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體育信息的特征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體育信息攝取和傳播頻度相對較快。新聞信息最大的特點就是快,和傳統報紙媒體相比較,網絡信息傳播在傳播時效方面所具有的優勢是報業媒體無法比擬的,各大型網站在完成信息的采集和處理之后,可以在短短的幾秒鐘之內從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傳播到另外一個角落,這種高效率的傳播途徑使得大眾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到任何體育信息,包括賽事狀況,調查發現,對于賽事而言,有95%左右的信息瀏覽人員都希望在第一時間甚至同步了解到賽事的狀況,而不是之后的幾個小時,大眾對于信息及時性的要求就迫使互聯網站在體育信息的獲取時必須做到高效,另外,面對世界范圍內的各種賽事及體育明星的重大信息,都必須第一時間告之世界每一個角落的體育愛好者,所以各大網站在體育信息更新方面更新頻率非???,調查發現在體育信息更新頻數方面,基本上各大互聯網站都能做到與事件發生的同步革新。
1.2體育信息的高度互動與參與性是網站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對于任何一個網站而言,免費的信息獲取需要網站承擔較大的支出,為了在收益方面有更卓越的表現,就有必要了解大眾對于信息的興趣程度和關注程度,所以幾乎所有的網站管理人員都會對自己網站的信息參與和瀏覽人數進行及時的統計和分析,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國際奧委會首次允許運動員可以在奧運會比賽期間發表自己的博客,這為運動員會賽事觀眾及支持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觀眾可以了解更多隊員在賽事期間的心得體會、情感變化,通過這個網絡交流平臺,也可以讓觀眾對隊員了解更多,反過來,隊員受到觀眾的支持和關注,對于提升他們參賽的信心也是很有幫助的。
1.3體育信息的自由選擇性為用戶的信息獲取提供了諸多方便。相比較報業而言,互聯網信息的容納數量是巨大的,任何一個網絡用戶都可以輕松的在各大網站搜尋到自己感興趣的體育信息,這種便捷性在傳統媒體中是無法實現的,傳統媒體由于受到版面限制信息容量相對較小,這本身就使得二者在市場角逐中網絡信息傳播更勝一籌,比如對于賽事密集的奧運賽事和足球世界杯,人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關注的比賽和體育明星。
1.4娛樂化發展成為網站體育信息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伴隨著體育功能的多元化發展和市場經濟對于體育所賦予的價值,體育的休閑娛樂功能在大眾生活中體現得越來越明顯,所以,互聯網站在體育信息傳播中也具有明顯的娛樂化趨勢,以前的網絡媒體受人們觀念的影響,在體育信息報道中,主要集中在體育賽事的狀況,這和傳統媒體的風格是完全一樣的,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體育信息的獲取更多的關注點在于體育文化傳播、體育娛樂、體育健身、體育精神、體育明星、體育傳奇色彩等方面的內容上,這就要求網絡媒體在信息選擇上需要注重這些信息的挖掘,信息的趣味性、可閱讀性更符合大眾的口味,所以帶有故事情節的各類報道逐步占據了體育信息傳播的大多版面章節。所以體育信息娛樂化發展已經成為當今媒體報道的主流趨勢。
1.5媒介之間的相互配合和資源共享成為當今體育信息傳播的重要手段。即便網絡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任何網站也不可能將所有的體育信息都能夠及時地采集到,這需要傳統報紙、電視臺及其他互聯網站相互配合才能共同發展,所以在面對各種大型體育賽事時,這種媒體之間的相互協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一份報道,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搜狐網站與新華社、北京電視臺及中央電視臺等國內知名電視合全國眾多衛星電視臺、廣播電臺及平面媒體構建了一個專業的媒體聯盟,而新浪、網易等知名網站與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等世界知名媒體開展了廣泛的合作,為體育信息的攝取和報道編制了一個立體式的網絡聯盟。這些短期聯盟一方面可以提升各個媒體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加速資源的整合,提高工作效率。
2、互聯網站體育信息傳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措施
面對各大互聯網站體育信息的傳播與發展,我們在看到成績的一面,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一方面,不間斷觀察國內外眾多互聯網站對于體育信息的選擇和傳播,我們發現信息的過于集中是普遍存在的通病,也就是說在現有的信息傳播中,各大網站對于信息的選擇和傳播方面,可以選擇的內容非常有限,各大網站在同一時間所報道的內容驚人的相似,這對于任何一個網頁瀏覽者而言,通過一個網站就可以查詢到所有的體育新聞信息內容,這勢必造成網站資源的相互耗損。另外一方面,目前的體育信息傳播大多數還是以國內重要體育賽事和體育人物為信息傳播的主要內容,與體育相關的其他信息傳播相對較少,這也反映出來,信息需求人員對于體育信息的獲取內容相對較為簡單,信息面相對較窄。針對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在信息的選擇方面,各大互聯網站除了信息的共享之外,更多時候,應該拓寬體育信息的涉及面,這樣對于信息獲取人員而言,就不會把體育信息內容局限在某一個很小的范圍內,這對于體育信息的獲取和學習以及獲取人員的可持續獲得信息,都會產生深遠的意義。
在體育突顯娛樂功能的同時,更多的體育信息需要我們借助媒體來傳播,而在眾多媒體傳播中,互聯網的傳播途徑無疑是最快最便捷的,網站的發展使自己擁有了更多的用戶,與此同時,也在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訪問量,提升網站的影響力,與此同時,我國素質教育人才的發展戰略勢必會為網絡用戶的增加提供有力的保障,也為其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然,在網絡體育信息傳播中我們看到了取得的眾多成就,但是在網站體育信息傳播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也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和努力解決,為體育信息的傳播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參考文獻:
篇2
2 企業組織形式的多元化
“互聯網+體育”新業態下的體育企業中,主要還是存在獨資企業、合伙制企業和公司制企業。只不過,無論是服務業、制造業還是銷售業都相對于傳統產業而言,股份制企業的比例有了很明顯的增長,上市的體育公司數量逐漸增加?;ヂ摼W技術可以實現企業對各項生產要素的整合,同時可以實現對不同地區大范圍內職工的管理,因此互聯網+體育形式下新生的體育企業,在成立之初或轉變的之始,都存在著大規模經營的想法。處于對規模的追求,很多企業該是轉變自身的組織形式,申請注冊成為公司制企業,在經營水平和資產值達到一定程度之后,申請上市融資,以及一些新興的體育創業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是股份制有限公司,致力于多方融資。許家印和馬云達成共識,有馬云購買廣州恒大50%的股權,實現了專業俱樂部的股份化,解決了廣州恒大的資金問題。
互聯網新型體育企業一般都是高新技術產業,其在產品研究與創新過程中投人的人力、技術和資本成本都是非常巨大的,僅靠國內的資本融資是無法實現公司的發展的,在與發達國家的學習交流及合作中,同時產生各部不同新型的組織形式,如上市公司、中外合資企業等。中國體育產業企業的發展呈現組織多樣化形式。越來越多的體育創業項目或企業獲得天使投資,甚至是A輪、B輪投資、企業財政構成的轉變給新興體育企業發展和企業規模化發的資本支持
3 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性
互聯網+體育環境下,不僅產品類型和組織形式有了個性化和多遠化的創新,其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模式也在各個方面有了創新。創新主要在“新”,是指企業在經營思想、方針、計劃、人才和產品管理、企業營銷和市場開發等方便都有了史無前例的轉變和進步。
首先現在體育企業在經營思想和方針有了很大的轉變,現在體育企業不只是追求產品數量的增加,而更加重視科研的投人和產品的創新,把企業的重點放在了研發新產品上,提高產品的只是科技含量,追求質量價值。由以利益為本,轉向以人為本,在設計產品和生產計劃時,從消費者需求出發,開發符合消費者追求的產品。公司的管理規章制度的創新,轉變了內部人才管理的方式方法,如合作人制,每個個體都是總公司的合伙人,實行盈利分成,以及一些內部員工持股的管理模式,年底員工吃盈利分紅,這些管理制度的實行,極大地開發了員工的工作潛力的創造價值的積極性。互聯網對企業營銷和市場開發的影響是最不容忽視的,一方面互聯為企業提供了營銷平臺,另一方便為市場開發和了解消費者需求,試試針對性營銷策略提供了信息來源途徑以及推銷平臺。
篇3
(一)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研究成果
IASC提出了可理解性、相關性、重要性、可靠性、真實反映、實質重于形式、中立性、審慎、完整性、可比性、效益和成本等質量特征。而把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作為四個主要質量特征,把及時性、效益和成本、公允表述等作為限制因素。
(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研究成果
FASB認為,相關性和可靠性是會計信息應具備的首要質量特征,相關性由預測值、反饋值和及時性構成,可靠性由可核性、中立性和反應真實性構成。次要和交互作用的質量特征是可比性和一致性。提供會計信息還受到普遍性約束條件――“效益>成本”以及承認質量的起端――“重要性”的約束。
(三)英國會計實務準則公報(SSAPS)的研究成果
SSAPS將會計信息質量分為三個層次:一是首要特征是重要性;二是主要特征是相關性和可靠性,實質性、完整性、客觀性和穩健性從屬于可靠性;三是次要特征主要是指可比性(含一貫性)、可理解性、成本效益原則等。
(四)我國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國官方文件并未規范“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定義。只在2007年施行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二章第十二條到第十九條規定,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即真實性、相關性、清晰性、可比性等八項特征。理論界也未形成適應性強、公認度高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
二、關于中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相關視角的比較
(一)會計環境上比較
“會計理論是意識的一種表現形態,所以會計環境是認識的基礎,是會計理論的基礎,會計環境決定了會計理論的發展和變化(于玉林、田昆儒著:《會計基礎理論概論》,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年版,第4頁)?!笨梢姡瑫嫮h境影響或制約會計理論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資本市場比較發達,越來越多的人關心企業的經營活動,因此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決策價值就顯得十分重要。比如,IASC和FASB把有用性置于會計信息質量的首要位置。筆者認為在我國這種生產要素不發達的會計環境下,應注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二)會計目標上比較
在西方國家,會計目標決策有用觀占上風,因此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都重視相關性和決策價值。而我國大多數學者認為,基于我國的會計環境,對會計目標的定位不能單純地對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二者選擇其一,要制定適應我國會計環境的會計目標。但遺憾的是對會計目標的準確定位并沒有達成一致。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也因此而模糊,對其只是一個簡單地歸類,甚至有些學者不顧我國會計環境和會計目標等諸多方面而對國外的研究成果盲目借鑒。
(三)邏輯形式上比較
國外將諸多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構建成一個多層次的框架體系,而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由一系列平行條款組成。他們相互之間缺乏主次關系,未能體現出他們之間的邏輯關系。我國學術界雖做過一些劃分,但大都將各主要的質量特征堆列在一起,找不到一個總領性的邏輯原則,同時未真正明確會計目標在整個體系中的邏輯導向作用。比如對于可靠性和相關性這兩個信息質量特征沒有提出具體衡量標準,也沒有體現出二者之間的邏輯層次。
三、關于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構建的設想
(一)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構建
在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筆者提出以會計環境為邏輯起點,以會計目標為導向構建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設想。該體系詳見圖1所示。
(二)構建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原則和依據
1.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總領性原則
