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經濟學的核心思想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經濟學的核心思想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經濟學的核心思想

篇1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2012年9月15日,同志在參加全國科普日活動時強調,全社會要弘揚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群眾基礎。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新課改的基本要求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創新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本人結合思想品德教學實際,就創新教學的基本途徑和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以求同仁共勉。

一、轉變觀念,加強教師的自身素質修養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就必須擁有一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為切實提高教師的創新素質修養,社會和學校要與時俱進,定期舉行教師進修培訓,聽領導專家講座,舉行問題研討,觀摩榜樣學習,推薦典型引路......一切以學生的和諧發展為目的,從理論到實踐,將教師從傳統的教育觀念的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樹立正確的創新觀。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就會教之以創新,引之以創新,導之以創新,學生則會創新的學、創新的思、創新的悟,創新得以發展。

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指導性作用

"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新課程標準》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長期以來,傳統教學模式常常使我們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缺少對學生的一份尊重,一份關懷。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創造性的、寬容的、理解的教育氛圍,以學習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讓學生敢于說話、敢于表現。在教學中,教師教學觀念民主,尊重人格,平易近人,熱情教學,樹立服務意識,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激發靈感,完成創新思維實踐。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他們的思想素質,智力能力,獨立性和自主性的作用,把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學會學習"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促進學生的認識、情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積極開發教育資源,促進智能發展

新課標下的思想品德教材內容生活化,結構開放,教師要積極開發教育資源,"用活"教材,創造性教學。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是堅持以學生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只要是符合課標要求、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作為學習內容。課本內的生活,是我們學習的廣闊空間,也是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源頭活水。各種課外活動、第二課堂、社會調查等,都是培養與發展學生創造性的有效途徑。通過活動,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心靈去感受世界,用認知去認識世界,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中一定要發揮學科優勢,盡可能地創造機會,鼓勵學生自覺參與合作,參加社會實踐,接觸生活,激發求知欲,自由思考,大膽想象、靈活變通,獨立探索、主動獲取知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智力和創造力得到不斷發展。

四、打破常規教學,努力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使人們在學習途中忘我無畏,可以產生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和勁頭。興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培養的。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成功軌跡的起點是他永恒的興趣對電腦網絡的癡迷。楊振寧博士說:"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可見,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成功的先導。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想盡辦法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將引人人勝的寓言,膾炙人口的詩歌,言簡意賅的歇后語,饒有情趣的民謠,美妙動聽的音樂,啟迪智慧的謎語,幽默省人的漫畫以及國內外重大問題和學生關注的熱點等融入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每上一節課都有新的感覺、新的發現、新的體驗,從而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動的創造意識。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五、鼓勵學生標新立異,促進創新思維發展

創新從本質上說,就是拋開舊的,創造新的,從表現來看,就是突破原來的觀點和定論。思想品德課的內容一般比較抽象,條條框框原則性強,如果老師只是照著書本講,讓學生死記硬背教科書上的結論、觀點,學生學起來顯然是索然無味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想,制約了學生的思維。針對這一實際問題,我們要注意把課堂教學與課堂研究討論相結合,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質疑。這樣,再抽象的內容,經過課堂討論,學生也會"津津有味"。正如《新課程標準》中所指:"討論是最常用的學習、交流活動形式。討論活動能使兒童有機會運用多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鍛煉表達能力等"。學生標新立異發現問題,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創新意識的一種萌芽。但是,標新立異必須堅持求"真"的態度,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教師要注意正確引導。只有遵循"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思維方法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篇2

一、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與核心思想

在講授每門課程的初期,應該從整體上將該課程的理論體系框架和核心思想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把握主線和方向,不至于迷失在一個個的具體原理和圖表之中。本文將簡要地對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與核心思想進行探討。

微觀經濟學是通過對個體經濟單位的研究來說明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作用的。如圖1所示,微觀經濟學以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為出發點,通過效用論研究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為,由此推導出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進而推導出市場需求曲線。生產論、成本論和市場論主要研究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行為,由此推導出單個生產者的供給曲線,進而得到市場的供給曲線。結合市場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就可以決定市場的均衡價格,并進一步理解在所有的個體經濟單位追求各自經濟利益的過程中,一個經濟社會如何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實現經濟資源的配置,進而結合具體的市場形式(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和壟斷市場)分析每一類市場的價格、產量的決定及其資源配置的效果。至此,便完成了對圖1上半部分所涉及的關于產品市場的研究。從圖1的下半部分來看,市場論進而將考察的范圍從產品市場擴展至生產要素市場。從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行為出發,推導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從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發,推導生產要素的供給曲線。據此,進一步說明生產要素市場均衡價格的決定及其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

在以上討論了單個市場均衡價格決定及其作用后(局部均衡的研究),又從一般均衡的角度討論了所有市場均衡價格的決定問題,證明了在完全競爭經濟中,存在著一組價格(P1,P2,…,Pn),使得經濟中所有的n個市場同時實現均衡。這樣,微觀經濟學便完成了對其核心思想即“看不見的手”原理的證明,也就是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能夠實現有效率的資源配置。在以上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微觀經濟學又進入了規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經濟學的內容,證明完全競爭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優狀態,進一步肯定了完全競爭市場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在討論了市場機制的作用后,微觀經濟學也承認市場在某種特定情形下(壟斷、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也可能失效即存在市場失靈問題,并針對市場失靈探討了相應的微觀經濟政策。

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如圖2所示,它遵循理論基礎-理論-理論應用的分析順序,圍繞著國民收入如何決定這條主線,包括一個總量(GDP),兩大主題(短期經濟波動和長期經濟增長),三大模型(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IS-LM模型和AS-AD模型),四大問題(失業、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其中又將四大市場(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國際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和兩大政策(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分析串聯起來,構成一個較為清晰和嚴密的邏輯體系。

總供給和總需求是決定國民經濟的兩個主要力量,如圖2所示,短期國民收入的決定取決于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總需求曲線又取決于三個市場的變量,即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國際市場。總供給曲線則是把總量生產函數與勞動力市場聯系起來加以分析的。而需求沖擊與供給沖擊都可能導致短期的經濟波動。在長期中,經濟增長理論認為一國真實GDP的增長取決于生產要素的積累和生產技術的進步,探討儲蓄、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這些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國民收入的長期決定則包含有經濟增長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不同經濟學家在不同的價格行為的假定前提下(價格是粘性的還是自由伸縮的),圍繞需求與供給誰占主導地位就形成了不同的宏觀經濟學流派,也就形成主張自由經營還是國家干預以及如何干預等不同的政策取向。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要注重比較分析不同理論學派在基本假定、思想淵源、政策主張等方面的差異及其相互融合的趨向。

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要把兩門課程的理論體系框架與核心思想反復給學生講清楚,在教學中途還可以反復提示,讓學生知道每一節課所講的理論知識在學科體系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加深對每一具體知識點的理解,將全局與局部的學習很好地結合起來。

二、通過學科之間及同一學科內不同理論部分之間的比較教學來增強教學效果

比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認識對象放在一起對照比較,從而確認認識對象屬性的同異、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優劣、問題的難易或認識的正誤深淺,以達到辨識、了解和把握認識對象之目的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引導學生把彼此相聯系的知識加以對照,從相似中找差異,差異中找共性,從而找出其規律性和本質特征。

(一)通過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比較來增強經濟學教學效果

一般高校在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就開設政治經濟學,接著在第二學期和大學二年級第一學期分別開設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西方經濟學的時候,要適時與政治經濟學對比,理順兩門課程的關系,分析兩門課程在價值理論、收入分配理論、價格決定理論、資源配置的效率標準、經濟危機理論等方面的差異,在比較中同時增強學生對兩門課程理論體系與核心思想的理解深度。例如,要給學生指出,政治經濟學是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認為價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勞動,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它反映的是商品生產者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而西方經濟學是以要素價值論為基礎的,從要素的邊際生產力入手,分析了生產要素的需求,并根據消費者效用的最大化理論研究了要素供給,是用效用和稀缺性來說明商品的價值的。在此基礎上,兩大經濟學體系都各自形成自己獨特的基本范疇,如工資、利潤、利息、地租等,這些范疇所反映的經濟關系都各不相同。政治經濟學將其看作是剩余價值的分割形式,而西方經濟學則將它們看作是要素報酬的形式。又如,在價格決定理論上,政治經濟學是以價值說明價格,將其界定為價值的貨幣表現,而西方經濟學則是供求決定論,即商品的供求關系決定其價格。在政治經濟學中,資源配置的效率標準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節約,而西方經濟學則強調帕累托最優,即對于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任何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一個人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政治經濟學將經濟危機看作資本主義的特有產物,認為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部無法解決經濟危機問題,并必將導致資本主義的滅亡。而西方經濟學則從未將經濟周期視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特有產物,認為經濟周期是分工、專業化、市場化不斷發展的結果。

當然,在對兩門課程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我們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兩門課程都有鮮明的階級性,代表了截然對立的兩個階級的利益。階級屬性使得兩門課程在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上存在根本的差異。因此,我們應該采取辯證的態度,對西方經濟學進行科學分析,分清哪些是屬于具有階級性的意識形態成分,哪些是研究市場經濟運行共性規律的合理成分,做到有批判地吸收。過去對西方經濟學簡單否定、批判的態度,現在對其盲目推崇、全盤接受的態度,二者都是不可取的。

(二)通過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及學科內部不同理論部分的比較來增強教學效果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與區別,在學科內部不同理論部分之間也同樣如此,許多外形相似實質相異的原理和模型極易混淆,不同經濟學流派的理論思想與政策主張存在爭論,需要在教學中適時分辨,在比較教學中幫助學生深化理解。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研究對象、討論的主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應該是在講宏觀經濟學的第一堂課時就要給學生講清楚的,上述關于兩門課程的理論體系框架與核心思想已經講的很清楚,不再贅述。例如,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與宏觀經濟學的AS-AD模型在圖形上很相似,都是在供求平衡時確定最佳的產量和價格水平,但在內涵上卻有很大差別:微觀部分所講的需求與供給是從經濟的微觀層次針對某一商品而言的,宏觀部分的總需求與總供給是從經濟的宏觀層次針對整個經濟而言的;兩個模型中坐標軸上的變量內涵不同,微觀部分的供求模型中的價格與產量是指某一商品的價格與產量,宏觀層次的AS-AD模型中的價格與產量是指整個經濟的一般價格水平和總產量。在教學時,應給學生把這些區別交待清楚。

還有更多的是要經常進行同一課程內部不同理論部分的比較。例如,在學習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與IS-LM模型的時候,要在比較教學中將兩大模型的聯系與區別講清楚。告訴學生,這兩大模型都是在短期價格既定(水平的總供給曲線)的前提下用總需求分析方法探討國民收入的決定,都是凱恩斯總需求理論的核心內容,而且IS曲線還是用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收入-支出模型)推導出來的。不同之處在于,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暫時不考慮貨幣市場和利率,投資是外生變量,只考慮產品市場均衡時國民收入的決定。而IS-LM模型將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聯系起來分析兩個市場的同時均衡,將利率引入而投資取決于利率,這時自主性支出的乘數效應比只考慮產品市場時下降,兩個市場在相互作用中同時實現均衡。而且,IS-LM模型還是分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作用機制與作用效果的基本分析工具。在講完凱恩斯理論體系后,可以上一堂總結課,將凱恩斯理論的基本框架用圖表和數學模型分別加以概括,并將其與古典宏觀經濟理論進行綜合比較,指出古典理論假設價格是自由伸縮的,認為國民經濟由供給決定及貨幣中性,主張自由經營,而凱恩斯理論假設價格是剛性(粘性)的,認為國民經濟由需求決定及貨幣非中性,主張政府實施總需求管理政策以穩定經濟。

