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專業學不到的管理知識,企業會議講不透的安全道理。
解決的企業管理者是否掉烏紗帽的前程問題,解決是企業的員工人身健康、家庭幸福的命運問題解決的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問題。
持續強化安全責任意識,做到“事事有人負責,環環有人負責”
讓員工從“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
為什么同樣的制度,同樣的技術,同樣的設施,有人平平安安,有人卻事故不斷?
徹底改變安全教育的空洞說教。
解放管理干部,保護基層員工。
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員工安全生產意識。
增強企業“免疫能力”增強員工“抗擊打能力”。
只有不到位的執行,沒有抓不好的安全。
企業要生存,安全是底線:
首次倡導“新安全觀”,所有員工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首次倡導“安全責任教育”,真正解決企業安全生產問題
首次倡導“情感安全管理”,解開員工生產事故之謎
首次倡導“自我安全管理”,讓安全責任意識覆蓋各個崗位
首次倡導“安全自助訓練”,員工快樂工作,享受安全
首次倡導“人是安全的決定因素”,塑造“主動安全精神”。
安全才能生產,安全才能增效
事故面前,責任難逃
確保安全,人人有責
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所有事故,都是人禍
任何事故,都是管理失誤
忽視安全生產,就是犯罪
誰安全,誰生存;誰安全,誰發展;誰安全,誰幸福。
祁有紅,財經作家,北京大學精細化管理研究中心(PKU-DMI)安全精細化管理課題負責人,國家“安全發展”高層論壇特邀請專家,多次應企業、院校及香港政府部門邀請廣泛傳播安全理念。
序
前言 新安全觀,你不能不知道的血淚法則
及時章 一切事故皆可避免,一生平安不是神話——新安全觀
1 你真把“安全”放“及時”了嗎?
2 生命至高無上
3 一切事故,皆可避免
4 管事故管不好安全,管事件管得住事故
5 事故面前,責任難逃
第二章 較大的浪費是事故,較大的節約是安全——背景考察
1 堵住圓盤漏洞,要靠人人盡責
2 事故危害甚于戰爭
3 安全是較大的節約,事故是較大的浪費
4 無視安全責任,就是犯罪
5 負責態度增強核心競爭力
第三章 能承擔責任,才能安全生產——新安全運動
1 不能有效制止,局面就會失控
2 官員日子難過,企業怎能輕松
3 安全責任需要共同承擔
4 管理學上重大發現:共擔還要靠分擔
5 讓崗位負起責任
第四章 安全是你的職業底線——管理延伸
1 責任是及時素質
2 怕死才是好員工
3 選戀人也要看安全責任
4 安全是職業進步的階梯
5 安全講責任,狀態須考評
第五章 讓先進的“洋管理”本土化——管理新知
1 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
2 向美國、歐洲、日本學習
3 美國:以人為本,讓員工主導
4 歐洲:制度至上,量化細化化
5 日本:本質安全,重在人的安全本質化
第六章 做好預案,掌控風險——過程控制
1 誰說風險看不見?
2 反復確認保安全
3 必要的安全指導老師
4 小偷進屋先干什么?
5 安全審計必不可少
第七章 抓安全,要靠文化的力量——企業文化
1 處罰不是萬能藥
2 最危險的地方憑什么最安全
3 安全文化就是金鐘罩、鐵布衫
4 顏色、光線、聲音,樣樣性命攸關
5 跨國公司也青睞順口溜
第八章 只有不到位的執行,沒有抓不好的安全——組織氛圍
1 事故是積累出來的
2 聽得進批評,才沒有哭聲
3 違紀是安全生產的大敵
4 經得起檢查,還要經得起不檢查
5 付出百倍的努力,防止萬一的發生
6 沒有服從就沒有秩序,沒有執行就沒有安全
第九章 自己安全自己管,依靠別人不保險——自我管理
1 死神對誰也不會網開一面
2 大禍源自小錯
3 保障自己不被傷害
4 自己管理好自己
5 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第十章 為安全盡心,免親人傷心——情感管理
1 所有事故,都是人禍
2 你“安”,家才“全”
3 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
4 你可聽見妻兒老小的悲鳴?
5 別拿情緒不當事
第十一章 想安全,還要會安全——技能培訓
1 撐開你的保護傘
2 學習比小心更重要
3 任何速度都不安全
4 防火防爆防污染
5 辦公室安全大意不得
6 能力決定平安
第十二章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自助訓練
1 你是否屬于易出事故人格?