(1)通過前文的比較和分析,在對這一領域進行研究時,國外都重視會計目標,卻相對忽略會計環境,而我國對這兩方面的重視力度都不夠。然而“會計環境在會計理論結構中處于基礎性的地位,提供會計信息根源于環境的需要,會計環境決定會計目標,繼而決定了提供會計信息的要求(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可見會計環境影響或制約會計的發展,是會計目標形成的基礎,同時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也會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筆者認為以會計環境為邏輯起點作為構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總領性原則之一。
(2)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為達到會計目標而對會計信息的要求與約束,只有具備了一定質量特征的會計信息,會計目標才有利于實現。理論界大多數也贊同 “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取決于會計目標,會計目標對其具有導向作用?!惫P者認為以會計目標為導向劃分其層次結構,這作為總領性原則之二。
2.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總體依據
(1)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縱向依據?!稌嬆繕恕氛n題組認為,“我國會計目標可通過三個層次表述:一是會計應該提供有助于各類會計信息需求者進行各種決策時所需要的會計信息;二是根據我國的會計環境,目前企業應主要為管理型投資者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會計信息;三是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企業可以適當提供職業投資者投資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笨梢姡覈鴷嬓畔⑹褂谜呔哂卸鄻有?,同時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要求比較高。為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應以會計環境為邏輯起點,以會計目標為導向確立縱向的層次結構體系,即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中哪項質量特征更著眼于會計環境,更有利于會計目標的實現,就劃分為前面的層次?;谇拔膶嫮h境的分析和對會計目標的定位,筆者將可靠性和相關性作為首要質量特征,并主張優先考慮可靠性。比如,《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2006)規定:企業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該區分為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對于研究階段的支出予于費用化,對于開發階段的支出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予于資本化,這就體現出注重可靠性,同時又考慮到相關性。又如《企業會計準則――合并財務報表》(2006)規定:對于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除應考慮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的差別,還應當根據母公司在購買日設置的備查簿中登記的該子公司有關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對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進行調整。該規定強調了從購買日開始持續經營的子公司在購買日公允價值基礎上確定的可辨認資產、負債等在本期資產負債表日應有的金額。體現了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堅持了可靠性和相關性。
(2)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橫向依據。筆者堅持“重點論”的方法論將矛盾較少且屬性相同或相似的質量特征劃分為同一層次。如同層次的質量特征發生矛盾時,以左邊的質量特征為主。關于這一點,可靠性和相關性的較量最為突出,而筆者比較贊同“所提供的信息不可能在可靠性和相關性兩個方面等量齊觀時,我們的選擇應該是,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選擇最相關的信息?!比纭镀髽I會計準則――企業合并》(2006)規定: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資產和負債,應當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賬面價值計量,取得的凈資產賬面價值與支付的合并對價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由于在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方支付的對價可能不公允,在不公允的情況下將其差額計入利潤表,該利潤表就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出本期的經營成果。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合并會計準則在一點上體現了注重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也體現了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選擇相關的信息。
3.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具體依據
(1)第一層次的確定。在我國會計目標主要是為投資者、債權人等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要不偏不倚地反映經濟活動的實質?;谖覈F階段會計信息失真日益嚴重的會計環境下,可靠性和相關性更接近會計目標,更符合目前的會計環境,因此將其作為第一層次。如果第一層次的質量特征與其他層次的質量特征發生矛盾時,我們堅持以第一層次的質量特征為主,其他層次的質量特征為輔。例如,當會計環境發生變動時,相關性要求企業相應變更會計政策,而可比性卻要求會計政策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在這種經濟事項中,筆者認為應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選擇有利于相關性的會計政策。
(2)第二層次的確定。該層次的質量特征是對可靠性和相關性的約束和說明??煽啃缘木唧w標志有:公允性、如實反映和可驗證性。公允性要求會計信息提供者在具體加工、生成會計信息的過程中中立地選擇會計政策,不偏袒委托人或受托人任何一方。所以公允性是會計信息生成的前提約束,同時還包括對會計信息確認和計量的原則(包括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配比性和歷史成本)。如實反映是對會計信息生成過程中的確認約束,即“會計數據和欲用數據反映的事項之間應當相符”。可驗證性是對會計信息生成后的反映約束,即有資格的人士相互獨立地工作,通過檢查相同的證據、數據和記錄,得出基本類似的度量或結論的屬性。這三個具體質量特征是從屬于可靠性的,是對會計信息生成過程的具體限制。相關性的具體標志有:及時性、預測價值、決策價值和反饋價值,會計信息要具有有用性,必須要具有時效性,這是從時間上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約束。預測價值、決策價值和反饋價值是從質量上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約束。這三者是同時存在并相互影響,共同反映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3)第三層次的確定。明晰性、實質重于形式和可比性作為第三層次的次要質量特征,即會計信息除了具有可靠性和相關性,還要具有明晰性,實質重于形式,可比性。這一層次是進一步對可靠性和相關性進行說明和補充,同時也是著眼于當前的會計環境從宏觀上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約束。
(4)第四層次的確定。把謹慎性原則劃入第四層次,作為對前面質量特征的補充和修正,以保證會計信息更好地符合可靠性和相關性。在具有不確定性的會計環境下,如果不堅持適度地謹慎性,就可能忽略市場風險,這也不利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所以對于影響企業將來價值的不利事項,若難以計量,“應使財務報告既不多提未來過苦日子的準備,也不將損失確認,真實的利潤波動不要人為予以平滑”(Arthur Levit,1998),否則就會降低會計信息的質量。如《企業會計準則――或有事項》(2006)規定,或有事項確認資產的前提必須是確認或有負債,并不能超過或有負債確認的賬面價值。這就體現出謹慎地確認資產。
(5)約束條件的確定。把效益大于成本,重要性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兩個約束條件。全國會計職稱教材《中級會計實務(一)》(2001)認為,“重要性原則與會計信息的成本效益直接相關”,因此把有直接相關的質量特征分別從量和質上作為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最后約束。
四、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對會計理論的指導意義
(一)對構建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CF)的指導意義
篇4
?文[1]的例1盡管給出了三種解題思路,但是卻有美中不足:尚未揭示出其最優解題思路;例2雖巧妙地構造出二次方程,但仍然缺乏最優化思考.
?本文旨在展示平凡的定理(a+b)2≥4ab在“特征信息”聚焦時的最優化解題特征.
?首先,通過“等導不等”來證明這個定理:
?(a+b)2=4ab+(a-b)2≥4ab,
當且僅當a=b時,等號成立.
?下面列舉一系列數學問題,其“特征信息”均可或顯或隱地聚焦于定理(a+b)2≥4ab.限于篇幅,解題時不作一一分析,只展現定理的最優化解題思路.
?例1 已知實數a,b,c滿足等式a=6-b,c2=ab-9,求證:a=b.
(文[1]例1)
?證明:依定理(a+b)2≥4ab,即62≥4(c2+9),得c=0,從而a=6-b,ab-9=0,解得a=b=3,故證畢.
?例2 若(z-x)2-4(x-y)(y-z)=0,則x,y,z成等差數列.?。?979年全國高考題)
?證明:由題設知(z-x)2=4(x-y)(y-z),而依本文定理,則有(z-x)2=(x-z)2=[(x-y)+(y-z)]2≥4(x-y)(y-z),可見x-y=y-z,從而x,y,z成等差數列.
例3 方程組x+y=2,的實數解的組數是(
).
xy-z2=1
?a.1
b.2
c.3
d.無窮多?。?987年上海市初中數學競賽試題)
?解:依定理知,(x+y)2≥4xy,則22≥4(z2+1),得z=0,原方程組化為
x+y=2,顯然只有一解x=y=1,故選a.
xy=1,
?例4 已知a,b,c都是實數,且a+b+c=0,abc=1,求證:a,b,c中必有一個大于3/2.
(1991年“曙光杯”初中數學競賽試題)
?證明:由題知,a,b,c中必有一個是正數,不妨設c為正數.依定理(a+b)2≥4ab,得(-c)2≥?4·(1/c),或c3≥4,于是c≥ > =3/2,故得證.
?注意:此處還有意外收獲,原題結論還可改進為:求證:a,b,c中必有一個不小于 .
?例5 a,b,c,d都是小于1的正數,求證:在4a(1-b),4b(1-c),4c(1-d),4d(1-a)中,不可能都大于1.
(1962年美國數學競賽試題)
?證明:巧妙地逆用定理,注意4a(1-b)·4b(1-c)·4c(1-d)·4d(1-a)=4a(1-a)·4b(1-b)·4c(1-c)·4d(1-d)≤[a+(1-a)]2·[b+(1-b)]2·[c+(1-c)]2·[d+(1-d)]2=12·12·12·12=1,由此可見,4a(1-b),4b(1-c),4c(1-d),4d(1-a)中不可能都大于1.
?例6 已知x>0,y>0,且x+y=4,s=(6-x)·(5-y),求s的最大值.
?解:依定理,知4s=4(6-x)(5-y)≤[(6-x)+(5-y)]2=[11-(x+y)]2=(11-4)2=49,s≤49/4,當x=21/2,y=11/2時,smax=49/4.
?當然,定理最主要還是應用于巧證不等式方面.
?例7 已知 y-2x=z,求證:y2≥4xz.
(文[1]例2)
?證明:由題設,知 y=2x+z.依定理,知( y)2≥4·2x·z,或2y2≥8xz,即y2≥4xz,證畢.
?縱觀以上各例,依定理解題,顯得規律有序,思路清晰,方法簡便,且顯然優于原來的方法.
?例8 正數x,y,z,a,b,c滿足條件a+x=b+y=c+z=k.求證:ax+by+cz<k2.
(1987年(前)蘇聯數學奧林匹克試題)
?證明:傳統證法大半是構造正三角形或正方形,利用面積關系證之.今依定理,即刻知
?4ax+4by+4cz≤(a+x)2+(b+y)2+(c+z)2=k2+k2+k2=3k2,
?于是,ax+by+cz≤(3/4)k2<k2,故證畢.
?可見,依定理還有意外收獲,得到原式的一個加強式:ax+by+cz≤(3/4)k2.而這一加強難在傳統證法中體現出來.
?例9 已知a>1,b>1,c>1,求證:
?(a2/(b-1))+(b2/(c-1))+(c2/(a-1))≥12.
?證明:依定題,知a2=[(a-1)+1]2≥4(a-1)·1=4(a-1).同理b2≥4(b-1),c2≥4(c-1),于是,(a2/(b-1))+(b2/(c-1))+(c2/(a-1))≥
4(((a-1)/(b-1))+((b-1)/(c-1))+((c-1)/(a-1)))≥4·3 =12,證畢.
?例10 設x,y為非負數,且滿足x+y=1,求證:
?1+ ≤ + ≤2 .
?證明:考慮( + )2=2(x+y)+2+2 =4+2 ,或 + = ,依題知及定理,有0≤4xy≤(x+y)2=1,故 ≤ + ≤ .
?于是1+ ≤ + ≤2 ,證畢.
?定理(a+b)2≥4ab的優化解題功效遠不止這些,只要留心些,讀者必定還會有所發現和創新.令人振奮的是,從基本不等式a+b≥2 ,平方即可得(a+b)2≥4ab;但令人遺憾的是,a+b≥2 的應用,已是老生常談,而(a+b)2≥4ab卻少見報道.筆者試圖通過本文,借以引為重視!
