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環境設計的價值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環境設計的價值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環境設計的價值

篇1

1黃河三角洲剪紙表現語言及藝術特點

民間藝術風格的形成,往往與一個地域的自然環境、地理風貌、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等有著密切的聯系,相鄰地區的文化交流和影響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黃河三角洲民間剪紙的藝術語言,隨著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的幾次大規模的移民潮,使民俗文化在交融中得到了新生和發展,三晉文化、燕趙文化、魯西南文化與本地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新的生命力和獨特的藝術特點。黃河三角洲地區也是溝通東部沿海與祖國北方的交通要道,膠東半島、魯南和浙江一帶客商走京(北京)串衛(天津)必須經過這里,因此,江浙和膠東一帶的剪紙風格也對這里的民間剪紙有一定的影響。黃河三角洲民間剪紙圖案色彩以單色最為常見,也有分色、套色等形式。單色以紅紙或白紙為主,作為美化裝飾用的窗花、墻花、頂棚花、喜花等多用紅色,繡花的花樣則以白色為主。色彩上它以大紅色為主,而且鏤空部分少,色塊明顯,黃河三角洲民間剪紙的風格特點既有簡樸大方、粗獷雄豪的一面,也有手法多變、拙中藏巧的特點。如剪紙作品“鋸大缸”和“王小趕腳”,最能體現黃河三角洲民間剪紙的主要特點,也是黃河三角洲民間剪紙藝術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黃河三角洲民間剪紙的題材和內容多是當地人們喜愛的事物,以反映百姓日常生活題材見長。比如“農家樂”和“回娘家”及“買花布”等剪紙作品,生動地反映了黃河三角洲地區農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在剪紙手法上,黃河三角洲民間剪紙線條粗獷、拙中蘊靈,具有寫意性和隨意性特點。

2黃河三角洲剪紙表現語言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環境藝術設計不僅要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還要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而黃河三角洲剪紙藝術作為一種古老而成熟的藝術形式,將其運用于環境藝術設計中是實現傳統文化的發展與現代設計創新的必然途徑。剪紙能給現代藝術設計提供豐富的創作題材,可以促進設計產生更多豐富的由剪紙而延伸出的各種美妙形式。

2.1黃河三角洲剪紙獨特的“心像圖語”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啟發

黃河三角洲剪紙藝人以心為像,縱橫古今,橫攬萬象,許多剪紙作品擺脫了人物鳥獸的原始形態,抽象成為一幅幅點、線、面的組合結構,幾乎完全是作者心像的表達。它們像一曲曲無標題的音樂,以音律節奏使人陶醉,雖然不一定說出它是什么,但藝術韻味卻是無窮的。這些剪紙藝術造型符合作者心中之像,用科學透視法的眼光看來卻是“變形”的。這些剪紙造型更趨于傳情而不在寫形,更趨于寫意而不在寫實,以點、線、面在平面布列關系中的最佳值為尺度,采取意象的、夸張的、象征的、裝飾的乃至抽象的手法去直抒其美。遠近人物可以等大,一只眼可以裝飾整張臉,物象原型可以完全服從藝人之手。剪紙中超自然形象的組合,是人為的虛化形成,它體現了作者無窮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不同特征屬性的形象組合起來能給人深層次的思考和聯想,更能體現出多種象征和寓意。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發端于包豪斯體系的三大構成,追求理性、條理、幾何化、抽象。物極必反,這種風格必然會產生生硬、缺乏情感等弊端。莊子有句名言,“忘法,畫之適也。忘足,履之適也。”為我們陳述了一種現象:古人隨心所欲,得意忘形的藝術創作狀態。在黃河三角洲剪紙造型設計中,通常是憑著當時的想法來即興創作,心靈所動,剪意傳情。心像圖語的造型理念可以很好地對現代環境設計的多方面產生積極的作用。

2.2超越三維的“心視圖”視角表現方式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價值

在寫實主義繪畫理論中主張“沒有線只有體積”,把畫紙看作是三維空間,最忌諱用平面的眼光把物象看作剪貼似的輪廓。黃河三角洲剪紙它偏偏以兩度空間觀念作為形象思維的基礎,以作者的心像為范圍,上下古今、世間萬物,皆可入畫。以心為視圖,突破時間、空間、物象的限制。物象在作者眼中都成了沒有體積,沒有空間,不講求“近大遠小”的透視比例關系的剪影式形象。這種“心視圖”方式能夠在環境設計中充分創造出新的視覺語言,為觀者帶來與眾不同的觀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達意”要遠重于“繪形”,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藝術,不僅要找到代表中國傳統藝術的符號元素,還要將這些元素巧妙地運用于現代環境設計之中,既然是結合,那一定不是簡單的剪切與復制的關系。事實上,通過吸收黃河三角洲剪紙這種“心視圖”視角表現方式,掌握傳統藝術中的形式與內涵之間的轉化機制,明白了傳統藝術是通過怎樣的組合、變化方式來傳達寓意的,可以使傳統藝術在現代環境設計中出現合理而豐富的變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者運用富有象征意義或歷史淵源的圖形,抽象地加入新的涵義進行圖形變形,使之古為今用。

2.3剪紙中陰陽觀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創新性應用

《老子》中記載:“萬物負陰抱陽。”中國人這種傳統陰陽觀,屬于意識形態范疇,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財產。陰陽觀念在民間剪紙的另一種表現是“內”和“里”為陰,“外”與“表”為陽,民間剪紙中,“內”與“里”多表現為陰圖,“外”與“表”多表現為陽圖,剪紙造型具有虛實結合的特點。這種把虛空間放到和實體空間同等地位的觀點,對環境藝術設計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現代環境設計中,通過引入虛實結合的觀念,利用虛與實的互動,并結合具體設計,能夠有效地提高環境設計傳遞信息的能量。在現代環境設計中,要結合實形和虛形,以其為造型基礎進行設計,并在各種具體的景觀設計項目中予以靈活運用,能夠發揮事半功倍之效。

篇2

智能家居是家居平臺物聯網化的結果,在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和通信技術發展趨勢下,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家居中的各種設備相互聯接,并能統一協調管理。家居智能化的概念已被很多人所接受,相關的智能化設備也進入到普通百姓家,給人們生活增添了不少便捷,尤其是在防火、防盜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能減少生命和財產的損失。

本系統利用Arduino平臺強大的可拓展性和開源性來開發智能家居系統,選用Arduino單片機芯片作為控制核心,通過自建硬件平臺模擬智能家居環境,將硬件傳感器獲取的數據反饋給自編軟件集中處理,用戶可通過客戶端得知家中溫度、濕度、人體警報、火焰警報、煙霧警報等情況并能實時監控。

一、系統設計

1.1系統組成

系統由Arduino控制模塊、溫濕度探測模塊、防盜模塊、防火模塊、無線通信模塊、客戶端報警監控模塊6個模塊組成,如圖1所示。Arduino控制模塊負責處理溫濕度探測模塊、防盜模塊、防火模塊收集到的數據,并將結果反饋給客戶端報警監控模塊進行分析,最終實現所需功能。

1.2模擬家居環境

采用市面流行的DIY小房子搭建小型家居環境模擬實際家居環境,可將模擬家居環境分為臥室、客廳、大門三個部分。

二、硬件系統設計

2.1單片機控制模塊

主控芯片選擇Arduino Mega2560單片機控制板,開源且有很強的拓展性。其處理器核心是ATmega2560,具有54通道數字輸入/輸出口(其中16通道可作為PWM輸出)和16通道10bADC模擬量輸入,4路UART接口,1個ICSP header,時鐘晶振為16MHz。是采用USB接口的核心電路板,通過USB線可與電腦直接連接便于在線進行程序調試。

2.2數據采集模塊

數據采集模塊包括三個子模塊,分別是溫濕度探測模塊,防盜模塊,防火模塊。溫濕度探測模塊采用AM2302數字溫濕度傳感器,防盜模塊采用HC-SR505人體傳感器,防火模塊再分為火焰探測模塊和煙霧探測模塊,分別采用YL-38火焰傳感器和YL-15煙霧傳感器。

2.4無線通信模塊

無線通信模塊采用E12-TTL無線串口模塊,優勢是低功耗,控制方式靈活,中心頻率為433MHz,具有TTL電平的串口通信接口,支持波特率為1200-57600多達7種波特率。經過復雜的無線通信配置以及傳輸算法,通過TTL串口連接到設備,2個模塊即可取代一條傳統的串口線,傳輸距離遠達450m,完全滿足家用。

2.5客戶端報警監控模塊

客戶端報警模塊分為PC端和移動端。PC客戶端使用Visual Basic編程語言編寫,這使得平板移動端可以兼容使用,通過串口將Arduino處理過的傳感器傳回的數據進行分析并予以顯示,用戶可以得知當前家中的溫度和濕度情況以及人體、火焰、煙霧警報,并且在警報響起后可以打開家中布置好的監控設備實時查看家中情況。而手機移動端使用JAVA語言編寫,可以在搭載Android系統的移動電話上使用,同樣可以通過無線網絡或移動數據的方式實時獲知家里的情況并且能夠查看監控。

三、軟件系統設計

3.1 Arduino IDE集成開發環境

Arduino具有類似于Java和C語言的IDE集成開發環境,其編程語言類似于C語言,用戶可以通過USB接口直接進行編程和通信。

3.2算法簡述

本設計中,客戶端會實時顯示當前臥室溫度和濕度數據。當家中沒有起火和無人入侵時,客戶端的人體、火焰、煙霧警報不會亮起。

而當家中起火時,YL-38火焰傳感器和YL-15煙霧傳感器若同時傳回警報,則判定為家中某處起火,此時客戶端報警;而家中若有人入侵,大門的人體警報會先亮起。當用戶收到警報時,可以選擇打開監控來實時觀察家中情況從而作出對策,達到防火防盜等目的。

