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臨床醫學網絡教育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臨床醫學網絡教育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預防醫學”課程應用案例教學的現狀和必要性

案例教學法(Case-BasedLearning,CBL)最早起源于1870年哈佛大學法學院,20世紀70年代才被廣泛應用于教育界[2]。CBL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采用典型案例作為教學手段,通過對案例講解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和協作精神的一種啟發性教學模式[3]。“預防醫學”是一門綜合性和社會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涉及的知識面較廣。由于醫學專科在校學習時間短,課程多,“預防醫學”開設的課時一般較少,加上學生“重臨床,輕預防”的思想,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目前,一些學者已將案例教學應用于“預防醫學”教學中,引入一些與社區相關的典型案例增加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把預防醫學的知識與臨床和社區實踐緊密地結合到一起,調動了臨床專業學生學習預防醫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分析綜合醫學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4-5]。但同時有學者提出案例教學存在的不足,如學生人數多,使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機會不均,且一些學生傾向于傳統教學不適應學習方式的改變,影響學生對知識系統性和全面性的掌握[5]。而且,“預防醫學”課程中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案例教學,因此把案例教學結合傳統教學應用于預防醫學教學中[6],使教學效果更優化。網絡式案例教學法(WCBL)是近年來興起的將經典的案例式教學與網絡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主要特點是利用已經構建好的網絡教學平臺,使教學活動中各要素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互動與評估,既彌補教學時間、空間和師資力量的不足,又方便學生討論時查找資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適應現代化學習需要[7]。我們應考慮當今學生網絡化和個性化學習的特點,在“預防醫學”中選取部分適合設計案例的章節進行網絡式案例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2“預防醫學”網絡式案例教學的設計與應用

2.1教材

選用供臨床醫學專業用的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教材《預防醫學》(劉明清、王萬榮主編,第5版),這本教材從基層衛生服務應用的角度考慮,對預防醫學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將預防服務分成了“臨床預防服務”和“人群健康與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兩章,重點講述臨床場所個體化健康咨詢和健康相關行為的干預,增加了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將合理營養與健康改成合理營養指導,增加了營養調查與評價;并增加了醫療場所健康安全管理,將部分醫源性疾病和傷害的預防融入其中。從內容上看,這本教材比較接近基層服務的需要,更適合高專臨床醫學專業的預防醫學教學。

2.2案例教學內容的選取

臨床預防服務(案例:結合健康人群或“無癥狀”患者的體檢情況分析并制訂健康維護計劃)、合理營養指導(開展大學生膳食營養調查實踐、健康人或糖尿病病人食譜的編制)、食品安全(收集食品不安全事件進行案例討論)、環境與健康(如霧霾、水體污染、家庭裝修導致中毒事件的案例討論)、職業中毒(如鉛中毒、苯中毒案例分析)、統計圖表的運用(如臨床醫生常用的統計圖的選擇)、統計設計(如常見慢性病的專題調查設計)等。

2.3精心選擇案例及設置問題

根據各章節的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結合實際生活中與健康相關的真實事件或病例精心設計案例,每個案例后面設置1~3個問題,問題必須緊緊圍繞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問題的難易要適中,多數問題是學生自己查資料即能回答的,有些無固定答案問題的須經小組討論共同完成。

2.4網絡平臺的選用

世界大學城,網址:,是目前職業院校推廣使用的空間教育教學和管理的資源共建共享型網絡服務平臺[8]。在空間里,教師可在課前在個人空間里上傳相關教學課件、視頻及在課堂作業子模塊中,把案例及問題分發給相應的用戶分組(學生),并在空間討論區查看學生的討論及查閱學生提交的作業等。