?參考文獻
篇5
中圖分類號:H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8-0265-03
商務英語信函具有便捷、經濟、高效的特點,在國際商務活動中已被廣泛使用,是國際貿易從業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的主要工具。商務英語信函不同于普通英語信函,其交際目的是溝通商務信息,達成交易和開展商務合作。因此,商務英語信函已經成為商務人士共同使用的內部結構特征鮮明、高度約定俗成的交際事件,具有獨特的語言風格和體裁特征。
國內學者主要是韓金龍、秦秀白(1997)和方琰(1998)對體裁的概念和體裁分析理論做過介紹。對商務英語體裁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務語篇的體裁分析和語用策略,(李俊儒,2006;唐偉清,2006)體裁教學法在商務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李瑞芳,2004;王偉強,2010)對商務信函的文體風格的研究(廖瑛,2008)等等。本文以語用策略為核心,運用體裁分析法研究商務英語信函的微觀層面,從詞匯、語法和句法上探討商務英語信函的語言范式和規則。
一、體裁和體裁分析
Genre(體裁)是法語詞,意為“類型”,是文學和修辭學常用的術語。隨著語言學的不斷深入發展,體裁和體裁分析理論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語篇分析與語言教學領域。
目前對體裁和體裁分析的研究主要有兩個學派:以Swales和Bhatia為代表的“ESP School”和以Martin為代表的“Sydney School”。ESP學派的John M.Swales(1990)認為,體裁是“包括具有共同交際目的的一組交際事件?!盫ijay K.Bhatia(1993)認為,體裁是一種可以辨認的交際事件,常常出現在特定的職業或學術社團范圍內,其特點就是具有被該社團確認和理解的一整套交際目的。悉尼學派的J.R.Martin認為,體裁是“一種作為我們文化成員的說話者的有步驟的,有一定既定目標的,有目的的活動類型”。(方琰,1998)同屬該學派的Eija Ventola(1995)認為,體裁是生成特定語篇結構的符號系統;體裁能體現社會交往過程。人們的社會交往具有“重復性”、“習慣性”。
雖然研究視角不同,但是ESP學派和悉尼學派對體裁的界定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兩個學派都認為體裁以交際目的為導向,交際目的決定體裁的類型,即語篇內容和風格的選擇;體裁具有常規性,是程式化的社會交往工具,體裁也具有習慣性和強制性,為語言社團成員共同遵守,不能隨意更改。同時,體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社會文化因素或語篇變量的不同,語言使用者可以在體裁框架下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體裁分析既涉及文體分析,又涉及語篇分析,是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產物,其根本宗旨是研究語篇的交際目的和語言的使用策略。體裁分析不僅僅停留在對語言的表層描述上,通過分析語篇的圖式結構,體裁在更深層次上解釋語篇風格的成因和建構理據,剖析語篇背后的交際目的、社會文化因素和心理認知因素,揭示語篇類型的程式和建構的規范性。體裁分析將語言學的分析方法與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方法緊密結合起來。(Bhatia,1993)
二、商務英語信函的體裁特征分析
根據ESP學派和澳大利亞學派對體裁概念的定義,商務貿易往來是一個交際事件,是在經貿領域和商業文化情境中有目的的交往。它是一項有階段、有目的的社會活動。商務英語信函是在商務活動中進行交際的工具和媒介,為實現做生意的交際目的在社會文化語境中起交際作用。商務英語信函是交際事件的一種類別,具有內部結構特征鮮明的特點,是一種特殊的體裁。
商務英語信函的交際目的在于解決業務開展過程中的具體事務,促進交易的達成。書信來往伴隨著每一宗業務的啟動、開展和結束。由于貿易雙方的利益和立場不同,貿易往來中的矛盾和分歧在所難免。當出現否定、拒絕、指責、抱怨或建議、請求等威脅對方面子的言語行為時,商務信函要使用委婉禮貌的語氣,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諒和尊重對方;語氣要誠懇自然;態度要積極合作。因此,只有使用恰當的語用策略才能夠化解爭端,避免沖突,以實現達成交易的交際目的。下文將分析商務英語信函的交際目的和語用策略在詞匯語法與句法層面的具體體現,以探討商務英語信函的體裁特征。
1.詞匯――語法層面
商務英語信函使用的詞匯具有鮮明的體裁特征。行業術語僅為商務社會群體熟悉和掌握,非商務人士則不能理解和使用。縮略語的大量使用體現了商務信函口語化和非正式化的特征,而正式辭令又體現了商務信函莊重、嚴肅的文體風格。
(1)行業術語和縮略語。術語和縮略詞是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的基礎上逐漸產生的,為貿易從業人員共同遵守的約定俗成的慣例,已經在商務英語信函中廣泛使用。商場如戰場,時間就是金錢。術語和縮略詞表達方便,節約時間,便于信息的溝通和傳遞。比如:Draft表示“匯票”;Liability表示“債務”;Premium表示“保險費”;Non-firm Offer表示“虛盤”;The confirmed,irrevocable L/C表示“保兌的,不可撤銷的信用證”等。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行業術語使用縮略語。例如:FOB(Free on Board)價格術語,表示“離岸價”;D/P(Document against Payment)貿易術語,表示“付款交單”;B/D(Bank Draft)金融術語,表示“銀行匯票”;FPA(Free from Particular Average)保險術語,表示“平安險”;C/A(Current Account)表示“往來賬戶”,等等。
商務信函中還廣泛存在其他類型的縮略語,包括公司和機構名稱的縮寫與計量單位的縮寫。例如:HSBC表示匯豐銀行;CC(Chamber of Commerce)表示商會;PICC表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PIC=Piece表示“件”;YD=Yard表示“碼”;B/S=Bales表示“包”,等等。
此外,有些縮略語是商務英語和普通英語共同使用的。例如:BK=Bank;PLS=Please;Info=Information;ASAP表示as soon as possible;Thks,Rgd表示Thanks and regards,等等。
頻繁使用專業術語和縮略語是商務英語信函的典型體裁特征。這些術語和縮略語不僅準確精煉,言簡易明,而且容易記憶,使用方便。使用專業術語和縮略語可以避免過多的解釋,簡化交易過程和手續,從而節約時間,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
(2)使用正式辭令。商務英語信函作為企業對外交往的媒介,代表著公司的形象和業務人員的素質與專業水平。使用正式的書面語可以使商務信函的措辭更加規范、嚴謹,也能體現業務人員認真嚴肅和尊重對方的禮貌態度。因此,商務函電的詞匯和短語也具有正式、禮貌和莊重的風格與特征。
選擇正式的書面語詞匯是其特點之一。商務信函常用inform/notify/advise代替tell;用forward/dispatch代替send;用expedite代替quicken;用be in a position to代替be able to;用for one’s account代替be paid by,等等。
派生名詞(nominal derivatives)替代動詞詞干(verbal stems),使措辭顯得莊重且具有行業特色。例如:
In compliance with your request in the letter of May 3,we will make arrangements for your order upon receipt of your L/C.
Owing to the late arrival o f the steamer,we would appreciate your extension of the shipment date to July 18.
Your failure to deliver the goods within the stipulated time has greatly inconvenienced us.
上例中使用了派生名詞compliance,arrangement,receipt,arrival,extension,failure分別替代口語化的動詞詞干comply,arrange,receive,arrive,extend和fail,增加了商務信函莊重和嚴肅的特點,體現了其特殊的體裁特征。
介詞短語還經常替代形容詞和分詞短語作表語以增加措辭的典雅。例如:
The goods are of good quality and in attractive designs,and we think you can sell them out at our price.
What you complained about is now under investigation.
The customers at our end are in urgent need of the goods.
I regret to say that your price is not in the line with the prevailing market price.
Our cooperation will be to our mutual benefit.
2.句式特征
(1)使用固定句式。商務英語函電貫穿整個交易的過程,包括業務磋商、訂立合同、付款、包裝、裝運、保險、索賠等環節。在處理具體業務時,商務函電通常使用固定的句式,即程式化的套語。這些套語都是在長期的貿易實踐中形成的,并已廣泛使用。
在撰寫回復信函時,商務信函的通常慣例是首先告知對方來信已收到。例如: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of November 1,inquiring about the JF-72 pocket calculator.(茲復貴方11月1日對JF-72袖珍計算器詢價的來信)
常見的此類句式有: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of…
We are in receipt of your letter of…
In reply to your letter of…
Referring to your letter of…
當需要在信函中添加附件時,固定句式為Enclosed please find…或者We are enclosing。例如:
Enclosed please find our illustrated catalogue and price list giving the details you asked for.(隨函附上帶插圖的目錄和價格單,給貴方提供具體細節)
商務英語信函的結尾更加模式化,在撰寫商務信函結尾時套用句式即可。常用的句子表達有:
We’re looking forward your early reply.
Your prompt reply will be highly appreciated.
We’re waiting for your reply.
Please reply to us ASAP.
使用固定句式節約了貿易雙方的時間和精力,從而把重心放在傳遞的信息上,既方便快捷又準確高效,同時也有利于從事商務活動的初學者模仿實踐。
(2)使用委婉語氣的句式。商務英語信函能否達到目的,語氣是相當重要的因素。下筆之前,必須仔細考慮用什么方法來影響對方。不論何種類型的信函,語氣都要做到和氣自然、禮貌真誠。具體做法常常是較多的使用帶please祈使句、疑問句、被動句、條件句和虛擬句等,以表示委婉客氣的請求。(陳冬純,2003)
1)帶please的祈使句和疑問句。商務英語信函在表達本方觀點或向對方提建議時,常使用帶please的祈使句和疑問句,而不選擇陳述句。前兩種句型語氣比較委婉客氣,更加禮貌;而陳述句則比較生硬直接,讓對方難以接受。例如:
Please amend the credit allowing transshipment.
Would you please be kind enough to approach the said bank for all possible information we require?
這兩種句式的語氣非常謙和,在表達意義的同時更加注重對方的感受、尊重對方。
2)被動句。當對方犯錯誤或不滿意對方的行為時,使用主動語態就會加重指責、抱怨的語氣,甚至會引起對方的誤解;而用被動語態,語氣則比較和氣婉轉,易于接受。例如:
(a)I was sorry to learn that you no longer require our services.
(b)Learning that you no longer require our services was a great disappointment to me.
從上例可以看出,(a)的抱怨情緒比較強烈,讓對方尷尬;而(b)的語氣就緩和許多,更符合商務信函禮貌的策略。
3)條件+虛擬句。在向對方提出“請求、要求或建議”時,用條件+虛擬句語氣則比較委婉、禮貌,尊重對方,也更容易贏得對方的尊重,從而接受請求或建議。例如:
As we are in the market for this product,we should be pleased if you would send us your best quotation.
It will be highly appreciated if you can kindly give priority to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above request.
(3)使用語氣積極合作的句式。對同一件事的敘述,不同的句式表達不同的語氣和態度。商務英語函電應盡量避免使用消極否定的語氣,多用積極肯定的語氣,表達合作愿望,這樣有利于和對方建立良好的業務關系。試比較下例:
(a)It is not our fault if you do not check whether the goods are satisfactory on delivery.
(b)I am afraid customers are expected to check that goods are satisfactory on delivery.
該例子中,句子(a)警告對方風險自負,己方急于撇清關系,這種消極、不合作的態度讓對方反感,并失去了對方的信任;句子(b)的語氣就比較積極、肯定,表達愿望和建議,顯示為對方考慮的態度,因而能獲取對方的理解和信任。
(a)Problems of this type are common with the lower model. Next time you will have to buy the more advanced model.
(b)Problems of this type are far less common with our more advanced model.
上例中,句子(a)雖然本意是推銷己方的高端產品,消極的言語卻損害了己方低端產品的形象,讓對方對該企業產品產生懷疑;而句子(b)采用積極的態度,對低端產品的問題避重就輕,強調高端產品品質更好,對高端產品的推銷更讓對方肯定和認可。
三、結束語
本文從微觀入手,運用體裁和體裁分析理論對商務英語信函的體裁特征進行了探討與研究,總結了商務英語信函的詞匯――語法和句式特征,揭示了交際目的對商務信函的語言風格和語用策略的決定作用。因此,在撰寫商務信函時,要充分考慮其體裁特征,不僅要做到遣詞造句符合行業規范,更要在語篇中采取適當的語用策略,尊重對方、禮貌和氣、積極合作,樹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建立貿易雙方長久牢固的合作關系。
參考文獻:
[1]Bhatia,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 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1993.
[2]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Ventola,E.Generic and register qualities of texts and their realization[A].In Peter H.Fries & Michael Gregory (eds.) Discourse in Society: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s [C].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5.
[4]方琰.淺談語類[J].外國語,1998,(1).
[5]韓金龍,秦秀白.體裁分析與體裁教學法[J].外語界,2000,(1).
[6]陳冬純.商務英語信函的體裁分析與撰寫策略[J].國外外語教學,2003,(2)
[7]李瑞芳.體裁教學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3).
[8]李俊儒.用“體裁分析”方法研究商務英語信函特點[J].南京財經大學,2006,(6).