3.3傳感器處理程序

傳感器處理程序的功能是在Arduino上運行的,將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進行集中處理后通過E12-TTL無線串口模塊反饋給客戶端分析顯示。以如下部分代碼為例:

void loop()

{// 輸出2表示傳感器感應到某種狀態,如火焰、煙霧或人體

// 輸出1表示傳感器沒有感應到

chk = DHT.read22(DHT22_PIN);

humValue = (char)(DHT.humidity + 0.5);

msgstr[0] = humValue; //濕度算法

temperValue = (char)(DHT.temperature + 0.5);

msgstr[1] = temperValue; //溫度算法

irValue1 = digitalRead(IR1_DATA);

if (irValue1 == HIGH) //人體警報算法

msgstr[2] = 2;

else

msgstr[2] = 1;

fire1DVal = digitalRead(FIRE1_DPIN);

if (fire1DVal == HIGH) //火焰警報算法

msgstr[5] = 1;

else

msgstr[5] = 2;

smoke1DVal = digitalRead(SMOKE1_DPIN);

if (smoke1DVal == HIGH) //煙霧警報算法

msgstr[7] = 1;

else

msgstr[7] = 2;

Serial.println(msgstr);

Serial1.println(msgstr);

delay(1000);

}

四、試驗結果

按照本方案設計的基于Arduino平臺開發的智能家居系統能夠完成溫濕度探測、防火防盜及報警和實時監控等功能。但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對終端的反饋只能做到提供警報,不能智能控制,如可用滅火器控制火勢等。對于存在的問題,可在終端增加設備,如加入增濕器和空調來控制溫濕度等。

五、結語

篇3

隨著時展和社會進步,人們在追求住房的同時,現在更注重品質化的生活享受,從物質、精神、技術多層面都有了較高要求。因此,在家居環境質量方面就相應需要有對適應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實際檢測系統,比如較為流行的“智能家居”理念,即是對該方面的一個實際統稱,作為家居環境質量評測系統,在實際的操作中,需要監測的項目較多,然而其整體的設計與安裝等都更加復雜,技術難度更大,標準要求也更高,因此,需要細致分析,以下就對其進行具體的討論。

1 概述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互聯網絡技術漸漸開始引領時代潮流,不但改變了人們的生存方式,也給人們的生活形態帶來了諸多大的變革。在家居環境質量的監控方面,出現了智能家居的新型理論,同時由于各種交叉學科的發展,在家居環境的設計方面有了更大的融合性。伴隨其逐步演變,到現在,已經出現了諸多有關節能環保的材料,同時也出現了更為節能的技術。以我國的智能家居品牌為例,就有物聯傳感、智慧之家、云家等,智能家居中最重要的是關于家居質量評測系統的設計,主要目的是以此保證家居環境的安全性、簡易操作性、可靠性,它可以使家居環境的品質化要求得到進一步提升,使居住質量得到提高。在傳統的家居環境質量評測中,主要是以監控為主,也就是利用局域網絡、藍牙,價格高;還有一些紅外控制方案,其缺點由于受限于距離與障礙物而傳輸控制信息較為困難,安裝難度高,要求多,主要集中于技術方面;較為受歡迎,容易被接受的還有控制終端與互聯網接入等,但是其復雜程度更高、擴展性能較差,價格昂貴,技術有限,很難達到高質量、好效果。然而,其中的困難主要還是模塊化設計的缺乏,控制端過多、通信協議過于復雜、工作效率不高,重復性較大,尤其是在主控與次控之間的功能易于混淆;從提供娛樂功能方面來看,十分匱乏,因此,就需要在傳統的ZigBee的困難基礎上,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探討分析,提供一些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從而建立起一種真正靈活、可拓展、組網與控制相對穩定的智能家居環境控制系統,并為其提供更多的質量評測服務功能,增加其價值。在本次設計中,筆者認為,應該從整體上采用系統論的方法,對其整體先進行思維構建,通過體系化思路的分析,將其分成三大部分(傳感器、ZigBee、主控器),這樣便于層次去解讀,然后再通過系統設計思路,將三者間的關系進行辨析,按照硬件、軟件設計,將其統一在一個更大的智能一體化框架之中。

2 系統分析

所謂一種基于ZigBee的家居環境質量評測系統的設計,其實質是在傳統的基于ZigBee的家居監測控制系統設計的基礎上,將其中的缺點進行克服,建立起層次明晰的主控與次控關系,然后采用無線網絡的設置提高其遠程可操作性。在一種基于ZigBee的家居環境質量評測系統的設計中,應該明確需要進行監測的內容,具體來講,有室內的空氣質量、溫度、濕度以及其他的設備、家電等的使用情況。本文中所討論的基于ZigBee的家居環境質量評測系統的設計,主要是依靠ZigBee技術,將各傳感器節點進行連接處理,從而達到對所要進行監測的對象的監測與控制。其中需要有一個協調器的設置,然后根據它將監測到的數據進行傳輸,即利用串口將其發送到主控器之中,然后用戶即可從顯示屏上根據界面的具體操作,對處理后的數據信息加以識別,從優點來看,它正好符合了上文中所說的標準及要求。

從結構來分析,家居環境監測系統的網絡結構設計,需要三大主要的網絡:一是傳感器網絡;二是本文所討論的ZigBee網絡;三是處于核心首腦地位的主控器網絡。不同的網絡會根據自身的功能處理不同的信息,比如,傳感器就有一氧化碳傳感器、甲醛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以及空氣質量傳感器,主要用來采集各種對象的信息,并對其環境參數及設備狀態信息進行收集。而ZigBee網絡的功能與作用主要集中于對各傳感器上的信息進行采集,完成家庭無線自組網、主控機間的信息傳輸與接收,相當于一個中間人或者協調機構。至于主控器網絡,顧名思義,即是利用串口把ZigBee網絡所收集的各種數據進行接收,并且利用這些電壓信號,通過自帶功能將其進行轉化,以所需的形式加以計算,并最終通過顯示屏將結果顯示出來,提醒用戶具體的家居環境質量以及應該進行的操作。

該系統有效地克服了傳統的有線監控系統中的弊端,運用新技術實現了無線的質量監測系統設計,具有明顯的效果,而且簡單易行,操作起來較為方便,用戶在使用中,也可以根據這些監測結果做出相應的設備調節,從而保持室內環境的節能、適度,從而使居住變得更為舒適,享受高品質的生活。

3 硬件設計

以下分采集模塊、ZigBee網絡、主控模塊三個部分討論對應的硬件設備配置及其間的關系。

3.1 采集模塊

在采集模塊中,對于各種家居環境信息的收集所需要的設備即是傳感器,其具體包括對濕度、溫度等的參數監測。以濕溫度傳感器為例,在溫度與濕度監測方面,需要有溫濕度傳感器來實現監測目的。在本次系統的設計中,所采用的是DHT11型號,它具有經過校準的數字信號輸出,并且是濕度與溫度復合型傳感器,其技術專業性強,可以進行長期的工作,穩定性極高,并且安全可靠。其中,主要是利用DATA使溫濕度傳感器與微處理器間實現通訊,通常情況下,以單總線數據格式為基礎,通訊時間設定在4ms左右,而且把數據分為兩個部分(整數、小數),因而當其處于小數部分時,可以將其讀出為0,這樣也便于未來的擴展。從一次性可完成的數據傳輸來看,它主要是高位先出,一般以40位為主,它的數據格式也是X位溫度整數數據加小數數據,再加相同的數位的濕度數據,最后與同位的校驗和相加,這種格式,在完全精準的情況下,只要正確運行,其結果也會有固定的末X位與其相匹配。例如,當用戶發送一次開始信號,該傳感器即可立刻識別,并思考換其高速模式,當主機開始信號一完成,即會針對性地發出響應信號,將X位的數據傳送出去,同時所觸發的信號,即可被收集,最終經過用戶的選擇讀出需要的數據信息。完成后,即會重新轉換到低耗能模式。

再比如,在甲醛傳感器方面,它利用進口的半導體式VOC氣體式傳感器,靈敏度高、穩定性強、靈活性大,其監測范圍可以達到0.1ppm及以上,因而可以對空氣中所含的各種有機揮發成分進行檢測,如二四苯、甲醛等,都可以完全監測到。其具有輕巧便利、體積小、價格低、速度快的優點,可以將室內家居環境質量的檢測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范圍,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為其品質化生活增添一分動力。在該型號的甲醛傳感器檢測模塊之中,主要使用了微型的陶瓷管。其敏感層更易受到傳感,其中的不銹鋼及塑料固定物更使得敏感元件有了更高的工作條件。因其熱度等可以根據濃度―電壓之間的關系對其進行具體的計算,而一氧化碳傳感器則不同,但是在其原理方面,都屬于空氣質量監測部分,因而類似度較高,只不過是在材料的選擇與所需的識別器具元件方面有所不同而已,此處不進行細加說明,可以參考甲醛傳感器。

3.2 ZigBee網絡

在智能家居環境監測系統的設計中,ZigBee網絡功能與作用主要集中于對各傳感器上的信息進行采集,完成家庭無線自組網、主控機間的信息傳輸與接收,相當于一個中間人或者協調機構。其結構組成有兩大部分:一個部分是協調器;另一個部分是終端節點,以星形狀的網絡拓撲結構為主。其工作運行的過程主要是利用自身的功能收集傳感器中采集到的數據,使其與自身中的另一個部分,即終端工點之間發生通訊關系。與此同時,終端節點就可以通過對設備、環境等的信息數據及相關參數進行自動化識別,并展開對于這些對象的實際控制,另外,它還會與ZigBee網絡中的另一個部分進行數據傳輸,同時,協調器所擔任的任務還有通過這些信息,搭建起一個家庭網絡或者使其組成網絡,把終端設備中的各種數據進行接收的同時,和主控器進行通訊,從而把需要進行控制的命令發送到終端節點。

