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環境污染問題研究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環境污染問題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環境污染問題研究

篇1

2. 固體廢棄物污染向農村蔓延。固體廢棄物指的是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丟棄的固體和泥狀物,如采礦業的廢石、尾礦、煤矸石;工業生產中的高爐渣、鋼渣;農業生產中的秸稈、人畜糞便;城市垃圾等等。若不及時清除,必然會對大氣、土壤、水體造成嚴重污染,使疾病迅速傳播,危害人體健康。目前,每年不計其數的固體廢物被運往城市周邊,有的被無害化處理如填埋,有的則任意堆放。那么我們的城市周邊是什么? 廣大的農村地區! 也就是說這么龐大的垃圾正在源源不斷的運往農村地區。如果這些垃圾不經過妥善處理,將對農村的環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3.大氣污染走向農村。大氣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并因此危害了人體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污染的現象。就目前而言,我國農村地區大氣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兩個。第一,生產生活污染。近些年我國農村地區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農業秸桿不再作為農民的主要燃料,除部分用作飼料外,很大一部分被焚燒,引起大氣季節性污染;煤,尤其在北方地區的冬季成為農民的主要燃料,大量的一氧化碳,氮、硫化合物氣體進入大氣,造成污染。第二,工業廢氣污染。大量工廠搬到農村,伴隨而來的是大量工業廢氣的排放,其中以煉鋼廠和火電廠最為嚴重,直接帶來農村大氣污染。

二、農村環境污染原因分析

1.農村環境保護機構的匱乏。在農村環境政策方面,強制性規范少,而一些獎勵性環境政策法規與農村的經濟發展又相矛盾,所以在農村環境保護方面缺乏法律支持和民意支持。來自多方面的干涉使基層環保局感到力不從心,許多時候為了保證地方的經濟發展,環保局不得不妥協,從而導致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發生。

2.治理模式不適,導致農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農村的三類環境污染的治理,通常套用解決城市污染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污染的主要手段―― 末端治理,存在技術、經濟障礙。除了面源污染難以收集污染物外,其他類污染用末端治理常會出現既治不起,也治不凈的情況。城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污染治理,由于污染排放的集中性、污染物相對單一性和企業經營相對規模性等特點,末端治理方法在多數情況下是適用的甚至惟一的。而農村的生活污染、鄉鎮企業污染以及集約化畜禽養殖場污染,采用末端治理則會因為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的最小經濟規模限制,以及高折舊率限制而不可行。

3.環境意識淡薄。由于農村居民環境衛生意識比較淡薄 ,對垃圾給環境帶來的危害認識不足 ,隨意投放垃圾成為習慣 ,造成農村垃圾污染日益突出。同時從農民本身來看 ,受自身文化、素質所限 ,農民對環境污染的發生、危害 ,不是很清楚。在他們看來 ,只有從工廠排放出的有毒廢水 ,或從煙囪中冒出的各色煙塵才叫污染。他們搞不清周圍的禽畜養殖場、屠宰場、皮革作坊的行為是否屬于環境污染。他們當然更不能相信自己的農業生產也造成了環境污染。

三、對農村環境整治的建議

篇2

l我國畜禽養殖業概況

因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市場需求,我國畜禽養殖規模增大,分布比較集中。國家環保總局最近公布的在全國進行的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情況調查結果表明,規模化養殖主要分布在廣東、山東、河南河北和湖南等地。對環境影響較大的大中型畜禽養殖場80%集中在人口比較集中、水系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和諸多大城市周圍。

由于多種原因,我國許多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分布于居民區內,8%一10%的規模化養殖場距當地居民水源地的距離不超過50m,30%一4o%的規模化養殖場距離居民或水源地最近距離不超過150m。養殖場選址不當不僅構成了對周邊地區的環境壓力,還在許多地方造成了畜禽養殖場主與周圍居民的環境糾紛。

過去一些地方將規模化畜禽養殖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人的重要途徑加以鼓勵,環境意識相對薄弱,污染治理嚴重滯后。我國長期以來又把環境工作重點放在工業污染防治上,對畜禽養殖場的污染治理缺乏相應的管理經驗。畜禽場的宏觀環境管理水平普遍較低,全國90%的規模化養殖場未經過環境影響評價,60%的養殖場缺乏干濕分離這一最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另外,養殖場環境污染投資力度明顯不足,80%左右的規模化養殖場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資。

由于上述畜禽養殖點多面廣,污染物排放量大,處理水平低下等原因,迅速發展的畜禽養殖業嚴重影響了城郊環境和居民健康。

2畜禽養殖業引致的環境問題

畜禽養殖業帶來的污染物主要有畜禽養殖場有機廢水、病原微生物、飼料添加劑中的抗生素、畜禽產品中的藥物殘留,以及將來可能出現的轉基因生物污染。目前,畜禽糞便集中、量大,同時污染治理沒有跟上,造成城市郊區環境污染。畜禽養殖業對水資源、土壤和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已相當嚴重。

2.1畜禽排泄物的污染

畜禽排泄污染物包括從畜禽體內排出的有害氣體、糞便及其分解產生的臭氣以及體表掉落的毛屑、絨毛(羽毛)等。1999年我國畜禽糞便產生量約為l9億,是我國固體廢棄物產生量的2.4倍,河南、湖南和江西等地甚至超過4倍。中國畜禽糞便的總體土地負荷警戒值已經達到0.49(<0.4為宜),北京、上海、山東、河南、湖南和廣東等地已經超過0.49,達到較嚴重的環境壓力水平。畜禽場大量的糞便和墊料分解產生的H:S、NH等有害氣體不僅影響人畜健康,而且污染大氣、水和土壤環境。

2.1.1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畜禽排泄物迅速腐爛發酵,產生HS、NH3、胺、硫醇、苯酚、揮發性有機酸以及吲哚、糞臭素、乙醇、乙醛等上百種有毒有害物質。氮沉降是構成當前環境危害的重大因素,它可造成酸雨、水體富營養化,甚至導致同溫層臭氧濃度的變化。據測算,在飼養100頭母豬的豬場內,一年通過蛋白質給豬飼喂14氮,其中7.5t會隨糞便排出而成污染物。1992年英國NH,排放量達630萬t/a,其中畜禽養殖業占85%。由此可見,畜禽養殖業排放的氮最多,它已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2.1.2對水環境的污染

畜禽糞便淋溶性極強,若不及時處理,便通過徑流污染地表水,進而通過土壤滲濾污染地下水。畜禽糞便和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N、P、K、ss及致病菌等污染物并有惡臭。

未經處理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集中排放,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使水體變黑發臭。水中N、P等營養物促使水體富營養化,或使地下水中的硝態氮或亞硝氮濃度增高,例如北京市集約化畜禽養殖廢水中BOD含量每年為3O萬t,為該市工業和生活污水中BOD含量(1O萬的3倍;僅有不足3%的糞尿等廢棄物在排放前經過無害化處理,絕大部分就近排入水渠匯入河道或滲入地下;一些養殖場距地面100m地下水中的氨、氮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2—3倍,嚴重危及養殖場周圍地下水水體的質量和居民的健康,也影響了養殖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2.1.3對農田環境的污染

當前畜禽糞便主要的消耗途徑是作為有機肥料直接還田。畜禽糞便中含有的N、P、K是作物生長必不可少的營養元素,但是如果不加限制地還田,反而起不到肥田的效應,作物會“瘋長”,使產品質量下降,產量減少。對上海市郊207個鄉和l5個農場關于使用畜禽糞便負荷量的調查表明,約有27.3%的使用地區,其負荷超出了農田環境的消化能力,對環境構成了污染威脅。

2.2畜禽場廢物的污染

由于廢物管理不科學,畜禽場中的洗刷用具、場地消毒和畜禽飲用后的污水,死的畜禽、孵化殘余物(蛋殼、死胚、絨毛、胎糞)以及屠宰場的廢物、污水、下水、廢氣等隨意丟棄或排放,造成養殖場周圍臭氣彌漫,污水四溢,滋生大量蚊蠅和各種有害疾病,直接危及居民的健康,也造成畜禽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2.3畜禽體和畜禽產品中殘留的有毒化學物質

我國對于畜禽飼料的質量很難進行控制和檢測。南方一些地區,經常用發霉的糧食喂養畜禽;一些農產品生長環境和水源受到嚴重污染的地區,飼料和飲水中的許多有害物質會殘留在肉、奶、蛋中。其次,養殖場為預防某些傳染病和疾病的發生,對畜禽進行疫苗的免疫和抗菌素的服用,這些藥品的殘留物會部分地存在于畜禽體組織內。這樣畜產品中有害的和殘留有毒化學物質可通過肉、奶、蛋轉移到人體內,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3控制畜禽養殖業污染的對策

要解決養殖業對環境的危害,單純依靠終端治理方法,無論在經濟上、土地上和技術上皆不堪承受。必須針對畜禽糞尿的特性,遵循綜合利用優先、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的原則,充分開發利用廢棄物的肥力、能量資源,開拓一條資源開發和廢棄物處置相結合的道路。

3.1加強立法與管理。增強養殖戶的環保意識

俗話說:“解鈴還需系鈴人”,因此,最根本的是要提高養殖戶的環境意識。同時應廣泛宣傳,切實做好畜禽養殖污染的整治工作,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幫助養殖戶解決實際問題。

另外,建章立制,嚴格按章辦事是解決畜禽污染問題的重要手段。針對禽場建設管理、禽畜糞便和污水的排放等方面規范畜禽養殖,合理布局,控制發展速度和飼養密度,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原則。

3.2通過營養調控降低禽畜排泄物的污染

為獲得高生產性能而給畜禽提供過量營養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營養調控來最大限度地提高動物對營養物質地利用率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飼用酶制劑是一類高效、無毒副作用和環保型的飼料添加劑。在畜禽養殖中應用飼用酶制劑既能提高飼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又能減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保護水體和土壤免受污染。