2.5網絡式案例教學流程

現以“臨床預防”這章為例闡述應用網絡式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實踐的流程:第一步,在授課前,教師根據這章的學習重點選取案例并設計了3個問題,在世界大學城空間里上傳課件及相關視頻,并在空間課堂作業模塊中上傳案例及問題:王某,男,40歲,公務員,在一次常規體檢時發現身體多處淋巴結腫大、無痛感。其父親曾于48歲診斷患有乙狀結腸癌,并于50歲時因該病去世。王某否認其他系統疾病,無藥物過敏史,吸煙17年,每天約15支;飲酒史20年,每天2兩白酒或1瓶啤酒;喜歡吃肥肉;體重超標,不愛運動。根據以上案例思考:(1)如何分析王某的健康信息?(2)應建議王某選擇哪些疾病篩查項目?(3)為王某制訂健康維護計劃的近期目標。教師在空間里給學生分組,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收集資料,利用即時交流工具如空間留言、QQ等討論問題,并在個人空間作業版塊中教師指定的時間前回答問題。教師在空間上應隨時查看及了解學生討論的內容及進展,并對提交的作業進行批改、指導。第二步,課堂案例討論時,首先教師由案例導入,引入情境并提出即將討論的問題,全班按6~8人分成小組,每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引導并鼓勵各組積極發言(注意控制時間和紀律),最后由教師對案例問題及相關知識進行深層次闡述,總結并歸納重點,解析難點。第三步,案例討論課的后一周,在課堂上未發言的同學可在世界大學城空間里討論區發言及QQ交流,教師統計課堂發言及在網上發言的學生姓名,根據表現給出平時成績。

3網絡式案例教學的幾點體會

3.1教學效果

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6.7%的學生認為網絡式案例教學法形式新穎,案例貼近生活及臨床,學習興趣提高;通過網絡查找資料,有利于自學,案例能啟發思考,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并增強了師生的溝通,對教學方法和教師的滿意度提高。

3.2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由于學校網絡及電腦、手機、平板等設備的問題,一部分學生不能堅持在網上發言或查詢資料,另外也有部分學生習慣了傳統教學模式,習慣了做個“安靜的”傾聽者,在案例討論中習慣等待別人的答案,還有一些同學認為查找資料花費時間過多加重了學習負擔等。

(2)對教師的要求提高:教師在案例教學開始之前,需要花費比傳統教學數倍的時間和精力去收集典型案例和設置問題,并設計課堂討論如何開展。在案例討論課前一周還要把資料上傳到個人空間,并在討論區觀察學生的發言和引導討論。在課堂案例討論時,教師的引導非常關鍵,否則學生討論容易失控或冷場,教師要合理把握教學節奏,在保證課堂秩序的同時讓學生們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無論是案例教學的前期準備工作,還是課堂控制以及課后的討論人數統計,都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工作量。

3.3正確處理網絡式案例教學與傳統講授的關系

網絡式案例教學具有新穎性、實踐性、應用性等優點,能克服傳統教學的一些弊端,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可以取代講授傳統教學。如“預防醫學”中醫學統計學知識的原理、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講授仍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3.4考核方式的轉變

網絡式案例教學法強調參與討論積極發言完成作業,因此必須采用配套的考核方式,如增加平時成績(計平時作業、討論發言的表現)的比重,由原來的平時成績占10%增加到30%~40%,才能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期末考試也要注重應用知識的考核,增加一些案例分析與應用題,分值大約占總試卷的30%。

4結論

基于網絡的案例教學法在高專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中的應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是一種可行的大專醫學院校預防醫學的教學模式。但由于各種現實條件的限制,在現階段教師可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適當應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補充,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友誼,黃振元,楊敬博,等.面向基層的專科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10(36):130-135.

[2]楊光富,張宏菊.案例教學:從哈佛走向世界———案例教學發展歷史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6):1-5.

[3]鄧月仙,張寶,劉文寶,等.案例教學法應用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4):762-764.

[4]尹秀玲.案例教學法在“預防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0,1(6):97-99.

[5]鄧樹嵩.案例教學在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右江醫學,2015,43(4):523-524.