篇6
隨著電腦和因特網的普及,互聯網已成為傳播新聞信息的“第四媒體”和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大量的英語新聞網站為眾多的網民直接了解世界提供了第一手的訊息,也為廣大外語學習者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學習語料。但英語新聞尤其是被人們稱為新聞“眼睛”的新聞標題的獨特文體使得許多網絡英語新聞讀者經常感到棘手。因此,在闡述網絡英語新聞報道語篇文體特點的基礎上,本文著重探討如何從網絡英語新聞標題的文體特征角度入手有效地閱讀網絡英語新聞,了解世界變幻風云。
1 網絡英語新聞報道的語篇文體特點
網絡英語新聞因其傳播速度快,內容更新頻繁,網站構架尤其是首頁空間的局限而表現出以下文體特征。
1.1 語言表達上的準確性(accuracy)、簡潔性(brevity)和清楚性(clarity)
由于網頁頁面空間的限制和讀者的省時需求,網絡英語新聞報道在語法、修辭、詞匯等多方面表現出區別與其它文體的語言特色,從而形成了“新聞英語”(journalistic English)的獨特文體。很多讀者在初次閱讀網絡英語新聞時常感到頭疼棘手。然而只要讀者適當地了解網絡新聞英語的語用原則和語言特征,這種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1.2 篇章結構上的“倒金字塔”模式(inverted pyramid)
網絡英語新聞報道通常也是由標題(headline)、導語(lead)和正文(body)三個部分組成。標題和導語概括了報道的主要內容,正文為報道提供更深入的細節、事實、背景甚至言論。讀者至少有三次機會不斷深入地了解新聞的內容。而標題、導語和正文三個部分又分別在內容和文體上有各自的特點,了解這些特點便為理解英語新聞提供了金鑰匙。
1.3 新聞話題上的相對重現性(recurrence)
新聞每天發生,而事實上報道的話題卻相對不變。各國大選、洪澇災害、拳擊比賽、環境污染等相對具有新聞價值的話題頻繁出現在報道中,他們在報道的形式和詞匯選用方面有相對穩定的特點,因此,只要讀者熟悉每一話題的報道特點和高頻英語詞匯就能很好地閱讀每天發生的同一題材的新聞。
2 網絡英語新聞標題的文體功能和文體特征
網絡英語新聞標題是網絡新聞報道的“標志”,是新聞的“眼睛”,具有概括新聞要旨、幫助讀者取舍、引起讀者興趣和節省主頁空間等主要文體功能。
由于受讀者時間限制、網站內部新聞鏈接的隱匿性以及為適合新聞網站的構架要求,英語新聞網站會竭盡全力把所有的新聞報道都以標題鏈接的形式按不同方式分成若干板塊放于首頁,力求用最簡單的形式撰寫新聞標題,以便于讀者節省瀏覽網頁的時間和有選擇地閱讀新聞報道,只有網站認為最重要的新聞才可能在首頁有適度的具體報道,這就使得其首頁英語新聞標題呈現出簡潔凝練、濃縮緊湊、新鮮醒目、生動確切的獨特文體特征。然而,正因為如此,它不如日常英語易懂,這給不少網絡英語新聞讀者在理解上帶來一定的困難。下面就試從語音、詞匯、語法和標點四兩個層面對網絡英語新聞標題進行文體剖析。
2.1 語音特征
網絡英語新聞標題常用頭韻(Alliterati
on)和尾韻(Rhyme),讀來瑯瑯上口、流利自然、易于記憶。例如:
Iraq asks:Was the war worth it? (Yahoo, Mar 16 7:41 PM)(was, war, worth三詞構成頭韻)
US objectives in Iraq prove elusive(Yahoo,Mar 19 8:31 AM)(objective, prove,elusive三詞構成尾韻)
Still Looking for that Smoking Gun in Iraq(Yahoo,Mar 17 8:20 AM)(looking, smoking,gun三詞構成尾韻)
2.2 詞匯特征
網絡英語新聞標題常惜墨如金,大量使用縮略詞、短小詞甚至生造詞語,使新聞標題用詞節儉,表達精煉,活潑生動,增強新聞報道的簡潔性和可讀性。
(1)縮略詞(acronymy & clipping)。
新聞標題中常使用縮略詞,既能縮小篇幅又能抓住讀者的好奇心??s略詞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首字母縮略詞(acronyms)主要包括表示組織機構名稱、常見事物名稱及職業職務或職稱的名詞;另外一種縮略詞是截短詞(clippings)即通過截頭、去尾、截頭去尾或截去中間部分的方法將某些詞截短以節省標題字數。例如:
Australian govt told of Iraq kickbacks in 2003,inquiry told(Yahoo,Mar 20 8:20 PM)
EU Advises WTO on Sanctions Against U.S.(Yahoo,Mar 14 1:04 PM)
Citigroup int'l consumer CEO eyes deals(Yahoo,Mar14 1:24 PM)
上例中govt=government;EU=European Union;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int'l=international;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
(2)短小詞(midget words)。
英語中同義詞豐富,其中不乏詞形短小而意義確切的短小詞。新聞記者盡其所能使用確切而又簡單的詞,它既能概括新聞最值得注意的內容又能讓讀者在匆忙中瀏覽標題就可知曉當前的重大新聞。例如:
In Iraq,US influence wanes as full-scale civil war looms(Yahoo,Mar 20 12:00 AM)(wane=decrease,reduce; loom=ap
proach,impede)
UN-Iran discussion mirrors Iraq debate(Yahoo,Mar 16 12:00 AM) (mirror=reflect)
下面再例舉幾對常用的意義相同而長短不同的詞:snag=unexpected difficulty;step =progress;ties=(diplomatic)relations;bid=attempt;boost=increase;check=examine;clash =disagree strong1y;curb=control or restrict;dip =decline or decrease;end=terminate。這類簡短小詞在英語新聞標題乃至報道正文中屢見不鮮、俯拾即是。讀者平時閱讀時不妨多加留意積累,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英語新聞的標題。
(3)生造詞(improvisational coinage)。
由于表達的需要或為了吸引讀者,新聞記者常根據情境使用加綴(derivation)、合成(compounding)或轉類(conversion)等方式撰造一個新的詞語,這些新詞通常需要閱讀上下文才能揣摩出其意義。例如:
Iraq anti-rebel sweep enters second day(Yahoo,Mar 17 12:30 AM)(anti-rebel sweep指的是 a vast sweep to root out rebels loyal to Al-Qaeda,這里用的是加綴構詞法)
Int'l DisplayWorks Up on 1Q Results(Yahoo,Mar 14 12:32 PM)(1Q指的是first-quarter of a year這里用的是縮略構詞法)
2.3 語法特征
網絡英語新聞標題常采用省略簡化,靈活運用時態,名詞定語等手段來達到簡縮句式的目的,從而形成了英語新聞標題的獨特語法風格。
(1)省略簡化(ellipsis)。
為節省版面,新聞標題常只保留實詞,而省略冠詞、連詞、系動詞、助動詞等虛詞甚至某些實詞。例如:
Nelson admits Iraq deployment unpopular(Yahoo,Mar 20 4:49 AM)(=Nelson admits that the Iraq deployment was unpopular)
Int'l DisplayWorks Up on 1Q Results?(Yahoo,Mar 14 12:32 PM)(=The Shares of the International DisplayWorks Inc. have advanced up based on its first-quarter profit results)
(2)靈活運用時態及語態(simplified tenses and voices)。
英語新聞標題中常用的動詞時態主要有三種一般現在時,將來時和現在進行時
①一般現在時代替一般過去時,從形式上增強報道的新鮮感(freshness)、現實感(reality)和直接感(immediacy)。例如:Iraq parliament convenes,but no government deal(Yahoo,Mar 16 1:02 AM)。
從標題本身可以看出這是發生過的事情,但標題中卻用一般時態的convene給人一種歷歷在目的感覺。
②不定式代替將來時,因為其比一般將來時“will/be going to do”形式簡單。例如:
Bush to defend Iraq strategy?(Yahoo, Mar 20 7:47AM) (Bush is going to defend Iraq strategy)
③現在分詞代替進行時,省去進行時中的助詞“be”,直接用現在分詞表示正在進行或發生事情。例如:
Lockheed Martin Making Mars Heat Shield(Yahoo,Mar 29 10:37 AM)
Subaru Making Significant Progress?(Yahoo,Mar 26 12:19 AM)
④過去分詞代替被動語態,省去被動態中的助詞“be”,直接用過去分詞表示被動概念。例如:
26 killed as Iraq enters fourth year of war(Yahoo,Mar 20 10:31 AM)(26 people were killed as Iraq enters fourth year of war)
Security tightened for Iraq Shi'ite event(Yahoo,Mar 20 12:03 AM) (Security was tightened for Iraq Shi'ite event)
(3)復雜的名詞定語(nominal group)。
在不影響理解的前提下,網絡新聞標題常使用較長的名詞定語,以簡化結構、節省篇幅、幫助讀者加快閱讀速度。例如:Thousands join protests in Europe marking Iraq invasion anniversary(Yahoo, Mar 18 2:00 PM)。(Iraq invasion anniversary=the anniversary of invasion into Iraq)
2.4 標點符號的靈活運用
為節省網頁空間和表達簡潔,某些標點符號在標題中常有特定用途。
(1)逗號(comma)代替連詞”and”,以節省標題字數。例如:
Rice says China,Iraq will top security talks(Yahoo,Mar 16 10:24 PM)
(2)破折號(dash)用于引出說話者。例如:
Iraq in civil war-former prime minister(Yahoo,Mar 19 2:15AM)
(3)冒號(colon)常用在引語之前或當聯系動詞be后面的表語是名詞時替代be。例如:
Bush:US will not abandon Iraq(Yahoo, Mar 20 1:29 PM)
(4)引號(quotation marks)表示所引單詞的引申或比喻含義,非其本義。例如:
US blasted for creating terrorism "quagmire"on anniversary of Iraq war(Yahoo,Mar 20 9:08 AM)("quagmire"的意思是 the ideal environment for terrorism to fester)
US envoy sees hope in"Pandora's box"of Iraq(Yahoo,Mar15 5:59 AM)
(5)省文符(apostrophe)代替“of”。例如:
Australia's Howard denies lying about Iraq bribes(Yahoo,Mar 16 6:51 PM)(Australia's Howard=Howard, the prime minister of Australia)
3 結語
總之,由于新聞網站構架的特殊性、尤其是首頁頁面空間的相對有限性和新聞報道的時效性,網絡英語新聞報道形成了自己的文體風格,網絡英語新聞標題更是其文體風格的集中表現。因此,網絡英語新聞讀者如能充分地了解網絡英語新聞標題的文體特征,便能更快更好地閱讀英語新聞,了解變化的世界。
參考文獻
篇7
體育專業的大學生性格開朗活潑,被認為是校園中最青春和陽光的一族。由于總體相對心理健康水平高,很少學生會成為高校心理危機重點預防和干預的工作對象。然而,體育專業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被忽視的現象值得關注,高危人群也可能潛藏在該專業學生中。研究選取了7年來某高校的體育專業新生心理普查的數據,研究他們的心理健康動態狀況,并比較與其他專業學生心理健康的不同特征,為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學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2.研究對象和方法
以某高校2003―2009年體育專業大學新生為研究對象,選用大學生人格問卷(UPI)、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測驗(16PF)量表來進行心理健康水平普查。對獲得的數據采用EXCEL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體育專業新生心理普查的基本情況
2003―2009年體育學院共有1038人參加了學校心理普查測試,其中2003年160人,2004年163人,2005年145人,2006年118人,2007年138人,2008年159人,2009年155人。心理健康指導中心選用大學生人格問卷(UPI)、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測驗(16PF)量表來進行心理健康水平普查。并根據使用UPI第一類篩查標準和SCL-90因子分中至少有一個3分以上的標準,結合16PF結果,交互篩選出體育學院23名測試結果呈陽性、具有明顯不適應大學生活的同學。學校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為他們建立起了預警庫,其中2003年3人、2004年1人、2005年6人、2006年5人、2007年2人、2008年3人、2009年3人。整體上看,每年篩選的新生人數盡管有所變化,但相對體育學院學生總數,比例很低,說明體育專業新生不適應大學生活只是個別現象,而且這些預警學生在經過心理咨詢和新生團體輔導后,效果明顯。
3.2 7年來體育專業新生心理普查結果的動態分析
3.2.12003―2009年體育專業新生心理普查結果各因子的綜合分析
通過對2003―2009年體育專業新生心理普查結果統計(以SCL―90為例)進行縱向的比較分析,我們發現體育專業新生在抑郁、焦慮、恐怖等跟感覺情感相關因子分偏低,如焦慮因子,在2005、2007年度的篩查中,體育專業新生無一人表現出癥狀。而軀體化因子在體育專業新生上則更加不明顯,從2004到2007年,體育專業學生沒有一人認為自己出現軀體化癥狀。然而在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和精神病性方面,體育專業新生則表現出一些明顯的癥狀。[1]但是敵對、人際關系敏感因子7年來呈現出一種下降的趨勢。而精神病性方面則出現了上升的趨勢。具體如圖一所示:
圖一 2003―2009年體育專業新生心理普查SCL―90影響因子變化示意圖
3.2.2體育專業新生同非體育專業新生心理普查結果的比較分析
根據歷年來的理科、文科專業及體育專業新生各項因子的對比發現,體育專業新生的心理素質明顯高于其他專業。主要體現在身體素質好、情商高、人際關系處理能力高、受消極情緒影響少。尤其是在焦慮及軀體化因子方面明顯優于其他專業,而文科專業在人際關系及焦慮情緒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具體如圖二所示。
圖二 體育專業新生同文學、理學專業的學生心理普查SCL―90影響因子比較示意圖