三、大量運用案例教學法來活躍課堂氣氛并增強學生的經濟分析和應用能力

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將學生帶入典型案例的特定事件中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正確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風、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教學方式。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是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長期實踐中概括出來的,其內容本身具有極強的社會實踐性和應用性,是學以致用之學。在教學中,通過大量的經濟實例來與課本的原理相對應,既可以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又可以增強學生運用基本原理解釋和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交流,是一種學習西方經濟學的重要方法。

在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針對各種案例的不同特點可以實施不同的案例教學方式。有一些小型的經濟學案例與某一具體的原理或知識點相對應,可以將其穿插在理論講解中進行分析。例如,在講授稅收分擔原理的時候,可以舉我國對二手房交易征收5.5%營業稅的例子進行分析;在介紹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之后,馬上可以給學生講“吃包子”的故事;講納什均衡與囚徒困境的時候,可以舉我國地方保護主義與地區封鎖的例子;講GDP核算時可以舉男主人與女保姆的故事;講費雪方程式時可以舉我國近年出現的銀行存款負利率的事實;講擴張性財政政策可以以當前的4萬億政府投資計劃為例;講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時可以分析我國近年來國際收支雙順差帶來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以及央行在2007、2008年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控制經濟過熱和“流動性泛濫”時的政策失效,等等。當然,在經濟學的發展史上,有一些經典的經濟學案例或故事是必須要講給學生聽的,講科斯定理必然要講“牛群到毗鄰的谷地里吃谷”的故事,講外部性原理時可以通過米德的“蜜蜂與果園”的例子以及庇古的“火車與飛鳥”的故事來闡述;講公共物品時則可以通過“燈塔”的故事來闡述。

此外,還有一些比較大型的或綜合性的案例,適合于在某一章或某幾章講完之后組織學生專門來分析討論。例如,在講完壟斷理論后,可以給學生介紹微軟壟斷案的基本材料,讓學生討論壟斷的社會成本及反壟斷社會實踐中的一些問題;在講完財政政策與擠出效應后,可以介紹我國1998-2002年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的基本情況,分析和討論財政政策的實施背景、具體措施和實施的效果評價等問題;在講完宏觀經濟學國際部分后,可以介紹這次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分析和討論此次金融危機與以往金融危機的不同,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造成的影響,給我國的啟示和教訓,以及我國的應對之策,等等。

四、在教學中要重視和加強對學生數學分析能力的培養和經濟學方法論的訓練

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側重定性的理論分析和思想陳述,而忽視對學生數學方法和數學推理的訓練,學生也往往只對定性分析感興趣,對經濟學的思想邏輯、經典案例、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容表現出濃厚興趣,而一旦涉及數學推導、證明和數學的規范分析,則有畏難情緒,不習慣接受。誠然,對于數學在經濟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一定的爭議。但不可否定的是,數學對于推動西方經濟學的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現代經濟學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經濟學不使用數學方法,經濟學就不可能成為現代經濟學,而學好數學已經成為真正學好現代經濟學的重要條件。田國強(2005)指出,數學在理論分析中具有如下作用:第一,使得所用語言更加精確和精練,假設前提條件的陳述更加清楚,這樣可以減少許多由于定義不清所造成的爭議;第二,分析的邏輯更加嚴謹,并且清楚地闡明了一個經濟結論成立的邊界和適用范圍;第三,利用數學有利于得到不是那么直觀就得到的結果;第四,數學可改進或推廣已有的經濟理論。我們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中,要把數學工具與理論分析、思想闡述很好地結合,盡可能訓練學生用數學來界定經濟學的概念,用數學語言來表達關于經濟環境和個人行為方式的假設,用數學表達式來表示每個經濟變量和經濟規則間的邏輯關系,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研究經濟問題,并且按照數學的語言邏輯地推導結論。老師要向學生強調數學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老師自己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數學涵養,以適應現代經濟學教學和研究的發展趨勢。當然,我們強調數學方法的應用和重要性,也要同時重視經濟學思想方法和理論邏輯的訓練,培養學生對于現實經濟環境、經濟問題良好的直覺和洞察力,盡可能弄懂數學形式下的經濟學思想內涵,以避免學生迷失在各種數學公式和符號之中。

經濟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教師在教學中習慣于按部就班地向學生講解傳授各章節知識,而往往忽視對學生經濟學方法論的訓練。即老師在教學中一味地傳授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忽視了對學生建立邏輯能力的鍛煉。凱恩斯說:“經濟學不是一種教條,只是一種方法,一種心靈的容器,一種思維的技巧,幫助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的結論。”也就是說,經濟學的精髓在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思維過程。我們在經濟學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盡可能在經濟思想史的歷史語境和經濟學流派的學術紛爭中理解現有理論的內涵,要盡可能讓學生掌握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與研究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經濟學中的基本假設及其重要意義,讓學生懂得“給定假定,簡化關系;放松假定,逼近現實”的研究方法在經濟學中的運用和體現,讓學生熟悉和掌握經濟學中廣泛應用的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法,均衡與非均衡分析法、歸納與演繹法、短期與長期分析法、定性與定量分析法等豐富的方法體系,讓學生不僅掌握理論知識本身,更知曉理論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增加學生經濟學理論素養的深度與厚度。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田國強.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與研究方法[J].經濟研究,2005(2).

3、顧驊珊.如何正確處理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的矛盾[J].嘉興學院學報,2007(3).

4、張繼鵬,張家來.比較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J].統計教育,2008(5).

篇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im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its influence on neurologic impairment.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ighteen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Jiaxing Hospital of Zhejiang Armed Police Corps from May 2013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5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nrolled patients were given relevant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symptoms of cerebral thrombosis. The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ral drug Aspiri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spirin + Simvastatin, the course was 6 months. Followed-up for half a year, the 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hanges of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 and carotid plaque are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enzymic method and heparin-MnCl2 method was respectively used to detect the levels of triacylglycerol (TG),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C) an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 (LDL-C), and Barthel index and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nd neurologic impairme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IMT and carotid plaque are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the IMT and carotid plaque are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G, TC, LDL-C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the levels of TG, TC, LDL-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HDL-C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NIHS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the scores of Barthel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the score of NIH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core of Barthel index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Sim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thrombosis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which can narrow the carotid plaque area and thickness, decrease the blood lipid, reduce the neurologic impairment,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imvastatin; Aspirin; Cerebral thrombosis; Carotid plaque

腦血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礎為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好發于中老年人群,發病急,死亡率和后遺癥率較高,病情嚴重時伴不同程度的腦出血發生,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1-3]。臨床對其治療主要以延緩動脈硬化為主,目前臨床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是通過口服藥物進行治療,其中對藥物阿司匹林的使用非常廣泛,其在抗動脈硬化方面具有較為明顯的作用[4]。辛伐他汀屬于他汀類藥物,在降低膽固醇含量及調節血脂方面已經得到了臨床的證實,在穩定斑塊方面亦具有一定的作用[5-6]。為此本研究選擇腦血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組試驗,旨在觀察兩種藥物合用在腦血栓治療中的效果,為臨床更好地治療該病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5月~2015年2月武警浙江總隊嘉興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118例腦血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病例納入標準[7-8]:①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經頭顱CT掃描、腦血管造影、血尿常規、血糖、心電圖等證實;②均為24 h內出現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發病患者;③患者臨床資料完整,積極配合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所選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9例。觀察組男35例,女24例;年齡45~79歲,平均(54.8±7.4)歲;其中12例合并血脂血糖升高,13例合并高血壓,7例合并冠心病。對照組男36例,女23例;年齡46~76歲,平均(55.1±5.9)歲;其中15例合并血脂血糖升高,12例合并高血壓,6例合并冠心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分布、合并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據入組患者的腦血栓癥狀給予相關常規治療,包括血壓的常規調節、抗凝、溶栓、抗血小板、抗感染、降血糖、改善患者腦部循環等,并要求患者保持睡眠充足。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給予藥物阿司匹林治療(拜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口服用藥,70 mg/次,1次/d,于早飯后半小時服用,治療周期為6個月。觀察組患者給予藥物阿司匹林+辛伐他汀(辛伐他汀片,宜昌長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875)治療,阿司匹林的用藥方式同對照組,辛伐他汀口服用藥,20 mg/次,1次/d,于早飯后半小時與阿司匹林同時服用,治療周期為6個月。在整個藥物治療過程中需多次對患者的身體進行檢查,尤其是頸動脈血流量、血液循環、供血情況等,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適當進行藥物劑量的加減,一旦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3 觀察指標

隨訪半年,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測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及頸動脈斑塊面積的差異;采用酶法[8]測定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水平;采用肝素-MnCl2法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并用Friedewald公式進行LDL-C水平的計算[9],此外采用1965年由美國人設計并制訂的Barthel指數[10]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定治療前后的神經缺損功能[11]。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所得全部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IMT及斑塊面積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IMT及斑塊面積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 < 0.05),兩組治療后比較,觀察組患者IMT及斑塊面積均明顯低于同期對照組(P < 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TG、TC、HDL-C、LDL-C檢測結果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TG、TC、LDL-C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 < 0.05),兩組治療后比較,觀察組患者TG、TC、LDL-C均明顯低于同期對照組(P < 0.05)。兩組治療前后HDL-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前后NISHH評分及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 < 0.05),Barthel指數評分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 < 0.05),且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明顯低于同期對照組,Barthel指數評分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P < 0.05)。見表3。

3 討論

腦血栓的形成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目前對其發病機制的研究尚未闡明[12-13],宋麗等[14]對其形成復發的危險因素研究中提到高齡、高血壓病史及纖維蛋白原升高等均是造成腦血栓形成和復發的重要危險因素,Leys[15]研究發現,年輕的腦血栓形成患者腦卒中復發率明顯更低,僅為1.0%~1.4%。流行病學研究[16]結果顯示高血壓是一個影響腦血栓形成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Ruland等[17]的研究結果報道提到,腦血栓形成和復發中最為重要和可干預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有學者就曾指出正常范圍內的收縮壓和舒張壓越低出現腦卒中的可能性就越低,魏陵博等[18]對腦血栓形成患者進行病理對照研究總結發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均為獨立的危險因素。多項研究提示,纖維蛋白原在腦血栓發生后會出現明顯升高,其與動脈粥樣硬化及其血栓并發癥的發生相關[18-21]。常穎等[22]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纖維蛋白原升高是腦血栓形成與復發的危險因素。

