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科研對比方法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鼻炎方法與研究進展
過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又稱為“變態反應性鼻炎”是鼻腔黏的變態性疾病,臨的典型癥狀表現有可有起病急驟、鼻腔發癢、頻繁噴嚏、流清水樣鼻涕為癥狀表現,發作多與環境或氣溫突變有關,有時對異常氣味、花粉等可引起發作,經過數分鐘至1-2h痊愈。大量清水樣鼻涕,急性反應減弱或消失時,可減少或變稠濁,繼發感染者變成粘膿。輕重程度不同可呈間歇或持續性發作、亦可呈交替性發作,黏膜水腫和鼻塞可引起暫時性的嗅覺障礙,對病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可造成較大影響,過敏性鼻炎約占全部鼻炎的40%,不同年齡的男女均??茩z查:鼻粘膜蒼白、水腫,鼻分泌物涂片可見嗜酸粒細胞增多。可發病,年青人較多見。中醫稱本病為“鼻鼽”“鼽嚏”,這種常見病發病單純用西藥療效欠佳,聶耀、汪青霞、高美先等[4]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鼻炎60例,對照組息斯的敏3mg/次,一日一次,強的松5~10mg,Vco.3g,葡萄糖酸鈣片1g,均給以一日3次口服,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服中藥以過敏煎合玉屏風散加味:柴胡、防風、烏梅、五味子、甘草、白芍、黃芪、白術、辛夷、藿香、細辛、白芷,每日1劑,早晚各1次空腹,7日為1個療程,服藥治療期間少吃油炸煎炒辛辣食品等保證藥物的療效。2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治愈32例,好轉22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0%,對比組治愈14例,好轉14例,無效32例,總有效率46.67%,研究證實中西醫結合治療組療效優于單純西醫對照組。
3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咽炎方法與研究進展
篇2
1.什么樣的新課引入是高效的
如果以“虎頭一駝峰一鳳尾”來形容一節課的話,那就是需要有精彩奪人的引入、引人入勝的、耐人尋味的結課3部分,其中引課的設置應該是一堂課能否引人入勝的關鍵。雖然引課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卻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好的引課,如一部電影的序幕,一開場就精彩紛呈,讓人忍不住想繼續看下去;好的引課,又好比高手對弈,第一招就為全面勝利鋪墊基礎,有一石激起千層浪之妙。好的新課引入應具有以下特點:新課引入以實際教學內容為基礎,在形式上和材料上新穎,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啟發學生思維,同時在語言上簡潔富有吸引力。
2.4種不同的新課引入方法
筆者結合全國化學優質課評比的課例(2010年,河南洛陽),以蘇教版《化學2》中“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一課的新課引入來具體闡述。
2.1故事引入
用扣人心弦的生動故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參與教學,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師1的引入:格林太太訴說病情,她曾經因為蛀牙補過一顆黃金假牙,后來一次車禍后在黃金假牙旁裝了顆不銹鋼的假牙。但那次車禍以后,格林太太就經常出現頭痛、失眠、心情煩躁等癥狀。奇怪的是,眾多的醫學專家為她檢查后,都找不到原因,四處求醫就是治不好。后來,一位化學家為格林太太揭開了病因。請問這病因是什么?請你開個藥方。
分析:故事、寓言等有一定的情節,富有趣味性,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所以說故事引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形式。但故事引課所選用的故事與教學內容要有聯系,故事引課對教師的語言及肢體表達要求較高,此外還需要教師有較好的課堂控制能力,否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本節課的故事引入,學生對引課目的不是很明確,本節課的重點是能量的轉化,這樣的引課,只是熱鬧過場,效果不理想。
2.2化學史引入
化學發展史使學生明白化學發展的曲折與艱辛,也能使學生明白化學對生活、生產的重要性。由化學史內容引入新課,學生可以了解化學知識的來源和應用,能夠體會到真正的化學思維過程,可以在學生中間創造一種探索與研究的化學學習氣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培養學生的化學探索精神。
教師2的引入:1799年,伏打把一塊鋅板和一塊銀板浸在鹽水里,發現連接2塊金屬的導線中有電流通過,于是,他就把許多鋅片與銀片之間墊上浸透鹽水的絨布或紙片,平疊起來用手觸摸兩端時,會感到強烈的電流刺激,伏打用這種方法成功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電池。
1836年,英國的丹尼爾對伏打電池進行了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電解質溶液,解決了電池極化問題,制造出第一個不極化、能保持平衡電流的鋅銅電池,又稱丹尼爾電池,此后又陸續有去極化效果更好的本生電池和格羅夫電池等。
分析:這種新課引入的方法可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電池的發明和發展歷史。但對探究要求很低,缺乏問題指引,學生學習激情不高,不利于后面的學習。
2.3化學事實引入
化學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如果有近在學生身邊的例子作為引課的素材,就能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要求和欲望,起到啟發學生的思維,強化新課學習導向性的作用。
教師3的引入:以60周年國慶題材為背景,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突顯高能電池在游行彩車中的作用,從而提出問題:常見電池有哪些?在學生作答的基礎上追問:它們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從而激發學生對電池工作原理探究的濃厚興趣,引入課題。
分析:這個引課內容體現了化學生活化的痕跡。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見聞,提高了化學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時也為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參考。但是將知識的結果擺在了新課開始,使學生的思維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制約,學生的思維無法擴散,學生一旦獲得有關知識,就會失去再探究的欲望。如果能將這樣的化學事實放在新課之后,作為發散學生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拓展訓練,則更會激起學生探究興趣,使學生體驗“收獲”的喜悅。
2.4以“問題解決”為本的新課引入
“問題解決”本身最本質的特點就是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自行探究,通過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積極思考、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增長知識與才干,發展健全的個性。
教師4的引入:提問:什么是“地球一小時”,有誰參與了這次全球性的活動?“地球一小時”的目的是什么?電能的來源是什么?我國的發電方式主要是什么?火力發電的弊端是什么?是否能實現化學能到電能的直接轉化呢?通過分析火力發電的利與弊,實現從“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思維模式向“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新思維模式的轉換,同時形成高效利用燃料,不浪費能源,積極開發高效清潔燃料的意識。
分析:這種通過問題的引入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又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進入學習主題,避免思維的盲目性。
3.4種引入方法的比較分析
篇3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有鑒別才能有真知灼見。
比較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最重要最普遍的手段。比較研究方法,是指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或對象加以對比,以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性與差異性的一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區域內特定學科的發展史,往往也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將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相結合,探索它們之間的相似性與差異性,促進學科綱領地科學發展。其中,橫向比較是比較特定國家或地區在不同時期的學科發展情況;縱向比較是比較不同區域內特定時期的學科發展狀況。