2 想法決定活法,心智決定安全
3 別讓情緒控制你
4 別讓壓力壓垮你
5 平安就是無上幸福
后記 在血淚和傷痛中誕生的文字
及時章 一切事故皆可避免,一生平安不是神話——新安全觀
1 你真把“安全”放“及時”了嗎?
我在上海一家著名的國企做內訓時,請學員回答對“安全及時”的理解。有位小伙子搶先回答:“‘安全及時’不就是咱們國家的一句政治口號嗎?”
的確,事故頻出、重大特大事故多發,困擾著企業界,“安全及時”成為我們社會生活中的高頻詞。對于我們企業中人來說,“安全及時”更是隨處可見的常用語——在報紙上、電視上、企業領導的講話中,單位工作的總結里,在公司大門的門楣上,在車間廠房的墻上。
對很多人而言,“安全及時”太熟悉了,就像有段相聲說的:“咱哥倆太熟悉了,太親切了,太想念了。那什么,您貴姓?想念得我都記不得您叫什么名字了。”天天念叨得不知道對方叫什么,還真有可能,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條件反復刺激形成抑制”。就像“安全及時”,許多人耳熟能詳,卻熟視無睹,司空見慣,置若罔聞。
但是,“安全及時”現在已經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國際公認的公理——“安全及時(Safety First)公理”。
“安全及時”源起何處?誰率先提出“安全及時公理”的呢?
最早提出“安全及時公理”的是美國人。1906年,美國U.S鋼鐵公司生產事故迭發,虧損嚴重,瀕臨破產。公司董事長B.H.凱理在多方查找原因的過程中,對傳統的生產經營方針“產量及時、質量第二、安全第三”產生質疑。經過計算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間接經濟損失,還有事故故影響產品質量帶來的經濟損失,凱理得出了結論:是事故拖垮了企業。虔誠的基督徒凱理,力排眾議,不顧股東的反對,把公司的生產經營方針來了個“本末倒置”,變成了“安全及時、質量第二、產量第三”。老凱理首先在下屬單位伊利諾伊制鋼廠做試點,本來打算是不惜投入抓安全的,不曾想事故少了后,質量高了,產量上去了,成本反而下來了。然后,推廣。“安全及時公理”立見奇效,U.S鋼鐵公司由此走出了困境。
換一種思維方式、換一種辦法抓經營,安全還能創效益,這對企業界就有了極強的沖擊力。這一方針誕生后,迅速得到全球企業界的認可。1912年,美國芝加哥創立了“全美安全協會”。英國和美國不愧是同文同宗,學得最快。1917年,英國成立了“安全及時協會”。日本是個善于學習的民族,1927年,日本以“安全及時”為主題開展了安全周活動,至今已堅持了80多年。德國、法國、意大利、蘇聯等國在二戰前后,新中國是在建國之初,都開始提倡“安全及時”。那些年,世界各國因主義不同分成幾大陣營,一種思想很難為各方認可,但各個國家都一致接受了“安全及時公理”。
對照亞伯拉罕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這一現象也就不奇怪了。馬斯洛1943年寫了《激勵和人》一書。按照他的研究結果,個人的需要有5個層次:及時層,生理需要,要吃,要喝,要睡覺;第二層,安全需要,人人都希望平平安安,否則就會產生威脅感和恐懼感。這兩個層次是基本需求,人們只有活下去,并且平安地活下去;才能夠顧及高層次的需求,才能夠有第三層社交需要,社會交往,尋求友誼;才能夠有第四層尊重需要,考慮名譽、地位這些身外之物;才能夠有第五層自我實現的需要,希望自己成為所期望的人物,發揮潛能,追求成功。對一般人,即社會大眾來說,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安全地活著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少數人可以不管肚皮不要命,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為實現后面的高級需要而犧牲基本需要。
任何社會普通人都是大多數,任何國家的政府都不會長期忽視普通人的基本需求,所以,“安全及時”能夠超越意識形態,超越政治利益,成為各國所普遍接受的公理。
新中國于1949年11月召開的及時次全國煤礦會議在決議中就提出:“在陽工中開展安全教育,樹立安全及時的思想,盡可能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做到安全生產。”到了80年代,政府總結建國以來的經驗教訓,正式把“安全及時”納入工業交通等經濟生活的指導方針。到現在又過去了20多年,“安全及時公理”在很多地方很多企業竟然還沒有得到真正落實,“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絕不是個別現象。
