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環境污染的感想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環境污染的感想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環境污染的感想

篇1

Last Sunday my father and I went fishing along a river. We found the water so dirty that we could hardly catch fish in it.

A lot of factories along the river always poured their waste water and rubbish straight into the river which made the river water polluted. In this way most of the fish in the river were killed.

If the river water all over the country is polluted like this, no living things will exist in the water. As we all know,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oes great harm to living things and human beings. 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come to realize how serious this problem is. Our government is doing her best to take measures to fight against pollution. We expect that the water in every river will be made cleaner and cleaner before long.

[ 關于環境污染感想英語作文]:

篇2

2 學生對電腦操作的熟練程度不同,在學生自主探索時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引導學生查閱一些關鍵詞。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較全面地了解環境污染及危害。重點了解化學知識在防治污染方面的積極作用。

2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學好化學,利用化學做一個綠色家園捍衛者的主人翁。

三、教學策略

采用知識競賽的方式展開教學過程,可充分調動其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增強合作意識。

四、教學過程:教師先準備專題學習網頁

1 以一首《太湖美》引出課題。

2 學生自主探索:通過網絡查找、概括相關主題的資料。

3 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通過回答競賽題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學習。

4 簡單小結、布置作業。

附:環境污染與防治競賽提綱

1 準備階段:

各學習小組組長先將要查閱的內容進行分工.然后每位成員利用百度、谷歌或利用教師準備的專題學習網頁等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查找相關網頁。查閱到相關內容后,快速閱讀,概括出重點內容,將該網頁保存或者最小化,以便答題時有據可依。

2 各小組準備題:

第一小組:環境污染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根據我們學習的化學知識舉例說明引起水污染或大氣污染的物質。(關鍵詞:有關環境和環境污染的基本知識)

第二小組:介紹幾例污染引起的重大事件。(關鍵詞:環境污染事件)

第三小組:介紹近階段國內外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信息。(關鍵詞:國內外環保動態)

第四小組:結合化學知識談談如何對待我們平時用過的廢舊電池。(關鍵詞:廢舊電池污染、如何對待廢舊電池?)

第五小組:談談環保新能源。(關鍵詞:燃料電池一環保新能源)

3 所有小組共同準備題:(1)太湖污染的治理情況。(關鍵詞:太湖零點行動、太湖治污用上新法、去除藍藻凈化湖水)

(2)談談化學對環境保護的巨大作用。

(關鍵詞:綠色化學浪潮)

作業:為了使“人間天堂”更加名副其實,結合本節課的知識談談你的感想。作業請完成在網頁上的討論版上。

篇3

每個人都需要在良好的環境中生活,而且每個人都想在良好的環境中生活。因為一個人的衛生如何能反映出他的氣質;一個社區的環境如何能反映出這個社區的管理水平;一個國家的環境如何關系到國家的形象與聲譽;而整個地球的環境如何關系到人的存亡。因此,每個地方都要提倡環境保護。作為我們青年一代,我們要像對待生命一樣來保護我們的環境,要從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珍惜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放學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個人把吃完的餅干隨手一扔,扔在馬路上。我心想,為什么他不多走幾步把它扔在垃圾箱里呢?唉呀!他怎么又扔了!這回他的朋友親切地對他說:“不要亂扔東西,這樣會污染環境的。”那個人回答:“我只是扔了這么一點兒,不要那么夸張,污染環境,不至于吧!”他的朋友說:“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那么這不就成了垃圾地球了嗎?如果你能用你幾秒鐘的時間把垃圾扔到箱里,路上不就少些垃圾了嗎?”聽完他的話,扔垃圾的人就心甘情愿地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箱中。是呀!人人要是都像他的朋友那樣就好了。

可總是有不太注重環境的人,因此就只能靠清潔工們的勞動了。有很多人認為清潔工的職業低微,其實你想想,若沒有清潔工,那么那些人扔的垃圾由誰來處理呢?若沒有清潔工的話,那些垃圾將會與你“玩樂”!不是嗎?若風一吹,它們將在天上“跳舞”,形成一道特殊的“風景線”,并且會在你的身邊與你“親密接觸”,不知此時此刻,你會有何感受?

環境污染不僅影響我們環境的美觀,還會給我們人體帶來傷害。還記得嗎?在“非典”時期,大伙們都在大搞特搞環境的衛生,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的傳播,還大家一個潔凈的空間。“非典”,使人們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要像保護生命一樣去保護環境!可是,“非典”過后,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人忘了呢?我們要保護我們所生存的環境,我們也要保護動物,特別是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只有這樣,才能讓環境充滿勃勃生機,才能讓生命洋溢青春活力,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由于環境的污染,很多人得了疾病,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當你面對那送葬的人群,當你知道有些疾病是由于環境污染造成的,不知你有何感想呢?

同學們,讓我們像愛護生命一樣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吧!讓人們在幽美的環境中享受生命吧!只有保護環境,才能更好地地享受生命,感受生命的真諦!

篇4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B-0090-02

高中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區域性的特點,所研究的對象時空跨度很大,內容通常涉及多學科知識,僅僅依賴課本和教師的講解,學生是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教師可充分利用網絡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

一、地理網絡教學的特點

(一)變地理課堂“封閉教學”為“開放教學”。網絡教學在時間、空間和教學內容上都具有開放性,可拓展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的時空格局,使課堂更具有生機和彈性。一是教學時間變得開放。課堂上教學活動一旦展開,便可不刻意地受課堂45分鐘的限制,教學內容在時間上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活動情況靈活安排,網絡教學環節可在課內完成,也可在課余時間完成。二是教學空間變得開放。課堂上不再僅僅是課桌凳和講臺的簡單組合,而是龐大的網絡系統,教學的空間組織形式包括學生的座位可由“固定式”變成“自由式”。三是教學內容變得開放。網絡教學由于其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和開放性,使得學生的學習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學習內容和形式較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這樣,既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變地理課堂“教的課堂”為“學的課堂”。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課堂以教為中心。在地理課堂上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網絡教學中,教師是指導者、組織者,同時又是參與者。教師可和學生一起,結合某一地理問題建立網站,通過提出問題、組織討論問題、展示成果等基本環節,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成共識,進而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三)變地理課堂“要我學”為“我要學”。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適應學生能力發展的需要,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展示、學生主體性在課堂上得不到充分體現。網絡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地理網絡教學過程中,學生可根據個人需要,結合自己的認知結構,按照自己的思路和進度學習。這樣,既充分尊重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又給學生以靈活思考的空間,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利用網絡強大的功能,努力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思維方法,主動探究問題,最終得出答案。這種教學過程真正體現了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成為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創造、主動思考的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為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網絡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下面以“環境污染及其防治”教學內容為例,探討網絡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一)收集資料,建立網站。在上課前,教師可和學生一起收集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環境污染對人類危害的文字資料、圖片和相關視頻資料,尤其是近期發生的一些重大的環境污染事件,并將這些素材進行加工,整理成圖文并茂、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網頁。一方面,這對課本知識進行了拓展延伸,擴大了課堂的知識容量;另一方面,這些網頁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求知欲。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在這節課中,教師可利用網絡播放學校所在地區有關霧霾天氣真實狀況的視頻??赐暌曨l,學生會有很多感想,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環境污染就在我們身邊,這就創設了情境。此時,教師可趁機提問:在我們身邊或周圍還有哪些環境污染呢?這些污染帶來了哪些危害?這就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時,教師便可適時引導,達到導入新課的目的。