在比較對象確定的基礎上,選取科學的方法論分析理論的進化和退化至關重要。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繼承了邏輯實證主義,把實驗觀察事務作為檢驗科學知識的基礎理性主義觀點。根據拉卡托斯的理論,在進行學科理論比較環節中,應圍繞科學綱領的硬核、保護帶、反面啟示規則和正面啟示規則為比較層面,系統性比較分析不同綱領之間的相似性與差異性,學科判定綱領的進化和退化。通過編寫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特定學科的發展史,得到有價值有意義的啟示,促進學科未來的發展。
1 比較研究法概述
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所著的《雅典政制》最早出現關于比較研究的運用記錄。上世紀60年代之后,比較研究方法作為一種常見的科學研究方法,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偏重質性研究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而是同時采用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手段,用定性與定量手段相結合深入分析研究資料,構建研究對象結構,確定比較研究對象各組成因素的整體性作用。比較研究方法可應用于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各研究領域,定性分析進行研究對象“質”方面的分析;定量分析是對數量特征、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的分析。
無論是在自然科學領域,還是社會科學領域,比較研究法的應用都非常廣泛,在大量實踐應用的基礎上,根據比較研究對象的不同,一些學者已經總結出一些原則,將比較分為區域性比較和問題性比較兩類。區域性比較是指,比較某一特定區域內,如某一國家、地區或有明顯區劃劃分的區域,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多領域問題的研究;而問題性比較與區域性比較不同,比較是圍繞相關問題展開的,選取的是兩個國家或地區,或是多個國家或地區內的固定問題。研究數據或資料是開展比較研究的前提和保障,使用區域性比較研究在研究數據或資料的收集上應遵循基本的前提或原則。由于區域性比較研究是以特定國家或地區的眾多領域進行整體性比較,所以,研究開展的前提條件是研究者要對所研究區域的相關問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研究者往往需要實際進入該區域,有針對性地開展參觀、訪問與調查,以便在適當的時間和環境下獲得第一手資料。這種實地調查的方法,有時也被稱為現場研究法。但一般情況下,很少有研究者能獲得機會去其他地區尤其是國外單純進行學術研究活動,即使有也可能是短期的訪問調研,一手資料收集非常有限。限于客觀條件制約,大部分研究國際問題的學者會采用另一種研究途徑,即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大量外文文獻,來間接地獲取有價值的文獻資料。
2 科學地運用比較研究法
為了科學地運用比較研究法,應當明確運用比較研究法的步驟及注意的事宜。
實施比較研究法的環節
不同學科、專業、領域內對于比較研究法的使用具有多樣性,在實施環節方面,各國學者都有不同的見解。例如,美國學者喬治·貝雷迪和德國學者??藸柟餐瑢⒈容^研究劃分為實錄、詮釋、連接、比較四個實施階段。雖然比較研究法在應用領域具有多樣性,不同專業在應用時有不同的側重點,還未形成一種固定的研究模式。但一般來說,任何比較都必須確定比較問題、明確比較目的、選定比較方法、選取比較標準、聚焦研究內容等,這就是比較研究法的一般性步驟。
第一,明確比較的根本性問題,建立比較的邏輯起點。本文已將比較的對象確定為不同區域內特定學科的發展史,是對于不同區域的特定學科的科學發展史的比較研究。
第二,制定比較標準,是進行比較研究的依據。學科發展史的比較研究,往往需要著眼于該學科不同時期的典型性學派、理論、理念、事件的研究,并以科學哲學為指導,運用編史學的方式系統地整理比較。進步的科學哲學思想,便是比較研究的標準和依據。文章就是試圖探索以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為分析手段,構建起比較學科發展理論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三,收集、整理資料并加以分類、解析、提取、重構,完成資料數據的收集與整合。
第四,實施比較,即比較的具體實施環節。如何科學合理地以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為指導,構建研究框架體系,是比較研究的核心環節。在該環節中,需要明確學科發展理論的硬核、保護帶、反面啟示規則和正面啟示規則,提出理論系列的進步和退化的劃界問題。
第五,形成比較研究報告,按照比較研究的預期目標,從中獲得有價值的借鑒或啟示。通過編寫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特定學科的發展史,力圖得到有價值有意義的啟示,促進我國特定學科未來的發展。
3 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的主要內容
拉卡托斯的哲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受到了波普爾和庫恩的兩種哲學思想的影響,是在這兩種思想相互作用下產生的。其哲學思想中既有波普爾批評理性主義哲學的痕跡,也從某些層面表現了庫恩哲學思想的精髓。拉卡托斯的哲學思想吸取了庫恩哲學中的合理因素,原則性地修改了波普爾的批判理性主義,即樸素否證論,從而創立了自己的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的科學哲學。
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的前提假設,是“硬核”理論的提出,其是整個理論體系的最基本的原理?!坝埠恕睕Q定著科學研究綱領的性質,不同科學研究綱領的根本區別就在于相互之間的“硬核”的不同。由于“硬核”在整個系統中的決定性作用,拉卡托斯在思想體系建立之初,就限定了一個根本性假設,即“硬核”是不可反駁的,也是不可修改的。這一根本性假設可以保證研究綱領,即某一理論,在一定時期內的穩定性和不可置疑性。但應該明確,“硬核”本身并非一成不變,它只是一種階段性的穩定,長期來看,“硬核”本身也具備一個發展過程。一個研究綱領的“硬核”,實際上是通過預備性的試誤方式發展的,發展進程是長期的、緩慢的過程,是一種螺旋上升的結構。判定一個科學綱領的進化與退化有判斷標準,如果理論“硬核”不能再指明事物的發展方向,引導事實的發展,出現理論落后于事實,呈現理論衰退的跡象,就必須放棄該“硬核”。
在科學研究綱領的理論內部結構中,支撐“硬核”的是圍繞“硬核”的“保護帶”,由一系列輔助假設構成,是支持“硬核”成立的理論預設。“保護帶”的建立就是通過邏輯嚴密的輔助假設,保護“硬核”不受反駁,體現了理論體系的嚴謹性和適應性?!氨Wo帶”的工作機制是,當實驗結果與理論發生矛盾,出現反例和反常時,觸發“保護帶”要利用內部的輔助假設來解釋異常情況,將指向“硬核”的反駁經驗的矛頭主動指向自身,以規避對于“硬核”的反駁,保證“硬核”的不可置疑性。為了實現“保護帶”的功能,就必須對其中的輔助假設不斷地修正、完善,增加其復雜性和嚴密性。完善“保護帶”有兩種途徑:一是對原有的輔助假設重新定義與解釋,擴大假設的內涵與外延;二是提出新的輔助假設,借鑒與吸納反例中出現的經驗反駁,避免理論被淘汰。當然,對于“保護帶”的調整并不是不加以限定的,否則,無休止地強化“保護帶”中的輔助假設就很難與詭辯區分開來。判斷輔助假設的修正是科學的還是偽科學的,理論體系的演變是進化還是退化,拉卡托斯在理論建立時提出了相應的判定標準,以保證理論的科學性。其認為判斷“保護帶”調整的進化標準與判斷客觀經驗進步的標準是辯證統一的,有助于理論進步的輔助假設不應是特設性假說,以特設性假說駁斥反例無科學性。另外,“保護帶”的科學調整的經驗進步是斷續顯示的,并不能在立即觀察到調整后的新事實的出現,因此,在調整后的理論面對反駁經驗時,應留有合理的緩沖時間。
科學研究綱領內部又由一些方法論規則構成:一些規則告訴我們要避免哪些研究道路(反面啟發法),另一些告訴我們要尋求哪些道路(正面啟發法)。反面啟發法是一種指導“保護帶”工作的禁止性規定,禁止任何指向“硬核”的經驗反駁,轉而通過不斷科學化調整和修改的“保護帶”中的輔助假設來保護“硬核”。反面啟發法從方法論的層面規定了“保護帶”的性質和工作機制,實現了理論對于反例的駁斥與同化,增強了綱領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延長了綱領的生命周期。正面啟發法是一種積極的鼓勵規定,指示應該尋求哪些道路,規定了理論發展的長期方針,表明了理論科學的自主性,從理論的自我調節和完善的功能來發展整個科學研究綱領。
拉卡托斯的科學哲學思想的形成,是建立在對自然科學發展史研究的基礎之上的。在深入研究分析近現代自然科學發展歷程的過程中,拉卡托斯汲取了波普爾和庫恩哲學思想精華,創立了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提出了一個新的科學發展動態模型。他認為,科學研究綱領表現為進化和退化兩種形式。與判定“保護帶”中輔助假設修正的科學性標準一致,衡量一個綱領是進化還是退化的標準,在于其客觀經驗的進步性。如果一個科學研究綱領調整了輔助假設后,增加了經驗內容,并且能夠合理地解釋出現的反常和反例,預見新穎的事實,則表明這是個進步或進化的研究綱領,反之,則是一個退化的綱領??茖W史表明:一個研究綱領就是在進化時期也常常有一個或多個其他研究綱領與它競爭。
