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醫學研究生教育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醫學研究生教育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醫學研究生教育

篇1

醫學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生教育基礎上,為培養高層次醫學專業人才和發展醫學科學研究而設立的更高層次的醫學教育,在高等醫學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國家醫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及新的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出臺,醫學教育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和解決,本文結合自身教學體會,對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今后研究生教育培養制度建設進行有益的思考。

一、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科研和臨床之間的矛盾

自從國家1977年恢復高考之后,我國的教育事業掀開了新的一頁,研究生教育也隨之蓬勃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醫學研究生教育為國家的醫藥科研和臨床工作輸送了大量的既有臨床工作能力又有高水平科研素質的臨床醫生,為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

恢復高考后,最初的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主要是科研和臨床結合,招生對象也大多針對有過數年臨床經驗的醫生,不招收應屆畢業生,目的是對已經有一定臨床經驗的醫生進行科研素養教育,培養出既能從事臨床工作,又能從實踐中發現問題,或將自己的理論研究用于臨床的高素質醫務工作者。1998年,為適應社會對高層次臨床醫師的需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頒布《關于調整醫學學位類型和設置醫學專業學位的幾點意見》,同時出臺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行辦法》,改變了過去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的單一學位制,完善了我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制度。其目的是逐步完善醫學學位制度,加快培養臨床醫學高層次人才,提高臨床醫療隊伍的科研素質和臨床醫療水平。2009 年,本科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制度實施,專業學位研究生制度得到更快的發展[1]。

自從科學型和專業型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制度設立和試行以來,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培養了大量高層次應用型醫學人才,但由于各院校、各專業、導師對于兩類醫學研究生的要求不同,國家也沒有統一的培養要求和畢業標準,在培養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我國臨床醫學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以學術為依托,是學術性的職業教育[2],主要目標是提高研究生的臨床醫學實際工作能力,學生在學習少量課程后大部分時間在臨床實習轉科,同時根據各院?;驅煹囊?,從事部分科研工作。而科學型學生任務較重,一般都需要承擔導師的課題任務,同時也要參加臨床實習。前者學習任務輕,學校要求所學的學分少,后者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對于專業型的研究生,多數學校沒有嚴謹的臨床技能考核標準、臨床工作中忙于應付大量的日?,嵥楣ぷ?,真正的臨床技能培訓欠缺,最后導致臨床技能提高不大,科研能力更無從談起。少數導師不重視臨床技能培訓,要求專業型的研究生必須進入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造成培養目的不明確,專業型和科學型不分,達不到國家設立兩種學位的初衷。少數專業型的學生因為畢業論文的要求也相應偏低,對于科研課題被動應付,未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最后的結果是專業學位的培養和住院醫差不多,有研究生之名,無研究生之實。

對于科學型研究生,由于社會資源的分配并不一致,今后從事科研為主的職業和臨床醫生之間的收入存在一定差別,絕大多數招收為科學型的研究生,今后的人生計劃還是以做臨床醫生為主。很多進入臨床醫學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因為專業型學位有指標數量限制,是被動地被招收為科學型研究生,其目的是 “曲線”進入臨床,而不是真正地喜歡基礎研究,拿到研究生學位就業時,即轉入臨床崗位,因此在校學習期間,用于科研實驗和臨床工作的時間有所偏倚,多數研究生希望更多地在臨床工作中接受鍛煉。這樣就造成臨床醫學研究生用于實驗的時間偏少,科研素質得不到應有的提高[3]。

為了使科學型的臨床醫學研究生能踏實地進行科研工作,國家也出臺了科學型研究生不能以該學歷報考執業醫師的規定,然而這一規定并不能限制具有本科臨床醫學學位的研究生報考,反而會使科學型研究生更加不重視研究生期間的教育,從而將研究生學習作為跳板,而不是踏踏實實地專心于科學研究。

(二)數量和質量的矛盾

研究生的培養要建立一套有針對性的考核制度,加強培養過程中的科研管理,這就需要一些科學嚴謹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標。考核指標可有很多項目,例如文獻閱讀和綜述、外文水平、科研能力和工作量等方面[4]??蒲心芰凸ぷ髁渴强己搜芯可闹饕獌热荩憩F形式有畢業論文和。由于畢業論文的彈性很大,所以目前各院校往往制定一些政策,要求學生必須發表1~2篇論文,甚或必須發表在SCI收錄的期刊,才能畢業并拿到畢業證書。

是經過期刊編輯部、審稿專家審閱,同時要面對廣大讀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評判,故而這一指標較畢業論文更為客觀。這一考核指標無疑對導師和研究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提高了導師和學生對科研的重視程度。醫學院校中,尤其是臨床科室的導師忙于臨床工作,能直接參與實驗的時間有限,研究生是實驗研究的主力軍,對研究生畢業設立這樣的硬指標,無疑會提高導師的科研成績和產出量。同時,科研實力是高校之間的評比和競爭的重要一項。很多院校也樂此不疲,出臺相應的政策和制度,通過對研究生畢業發表的論文增加砝碼,來增加學??傮w的科研產量,進而提高學校的軟實力。

科研活動有其嚴謹性和科學性,不能搞急功近利和浮夸。尤其是醫學科學研究,臨床觀察和隨訪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基礎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進行選題、實施。如果不能科學地制定研究生質量的評判指標,單純地以作為畢業的條件,反而會出現不利影響。研究生為了畢業,把精力放在寫論文上,而不能專注于具有實際意義的科研活動上。

臨床醫學研究生由于需要臨床實習,實驗時間多在一年左右,時間較短,難以完成高水平的課題。要么采取短平快的辦法,尋找一些較小的、先進性不足的課題;要么只能拼湊一些數據,難以形成深入、重要的醫學成果,寫出的論文質量也不高,只好找一些質量低劣的期刊來發表文章濫竽充數,實際上造成國家財力和人力的浪費。

(三)研究生擴招和質量的矛盾

最初大學生的擴招,有很大成分是為了緩解高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將高等教育作為“就業蓄水池”;研究生擴招,也有將研究生教育作為大學本科生“就業蓄水池”的考量。碩士研究生的報考人數從1999 年的31.9 萬人上升到2010年的140 萬,錄取人數從1999 年的6.5 萬人擴充到2010 年的46.5萬人,十二年期間翻了七倍多。研究生人數的增加一方面促進了整個國家科研水平的提高,為國家的發展儲備了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研究生人數的增加也對研究生教育制度與管理以及教學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戰[5]。

我國的經濟在改革開放后快速發展,每年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但面對如此龐大的畢業生群體仍顯不足,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加,報考研究生的考生數量隨之增加,很多畢業生攻讀碩士學位甚至博士學位不是因為他們喜愛科學研究,而是希望通過研究生學習增加自己的就業機會,這就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學習不認真、不刻苦,在很大程度上浪費了國家教育資源。有高素質的生源,才能有好的研究成果。由于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一些高校為了完成招生任務而降低錄取分數線,招收一些基礎薄弱、學科知識不扎實的學生,也難以培養出高質量的科研人才。

二、提升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對策

(一)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

高質量研究生的培養需要有高水平、高素質的研究生導師隊伍,臨床醫學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 是提升醫學研究生學術水平和育人水平的重要因素。現階段,由于研究生的擴招和授予學位的細化,導師隊伍也不斷擴大,但是,導師隊伍的擴大不能以質量下降為代價。我們的研究生導師遴選制度仍在不斷完善,各種規章制度也不斷健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導師比例偏低、具有博士學位的導師比例偏低、導師隊伍年齡仍然偏大、學科建設中近親繁殖現象嚴重等[6]。另外,臨床研究生導師多集中于大型三甲醫院等高一級的醫院或高校的附屬醫院,現階段醫療制度的缺陷又使這些醫院患者愈來愈多,使作為醫生的導師疲于應付臨床工作,對研究生的指導和教育所分配的時間明顯減少。因此,有必要通過制定更嚴格的導師隊伍建設機制,提高導師遴選門檻,廢除導師終身制,擴大導師隊伍、提高導師自身的素養,進而建設高水平的導師隊伍。

(二)增加科研投入,完善教育設施

伴隨著學校合并、研究生的擴招,研究生教育投入相對不足。一些學校和專業實驗設施不全,經費不足。

由于醫學研究自身的特點, 決定了其課題資金投入多,一個試劑盒就可能需要數千元至上萬元,而產出少甚至無產出。個別導師申請課題不積極,手中無課題無經費無實驗場地,研究生做實驗像游擊戰,到處找實驗室,甚至自籌實驗經費。

其次,國家將醫療服務定位于醫療消費,將醫院推向市場,由市場經濟推動醫療服務的發展,勢必造成醫院追求利潤最大化,同時節制成本和支出。醫院管理部門對于支出多產出少的科研活動,自然會持消極態度。對于科研設備的購買、日常維護常常吝于投入,使院內實驗室的科研環境惡化,甚至難于維持正常的實驗。

上述幾個問題,是當前我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困惑,我們必須認真調研,找出合適的解決措施,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向前進步,培養出合格的科研和臨床兼備的人才,為我國醫學科研發展創造后勁和動力。

參考文獻:

[1]胡光麗,李海燕.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

問題及對策探討[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3,(11).

[2]郭進軍.醫學專業型研究生臨床與科研并重培養模式探

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4,(1).

[3]謝雙鋒,尹松梅,馬麗萍.現階段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的

問題和對策[J].課程教學研究,2012,(12).

[4]李文強,牛敬媛.關于臨床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

思考[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4,(2).

[5]李偉,張清東.高校擴招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現狀及問題

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748).

篇2

2臨床醫學的研究生教育現狀

2.1學校的教學條件無法滿足研究生的教育需求

院校對研究生的教育沒有投入更多資金,沒有為研究生提供更多研究場所,教學的軟硬件設施落后,無法滿足研究生的教育需求。研究生的教育不僅要提高專業知識,還要培養對科學研究的自主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特別是臨床醫學的研究生,更應該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有豐富的臨床知識,還要有科研能力。實驗室是研究生培養科研能力的主要場所,但是很多學校的條件不能使每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落后的教學條件,導致很多學校只能灌輸理論教學, 或者是老師進行實驗,學生圍著看,學生沒有實踐操作。臨床醫學的研究生教育中,學生沒有實踐,對課題的研究,就會沒有頭緒,手忙腳亂,造成學生缺乏對科學研究的深刻認識。

2.2學校不重視對研究本文由收集整理生的思想教育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科技創新型的人才,并且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受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嚴峻的就業形式影響,現階段的研究生目的只是為了更加容易就業,研究生教育制度“嚴進寬出”,學校以及導師沒有嚴格要求研究生有科研成果,畢業壓力小,導致就業壓力大[2]。再加上很多用人單位盲目追求高學歷,造成研究生心態浮躁、目標迷惘、精神空虛、沒有學習興趣等。研究生就只重視學位證,忽略學習專業知識和研究課題,導致研究生教育質量無法提高。

2.3學校的師資力量比較缺乏

導師是研究生對科學研究的指導者,但是臨床醫學的導師很特殊,他們很多時間都用在救死扶傷的工作中,對科學研究的時間被相對的減少,不能及時學習新的知識、方法以及研究動向,知識結構比較陳舊,在對研究生的科研指導上無法適應技術發展。而且,大多數的臨床醫學導師不但要治病救人,還要擔任醫院的領導重任,繁忙的工作,導致沒有時間、精力關注研究的最新進展、成果,對研究生的科研指導時間更是大大減少。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導師陳舊落后的知識結構,無法深入指導研究生的科學研究,阻礙了技術的進步發展。

