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傳心授,窮盡一生心力的實修實證——
超越江湖門派之爭,從哲學、美學、藝術、科學的高度,以實證功夫為基石,梳理歸納太極十三總勢放大、縮小、旋轉、螺旋、翻動、扶搖、羊角等規律,反復闡述點、線、面、體、超立體、四大皆空、八門五步、駕虛、摩空、乘幽、控寂的進階途徑
太極拳就是佛學,佛經是好的拳譜,如來是好的拳師
明師與高徒的印證與默契:點、線、面、體訓練法,太極拳的基本站姿,練太極拳的三大秘訣,四兩拔千斤,八門五步的內涵,流體打拳,增一分減一分都是錯,出手不見手才是大高手,學會運用地心引力,沒有中心的中心,師法自然一通百通……
數百年難得一見通達太極拳真諦的著作……以佛說拳,難得一見。水性太極理念難得一見。揭示太極的地位與至上境界,難得一見。"四維半"訓練模式難得一見。太極思維的理念難得一見。對太極現狀的尖銳批判難得一見。
——翁心誠
王壯弘,男,漢族,浙江慈溪人,1931年10月生于上海。書法從許鐵豐、沈尹默,擅篆、草。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重大展覽及在專業報刊發表。精于金石碑刻之學及書畫鑒別。1987年4月應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之邀作短期講學,同年8月又赴美國東西學院、加拿大南山寺訪問交流書藝。先生除了文化藝術方面的建樹外,自幼習武,師從于楊澄甫入室弟子褚桂亭。后精研王宗岳《太極拳論》及相關拳譜多年,漸以佛理入拳理,創王氏太極拳,弟子遍及海內外。
修訂版序 如何學練王氏水性太極拳 / 藍晟
序一 普度眾生 接引有緣 / 沈善增
序二 千古不絕太極魂 / 藍晟
增一分減一分都是錯
似相非相一直在變
"流體"打拳
遵循自然生息
大道相通
"7個音階"
沒有的有,有的沒有
不要刻意地分辨什么
出世間與上上智
"安住真如地"的功力
見相非相,但不能沒有相
陰陽相濟,流水無形
下意識的形而上
河圖洛書是如何誕生的
否定是因為肯定
太極拳的根
好的拳譜——佛經
好的老師——如來
太極拳的名和理,體和用
學會運用地心引力
什么是單推手
比精氣神還細微
智過于師方能傳授
太極拳的相和性
掤、 、擠、按
沒有規律的規律
世間萬物皆吾師
最柔弱的是水,最有力量的也是水
自行車的原理
沉浮開合
變出無限可能
太極拳是立體的
極至生變
伴你一生的水性太極
沒有中心的中心是最微妙的中心
無數個"張三豐"
精益求精,永無止境
太極圖的秘密
唯有空才是實相
道法自然
我的拳,如黃浦江之水
體悟"性"的精妙
午夜:開悟時間
丙吉問牛,能知大體
"悟空"——開悟的關鍵
太極拳的味道
出手不見手,方為高手
用中國人思維打拳
從"有"到"有無"的回歸
重在自悟
太極拳的生活屬性
萬物歸心
字為心生 法為太極
實相非相,一遍一個樣
世間 出世間 出世間上上
龍與太極拳
力能互換,緣起性空
中心解說
借力自然
佛學太極,珠聯璧合
萬變不離其宗
最中心的中心
陰極生陽,陽極生陰
師法自然,一通百通
十三總勢,合而為
不斷地破除,不斷地建立
明了"我"心
心究竟是什么?
付出才能收獲
推手的真意
佛經就是拳譜
里就是外,外就是里
無為而"至"
陰陽一體,大轉"法"輪
學太極,學什么?