拉卡托斯的科學發展動態模型表明,任何一種研究綱領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是不可能永遠進步的。理論進化到一定程度,必然會轉向退化,隨著拋棄“硬核”,建立新的理論體系,形成新“硬核”下的輔助假設,再次恢復到進步階段。因而,歷史上的任何成功的科學研究綱領都只能是暫時的成功,它們都有一個從進化到退化的發展或演變過程。否定或證偽一個退化的研究綱領的決不是觀察和實驗中的反常,而是一個比它更進步的研究綱領。整個科學的發展模式是:科學研究綱領的進化階段科學研究綱領的退化階段新的研究綱領證偽并取代退化的研究綱領新的研究綱領的進化階段以及其它階段。
參考文獻
篇4
目
錄
摘 要 1
Abstract: 2
緒論 3
第一章 集對分析 模糊數學 可拓工程的數學基礎 4
…………略
第二章 基于集對分析、可拓工程、模糊數學的復雜系統的評價 25
…………略
第三章 三種評價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研究 31
…………略
第四章 結論與展望 37
參考文獻 39
致謝 40
:20000多字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
有中英文摘要、目錄、圖、表、參考文獻
篇5
前交叉韌帶(ACL)損傷是最常見的膝關節損傷之一。運動及日常生活中多種因素可導致其損傷,病人在受傷后早期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臨床表現,如果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后期隨腫痛好轉而出現行走時膝關節打軟不穩定現象。ACL斷裂后,膝關節的不穩不但會影響日常生活和運動,而且會進一步造成關節內其他結構的繼發損傷。因此,對損傷的ACL需要進行重建已經成為共識。近年來ACL手術重建取得許多進展,臨床治療效果逐步提高。但目前可使用的移植物固定方式眾多,療效不一。我院自2005年9月~2013年9月采用自體肌腱配合兩種固定方法重建ACL24例,取得較好的效果?,F對這2種固定方法的應用和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兩組共24例患者,分成A組、B組。A組:采用自體肌腱作為移植物,可吸收界面螺釘為固定物,12例;年齡17~40歲,平均24.7歲。損傷原因:交通傷3例,運動傷8例,其他原因1例。B組:采用自體肌腱作為移植物,懸吊鋼板為固定物;年齡17~43歲,平均23.5歲。損傷原因:交通傷3例,運動傷6例,其他原因3例。術后隨訪6~24個月,平均9.5個月。
1.2 手術方法
24例患者均在腰麻加連續硬膜外麻醉下由同一手術組完成手術全過程,患者麻醉滿意后,取仰臥位,患側大腿中上段打氣囊止血帶,常規關節鏡入路置鏡進行全膝關節探查,關節鏡下確認有無交叉韌帶損傷及損傷程度,如果韌帶損傷大于50%,或雖然尚未完全斷裂但已經松弛不足以前向穩定膝關節,需要關節鏡下重建韌帶,首先清理關節內增生的滑膜組織和前交叉韌帶殘端,同時需要將髁間窩前交叉韌帶附麗處清理干凈,用磨鉆適當擴大髁間窩。從脛骨結節內側一橫指處切長度約為2cm的縱行手術切口,顯露股薄肌肌腱和半腱肌肌腱脛骨止點,用取肌腱器完整取出股薄肌肌腱和半腱肌肌腱。清理所取肌腱上附著的肌肉組織,用10號粗絲線將兩根肌腱編織縫合成一根粗細均勻的肌腱,測量好肌腱的直徑,以備選擇脛骨和股骨的骨隧道直徑,預張力牽引所編織肌腱組織。在脛骨定位器引導下,脛骨隧道以交叉韌帶前內側束和后外側束殘端為中心,各鉆入1枚定位導針,同樣股骨側隧道仍以股骨側前交叉韌帶前內側束和后外側束附著點為中心,各鉆入1枚定位導針,根據編織縫合后肌腱的直徑確定空心鉆選擇,選擇適當粗細的空心鉆順著定位導針建立股骨隧道和脛骨隧道。用細鋼絲引導肌腱從脛骨到股骨側,以后外側束和前內側束的解剖位置建立重建韌帶,再從股骨側跨過股骨骨皮質返折會脛骨側,然后牽拉緊關節內移植肌腱,伸曲活動膝關節,再次拉緊重建韌帶,用可吸收界面螺釘固定肌腱。B 組是脛骨側采用可吸收螺釘固定,股骨側采用鋼板懸吊固定,操作相對比較簡單,用牽引線將懸吊鋼板牽拉引出股骨側骨皮質,移植肌腱引入關節內,調整牽引線,使懸吊鋼板翻轉橫跨在股骨隧道孔外側,屈伸活動膝關節,屈膝30度位,拉緊脛骨側牽引線,用可吸收界面螺釘固定脛骨端。最后用關節鏡檢建韌帶的張力,活動膝關節時有無撞擊,常規放置引流管和沖洗管,手術后24小時內拔除引流管和沖洗管?;贾骺烧{節卡盤支具做為外固定。
1.3 術后康復
麻醉消退后指導患者主動活動踝關節及小腿肌肉,術后第2 d拔除引流管和沖洗管,指導患者開始功能鍛煉,跖屈踝關節、背伸踝關節、直腿抬高、持續10―15秒、慢慢放平患肢,第3天后患肢在支具保護下扶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負重。術后每隔2周調節卡盤支具一次,每次調節放大活動度15°,按照卡盤支具調節角度主動活動膝關節,手術6周后患肢逐漸部分負重,8周后可完全負重。3個月后去除支具,恢復日常生活,半年后逐漸可以參加體育訓練和體育運動。
1.4 評價指標
分別于術前及術后3月按Lysholm評分標準進行問卷調查。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及單因素方差分析。P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術后2例發生脛骨結節處手術切口延遲愈合(均在A組),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取肌腱時過度剝離皮下組織,長時間拉鉤牽拉皮下組織和皮膚,使其血運遭到不同程度破壞,導致手術切口延遲愈合,最長延遲至1月愈合;術后A組有1例出現關節打軟不穩定,是一位青年大學生,檢查膝關節確實存在前向不穩定;所有手術病例均未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未發現韌帶斷裂、關節粘連、感染等并發癥。
2.2 Lysholm評分
2組術后評分均顯著高于術前(P
3 討論
ACL解剖形態學基礎及其功能:ACL起點位于股骨外側髁髁間內側面之后部,股骨干縱軸正后方的髁間窩內,止于脛骨上端髁間隆起前部稍內側及外側半月板前角,呈扇形從后上向前下走行,長約31-35mm,寬約11mm,平均橫截面積為50平方毫米。一般認為,ACL分為前內側束和后外側束,其命名是依據解剖學上,韌帶束在脛骨上端附著位置關系而定。Norwood [1]將ACL分為三束:即前內側束、中間束、后外側束。屈曲時前內側緊張,后外側束松弛,反之,伸直時后外側束緊張,前內側束松弛;中間束在膝關節屈伸運動中始終保持張力。ACL功能:①屈膝時防止脛骨上端前移,伸膝時阻止膝關節過伸;②控制膝關節旋轉運動;③在不同屈膝角度下控制膝關節內外翻;④參與膝關節伸膝時最后鎖扣運動;⑤具有本體感覺功能。所以ACL是膝關節重要的靜力與動力性穩定結構[2]。
ACL損傷的治療選擇重建手術已成共識,但手術重建也有多種選擇,如移植物的選擇,可以用自體肌腱,也可以用異體肌腱,還可以用人工肌腱;近年來多數傾向于股薄肌肌腱和半腱肌肌腱,但術后有可能降低屈膝關節和內旋肌力,但在一般情況下患者沒有明顯感覺,如果特殊職業(如運動員等)可能有影響,盡量不取自體肌腱,還有就是在手術取肌腱時容易損傷隱神經等[3]。
隨著移植物切取、消毒滅菌、貯存運輸等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同種異體肌腱重建ACL,在臨床也得到了應用。許多實驗與臨床研究支持異體移植物用于重建膝關節ACL,異體肌腱移植后移植物在體內可以重新血管化并成活,但移植物在體內重塑的速度較自體移植慢。臨床隨訪表明,早期異體移植可取得與自體移植相當的效果。采用異體移植物的優點在于:①無供區并發癥;② 無取材多少的限制;③ 手術時間短。異體移植存在的主要弊端是發生免疫排斥和傳播疾病的風險,且在體內韌帶成熟與完成重塑的速度相對要慢,而且在重塑期間相對容易發生移植物失效。
移植物的固定是前交叉韌帶重建中最重要的環節,良好的固定近期可以滿足術后早期運動、肌肉鍛煉與負重的要求,遠期有助于移植物與骨的愈合。
交叉韌帶重建股骨端固定包括可吸收界面擠壓螺釘、金屬擠壓螺釘、橫釘懸掛、懸吊鋼板等股骨隧道固定方式。我院A組病例股骨側固定方式是可吸收擠壓螺釘,我院B組病例股骨側固定方式是懸吊鋼板,目前公認的經典的ACL重建股骨側固定方法是懸吊鋼板,可提供較界面擠壓釘更強的固定,其固定強度最高為1086N [4]。采用懸吊鋼板的優點是:① 不需要切開大腿外側軟組織。② 其固定點在股骨皮質骨上,不需考慮骨質疏松的影響。③ 可以縮短對于股薄肌肌腱和半腱肌肌腱的長度要求。④ 相對于界面螺釘,其對于股骨隧道后壁完整性要求不高。但是也存在不足之處,就是移植物的固定點與重建韌帶股骨隧道內口的止點相距較遠,移植物在股骨隧道內活動度增加,移植物一隧道運動(蹦極效應、雨刷效應)增大;而且膝關節內的滑液沿所移植肌腱進入隧道,導致隧道的擴大并對移植物產生破壞,而且可能產生移植物與骨質的骨-腱愈合延遲。移植物脛骨端固定包括可吸收界面擠壓螺釘、金屬界面擠壓螺釘固定和一系列隧道外固定方式。界面螺釘有金屬螺釘和生物可吸收螺釘2種,金屬界面螺釘報道有很好的固定能力,但手術時有可能錐出原隧道或損傷移植腱、骨質疏松病人固定強度反而下降等缺點。故可吸收界面螺釘被廣泛運用于臨床。我院A組股骨端采用界面可吸收螺釘固定,脛骨端用空心可吸收界面螺釘固定的方式,我院B組股骨側懸吊鋼板固定、脛骨端用空心可吸收界面螺釘固定的方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是經典的固定方法。結果顯示,A組、B組術后膝關節的功能與穩定性較術前明顯改善。本組資料選擇的患者隨機分為A、B2組,由同一手術組完成手術,早期隨訪均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而且B組優于A組。在固定方法上.股骨側用懸吊鋼板、脛骨側用可吸收界面螺釘的固定方法,是一種經典的固定方法。強度完全能滿足重建要求,B組12例患者經臨床隨訪,無1例發生固定失效,與A組相比早期臨床療效有明顯優勢。在我國醫療資源并不豐富的情況下,其醫療費用低廉,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玉杰,王巖,王立德。實用關節鏡手術學。第一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60-61.