[6]步懷恩,王泓午,趙鐵牛,等.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結合在預防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南方醫學教育,2010(2):22-23.

篇2

在全球進入信息化的時代,網絡新媒體時刻影響著我們社會的發展。大多數醫科院校也緊跟時代步伐,建設各類醫學網絡課程,將網絡引入醫學教育中。事實上,這些醫學網絡教育課程因為自身的缺陷,并未成功地將網絡教育的優點帶入醫學教學之中,而逐步淪為為了使用網絡而使用網絡的教育模式,反而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尤其在臨床醫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中,陳舊不新穎的醫學網絡學習系統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使用欲望,也就失去了醫學網絡教育在互聯網時代服務學生的意義。

一 混合式教育在臨床醫學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作用

現代醫學生具有現代化和網絡化思維,傳統課堂教育刻板保守的特性已經不能滿足其對最新醫學知識和技術的需求。新媒體支撐下醫學網絡教育具有大量的高清圖片、高清影像資料,相比于傳統課堂中的課本,既對現代醫學生有著更強的吸引力,也賦予了醫學生對知識渴求的選擇性。

在醫科院校的教學實踐中,純粹的醫學網絡教育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一是現階段醫學網絡教育過度脫離課堂教育和書本教育,并沒有有效的監督和檢驗手段,無法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和考核。二是網絡教育成本較高,使很多院校無法提供大量資金建立自主的網絡教育平臺,而且人機交互落后,用戶體驗差,對移動端和多平臺支持不夠,給教師和學生的使用造成了極大的不便。三是教師群體對醫學網絡教育的認識還不夠充分,對醫學網絡平臺的使用不夠頻繁,導致大量的平臺建設近似于荒廢,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各所醫科高校正在積極尋求對醫學生網絡教育的改革。

混合式教育,即Blending Learning,在吸收現代網絡技術的同時,并不完全拋棄傳統課堂教育和面對面的交流模式。簡而言之,就是運用多種教育思維和教育理念,達到提高效率和減弱負面因素的目的。

臨床醫學專業的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生自發組織、自我管理的學習組織,對醫學生課外學習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小組合作學習采取的是扁平化管理方式,秉著人人參與的原則,能夠較好地提高學生對醫學學習的參與程度。小組合作學習自發組織的模式使具有相同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學生聚集在一起,能夠集思廣益,將學習和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放到一個平臺中解決,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富有效率,小組合作學習對臨床醫學專業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現代新媒體支撐下的混合式教育具有快速、便捷、低成本的特性以及對現代醫學生極具吸引力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正好迎合了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需求。對此,筆者以人體解剖學為例子進行混合式教育相關實踐研究,希望能總結出一套有效地吸收網絡教育優點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和規則。

二 混合式教育在人體解剖學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實踐探索

1.人體解剖學學習小組的基本情況

人體解剖學學習小組由南通大學醫學院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20名大一學生組成,歷時約一學期時間。

學習小組在線下每周舉行一次小組討論,每隔兩周進行一次學結,并不定期開展教學活動。小組的召集人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

2.前端分析

筆者通過資料查詢、問卷調查、小組試運行等方式確定了本小組的學習目標和內容,在征求了人體解剖教研室相關老師的意見之后,總結出相應前端分析的結構,下面以人體解剖學中的運動系統部分為例展示我們的分析結果(見表1)。

3.網絡支持環境分析

利用騰訊QQ軟件實現基于網絡的學習交流、主題討論、資源共享以及自主學習與小組協作學習等教學功能。

4.教學活動的設計

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筆者圍繞學習目標和小組成員的反饋,根據相應的教學單元,設計了線下和線上互動的學習方式,并確定了教學活動的序列。下面以上肢骨及其連結為例。