3.3 主控模塊

在主控模塊之中,會將協調器傳送的數據信息通過串口進行接收,同時實現控制其他硬件的任務,有音頻口、觸摸屏等進行語音通報與人機交互;在無線通信模塊之中,集中于處理其他嵌入式終端間的通信;存儲用SD卡完成。當用戶聽到、看到該系統提供的數據時,可選擇自行調節各種設備的指數或者通過設置使系統自行進行設備參數的更改,使其按照標準的所需環境設置中的具體要求完成自動化設置,從而改善不合范圍的家居環境質量,為用戶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4 軟件設計

4.1 ZigBee組網設計

在ZigBee網絡中的組網設計,依然是由協調器與其節點的互傳信息組成,其中最為主要的還是通過主控的設置。比如,當設置一個ZigBee主控之后,即可向其下載協調器程序,然后再向其他的非主控器進行節點程序的下載,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ZigBee主控與其他多個被控,并進行信息傳輸的過程。

4.2 傳感器的數據采集處理

在基于ZigBee技術的室內環境監控系統的設計中,可以完成監測區域的整體覆蓋,因而可以達到對多點的測量、多次的測量。所以,可以通過本系統完成對濃度最高值與平均值的計算,根據設置固定周期,完全可以使預測曲線與實測結果相一致。下面通過實際的數學方法對其進行具體說明。比如,某室內擁有多個傳感器節點,將其命名為N,那么從第一個傳感器到第N個傳感器所得到的數值之和,即可通過協調器節點進行計算,也就是說,通過節點所測數值的平均值即可得到相關監測區域內的平均濃度,其中將節點命名為X,將平均濃度命名為C,則其公式即可表述如下:

當得到平均濃度后,即可以電壓―濃度間的關系函數進行非線性擬合,也就是對兩者間的數值曲線進行比較,C=1/10^[volt^2/8-(191*volt)/125+2631/1000],所以,其結果即可以通過電壓―濃度關系圖中的實測值與預測值所構圖形的重擬合程度加以比較。

4.3 界面設計

本次研究所設計的系統,在QT界面基礎上,同時可以將傳感器所收集的數據信息進行顯示,從而達到對各個傳感器的數據的實時監測。當在主界面將各種子項設計好之后,即可根據實際的需求對各項進行點擊查看,而且設置了報警按鈕,若需選擇,一按即可。當所有的設置完成后,用戶即可體驗各項質量超標時,系統所發出的警報,并實施具體的家居環境改善。另外,在每個子項中,又設置了關于溫度濕度監測界面、甲醛監測界面、一氧化碳監測界面等,這樣更便于查詢,也更容易使其主次分明,明確各面的位置與所能發揮的主要功能,為用戶的使用提供了更為便捷方便的服務功能。

5 結語

總而言之,每個時代都有著主流的精神潮流,當代社會要求信息化、智能化、簡便易控的家居環境質量評測系統,而且對于設計的要求與理念隨著追求品質化的生活理念的更新而有一些更為獨特的要求,所以在整個的構建與設計過程中,除了具體系統流程、硬件、軟件之外,還需要盡可能地在形式上進行一些創新思考,從而為家居環境提供一個更為和諧、更有創意的質量檢測系統設計,從而將家居環境設計中的“智能家居”推向極致化、唯美化。

參考文獻

[1] 張佩,汪鐳.家居環境質量的智能監測預警系統設計[J].機電一體化,2013,(9).

[2] 錢金偉.智能家居室內環境參數采集與控制系統的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4,(12).

篇4

類型電影的產生最初就是以攫取高額的票房利益為前提的,其綜合了大眾的消費需求,將同一類別的元素集中在一種電影中,作為美國最為主要的電影類型之一,科幻電影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隨著電影政策的逐步放開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觀影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娛樂活動之一,加之電影受眾日益趨于年輕化,電影消費也成為了一種時尚追求,正因如此,大眾對于電影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在這種異于以往的時代呼聲中,電影所存在的經濟價值不可估量。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快節奏的都市步伐使人們疲于應對,他們更渴望一種超脫于日常生活的存在方式,獲得生理與心理的雙重滿足和,從這一層面出發,科幻電影中所塑造的奇觀化世界以及嘉年華式的表現方式極大的滿足了受眾的觀影需求,在內心達到高峰體驗的過程中完成了一次觀影。科幻電影以其獨特的優勢虜獲了受眾的心,同時也表現出了巨大的經濟價值。《侏羅紀世界》在經濟價值層面上不論是在橫向輻射還是在縱向輻射,都為科幻電影的表率。

篇5

1低碳經濟背景下建設環境保護工程的原因

社會經濟發展中,生活生產尤其是工業生產中會耗費大量的石油、煤炭等原料,繼而產生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和水污染等。現代經濟發展要求遵循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和要求,因而提出發展低碳經濟,關于這一要求的提出反映了經濟發展的進步性和時代文明性。低碳經濟是一種生產雙贏的表現,旨在通過技術研究核算和設備更新提高社會生產力、降低污染排放。石油、煤炭等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促進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但是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會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造成溫室效應等。從人類長遠發展考慮,要做到節能生產和綠色經濟。低碳經濟主要是從生產制造、流通運輸和利用回收等環節減少談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發展低碳經濟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人們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生產生活是人們主要的活動方式,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日益增長的人口帶來巨大的物質文化需要,因而提高生產率、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加劇,碳污染物排放也不斷增加。建設環境保護工程是以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為基本目標,重點治理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和核污染等。環境保護工程建設是有組織、有計劃等對特定區域內的環境污染進行綜合治理,并利用專業理論和科學手段集中改善區域環境。隨著人們低碳意識和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環境保護工程建設的需求將不斷增加。新時期的經濟發展,離不開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對于出現地區性的環境污染問題,一方面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予以整改,另一方面需要積極改進生產工藝,促進清潔生產。[2]

2低碳經濟背景下建設環境保護工程的方法和價值

2.1能源循環利用,節約成本

現代經濟發展需要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工業生產中,人們對煤炭等資源的使用量較大,煤的使用范圍廣,但是煤炭綜合利用和煤污染處理技術尚且有待提高。低碳經濟發展要求綜合利用自然資源,以循環經濟的形式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活生產污染。低碳經濟理念下建設環境保護工程,需要研究碳利用技術,節約煤炭資源的使用,明確高效生產和清潔生產的目的。環境保護工程建設中通過提高煤炭利用技術,以循環再生的形式實現生產過程的能源再分配。例如在焦化廠需要不進行煤干餾處理,一般是對煤原料進行高溫加熱,產生獲得焦煤等,在這個過程中生成的煤粉、碳粉等可搜集后再次用于原料加熱中,作為二次燃料使用;對于產生的有機化合物如甲苯、苯和二甲苯等,可以用于農藥、染料、溶劑和洗滌劑等其他合成此材料中。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煤炭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另一方面則是綜合利用煤原料和煤生成物,以廢物利用和循環利用的形式促進環境保護。環境保護工程建設中通過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的改進,促進能源的有效利用,使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向提高,這也是現代社會低碳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之一,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理念。[3]

2.2發展新能源經濟,提高生產效率

工業經濟促進工業文明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工業生產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造成能源消耗和污染。環境保護工程建設是為了通過技術革新促進能源資源的節約,在建立循環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可以積極促進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傳統的經濟生產中,人們習慣利用化石能源進行時生活生產,化石能源屬于自然衍生物,化學性質屬于碳氫化合物,如石油、煤炭、天然氣等,這種類型的能源燃燒不充分時會產生有毒氣體,危害人體和大氣健康,是有利有弊的燃料。現代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量不斷提升,運用先進的科技技術能夠開發和利用其它新型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這些能源屬于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制取方便,且綠色環保無污染,使用效益高。低碳經濟下,要求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因而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代替煤炭發電,也可以生產制造新能源汽車,如電動汽車等,減少石油、汽油的使用。環境保護工程建設不僅需要利用新技術、新工藝促進工業技能和減排,同時要積極開發和應用新能源,全面構建低污染、低能耗和零排放的工業經濟體系。[4]

2.3建設公共設施,提高人們生活質量

現代社會發展中,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生活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國家大力提倡低碳經濟,不僅是指在生產領域要做到節能環保,同時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提出低碳環保的要求。我國是人口大國,且人口數量正處于不斷增長的趨勢,人們的出行、飲食等均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資源。以出行來說,私家車的數量不斷增加,造成嚴重的交通擁堵,同時大量汽車尾氣的排放對大氣污染嚴重,容易形成城市“熱島效應”,汽車鳴笛產生的噪聲污染也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因而在環境保護工程建設中,政府相關部分需要做好積極引導,鼓勵人們低碳出行,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同時倡導文明消費和綠色消費。政府應該加大公共設施投入,如修建地鐵,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鼓勵人們搭乘公共交通共軍,緩解城市道路交通壓力。此外對于私家車的購買和出行,政府需要出臺政策予以限制和控制。對于園林綠化、防燥隔音實施的建立,政府也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在改善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促進人們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低碳經濟的理念貫穿在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養成節約環保的習慣,踐行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維護環境保護工程假設成果。環保工程建設不僅包括環境污染治理,還要在政府部分的協作下,完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出行方式,為人們提供更加便捷、經濟的生活服務,引導人們環境保護從身邊小事做起。[5]

3結束語

現代社會發展不能一味追求經濟利益的增長,同時需要關注環境保護問題。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與科學發展觀的內容和要求一致,強調在經濟發展中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率,降低工業污染和社會污染,尤其是要減少、碳污染物的排放。環境保護工程的建設則是利用現代技術和手段增加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從源頭控制污染排放;對于已經形成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則需要才有高效、科學的手段跟俊污染類型和污染程度針對性解決,保護生態平衡和自然環境。低碳經濟背景下建設環境保護工程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和工業文明進步。[6]

參考文獻

[1]王雷.基于低碳經濟視域下建設環境保護工程的價值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08):125.