篇6
那是一次美麗的邂逅,我有幸觀摩了特級教師張偉執教的《成吉思汗和鷹》這一課,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當他突然發現與學生所持教材不一致的時候,他能機智地因勢利導,活用教材,引導學生進行不同文本的對比閱讀,教學效果出奇的好。張偉老師這種處變不驚、巧妙應對的做法堪稱典范。
片段一:
師:下面請同學們讀課文1―8節,思考:他到底喜不喜歡這只鷹?用筆圈畫出來。(學生讀課文,用筆作記號)
(片刻后)
師:哪位同學愿意來回答?(教者指名學生回答,卻發現語句與自己所持教材有許多不同之處)
師:真沒有想到,大家拿到的課文與我的課文不一樣。(笑笑)那我們就請一位同學先讀你們的課文,我再把我的課文也讀一遍,分析一下這兩篇課文有什么不同之處?(師生分別朗讀自己所持課文)
師:現在,請同學們來自由地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我的教材中用的是刀,而您的教材中用的卻是箭,這兩者造成鷹的受傷程度不同,而在空中飛翔的鷹,用箭射殺更為合理。
生2:我的課文中寫大毒蛇的尸體只在池邊,而您的文中寫它的尸體占滿池中,這明顯寫出了毒液侵占程度的不同。
生3:我的課文中是風把杯子吹了下來,而您的文中是鷹向杯子撞了下來,前者所描述的空間距離不夠合理。
生4:(補充)成吉思汗緊緊地端著的杯子,也不可能被風吹掉。
生5:您的文中最后還寫道:“他把鷹放進了獵袋里?!边@樣更能表現他對鷹的疼愛。
……
在教學這一片段時,我不禁被張偉老師的教學機智所折服,面對不同的文本內容,他沒有太多的驚慌,反而顯得異常鎮定,只經過短暫的思考,便想出讓學生們將自己所持的文本內容與他的教材內容加以辨析的方法,去感悟兩種文本的不同之處,然后再揣摩、品味文本的精妙,潤物于無聲之處。
縱觀兩個文本的內容,張偉老師手中的內容除了在用詞上更顯精準外,在結尾處也更具體生動。
片段二:
師:同學們,成吉思汗為什么要將鷹放進獵袋?而你們拿的那個教材卻沒有說呢,他只是將鷹落在了山谷里,為什么?
生1:那是他為了留下慘痛的教訓,想以此為戒。
生2:從這里可以看出您的教材更完善,文中還提到“這是最后一次了”也是為了說明鷹與主人的關系非常密切。
師:請大家再比較一下兩種文本內容最后的結尾,哪種寫法更符合讀者的心理?
生1:您的教材內容更能體現他當時內心的懊悔,他認錯了。
生2:我們拿到的課文內容在寫成吉思汗殺鷹的動作帶有謀殺的意味,根本不能體現他的愛鷹之情。
……
這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教者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兩篇文章的不同之處,進而讓學生加以比較分析,暢談內心感受,讓智慧不停地碰撞,閃射出思辨的光芒,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使文本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內化為學生自己的道德感知與實踐行動,幫助他們樹立真正的價值觀。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因此,我認為,在我們日常的閱讀教學中,便可以通過比較、辨析的方式,使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
一、 對比,體味情感
閱讀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一旦教師點撥得當,便能夠使學生很好地把握文本的意境,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挖掘字里行間所蘊含的人文情愫。記得我在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時,學生都被肖邦的愛國情懷所感染,沉醉在仰慕的情感之中。但這一愛國音樂家的英年早逝卻讓人們更加痛惜,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體會這種情感呢?我就采用句子對比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探究。
①當時他才39歲。
比較
②當時他39歲。
上下兩個句子,僅僅只有一字之差――才,但句子所蘊含的人物情感卻迥異不同,在這樣的對比下,學生只要誦讀體會,就可以真切地感悟出人們對肖邦過早離世的惋惜之情。
二、 對比,走進文本
有些文本內容,在前后文的寫作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又不乏一些變化,為了更好地把握文本內容,我們可以聯系上下文,進行前后比較,發現其中的深層意蘊。
《盧溝橋烽火》這篇課文,在描寫敵我雙方交戰情節時,結構相似,都是采用“進發開火結果”這一線索組織材料,但在教學時,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分別進行對比閱讀,反復辨析,一定可以體會其文本內容所蘊含的不同感彩。寫敵軍進發是“偷偷地摸來”,而我軍則是“悄悄地向盧溝橋進發”。面對日軍偷襲,我軍是奮起還擊,而當我軍大刀隊員攻擊時,日寇卻是猝不及防。日軍先前奪得盧溝橋時,我軍雖然傷亡較大,但仍能暫時退守宛平縣城;可我軍在次日的奪橋一戰中,日軍卻是一個個人頭滾落,尸橫橋頭,最后全部被殲。教者在教學這一內容時,如果能夠讓學生比較辨析,自然而然就能體會出人們對敵我雙方不同的感彩。
三、 對比,感悟寫法
這種方法大多對課文中內容的順序作一定調整,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學習寫作手法。如在教學蘇教版《鼎湖山聽泉》一文時,第四段第二句是這樣寫的:“一路上聽到的各種泉聲,這時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如果將這句話中“聆聽”“辨識”“品味”三個詞語的順序顛倒一下,學生便能體會到作者是按“聽泉”時的順序寫的,即聆聽在先,隨后辨識,最后品味。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對比閱讀這一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只要運用得當,一定會讓學生大大獲益,在自主探究中獲得真實的體驗,情感得以升華,不斷地蕩起思維的漣漪。
【參考文獻】
①劉祥:《淺談閱讀教學中對比方法的運用》,《教育科研》2010年第20期。
②桂海蓮:《對比體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教育科研論壇》2010年第7期。
③孫雙金:《語文教育的幾點思考》,《語文教學通訊》2010年第9期。
篇7
教學模式又稱教學結構,簡單的說就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所建立的比較典型的、穩定的教學程序或階段[1]。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知識高速的更新,培養適應時代的人才成為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網絡環境改變和拓展了傳統的教育教學功能。本課題將“課堂講授,多媒體輔助”的傳統教學方法與“學生自學為主,課堂講授輔助指導”的網絡環境下教學模式相比較,旨在探討采用網絡環境下教學模式的優勢。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我校2008級護理專升本的全體學生列為對照組,2009級護理專升本的全體同學列為實驗組,進行《護理研究》教學。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全面講授為主,多媒體課件輔助。實驗組采用網絡環境下教學模式,學生依托網絡環境自主學習,教師通過QQ群提供網絡資料、課程網站,學生根據自主學習內容進行課題設計及科研論文寫作,教師指導學習方法,并進行重點難點強調、疑難問題解答。
1.3 評價方法
(1)課程結束后發放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自行設計,包括對網絡環境下教學和考核模式的態度,收益等。(2)兩組學生基本知識掌握程度筆試結果的比較、科研設計及科研論文撰寫效果評價的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對照組與實驗組采用對比方法作為基本的研究方式,用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結果統計對比分析。
2 結果
2.1 問卷分析
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82份,回收82份,問卷回收率為100%。通過對問卷統計分析,70.7%的學生認為在網絡環境下教學更能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76.8%的對照組學生想參與該模式的學習,92.6%的學生認為通過網絡自主學習有助于擴大知識面,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學生普遍認為網絡環境下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比較更具有優勢。
2.2 綜合測試
對照組與實驗組采用同一試卷進行筆試,并且要求通過查閱文獻完成課題設計及論文寫作。從表1、表2中的測試結果得出如下結論:(1)筆試成績:對照組與實驗組相差不大(P>0.05)。(2)課題設計:從研究質量和研究能力方面評價,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3)論文寫作:從選題、研究結果、研究過程、文字表達方面,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隨著網絡社會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現代教育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就是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信息能力。要讓學生更多的了解到網絡的作用,可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教學信息和教學文件,讓學生可以從中獲取大量的知識信息,引導學生對網絡形成正確認識,培養學生通過網絡學習知識以及獲取信息的良好習慣。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針對不同的學習者、學習內容和教學任務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網絡教學具有開放性,可以擴大學生學習的活動空間與學習形式,便于多樣化獲取信息,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動性和教師的指導性。
