較濃;而冀譯本傾向于采取歸化的翻譯策略,譯者漢語功底深厚,語言老持地道,充分發揮了譯者優勢,遵循了文學翻譯的“優化論”原則。正如許淵沖先生所言使讀者“知之,樂之,好之”。
譯者賦予譯作的風格和特色決定了譯作的生命。沒有生命力的譯作,最終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被人冷落忘卻,甚至過時。空剩下學術的價值而失去了文學的價值。要實現這一價值,譯者就應該走出謹小慎微,循規蹈矩的俗套,像許淵沖先生所說的要“敢為天下先”,發揮譯語優勢,美化和彌補原作的不足,為文學翻譯開創一條陽光大道。
參考文獻:
[1]Danial Defoe.Robinson Crusoe.[M] 青島:青島出版社,2003
[2]陳福康.中國翻譯理論史稿[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丹尼爾?笛福著;冀湘譯.魯濱遜漂流記[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4
[4]丹尼爾?笛福著;徐霞村譯.《魯濱孫漂流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篇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2)06-0000-00
近年來,隨著CFD(計算流體力學)技術的長足進步,計算機仿真模擬設計不僅在綠色建筑和城市規劃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應用和普及,還從室內走向了建筑外環境。一些研究者開始嘗試在不同綠化型式對于室外熱環境和風環境的影響方面開展數值模擬研究比較[1]。但是,由于植物自身具有的流動性冠層、蒸騰介導熱質傳遞等特性,用對于計算機模擬綠化植物的流體環境計算機模擬仍面臨著是個難題,制約了CFD技術在定量預測綠化對于通風環境和熱環境的影響方面的發展[2]。本文通過建立綠化植物的三維冠層模擬方法,結合植物冠層分析技術,建立綠化植物多孔介質模型,模擬研究了兩種綠化型式對廣州城市道路自然通風環境的不同影響。在此基礎上,與現場測試結果進行擬合度驗證,以期幫助定量化評價、優化道路綠化設計,進而為改善城市自然通風環境和建設生態城市提供技術支撐。
1研究方法
1.1樣地概況:
測試的道路綠地斑塊位于廣州市海珠區的南洲路(E113°19′, N22°47′),測試路段為東西走向,道路綠化植物種類簡單,長勢良好。綠化型式分為兩種:一種為純行道樹綠化,喬木層種類為非洲桃花心木(Khaya senegalensis);另一種型式為行道樹
基金/項目: 國家星火計劃項目(No.2011GA7800)、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 2009B021500004)、廣東省教育廳高層次人才項目和廣州市教育局羊城學者科技計劃項目(10B004D)。
第一作者簡介: 聶磊( 1973- ) , 男, 吉林長春人, 博士, 教授, 研究方向為園林生態、綠地植物。
下整齊種植有灌木層,種類為黃金榕(Ficus microcarpa cv.Golden Leaves),其組成效果如圖1所示。測試路段的道路兩側退界距離達到20 m以上,參考巖田達明等的分析結論,對道路綠化風場的影響視為忽略不計[1]。
1.2 植物冠層結構建模:
測量單株植物的樹高、枝下高、冠幅、胸徑、樹冠外輪廓曲率拐點坐標等形態特征數據,其中曲率拐點坐標采用手持紅外線測距儀測定。運用3DMAX軟件建模出圓柱形、圓球形、尖塔形、圓錐形、卵圓形、倒卵形、鐘形、傘形等園林植物冠層的不同結構類型。其中非洲桃花心木為倒卵形樹冠,黃金榕為卵圓形樹冠。
1.3多孔介質模型參數設定:
由于植物冠層可視為多孔介質,因此必須計算不同植物冠層模型的空隙度。冠層空隙度可由冠層分析儀測出,在陰天或晴天清晨,采用基于半球攝影的HEMIVIEW冠層分析儀對單株植物進行冠層數據采集,用魚眼鏡頭捕獲不同方向的冠層圖象后,應用Delta-D軟件計算太陽光直射透過系數,從而得出群落的葉面積指數(LAI)及冠層空隙大小、間隙率參數等指標數值。經計算非洲桃花心木樹冠的空隙率在0.09~0.15范圍內,黃金榕在0.04~0.10范圍。
1.4 CFD仿真分析
:模擬工具為英國CHEM公司開發的PHOENICS軟件,設定的氣候條件參數為:東南方向(廣州夏季主導風向),參考風速為2.0m.s-1(廣州夏季平均風速),區域溫度為28℃(廣州最熱月室外平均溫度)[3]。邊界風速滿足梯度風變化v/v0=(z/z0)α,其中,v0為標準高度處的風速, 取2.0m.s-1,z0為標準高度,取10m,α為地面粗糙程度, 取0.0333。自然通風環境通用模擬體系由空氣模型、植物冠層模型、下墊面固體傳熱模型構成[4]。采用流場模擬計算耦合迭代求解,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空氣流場模擬計算的邊界條件,由空氣流場計算程序模擬得到整個計算區域空氣的速度場和壓力場,通過軟件設置固定觀測點,得出1.5m和3.0m高度的風速云圖與壓力圖。
1.5計算機模擬與實際觀測數值的擬合度檢驗
:采用風速衰減率(R)來討論不同綠化型式影響下的自然通風效果。R=1-Vi/Vo,其中,Vi,Vo分別指綠化帶下風向及上風向觀測點的風速(m?s-1)。從綠化帶設定起點每隔5m共設置10處觀測點,在每處觀測點的前后各5m,采用美國Kestrel 4500手持式氣象儀測定不同型式綠化帶上風向及下風向的實時風速,高度為1.5 m。在計算機模型內輸入上風向的實時風速,測出相同坐標的10處觀測點的下風向模擬風速,并計算風速衰減率。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風速計算機模擬理論值與實際觀測數值的擬合度回歸模型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綠化型式對自然通風的影響結果
大約2m高度以下的城市空間是人們經常活動的區域高度大約在2 m以下,同時,3 m高度以上的道路綠化空間中,僅存在有喬木層分布,灌木層是無法達到這個高度的。故本文對1.5 m和3 m高度處的風速進行了分析。一般認為,風速>1m.s-1時,在夏季室外人們感覺是舒適的,風速>5m.s-1時, 會影響人們的活動[5]。所以,1~5m.s-1之內的風速,是比較理想的室外風速。經CFD仿真模擬,結果表明單純喬木綠化的型式下,1.5 m高度的模擬風速達到了1.64 m.s-1的風速,而3 m高度的模擬風速達到了1.31m.s-1的風速,都有著令人感覺較為舒適的自然通風效果(圖2、3)。
綠化型式對于城市道路空氣流動有著重要影響。有研究表明,行道樹對污染物擴散的阻礙作用主要受控于樹木郁閉度而非綠量。當行道樹植株間距較密,形成枝杈搭接時,茂密樹冠會在道路上方產生頂蓋效應,阻礙污染物向上擴散,導致道路兩側污染物濃度升高,惡化街區大氣環境。污染物擴散速率很大程度上受到街道內氣流鉛直湍流強度的影響。對于沒有樹冠頂蓋的街道,街谷內有較大的風速梯度,這將會有利于增強機械湍流的增強[6]。但在行道樹郁閉度較高的街道內,高大茂密植物在減低風速的同時,不僅導致街區內部氣流的垂直渦動減小,也大大減弱了綠化帶內外氣流的垂直交換。我們的計算機仿真模擬結果表明,1.5 m高度時單純喬木的綠化型式較喬木+灌木綠化型式的0.47m.s-1的風速多出了近70%,而3 m高度的模擬風速較喬木+灌木綠化型式的0.73 m.s-1多出了44.3%,表明有灌木層的存在,直接導致道路空氣流通速度明顯下降(圖2~、3)。之所以1.5 m處單純喬木綠化的道路風速較高,主要是因為非洲桃花心在1.5 m處仍處于枝下高以下,且無灌木層遮擋阻礙空氣流通,因為風速衰減的較少;而在3.0 m高度時,喬木冠層對于自然空氣流通起到了明顯的阻礙效應,因此下風向觀測點的風速紀錄僅為1.5 m處風速的79.9%,整個模擬區域的風速也明顯下降。