3.3改善畜禽養殖業的飲水方式和糞便收集方式

采取清污分流和糞尿的干濕分離等措施,實現清潔養殖,可減少地下水的開采,改善畜禽養殖場的生產環境,減少畜禽的死淘率。同時可以減少對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養殖場還應給畜禽定下用水額度,如每頭豬每天5kg水,盡量節省資源。建立糞便收集池,定點收集垃圾;設置畜禽廢渣的儲存設施和場所,采取對儲存場所地面進行水泥硬化等措施,防止畜禽廢渣滲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惡臭氣味等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采用雨污分流、固液分離等污染防治措施,達到減量化的要求,做到達標排放或零排放。

3.4研制畜禽養殖業廢棄物資源化技術

畜禽養殖業污染嚴重,治理工程利潤低,風險大,因此不能像工業污水、生活污水防治那樣,走單純治理的路子。糞便絕對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貴資源,畜禽糞尿含有豐富的N、P、K成分,經合理處理后,可制成優質、高效的有機肥料,而且還可經厭氧發酵成沼氣作為能量來加以利用,因此,資源化利用是治理畜禽污染的首要原則。畜禽養殖場應采取將畜禽廢渣還田、生產沼氣、制造有機肥料和制造再生飼料等方法進行綜合利用。

應用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綜合利用畜禽排泄物,通過厭氧發酵,走沼液、沼渣及沼氣利用之路。在畜牧業高度發展的英國,畜禽糞便經過處理后,全部作為肥料,既避免了環境污染,又提高了土壤肥力。對于牲畜養殖場,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有兩種基本工藝方案:一是高溫堆肥;二是沼氣發酵。

3.4.1高溫堆肥。

糞尿厭氧發酵處理后,氣體部分可提供能量,固體部分進行高溫堆肥。許多有先見之明的養殖場已經走在前面,把畜禽糞便經過處理后賣給農戶當肥料,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當前國內的堆肥發酵技術、糞肥還田實用技術等已經成熟,有的還超過國外。把污染物通過無害化處理,加工生產有機肥,這正是目前我國農業發展的大方向。通過對糞便高溫烘干滅菌及高壓膨化除臭,添加N、P、K及多種元素,制成適合小麥、玉米、蔬菜、瓜果和花卉等高效有機肥。

3.4.2沼氣發酵

防治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沼氣綜合利用。推廣沼氣處理技術,利用沼氣對畜禽糞便進行厭氧發酵,發酵產生的沼氣成為廉價的燃料,用于燃料、仔豬舍保溫等;沼渣、沼液則成了優質肥料,不但保護了環境,而且提高了經濟效益。進行廣泛的國際、國內沼氣生產的技術、企業管理、項目開發、工程安裝、系統設計及運行維護方面的經驗等技術經濟信息交流。許多實踐與研究證明,豬、雞糞厭氧發酵能使寄生蟲卵滅活,減輕土壤污染與水污染,將沼渣與無機肥制成復合肥,能增加土壤有機質、TN及堿解氮、速效磷及土壤酶活性,使作物病害較少,降低農藥使用量77.5%,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沼液含有17種氨基酸、多種活性酶及微量元素,可作為畜禽飼料添加劑。此外,沼液養魚,能提高魚的成活率。超級秘書網

3.5畜禽廢水的終端人工處理

篇3

城鎮發展是一定區域內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及教育的中心,它不僅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已經很明確地指出:優化城市布局和形態,加強城鎮化管理,不斷提升城鎮化的質量和水平。那么,對于畢節實驗區來說,經過多年的經濟發展,全地區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整體的生活水平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可是,我們在注重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卻忽視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從而導致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的發生,比如:廢水污染、廢氣及大氣污染、道路交通噪聲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水土流失嚴重等。本文在深入分析畢節地區城鎮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環境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注重長遠發現,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科學性及前瞻性的對策措施。

二、畢節地區城市環境問題

1、廢水排放數量

城市污水排放量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水平,嚴重污染城市水體。畢節地區在“八五”期間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5885.00萬噸,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為11940萬噸;“九五”期間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3623.42萬噸,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為13121萬噸,達標排放率為14.55%。然而在2008年,畢節地區的工業廢水排放量為1221.54萬噸,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為3819.8萬噸;2009年,畢節地區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2012.97,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為4425.39萬噸。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是造成城市污水排放總量加重的主要原因,隨著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畢節地區的污水排放量還會不斷的增加。

2、廢氣及大氣污染

在城市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的同時,城市的污染尤其是大氣污染日益嚴重,不斷影響了城市的整體質量,也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畢節地區在“九五”期間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為1289.44億標立方米,工業排放SO2總量為23.66萬噸,煙粉塵排放為41.03萬噸,比“八五”期間增加986.97億標立方米、5.73萬噸和30.94萬噸。在2008年,煙塵的排放總量為2.31萬噸,粉塵的為2.356萬噸,S02的為17.99萬噸;2009年,煙塵的排放總量為24.6萬噸,粉塵為0.43萬噸,S02為16.47萬噸。就畢節地區而言,多數以燒煤為主,煤的主要含量是硫和灰分,多數都采用直接燃燒,沒有經過脫硫處理,以及鍋爐、燃氣、爐灶、燃煤的廚房排放的油煙,都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都直接排放到低空,這樣將加重空氣的污染程度。

3、道路交通噪聲污染

隨著城市化發展的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家庭轎車的普及、大規模建筑設施、餐飲、菜場、商店、文化娛樂場等產生的噪聲已成為城市一大公害,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健康。2000年,畢節地區的城區的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7.7dB(A),屬于輕度污染;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74.8dB(A),超標4.8dB(A),屬于中度污染。而在2008年,道路交通噪聲為71.9分貝,超標1.9分貝;2009年,道路交通噪聲污染夜間的平均噪聲值為69.80分貝,范圍在61.60―87.60分貝之間,重度污染的路段占兩層左右。同時,畢節地區在建設高架橋改善交通狀況的同時,卻沒有很好地處理高架橋附近的噪聲污染,導致高架橋附近的居民生活受不同程度的影響。

4、固體廢棄物污染

固體廢棄物沒有得到妥善處置,嚴重影響地表水、地下水的環境質量,同時,這些城市固體廢棄物不僅占用大量耕地,而且是大氣和水體的主要污染來源,對城市環境質量的沖擊越來越大。畢節地區在“八五”期間的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為312.20萬噸,“九五”期間的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總量為692.77萬噸。2008年的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總量為675.54萬噸,2009年的為993.16萬噸,這些固體廢棄物主要有:粉煤灰、冶煉廢渣、爐渣等。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量甚小,露天堆放垃圾占用大量土地,更為嚴重的是各種廢物露天堆放,日曬雨淋,可溶成分分解有害物質,進入大氣、水體、土壤,造成二次環境污染。

5、水土流失

“九五”期間,畢節地區全區的水土流失面積約15814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58.89%,年度流失泥沙總量為5309.82萬噸。2008年畢節地區水土流失面積為16126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60.07%;2009年水土流失的面積為16830平方公里,占全區國土面積的62.67%。

三、畢節地區城市環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1、科學規劃,準確布局,合理定位

對于畢節地區城市的規劃與布局,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強基礎設施為著力點,以健全市場體系為切入點,以生態環境為平衡點。畢節地區目前及今后的發展,應該走“綠色經濟+特色產業”之路,即重點發展環保型輕工業產業及旅游業,尤其是鄉村生態旅游;重點打造地區的特色產業,為畢節地區亮一塊環保經濟牌。其次,應將畢節地區的城市發展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城市規劃要考慮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建設,遵循生態規律,采用和實施生態學的思想方法,研究城市生態系統的環境與資源承載力,從城市環境容量和資源保證能力出發,制定和實施城市總體規劃,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和發展方向。

2、建立項目管理,控制污染源

地區行署在招商的時候,應貫徹生態環保的理念,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項目建設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設立相應的監督機構,把好每一關的建設與發展。對于建成的項目,應制定減少污染的措施與方案,修建必要的排污系統,把污染的程度控制在最低的狀態。同時,應加強城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從最大化地發揮城市整體功能出發,協調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之間的關系,運用綜合的對策、措施來整治、保護和塑造城市環境,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3、注重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化的質量

要發展生態型城市,政府應加大對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完善現有設施,修建更加人性化、生態化、科學化的防污設施,如給排污水、綠化帶、排污池、防洪溝等,加強小城鎮的管理和環境治理,實現城市化清潔、文明、安全、有序,從而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同時,應倡導全民參與城市環境的保護,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全社會的積極參與是分不開,只要公民的環保意識逐漸形成,大家都行動起來,建設綠色畢節、生態畢節,將不再是夢想。

4、加強環境保護,走科研治污之路

對于畢節地區城市化發展的速度,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都在積極地效仿“畢節模式”。但是在城市化發展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注重城市環境的保護,使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處于同樣的位置,這樣有利于城市整體形象的提升。就畢節地區的現實情況而言,應積極開展城市環境保護和治理技術的研究,推廣國外新技術,依靠科學技術手段有效地解決城市環境問題,在工業企業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實現在工業生產全過程中控制污染的產生,達到節能、降耗、減污的目標。而環境污染治理走科學研究之路,是為了在新的社會環境下,為工業污染、城市綜合污染與經濟的發展找到一條很科學、合理、生態的成長之路,確保畢節地區環境治理有雄厚的技術走堅強的后盾。

5、加強軟環境建設,實施人才引進發展戰略

偏遠地區要想長遠發展,而且發展的軌跡符合社會前進的趨勢,那么引進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是必須的。因此,畢節地區應為高水平的人才引進做好后備工作,能引進來、留得下、出成績,這是一種思路。另外,我們可以通過其他路徑去培養、發掘屬于我們自己本土的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并做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把各項人才引進發掘措施、政策落到實處,為他們搭建科研平臺、提供科研資金。有這些高水平的人才聚集畢節地區,用他們的知識才華與社會實踐經驗,為畢節地區的發展大計出謀劃策,為畢節地區建設生態城市、綠色城市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胡蝶、閆海英:湖北小城鎮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4).