(三)提出問題,發散思維。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積極活動。地理課堂教學中,運用網絡教學,在激發興趣、豐富感知的同時,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此時,教師可通過適時恰當的層層設疑,誘發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驅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活動不斷由低級向高級遞進。

在導入新課后,教師可利用網絡向學生顯示富有針對性、可探索性的五個問題。(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哪些行為會造成對環境的污染,請舉例說明。(2)近年來,鄉鎮企業發展迅速,據調查,鄉鎮企業污染物的排放已成為我國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假如你是政府主管領導,你認為該如何做?(3)2013年以來,福建已發生八起赤潮,受影響面積累計278平方公里,對(下轉第97頁)(上接第90頁)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試分析誘發赤潮的直接原因。(4)2013年初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多次出現霧霾天氣,甚至許多城市空氣出現中重度污染,這種天氣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請說明理由。(5)通過對“環境污染及其防治”的學習,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學生和一名有志青年,我們應該怎么做?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上網查閱資料,大大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利用網站,解決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解答疑惑點,鼓勵學生主動上網查閱資料,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五)及時反饋,及時評價。運用網絡教學,學生可根據課堂所學知識和自己在網上查找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整理,最終形成問題答案并上傳網絡,供師生一起討論交流。整堂課充分利用網絡教學,通過師生之間合作、討論、交流,形成了“師生互導、生生互導、師生互學、生生互學”的良性教學循環。

總之,網絡教學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進而增強教學效果。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師可通過收集資料,建立網站;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提出問題,發散思維;利用網站,解決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評價等方式,有效地進行網絡教學。

【參考文獻】

[1]呂斌.有效利用網絡教學,打造中學地理高效課堂[J].特色教育探索,2012(3)

篇5

1.1 問題情境。點燃蠟燭,將短玻璃導管插入焰心,發現另一端也可以點燃,說明導管中一定有可燃性氣體,氣體的成分可能是什么呢?

1.2 作出大膽猜想與假設。學生們經過討論,認為這種氣體:①可能是蠟燭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一氧化碳;②可能是蠟燭受熱后產生的蒸氣;③可能上述兩種情況都有。

1.3 設計實驗方案。學生們設計出各種實驗方案,經討論后,認為下列這個方案既巧妙,又簡單:換一根較長的玻璃管,用濕毛巾包住導管,然后一端插入焰心,在另一端點燃。若導管口有火焰,拿掉濕毛巾,導管內無冷凝固體,則證明它是一氧化碳;若導管口不能點燃,拿掉濕毛巾,有冷凝的固體,則證明它是石蠟蒸氣;若氣管口有火焰,火焰較小,拿掉毛巾,導管內有冷凝的固體,則證明氣體中既有一氧化碳,又有石蠟蒸氣。

1.4 觀察與思考相結合,完成實驗,給出合理的解釋與結論。通過實驗,學生得出第二種可能性成立,玻璃管中的可燃性氣體是石蠟蒸氣。而另兩種可能性被排除了。

1.5 反思與評價,交流與分享。通過探究活動,部分學生發現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與上述實驗方案相比,設計得不夠合理、簡單,存在著差距,認識到在今后的學習中,要不斷培養自身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學生以各種方式將自己的收獲、體會、感想表達出來,如寫成小論文、寫成實驗報告、制作出PowerPoint、上傳到網頁上等等。

2 源于生活,注重拓展實驗的生活性

化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非常密切,化學知識滲透在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在中學階段,接觸社會的機會有限,通過實驗來了解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可以說是一條很好的途徑。

2.1 實驗內容的生活化。結合生活情境,鼓勵學生發現化學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猜想,并設計探究實驗來驗證猜想,對實驗進行反思和評價。例如,在生活中,對真假紅葡萄酒的鑒別,有一個巧妙、簡單的方法:在兩杯酒中分別加入適量食用的純堿,如果酒的顏色加深,變成深藍色了,則是真的葡萄酒,如果酒的顏色沒有明顯變化,就說明是假酒。這個實驗,直觀明了地體現出了指示劑在生活中的靈活運用。

2.2 實驗用品的生活化。實驗的生活化還體現在,在實驗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家里廚房中的食醋、食鹽、純堿、雞蛋殼等等都是實用的化學試劑,塑料吸管可代替膠頭滴管、導管,家中的玻璃杯,可作為反應容器等。例如用蛋殼和白醋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用干電池中的金屬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等。通過這些實驗的開發、設計,能使學生利用現有的材料開展實驗學習,也能啟發學生隨時利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探索。學生體會到生活離不開化學,了解了化學對個人生活和對社會的重要作用,同時提高了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3 尊重自然,注重拓展實驗的綠色性

篇6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7-0006-01

青少年是跨世紀的一代,代表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他們的理想信仰、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學素質,不僅是當前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而且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是否能實現,關系到能否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關系到21世紀中國的面貌。教育和培養好青少年,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奠基工程。那么,怎樣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呢?我認為思想品德課是對小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耐心細致地去引導和熏陶。

一、發揮導入的鋪墊功能,為突破重點作好服務

有些品德教育主題可能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有一定的距離。如果,在課堂學習開始時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那么,要想在課堂上讓學生真正領會課程教育意圖則有困難,從而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鑒與這樣的考慮,我們要在課堂導入環節把問題解決好,用事實說話導入。

用事實說話:就是采用社會上出現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現象,來安排課堂導入。由于它的真實性,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這類課堂導入的設計對與那些學生感性認識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學主題特別合適。

例如《保護環境》的教學,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學會保護環境?,F實生活中,學生知道身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但是他們并沒有覺得環境污染對自己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水污染了,他們覺得現在有自來水;電池亂扔,對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來環境污染的嚴重性,環境污染對人類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脅認識就較為欠缺。因此,在導入時,老師用多媒體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變質,魚兒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飛舞……”隨著畫面的切換,學生臉上的表情變的嚴肅了,雄辯的事實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那么“我們要保護環境”的意識立即萌生出來。接下去的課堂學習實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二、以“思”入境

“學而不思則罔”,從反面說明了思在學習中的作用。在導入時,結合內容,創設情景,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處于“心憤口悱”的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導入設計。提高認識,引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現行品德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類課堂導入時,應更多的考慮,在導入環節中以“思”入境引發學生對課堂教育主題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課堂主題教育進行的更為深刻。

《誠實是金》讓學生懂得說謊的危害,只有誠心才能贏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說謊話,言行一致,誠實守信。課始老師講述故事:“在德國,一位中國留學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后,到德國大公司尋找工作,可是一連20多家公司都沒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眾,找家小公司應該沒有問題吧??墒切」疽舶阉芙^了?!?/p>

同學們,為什么德國的公司都拒絕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想知道真實原因嗎?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訴他,不錄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他在德國期間乘公共汽車曾經逃過三次票。留學生很吃驚,難道我的博士文憑還抵不過三次逃票。德國老板說:“是的。我們不懷疑你的能力,但我們認為您惟獨缺少了非常重要的兩個字!”此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嗎?”“你有什么感想?”