2006年建設部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要求熱島強度不高于1.5℃,同時夏季無渦旋死角,建筑前后壓差不低于1.5Pa[7]。CFD計算機模擬結果表明,由于道路綠化處于開闊的室外空間,道路綠化帶上下風向之間的正負風壓維持在0.5~0.8Pa之間,基本上無法維持較為明顯的風壓。
2.2計算機模擬與實際觀測數值的擬合度檢驗結果
對1.5 m和3 m的CFD模擬風速衰減率和實地觀測的風速衰減率計算結果進行了線性回歸模型的擬合度檢驗分析,其中1.5 m風速衰減率的擬合度R2=0.726(P
3結論與討論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是近代流體力學、數值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相結合的產物。隨著近年來 CFD 物理模型和計算方法的不斷完善和改進,計算機運算速度的不斷提高,許多成熟的商業化CFD計算軟件得到了不斷地推廣。CFD研究以 3 大守恒定律(質量守恒定律、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作為計算的控制方程,采用有限體積法(Finite Volume Method)把連續的計算域離散成許多個子區域(體積單元),借助高性能計算機在每個體積單元上對控制方程組進行數值求解,進而在整個計算域上分析流體流動、傳熱和傳質的規律[8]。近年來,CFD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綠色建筑領域,在該領域 CFD 被用來模擬室內外氣候環境,然而在園林綠化領域,仍屬于應用的初步階段。目前通用的CFD 軟件主要有CFX、FLUENT、STAR-CD、PHOENICS以及FIDAP等類型,其中PHOENICS是世界上第一個投放市場的 CFD 商用軟件(1981),可以算是CFD商用軟件的鼻祖。這一軟件中所采用的一些基本算法,如SIMPLE方法、混合格式等,由該軟件的創始人D.B.Spalding及其合作者S.V.Patankar等所提出,并得到廣泛驗證和應用[9,~10]。
城市綠化對于改善環境質量、獲得清新潔凈的空氣、有效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自然通風是城市綠地實現節能、健康、生態等功能目標的重要形式。城市綠地的綠化型式對于環境的自然通風效果有著重要影響。例如在我們以往的研究中發現,當前道路綠化方面,由于種植密度過大,物種之間競爭激烈,植株普遍生長不良,、干旱甚至枯死現象比較普遍,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投資和養護成本, 而且也不利于發揮綠地的生態功能,尤其是阻礙了道路的自然通風[11]。然而長期以來對于不同綠化型式在影響自然通風的場效應方面,仍然缺乏有效可靠的定量預測分析方法。在本研究中,利用CFD仿真軟件模擬出的分析圖形直接顯示出不同綠化型式對道路自然通風效果確實存在不同效果。喬、灌木綠化型式下的自然風速明顯低于單純喬木綠化型式,驗證證明了灌木層的存在直接導致了道路空氣流通速度明顯下降。試驗結果顯示,如果從道路綠化的空氣擴散、通風散熱的生態功能來說,單純喬木層的道路綠化結構效果反而更佳;然而,考慮到綠地的滯塵吸污、固碳釋氧以及增加空氣濕度等方面的整體生態功能,則更應推薦喬灌草的群落式綠化結構。綜合考慮,道路綠化型式的最優方案應為既具備立體結構、同時又留有足夠擴散空間的的疏落式喬灌草立體綠化結構。
試驗結果表明,計算機模擬與實際觀測的風速衰減率數值存在良好的擬合度,證明CFD仿真分析能較好地預測道路綠化實際自然通風狀況。在本項研究中,通過測定冠層空隙度來設定植物冠層多孔介質模型參數以及完成冠層三維結構建模的計算模式,在今后推廣CFD分析綠地自然通風方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當前我國在建設低碳可持續社會中大力提倡綠色建筑標準,逐步實行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制度,對于評價為星級的綠色建筑乃至綠色低碳園區、居住小區予以高額的資金補貼。當前使用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要求熱島強度不高于1.5℃[7]。城市綠地在改善熱環境、降低熱島效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以往在綠化領域欠缺良好可靠的計算機模擬分析技術,而CFD仿真分析能夠建立通用輻射計算體系,結合植物與環境的熱質傳遞模型及地表、植被、水體、建筑等表面導熱的有限差分計算方法,對有綠化情況下的城市熱環境進行詳細可靠的預測分析。因此,今后在城市綠化建設中,應大力推廣CFD仿真技術在預測綠化方案在自然通風及熱環境方面的實施效果應用,幫助定量化優化綠化設計方案,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使城市綠化在真正意義上走上生態可持續設計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巖田明,木村敦子,持田燈,吉野博,大三,吉田伸治.木の流體力學的果の再のための植生 Canopy モデルの最化:(その2)Green 型モデルに含まれる新たなモデル數の最化[A]. 日本建學會大會學演梗概集[C]. 東京:社法人日本建學會,2003. 723~-724.
[2]邱英浩. 植栽樹冠形狀對風速衰減之影響[J]. 都市與計劃,2012,39(1):52~-70.
[3]唐毅. 廣州高層住宅小區風環境模擬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 2001, 33(4): 352~-356.
[4]王珍吾,高云飛,孟慶林. 建筑群布局與自然通風關系的研究[J]. 建筑科學, 2007,23(6): 24~-27.
[5]周淑貞,束炯. 城市氣候學[M]. 北京:氣象出版社,1994.
[6]王翠萍,陳洋,鐘珂. 城市街道空氣質量與道路綠化型式的關系[J].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3, 16(6):7~-9.