2.4研究生教育的考試制度不完善

我國臨床醫學的研究生教育在考試上還是傳統的卷面形式。研究生教育是培養自學、思考、創新能力,是培養綜合素質??荚嚨男问綉摱鄻踊Q芯可逃目荚囍贫葻o法完善是由于學校教學設施無法滿足研究生的實驗技能考試,以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比較繁瑣,因此學校都只采取卷面考試的方式。

3.臨床醫學的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策略

3.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法

學校應該對研究生教育加大資金和設備的投入,使研究生有更多的實踐經驗,也可以讓研究生到醫院去觀摩導師的臨床操作,接觸到具體的臨床問題,再把理論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同時還能加深對理論的認識。臨床醫學的研究生不僅臨床能力要高,科研能力還應該比較強,有創新。實踐能夠給研究生提供創新思維的空間[3]。能夠激發研究生思維,提高對專業知識的全面理解,同時還應該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發現并解決問題。

3.2加強臨床醫學研究生的思想教育

學校應該加強對研究生的思想教育,使研究生認識到教育的最終目的,從根本上改變錯誤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習和科研能力。學校教育應該多元化,激勵研究生對研究的興趣,使他們認識其重要性。研究生是未來醫療界的中堅力量,不但要擔起救死扶傷的歷史重任,還要推動醫療事業的發展。所以學校應該加強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使研究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3.3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師資力量建設

對研究生的教育中,導師起著最關鍵的作用,導師是研究生的向導、楷模,導師的素質高低對研究生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臨床醫學的研究生導師是醫療、科研的主力軍,對研究生的技能、科研能力起到引導作用。所以,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要先建設研究生的師資力量,學校應該特聘著名教授、醫學專家擔任研究生的導師,使研究生汲取到多方面的知識。同時培養年輕的拔尖人才使之指導研究生,保證對研究生的培養具有實效,提高研究生的質量。

3.4提高臨床醫學研究生的教育質量

應該改變研究生“嚴進寬出”教育制度,臨床醫學研究生的不斷擴招,更加要嚴格規范化對研究生的教育。鼓勵研究生盡早的獨自進行科學研究,加強研究生和導師間的溝通交流。讓研究生盡量多的參與到課題的研究中,接觸更多領域的導師,能夠更好的提高科研能力,促進創新能力,提高培養質量。

篇3

2、專業學位研究生自身臨床實踐能力不足

目前,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生源主要來自應屆本科畢業生、只有1~2年工作經驗的低年資醫生、基層醫療單位醫務人員等,由于這些生源偏重于理論考試成績,缺乏扎實的臨床規范化培訓,或因醫療軟件和硬件的局限,使其缺乏嚴格規范性臨床訓練的機會,故學生入學前沒有對臨床能力考評,導致學生水平參差不平。

3、導師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不適應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是以培養應用型高層次臨床醫生為目標。然而,就目前現狀而言,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仍然受到學術型學位教育習慣的影響。導師在培養方案的制訂和培養實施過程中,沒有嚴格落實臨床專業學位的培養方案(也無監督機制),重科研輕臨床,科研選題重基礎醫學輕臨床醫學,忽視了對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許多學生臨床工作時間嚴重不足,時間都花費在基礎實驗和論文寫作上,并且因缺乏對臨床培養具體環節的監管,導致絕大多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輪轉未達要求,臨床專業技能得不到有效訓練,無法滿足專業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4、導師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時間不足和教育方法單一

近年來,隨著研究生招生的擴大,導師所培養的研究生人數逐漸增多,并且因為導師本身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異常繁忙,尤其是外科系統研究生導師,束縛于手術室時間較長,致使導師對研究生進行一對一的臨床指導和交流時間相應減少,甚至于個別導師存在“連拖帶抱”和“撒手不管”的兩個極端現象。多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和學術能力相對稚嫩,需導師的耐心指導,培養他們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操作技能。

二、基于以上問題對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提出建議

1、建立完善的培養和管理體系

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應與住院醫師的規范化培訓有機地結合起來,切實轉變思想,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等,采用理論課、專業科室輪轉、講座、教學活動等形式進行培養。目前,有的院校將理論學習時間盡量減少,將以前的全日制基礎理論學習改為周末授課,有效地延長了臨床工作時間,是一個較好的嘗試。結合導師的專業化訓練,以及院校對研究生教育的加強管理,始終貫徹以臨床能力培養為重點的培養模式,促使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進入一個新的臺階。

2、加強對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培訓的力度

臨床知識和臨床技能的積累和掌握,需要研究生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訓練,因而需要建立嚴格的臨床輪轉工作制度,各個臨床輪轉科室和本科室應建立合理的導師負責制,結合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各學科培訓的聯系,對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規范化、系統化培訓,規范帶教行為,嚴格考勤制度,明確研究生輪轉實習的目標。例如,本科室和輪轉科室加強對科室常見病以及多發病的正規診療的培訓力度;本科室輪轉時,研究生更應該提出個性化的診療意見,并在導師的指導下正確地進行臨床實踐;外科系統的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一步增加擔當第一助手或者主刀而完成手術的例數。建立輪轉科室出科考核制度,將臨床工作盡量量化。

3、加強實踐技能考核,建立量化的考核標準

臨床實踐能力考核包括基礎知識、基本臨床操作技能、教學和科研能力等,要建立各方面的量化指標。例如,基礎知識包括專科知識以及相應的交叉學科的理論知識、對相應疾病的診治思維,重點突出在對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分析,結合各種輔助檢查對疾病的病理和診治要點進行分析,以此來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實踐能力。臨床技能的考核可予以如下內容進行量化,例如,收治患者的數量、病種、疑難病例數、獨立或者在上級醫生指導下成功搶救的危重患者數、診斷符合率、參加手術的種類和數量、以第一助手或者主刀完成手術的例數等。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應是臨床-科研-教學兼備的人才,不僅僅需要較強的臨床工作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以適應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發展要求。例如,對患者或者家屬進行健康知識講座,對低年級實習學生的知識小講座,或者對臨床見習的學生進行小課示教等。

4、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科研水平

臨床科研是指以患者為研究對象的醫學科學研究,其目的是提高診斷水平、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和進行疾病病因分析的宏觀研究。導師需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和分析臨床問題,對臨床問題提出思考,結合導師對臨床科研方法的指導,促使研究生進行臨床科研研究。隨著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的發展,臨床科研也從經驗醫學向循證醫學轉變,臨床科研不再是以病例報告、病例分析的方式來總結臨床問題,而是采取交叉研究設計、隨機對照試驗、病例對照研究、診斷試驗醫學序貫分析等方法來研究臨床課題,因而需要導師花更多時間,在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對臨床課題的選題、設計和方法、以及具體研究過程中進行指導,才能有效保證研究生臨床課題的科學性和創新性。

篇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學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在校研究生數量上已經趕上甚至超過歐美等發達國家,但在人才培養質量上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筆者參考耶魯大學、加州大學等美國醫學院校對研究生的培養,認為美國研究生培養中的一些方式對我國內分泌學研究生的培養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一、招生

目前我國各大醫學院校招生方式為全國統考,研究生招生時加學校各自復試(面試),且大多以筆試成績為主,很少考察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等非學習能力。從美國醫學生招生來看,首先要經歷四年本科學習后才能進入醫學院,主要從以下方面來考察:①大學本科成績單;②醫學院入學考試的成績(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MCAT);③兩封以上的教授推薦信或專家推薦信(包括對學生的學術水平、工作能力和從事研究生學習的能力的評價)、人學申請書(闡明學習目的、個人興趣、未來計劃)、個人簡歷以及社會活動證明等。申請人須將這些材料按規定日期報送美國醫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AAMC)下屬的American Medical College Application Service(AMCAS),待審核通過,各個醫學院分別向申請人發放申請資料,在這一階段,每個學校會有不同的問題及小論文要求遞交。最后,順利通過醫學院審核的人會被邀請參加醫院實地面試。由于美國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所以在錄取新生的時候會特別歡迎有特長的學生。如果學生在申請時注明自己有一技之長,如擅長鋼琴,大學曾是校運動對成員或大學期間擔任過學校干部表現出一定的領導才能,都會在錄取過程中加分。綜上所述,美國醫學院錄取是一個全面、復雜的綜合考核體系,這個體系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被錄取學生的綜合素質,對醫療及醫生這個職業的成熟認識及相對完善的心理素質。

二、培養方式

我國醫學研究生的培養有兩種類型:科研型和臨床型。對于科研型研究生,我國多采取師徒模式培養,即導師和研究生按“一比一”或“一比二”的配比進行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學生入學后基本都跟隨導師,手把手或者“一對一”地培養,但由于有些導師事務繁多,無法保證經常性和學生交流,即使有交流,教學模式單一,常常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和束縛學生的活動范圍,同時也使得導師權利與義務被放大。對于臨床型研究生,目前國內很多醫學院校將其納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范疇,統一管理,統一考試。臨床醫學研究生三年時間一直在臨床輪轉,和導師接觸很少,屬于“放養”,由于臨床工作繁忙,學生很少接觸到臨床科研設計和研究,畢業時具有相當于住院醫生的臨床能力,卻不具備能夠獨立設計和開展臨床科研的能力。

反觀美國專業式研究生培養模式,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美國導師團隊人數多,研究生不再由導師單獨管理,此外導師隊伍中每個人的職能不同,能對研究生進行全面規范化的培養。例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在研究生培養階段第二年末會成立由導師牽頭成立論文指導委員(Dissertation Advisory Committee,DAC),負責研究論文的指導。除導師外,DAC至少還要有另外三名成員,包括不少于一名非本系的導師,其主要職責是組織資格筆試和口試,判斷候選人是否具有繼續進修的資格,論文選題及指導,提供關鍵評估,研究目標的擴展與修正,論文答辯及補考資格的確定等。導師團通常與學生每年會面一次,根據研究需要增加會面次數。此外,如果論文導師和學生出現分歧,DAC會扮演第三方進行仲裁。

豐富多樣的課程學習有助于提高內分泌專業的臨床技能與科研實踐能力。就以梅奧醫學中心對內分泌研究生培養為例,第一年臨床和科研型的研究生都需參加一些必修課程,主要有:①內分泌的門診見習,其內容涉及代謝、甲狀腺、骨、垂體-性腺-腎上腺(PGA)、生殖內分泌和兒科內分泌的學習;②內分泌相關的輔助科室見習,如內分泌的影像技術和內分泌檢測中心(Endocrine Testing Center)的學習;③其他科室的見習,如胰島素泵治療糖尿?。―iabetes Unit / Insulin Pump Clinic)、醫院營養咨詢站、傷口護理部門、內分泌/糖尿病咨詢中心的見習等;④選修課,梅奧醫學中心提供內分泌專業的研究生選修課的選擇有有高血壓、腎結石、心血管等。第二年,臨床和科研型的研究生都會參加有關科研的課程學習。不同的是第三年,科研型的研究生依舊在實驗室做研究,而臨床型的研究生需返回臨床,課程會在大一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如增設了內分泌高血壓和移植代謝(Transplant Metabolic Clinic)等課程的學習。