造成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優于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原因首推體育活動。因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特別是在協調人際關系和緩解焦慮方面。其他專業的學生在遇到情緒問題時,找不到合適的發泄方式,或者是缺乏主動求助意識,常常采取壓抑的方式來處理內心的負面情緒,從而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出現。
3.3體育專業預警學生常見問題分析
3.3.1學習環境的適應問題
體育專業學生大部分生性好動、活潑、樂觀。然而進入新的環境,還是會遇到如何盡快適應新的環境的問題。體育的專業特性賦予了他們雙重身份,一方面,作為大學生,他們和其他專業的大學生一樣要完成內容多、范圍廣、綜合性強、任務重、要求高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作為體育專業學生,他們必須接受緊張的體育技能訓練。[2]對于那些剛剛入校的大學新生來說,他們要很快適應新環境的要求并迅速完成個人角色的兩個轉變,必須具有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能吃苦耐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意識。對新生而言,客觀上要求他們必須在理想與現實、價值觀與行為模式、學習內容與學習方法和生活習慣等方方面面做出相應快速的認識調整及行為整合。[3]因此,在進入體育專業學習后,一部分學生能夠通過不斷地調整自己而很快地融入新環境,適應的過程比較順利,適應期較短,環境應激方面的心理問題較少。但是,也有部分學生由于認識、能力或者性特征的不利方面,使他們的適應過程延長,時刻感受到來自環境適應方面的強烈心理壓力,如果未能及時得到外部的社會支持系統的有效幫助,就很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4]
3.3.2體育專業的新生自我認識偏差
很多同學在進入大學后才發現現實與理想的差別、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帶來的巨大的心理落差。據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所作的問卷調查發現,有52.8%的同學認為理想中的大學與現實差距很大,這種差距多源自校園環境、教師水平、學術氛圍等方面。一部分體育專業新生屬于高考發揮不好,沒能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體育大學,一直未能走出失利的心理陰影,[5]精神無法振作,心理比較消極陰沉,對學校不滿意,對環境不滿意,怨天尤人。還有一部分體育專業新生是因為高中文化成績不好,被迫通過選擇體育專業來實現上大學的夢想。他們對體育專業本身并不熱愛,基礎也不好。跟一些從小練習體育的同學相比,他們在術科學習上遇到困難,認為自己本來就不應該讀這個專業,從而自暴自棄。調查發現,體育專業的學生競爭意識較強,對待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往往好強好勝,在很多時候,面對不如意或者失敗,也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心理。這是因為對自己、對社會、對現實的認識偏差造成的。
3.3.3人際關系交往問題
在體育專業預警學生中,人際關往敏感和困惑也是一個常見的心理問題。新生在進入大學后,面對新生活的種種困難,很多時候不知道如何選擇。此處是和以前要好的同學好友的分離,中學時代結識的朋友因為升學而各分東西、身處異地,而在新的環境中新的好友關系又尚未建立,一旦碰到困難挫折,孤獨感、失落感油然而生。[6]而寢室人際關系不良是容易引發新生心理問題的首要因素。新生由于經濟狀況、生活習慣、個性等方面的差異,容易在生活上產生一些不習慣甚至矛盾,引起宿舍關系緊張。在心理咨詢中也發現大學新生中出現一種“三加一現象”[7],即新生入學兩三個月之后宿舍里會形成一個宿舍四個人當中有三個人交往比較密切,甚至聯合起來孤立、排擠另外一位舍友的現象,這種現象在女生宿舍中尤為多見。由于體育專業新生SCL測試中的“敵對”因子偏高,因此在遇到人際沖突時情緒控制力差,傾向于沖動發泄,常常成為校園打架斗毆的主角。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體較高,存在心理健康水平隱患的同學只是個體現象,并且與一般學生相比,他們呈現出調整周期短、接受干預快的特點。專業的特殊性使得他們活潑好動,對學習和生活都充滿著其他專業的學生所缺少的好奇心。由于性格特點開放,遇到一些心理挫折,他們也容易找到釋放、緩解、宣泄的途徑和辦法。這與體育專業學生平時參加體育運動,勞逸結合是分不開的。
從橫向分析,體育專業新生的測試數據同非體育專業大學新生的測試數據呈顯著性差異,體育專業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體上優于非體育專業大學新生,特別是在SCL―90測試中的反映心理疾病的“軀體化”、“焦慮”、“抑郁”、“恐怖”四項明顯高于非體育專業大學新生和國內常模,但在“人際敏感”、“敵對”兩項方面,接近非體育專業大學新生,差別不大。
從縱向分析,體育專業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體上穩定,在“人際敏感”、“敵對”、“精神病性”等部分反映心理疾病的因子上表現突出,反映了部分同學在人際關系處理、對新環境的接納度、學習壓力和情感等方面的心理不適應,但歷年數據呈下降趨勢。
4.2建議
學校應該充分重視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利用學校體育這一兼有健康、娛樂及教育功能的有利條件,努力尋找教學契機,創造教學環境,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成為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全面發展的人才。
學校管理者和體育專業的大學新生自身都應該改變“體育專業學生心理就一定是健康的”的固有觀念。體育專業的大學新生也需要學會調節心理。首先要了解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并盡早確立大學生活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其次要學會學習、學會交往。要認識到大學學習與中學學習的不同,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在交往中堅持真誠、寬容、平等的原則,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學會傾聽與理解。
對一些存在心理困惑和障礙的同學,除依靠學校的心理咨詢和指導,加強和提高學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識的教育之外,還可以嘗試通過體育鍛煉和體育游戲的手段來緩解焦慮、擺脫孤獨、走出抑郁、對待挫折等,從而度過快樂有成效的大學時光。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編制.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量表手冊[M].2005,6:29-43.
[2]李里.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SCL-90測試結果分析[J].昆明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3版),1998,12,20,(4):74-77.
[3]李曉駟,張育辟,張志軍等.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間個性差異的研究[J].上海精神醫學,2001,13,(1):21-22.
[4]楊雪紅,廖恒.探討普通高校體育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時代教育,2008,8.
[5]彭銀祥.跨世紀教師隊伍的心理素質建設[M].湖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6]單茂洪.正確使用SCL-90.16PF量表測查心理健康水平[J].中國心理學雜志,1998,(2):26.
篇8
一、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概述
1.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內涵及作用。(1)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內涵。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最先是國外會計文獻中出現的一個概念,根據1980年5月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下的定義,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指的是“通過審察會計信息使之成為有用資料的各項特征”。換句話說,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對會計信息應具有的質量標準所做的具體描述要求,是對會計信息質量進行評判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依據,它具體規定會計信息為實現會計目標應具備的質量,即會計信息所應當達到或滿足的基本質量要求。(2)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作用。根據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內涵可以看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為會計目標服務,對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信息起約束的作用,它是聯系會計目標與實現目標之間的橋梁,它主要回答了什么樣的會計信息才算是有用或有助于決策的信息。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要求高低會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形成的優劣,也會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產生重要的影響。
2.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發展歷程及現狀。(1)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發展歷程。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發展與會計的改革基本是一致,改革開放以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但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做出明確規定的歷史并不長。1992年11月30日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并沒有明確提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這一概念,以一般原則的形式規定了以下質量特征:“真實性、有用性、相關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時性、明晰性、謹慎性、重要性、完整性”。2000年12月29日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中增加又了“實質重于形式”這條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這實際上和1992年頒布的一般原則沒有什么差別,只是作了一點補充。2006年2月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一基本準則》才明確提出了“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等八項會計信息質量要求。(2)對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現狀的評析。目前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雖然同時提出了八項內容,但并沒有使用上述術語,也沒有列出層次,更沒有明確哪些是主要質量要求,哪些是次要質量要求。各質量特征之間只是一種簡單的平行、并列的關系,沒有形成一個嚴密的邏輯體系,這與我國以前相關準則制度中對會計目標的定位模糊不無關系。目前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一系列比較抽象的理論概念,其確切含義在實務中較難以把握,將其作為衡量會計核算工作標準的實用意義比較有限。
3.國際重要會計組織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表述。國際上比較有影響力的會計組織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都有表述,本文僅以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簡稱FASB)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簡稱IAsc)為例加以說明。(1)FASB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表述。美國的會計信息質量是一個邏輯嚴密的分級體系,并且它是目前普遍公認的最為完整的理論概括。FASB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與財務報告目標區分開,于1980年12月在其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中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主要包括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等會計信息必須符合的一系列質量要求。(2)IASC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表述。IASC在其1989年的《關于編制和提供財務報表的框架》中,對于會計信息提出了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及時性等質量特征,并將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作為四項主要質量特征,另外,把及時性、效益與成本之間的平衡作為兩個限制因素。
二、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與國際的比較
1.發達國家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與我國的比較