感觸學生心里,學生都發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體會到說謊的危害。

三、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學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或活動具有支配、指導作用,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能使教學主題的要求較為容易的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語言、情節感染學生,引起情感共鳴。如果課堂品德教育主題,主要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道德情感的體驗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導入時,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1.情景再現,溫習經歷?,F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無時不刻都享受著親人的關愛,有一種“以我為中心”的意識。許多孩子忽視了生活經歷中許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深刻理解生活。這類課堂的導入時,要把曾經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意識的溫習、再新認識生活,這對與課堂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謝謝你們,我的父母》的重點是感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作課前調查,和學生交談中發現,許多學生認為:“父母照顧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經地義的?!庇械倪€埋怨:“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不夠,沒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課堂導入就需要老師精心選擇生活中一些溫馨的情景,能打動孩子心靈的生活細節展示給學生看。如“燈下,媽媽給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顧;晚上,媽媽給孩子折疊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著時,媽媽起床為孩子蓋棉被”等等。在重溫這些每位學生都經歷過的生活小事后,可順勢提問:“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內心深處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操勞。

2.親身體驗導入強感受。由于年齡的原因,生活狀況不同的原因,我們的孩子對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體會。如何引導學生和他人交往,學會與人相處是品德課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這類品德課程教育,在導入時要讓學生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最好的辦法是設計活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體驗,這樣對馬上進行的課堂教學非常有利。

總之,小學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只有老師們認識到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能結束自己的課堂實際,那么學生就一定能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參考文獻

篇7

兩位主持人、小品、倡議書

活動內容與過程:

步驟一:

師:請同學們一起來觀看一組圖片教師出示圖片(有關當前環境污染)

教師問:看出來沒有,這些圖片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共同的問題?

生齊答:環境問題。

解說: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活動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增加,我們生活的環境也在不斷地惡化,那么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我們能分擔什么呢?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舉行一次以“低碳節能、綠色環保”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希望通過這次班會,能夠讓同學們重新認識環保的重要性!

師:今天,有幾位朋友也來參加我們的主題班會,大家想認識它們嗎?

生齊答:想!

師:好!就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們。(五位同學上)

蘋果樹:我是來自華北的一棵蘋果樹,大家都認識我吧!我不僅能凈化大地的空氣,還能給人們帶來甜美的果實。

柳樹:我是來自西湖邊上的一棵垂柳。每當冰雪初融、河水開凍,我就吐出嫩芽,把春來報;每當烈日當頭,我就把炎熱遮擋,孩子、老人都是我的好伙伴。

松樹:我是來自大興安嶺的一棵雪松,無論春夏秋冬,我都貢獻出一片綠色,而且還為人們提供最優質的木料,美化人類的生活。

竹子:我是來自四川的一棵新竹,小時候我是大熊貓最喜愛的食物,長大了人們又利用我做成各種用具;夏天用的竹席、涼椅、傣家人喜愛的背簍、樓屋都是由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做成的。

梧桐樹:我是來自蒲江江畔的一棵梧桐樹。盛夏,我伸出無數只手掌,為同學們遮擋烈日、遮擋雨滴。

師:原來我們生活的環境是如此的優美??扇缃?,在我們的周圍,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水染黑,原本蔚藍的天空已不再蔚藍,原本清新的空氣也不再清新……養育我們的地球媽媽也已變得重病不堪。

同學們,看!地球媽媽來了。下面請欣賞小品《就醫》

(一個學生身上披著世界地圖,飾演成地球媽媽,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上場)

“地球”:環境污染對我的傷害實在是太嚴重了。現在我全身是病,再不給我治病,我快沒命了。醫生!醫生!(另一個學生裝扮成醫生上)

“醫生”:你怎么啦?

“地球”:我覺得難受極了。皮膚發癢,透不過氣,海灣一帶穩穩作痛,請你幫我檢查一下吧!(醫生為地球仔細診斷)

“醫生”:咦,怎么是你!過去你不是這個樣子的。那時你的肌膚不是藍色,就是綠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可如今……(不斷地搖頭作無奈狀)

“地球”:(哭喪著臉)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醫生”:你的綠色的皮膚——森林,受到了沙漠的進攻,得了“脫落癥”;你的藍色血液——海洋,有些地方不再是魚兒的家了;你的身體保護膜——大氣層已開始變得渾濁,漸漸失去了保護功能,將使你的肌肉大片壞死……

“地球”:那可怎么辦呢?請救救我吧!

“醫生”:你的病是由于人類不注意環境保護,過多采伐樹木,隨意排放廢氣造成的。對這樣的病,醫生是無能為力的,唯一的辦法,只能請人類不再加重你的病癥,并努力保護環境,逐步恢復你的抗病能力。

“地球”:人類啊,請你們保護環境,救救我吧?

篇8

一、 我國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形勢

我國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經過努力已經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環境保護法律、管理制度和辦法。把環境保護工作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改革開放二十年,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條件下,環境質量基本避免了急劇惡化的局面。

但是我們還應看到,由于我國現在正處于迅速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階段,對自然資源開發的強度不斷加大,加之粗放型的經濟增大方式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較落后,污染物排放量不斷增加。從全國總的情況看,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仍在加劇,并且在向農村蔓延,生態破壞范圍仍在擴大。我國環境保護的形勢還相當嚴峻。一些地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已經嚴重阻礙了經濟發展,甚至對人民群眾的健康構成直接威脅。盡管人們同荒漠化進行著不懈的抗爭,荒漠化還是無情地侵吞著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目前仍以每年5萬至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隨著集約化農業的發展,化肥用量以每年10%的速率增長,沒有被植物吸收的化肥大部分隨雨水流入到江河湖泊等水源中,造成水源的污染?,F代化交通標志之一就是機動車輛迅猛增多,汽車排放尾氣給城市空氣造成污染,噪聲也不斷加大。加速城市化使生活垃圾大幅度增加。黃河斷流的頻率越來越高,斷流長度越來越長,使全國人民為母親河的前途擔擾。經濟的發展促進了鄉鎮企業的繁榮,隨之而來的卻是對環境的嚴重污染,如此等等不容忽視。我國的環境保護任重而道遠。

二、 寓環境教育于化學教學中

環境與化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是社會發展到無處沒有化學物質及化學現象的今天。人們的衣、食、住、行、用,無不與化學打交道,工農業生產更是離不開化學。所以環境的污染主要是化學污染。作為新世紀的化學教師,如何培養中學生的環境意識,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是我們中學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許多教育心理學家曾指出:教學的有效性與教師的智能、學科知識水平,以及處理教材的能力有關。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匹配著高智能、高情感。而高智能又往往以寬廣淵博的知識面作支柱?;瘜W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理論修養,善于恰當地處理教材。在化學課內積極滲透環境知識,深挖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寓環境教育于化學教學之中。平時做環境教育的有心人,努力收集、積累環保信息和典型科技成果,把與教材有關的學生歡迎的資料富集起來,使孕育著豐富環保知識的化學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做到滲透自然、聯系實際,使學生親切地感受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