三、教學過程

受傳統教育影響,無論臨床還是科研型研究生教育,我國在教學方式上依然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現已成為歐美高校普遍應用的教學方法。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以每個學生的主動參與為主體,通過討論一教學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尤其在科研型研究生的培養方面,美國將PBL教學方法發揮的淋漓盡致。在美國,醫學研究生入學后1~2年多在臨床實習,第2年開始如果學生有興趣就可以參加導師課題組的研究工作。導師鼓勵學生閱讀大量文獻,在了解知識背景和本學科最新進展后,會要求研究生在開題之前以學術講座的形式向導師組成員“展示、推銷”自己的研究計劃。如遇到與本研究領域相關的講座,導師要求研究生必須主動提出問題,而研究生們也常常作為講者登臺,向大家闡述自己的研究計劃、實驗進展,甚至研究中遇到的問題,接受聽眾的提問甚至“詰難”,經過反復多次的鍛煉,逐漸培養出積極參與學術交流,主動拓展科研思維的有獨立思考的研究者。

內分泌科臨床教學亦是難點,很多內分泌疾病由于發病率低,同時缺乏典型的臨床病例或表現,傳統的課堂教學很難收到好的效果。筆者在耶魯大學期間,就參加了研究生、住院醫師和教授一起參與的關于高血壓低血鉀的PBL病例討論,根據一例典型病例,教授設計了幾塊問題,學生要完成這些問題,需要課前做大量的文獻閱讀,討論時每個人都要發言,沒有人會偷懶,要完成一些任務還必須要學生間充分的協作,一個PBL的病例下來,學生們都會各有收獲且促進了友誼。而目前我國臨床型研究生教學方式除了課堂教學外,臨床教學缺乏系統的規劃和訓練,很多時候每天跟著不同的帶教老師查房,病歷文書書寫,缺乏獨立臨床思維,這種情況的結果往往是學生能記住很復雜分散的知識點,但是不會形成系統的診斷和治療思路,獨立處理病人時仍然舉步維艱。

四、考核畢業

國內目前研究生的成績考核形式比較單一,多數高校會在第二年舉行一次中期考核,且主要以考察內容和記憶為主,顯然這樣的考核標準既無益于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又不能滿足教師個性化教學、綜合素質考察的教學需求。畢業要求上,我國大多數的高校只是硬性的論文指標和論文答辯會展示,對實驗研究沒有階段性考核,對論文答辯也缺乏真正意義上的“質疑式和淘汰式”考核。我國研究生教學年制年制一般為3年,且沒有延遲畢業的規定,其中不乏三年內未出論文或實驗結果的研究生為了畢業而鋌而走險,弄虛作假??己藰藴实娜毕輨荼貙е虏糠盅芯可タ炭嚆@研的動力,以應付的態度完成學業,以取得文憑為學習的唯一目的。

美國目前的研究生考核制度比較多樣,主要考試型式有課堂小考、階段考、期中考和期末考;考試方式有筆試和面試;考試內容有理論考、實踐考和綜合考等,根據考試形式和內容的不同在總成績占不同比例。對于最后的論文答辯也是相當嚴格的,學委會重點考查其學術性,并不以是否發了幾篇文章和指導教授的知名度為評判依據,只要認為對科學問題研究得不充分或不夠準確就不能畢業,延期畢業的學生比比皆是。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美國的醫學研究生在校期間能夠獲得一定的經濟資助,即使延期,仍然不用為生活擔心,這使得學生能夠潛心做學問,真正做出有價值的結果,順利通過畢業答辯的研究生在該領域往往就已初成專家了,這些都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傊?,豐富多樣的考核形式更能測出一名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監管。

高素質的內分泌學研究生是我國內分泌事業的后備軍,希望能通過借鑒美國在內分泌醫學研究生教育、培養上的成功經驗,促進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良性發展,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好學生,促進我國內分泌學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燕.發達國家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J].中國教育政策評論,2012,(00).

[2]段建紅,張舒,胡三覺.中美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差異及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1,(04).

[3]胡寧.發達國家的研究生教育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篇5

(二)數量和質量的矛盾

研究生的培養要建立一套有針對性的考核制度,加強培養過程中的科研管理,這就需要一些科學嚴謹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標??己酥笜丝捎泻芏囗椖浚缥墨I閱讀和綜述、外文水平、科研能力和工作量等方面??蒲心芰凸ぷ髁渴强己搜芯可闹饕獌热?,它表現形式有畢業論文和。由于畢業論文的彈性很大,所以目前各院校往往制定一些政策,要求學生必須發表1~2篇論文,甚或必須發表在SCI收錄的期刊,才能畢業并拿到畢業證書。是經過期刊編輯部、審稿專家審閱,同時要面對廣大讀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評判,故而這一指標較畢業論文更為客觀。這一考核指標無疑對導師和研究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提高了導師和學生對科研的重視程度。醫學院校中,尤其是臨床科室的導師忙于臨床工作,能直接參與實驗的時間有限,研究生是實驗研究的主力軍,對研究生畢業設立這樣的硬指標,無疑會提高導師的科研成績和產出量。同時,科研實力是高校之間的評比和競爭的重要一項。很多院校也樂此不疲,出臺相應的政策和制度,通過對研究生畢業發表的論文增加砝碼,來增加學??傮w的科研產量,進而提高學校的軟實力。科研活動有其嚴謹性和科學性,不能搞急功近利和浮夸。尤其是醫學科學研究,臨床觀察和隨訪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基礎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進行選題、實施。如果不能科學地制定研究生質量的評判指標,單純地以作為畢業的條件,反而會出現不利影響。研究生為了畢業,把精力放在寫論文上,而不能專注于具有實際意義的科研活動上。臨床醫學研究生由于需要臨床實習,實驗時間多在一年左右,時間較短,難以完成高水平的課題。要么采取短平快的辦法,尋找一些較小的、先進性不足的課題;要么只能拼湊一些數據,難以形成深入、重要的醫學成果,寫出的論文質量也不高,只好找一些質量低劣的期刊來發表文章濫竽充數,實際上造成國家財力和人力的浪費。

(三)研究生擴招和質量的矛盾

最初大學生的擴招,有很大成分是為了緩解高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將高等教育作為“就業蓄水池”;研究生擴招,也有將研究生教育作為大學本科生“就業蓄水池”的考量。碩士研究生的報考人數從1999年的31.9萬人上升到2010年的140萬,錄取人數從1999年的6.5萬人擴充到2010年的46.5萬人,十二年期間翻了七倍多。研究生人數的增加一方面促進了整個國家科研水平的提高,為國家的發展儲備了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研究生人數的增加也對研究生教育制度與管理以及教學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我國的經濟在改革開放后快速發展,每年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但面對如此龐大的畢業生群體仍顯不足,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加,報考研究生的考生數量隨之增加,很多畢業生攻讀碩士學位甚至博士學位不是因為他們喜愛科學研究,而是希望通過研究生學習增加自己的就業機會,這就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學習不認真、不刻苦,在很大程度上浪費了國家教育資源。有高素質的生源,才能有好的研究成果。由于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一些高校為了完成招生任務而降低錄取分數線,招收一些基礎薄弱、學科知識不扎實的學生,也難以培養出高質量的科研人才。

二、提升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對策

(一)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

高質量研究生的培養需要有高水平、高素質的研究生導師隊伍,臨床醫學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是提升醫學研究生學術水平和育人水平的重要因素?,F階段,由于研究生的擴招和授予學位的細化,導師隊伍也不斷擴大,但是,導師隊伍的擴大不能以質量下降為代價。我們的研究生導師遴選制度仍在不斷完善,各種規章制度也不斷健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導師比例偏低、具有博士學位的導師比例偏低、導師隊伍年齡仍然偏大、學科建設中近親繁殖現象嚴重等。另外,臨床研究生導師多集中于大型三甲醫院等高一級的醫院或高校的附屬醫院,現階段醫療制度的缺陷又使這些醫院患者愈來愈多,使作為醫生的導師疲于應付臨床工作,對研究生的指導和教育所分配的時間明顯減少。因此,有必要通過制定更嚴格的導師隊伍建設機制,提高導師遴選門檻,廢除導師終身制,擴大導師隊伍、提高導師自身的素養,進而建設高水平的導師隊伍。

(二)增加科研投入,完善教育設施

伴隨著學校合并、研究生的擴招,研究生教育投入相對不足。一些學校和專業實驗設施不全,經費不足。由于醫學研究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課題資金投入多,一個試劑盒就可能需要數千元至上萬元,而產出少甚至無產出。個別導師申請課題不積極,手中無課題無經費無實驗場地,研究生做實驗像游擊戰,到處找實驗室,甚至自籌實驗經費。其次,國家將醫療服務定位于醫療消費,將醫院推向市場,由市場經濟推動醫療服務的發展,勢必造成醫院追求利潤最大化,同時節制成本和支出。醫院管理部門對于支出多產出少的科研活動,自然會持消極態度。對于科研設備的購買、日常維護常常吝于投入,使院內實驗室的科研環境惡化,甚至難于維持正常的實驗。

篇6

Discussion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by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in the hospital

LONG Li1 KONG Jianqiong2

1.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1, China; 2.Hypertens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or an example,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main aspect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cluding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hardware facilities, tutors and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Through the change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 the hospital, it is illustrated that cooperative education can promote sound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system, teaching infrastructur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mode reformation. Thus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who become the high-level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of adapting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the hospital is promoted by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Key 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education; Hospital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社區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已有十余年培養研究生的歷史。醫院于2010年10月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科技廳等多部門聯合批準為首批自治區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有利于整合教育資源,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性、復合型、應用型高層次醫學人才,同時也為醫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1 健全研究生管理體制

加強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在權責明晰、制度規范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管理體制[1]。研究生教育在我院的建設和發展中具有戰略地位,院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不斷健全管理體制,保障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順利開展。醫院設立臨床教學指導委員會,對臨床教學發展、改革和管理進行咨詢指導、評議審議和監督檢查。在高等院校的學位評定委員會下設立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作為醫院學位工作的領導機構,開展醫院研究生學位評審工作。結合我院特色及國家、大學的研究生培養要求,醫院制訂了研究生管理規章制度和研究生培養規范。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醫學研究生培養通常采取校院二級管理模式。大學宏觀管理,下放權利,賦予醫院培養研究生的主要職責,使得醫院研究生培養的自相應加大。我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院內采取“三級管理,分工負責”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即通過醫院―教研室和科室―導師三個管理層面完成醫院的研究生培養管理工作。醫院指定1名副院長負責領導研究生教育工作,下設科研教育中心,配備高學歷專職研究生管理人員,并成立20個教研室,固定教研室和科室兼職研究生秘書,使研究生培養工作能夠規范、有序的開展。導師則從思想道德教育、理論學習、臨床能力培訓、教學實踐、科學研究等方面對研究生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和指導。為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醫院和大學正在建設校院研究生二級管理網絡信息平臺,平臺將有利于在管理人員、導師和研究生中實現信息共享,加強彼此溝通。

