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高清步驟圖,分步詳解壽司制作奧秘;
從壽司歷史講到壽司知識,事無巨細;
解密日本名店大廚如何切割金槍魚等魚肉刺身,如何制作握壽司、手卷、軍艦卷、精美壽司卷,如何制作壽司醬油,乃至如何選擇合適的壽司菜刀,等等,內容而豐富。
你以為制作的只是壽司,其實制作的堪稱藝術品。
你以為吃進去的只是壽司,其實吃進去的是精致。
各式金槍魚握壽司、白身魚握壽司、蝦握壽司、燉煮類握壽司、蔬菜握壽司、玉子燒握壽司、散壽司飯及精美壽司卷應有盡有,讓你做出樂趣,吃出美味。
日本旭屋出版社是日本具代表性的菜譜出版社之一,出版選題包羅各國菜色、烘焙、咖啡、飲料、開店經營教材等。其精致、專業的出版內容,對日本餐飲業從業人員起到技術提升的作用。
壽司的烹飪技術——傳統與現代
引起壽司革命的江戶派握壽司
關于握壽司誕生的時間,一般認為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文化及文政年間(1804 年~ 1829 年)。
但遺憾的是,握壽司到底是由誰、又是怎么制作出來的,至今沒有明確的答案。
概括地從日本壽司的歷史變遷來講,首先是魚貝類的肉經過腌漬后制成的壽司,再慢慢從熟壽司開始形成壽司,再向柿葉壽司、箱壽司發展,其中關西壽司濃墨重彩地繼承了日本壽司的傳統。相比擁有超過千年歷史傳統的鯽魚壽司,握壽司的歷史不過只有區區兩百多年。但如今說起壽司,占主導地位的一定是江戶派握壽司。哪怕是在關西,很少有只賣押壽司和箱壽司的壽司店,而不賣握壽司的壽司店幾乎沒有。
可以說,江戶派握壽司的出現在壽司歷史上可被稱為“革命性”的事件。
震災、“二戰”后的委托加工制度保護了江戶派握壽司的發展
那么,僅在日本江戶這一地域內誕生的握壽司,為何會慢慢地普及至全日本呢?
江戶派握壽司得到很大發展的契機是日本大正十二年(1923 年)的關東大震災。在那場震災中,日本東京平民區變成一片火海,多數江戶派握壽司店都遭受了毀滅性的破壞。眼看著等待震災后復興店鋪的重建計劃落空了,此時包括路邊攤的手藝人在內的很多壽司烹飪師傅都以關西為中心,慢慢地分散到了日本各地。
這一事件促進了江戶派握壽司在日本的普及。震災前很少有江戶派握壽司的專賣店,但是震災以后日本全國各地開始相繼出現售賣握壽司的店。日本地方上老字號的壽司店中,也有不少都是在那次震災中從東京搬來開業的。
而且,因為太平洋戰爭的戰敗帶來的混亂,也使江戶派握壽司一下子就在全日本普及了。
因為從戰時開始持續的糧食統制法,使得日本大多數飯店漸漸不能公開做生意。一些店或轉業或歇業,再不濟就避開官府的耳目偷偷地做黑市買賣。
其中,不知是誰想出一個辦法,就是若客人自己帶一合(0.18 千克)大米來,壽司店會給他換成相應分量的握壽司,只收取原料費和一點加工費,這樣逐漸產生了被稱為委托加工制度的買賣體系。此法可拿到政府頒發的經營許可,因此在多數飯店中就只有壽司店才能堂堂正正地重新營業。
金槍魚的切法和部位
壽司店采購金槍魚時買整條是不合適的。
在市場上,將金槍魚掐頭去尾,去除內臟后切
成四塊,以背一丁和腹一丁作為基本單位。將半片魚肉分成背部和腹部,這兩個部位就被稱為背一丁和腹一丁,這樣一條金槍魚就可以分成四塊。