更為有效地治療和控制腦血栓仍是一個當前醫學很難解決的難題,目前藥物治療仍是臨床治療該類疾病的首選方案[23],阿司匹林在該病的治療當中使用非常廣泛,對臨床治療腦血栓患者具有積極的意義,其是通過抑制患者體內核因子達到減少患者炎性介質及各種黏附分子的表達起到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此外對已經形成的粥樣斑塊具有穩定的作用[3],不過單一地使用阿司匹林臨床上效果往往不夠理想。脂質代謝紊亂導致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文獻的研究結果顯示腦血栓患者中超過60%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高血脂疾病[11]。他汀類藥物是一類羥甲基戊二酰輔酶還原抑制劑,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調脂”類藥物,其最具醫療價值的是可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4],因此從腦血栓病理生理發展進程角度看他汀類藥物治療該病更具針對性,通過改善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穩定粥樣硬化斑塊,同時抑制C反應蛋白,減輕患者的血管壁炎性反應,此外他汀類藥物中辛伐他汀一般耐受性良好,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均較為輕微且為一過性,本研究出現較多的不良反應為便秘、腹脹、消化不良、乏力等,癥狀均較輕微,短暫停藥后癥狀均得到了明顯緩解。正是基于此,本研究選擇將辛伐他汀與阿司匹林結合使用,旨在為臨床對該類疾病的治療拓寬思路和提供更多的方法。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IMT、斑塊面積、TG、TC、LDL-C、NIHSS評分均明顯降低(P < 0.05),Barthel指數評分顯著升高(P < 0.05),說明兩種方法對于治療腦血栓患者均有一定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了神經功能的損傷,提高了生活質量,此外對兩組治療后的情況比較,發現觀察組治療后癥狀改善更明顯,觀察組治療后IMT、斑塊面積、TG、TC、LDL-C、NIHSS評分均明顯低于同期對照組(P < 0.05),Barthel指數評分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P < 0.05),說明聯合用藥效果更為理想,這與鄭僑克等[11]的研究結果較為相似,提示辛伐他汀對抑制粥樣動脈硬化形成和保持已有斑塊穩定更具針對性,聯合用藥效果更好。

總之,采用辛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腦血栓患者臨床效果顯著,縮小了頸動脈斑塊面積及厚度,降低了血脂,減輕了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不過由于本研究的樣本量不大、所選指標的合理性、合并癥等均可能對研究結果的準確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后期研究需對此進一步通過試驗進行驗證。

[參考文獻]

[1] 任琳,李勝迪,李保國.奧扎格雷鈉靜脈注射配合內服活血抗栓方藥治療急性腦血栓臨床療效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4):948-949.

[2] 王躍慧,田躍雷,梁文華,等.阿司匹林聯合阿托伐他汀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血清ox-LDL、炎性因子和頸動脈斑塊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38(11):1628-1631.

[3] 周經霞.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對腦血栓患者頸動脈斑塊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7):1192-1193.

[4] 鄧智勇.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3,19(25):30-31.

[5] 陳偉.阿司匹林聯合辛伐他汀治療腦血栓患者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處方藥,2016,14(5):5-6.

[6] 王瑩峰.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效果觀察[J].淮海醫藥,2016,34(3):341-342.

[7] 劉志君,黃漢烽.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對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5):41-43.

[8] 羅椿菊,羅家洪,莊艷.血栓通聯合長春西汀治療后循環缺血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6,22(9):80-82.

[9] 李云,李鐵鋒,黃凡.腦血栓患者血漿溶血磷脂酸水平及阿司匹林干預對其水平的影響[J].廣東醫學,2005,26(8):1095-1097.

[10] Mahoney FI,Barthel DW. Functinal evaluation:the barthel index [J]. Md State Med J,1965,14:61-65.

[11] 鄭僑克,熊強,羅浩,等.阿托伐他汀對急性腦血栓患者血清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11(3):231.

[12] 杜輝,蔡毅,王曉曦,等.老年男性高血壓病患者缺血性腦血管病患病率及與血壓達標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6,18(2):96-99.

[13] 顧蘇兵,林高平,施天明,等.腔隙性腦梗死和腦血栓形成患者顱內動脈狹窄的分布及特點[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0,18(5):395-397,408.

[14] 宋麗,韓杰.腦血栓形成復發的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9,17(4):396-399.

[15] Leys D. Results of clinical trials evaluating the surgery of carotid stenoses [J]. Rev Prat,1993,43(19):2493-2497.

[16] Watts KL,Spiteri MA.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and induction by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is abrogated by simvastatin via a Rho signaling mechanism [J].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2004,287(6):L1323-L1332.

[17] Ruland S,Richardson D,Hung E,et al. Predictors of recurrent stroke in African Americans [J]. Neurology,2006,67(4):567-571.

[18] 魏陵博,丁書文,戎冬梅.1013例心腦血栓病人危險因素的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5,3(4):283-285.

[19] 左新.腦血栓患者采用降脂及抗血小板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0):143-145.

[20] 梁雪.辛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CRP及IL-6水平的影響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3):68-71.

[21] Agnelli G,Verso M. Epidemiology of 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 [J]. Front Neurol Neurosci,2008,23:16-22.

篇4

通訊作者:陳巖(1965-),女,河北寧河人,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臨床心血管。

摘 要:目的:探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靜脈移植對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區及梗死周圍區血管新生的影響及中藥丹參注射液對其的干預作用。方法:用開胸結扎冠狀動脈左室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將已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的日本大耳白兔隨機分為3組,模型對照組、靜脈移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組、靜脈移植骨髓間充值干細胞聯合丹參組。術后5周取材,觀察梗死區內CD31(血小板/內皮細胞黏附分子)和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蛋白的表達。結果:1免疫組化CD31表達,靜脈注射干細胞組和干細胞聯合靜脈注射丹參組高于模型組(P0.05)。3血清中VEGF蛋白含量,各組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靜脈注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可誘導梗死區血管新生,其機制并非通過VEGF的表達來調節的,可能是通過其他途徑調節的,中藥丹參注射液對干細胞促進血管新生無明顯促進作用。

關鍵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心肌梗死;血管新生;CD31;VEGF

中圖分類號:R28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10)04-0792-04

The Study of Bone Marrow Stem Cells in Vein Graft Result in Rabbi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 the Role of Its Intervention with Danshen Injection

WANG Jian,YANG Guanlin,CHEN Yan,ZHANG Zhe,ZU Jing,SUI Jife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gyang 110032, Liaoni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one marrow stem cells in vein graft result in rabbi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n peri-infarct area and infarct angiogenesis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Danshen injection on the role of its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left ventricular branch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thoracotomy approach model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 will have established a Japanese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model control group, intravenous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group, Danshen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group. Drawn after 5 weeks,Infarct area observed CD31 (platelet /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and 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rotein expression. Results: 1.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CD31 protei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stem cell group an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Danshen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stem cel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model group(P0.05). 3.Serum VEGF protein content Serum VEGF protein content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mong the three groups(P>0.05).Conclusion: 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an induce angiogenesis in the infarct area, its mechanism is not adopted to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may be regulated by other means, Chinese medicine Danshen injection of stem cells for no obvious role in promoting angiogenesis.

Key word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giogenesis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最為危重的事件之一,心肌梗死后由于梗死區面積的不同,而影響心功能有所的不同,從而對心肌梗死的預后產生極大的影響。如何使梗死血管所支配區域的血液供應及早充分的恢復,從而使心肌梗死后梗死區的面積減至最小,便成為最為關注的話題。除了使心肌梗死的病變血管恢復血流外,側枝循環的建立也是搶救瀕臨壞死心肌的重要手段之一。

丹參是我國的傳統活血化瘀中藥,味苦、微寒,入心、心包及肝經,具有活血通絡、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之功效。現已發現具有抑菌、抑腫瘤、抗凝血以及改善微循環等作用[1]。丹參注射液一直用在臨床一線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

本研究以兔子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為供體細胞,配合應用丹參注射液旨在探討兔MSCs靜脈移植對急性心肌梗死兔的梗死區血管新生的影響:并進一步研究丹參注射液對其作用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的選擇與分組

動物采用日本大耳白兔,體重在2~3kg,2~3個月齡,雌雄不限,購自于遼寧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將53只日本大耳白兔隨機分為:正常組(10只),造模組45只,根據復制模型成功率(預實驗的最低造模成功率70%計算),將造模組心肌梗死模型復制成功后觀察24 h,存活者隨機分為B組:模型組(10只),C組:靜脈7天注射干細胞組(10只),D組:靜脈7天注射干細胞聯合丹參組(10只)。組間體重差異無顯著性(2.4±0.3)kg、(2.5±0.2)kg、(2.3±0.3)kg、(2.5±0.3)kg,P

1.2 藥品與試劑

1.2.1藥品 丹參注射液,劑型:凍干粉針劑,規格與包裝:0.4g×1支(哈藥集團中藥二廠)。

1.2.2試劑 烏拉坦,分析純,4%多聚基甲醛,分析純,(沈陽試劑二廠);間充質干細胞培養基及間充質干細胞培養基添加物、Ficoll-paque plus、PBS含2%FBS、PBS不含FBS、胰酶-EDTA.培養瓶斜口;離心機;流式細胞儀等。

1.3器材

心肌梗死造模器材:兔手術固定臺、心電圖機;手術器材包括手術刀、持針器、眼科剪、瓦式拉鉤(以上器材均由本校針灸學院電生理實驗室提供);無損傷冠脈結扎針線、普通縫合針線等等。

2實驗方法

2.1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獲得

取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只,經脛骨平臺抽取骨髓,進行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培養、傳代、鑒定、收集、標記。

2.2急性心梗動物模型制備

①麻醉;②做術前心電圖;③備皮;④開胸;⑤結扎:⑥術后心電圖;⑦關胸;⑧抽血。

2.3模型干預

造模成功7天后C組予干細胞混懸液2×106靜脈1次性注射。D組予靜脈注射丹參注射液(154mg/kg),連續注射10天,聯合應用與C組等量的干細胞。

2.4 標本采集

2.4.1 采血 于術后24h和第5周經耳中動脈采血,離心(3000r/min),用于ELASA(夾心酶聯免疫)法檢測VEGF。

2.4.2 取心臟組織 術后第5周,麻醉動物,于活體下迅速取出心臟。并于30s內迅速切下梗死及梗死周圍區心肌組織,用4%多聚甲醛固定以備免疫組化。

2.5觀察指標

免疫組化觀察:CD31,VEGF的表達;血清學檢測VEGF的表達。

2.6陽性結果判定

梗死區組織中有棕褐色陽性細胞聚集區。

2.7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表示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進行統學處理。應用 SPSS 11.0軟件,P

3 結 果

3.1 急性心肌梗死造模結果

結扎冠脈前與結扎冠脈后心電圖的比較結果

在結扎兔前降支(LAD)冠脈后,胸前導聯V2、V5,ST段有一定程度的抬高,提示前壁心梗,心電圖證實急性心梗模型制備成功見圖1~2。

圖1造模前

圖2造模后24h

3.2 免疫組化染色結果

3.2.1CD31染色顯示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圖3~圖6:血管內皮細胞呈棕褐標記,積分光密度值統計分析結果顯示: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明顯降低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比較,各組均明顯高于模型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圖3 CD31正常組

圖4 CD31模型對照組

圖5 CD31靜脈7天注射干細胞

圖6 CD31靜脈7天注射干細胞+中藥組

3.2.2 VEGF染色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圖7~8:各組均有散在的陽性表達,但各組間無統計學意義(P

圖7 正常組VEGF

圖8 模型組VEGF

表1免疫組化CD31 VEGF(±s )

組別nCD31VEGF

正常組922.63±11.9033.06±23.93

模型組711.28±7.60**■■31.89±18.91

靜脈7天注射干細胞組721.20±11.0031.10±21.69

干細胞合并中藥組717.78±9.4025.87±18.65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