本研究采用以“學生自學為主,課堂講授輔助指導”的網絡環境下教學模式,更有利于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能夠克服傳統教學的被動學習模式,更有利于幫助提高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篇8
科技部《科技查新規范》的定義是:查新是科技查新的簡稱,是指查新機構根據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證其新穎性的科學技術內容,按照規范操作,并作出結論。依照有關政策法規和規定程序,根據委托項目的內容實質,通過密切相關文獻的篩定及其與項目內容的對比分析和綜合分析,對項目的新穎性提出評價報告的指令性規范化科技情報文獻分析論證工作。
1 科技查新的原則
《科技查新機構管理辦法》第二條規定:“科技查新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保證查新活動的獨立性和查新結論的準確性?!薄犊萍疾樾乱幏丁返诙l《基本原則》對查新原則做了詳細而明確的規定,查新委托人在自理查新委托事務過程中,查新機構在從事查新活動中,查新專家在提供查新咨詢服務過程中,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自愿原則:以《科技查新規范》為前提,查新用戶與查新機構可以雙向選擇;查新機構與查新專家可以雙向選擇。(2)依法查新:查新機構具有高度主管部門認定的查新資質;查新以法律法規為準繩,并在其內進行;遵循《辦法》與《規范》;按照法律、法規、規章處理違規。(3)獨立、客觀、公正原則:獨立是指查新相關機構和人員超脫,與查新項目沒有利害關系依法獨立查新、獨立結論、獨立報告不受控制、不受干預;客觀是指檢索、分析、結論、報告均需客觀,必須有可行的文獻依據,符合實際,不存偏向;公正是指站在國家、法律、法規的公正立場,按照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只對授權部門負責,實行回避原則,強調職業道德,不受利害關系的約束。(4)合同原則:遵循法律、法規;自愿、平等、公平、誠實守信;維護公共秩序,遵守公共道德;有利科技進步、成果轉化;受法律調整。
2 科技查新與文獻檢索的區別
科技查新雖然離不開檢索,但查新中的檢索與一般文獻檢索卻有著本質的不同,查新工作與一般文獻檢索有根本的區別(見表1)。很多人混淆了這兩種概念,把查新混同于一般檢索,或將其停留在一般檢索水平上,這是造成查新咨詢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文獻檢索,針對項目需要僅提供文獻線索,必要時提供相應的參考文獻,對項目內容一般不做分析和評價。對可能相關的文獻側重于查全,而不管最終是否有和有多少文獻與所查項目相關或密切相關。
科技查新是一項將文獻檢索和情報調研相結合的情報研究工作,它以文獻為基礎,以文獻檢索和情報調研為手段,以檢出結果為依據,通過綜合分析,對查新項目的新穎性進行情報學審查,寫出有依據、有分析、有對比、有結論的查新報告。因此查新有較嚴格的年限、范圍和程序規定,有查全、查準,尤其是查準的嚴格要求,要求給出明確的結論,查新結論具有鑒證性。這些都是文獻檢索不具備的。二者的關系是:查新咨詢離不開文獻檢索,查新咨詢要求高水平檢索;但文獻檢索代替不了查新。
3 查新咨詢與專家評審的比較
3.1 查新咨詢:查新咨詢是將項目內容與檢出文獻內容進行對比分析來對項目新穎性作出評價,是對項目的一種文獻認證,為項目的全面評審提供客觀的文獻依據。因為查新機構和查新人員地位超脫,完全以客觀的文獻內容為依據,又有一整套嚴格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規范程序和獎懲規定約束,能較好保證獨立、客觀、公正、準確。
3.2 專家評審:主要依據專家本人及集體的專業知識、實踐經驗和所知信息,對項目的創造性、科學性、先進性、新穎性和實用性作出以定性為基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查新咨詢報告是專家評審的重要依據之一。但專家評審容易受學科專業知識局限、信息有限或信息不全甚至記憶錯誤、查證困難、缺乏依據、主觀臆斷;有的因為地位關系、專業利害關系、個人恩怨、人情世故、從眾心理、權威意見、多方干預、私利約束等的影響。
4 醫學科技查新的類型和特點
4.1 科研立項查新:科研立項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只有把握好立項研究,對研究項目的先進性、新穎性、實用性等特征進行科學的評估,才能保證科學研究的質量和水平??蒲辛㈨棽樾碌哪康氖菫橹鞴芸蒲辛㈩}的專家和領導提供客觀的文獻信息依據,能真實地反映這些科研項目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和進展情況,以避免科研項目的重復,避免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的浪費,從而將有限的科研經費用到急需的項目上。同時,也為科研人員在開題之前比較全面的分析研究文獻信息,達到優化科研項目的總體設計,縮短科研周期,少走彎路及快出成果的目的。科研立項查新需要科研人員提供科研立項申請書,包括全面、充分的科研背景材料,明確的研究目標和具體的研究內容等。
4.2 科技成果查新:科技成果查新是指申請科技成果鑒定之前,需要查證科技成果的創新性,為成果評審專家提供該成果相關的事實依據。目的在于幫助專家客觀公正地評價研究成果,減少評審失誤,保證成果的質量,增強科學的嚴肅性,實事求是地反映科研水平??萍汲晒樾率巧陥罂萍汲晒剟畹谋貍錀l件,是成果鑒定和評審的重要依據和基礎。成果查新需要對成果進行全面系統的文獻檢索,證實其具有“新穎性”。檢索的文獻范圍廣,文獻類型多,要求查找出與申報成果最密切相關的對比文獻,并以此證明所申報的成果名副其實。因此,要求科技成果查新的委托人提供科技成果申報書的各項內容,包括本項成果的主要研究內容、關鍵技術方法、主要技術指標、主要特點和技術創新等;還需要提供已經在國內外發表的論著、專利證書、科研合作單位及其知識產權關系的證明材料等??萍汲晒樾乱话阃瑫r要求提供論著被引用的證明。
5 醫學科技項目的新穎性評價與查新結論
科技查新只對查新項目的新穎性作出評價,一般查新結論分文獻數量或程度描述、對比分析、作出新穎性評價三個部分內容。醫學科技查新項目的新穎性評價結論有以下幾種表達方式。
5.1 有明顯的創新點??萍柬椖恐杏忻黠@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設計、研究結果,這四個方面創新點中的一個或幾個,就可以比較正確地作出新穎性評價結論。
5.2 創新點不突出時,即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設計、研究結果或預期結果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針對不同的情況作出具體分析,找出創新點,作出新穎性評價結論。包括以下3點:(1)要分析評價研究結果公開發表的時間或通過技術鑒定、獲獎時間上的差別。這種查新結論應以最先發表或最早通告的研究結果、最早通過鑒定或最早獲獎的成果為主要分析評價依據。作出與他人的報道結果相同或相似的肯定或否定的結論。(2)完成的病例數、分組觀察等存在的差異。這種情況常見于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人群普查、手術觀察、檢驗指標等項目。如果完成的病例數更多,且分組觀察等更仔細,那就得出結論的可信度更高,更具有代表性,可重復性更強,其學術價值就更高。在做查新結論時應當特別強調說明。(3)科研完成單位存在地區上的差異。由于研究對象,如人類的人種、身體狀況、自然環境、生活條件和習慣、實驗條件、產生的效果等在不同地區可能有不同的表現,所以同一研究項目可能得出不同的研究結果。通過檢索出的文獻,可以從地區范圍進行對比分析,作出正確的查新結論。
篇9
加油站后評價主要是對已經建成的加油站的目的、運營過程、產生的效益和作用以及其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客觀系統的分析。對加油站進行后評價時,需要許多項目資料和項目數據等信息[1],所需的資料主要有:項目決策階段和建設階段的決策數據和加油站建成后項目運營過程中實際的一些數據和資料,對這些資料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計算出項目的投資效益,確定其是否達到了項目預定目標。還要對項目的規劃合理性進行分析,分析其設計和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并提出優化項目的改進方案等措施,對項目實施及時反饋,以完善和提高加油站項目的運營管理,從而進一步提高加油站的運營水平,進而提高其效益水平。
1 加油站后評價方法及評價主要內容
1.1加油站后評價方法
加油站后評價的方法通常有兩種,即定性評價方法和定量評價方法,通常我們都采用兩者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2]。最令人熟知的就是有無對比方法,主要是通過對加油站建設前后進行對比,估計和實際情況進行對比,對無有進行對比。通過這些對比,從中找出差別和變化,并衡量加油站的預測影響和實際影響。
加油站后評價的有無對比主要是對加油站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一些指標、估計結果與加油站建成后的實際運營情況進行對于分析,找出其發生變化原因,并分析其原因。加油站后評價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無項目”和“有項目”,要實現資源投入和資源產出一致,就是要達到加油站實現了所預測實現的結果,防止一些因素影響加油站效益的實現。
1.2加油站后評價包含的內容
加油站后評價主要是對加油站的技術、未來市場情況、投資情況、工程管理以及效益情況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后評價,這些內容的評價通常要貫穿到整個項目的決策、實施、運營的全過程之中。
2 加油站后評價案例分析
2.1 加油站概況