(1)美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與我國的比較。從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結構來看,FASB的整個質量特征體系以“決策有用性”為核心,由相關性和可靠性組成,相關性與可靠性是美國最重要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在合乎“效益>成本”和“重要性,“兩個普遍約束條件的前提下;二者缺一不可。將“可比性”作為次級質量特征,將“可理解性”設為決策者和針對決策的各種信息質量特征的橋梁。進一步將相關性分為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和及時性,可靠性分為可核性、中立性和真實性。我國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結構可言,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只是平行羅列出來。從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構成內容來看,我國沒有預測性、反饋性、可驗證性、中立性、如實反映、效益大于成本等項目;美國則不包括謹慎性、實質重于形式這兩項。從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具體內容看,我國與FASB的表述也有差異。以相關性為例,美國的相關性指會計信息能夠幫助用戶去預測過去、現在和將來事項的結局,或者去證實或去糾正以往的預期情況,從而影響其決策,側重于微觀決策。在我國,相關性指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求,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求,我國會計信息不僅要滿足微觀決策還要滿足國家的宏觀決策。
(2)英、法等歐洲國家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與我國的比較。自美國之后,歐洲發達國家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構建也陸續“嶄露頭角”,他們針對本國實際,也都有各自的表述。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簡稱ASB)于1999年2月發表了類似于FASB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公告,稱為“財務報告原則”。與美國突出決策有用的立場不同,英國概念框架將受托責任與決策有用相提并論。英國將信息質量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與內容有關的質量,主要是相關性和可靠性;第二部分與報表表述有關的質量,分為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第三部分對信息質量的約束,具體內容包括質量標準權衡、及時性、效益大于成本等。除這三大類七條主要質量、十條輔助質量外,還有作為先決質量的重要性及英國對財務報表信息的傳統要求一真實與公允。英國對財務信息質量特征的描述是最為詳細的國家之一,它的表述也是具有完整的邏輯層次,形成了清晰實用、針對性強的三大類主要質量特征。法國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觀點與英美國家的“公認會計準則”不同,法國的會計規范都是采用法律條文的形式,各項會計準則散見于商法、公司法的有關條例中。法
國傳統上的會計原則是真實性、穩健性和合法性,歐洲經濟共同體(以下簡稱EEC)第4號指令頒布后,法國也要求樹立“真實與公允”的概念。如果因為遵守“真實與公允”而違反了合法性,法國要求披露任何與合法性不相符的詳細內容,可見其對合法性的要求非常嚴格。由此可見,英、法都十分看重“真實與公允”這條質量特征,英國甚至將這一點作為其財務報表信息的傳統要求。法國則更重視法律的效力,其會計規范更是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出現,足見其對合法性的重視。
2.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與我國的比較。根據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表述可知,IASC的會計質量特征體系是一個包括主要質量特征、次要質量特征和限定因素三方面組成的多層次的有著內在聯系的體系。主要質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相關性??煽啃院涂杀刃裕淮我|量特征包括重要性、如實反映;實質重于形式、中立性、審慎與完整性等;還規定了及時性、成本效益兩個限定因素。國際會計準則中清晰地劃分了各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之間的主次邏輯,并指出了主次質量特征間的結構層次。
三、對完善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啟示
1.規定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約束條件。美國及國際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都規定了不同的約束條件,其中成本效益條件卻作為二者基本上都有的約束條件存在著,這一條件要求為滿足任一質量特征而花費的成本必須不超過其所能帶來的收益。我國卻缺乏成本效益這一約束條件,可以提出約束條件,這也是援引FASB和IASC的做法,將成本效益原則作為一個約束因素。當各個質量特征之間存在沖突的時候,以成本效益這個大前提作為我們的衡量標準進行取舍。
2.健全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層次。我國諸多質量特征之間缺乏明確的主次邏輯關系,從其結構上看內部邏輯關系混亂,一系列的條款平行羅列,各部分間沒有相互聯系,彼此孤立,未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邏輯構架??梢越梃bFASB和IASC的模式,結合我國有關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方面的規定,對現有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進行適當修改及補充,建立層次清晰、主次分明的質量特征體系,并明確它們之間的層次性和內在的聯系。在確定了約束條件之后,我們再將其確定為多個層次。
3.明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歸屬。在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歸屬上,我國與其他組織的表述差異較大,FASB和IASC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作為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一部分。我國則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以一般原則的形式在企業會計準則中加以說明,作為-個強制措施指導會計實務,具有很強的法律效力。FASB和IASC的做法更為恰當,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一個理論問題,本身不具有可操作性,由于人們的認識與判斷不同,在同一條件下,根據同一質量特征的要求,人們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可能不同,而且有些質量特征本身就相互矛盾(如相關性與可靠性),將其列入會計準則之中,不具有實際意義。因此,對于我國來說,美國的做法是值得借鑒的。
四、結論
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與發達國家、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典型的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等國家都構建了體系完善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其體系層次清晰并有嚴密的邏輯關系。與我國同樣屬于發展中國家的印度,其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則基本上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盼作法,與國際會計趨同程度很高??梢詮囊韵氯齻€方面來完善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第一,規定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約束條件,即會計處理的先決條件:第二,對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作出主次清晰、層次分明的體系構建;第三,明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歸屬問題。
參考文獻:
[1j余海榮,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當代經理人,2006(09):24~25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企業會計準則2006>>[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2~3
篇9
2016年等部門倡導和開展的全民閱讀活動已步入10周年這一重要時間節點,2016年1月5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開展2016年全民閱讀工作的通知》(新廣出發〔2016〕1號),對全社會舉辦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全民閱讀活動做出部署,要求多出版并廣泛推薦精品佳作、滿足大眾多樣化的閱讀需求,盡可能充分地利用互聯網這一平臺,努力提升數字化閱讀的質量和水平,建設書香社會,推動提升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這一舉措證明了“全民閱讀”儼然已上升為國家的發展戰略,成為了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有機組成部分。
1 新媒體的特征決定了在其背景下形成的讀者群體的鮮明特點
第一,新媒體保證了信息的實時性。它借助現代技術將鋪天蓋地的信息全面及時地提供給讀者自由選擇,接收哪些,過濾哪些,全由讀者自己決定。第二,新媒體具有交互性,電子郵件、手機短信、博客、論壇等諸多新興媒體為讀者提供了及時互動交流的平臺,讀者不僅能接收信息,同時也可以變為信息的人,還能與第三方用戶交流、分享。讀者的大量反饋甚至有可能改變媒體發展的趨勢。第三,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為“以點對面”,而新媒體則為“點對多點”“多點對多點”,這種方式具有分眾效應。第四,新媒體具有消解能力,其逐步消解了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界限以及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
2 新媒體環境下推進全民閱讀應借助碎片化閱讀的熱潮
新媒體讓閱讀時間、空間、內容和渠道等方面的邊界消失,閱讀模式從個性化慢慢向泛在閱讀、協作閱讀和社會化閱讀轉變,因此新媒體環境下推進全民閱讀必須借力碎片化閱讀熱潮。
所謂碎片化閱讀是指讀者利用乘車、等候間隙等這些碎片化時間,通過手機、電子書等電子讀物載體閱讀信息的方式。碎片化閱讀獲取信息雖散而快,阻礙讀者深入思考問題,但對短文、圖片進行快速瀏覽這樣的快餐化閱讀方式,卻能幫人們迅速地獲得多元化信息、使其對事物的認識更加豐富、全面,有利于形成理性認識,促進知識流動、對其進行重組、融合進而創新。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安德森曾指出,“多”能夠帶來本質上的不同。對于總是利用電子媒介進行淺閱讀的讀者而言,應該要引導其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思考習慣,不斷地強化信息檢索、信息評估、信息組織、信息分析、信息表達、保證信息安全和信息協同等對知識進行管理的能力。培養對淺閱讀得來的信息進行系統整理與標記,然后基于所獲信息做深入思考的良好習慣,這樣一來,便能夠促使淺閱讀向更加深入的電子或紙本閱讀轉變。要實現這一點,書刊的出版傳播者應擔負一定的責任,要更具技巧性地把電子閱讀和紙本閱讀的優勢結合起來,采取媒體融合策略,首先利用平面媒體或者網推――試讀方式,引導有興趣的讀者邁向更加深入的紙質或電子閱讀,接下來借用網絡進行分享和共讀,推動全民閱讀與文化生產向更加廣泛、深入的層面發展。
3 新媒體環境下促進大眾閱讀的具體策略
3.1 利用多媒體元素構思創制書刊
近年來,新興網絡媒體逐漸演變為傳播思想文化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人們的價值觀念和人文精神,并改變其生活方式。為此,書刊在策劃之初就得考慮為后續的影視、音樂游戲、動漫等諸多與出版物相關聯的豐富的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打基礎,這樣,便能使得一個產品創意的價值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也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大眾閱讀興趣?!娥囸I游戲》將電影與圖書融合,成功地相互拉動銷售,就是很好的例證。此外,可以在書刊等紙質出版物上設置二維碼等圖形媒介,這樣便提高了讀者與其的接觸性,用手機掃碼后可隨時感受強烈的視覺、觸覺沖擊力和更加直觀生動的多元格式文本帶來的信息。《你沒有聽過的創新思維課》一書每一章節都放有二維碼,掃描序言的二維碼,便可看到美麗的大海沙灘,閱讀欣賞詩歌,瀏覽視頻,傾聽動人的音樂。能給讀者帶來如此美妙體驗的圖書當然更受歡迎。
3.2 讓用戶參與書刊的內容創制
大數據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可沉淀分析用戶、采集網絡熱點的便利條件,基于此,可以把握用戶內容偏好等信息,實現智能化、個性化創作,從而使所開發的原創作品符合市場期待,與用戶信息需求相匹配。可以用開放互動模式的方式進行敘事,如建立專門的內容創作社區,讓讀者在社區內基于自己的興趣和感受進行創作,自由擴展書刊的內容,產生強烈的參與感,有利于構建起打破傳統的,不僅僅是線性思維方式的、內涵更加豐富的敘事網絡。這種貼近讀者的內容自然不會被拒絕。
3.3 借助多種傳播方式,將內容產品植入社會關系網絡,提高用戶黏性
紙質書刊應該盡量和網站、微博、微信、移動App等等新媒體的各個平臺全面對接,讓讀者能夠便利地搜索資源、與社交熱點相匹配、構建信息知識圖譜等。在線互動方式也必不可少,這樣能更有效地探知用戶需求,利用新型傳播方式提高用戶黏性。借助于多渠道、多終端的融媒體,產品信息進行宣傳推廣,或者請專家學者對作品進行點評、導讀,通過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公眾號中讀者反饋的信息,智能地分析利用讀者需要的閱讀內容、服務重點,從而更加主動、快速、精準地把圖文并茂的產品推送出去,使閱讀美好而愉悅,全民閱讀便可順理成章地開展。
此外,數字化閱讀沙龍也能聚攏讀者,并有利于把握其閱讀動向,這樣可以把有相同閱讀趣味的讀者聚攏起來,形成一個較為集中的目標讀者圈子,這一圈子里的讀者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興趣,針對這個社群,要好好利用自媒體,以其承載的觀念、品位去贏得支持,最終目標是形成較強的向心力、滲透力。這是傳播書刊內容的非常有效且關鍵的一環。羅輯思維、大V店等基于這一理念的社群電商,都有其獨具一格的推廣方式,但通過提升用戶的體驗來聚攏人氣這一根本途徑不可或缺,這些電商對圖書推廣的強大作用力在行業內是有目共睹的。
C上可見,新媒體環境下推進全民閱讀,政府、出版方、傳播方和讀者各方必須同心協力,因為這毋庸置疑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從政策方面進行扶持,倡導推動;出版者與傳播者打造優秀的產品,創造良好的環境,盡全力做好為全民閱讀提供高品質服務的“領讀人”;讀者則督促自身,擴展閱讀空間,樹立“閱網”“觀景”也是“讀書”的“大閱讀”理念,“業務讀文章,業余讀文學”,養成自幼到老,終身閱讀的習慣,借助閱讀攀登精神的高峰,用讀書點亮生活。
參考文獻
[1]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開展2016年全民閱讀工作的通知(新廣出發〔2016〕1 號).