機緣和因緣
心中之道:虛空
狀元之志,人應有之
搬攔錘以什么面目出現
變化萬千是太極
以"靜"制動
拳拳服膺
掌握平衡,消除力量
較高境界,自覺自悟
回歸于無
自然生長律在五行中
一出手就有十三勢
王宗岳《太極拳論》的髓核
無遮大法
八門五步
"一"生"三"
"如如"之境
套路是什么
轉的四個境界
太極拳的河圖洛書境界
功夫的進階和境界
八門聯動
一搭手,手腳都作廢了
圓是方用,方是圓用
太極拳的核心
恢復到緣起性空
不要徒增其法
用氣勢打拳
傳承不易
練太極拳,四維半
拳無拳,意無意
要勇于突破,不墨守成規
推手和實戰的要
一步錯,滿盤皆輸
最深刻和最簡單
太極拳的三大"秘訣"
半維就是"精氣神"
師父領進門,修行靠自身
太極拳的基本站姿
功夫的本質相同
功夫是潛移默化的沉
十三總勢莊
最基礎的,也是最深的
功夫就像一條魚
思維不要僵化
練太極拳的狀態
練起勢,從點線面體開始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功夫的規矩
龍和風
如皮撩火的功夫
開悟有契機
心經》的核心是兩空
親近水,變成水
自性不變,外相無常
三空之性就是大智大慧
三大法門
讀書要讀佛書
體悟水性,體悟合
為什么說太極拳是拳王
太極"發燒友"
智慧和妄念是一體的
結合拳法講佛法
太極拳是禮儀之邦的產物
武拳文練
佛法是覺悟之法
較大的布施
太極拳的死學和活學
發揚太極拳就是發揚佛學
太極拳的世間法
太極拳是智慧拳
你怎么學我就怎么教
是"四兩拔千斤"不是"四兩撥千斤"
最痛、最酸、最麻的骨頭
利用旋轉和轉變的原理
偏沉則隨
一邊建立,一邊掃除
"大智慧"是什么
最終一切都是要去掉的
四大皆空
外面的動作收斂,內部卻翻江倒海
練到什么境界,太極拳才能防身
太極拳就是佛學
有了水,就正式入門了
生生滅滅,只是向心、離心而已
如何"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做太極拳的十地菩薩
內動不可令人知
太極拳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太極是中國的核心思維
其實陰陽是不分的
松空圓滿,也可以坐著練
本來是自在的,后來卻不自在了
出世間上上法,還要離開法
學、入、悟、改、出、創
王譜(《太極卷論》)究竟講了些什么
太極拳譜主要論點與其他拳術之不同點
八門五步的內涵
太極拳的思維方式
"意氣均來骨肉沉"的真意
浪采花之功夫
太極拳必須避免雙重
從學日益,從道日損
用意不用力、力從人借的原則
太極拳的文化內涵
太極拳的真善美
1 何謂虛領頂勁?
2 何謂含胸拔背?
3 何謂松肩沉肘?
4 何謂氣沉丹田?
5 何謂護肫?
6 何謂命意源頭在腰間?
7 何謂尾閭正中神貫頂?
8 何謂開胯擴膝?
9 何謂收視返聽?
10 何謂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11 何謂太極十弊?
12 為何有"問盡天下眾英豪喉頭永不拋"之句?
13 拳譜所謂用意不用力是否真的一點力也不用?
14 不用力如何打拳?
15 拳譜中都以"四兩撥千斤"為釋,而你卻說"四兩拔千斤",應做何解釋?
16 如何粘黏連隨不丟頂?
序
如何學練王氏水性太極拳
藍晟
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極拳講記》一書,已經出版5年了。近日,海南出版社考慮再版本書,問我書中還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我覺得,本書及時版做得非常認真,出版發行后,引起太極拳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已有數十篇公開發表的太極拳文章、學術文章對此書內容進行了分析、引用及進一步闡述。不過,由于本書內容博大精深,以太極文化的視野,站在水性太極拳的角度,觸類旁通地涉獵儒釋道文化,以及書法、藝術、易學、人生智慧等諸多問題——初看好像沒有次第,然千回百轉、述拳學之要津的過程中,處處閃爍著智慧之語,不斷幫助讀者漸次抵達太極拳和中華文化的彼岸。
書中智慧之語,并不容易一下子就照耀到初學者的身心性命中。沒有一定中華文化的修養以及對太極拳"舍得"功夫的體悟,一時半會兒,不容易理解也是理所當然的。
一位讀者閱讀本書后,很興奮,千里迢迢從新疆趕赴到深圳學水性太極拳。令筆者和這位讀者沮喪的是,15天下來,他對所學練的水性太極拳,并沒有掌握——因為身體僵硬、拘謹,雖動作招式勉強學會了,然水性太極拳所獨有的流體、氣勢、激蕩、無為、無力的態勢、心法,幾乎一丁點兒都體現不出來。筆者對此進行了認真反思。
到底什么是水性太極拳?如何才能學好練好水性太極拳?