[2]周明軍.建設工程的綠色施工現狀與推進建議[J].中華建設,2013(11):136-137.

[3]楊洪镅.低碳經濟視閾下的市政工程施工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07):425-429.

[4]馬曉翼.低碳經濟與當代中國消費倫理觀念的變革[D].上海師范大學,2012.

篇6

1 系統總體設計

本設計的思路是根據單片機的工作原理,利用各個傳感器的特性,設計相關的電路,用單片機來采集相關的參數,并在液晶屏上實時的顯示各種狀態,并且通過按鍵進行相關的設置,超過設置界限時,進行蜂鳴器報警。具體模塊框圖如圖1所示。

系統工作原理:本設計采用C8051F410單片機作為控制核心,通過傳感器檢測將所測溫濕度、光照強度、甲烷濃度輸入到單片機,再由單片機輸出到LCD上顯示,同時通過按鍵設置界限,當測量值超過設置界限時進行聲音報警;并將攝像頭OV7670采集的圖像輸入到單片機里。

2 電路設計

2.1 數字溫濕度傳感器

DHT11數字溫濕度傳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準數字信號輸出的溫濕度復合傳感器,它包括一個電阻式感濕元件和一個NTC測溫元件,并與一個高性能8位單片機相連接。單線制串行接口,使系統集成變得簡易快捷。超小的體積、極低的功耗,使其成為該類應用中,在苛刻應用場合的最佳選擇。產品為4針單排引腳封裝,連接方便。一般DHT11的I/O口線要接5 左右的上拉電阻,這樣當單片機引腳輸出低電平的時候,外部電路提供電流給引腳。電路如圖2所示。

2.2 甲烷氣體檢測電路

MQ-5氣體傳感器所使用的氣敏材料是在清潔空氣中電導率較低的二氧化錫(SnO2)。當傳感器所處環境中存在可燃氣體時,傳感器的電導率隨空氣中可燃氣體濃度的增加而增大。將MQ-5輸出的模擬信號送人C8051F410單片機的AD端即可實現將電導率的變化轉換為與該氣體濃度相對應的輸出信號。

2.3 光照強度檢測電路

光敏電阻器是利用半導體的光電導效應制成的一種電阻值隨入射光的強弱而改變的電阻器,又稱為光電導探測器;入射光強,電阻減小,入射光弱,電阻增大。還有另一種入射光弱,電阻減小,入射光強,電阻增大。C8051F410單片機上面自帶A/D轉換,將光敏電阻AO輸出直接連到單片機的A/D口上即可。

3 系統過程控制

單片機上電以后,系統開始初始化,完畢后,開始進入主循環,等待中斷,進入中斷后,采集并轉換A/D值,再進行鍵盤檢測,是否有鍵按下,若有按鍵按下,判斷按鍵狀態是否設置那一部分,若是設置溫度,則調用設置溫度子函數,若是設置光照強度,則調用設置光照強度子函數,若是設置甲烷氣體濃度,則調用設置甲烷氣體濃度子函數,若是濕度上下限,則調用設置濕度上下限函數。若按鍵狀態是狀態切換那一部分,則讀取相關傳感器的數據,進行相關處理,轉化為具體數值,存儲在緩沖區中并在LCD上顯示。同時判斷是否超過設置的上下限,若是超過上下限,蜂鳴器開始報警。若是在正常工作范圍內,蜂鳴器不報警。最后出中斷,中斷結束。并利用攝像頭OV7670對室內的環境進行視頻監控,完成視頻圖像采集。完畢以后,返回主循環。

軟件要實現的主要功能是實現對傳感器信號的數據采集,然后對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并送入液晶中顯示。程序開始時,對系統進行初始化,包括單片機的寄存器、定時器、中斷設置及各模塊初始化等。CPU等待傳感器傳入信號及A/D轉換結束,通過LCD完成當前監測參數的正確顯示。

4 系統性能測試

在進行調試時,受環境和條件的限制,整個系統只進行了部分測量值比較實驗:溫度監測模塊的測試。測試結果與數字溫度計測量值相比較,溫度計采用型號為TP3001筆型溫度計,測量溫度范圍是-50~+300℃(-58~+572H),測量誤差 1℃。測試結果表1所示,二者偏差在0.2℃左右。

系統測試結果如下:當室內溫度超過設定閥值(25℃)時,蜂鳴器報警提示;當室內濕度高于或低于人體健康范圍內40%~60%時,則蜂鳴器提示報警;當居室內光照強度過高時200LX時,提示報警信息;通過按鍵設置甲烷氣體濃度的閥值,當居室內甲烷氣體超標時,提示報警信息;通過OV7670對室內的環境進行視頻監控,完成視頻圖像采集;通過實驗數據對比了設計的室內環境測量儀的工作性能,測量結果表明,該儀器測量結果較精確,能基本滿足對室內環境監測的要求。

5 結論

本文介紹了一種基于單片機的室內環境監測及控制系統的設計。該系統選用DHT11數字溫度傳感器、MQ-5型半導體電阻式氣體傳感器、DHT11數字濕度傳感器、OV7670圖像傳感器和C8051F410單片機,實現了溫濕度、光照強度及甲烷濃度的監測,并通過LCD進行顯示并且實現了居室內圖像信息的采集,當測量值超過設定閥值時蜂鳴器開始報警。

參考文獻

[1]劉志強,羅慶生.一種智能化溫度檢測系統的設計[J].中國測試技術,2003,29(3):95-98.

[2]李科學.新編傳感器技術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2-106.

[3]潘小飛.基于8051F單片機的智能車輛管理系統研制[D].碩士學位論文.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11.16-18.

[4]劉志強,羅慶生.一種智能化溫度檢測系統的設計[J].中國測試技術,2003,29(3):95-98.

作者簡介

篇7

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本設施,搞好道路工程建設關系著城市經濟及交通事業的改革進程。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人們對于社會交通環境的預期要求更高,積極構建綠色和諧的道路環境是必然的趨勢。城市道路走“綠化”線路已經成為規劃改造的重點內容,配合園林景觀設計有助于道路綠化效果的改善。現分析了道路綠化的環保價值及景觀設計方法。

一、城市道路綠化的價值

道路工程是現代交通系統的基本構成,調整道路結構的布局與規劃工作,可推動著車輛交通行駛的有序進行。“綠色城市”是社會變革的必然趨勢,其要求各項基礎設施在建造階段均能朝著綠色化方向發展。道路綠化對城市改造有著多方面的價值意義,主要表現:

1、美化環境。經過綠化改造的道路區域,其周圍環境變得更加優美完善,且不同地段有綠色植物為鋪墊,整體的美觀價值較高,如圖1。這改變了傳統道路交通的不足,為車輛行駛創造了安全可靠的運輸環境。新景觀融入城市交通系統,優化了城市綠色環境的改造效果,使交通景色呈現了環保、綠化等形態。

2、減小污染。劃分園林景觀區域對降低城市污染有著明顯的作用,特別是對尾氣凈化處理的效果甚佳,這是防范空氣污染的有效方式。眾所周知,汽車尾氣在空氣污染中占有一定的破壞作用,若不及時處理對環境的凈化程度造成不利影響。融入綠色景觀在降低空氣污染方面具有顯著的環保價值。

圖1某道路景觀設計樣圖

二、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的方法

面對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的大環境,我國城市地區面臨著全新的運營環境,以此來為廣大社會群體提供優質的生活及活動場所。交通是決定區域經濟收益水平的關鍵要素,城市地區交通越發達,其創造的產業收益額度往往更高。鑒于道路工程在城市改造中的社會價值,未來工程改造應當注重道路的綠化設計,堅持以生態環保為指導思想完善設計方案,如圖2,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善交通環境。筆者認為,城市道路經過設計應注重以下幾點:

1、物種多樣性。城市景觀環境中要堅持生態優先,保證生物的多樣性,這樣才能滿足道路綠化改造的要求。生物的多樣性出于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是穩定良好的生態環境的具體內容之一,同時也構成了自然景觀。對于道路綠化工程來說,為了保證植物景觀呈現出綠色特點則要選用多種不同的景觀搭配,就必須建立在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基礎上。

圖2景觀設計的原則

2、環保持續性。城市道路是一個有機整體,道路景觀設計中要協調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關系,保證生態效益的充分發揮。同時要協調保護與開發、景觀與生態、投人與產出、建設與養護的多重關系,保證道路綠化體系的可持續發展,還應協調道路沿線各功能地塊的總體景觀建設。設計人員需從長遠角度考慮,提出切實可靠的綠化方案。

3、布局全面性。由于地理區域的特殊性,道路景觀綠化在物種選擇上也要堅持全局化的思想,根據地域環境特點配備不同的園林植物,使綠化景觀在品種、布局、色調等方面都符合要求。設計人員要堅持宏觀思想,從整體上控制景觀設計的線路,并擬定與公路線路牌相對應的綠化面域。如:在高速公路兩旁設置綠化帶等,這些都有助于公路的綠化改造。