1、 挖掘課堂教材、增強環境意識

環境意識已成為人類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教材提供了環境教育的豐富內容。教師要善于去挖掘各年級教材中可進行環境教育的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講解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危害和治理,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養成保護環境的美德,使我們的下一代在他們涉足社會之前,就將環境意識灌輸給他們。

從教材內容看,由初中的空氣、水、一氧化碳到化肥,高中的氯、硫、氮、農藥、電鍍、石油、煤到醛、酮、腈類等等,幾乎每章每節都可緊密結合教材進行環境教育,這也是中學階段其它學科所不及的。

那么應當怎樣結合現行教材挖掘環境教育內容呢?做法是:如在初中學習空氣一章時,應告訴學生這個維系人類生存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物質,近年來已遭受了嚴重的污染。據監測統計,全國目前每年向大氣中排塵多達2300多萬噸,許多城市交通干道兩側的氮氧化合物含量普遍超標,一些大氣污染嚴重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的肺癌死亡率比其它城市要高出50%左右。在學習一氧化碳時,當知道一氧化碳是無色有劇毒的氣體后,就要明確指出它是大氣的污染物,由于其性質穩定,一旦生成就不易消失,從而強調環境一旦受到破壞、就很難將其恢復過來。為此,我們要立足“防重于治”的原則,決不能做貽害子孫后代的事。

在課堂上運用與化學變化有密切聯系的環境污染及其防治事例,以生動豐富的事例、故事創設情境引學生入“環境”-------入我們人類活動之外的一切,初步樹立生態環境同人類休戚相關的意識。例如在“元素”教學中,通過組成地殼的元素含量與組成人體血液的元素含量極為相似的例子,向學生引入了生命和地球的關系是通過它們的元素體現的。讓初三的學生從剛開始學化學就樹立起人和環境是一個統一整體的環境意識,讓他們懂得環境是人類的生存基礎,人類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其周圍的環境之中。

環境意識還包括掌握保護環境、改進生態環境的技術,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這就必須了解地球表面與人類發生相互作用的自然因素------水、大氣、土壤及其總體構成的環境(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環境污染及其防治。教學方法上,精選發生在中學生身邊的,對他們具有現實環保教育意義的教材內容。例如,在“保護水源”的教學中,列舉1972年日本水俁灣含汞的廢水排入河海,汞如何以食物鏈逐級從浮游生物魚人的逐級富集,引起有機甲基汞化合物導致中樞神經損傷為主的中毒,導致中毒者達283人,死亡60人的悲劇。這樣,學生們不僅從書本知識知道淡水的寶貴,還從水質污染事例的水質、水源情況,更明確節約用水、保護水源的重要性。

2、 綜合教材、穿插環境教育內容

綜合教材穿插環境教育內容,這樣做,既講了化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環境保護意識,還能提高學生靈活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高一化學在教學硫這一章時,可結合硫化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霧對環境造成污染,穿插介紹我國每年排放廢液350噸,廢氣50億立方米,廢渣50億多噸,造成全國城市附近90%的水域遭污染,全國54個城市有45個城市出現酸雨。環境污染是工業發展帶來的后果。但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為了保護環境而停止工業生產。人類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來防止污染和消防污染保護環境。如對硫酸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硫廢氣的回收利用和對含硫燃料的脫硫預處理,改直接燃煤為燒煤氣。這樣不但防止了污染,還可以同時獲得有價值的副產品。

在學生作業時也可穿行環境意識教育。如由銅制取硝酸銅,可采用的方法有三種:其一是銅和濃硝酸反應Cu+4HNO3(濃)=Cu(NO3)2+2NO2+2H2O;其二是銅和稀硝酸反應 3Cu+8HNO3(稀)=3Cu(NO3)2+8NO+4H2O;其三是由銅到氧化銅

2Cu+O2=2CuO,再由氧化銅和硝酸反應CuO+2HNO3=Cu(NO3)2+H2O

生產的同時,既要考慮原材料的消耗,產品的產率,當然也應兼顧環境保護。對比結果應采用第三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既浪費材料又污染了環境。只要我們提高環境意識,依靠科學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免遭污染是完全可以辦到的。

3、 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環境教育。

利用環境教育與化學教學的相互滲透,可促進學生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學習的自覺性,讓學生了解化學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化學與社會的密切關系。如我國人多地少,十三億人的穿衣問題,只有依靠化工工業的有機合成纖維的大量生產才得以緩和,當今人類的現代物質文明中已離不開化學。但隨著化工工業迅速發展,造成的環境污染也與日俱增,大量煤、石油的燃燒,酸雨使地面上成千上萬個湖泊酸化,魚類減少,生物絕種。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劇增,使地球溫度上升。嚴重的溫室效應使地球危機四伏,化肥農藥的廣泛使用,使土壤失去它的自解能力。為此,我們不能坐以待斃等待末日來臨。

隨著學生化學知識的不斷豐富與深化,環境意識也必須在不斷再現的環保知識中增強。教學中,緊扣教材的基礎上,不斷滲透、聯貫各化學知識點與環保知識。例如講到“硫”這一章的二氧化硫被氧化為三氧化硫時,在學生已具備了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酸雨的PH值、二氧化硫的危害以及控制排放、用堿液吸收SO2等知識的基礎上,生動地列舉震驚世界的幾起煙霧事件:比利時的馬斯河谷煙霧事件、美國多諾拉煙霧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說明這些事件都是由于高濃度積聚的SO2與經久不散的煙塵協同作用的結果,以致造成數以千計的人的死亡。并使高中生從環境教育中認識了金屬氧化物煙塵可對SO2的氧化起催化作用。

三、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是實踐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無論理、工、文、經、法、外語以及其它邊緣學科都開設實驗課和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并建有專門的實驗室和與之配套的儀器設備?;瘜W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科學的發展給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帶來巨大推動作用。無論工農業生產還是日常生活,從一般應用到高科技成果無一不涉及化學化工產品。化學科學造福于人類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危害,化工工業是環境污染的重災區,如何在發展化工產品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是環境保護科學的重點課題。化學科學在環境保護上有廣泛的應用,治理環境污染的技術有90%以上是應用化學反應原理和化學科學技術,所以化學學科是從事環保工作人員必備的專業知識,在化學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使未來世界的主人關心環境狀況,是有巨大社會意義的事,學生初,高中階段都開設化學課,在化學實驗課中加進環境保護內容是普及幾代人環境意識的大事,筆者認為主要通過以下教學步驟實施:

1、 實驗操作規范化是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保證

中學生實驗,要求學生做到基本操作正確而且規范化,使學生在藥品的取用、物質的稱量、液休的量取和轉移、物質的加熱、玻璃儀器的洗滌、液體的過濾等做到動作準確,操作熟練,運用靈活。但是,大部分實驗的藥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確給出限量。多用“少許”、“少量”、“適量”、“一定量”等籠統地來限定。往往使學生很難把握藥品的實際用量。這樣既影響實驗的科學性和實驗的效果,又會造成藥品的不合理利用,還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從而不易培養學生的規范化操作。若將藥品規定了用量和濃度,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讓學生接受,觀察和記憶。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和科學和實驗方法。同時節省藥品,減少污染。如:制氯氣時,每產生250ml Cl2,約需MnO21g,所以,根據需要Cl2的量來控制MnO2的用量,更為合理,效果更好。所以將定性實驗中的藥品定量化,既提高了實驗的科學性,又為實驗操作規范化奠定了基礎,是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保證。

