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醫療技術市場分析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醫療技術市場分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醫療技術市場分析

篇1

一、2013年1-10月居民基本(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運行情況

(一)應保盡保,參保率繼續穩定在高位水平。2013年1-10月,全市實際參保44.32萬人,參保率99.79%,較2012年減少2.55萬人,降幅5.45%,主要是參保人員保險轉移到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二)籌資標準提高,新增資金主要用于增加補償。2013年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650元/人,其中,政府財政補助520元,個人繳納130元,政府補助占80%。

進一步優化和完善補償方案,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留院觀察(日間病房)補償標準,適當擴大特殊病種大額門診病種,提高門診統籌支付比例。適度調增用藥和診療目錄,減少住院補償費用分段設置,提高高發費用段補償比例,年度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8萬元/人。積極實施差別化補償政策,進一步加強了轉外就醫管理,合理引導就醫流向,穩定保持鄉鎮衛生院住院服務利用率。進一步做好加強與大病補充醫療保險、醫療救助的銜接,發揮制度整體協同作用,減輕群眾經濟負擔。

(三)基金運行情況

當年應籌資為28879.15萬元。按規定提取風險基金1755.73萬元,2013年當年可用基金為27123.41萬元。風險基金總量為2887.91萬元(含歷年結余1132.18萬元)。

2013年1-10月,基金支出25698.20萬元,其中,住院支出19567.84萬元,門診支出5843.99萬元,健康體檢支出196.38萬元,分別占支出基金的76.49%、22.75%和0.76%。

目前基金支出占全年可用基金的94.75%,同比減少0.97%,基金支出較2012年同期增加2360.52萬元,增幅達到10.11%。

根據1-10月基金運行趨勢和支付方式改革實施分析,全年基金支出估計在29779萬元,本年基金出險900萬元,動用風險基金后,估計還有232萬元的累計結余。

(四)2013年1-10月各項運行指標情況

1.費用水平

(1)醫療總費用。參保人員醫療總費用55153.01萬元,較2012年同期增加2296.68萬元,醫療總費用增幅4.35%。

(2)門診醫療費用。門診醫療費用15109.65萬元,較2012年同期增加853.76萬元,增幅5.99%。

5.疾病負擔

次均普通門診費用58.73元,次均補償22.04元,次均自付費用36.69元,次均自付費用較2012年同期下降1.24元,降幅3.21%;次均住院自付費用3084.43元,較2012年同期增加241.28元,增幅8.49%(次均住院補償增幅10.94%)。

二、支付方式改革實施情況

(一)門診人次、費用、補償墊支與總額預付包干情況

2013年1-10月,本市定點服務機構預測門診人次201.19萬人次,門診總額預付包干資金4397.68萬元;門診實際人次227.22萬人次, 各醫療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站)門診補償墊支5012.54萬元。

2013年1-10月,全市預測門診人次與實際門診差數-26.03萬人次,門診總額預付包干資金小于醫療機構補償墊支614.87萬元。預測門診人次與實際門診人次符合率88.54%,門診總額預付包干資金與醫療機構補償墊支符合率87.73%

(二)住院按床日付費醫院墊支和基金支付情況

2013年1-10月,納入按床日付費住院病例58216例。住院按床日付費基金應支付13838.46萬元,醫院補償墊支14766.78萬元,基金支付小于醫院補償墊支額928.32萬元, 占應支付基金額的6.71%,住院按床日付費基金支付與醫院補償墊支符合率93.71%。

(三)住院按病種結算實施情況

2013年1-10月,全市19家定點服務機構開展住院按病種結算,實際開展8個病種,按病種結算185例,實際補償比達到55.37%。

三、存在主要問題與對策

(一)次均住院費用增幅明顯

2013年1-10月全市次均住院費用6032.90元,高于全省同期指標餓的4.16%。雖然本市鄉鎮衛生院次均住院費用仍保持在較低水平,但年度增幅呈現過快增長趨勢(增幅13.87%)。

(二)衛生服務利用仍然維持在高門診率、高住院率水平

2013年1-10月醫療服務總人次245.72萬人次,同比增加1.84萬人次,增幅0.76%。醫療服務總人次增加主要是門診人次的增加。參保人員人均門診5.39人次,較2012年同期增加0.32人次。住院率14.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35%。

篇2

肝硬化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病最嚴重的并發癥就是食管靜脈曲張出血,在臨床上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大出血,主要的特點就是突發性、出血量大,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治療,會造成休克或者死亡,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1]。目前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有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垂體后葉素和生長抑素等[2],本文對本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別使用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常規劑量生長抑素以及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高劑量生長抑素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觀察,探討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高劑量生長抑素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性124例,女性48例,患者年齡45~77歲。其中,肝炎后肝硬化154例,有脾切除加斷流術史6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所有患者在臨床上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嘔血、心悸、暈厥、乏力、出冷汗等,經過胃鏡檢查后證實為食管靜脈曲張,對于其他原因導致的出血患者進行排除。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92例和對照組80例,觀察組患者給予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高劑量生長抑素進行治療,對照組的患者給予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常規劑量生長抑素進行治療。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常規劑量生長抑素進行治療,在胃鏡上安裝套扎器,把需要進行結扎的曲張靜脈顯示出來,全方位連通透明帽,持續負壓進行吸引,把曲張靜脈吸入到透明帽內,吸入的靜脈有紅色征后繼續進行負壓吸引,把轉軸的手柄進行順時針轉動,直到提示結扎完成。結扎完成之后退鏡,卸去套扎器,進鏡吧食道內的積血吸盡,使用0.25 μg/h生長抑素八肽加入到0.9%的氯化鈉溶液中進行靜脈注射。

觀察組患者給予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高劑量生長抑素進行治療,在對照組食管經靜脈曲張套扎術治療基礎上,應用0.5 μg/h生長抑素八肽加入到0.9%的氯化鈉溶液中進行靜脈注射,持續使用5 d。

1.3 療效判定

對兩組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進行判定,出血停止主要表現為患者的生命體征較平穩,沒有出現繼續嘔血、排黑便,患者的血紅蛋白出血上升趨勢,尿素氮出現了下降趨勢。再次出血主要表現為出血停止之后患者再次出現了嘔血或者便血,有出血性休克等表現。早期再出血指的是出血得到控制之后在72 h到6周之后出現出血。遲發再出血指的是出血得到控制6周之后出現出血癥狀。

1.3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術前止血率、早期再出血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患者在治療后止血率和遲發再出血率以及死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3 討論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治療,會造成休克或者死亡,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目前在臨床中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有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垂體后葉素和生長抑素等。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能夠對曲張的靜脈進行直接結扎,完全阻斷了血液流入到已經套扎的靜脈內,臨床療效較為顯著,止血效率高,操作簡便[3-4]。適當劑量的生長抑素能夠對內臟血管的平滑肌進行有選擇性地直接收縮,通過對胰高血糖素和血管活血腸肽的抑制作用,對內臟血管的擴張起到了間接性的阻斷作用,降低了血流速度以及血流量,降低了門脈壓力,從而達到了止血的目的[5]。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止血率、早期再出血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止血率和遲發再出血率以及死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說明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聯合高劑量生長抑素應用于臨床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療效顯著,能夠減少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在術后的早期再出血率,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翔. 善得定治療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觀察與護理 [J]. 中國醫學創新,2012,11(8):187-188.