4、投資經濟性。城市交通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創建現代化道路交通環境是時展的必然要求。城市道路綠化設計不僅要立足于公路交通功能,還要考慮后期景觀建造的成本耗資。設計單位在編制綠化方案時要顧及到方案執行的資金消耗,在保證道路綠化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節約項目的耗資額度,以發揮出最大的項目經濟收益。

結論

總之,城市道路走綠化改革線路是必然的趨勢,也反映了未來城市發展的理念和建設綠色城市的夙愿。城市道路綠化建設,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做好綠化方案的編制工作,認知道路綠化價值背景下提供可靠的景觀設計模式。城市道路工程改造期間,設計單位編制的綠化方案應堅持多項原則,既要保證道路景觀的綠化價值,還要顧及到項目建造的最終收益,同時要走經濟使用的建設之路。

參考文獻:

[1] 霍宇.淺談城市道路綠化設計[J]. 廣西熱帶農業. 2009(02);

[2] 曹利華,安永新.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J]. 中國市政工程. 2009(03);

[3] 王虎彪.城市道路綠化的幾點思考[J]. 山西建筑. 2009(16);

[4] 梁瑞明,禹蘭景.城市道路綠化中的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J]. 河北林業科技. 2009(04);

篇8

有關環境公益訴訟的內涵,學界有不同的表述,其中有代表性的觀點:環境公益訴訟是指社會成員,包括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依據法律的相關規定,為維護環境公共利益,在環境已經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時,針對有關主體或行政機關提訟的制度。

(一)理論基礎

1、環境權理論

環境權是指特定的主體對環境資源所享有的法定權利,它涵蓋了個人、單位、國家所享有的環境權利,可以分為國家層面、個人和單位的層面。從國家層面來看,環境權就是環境資源管理權,從個人的層面來看,環境權主要包括對環境狀況的知情權、環境資源的利用權和環境侵害的請求權。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環境權理論被提出并逐漸發展起來,1969 年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率先對環境權做出了規定,1970 年 3 月召開了公害問題國際座談會,發表的《東京宣言》也提出了環境權,世界上很多國家法律都把環境權作為一項實體性權利加以規定,這種權利如果被侵犯,環境法律關系主體就不能正常地生存和發展,在確定實體權利的同時,應當給予程序方面的救濟,使權利主體能夠通過司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訴權理論

在環境公益保護方面,訴權應當充分發揮作用。按照西方學者的觀點,權利與救濟相伴隨,沒有救濟,就沒有權利,與此相反,無權利也無救濟。在公益保護方面環境權不應當是一種理論上的權利,該項權利能夠發揮實際作用。應賦予權利人訴訟的資格,即訴權,訴權是“國家法律賦予社會主體在其權益受到侵害或與他人發生爭執時,請求審判機關通過審判方式保護其合法利益的權利”, 當事人的訴訟行為和國家審判機關的審判行為是訴訟程序得以進行的必備因素,二者缺一不可,環境公益保護的重要措施是賦予原告一定的資格,保護訴權的實現。我國在《憲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中都作出了規定,賦予個人和單位保護環境的義務及對污染環境的行為具有檢舉控告權。

有關環境公共利益保護的規定在根本大法、基本法、單行法律中都有所體現,但相關的法律規定主要集中在實體法方面,程序法中規定的過于籠統,缺乏可操作性,一項權利如果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濟,那么該項權利也不能正常地行使,因此保障環境公益訴訟中當事人的訴權是十分必要的。

二、環境公益訴訟的價值體現

(一)保護社會公益的需要

近些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環境問題也不斷地出現:水質,土壤,大氣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環境危機不僅嚴重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健康,而且制約經濟的發展、侵犯社會整體的公共利益,環境的治理是一個長期、復雜的工程,它不僅需要民眾環保意識的增強,更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便是其中重要的法律制度之一。

環境公益訴訟的目的不同于其他的訴訟,這種類型的訴訟是針對多數人的公共環境利益提出的。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環境公共利益實現的同時也會使個體利益或者局部利益得到保障,但這項制度設立的初衷及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并不是對個案和個別群體進行救濟,環境公益訴訟的直接目的是防止環境被污染以及被污染的環境得到有效的恢復,所以,該項制度具有明顯的社會公益性。

(二)實現公平正義的需要

公平正義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的標準,也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構筑公平正義的社會,需要全社會長期的努力,應提高全體公民的的素質,使人們有渴求公平正義的意識與行為。對于法制建設而言,不僅包括實體方面的公平正義,還包括程序中的公平正義。在工業高度化的當今社會,環境污染已嚴重地影響到了社會民眾的生存和發展。現實生活中,公民因環境侵權導致財產和人身方面損害的案件頻發,如果被害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救濟與保障,環境侵權者的違法行為得不到規制和處罰,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就無從談起。

(三)彌補執法資源的需要

長期以來,在環境監督管理方面政府一直是主導力量,在這種管理體制下,社會各界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因為環境污染的案件多,政府監管部門人力、物力是有限的,僅依靠有限的力量去治理環境污染,很難收到良好的效果。當前,行政權力的干擾、行政監督的缺位,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等諸多原因使行政機關難以全面擔當維護環境公益的任務。按照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原告只能針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訟,不能對抽象的行政行為提訟,而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經濟指標的完成做出的決策極有可能忽視了對環境的影響,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原告主體資格多元化的建立可以有效彌補行政權力在保護環境中的不足。

《憲法》賦予了公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公益訴訟權利也應包括在內,缺乏司法救濟的權利必然成為虛設,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是以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形式來保護公共利益,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地參與到對國家環境的監督和管理過程中,該項制度也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措施之一。

參考文獻:

[1]呂忠梅.環境法新視野[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0

[2]陳岳琴. Storm King:美國環境公益訴訟的經典案例[J].世界環境, 2006, (6)

篇9

(三)企業自身為經營行為的問題。企業自身為降低稅費,逃避信用社貸款,偏好現金交易,也制約了支付結算工具的推廣。在農村一些企業為了避稅,當心銀行賬戶會被稅務機關監查,存入戶頭的資金會被稅務當作營業收入,增加企業的繳稅金額,故他們在互相結算時,更愿意用現金交易,在發工資時也更愿意提取現金發放,而不愿意轉賬。此外,部分企業為躲避信用社貸款,在商業銀行開戶,貨款到帳在商業銀行帳戶上,用錢取現,逃避信用社監督。這不僅增加了信用社的現金壓力,也造成結算工具推廣困難。此外,還存在一些農村企業對外清算業務要到縣城或市區其他金融機構辦理,特別是一些處于農村的優質企業基本上都不在農信社開戶,且農村企業在農信社開戶的目的不是為了清算,而是為了貸款,導致了農村金融機構支付結算業務發展緩慢。

(四)農民傳統的交易觀念問題。在我國一些地區,尤其是相對落后的地區,農民大多有強烈的現金偏好,農民對銀行卡支付、網上支付等新鮮事物的接受還需像城市居民那樣有個逐步熟悉的過程。在農民的傳統觀念里,現金比較“實在”,能“看得見”、“摸得著”,并且非跨區的現金存取也不收取任何費用,使用成本低,長期形成習慣的現金交易方式短期內要扭轉難度較大。

(五)資金的安全保障問題。大部分農民對現代金融了解不深,不熟悉一些新型支付結算手段及工具。如票據、ATM、網上銀行等的操作流程,一旦發生資金安全事故,極易影響農民對現代化支付結算工具的應用。加之目前針對非現金支付工具尤其是銀行卡的犯罪日漸增多,這些違法犯罪活動采取的技術手段高、隱蔽性強,對剛剛開始認識非現金支付工具的農村居民的使用信心很容易造成嚴重打擊。

(六)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的從業隊伍問題。目前,農村地區支付結算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專業技術水平較低,并且人員嚴重不足,還不能滿足各種業務處理系統對人員和崗位的配置要求。

(七)農村地區銀行卡的受理環境建設問題。一是目前,農村地區尤其是在鄉村區域,ATM、POS機等支付結算機具的供給還很少。加之,非現金支付工具大多需要支付手續費,就銀行卡而言,還有工本費、年費等,各種費用加起來也不低,對于掙錢難、收入低的農民來說,這筆費用還難以接受。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農村地區銀行卡的使用。

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的建議

(一)改善農村支付結算環境。一是加強內部結算網絡建設。在最近剛剛啟動的人民銀行第二代支付系統中,針對農村金融機構的特點,為農村地區金融機構提供經濟、便捷的多種接入方式,對于不具備接入條件的,人民銀行應積極組織力量,研究與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相適應的業務處理軟件和硬件配套以及外包方式,以提高服務效率,同時,積極鼓勵農村地區金融機構通過方式辦理支付結算業務。二是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部分欠發達邊遠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可能會面臨虧損,這不僅需要金融機構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在促進“三農”發展與自身發展中取得共贏,同時,也需要政府部門、監管部門、支付清算的第三方機構等多方聯動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因此,需要多方聯動,改善農村地區支付結算環境。

(二)提高非現金支付工具應用水平。人民銀行要通過宣傳和培訓提高農村居民的認知度和農村從業人員的服務能力,使農民會用;通過預防和打擊針對非現金支付工具的違法犯罪行為來保障農村居民的使用信心,使農民敢用;通過加強非現金支付工具使用的配套服務設施,特別是銀行卡受理環境建設來擴大其使用范圍,使農民有地方用;通過建立城鄉有別、適度調低的農村非現金支付收費機制,使農民愿意用。