2、 發展微型實驗、節約資源、減少污染。

微型化學是一種實驗操作技術,它是以盡可能少的試劑來獲取所需的化學信息的實驗方法,是80年代由美國幾所大學首先發起的化學實驗改革,它具有現象明顯,效果良好,節省實驗材料和時間、減少污染、安全、便攜等優點。一開始問世就受到廣大教師、學生的歡迎。近些年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已經普及到大中專院校和中學。在環境因素困擾發展戰略的今天,普及和推廣微型化學實驗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

教學實踐證明:在微型化的儀器裝置中進行化學實驗,其試劑用量是常規實驗的數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如,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若按常規實驗每次需硫粉0.3g---0.5g ,反應后生成So2為0.6g—1g,而微型實驗每次僅需硫粉約0.02g,反應生成So2為0.04g,排污量大大降低,對師生健康有益,所以采用微型實驗可以節約資源,減少污染。

3、 改進實驗內容及儀器裝置,向無污染方向發展。

化學實驗總是伴隨氣體,液體或固體產物生成,這些產物絕大多數是有毒或有害物質。產生的有毒氣體直接影響實驗人員的身體健康,散發到空中的毒物對大氣造成污染。所以在不影響實驗結果的前提下改進實驗內容及儀器裝置,盡量減少實驗產物對環境的污染。中學化學實驗進行環境保護改進的范例有很多,如濃硫酸與銅反應實驗中,通過改進實驗裝置,有效防止了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硫氣體泄漏,減少了對空氣的污染和對師生身體的傷害。再如,在傳統教材中SO2和H2S氣體的反應實驗。按課本中的實驗操作,需一套生產SO2的發生裝置和一套生產H2S的發生裝置,各收集一集氣瓶SO2和H2S,并使二者瓶口相對應而混合,不久在瓶壁上產生黃色固體------硫的生成。這樣做不僅操作復雜,而且需要時間長,影響教學效果,而反應裝置中未用的SO2和H2S應及時用堿液吸收,不然會造成周圍環境的污染。若將上述實驗操作改進為:取飽和Na2S溶液2mL與飽和Na2SO3溶液2mL一同放入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并混合均勻,然后再緩緩地逐滴加入 3moL/L的鹽酸,很快就會在試管內產生黃色煙霧,隨后有黃色粉末吸附在試管壁上(溶液中也有少量的黃色沉淀)。改進后,操作既簡便又快捷,既節省藥品又使得現象明顯,同時也減少了生成SO2和H2S的量而減少污染,充分控制了SO2和H2S的排出量。

4、 妥善處理化學實驗的廢棄物,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化學實驗要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如不及時處理隨意排放,久而久之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會淡化學生的環境意識,養成不良的習慣,化學實驗廢棄物一般由較純凈的酸、堿、鹽以及金屬單質組成,在實驗課教學中應把實驗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這樣可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環保意識。

四、 在課外活動中開展環境教育。

在化學教育中實施環境教育時,要鼓勵和指導學生參加各項環境保護和環境教育的實踐活動。有關環境保護知識、意識、解決問題的技能以及正確的態度等,都被綜合運用在所參與的實踐活動中。環境意識的形成過程,并不等于環境知識的學習過程。當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講解什么是環境,為什么要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怎樣協調時,學生也許記住了教師所講的道理,甚至學會了怎樣判斷或評價某種行為是否有益于或有損于環境。但這并不表明學生一定形成了環境意識、他們很可能將教師所講的當作一類知識。作為知識變為意識需要一個轉化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實踐,實踐才能使主客觀達到統一。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如何使學生展開這一實踐活動。筆者認為:

首先,需要開展一項長期可持續的活動,才能保證活動的有效開展。環?;顒又行目梢劳行F委或學生會,并請有關負責人參與協調,辦一份自己的小報,宣傳中心活動等各項事宜,有一個環保志愿者說話的窗口,有向全校師生宣傳環境保護知識的固定形式。如出黑板報,環境???,舉辦照片、繪畫、書法等展覽,這樣逐漸擴大影響,爭取各方聲援。

其次,開展有張有弛的周期性活動,可采用專題報告-------請環保、城建、環衛、工廠、鄉鎮企業的有關人士或學生自己,就某些環境問題做可深可淺的報告,并在聽取報告后談感想,寫感受,及時總結,及時反饋,強化理性認識。專題討論會------就某一具體環境問題,收集資料,組織材料,讓參加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討論、相互交流,使學生全方位、多層次地思考環境問題。辯論賽----收集眾多資料,針對不同觀點,使學生通過辯論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吸收,激勵自己努力思索并迅速組織策略戰勝對方。在思辯過程中深切領會環保工作任重道遠。在紀念性節日開展活動更有重要意義,如在3月12日植樹節、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的愛鳥周,等特殊的日子進行一些有特殊意義的活動。可結合學校環境,調查全校節水、節電、節糧及校園環境等情況,給學校有關部門提出可行建議或計劃。這些建議若被采納,則使我們的活動效果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而且實際地為環境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還應展開一些不定期的活動,針對特寫的主題、特寫的事件做出反應。如:突發污染事件的參與調查研究,或對居住的周圍環境、校園內外環境、工礦企業、海洋河流水質、大氣土壤山川等進行參觀考察。

“環境教育是關系到持續發展的一項百年大計”,其根本目的是培養人們較高的環境素質。因此,在世界教育目標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今天,致力于提高國民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思想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教育納入學校的正規教育體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成為義務環保工作者和環境宣傳者,通過億萬學生向家庭、向社會宣傳環境知識,加速環境意識社會化,從而形成人人關心環境的良好社會風尚。

參考文獻:1、陳杰 中國教育出版社

中學課堂教學育人實施手冊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教育滲透與指導

2、徐春放 劉義杰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化學教育

1999、(2)32---34

3、葉健 魯蓮加 淺議中專環保教學 化學教育 2001、(2)20—21

4、張魁柱 郭海鷹

篇9

4. 意識到物質的使用對人類的生活即存在有利的一面,又存在有害的一面。

教學準備

1. 紙杯、方便筷、保鮮袋、餐巾紙、易拉罐、商場或超市的塑料袋等。

2. 反映一次性用品用過之后去處的圖片:廢品回收站、垃圾堆、鐵路附近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 放在同學們桌上的這些物品都認識嗎?它們有什么用

2.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一次性的生活用品。(板書課題:一次性的生活用品)也就是說它們原本的功能只能被使用一次。

二、討論

1. 你們還知道哪些一次性的生活用品?

2. 這些一次性的生活用品分別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小組討論,并把你們的討論結果寫在62頁的表格中。

3. 小組匯報

4. 將學生匯報的情況記錄在以下表格中

材料一次性生活用品名稱

木材方便筷. 牙簽. 紙杯……

……

5. 討論:

(1)這些一次性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是你經常使用的?用過之后,你一般怎么處理它們?(2)被丟棄的一次性生活用品最后到哪里去了?