[7]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 [S].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8] Chun C , Kwok A , Mitamura T , et al. Overall thermal sensation ,acceptability and comfort[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8, 43(1): 45~-50.
[9]林波榮. 綠化對室外熱環境影響的研究[D]. 北京:清華大學,2004.
[10] Michael B, Heribert F. Simulating surface-plant-air interactions inside urban environments with a three 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J].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Software, 2005, 13, 272~-284.
[11]聶磊,代色平,陸璃. 廣州城市綠地植物群落生態效應分析[J]. 2008,35(4):29~-33.
篇9
1.建立實施方案,完善規章制度。
為強化師德師風建設,使師德師風建設落到實處,中心學校制定了《*鎮中心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方案中對活動目標、活動內容和具體實施都有明確的要求,我們結合學校自身實際,對中心學校的方案進行了進一步具體化,制定了工作計劃。同時修訂完善《坐班考勤》、《廉潔從教》、《教師教學常規基本要求》等各項規章制度,引導教師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觀,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通過這些制度的逐步落實,教師的師長形象、社會形象進一步提高,取得一定的社會效益。*私立學校離我校只有不足半華里路,但我們學生沒有一個轉到哪兒,為什呢?家長說的話最樸實:“*小學老師認真負責,花那么多錢到私立學校沒有必要。”
此外,中心學校還建立了師德考核制度。每學期末,中心學校都成立考評組對每一位教師的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考核。其中“師德表現”包括“政治表現、為人師表、依法治教、團結合作、服從分工”五個方面
2.堅持教師政治學習制度,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素養。
按照中心學校要求,我們學校每周一召開教師例會。例會上,組織教師集中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教育法》、《義務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教育法規,學習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東至縣教師行為十不準》等文件。學習的目的是提高每一個教師的“依法治教”的能力,提升教師的師德素養。我們要求教師堅持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建立學習筆記,認真擬寫個人學習計劃,寫好學習心得,著力打造一支懂教育、強管理、善教學的教師隊伍。
3.加強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教師是一所學校的主心骨,更應該成為師德師風建設的排頭兵。我們*支部共有18位黨員,分散在4所學校。為使黨建工作落到實處,根據中心學校總支的部署,我們分校成立學習小組,使黨員的學習正常化、制度化。我們農村小學規模雖小但事務繁雜,光靠校長一人是忙不過來。我校黨員教師主人翁意識強。以今天早上為例:因為下雨,校園積水嚴重,有黨員同志主動疏通下水道,主動清掃水中落葉。教師這樣的平凡舉動很多,說明了黨建工作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推行校務公開,倡導廉潔從教。
中心學校一直非常重視陽光政務,積極推行校務公開,這學期,中心學校以“校務公開簡訊”的形式,及時將老師們關心的職稱、評優、財務等學校事務告知每一位職工,我校教師反映很好。我校自身,凡大小事情均以例會的形式向教師,或以公開欄的形式向家長公布并征求意見,教師關系融洽。我校執行財經紀律,沒有亂收費亂開支的現象。
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仍需關注的地方
篇10
1.建立實施方案,完善規章制度。
為強化師德師風建設,使師德師風建設落到實處,中心學校制定了《XX鎮中心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方案中對活動目標、活動內容和具體實施都有明確的要求,我們結合學校自身實際,對中心學校的方案進行了進一步具體化,制定了工作計劃。同時修訂完善《坐班考勤》、《廉潔從教》、《教師教學常規基本要求》等各項規章制度,引導教師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觀,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通過這些制度的逐步落實,教師的師長形象、社會形象進一步提高,取得一定的社會效益。XX私立學校離我校只有不足半華里路,但我們學生沒有一個轉到哪兒,為什呢?家長說的話最樸實:“XX小學老師認真負責,花那么多錢到私立學校沒有必要。”
此外,中心學校還建立了師德考核制度。每學期末,中心學校都成立考評組對每一位教師的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考核。其中“師德表現”包括“政治表現、為人師表、依法治教、團結合作、服從分工”五個方面
2.堅持教師政治學習制度,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素養。
按照中心學校要求,我們學校每周一召開教師例會。例會上,組織教師集中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教育法》、《義務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教育法規,學習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東至縣教師行為十不準》等文件。學習的目的是提高每一個教師的“依法治教”的能力,提升教師的師德素養。我們要求教師堅持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建立學習筆記,認真擬寫個人學習計劃,寫好學習心得,著力打造一支懂教育、強管理、善教學的教師隊伍。
3.加強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教師是一所學校的主心骨,更應該成為師德師風建設的排頭兵。我們XX支部共有18位黨員,分散在4所學校。為使黨建工作落到實處,根據中心學校總支的部署,我們分校成立學習小組,使黨員的學習正常化、制度化。我們農村小學規模雖小但事務繁雜,光靠校長一人是忙不過來。我校黨員教師主人翁意識強。以今天早上為例:因為下雨,校園積水嚴重,有黨員同志主動疏通下水道,主動清掃水中落葉。教師這樣的平凡舉動很多,說明了黨建工作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推行校務公開,倡導廉潔從教。