(三)積極推動結算支付工具的創新。以電子貨幣為發展方向,不斷創新和規范支付工具,為市場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支付結算工具和支付結算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新農村建設對金融服務的需要。同時積極開辦具有融資功能的銀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等業務,充分發揮結算工具效能。要加大支付結算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比例,在農村地區逐步配備POS機具和ATM機,與其他銀行之間完全實現跨行轉賬,直接提高資金匯劃效率。

(四)建設良好支付清算信用環境。一是要建立規范完善的社會信用監控體系,大力開發完善包括銀行賬戶管理系統、個人征信系統、支付信用監測系統和支付交易監測系統在內的社會信用監控體系,全面記錄和反映包括無理拒付票據、簽發空頭支票或利用銀行賬戶逃貸、逃債、漏稅逃稅、洗錢等不良信用信息,并在法律規范下向銀行、司法部門和經濟活動的當事人提供信息查詢服務。二是強化社會輿論監督,建立支付結算“黑名單”制度,促進社會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轉。三是建立健全合理的結算收費制度。目前各金融機構對現金存取業務基本是不收費用的,而轉賬業務基本上都要收取金額不等的一定費用,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性,也阻礙了非現金結算方式的推廣,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改革現行的結算業務收費模式,要對現金業務區分不同的業務種類進行收費,降低非現金結算收費標準,以鼓勵非現金結算工具的廣泛使用。

(五)滿足農民的支付結算需求。一是改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設施,比如投放自助銀行設備等,大力推廣現代化非現金結算工具。二是郵政儲蓄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應積極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和產品創新力度,開發出更多適合農村地區的金融產品,提高資金支付清算的安全性和效率。三是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地區基層銀行網點員工支付結算業務培訓力度,使農村地區銀行網點支付結算從業人員熟練掌握結算業務知識,熟悉各種結算工具的特點和優勢,從而能夠依據不同的客戶群體需求推介不同的支付結算品種。同時,要經常性地開展送支付結算知識下鄉活動,普及農村支付結算知識。

篇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316-(2014)06-0062-1

城市噪聲有多種來源,但工業生產與交通運輸最為主要。國內外研究共同認為,主要的城市噪聲來源為交通噪聲,約占35%。火車、汽車、輪船、飛機等均屬于交通噪聲,機動車引起的噪聲時間最久,影響范圍最廣,危害人數最多。此類噪聲嚴重危害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正常工作,甚至會對社會經濟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有效控制城市噪聲污染是城市規劃、交通與道路等人員需要研究的課題。

一、城市噪聲影響來源和危害

(一)影響人們心理健康

吵鬧的噪聲會對人類思維產生干擾,使人精神難以集中,出現煩惱感,對工作效率產生影響,而且妨礙睡眠或者休息。相關研究表明,噪聲聲級與人們的睡眠程度成正比,噪聲為40dB時,一般會影響10%的人;噪聲達到70kB時,會對約50%的人造成影響。換言之,噪聲聲級基本上與將人驚醒的響聲成正比,突然噪聲為40dB可以驚醒10%處于睡眠狀態的人;突然噪聲為60dB可以驚醒70%處于睡眠狀態的人。強噪聲情況下,還可能掩蓋警報信號或是人們交談,使人的注意力分散,容易導致多種意外產生。

(二)影響人們生理健康

噪聲影響人們的生理健康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首先是影響聽力,人們若短時間內處于強噪聲環境下,會出現程度不同的聽力疲勞,出現聽力遲鈍,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就可恢復正常聽力。然而,若人們長期處于強噪聲環境,此種聽力疲勞則難以消除,甚至會導致聽力器官病變,出現耳聾。若人們突然于140~160dB的高強度環境噪聲中暴露,就有可能使聽力器官出現急性外傷,導致鼓膜破裂,完全失聽。例如,爆照聲浪容易使人們發生爆震性聾。其次,影響人體機能。有研究證實,強噪聲環境下,容易誘發多種疾病。對于長期在此類環境下工作的人群,目前已經發現容易導致耳聾、頭痛頭暈、消化不良與神經衰弱等癥狀,可進一步引發心血管病以及高血壓。若噪聲刺激更強,則會直接使人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目眩、視覺模糊、眼球振動、血壓、呼吸以及脈搏大幅波動[1]。

(三)影響社會經濟

曾有學者對噪聲污染的危害成本與社會成本進行評定,發現噪聲導致的社會成本表現為以下方面:降低住宅價格,臨街住宅價格通常要比遠離交通干道,噪聲干擾小的居民住宅低30~60%;增加噪音消除費用;有限資源的合理分派;管制費問題。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健康意識也不斷增強,因此用于居住環境方面的改善費用越來越高,相應的社會成本隨之增加。

二、城市噪聲防治

(一)治理噪聲源

首先,治理城市噪聲源。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政策與交通規劃,對不符合相關標準的機動車輛限制其進入市區,市區中限制鳴笛;大力發展噪聲污染小的交通系統;對道路設施進行改善,加寬路面,以單行線取代雙行線,保證行人、快慢車各行其道;禁止新建鐵路穿越市區,對于已有鐵路的區域設置天然屏障等隔聲防護裝置;市區交叉路口均架設立交橋或者天橋;限制市區上空飛機飛行。其次,治理工業噪聲。要求污染源撤離市區,若噪聲源不能撤離,改善其部件與結構,改進操作技術與生產工藝,降低發射功率。例如,以焊接取代鉚接,利用聲音的衰減、反射、吸收等干涉特性,應用隔音罩與吸聲材料控制噪聲傳播[2]。

(二)治理噪聲的傳播途徑

第一,合理規劃城市土地的功能區域,將鋼鐵廠、重工業區以及機械廠等重噪聲區置于郊區,學校與居民區等低噪音區保證與重噪聲區遠離,商貿區與輕工業區等中噪聲區允許臨近低噪聲區。遠離市區的位置建設車站、碼頭或者港口。第二,控制人口。人口集中必然會帶來交通、商業以及工業的集中,城市噪聲隨人口密度逐漸增大,上海的環境噪聲高達74dB,而北京的環境噪聲已經達到75dB。第三,道路兩側設置天然屏障,例如圍墻、土坡與路障等,開闊地種植闊葉樹、草木與灌木等,以衰減與吸收噪聲。第四,建設物建立在毗鄰交通干線的小區,形成屏障,盡量于地下設置交通干道;小區內設置綠化帶,以起到隔聲與吸收噪聲的目的。

(三)接收處防噪措施

噪聲環境下,佩戴耳罩、耳塞或者防噪頭盔等護耳器,盡量減少停留在噪聲環境中的時間;車間工作人員注意護耳塞的使用,若噪聲源分散且多,可專門設立有隔聲板的操作間,操作人員在其中進行工作遙控。對于特殊區域,如辦公建筑、住宅或者高級賓館,采用雙層中空隔聲玻璃、空調設備與隔聲窗幕。小區住宅可采用減噪護欄與門廊;住宅的臨街面空地植樹或者種草,利用綠化帶衰減噪聲,綠籬與綠林均具有吸收噪聲的效果,枝葉越密,噪聲的吸收能力越強,綠色植物夏季能夠吸收噪聲7~9dB;室內頂棚安裝吸聲體或者吊頂吸聲,墻壁采用無害的吸聲材料進行處理。對于呈“開放型”的大空間,為使交談“私密性”增強,利用電腦等電子設備營造背景噪聲,以達到“掩蔽效應”;利用易被接受的流水背景、空調系統或者通訊設備產生人工制造的背景噪聲,例如,采用優美舒緩的音樂作為一種“掩蔽噪聲”,采用隔聲屏減少人員之間干擾[3]。

結束語:

城市噪聲帶給人們諸多煩惱,同時也對居民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但是只要應用科學態度有效治理,就能有效減少噪聲危害。隔聲、防聲、吸聲、防振處理能夠減少噪聲至少10~50dB;合理布局城市建筑,可降低噪聲10~40dB;設置綠化帶可降噪4dB。凈化環境,美化城市,減少噪聲污染,當從我們每個人做起。

參考文獻:

篇11

key words : variable fuzzy assessment; uranium mill tailings; evaluation of radiation environment assessment1

1. 引言

鈾礦是國防軍工和核電能源的重要戰略性資源,鈾礦山開采幾十年后面臨著退役,退役鈾礦山整治工程旨在保護工作人員和附近居民免受殘存放射性物質的輻射危害和其他可能的危害。為了了解退役治理完成的鈾礦山是否穩定、環境污染是否嚴重及退役治理效果、代價利益的最優化等,需要對退役鈾礦山進行輻射環境質量評價[1]。目前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層次分析法[2] 、綜合指數法[2]、TOPSIS法[3]、模糊綜合評判法[4]等,但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及方法自身的不足,至今仍沒有一個廣泛認可的評價模型。如層次分析法和綜合指數法中權重不好確定 [5];模糊綜合評判中隸屬函數和權重矩陣難以構造[6],造成評價模式難以通用。

本文以可變模糊集理論[7]為基礎,提出了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可變模糊評價法,并選取江西某典型退役鈾礦山運用可變模糊評價法,通過MATLAB編程計算,對其輻射環境質量進行等級評價。

2. 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可變模糊評價模型[7]

設有個待評價的輻射環境質量評價對象

(1)

評價對象的特征用個指標特征值來表示

(2)

則個評價對象的全體指標特征可用階矩陣表示

(3)

式(3)中:為第個評價對象第個指標的特征值,;。

評價對象依據個指標按個級別的指標標準特征值進行識別,則有級指標標準特征值矩陣。

(4)

式(4)中:為級別指標的標準特征值,。

參照指標標準矩陣和實際情況確定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評價可變集合的吸引域矩陣與范圍域矩陣