(3)這些用不同材料制成的一次性生活品除了丟棄之外,還可以怎么處理?

三、塑料制品的處理方式

1.剛才同學們談到了用塑料制成的一次性生活用品的處理。正好書上63頁也提到了這類一次性生活用品的處理。一起來看看,書上說的和你們說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

2. 看過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3.當前塑料制品的回收率很低,大多數塑料制品被隨意丟棄和填埋在地下。雖然塑料制成的一次性生活用品大多數是無毒的,但是由于塑料制品的一些特殊性質。它們還是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

4. 布置實驗任務。分組實驗:將一個塑料袋.

一根牙簽和一張餐巾紙埋在同一個花盆中,定期給花盆中的泥土澆水,保持盆內泥土的濕潤。每隔1周挖開泥土觀察并記錄(64頁表格)一次它們的變化,持續觀察1個月

5. 各小組制定考察計劃。明確分工,明確實驗方法. 實驗地點等

第二課時

一、交流

1. 各小組在實驗之后有什么發現?

2. 介紹:塑料制品在自然條件下大約需要200~400年才可以像木制牙簽和餐巾紙一樣被分解掉。當它們被埋在地下,會妨礙植物的生長;當它們飄散在四周,會丑化環境,如果被動物誤食會使動物死亡;當它們被隨意焚燒,會釋放有毒氣體污染空氣。由于廢舊塑料制品多數是白色的,所以它們又被稱為“白色污染”。

二、正確使用塑料制品

1. 我們的生活中可以不用塑料制品嗎

2. 在塑料制品的使用上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3. 怎樣正確處理被使用過的塑料制品?

三、正確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篇10

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呢?

情感教育實施的基本技巧是教師要愛學生,要尊重學生,要以學生為主體。

1.在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英語學習的意義,提高他們的學習自覺性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把英語的學科特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及學習的社會意義,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

2.經常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和肯定的評價,讓學生體驗作為好孩子的快樂,同時具有穩定和持久的英語學習興趣

這一點不僅要始終貫穿在課堂上,而且還要體現在學生的作業中,我們要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和肯定的評價,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更應如此,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3.教會學生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提高自我調控能力打下基礎

在英語課前5分鐘,我開設了“Everyday English”,每天都讓他們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并發表自己的感想,再讓全班學生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有助于學生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為提高自我調控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4.引導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比較穩定的方向發展,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索精神

在這一點上,關鍵是教師要做好鋪墊,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的求知欲向比較穩定的方向發展。在每節新課教學后,我都會給學生推薦一些書目及相關網址,讓他們自己查找相關的內容,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5.充分發揮教材特點,在教學中使學生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并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如在SBⅢ“A person of great determination”教學中,我讓學生寫讀后感,使學生在對教材理解的基礎上,堅定自己克服困難的決心。

6.培養學生初步的道德感,包括道德榮譽感、羞恥感、義務感、責任感等

在“Dealing With Waste”的教學過程中,我讓他們在上課前,先自己動手查找有關環境污染的材料;上課時,由學生介紹環境污染的原因及世界環境日的由來,并通過課堂教學,加深學生對環境污染的認識;最后,讓學生分組討論“What eaR we do toprotect our environment?”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初步的道德感,而且使學生對合作學習有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

7.通過游戲、音樂、形體、美術等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美感,引導學生將這種美感和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

如在教“Country Music”時,我就找一些歌曲讓同學欣賞,如“Take Me Home,Country Road”“Lemon Tree”等,同時,我向學生介紹各種音樂的不同風格,如jazz,rock and roll等等,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美感,增加了學習的樂趣。

8.通過英語課堂,使學生增強愛國主義意識,拓展國際視野

篇11

1、研究思路:好奇――實驗興趣――探究興趣――學科興趣――科學探究的方法和培養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

2、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準備實驗儀器、并對實驗的目的和在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思考。

3、做實驗、詳細記錄實驗現象(文字記載、像片、錄象等)。

4、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以及一些由實驗而引起對相應學科知識、生活環境和社會現象的看法、感想及見解的小論文。

5、約每兩個實驗進行一次小結、訪談、交流并做好記錄。

6、一段時間后按自己的課題目的對學生加以引導,并針對前期的情況做出小結。

7、課題結束前,通過訪談、問卷、測試等手段對課題效果加以總結、提煉并形成課題論文。

二、課題的研究內容

其一、活動的主體為學生,大約組織200名左右的學生,每兩個學生為一組進行課題研究。

其二、課外小實驗,這類實驗的特點是: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絕對安全,對象為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他包括新教材中的“實踐活動”(相當與以往教材的家庭小實驗),來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現象而設計的課外小實驗(如西紅柿為什么是酸的),結合教學進度補充適當的課外小實驗(例如用燃燒法粗略鑒別幾類紡織纖維等)。

其三、通過實驗實現最終的課題目的(見上面)。為此每個小實驗后都要做以下一些工作: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一些由實驗而引起的對相應學科知識、生活環境和社會現象的看法、感想及見解的小論文,以及特別有價值的拍攝圖片、錄象,新穎的實驗裝置。約每兩個實驗進行一次小結交流并做好記錄。

其四、計劃用兩年的時間,對同一屆學生的高一、高二連續兩年進行研究和能力培養。

三、課題的研究的一些成果

1、培養科學品質

家庭小實驗,可以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嚴謹求實、追求真理、敢于創新地科學態度。家庭小實驗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當實驗不成功時學生就會去分析失敗的原因,改進方法,重新實驗,直至成功為止。漸漸地學生具有一種不怕失敗,鍥而不舍的頑強毅力。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能尊重實驗事實,以實驗事實為依據,進行分析、推理,這是一種科學的實驗品質。

2、挖掘思想素材,提高學生政治思想素質

在實驗中,教師要充分挖掘這樣的素材,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將知識的傳授與素質的培養融于一體。例如,在做“碳酸鈉性質實驗”時,引導學生閱讀“侯氏聯合 制堿法”簡介,學習我國純堿工業先驅――侯德榜先生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毅然回國,獻身化工事業,為國爭光的感人事跡。在做“石油和煤的性質”實驗時,向學生介紹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并結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化學工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鋼 鐵、石油、煤炭、化肥、水泥、化纖等產量均位居世界前幾位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報國之情。

3、正確引導,培養學生心理素質

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心理活動,做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排憂解難。首先,要鼓勵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倡導獨立完成實驗,只有親手做、親眼看、用腦想,才能獲得第一手資料,才能體會成功的喜悅;其次,實驗中有些學生有畏難情緒,害怕失敗,尤其是對一些有毒或有強烈腐蝕性的實驗,更是不敢下手。教師要在實驗前講清實驗中應注意的事項,指出只要規范操作,就不會出現危險,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

4、以實驗用品和實驗現象為媒介,培養學生的美學素質

規范、潔凈的實驗臺,晶瑩剔透的玻璃儀器,整齊有序的實驗裝置,五彩繽紛的溶液,巧奪天工的晶體,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都能喚起學生對美的熱愛和對科學的追求。在實驗教學中啟發學生用廢玻璃和飲料瓶等制作實驗裝置,正確畫出實驗裝置圖,觀察紀錄化學實驗現象,分析產生結果的原因,使學生置身于美的氣氛中做實驗,從而培養學生正確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5、通過布置家庭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

