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課程分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精準化”是高校有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必由之路。而要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精準化”,專創融合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手段。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開展過程中,民辦高校由于其特殊性導致面臨諸多發展阻礙,這一方面是由于教育資源的有限性導致了民辦高校創業師資隊伍相對匱乏、專業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等問題,限制了其發展,同時也與民辦高校自身對的發展定位息息相關。對于民辦高校而言,在創新創業教育日趨“精準化”的背景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需要以專業為依托,又要考慮到教育成本投入與創業成果的平衡,理工類專業因其實踐性強、易出成果等原因往往受到青睞,而財經類專業因其難以實現短期的成果呈現轉化,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往往被忽視,這為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發展課題。財經類專業由于其專業的限制性,立足于專利發明類的創業成果往往很難達成,這就需要通過針對于財經類專業的創新創業實踐課程的系統開發來彌補短板,實現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新突破。
一、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當前存在的主要矛盾
通過對當前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梳理可以看出,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主要矛盾:
(一)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的創新創業實踐課程缺乏連貫性,學生對創新創業實踐的認知片段化學生獲取創新創業實踐知識的途徑往往是通過相關理論課程的學習和創新創業講座。但在創新創業理論課程中,學生學習到的創新創業知識主要集中在理論方面,例如開設創新創業基礎概論課、創新創業政策分析課,缺少與專業相關的創新創業案例課程的開設,這就造成了學生難以獲取創新創業實踐方面的知識;而相關的創新創業講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創新創業實踐方面的內容,但這類講座往往缺乏系統性、連貫性,造成學生對創新創業實踐認知的片段化,難以形成對自身創新創業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認知體系。在實踐教學的具體開展中,實踐課程更多地只能依托于一些大賽的開展,以此來間接提升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但各類大賽雖然對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較好的作用,但也面臨著學生參與度不高的問題。
(二)創新創業教育課堂內容僵化,缺乏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創新創業課程內容目前在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一個重要矛盾是創新創業教育課堂內容缺乏與專業內容的匹配,缺乏個性化的創新創業課堂內容的開發,具體表現在創新創業課堂所講授的只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性知識,沒有拓展到與專業相關的創新創業內容,在專業課課堂中對于創新創業內容涉及到的少之又少,甚至根本沒有涉及到與本專業相關的創新創業內容。難以根據教學情況和市場變化規律,解決民辦高校的財經類專業創業實踐課程整體構架調整問題。
(三)專業性的創新創業導師團隊建設力度相對薄弱在當前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專業性的創新創業導師相對比較匱乏,這其中有此類專業的專業特性限制問題,同時也是由于沒有有效的利用校企產學研用合作所帶來的資源。目前的民辦高校校企合作模式隨著相關實踐的不斷推進,運作模式已較為成熟,但實際功效往往還是傾向于畢業生的實習、就業方面,企業人才資源沒有系統性的運用到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企業與學校的合作是具體到專業的,同時企業人才也具有此類行業的實踐經驗,這對于專業性的創新創業導師團隊的建設是具有促進作用的。
二、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課程構架
通過對當前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課程的梳理,可以看出,要想解決這些矛盾,需要從有效利用教育資源、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探索符合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提升的路徑幾個方面來搭建其教育實踐課程體系。
(一)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通過有效利用教育資源,能夠進一步加深民辦高校的財經類專業課程構架,豐富、健全學生專業知識體系,為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礎。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綜合能力是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所在,因而需要結合當下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的課程特點及院校自身的教育資源,進一步完善課程的整體構架,在課程設置上可以引入相關學科的課程,通過不同學科之間的課程交叉,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及綜合能力,以專業課程建設為例,可以通過在專業課中引入《市場營銷學》、《管理學》等課程,讓學生更為深入的了解市場動態、市場發展規律。與此同時,將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知識融入到專業教學體系中,引導學生將新引入的拓展性課程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積極地應用到創新創業實踐中,以此來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范圍,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能力、素質的認識范圍,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與素質。與此同時,這也將有助于專業課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升,實現學生與教師“教學相長”共同提升的目的。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創新創業視角在具體創新創業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借助學生的力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創業視角。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設計中通過采用實際問題導向及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采用學生能夠高度參與的方法,靈活運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學手段,開設諸如《創業案例研究》等課程,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發揮學生在創新創業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根據財經類專業的特性將創新創業教育的關注點由技術性創新轉移至商業模式、商業發展前景、財經類理論革新等方面,拓展學生的視角。構建起課堂教學交互反饋評價KPI體系,這一體系的構建主要圍繞著財經類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學生對創新創業課程課堂內容的反饋,調整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內容,以實現創新創業課堂教學內容的個性化指導。