一、認識水性太極拳
1 何為水性太極拳?水性太極拳亦稱為王氏水性太極拳。王氏乃尊崇王宗岳《太極拳論》之意,加之王壯弘老師恰好也姓王,因而命名。理解水性,即按照大自然水的性質、本性、本體來體認的意思。體認什么?體認、掌握太極的規律。拳乃掌握之意。
2 水性太極拳的拳架。王壯弘老師借鑒楊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楊澄甫先生顯傳的85式拳架(楊式亦有秘傳拳架,和顯傳拳架區別很大。王師是跟隨褚桂亭先生學練這套拳架的)的基礎上,在觀察大自然地、火、水、風以及鳥、獸、禽、魚等動物的運動規律,并經佛學、儒學、道學、易學、書法、武學等中華文化象數理智慧的熏修,通過身心的體認,而形成了這套全新的拳架體系。
3 水性太極拳的四大原則。及時,用自身本具的重量(不用力的方式);第二,舍己從人的無為法(無為而無不為);第三,流動的柔軟之變化萬端的水性;第四,點線面體超立體的整體思維。此四大原則乃水性太極拳區別用力、有為、自身僵硬、一維講究進退往來開合等拳學體系較大的不同之處。
4 水性太極拳有三大基本功:十三總勢莊(亦稱之為川字莊)、面壁推墻功、松沉功(沙袋功)。不過,我在傳播水性太極拳的時候,因應學練者的身體狀況、練拳基礎、理解能力等等,逐漸編創出太極混化法、太極松腰乾坤手、太極靜坐法等幫助進入水性太極拳之門的一些基本功。通過這些基本功的訓練,逐漸和水性太極拳架融為一體,方能體現出松空圓滿的水性特質。
5 水性太極拳,融通世間智、出世間智、出世間上上的智慧,是贊天化育的智慧拳、文化拳、學術拳、哲學拳、武拳文練拳。學練水性太極拳,對于松柔軀體、防身御辱、開啟智慧,建立中國人的思維觀、價值觀、人生觀有莫大的幫助。
二、學練水性太極拳的思維準備
1 學練水性太極拳,必須拋棄以前所學有關武學、太極拳的任何定義,不能用前人的定義來規范水性太極拳。因為,變動、流通、無為、無力、激蕩、飄逸的水性太極拳,任何落入文字窠臼的要領、要求都不。如果能不先入為主地學練,則進步非常快;如總用以前的思維模式來揣摩水性太極拳,則進步就慢。
2 如何閱讀《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極拳講記》。本書是根據王壯弘老師為我及兩三個師兄講課的內容整理而成書的,看起來沒有次第,然幾十萬字,均從中華文化的高度來談太極拳。因此,本書舒卷自如,率性之語和智慧之光,處處流露。閱讀本書的方法:可從頭到尾系統研讀;可從中間開始閱讀;可從后往前一頁一頁地倒著讀;可隨意翻開一頁讀幾句。讀后,多加揣摩。本書不是教科書,而是因應聽者(弟子)的水平從心所發之口傳心授,因此,初讀的時候,關鍵是找到能理解的部分進行揣摩,暫時不理解的,先放下,多練拳,然后再悟之。也許有24小時,會豁然貫通全書,也許此時,功夫已經上身了。
3 本書多有佛道儒之語,以及對《太極拳論》和國學經典的深入探討,因之,水性太極拳,是最適合文化人學練的文化拳。不過,由于當代人所受教育的不同,所以閱讀本書開始會有一些閱讀上的障礙。但只要戰勝這種障礙,會讓自己手不釋卷、身心通透。幾遍、十幾遍、幾十遍閱讀之——很多人的體會是,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收獲。
三、學練水性太極拳的方法和步驟
1 學練水性太極拳,好到掌握水性太極拳的傳人處學練。如果一時半會找不到,則閱讀揣摩《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極拳講記》亦可學練。反復閱讀本書,建立水性太極拳的思維觀,然后,觀摩本書附送的光盤學練。