2 改善教學基礎設施

硬件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物質保障,自我院被批準為“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以來,政府、大學和醫院十分重視基地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經費投入,完善教學環境,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改善研究生住宿環境,實行免費住宿和宿舍免費上網,使研究生在宿舍即可進入醫院圖書館信息檢索系統。加強醫院圖書館建設,增加館藏書量,改善文獻檢索室和電子閱覽室環境,與安徽醫科大學圖書館、醫學圖書館建立圖書資料數據信息共享平臺,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給每位導師配備教學專用筆記本電腦,以供研究生使用。在臨床科室設立示教室和多媒體會議室,為研究生教學實踐提供場地。購買臨床教學設備,建立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和臨床能力模擬考核基地,設立模擬病房和模擬門診,滿足研究生臨床技能培訓和考核的需要。醫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建筑面積7860 m2,重新規劃改建后的臨床技能訓練室有15間,擁有體格檢查模型、急救模型、穿刺模型等多專業多技能模擬訓練模型,可同時接受120人培訓和考核。醫院還為研究生免費開放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并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強各級實驗室和研究所的建設,與國內外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共享實驗室和科研合作平臺,為研究生的科研訓練創造條件。

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除靠硬件設施外,更重要的是人才軟件。導師隊伍是切實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對于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2]。我院現有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生導師93人,他們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大學重視基地師資隊伍建設,制訂基地導師遴選條件和管理辦法,在導師遴選中不但突出專業技術能力、教學經驗和學術水平,而且注重思想道德素質。我院被批準為基地后,新增兼職博士生導師6名及兼職碩士生導師36名,其中65%為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平均年齡為41.8歲,45%的導師有博士學位,具有外校學緣的導師占39%,說明新增導師隊伍年齡、學歷和學緣結構較合理。導師的學術造詣、教學技巧、醫德醫風以及人格魅力對研究生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3-4]。為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提升導師指導水平,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大學和醫院定期舉辦導師培訓會。通過專題講座、座談交流等形式多樣的導師培訓會,使新增導師明確自身職責和研究生培養體系,使老導師把握研究生教育形勢,轉變培養觀念,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主導作用。醫院建立了以動態評估和激勵機制為核心的導師隊伍管理體制,對導師的學術貢獻和研究生培養業績做出及時、公正、合理的評價,獎懲分明,打破導師終身制,激發導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推動基地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此外,醫院還重視導師梯隊建設,在研究生培養中實行導師小組負責制和副導師制,將臨床能力強、有科研創新意識和帶教熱情的年輕教師吸納到導師小組和副導師中,通過協助指導研究生積累經驗,不斷完善自我,成為導師遴選的后備庫,保證了醫院導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4 改革研究生培養模式

自2009年開始,以擴大招收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規模為標志,我國研究生教育開始進入結構調整與質量提升階段[5]。而且,全球醫學教育改革也提出以系統為中心,確立醫學生崗位勝任能力要求[6]。為順應醫學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使醫學生畢業后能很快勝任臨床醫生崗位的需要,醫院利用臨床資源優勢,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積極探索有利于基地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培育社會需要的高層次醫學人才。

4.1 組織研究生崗前教育和專題教育

崗前教育是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前奏,是基地研究生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包括入院教育和入科教育。入院教育由研究生管理部門組織實施,內容包括醫院人文教育、規章制度和培養模式、醫德醫風教育、醫療安全和法律法規、醫院感染注意事項、醫療文書書寫規范、科研選題和設計、計算機信息技術、臨床實踐能力等,考核合格后進入臨床科室。入科教育由臨床科室組織,內容形式多樣,主要包括科室概況、規章制度、職業道德及醫療活動中的注意事項等。通過規范化、制度化的崗前教育,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使其盡快熟悉醫院環境,進入角色,適應臨床學習和工作。

除集中的崗前教育外,醫院還為研究生舉辦各類專題教育講座。醫生面對的是社會人,不但要治療軀體病痛,而且要撫平心理疾患,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為其提供人性化的醫療服務。因此,醫院加強了對研究生人文社科知識的教育,定期開展醫患溝通技巧、心理知識、倫理知識、醫院文化等講座,使研究生得到全方位的培養,塑造其人文精神,提高其職業素養,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高級人才。

4.2 加強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

臨床能力培養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重點和基礎環節,其強弱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硬標準[7-8]。而且,臨床能力培養也能突出基地培養研究生的特色優勢。我院是原衛生部住院醫師及??漆t師培訓定點醫院,有開放床位2750張,設分院2所,社區門診部1個,年門診診療人數170萬余人次,年出院患者12萬余人次,年手術7萬余例,病源充足,能為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提供豐富的資源。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包括臨床實踐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分為二級學科輪轉和??婆R床能力強化訓練兩個階段。近兩年,我院招收的研究生50%以上是應屆本科畢業生,他們臨床能力相對薄弱,教研室和導師針對每個研究生的具體情況制定輪轉計劃,實行因材施教。醫院為確保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質量,每個臨床科室設研究生教學秘書負責其日常管理,由臨床業務能力強、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高年資醫師擔任研究生帶教老師,使研究生在輪轉期間也有專人負責??剖規Ы汤蠋熤匾曆芯可R床能力培養,輔導研究生采集病史、體格檢查、閱片、檢查報告單分析、診療、病歷書寫,采用專業知識講座、教學查房、病例討論、手術操作演示等方法,對研究生進行充分、系統、規范的臨床綜合能力培訓,促使其把書本知識轉變成臨床實際工作能力。醫院還限制研究生管床位數量,使其能精學細學,不致成為科室的免費勞動力。臨床能力考核是檢驗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效果的關鍵,分為出科考核、階段考核和畢業考核,采取理論考試、實踐操作與口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出科考核通常在本科室完成,而階段考核和畢業考核分別在醫院和大學的考核基地完成。為保證考核質量,醫院建立健全相關考核制度和標準,將考核貫穿于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培訓的全過程,以此檢驗研究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師的帶教水平。醫院每年還組織研究生進行臨床能力專題培訓、參加臨床技能大賽,以此促進研究生臨床能力的提高。

此外,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廳和新疆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從今年開始在部分研究生中試點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接軌,這為研究生臨床能力的提高和成就未來高素質的臨床醫學人才開辟了一條新路徑,也促使醫院不斷加強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

4.3 重視研究生教學能力培養

教學能力培養對于研究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可以幫助研究生建立更加系統完整的醫學知識體系,對提升臨床能力具有輔作用,對提高培養質量至關重要[9-10]。長期以來,醫院忽視了對醫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致使研究生畢業后不能對下級醫師進行業務指導,不會進行臨床示教和講課。醫學是一門傳承并不斷創新的學科,教學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只有具備良好教學能力的醫師才能使醫學教育得以延續。成為基地后,醫院重視了研究生教學能力的培養,通過各種方法使他們掌握醫學教學工作的實際技能。醫院要求研究生的教學實踐必須在聽課、集體備課、撰寫教案試講后進行。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本科生的臨床見習和實習,講授示教課程,進行教學查房,進而組織簡單的病例討論;也可以參與科室的小講課、通過講授臨床理論課程等形式完成?;剡€采取觀摩教學、示范教學、教學比賽、教師聽課等方式提高研究生的教學能力。另外,對研究生教學能力的考評也勢在必行,有待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逐步建立。

4.4 研究生結合臨床進行科學研究

高水平臨床醫師的培養,不僅包括醫學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的培養,還應該包括臨床研究能力的培養[11]。無論是科研思維的建立,還是創新思維的培養,都離不開一個有利于研究生學習和鍛煉的環境[12]。醫院著力構建以臨床應用研究為主、應用基礎研究為輔的科技創新體系,加速科研成果產出、轉化和應用。我院擁有1個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個國家及自治區級醫學中心、8個自治區級醫學研究所,這為研究生科研創新搭建了良好的平臺。2013年我院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32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67篇,獲得科技進步獎12項。研究生創新主要體現在科學研究中,科研訓練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專業學位研究生也需要臨床研究訓練[13]?;貍戎匮芯可蒲谢竟Φ挠柧毢涂蒲谢痉椒ǖ恼莆眨髮I學位研究生論文選題結合科室特色和優勢,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與臨床實踐脫節。課題來源廣泛,類型多樣,涉及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預后等,包括調查研究、經驗總結、隨訪研究、實驗研究等。經常而廣泛的學術交流促進醫院的科研發展和人才培養[14]?;匮芯可诳蒲杏柧毜耐瑫r,還要參加學術會議交流,參與研究生學術論壇,開闊學術視野,拓寬科研思路,激發創新潛能。而且,我院還鼓勵研究生積極申報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和各級課題,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學位論文是對碩士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全面訓練,培養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15]。為保證學位論文質量,基地還經常邀請知名專家舉辦科研講座,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題也進行開題、預答辯和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的過程監控。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學研究成果的展現形式,所以,醫院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一般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完成。

綜上所述,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提升醫院的人才儲備能力和社會聲譽,促進醫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發展,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層次醫學創新人才,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參考文獻]

[1]馬曉霞.校院二級管理制度下如何強化學院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職能――建立校、院、系、導師四位一體的管理網絡[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78-279,146.

[2]胡偉力,陳怡婷,陳地龍.論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作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 11(1):18-20.

[3]王瑛,鄒小莉,李慧,等.臨床教學醫院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探討[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28(3):222-223.

[4]李成峰,南濤濤.論研究生導師隊伍發展模式的構建[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3,34(3):262-264.

[5]趙冬梅,趙黎明.依托行業優勢構建校企聯合培養應用型研究生長效機制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2):28-31.

[6]Frenk J,Chen L,Bhutta ZA,et 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 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 [J]. Lancet,2010,376(9756):1923-1958.

[7]陳琪,沈春明,陳地龍,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五大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重慶醫學,2013, 42(13):1555-1556.

[8]滕懷金,郭建剛,王萍,等.醫院辦學模式下醫學研究生聯合培養點的建設與評估[J].中國醫院,2013,(2):71-72.

[9]李,謝煒.培養醫學研究生教學能力的嘗試[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0):779-779.

[10]祖雅瓊,陳潔莉,李麗劍,等.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天津市15所三級醫院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情況的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9(7):526-528.

[11]劉曉黎,王曉玉,王遠,等.提高臨床醫學研究生臨床研究能力的途徑[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7):154-156.

[12]石微微,任依,顧藝星,等.醫院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科研思維及創新精神的培養[J].中國醫院,2011, 15(10):65-67.

[13]王光花,李銘,李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住院醫師)培養質量初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2):37-40.

[14]王瑛,鄒小莉,李慧,等.研究生培養與教學醫院發展關系探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1,31(2):284-286.

[15]盧弘.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職業素質培養[J].中國病案,2010,11(1):64,封3.