在安排相關教學活動時,主要依據學習目標、小組成員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資源的特性,將適合線上學習的學習活動放到線上,將適合線下學習的項目放到線下。將圖片、音頻、視頻等素材上傳到QQ群的群文件之中,這樣使小組成員前期可以根據自己的安排來選擇查看文檔,從而減少線下討論閱讀相關文檔的時間,充分體現線上學習的便捷性和移動性。而對于小組討論、階段測驗這樣的學習活動,筆者認為線下大家面對面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不適合在網上討論。因為線下活動有線上活動所不具備的嚴肅性,更適合醫學生的討論和交流(見表2)。

確定了流程之后,我們對教育單元的設計進行了具體的設計,包括對小組活動內容、相關資源、活動地點、討論形式等方面進行了設計。

5.相關的學習支持

第一,教師支持。在我們的小組學習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內容和大體方向由學生進行選擇。人體解剖教研室的教師參與小組學習,對小組學習進行指導、點評和監督,對同學們的問題進行解答,并及時通過反饋對小組學習進行調整。

第二,評價支持。在混合式學習中,因為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使學習過程更加細致,傳統評價手段并不能達到其要求,純粹的網絡評價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對混合式學習應該采用傳統和網絡相結合的評價模式,來達到最好的效果。小組學習實踐中,在線上我們對小組成員的活躍性和其主持的相應網絡交流內容進行評價,在線下我們采用測試的模式對其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測,并在案例討論環節中對其表現做出相應點評。評測模式由教師測評、學生互評和自評組成,對綜合評價結果進行最后的統計??偠灾谛〗M評價中,我們采用多元化、多角度的方式進行評價,這符合混合式教育的特點。

三 混合式教育在人體解剖學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效果分析

在一個學期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基本上都能認真地參與線上和線下活動,充分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大多數學生表示,以前對自己的課余時間利用不夠,而在參加相關小組的活動之后和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如何在課外對人體解剖學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有了自己的理解。整個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激發,能夠順利地完成相應的任務。在小組討論環節中,小組成員的資料收集、知識歸納、口頭表述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整個學期的學習結束后,我們對小組成員進行了相應的調查,對結果進行統計。他們對整個小組學習過程的滿意度達到95%,對整個小組學習過程達到預期效果的人數占90%,在人體解剖學期末考試中,整體達到優秀的學生占比為100%,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

為了進一步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調查,我們擴大了調查范圍,對173名大一學生進行了相關的問卷調查。在閱讀相關小組學習文檔資料和學習流程之后,表示感興趣的學生達到98.2%,表示符合自己對醫學課程學習預期的達到91.3%??梢哉f該學習模式對絕大部分醫學生是有吸引力的。

當然整個學習小組學習過程還是存在相應問題的,比如教師參與度不夠、線下學習時間選擇較為不易、部分成員任務完成效率不高等,我們收集了相應的反饋信息,并準備在下一期小組學習中進行改進。

四 總結

總體而言,混合式教育在臨床醫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是具有一定意義的,其低成本、活動性強的特點是對課堂教育的良好補充。現階段臨床醫學教學改革逐步轉向PBL、CBL模式,筆者相信,混合式教育指導下的臨床醫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這種改革的一種良好載體,這種教學模式對激發學生自主性和培養合作素養是有好處的。

參考文獻

[1]齊建華、任傳忠.“小組學習,問題導向”教學模式在普通專科臨床醫學專業教學中的實施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8(32)

[2]鐘志榮.基于QQ群平臺的混合式學習設計與實踐研究――以《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為例[J].價值工程,2010(19)