基于時代的要求,教育必須改傳統的封閉式為開放式,要把學校與生產、生活聯系在一起,把學生帶向社會,指導學生自己去設計去操作,形成一種創新的自由,表達和選擇創意的自由,培養開拓創新精神。家庭小實驗可以使學生在一個心理狀態比較寬松的環境中不受時間的限制,反復做,反復觀察,直到滿意為止。同時由于沒有明確給出實驗用品、步驟、觀察的現象等,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各種能力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偉大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在總結成功的原因時說:“中學時代同學間的討論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痹谥v完《測定溶液的PH值》后,學生一方面將其擴展到測定土壤、家庭飲用水,以及雨水的酸堿度,并提出改良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師的啟發下,用自己的幾根頭發,放到不同PH值的溶液里,觀察溶液的變化情況。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最后得出“選用偏酸性”的洗發劑為宜的結論,通過家庭小實驗,極大地誘發了學生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精神。

6、以實驗為紐帶,培養學生環境意識

環境污染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保護環境、治理污染是全人類的共同要求。化學因素是導致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化學實驗中通過實驗裝置的設計,避免有害氣體的任意揮發,做好生活垃圾的回收和處理,極大的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如作酸雨的PH值的測定、廢舊電池的結構研究、公共汽車中化學成分的測定……這些對學生形成環保意識,以至于將來工作中注意保護環境有直接的影響。

7、善用實驗激趣挖掘實驗的動機功能

篇12

如《收集數據》教學片段:

師:昨天同學們回家統計了每個家庭每天丟棄的塑料袋的個數,現在來交流一下。

生:我們家一天丟2個。

生:我們家一天丟4或5個。

生:我們家一天丟3或4個。

生:我們家一天丟4或5個。

生:我們家一天丟5或6個。

師:好,現在取最小的數,統計一下丟棄2個,3個,4個,5個,6個塑料袋的家庭數字。

生:丟棄2個是10個家庭,丟棄3個是15個家庭,丟棄4個是9個家庭,丟棄5個是12個家庭,丟棄6個是5個家庭,

師:估算一下一個月每個家庭丟棄的數字,再估算一下全班同學所有家庭一個月丟棄的數字,一年丟棄的數字。

生:一個月每個家庭丟棄有60個、90個、120個、150個、180個不等,全班同學所有家庭一個月丟棄約5730個,一年所有家庭丟棄約68760個。

師:看到以上數據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覺得環境污染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全國所有家庭丟棄的塑料袋而言,其數量是一個相當大的結果。

生:我覺得保護環境應該從現在做起,我回家跟媽媽講,讓她盡量不使用塑料袋。

生:我想到怎樣把廢棄的塑料袋利用起來變廢為寶。

師:說得好。變廢為寶,我很贊同,大家好好學,好好動腦,爭取將來能攻克這個難題。

本案例學生在親身經歷了收集、處理數據的同時,通過估算全班同學所有家庭一個月,一年丟棄的廢棄的塑料袋數量,聯想到全國所有家庭一年所丟棄的塑料袋所造成的污染就不敢想象了。讓學生一下子認識到:“我覺得環境污染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覺得保護環境應該從現在做起,我回家跟媽媽講,讓她盡量不使用塑料袋”,“我想到怎樣把廢棄的塑料袋利用起來變廢為寶”等等,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進行了愛護家園,愛護環境的教育,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再如案例《百分數的意義》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拿出回家收集的百分數先讀一讀,再說說各百分數的含義。

生:中國在占世界總量7%的耕地上,生產了占世界總量17%的谷物,解決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的吃飯問題。

生:中國人均水資源2200多立方米,大約相當于世界人均水資源的25%。

師:透過這一組百分數,你們想到了什么?大家先在小組里交流,再回答。

生:我國雖國土遼闊,但耕地面積并不多。

生:我國用占世界總量7%的耕地生產出占世界總量17%的谷物,說明我國的農業生產技術高。

生:中國人憑很少的土地養活了世界五分之一多的人口,太了不起了。

生:我國的水資源相當缺乏,我們一定要節約用水。

篇13

現如今環境關系到我們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關系到子孫后代的生長于繁衍;關系到人類文明的未來……可是,我們大家又有誰去關心這個問題呢?大家一味的認為我們美好的家園就是綠色的,給人一種清新、安靜的狀態。對,可誰又會想到現在的環境是怎樣的呢?若是你沿著河邊散步,一陣微風輕輕吹來,陣陣惡臭頓時向你撲面而來。若你向水中望去,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大雜燴呀!看!水面上飄著垃圾袋、飲料瓶……水中的魚都被熏的露出了白肚皮。談到這兒,就沒人會設想一下嗎?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我們的生活會如何?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地球會如何?趁現在還來得及,我們應該保護環境!它關系到人們未來的生存危機!

現如今科技發達,經濟市場更是如雨后春筍一般,一夜之間爆發。國家的許多資源被眾多企業們不是破壞了就是浪費了。我國的資源也是有限的,部分也需要以進口作為補充。許多河流湖泊也被工廠所排放的污水嚴重污染,導致周邊的人無法飲用!

這些問題在人們眼中已是十分嚴重,可現在有一個最嚴重、最值得令人們談討的問題——霧霾。

幸福的生活已經起航。如今家家戶戶基本上有了小汽車,無論是出門游玩還是上班,走到哪兒都離不開車。再加上工業將大量的工業污染物排放于大氣中,二者一結合,嚴重的污染了空氣中的環境,使霧霾的嚴重性再一次加深……

資源的破壞,河流的污染,霧霾的加重,祖國母親身上的負擔越來越重了。為了祖國母親,應該努力的改變這一切,使這一切變得更加生機勃勃,煥發活力。

空氣是心臟的動力,也是我們的呼吸機,我們都為了心臟的動力都應該去保護空氣,不要讓它蒙上一層灰色的面紗。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哺育我們中華兒女的乳汁,保護生命的源泉,不要讓清澈的河流不再流動……

我要讓天變得更藍,水變得更清,樹變得更綠,空氣變得更清新,陽光變得更燦爛,大地變得更生機……一切都是繽紛的世界!

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美好家園,要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積極保護生態資源,使地球母親恢復它原本的樣貌!努力創建美麗中國,美好家園!為了祖國的明天,不懈努力!