3.3 血清中VEGF水平

術后5周比較血清中VEGF含量,各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血清VEGF

組別nVEGF

模型組724.60±5.13

靜脈7天注射干細胞組724.84±12.81

靜脈7天注射干細胞合并中藥組729.92±6.27

4 分析討論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是通過藥物治療減少心肌耗氧、擴血管改善心肌血液供應;通過調控危險因素防止病變進展,但無法改善梗死區心肌血供,挽救瀕死心肌組織;通過介入或手術治療恢復局部冠狀動脈血流來進行血運重建,使部分AMI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遠期預后得到明顯改善,但也有其局限性、手術風險和術后并發癥等。因此有必要尋找血運重建的其他策略以減輕AMI的癥狀和改善心肌缺血,挽救瀕死的心肌[2]。

骨髓間質干細胞(MSC)是具有可擴增性和多向分化性。同時MSC來源廣泛,移植后不易發生免疫排斥反應[3-5]。自2001年Orlic等[6]發現MSCs可在一定條件下分化為心肌細胞以來,現已明確還具有分化為心肌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的潛能。

丹參是我國的傳統活血化瘀中藥,現已發現具有抑菌、抑腫瘤、抗凝血以及改善微循環等作用[1]。丹參的有效成分主要為水溶性酚酸類物質,由丹參提取物制成的丹參注射液一直用于冠心病的治療。丹參注射液具有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保護肺功能,抗氧自由基、抗炎等作用[7]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丹參的活血化瘀作用與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功能有關[8-9]。丹參多酚酸鹽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與黏附[10]。

CD31即血小板內皮細胞黏附分子(platelet and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PECAM-1)在血小板、內皮細胞、單核細胞、嗜中性細胞及某些T細胞亞群上表達的質膜糖蛋白,分子量為130~135kDa,屬于球蛋白基因超家族,主要表達在內皮細胞表面,較少表達于造血細胞[11]CD31介導的細胞―細胞相互作用對于血管生成和炎癥反應有重要意義[12],可以作為內皮細胞或單核細胞的標志。在本研究采用CD31作為內皮系的標志,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與CD31單克隆抗體結合的內皮細胞較遠時,屬于新生的內皮細胞,因此其免疫組化檢測可作為血管再生的標志。

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是一種相對分子量為46kDa的分泌性糖蛋白,1989年被分化純化[13],被認為是一種肝素結合分子。VEGF特意地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與其受體結合,引起受體自身磷酸化,激活絲裂原火花的蛋白激酶而強烈誘導細胞增殖,促進體內新生血管形成,增加梗死缺血區心肌的血液供應,挽救瀕死心肌。

在本實驗中筆者成功地復制了心肌梗死的模型,并在術后給予靜脈注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干細胞聯合中藥丹參靜脈注射。CD31免疫組化研究發現,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組和干細胞聯合中藥組均可以促進梗死區及其周圍區新生毛細血管的生成,以改善微循環,增加梗死區及其周圍區的血液供應,從而減少心肌梗死的面積,改善預后。但兩組間無統計學差異說明中藥丹參對干細胞促進血管新生無促進作用。同時VEGF免疫組化和血清學結果均顯示其影響機制并非是通過調節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來實現的。

綜上所述,靜脈注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可誘導梗死區血管新生,其機制并非通過VEGF的表達來調節的,可能是通過其他途徑調節的,中藥丹參注射液對干細胞促進血管新生無明顯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維洲.丹參的藥理[J].藥學學報, 1984, 19(11):876-878.

[2] Nagaya N , Fujii T,Iwase T,et al.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 in rats with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through angiogenesis and myogenesis [J]. Am J Physiol HeartCirc Physiol,2004,287(6):26702-26761.

[3] Toma C,Pittenger MF,Cahill BS,et al. Human mesenchymal sten cells differ-entiate to a cardiomyocyte phenotype in themurine heart[J].Circulation,2002,105(1):932-981.

[4] Konieczny SF,Emerson CP. Jr15-Azacytidine induction of stable mesoderm-mal stem cell lineage from 10TI/2 cells:evidence for regulatory genescontrolling determination[J].cell,1984 ,38(3):7912-8001.

[5] Saito T ,Bruder SP ,Bittira B,et al. Xenotransplant cardiac chimera : im2mune tolerance ofstem cells[J].Ann Thorac Surg,2002,74 (1):192-241.

[6] Wang JS,Shum-Tim D,Galipeau J,et al.Marrow stromal cells for cellularardiomyoplasty: feasibility and potential clinical advantages[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0,120:999-1005.

[7] 杜冠華,張均田.丹參現代研究概況與進展[J].醫藥導報,2004,23(7):435-439.

[8] 李連達,李映歐,劉志云,等.冠心II號方及其有效成分對體外培養心肌細胞缺糖缺氧損傷的保護作用[M]//陳可冀.活血化瘀研究與臨床.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9:272-274.

[9] 徐理納.關于活血化瘀藥研究途徑的概況[J].中醫雜志,1995,7 (2):74-79.

[10] 高輝,李先輝,李春艷,等.丹參多酚酸對健康人血小板聚集與黏附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07,32 (5) :514-516.

篇5

(一)科學研究方法論的概念

關于科學研究方法論的定義有兩個:定義一,科學研究方法論是關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定義二,科學研究方法論是指方法的科學或方法的有序安排,使給定領域中進行探索的一般途徑的研究。方法論提供了組織、計劃、設計和實施的基本原則。方法提供了如何進行一項具體、個別研究的技術和路徑。這是方法和方法論的區別。

(二)關于金融學研究方法論

首先,在邏輯上認為金融學屬于經濟學,經濟學具有科學性,從而可以推出得到金融學也具有科學性。其次,經濟學的核心是理性經紀人的假設,理性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則。金融學的方法論是用近似替代物給金融契約和工具定價。活躍的市場中價格是由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相交得到的,需求曲線上每一點都是消費者效用函數最大化的均衡點,供給曲線上每一點也是供給者效用函數最大化的均衡點,二者相交得到市場均衡點和均衡價格。價格變動是由供求雙方變動一起決定的,所以我們應該分析供求雙方行為的變動,這點上又回到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供求雙方是各自約束條件下的效用函數最大化,所以關鍵是分析供求雙方約束條件和效用函數。

二、宏觀金融理論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二之戰后的20年,西方主流經濟發展理論與金融理論基本上是互相分離的。金融學的思維方式經歷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驗證解答的邏輯思考過程,其思維過程仍然是:“歸納現實,從特殊到一般提出問題;再演繹一般結論,從一般到特殊來驗證理論的過程”。縱觀金融學的發展歷程,主要運用了如下三個方法。

(一)科學抽象法

科學抽象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本質,逐次形成概念、范疇、規律及一般原理的認識過程,是從經驗到理論,從舊理論到新理論的必由之路。

科學抽象的進程可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認知主體運用其分析能力先將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和方面,然后從中排除其非本質的、次要的和偶然的成分,抽取出某一部分和方面或不同部分和方面的本質規定。在第二階段,認知主體運用其綜合能力按照不同部分和方面的本質規定的內在聯系,將它們連接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達到思維中的具體。

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馬科維茨首先抽象出單個資產的預期收益率為某收益率出現的概率,風險可以用收益率的變動幅度(即方差)表示,這就是從感性上的具體上升到抽象。針對用馬科維茨模型選擇資產組合需要進行大量繁復的計算這一缺陷,威廉?夏普在1963年提出了單指數模型。在威廉?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在無效性的投資組合與其他個別證券的風險與收益條件下,資本市場線很難對其收益與風險進行衡量。為此,證券市場線的模型描述了在市場均衡狀態下,風險證券或組合的期望收益率是它與市場組合收益的協方差(風險)的線性函數。無論單個證券還是證券組合,均可將其貝塔系數作為風險的合理測定,其期望收益與有貝塔系數測定的系統風險之間存在線性關系。這個關系以E(rp)為縱坐標,βp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中代表一條直線,這條直線被稱為證券市場線。

(二)實證法

實證主義堅持只有通過包括測量在內的觀察獲得的“真實的”知識才是可靠的,現代市政主義的觀點則信奉事實的邏輯延伸,這被稱之為邏輯實證主義,并在20世紀初成為居實證主義哲學。

實證主義者認為,只有能夠直接觀察或測量的事物才應該引起科學的注意,而不能觀察或測量的事物對于實證主義者來說是沒有意義的。盡管經濟學家不贊同邏輯實證主義哲學對其他哲學的排斥,但它們對經濟學思想和經濟學研究具有重大的影響。實證主義影響經濟學的一個方式是在可能的情況下更多地強調測量和數量表示,經驗分析和估計至少從使其成為更為實證主義的推動下獲得部分激勵。實證主義影響經濟的另一個主要方式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作為實證性知識的價值知識上,而規則性知識則極為不同。實證主義作為一種哲學影響經濟學思想的第三種方式是在經濟學和經濟學研究實踐中強調客觀性的重要性。即實證主義哲學在強調提供以支持一個描述性結論的重要性時,認為個人的判斷和感覺是模糊不清的。

(三)數學分析法

現代經濟學的發展表明,數學已經成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在對實際經濟問題的研究中,經常需要對經濟活動及其數量變動規律作定量的分析。對經濟問題的定量分析,需要解決一些共性問題;提出所研究的經濟問題及度量方式,確定表現研究對象的經濟變量(如用GDP的變動度量經濟的增長);分析對研究對象變動有影響的主要因素,選擇若干作為影響因素的變量;分析各種影響因素與所研究經濟現象相互關系的性質,決定相互聯系的數學關系式;運用科學的數量分析方法,確定所研究的經濟對象與各種影響因素間具體的數量規律;運用統計方法分析和檢驗所得數量結論的可靠性;運用數量研究的結果做經濟分析和預測。對社會經濟問題數量規律的研究具有普遍性,計量經濟學是專門研究這類問題的經濟學科。

三、總結

現代金融學與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在根本上基本上是一致的,金融學在大量運用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之后,其研究方法的范式正在逐步走向規范。實際上,經濟學的發展進步正在為金融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提供了比較科學的分析工具。因此,我們就需要運用更加精密復雜的數學分析工具運用數學模型幫助我們在更高的程度上將直覺變為理論。我們承認科學的思想很重要,但思想的科學性性必須要靠正確的方法來進行證明。可以這樣說,我國金融學研究方法論發展的方向將是建立在更為堅固的經濟學理論的基礎上,并且向科學化的研究方法發展。

參考文獻

[1]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效益[D].1991(1).