中心學校一直非常重視陽光政務,積極推行校務公開,這學期,中心學校以“校務公開簡訊”的形式,及時將老師們關心的職稱、評優、財務等學校事務告知每一位職工,我校教師反映很好。我校自身,凡大小事情均以例會的形式向教師,或以公開欄的形式向家長公布并征求意見,教師關系融洽。我校執行財經紀律,沒有亂收費亂開支的現象。
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仍需關注的地方
篇11
依那西普(etanercept)是II型腫瘤壞死因子(tumer necrosis factor, TNF)受體P75的細胞外部分和人IgG1的Fc段基因工程融合的蛋白二聚體(rhTNFR: Fc), 可特異性阻斷TNFα與其細胞表面受體的相互作用, 實驗證實抗TNFα治療可明顯改善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的病情[1]。TNFα除了在RA免疫發病及炎癥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外, 尚促進IL2、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CSF)和INFα等細胞因子的產生, 增加高親和力IL2受體的表達, 促進T細胞增殖[2], 推測抑制TNFα可能對T細胞及其亞群有下調作用。本研究中分離依那西普治療前后RA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用細胞內細胞因子染色流式細胞術(FCM)測定Th1、 Th2及Th17細胞的表達和ELISA法測定培養上清中相應的細胞因子水平并與患者病情進行相關性分析, 旨在探討依那西普治療RA對Th細胞亞群的影響, 進一步探討此療法的免疫機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依那西普凍干粉針劑(etanercept, 商品名益賽普) 由上海中信國健藥業有限公司生產。PerCP小鼠抗人CD4單克隆抗體(mAb)IgG1、FITC抗人IFNγmAb IgG1/PE抗人IL4 mAb IgG1及同型對照IgG1、Cytofix/ Cytoperm液及Perm/Wash液、流式細胞儀均購自美國BD公
司。FITC抗人IL17mAb IgG1及同型對照IgG1購自美國Ebioscience公司。淋巴細胞分離液購自天津TBD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13acetate, PMA)、 離子霉素(Ionomycin)、 莫能菌素(Monensin)購自美國Sigma公司, RPMI1640培養液購自美國Gibco公司。抗人IL4 ELISA試劑盒、 抗人IFNγ ELISA試劑盒購于美國R&D公司。抗人IL17 ELISA試劑盒購于美國Ebioscience公司。
1.2 方法
1.2.1 RA患者的分組及處理方法
20例RA患者(男6例, 女14例, 年齡25~67歲, 平均42歲), 為200611/200705在西京醫院門診或住院RA
患者, 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協會(ACR)1987年RA分類標準, 病程為2~20年(平均9年)。20例患者均為活動期中重度患者, 表現為6個或6個以上的關節腫脹; 6個或6個以上的關節觸痛; 并有以下3條標準中的任意2條: (1)晨僵持續時間≥45 min; (2)血沉≥28 mm/h; (3)C反應蛋白(CRP)≥20 mg/dL。患者均已服用穩定劑量的甲氨蝶呤(MTX, 每周7.5~15 mg)4周, 且未使用MTX以外其他病情緩解抗風濕藥(DMARDs)。患者隨機分為2個治療組, 每組10例。聯合治療組, 給予MTX 7.5~15 mg口服, 每周1次, 同時給予皮下注射依那西普, 每次25 mg, 每周2次; MTX治療組, 為單用等量MTX治療; 療程均為12周。另設年齡、 性別匹配的健康獻血員10名作為正常對照。
1.2.2 RA患者病情活動性及療效評價指標
記錄晨僵時間, 采用目測模擬標尺評價休息痛(VAS), 計數壓痛關節數、 腫脹關節數(包括雙手近端指間關節、 掌指關節、 腕關節、 肘關節、 肩關節及膝關節, 共28個關節), 記錄健康評估指數(HAQ)平均分, 魏氏法測ESR, 免疫比濁法測C反應蛋白(CRP), 并計算疾病活動指數(DAS28)。
1.2.3 標本采集及細胞分離
分別抽取治療前、治療12周后RA患者和健康對照組外周靜脈血5 mL, 采用肝素鈉抗凝, Ficol1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PBMC, 調整PBMC密度為1×109/L, 懸浮于含100 mL/L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液中, 同步取1 mL細胞懸液, 進行細胞內細胞因子染色FCM測定Th細胞亞群; 取2 mL細胞懸液加入PMA(50 μg/L)、離子霉素(1 μmol/L)置于37℃孵箱中培養過夜, 收集上清置于-70℃凍存待ELISA檢測。
1.2.4 細胞內細胞因子染色FCM測定Th細胞亞群 取上述PBMC懸液(1×109/L)置于48孔培養板內, 每孔1 mL, 并加PMA (50 μg/L)、離子霉素(1 μmol/L)和蛋白轉運抑制劑莫能菌素(2 μmol/L)以阻止細胞因子向細胞外分泌, 在37℃孵箱中培養5 h。收集細胞分為對照管和實驗管, 分別加入PercP小鼠抗人CD4 mAb IgG1 10 μL, 混勻, 室溫放置20 min對細胞表面抗原進行染色。加入Cytofix/Cytoperm液200 μL, 4℃放置20 min, 通透和固定細胞并洗滌后, 進行胞內細胞因子染色, 實驗管分別加入IFNγ mAb IgG1/PE抗人IL4mAb IgG1或FITC抗人FITC抗人IL17 mAb IgG1各10 uL, 對照管加入同型對照抗體, 4℃避光孵育30 min后。用Perm/Wash液1 mL洗滌2次, 最后以300 μL洗滌液重懸細胞, 24 h內采用FCM檢測分析。以CD4直方圖設門區分Th細胞(CD4+), 最終以散點圖IFNγ、 IL4和IL17染色陽性表示Th1細胞、 Th2細胞和Th17細胞, 用Cellsquest軟件獲取并分析數據。
1.2.5 ELISA檢測PBMC培養上清中IFNγ、 IL4、 IL17的水平
取上述凍存PBMC培養上清, 采用ELISA法檢測上清中IFNγ、IL4、IL17水平, 具體操作按試劑盒提供的說明書進行,每個樣本和標準品均設3個復孔, 酶標測試儀450 nm處讀數。
1.2.6 統計學處理
實驗結果用x±s表示, 采用SPSS11.0軟件分析, 各組間均數首先進行方差齊性檢驗, 如滿足方差齊性, 采用兩樣本t檢驗, 如不滿足, 則采用秩轉換檢驗方法, Th1、 Th17細胞陽性率及Th1/Th2比值與病情活動指標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 以P