某公司供銷分公司某加油站(以下簡稱:某加油站站)始建于2005年6月16日,該加油站建設于重慶市九龍坡區,屬三級加油站,某加油站占地面積:2494.6m2(折合后3.74畝)建筑面積:486.39m2(其中站房291.64m2(單層面積145.82m2),罩棚194.75 m2),主要為過往車輛加注汽油和柴油。站內設有15m3 93#汽油罐1個,15m3 97#汽油罐1個,30m3 0井柴油罐2個,加油機6臺,屬于三級加油站,主要經營97#汽油、93#汽油、0#柴油。資產投資約150萬元。
2.2加油站項目技術后評價
加油站的建筑、汽油罐、柴油罐技術標準均滿足加油站的項目設計標準,在運營過程中,日加油能力也符合項目設計標準,站內設施之間的防火間距符合相關標準規范要求。某加油站罐區均采用密閉防滲漏罐池,并安裝液位儀,油氣回收工藝,站區內還設有水封井等,按照加油站管理制度要求,以及現有設施條件,可有效控制各項污染物排放,確保環保設施正常運行,杜絕環境污染事故和擾民事件的發生。綜合對比分析加油站可行性研究報告指標和實際運營指標,加油站技術指標滿足標準要求。
2.3加油站市場后評價
加油站可行性研究報告根據道路交通狀況和當地市政發展規劃,分析了該站所處位置在整個城市發展中的地位,預測年車流量和年加油量,加油站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統計了實際的年車流量和年加油量,對可行性研究報告預測的年車流量和年加油量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實際車流量和年加油量與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預測值像接近,這也說明了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科學性。
2.4加油站投資后評價
表1 主要經濟指標對比
加油站投資比較,必須保持總投資、建設投資、利息、流動資金。從表1中可以看出,總投資沒有超過可研報告中的數值,總投資降低了5萬元。建設投資也沒有超過可研報告數值,降低了5萬元。加油站建設資金利息比科研報告中多了8萬,這主要是由于加油站建設項目沒有按期完工,延長了貸款期限,造成了過高的利息,流動資金也比科研報告數值少13萬,這很容易造成很多不確定因素,在以后建設中必須注意利息和流動資金的控制。總投資的變化通常都發生在建設資金、利息和流動資金等方面。
加油站建設投資降低了5萬元,這主要是由于工程費降低造成的,工程勞務費和工程材料價格降低,使建設費用降低了5萬元。年銷售收入沒有達到可研報告數值,但是由于很好的控制了成本,年利潤達到了可研報告數值。
2.5加油站管理后評價
加油站的投資雖然沒有超過可研報告數值,但是與同類加油站相比,費用還是有點過高,主要的原因是只進行了施工企業招標,設備材料等物資沒有進行很好的招標控制,也沒有通過很好的市場機制來控制設備價格。實際上應該實行加油站全過程的招標,對部分適合承包的可以實行總承包,這樣可以降低成本。
從加油站的資金控制上來看,是比較合理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工程同體承包的問題,這樣大大提高了工程費用。以后,在加油站建設中,必須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要進行利益人之間的相互監督和制約??傮w來看,加油站的建設投資還是比較成功的。
2.6加油站經濟效益后評價
該加油站順利建成,目前的經濟效益良好,年利潤值達到了可研報告的預期數值,效益良好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是對加油站地點的市場做了比較準確的預測,使實際值和預測值像匹配;其次是很好的控制了建設成本,沒有超過預算值;最后是加油站運營管理良好,很好的控制了成本。
3結語
從該加油站的評價內容可以得出后評價的一些結論和建議:①加油站能很好的取得成功,這主要是很好的抓住了機遇,做到了適當投資,獲得很好的收益。②在今后的加油站建設過程中,必須準確預測市場需求,并很好的控制成本。③在今后建設過程中,要做好投資預算控制,能更好的控制項目投資和流動資金。
篇10
1.邏輯框架法
邏輯框架法(LFA)是美國國際開發署在1970年開發并使用的一種設計、計劃和評價的工具,是目前項目后評價的常用方法。邏輯框架法使用邏輯框圖進行項目目標、內容的概念化分析、研究,對因素間的關系進行同步、動態結合,從實施、產出、投入、目的、目標等方面的主要內容有:(1)可度量的目標;(2)階段目標和最終目標之間的關系;(3)科技項目是否成功的測度指標;(4)科技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5)主要假設;(6)項目進度;(7)項目投入。其基本模式如表1所示:
邏輯框架法包涵了四個垂直邏輯層次關系,即目標/影響、目的/作用、產出/結果、投入/措施。它們由三個自下而上的邏輯關系相連接,如圖1所示。
企業科技項目的研究目標/影響通常是指項目的立項目的,即該項目實施對廣東中煙技術創新戰略、技術體系建設完善的作用。目的/作用是指項目直接的效果和作用,一般應考慮項目為受益企業帶來什么,主要是經濟效益、企業技術進步等方面的成果和作用,其評價指標應根據具體項目來確定。產出/結果是指項目的研究內容或技術經濟指標,一般要提供項目可考核或衡量的直接結果。投入/措施是指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的資源和時間的投入等。邏輯框架中除垂直邏輯關系外,還包括水平邏輯關系,主要由客觀驗證指標和驗證方法構成,用以衡量一個項目的資源和成果,如表2所示。
驗證指標。邏輯框架的四個目標層次都應盡可能地具有可量度的客觀驗證指標來說明層次目標的結果,包括明確的指標內涵、定義、數量等。進行科技項目后評價時,一般每項驗證指標均應具有三組數據,即預測值、實際值、預測值與實際值之間的變化和差距。
驗證方法。驗證方法指主要資料來源和驗證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數據收集類型、咨詢信息來源和數據收集技巧等。
(1)數據收集類型。收集類型應符合指標要求,不同層次的指標都有不同的數據收集要求,數據收集必須簡明扼要、摒棄多余信息,具有明確的針對性。
(2)咨詢信息來源。驗證方法要說明信息資料來源的可靠性,一般的咨詢信息來自科技項目實施部門、成果推廣部門、成果應用企業。
(3)數據收集技巧。數據類型和來源明確后,就要收集數據。一般的驗證指標都有比較常用的數據收集和處理方法,比如訪談調查、問卷調查、網絡調查、實驗法等,可以根據要求和條件加以選擇。
重要的假定條件。重要的假定條件主要是指可能對科技項目的進展或研究內容產生影響而項目實施團隊又無法控制的外部條件,即風險或限制條件,這種失控的發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廣東中煙企業層面的環境變化;其次是行業政府在政策、計劃、發展戰略等方面的變化,導致科技項目的投入產出、研究目的出現問題。項目的假定條件一般應選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通常項目“投入/產出”層次的假定條件較少;而“產出/目的”層次提出的不確定因素往往會對“目的/目標”層次產生重要影響。
2.對比分析法
后評價方法的一條基本原則是對比法,包括前后對比,預計和實際對比,有無項目的對比等。對比的目的是要找出變化和差距,為提出問題和分析原因找到重點。對比法分“前后對比”和“有無對比”,在一般情況下,“前后對比”是指將科技項目實施之前與完成之后的情況加以比較,以確定科技項目的作用與效益的一種對比方法,在后評價中,則是指將項目前期階段的可行性研究和技術經濟的預測結果與項目的實際運行結果相比較,以發現變化、分析原因的一種對比方法,前后對比用于揭示項目的計劃、決策和實施的質量,是項目過程評價應遵循的原則。“有無對比”是指將項目實際發生的情況與若無項目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對比,以度量項目的真實影響和作用,這種對比用于項目的效益評價和影響評價中,評價項目實施所付出的資源代價與項目實施后產生效果、影響、作用進行對比,得出項目的立項目的。無論是前后還是有無對比,所度量的效果要真正歸因于項目,但是,很多項目實施后的效果不僅僅是項目的效果和作用,還有項目以外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對歸因于科技項目的效益、效果進行正確的度量是一個難點、往往無法準確描述,在實際的項目后評價中只能近似地去度量。
在圖3中,前后對比:B/A1或B/E,項目實際效果與項目預測效果對比:B/C,項目實際效果與若無項目實際或可能產生的效果的對比:B/D。有無對比需要大量可靠的數據,最好有系統的項目監測資料,在進行對比時,先要確定評價內容和主要指標,選擇可比的對象,通過建立比較指標的對比表,進行數據資料的收集。
3.因果分析法
有些科技項目實施周期較長,在實施過程中,受到企業條件的變化以及國家、煙草行業政策等外部客觀因素及項目實施團隊內部的一些主客觀因素影響,導致項目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和可行性研究階段與項目實施計劃書發生一定的偏差,并對項目實施效果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了較大影響。因此,在科技項目后評價時,為了及時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就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對這些變化進行因果分析,即通過對造成變化的諸多原因進行細致地剖析,分清輕重主次關系,以便于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或完善的措施和建議。因果分析的內容主要有:(1)對科技項目執行情況的分析,主要針對科技項目是否按照項目實施計劃書內容執行等進行分析。(2)主要研究內容和技術經濟指標變化的因果分析,包括: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周期、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項目主要參與人員等的變化。(3)項目績效變化,包括:項目應用范圍、經濟效益預測值差距及變化、項目應用實施后對企業產品市場表現及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提升的作用、人才培養的力度等。
因果分析可采用因果圖的方式來實現。在項目的實施、管理、成果轉化過程中,由于不確定性因素的作用,項目研究實際達到的指標與項目立項時的預期目標之間存在差距,影響到項目的最終目標實現。在這些復雜的原因當中,不可能以同等效力作用于實施效果或指標的變化過程,必定有主要的、關鍵的原因,也有次要的或一般的原因。找出使指標發生變化的主要、次要原因是因果分析的主要目的。因果分析法的工作步驟如下:
(1)做圖。首先找出或明確所要分析的問題或對象,并畫一條從左至右的帶箭頭的粗線條作為主干,表示要分析的目標問題。在箭頭的右側寫出所要分析的問題或指標名稱,如圖3所示。
(2)原因分類。將項目實施情況調查中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分類。通??砂凑諉栴}的性質或屬性進行分類。如:人的因素、技術條件因素、環境因素(社會環境、政策環境、法規環境等)、組織實施方面的因素(項目管理規章制度、流程、方法)、研究經費因素、研究條件的因素(科研儀器、設備、前期基礎數據的保障等)。
(3)重要原因的標定。將收集到的問題及項目后評價專家組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和分類。一般可以按照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大類分,也可以按照項目管理的主要環節進行分類。然后對造成項目重大變化或對項目目標和績效產生重大影響的主要原因和核心問題加上突出的標記,以便于作為重點分析總結的對象。
此外,科技項目后評價常用的方法還有成功度評價、AHP-FCE法。成功度評價以綜合指標為歸宿,依靠評價專家的經驗,對項目的成功度做出定性的結論。AHP-FCE法,是通過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對定性指標進行定量打分,使用模糊數學方法進行量化評價,在已有文獻中,應用此方法進行后評價的情況較多。
篇11
第一.后面信息定義解釋。
在閱讀材料中設置劃線部分后,后面常常跟上定語從句、同位語、冒號、破折號、括號等對劃線部分進行定義、解釋或說明,從而給考生一定解題信息。
例如:
【2013年 四川卷 閱讀 E 49題】
材料中: “We have found an important mechanism by which the heart and brain ‘speak’ to each other to change our feelings and reduce fear,” … 后面的定語從句是對 mechanism進行定義式解釋的,:心與腦互相交流來改變我們的感覺,降低恐懼…是通過‘mechanism’作為傳導系統進行的。
設題: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mechanism” in Paragraph 6?
A. Order B. System C. Machine D. Treatment
第二.前面信息提煉總結
在以往的高考試題中,考生只需在試題的設置的材料附近查尋,就可以得到試題的提示詞,從而解決問題;如今,隨著英語學習的不斷深入,此類試題的設置也逐漸從字面判斷過渡到深層理解,甚至是不僅涉及到了對文章具體信息的理解,還涉及到了對整篇文章的總結概括,只有如此,才會使問題得到解決。例如:
【2013年 福建卷 閱讀 D 68題 】
68. The underlined part in 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Mrs Bennet ___ .
A. had mixed feelings of admiration and surprise about Bingley
B. felt kind of worried and doubtful about Bingley
C. was extremely anxious to meet Bingley
D. had a great curiosity about Bingley
第三.利用對比方法設題解題
在材料設置中,出題人有意識地利用一些明顯的詞(but \ however \ yet \ otherwise \on the other hand \ Nevertheless \ in contrast\rather than \ although \ while \ unlike \whereas 等)進行材料對比,通過已知的信息,就很容易確定詞、詞語、句子的意思了。但有時,作者卻不用這些詞,而是利用背景材料做反襯,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加大試題的區分度。例如:
【2013年 北京卷 閱讀 A 58題 】The underlined word “evenly ” in Paragraph 4 probably means___ . A. continuously B. separately C. quickly D. equally.
此題的設置就利用了材料中的對比:The advanced EP的效能與Other heaters的效能的對比;數字上的對比:up to 350 square feet 與 an area a few feet around the heater;以及最后一句話可知;evenly 意思為:均衡。
第四.代詞 it that he him they或them等在英語文章中使用頻繁,也是高考設置劃線部分的一個考試熱點。
【2013年 江蘇卷 閱讀 D 69題 】
材料中:Yet there is no reason to think Twain saw the shows as representing reality. His frequent attacks on slavery and prejudice suggest his keen awareness that they did not. 此題使用了省略而增加了試題的難度。如果想明確they 的意思,就要把省略的部分補全。譯文:然而沒有理由認為馬克吐溫把這些表演看作現實寫照。他對奴隸制與偏見的不斷攻擊表明他強烈的清醒:這些表演不是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
篇12
在目前世界競爭力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中,較有代表性的有:美國經濟學家邁克·波特的“鉆石模型”;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1998)和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WEF,1998)的整體國家競爭力評比方法;荷蘭格林根大學建立的ICOP(InternationalComparisonofOutputandProductivity)方法。在國內較有代表性的有: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競爭力分析模型;金碚的工業品國際競爭力分析框架;裴長洪的研究模型;魏后凱的區域競爭力評價模型等。
由于國家和國內區域性質的不同,鉆石模型、IMD和WEF的整體國家競爭力評比方法顯然不適合區域競爭力的評價。目前,在區域競爭力研究方面運用比較廣泛的是荷蘭格林根大學建立的ICOP方法。此方法主要根據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按同一分類體系標準化得到可比數據,計算出研究競爭力的一些主要參數。其缺陷是理論性不強,特別是各種參數的經濟含義難以直觀解釋。
目前在國內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中,人民大學體系是基于IMD和WEF模型,金碚的工業品國際競爭力分析框架中對鉆石模型進行了拓展,裴長洪提出了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顯示性、分析性評價指標,這些模型均不適用于地區競爭力的評價。而魏后凱的區域競爭力評價模型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構成地區競爭力的基本要素,從指標選取的經濟性到測量結構的解釋性都較前人有所突破,對比較和測評地區工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競爭力指標體系構建
區域競爭力是競爭主體在爭奪資源或市場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就地區工業競爭力來說,它決定于單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及其群體優勢,并主要體現在市場影響力、工業增長力、資源配置力、結構轉換力和工業創新力上。這五個方面共同構成了一個地區的工業競爭力的基礎。由此,我們可以構筑如下函數關系:地區工業競爭力=F(M,G,D,T,I)。公式中M、G、D、T、I分別代表地區工業的市場影響力、增長力、資源配置力、結構轉換力和工業創新力。市場影響力:用地區工業占全國工業市場的份額(市場占有率)來衡量地區工業市場影響力。工業增長力:用地區工業總產值的增長率來反映工業增長力。資源配置力:用工業銷售利潤率和全員勞動生產率加權平均來衡量地區工業資源配置力。結構轉換力:用高增長行業產值占地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和加工工業產值占地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兩個指標,用這兩個指標的加權平均來反映地區工業的轉換能力。工業創新力:用非國有工業產值占地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來反映該地區的制度創新能力,用企業科技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簡稱R&D投入比重)來反映地區的技術創新能力,以二者的加權平均來反映該地區工業的總體創新能力。
三、指標測算和分析
在評價分析中,我們對各個具體指標數據進行了標準化處理,并對分項評價指標進行了適當的加權處理。首先,對各地區的各項評價指標數據都以相應的全國各地區數據的平均值為標準進行了標準化處理。然后,在計算地區工業資源配置力、結構轉換力和工業創新力系數時,均采用0.6﹑0.4加權辦法計算上一級指標的數值。即銷售利潤率、高增長行業比重和非國有工業比重采用權重0.6,而勞動生產率、加工工業比重和R&D投入比重采用權重0.4。云南統計年鑒2005-2009。)
云南省工業競爭力系數一直處于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狀態,在2005年達到最低點后開始反彈,2006年達到最高點,在2007年出現回落,2008年略有上升。在影響工業競爭力系數的五大指標中,資源配置力系數、結構轉換力系數、工業增長力系數在全國處于優勢指標,工業競爭力系數和工業創新力系數處于劣勢指標。具體影響指標變化趨勢分析如下。