(5)

根據各級別的實際情況確定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評價吸引域中的點值矩陣,可根據待評對象級別對優、劣模糊概念的物理分析確定[7]。對優級即,;對劣級即,;對為奇數的中介級,。對于的其他級別,的點值通用模型為

(6)

根據待評對象指標的特征值與級別指標的值進行比較,若落在值得左側,其相對隸屬度函數為

(7)

若落在值得右側,其相對隸屬度函數為

(8)

樣本對級別的綜合相對隸屬度

(9)

式(9)中:為評價對象關于等級概念對吸引性質的非歸一化相對隸屬度;為指標權重;為模型優化準則參數,為最小一乘方準則,為最小二乘方準則;為距離參數,為海明距離,為歐式距離;其中為評價指標序號,。

由式(9)可知,可變模糊評價模型是一個變化模型,可廣泛應用于模糊概念的識別問題,通過不同參數組合,可對評價結果的可靠性進行驗證。

由可變模糊評價模型可得非歸一化的綜合相對隸屬度矩陣

(10)

將式(14)歸一化處理得到綜合相對隸屬度矩陣

(11)

級別特征值公式為:

(12)

級別特征值判斷準則公式[8]為:

(13)

3. 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可變模糊評價法實例分析

3.1 評價指標及指標標準區間的建立

根據鈾礦冶退役設施退役竣工驗收標準,建立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評價指標包括以下各個項目:廢石場氡析出率、大氣中氡濃度、水中放射性核素(包括、、總、總)、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包括、(上層和下層))[4,12]。指標標準區間的確定,采用韋伯-費希納(Weber-Fischna)提出的指數標度法(W-F定律)[13],結合《軍工鈾礦冶設施退役工程治理設計的暫行規定》,將各指標的治理效果分為四級標準:Ⅰ級(優)、Ⅱ級(良)、Ⅲ級(中)、Ⅳ級(差)。構建的評價指標及指標標準區間如表1所示。

3.2 評價指標數據的采集

選取南方某典型退役鈾礦山做為評價對象,對該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連續三年進行實地監測及取樣分析,所得實驗數據如表2所示。

3.3 有序二元比較模糊決策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14,15]

四項評價指標重要程度與該退役鈾礦山周邊人口分布、種植業、畜牧業等有關,綜合考慮各項因素確定水中放射性核素最為重要,以其作為標準與其他各項指標進行二元比較分析,得到二元比較判斷矩陣并作一致性檢驗,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處于 “同樣”與“稍稍”邊緣,廢石場氡析出率與大氣中氡濃度在“稍稍”與“略微”之間,確定權重為。

3.4 可變模糊評價模型的評價結果

通過MATLAB編程計算可得,該典型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評價等級如表3所示。

將上述評價結果與文獻[4]所采用的模糊數學法的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可變模糊評價法的評價結果與模糊數學法的評價結果基本一致,且可變模糊評價法通過改變模型中的參數,使得評價結果具有動態性。

4.結論

本文用相對差異函數表征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評價指標與評價等級間的吸引特性與排斥特性,結合二元比較模糊決策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運用可變模糊評價模型對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等級進行評價。評價結果與模糊數學法的評價結果基本一致,表明該方法的合理性。該方法通過改變模型中的參數,使得評價結果具有動態性,可信度更高。綜上所述,該方法計算簡便,評價結果合理,可信度高,可應用于退役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的評價。

參考文獻

[1]石玉科. 某典型退役鈾礦冶設施輻射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D]. 南昌:東華理工大學,2014.

[2]鐘齊佳,花明,羅姣. 某鈾礦山退役治理后的環境效益分析[J]. 中國礦業,2010(12):45-48.

[3]李剛仁,楊亞新,鄭勇明等. TOPSIS方法在鈾礦山輻射環境質量分級綜合評價中的應用初探[J].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 34(2): 174-177.

[4]鄭勇明,張葉,彭鳳梅等. 模糊數學在鈾礦山輻射環境綜合評價中的應用初探[J].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35(2):173-177.

[5]孟憲林. 層次分析法在環境質量評價中的不足與改進[J]. 四川環境,2001(01):64-67.

[6]陳守煜,徐冬梅,邱林. 地下水水質評價可變模糊評價法[M]. 大連:大連理工大學水資源與防洪研究所,2011.

[7]陳守煜. 可變模糊集理論與模型及其應用[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8]陳守煜. 工程模糊集理論與應用[M].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8.

[9]陳守煜. 水資源與防洪系統可變模糊集理論與方法[M]. 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10]陳守煜. 復雜水資源系統優化模糊識別理論與應用[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

[11]陳伯揚. TOPSIS法在土壤環境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 現代地質,2008, 22(6):1003-1009.

[12]熊覦,萬明.某鈾礦退役治理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情況及討論[J]. 輻射防護通訊,2010,30(3):30-33.

[13]鐘龍芳,王菲鳳,張江山. 基于韋伯-費希納定律的地下水環境質量評價[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12, 37(12):25-28.

[14]羅小明. 多目標決策的二元模糊比較法[J]. 決策探索,1995,(第5期):13-15.

[15]求解系統無結構決策問題的新途徑[J].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1993,33(6):705-710.

[16]Yogesh Prasad, Ganesh Prasad et. Seasonal variation on radon emission from soil and water. Indian J. Phys.83(7), 1001-1010(2009).

[17]Anon.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of Radon Releases from Uranium Mill Tailings[R]. Technical Reports Series No.333.Vienna: LAEA,1992.

基金項目:

篇12

1 引言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城市霧霾、裝修建材中的甲醛時時刻刻的威脅著人類的健康,人們越碓焦刈⒆約核居住的環境。市場上普通的空氣檢測工具大多功能單一,有些產品只能夠檢測霧霾或者只能夠檢測甲醛。有些產品兼具了多種檢測功能,但是沒有實現遠程監測,使用者必須持有設備到現場才能夠檢測出空氣質量,這樣不方便使用者實時監測空氣的質量。針對以上問題,本文設計了一個可以遠程實時監控的系統,該系統可以用手機APP實時遠程監測家庭環境中的PM2.5、甲醛、溫濕度、光照強度,使用戶針對相應的環境問題做出對應的處理,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保證身體健康。

2 系統結構

本系統主要由以下幾個模塊組成:

2.1 主控模塊

主控芯片為STM32F103C8T6。該芯片的具有ARM 32-bit Cortex-M3 CPU,片上128k flash、20kRAM、12-bit精度的,片內ADC轉換器,以及I2C接口等。

2.2 傳感器模塊

夏普粉塵傳感器GP2Y1010AU0F采集PM2.5值,分辨率:19,精 度:±10% F.S,測量范圍:0~999ug/m3測量方式:自動非接觸。

(1)DHT11數字溫濕度傳感器采集室內溫濕度;(2)相對濕度分辨率:1;(3)溫度分辨率:1;(4)濕度精度:25℃±5%RH;溫度精度:25℃±2℃;(5)濕度測量范圍:25%~90%RH;(6)溫度測量范圍:-20~55℃;(7)測量方式:自動非接觸;(8)ms1100甲醛傳感器檢測甲醛;(9)數字分辨率:1ppm;量程:0~75ppm3;(10)精度:±5%F.S;(11)測量方式:自動非接觸;(12)BH1750光照傳感器測量光照強度;(13)分辨率:1Lx;(14)精度:+/-20% Lx;(15)測量范圍:1~65535 Lx;(16)測量方式:自動非接觸。

2.3 uart-wifi模塊

ESP8266進行串口通信建立聯網和數據傳輸。ESP8266是現在成本較低的WI-FI連接方案之一,考慮到用AT指令進行的聯網和數據交換的任務,用于產品響應時間很讓人擔憂,所以本次設計我們利用機智云開放平臺提供的機智云固件刷入ESP8266的片內,并通過ESP8266的片內編程解決響應時間及IO資源的問題。

2.4 云端和APP模塊

將接收到的數據上傳到機智云提供的云平臺,并利用機智云平臺的SDK開發APP。

整個系統的框架如圖1所示。

3 軟件設計

整個軟件系統采用模塊化程序設計,主要包括:系統時鐘初始化、各傳感器模塊初始化、通用I/O中斷、定時器、I2C、時鐘、AD轉換器。按鍵按下時,先判斷是不是啟動Wi-Fi聯網配對,如果設備不連接網絡該系統的各個傳感器也會自動將采集到的數據轉換成數字信號。主控CPU采集的數字信號經過運算后,在液晶屏顯示出采集溫濕度值、光照強度、甲醛含量、PM2.5濃度,其中為了保證數據的實時性和精確性,各模塊數據采樣時間間隔為14個時鐘周期,轉換精度為12bit。同時也發送數據到機智云的云服務器中。在移動端使用機智云平臺提供的SDK制作一個接收數據的APP,能夠從其云服務器上獲取實時環境數據,從而達到遠程監測數據的目的。其程序流程如圖2所示。

4 系統實現及測試

4.1 系統核心板的的實現

根據需求做好電路設計并制做PCB,焊接上元器件,最終核心板成品如圖3所示。

4.2 功能測試

檢查電路有無異常,先在斷電情況下,用萬用表測試電路,發現并無異常情圖5 云平臺接收的數據況。燒入程序上電后,查看數據顯示有無異常情況,經測試各項數據均能夠正確顯示。效果如圖4所示。

最后檢查機智云平臺有無數據,APP能否實時監測數據,經測試發現本系統能夠實時查看環境的數據。效果如圖5所示。

5 結語

通過對測試結果的分析,本系統可以監測家庭環境中的PM2.5、甲醛、溫濕度、光照強度,通過網絡可以將收集到的數據傳輸到機智云云端,并且利用APP實現對環境質量的實時監測等功能。本系統吸收現有的產品優點,同時進行一些改進,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電路簡單、系統整體功耗低、發熱量低、可以穩定連續運行;

(2)使用新型、主頻高的控制芯片,能在芯片上實現數據處理

(3)智能設備與互聯網相結合,通過網絡將數據傳輸到機智云云端,將采集的數據儲存到機智云的云平臺,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記錄設備運行狀態。

(4)利用機智云開放平臺,開發者根據相關SDK進行開發即可實現設備的聯網能力,縮短了產品的開發周期。

參考文獻

[1]劉火良.楊森.STM32庫開發實踐指南.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4.