[2]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內鏡學分會.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防治共識(2008,杭州) [J] . 中華消化雜志,2008,13(8):169-170.

[3] 程留芳. 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內鏡下治療的評價與展望[J]. 中華消化雜志,2007,7(4):162-163.

[4] 美國肝病學分會和歐洲肝病學會. 聯合討論會介紹門靜脈高壓和靜脈曲張出血[J] . 中華消化雜志2008,14(8):203-204.

[5] 李榮萍,君,王錦輝. 食骨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內鏡套扎術后聯合生長抑素預防近期再出血的臨床研究[J]. 新醫學,2010,10(7):140-141.

[6] 張瑞梅. 善寧聯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50例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1,30(29):284-285.

篇3

在過去10年里,施行電子健康檔案的力度日益高漲。動力之一就是要改善患者護理的質量。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名為“跨越質量鴻溝”(Crossing the Quality Chasm)的藍圖提出,通過施行有決策支持的藥物計算機化醫囑輸入系統(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CPOE),每年可以使10萬多人免于死亡。現在這個系統在多數電子健康檔案中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標準。在2009年健康信息管理系統學會(HIMSS)的主題演講中,凱薩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的CEO喬治?哈沃森稱,在美國包括治療不力在內的醫療失誤將成為導致死亡的第三大因素,而這些失誤是可以避免的。在另一項研究中,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和信息技術領導中心(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adership)估算,施行健康信息技術(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HIT)每年可以減少800億美元的醫護開支。盡管好處顯而易見,電子健康檔案在美國的使用卻是進展緩慢,并且面臨許多障礙。

應用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將紙質系統轉變為電子系統并不像購買一些硬件和軟件并將它們組裝在一起那樣簡單。在變得對行醫有價值之前,執業診所將紙質系統轉變為電子系統通常要經歷長達一年時間低效和效益受損的日子。許多電子健康檔案銷售商建議,在使用電子健康檔案的前幾個月,將患者預約的診癥時間減少50%,這意味著診所會在這個時期失去一半收入。患者護理也受到影響,因為當他們主動積極地使用電子健康檔案時,上門找醫生的次數就更少了。一些人會選擇去另一家(離家或公司更近的)診所,在那里他們能夠立刻得到診療。這種收入損失十分可觀,因為在美國通常一個15分鐘的面診費用為250美元,而一個小時的手術要費用為5000-10000美元。如此一來,電子健康檔案應用的頭號大敵就是成本。

施行一個新的電子健康檔案系統,要進行非常嚴格的前期工作。醫院和醫療診所必須小心謹慎地在一大群銷售商中挑選一個電子健康檔案系統,滿足它們在信息技術和業務流程方面的需要。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可能需要用新硬件和軟件來升級,以支撐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并改善其連通性和安全性。

沒有一個電子健康檔案系統是重樣的。定制太昂貴,而且可能并不適合基于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的應用。所以挑選一個適用于現有業務流程的系統并不容易。許多電子健康檔案系統設計比較落后,是利用20世紀60年代開發的MUMPS語言編寫的。這些系統往往用戶友好度較低,并且在使用過程中會引起許多問題。然而,老式系統仍然主導著大型醫院市場,因為在這類市場中沒有太多選擇。

據估計,施行一個持久的電子健康檔案系統所要做的努力中,多達80%用于將電子健康檔案系統整合進入已有的臨床工作流程。由于要滿足醫護人員的工作習慣和臨床患者的需要,所以醫護人員高度參與電子健康檔案系統整合是關鍵。診所進行整合工作的關鍵是重新設計工作流程并自定義模板。

重新設計工作流程是指,隨著電子健康檔案代替紙質記錄,診所員工和顧客的診療習慣要隨之做必要的改變。由于醫護人員使用新的電子健康檔案系統來作圖記錄,他們必須接受在電腦上工作這種不同的做事方式,以及隨著流程的改變如何與支持人員合作。比如,與手寫記錄相比,醫生(和患者)或許會發現,敲鍵盤或者在檢查室里放臺電腦,同時進行問診,這有點讓人分心,或者說改變了醫患的互動方式。而對一些醫生來說,在一天結束的時候才寫所有患者記錄或許不切實際或沒有效率。解決原有流程和引入新系統后,改變流程之間的這些問題是電子健康檔案成功的關鍵。

美國政府的資金激勵政策

美國政府意識到了醫院和診所在采用電子健康檔案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作為奧巴馬總統在2009年簽署生效的法案的一部分,《經濟與臨床醫療信息技術法案》(HITECH Act)意在促進采用并富有成效地應用健康信息技術。大約192億美元的福利基金將用于醫療保險和醫療補貼,以激勵醫院和診所購買和使用電子健康檔案系統。

什么是醫療保險和醫療補貼呢?它們是美國政府醫護保險計劃,意在幫助一些特定人群,他們買不起自己的保險。醫療保險是一個社會保險計劃,為65歲及以上人群提供健康保險。醫療補貼用于那些低收入和/或殘障人群。醫生如果通過這兩個政府計劃提供他們的一些服務,就有資格獲得電子健康檔案系統資助。

在“美國醫療保險獎金發放時間表”中顯示,如果在2011年某個醫生能夠證明其“富有成效地應用”了電子病歷(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那么他就有資格在這一年獲得1.8萬美元的醫療保險獎金,之后每年發放,到2015年總額達到4.4萬美元。如果在2012年后采用電子健康檔案系統,獎金就會減少。“美國醫療補貼獎金發放時間表”中顯示,醫療補貼患者眾多的診所的醫生有資格獲得高達近6.5萬美元的獎金。為符合資格的醫院所設置的激勵獎金將以不同方式發放。一些醫院會獲得200萬美元的基礎獎金,并依據醫療保險/醫療補貼人數比例免除相應費用。沒有獎金上限,先到先得,直到基金告罄。

《經濟與臨床醫療信息技術法案》還為美國國家衛生信息技術協調辦公室(ONCHIT)提供了資助。此辦公室于2004年始建,監督健康信息技術標準,貫徹實施相應策略并影響評估。該辦公室設立的目標是,“到2014年讓每個美國人都用上電子健康檔案”,并且發展全國健康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便于電子健康檔案應用和信息交流。許多計劃已經建立,以促進健康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電子健康檔案的應用。下面讓我們來看三個例子。

第一,州醫療信息交換合作協議項目(State Health Information Exchange Cooperative Agreement Program)。這是一個5.48億美元的獎金計劃,支持各州或國家指定地區(SDE)在其行政轄區內建立醫護人員之間進行醫療信息交流計劃(HIE)。州醫療信息交流計劃集中在電子處方、檢驗結果電子化發送和臨床經驗交流上。聯邦醫療信息交流基金的每個接受者都要制定出策略和運作計劃,將現有網絡和新網絡連接起來。此計劃可以保證全美50個州的電子健康檔案的推進工作。