篇6

研究表明,糖尿病為心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子,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動脈粥樣硬化,由此導致心肌梗死。臨床上發現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較心肌梗死非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更大。本研究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旨于探討在β-體阻滯劑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作用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心室重構和血漿內分泌激素水平的變化。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齡54~72歲,平均年齡(62.3±7.2)歲,病程2~8年,平均(4.7±2.4)年。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經心電圖、病史這診斷為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位于前壁10例,下壁13例,其他部位13例。排除對β-受體阻滯劑過敏與心動過緩、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患者。

1.2給藥方法

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包括抗血小板、擴張冠狀動脈、抗凝血酶一調整血脂與降糖治療,再給予β-受體阻滯劑(倍他樂克,50mg,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H32025390)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卡托普利片,25mg,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H31022816)聯合治療,倍他樂克一般一次50~100mg,一日2次;卡托普利片初劑量25mg,一日3次,劑量增至50mg,一日3次后,宜連服2周觀察療效。一般50~100mg,一日3次,治療療程為6個月。

1.3觀察指標

患者入院后與隨訪滿6個月時,檢查腎素(PRA)、醛固酮(ALD)、血管緊張素Ⅱ(AngⅡ)、腎上腺素(E)、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與左心室收縮期末內徑(LVESD)、左心室舒張期末內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左心室舒張期末容積(LVE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以P

2結果

2.1患者治療前后的超聲心電圖結果比較

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LVESD、LVEDD、LVESV、LVEDV均有所改善,小于治療前,LVESD治療前后具有統計學差異(P

2.2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漿內分泌激素水平

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后PRA、AngⅡ水平低于治療前,ALD水平高于治療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篇7

二、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作為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經濟學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要求教授這一門學科的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教材上的經濟學理論知識,更要對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歷程、本質規律及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和歸納,將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和實質進行講述和展示,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和素養。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樣的預設目標很難達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教育方針方面。由于歷史方面的諸多原因,我國經濟學的發展更多地受到了西方經濟學的影響,在教學內容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有許多宣揚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內容充斥其中,例如“公有制不如私有制”“私有制無剝削”“資本主義優于社會主義”等觀點俯拾皆是。這樣的觀點無疑是與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大方向相悖的,若是不加辨別地全盤吸收,對我們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會造成極大的打擊。因此,很有必要就此對經濟學的教育方針進行適當的調整和修改,以便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二)教材內容方面。第一,理論體系龐大,內容多抽象,使學生難以理解。經濟學理論是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經濟問題的不斷解決而日漸充實的,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學的理論體系逐漸擴大,且內容大多抽象,對于涉世未深的大學生而言,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難度。其中很多經濟學方面的專業術語雖然為大家所熟知,但是其深層含義還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的。第二,理論脫離實際。經濟學方面的教材大多是引用一些經典的經濟學著作,而這些專著大多創作年代較早,與實際生活中日新月異的經濟學狀況相隔甚遠,所以很難將理論應用到現實中去。理論與實際的脫節現象嚴重,不利于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第三,教材內容與中國國情不符。經濟學教材大多來源于西方,是經濟學方面的專家學者針對西方國家的社會經濟狀況所做出的分析和解釋,事實上并不與我國國情相符合,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矛盾,很難達到一個較好的教學效果。(三)教師方面。第一,教學方式單一。在經濟學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配套設施的相對落后和教材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教師大多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聽到的和記到本子上的東西不少,真正掌握的東西卻不多,無形中更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從長遠角度來講,這是不利于經濟學教育健康發展的。第二,考核方式單一。經濟學的考核方式一直以來沿用的都是閉卷考試的方式,并且側重于對理論知識的考查,忽視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方面的引導和考查。知識不能得到運用就只能是死知識,如何讓知識活起來,是當前經濟學教育必須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四)學生方面。由于經濟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它對數學模型和定量分析等知識點應用得比較多。對于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邏輯推導、圖表、公式、數學證明等難以接受,更不容易將其與枯燥的經濟學文字描述聯系起來進行理解,這些無疑加大了他們的學習難度,使他們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另外,由于學生本身對社會各方面的認知有限,很難將經濟學中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三、針對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解決思路

(一)明確教育方針。首先在教育方針方面,需要相關部門出臺明確的教育方針,對經濟學教育教學工作提出指導性的意見。要求教師堅持指導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針,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吸收和歸納中外經濟思想的合理成分,摒棄資本主義的不合理成分,廣泛借鑒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指導學生全面掌握經濟學的核心思想。(二)解決經濟學教材及內容方面問題的措施第一,加強教材管理。在經濟學教材的選擇方面,要盡量避免直接引入西方原版教材,而應該選擇國內學者編寫的經濟學教材。因為西方原版教材與中國的國情不相符,研究問題的視角也不盡相同,應該予以適當采用而不應該全盤吸收。而我國學者編寫的教材立足點是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并對各國經濟思想進行了適當的吸收和采用,有利于學生全面看待經濟學思想,進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經濟學的核心理論。第二,調整學科設置。高校在設立經濟學課程的同時,也應該積極開發和設立經濟學的相關課程,如經濟實踐學、經濟思想史、方法論等相關課程,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經濟學的相關理論,還可以使學生從宏觀角度全面地掌握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三)解決教師教學方面的問題第一,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教師作為教育環節中重要的一環,在經濟學教學過程中起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改進經濟學教學工作的關鍵。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愛國精神教育和國情教育,強化愛國意識;其次,加強對經濟學從教教師的審查和培訓,保證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最后,建立高標準的教師培訓基地,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教育。第二,改變單一的考核方式。側重于考查理論知識的閉卷考試并非沒有可取之處,但是一味地考查理論知識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有必要吸收和借鑒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經濟學知識的分組討論來完成如經濟學小論文、經濟事件辯論會、班級經濟學手抄報、黑板報等任務,這樣除了可以培養學生的經濟學學科素養,還可以培養學生組織、辯論、合作等不同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四)解決學生學習方面問題的措施針對學生學習方面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培養自學的能力。例如在學習經濟學的同時,也可以自學數學方面的圖表、公式、證明等經濟學相關知識來對經濟學進行輔學習。同時還要多關注社會上的經濟事件,并關注知名學者、教授對該事件的專業性評論,自己也要善于分讓研究生盡早養成團隊合作的能力,盡早融入團隊、適應團隊協作,為將來的研究和就業打下基礎。再次,加強多學科專業研究生協同創新更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取得。交叉學科和跨學科的研究本身就屬于研究熱點,大到國家的重大項目,小到研究生的學科競賽都有交叉學科的影子。因此,加強多學科專業研究生協同創新,可以實現研究生的優勢互補,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在研究的熱點領域創造更多的研究成果。(二)導師方面。研究生是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與科學研究的,因此,導師既要了解研究生在前期學習階段所學的專業,又要發現他們的特長與興趣,將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組織和融合在一起,因材施教地發掘研究生的潛能,引導并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導師的知識結構、學識水平、科研背景及能力、專業視野對研究生培養的質量是至關重要的。[6]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導師也要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獲取新的知識,拓寬自己的專業視野,掌握本領域最前沿的知識,并將其融入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中。但這仍不能提供多學科研究生協同創新發展的需要,因此,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成立導師組,一般由2~4名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組成導師團隊。導師之間應能夠密切交流,研究方向具有可交叉性,全程指導研究生的協同創新,引導研究生將各自學科、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方法作用于同一目標,增強他們從多個學科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更有利于創新意識的養成。同時,導師應根據實際需求,請“外援”幫助指導創新團隊研究中內部不能解決的難題,這樣可以確保研究生的協同創新順利進行。導師組應根據研究課題需要對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及時了解課題的研究進度,對創新研究中取得的成果進行展示和發表,并建立合理的獎勵和激勵機制,以鼓勵研究生更好地進行創新研究。(三)培養環境方面。培養環境對多學科專業研究生的協同創新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2]在日常加強研究生理論知識學習,設立多學科專業課程的基礎上,營造交流的氛圍十分重要。導師應該定期進行交流,討論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并展示研究成果;也應該定期通過文獻交流的方式,關注各學科領域最新的研究熱點,建立多學科專業研究生學術交流平臺,活躍學術氣氛,打開研究生視野,更好地服務于研究生協同創新團隊。導師應鼓勵研究生參加創新競賽、研究生創新項目、學術交流會議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他們從交流和實踐中拓展知識面、提升科研水平,為協同創新研究打下基礎。

四、展望與結語

多學科的協同創新是實現學科之間優勢互補的明智之舉,這有利于學科之間理論的融合,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方法和技術研究并解決復雜的科學難題;將多學科協同創新的思想應用于研究生的能力培養中,有助于在科研中協作解決科學問題,實現科學研究的突破創新,進而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同時通過協同創新培養高水平人才。

作者:瑪衣拉•吐爾遜 單位: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徐琴,葉明.對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的認識與思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6):72-73.

[2]王寧可.多學科專業研究生協同創新機制的構建與探索[J].教育觀察,2015(9):40-41.

[3]辛敏英,姚遠,黃金.多學科跨專業協同創新研究生培養的特點分析與探索[J].求知導刊,2016(1):55-56.

篇8

1.經濟憲法學與古典經濟學

在一定意義上講,經濟憲法學會被認為是重復古典經濟學的內容,尤其是亞當·斯密作品中的內容。但是,古典政治經濟學有其自身的目標,即在沒有具體政治約束下,對市場的運行給出解釋。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英國經濟成功地非政治化了,自由放任的規范觀點不可避免被稱為最小的、守夜人式的國家人的實證分析所混合,古典經濟學的關注點從制度結構上轉移了目標。但是,給定保護性的國家秩序,在利用理想化的標準評價市場時,實際上在某些條件下會出現“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經濟憲法學要做的是,任何用于最終規范判斷主旨的實證分析必須反應信息豐富的規則或約束的可供選擇性組合的運轉特性的比較內容。

2.經濟憲法學與憲法學科群

經濟憲法學是憲法學科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世紀的憲法學在方法上需要實現科學分析向人文綜合的轉變,從學科體系上就要沖破憲法學和其他人文學社會學科之間人為的藩籬,把憲法放在社會的整體環境中,考察它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語言等各種社會現象的關系,形成有政治憲法學、經濟憲法學、憲法社會學、憲法文化學和憲法解釋學等各邊緣交叉學科組成的綜合憲法學學科群。憲法學的理論體系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憲法學體系是指對憲法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知識的結構、次序所作的符合邏輯的安排,廣義的憲法學體系則是指以憲法學原理為主干、包括各分支學科群組成的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的理論體系。可見經濟憲法學是憲法學科群中的一員,是廣義的憲法學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

3.經濟憲法學是經濟學與憲法學的交叉學科

經濟憲法學既是憲法學的子學科,又是經濟學的分支學科。英美法系不承認經濟法的存在,法學家們不留意經濟憲法。詹姆斯·布坎南等人創立的“憲法經濟學”(公共選擇學派),運用經濟學方法,研究約束人類經濟和政治選擇的憲法規則和制度,認為在市場上自利的“經濟人”在轉變為政治過程中的投票人或官員時,其自利的品格不會發生根本變化,掌權者濫用權力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約束政府權力,防止掌權者濫用權力是憲法經濟學的核心問題。這就完全回到了古典憲法學的限權政府立場上。布坎南聲稱,他的理論是“18、19世紀傳統智慧精華部分的表達和再現”。如果說經濟學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資源的學科,憲法學是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權利的學科,那么經濟憲法學就是研究資源配置和權力配置關系的學科。它吸收經濟學原理、借鑒經濟學方法,研究憲法的經濟規范和經濟的憲法規范,把經濟的憲法理論和憲法的經濟理論結合起來,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

二、經濟憲法學核心思想——經濟思想

自由與干預、公共與個體、權力與權利能否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構建出新的社會合作體系,這對已有的社會行動體系與社會制度體系提出了新的命題。由于這些社會關系的行動空間關涉社會經濟宏旨,強烈的社會對抗性足以影響社會經濟秩序,經濟的思想由此而生。