2 水性太極拳的起勢至為最重要,這是我們在實際教練水性太極拳過程中所總結出來的。起勢為水性太極拳的徽章、序言,水性太極拳的全部要領都能體現出來。把起勢作為單獨的一套課程來學練——我們稱之為水性太極功。水勢,一般要教授8個課時,引領著學員反復學練、體悟。水性太極功,關鍵是主動地運用意識——意念造型,制造出(想象)水的各種態勢。一般有茶壺水沸騰,水氣蒸騰到空中,云變成雨水溫柔地飄落,小溪流淌滋潤土地,水從河中向兩岸溢漫,水浪向前涌,水浪覆蓋,水浪集中涌起,水如瀑布一般流瀉,水浪從兩端集中到中間,水從漂在水中的木頭的下面鉆出來,浪拍打巨石,分浪、合浪、旋渦浪等等。單獨練這個水勢(水性太極功),好能練上幾個月,當身體化僵硬為流體之后,再學后面的動作招式,則勢如破竹,會輕松許多。
3 學會觀察大自然的水、落葉、風、火、鷹、青蛙、八爪魚、自行車等等事物的運動模式,把之加注到太極拳的動作姿勢中。這方面,是對自己觀察力、想象力的極大鍛造。以自然為師,是水性太極拳最為獨特的學練法則。也是未來練太極拳,能否離開老師,創造自己風格的必由之路。
4 打破宗教迷信的藩籬,以佛法、道術、儒學為參照系,融通圣賢度彼岸的大智慧,提升水性太極拳的文化品質,讓生命從此與眾不同。
四、水性太極拳的提升
1 毫無疑問是反復閱讀《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極拳講記》一書。
2 練推手。推手不能按照社會上已經有的模式推手,必須以無力、無為、流體、自然的方式來推手。不爭勝負短長,以幫助對方為己任,反過來,對方也是在幫助自己,進而處處體現出折疊、往復、圓轉、飄騰、起落等內涵,進而融為一體地表現出來。不要找推手對方的原因,始終從自身找問題,改進不符合水性太極拳原則的地方。總之,不撥、不架、不打、不攔、不推、不搡、不拉、不用力為水性太極推手的不二法門。
3 一就是多。每一個招式中,都要體現出多來。學練的時候,要一個個勢子學,學會后,再加學一個,這叫疊加學。練和悟的時候,要聯合運,此乃太極拳之所以強調十三總勢(棚、履、擠、按、採、挒、肘、靠、前進、后退、左顧、右盼、中定)的緣由。能不能體現出多來,多中又含著一,這才是學練水性太極拳的正途。
4 水性依然是入太極拳之門的鑰匙,能不能自動轉化成風性太極拳、火性太極拳、空性太極拳,乃是水性太極拳的境界是否獲得提升的衡量標準。
非常滿意,很喜歡
幫同事買的,說很好
這次買的多,有時間在看!
整體感覺不錯,好。
很好的書,非常喜歡,值得購買,很好看,推薦購買
很好,適合有一定基礎的深入學習
好,好書!
正版圖書,包裝厚實。本來是買給小表弟看看的,不過自己先看了,說得很有意義,值得一看!
不錯,收藏中。
非常不錯的書,對學習也很有用,是一本值得買的書
是原裝正版書。漲知識了!還知道寫評論有積分。
不錯的書籍。
價格超貴,沒有實質性的內容,一代大師也只有活了七十幾歲,招式也是玄乎的很,不實用主義
真正的太極拳授課實錄!!!推薦太極拳愛好者人手一本!!!
送給一位生病中的朋友,不能劇烈運動,這本書的禪意既撫慰心靈,又能教她鍛煉,真的是好阿!
學師的著作,讓自己對太極拳有更多的了解。
內容很好,印刷太差,紙質粗劣,裝訂不齊,比盜版書,不遑多讓!
很好,太極拳的理論論述與眾不同,讀了很有啟發
王壯宏的太極功夫已入化境,可惜了,養生差點,真正的高手
是一本非常不錯的學習太拯拳理論指導的書。書中涵蓋三教教義,借以融會太極本具之理論,發前人所未發,敢為太極創先,值的學習。
見過最經典的太極專著之一,很純正,很地道,南無阿彌陀佛
從太極講到佛經及萬物之規律,有意思,值得一讀!
適合一定層次的太極修煉者,作者從佛法的角度闡釋了太極,很有意思。
這不是給初學者看的。乍一看,不懂。對太極有掌握了,看就不一樣了。
我的太極師傅推薦的,我的師傅不僅功力好,德行也是上善若水,練功之人的必備書
書的內容很好,因為我在二十年前就知道并很崇拜王壯弘先生的多才多藝。讀此書猶如聽王先生親身教導,受益非淺。也慶幸自己有此殊勝緣份!
這本書以其它講太極拳書有很大區別,實用,對初習人士是比較容易重看懂,市面上太極拳書林林種種,但是能說到要點,還有對初入門者能習到奧妙是有一定困難,可此書能做得到,初入門者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