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淺談現代學徒制與高職旅游人才培養的融合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1.現代學徒制與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性研究的同類工作研究現狀
1.1國內研究現狀
1.1.1一線專業教育工作者關于現代學徒制教育教學基本問題的研究成果總量偏少,高水平的理論成果欠缺。以維普數據庫搜索情況為例,以“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為核心關鍵詞進行“匹配”搜索,共有相關論文27篇。作者大都為高職院校一線教師,他們從教育教學實踐的角度出發,對高職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方法、課程體系建設等系列問題進行了研究。但從文獻上看,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現狀描述、經驗介紹等層面,操作性、實用性不強。關于現代學徒制基本問題的理論研究較少涉及,具有科學理論框架的研究成果就更少了。
1.1.2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相關研究成果近年來大量涌現,但對現代學徒制在其中的應用與創新還缺少較為深入的研究。近年來,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成果汗牛充棟,甚至不乏成果,但具體回歸到職業教育最傳統的學徒制模式,則相關研究較少。學校職業教育與工作世界的脫離以及職業教育課程“學問化”等一些根本性問題呼喚我們對旅游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大膽的嘗試與創新,現代學徒制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新范式,但如何走出來自產業及自身的局限,廣泛建立現代學徒制教育體系,無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1.2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職業教育專家對現代學徒制的知識屬性進行了廣泛研究,其理論成果可為我國借鑒,但不能照搬。“工作過程知識”由德國職業教育專家費舍爾(Fiseher,M.)提出,澳大利亞學者史蒂芬遜(Stevenson,J.)先后使用了“工作知識(WorkingKnowledge)”和“職業知識(VocationalKnowledge)”兩個術語來概括他要闡述的對象。赫爾巴屈(Herschbach,D.R.)提出,工作知識在特定的人類活動中獲得形式和目的,它的目標是效率而不是理解。等等這些論述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現代學徒制的知識屬性,為課題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不僅如此,二戰后,以德國雙元制為典型代表的現代學徒制在西方各國得到了重生,并表現出一些新的特征及發展趨勢,比如,國家戰略層面的制度管理,多元參與的利益相關者機制,以企業為主、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學徒為主的雙重身份,統一規范的教育培訓標準和與國家職業資格體系的融通等。但由于各國文化、歷史、現狀不同,因此,關于國外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相關理論和經驗,但是不可照搬。
2.現代學徒制與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性研究理論意義
2.1從認識論角度出發,“高深工作知識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邏輯起點”,是對我國高職旅游人才培養理論的有益補充。
工作知識是指根據工作所需并且按照工作過程的邏輯進行組織的、介于經驗性知識與理論性知識之間的一種特殊知識,工作知識以工作工程知識為主體,但是其外延卻大于工作知識的外延。工作知識的職業屬性很好地符合了學徒制的外在價值。但是,高等職業教育不應是“應職教育”,辦學實踐中如果過多地強調職業崗位對人的需求,而忽視了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需求;較多地關注教育的“外在價值”,忽視了教育的“內在價值”,則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職業教育的畸形發展。所以,在實現高職旅游教育的“職業性”的同時,我們必須關注高職教育的“高等性”;重視高職知識內容的“工作性”的同時,必須兼顧其“高深性”,從而實現教育的內在價值。因此,我們必須賦予現代學徒制新的內涵,高深工作知識應是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邏輯起點。以高深工作知識為起點,探索我國高職旅游院校人才培養的實踐問題,是對我國高職教育理論有益補充。
2.2現代學徒制與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各要素之間的辯證關系能進一步完善我國現行的高職旅游課程與教學理論。
我國現行的高職課程與教學理論,大致來自以下幾個方面,及時,國外以能力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理論,例如MES課程理論、CBE課程理論和學習領域課程理論等,第二,我國職業教育的本土理論,例如“寬基礎、活模塊”理論等,第三,普通高等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互成體系的學科課程理論。前兩方面理論體現了職業教育和培訓教育的特點,然而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等性”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后者強調了高職教育的“高等性”,卻忽視了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適合”我國高職教育的課程與教學理論一直處于“找尋”的狀態。任何一種類型的教育課程都是知識的載體,從知識的性質入手探討課程與教育的基本問題,應是可行之路。基于此,本課題關于現代學徒制及其與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各要素之間關系的具體闡述,將能進一步完善我國現行的高職旅游課程與教學理論。
3.現代學徒制與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性研究現實意義
3.1人才培養及其模式與體制創新是我國高職旅游院校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所在,開展對人才培養基本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高職教育的現實進程,政府對高等職業教育政策指導力度的加大,2006年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教高[2006]14號)與《關于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兩個文件,其核心目的是使“高職院校在辦學實力、教學質量、管理水平、辦學效益和輻射能力等方面有較大提高,特別是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高水平專兼職結合專業教學團隊、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和創建辦學特色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因此,無論是從政策層面,還是高職院校旅游專業自身建設層面來看,關于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現在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內,都將是其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3.2從“默會知識理論”視角,提出的現代學徒制與高職人才培養基本問題的辯證關系理論,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默會知識理論”的創始人波蘭尼認為:“知識具有默會的成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言傳的。”職業教育最早形態的學徒制在學習非語言傳遞的默會知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包含了職業教育與培訓最本質、最樸素的“做中學”原則。現代學徒制的價值在于,它是解決全日制職業學校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的關鍵,其教育側重于概念知識與技能技術在問題解決和任務完成過程中的運用,強調經驗活動在學習中的重要意義,在教學組織和實施過程中表現出教學場所的情景化、教學內容清晰化、教學過程顯性化、教學組織社會性和教學方法漸進性等特點,是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新范式。
4.結語
本文從知識屬性的視角出發,通過對美國學者布魯貝克有關“高深知識”及澳大利亞學者史蒂芬遜有關“工作知識”“職業知識”的梳理,從教育心理學、環境學等多學科視角及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界定現代學徒制的性質、內涵、特征。指出現代學徒制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類型之一,其本質特征是“跨界教育”,“高等性”賦予其新的內涵,“高深職業知識”是其教授的核心。現代學徒制的思想是回歸教育本質,既重視職業教育的“外在價值”,也重視職業教育的“內在價值”。本文通過對現代學徒制與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相融合的理論意義與實際意義兩方面進行深入探討,以期將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運行與旅游專業建設實踐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