第二,健康信息技術推廣計劃(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tension Program)。6.77億美元用于支持全美62個區域性推廣中心(REC),覆蓋了美國所有地區,以保證對全美各社區醫護人員提供足量支持。區域性推廣中心將支持并服務醫護人員,以幫助他們快速接受電子健康檔案并富有成效地應用。在加利福尼亞州,如果一名醫生可以克服困難使用電子健康檔案,那么他就能獲得大約價值4100美元的免費服務。這些區域性推廣中心還可以與電子健康檔案銷售商進行談判爭取一定數量的折扣,惠及所在州的醫護人員。

第三,醫療信息技術勞動力發展計劃(Health IT Workforce Development Program)。隨著醫護系統具有越來越高的技術含量,醫護人員將需要高技術水平的醫療信息技術專家來輔助他們采用并高效應用電子健康檔案。此計劃的目標就是要訓練出一批新的醫療信息技術專業勞動力,以改善醫護質量、安全和成本效益。美國國家衛生信息技術協調辦公室已經提供了1.16億美元的獎金資助82所社區學院和5所大學以支持這個項目。

預期發展和投資機會

《經濟與臨床醫療信息技術法案》資金激勵的結果就是,醫療信息技術成了產業,2011年正經歷大幅增長,這種增長預計將會持續好多年。許多行業里的部門機構和公司促成了這種繁榮,包括電子健康檔案銷售公司、計算機硬件公司、采用電子健康檔案的醫院和診所,以及受到資助提供電子健康檔案輔助服務的政府部門。

2010年末,美國國家衛生信息技術協調辦公室制定了暫行規定來認證電子健康檔案系統。所有電子健康檔案銷售商必須要在五年內經過三個階段的認證。自2011年6月開始,6個認證機構已經對350個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和155個標準模型進行了完全認證。進行認證是為了保證這些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可以幫助醫生進行高效應用,以獲得電子健康檔案獎金。據醫療保險和醫療補貼中心(Center of Medicare and Medicaid,CMS)稱,到目前為止醫療保險已經支出了7500萬美元獎勵那些已確證可以富有成效地應用經過認證的電子健康檔案的醫護人員。甚至那些在《經濟與臨床醫療信息技術法案》簽署之前使用電子健康檔案的機構也可以獲得獎金。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加利福尼亞州的凱薩醫療機構,該機構在2009年之前就投資了45億美元用于實施Epic系統。它們現在只要向醫療保險和醫療補貼中心證明它們富有成效地應用了此系統,就能獲得5億美元的激勵獎金。

事實上,全球調查公司RNCOS已經在其名為“美國醫療信息技術市場分析”的最新研究中估測,從2012年到2014年美國醫療信息技術產業將增長24%,電子健康檔案和移動醫療設備的支持將更高。研究顯示,目前在醫療信息技術上的支出每年約800億美元。RNCOS的研究顯示,美國72%的醫生使用智能手機;20%擁有iPad并且已經有超過1萬臺移動式醫療設備在使用。所有這些都為移動醫療市場助了東風,預計從2012年到2014年會增長22%,如此也就推動了醫療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子健康檔案在其應用過程中正將iPad和筆記本電腦囊括進來。

篇4

數字傳感器的新興標準

如今傳感器網絡使用多種技術來為不同的工業服務。用于傳感器網絡的各種專屬協議的數量激增,這就需要在傳感器網絡中引入綜合翻譯途徑,它是一個復雜而又昂貴的體系,因此人們需要更大程度的標準化。

工程任務組(IETF)正在為以藍牙、Wi-Fi和802.15.4等為基礎的無線傳感器網絡開列一個標準,以便能將傳感器節點連接到更寬廣的互聯網絡上。IETF的目標是在傳感器之間建立一種通訊方式,這種通訊方式不需要專屬的翻譯途徑。這項協議將在2009年6月制定出臺。由IEEE的1451委員會制定的標準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被引入,它為連接在網絡中的轉換器(傳感器和執行器)之間提供了一個通用而且完全透明的界面。這個標準體系包含不同的子體系:IEEEP1451.0定義了物理層面的必備條件、通訊協議和基本功能;IEEE1451.1控制信息在網絡上的獲取和發送;IEEE1451.2處理有線網絡的界面事宜,與RS-233、ES-485和USB等標準兼容;IEEE1451.3啟動處在多分支網絡中的傳感器的運行;于2003年通過的IEEE P1451.4規定與數字傳感器相關的數據(像傳感器的類別、型號、操作參數以及位置等)必須能夠以電子數據表的格式從整合在傳感器中的EEPROM(電可擦除只讀存儲器)存儲器中讀取,這種數據表被稱為轉換器電子數據表(TEDS,TransducerElectronic Data Sheet)。IEEE P1451.4標準極大地簡化了傳感器的布線以及更換故障傳感器的問題。它同時也免除了傳感器在設置和校準方面的人工干預,這種干預即費時又易出錯。這樣傳感器就成了即插即用的裝置。在美國國家儀器網站中有一個有效TEDS的數據庫,它包括了可以在IEEEP1451網絡中使用的各種老式的或沒有EEPROM的傳感器的專門資料。IEEE1451.5標準仍在審核階段,它規定的是將TEDS連接到無線網絡中的必要條件,如與802.11、藍牙或ZigBee等的連接。最近又提出了IEEE 1451.6標準議案,它定義TEDS和CAN總線的接日。

無線數字傳感器

幾十億的有線傳感器被廣泛地用于電子系統中,從簡單的熱電偶到更復雜的專用系統。它們被用于測量和監控物理參數。許多工程師正在考慮改用無線傳感器,因為它們具有一些顯著的優點,價格低廉、適應性好,即使在不良環境中也易于安裝和使用。根據市場分析機構Cahners Instat的估計,到2010年,將有超過1600億個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被賣出。

傳感器的無線網絡將在一定區域內分布的各種傳感器連接在一起并結合智能電路進行信號處理和數據傳輸。其可能的應用領域包括軍事、環境及道路交通的監控、安全與警戒、家庭與工業自動化、醫療衛生系統和汽車。在工業環境中,建立一個傳感器網絡的費用有80%花在布線上,而且建立這樣一個網絡有時是不現實甚至是不可能的。在汽車方面,傳感器的一個重要應用是用于遙控開鎖系統(RKE,Remote Keyless EntrySystems),以無線代替了CAN總線,這樣做大大節省了成本及空間,去除了昂貴而粗大的電纜。根據Cahners Instat最近的預測,到2010年將有超過1600億個傳感器網絡節點被賣出,而且建立包含一萬至十萬個傳感器節點的網絡也是非常可能的事。這樣,可測量性成為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此外,傳感器必須可以現場編程和自行設置;網絡必須能夠在有一個或多個故障傳感器存在的情況下正常運行。另一個關鍵參數是能耗,因為無線傳感器也可能被設置在偏遠地區。在無線傳感器網絡方面,一個非常有前途的無線技術是ZigBee,它是按照IEEE 802.15.4標準研發的,能確保低能耗和低成本。ZigBee聯盟的發起公司有華為、Ember、Freescale、Philips、STMicroelectronics、Texas Instruments、Samsung和Siemens。West Technology,一個定向于無線電技術市場調查的公司預測,利用ZigBee技術制作的符合IEEE 802.15.4標準的傳感器芯片組的銷售量將從08年的3100萬組上升至2012年的31200萬組,其復合增長率稍高于100%。其他應用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無線技術還有由cypress推出的無線USB;以及z-Wave,一種由Zensys公司研發的技術,有超過160家公司組成了一個z-Wave聯盟來共同推廣這一技術。