[2] 羅文忠:我國當前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及改進策略[J].民營科技,2005(5).

[3] 徐睿:城市環境污染問題與對策研究[J].青春歲月,2010(9).

[4] 王婧益:治理城市環境污染問題的建議[J].青春歲月,2010(12).

[5] 孫遜、楊瑋:對我國城市環境污染與防治對策的思考[J].生態環境,2007(7).

[6] 曹俊萍、孔凡華:城市環境污染及解決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22).

篇4

1.曲靖經濟發展情況

1.1經濟增長情況

2000年以來,曲靖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2010年曲靖GDP總量為1005.6億元,是2000年的4.3倍。??平均每年以15.7%的速度遞增。2003年生產總值躍上300億元大關達306億元,到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別躍上400億元、500億元、600億、700億、800億、1000億元臺階。近六年每年GDP凈增量都突破100億元,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取得了驚人的成績。見圖1:

圖1 曲靖GDP增長變化關系圖

物質資本投入是曲靖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因素。一個明顯的事實是:曲靖經濟增長主要是建立在投資拉動上,建立在大量消耗資源的基礎上。正如2009年曲靖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曲靖經濟資源依賴度高,屬于典型投資拉動型經濟。

1.2經濟結構情況

曲靖國民經濟產業構成中第一、第二產業比例過大,并且第二產業比重呈逐年遞增趨勢,第三產業發展嚴重不足,呈現出下降趨勢。2010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曲靖產業結構不合理,“一產高、二產重、三產低”; “曲靖服務業發展不足,速度不快,層次不高,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短板。”見圖2:

圖2 2000-2010年曲靖市三次產業結構變化情況匯報

另外曲靖市六大支柱產業中能源、礦冶、化工等都屬于資源型密集型產業,這就決定了曲靖經濟模式基本上是高耗能型的,對資源有高度的依賴性,污染物排放量大。

2.曲靖市資源與環境污染問題的表現

2.1煤炭資源開采量大,消耗增長迅速

2000--2010年,曲靖GDP增長率都在8.5%以上,其中2004--2010年增速在12%以上,十年平均增速達15.7%。原煤產量增長亦隨之變動,“十五”期間增長迅速,進入“十一五”后有所回調, 2008年后增速重新加快。年平均增速達16.4%。見表1、圖3:

表1 2000―2010曲靖市GDP與原煤產量變化

圖3 2000-2010曲靖市GDP與原煤產量增長率變化

經測算,全市經濟增長與原煤產量增長之比為100:104,總體上,原煤產量增長快于GDP增長,原煤是曲靖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隨著經濟總量不斷增長,煤炭需求總量在較長時期內還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

2.2環境污染嚴重

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資源的大規模開采、加工和消耗,客觀上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和破壞;同時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低水平消耗又帶來大量的“三廢”排放。“三廢”以不同的方式匯聚到周圍的生態環境,對區域生態環境產生多種形式的污染和破壞作用,占用和消耗地區生態環境容量。當這種消耗和占用沒有突破地區生態環境的容量界限時,在環境自身降解和恢復能力的作用下,環境會保持一定的環境質量;當超出了環境的容量閥值時,就會造成環境質量的急劇下降,從而制約地區經濟的發展。

2010年曲靖工業廢水排放量為3078.5萬噸,是2000年2051萬噸的1.5倍。平均每年以4.1%的速度遞增。工業廢水與GDP同項增長,平均增長速度低于GDP。見圖4:

圖4 2000-2010年曲靖工業廢水排放量變化

2010年曲靖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為3037.7億標立方米,是2000年421億標立方米的7.2倍,平均每年以22.2%的速度遞增(見圖5),工業廢氣與GDP同項增長,平均增長速度高于GDP(超過6.5個百分點)。

圖5 2000-2010年曲靖市工業廢氣排放量增長變化

2010年曲靖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873.2萬噸,是2000年478.8萬噸的3.9倍,平均每年以15.6%的速度遞增(見圖6)。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與GDP同項增長,平均增長速度略低于GDP。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低。

圖6 2001-2010年曲靖工業固體廢棄物增長及利用情況

另外,全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中,曲靖市有重點工業污染源1542家,一般工業污染源1249家,住宿業、餐飲業污染源3986家,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污染源1233家,醫院污染源164家,獨立燃燒設施42家,城鎮居民生活污染源90家,污水處理廠2家,垃圾處理廠4家,種植業污染源11493家,畜禽養殖業污染源2364家,水產養殖業污染源2727家。

總之,隨著曲靖經濟的發展,環境狀況日益惡化,大氣、水污染日益嚴重,礦產資源的過渡開采給人類生存與發展帶來了現實的、潛在的威脅。環境資源的稀缺性逐步表現出來,環境問題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治理環境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3.促進經濟增長與保護環境協調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曲靖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這種狀況與經濟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直接相關。不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難以為繼。只有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才能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3.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工業產業結構調整

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重大進展。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要求。要推動經濟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資源依賴”向“科技依托”轉變,由“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變。要以大企業、大集團、大項目為載體,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和行業整合力度,做大做強“六大支柱”產業和重點骨干企業,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要嚴格執行鼓勵發展、限制發展和禁止發展的產業政策,對高耗能、高污染和嚴重浪費資源的產業禁止發展,避免低水平投資和重復建設;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關閉“五小企業”;加快發展低能耗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節能整體技術水平。

工業是曲靖資源消費的主體,其中能源、化工、鋼鐵、有色冶金、建材水泥、電力等高耗能行業又是消費資源的主要部門。因此,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積極發展資源消費強度低的第三產業,推動國民經濟結構的輕型化和節能化。

發展現代服務業應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不斷推進與工業化和現代農業相配套、與新型城鎮化進程相協調、與城鄉居民需求相適應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建設。切實提高第三產業比重。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

3.2減少排放,控制工業“三廢”增長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上防治污染和保護生態,改變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的狀況。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嚴格企業準入關口,限制發展高能耗、高污染企業,控制污染增量;淘汰落后產能、實施重點工程、加強執法監管,削減污染排放量。加大南盤江水污染綜合治理工程。妥善處理農村面源污染、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實施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污染源的現場監察,實施污染源達標排放。

降低工業廢氣排放率。以火電行業為重點,大力削減石化、鋼鐵、有色、水泥、化工行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發展尾氣回收發電、供熱等產業。推進縣級城市禁燃煙煤工作。

以造紙行業為主攻方向,重點要抓好化工、釀造、印染行業的水污染物削減工作。取締南盤江、北盤江、牛欄江、黃泥河干流及支流工業廢水直接排污口,加強水污染物排放的監督。加大獨木水庫、南盤江、白石江、瀟湘江等一批重點水庫、河流的污染治理力度。

提高工業固體廢物利用率,采用綜合措施提高對高爐礦渣、鋼渣、粉煤灰、煤矸石、電石渣、洗煤泥等的利用,實行“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圍繞可再生利用廢棄資源,發展廢棄物再生產業。發展煤矸石發電、粉煤灰制磚、生產水泥等產業。加強廢舊金屬、廢舊紙板、廢舊塑料等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利用余熱余壓、城市垃圾發電。

3.3節能降耗,控制環境污染

積極構建節能產業體系,優化用能結構,遏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業,明確企業污染減排主體責任,重點加快工業鍋爐脫硫設施建設,強化冶金行業煙氣治理,加強化工、造紙、煤炭等行業工業廢水治理。推進工業廢物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實施工業廢水達標排放工程。

堅持節能降耗與環境綜合治理相結合,加大執法檢查力度。針對產業發展現狀,徹底淘汰那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五小企業”和落后工藝,促進節能減排。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對破壞環境的企業進行關閉取締和限期治理。

篇5

一 建設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的環境污染類型

由于建筑工程的工程量較大,同時其使用的材料也較多,因此在現場的施工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很多無法控制的污染,對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在破壞環境的同時也給人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影響了建筑工程的進度。建筑工程施工中比較突出的環境污染類型及產生的原因如表一所示。

二 建筑施工過程中環境污染問題的防治措施

(1)噪聲污染的具體防治措施?一是從聲源處降低噪聲,選用低噪聲的施工機械設備和施工工藝,如選用低噪聲的振搗器、風機、電鋸;改變垂直振打式為螺旋、油壓、噴注式打樁機;以液壓工具代替氣壓工具等。二是施工現場強噪聲機械,如攪拌機、電鋸、電刨、砂輪機等要設置封閉的機械棚,以減少強噪聲的擴散。三是加強施工現場的管理,特別要杜絕人為敲打、尖叫、野蠻裝卸噪聲等現象,最大限度地減少噪聲擾民。四是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對噪聲進行限制,禁止夜間進行高噪聲施工作業。

(2)空氣污染的具體防治措施?一是施工現場垃圾要及時清運,適量灑水,減少揚塵。高層或多層施工垃圾,必須搭設封閉臨時專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運,嚴禁隨意凌空拋灑造成揚塵。同時,對場地容易起塵的原材料進行遮蓋。經過采取措施后,可以有效地減少70%的起塵量,從而大大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程度。二是施工現場的攪拌設備,必須搭設封閉式圍檔及安裝噴霧除塵裝置。三是運輸車輛不應裝載過滿,并盡量采取遮蓋、密閉措施,減少沿途拋灑,并及時清掃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沖洗輪胎,定時灑水壓塵,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揚塵。四是應首選商品混凝土,必須進行現場攪拌砂漿、混凝土時,應盡量做到不灑、不漏、不剩、不倒;混凝土攪拌應設置在棚內,攪拌時要有噴霧降塵措施;施工現場要設圍欄或部分圍欄,縮小施工揚塵擴散范圍。施工期間產生的粉塵污染主要決定于施工作業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風力等因素,其中受風力因素的影響最大。