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心得體會2暑假里,媽媽帶我來到山西路鳳凰書城,向我推薦了《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者》這本書。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后,不是美麗中國;強大富裕而環境污染也不是美麗中國。正如偉大哲學家所說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這句話讓我深有感觸!今年暑假天氣的異常炎熱,東北等地水災的爆發,全球自然災害的頻頻出現,不正說明了大自然的強大威力嗎!我們中國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環境污染日益劇增,并且嚴重威脅我國城鎮居民的生活和健康,甚至在將來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的合理發展!能源消耗巨大、廢氣、廢水與固體廢棄物日益增加,不堪重負的地球在哭泣!書中用一個個生動、真實的故事向我們訴說著保護自然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無聲的抗訴》。

有一次,小作者和父母去外地旅游,由于需要乘六個小時的火車,他們不得不在火車上用午餐。就在用餐過程中,小作者發現在他們前面一桌長著棕色頭發的外國人拒絕了服務員給的一次性餐具,反而從自己的包中掏出裝著各種餐具的黑色小盒子,并拿出自己的餐具開始用餐。也就在同時,小作者忽然聽見斜對面的乘客很不屑地輕聲說道:呵,這個老外真傻,有一次性的不用偏偏要用自己的,連自己吃虧了都不知道。這句話的出現使得原本就不是很吵的餐廳更加安靜了。

那個外國人用晚餐后,在經過那個嘲諷他的中國人面前時,用生澀的中文,以一種諷刺地語氣說道:像你這樣的人永遠都不會懂得節約。說完冷笑一聲,便轉身離開了。這個故事讓我感到十分羞愧!是呀,目前國內有近千家企業生產一次性餐具,年消耗林木資源五百萬立方米左右,而我們國家是一個森林資源嚴重不足的國家。上海的快餐業每天扔掉的一次性餐具垃圾為二百噸。列車更厲害,一年消耗三億雙筷子。偉大的印度國父甘地曾說過:大自然完全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卻無法滿足我們的貪婪。綠色文明,是一種新型的社會文明,是人類可持續發展必然選擇的文明形態,也是一種人文精神,體現著時代精神與文化。同學們,讓我們通過閱讀書籍,觀察生活,關注社會,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向人們發出倡議,從自身做起,一起用實際心動繪出美麗中國!保衛美麗家園——地球!

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心得體會3在暑假之余,我讀了《美麗中國--勇做生態文明建設者》,讓我明白了---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名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的缺乏、環境的嚴重污染、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趨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的道理。

城市對人類的進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讓人類的生活更便利---高鐵、地鐵、汽車......不久的時間就能到達幾百米外的地方。城市給人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高山、大樹、海洋,給人一種愜意的感受。城市人類變得更加文明,會靠自己的勞動來生活,而不是一切都像大自然索取。城市也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從不間斷的給人類帶來歡樂。

雖然如此,但是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卻不可避免。人類幾十億人口,每天都有數不盡的地球被人類索取,是的地球遍體鱗傷。傷痕累累。因為人類的貪得無厭,所以人類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迎來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因為人類的人口眾多,而又發明了許多大型的交通工具,是的交通經常堵塞,無法前行。汽車的尾氣,工廠的廢氣,使原本清新的空氣變得污濁,人類呼吸困難。如今的城市工業廢水排放量也大的驚人,人類處理不了就排進海洋,讓一部分海洋遭到污染,魚類不能生存。城市的食品垃圾、化學垃圾、工業垃圾,也造成了部分土壤和水體的污染,使它們不能種植和飲用。

這些都是大自然對我們的懲罰。它們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人類的日常生活的健康。所以,我們要做大自然的保護者,并呼吁世界各地的人們保護大自然,緩解自然危害i。多植樹造林,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氣,減少空氣污染并抵擋風沙,防止森林變沙漠。提倡少用塑料質品,減少白色污染。倡導人們保護野生動物,不讓它門被捕獵者獵殺。我們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美麗,我們的農鄉更加美麗,我們租股山水更加美麗和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就讓我們做一個美麗中國的神態文明建設者吧!

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心得體會4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我終于把《美麗中國,勇做生態文明建設者》這本書看完了。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與農村,山川與河流,我國的人民以及我們青少年學生身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同時,本書也嚴肅的指出了在資源環境,生態文明以及人的素質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嚴峻的問題,如水資源污染,生態環境破壞,以及大氣環境受到污染等,人類的生存空間和地球母親的的前途正被陰云所籠罩,看到這些,我感到特別的痛心。

聯想到我的身邊,這樣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平時爸爸送我上學,經常遭遇大堵車,有時候急得我恨不得從車上跳下去步行上學;周日上鳳凰山游玩,山道上不時出現一些礦泉水瓶以及五顏六色的食品包裝袋,真是大剎風景,也嚴重影響了我游玩的心情。尤其讓我難受的是6月初的時候,由于周邊農村焚燒秸桿,老家那個小區全籠罩在一片濃煙中,在那邊呆了半天,我便咳嗽不止,眼淚鼻涕嘩嘩的流個不停還不時的打噴嚏,去醫院找醫生看了下,說我的過敏性鼻炎發作了。想到這些,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作為一個學生,我是不是應該以自己的行動,為生態文明貢獻一份力量呢?

作為一個小學生,我知道我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但我們要從小培養“生態文明,從我做起”的理念,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在家的時候提倡低碳生活,比如要將垃圾袋分類后再丟入樓下的垃圾箱;少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盒和一次性筷子并用手絹或毛巾代替一次性餐巾紙;路程不遠的,盡量不開車而改騎自行車;每次洗澡不玩水,洗澡時間不超過15分鐘;夏天開空調溫度不得低于28度,不頻繁開關冰箱門等。在學校的時候注重文明禮儀,比如不亂扔紙屑,少用或不用木制鉛筆、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不在課桌椅或墻壁上留腳印,認真做好值日工作,對一些不文明的現象主動上前制止。這樣的事情雖然很小,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勇做生態文明的建設者,明天的家園一定會更美麗。

讓我們共同保護環境吧!讓天空增添一抹藍,讓大地增添一抹綠,我呼吁:生態文明,從我做起!

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心得體會5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以未來人類的繼續發展為著眼點。

這種文明觀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這種文明觀同以往的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具有相同點,那就是它們都主張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展物質生產力,不斷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水平。但它們之間也有著明顯的不同點,即生態文明突出生態的重要,強調尊重和保護環境,強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和愛護自然,而不能隨心所欲,盲目蠻干,為所欲為。

生態文明又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說它們有聯系,是因為生態文明既包含物質文明的內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內容:生態文明并不是要求人們消極地對待自然,在自然面前無所作為,而是在把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地能動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在這一點上,它是與物質文明一致的。

而生態文明所要求的人類要尊重和愛護自然,將人類的生活建設得更加美好;人類要自覺、自律,樹立生態觀念,約束自己的行動,在這一點上,它又是與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寧說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說它們有區別,則是指生態文明的內容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說,生態文明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人類對于文明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按照的觀點,文明是相對于野蠻而言的。從社會形態的角度看,迄今為止人類已經經歷了奴隸文明、封建文明、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從生產方式的角度看,人類又經歷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等等。但從生產方式角度看的以往的文明,其著眼點主要是物質,是物質生產能力的提高,人類物質生活的改善。這當然沒有什么不對。

因為在生產力水平很低或比較低的情況下,人類對物質生活的追求總是占第一位的,所謂“物質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尼县| 宣城市| 来宾市| 晋城| 博客| 永安市| 天全县| 定边县| 安义县| 神池县| 西盟| 外汇| 宣汉县| 德州市| 抚松县| 香格里拉县| 余江县| 来宾市| 利辛县| 白山市| 中方县| 大方县| 电白县| 商南县| 利辛县| 兰西县| 台中县| 甘孜| 嘉黎县| 临湘市| 吴桥县| 凉山| 枝江市| 阿尔山市| 泰和县| 泸西县| 景宁| 化隆| 琼海市| 龙游县|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