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楊式太極拳術述真》系列之二,是隨著太極拳運動的普遍開展,人們渴望進一步了解和探求源遠流長的傳統太極拳技藝精華及其所獨具的文化底蘊與藝術魅力而撰寫的。書中記述有前人楊公健侯、楊公少侯和作者的先師汪永泉口耳相傳的行拳要訣,以及精辟獨到的譬喻。這些譬句脈絡清晰、洞明事理、言簡意賅而切中要害。書中并配有清晰的圖片。
全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易學易懂,對提高人們身體素質起到良好的啟迪作用。
出版說明
前言
拳苑記事
及時章 拳架精義
及時節 習拳闡要
第二節 功法層次
第三節 練拳宜靜
第四節 行拳理法
第五節 七個進展階段
第六節 三層功夫進程
第二章 拳架詳解
及時節 拳架名稱
第二節 歌訣、行拳心法與要點
第三節 不同進展階段行拳速度的調整
附一 二十二式太極拳架連續動作圖
附二 二十二式太極拳架運行路線示意圖
及時章 拳架精義
第二節 功法層次
凡習練太極拳者,都是從盤空拳架起步的,很少有人一開始就能理解拳架之靈魂——"內功理法"之三昧,俟后雖知內功之重要與必要,卻很難將其融入因長期演練而已然形成僵化的拳架中去,導致功夫進展彷徨不前,屢屢應驗前輩留下的"學拳容易改拳難"之說。這些經驗尤應引起我輩的高度警惕。太極拳是陰陽之道,習練時定要形體動作與內功運作同時進行,才能達到內外兼修之目的,這樣人的體魄是先天之本,而內功是后天之術,不同時習練招與術就不能掌握太極拳"陰陽各半"之旨要,故初學者一定要按照功法的層次要求循序而進。開始學習時要注意初級階段的要求,一切從無開始,不單要注意身形手勢的到位,更要注意身形手勢的一舉一動都是依內功理法而行。遵循前輩指引之"招中有術"的途徑,逐步進入"術從招出",才能體現招與術相輔相成的關鍵所在,這樣一步一步進入從無到有階段,逐漸了解、體現內功理法之必要性與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