(收稿日期:2014-02-26本文編輯:蘇暢)

[基金項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院內科研項目(編號20130257)。

[作者簡介] 龍麗(1976-),女,碩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醫學教育與醫院管理。

本刊教學研究欄目介紹

探討醫藥院校的教學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經驗,主要包括醫學院校教育改革與現狀、教學管理、教育科研成果探討、名校文化建設等內容,以及醫藥院校和醫療科研單位的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在探索醫學學科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新思路、新做法及其效果,同時也對國內外針對醫學、藥學院校的學生教育及廣大醫藥工作者的繼續醫學教育的教育方法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須附中英文摘要,英文表達要規范準確,符合醫藥英文學術論文表達習慣。標引關鍵詞4~8個。參考文獻的引用數目應不低于13條,且近兩年的文獻應占30%以上。

來稿請寄:北京市朝陽區通惠家園惠潤園(壹線國際)5-3-601《中國醫藥導報》雜志社

郵政編碼:100025

篇7

一、管理者的教育引導

1.思想教育學習討論會

傳統的思想教育形式往往存在單一、枯燥且脫離實際等缺點,通過近年來的探索,我院積極開展以討論會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者可以結合教育部臨床專業研究生培養以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相關文件精神進行教育引導,定期開展思想教育相關主題的學習討論會,以小組分組討論形式開展,系統討論醫德醫風、醫學倫理等方面思想教育問題和體會,研究生也可以結合自身體會進行學習交流,師生互動,不斷明確醫德醫術的重要性,嚴格要求自己,醫術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不斷完善,態度上積極熱情。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將良好的醫德醫術內化為自覺遵守的準則,在平常學習工作中不斷踐行。

2.入科前集中培訓

我院對進入臨床的研究生入科之前實行集中培訓,近年來,共培育研究生1123人次主要針對醫德醫風、專業素質、科研能力等多個方面。通過集中的學習和活動使他們明確醫生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提高自身思想道德與倫理道德水平,加深對基層醫療工作的認識和了解,努力將自己培養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醫學事業接班人。培訓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3]:

(1)醫德醫風教育:促使研究生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對本職工作和患者保持很高的熱情和責任感;

(2)臨床實踐技能培訓:掌握相關的臨床操作技能可以使研究生盡快適應臨床工作,得心應手,樹立自信心;(3)醫療法律法規普及:使研究生知法懂法,自覺遵守各項醫療規章制度。

3.醫學道德教育課程

將思想道德作為一門研究生必修的醫學道德教育課程,挖掘誠信道德的典型事例[4],闡述醫德失范的真實案例,并在學習結束后對研究生進行理論考核,考核主要從社會公德、集體主義、職業道德、醫學倫理、醫患處理等方面進行,滿分100分,結果上報研究生辦公室從理論層面對其領悟程度進行考查,針對思想道德考試不合格的同學進行進一步深刻教育。借助這種方式,督促研究生重視學術道德,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認識。

二、導師的監督指導

1.導師言傳身教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導師的思想道德、處世哲學、治學態度以及成才經歷都會對研究生產生影響。導師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不僅要在學習和生活上關心自己的學生,還要的是在思想上對他們加強引導。我院積極在研究生入學前組織研究生導師參與德育課程的教學,提高導師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還把它作為遴選和考核導師的重要指標,強化了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為研究生樹立高尚醫德高超醫術的榜樣,對研究生思想教育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師生交流會

研究生導師應定期和自己的研究生進行交流,加強溝通,關注研究生思想動態,針對研究生生活和學習上的困惑進行指導教育,并定期舉辦師生經驗交流討論會,近幾年,我院共舉辦院級師生交流會5次,參與人數約800人,會上師生之間暢所欲言,在鼓勵研究生加強臨床技能,樹立良好醫德,促進良好醫風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3.學術實踐活動

導師定期組織研究生參加醫學專業學術實踐活動,例如:填寫活動內容通過這些活動,調動研究生鉆研醫學的熱情和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術習慣,在不知不覺中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

三、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1.加強自身道德修養

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傳統的價值觀念受到沖擊,講求利益,名利并重的價值觀正在逐漸形成,而且在一部分研究生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醫院是救死扶傷、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業,臨床科室直接服務于病人,與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在臨床研究生教學中始終貫穿:在對病人實施醫療服務中,要求高尚醫德與精良技術的結合,在診療工作中要求高度負責,一絲不茍的精神[5]。為提高研究生自我道德修養,舉辦了多次講座和座談會,深入到學生的中間,了解與研究我院研究生道德情況,建立道德修養評價標準,有針對的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6],不斷自省,不斷總結自身不足。只有鍥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攀登醫學高峰,只有秉承踏實認真、兢兢業業的態度,獻身醫學事業,才能成為一名白求恩似的醫務工作者,傳承白求恩精神。

2.加強自律

研究生管理者的教育引導及導師的監督指導是他律,研究生自身的反省和自覺遵守才是自律,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歸根結底要靠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通過研究生內化為自我要求、自我約束,才能真正達到目的,實現從他律到自律升華。近年來,我院進行關于醫學研究生醫德醫風自我管理的講座2次,著重于將良好醫德規范內化于心,并將其固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做一名具備良好醫德醫術的合格醫師,這正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真正意義所在。

四、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體系

1.出版相關學習教材

相關醫學教育工作者應結合當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臨床專業研究生并軌的特點[7],參與出版相關思想教育的學習教材2本,作為管理者、導師和研究生的學習依據和理論參考。

2.成立考核小組

成立了相關考核小組,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包括,針對思想教育形成完善的考核機制,定期對相關規范化培訓的研究生進行學習教育,并組織考核評估,對表現優異的研究生給予表彰,對表現不佳的給予繼續教育,努力使其達到教育的目標要求。

五、效果與體會

1.結果

我院通過規范系統的學習、評價、教育、反饋,對提高研究生醫德醫風、醫學倫理、思想政治,自我修養等方面水平有積極作用。通過組織多次講座,加強與研究生、導師之間深切的交流,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發現和解決思想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切實的踐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徑,在促進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2.體會

完善的臨床醫學應是一門技術與人文相結合的醫學,而醫學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形成離不開醫學思想道德教育。醫學研究生是未來醫學科研、教學和醫療工作的骨干力量,對其醫學人文素質應該有著更高的要求。多年來我院一直努力探索醫學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力求充分發揮管理者、導師和研究生自身的作用,提高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促成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效銜接,為國家醫療衛生事業輸送越來越多的優秀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旻敏.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的可行性探討[J].研究生教育,2011(9):118-119.

[2]王國棟,劉新元.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人文思想[J].2013(20):351-352.

[3]趙美玉,李強.臨床醫學生實習期間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J].德育研究,2010,(30):65-66.

[4]時玉平,李純輝,付偉,麻吉河.研究生學術道德、學術誠信教育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11(21):126-127.

[5]何珂.淺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醫學倫理教育[J].繼續醫學教育,2011(25):11-14.

篇8

關鍵詞 :醫患關系;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和諧醫患;人文教育

中圖分類號:6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07—0038—03

收稿日期:2014—03—13

作者簡介:王坤(1968— ),女,新疆烏魯木齊人。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力衰竭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基礎和臨床心血管疾病。

王生平(1986— ),女,四川瀘州人。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力衰竭科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力衰竭的防治。

一、醫患關系

(一)醫患關系的現狀

何為醫患關系呢?狹義的解釋即是醫生與患者之間為了健康而建立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從廣義上講,則是以醫生為中心的群體與以患者為中心的群體之間的關系。[1]目前,我國醫患關系日趨復雜,其原因可能為:1.從醫療政策與醫療體制方面看,醫療保健機構逐漸市場化及醫療資源分布不合理,必然導致醫患矛盾尖銳。政府投入過低,居民就診費用增高,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相對滯后。2.媒體對非主流醫療事件的誤導,社會收入差距擴大,社會誠信度下降。3.醫護人員不良的權威心理,將自己看做醫學知識的壟斷者,以單純謀生的心理對待病人,缺乏應有的關心和同情。只注重從生物醫學角度診治疾病,忽視了社會、心理因素對病人健康的影響。4.患者對醫生不信任,不尊重醫生,干擾正常的醫療秩序。

(二)醫患關系緊張對臨床醫學研究生的影響

臨床醫學研究生兼有學生與醫生兩個身份,他們學習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醫院度過的。許多醫學院學生在實習時都經歷過醫患沖突,甚至還有被打罵的經歷,這些都給醫學生的職業選擇帶來陰影。2012年3月23日,年僅28歲的哈爾濱醫科大學研究生王浩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傷害醫務人員意外事件中死亡,這給醫學研究生帶來了強烈的觸動,許多醫學研究生在知道這一事件后心中充滿憤怒、沮喪,瞬間感到前途一片茫然。事實證明,目前緊張的醫患關系使部分醫學研究生對自己的職業選擇產生動搖,其中,為數不少的醫學研究生表示后悔學醫,并表示不確定今后會不會成為一名醫生。[2]

二、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的現狀

臨床醫學研究生是未來醫學科研、教學和醫療工作的骨干力量。近年來,隨著社會對醫學高學歷人才的需求,我國醫學研究生招生速度也在加快,但醫學研究生質量并沒有達到由量變到質變的進步。我國臨床研究生培養方式是在導師責任制下,由研究生學院負責學生的理論基礎學習,再結合臨床科室輪轉學習,以住院醫師的身份要求研究生在相關科室進行臨床實踐學習,扮演著既是醫學生又是臨床住院醫師的雙重角色。作為醫學研究生,他們必須要完成相應的科研項目、學術文章;而作為臨床醫師,他們又要每天面對沒有信任感的患者和大量的病歷出入院書寫、知情同意簽字工作,并且努力避免成為“文秘書寫”的工具,還要從中學習到疾病的診治。[3]

三、當今醫患關系下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的相關措施

(一)政府方面

醫學生考研、讀研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再加上當今緊張的醫患關系,也許走上醫學研究生這條路的人將越來越少。因此,國家應出臺更完善的政策,從立法上、資金上支持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一個國家的強大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醫患關系的完善也需要法律法規來約束,同時,還要約束媒體,使他們能夠公平公正地進行報道工作。而事實上,醫學研究生也是弱勢群體,需要保障醫學研究生人身安全,為其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助,提高其積極性。[4]

(二)學校方面

長期以來,我國醫學教育側重于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傳授,忽視學生關愛病人、關愛生命的人文精神的培育,醫學生人文知識儲備不足,人文積淀底蘊薄弱,人文精神缺失,導致醫患關系疏離,醫療糾紛增加,影響醫患關系的和諧程度。醫學研究生是未來的醫務工作者,必須順應醫學教育的要求,全面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培養人文關懷理念,這是醫學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所制訂的關于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涵蓋了七個教學與能力培養領域。具體包括:(1)醫學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2)醫學科學基礎知識;(3)溝通技能;(4)臨床技能;(5)群體健康和衛生系統作用;(6)信息獲取和管理;(7)批判性思維與研究等。[5]在上述七個領域中,人文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人文教育應是當今醫學教育的突破口,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精神刻不容緩,這一點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因此,必須加強醫學生人文教育,提高醫學研究生的人文素質。

1.加強人文課程建設

人文課程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學習,能夠使學生深刻理解醫患關系的內涵,并在未來的醫療實踐中真正做到敬畏生命,熱愛生命,關心民眾疾苦,用自己的行動體現“醫乃仁術”的本質,構建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優秀品質,培養熱愛自然,與自然和周圍的人和諧相處的理念。因此,醫學生人文教育應貫穿醫學教育全過程。(1)更新觀念,強化人文學科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將人文課程納入整個醫學教育學科體系之中,人文教育融入整個醫學教育之中。(2)重視人文社會醫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規劃人文社會醫學核心課程與體系,適當增加一些人文醫學學科課程,如醫患溝通學課程等。在課程設置方面,重視整體性建設和核心學科建設,打破原來的學科界限,學科之間交叉融合,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教育。(3)要加強師資培養。教師是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配備各方面的師資力量,拓展任課教師的視野,改變師資隊伍知識結構的單一性,加強綜合素質培養,提升整體素質,把人文精神的培養融入專業教育之中。專業教師在教學中將傳授專業知識與傳播人文精神結合起來,有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作為“第二課堂”,是對醫學研究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徑和積極因素。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和教育實踐的產物,是經由一代代教師和學生創造的、與時代精神密切相關并具有學校特色的特定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大學的校園文化是自身獨具一格的辦學體制、辦學思想和辦學特色與時展相契合的大學精神與文化傳統的表現,對于醫學生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個性的塑造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醫院對醫學生來說是特殊的校園。醫院文化給了醫學生做醫務人員的靈魂。醫院文化努力營造濃郁的春雨潤物般的醫學職業精神的人文環境,對醫學生的培養始終以“救死扶傷,實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為基本行業準則,強調醫院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健康服務,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體現“患者至上”的理念,培養醫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團隊精神。

