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信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推出的我國部大型高清工業紀錄片《大國重器》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期間,在央視財經頻道成功播出后,立即引起了中央領導和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也引發了全社會的熱烈反響!
為進一步總結裝備制造業發展中的典型案例、成功經驗,以及立體化記錄和傳播為實現中國夢、為振興裝備制造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及事跡,我們在紀錄片的基礎上編著出版了同名圖書《大國重器》。
本書共分為7章,前6章以《大國重器》6集紀錄片為主線,以圖文結合的形式把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中的關鍵人物和普通的產業工人生動地展現在書中,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為與紀錄片互補,書中對18位企業家典型做了深度訪談,再現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從小到大、趕超世界水平背后的艱辛歷程,同時也展望了中國裝備制造業邁向高端制造的未來前景。第七章展示了紀錄片歷時兩年多的策劃制作過程,把我們帶入《大國重器》創作時,那一幕幕、一樁樁鮮為人知的往事。
《大國重器》是我國部大型高清工業電視紀錄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央電視臺拍攝,中國工業報社、《裝備制造》雜志組織策劃。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大國重器》節目組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北上南下,深入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機床、工程機械、電氣裝備、重型裝備、通用裝備、港機裝備、船舶、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節能裝備等十余個重點領域,后精選了18家行業領軍企業,用獨特的視角和震撼的鏡頭,紀錄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歷史。
這是力拓公司在澳大利亞的一座正在開采的礦山。這個以黃色河流命名的公司,1 00多年前成立于西班牙,現在它已經成為勘探、開采和加工礦產資源方面的重量公司。自卸車是開發礦山必不可少的設備,其超強的裝載能力可以大大提高采礦的效率。世界上大的自卸車裝載量可以達到400噸。美國制造的自卸車一直是力拓礦山運輸的主角。但是現在這種狀況正在發生著改變,因為力拓把目光投向了中國。
湘電集團是中國機電裝備制造的搖籃,幾十年的發展歷史讓他們擁有了強大的制造能力,這也為進軍自卸車領域提供了優勢。在這個巨大的車間里,載重量達230噸的四臺大噸位自卸車正加緊組裝,這是力拓公司專門定制的。工人們正在安裝輪胎,這種巨型輪胎的直徑是4米,重達5噸,至少要承受幾百噸的重量。自卸車的龐大車身高達8米,僅自重就達210噸。自卸車在這里組裝調試之后,還要全部拆解并分裝運輸,因為中國乃至世界還沒有一條公路可以承受它的重量和體積。這種大噸位自卸車的制造技術,此前一直被美國、俄羅斯、日本等發達國家壟斷,中國則長期依賴進口。
從一個更大的圖景可以看到自卸車這樣的礦山設備對中國的重要性。"十二五"規劃提出,中國要建設60個以上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過去外國的裝備幾乎占有全部的市場份額,但現在中國制造正在逐步取而代之。
在湘電集團一個車間里,正生產著自卸車的各種零部件,包括自卸車的電機。而事實上,電機生產是湘電集團具優勢的基礎產業。正是憑借強大的電機制造能力,湘電集團得以進入自卸車制造行業。電機驅動的電動輪技術,是中國乃至世界自卸車制造的發展趨勢。大噸位自卸車需要更、更有力量的電機作為動力未源。為力拓制造的自卸車電機正在加緊生產,這種世界上的電機,將被安裝在自卸車的兩個后輪之間,驅動后輪轉動。這項技術使自卸車的操作行駛更加、有力,壽命也隨之提高。然而世界上還沒有一臺機器能夠完成這項工作,包括基礎細致的線圈纏繞、具有力量和耐心的線圈組裝、簡單重復卻精度要求極高的硅鋼片疊壓。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工人們用手工來完成。他們的雙手實現了機器無法實現的精細,一種被稱為"緘默知識"的競爭秘訣,就靜靜地潛伏在這些忙碌的工人手上。這就是企業乃至一個國家在機器制造領域寶貴的競爭能力。發達國家已經基本退出了這種勞動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的市場。這種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勞動力資源,使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更強的競爭能力。
臨近2012年底,出口澳大利亞的四臺自卸車還有三個月就要交付使用了。段朝軍是這筆訂單的負責人,每隔幾天,他都會陪同力拓公司的中國監理檢查自卸車的制造情況。這是關鍵的調試階段,要達到力拓的標準并非易事。澳大利亞擁有世界上高的自卸車標準,這是力拓集團次采購中國的大噸位自卸車,每臺車的造價高達1 800萬元人民幣,這也是中國次出口如此大噸位的自卸車。終中國制造的四臺230噸自卸車行駛在了澳大利亞力拓的礦山上。從礦山開采到新能源開發,誰擁有的設備,誰就掌握了能源開采和利用的先機。
P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