無線傳感器:新興的用途

應用于住宅方面的傳感器在全球具有60億個節點的潛在市場,用于以無線傳感器為基礎的監控系統,它是無線傳感器用途的一個重要體現。到2012年,用于智能住宅(smart house)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將會有價值28億美元的全球市場;相比較而言,其在2007年的市場只有4.7億美元。傳感器最被看好的用途有照明控制、節能系統、保安模塊、娛樂系統和遠程就醫(telemedicine)。無線傳感器比有線傳感器更易安裝并且免除了昂貴而粗大的電纜。這種優勢在工業領域尤為重要,電纜在其傳感器網絡安裝費用中占80%。無線傳感器在惡劣環境中使用具有優勢,在這些環境中傳感器要經得起震動、高溫和電子噪聲甚至是爆炸性氣體。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安裝有線傳感器是不現實、昂貴甚至是不可能的。過去阻礙無線傳感器在工業領域中使用的原因是保安問題以及工廠中不同無線電網絡之間可能存在的干擾問題。無線傳感器在其他領域中的應用經驗可以作為參照來解決其在工業環境中應用所遇到的這些問題。例如,解碼技術被用來保護無線傳感器網絡拒絕非法訪問。

篇5

2科技成果簡介

2.1成果定義和特征

科技成果是指對某一科學技術研究為內容,通過試驗研究、調查考察取得的具有一定實用價值或學術意義的結果,包括研究課題結束已取得的最后結果,研究課題雖未全部結束但已取得的可以獨立應用或具有一定學術意義的階段性成果。科技成果具有新穎性與先進性、實用性與重復性,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等特征。

2.2科技成果轉化描述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了提高生產力水平,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的相關活動。從宏觀上來看,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由科技供給系統、科技轉化系統、科技需求系統和科技環境系統構成的大系統。在微觀方面,科技成果轉化一般包括實驗室研究、中間試驗、工業性實驗、工廠化生產等諸多環節。

2.3科技成果轉化三個發展階段

科技成果產生階段:該階段主要從確定研究開發項目開始,到初步成果(產品)形成才基本完成。科技成果轉移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成果(產品)進入中試試驗和工業化試驗等。科技成果應用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成果(產品)進入規模化生產,并進入市場等。

2.4科技成果轉化基本要求

科技成果轉化作為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具備多方面條件,滿足多方面要求,如科技成果自身的成熟程度、轉化環境,以及相應的政策、社會服務與支持等都是重要的轉化條件,是順利轉化的基本要求。以下分別作說明。

2.4.1技術成熟度

技術成熟度,即科技成果適應社會生產發展需要的實際水平,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最根本的條件。技術成熟度特征:完全成熟的科技成果,應當是可以立即生產的;不夠成熟的成果則還需再投入進行二次開發,才可能投入生產,所需要投入量越大,表示成果就越不成熟。技術不成熟原因:技術認識不同,科技投入不足,使科研條件和科研深度都較為缺乏;中試環節薄弱,中試的欠缺使得成果的先進性、適應性、配套性、可靠性達不到要求,難以實現工業化生產的需要。例如:長期以來,由于經費短缺,我國中試基地建立的數目較少。以上海為例,2005年從基礎研究到中試再到產業化,投資比例為1:1.03:10.55,而較為合理的比例是1:10:100。中試的欠缺使我國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低,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個“瓶頸”。結論:科技成果要實現成果轉化,首先要求科技成果技術成熟。因而需加大投資力度,加強中試試驗研究力度,形成成熟的、可靠的科技成果,促進成果的推廣。

2.4.2轉化環境

轉化環境主要包括轉化的市場需求、政策和意識。第一,樹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意識。要從科研源頭起與市場需求相結合,以形成產業化為根本目標,針對現有和潛在市場,開發具有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要避免科學研究與市場脫節,造成成熟的技術也無法進行推廣,致使大量的科技成果無法產業化。例如:美國儀器制造業對高科技成果的一項調查顯示:11項首次發明的新儀器,思路100%來自用戶;66項重大改進,85%來源自用戶;85項小改小革,67%來自用戶。結論:以市場為導向的研究,更容易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科研人員必須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宿。第二,科技發展政策。科學技術與政策的關系日益密切。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依賴國家的支持,國家的科技投入和政策引導成為影響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需著眼于促進經濟建設、依靠科技進步機制的形成和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的建立來制定配套政策,加強政府以科技需求為導向的行為,強化政策的激勵引導作用。政策的制定要從科技成果轉化大系統和全過程出發,在促進科技成果供給的政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過程整體化的政策等方面,形成體系上的一體化,避免“頭疼醫頭”、“捉襟見肘”,形成不合力。例如:美國是獲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最多的國家,一方面,美國較高的物質生活待遇吸引了高級人才;另一方面是美國適宜的科技政策和社會文化氛圍,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在這個意義上說,比爾•蓋茨出現在美國決不是偶然的。結論:要有激勵的政策,更容易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第三,科研成果轉化意識。成果轉化意識是一切成果轉化活動賴以發起的內驅力,是貫穿于成果轉化過程的內在動力;低科技成果轉化率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科技成果轉化意識的缺乏,如科技成果的價值意識、商品意識、社會科技開發意識不強。科技成果擁有者必須有強烈的轉化意識,才能從主觀上發揮其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進程。例如:不少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把科研成果的獲得作為科研工作的最終目標,不能主動把科研成果作為商品推向社會;同時企業對購買科技成果表現冷淡,因而造成了大量的科技成果的擱置,導致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結論:科研人員具有強烈的成果轉化意識,更容易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2.4.3宣傳策略

科技成果的推廣必須注重市場宣傳和推廣,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另一方面注重宣傳適度。主要宣傳策略如下:1.強化組織領導,健全科技宣傳網絡;2.明確目標責任,強化考核督查力度;3.整合科技資源,拓寬科技宣傳渠道;4.加強媒體合作,搞好科技宣傳;5.開展科技培訓,促進成果推廣;6.開展科技活動,豐富宣傳形式;7.加強技術交流,建立信息平臺;8.注重方式方法,宣傳適度確保質量。