2 結果
2.1 RA患者治療前后病情變化
兩組患者在治療12周后, DAS28較治療前降低或明顯降低(MTX治療組P
療組患者的休息痛、 晨僵時間亦有改善(P
2.2 外周血Th細胞亞群的比較
細胞膜表面標志和胞內細胞因子染色FCM測定顯示, 活動期RA患者在治療前, 其外周血中CD4+IFNγ+Th1細
胞、 CD4+IL17+Th17細胞的數量以及Th1/Th2細胞比值均分別高于健康對照組[(27.0±2.9)% vs (23.2±1.7)%, P
2.3 PBMC培養上清中IFNγ、 IL4、 IL17的變化
ELISA法測得治療前活動期RA患者PBMC培養上清中IFNγ、 IL4水平與健康對照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IL17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0±3.8) ng/L vs (30±2.0) ng/L, P
治療后IL17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28±2.6) ng/L vs (40±3.8) ng/L, P
計學意義。聯合治療組治療后的IL17水平下降幅度明顯大于MTX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 Th細胞亞群陽性率與病情活動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對20例RA患者Th1、Th17細胞的量及Th1/Th2與CRP、 DAS28、 休息痛、 晨僵時間、HAQ平均分進行相關性分析, 結果顯示RA患者Th17細胞的量與其CRP、 DAS28水平呈正相關(P
3 討論
依那西普治療RA的明顯作用已被大量實驗證明[3], 但其治療機制未明, 可能通過減少關節腔內炎細胞的浸潤, 降低滑膜中細胞黏附因子的表達, 阻斷炎性因子的相互作用而減輕炎癥[4]。既往研究發現RA發生發展與Th1、Th2細胞數量和比例失衡密切相關, 鑒于Th1細胞在RA患
者炎性關節中的聚集, 曾認為RA是以Th1細胞占主導地位的疾病, 而近年發現, RA滑膜存在產生細胞因子IL17的T細胞和滑液中高水平表達的IL17, 以及CIA動物模型證實IL17促進炎性細胞因子IL6、 TNFα的合成并參與RA的炎癥反應和骨質破壞, 提出以分泌IL17為主的
Th17細胞在RA發病中具有比Th1更重要的作用[5, 6]。本實驗檢測RA患者Th1、 Th2及Th17細胞亞群數量和比例, 試圖分析依那西普對其的影響, 進一步闡述依那西普治療機制, 為臨床提供理論依據。
本研究通過胞內細胞因子染色FCM檢測外周血中Th細胞數量和比例的變化, 發現治療前活動期RA患者Th1、 Th17細胞數量及平均熒光強度均高于健康對照組, 而Th2細胞無明顯差異, 導致Th1/Th2相對比例增高。進一步通過ELISA分析體外培養PBMC上清中相應細胞因子的水平, 證明IL17水平也高于健康對照組。研究結果提示, 在活動性RA患者外周血中, Th1尤其是Th17細胞亞群處于主導地位。與MTX組相比, 聯合治療組RA患者治療12周后, 其休息痛、 晨僵時間、 CRP及DAS28水平均明顯下降, 證實依那西普療效確實[7]。IFNγ+Th1細胞陽性率下降, Th2細胞無明顯改變, Th1/Th2比值相對下降, 提示依那西普可能通過影響Th1、Th2細胞亞群的平衡發揮作用, 推其可能是依那西普治療RA的機制之一。
聯合治療后Th17細胞陽性率及單個CD4+T細胞中IL17平均熒光強度明顯下降并接近健康對照, 且下降的幅度均高于MTX組。Th17細胞的量與RA患者CRP、 DAS28水平消長呈正相關, 提示Th17細胞可能參與RA發生發展。這些發現說明依那西普治療RA的明顯療效與Th17在RA中發揮重要作用有關。推測可能通過阻斷TNFα使前炎性因子釋放減少或反向信號抑制細胞增殖或通過caspase3途經促進T細胞的凋亡[8], 從而下調分泌IL17的Th17細胞合成, 但二者在體內相互作用的具體途徑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綜上所述, 本實驗表明活動期RA患者IL17+Th17細胞、 IFNγ+Th1細胞及Th1/Th2比值的增高, 可能參與RA發病機制; 依那西普治療后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和下調Th1和TH17細胞亞群, 可能通過調節Th細胞亞群治療RA。
參考文獻
[1]Maini RN, Taylor PC. Anticytokine therapy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J]. Annu Rev Med, 2000, 51: 207-229.
[2]Choy EH, Panayi GS. Cytokine pathways and joint inflammat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New Engl J Med, 2001, 344(12): 907-916.
[3]Moreland LW, Baumgartner SW, Schiff MH, et al.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a 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p75)Fc fusion protein[J]. New Engl J Med, 1997, 337(3): 141-147.
篇12
二、主要任務
通過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進一步提高廣大教育工作者對師德師風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落實國家和省、州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工作部署,嚴格執行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讓學生尊重、家長信賴、社會滿意的中小學教師隊伍。
三、領導機構
為切實加大工作力度,成立市教育系統師德師風工作領導小組:
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師德師風活動的具體實施;對全市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進行評估、督導和檢查;總體負責師德師風各項相關工作的落實。各學校(幼兒園)要成立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明確校(園)長是師德師風建設的第一責任人。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師德教育,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1.各學校(幼兒園)認真開展師德教育,把教師職業理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教育、黨規黨紀及監察法規等納入教師全員培訓內容,并作為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在職教師培訓的必修內容,切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將《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2018年修訂)》《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州教師“十不準”》《教師資格條例》《省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省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等相關規定作為師德規范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使教師從思想深處受到啟發和教育,提高教師依法施教、文明執教的水平,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從事有償補課、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2.制訂學習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學習活動。在組織教師自學的基礎上,利用專題學習會、組織生活會、學習交流會、政治學習等組織教師集中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各學校每年集中培訓學習不少于4次。教育局隨機檢查和年終考核時檢查各學校的落實情況,根據學習成效量化評分計入學校的考核成績。
(二)加強師德宣傳,形成良好風氣
以慶祝第37個教師節和建黨100周年為契機,開展師德師風宣講活動,宣傳我市師德模范的典型事跡,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開展先進個人評選表彰活動,表彰在師德師風建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先進代表。
(三)加強師德考核,嚴格結果運用
1.嚴格師德考核。各學校要組織開展考核標準及程序公開公示、意見收集和修訂完善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確保考核制度管用好用實用,切實起到導向引領作用。將考核結果納入教師師德師風檔案,作為教師職業生涯的重要記錄。考核要列出負面考核清單,考核結果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根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師德考核參看年度考核規定,如教師受到“警告”處分的,在作出處分決定的當年,師德考核可以確定為合格等次;教師受到“記過”處分的,在受處分期間,師德考核不得確定為合格等次;教師受到“降低崗位等級”處分的,在受處分期間,師德考核不得確定為基本合格及以上等次。各校要嚴格考核,年末向教育局教師工作科上報全校師德考核匯總表(附件3)。按照師德師風從嚴考量的原則,發生問題嚴重、社會影響惡劣典型事件的學校和當事者個人,直接取消年度考核合格資格,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2.建師德檔案。加強日常監督管理,以學校為單位,為每一位教師建立師德考評檔案,檔案內容包括教師個人師德承諾書、每學期的個人師德自查報告、每學期各學校的師德考評鑒定以及家長、學生的師德評價意見等。各學校要建立和完善具體的師德考核辦法,開展師德評價,采取個人自評、學生測評、同事互評、家長評價、單位考評等多種形式進行,也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增加、創新,形成學校特色。
3.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把教師的師德師風考核作為教師的資格認定、招聘引進、職稱評聘、推優評先、表彰獎勵、年度考核等主要依據,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師德師風年度考核優秀的教師。并與教師資格定期注冊、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錄入等制度掛鉤,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師德師風年度考核優秀的教師,對存在嚴重師德問題的學校和教師實行“一票否決”,堅持師德第一標準。
(四)開展師德活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推行教師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從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尊重家長、團結協作、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廉潔從教、志愿服務、終身學習等十個方面進行年度書面總結,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見附件1、附件2),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各學校要給予評價等,將個人師德考核負面清單記錄存入個人檔案。
2.開展師德師風簽名承諾活動。各學校每學年開展一次師德師風公開承諾活動,學校要與教師簽訂《師德師風承諾書》,并將承諾內容公布在學校宣傳櫥窗的醒目位置,要設立師德師風監督舉報電話和舉報箱,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
3.開展師德師風自查整改活動。各學校每學期的第二個月組織教師從思想和行為上回顧自己的從教經歷,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并形成自查剖析材料,制定個人整改計劃。黨員教師特別是校級領導干部要帶頭認真查擺自身師德師風問題,并接受全體教師的監督。
4.開展師德師風宣講活動。各學校要組織教師開展師德師風宣講推薦活動,挖掘師德典型,展現當代教師的精神風貌。推選優秀宣講稿、宣講人報教育局參選。
5.開展評選表彰活動。教師節將表彰一批優秀教師先進個人,弘揚優秀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品質,激勵廣大教師獻身市教育事業。
五、時間安排