[2]徐雁.讀書之樂.見:王余光,徐雁.中國讀書大辭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篇10
作者簡介鄭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鄭州450100
CNN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 NewsNetwork)的英文縮寫。CNN國際新聞網為全球最先進的新聞組織,總部設在美國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每天24小時進行全球直播新聞報道。本文根據最近3年來CNN的新聞報道,來分析CNN新聞報道的文體特征,從文體學的角度來對其特點加以分析,以加速我們對新聞報道文體更深刻的理解,進而有助于我們對全球重要新聞信息的高效掌握、了解和利用。
一、新聞報道文體特征的中西差異
(一)中西新聞報道文體特征的形成背景
西方新聞報道文體特征在新聞誕生初期并未形成?!坝鴪蠹埖男侣剬懽骰旧涎赜卯敃r流行的散文筆法,把敘事、抒情、議論混合在一起,講究辭藻,文筆優美。”“美國報紙文體受英國文學影響,內容上有聞必錄,形式上采用短篇小說表現手法,行文則沿用英國報紙早期的直寫方式,也即按事物的發展順序直寫下去?!蔽鞣叫侣剤蟮牢捏w特征的形成期,一般認為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由于受到當時通訊技術條件的制約,逐漸形成了著名的倒金字塔新聞文體結構。這也讓西方新聞文體一分為二,形成了消息與特寫兩種文體形式,其中新聞報道文體特征基本采用“倒金字塔式”。
一個事件往往由多個事實組成,記者在為一則新聞謀篇布局時,常以重要性為主要依據,把最重要的信息或最有新聞價值的事實放在正文的第一自然段,構成導語。略為次要的信息依次放在導語之后,對事件的細節逐一予以補充,而最次要的信息則置于正文的最后。從所報道的信息重要性遞減這一特征來看,這樣安排的正文構架恰似一個倒放的金字塔,故被稱作“倒金字塔式”(TheInverted Pyria s1e)。“倒金字塔式”的正文結構也有其不足之處,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倒金字塔式”新聞報道的過程中,新聞信息的重要性依次遞減,段落之間的連貫性較差,且難以制造“懸念”;二是這種語篇結構常給人以啰嗦和乏味之感。
相比較,中國的新聞報道在早期多采用散文化的筆法,重論理,輕信息傳播。大約在后,新聞文體漸趨成熟,中國的新聞文體一分為多,形成了消息、通訊、評論等各類文體形式。新聞報道與文學徹底分離,以傳播信息為新聞報道的主要任務,新聞文體也被逐漸固定為消息、通訊和評論。本文界定的新聞報道為消息,其基本結構為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標題、導語、主體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要素,背景和結語有時蘊涵在主體里面,結語有時可以省略。消息的特征是報道內容相對概括,時效性強,文學性弱,主要采用金字塔式結構,有導語和背景,表達手法多用敘述和描寫。弱點是報道不夠詳細、全面,篇幅較短,文學性差,描述不夠充分,結構也比較單一,一般不采用時空式或邏輯式結構,流暢性不足。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新聞報道文體特征也在不斷探索、變遷,目前已經進入到相對成熟的階段。
(二)中西新聞報道文體特征的主要差異
西方的新聞報道一般分為兩類:消息(Straightnews,直譯為直寫新聞)和特寫(Feature)。中國的新聞報道主要指消息。隨著新聞事業的發展,在西方,“20世紀60年代以前,新聞與特寫的區別遠比今天界限更分明。當時,新聞是指有關犯罪、政治或災難的嚴肅報道;而特寫則指除此以外的其他所有報道,其中主要指用來娛樂或取悅讀者的人情味報道。來自電子媒介尤其是電視的壓力,模糊了這一區別,報紙編輯慢慢認識到用于硬新聞的特寫形式可以提供電視新聞無法提供的信息?!北M管存在中西新聞報道文體特征融合的趨勢,但差異還是明顯的,主要表現在審美的理解不同:
第一,西方新聞報道追求懸念的沖突,而中國新聞報道突出完美的和諧。西方文化的基
石是人類中心論,東方文化的基石是萬物有靈論,文化的根本性差異,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審美觀,深刻地影響了作為觀念形態的新聞作品?!拔覀冏⒁獾?,面對悲劇,西方記者注重極其仔細地描摹事實,強調行動,轟轟烈烈的行動,這行動帶著沖動的強度和力感,也帶著感情濃烈的渲泄以及宣泄后的毀滅感。而中國文化氛圍下的中國記者,則習慣于‘哀而不傷’,他們暴露人的生存困境,也有‘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強烈的詢問和懷疑,但最終又去彌合這種詢問和懷疑,習慣于以超然的、了悟一切的、歷史的態度看待痛苦,信奉痛苦終將過去,一切不過是一個過程的信條。因而,總是以一種默察的態度,超然地憑高俯視情感與意識的掙扎?!?/p>
第二,西方新聞報道追求人的情感表達,而中國的新聞報道突出“理”的顯現。把新聞
人物寫成凡人還是圣人,突出人的情感表達還是突出“理”——為某種原則或者模式服務,促成了中西方新聞作品的根本差異。西方主導文化強調的是“酒神精神”,崇尚個人、感性、、享樂。西方思想史是西方人追求人的本體性、自由性的歷史。而中國主導傳統意識是儒家思想,是社會本位倫思想,以社會的倫理、政治標準為核心,壓制個人、自我、情感等的空間,用社會理性道德來制約個人的情感欲望。這種審美價值反映到新聞作品中,便產生了不同風格的新聞報道。
通過對CNN新聞報道的分析,從總體上看,CNN新聞報道體現了上述文體特征的中西差異,可以認為,CNN新聞報道是西方新聞報道的代表之一。
篇11
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主要通過《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以及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等規范進行闡述,雖然形式上比較全面,但相互之間關系模糊,諸概念定義還不夠明確,缺乏層次性和系統性,因此筆者建議:
一、建立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納入框架體系中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一部章程、一套目標與基本原理組成的、互相關聯的內在邏輯體系。這個體系能夠導致前后一貫的會計準則,并指出財務會計和財務報表的性質、作用與局限性”。而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則是這個框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連接財務報告目標和其他概念公告之間的“橋梁”。我國目前尚無完整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新頒布的具體會計準則已達到較高水平,使得現有的企業會計基本準則在理論上與具體準則不匹配、不協調,因此,修訂企業會計基本準則、建立概念框架顯得十分迫切。我國財政部于2003年9月加快了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組織了42項會計準則重點科研課題,由會計準則委員會和部分會計準則咨詢專家承擔。其中,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研究是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修訂時應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作為概念框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明確會計信息特征在會計基本理論中的地位,有利于使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理論研究深入發展。
二、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要符合我國的會計目標的要求
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主要取決于會計目標,由于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國的會計目標也不相同。無論是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還是像我國這樣的轉型經濟國家,財務報告的目標都是多個的,財務報告的使用者也來自多個不同的群體。根據新經濟時代的特點,我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機遇大大增加,“決策有用性”將有利于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因此我國會計目標應定位為“受托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二者的結合,這樣才能與會計信息使用者擴大到全球范圍的變化相適應。
從理論上分析,多個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在一個體系中的,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不應該是完全一致的。這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和會計準則制定都提出了挑戰:一是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究竟應該重結果還是重過程。筆者認為,結果與過程都應關注到。這里說的結果除了企業最終披露的財務報告本身外,也包含了會計信息及其披露的經濟后果;過程是指會計信息的加工處理過程,尤其是會計政策的決策及其運用。二是即使在關注結果時,也應針對不同的使用者群體分析會計信息及其披露的經濟后果。只有那些既關注過程又關注不同使用者群體的經濟后果的會計信息質量經驗研究才會有比較好的運用價值。就會計準則制定來說,對會計信息質量關注的切入點應當是程序先于結果。以前我們都曾聽過這樣的說法:在出臺某項會計準則前,有關部門專門測算了該準則如果出臺實施會減少多少國家財政收入。正是由于過分關注這種可能的結果,要不然就修改了該準則,要不然就干脆放棄了該準則。在只注重可能結果的方式下,會計信息的質量有時連基本的保證都不會有。
因此,在政府主導會計準則制定的條件下,從會計信息質量角度看,透過程序民主實現會計目標之間的協調,從而達成對不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之間的平衡的是必要的。同時,會計作為一種通過持續不斷地將內部信息轉換為外部信息,從而有效協調經濟組織利益相關者沖突的機制,其信息質量特征必須貫穿于會計確認、計量、列報與對外披露四個環節。
三、構建多層次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
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建立可以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模式,但要考慮中國的國情,即要考慮我國的會計環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文化環境以及會計基礎等情況。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應體現出多層次化:第一層次為核心質量特征,即公允性、有用性;第二層次為主要質量特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透明度、可比性和充分性;第三層次為次要質量特征,包括如實反映、公允性、謹慎性、完整性、重要性、前瞻性和實質重于形式;會計信息的制約因素包括及時性、成本效益原則及相對性和動態性。
完善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不僅有助于發展新的理論和方法,改善對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和會計信息質量概念框架的建設,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將研究成果運用于指導會計監管,尤其是會計準則的制定。
參考文獻
[1]邱玉蓮, 論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構建[J] 理論月刊, 2006,(03)
[2]康霞, 邸叢枝,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研究[J] 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 2007,(01)
[3]張凌,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初探[J]經濟師, 2007,(03)
篇12
光纖周界報警系統是一種基于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的安全防范系統,相比傳統的傳動的被動式紅外對射或基于振動電纜的入侵探測系統,具有監視距離長(超過
30 km)、抗電磁干擾能力強和維護成本低廉等優點。目前,國外已經大量采用光纖周界系統對機場、軍事等高安全區域進行安全監測。
光纖周界報警系統一般具有對入侵事件進行報警、事件定位、事件甄別等三個主要功能,其中事件甄別是指系統采用模式識別算法對攀爬圍欄、切割圍欄、敲擊圍欄等有效入侵事件與刮風下雨等干擾性的事件進行分類和鑒別,以減少誤報警。
應用模式識別算法提高報警準確率的關鍵是信號特征參數的選擇和提取,只有提取出可以表示待識別事件本質特性的特征參數,才能對事件進行識別。國內的部分學者提出了從頻率域提取干涉信號的特征參數方法[1-3],國外的研究者也多從頻域著手提取干涉信號的特征參數。
該文提出并驗證了一種基于在時域內高效提取干涉信號特征參數的方法。相比頻域的算法具有特征參數少、算法簡潔、實時性高等優點,可以有效提高光纖周界報警系統的性能。該文將詳細描述這種方法的原理和軟硬件實現方法。
1 光纖周界報警系統的技術原理
光纖受到振動時會由于“光彈效應”改變光纖的折射率,光纖折射率的變化又會改變在光纖傳播的光波的相位。通過光學干涉法檢測光波相位的變化,就能獲得振動的信息,這是光纖周界報警系統探測入侵事件的理論基礎。
基于邁克爾遜光纖干涉儀的光纖傳感器的原理。光源采用低相干性的寬帶光源SLED,經過光隔離器和去偏器進入2X2耦合器中,耦合器的輸出分光比為1∶1的兩束光分別進入兩條光纖,其中一條為傳感光纖,另一條為參考光纖。輸出的光一路沿A-B-C-D-A的方向傳播,另一路沿A-D-C-B-A的方向傳播。當傳感光纖受到擾動作用時,會產生應力變化,因此傳感光纖中傳播的光會產生相位變化為:
其中,為光波的相位變化,為光在光纖中的傳播常數,L為受到擾動作用的光纖長度。
沿傳感光纖和參考光纖中傳播的光波可以分別表示為
其中,、表示兩個光波的場強,、為振幅,為光波角頻率,、為光波的初始相位,、為由于振動產生的光波相位變化。
由光波的干涉理論可知相干疊加后的光波可以表示為
其中,,是常量。
長度為受到擾動后,引起的相位變化為
其中n為光纖的折射率。
由(5)式可以看出由于外力導致的光纖的變形將導致在光纖中傳播的光波的相位的變化,由(4)式可以看出兩列光波相位差的變化會產生干涉信號。用光電探測器實時監測干涉光信號的變化,就可以檢測出光纖傳感器沿途入侵產生的振動信號,從而為報警算法提供了基本數據。
2 光纖周界系統的特征參數提取與模式識別
光纖周界報警系統在實際應用中,一般是將光纖鋪設在防區的圍欄之上。對圍欄的人為侵犯包括敲擊、切割、攀爬圍欄等行為,同時一些自然現象如刮風、下雨等也會產生擾動。因此,對光纖周界報警系統來講,為了減少誤報警,必須甄別入侵事件的類型。
在光纖周界報警系統中采用模式識別技術可以滿足這一要求,它的基本思路就是通過對干涉信號進行分析,找出每類事件對應的干涉信號的特征,然后提取它的特征參數。再將特征參數作為模式識別子系統的輸入數據,模式識別子系統能從訓練樣本中自我學習形成識別模型,最終完成對各類入侵事件的甄別。在模式識別中,只有提取出可以表示入侵事件本質特性的特征參數,才能對其進行識別。良好的特征參數應該具有可區分性、可靠性、獨立性和數量少的特點。
在光纖周界報警系統中,需要對光纖干涉信號的采樣值進行數字信號處理,進而提取該信號的特征參數。在該文的第4小節將詳細描述這一方法。
3 光纖周界報警系統實驗平臺的設計