2.5科技成果應用現狀分析

農業、工業、醫藥、軍事、材料、電子、生物、航天等領域的科研成果,大量的成果怎么處理呢?這些都需要進行成果轉化,這些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只有進行科技成果的轉化才能有真正的作用,同時科技成果也有市場需求。突出表現出兩個特點:一方面大量科研成果生成,一方面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2.5.1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我國每年有2萬余項比較重大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和5千多項專利,但是其中最終轉化為工業產品的成果不足5%,而歐美發達國家轉化率則為45%以上。我國科學技術向生產轉化的比例為10%~15%,也遠低于發達國家的60%~80%。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值在社會總產值的比例僅為2%,與歐美發達國家的25~30%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結論:目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低。2.5.2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原因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原因主要有:科技成果本身存在先天不足,成熟度低;科技成果系統配套不夠;科技成果對企業缺乏吸納和轉化的動力與活力;科技成果轉化缺乏資金支持,相應的風險投資基金匱乏;科技成果中介機構不健全,社會服務職能不完善;體制上產學研系統各自獨立,科技與生產脫節;市場體制不成熟,法律保障不足。

3納米科技成果及產業

3.1納米科技成果及產業的特點

納米技術屬于高科技領域,因此與高科技成果有著共同的特征:高風險,高投入;高額的利潤前景;巨大的市場需求。納米科技為多學科交叉領域,其應用及產業化又具有許多獨特的特征:多學科交叉特性;潛在的高額利潤;潛在的市場需求。

3.2納米科技成果市場分析

納米技術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它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共同成為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的三大支柱,也是當今世界大國爭奪的戰略制高點。據權威的研究報告顯示,2000年納米技術對全世界GDP的貢獻為4000億美元,預測2010年納米技術對美國GDP的貢獻將達到10000億美元,日本納米技術的國內市場規劃也將達到273000億日元。納米科技的健康發展,對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國家安全以及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帶來巨大的影響。結論:納米技術及產業已成為世界各國搶占的巨大市場。

3.3納米科技成果轉化現狀

在納米科技產業化方面,除了納米粉體材料在少數幾個國家初步實現規模化生產外,納米生物材料、納米電子器件材料、納米醫療材料等產品仍處于開發研制階段,要形成一定市場規模還需一段時間。目前成果以基礎研究為主,納米技術應用成果處于初期階段,產業化效果不理想,成果轉化率低。如果將納米產品的成熟程度按中試、批量生產和規模化生產劃分,其分布明顯呈劇烈遞減態勢。研究開發和規模化生產的距離較大,大約只有5%的實驗室成果最終能轉化為規模化生產。

3.4納米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原因

3.4.1投入的科研經費不足

成果轉化未知因素多,造成研究工作周期長、所需經費多;對科研的投入未考慮中試等應用技術研究,影響科技成果的轉化。

3.4.2缺乏風險意識和市場服務意識

納米技術產業與其它高新技術一樣都存在投資風險、政策性風險,市場風險和自由競爭風險等。同時,納米技術還存在著潛在風險。另外,科研工作者市場服務意識淡薄,缺乏主動為企業服務的意識。

3.4.3科研缺乏布局和規劃

缺乏制定戰略發展規劃以及科研與產業的合理布局,造成低水平重復和資源浪費;重視基礎性研究,輕視應用性研究,造成科研成果缺乏市場,成果難以被企業吸納和轉化。

3.4.4納米科技成果成熟度低

在研究中,研究人員常常只注重論文,納米科技成果論文水平很高,但產業化并不理想;注重實驗室開發,沒有潛心于后續的應用開發和技術支持,造成成果成熟度不夠,先天不足,難以轉化;大部分企業屬于生產型,缺乏持續創新和應用開發能力,只能接受非常成熟的技術。

3.4.5缺乏信息溝通缺乏信息溝通,導致產學研系統各自獨立,科技與生產脫節。從事納米科技研究的人員,分屬不同的行業和部門,條塊分割,由于缺乏相互交流,更缺乏與一線企業的交流與合作;由于信息不暢,造成成果難以滿足需求,以及成果和需求重復現象嚴重;企業間應用成果壁壘森嚴,難以推廣,導致不少低水平重復,重點不突出,阻礙了整體優勢的發揮。

3.4.6納米專業人才匱乏

納米科技由多學科交叉,因此需要具有多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納米科技的迅速發展,需要大量納米科技領域及其相關領域的人才。而中國傳統分門別類教育體制培養的“專業人才”,不能適應擁有多學科知識復合型納米研發人才的需要。因此,為推動我國納米材料產業的發展,需要培養一批復合型納米科研人員及納米經營管理人才。

3.4.7知識產權意識淡薄

中國納米技術近幾年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但知識產權意識在科學界尤其是開發應用領域仍然淡薄。專利數量有所增加,但是在總量上申請的專利還是很少。在我國,申請的專利大部分是納米粉體材料制備方面的專利,而國外的專利很多是納米應用專利。

3.4.8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缺乏

目前納米科技應用研究很熱,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納米商品”,然而,很多的“納米商品”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納米產品”。市場上缺乏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的約束,一些人熱衷于炒作納米概念,造成初級產品過剩,浪費了社會整體資源;一些生產微米材料的企業,在其產品性能用途完全沒變的情況下,貼上納米標簽,搖身一變成了納米材料企業,誤導納米概念;一些企業在投入少量資金注冊了納米材料公司或納米材料應用公司后,就開始在經營業績上做文章,蓄意編造是專門從事納米科研、生產和應用的實力企業的假象,最終達到圈資、騙政策的目的。

4納米科技推廣應用思路

針對納米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及成果推廣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促進納米科技的推廣應用,應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4.1根據市場需求,選好研究目標

針對我國納米科技產業化處于初級階段,納米科技發展資金投入不足,納米科技產業化效果不理想等現狀,在有限的資金和設施條件下,納米科技的發展一定要從科研源頭上加以調控,科研項目選題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形成產業化為根本目標,強調創新意識和市場服務意識,發展具有競爭力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并推進傳統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納米科技成果更快地得到推廣和應用。

4.1.1科研項目選題時應遵循的原則

創新性原則:強調科技源頭創新意識;產業化原則:以產業化為根本目標,能獨立形成新產品、新技術;競爭力原則:注重可提升產品競爭力的技術及材料,注重與傳統產業結合;市場化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服務意識,注重市場推廣。

4.1.1.1強調科技源頭創新意識

自主創新已經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十一五發展規劃指出:“科學技術發展,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納米科技屬于高新技術領域,因而,必須強調創新意識,研究和開發具有源頭創新性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實現企業資本、社會資本和知識資本的有效組合及轉化增值。強調創新意識,發展納米科技,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化為根本目標,發展成熟的技術,努力提升其競爭力,吸引企業及其它投資公司的參與和投資。加強納米科技源頭創新,要以納米電子學、納米尺度的加工及組裝技術、納米生物和醫學、納米材料學等科學前沿的理論和方法學為重點,爭取取得重大進展,獲得具有自己特色的發現和發明創造,促進納米科技的產業化。