篇3

一、教學實施

我們對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實習的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影像學專業五年制學生采用基于PACS/RIS的醫學影像學臨床網絡教學。本課程建設初期教師在臨床閱片的同時,實現教學資料歸檔,以簡化備課過程。將教學圖像歸檔于PACS 系統自帶的收藏夾中,區分歸納分出“典型”、“教學”、“科研”等不同類別,備課時直接拷貝相應系統和章節的圖像做成教學PPT。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簡單復課理論之后將教學PPT到學生機,學生自主學習和練習,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對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以及同學的不同觀點進行重點啟發、解惑、引導,形成基于PACS/RIS的醫學影像學臨床教學“導?學?練”模式[4],在“學”的過程中強化“練”,練出讀片基礎,練出讀片感覺,練出讀片技巧。學生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后時間學習和討論,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認識到自身的知識不足,促使學生在知識薄弱的環節進行自學,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赑ACS/RIS的醫學影像學臨床教學“導?學?練”新模式實現了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雙重管理,有效解決了醫學影像學讀片教學的自主學習問題,解決了影像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的“為什么?”的問題,在實踐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效果評價

我們在學生實習過程中隨機進行讀片考試和問卷調查。讀片考試考題選擇臨床的常見多發病,亦是教學的重點疾病進行。調查內容包括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兩方面。共發放調查問卷50份,收回50接受調查率為100% ,每份調查問卷均符合填寫要求,調查有效。問卷結果顯示:學生充分肯定了這樣的教學方式,認為基于PACS/RIS的醫學影像學臨床教學高效、自主、靈活,有利于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加強知識的記憶和理解。92%的學生認為對培養自學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很有幫助。學生讀片考核平均成績4.8分(滿分5分)。學生自學和討論積極,學習主動性提高。

三、討論

傳統醫學影像學的教學采用“影像膠片+觀片燈”的方式進行[5]。先由教師選擇醫學影像膠片,然后在觀片燈下進行現場講解。這種教學模式每組學生人數少則分組過多,使得教師教學任務加重,且醫院臨床實際也難以達到讓每位學生都能充分學習;每組人數過多時則難以看清膠片上的圖像,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同時,膠片的反復使用必然會造成損壞、污染、錯放、甚至丟失等現象,由于膠片的成本相對較高以及存放較為困難等原因,使得近年來這種傳統教學方法已很少使用。

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統(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RIS) 借助于計算機網絡發展而迅速發展,而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icture Archiving Communicating System ,PACS) 是實現醫學圖像信息數字化管理的重要條件,實現對醫學圖像信息進行數字化采集、存儲、管理、傳輸和重現,是一個涉及影像醫學、數字圖像技術、計算機與通訊和圖形圖像后處理等技術的實踐性很強的高新技術系統。PACS系統的出現,為教學圖片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方式,極大地方便了圖像管理及教學[6]。數字圖像具有高分辨率、高清晰度,明顯提高了影像實驗教學的效果和教學質量。

未用PACS/RIS之前,教師在教學中所應用的病例圖像是在長期工作中不斷地積累記錄獲得的。而記錄、收集、整理、獲取圖像資料的過程是繁復漫長的,應用PACS/RIS后,只要在系統中輸入關鍵詞就可以查詢到所有這方面的信息,大大的節約了時間。例如在系統中輸入“房間隔缺損”、“肺癌”、“強直性脊柱炎”等關鍵詞進行查詢,即可將系統中與之相關的病人資料全部調出。不僅可以比較患者在治療前后病情的動態變化,還可以精確到具體檢查方法的使用,如是C T、MRI、 還是X線檢查等。

醫學影像學是利用各種成像技術顯示人體解剖、生理、生化及病理變化進行診斷的一門臨床學科,是介于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單純依靠課堂教學和閱讀少量教學片,信息量不夠,不容易記憶。我教研室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形成一套“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將狹隘的課堂空間拓展,把教學和臨床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除了積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我們還鼓勵學生利用相關的醫學網站學習,以拓展知識面。目前,互聯網上已有不少醫學影像網站。國內比較著名的論壇有丁香園、小木蟲、醫學影像技術園地、china radiology,以及我科創辦的云南醫學影像網等,上面有大量專題講座、典型病例或少見病例分析,常常激起網友們的熱烈討論,發貼人最后會公布病理結果,揭曉謎底。這種模式在診斷和鑒別診斷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彰顯價值,一方面適合專業人員進行探討提高技術水平[7],另一方面,對于在校學生,也可以參與其中,不強求分析和診斷都十分專業和到位,但卻可以拓寬眼界,不做“井底之蛙”。