(3)水污染的具體防治措施?一是凡需進行混凝土、砂漿等攪拌作業的現場,必須設置沉淀池。排放的廢水要排人沉淀池內經兩次沉淀后,方可排人市政污水管線或回收用于灑水降塵,未經處理的泥漿水,嚴禁直接排人城市排水設施和河流。二是施工現場臨時食堂的污水排放控制,要設置簡易有效的隔油池,產生的污水經下水管道排放要經過隔油池,平時加強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三是施工現場要設置專用的油漆和油料庫,油庫地面和墻面要做防滲漏的特殊處理,使用和保管要專人負責,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體。四是施工現場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溝等水處理構筑物,對施工期廢污水應分類收集,按其不同的性質,作相應的處理后排放。

(4)固體廢棄物污染的防治措施?一是盡量采取措施從源頭上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例如盡量采用預制構件,減少施工階段建筑垃圾的產生;盡可能準確地計算材料用量,以減少施工廢料產生。二是優化施工組織設計,減少施工階段建筑材料的浪費,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三是建筑企業應該派遣專門的人員對建筑施工和生活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進行管理,對施工現場進行及時的清理,各種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應該及時的運出施工和生活區域,對有用物品進行回收再利用,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節省了建筑的材料成本。對于生活垃圾還應該進行匪類收集,并運往垃圾處理站進行處理,防治造成白色污染等。

三 結束語

減少建筑施工的污染,是當今建筑行業的一項重大任務,相關建筑單位和部門應該高度重視建筑現場施工的環境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現場施工管理方案,為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作出更多的貢獻。

篇6

Key words: the urban environment pollution; Reason analysis; Air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中圖分類號: X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城市環境污染問題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十分緊密,涉及到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近年來,我國各地在加快城市環境建設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城市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仍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由此引發大量的社會問題。

1 我國城市環境面臨的主要污染問題

1.1 城市空氣污染

世界衛生組織對全世界53個國家272個城市大氣進行了測定,中國的北京、蘭州等8個城市在全球lO大污染城市中榜上有名。因城市大氣環境污染而引發的各類投訴不斷上升。2008年1至8月份僅北京市反映大氣污染的投訴就有9051件,占北京投訴總量的63%。我國城市大氣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每年全國因城市大氣污染導致的超額死亡達17.8萬人。煤氣燃燒污染、工業廢氣、工地揚塵、機動車尾氣已成為主要污染源,城市大氣污染60%。70%源于機動車尾氣排放。

1.2 城市污水污染

我國城市污水排放量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水平,嚴重污染城市水體。據統計,近幾年全國污水排放量超400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近200億噸,生活污水排放量超過200億噸。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是造成城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水污染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引發了多種疾病,加劇了水資源短缺。據監察部統計,近幾年全國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600起以上,群眾上訪達2000余人次。

1.3 城市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是我國除大氣污染、水污染之外的第三大環境公害。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有4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中。調查證明,地區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貝,該區域高血壓發病率就增加3%。目前,我國多數城市處于中等噪聲污染水平,全國209個省控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處在43.6~66.6分貝之間。城市噪聲污染投訴在各類環境污染投訴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1.4 城市固體垃圾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問題已成為全球城市建設和人類生活最嚴重的公害之一。據專家統計,中國的668個城市,2/3都在垃圾環帶的包圍中。現在城市居民的生活習慣已由“節約型”向“拋棄型”轉變,垃圾的產量越來越大,并以每年 8-10%的速度增長,超過世界平均增長速度。

2 造成城市環境污染問題的主要原因

2.1 城市人口迅速膨脹,公共基礎設施薄弱

許多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如供熱、煤氣、排水、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設施和公共綠地等,遠遠跟不上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需要,一些應用常規技術就能很容易解決的環境問題,如煙塵、污水、垃圾等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2.2 城市缺少周密而有預見性的總體規劃

由于沒有周密的城市總體發展規劃,致使城市功能分區混亂,或沒有很好執行城市總體規劃有關的各種功能區和工業合理布局規劃,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環境污染問題。如有些城市的工業區建設在城市常年主導風向的上側,使城市受到工業廢氣的嚴重污染。大多數城市由于歷史原因,工廠與居民區混雜,彼此穿插,使城市居民經常處在工業污染物的影響之下。工業廢氣排放時造成我國城市大氣質量普遍較差的主要原因。固體廢棄物污染在大城市越來越突出,這種污染一主要與煤的開發和使用有關。

2.3 技術水平低,能源消耗嚴重

企業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技術改造嚴重不足,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現象。我國能源利用率低,單位產值能耗大。歐盟的能源利用率為40%,美國為51%,日本為58%,我國只有30%。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能耗,按億美元產值消耗的標準煤(萬噸)計算,日本為4.35,德國為4.86,英國為7.31,美國為10.69,我國為21.11.有效利用率的低下,使得許多應該回收利用和循環使用的大量廢棄物排入環境,這既浪費了能源,又污染了環境。

3 我國城市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要從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整體功能出發,運用綜合的對策、措施來整治、保護和塑造城市環境,以達到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

3.1 大力建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

城市環境污染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環境基礎設施落后,跟不上城市發展的步伐。因此,要按照環境建設城市環境與城市建設同步發展的原則,積極建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大力推行污染集中控制設措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尤其要加快完善排水管網,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發展城市煤氣化和集中供熱。改進道路交通,建設垃圾處理設施,不斷提高城市環境保護的能力。同時,還要大力植樹種草,提高綠化覆蓋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自然凈化能力。

3.2 針對相應的污染性質,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

(1)提高城市清潔能源比例,改善能源結構,大中城市要建設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在人口稠密的市區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促進西氣東輸沿線城市積極利用天然氣。加快城市供熱、供氣能力建設。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區內新建燃煤電廠和其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企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鼓勵開發和使用清潔燃料車輛,逐步提高并嚴格執行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群地區要綜合控制城市大氣污染物的相互影響。按照生態要求進行綠化、美化 、硬化,加強建筑施工及道路運輸環境管理,有效控制城市揚塵。建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和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預報制度。

(2)所有城市都要制定改善水質的計劃,重點保護城市飲用水源。一般城市要建立水源地水質旬報制度,環保重點城市要實施生活飲用水源水環境質量報告制度。采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證城市河湖用水、加快水體交換、維護城市濕地等措施,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達標。綜合運用價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推行城市節水、污水處理及其資源化,創建節水型城市。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嚴禁超采地下水。

(3)加強對建筑施工、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噪聲的監督管理。限制機動車、火車市區鳴笛,對造成敏感建筑物聲環境超標的交通重負荷路段,采取降噪措施,控制交通噪聲污染。

(4)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等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儲運和處理系統,在優先實施垃圾、固體廢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基礎上,推行垃圾無害化與危險廢棄物集中安全處置。建立廢舊電池回收處理體系。一般城市的醫療廢物必須全部實現安全處置,鼓勵醫療廢物集中處置。

3.3 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環保意識。

全民發動,提高公民環境意識,養成環保生活行為和經營行為。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大眾媒體,制作主題欄目,播放環境和交通專門節目,罰劣揚善,培養公民“環保人”和“現代都市人”形象。要充分將群眾發動起來,造就聲勢,形成氛圍,可以組織城市綠色志愿者隊伍,上街入戶宣傳,形成規模和制度。從我做起,規勸他人,養成環保生活行為和經營行為。真正形成全社會講衛生光榮、破壞環境可恥的風氣。

參考文獻:

[1]蔡寧.影響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經濟根源[J].環境導報,1996(5).

篇7

當前,我國大氣污染狀況十分嚴重,主要呈現為煤煙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氣環境中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普遍超標;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較高水平;機動車尾氣污染物排放總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趨勢;全國形成華中、西南、華東、華南多個酸雨區。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生產和生活用燃煤,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煙塵。在某些城市除燃煤污染外,還有與當地工業污染和氣象地理條件密切關聯的地方特點。我國城市大氣污染時空分布特征明顯,大氣污染冬季最嚴重,其次為春秋季節,夏季最好;污染總體上北方重于南方。城市大氣污染由人類活動及當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綜合影響形成,沙塵天氣加重了北方大氣污染。

二、大氣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正在加速發展,由于過去只重經濟發展而忽略了環境問題,致使大氣污染日益嚴重,人類生活環境日顯惡化,其形成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一)環境監管乏力

(二)交通運輸

(三)生活爐灶與采暖鍋爐

(四)工業企業

(五)缺乏實用的治理技術

三、大氣污染環境監測的主要內容

要想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必須先要對大氣中的有害物質進行檢測,在檢測的時候還必須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大氣環境問題檢測完后確定環境指標,然后再制定相應的政策。大氣中的有害物質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狀物質等。

(一)對氮氧化物的監測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私家車越來越多,相應的汽車尾氣污染就越來越嚴重。而氮氧化物污染主要來自于汽車尾氣。當然除了汽車尾氣之外還包括生產化肥時產生的廢氣以及石化燃料高溫燃燒時產生的廢氣。

(二)對顆粒狀物質的監測

近些年來,空氣中的顆粒狀物越來越多,這些顆粒狀物對人體十分有害,有的能夠直接進入人的肺中。比如前段時間好多地方都PM2.5超標。有些顆粒物是本身就有毒的,也有許多顆粒物雖然本身沒有毒,但是它們能夠作為一種載體把有毒的物質運輸到人體之中。顆粒物的監測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懸浮物的數量、降塵物的監測等。

(三)對二氧化硫有害物質的監測

近年來我國工業迅速發展,而且工業的發展以粗獷型為主,以燃燒大量的石油和煤為代價,這樣的生產方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資源的大量使用以及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石油和煤的燃燒使得許多含硫污染物增多,其中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嚴重、對大氣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就是二氧化硫。而且二氧化硫幾乎分布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影響極大。因此,我國對硫氧化物的檢測中主要是對二氧化硫的檢測。