[2]盧有亮.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統原理與設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1.

[3]鄭亮,鄭士海.嵌入式系統開發與實踐.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5.4.

篇13

某醫院住院樓擴建工程地下室基坑開挖面積約為6100 m2左右,支護結構延長米約410m,基坑周圈開挖深度為9.5~13 m,工程總用地面積約27704m2,總建筑面積68640m2。地下建筑面積為10010 m2,設地下室2層;工程±0.000標高相當于85國家高程3.450m,自然地坪絕對標高為2.800m,住院樓、門診樓室內地平高程3.450m,工程樁為鉆孔灌注樁。

基坑周邊環境情況詳見圖一。

二、工程特點及周邊環境的復雜情況

基坑支護結構形式的選取必須綜合考慮地下室特點、周邊環境和地質條件等因素,才能得到既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又施工方便的基坑支護方案。該工程有以下特點:

1. 地下室特點

1)基坑開挖面積較大,地下室開挖面積達到6100m2。

2)基坑開挖深度較深,基坑四周挖深達9.5m~13m。

3)工程樁為鉆孔灌注樁。

4)平面形狀較為復雜,成凹字形。

環境情況要求極高,尤其是東側對基坑變形控制極為嚴格。

圖一

1.周邊環境特點

1)本基坑周邊極為狹小,對基坑開挖和地下室比較不利。

2)地下室東側基礎距已使用的醫院住院樓、門診樓基礎最近距離為1.2m。圍護結構緊挨既有建筑物基礎; 尤其門診樓基礎形成一個半島狀,圍護結構的變形直接危及該樓的正常使用。

3)西面距河岸僅為8.0m左右,需要設計防滲帷幕;

4)北側是該工程唯一的施工材料堆場;

5)南面中山東路延伸段為市區通車主干道,今后施工場地出口為現今醫院的正大門,施工期間與醫院今后的正常營業進出共用一個入口。目前場地條件的這種不利狀況,勢必對基坑的開挖、基坑的安全性及今后的主體施工帶來很大的困難。

6)工程地質參數及特點

工程地質參數表

層 號 土 層 名 稱 平均厚度h(m) 重度γ(KN/m3) C(Kpa) φ(°) WO(%)

1-1 人工填土 1.0 18.0 5 10

1-2 粘土 1.2 19.2 30 16.5 31.4

2-1 淤泥質粘土 4.0 17.5 13 8.3) 47.5

2-2 淤泥 6.6 16.8 12 7.1 54

4 粉質粘土 8.3 19.1 19 12.4 31.1

5-1 粉質粘土 8.5 19.4 34 16.3 28.6

5-2 粘質粉土 8.0 19.0 10 27.3 31.4

1)本基坑坑底附近為2-2層淤泥,厚度約為4.6~6.7m,這層土物理力學指標較差(c=10.8, φ=7.1)。

2)物理力學指標較好的第4層粉質粘土埋深約為12.5m左右;

3)物理力學指標更好的第5-1層粉質粘土埋深約為23m左右。

4)支護結構的選取

通過上述介紹可以得知,本基坑支護工程具有土質情況差、環境復雜,變形控制要求極高等特點, 為此在基坑支護結構選取上首先考慮到采用連續墻加內支撐的支護方案,但本工程場地比較狹小,特別是東側緊臨已建主體基礎最近距離只有1.2米,致使施工機械無法正常工作,且連續墻加內支撐方案的工程造價較高,經過測算約2.5萬/延長米。

鑒于上述情況,在基坑設計時我們不但需要解決工程本身的復雜情況及工程和周邊建筑的安全問題,同時也需要控制工程造價,因此經過多個方案的分析計算比較,選擇了排樁加內支撐的設計方案,采用該結構形式后尚需要解決的設計問題有:A、基坑坑底土質差的問題;B、基坑防水、防滲問題;C、因基坑一側臨河,因此基坑開挖后所帶來的東西側土壓力不平衡問題;D、施工場地狹小問題等。下面通過具體設計過程的介紹,來闡述上述問題的解決情況。

1、支護樁選取情況:

支護樁根據不同工況進行計算,分別選用Φ800和Φ900的鉆孔灌注樁,支護樁計算及支護結構協同計算采用“理正深基坑支護結構設計軟件 F-SPW V5.0”進行計算。考慮施工期間支護樁間漏土、滲水會給工程帶來嚴重危害,故緊挨支護樁間打了一排Φ500的高壓旋噴樁做止水帷幕。同時由于本工程土質情況極差,坑底附近基本為淤泥質土,因此在基坑內緊貼支護樁的坑底處打了長度約為2.5米的高壓旋噴樁進行坑內土加固,改善坑底土的土質情況,以便有利于提高基坑的變形控制。

2、支撐體系設計情況:

平面支撐體系:在基坑的角上采用角撐的形式,為保證東側已建成的醫院門診樓和住院樓的安全,在房子嵌入基坑的陽角部位的兩個方向均采用雙肢對撐的形式,基坑其余局部地方采用外桁架及對撐的形式,同時為解決施工場地狹小問題及考慮基坑內外土壓力不平衡等問題,在基坑的南側和西側又設計采用了寬7.0m的梁板式門架結構,門架一側與基坑的支護樁相連,門架頂板厚為30cm厚鋼筋砼板,其上作為施工通道。這樣支撐體系水平剛度大,不但對控制支護結構的變形,保證已有建筑的安全性非常有利,同時解決了施工場地狹小的問題,給施工帶來了方便。平面支撐設計詳見圖一。

豎向支撐體系:

為了減少基坑開挖對已建成的門診樓和住院樓的影響,保證已有建筑的安全,將第一層支撐面降至-1.50m標高,使第一層支撐面高出門診樓的基礎承臺底30cm(高出住院樓承臺底1.0m),今后施工時在第一道支撐側和門診樓(住院樓)承臺之間采用毛石砼填實,對減少已有建筑的變形非常有利,第二層支撐設在-6.80m標高,使支撐凈間距為4.6m,方便常規120挖機作業和運土車輛的行走。

支護結構豎向關系詳見圖二。

圖二

三、施工及監測情況

基坑工程施工情況的好壞,施工措施的是否到位,同樣是基坑工程的關鍵環節,為控制基坑工程的變形,確保周邊建筑的安全,施工過程中采取了以下的控制措施:

1、加強支護樁施工質量控制,控制支護樁的泥漿比重、充盈系數、垂直度、沉渣厚度等指標,要求嚴格按照鉆孔灌注樁施工規程及《寧波市軟土深基坑支護設計與施工暫行技術規定》進行施工。

2、基坑土方開挖期間要求做到分層挖土,挖出的土方要求及時外運,嚴禁在基坑四周進行堆土,同時為減少土方暴露時間,土方挖完后要求盡快進行墊層施工。

3、支撐的施工要求盡量整體澆筑,以便使基坑形成較大的水平剛度,減少基坑的變形。

4、在防滲漏方面,除設計中已考慮的高壓旋噴樁止水帷幕外,還要求基坑外側的地表設100厚C10防水砼面層,避免地表水大量流入基坑,同時圍梁四周雜填土大部分區域采用粘性土進行換土夯實處理,以防雜填土內的孔隙水大量滲入基坑。

基坑施工期間對基坑及周邊設置了若干個點位進行深層土移監測、水平位移監測、周邊環境監測等方面的監測,由于設計和施工措施的到位,如設計在基坑的西側做了門架結構,大大減少了因東西側土壓力不平衡而產生的基坑整體向西側平移的情況,從而保證了周邊建筑的安全,因此通過監測各方面的數據均比較理想,基本均在控制值范圍之內,特別是周邊建筑的地坪沉降情況,其最小值為約1-3mm,緊挨基坑東側最危險部位的建筑地面最大沉降約為25mm,各監測點最大值監測數據如下表,均符合變形控制要求。

四、結論

通過上述設計案例的介紹,排樁加內支撐的支護結構形式證明是一種比較安全、可靠的地下室基坑支護結構,其結構形式結構簡潔,受力路徑明確,工程造價相對較低(該醫院的基坑支護延長米造價約為1.8萬/米),便于施工,而且這種支護結構的變形較小,對周圍建筑物的影響較小,因此在軟土地基和周邊環境復雜的基坑工程中,不妨為一種很好的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嫩江县| 盖州市| 平江县| 阜城县| 五华县| 长海县| 正镶白旗| 平湖市| 林周县| 睢宁县| 忻城县| 鹤峰县| 古浪县| 高雄市| 柘荣县| 永吉县| 厦门市| 北碚区| 伊川县| 墨玉县| 宁都县| 法库县| 阿合奇县| 玉溪市| 平南县| 舞阳县| 晴隆县| 镇江市| 个旧市| 巴塘县| 宁乡县| 新密市| 兰考县| 巍山| 泸西县| 台东县| 绵竹市| 通州市| 大方县| 舞钢市| 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