綜上所述,基于PACS/RIS的醫學影像學臨床網絡教學,顛覆了原有的影像學教學模式。通過信息資源共享,數字化網絡管理方式,便捷的信息查詢顯示方式,展示大量高質量的影像圖像,豐富了教學內容,既有利于教師的教,又有利于學生的學,使教學雙方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隨著PACS/RIS系統的普及和應用,必將為醫學影像學的教學帶來更具沖擊力的變革[8]。

參考文獻:

[1]蔣蕾.關于提高醫學影像學實驗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0) : 1232-1233.

[2]賈景磊,赫章英,紀強,等.醫學影像專業數字仿真教學的實踐與調查分析[J].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9,23(5) : 469-471.

[3]彭鵬,邱維加,唐海民,等.基于PACS的網絡教學在醫學影像學實習中的應用[J]. 西北醫學教育,2009,17(1) :193-194.

[4]胡俊峰,武斌,唐鶴云,等.基于網絡的醫學影像學臨床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26(1):62-64.

[5]李拔森,朱滌朝,鄧明.PACS系統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其優勢[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10,27(2):77-79.

篇4

一、醫學成人高等教育網絡化教學模式的意義

醫學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國醫學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目前醫學成人高等教育辦學規模逐年增加,專業以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和藥學等醫學相關專業為主。與全日制醫學高等教育比較,成人醫學高等教育質量一直為人詬病,甚至有水貨文憑之稱。目前許多醫學成人高等教育機構雖也主要采用課堂授課的模式,但與全日制學生相比,成人教育學員一般都有工作,屬于半工半讀,經常無法按時上課,也很難有自學的時間與精力。因此提供能使成人教育學員在不到課堂聽課的情況下也能獲得相當的教學效果是近年來成人教育的研究和發展重點。網絡化教學模式在國外發達國家已經比較普及,隨著我國網絡技術和多媒體的發展,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方式越來越普及。網絡化教學模式可以使學員不必親身到課堂聽課,通過網絡中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可以取得與課堂教學相當的教學效果,緩解了工讀之間的矛盾,為學員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是醫學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1-2]。

二、必要性與可行性

1.必要性。隨著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成人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存在諸多弊端,如因成人學員需要兼顧工作、家庭、學習從而導致面授到課率不高;另外成人教育由于教學學時過于集中,而導致教學效果較差;以及學員在自主學習方面很難得到滿足等[3]。網絡化教學模式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員充分和有效地結合自身工休情況安排學習,解決目前的工-讀矛盾。醫學成人高等教育的發展要順應時代潮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網絡教學和輔助自學,徹底改變教學和辦學質量不高的局面,切實提高醫學在職學員的專業知識水平,提高醫學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

2.可行性。網絡化教育的重點是技術平臺和教學資源。從技術平臺來說,目前我國網絡技術發展迅速,通過網絡瀏覽各種教學課件、習題、模擬考試,甚至流暢地觀看教學視頻已經比較普及。而教學資源則需要有關教育機構集中力量進行建設,教學資源相對匱乏是目前網絡化教學的主要問題之一。但相對于技術平臺,教學資源的建設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各種教學課件、習題、視頻等許多本來就是課堂教學中的資源,加以整理或進行集中建設后即可投入使用。因此在國內大規模實施醫學網絡化教學的條件已經具備。

三、構建網絡化教學模式的主要措施

1.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網絡化教學平臺是網絡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員自主學習和與教師互動的平臺,是有效進行網絡化教學和管理的基礎。網絡化教學平臺有各項功能,包括上傳教學課件或參考資料、課程信息、作業布置及測試等[4]。網絡化教學平臺的建設要結合教學機構自身特點、教學現狀、教師隊伍、學員特點等,設計出實用的網絡教學和教務管理功能,搭建滿足成人教育需求的網絡化教學平臺。