四、大氣污染問題的對策研究

防治大氣污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個人、集體、國家的共同努力,可采取如下幾方面措施。

(一)加強國家對大氣污染的整治力度

在治理環境污染問題上國家一定要足夠的重視。相關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對環境問題的懲治方法,同時要加強懲罰力度,大幅度提高我國的排污收費標準。對于那些大量往大氣釋放污染物的企業,政府應該采取強硬的措施制止企業的不法行為。同時國家要加強對環境整治的投入,加大環保投入。最后還要合理的分布城市布局。要充分考慮企業的選址問題,盡量避免與居民區離得過近,減少對居民的傷害。

(二)強化節能

煤、石油、天然氣是世界三大主要能源,經濟在發展,能源也在不斷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勢必影響我們的大氣環境。節約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物盡其用,通過能源、原材料的節約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成分通過生產過程盡可能地轉化為產品,消除廢物的產生,減少污染廢氣的排放,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三)工業合理布局,搞好環境規劃

目前,工業還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可以說,工業布局是生產布局體系中的主導環節,制定好產業政策和產業、行業進入政策,引導和鼓勵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進入,最終形成集中和集群之勢。

(四)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國當前的能源結構中以煤炭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費總量的73%,在煤炭燃燒過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懸浮顆粒等污染物。因此,如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污染問題,首先必須從改善能源結構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氣及二次能源,還應重視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清潔能源的利用。

(五)加強污染物集中治理,大力削減城市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要強化環境管理監督,對城市內部和周邊污染重、效益差的企業,采用法律、行政和經濟調控手段,堅決關、停、轉,對污染大戶和環境重點戶要強制執行污染治理措施,促其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排放標準。要加大企業環境投入力度,督促企業積極進行生產工藝改造,杜絕污染物跑、冒、、漏,對具備密封生產條件的要推廣密封生產,最大限度地降低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毒害程度。要合理確定城市規模,控制人口和機動車的適度規模。要積極推廣機動車無鉛汽油和汽油車電子控制燃油噴射技術,大力開發和生產太陽能、電能等對大氣無污染的新型能源車輛,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機動車輛尾氣污染問題。加快取締城市分散燃煤鍋爐使用,積極推行城市集中供熱模式。

(六)加大國家和群眾的監督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

加大監督力度可以使企業提高環境意識,增加某些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的壓力,迫使他們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媒體多曝光一些大氣污染問題以及對人們造成的傷害,也可以督促個人加強環境保護意識。

五、結束語

總之,環境問題尤其是大氣污染問題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空氣環境質量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意義重大。因此,在對空氣污染進行監測時,我們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問題對空氣環境指標進行確定,再根據污染源制定解決策略。力爭做好空氣污染的環境監測工作,在解決好環境問題的同時,為人們健康、安全的美好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篇8

Keywords: fertilizer; Environment; Har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圖分類號:B82-05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化學肥料的使用,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但隨之而發生的環境問題,也為世界許多科學家所重視。對世界農業來說,禁止使用化肥是不可能的,問題在于如何認識它,掌握它,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增產增效的作用,控制其污染環境危害人類的一面。因此,科學施肥顯得更為重要,這也是廣大土壤農化工作者、環境科學工作者共同的任務。

一、化肥對環境的污染

1、化肥對大氣的污染

一是化肥對大氣的污染是因化肥本身易分解揮發及施用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氣態損失。常用的氮肥如尿素、硫酸銨、氯化銨和硫酸氫銨等銨態氮肥,在施用于農田的過程中,會發生氨的氣態損失;施用后直接從土壤表面揮發成氨氣、氮氧化物氣體進入大氣中;很大一部分有機、無機氮形態的硝酸鹽進入土壤后,在土壤微生物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下被還原為亞硝酸鹽,同時轉化成二氧化氮進入大氣。此外,化肥在貯運過程中的分解和風蝕也會造成污染物進入大氣。氨肥分解產生揮發的氨氣是一種刺激性氣體,會嚴重刺激人體的眼、鼻、喉及上呼吸道黏膜,可導致氣管、支氣管發生病變,使人體健康受到嚴重傷害。高濃度的氨也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

二是破壞大氣臭氧層。氮肥施入土中后,有一部分可能經過反硝化作用,形成了氮氣和氧化亞氮,從土壤中逸散出來,進入大氣。氧化亞氮到達臭氧層后,與臭氧發生作用,生成一氧化氮,使臭氧減少。由于臭氧層遭受破壞而不能阻止紫外線透過大氣層,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對生物有極大的危害,如使人類皮膚癌患者增多等。

2、化肥對土壤的污染

一是增加土壤重金屬和有毒元素 。重金屬是化肥對土壤產生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質,進入土壤后不僅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且可以通過食物鏈不斷在生物體內富集,甚至可以轉化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最終在人體內積累危害人體健康。土壤環境一旦遭受重金屬污染就難以徹底消除。產生污染的重金屬主要有 Zn、Ni、Cu、Co 和 Cr。從化肥的原料開采到加工生產,總是給化肥帶進一些重金屬元素或有毒物質,其中以磷肥為主,我國目前施用的化肥中,磷肥約占 20%,磷肥的生產原料為磷礦石,它含有大量有害元素 F和 As,同時磷礦石加工過程還會帶進其他重金屬,如 Cd、Hg、As、F,特別是 Cd。另外,利用廢酸生產的磷肥中還會帶有三氯乙醛,對作物會造成毒害。所以對用重金屬含量高的磷礦石制造的磷肥要慎重使用,以免導致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積累。

二是導致營養失調,造成土壤硝酸鹽累積 。目前我國施用的化肥以氮肥為主,而磷肥、鉀肥和復合肥較少,長期這樣施用會造成土壤營養失調,加劇土壤 P、K 的耗竭,導致硝態氮累積。硝酸根本身無毒,但若未被作物充分同化可使其含量迅速增加,攝入人體后被微生物還原為亞硝酸根,使血液的載氧能力下降,誘發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嚴重時可使人窒息死亡。同時,硝酸根還可以在體內轉變成強致癌物質亞硝胺,誘發各種消化系統癌變,危害人體健康。

三是促進土壤酸化。長期施用化肥還會加速土壤酸化 。這一方面與氮肥在土壤中的硝化作用產生硝酸鹽過程相關,當氨態氮肥和許多有機氮肥轉變成硝酸鹽時,釋放出H+,導致土壤酸化;另一方面,一些生理酸性肥料,比如磷酸鈣、硫酸銨、氯化銨在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養分離子后土壤中 H+,增多,許多耕地土壤的酸化與生理性肥料長期施用有關。同時,長期施用 KCl 因作物選擇吸收所造成的生理酸性的影響,能使緩沖性小的中性土壤逐漸變酸。同樣酸性土壤施用KCl 后,K+會將土壤膠體上的 H+、Al3+交換下來,致使土壤溶液中 H+、Al3+濃度迅速升高。此外,氮肥在通氣不良的條件下,可進行反硝化作用,以氨氣、氮氣的形式進入大氣,大氣中的氨氣、氮氣可經過氧化與水解作用轉化成硝酸,降落到土壤中引起土壤酸化。化肥施用促進土壤酸化現象在酸性土壤中最為嚴重。土壤酸化后可加速 Ca、Mg 從耕作層淋溶,從而降低鹽基飽和度和土壤肥力。

篇9

隨著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工農業的生產和建設也迅速地發展,但在與此同時我過環境污染事故也頻繁發生,已經進入了一個高發的階段。怎樣能夠積極有有效地應對環境污染事故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重點,而環境監測部門在其中的位置是首當其沖的,它是應急監測的關鍵步驟。本文分析了近些年來我過環境污染事故,以及其應對的應急檢測措施,系統的整理出一些環境檢測問題以及參考相關文獻做出了針對污染事故的環境監測問題的一些改進和提高措施。

1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

我國環境監測的發展時間還不夠長,與一些國外的發達國家還存在一些差距。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污染事故時有發生,引起了各界的關注和國家的重視。國家環境保護局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和措施,全國各大省市也積極響應建立環境監測站,紛紛展開監測技術研發工作,相關重要的單位都配備齊全的環境監測設施設備儀表,儀器等,在一些污染事故中已經起到了一些作用。然而由于我國環境監測發展時間短,經驗有限,科學技術匱乏,在實際工作中仍是存在一些問題[1]。

(1)對污染事故沒有危機意識,主觀認識不強

一些領導決策者存在著這樣一種目光短淺的觀點,總是覺得環境污染事故發生率較小,特別是針對他們所在的地區沒有發生事故的情況下,他們對于環境監測都是屬于完成形式上的任務,敷衍了事,存在嚴重的僥幸心理和惰性。

(2)缺少實際操作培訓和實戰演練

有很大一些環境監測部門的工作人員沒有經過系統和專業的培訓,對于出現一些應急監測都顯得沒有頭緒。而且基本上他們都是沒有經歷過實戰演練,應對緊急情況容易不知所措,手忙腳亂。

(3)環境監測設備和技術相對落后

與國外發達國家的環境監測設施和技術相比,我們的設施和技術相對落后,造成一些監測結果數據等不準或有偏差。

(4)各部門協調不夠好

環境監測站相對來說是一個公益性的事業單位,各個級別監測站和部門相互不隸屬,因此在監測技術溝通交流比較少,使得技術和資源得不到有效共享和提升。

2提高環境監測能力的對策

(1)制定統一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應該制定統一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技術規范中應建立有環境監測的整個流程包括:布點,采樣,分析,數據處理等涉及全方位的問題。在環保局制定這個規范的期間,應當廣泛征集各個環境監測工作者及專家的建議和意見,這樣技術規范才既有科學性又有實際性。