而且,半片魚肉也有上身和下身的區別。將一條金槍魚的頭部向左放,魚腹部面向自己放,在上側的一面就叫做上身,下側的一面就叫做下身。也就是說,將金槍魚分為上身的腹部、上身的背部、下身的背部及下身的腹部這四部分。
當然了,在切下身那面的魚肉時由于肉身易碎,所以價格也會便宜點。
金槍魚的腌漬
在傳統的江戶派握壽司的制作過程中,有一種叫做“腌漬”的方法。為了便于保存,會用醬油腌漬金槍魚。這么做,去除了金槍魚自身的水分,使味道更加濃縮。而金槍魚在醬油內含有的酶的作用下,大大增加了美味程度。在一些日本壽司店仍然保留了這一傳統工藝,將本鮪或大目鮪的瘦肉腌漬后制成握壽司。一般腌漬方法分為兩種:一種是將切割成形的金槍魚肉直接腌漬的“整塊腌漬”;另一種就是將切好的魚片進行腌漬的“片狀腌漬”。腌漬這一方法可令壽司變得更加美味無窮。
金槍魚的準備工作 用熱水焯長條狀的金槍魚瘦肉
寬度為一個手掌寬,厚度為棱角刀(切生魚片專用刀)的刀背寬度。
1在鍋內撒一小撮鹽,待水煮沸后,輕輕地放入長條狀的瘦肉,其表面會有輕微的結霜現象。
2待整塊金槍魚瘦肉全部變白之后,放入冰水內激一下。
3冷卻后,用吸水紙將金槍魚瘦肉包好,用手輕輕地按壓以吸干全部水分。
比目魚
與加吉魚匹敵的代表冬季的白身魚即比目魚。正如俗語所說“寒冷的比目魚”,嚴寒中的比目魚肉質十分結實,味道也非常鮮美。選購時要挑選整條魚肉及肥肉都剛剛好的比目魚。比目魚的魚鱗與加吉魚的魚鱗不同,全身排得密密麻麻的,所以只能以菜刀來切。而且,因比目魚呈扁平狀,所以稍寬的魚塊不能馬上下刀,需用菜刀從魚身的中央開始切,并將魚塊切成五片。一般壽司會保持生食的新鮮感,生著加上芥末后握成壽司,也有在壽司佐料上下了很大工夫、增加了香味并和加吉魚一樣搭配海帶使其發揮獨特風味的壽司。
各種各樣的使用日本白身魚的壽司
帆鰭足溝魚
右圖為搭配當地的生魚片和干貨,用帆鰭足溝魚制成的壽司。剝下堅硬的魚皮后可得到柔軟的魚身,有著肥厚的脂肪,切成長條狀后握成壽司。一塊壽司用半片魚肉,尤其受到游客的歡迎。
蝦握壽司
來源于蝦的煮法,即將生蝦以醋、醬油調味后直接食用即可。使用傳統的甜醋和魚蝦肉松握成壽司,表面稍微烤制后可引出本身的甜味,此烹飪技術需下工夫,所以特別受關注。
明蝦
如今,說起蝦握壽司,一般指將蝦煮過后握成的壽司。在江戶派古老的做法中,就有用甜醋腌漬煮過后味道變淡的明蝦,彌補其缺憾的美味。直到今天,有些日本壽司店在處理明蝦時依然保留著這種傳統的壽司技術。
明蝦的準備工作 將明蝦串起來,用鹽水煮
1將用水稍微洗過的明蝦串起來。捋直明蝦的身體,用竹簽從明蝦的腹部刺入,沿著背部刺穿至明蝦的尾部。
2將串好的明蝦放入盆里,以流水仔細沖洗。
3待鍋里的水全部煮沸,撒入一把鹽,將明蝦焯水。放入鹽是為了使明蝦表面變堅硬,使蝦殼中的美味不會流失,還可防止蝦肉破碎。
4待水再次沸騰后,將火關小,要時常撇去浮起的臟物。
5水再次沸騰后,待明蝦全部浮起,關火。將明蝦撈到笸籮上,馬上放入冷水中降溫。
6明蝦冷卻后,將其撈到笸籮上瀝干,準備拔出明蝦身上的竹簽。將明蝦腹部朝上,一邊來回轉動竹簽,一邊慢慢地將其拔出。
7抓住明蝦頭部前端,將蝦頭折彎后取下。之后,在將蝦殼整個去除時,注意不要將蝦肉弄碎。
8尾部必定會有蝦殼殘留,用手指夾住尾部和蝦肉之間尖尖突起的蝦殼,朝上拔掉。