(三)醫學研究生家長方面

家長應該正確地認識醫患關系,對子女的醫學興趣給予支持,經常與子女溝通,使其以良好的情緒進入臨床,教育子女以親人般的態度對待病人,創造和諧的醫患關系。[6]

(四)臨床醫學研究生方面

醫學研究生在攻讀學位的三年里,除數月的醫學基礎課學習外,其余時間必須在一個正規的教學醫院里以住院醫師的身份深入臨床。因此,醫學研究生要明確自己的身份,以學生的身份虛心學習,以醫生的身份認真工作。從思想上讓醫學研究生進行轉變,從根本上讓醫學研究生明白臨床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加強對醫學倫理學、心理學、醫患關系學的學習。針對臨床技能的學習,借鑒國外優秀學習方法,在科室定期召開研討會,針對相關病例,進行討論學習,對近年來相關學術報道進行學習,加強臨床業務能力。

(五)研究生導師方面

短短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關系最親密的要數與導師之間的關系,無論是理論學習、臨床實踐還科研團隊合作都是以導師為交集,因此,導師的醫德醫風、臨床業務、科研思維以及醫患溝通方式都在影響著醫學研究生。[7]

1.加強導師梯隊建設

我國研究生教育實行導師負責下的培養方式,導師承擔著臨床、科研與教學多重任務,必須處理好三者的關系,才能保證有足夠的精力搞好教學工作。[8](1)開展導師培訓,提高導師信息素質,要求導師突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學會用先進的信息、科學的觀念去認識和處理醫學教學和科研中出現的問題。(2)以導師為中心,定期召開病例研討會,收集近期醫學前沿、醫患溝通事件,針對該學科病例進行學習,加強英文學習,最后由導師總結。(3)導師的作用并不僅僅停留在知識傳授上,醫學導師應主動把傳授醫學知識與傳播人文精神結合起來,將人文關懷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提高醫學研究生的情商,從而培養其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

2.提高醫學研究生的情商

高情商的醫學研究生在臨床醫學實踐中有很突出的表現,能正確面對醫患關系,巧妙進行醫患溝通,有利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構建和諧的醫療環境。(1)加強醫學研究生的自我修養,學會妥善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建立正確的釋放壓力的方式,學會客觀地審視自己。(2)增強醫學研究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同學之間、科研團隊中、科室醫務人員中、患者及其家屬中加強溝通,學會轉換自我角色,真誠以待,寬容他人。(3)科室及科研團隊應給醫學研究生創立一個和諧的學習、科研、工作氛圍。[9]

3.培養研究生良好的溝通能力

溝通是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主要途徑,良好的醫患溝通可以增加患者的滿意度,有助于建立醫患信任關系,對治療有積極作用,降低醫學研究生被投訴甚至被攻擊的可能性。因此,我們應認識到培養良好醫患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并進行對癥治療。(1)培養醫學研究生最基本的人格素養,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2)加強醫學研究生對醫患溝通的訓練,在導師教學查房的同時,就應該從實際行動中表現出正確的醫患溝通方式,在說話技巧、肢體語言、傾聽能力、處理應急情況等方面進行訓練學習,在日積月累中學會醫患溝通。(3)加強臨床技能訓練,提高醫學研究生的專業能力。良好的溝通可使病人覺得受到重視,產生親切感、信任感,有利于創造和諧的醫患關系。

總之,在當今錯綜復雜的醫療背景下,欲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創造出令社會滿意的醫療環境,首當其沖的是政府對整個醫療環境的優化及醫療政策的正確導向,沒有政府高屋建瓴的政策引導,欲創建和諧醫患關系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求。其次,要加強師資力量,多元化背景下的醫學研究生導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臨床醫學研究生。再者,醫學院校加強對醫學生人文主義教育及醫學生自我人文素質的提高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過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最后,醫學研究生自己要注重情商及專業技能的學習,懂得換位思考,培養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培養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合格的高學歷臨床醫學生,營造出和諧的醫患關系。

參考文獻]

[1]袁萬明.醫患關系的和諧塑造[J].醫學創新研究,2006(3).

[2]中國醫患關系日益緊張 醫學生放棄從醫[EB/OL]. http://news.vivijk.com/rdht/201204/230179.html,2012,04,03.

[3]史廣玉,王曉燕等.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醫科大學學報,2007(3).

[4]穆偉山,喬靜雅.美國研究生教育國際合作的特點及啟示[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4).

[5]鄭虎.重視加強高等醫科院?;A教育與臨床教育的融通性[J].中國現代教育研究雜志,2003(7).

[6]魏孝琴,吳玉屏等.醫學院校大學生焦慮、抑郁與精神癥狀測評結果分析[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05(1).

篇9

重癥醫學是一門發展極快的新興學科,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重癥醫學的實踐基地是重癥監護病房(ICU),其特點是疾病急、危、重以及多學科交叉;正因為如此,重癥醫學的教學有別于一般的醫學課程,更具有難度和挑戰性。重癥醫學的??蒲芯可菍W科發展的中堅力量,應重視對其臨床思維能力、科研理念、醫德醫風、倫理學和溝通技巧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本文就重癥醫學的研究生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1 重視整體觀念、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1.1 理論授課形象化

理論授課主要是讓研究生對重癥醫學專業有個大體上的認識,為以后進入臨床實踐做好必要的理論和心理準備,理論授課重點講授重癥醫學的主要收治范圍、病種、特點以及救治規范。教師還應該根據自己在實踐中累計的經驗,盡可能的列舉一些特殊的病例,可以通過圖片和影像資料的形式,在系統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將各種危重癥病例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不但可以激發研究生對重癥醫學這一相對嶄新和陌生專業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初步的了解,還能有助于緩解和減輕學生從理論學習進入臨床的緊張和不適應,為培養研究生整體觀念和臨床思維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1.2 臨床授課案例化

臨床帶教實踐中,各級醫師都應加強帶教意識,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和培養學生對危重病面對的各種具體和實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采取啟發和誘導提問等方式教學。例如,對于一例肺炎合并膿毒癥,進而演變為嚴重膿毒癥、膿毒性休克的危重患者,在一開始教師先不要對患者的病情做全面具體的分析,要給學生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去分析和思考患者病情的發展特點,有條理地分析患者從肺炎起病進而發展為膿毒性休克的病情演變過程,給予學生啟發式的提問,讓學生自己學會應用病理生理學基礎知識來分析和思考患者為什么會從肺部局部的病變,發展為多臟器病變,具體哪些臟器系統發生了功能不全、其程度如何,發病機制是什么等問題,學生充分思考和回答后才給予分析總結,并介紹膿毒癥的臨床防治要點和具體治療方案,再結合膿毒癥的治療指南,介紹膿毒癥救治的臨床路徑和前沿觀點,著重培養學生對危重患者多臟器功能不全的診治思路,這樣才能加強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1.3 臨床考核技能化

在目前,學生在臨床實習完畢后,學?;蚪處熗鶎碚撝R的考試比較重視,而卻忽視了操作技能的考核。重癥醫學恰恰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臨床學科,心肺復蘇、氣管插管、除顫儀和呼吸機的使用、動靜脈穿刺術等操作技術是重癥醫學??漆t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搶救危重癥患者生命的主要手段。然而,來自日本對36所醫學院六年級3303名學生的調查發現,80%的學生不能進行標準的心肺復蘇[1]。我國現階段的醫學生教育現狀亦不容樂觀,由于部分學生缺乏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再加上執業醫師規范化診治,以及患者和家屬的自我保護和法律維權意識越來越強烈,醫學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很難進行充分的操作實踐,隨著重癥醫學的不斷發展,CRRT腎臟替代治療儀、PICCO連續心輸出量監測、ECMO體外膜肺氧合、MARS人工肝支持系統等已應用到ICU的臨床救治,這些治療和監測手段要求??漆t生掌握更多技術含量更高的操作技能。為此,我們在研究生的臨床帶教過程中,應該注意加強操作技能的示范、訓練等,還要強調基本技能的培訓和考核,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重癥醫學各種搶救技能的能動性,同時也大大提高學生的信心,只有掌握了重癥醫學基本技能,學生才能進入重癥醫學科“醫生”這個角色,而不再是沒有搶救技能的“旁觀者”,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成就感,改變了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的被動局面,因而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 加強科研素質培養

篇10

基礎醫學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基石。它從微觀到宏觀角度揭示了人體結構、功能及生命過程;從機體和外在環境的相互影響研究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基礎醫學研究對整個醫學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2]培養素質全面的高科技人才是近年來基礎醫學研究的重要目標,因此,構建特色的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模式對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具有實際的導向作用。而人文素養教育作為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的一個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可或缺。

1基礎醫學研究生人文教育的現狀

(1)研究生人文素養教育課程缺乏。在我國,現代意義上的研究生教育始于20世紀初,是西方高等教育與我國傳統教育交互影響、融合的產物。[3]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培養,不僅在于專業知識與實驗技能的培養,同樣包含人文素養的培養。但是,目前高校對于基礎醫學研究生課程的設置,側重點依然偏向于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而在人文素養教育課程僅涵蓋自然辯證法、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學科,且所占必修學分的百分比比例也是區區之眾。此類課程設置的缺乏在宏觀上也凸顯出其地位的尷尬。(2)研究生對人文素養的培養意識不足?;A醫學研究生對學習醫學人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習積極性匱乏?;A醫學研究生完成課程學習后,直接入學系(教研室)進行科研能力訓練及學位論文研究工作。而現階段,基礎醫學研究生科研壓力日益增大,重心多是放在對實驗技術和專業知識理論的學習,從而忽略了對于自身內在品格、道德情操、人生理想和思維方式的塑造,對道德感、責任感、職業操守、交流合作精神等人文知識學習也較為被動。醫學人文教育的相關課程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學生的重視,與此同時,對此類課程單一性、乏味性的固有印象也給研究生人文教育增加了一定困難。

(3)導師對研究生人文教育的關注度弱化。導師負責制是目前研究生教育的特征之一。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主要責任人,其具體體現在學科前沿引導、科研方法指導和學術規范教導等專業方面,同時也涵蓋了研究生道德素質、科研倫理與學術規范、醫學人文精神的教育。[4]然而,目前研究生學習期間,導師多半負責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其研究能力,但在人文素養的學習和培養的意識方面存在較大不足。究其原因,可能由于高校之內甚或高校之間導師在教學和學術上的無形壓力使其不能兼顧到學生的方方面面,而忽略了研究生除課題和專業知識之外的獲得。