(2)要加強建設環境監測能力

要引起各級政府對環境監測的重視,加大對環境監測能力的建設和投入;一定程度上降低環境能力建設的投資,國家要鼓勵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產業發展,給與相應的優惠政策,提高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技術水平,不要一味的依賴國外的監測儀器,提高我國的環境監測設備的競爭力;加快建立起各地標準的環境監測站,各地區個部門要積極支持和響應,使工作積極展開,為以后遇到的環境污染事故做好應急監測工作[2]。

(3)建立起完善的環境監測系統

完善的環境監測系統是做好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前提,能夠提高環境監測站對各種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應對能力。晚上的環境監測系統能夠合理安排群組成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有效利用,合理配置,及時正確處理環境監測問題,對污染事故提供及時可靠的科學依據。各地方環境監測部門應當因地制宜,建立設和當地環境的監測系統。

(4)培養高技術水平人才

我國環境監測研究成果總體質量偏低于國外先進水平,亟需大大改善。因此有必要重點培養一些高技術水平的人才,改善環境監測的研究成果,為我國的環境監測問題作出貢獻。

(5)制定嚴格的監測工作工序

在應急監測的時候,要分工明確,事故發生時,先是有一分隊到達現場,了解事故具體情況和事態發展趨勢,并且積極控制事態惡化,并及時報告上級事故現場狀況。第二分隊對事故現場進行調查取證,協助疏散人員,警戒隔離等,并及時作出處理建議。第三分隊主要負責對現場進行實地監測,采樣化驗,鑒定污染物,濃度,以及危害性和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出減輕危害的技術措施;還要制定污染追蹤監測,確定污染區,對污染區進行隔離,以及對人員進行撤離;上報結果,經批準后污染信息[3]。

(6)提高工作人員素質

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加強反對監測部門人員的技術培訓,不僅僅是對環境監測問題的極是培訓,還需要培訓其他相關的知識的了解,例如環境化學,物理,環境安全,危險品管理等。分析了解國內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趨勢,多進行技術經驗交流活動,以提高自身的素質。

3結語

我國近年來來的環境污染事故頻發,特別是今年青島石油泄漏問題,這使得環保部門的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輿論。因此,環境監測問題亟需改善,各個部門的應急監測系統需要提高監測能力。

參考文獻

[1]趙起越,白俊松.國內外環境應急監測技術現狀及發展 [J].安全與環境工程,2006,(03).

篇10

【Keywords】 air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detec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X13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3-0090-02

1 引言

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為大氣污染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目前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特征就是沙塵和煤煙污染,而這些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氣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影響值得全社會的關注。為了讓社會和經濟得到穩定的發展,我們必須對大氣污染進行最根本的分析,開展有效的大氣檢測工作。

2 我國大氣污染現狀

目前,我國的大氣污染非常嚴重,主要呈現出的特征是煤煙型的特點。在很多城市環境中,空中懸浮顆粒的濃度普遍超標,很多地區都出現了霧霾天氣,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另外空中的二氧化硫水平一直處在較高的水平,主要原因是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水平較高,會引起酸雨的形成,目前我國西南、華東、華南等地區已經形成了酸雨區。在我國,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大氣污染的嚴重程度跟季節有關,冬季因為空氣稀薄,大氣一旦受到污染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并且強度很大,可是夏季的污染沒有冬季那么嚴重。另外,從分布的區域來看,我國北方的大氣污染比南方更為嚴重,主要原因可能是地理位置的影響。

3 大氣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

3.1 環境監管乏力

我國在環境的治理中,監督力度不夠,環保部門的工作開展受到具體的限制,這會嚴重加重大氣的污染。比如,政府部門為了提高經濟效益會大力扶持一些能源消耗大、大氣污染嚴重的工業項目,給環保部門的工作帶來了壓力,影響大氣環境。

3.2 交通運輸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交通運輸事業也得到了進步和完善,多樣化的交通運輸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了很大的便利,如汽車、輪船、火車、飛機等,但是交通運輸事業在發展的同時也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了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汽車的尾氣,汽車排出的尾氣對我們的大氣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3.3 工業企業

在大氣污染環境的治理中,工業企業是治理的重點,因為它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大氣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逐漸增多,對大氣污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工業企業中的廢氣排放對大氣環境影響最大。

3.4 缺乏實用的治理技術

我國在大氣污染的治理中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實際的效果卻不明顯,與我們理想的差距還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國缺乏實用的治理技術,實用技術的缺乏直接影響著大氣污染治理的效果和進度。

4 大氣污染環境檢測的主要內容

4.1 對氦氧化物的檢測

氦氧化物過多會造成大氣的污染,所以在大氣污染環境的檢測中,氦氧化物是主要內容之一[1]。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水平都得到了提升,轎車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車輛越多,汽車尾氣污染就越嚴重,氦氧化物污染主要就是來自于汽車尾氣,當然汽車尾氣也不是唯一產生氦氧化物的途徑,化肥工廠制作過程中產生的廢氣也是氦氧化物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4.2 對顆粒狀物質的檢測

近年來,我國空氣中的顆粒狀物越來越多,對人們的身體和生活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對空氣中的顆粒狀進行檢測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地方都報道PM值超標,霧霾天氣也逐漸增多,這些都是因為空氣中顆粒狀物質的影響。很多顆粒物都是有毒的,一旦吸收到人體體內,就會對人的身體產生危害。

4.3 對二氧化硫有害物質的檢測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發展,工業廢氣的排放較為嚴重。我國的工業主要以粗放型為主,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煤和石油,這種生產方式讓空氣污染變得更加嚴重。煤和石油燃燒過后都會產生有毒的二氧化硫,對大氣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在大氣污染環境的檢測中,最主要的就是對二氧化硫進行檢測。

5 大氣污染問題的對策研究

5.1 加強對大氣污染的整治力度

在大氣污染環境的治理中,國家相關部門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應該加強對大氣污染的整治力度。相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環境保護的規范,并且提出環境問題的相關懲治方法,加強對影響大氣污染行為的懲治力度。另外,很多企業都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政府部門應該采取強硬的措施,規范和懲治企業的不文明行為,同時對影響嚴重的企業進行罰款處置,如果還是沒有任何改善的話,政府部門應該強制企I停業生產,降低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國家要加大對環保的投入,比如對那些新能源開發,對環境保護有益的企業進行獎勵,或者國家采取措施對工業進行合理的布局,把工業生產的地址選在郊區的地方,減少污染對居民的傷害。

5.2 強化節能

能源是社會發展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在社會中,能源的使用是非常廣泛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煤、石油、天然氣是最常見的三大主要能源,但是它們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旦開發利用,留存量就會減少。所以為了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做到強化節能,通過對各種能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減少污染廢氣的排放,讓環境的質量得到一定的改善。

5.3 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

生活中的能源是各種各樣的,但是目前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煤是最主要的能源,占據了整個能源消耗的70%,煤炭在燃燒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質,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2]。要想真正地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必須對能源的結構進行改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在生活中多開發新的能源,減少對煤的使用,比如太陽能、風能就是比較清潔的能源;但是我國的這種能源結構可能很難一下子實現根本性的轉變,所以在煤炭的使用過程中,加大力度推廣洗選煤和型煤的使用,減少煤炭燃燒釋放出的有害物質。

5.4 加大國家和群眾的監督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

大氣污染的治理應該是整個社會的事情,所以每個人都有義務對生活中影響大氣污染的行為進行監督。社會中的群眾加大監督力度可以讓身邊的企業提高環保意識,給那些對大氣污染影響較大的企業施加一定的壓力,讓他們自覺地意識到大氣環境的重要性,減少對污染物和廢氣的排放;另外利用媒體也可以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通過媒體的介入曝光一些大氣污染的問題和對人們造成的傷害,能夠喚起人們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加大對周圍環境的監督力度,保證大氣環境的安全和健康。

6 結語

我們的生活與環境是緊密相關的,特別是大氣環境,如果大氣環境遭到了污染,我們的生活及身體健康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在對空氣污染進行檢測的時候,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環境指標,再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讓環境檢測工作得到更好地落實和開展,在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也會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更有利的保障,促進生活的健康和安全發展。

篇11

The Discussion of reducing the coal consumption of the boiler 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un Daihua, Yan Ying, Hu Baojun

(Zibo Linzi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Shandong 255400)Abstract: The liquid alkali,which is obtained through the electrolysis of brine and evaporated, usually is sold to small factories for reprocessing into a sheet-like base or a solid base,due to the inconvenience of the transportation, storage and other.Because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es, technology, equipment of small factory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high temperature flue gas emissions when heated liquid lye did not get the rational use of.These cause the waste of coal resources, and also caus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If we appropriate improv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example, by setting a heat exchanger, and corrosion problems, you can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s part of the flue gas waste heat, reduce coal consumption,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 achiev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Key words: Waste heat utiliz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我國的固堿、片堿產品,最終是通過高溫火焰加熱堿鍋,經蒸發、濃縮液堿來完成的。目前我國已有燒堿生產企業有210家左右,產能約2480萬噸,產量已居世界首位[1],但長期積累的一些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如在液堿加工環節,噸產品僅在小堿廠再加工濃縮環節的實物煤耗(其熱值約為2.4×104 kJ/kg),因液堿濃度不同(32-48%),就在0.4-0.6噸之間,其有效熱利用率很低,約在30%左右。如何合理利用能源,減少環境污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但這一問題在國內探討的人不多。從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的小液堿加工企業來看,經20余年的發展、淘汰,境內還有幾十家的小堿廠,期間經歷了多次的環保治理,現已由原煤散燒全部改為煤氣發生爐產生煤氣,經燃燒后加熱堿鍋,冒黑煙的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但熱利用率低、能耗高的問題依然存在。臨淄區的現狀基本可以代表我國目前部分小規模液堿加工企業的現狀,走節能減排,節能降耗之路,勢在必行。