9將去殼后的明蝦碼放到笸籮上,撒鹽,靜置20分鐘左右瀝干水分。
貝類握壽司
在貝類的處理方法上,要注意原料的新鮮程度,在取出貝殼里的肉時注意不要弄碎肉身。最重要的是要將外套膜和腸子仔細分離后使用。
赤貝
貝類中作為上等原料使用的就是赤貝。因此食材的新鮮與否特別重要,所以每次點餐后,會當著客人的面,將活的赤貝肉從殼中取出再進行加工處理。將一只赤貝分為赤貝肉和外套膜后,用醋清洗干凈。將其做成一組壽司上桌,展現了赤貝握壽司的魅力。
赤貝的準備工作 撬開貝殼,取出赤貝肉和外套膜
1將控制貝殼開合的像鉸鏈的部位朝上,插進撬刀,將撬刀用力朝右擰,切開半邊貝柱,一邊將撬刀沿著貝殼邊緣移動,一邊去掉半邊的貝殼。
2將撬刀放回到另外半邊貝殼上,切開貝柱,取出赤貝肉,轉動撬刀時,注意不要切開外套膜,先要將外套膜連在赤貝肉上。
3取出后將赤貝分成赤貝肉和外套膜兩部分。用菜刀按住外套膜,將赤貝肉從外套膜上拉下。抓住凸起部分往上拉,將赤貝肉和外套膜分離。
4剖開赤貝肉。將菜刀從連接內臟的一側開始切入赤貝中間,將赤貝肉切開至只有一點肉相連即止。
精美壽司的花朵形狀
將烏賊直接制成的握壽司只能作為壽司裝盤,但是如果經過加工就可作為壽司原料來使用。
還可以配合日本女兒節、各種傳統節日、生日及圣誕節這些節日的活動,將作為外送的裝盤壽司制成工藝品般精美的壽司,這樣就可獲得客人的好評。如今,作為壽司原料的食材的季節感變得不那么明顯了,但是可以由精美的壽司形狀來體現出丟失的季節感。
而且,在精美的壽司上能夠充分利用壽司原料的邊角料,更經濟而且也能重新了解制出精美壽司的好方法。
壽司和芥末的知識
可以說握壽司里一定要用的材料就是芥末了。使用芥末的目的不僅因為它具有殺菌效果,還因在其刺鼻的辣味的刺激下,可以促進人的食欲并消除魚腥味。從化學上來說,魚腥味的成分是胺類,和芥末的辣味成分芥末油類發生反應后,消除了魚腥味。這種芥末油類中含量最多的就是烯丙基芥末油。如果只是單純的烯丙基芥末油,是既無辣味也無香味的,但是將其切碎后,在酶的作用下,產生了特殊的辣味和香味。之所以說“芥末要以の字形慢慢地研碎”就是這個道理。慢慢地研碎后,讓辣味更加濃郁。因此,鯊魚皮等質地細膩的研磨器具便被視為珍寶。
開發專利,為高品質商業用芥末的普及做出了貢獻!
產自日本溪流的芥末稱為沢芥末,旱田栽培的芥末稱為旱田芥末。日本長野、靜岡、島根為芥末的三大產地。芥末一年只能生長3 厘米,需要經過二三年的生長發育才可使用,所以產量受到極大限制,價格也相當貴。但是隨著粉狀芥末的開發,芥末的使用量有了飛躍性的增長。粉狀芥末的原料主要使用的是“辣根(馬蘿卜)”。雖然辣根和日本芥末都屬于十字花科的植物,但嚴格來說還是不一樣的。日本芥末又稱為“本芥末”。
本芥末的魅力之處在于其被研碎時就會產生最濃郁的辣味和香味。正因為是的環境中費工夫進行培育的,所以具有與高價相匹配的魅力。因為價高,所以不是每家壽司店都能“全部使用本芥末”,于是人們就產生這樣一種誤解,認為“使用本芥末的壽司店都是的,使用粉狀芥末的壽司店都是二流的”。但是,本芥末和粉狀芥末終究只是使用的場合不同,一般會根據不同的使用目的,發揮各自最合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