其一,云南省市場影響力系數數值從2004年到2008年一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且沒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云南工業市場影響力成為制約云南產業競爭力發展的最大因素。工業市場影響力主要反映一個地區工業的整體規模水平,這是一個絕對量的指標。由于歷史的原因,云南工業發展長期滯后,沒有形成規?;漠a業結構和布局,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致使云南的輕工制造業快速萎縮,進一步減少了云南工業的總體規模。直至2007年,云南銷售收入過百億的企業也只有1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只有2698戶,與全國相比這個數字就顯得太小了。因此,企業規模小、數量少,是導致云南省工業規模指標偏低的主要原因。
其二,云南省工業增長力系數數值在2005年后一直保持良好增長趨勢,在全國處于優勢水平。云南省工業持續高速增長與云南省政府實施的一系列產業政策密切相關。從“十五”開始,云南省開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政府提出了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為實現云南省工業增長的持續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三,云南省工業資源配置力系數數值從2005年后在不斷下降,從絕對值上來看云南省該項指標在全國還是處于優勢地位。云南省雖然工業增加值總量較小,然而已上市的公司所占的比重很大,上市公司在工業銷售利潤率和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指標上處于同行業領先水平。
其四,云南省工業結構轉換率系數數值從2004年以后一直處于穩步上升的態勢。該項指標數值的提升與云南省政府近幾年大力扶持新興工業,延長原有傳統產業的產業鏈的思路聯系緊密。近年來,云南省能源、原材料、有色金屬深加工、化工等非煙產業持續增長,成為推動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天然藥物、生物化工、綠色保健食品等新興生物資源產業增長速度明顯加快,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其五,云南省工業創新力系數數值從2005年到2007年逐步下降,到2008年有所回升但仍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云南工業創新力系數已經成為制約云南工業競爭力提升的短板。究其原因云南省大中型工業企業R&D經費總量少,民營企業數量少,技術創新和技術開發水平有待提高。從近幾年的數據看,云南省R&D活動經費來源于企業的比重雖然在不斷上升,但投資主體還是以政府為主。企業離科技投入主體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制約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科技競爭的進一步提高。
四、指標對比分析
以下抽取沿海發達省浙江省為代表與云南省在該競爭力指標體系下作對比。
相對于東部沿海發達省浙江,云南省工業競爭力處于落后水平。具體指標中,市場影響力系數和工業創新力系數處于絕對落后水平。工業企業的絕對數量、企業的科研創新能力方面的不足已經成為云南工業競爭力與發達地區形成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優勢的資源配置力系數和結構轉換力系數指標表明:相較于浙江省工業企業的平均水平,云南的工業企業具有更好的整合資源的能力和更高的經營管理效率。較高的工業增長力系數也顯示出作為全國資源大省的云南省工業在今后的發展中具有更大的潛力可挖。
篇13
一、比較式教學法在音樂鑒賞中的應用
音樂不分國界,因而世界上存在多種多樣的音樂形式。比較式教學方法正是利用音樂素材的多元化特點,利用同一作品不同體裁的比較、同一情感類型不同作品的比較、同一作者的不同藝術特點比較、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比較等方式將風格迥異、情感迥異的音樂作品同時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比較產生好奇心,從而深層次的去挖掘音樂背后的歷史背景、情感經歷,讓學生提高對音樂分析、理解的能力,促進學生不斷從身邊的音樂素材中去得到美的感受以及情感的體驗。
(1)同一作品不同體裁的比較
同一作品運用不同的音樂體裁表現出來,所隱射出來的情感也是有所區分的。例如對《漁舟唱晚》的音樂鑒賞。它同時可以用古箏和揚琴兩種樂器來進行表演,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音樂體裁,所帶來的情感體驗也不近相同。古箏音色多,有許多的演奏技巧,如上滑音”、“顫音”等技巧,產生的波浪般音響效果順暢自如,給人以舒展、恬靜的美感。加上古箏古典的琴音,會讓學生快速進入到音樂的情景中,表現了夕陽西照,湖面歌聲四起,滿懷豐收喜悅的漁民,駕著片片白帆,紛紛而歸的動人畫面。而揚琴的起源、發展、結構、音色特點與古箏是完全不同的,揚琴音色清脆,節奏感強烈,演奏方式也較為困難,因此,用揚琴演奏出來的《漁舟唱晚》會讓人覺得是一個熙熙攘攘的湖面,漁民滿載豐收,各自唱著小曲的美麗畫面。對于兩首同一作品不同體裁的欣賞,就能使學生從兩個角度對作品進行審視,感受不同的樂器的演奏效果,豐富了自己的鑒賞視野。
(2)同一情感類型不同作品的比較
音樂的出現是為了表達人們不同的內心與情感世界,人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音樂所表達出的情感也是各有深意。在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運用同一情感類型的不同作品的比較方式,能夠更加讓學生理解到音樂世界的廣袤,從而加深對同一種情感的不同理解。以闡述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來比較亞洲和非洲的不同音樂作品,教師可以開展以“熱情”為主題的音樂鑒賞課程,讓學生自己尋找不同的亞洲和非洲的音樂素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一些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同時也引導學生進行一些亞洲民俗活動的多媒體觀摩教學,讓學生在這些不同活動的設計中,通過比較,不僅能夠知性理解音樂,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
(3)同一作者的不同藝術特點比較
同一作者在不同時期的作品往往會有不同的藝術特點,例如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早期的作曲大多以優雅的古典風格呈現,以第五首小提琴奏鳴曲為代表作品,旋律溫暖明亮,充滿了青春的朝氣和樂觀的情緒。而在中期,貝多芬音樂最成熟的時期,他的藝術風格則偏向浪漫主義色彩,以交響樂曲為主要代表,但又基于當時時代背景的嚴肅音樂的影響下,我們不難看出在奏鳴曲中柔情與暴躁交織的風格。在晚期階段,貝多芬生活十分艱難,以OPl06的四個樂章最為代表,表現除了他追求寧靜的精神思想。通過同一作者的不同時期的作品比較,讓學生們去體會音樂所傳承的情感,能夠讓學生更深刻的去認識音樂、認識藝術家。
(4)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比較
不同的藝術家對音樂有著不同的見解,因此形成不同的音樂風格。利用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來比較,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來選取不同的音樂素材,并且提前做好解說準備。音樂風格分為許多種,有的熱烈、有的傷感、有的溫柔、也有的低回婉轉。在一堂音樂課上,教師可以對古今中外許多不同風格的音樂進行一個基本的情感講解,讓學生現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再進行比較式教學。
二、比較式教學法對于音樂教師的能力要求
比較式教學方法,需要音樂教師對于音樂素材涉獵甚多、音樂素養極高,有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同時能夠努力完善音樂教師的自身知識結構、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及科研能力。音樂教師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去提高自身能力:
(1)制定明確的能力目標,并且編制自身學習音樂計劃??梢酝ㄟ^閱讀音樂文獻來加深對音樂文化背景以及人文素養的認識,同時也可以通過觀看音樂表演來加深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2)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要注重擴寬自身的音樂技能,對音樂領域的涉獵要廣,同時還需要注重當前時代背景下,音樂與其他學科的人文內涵的交叉。
(3)努力提高教學以及科研能力,音樂教師都應該具備一定的操作現代化教學工具的能力,對于音樂鑒賞課程,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并且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將傳統教育與現代化科技相結合,創造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活動。
綜上所述,課程改革給音樂教學帶來了許多挑戰,還需要廣大教師在實踐新課標的過程中,不斷的拓寬自身的知識層面,改善教學方式,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質量與效率。比較式教學方法知識諸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中的一種,實際上還有許多其他有效的教學方法,需要廣大音樂教師去研究、發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