4.1.1.2以產業化為根本目標,能獨立形

成新產品、新技術選題時要以產業化為根本目標,研究方向要與產業相結合,要策劃出一個行業的主體并且形成一個產業鏈條。開發市場前景廣闊、能夠獨立成新產品的先進技術,吸引以納米技術為關鍵生產技術的企業投資,推動納米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圍繞國家長遠發展目標,將納米技術與信息、環境、能源、生物醫藥及先進制造、海洋、空間等高新技術相結合,提高納米技術在這些產業中的含量,建立以納米技術為主旋律的一批納米產業及產業鏈并形成產品、商品,為提高我國的綠色GDP做貢獻。舉例1:信息產業中的納米技術以納米陣列體系為基礎的量子磁盤,1998年正式問世,存儲量高達465Gb/in2,相當于現在磁盤10萬個的存儲量。1999年,美國惠普公司在實驗室成功制造了100×100nm芯片。正像克林頓所說,利用現代的納米技術制備的超高密度存儲元器件,可以將美國國會所有的信息存儲在只有方糖大小的體積內。2000年,IBM公司通過納米技術把這種磁盤的存儲量提高到1000Gb/in2,相當于100萬個現在磁盤的存儲量。利用納米技術可以將動態隨機存儲器和電腦CPU縮小到70nm,晶體管的尺寸為100~200nm。結論:納米技術在電子信息產業中的應用,將成為21世紀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發動機,其作用可使微電子學在20世紀后半葉對世界的影響相形見絀。舉例2:生物醫藥產業中的納米技術采用納米超順磁載體制作的示蹤劑使核磁共振檢出的癌細胞尺寸大大降低,便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利用納米技術輸送生物大分子藥物,可克服其吸收差、穩定性低的缺點,實現其天然、高效等特點,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根據藥物分子的性質設計納米顆粒表面及內部結構,從而達到人為地設計藥物的靶向目標及其釋放和作用方式,明顯提高藥效;利用納米技術制備支架、骨骼等植入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可發揮治療效果。結論:納米材料技術將在生物醫學、藥學、人類健康等領域有重大的應用。預計到2015年,納米技術在生物醫藥領域中的應用,全球市場將達到2000億元。

4.1.1.3注重發展提升產品競爭力的新技術和新材料

傳統行業的發展需要納米科技來提升其技術和產品的競爭力。傳統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決定了發展納米產業應切入傳統產業,努力提升對傳統產業和產品的更新換代,提高競爭力,同時調整傳統產業結構,實現經濟增值。納米科技的發展需重視與傳統產業相結合。納米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應用具有投入少、見效快、市場前景廣闊等特點,因此,將納米科技與傳統產業結合,可以有力促進納米科技的推廣應用。加強與傳統產業合作,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具有市場潛力的產品和技術,通過納米技術顯著提高傳統產品的競爭力。加強與傳統產業合作,從一開始,就要積極吸納企業的參與投入,發展能顯著提高傳統產業和產品的新技術和新材料。舉例1:紡織行業中的納米技術納米催化劑在化纖原料滌綸聚酯合成中的應用,將使生產效率提高5倍以上,大大降低了生產周期和成本,這項技術在化纖行業的推廣可帶來數十億元的收益;利用納米技術對各類化纖進行改性,使之具有功能性,如吸水吸濕纖維、變色纖維、芳香纖維、磁性纖維、防輻射纖維、遠紅外纖維,還可采用復合紡絲法來生產功能化織物;納米功能氧化物填充到纖維中可制得各種差別化、功能化纖維,為纖維的發展帶來一場健康革命,其市場規模也超過二十億元。結論:納米技術的應用將對紡織行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舉例2:建材行業中的納米技術納米技術在建材領域的應用:利用納米材料的自潔功能可開發的抗菌防霉涂料、PPR供水管;利用納米材料具有的導電功能可開發的導電涂料;利用納米材料屏蔽紫外線的功能大大提高PVC塑鋼門窗的抗老化變形性能;利用納米材料可大大提高塑料管材的強度等。另外,納米抗菌不銹鋼塑料復合管、納米抗菌PPR管是在管材內層塑料中添加納米級抗菌材料,經共擠出而制成具有抗菌、衛生自潔功能的管材。僅以PVC塑鋼門窗為例,近幾年我國每年城鄉工業和民用建筑的建造量平均約12億平方米,需要門窗3億平方米,年需塑鋼門窗約3000萬平方米,年需硬PVC異型材約30萬噸。結論:納米材料在建材中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和巨大的經濟、社會效應。

4.1.1.4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服務意識,注重市場推廣

以市場成熟代替技術成熟是發展納米技術的最佳方式。改變傳統的“技術導向”為“市場導向”,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宿,以市場需求為拉動機制,著重推動具有應用前景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注重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推動納米科技的產業化。著重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方向與領域,注重納米技術與各個行業的交叉融合,使納米技術和產品能服務于各個行業。注重納米技術的市場推廣,加強納米科技與各個行業領域間的交叉融合,加強科研成果和企業及投資商之間的交流合作,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創建科研成果轉化的渠道,為納米科技發展提供有力服務和支持。

4.2注重技術集成,實現自主創新

“創新”是科技發展的生命力所在。對于納米科技的發展,需加強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原始性創新,提升產品和技術的競爭能力。同時在重視原始性創新的基礎上,更應該注重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集成創新,通過對集成要素的優勢整合,提升集成整體的競爭能力,實現更大的市場價值。

4.2.1技術集成創新有利于形成市場競爭力

長期以來,人們比較注重單項技術繼發展,這是技術開發初級階段的必然過程。但從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內在要求來看,單項技術的研究開發,因為缺乏與其它相關技術的銜接,在當前很難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或新興產業,這就造成我國每年所取得的數萬項科技成果最終束之高閣,削弱了我國科技創新的基礎。

4.2.2技術集成創新將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不僅僅是一個創新過程,更是一個組織過程,使各種單項和分散的相關技術成果得到集成,其創新性以及由此確立的企業競爭優勢和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在價值上遠遠超過單項技術的突破。加強技術集成創新,是企業實現自主創新的新思考,也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關鍵。

4.2.3納米技術的集成主要內容

4.2.3.1納米科技成果的集成

將分散的技術集中,形成一個可達目標功能的技術體系,即組合應用性技術成果,也稱為技術捆綁或技術整合。納米科技成果的集成應注意以下幾點:注重主題的策劃,選好技術與成果,實現目標顯示度。(1)注重主題的策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關注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強化產品的競爭意識;以納米技術或產品為關鍵要素,解決需求中的重大問題,具有行業導向性與共性;拓展解決方案的豐富性,注重外部資源的易取性;強化研發時間的迅捷性,凸顯研發質量的配比性。(2)選好技術與成果始終堅持把市場需求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選擇具有市場前景的技術和成果,選擇具有競爭優勢的納米材料或技術為關鍵技術要素,具有前景的技術與成果,注重其成熟度和可靠性。同時加大中試研究力度、中試研究領域和資金投入,注重集成要素中技術和成果的協調與融合,優勢互補,使集成整體具有新的價值。(3)實現目標顯示度注重目標功能的實現,不僅要實現各項集成要素的功能目標,還應實現集成系統的整體功能目標。集成要素和集成系統的功能定量指標應具有競爭性,以實現其產品的顯示度,有利于產品的推廣。