1 堿鍋熱利用率低的原因

堿廠通常采取用火直接加熱堿鍋的間歇式生產,主要分為三個大的階段,即蒸發、熔融、澄清。這三個階段都是在鑄鐵鍋內進行的,燃燒的火焰直接與鑄鐵鍋接觸加熱,為了有效利用高溫煙道氣的熱量,現在一般在堿鍋后設置3-4個預熱鍋,煙氣經預熱鍋后由煙囪排出。熬堿至鍋內溫度約500℃時,此時水份已全部蒸發,這時加入少量硝酸鈉,冷卻至約400℃時,再加入適量的硫磺粉,使之與能使堿產生顏色的鐵錳等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而除去,以保證堿的質量[2]。由于堿鍋與爐火的有效接觸面積很小,一個鍋通常為幾平方米,特別是到熬制的后期,隨著液堿溫度的升高,其傳熱溫差逐步減少,造成傳熱推動力減小,導致排煙溫度升高,從日常的環境監測情況看,煙氣溫度高時可達500℃以上,造成了極大的能源浪費。

2 怎樣提高熱效率

熬堿的過程就是讓堿鍋盡可能多的吸收熱量,讓水分蒸發掉,蒸發量符合傳熱速率方程。

傳熱速率方程公式為:Q = KΔtm A[3]

式中:K-表示總平均傳熱系數,簡稱總傳熱系數,W/(m2·℃);

A-表示換熱器的總傳熱面積;

Δtm-表示冷熱流體的平均傳熱溫差,℃。

從傳熱速率方程可以看出,增大總傳熱系數K,總傳熱面積A和平均傳熱溫差Δtm,都可以提高傳熱速率Q。一般來說,總傳熱系數K取決于傳熱系數和污垢熱阻,對堿廠而言,所做的只能是及時清除鍋底垢層以減少污垢熱阻,應該說K值變化很小,也可以近似認為不變;而平均傳熱溫度差Δtm主要取決于煙氣溫度與液堿溫度之差,差值越大,傳熱推動力越大,但造成排煙溫度升高,由此造成的熱損失也就越大,能耗越多,因此生產中不能增加傳熱溫差,只能設法減小;另一個方法就是增加有效總傳熱面積,根據現有生產工藝,每增加一個預熱鍋只能增加傳熱面積幾個平方米,且鍋壁很厚,傳熱效果不好,且會增加生產的復雜程度。如果在2個預熱鍋后增加一個管壁相對較薄、有效面積較大、底部高于預熱鍋的換熱器,先對冷的液堿進行預加熱、蒸發,這樣就可最大限度的利用煙氣余熱,也因為該換熱器位置較高,加熱后的液堿可以方便的回流到預熱鍋。

3 增加換熱器必須要解決的腐蝕問題

要合理利用余熱,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是液堿的腐蝕問題。濃而高溫的堿液具有強烈的腐蝕作用,特別是熔融狀態的堿。一般的鋼鐵在堿液濃度小于30%時,它會在金屬表面產生不容性的腐蝕產物,從而保護金屬不再腐蝕;而當堿液濃度大于30%時,則保護膜會溶解,腐蝕速度加快,溫度高時尤為顯著;另一個問題是應力腐蝕,即所謂的“堿脆”[4],原因就是在焊接時會產生內應力,因而在焊縫處更易產生腐蝕。因此可適當增加換熱器換熱管、壁的厚度抵抗腐蝕,并對換熱器進行熱處理,減少焊縫處的內應力[5],可能的情況下也可選用低合金鋼。這樣在正常情況下,每年的腐蝕量不會超過3mm,完全可以滿足工業生產的要求。目前在用鑄鐵熬堿鍋的使用時間只有1個月左右,預熱鍋的使用壽命相對較長,其原因就是鑄造時產生內應力而造成應力腐蝕,若對堿鍋先進行熱處理而消除應力,可延長堿鍋的使用壽命。

4 利用煙氣余熱的兩種有效方法

4.1 利用高溫煙氣余熱生產蒸汽,再用于加熱液堿

可以在預熱鍋之后增加一組受熱管,組成一個簡易的自然循環的小鍋爐,利用煙氣余熱產生低壓蒸汽,例如生產6kg/cm2(溫度為158℃)的蒸汽,產生的蒸汽再引入設在高位預熱槽內的加熱盤管,對冷的液堿進行加熱、蒸發、濃縮,這樣就可以降低煤耗。臨淄天成化工在采用此法后,加工濃度為48%的液堿,噸產品的實物煤耗由多于400kg,降至300kg左右,熬制每鍋堿的時間也減少了約5小時,其效益是非常明顯的。

4.2 在預熱鍋后增加換熱器

在第二個預熱鍋后增加一個列管式換熱器,管間存放液堿,在管殼的上部開幾個孔,用于蒸汽排出和添加物料,煙氣直接從管內由下而上排出,用于加熱管間的液堿,液堿濃縮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從管殼下部的出口自流到預熱鍋。由于堿廠已全部改為煤氣發生爐,從監測數據看,其煙氣中的含塵量基本上在30mg/m3以下,即使煙氣中的煙塵較高,它也會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沉降下來,不會堵塞換熱器。增加的煙氣阻力,可采用提高煙囪高度的方法解決。假設加工濃度為48%的液堿,若縮至65%,其對應的沸點溫度只不過170℃,造成的腐蝕也不會太大。而換熱器面積的大小,在計劃利用煙氣總熱量的基礎上,設定好進煙、排煙溫度和液堿溫度后,就可以根據進口溫差和出口溫差,計算出平均傳熱溫差,再選取一合適的總傳熱系數,就可方便的計算出換熱器的有效面積[6],其節能效果可達25%以上。應該說此法與前一種方法具有同樣的節能效果,在某些方面甚至優于前一種,特別是加工低濃度的液堿,其效果更好。

5 結論

通過增加煙氣與液堿之間的有效傳熱面積,減少傳熱溫差,來合理利用煙氣余熱,將生產中白白浪費掉的余熱有效的利用起來,在生產中是完全可行的、有效的,方法簡便,只是增加一個換熱器,就可以降低煤耗,減輕環境污染,實現清潔生產,這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因此該方法很有必要推廣。需要注意的是,在制造換熱器時必須保證焊縫的厚度和質量,并進行熱處理以減少內應力,這樣才可以延長設備的使用時間,滿足工業生產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中商情報網,2009-2012年燒堿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EB/OL], askci.com,2009.

[2] 姚梓均主編.無機物工藝學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1年.

[3] 史美中,王中錚. 熱交換器原理與設計第二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6.

[4] 余國琮,吳修慈,吳文林等.化工容器及設備[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88.

[5] 雷憲玲.固堿鍋損壞的原因分析[J],中國氯堿,2000,03.

篇12

隨著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環境話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企業作為經濟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披露環境信息,以便公眾了解企業的環境保護情況,在創造大量物質財富的同時,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并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本文首先介紹國內外就重污染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文獻綜述。然后,通過相關理論和實證研究披露我國重污染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所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我國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不足,提出具體的完善措施。

二、我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現狀

1.環境信息披露指數構。 學者在研究環境信息披露時最常用的就是內容分析法,即通過分析公司的年報、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等已經公開的各類報告或文件,來確定每一個特定項目的分值或數值,最后得出總的評價方法,該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環境信息的主觀性,同時還可以根據不同國家的不同環境特征,對披露項目進行調整,方法較為合理。本文以內容分析法為基礎,根據《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中,“國家鼓勵企業自愿公開”的九項環境信息內容,特將樣本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內容分為七項。分別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對各項披露內容進行分析和評價。因為我國披露情況不統一,為得到一定量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只要報告中有文字提到相關條目,均給予分值,最終將七個項目的分數加總,得到樣本公司的實際總得分。樣本公司最大得分為101分,也就是該樣本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指數(EDI)即該樣本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水平,如表1所示。

2.我國重污染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情況分析。 通過對216家上市公司2012年至2014年的年報、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的統計和分析,發現有7家公司連續三年的年度報告中從未進行過環境信息披露,占總數的3.24%,有3家公司連續兩年的年度報告中為進行過環境信息披露,占總數的1.39%,有11家公司在某一年未進行環境信息的披露,占總數的5.09%,其余的195家每年均在年報、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中不同程度地披露了相關信息,占總數的90.28%。根據本文構建的環境信息披露指數,我們將所收集到的評分情況匯總成表2。

由表2可以看到,企業在遠景與戰略要求、環境概況和具體環境舉措這三方面做得較好,占單項總分百分比均超過了20%,這說明企業在具體環境標準、行業環境現狀和公司面臨的挑戰等方面有一定了解,在員工環保培訓、環境事故應急計劃、適時監測等方面做的比較到位,環保宣傳意識也有加強。但是企業在環境績效指標EPI和環保支出這兩方面的評分連總分比重的10%都未達到,又進一步體現了企業對環境的態度僅僅停留在認識的淺層面,對環境被破壞以后的具體解決措施實施的不夠到位,企業應當對廢水、廢氣、廢棄物等污染物的指標與績效掛鉤,將其指標數據的規定進一步規范。

據悉在2008年的《指引》中有要求企業公開披露社會責任報告,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環境信息的披露情況,使得我們所調查的216家上市公司在2012年至2014年分別只有15家、10家、13家公司沒有進行對環境信息的披露,這說明隨著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和政策引導,以及社會上利益相關者對環境問題的關注,我國上市公司的披露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強,但是總體而言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情況仍然不可觀,各單項評分占單項總分比重均未達到30%。

3.我國重污染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重污染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企業無法做到自覺披露,只能通過強制性要求來迫使其進行披露,這種非自覺性的原因有很多,大多企業是因為不希望自己對環境不利的行為被披露之后,給企業帶來一系列處罰,如訴訟、罰款。除此之外我國重污染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環保部門對企業披露主要污染物的指標數據規定不夠準確。例如廢水披露指標應包括工業廢水排放總量、達標量、工業廢水回收處理量等。廢氣披露指標應包括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凈化處理量、粉塵排放和去除量、廢氣治理設備數量等。固體廢棄物披露指標應包括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和生產量等。