2培養基礎醫學研究生人文素養的意義

(1)人文素質是研究生人才成長的重要基礎。當前醫學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已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這種轉變對醫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應地,為了使基礎醫學培養有更深層次地進步,需要通過增加人文和社會科學的課程對現代醫學模式加以輔助?;A醫學研究是一項以解決生命科學基礎理論和問題為目的的事業,它作為現代醫學的科學基礎,是我們窺探生命構成的最根本的手段,其發展推動了現代醫學的進步。為此,人文素質在基礎醫學教育過程中的作用也顯得尤為重要。基礎醫學道阻且艱,只有具有頑強毅力、勇于為科研事業獻身的人,才能真正探究生命科學的意義。在研究生學習期間,注重專業基礎與人文素養并重,對研究生進行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的醫學人文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醫學人文教育有利于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建立。近年來,國內學術造假現象比較嚴重。學術科研環境浮躁,作為科研事業的中堅分子,基礎醫學研究生的學術道德水平,直接影響學術不當行為的發生與否。高尚的人品和良好的道德修養能夠有效杜絕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能夠創造出健康和諧的學術氛圍。在當前研究生培養中,不僅要求研究生專注學習專業知識和鉆研課題,同樣也要求研究生進一步提高個人修養,切實做到自律自強,形成個人獨特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風尚。

(3)醫學人文教育有利于培養研究生溝通、協作技巧。基礎醫學研究生性格大多內向,彼此互動稀疏,且所處的環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身對外界訊息的獲取,致使多數學生眼界狹窄,所見有限。而醫學人文教育可以提高研究生的人文修養,引導其對人生價值觀的正確思考,有助于培養研究生的溝通、理解與團隊協作技能,推動科研事業的進步。當然,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外界的灌輸和一點一滴的積累,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研究生的人文修養。

3基礎醫學研究生人文素養教育的思考

(1)重視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積極做好研究生心理引導和教育工作。在做基礎研究時,常常有設置“placebogroup”闡述心理狀態對當前實驗的作用和影響。毋庸置疑地,健康向上的心理條件對實驗的順利進行是至關重要且百利而無一害的。然而,長期以來,科研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基礎醫學研究生科研壓力尤為大,畢業時,科研論文要求高,導師科研項目多,也從某種程度上增加了研究生的科研任務。并且科研成果的好壞與獎學金、工作密切相關。這些都造成基礎醫學研究生心理狀態的“亞健康”。重視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促進研究生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課題和科研工作,有效處理科研過程中涉及到的各種關系和矛盾,會更加有利于科研實驗的開展,使科研協作走向成功。

篇11

該體系對于統_領導學院各方力量及時發現和解決醫學碩士研究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多渠道醫學碩士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模式

為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研究生培養管理的各個環節,貫穿到研究生培養和管理的全過程,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與業務培養緊密結合,我們采取了將研究生的主動自我教育同以導師和輔導員為主的多層次外部教育體系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1.積極引導和充分發揮醫學碩士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充分發揮黨支部在引導醫學研究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醫學碩士研究生作為該體系中的被教育對象,如能充分發揮自我能動性,加強研究生自我教育在研究生德育和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為此,我們以研究生黨支部為核心,加強醫學碩士研究生黨支部建設,根據我校醫學研究生相對集中分布的特點,將研究生黨支部以教學醫院為單位成立黨支部,遴選責任心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擔任黨支部書記,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黨支部活動,將研究生的學術科研和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引導研究生黨員在職業素養、道德品質和政治思想教育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研究生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并收到了顯著成效。

(2將自我教育通過豐富多彩的研究生活動融入研究生的自覺行動。我們將豐富多彩的研究生活動作為引導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以起到自我教育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我校每年舉行的研究生“求索論壇”中,我們充分利用論壇平臺設立了“三峽大講堂”引導醫學碩士生努力培養學術鉆研精神。通過“研究生成果展”以視頻、展板、網絡新聞等方式展現醫學碩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加強學院間的交流,彰顯醫學碩士研究生的自信。通過“巔峰對話”和“師生共話”組織導師與研究生進行就醫學碩士研究生關心的培養、就業、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切實解決研究生存在的思想問題。通過“研究生辯論賽”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鍛煉思維表達,豐富課余知識,培養團隊精神。在“_院_品”活動中,醫學院研究生分會以“乘醫學之風、為健康護航”為主題,進行義診活動。通過這些活動,陶冶了醫學碩士研究生的情操,提升了他們對醫學職業的認同感和職業素養,堅定了他們崇高的理想信念。此外,醫學院研究生分會每年還組織其他有意義的文體活動和暑期實踐活動,增進研究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加強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培養他們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增強服務社會的意識。

1.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在醫學研究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我校醫學研究生教育在第一學年相對集中進行教學,但是從第二學年開始至第三學年畢業,研究生主要跟隨其指導教師進行科學研究活動,研究生分散到校本部及各個附屬臨床醫院,此時導師和學生接觸的時間較多,對學生的科學研究、思想變化相對更加了解,因此,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思想品德和科學道德方面的引導、示范和監督職責,明確導師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責任人十分重要。為此,我們制定了《三峽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院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工作條例》,明確規定研究生導師應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人師表以及導師對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的職責,要求導師和學生定期座談,定期向醫學院研究生科匯報研究生學習生活及思想狀況,填寫《研究生思想動態匯報表》,并將導師對學生的指導情況納入研究生教育狀態考核目標進行定期檢查。此外,我們大力倡導導師教書育人工作,在每年的導師遴選中將教書育人作為導師遴選的必要條件,對于不能履行育人職責或者履行職責不到位的導師,實施票否決”制,取消其碩導上崗資格。同時,將導師對學生思想教育責任作為導師上崗前培訓工作的重要內容,以加強導師對學生思想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導師對研究生思想教育的能力。為了進一步體現導師在學生的管理和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我們在研究生獎學金評定中加入了導師對學生思想表現的評分,將研究生職業素質和道德品質作為獎學金評定的重要指標之在思想上引起研究生對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的重視并落實在行動上的自我提高。

2.加強醫學院研究生輔導員在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作用。針對研究生思想教育的復雜性,我們根據學校統籌制定的研究生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劃,遴選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的教師,分期分批建立了一支與學科相適應又擅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醫學院碩士研究生輔導員隊伍。我校醫學院研究生輔導員在醫學碩士研究生思想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學生與輔導員的常態化溝通已經形成。一方面,研究生視輔導員為自己的朋友和知己,在和輔導員的流暢溝通中,他們在生活上和學習上的疑慮、困惑被逐漸化解或減輕;另一方面,輔導員可以通過定期到研究生寢室走訪、找學生座談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積極解決學生困難,對于研究生思想的狀況做到及時了解,及時解決,因此,醫學院研究生輔導員已成為我校醫學碩士研究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一環。

3.完善課程設置,加強醫學研究生職業素養教育課程建設。醫學作為一個特殊的行業,要求學生要有過硬的職業素養。其中,不僅要求他們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良好的職業習慣和職業意識,因此在課程建設改革中,我們增設了“醫學法律法規”、“醫學倫理學”、“醫患溝通”等醫學人文課程,并將課程的講授與臨床實踐教育緊密結合,通過臨床實踐和導師的垂范,提高醫學碩士生的職業素養,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篇12

“基礎醫學”源于“實驗醫學”,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19世紀以來,醫學實驗為人體發育過程的生理學現象和各種疾病的發病機理提供了可靠的、更為直觀的依據。基礎醫學所涉及的課程體系龐大,基礎醫學實驗更加為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等應用醫學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1988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制定了《高等學校聘用研究生擔任助教工作的試用辦法》,提出為適應高等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需要和研究生培養制度改革,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可聘用研究生助教擔任部分教學工作,大力推行研究生助教參與本科生教學的制度。研究生助教(Teaching assistant)是研究生教學助理的簡稱,研究生在校攻讀高等學位期間,按照學校相關規定,受聘幫助教師完成教學輔助工作,如教學準備、作業和考試的評定,實驗準備及指導等。我校經過多年的實踐發現:若這一培養制度的管理模式和實施方法得當,必將在提高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質量及研究生能力培養上得到雙贏。下面以我校等國內研究生教學助理的管理現狀為例,結合國外一流大學的先進管理經驗,探討研究生助教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一、研究生助教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1.近年來,我校研究生教育發展尤為迅速,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及臨床醫療水平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較為優秀的研究生也逐步納入到我?;A醫學的實驗教學中,如何有效利用及更好地培養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更優化的管理研究生助理的教學過程,已成為我校,特別是我教研室高度重視及亟待解決的問題。培養“教學助理”的目的不明確,國內許多高等院校,包括我校雖然逐步將教學助理制度納入到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并以學分的形式作為研究生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學校及教研室更多地關注教學助理減輕教師工作負擔的作用,而往往忽視了研究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目的,忽視了高等院校最終應以教書育人為基本出發點[1]。就研究生本身而言,在我國目前高等教育體制及就業形勢下,更多地關注導師課題進展、畢業論文設計等科學研究工作,有余力者甚至會參與一些社會兼職獲取一定的經濟收益,另外一部分在導師的要求下參與到實驗課教學的研究生,往往也很少能意識到教學助理工作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主的真正意義和內涵。

2.崗前培訓組織及質量評價體系不完善。提交申請成為教學助理的研究生,雖然在本科階段系統學習過基礎醫學理論及實驗操作,但授課本身作為一門藝術,需要經過特殊的培訓及學習,并且醫學實驗過程涉及器材準備、試劑配制和調試儀器等工作,更加需要相關部門組織嚴格的崗前培訓并且對培訓質量進行定量評價,成績合格的研究生方可承擔教學助理的工作。反之,如果研究生助教不經過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助教崗前培訓,不僅不能起到幫教、助教的作用,自身的教學能力也得不到相應的提高,甚至會損壞實驗器材,干擾實驗課的正常進行,失去本科學生的心理信任,使其產生抵觸情緒,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3.缺乏鼓勵政策,能動性不高。教學助理大多是為了緩解導師繁重的教學任務而擔任的課余工作,當然除有積累學分的因素在內,一般占用學生個人的工作及課余休息時間,應該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管理機構應按其教學數量及質量給予研究生一定形式的酬勞。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并沒有設立專項經費及基金用于研究生助理的工作報酬,大多是根據研究生導師的科研經費或研究生培養經費情況,由導師酌情分發給研究生一定的“工資”。因此,教學助理的勞動得不到相應的心理及物質補償,缺乏工作動力,主觀能動性不高,更談不上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二、借鑒國外大學先進的管理模式

教學助理這一概念借鑒于美國哈佛大學,相繼被很多世界一流大學公認為培養研究生教學能力的重要模式之一。并且這些國外大學在教學助理的管理及培養方法上不斷地推陳出新,積累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吸收的優秀經驗。

1.以學生為本,設立專門助研管理機構。許多有經驗的國外高校,如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都成立了專職的組織機構,稱為教學中心(Teaching Center),統一規劃、集中組織管理教學助理工作。中心包括10~20名委員會成員,分別來自大學不同院系,有著不同的學術背景,在不同領域探尋提高教學助理的各方面能力[2]。在實際工作中,教學中心還有意培養他們在教學的科學和藝術上更加自信,更具創新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這類機構不僅在管理工作上能發揮自身優勢,還能充分實現教學助理的價值,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教學中心的主要任務除對教學助理進行崗前及定期培訓外,還要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以保證研究生的培養和本科生教學質量,按照考核標準計算學分和工資分配。目前國內大學大部分并未成立專門的教學助理管理機構,研究生助教的學習管理由研究生學院負責,教學任務卻由各所在教研室下達,這就容易造成研究生助教的管理和職責分配之間的矛盾和漏洞。