4.2.3.2注重技術集成創新

(1)從納米科技發展到產業鏈上的集成協作在產業鏈的銜接上,由于納米技術的跨學科性,急需將努力的方向由“單打獨斗”轉向“集成協作”。實驗和技術上存在局限性,而研究的廣泛和復雜,造成設施難以完備;技術的成熟度不夠;研究成本高和周期長,造成產業化難度大。因此,僅依靠某一個工業部門或者研究機構,將無法加快推動納米科技的應用和產業化的步伐。結論:要實現和促進納米技術的產業化發展,需要采用合理的產業化與投融資模式,推動納米技術產業鏈的全方位發展。這就是所謂的為了構筑我國納米產業發展的大戰略,也是目前國內眾多研究機構、企業正在的探索大聯合的適當途徑。(2)納米科技發展產業鏈上的集成協作方式第一,建立國家級研究開發平臺,充分發揮國家級研究開發平臺的作用,推動各研究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實現軟硬件資源共享,避免重復建設。第二,建立產業孵化基地。“科研-孵化-企業”一條龍式的產業化模式,有利于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因此,在有條件的地方應建立納米科技孵化基地。第三,加強產學研的合作。積極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的進程,把研究、開發和應用過程的各個階段建成一個系統,使之緊密銜接、相互交替,保證從科研到生產整個過程的連續性,從而使科研單位前期的研究、開發優勢與企業工業化生產優勢融為一體,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3)各領域科學研究人員間的協作從目前情況看,我國從事納米科技的研究人員,分屬不同的行業、部門,彼此之間信息溝通不暢,研究人員之間也缺乏必要的交流,致使研究力量大大分散,而且各地研究所重復研究、重復建設嚴重。納米科技屬于多學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領域,要動員和組織信息、物理、化學、生物、醫藥、材料等學科的專家參與納米科技的研究開發,抓好多學科在納米科技方面的集成。結論:納米科技的多學科交叉特性必然要求加強各領域科學人員之間的協作。

4.2.3.3納米科技推廣注重技術集成創新的應用案例分析

應用1:“以應用納米技術打造新世紀康居商住樓”思路(1)為了貫徹《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及“十一五”規劃中的要求,促進生態人居環境和綠色建筑的發展,提出集成整合最先進的納米技術研究成果,積極推動健康、環保的生態建筑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為打造康居示范工程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致力于搭建三大公共技術平臺,即居住環境健康性和安全性公共技術平臺;建筑物與居家用品節能和環保性公共技術平臺;資源綜合利用公共技術平臺。(2)應用納米技術打造新世紀康居商住樓,可以體現在環保、健康、節能等方面的優勢上。具體應用可以包括外墻涂料、內墻涂料、變色玻璃、地毯地板門、廚房、家用電器、衛生潔具、床上用品、窗簾、玩具及衣物等。(3)面向生態人居環境和綠色建筑的發展的需要、面向《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及“十一五”規劃中的要求,新世紀康居樓的打造將對該行業及人們生活產生很大影響,將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引導該行業的發展。以納米材料或技術為關鍵技術要素,具有競爭優勢;選擇具有很好市場前景的納米改性內外墻涂料、納米改性紡織品、納米改性陶瓷、應用納米技術的太陽能電池等技術和產品,打造一個健康、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具有競爭優勢。另外,選擇的納米改性內外墻涂料、納米改性紡織品、納米改性陶瓷等成果技術成熟度較好。應用2:“建立應用于汽車產業的納米技術產品產業鏈”思路(1)納米技術在汽車產業中的應用,可以包括納米材料改性內飾件、納米結構超強鋼板、納米結構鋁材料、高耐腐納米水性汽車涂料、納米隔熱涂料、納米材料改性高性能輪胎、高強度膠黏劑、納米汽車油、納米汽車燃油添加劑、納米傳感器、汽車動力應用納米新型太陽能電池、納米汽車尾氣催化凈化材料等。(2)面向十一五規劃的“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面向中國巨大的汽車產業市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在近幾年速度迅猛,是世界上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選擇具有很好市場前景的納米改性內飾件、納米改性涂料、納米改性高性能金屬材料、高強度膠黏劑、納米汽車尾氣催化凈化材料、納米汽車燃油添加劑及汽車動力應用納米新型太陽能電池等技術和產品,具有競爭優勢。納米技術在汽車上的廣泛應用,將降低汽車各部件磨損、降低汽車消耗、減少汽車使用成本,還能消除汽車尾氣污染,改善排放。可以預見,納米技術在汽車產業的應用將對該行業及人們生活產生很大影響,將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引導該行業的發展。應用3:納米科技與新興行業、支撐行業及國家重大工程掛鉤納米科技與新興行業、支撐行業及國家重大工程的掛鉤可以吸引國家或地方政府等的財政撥款,同時可以吸引公司和企業的投資和參與。納米科技在新興行業、支撐行業及重大工程中等各領域中的滲透,將加快納米科技的產業化;納米科技在新興行業、支撐行業及重大工程中的應用,將提升這些行業的技術含量,增加其競爭優勢,推動其發展;同時對其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具有深遠的影響。例如: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產學研結合的方式,組織上海城建集團、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用納米技術和其它技術集成解決道路隧道內的廢氣治理問題,這是納米科技在城市市政工程中的重要應用,該項目已列入國家支撐計劃。結論:通過集成技術、產學研合作等方式與新興行業、支撐行業及國家重大工程掛鉤,容易吸引投資,促進納米技術與其它技術和產業的融合,從而促進納米技術的發展。

4.3樹立誠信市場理念

4.3.1納米科技要健康跨越發展必須樹立誠信意識

誠信的本質首先是經濟規律,其次才表現為倫理性質。誠信不足,敗事有余。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石,沒有誠信,就沒有秩序,市場經濟和社會道德就會陷入混亂之中。目前納米科技應用研究很熱,市場上出現了魚目混珠的現象,虛假的“納米商品”,納米概念的炒作,嚴重擾亂了納米市場的秩序,誤導人們對納米的認識,損害了納米科技的形象,嚴重阻礙了納米科技的產業化發展。結論:納米科技要健康跨越發展必須樹立誠信意識,誠信的市場經濟理念。

4.3.2如何樹立誠信意識

加強誠信意識培養;健全市場競爭機制,讓誠信成為人們自覺遵奉的客觀經濟規律;強化監督,建立相互補充、相互制約的誠信監督體系;加快建立信用體系,規范信息傳遞和披露機制,發展資信評估行業;強化法制建設,為誠信規范提供堅實的法制保障。

4.4制定適合納米政策納米科技的應用推廣,需要制定適

合納米科技發展的政策,保障納米科技的可持續發展。

4.4.1制定發展規劃,實施專項行動

第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制定納米科技的發展戰略,制定我國納米科技發展的近期、中長期規劃,對納米技術的基礎研究進行整體規劃,制定國家納米科技產業的發展規劃,集中力量,重點突破。第二,根據市場要求,依托現有產業的優勢和基礎,確定重點發展的產業及產品,引導產業結構調整。第三,按照市場需求,集中優勢力量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潛力大、技術可行的項目和對未來有重大影響的關鍵領域,突出特色。

4.4.2建立創新體系,強化專利保護意識

組建全新機制的實體性創新平臺,建立以企業為主、產學研結合的納米科技創新體系。強調納米科技的原始創新,注重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的有機結合,在原始創新基礎上,同時注重集成創新,強化專利保護意識,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建立和健全納米技術成果產權保護制度,優先資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成果的產業化。