2.網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網絡教學資源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是開展網絡教育的“倉庫”。有效使用教學資源庫可以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促進教學資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醫學教學資源數據庫按使用功能可分為課件庫、案例庫、試題庫、常見問題庫、參考資源庫、網址資源庫、基礎資源庫等子庫[5]。網絡教學資源數據庫為學員提供豐富的教學材料,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資料庫,輔助學習,解決學員因學習與工作矛盾、學習與家庭矛盾等原因不能按時參加集中教學的困難。

3.醫學虛擬實驗軟件系統建設。虛擬實驗室綜合利用了計算機、網絡、人工智能、多媒體、傳感和仿真等技術,能高度逼真地模擬醫學場景,并能通過動作和語言進行交互的人機互動[6]。虛擬實驗是虛擬技術在醫學實驗仿真訓練的應用。使用者既可以通過虛擬實驗室系統感受到身臨其境的逼真感覺,并且還能突破時空的限制。醫學成人高等教育的學員大多是在職人員,教學的培訓大多是采用業余的時間來進行,面授時間短,實驗課時間長,醫學成年教育學員工作與學習矛盾突出的特點致使到學校進行實驗課教學的難度大,并且教學效率低,實驗效果不佳。虛擬實驗室徹底打破時空間限制,為學生提供立體的、可視化的操作機制和虛擬的實驗對象。學員通過利用多媒體進行仿真或虛擬的實驗操作,獲得對實驗現象的認識。因此利用虛擬實驗室來實現醫學成人教育的實驗教學,尤其一些成本高、難度大、精確度高的實驗具有重要潛力。

四、構建醫學成人高等教育網絡化教學模式的困難與對策

1.存在的困難。第一,部分醫學成人高等教育機構對網絡化教學的重視程度和資金投入不夠;第二,網絡化教學需要網絡化技術平臺和教學資源的保證,要求有易于操作的網絡化教育設施和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對教師和學員的多媒體操作水平有較高要求;第三,網絡化教學模式對學員的自主學習缺少必要的監督和幫助;第四,網絡化教學中教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缺乏實質性的相互交流與相互合作。

2.對策分析。一是要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教育技術,建設優秀的教學資源,完善資源共享,為醫學成人學員提供更多高品質網絡課程;二是要通過聯合現代網絡教學和傳統教學,確保教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交流順暢;三是要加強學習指導,積極營造網絡教學氛圍,提高學員學習積極性;四是要加強網絡基礎建設,保證師生網絡交流平臺和教學資源的順暢訪問。

參考文獻:

[1]張順行.成人高等教育網絡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23):139-140.

[2]王蘊珠.淺談信息時代的成人學校網絡教學[J].大眾科技,2011,(1):132-133.

[3]劉洪付,趙冬梅,倪天輝.以學生為中心的網絡教學模式在醫學成人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7):2711-2712.

[4]郭鳳麗,李博,周進旺.網絡環境下的成人高等教育多媒體教學研究[J].成人教育,2011,(1):79-80.

[5]遲遏.成人教育教學中網絡化模式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與網絡,2010,(24):56-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辽市| 会泽县| 磐石市| 屏山县| 年辖:市辖区| 多伦县| 白银市| 吴堡县| 玉林市| 饶平县| 永嘉县| 木兰县| 镶黄旗| 驻马店市| 缙云县| 垣曲县| 集安市| 谷城县| 滦南县| 周至县| 简阳市| 宜良县| 会昌县| 晴隆县| 千阳县| 云阳县| 和龙市| 宁城县| 千阳县| 连城县| 潞西市| 林甸县| 隆子县| 克什克腾旗| 景谷| 仙游县| 涿鹿县| 阳城县| 大洼县| 涟水县| 玉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