1.經濟思想緣起

思想從本質上來說是要設計一套制度來限制政治權力的行駛。古典思想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衛?休謨認為,政治作家們確立了這樣一條準則,即在設計任何政府制度和確定幾種憲法的制約和控制時,應當把每個人都假設為無賴,在他的全部行動中,除了謀求私利外,別無他圖。因此,古典思想的中心問題是如何在政治制度上保證公民個人不受政府及其官員們的侵害。沿著這種思路,洛克和孟德斯鳩等人精1,設計了一種分權制衡的制度。對這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以不同視覺觀察,探究與經濟的關系,首先從憲法與經濟關系開始。與經濟的關系主要體現在憲法的確立、修改和廢止等過程中。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憲法是美國1787憲法,而最早將與經濟聯系起來的是美國史學家的經濟學派創始人之一比爾德,他認為“憲法不是所謂全民的產物,而不過是希望從中獲取利益的一個經濟利益集團的產物”,“在社會的巨大變革中,就像在制定與通過憲法所引起的變革中,經濟力量是原始的或根本力量,而且比其他力量更足以解釋事實”。

2.經濟思想的內涵

經濟是以經濟憲法為前提,以經濟民主為核心,以法治為基石,以保障私人經濟權利和規范國家經濟權力為目的的一種形態。經濟的概念是經濟內涵的抽象表述,經濟作為對一切經濟的反叛,其基本內涵就是用經濟憲法把在經濟領域中已經取得的民主事實確認下來,用法治的精神發展和完善這種民主事實,以此保障私人經濟權利,尋求國家經濟權力和私人經濟權利的平衡與和諧。經濟有應然釋義和實然釋義兩種。其應然涵義,就是尋求國家經濟權力和私人經濟權利的平衡與和諧,是對一切經濟專制的反叛,它既防止國家經濟權力專制,亦防止私人經濟權利專制;其實然涵義,就是表現為以經濟憲法為核心,的所有體現經濟精神的規范性文件,又表現為上述規范性文件的實際運作狀況。只有在框架下國家的經濟行動和私人經濟行為放可能有正當性。

三、經濟憲法學研究的內容

1.私人經濟權利——財產權

私人的經濟權利在經濟憲法學范圍內就表現為公民個人財產權,個人財產權就意味著個人在社會范圍內自治的正當性,他表明:為了享有一定的生存空間,人們必須有一定的選擇權和決定權,而這正是市場經濟的基礎。財產權不僅是公民個人的經濟權利,事實上,也是政治權利。在文明社會中,財產權既是一項經濟制度,又是一項政治法律原則。財產權不僅是個人發展的基本條件,它還是人類正常社會經濟秩序的基礎和經濟繁榮、效率的關鍵。財產權的確立分散了社會中的經濟權力,因而避免了政治經濟權力的高度集中,為民主創造了必要的經濟條件。因此財產權把權利與自由賦予個人,把限制加于國家,它成為自由、個人自治的基礎,對人類一切精神和物質文明的巨大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

2.國家經濟權利——財政權

當代主流經濟學以“市場失靈”為由打開了國家干預的大門,由此奠定了國家干預主義的地位。然而片面強調政府干預而沒有經濟的配合,必然會扭曲干預的本意。因為國家是一股可善可惡的力量,要使國家向善,關鍵在于國家制度調適、權力配置與法律安排。所以,在發展自由市場經濟的同時,必須用國家經濟規則來為其自身及其支持者牟利的行為進行切實可行的限制。國家經濟權力體系是以財政權為核心內容,以建構征稅權、貨幣發行權為主要手段。財政權是國家經濟權力乃至一切權力的根本,只有財政約束才是對權力的硬約束,沒有財政約束的權力是專斷的權力。征稅權作為國家重要經濟權力,把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聯結起來,征稅范圍內容、稅基、稅率與經濟發展、公民生活息息相關,需要實施經濟來規制。

3.國家貨幣發行

篇9

一、不容樂觀的地球生態環境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進步,給人類經濟帶來飛速發展,可是這也給環境帶來的巨大的破壞。經濟理論和經濟指標并不能解釋經濟是如何影響地球的生態環境的。為什么中國西北部的沙漠化越來越嚴重,為什么南太平洋珊瑚礁大批死亡,為什么從南極冰原到北極冰蓋冰雪融化無處不在,為什么人類已處在自恐龍滅絕后最大一次物種滅絕的早期階段?以及日常報道的森林縮減、牧場退化、土地風化、漁業崩潰等諸多問題都在表明著經濟發展與地球生態環境的激烈沖突。我們將為此付出的巨大代價,就是產生經濟衰退的結果。

(一)全球氣候變化

氣候,即某一地區多年間大氣的一般狀況。[2]它包括大氣的平均狀況,也包括多種可能的統計特征及其極端狀況。而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述,“氣候變化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雖然其本質為環境問題,但卻給地球上所有物種的生存帶來影響。它會影響經濟增長、人口擴張、可持續發展和資源管理等全球性的問題,同時也會受他們影響。”[3]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致命的。如上面提到的冰川融化,氣象災害頻發,中國98洪水造成2.23億人受災,以及2005年的三場超級大西洋颶風,現在想起仍讓人不寒而栗。

(二)物種多樣性減少

地球是一個整體,所有的物種共同構成了地球的生態系統。然而,近年來人類出于發展經濟的需要,大量侵占動植物棲息地,這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生物多樣性銳減。在我國,上海的淡水河流、湖泊的河面率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1.10%減少到21世紀初的8.40%,減少了2.7%。[4]森林是巨大的基因庫,地球上20%-40%的物種都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森林里,可在1969-1975年,巴西中西部和亞馬遜地區的森林被毀掉了11萬多平方千米,巴西的森林面積同400年前相比,整整減少了一半。[5]20世紀80年代,熱帶雨林國家的人口從15%增加到36%,而森林毀滅的速度幾乎加快了90%。[6]面對如此現狀,我們的使命就是要在環境惡化并帶來長期經濟衰退之前扭轉局勢,避免重蹈覆轍。

二、生態經濟學的興起

(一)國外生態經濟學的興起

20世紀20年代中期,美國科學家麥肯齊(Mekenzie)首次在研究人類群落和社會時融入了植物和動物生態學,第一次將經濟研究與生態學結合了起來。而在卡遜《寂靜的春天》出版后,人類覺醒了,因此大批擁有生態意識的經濟思想家如雨后春筍班出現。最終,在1966年,肯尼斯·鮑爾丁正式提出了“生態經濟學”這個概念。迄今為止,西方理論界關于生態經濟的多種思潮學派,大體可基本分為以下三類。

悲觀派:這一學派的代表是美國的米都斯及其于20世紀60年代末所著的《增長的極限》;英國生態學家愛德華、哥爾德史密斯的《生存的藍圖》。悲觀派學者認為,如果任由現在的經濟和人口增長趨勢發展下去,在今后的100年內地球上的有限資源極有可能被消耗殆盡,導致人類的滅絕。他們認為經濟和人口的增長是造成現今生態危機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零速增長”,即停止經濟人口增長,停止工業技術的發展,才有可能解救人類。有些學者甚至提出,人類應該回歸到18世紀的田園式農耕生活來解決現今的危機。

樂觀派:此學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國未來學家赫爾曼·卡恩,代表作是《世界經濟的發展——令人興奮的1978~2000年》。以及朱利安·西蒙,其代表作為《最后的資源》。他們認為,目前的糧食、能源、人口問題只不過是出于“偉大轉折(1800~2000年)”的過渡時期帶來的結果,即產業革命到后工業化社會的過渡時期,人類由貧困到富裕的過渡時期。而由于科技的進步、人類資源的無竭性,生態環境會愈發好轉,未來這些問題都會慢慢消失。

可持續發展派:悲觀派過于強調人類經濟活動的破壞性后果,樂觀派則夸大了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對解決生態問題的能力。經過時間的沉淀,兩派人員都認識到自身觀點的局限性,最終產生了觀點趨同的趨勢。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家熟知的賴斯特·R·布朗(Leste R Brown),其代表作為《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他們主張人類通過經濟、法律、行政等正當手段干預生態經濟,引導技術革命,使經濟增長、資源開發、人口控制、環境保護朝著生態經濟和諧發展方向前進,追求社會經濟可持續穩定的增長。

(二)我國生態經濟學的興起

生態經濟學在我國起步較晚,至今不過三十余年時間。但是其發展很快,并已取得一定成就。1980年8月,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許滌新先生在青海西寧的一次會議上首次發出了建立我國生態經濟學的倡議。1982年11月在南昌市召開了全國第一次生態經濟學術研討會。

1984年2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生態經濟科學討論會暨中國生態經濟學會成立大會。會上再次強調了生態經濟學研究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性。[7]

經過30余年的研究討論,我國生態經濟學理論和實踐得到了迅速發展。在理論上,有對生態經濟平衡理論的研究,對生態經濟再生產理論的研究,對人與生物圈、生物多樣性經濟評估等學術成果;在實踐上,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如生態經濟預警研究,積極探索生態評價指標體系、自然保護區等方面的實踐應用。

三、生態經濟學的內涵

(一)生態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生態經濟學”的概念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Kenneth Boulding)在他的重要論文《一門科學—生態經濟學》中首次正式提出來的。[8]作者在此篇論文中首次提出了“生態經濟協調理論”,指出自然生態系統是現代經濟社會系統建立的基礎,以人類經濟活動為中心的社會經濟活動都在大自然的生物圈中進行。生態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就是生態經濟系統,即人類社會經濟系統和地球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

(二)生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生態經濟學作為一門新興的跨領域科學,從廣義的角度探討了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之間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關系,以及由這兩個系統所組成的復雜系統的運動規律。它轉變了人類傳統的經濟發展思想。事實上,生態學理論、經濟學理論、系統理論及倫理理論都為生態經濟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石。接下來著重分析下生態學理論和經濟學理論。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體與其周圍環境(包括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9]生物時刻改變著環境,環境為生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資源,所以兩者是共同進化的。因此人類必須意識到,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環境和資源的有限性,珍惜擁有的資源,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學理論中另外一個重要的理論即為生態因子。生態因子對生物生長發育具有限制作用,同理人類在發展過程中也受限制因子的限制,這時如何進行有效資源配置就顯得尤為重要。

經濟學是一門對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分配以及消費進行研究的社會科學。[10]其兩大核心思想為,物品是稀缺的,以及社會必須有效地利用他們。傳統微觀經濟學關注個體的生產和消費行為,宏觀經濟學關注整個國家或者區域的就業通貨膨脹等問題,其中的許多理論都構成了生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而生態經濟學探討的人類經濟發展規模不能所占地球承載能力百分比的問題實質上就是資源的稀缺性問題,另一方面,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分配也為生態經濟學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四、生態經濟學的未來發展趨勢

1989年,國際生態經濟學會(ISEE)的成立以及《生態經濟》雜志的創刊是生態經濟學發展史上兩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而即便研究生態經濟學變得越來越普遍和規范化,它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許多課題仍然尚處于摸索階段,但我們確實可以通過其發展史看出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上所說,從西方生態經濟學的發展史來看,可持續發展理論已經成為主流,這其實就是生態經濟學未來的發展趨勢。

1990年首屆國際生態經濟學討論會的題目與中心議題就是“生態經濟學:可持續的科學與管理”,標志著可持續發展討論已經形成熱潮。生態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已從“生態經濟協調發展”過渡到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鮑爾丁及許多科學家過去認為經濟系統隸屬于自然生態系統之下,人們應該努力尋找兩者協調發展之道。但現在,生態經濟學家們意識到,不僅僅是協調發展,如何通過經濟法律等手段促進技術進步,使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資源利用都能可持續的進行下去,更為重要。因此可持續發展理論必將是未來生態經濟學的研究大方向。

參考文獻:

[1]Lester.R.Brown. Eco-Economy [M].NYC: W. W. Norton & Co.,2001.7.