1.制定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各學校要結合師德師風建設重難點問題和本學校實際,制定本年度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開展師德師風宣講稿征集、宣講人選拔活動。(2021年4月)
2.開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2018年修訂)》(教師〔2018〕18號)《州教師“十不準”》《教師資格條例》《省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省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等各項師德師風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擇期開展學習)
3.開展師德師風公開承諾活動。(2021年5月)
4.開展師德師風自查整改活動。(2021年6-7月)
5.治理中小學教師參與校外培訓機構代課、在家辦班、有償補課行為;組織教師自學嚴禁亂辦班等師德師風相關法律法規。(2021年7月至8月)
6.學習《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治理參加謝師宴、違規收受禮品禮金等為重點的違反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開展慶祝第37個教師節表彰先進活動。(2021年9月)
7.開展師德師風自查整改活動。各學校列出負面考核清單,研討“清單”內容,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深入開展自查自糾和整改落實工作。(2021年10月至11月)
8.各學校全面總結2021年師德師風建設工作。(2021年12月)
六、工作要求
篇13
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十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求,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保持教師隊伍純潔性”為主題,以“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心,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準則,引導教師樹立高尚的職業理想,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努力打造一支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為推進我市教育現代化和服務“三大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工作目標
通過“學《規范》轉作風保純潔”教師職業道德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教師職業理想,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提升教師服務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能力,著力解決個別教師的師德失范問題,以優良的師德師風“促教風、興學風、優行風”,努力打造一支德藝雙馨的純潔教師隊伍,營造風清氣正的事業發展氛圍,加快推進我市教育的現代化步伐,人民群眾的教育滿意度進一步提高,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召開。
三、實施步驟和活動載體
今年的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活動以“學《規范》轉作風保純潔”為主題,分為宣傳動員、實施推進、總結提高三個階段。
(一)宣傳動員階段
1.活動時間:2012年5月—8月
2.活動內容:
(1)宣傳動員活動。市教育局建立全市教育系統師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名單見附件1),制定活動方案,組織召開全市師德建設動員大會,部署相關工作。各學校(單位)制定本校(單位)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實施方案,及時召開教職員工大會進行全面部署。通過思想發動,使廣大教師深刻認識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師德建設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學習教育活動。各學校(單位)結合政治學習要求,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認真組織廣大教師開展學習,學習以自學為主,集中學習為輔。通過學習中央關于“保持黨的純潔性”的理論文章、《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劉佳芬、嚴志杰等身邊的典型,使廣大教師進一步明確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增強保持教師職業純潔性的自覺性。學習教育活動要貫穿全年,做到常學常新。
(3)反思評議活動。各學校(單位)要圍繞“保持教師隊伍純潔性”、“今天我怎樣當好老師”等主題,引導教師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查找當前師德師風建設中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根源,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認真進行整改。各校可采取個人自評、同事互評、學校考評、學生(家長)評議等方式,重點開展“五查五看”專項行動:一查貫徹教育方針情況,看是否有重教書輕育人的現象,是否有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行為,是否有敷衍塞責、不落實“教學五認真”的行為;二查關愛全體學生情況,看是否有諷刺、挖苦、歧視、侮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是否有不關心甚至放棄“三困生”(學困、德困、經濟困難)的問題,是否存在家校溝通不及時、“家訪傳統”丟了的問題;三查廉潔從教情況,看是否有向學生推銷或變相推銷教輔材料和商品的問題,是否有向學生或家長索要財物、以教謀私問題,是否有存在有償家教和集體補課行為;四查遵紀守法情況,看是否有損害集體榮譽和不利于團結的言行,是否有賭博或變相參與賭博、惡意欠貸、酗酒、違公德現象,是否有語言不文明、衣著不得體、行為不檢點行為;五查愛崗敬業情況,看是否有不遵守學校紀律和工作制度的現象,是否有不思進取、追求享樂、作風漂浮、出入低俗場所的行為,是否有只布置作業不批改作業或由學生代批代改現象。