如圖2所示是光纖周界報警系統的實驗平臺。整個平臺由光學傳感光路、檢測和控制電路、周界報警服務主機三個部分組成。
其中傳感光路由SLED、出射光纖、2X2耦合器、參考光纖和傳感光纖以及法拉第旋轉鏡組成。其中1550 nm波長的SLED發出的通過出射光纖進入2X2耦合器,通過2X2耦合后的兩束光纖一路為參考光纖,一路為傳感光纖,這兩路光纖中的光束經過法拉第旋轉鏡反射后在2X2耦合器處重新交匯。我們將傳感光纖固定在圍欄上,當我們對圍欄施加各種干擾時,傳感光纖接收這些機械擾動,并在2X2耦合器處疊加產生干涉信號,此干涉信號又可以被連接在2X2耦合器一臂的PIN管接收,從而將干涉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
圖1中的檢測和控制電路有幾個主要組成部分。一是光源的驅動和溫度控制電路,這部分電路產生恒電流源以驅動SLED發光,同時為了獲得穩定的干涉信號,必須保持光源波長的穩定,因此需要 TEC(熱電制冷器)對SLED進行控溫(控溫在25 ℃)以穩定SLED的波長。二是干涉模擬信號的檢測和處理電路,這部分電路將PIN管產生的光電流轉化為電壓信號,同時經過帶通濾波、程控放大等環節調整到最佳的SNR后送入ADC采樣。三是主控和數字信號預處理電路,這部分電路的核心是FPGA,由于光纖周界入侵報警系統在應用中有多個防區,需要對多個防區的干涉信號進行并行采集和處理,而且對干涉信號的采樣率一般要達到250 ksps以上,以精確重構干涉信號。所以本平臺采用FPGA控制ADC采樣和提取干涉信號的特征參數。同時FPGA要提取干涉信號的特征值并通過以太網上傳到報警服務主機上。
報警服務主機上運行報警服務應用軟件,該應用軟件的主要功能一是對下位機設定運行參數,二是實時采集下位機上傳的干涉信號的特征參數等數據,并基于這些特征參數對入侵事件的類型進行甄別,從而產生正確的報警動作。
4 基于時域的特征參數提取算法的設計
在圖2所示的實驗平臺上以250ksps采樣率采集到的一次敲擊圍欄行為采集到的原始干涉信號。其中橫坐標是采樣點數,縱坐標是以AD數字量表示的信號幅度。
由于干涉信號在時域內表現為一個幅度和頻率變化的波形。因此,記錄干涉信號穿過某個閾值的次數就能指示此時干涉信號頻率的大小。而根據(5)式可知,相位差的大小與光纖的彈性位移成正比。
由此,我們用以下幾個特征參數代表一個干擾事件:
(1)背景噪聲幅度:信號的背景噪聲幅度。
(2)事件觸發閾值:干涉信號幅度超過此閾值,意味著有外力作用于光纖,標志一個可能的入侵事件的起始,觸發系統開始采樣記錄。
(3)穿過閾值:開始記錄事件后,干涉信號每正向穿過閾值一次,計數1次。
(4)事件單元:為便于分析干涉信號特征,將整個事件持續的時間分為若干個時間段,例如N=2000點為一段。
(5)穿過次數:在一個事件單元內,信號正向通過穿過閾值的次數記為。
(6)每個事件單元內的峰值
(7)事件持續時間:干涉信號反映的整個事件的持續時間。當在連續若干個事件單元時間內小于某個值時,可認為此事件已經結束。
圖2是幾個特征參數的在一個事件單元內的圖形示意。特征參數的提取過程如下:首先由報警服務主機設定采集參數,包括采樣率、事件觸發閾值(設定為大于背景噪聲幅度)以及穿過閾值。然后,啟動采樣,FPGA以設定采樣率對信號持續采樣,當傳感光纖受到擾動時,產生的干涉信號幅度將高于,進而觸發系統采集干涉信號并實時分析該事件的特征參數和,FPGA將每個事件單元內的和,以及事件持續時間上傳到報警服務主機上。
報警服務主機在接收到下位機上傳的特征參數后,會將這些特征參數輸入模式識別軟件中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從而確定事件的類型和性質,最后做出報警處理動作。
5 算法的實驗驗證
為了驗證本算法對入侵事件的甄別能力,我們基于圖2所示的實驗平臺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分別測試了在圍欄受到敲擊、切割、攀爬以及刮風四種擾動情況下的干涉信號及其穿過次數統計值,提取特征參數的設置如下:信號的采樣率為250 ksps,一個事件單元時為8 ms(即2000個采樣點),事件觸發閾值=1.2 V,穿過閾值=0.5 V。提取出的4個典型事件的特征參數(穿過次數和事件持續事件)具有明顯的差異,可以作為模式識別的輸入特征參數進行做進一步的事件甄別。
6 結語
以基于邁克爾遜干涉儀原理的光纖周界報警系統為平臺,提出了一種在時間域內實時提取信號特征參數的算法,這個算法的核心思想提取干涉信號的穿越次數(穿過某一預設幅度的計數)和持續時間,相比提取在頻域內進行的特征參數提取算法,該算法具有特征參數少、運算量小的小的優點。經過對光纖周界系統最常見的典型干擾事件(即敲擊、攀爬、切割和刮風)的干涉信號特征參數進行提取測試證明:采用基于時域的提取算法提取的特征參數,在不同事件中區別度良好,適合作為模式識別系統的輸入參數進一步進行事件類型甄別。
參考文獻
[1] 藍天.全光纖周界安全防范系統[J].光學技術,2008.
篇13
一、銀行信貸在企業外部融資中的主渠道地位
一般情況下,企業外部融資渠道的選擇主要基于融資成本,而融資成本則受到一國金融市場狀況的影響。由于金融市場摩擦較為嚴重,我國的企業通過直接融資渠道融資需要付出比銀行信貸更高的融資成本。雖然通過銀行間接融資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通過其它外源融資方式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因此企業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仍然是銀行貸款。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轉型特征,資本市場的發展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穩中求進的方針,資本市場必須要為國有重點企業提供穩定的資金需求,因此準入門檻較高,對于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很難通過資本市場發行股票或債券進行直接融資。我國經濟轉型期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股票與債券等直接融資市場不發達,近年來,隨著證券市場的不斷規范和發展,其深度和廣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對于大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而言,貸款是其主要甚至唯一的外源融資渠道的狀況依然沒有改變。表1顯示,截至到2010年年末,銀行貸款在非金融部門的外部融資結構中所占的比例相比2009年有所下降,股票、國債和企業債的比重有所上升,但銀行貸款兩年來的比重依舊分別高達75.2%和81.2%,突出顯示了銀行在企業外部融資中所占的主渠道地位。
表1 2010年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融資情況統計
二、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負債構成特征與貨幣傳導效率
我國的金融體系是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通過考察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和運用情況可以看出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特征,進而分析這一特征對貨幣政策傳導的影響。
我國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中,存款一直占據主要部分,1992年以來各年都占到各項資金來源的80%以上,部分年份甚至達到90%以上。而根據美聯儲的年度報告統計數據計算,2011年美國6384家已投保商業銀行(insured commercial banks)的總負債中,存款只占到50%。除存款外,我國金融機構其它資金來源的比重很低,發行金融債券的比重各個年份都在5%以下,2008年以來更是逐年下降,至2011年僅占1.1%,而對國際金融機構的負債則根本微不足道。我國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非常單一,各項負債之間缺乏替代性,因此,當央行通過加息、提高準備金率、發行央行票據等方式緊縮銀根時,銀行缺乏能夠替代存款的資金來源,從而不得不縮減資產,尤其是減少貸款,從這方面來看,我國貨幣政策對商業銀行信貸行為的調控能力應該是很強的。
在資金運用方面,貸款在金融機構資產中的比重雖然整體上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但仍舊是最主要的資產,其占比遠高于其它資產。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逐步發展,有價證券和其它投資在我國金融機構資金運用中的比重也經歷了一個逐步增加的過程,至2000年開始突破10%,達到14.5%,以后各年均保持在稍高于10%的水平。但這一比例與發達國家商業銀行還是有不小的差距,根據美聯儲年度公報的統計數據計算,2011年美國6384家已投保商業銀行(insured commercial banks)的證券投資占總資產的25.4%,其中國庫券和美聯儲機構證券占4.04%,其它證券投資占21.36%。因此,我國的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也較為單一,缺乏對貸款的替代性資產。當面臨貨幣緊縮時,銀行很難象在發達國家金融市場中那樣出售有價證券或回收短期投資滿足貸款資金的需求。而當貨幣擴張時,由于我國證券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都很有限,商業銀行也很難通過購入證券來分攤貸款的比重。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貨幣政策對銀行貸款的影響應該是比較顯著的。
三、中國銀行業的市場結構特征與貨幣傳導效率
中國的銀行業是典型的壟斷競爭型市場結構,這是我國銀行業的改革發展歷程和我國金融體制當前的轉型特征所決定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銀行業體系經歷了由“大一統”到專業銀行,再由專業銀行到商業銀行的轉型歷程。但盡管如此,我國以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為主導的壟斷競爭型銀行業市場結構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觀。
在我國目前的銀行體系中,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占到整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一半左右,遠遠高于其它銀行業金融機構。雖然這一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下降的幅度并不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仍然占據著整個銀行業體系的半壁江山。除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外,股份制商業銀行位列資產規模第二位,并且近年來資產規模在不斷成長,而我國的城市商業銀行在2005年以后發展迅速,近年來其資產占整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也在不斷提高,這兩類銀行可以說是我國銀行業的生力軍,基本代表了我國銀行的未來發展方向。政策性銀行是我國比較特殊的一個銀行類型,近年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專業性銀行特點、有重點的為一些國家重要行業提供信貸資金的同時,也開始向商業銀行和市場化運作的方向轉型,其占整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的比例基本保持在8%左右。除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之外,其它銀行業金融機構所占的比例很小,其中,外資銀行總資產僅占整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2%左右。我國銀行業的壟斷格局,表現為國家所有制對銀行和市場的絕對控制,而這種國家所有制和壟斷的緊密結合造成了我國銀行業服務效率的低下。由于大部分信貸資源僅掌握在少數幾家銀行手中,在共同的制度背景和市場環境下,當貨幣政策發生變動時,各個銀行的貸款決策往往趨于雷同而缺乏多樣性,這就進一步產生了銀行的信貸配給問題,這種信貸配給機制會強化貨幣政策傳導的銀行借貸渠道效應。
我們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貸款流向按照不同的企業規模和所有制性質兩個緯度來劃分,大致地考察一下我國銀行機構的信貸配給問題。表2顯示了至2010年末我國金融機構信貸資金的流向分布。可以看出,大部分信貸資金都流向了大中型企業,尤其是國有控股的大型企業。金融機構對國有大企業的貸款無論是年末余額還是年度增加額都遠遠高于其它類型的企業。如果說對大中型企業的貸款額度高于小企業是銀行出于借款款風險和企業還貸能力的考慮,那么大量信貸資金流向國有控股企業則是明顯的信貸所有制歧視或者說是對其它性質企業的信貸配給。從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無論是大型企業、中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國有控股性質的企業所獲的的貸款都遠高于私人控股和集體控股企業以及其它性質的企業,這在大企業中表現最甚。我們還可以看到,即使是私人控股的大型企業,它們所得到的信貸資金甚至還遠低于國有控股的小型企業。這種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的信貸配給,說明我國金融機構的“恐民”心理猶在,尤其是在貨幣緊縮時期,銀行收縮信貸的對象,首當其沖的就是中小民營企業。信貸配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貨幣政策信貸傳導渠道的效果,尤其是在銀根緊縮時,信貸配給的存在往往會使得貨幣政策對銀行貸款的影響更加明顯。
表2 2010年末中國金融機構境內企業貸款流向分布
單位:億元
注:本表金融機構包含中資大型銀行、中資中型銀行、中資小型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和外資銀行,不含財務公司、信托公司、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和村鎮銀行。
數據來源:摘編自《中國金融年鑒2011》
四、結論
我國的金融體系是典型的大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銀行在貨幣政策傳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本文的分析來看,由于證券市場的不發達,我國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通過證券市場融資仍有相當的困難,銀行信貸仍舊是我國企業外部資金供給的主要來源。而我國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和運用也比較單一,資金來源絕大部分依靠存款,與發達國家相比,資產也仍舊以貸款為主,有價證券所占比重較小,從而很難通過出售有價證券滿足貸款資金的需求,由于證券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都很有限,商業銀行也很難通過購入有價證券來分攤貸款的比重。從這個意義上來分析,我國的商業銀行對央行貨幣政策的變動往往較為敏感,貨幣政策的變動能夠較為有效地控制銀行貸款的變動。因此,信貸渠道在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最后,我國銀行業的壟斷型市場結構特征進一步產生了信貸配給問題,這種信貸配給機制會強化貨幣政策傳導的銀行借貸渠道效應。
參考文獻:
[1]陳好孟.商業銀行信貸行為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青海金融.2010;5
[2]袁明琴.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論我國信貸傳導渠道.時代金融.2011;27
[3]劉洋.不同銀行業結構下的貨幣政策傳導效果研究.統計與決策.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