[2]劉俊.關注全球氣候變化[A].李占峰.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氣象[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2.

[3]UNFCC. Background on the UNFCCC: The international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http://unfccc.int/essential_background/items/6031.php,2013.8.1.

[4]成克武.唐山南湖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及生態規劃[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15.

[5]張廣明.環境科學知識[M].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101.

[6]唐建榮.生態經濟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5.

[7]韓威.百卷本生態全書生態經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

[8]唐建榮.生態經濟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22.

[9]Frodin.D.G.Guide to Standard Floras of the Worl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72.

篇10

定價:45.00元

作者:[英]布萊恩?斯諾登霍華德?R?文

譯者:佘江濤 魏威 張風雷譯

開本:大32開

內容簡介:本書按現代宏觀經濟學起源、發展與現狀的時間脈絡,梳理該學科各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論主張的形成、演進過程。并對各學派的理論主張、經濟學模型等進行了精當的評述。為幫助讀者了解宏觀經濟學主要學派的學術成就及缺陷,在第三、四、五、六、七、十、十一各章末尾還附有對該學派領軍人物的采訪錄,供讀者參考。

作者簡介:布萊思?斯諾登(Brian Snowdon),紐卡斯特爾商業學院首席經濟學講師;霍華德?R?文(Howard R.Vane),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會計、金融與經濟學學院經濟學教授。

封底語:

這部杰作不似大多數教科書那樣視野狹窄,引領讀者徜徉于寬廣的理論疆域中。

――托馬斯?邁耶(美國加州大學)

學習宏觀經濟學有兩個步驟:其一,看它的現狀;其二,了解宏觀經濟學發展至今的過程。

了解宏觀經濟學的發展與挫折,了解那些后來被證明是錯誤的假設、那些得到證實的觀點,以及事實與觀點間的相互作用。唯其如此,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宏觀經濟學。本書展現的是第二個步驟。它非常出色:正文明白順暢,采訪令人回味。你一定會喜歡,也一定會走進宏觀經濟學的世界。

――奧利弗?布蘭查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在40年的宏觀經濟學教學生涯中,年復一年,我所選用的教科書始終是《宏觀經濟學現代指南》。那部令人欽佩的著作明白無誤地告訴學生們:什么是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問題。它以恰如其分的現代模型,避免了過度簡化對宏觀經濟學的扭曲。那本書如今已經走過了十多年,宏觀世界在不斷前行。因此,我們有理由歡迎斯諾登和文為我們獻上的新版。

――阿克塞爾?萊瓊霍夫德(意大利特倫托大學)

書名:親手做寶寶服飾

叢書名:EASY巧手?時尚由我秀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定價:23.80元

作者:康樂著

開本:16開

出版日期:2009年6月

ISBN:978-7-5064-5497-1

建議上架:家居,手工

內容提要:

本書是所有準媽媽們親手為寶寶DIY新衣的溫情體驗,也是所有準媽媽們迎接寶寶的第一件禮物。通過學習最基本的的縫紉常識及最簡單、最實用的制作手法,無論媽媽們是不是具備縫紉基礎,都能輕松掌握制作寶寶衣物的全部要訣。本書圖文并茂、創意十足,各種款式的嬰兒衣物、玩具及家居用品可愛又溫情,是引導準媽媽如何傳遞愛,并親自動手改變寶寶的初生環境的絕佳讀本。

本書適合所有準媽媽及新媽媽們閱讀,同時也適合所有熱愛的手工的人士。

書名:紅色范思哲灰色阿瑪尼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定價:39.80元

作者:[韓]崔京源編著

開本:16開

出版日期:2009年6月

ISBN:978-7-5064-5549-7

建議上架:服裝、設計

內容簡介:

本書從“色”的角度對絢麗的時裝世界進行了探索。

它不是一大堆色彩理論的堆砌,而以巴黎、米蘭、紐約站立潮頭的高級時裝為例,分析時裝色彩的結構,探尋其獨特風格的根源,了解色彩帶給時裝的韻味,讓時尚的你以大師的手裝點生活。

本書適合服裝設計師、色彩搭配師、形象設計師以及服裝專業、形象專業的師生作為參考書,更適合時尚人士研讀學習。

書名:模式的革命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定價:32.00元

作者:楊大筠主編

開本:16開

出版日期:2009年6月

ISBN:978-7-5064-5727-9

建議上架:服裝、營銷

篇11

一、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發展

凱恩斯主義是基于“凱恩斯傳統”而發展起來的宏觀經濟學的統稱,它本身就存在各種形態。這種傳統的核心思想在于:(1)對自由資本主義制度弊端的基本診斷是:“我們生存于其中的經濟社會,其顯著缺點,乃在于不能提供充分就業,以及財富與所得之分配有欠公平合理。”(2)要修補制度的這些缺陷,政府就必須終結“自由放任主義”,采取積極的行動。

新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主義之間共識主要包括:(1)信奉自由市場具有一種內在的均衡和效率的機制。(2)新凱恩斯主x接受了新古典主義的2/3假說,只是拒絕“市場連續出清”的假設。這兩種學說之間的分歧主要在于:(1)新古典主義認為,經濟波動并不是自由市場經濟存在缺陷的證明,而是個人最優化決策的產物,是價格機制發揮作用在宏觀上的表現形式。新凱恩斯主義認為,經濟周期現象表明了某種重大的市場缺陷,要恢復到均衡需要一個較長的調整過渡期。(2)新古典主義認為,政府不應試圖用穩定政策來消除經濟波動,這類政策努力不能達到所期望的政策目標,會加劇經濟的波動。新凱恩斯主義認為,這類政策對于降低經濟的波動是必不可少的。

二、關于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1、效率工資模型恩斯主義基本思想的,但新

效率工資是指勞動生產率依賴于工資水平,效率工資模型的基本假設是工人特征的相關信息不完美。工人的行為不能夠被企業完全地觀察到,因此,勞動質量和生產效率(因而企業的利潤)就有可能因為企業支付更多的工資而上升,人員更替也會因為工資上升而減緩。正是因為意識到降低工資可能會降低生產效率,增加人員更替,從而減少利潤,所以,企業面臨大量失業時,并不一定降低工資。在這種理論中,市場上也有很多企業,企業之間是存在競爭的,但是至少在一定范圍之內,企業是工資的制定者。如果出清勞動力市場的工資水平太低,那么,企業可以選擇提高工資來增加利潤。

2、資本市場的不完備

資本市場不完備起源于信息不完美。在企業經理人和潛在的投資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時,這種不對稱會導致所謂的“股權配給”。 股權配給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意味著如果企業希望獲得更多的資本用以投資或者增加生產,它們必須借入資金。即便它們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它們也會面臨不可忽略的風險,包括破產風險。

3、對貨幣政策作用的修正觀點

貨幣政策起作用時,它并不是通過調整個體持有的貨幣余額,而是通過影響信貸的可獲得性來影響經濟活動的。信貸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意味著如果某一家銀行決定減少提供貸款,那么,市場上一定不會存在其他的潛在貸款提供者可以對這筆貸款進行完全的替代。貨幣政策當局可以采取某些措施來影響銀行的貸款意愿。

三、金融危機中部分經濟現象的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分析

(1)金融危機到來后大部分企業都選擇推遲投資

在資本市場不完備的股權限制模型中,投資的波動要大于產出的波動。原因在于金融危機來臨后,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推遲投資是企業在財務狀況惡化時,能夠采用的所有降低風險的決策中成本最小的一個。如果由于需求沖擊,企業財務狀況惡化,那么,此時增加新的投資的邊際成本,以及由此帶來的邊際風險會顯著地上升。企業能夠隨時間積累資本意味著平均而言,此種風險會隨著時間減少。

(2)企業選擇“減少雇傭員工的數量,但不減薪或小幅減薪”的策略

在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模型中,實際工資的確像現實中一樣呈現出順周期變動,原因在于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會降低勞動的邊際產出。效率工資理論認為勞動生產率往往因為實際工資的上升而上升,結果削減工資對企業而言反而是不利的。高工資能夠通過吸引高質量的勞動力,或者通過激勵出更多的努力程度,或者是降低勞動替換率來增加勞動生產率。效率工資的存在又使得工人在面臨勞動需求變化時離開勞動力供給曲線。這導致就業水平較大變動,而同時實際工資變動較小,對短期調整而言尤其如此。

四、各國政府應對策略的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分析

(1)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需不需要政府干預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起初,對于政府應不應該采取行動應對這次金融危機成為學術界和政界頗有爭議的一個問題。而新凱恩斯模型認為波動是無規則的和難以預料的,所以,他們不會積極支持政府試圖“精確微調”的宏觀經濟行為。

(2)財政貨幣政策應對金融危機的有效性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也基本上認為增加政府開支會改變經濟運行的結果,在經濟蕭條時期,貨幣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工資削減也不是有效的,利用財政政策,增加政府開支應該是應對金融危機,增加就業,減緩經濟衰退的有效舉措。2008年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這是我國政府應對當前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與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思路比較一致。

五、結論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誕生對2008年這一輪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具有較強的解釋力。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關注資本市場的不完備性,是觀察和分析美國次貸危機產生和傳遞的重要視角。對于在金融危機到來后,大部分企業都選擇推遲投資,企業選擇“減少雇傭員工的數量,但“不減薪或小幅減薪”的策略以及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等方面,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都能進行較合理的解釋。對于各國政府該不該干預,財政、貨幣政策是否有效等,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都提供了理論分析,而各國政府的應對政策也基本符合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分析框架。所以新凱恩斯主義的誕生很好的解釋了“滯脹”問題,并且為金融危機提供了相應的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保羅?克魯格曼, 2009:《蕭條經濟學的回歸和2008年經濟危機》, 中信出版社。

[2]伯南克, 2007:《大蕭條》,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3]布萊恩?斯諾登, 霍華德?R?文, 2009:《現代宏觀經濟學:起源、發展和現狀》, 佘江濤等譯,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江蘇人民出版社

[4]楊學春、謝志剛,2009:《國際金融危機與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研究。

[5][美]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斯蒂格利茨經濟學文集》(第四卷:宏觀經濟學:增長與分配)第150頁第349頁,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6][英]布萊恩?斯諾登、霍華德?R?文著:《現代宏觀經濟學:起源、發展和現狀》第308頁到第376頁,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7]張高旗.勞動價值論與均衡價格論的互補性[A].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

篇12

一、法律經濟學的基本概念:

所謂法律經濟學,即用經濟學的概念與方法去研究法律問題的一門學科。在西方尤其在美國,一般將其稱為“法學與經濟學”。例如,該理論研究領域中最具權威性、代表性的刊物就冠名為“法學與經濟學雜志”(thejournaloflawandeconomics)。著名的法律經濟學家波斯納稱其為“法律的經濟分析”;此外,該學科還有一些類似的稱呼,如“法律的經濟學研究”、“經濟分析法學”等。wWw.133229.COm概括而言之,它是一門由法學和經濟學相互滲透相互融合而成的新興學科。

法律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法律的成長、結構、效益及創新的學說,其核心思想是“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執行都要有利于資源配置的效益并促使其最大化,以最有效地利用資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財富。它幾乎涉及到所有的部門法領域,既包括民法、經濟法,又包括憲法、刑法、行政法等。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解釋法律現象與現實的全新的方法論結構體系,提供從法律的價值等基本理論到具體法律制度的分析工具,它可用來服務于整個法律制度,也包括經濟法制的變革和完善。[1]