有一個小故事,說的是“五官爭功”——
年終總結評比,評選先進部門,CEO“腦袋”讓各部門發揚表揚與自我表揚的精神,推薦自己或者推薦別人。銷售部經理“口腔”說,銷路是他們打開的,效益好他們功勞較大;品管部門經理“眼睛”說,銷得好是因為質量好,質量好品管部功勞跑不了;研發部門經理“耳朵”說,產品好是因為設計好,沒有研發部門哪來的設計好;財務部門經理“鼻子”說,效益好是因為成本控制好,財務人員心沒少操……各個部門都加入了爭功大合唱,只有負責生命健康的安全部門經理沒話說,好像這一年除了花錢沒別的成果。
“腦袋”總結說,鼻子眼睛耳朵“五官爭功”,都覺得自己重要。確實都很重要,可是你們知道誰最重要嗎?命最重要,命沒了五官都不需要。
這個故事在說,安全最重要,是基礎,沒有安全,其他工作都是白做。
我們知道,人類要生存繁衍,社會要發展進步,安全是先決條件,沒有安全一切都無從談起。我們過去對待“安全及時公理”另一個較大的問題,就是過于簡單化,僅僅喊幾句“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口號了事。
我們要明白“安全及時公理”的內涵,要明白安全生產的目標。安全生產目標從理論上說永遠是零,但不等于說零事故就是安全生產。安全的對立面不是事故,安全的對立面是風險;零事故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零風險才是我們的永遠目標。因為零事故僅僅證明沒發生事故,但并未證明消除了發生事故的“病灶”——風險。有風險就有隱患,就有可能發生事故。
“安全及時”是人類社會一切活動的較高準則。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方案原來設計了數百米的超高層建筑,但是因為消防部門的云梯只有100米高麗被否決。我們還應該看到,真正零風險的企業是不存在的。常態下的安全是;灰色的,是相對的,介乎于發生事故的黑色與安全的白色之間的中間狀態,各個企業之間,彼此只是色度的不同。堅守“安全及時公理”,樹立“安全是灰色的”觀點,代表了一種進步。不以是否發生了危害來判定安全,只有提高警惕,才能保衛安全!
做事就有可能犯錯誤,不做事永遠不會犯錯。“安全及時公理”是不是在提倡“不要做任何事情”?全社會都不生產豈不是最安全?當然,“不做事情”是不可能的,生產24小時也不可能停止,因此,需要強調的是:“安全及時”是在社會可接受程度下的“安全及時”,是在條件允許情況下盡力做到的“安全及時”。我們永遠不要指望天下太平,太平到全國全世界不發生一起事故,但是,盡量減少事故發生,盡量縮小事故損失,永遠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企業要認識自己的安全責任,把法律和國家監管的政策作為尺度,充分衡量安全環保、職業健康和產品品質、成本效益等多種要素,確保風險“可控制之下(undercontr01)”的“安全及時”。
2 生命至高無上
“以人為本,關愛生命”這一理念,多次作為我國的安全生產活動主題。
國際上有關人權的公約,我國參加了20多個。這20多個人權公約涉及最多的是什么?——生命健康權。生命健康權是基本人權,而且是首要的人格權?;钪?,并且要獲得健康,是每個公民的較高利益,現代國家都用立法的方式對此加以保護。危及生命健康的安全利益,屬于公共利益,中國政府采取了盡可能的干預政策。這種干預,不附帶任何條件,不論生命健康遭受的危險是現實的還是潛在的;‘是自愿承受的還是不自愿的,而且不論這個人的職業、地位、學識等的影響,國家都會干預,用憲法、刑法、民法和一些部門法嚴加禁止。任何組織、任何個人都不能破壞公共利益,危及他人安全。有人說,我剝奪自己的生命健康,可不可以?不可以,因為這叫“自殺”,按照立法精神,自殺也是不能允許的。
尊重生命健康的權利,體現的就是人權、人本、人性。我們過去常講“為人民服務”,現在常說“以人為本”,其精神實質是恒定不變的,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生命健康權屬于基本人權,沒有生命健康,人的生存發展、人的價值體現和生活的幸福美滿就是一句空話。
“以人為本,尊重生命,安全生產”,是政府、社會、組織在經濟發展中需要首先考慮的因素。
世紀之交,聯合國面向工商界提出了保障基本人權的全球契約計劃。我太太所在的企業中國遠洋集團,加入了聯合國全球契約,建立起以尊重人權、遵守勞工標準、重視安全環保為主要內容的可持續發展體系。在聯合國宴請參加傘球契約領導人峰會的各國企業家時,組織者特意把中遠總裁魏家福安排到主賓席緊挨著秘書長潘基文的位置,以示對及時家加入全球契約的中國企業的敬重之意。