4.4.3重視人才培養,加強技術交流

制定人才優惠政策,鼓勵人才流動競爭,努力創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環境。建立培養和吸引納米科技人才的政策,培養高質量的納米技術人才和領軍人物,引進國外具有真才實學的優秀人才。加強國內外科研單位及企業之間關于納米技術的信息交流,建設開放式的國家納米技術信息交流平臺,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擴大國際影響。

4.4.4加快基地建設,吸引多元投資

鼓勵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與生產企業共建納米技術創新基地、開放式研究開發中心等,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對共性關鍵技術進行聯合攻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納米技術創新體系,加速納米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步伐。重視以政府政策資金為導向,建立多元投資融資體系,吸引風險投資及民間投資,使其大規模地介入納米技術產業并與科技界融合。同時,鼓勵納米科技型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加速納米成果的轉化和產業推進。4.4.5完善行業標準,規范技術市場重視標準意識,根據納米技術產品的性質、用途,參照國際標準,制定我國納米技術行業的產品標準,建立權威性的國家納米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使納米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有章可循。盡快制定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規范納米市場,避免納米技術及應用研究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

4.4.6加強科普宣傳,倡導科學道德

重視納米技術的普及工作,加強對納米科技的科普教育,使大眾對納米科技有正確的科學認識,避免過分炒作和誤導。重視納米科技相關學科的建設工作,保障我國納米科技的可持續發展。

5納米科技成果介紹

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積極整合社會資源,積極推動納米技術成果的轉化。

5.1應用在環境領域的納米材料和技術

成果1:用于汽車尾氣催化凈化處理的介孔基催化材料成果簡介:孔道內擔載貴金屬Pt/Rh/Pd的氧化鋯基(氧化鋯/氧化鈰)復合納米介孔催化劑。該催化劑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涂覆工藝,成功負載于金屬載體表面,經檢測,排放性能及催化劑老化性能達到并優于歐IV標準(GB18352.3)。技術特點與優勢:特殊的介孔結構,高比表面積;貴金屬用量低,熱穩定性好;優良催化活性和穩定性;抗老化性好。產業化前景:2007年我國汽車產量達到900萬輛,并逐年遞增。同時,我國將面臨新車必須全部加裝凈化器的局面,該項目具有極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其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十分巨大。成果2:光催化凈化室內空氣應用技術光催化室內凈化技術現狀:不能有效地去除室內空氣中;危害性很大的細微顆粒物;催化劑活性組分易流失;微孔容易被顆粒物堵塞,致使催化劑失活。技術創新:將高流速高效率靜電除塵與光催化凈化室內空氣兩相單元技術有機的結合。技術內容:包括性能好低成本的金屬泡沫網狀載體的制備技術、光催化凈化活性組份在金屬泡沫載體上負載技術、凈化室內空氣污染物一體化新技術、金屬泡沫網狀物負載光催化材料、室內光催化凈化器。產業化前景:目前我國城鎮裝修過的房屋中80%存在甲醛超標問題。凈化室內裝修污染的市場規模達100億元,并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據預測2008年將達到200億元的市場規模。5.2應用在能源領域的納米材料和技術成果3:鎳氫(MH/Ni)動力電池與鎳鋅動力電池技術內容:鎳氫動力電池技術;鋅鎳動力電池技術;在電極中添加納米添加劑;提高電池的循環壽命;提高電池的安全性。應用范圍:電動工具、割草機械、玩具模型、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等。技術成果:《動力鎳氫電池用納米材料測試技術》項目被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項目認定辦公室認定為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這意味著該中心又一項納米科技成果將走向市場。產業化前景:隨著WTO的加入,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逐年增加。目前國內市場對鎳氫動力電池的年需求量在數千萬節以上,也將在上千億的一次電池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5.3應用在生物醫藥領域的納米材料和技術成果

4:超臨界粉碎技術成果簡介:超臨界粉碎技術,采用超臨界流體,通過改變壓力快速改變溶液的飽和度,使溶質瞬時成核、獲粒度均勻、超微細納米級、無污染高純度產品。通過此藥物微細化技術,實現中藥的微納米化,促進藥物的溶解性,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成果內容:水飛薊素微納米顆粒,超臨界流體增強溶液分散技術(SEDS),粒徑尺寸介于50~300nm,納米化后的藥物在水中溶解速率得到顯著改善。谷甾醇納米顆粒,氣溶膠溶液萃取系統(ASES)技術,粒徑介于50~300nm,ASES處理后樣品結晶度降低;化學結構沒有明顯改變。產業化前景:超臨界微納米加工產品:如納米水飛薊素、植物甾醇可應用于相關藥物或油類產品,按1%的附加值計算,相關藥物或油品的產值達100億,該產品產值可達1億元。成果5:用于腹腔淋巴靶向治療的納米給藥系統成果簡介:以安全無毒的聚脂類生物降解聚合物為納米粒的骨架材料,用改良的乳化-液中干燥法制備載藥納米粒(NP)。腹腔化療方式治療卵巢癌,克服了紫杉醇游離藥物滲透性差、易過敏等缺點,并能實現產業化。技術特點和優勢:解決了材料的安全性,采用經FDA批準載體材料;制備工藝可實現產業化,粒徑及其分布可控制、重現性好,包裹率高,生產工藝條件不苛刻。產業化前景:全球卵巢癌每年新增病人19.2萬,死亡人數為11.4萬,其死亡率占婦科惡性腫瘤之首。建成應用示范點,年創產值可達1000萬元。成果6:基于納米生物探針的微流控陣列蛋白質芯片成果簡介:該芯片是一種納米生物技術與微生物芯片技術的集成產物。通過納米生物自組裝技術將靶蛋白配體組裝在納米粒子界面上,構成納米生物探針,可以特異性地與各種生物樣品(血清、細胞培養液等)中的靶蛋白結合,并最終被捕獲在微流控陣列的特定檢測區域,通過納米粒子所發出的光學信號實現對多種靶蛋白的高特異高靈敏的同步多元分析。技術特點和優勢:高靈敏、高分辨和低噪音;可以實現多種生物分子的同步檢測;具有在分析模式和使用便捷性上的多種優勢。產業化前景:主要應用領域有蛋白質的結構功能研究、醫學診斷和醫療、新藥開發、生物工業、低樣品消耗和快速的芯片反應器系統,以及特定用途的專家系統。

5.4應用在電子信息領域的納米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勤县| 洛浦县| 田阳县| 潮安县| 唐河县| 江源县| 浪卡子县| 彝良县| 茌平县| 新兴县| 涟源市| 高平市| 惠来县| 西华县| 凌源市| 阿勒泰市| 长沙县| 剑河县| 金阳县| 屏东市| 南安市| 香港 | 双流县| 富宁县| 资阳市| 南溪县| 明光市| 清丰县| 太康县| 万盛区| 若羌县| 海南省| 辛集市| 富源县| 洮南市| 台湾省| 乡宁县| 行唐县| 扶风县| 玛纳斯县| 胶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