(三)以院校、專業為基點,探索符合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提升的路徑民辦高校的財經類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提升途徑,可歸結為“5+3”模式,具體可歸結為校內通過專業實訓課堂,舉辦專業化、個性化的大賽,構建“一對二”創新創業指導模式體系構建———兩個老師指導一個學生,借鑒創業周模式,組織學生參與本專業創新創業市場調研等五項措施的聯動,構建校內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提升體系。校外通過“創新創業企業課堂+校外實訓”模式,組織學生參加校外高水平的技能大賽以及創新創業大賽,指導學生參加專業性的創新創業項目及課題等3項措施,構建校外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提升體系,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通過專業實訓課堂的學習能夠使學生進一步的在實踐過程中扎實所學知識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一步在實踐中鞏固自身的只是構架。通過舉辦校內的專業化、個性化的職業規劃、創新創業大賽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賽促學,同時這些大賽本身所具有的實踐特性也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構建“一對二”創新創業指導模式主要是解決部分學校專業教師缺乏創新創業實踐經驗,外聘創新創業教師缺少專業知識缺乏對學生的基礎能力認知這一問題,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構架起具有專業性的創新創業實踐認知體系。通過創業周模式,可以系統化的開展專業化的創新創業實踐性講座,通過有計劃的邀請政府及行企專家,集中而系統性的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避免了零散性的創新創業實踐講座所帶來的體系不完整、片段化的問題。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本專業創新創業市場調研活動,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到本專業在創新創業市場中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向,進一步認清本專業的市場發展前景,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針對于財經類專業學生對創新創業大賽參與度不高的問題,可以強化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力度,結合當前的學分制改革,適當予以傾斜,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活力。進一步強化創新創業學生社團建設也是解決學生參與度不高的一個有效的方式,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已經出現了創新創業學生社團,但也存在缺少專業性的問題,因而可以通過建設以財經類專業為主導的創新創業社團來解決這一問題,社團指導教師的組成以財經類專業教師及相關行企的外聘創新創業導師為主,引領學生參與相關的大賽及項目。除此之外對相關的創新創業大賽賽事需要進一步的宣傳,擴大宣傳的覆蓋面,結合學生的切身利益進行宣傳。
(四)構建專業化的創新創業導師團隊這里所指的“專業化”除創新創業技能型的專業化外,還包含有對于當前財經業、金融業等財經專業相關行業領域認知的專業化,依托專業教研室、校企合作企業及專業老師的人脈資源,組建由學科專業教師、校外行業專家、企業特聘導師共同組成的專業化的創新創業導師團隊,以實現“三個結合”+“一個服務”,即“校內外結合”、“專職兼職結合”、“理論實踐結合”、“課堂內外結合”,創新創業導師團隊的作用不僅在于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過程,同時還應該參與到“創新創業構想到實踐到成果轉化的服務”中去,進一步發揮出創新創業導師團隊的能量,真正讓導師團隊參與到創業實踐課程實踐指導的全過程。結語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是民辦高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組成,要想實現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需要民辦高校進一步轉變教育思維和定位,將財經類學生的培養目標由技能型人才轉變為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高素質財經類人才,這樣將有助于民辦高校在新常態、新業態下的整體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有助于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精準化服務。在專創融合背景下具體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建立一個系統性的教育教學發展改革構架,只有如此才能指引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專創融合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并以此為實踐基礎,推動其他相同處境的專業的專創融合實踐課程的課程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鄧曉開.“互聯網+”背景下民辦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01):9-10.[2]孫月發,呂炳君,王炳章.“創教融合”模式在高校的應用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9(03):18-19.[3]周昊俊.分析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思考[J].福建茶葉,2019,41(01):199-200.[4]何苗,王婷,王保云.“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07):128-129.
作者簡介:徐哲(1982-),女,漢族,山東濟南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職業教育,大學生就業及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