中國企業管理界及時部紅色經典《向解放軍學習》指出,“向軍隊學管理、從軍隊借鑒管理經驗,這是組織管理的普遍現象”。其給予我們的啟示是,透過戰爭形態的變化趨勢,讓我們在思考組織管理和效率管理的同時,更應該從另一個側面思考安全管理。我也更加堅信,我們政府在安全生產中提倡的“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理念,符合人類的共同愿望,代表了社會文明的進步。
有史記載的人類戰爭,打的都是規模,都是人海戰術。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多多益善”干什么用?消耗唄。兵書有云:“殺敵一萬,自損三千。”戰爭勝負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在不計成本的慘烈死傷中誰能堅持到。兩次世界大戰,投入的軍隊人數都是用千萬來計算的。不僅軍人死亡,老百姓也不被放過。翻開史書,屠城的歷史慘劇曾多次出現,距今最近的南京大屠殺,30多萬手無寸鐵的平民喪生,成為中國人心頭永遠的痛。世界戰爭史上,每一次大規模的戰爭就意味著生產力的嚴重破壞和人口的銳減。
……
本來是想作為公司基層管理者的培訓教材的。但是回來以后,發現內容比較淺,比我們之前做的培訓還要淺。只能用來掃盲。
將先進的“洋”管理本土化,靠文化提高企業職工的安全意識
今天收到的,書的質量很好,翻了幾頁,感覺還不錯。
不錯的書,與時俱進,做生產的人還是要不斷學習。
不錯,文字生動易懂,通過非常多的案例來表達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這本書很適合在一線工作的管理人月和一般工作者,案例很多,不錯!
來回一個小時的車程,竟然送了4天才到。這速度真是不敢恭維!??!
物流差,不能刷卡,客服不給解決問題!第一次當當購物不太滿意!
該書正是我所需要的。本書印刷質量不錯,更重要的是內容很全我的口味,既有較強的理論性,更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啟發性。對我很有幫助。
送書的速度可以 包裝有點問題 書有折痕 內容還不錯
安全管理知識非常豐富易懂,是一本目前國內沒有的同類好書,值得一讀。
書不錯,做安全的可以看看,三本書給我快遞了近一周時間&;hellip;
這本書對我們很有用啊,安全工作幫助很大,贊一個
非常適合企業管理人員、特別是安全管理人員閱讀。
企業安全生產的無上法則買了送給朋友的,本人沒有拜讀啦,看上去不錯哦
我在一家大型國企從事專業安全管理,本來想通過學習《第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理論知識,閱讀之后,大失所望,全本書主要在敘述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對如何搞好安全管理卻著墨不多,浪費我將近30塊錢,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想法決定活法,心智決定安全別讓情緒控制你別讓壓力壓垮你平安就是O無上幸Q
只看了很少的一部分,但是可以感覺到作者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激情,很想推薦給管安全的同事,但后來又放棄了,因為這本書的激情也許他們不能理解。呵呵~
書的內容還是不錯的,通俗易懂。但每本書,手一摸都是一層灰,發貨前能否仔細確認下這些細節?另,包裝、紙質都只能說一般,且有一本書的封面紅套套都是破的
挺不錯的安全管理書籍,當領導、主管、員工或專業安全管理人員應該多讀讀該類書籍。
之前的版本我沒看過,公司領導說不是正版的,我看著感覺還可以,就是紙張薄,背面的字都能看到。
第一管理,是管理者的必讀之書,安全至高無上,員工的生命與健康至高無上,你想要你的團隊充滿歡樂嗎,那你就首先做好團隊的安全工作。
全觀你真把安全放第Q一了嗎?生命至高無上2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管事故
一本對于安全生產管理很生動的書籍,同行業的人們可以值得擁有。
2014年4月份買的這本書,一直沒有時間看完,這兩天拿來看,書是好書,但嚴重遺憾的是書中79至110頁是重復裝訂了,導致110至142頁的內容缺了,能更換一本嗎?
非常不錯的一本關于安全生產的書籍,從理論與事故多個角度闡述了對安全生產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雖然是為企業做寫,但作為安全監管部門來說,這本書也是非常有用,可能是因為新手的關系,使我的安全生產知識得到充實。推薦!
故Y,都是管理失誤 忽視安全生產,就是犯罪 誰安全,誰生存;誰O安全,誰H發展;第一管理:企業安全生產的無R84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