2.開展多元化的培訓模式。國外先進大學采用多種培訓形式管理和組織研究生助教的日常學習[3,4],使研究生產生濃厚的自主學習興趣,培訓形式主要包括開設周工作坊(Weekly Workshops)、教學研討和咨詢,舉辦基礎教學研討班,推行現代教育技術,提供教學資源支持,發行教學指南(Teaching Guideline),開展暑期課程與教學設計比賽(Summer Teaching and Course Design Competition),運用教學成績單[4](Teaching Transcript)等,其中多種有價值的模式值得國內大學去借鑒。開設周工作坊,指的是學期內每周開設形式靈活、針對性強的教學討論會,教學助理可以針對自己的興趣和不懂的問題參加適合自己的討論專題周,請教教師和專家教學顧問以及通過相互之間探討,提高教學能力和興趣。

我國目前的教學助理管理,雖然從助教申請承擔助理工作到教學成績評價體系都還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整個工作流程基本是由研究生向導師提交助教申請,或者口頭表示希望幫助導師分擔教學任務,在未經過嚴格系統的崗前培訓或者隨堂聽取導師的課程后,即可直接參與教學。導師在助教教學過程中完全放手,沒有全程跟蹤及監控教學過程,使助教成為“主教”,更無從考核和評價教學成果的好壞??v使我國目前的教育管理體制下,聘用助理研究生擔任醫學實驗課教學還存在著種種問題,但在某種程度講,聘用教學助理在個人的專業知識、責任心、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人格修養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鍛煉。同時,以我校生物技術系為例,大大地減輕了我們對本科生開放實驗室的勞動負擔,這樣實驗室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實驗室建設和科研學習,再次,如果學校方面成立專職管理機構,有效利用研究生良好的資源,再加上管理方法靈活,不僅盤活了實驗室資源,更提供了研究生教學實習的優秀平臺,真正做到學校、學生和教師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白艷玲,張金紅,刁虎欣,等.研究生助教參加本科生物學實驗教學的組織與管理[J].中國大學教學,2009,(3):78-79.

[2]彭敏.美國大學教學助理管理制度研究——基于哥倫比亞大學的個案分析[J].大學(學術版),2012,(9):73-79.

[3]CLAUDIA R K. Innovations in teaching assistant development:an apprenticeship model[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08,41(1):29-32.

篇13

    

    1.政府與高校的關系政府是高等教育的舉辦者,而高校是高等院校 教育的執行者或落實者,高校在人才培養中要與政 府的教育方針、教育發展戰略及人才培養目標保持一致。目前,各級政府對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 式改革的重視程度不給予試點高校的自主權也不 盡相同,這也形成政策執行的地域差別。此外,培養 模式改革更多由省級行政部門具體管理執行,中央政 府下撥經費等也由省級行政部門撥付,因此部屬高 校有時難以享受到地方行政部門給予的政策支持。

2. 行業機構與高校的關系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要和住院醫師規 范化培訓并軌,這就需要行業的深度參與。醫療市場 的占領是靠掌握先進醫療技術的優秀人才來實現 的,因此,高水平的醫院離不開高水平的臨床醫師, 也需要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對于行業中的醫院來 講,為了追求最大的經濟利益,醫院更希望直接吸納 能夠勝任醫療工作崗位的人才,而不想投入過多資 源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這就造成了人才使用 和培養脫節的問題。此外,醫療行業還影響著人才 的準入政策,這既包括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在臨床 實踐一年后報考執業醫師的問題,也包括學術型臨 床醫學研究生職業準入的問題。

3. 附屬醫院與高校的關系附屬醫院與醫學院校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 附屬醫院的發展能為醫學院校提供更好的臨床實踐 條件和師資條件,可以安排更多的專業學位研究生 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與之對應的是,附屬 醫院要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增強綜合實力,必須依靠 大學的科研優勢,大力進行學科建設[1]。但是,一部 分高校對附屬醫院教學管理缺乏相應的約束力,附 屬醫院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監督和培訓工作不夠重 視,不能嚴格執行學校制定的培養方案,直接影響了 培養質量[2]。

4. 培養院校、附屬醫院同指導教師間的關系臨床教師肩負著醫療與育人的雙重職能,他們既是醫院的臨床醫生也是高校臨床學科的科研工作 者,還是學生的指導教師,具有三重身份。一方面,高 校和醫院在職稱晉升和評定的過程中,更加看重科 研項目數量和科研成果,導致導師更加注重科研和 學術人才的培養,忽視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另 一方面,高校和附屬醫院在績效考評等方面對導師 的臨床教學工作量和質量缺乏有效評估和監督,專 業學位研究生導師的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影響了臨床導師的帶教積極性和帶教質量[3]。

5. 導師與學生的關系①部分導師對專業學位的認識不夠清晰的現象 依然存在,他們往往要求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要完 全投入到科研工作中[4]。②醫療與教學相比,醫療活 動帶來的經濟利益更豐厚,導師難免出現“重醫輕 教”的現象。③由于學生要參加各科的臨床輪轉,導 師直接指導的時間較少,研究生為自己分擔臨床工 作及科研任務的時間和力量有限,導師帶教積極性 不足[5]。④雖然學生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愿意接受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提高臨床診療水平并獲得行 業的資格,但是,研究生在學習、臨床實踐以及學位 論文工作中更多是處于從屬地位,多數情況下要服 從導師的安排。

三、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存在的 問題和矛盾

     1.多重管理,部門間的關系不易協調醫學教育是教育和衛生系統之下的一個子系 統,從管理體制上來講,高校隸屬于教育系統,附屬 醫院及基層實踐基地則隸屬于醫療衛生系統。住院 醫師規范化培訓、行業準入等政策由衛生行政部門 負責,而涉及到高校管理以及學位制度改革等由教 育部門負責。具體到學校層面上講,研究生教育由研 究生院管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歸口于繼續醫學 教育處管理,長學制學生屬于教務處管理氣在醫院 層面,臨床訓練和輪轉考核由附屬醫院的教學科負 責,具體實施則必須落實到各相關科室[4]。臨床醫學 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勢必涉及多重管理體制, 牽扯的部門廣,難免涉及各部門之間溝通與協調的 問題。

2. 投入不足與籌資困難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順利開展 離不開資金、教學設施和學生宿舍等教育資源,而這 些取決于教育經費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投入。 在教育經費投入方面,政府對醫學教育的投入不斷 加大,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生均撥款達到了 2.4萬 元/年。但支出涉及到學生生活補助、獎助學金、教師 帶教費用、軟硬件設施使用費用、水電費等,撥款總 量仍然不足。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經費投入方面,  各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籌資渠道不盡相同,一些地 區以醫院自籌經費為主,部分地區以政府資助為主[7]。 總體上講,住院醫師培訓缺乏經費支持,難以突破資 金瓶頸。由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缺乏有效的經費 保證,因此這項工作基本上以行政分配工作的形式 進行,醫院、培訓基地及帶教老師對住院醫師規范化 培訓缺乏積極性,影響了培訓的穩定性、可持續性'3.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學科建設導 向之間的矛盾臨床學科水平包括臨床診療水平和臨床科研水 平兩部分,但是,研究型大學具有典型學術性、研究 性和學科性特征' 因而更重視科研水平,加上現有 的學科評價主要是看重學校及醫院承擔的課題項 目、科研成果、發表高質量論文的數量,這種導向無 疑使高校和醫院產生了重科研、輕臨床的現象?。臨 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無論是在培養模式上還是在 學位授予上,形成了以研究成果為導向、趨同于學術 型學位研究生的趨勢。但是,另一方面,臨床醫學碩 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也不意味著徹底取消專業學 位研究生的科研訓練,而是將原來的臨床基礎性研 究轉變為結合臨床應用,從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并 將之轉化為可探尋的科學問題,在臨床實踐中尋找 科學證據,其研究成果可運用于醫療服務的實踐中。 隨著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工作的開 展,如何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和學科建設有 機結合,如何處理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和科學 研究的關系,是擺在高校面前的重大課題。

4. 統一的人才臨床能力培養標準和政策執行之 間的矛盾目前,國家衛生計生委正在制定的《住院醫師規 范化培養要求》對住院醫師標準作了明確規定。各省 級衛生行政部門也在著手制定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標準。但是,我國醫學教育地域 間、校際間差異依然存在。不同地區、不同高校在醫 療教學資源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對臨床醫學碩士 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視程度和實施力度也不同。同 樣的原因,各單位在執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標準 上必定也有差異,這些差異的存在將直接影響臨床 醫學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質量。培養能力強、 教學水平高的院校必定要在本地的住院醫師規范化 培養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提高標準。這就要求 省級行政部門給予高水平的醫學院校更大的自主 權,而對一般高校則要求嚴格執行《住院醫師規范化 培養要求》。

5.培養數量與培養質量的矛盾2001-2011年,我國醫學本科生招生從9.8萬 人增至21.7萬人,同期,“211工程”院校臨床醫學專 業平均招生人數呈下降趨勢,非“211工程”院校招 生人數呈明顯上升趨勢。普通院校過度擴招但基礎 教學設施、師資隊伍和教學基地建設等未能同步跟 上,生均教育資源大幅度下降,教學質量滑坡嚴重[11]。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及醫學教育精英化的背景下, 短時間內進入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渠道的學生 快速增加,這對培養院校尤其是非“211工程”院校 的師資、臨床床位等培養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 前,培養院校的直屬醫院大部分為三級以上醫療機 構,而非直屬醫院的床位數、科室設置、臨床帶教師 資水平以及教學管理水平較直屬醫院有一定差距。 這些軟硬件條件和培養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臨 床醫學碩士研究生的招生數量和培養質量。

四、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路徑.

    1.明晰宏觀層面各利益相關方責任,穩步推進 培養模式改革中央政府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改革過程中發揮著主要的宏觀調控職能,希望教育、 衛生及相關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進一步加 強與財政及人事部門的溝通協調,完善規范化培養 制度。行業部門則要積極調整行業準入制度,完善人 事改革制度,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地方教育、衛生行 政部門要加強合作,結合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共同研 究推動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政策措 施,給高校更大的自主權,幫助高校解決重點難點問 題,為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營造良好 的政策環境與改革條件。在投入方面,也要明確各方 責任,在醫學教育投入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應強調政 府在醫學教育投入中的主體地位,教育、衛生行政主 管部門要整合資源,共同加大對臨床醫學碩士研究 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投入。此外,根據成本分擔理論, 附屬醫院或實踐基地、參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 碩士研究生本著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承擔一定額 度的規范化培訓費用。

2. 統籌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院在科學研究、服 務社會和培養人才方面的職能醫學院校要充分認識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教育 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扎實推進各項改革試點工 作,理順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培養人才的關系。高 等醫學院校要高度重視附屬醫院的發展,把附屬醫 院的教學納入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整體規 劃,完善學校與附屬醫院之間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 制,明確醫院的發展根本在于提高臨床診療水平,為 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臨床醫學專業學 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核心要 素,因此醫學院校及附屬醫院要嚴格落實培養方案, 完善培養過程和質量監督體系,保證培養質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恰县| 汝南县| 江源县| 余姚市| 丁青县| 玉门市| 玛纳斯县| 绍兴县| 湟源县| 合川市| 甘孜县| 陵川县| 正宁县| 炎陵县| 龙南县| 壶关县| 驻马店市| 许昌县| 西贡区| 玉龙| 班戈县| 沛县| 潞城市| 呼玛县| 晋宁县| 息烽县| 苗栗县| 千阳县| 台南市| 宜丰县| 家居| 抚远县| 北川| 嫩江县| 焉耆| 丰城市| 临清市| 镇康县| 阿拉善右旗| 苍溪县| 芒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