每位教師根據“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結合自身實際寫一份“個人師德分析材料”,交學校審查備案。各學校(單位)要結合“百千萬”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家長、社會各界人士評議本校(單位)師德建設情況,并將本校本單位師德師風、反思評議工作情況及下步整改計劃形成書面材料,以電子郵件形式于8月31日前報市師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4)“‘教師精神’表述語征集”和“我為師德建設獻一計”活動。結合學習教育、反思評議和“我們的價值觀”大討論活動,開展“‘教師精神’表述語征集”和“我為師德建設獻一計”活動。“表述語”要求體現教師元素、具有時代性、先進性、通俗易懂、言簡意賅,且能夠體現教師的特點;“計策”要求圍繞師德建設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提出自己的建設性意見。屆時,市教育局將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教師精神”表述語,召開“教師精神”研討會,并于今年教師節期間公布征集與獻計結果,給予優秀個人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各學校(單位)要廣泛發動、精心選擇,并在8月1日前以電子郵件的形式(表格見附件2、3),向市師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表述語和計策各2條以上。聯系人:毛平旎,郵箱:fhsjyjdj@,電話:666222。
(二)實施推進階段
1.活動時間:2012年7月—11月
2.活動內容:
(1)“奉城最美教師”評選、表彰、宣傳活動。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教師精神”的標準,采取組織推薦、個人自薦、同事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聯名推薦等多種方式,產生教育系統內不同領域、不同崗位、不同年齡、不同特點、不同故事的“奉城最美教師”候選人20名,并在《日報》、教育網、新聞網公示、投票,最后經局黨委會討論決定,評選出師德最高尚、事跡最感人、群眾最滿意的“奉城最美教師”。今年教師節期間,召開全市教師表彰大會,隆重表彰“奉城十大最美教師”、“市十佳師德標兵”,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并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教育培訓、評先評優、績效考核等方面予以優先和傾斜。屆時,市教育局還將組織編撰《奉城最美教師專輯》全市發行,組織各級各類新聞媒體進行系列報道,組織廣大教師深入學習身邊的典型。各學校(單位)要切實將本校本單位群眾認可度高、事跡感人、時代性強、純潔性好的師德先進典型選樹起來,包括往年受各級表彰的突出優秀教師,并認真填寫候選人表格(見附件4)以電子郵件形式于7月12日前報市師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表彰對象以一線教師為主,各學校(單位)原則上限報1人,中心學校副校級(含)以上領導干部比例原則控制在30%以內。
(2)師德承諾活動。教師節期間,各學校(單位)聯系實際,確定師德承諾主要內容,通過簽訂師德承諾書、宣讀師德承諾等多種方式,向學校、學生和社會作出公開承諾,并以適當方式予以公示。同時,公開師德舉報電話、設立師德舉報箱或郵箱,自覺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對師德建設的監督和評議。
(3)師德宣講活動。成立市教育系統師德巡回宣講報告團,確定“個性化”宣講課題。根據各校實際需要,開展巡回宣講,充分發揮先進典型人物的激勵、導向和示范作用。
(4)教育微公益活動。各學校(單位)要積極動員教師從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著手服務學生、家長、同事和社會,廣泛開展“我為做一事”等“教育微公益活動”,強調積少成多,將看似微不足道的愛心匯集起來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各學校(單位)要集中在今年教師節期間舉行一次“微公益”活動,并建立長效服務機制,貫穿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三)總結提高階段
1.活動時間:2012年11月—2013年2月
2.活動內容:
(1)師德論壇活動。邀請一線教師、校長和有關專家深入交流師德建設的有效經驗,針對當前師德建設的熱點難點問題,按照黨的十最新精神和要求,提出進一步提升師德建設水平、保持教師隊伍純潔性的新思路和新舉措。
(2)總結分析活動。全面分析總結本校本單位一年來師德建設工作的主要做法、取得成績和存在不足,提出下一階段師德建設工作的思路和計劃,并形成書面材料,于2013年1月10日前以電子郵件形式報市師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3)專項督查活動。市教育局將通過調查問卷、明察暗訪、網絡監察等方式對全市各學校(單位)的師德師風情況進行督察、反饋、通報。同時,嚴格實行師德師風建設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師德規范的教師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取消教師三年內的評優、晉級資格,取消當年績效工資的獎勵性部分,并追究學校責任人的責任;對師德師風存在嚴重問題的學校,年終考評一票否決。對師德建設工作顯著的單位和個人,市教育局將擇時進行表彰和獎勵。
四、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落實。市教育局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負責活動的領導、組織、協調、督查等工作;教育局各相關科室、鎮(街道)教辦要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各學校(單位)要把師德建設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校長(單位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專職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要重點抓,黨、政、工、青、婦要協調抓,形成加強和推進師德師風建設的整體合力;要從本校本單位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并精心組織實施,做到活動有計劃,過程有重點,年終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