二、法律經濟學的發展軌跡和研究現狀:

對法律進行經濟分析的思想自始就有。古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的《法律篇》,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就有了用經濟觀念分析法律規則的思想。到十九世紀中葉,馬克思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馬認為,“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而已。”[2]

“法的關系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于物質的生活關系。”[3]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更是廣泛地論及了法律與經濟的辯證關系。因此,有人稱的法學理論為“經濟學研究的法理學”。

而經濟學與法學的真正結合肇始于本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由于當時嚴重的經濟危機所造成的對社會經濟秩序的劇烈沖擊使法律在此時顯得蒼白、無力與無能,促使人們尋求新的法律模式。這就必然要求改變傳統的法學研究內容,改變純粹的邏輯推理式的法律演繹和歸納法,于是在美國興起了法律現實運動。人們開始將法律與包括經濟在內的相關學科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以便能對已經出現的社會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在此背景下,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率先醞釀課程設置的改革,經濟學開始成為法學院的正式課程,芝大也由此獲得“法律經濟學發祥地”的美譽。1958年,芝大法學院經濟學教授阿隆?迪萊克特(arondirector)創辦了法律經濟學方面的最具權威性、代表性并對該學派的發展產生了巨大促進作用的學術刊物-《法學和經濟學雜志》,該雜志對推動法律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直到本世紀六十年代初之前,法律經濟學僅局限于分析反托拉斯法等少數政府管制經濟的成文法規,被人稱為“舊的”法學與經濟學。[4]到六十年代初,芝大法學院高級研究員科斯(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社會成本問題》和卡萊布雷斯的《關于風險分配和侵權行為法的若干思考》這兩篇論文的發表才改變了這一局面,被認為是開辟了“新的”法學與經濟學的廣闊領域。到了七十年代,是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并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其主要標志是芝大法學院理查德??a?波斯納(richard?a?posner)的《法律的經濟分析》一書的發表。該書后來多次再版,成為法律經濟學史上的經典性著作。在該書中,波對法律經濟學的有關理論進行了深入系統的闡述,并且幾乎對所有的部門法領域進行了經濟分析。至此,法律經濟學作為一個新的法學流派,終于以其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獨特的研究方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而臻于成熟,并為人們所接受。

法律經濟學在其短短的幾十年里就象是“澳大利亞的兔子”,在“知識生態學”中找到了一塊真空地帶,并以驚人的速度填補了它,其發展與成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矚目。法律經濟學的理論研究日益繁榮與深入,法律經濟學的影響日益增強,其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已由最初的“一枝獨秀”到進入“春色滿園”,越來越多的法學院與商學院開設了“法學與經濟學”課程,有關論著接連問世,學術刊物日益增多,除原先的《法學與經濟學雜志》外,又創辦了《法學與經濟學研究》、《法學與經濟學評述》、《法律、經濟學和組織雜志》、《法和經濟學國際評論》等刊物。法律經濟學也不僅僅囿于學術研究的“閨房”,而開始向司法滲透并對司法活動產生影響。如在威廉訴英格理斯一案中,法官為了支持自己的判決,“在判決中將平均可變成本和邊際成本曲線以及有關它們同確定掠奪性定價的做法之間的關系的討論也包括進去了”。[5]⑤在美利堅合眾國政府訴卡羅爾拖輪公司一案中,法官漢德(learnedhand)提出了著名的漢德公式:b<pl,即只有在潛在的致害者預防未來事故的成本小于預期事故的可能性乘預期事故損失時,他才負過失侵權責任。[6]

法律經濟學最早誕生于美國,但其迅速在各國傳播,日益成為一種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法學流派。在我國,近幾年來,法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的研究也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雖相對于美國等國家,我國法律經濟學研究還處于萌芽階段,但正如專家指出:“我國目前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歸根到底是通過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職工、職工與職工之間的權利與義務的分配與再分配,使權利與義務及其界限最優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我們的立法與執法應當適應這種改革,把效益作為分配權利和義務的基本標準。為此,加強對西方經濟分析法學的研究,吸收其合理成分,用效益論來補充和改造我們的法律理論,是完全必要的。”[7] 根據

,既有人為之喝彩,也有人不以為然。本文試圖從價值觀與方法論上對其作簡略評析:

無疑,發展經濟與弘揚法治是人類的共同目標。法與經濟作為社會的兩大主題,已構成時代的基調。如果用單純的法學或經濟學的原理去評價某種經濟現象或社會現象,無論如何都是只窺一斑。法律經濟學以其新穎的視角,獨特的研究方法將兩大目標關聯在一起,成為本世紀法學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重大創新。正如西方學者指出:“在以往五十年中,法學思想方面發生了一種轉向于強調經濟的變化,把追求最大限度的需要作為重點。”[8]但另一方面,過分的法學泛經濟化,抬高經濟分析方法而貶低、排斥其它傳統的研究方法對法學的健康發展無疑是有害的。經濟學理論在法律中的具體應用首先應體現在價值層次,亦即在公正、正義等基本價值名目中,為“效益”躋出一席之地,形成正義與效益雙重標準的法律價值觀;其次在立法、執法等層次上,應貫徹效益優先思想,突出法律的經濟價值,并以此作為評判法律優劣、成敗的一個客觀標準。

在方法論上,法律經濟學別具一格,它運用經濟學尤其是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來對法律進行分析,具有明顯的定量分析的優勢,它使人們的思維更趨于準確。經濟學的優勢在于它是一種事前分析,而法律僅僅是一種事后的“補救措施”。法律經濟學將事前分析的方法引入法學研究,可以對新法的制定或法律的修改后果進行事前分析,預防或避免法律制定的重大失誤。這種方法大大開拓了傳統法學研究方法的視野,豐富了法學研究的內涵,是法學研究方法論的重大變革。但認為經濟因素能解釋人類行為的所有方面,以經濟學概念將正義、權利、義務、過失等傳統法學概念取而代之,將法學泛經濟化無疑也是有失偏頗的。因此,實事求是地說,經濟學方法只是研究法學的一種方法,我們不能片面強調其作用。要知道,任何一種法學流派,都有其缺陷和適用界限。但必須有一點明確,那就是運用經濟學原理與方法分析法律問題不僅重要而且必要。深入研究這一理論并將其運用于我國的法學研究和法制建設,對保障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呂忠梅、劉大洪:《經濟法的的法學與法的經濟學分析》,中國檢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203頁。

[2]《馬恩列斯論法》,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7頁。

[3]《馬恩列斯論法》,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9頁。

[4]richardaposner:theeconomicapproachtolaw,第21頁[5]克拉克森和米勒:《產業組織:政府、證據和公共政策》,上海三聯書店1989年版,第677頁。

篇13

2生態經濟學的特點

生態經濟學研究對象決定了它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和戰略性等重要特點.這些特點從不同角度又體現了生態經濟學的性質。

2.1整體性生態經濟系統的整體性,是指生態經濟系統是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的有機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體中的各個子系統之間、子系統內各個成分之間,都具有內在的、本質的聯系,這種聯系使生態經濟系統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因此,生態經濟學具有嚴密的整體性。

2.2綜合性生態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本身就是綜合的。生態經濟系統是一個多層次、多序列的綜合結構體系。在這個龐大的綜合體系中,生態系統的生命系統是包含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并由食物鏈連接起來的生物網絡:環境系統有各種物理、化學過程。由于生態經濟學涉及人、社會和自然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各個方面,因此.它必然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學。

2.3戰略性戰略問題一般是指帶有全局性和長遠目標的主導問題,生態經濟學所研究的經濟、技術、社會和生態問題,一般來說都具有這一特征:如人日和資源。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技術進步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等,在幾年以至十幾年內都看不出其后果。一旦達到質變的程度.就會對整個社會和人類產生無可挽回的影響。生態經濟學在著眼于長遠利益的基礎上.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重視研究事關長遠的重大問題,重視探索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當代人與子孫共享資源與環境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之路。

3生態經濟學的產生

生態經濟學是以生態經濟系統及其運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科學.正是由于生態系統思想的產生,人們才有可能把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研究。20世紀60年代后期,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在他的重要論文《一門科學——生態經濟學》中首先正式提出了“生態經濟學”的概念,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對利用市場機制控制人口和調節消費品的分配、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環境污染以及用國民生產總值衡量人類福利的缺陷等進行了創見性的論述。

4我國生態經濟學的建立和發展

我國的生態經濟學是1980年由中國已故著名經濟學家許滌新提出建立的.它的出現是生態時代的需要,其目標是實現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經濟學在我國作為一門新興邊緣學科.明確了自己的研究對象,建立了本身的學科理論體系,并廣泛用于指導國民經濟發展的實踐.對我國經濟改革和現代化建設起了很大促進作用[21。過去.由于沒有經濟與生態協調的思想做指導,嚴重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使經濟社會不能可持續發展.因此推動了生態經濟學的產生。生態經濟學的建立,為指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我國建立生態經濟學的目的是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實踐。我國生態經濟學的建立反映了新的時代實現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是世界和我國生態與經濟的矛盾日益尖銳化的反映。生態經濟學的產生是新時期解決普遍存在的生態與經濟矛盾的需要。我國的生態經濟學是世界生態經濟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生態經濟學的產生表現出與世界走向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實踐和理論潮流的三個同步:即與世界3O年來的環境與發展運動同步[3]:與世界生態經濟學理論的形成同步…:與世界經濟生態化趨勢的出現同步[。

5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

5.1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從自然屬性定義可持續發展.即保護和加強環境系統的生產和更新能力。從社會屬性定義可持續發展,即在生存于不超出維持生態系統涵容能力的情況下.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從經濟屬性定義可持續發展,即在保持自然資源的質量和所提供服務的前提下,使經濟的凈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㈣。從科技屬性定義可持續發展。有的學者從技術選擇的角度擴展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如司伯斯認為可持續發展就是轉向更清潔、更有效的技術,盡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閉式工藝方法,盡可能減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消耗。

5.2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

5.2.1公平性原則:一是當代人的公平即代內平等。二是代際問的公平即世代平等]。

5.2.2持續性原則:持續性原則的核心思想是指人類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能超越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可持續發展主張建立在保護地球自然系統基礎上的發展.因此發展必須有一定的限制因素]。

5.2.3共同性原則:鑒于世界各國歷史、文化和發展水平的差異,可持續發展的具體目標、政策和實施步驟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可持續發展作為全球發展的總目標,所體現的公平性原則和持續性原則,則是應該共同遵從的[8]。

5.3可持續發展的標準界定問題

5.3.1代際公平:這是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的原則之一。所謂代際公平就是指:若某種選擇或某個決策涉及多代人的利益,就存在一個代與代之間利益如何分配的問題,這時就要遵循代際公平的原則,使各代人有同等的滿足其需要的權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尔盖县| 诏安县| 沙湾县| 安岳县| 忻城县| 靖边县| 舞阳县| 宁乡县| 蓝田县| 肃南| 东海县| 湖北省| 黔江区| 仲巴县| 北辰区| 历史| 靖远县| 霍州市| 凯里市| 南宫市| 八宿县| 长沙市| 盐亭县| 遂溪县| 舟山市| 沐川县| 瑞丽市| 新巴尔虎左旗| 玛多县| 涞源县| 沧州市| 平原县| 南澳县| 昭觉县| 唐海县| 民乐县| 松原市| 武清区| 泽库县| 安图县| 龙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