二是政府部門未對環境會計準則進行制定,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還不夠規范。我國上市公司對環保、綠化費、排污費等支出主要采用貨幣形式披露,我們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十分不規范,比如“排污費”,有的公司放在管理費用中,有的放在營業外支出中,還有的放在待攤費用中,不僅自身財務報表混亂,還使得報表使用者搞不清企業狀況。

三是很少有企業制定獨立的環境報告書以披露自身環境會計信息,在我們所調查的216家上市公司連續3年的環境信息披露情況里,單獨提供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的僅占總數的15%。我國上市公司大多采用即在現有的年報基礎上,通過增加會計科目、報告內容等披露企業環境信息的方式來對環境信息進行披露。

四是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有效性、完整性還有待考證。對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情況進行鑒定其成本之高會給企業帶來不小的負擔。但總體上看進行鑒定的益處遠大于弊端。例如迫使企業遵守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承擔自身保護環境的義務;增強企業環境信息的可信度,提升公司的形象;促進企業采取降低污染節約成本的經營方式,使環保效率更高等。

三、重污染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1.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①樣本選取:樣本選取如表3所示,選取了滬市A股上市的電力,熱力生產,黑色金屬冶煉,化學制藥,石油業,有色金屬冶煉業以及造紙業為樣本,并以公司年報作為上市公司年報作為環境信息披露的來源,結合研究目的以及變量的計算方法選出249家重污染上市公司,研究過程中努力保持樣本的連續穩定性、數據充分性,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和普適性。

②數據來源。本文研究中所使用的數據通過以下幾個途徑獲取:第一,環境信息披露指數從上市公司2012年到2014年報中手工方式收集整理(包括有可持續發展報告、社會責任報告、企業公民報告等),然后采用打分程序,最后進行加權匯總計算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指數。上市公司年度財務數據從深圳國泰安信息技術公司的CSMAR系列研究數據庫中獲取。第二,經過對數據的篩選,經過計算整理最后得到240家上市公司的研究變量,最后共有249*3=747個研究樣本。我國上市公司年報數據來源于上海證券交易所(.cn)以及巨潮資訊網(.cn)。

2.變量設計

①被解釋變量:本文對我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研究,因此,實驗變量為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替代變量:環境信息披露指數(EDI)。本文使用內容分析法構建環境信息披露指數。

②解釋變量:本文涉及的控制變量以及變量如表4所示。其中,托賓Q值是哈佛大學的金融學家James Tobin提出的一個衡量公司績效的指標,等于公司總資產的市場價值與公司總資產的重置成本之比。托賓Q值代表企業的投資價值,托賓Q值越高,企業越具有投資價值,表明投資者越愿意對該公司進行投資。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Q=企業總資產的市場價值/企業總資產的重置成本=(年末股權的市場價值+年末負債的賬面價值)/年末總資產的賬面價值

3.實證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2012-2014年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數最大值為49,最小值為3,均值為10.37,而標準差為8.161,可見我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整體水平比較低,且我國企業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的差異比較大。企業規模的最大值為28.51,最小值為17.05,可見樣本企業之間存在差異較小,資產規模分布均勻。代表企業經營風險的財務杠桿指數最大值為12.13,最小值為0.07,標準差為0.51,企業資產負債結構差異明顯。獨立董事比例變量的均值為0.37,在0到0.67比例內波動。股權性質變量均值為0.63,這表明樣本公司中有63%的重污染企業是國有性質。董事長和總經理是否兼任指標均值為0.19,也就是表明樣本中19%的公司存在董事長和總經理職位兼任的情況。托賓Q值最大值為101.47,均值為1.90,標準差為4.70,這表明樣本之間企業市場價值相差很大。

②相關分析:在回歸模型的應用當中,需要考慮的一點是變量之間的共線性問題。如果解釋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那么將導致回歸系數估計的方差變大,由此t值得顯著性水平降低,對研究結論造成偏差。根據統計學的解釋,如果解釋變量間的 Pearson相關系數大于0.5,則說明變量間進行回歸分析會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因此,首先要對解釋變量進行共線性問題的檢驗。表6為變量的Pearson相關系數矩陣,從表中可以看出,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均小于0.5,這說明該模型基本不存在共線問題,回歸分析存在嚴重多重共線性的可能性比較低。

另外,我們可以從表中看出,環境會計信息指數與企業規模、董事長與總經理兼任、股權性質、托賓Q值存在顯著的相關性關系。這與前文的假設一致。

四、結論與建議

1.實證研究結論: 本文選取我國7類重污染行業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數據為研究樣本,考察影響我國重污染行業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問題。目前,我國企業信息環境披露多為自愿行為,這些企業的披露動因也不盡相同。通過研究可以發現,我國重污染行業企業披露環境信息主要出于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企業規模大或銷售增長率高;第二,企業董事會規模大;第三,出于資金需求動機而改善形象,提高企業聲譽的動機。

2.實證研究反思: 針對本文所做的假設,從進行的實證分析以及得到的實證分析結果來看,假設的結論得到了驗證。但反思過程,其中也存在了一些影響誤差的因素。一是模型中的解釋變量的評分方法可能存在不足。本文采取內容分析法,通過搜集閱讀企業的年報,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等定期報告,對其中相應的財務信息情況進行打分,作為測量財務信息披露情況的依據。由于具有一定的主觀因素,對測量結果會造成影響。二是企業財務信息披露信息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本文只選取了2012-2014年的數據進行分析,沒有體現這一時間差。

3.建議: 目前環境信息披露在企業的實踐當中還參差不齊,且形式各異,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不利于環境會計的深入發展。根據以上研究所得出來的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四個建議,希望能夠為重污染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問題提供幫助。一是健全和完善重污染行業的環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體系。政府應當加強重污染行業的企業環境會計準則和環境會計制度的完善和設立,統一標準,使企業環境信息披露信息具有一致性與可比性。二是加大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監督和執法的力度。財政部、證監會和國家環保局協調溝通,明確職責,共同促進我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實踐。以求確保重污染行業企業對外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從而提高重污染行業企業環境信息的可靠性和決策有用性。三是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和獎懲機制。對于在環境保護行動中表現優良的企業給予政策、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方面的獎勵,以此激勵企業繼續在環保方面做出努力。對于那些肆意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企業通過征收稅費、罰款等措施來予以懲罰。四是不斷加強重污染行業企業的環境會計的理論水平。在這一方面,要不斷學習借鑒國外已有的先進研究成果,吸收西方發達國家環境會計理論研究的經驗。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找到符合我國國情的重污染行業的環境會計理論,達到理論指導實踐的目的。 (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學)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No.201410288051)

參考文獻:

[1] 耿建新和焦若靜.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初探[J].會計研究,2005(7):3―6.

[2] 盧馨和李建明.中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現狀研究――以2007和2008年滬市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為例[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3):62―69.

篇13

一、我國畜牧業發展現狀

從我國畜牧業發展現狀來看,就2016年的畜牧業發展成果分析,在提質增效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并取得了轉型上的巨大成功。隨著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的不斷落實,畜牧業生產在產品產量和質量上均有巨大提升,改革政策成效顯現,總體畜牧產業保持平穩發展勢頭并向著結構性發展的良好趨勢前行。畜牧業發展獲得了生產結構優化,區域布局優化、質量安全較優等良好成績,整體基礎不斷夯實[1]。但同時可看到的是,畜牧生產在環境污染方面的問題較為嚴重,國家在相關問題應對方面出臺相應政策法規,以期緩解環境危機。但在具體解決方式上,主要為提高環保門檻和劃定禁養區,導致了養殖場戶退出多、進入難,禁養多、轉移難的局面,畜牧生產環境污染問題亟需研究出更為穩妥有效而具體的應對辦法[2]。

二、畜牧生產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

我國畜牧生產在取得重大成績和突破的同時面臨著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環境污染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地污染。

(一)大氣污染

畜牧生產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首先體現在大氣污染上。在畜牧業的生產過程中,隨著市場對畜禽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畜牧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畜牧養殖的數量在不斷增加。隨著畜牧動物數量的快速增加,生產當中產生的有害氣體也就不斷增多。動物呼吸與消化均會產生有害氣體,如動物消化食物時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氨氣,排入空氣中便會對大氣環境造成相應影響。同時,動物排出的糞便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會產生污染性的浮塵并伴生污濁氣體,造成大氣環境質量的下降[3]。此外,畜牧生產中飼料的生產和使用均會產生含有大量微生物和寄生蟲的大氣漂浮物,造成大氣環境純度的下降,飼料同時會因有關酶的作用而產生異味氣體,嚴重影響大氣質量水平。隨著畜牧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大氣污染問題不斷惡化,對大氣環境造成更大破壞,對人類生存生活空間質量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二)水體污染

畜牧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還體現在水體污染。水體污染主要來源于畜牧生產中動物排泄物的不合理排放。畜牧生產中對于動物排泄物未作合理處理,而動物排泄物當中含有諸多氮元素和磷元素,過度排放到環境中容易造成水體出現富營養,水體環境中出現水生植物的瘋狂生長,過度消耗水體氧氣造成水體含氧量下降,造成水生生物缺乏足夠氧氣而大量死亡。同時,動物排泄物如長期堆積會產生諸多有毒有害物質,在滲透作用下進入土地當中,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到地下水,致病菌造成地下水源的嚴重污染,不僅會對周邊動物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還可能導致周邊居民的生命健康遭受巨大威脅。地下水體循環周期較長,一旦發生污染造成的后果相對嚴重,很難獲得污染問題的解決。

(三)土地污染

畜牧生產環境污染問題的另一大類別為土地污染,畜牧垃圾得不到妥善處理造成土地環境的巨大破壞。一方面,由于我國畜牧業生產管理模式大部分沿用傳統,在畜牧垃圾處理上技術水平不高,生產垃圾多隨意堆放和丟棄,造成土地的巨大污染,長期將導致周邊養殖環境的破壞,畜牧業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另一方面,動物排泄物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隨意堆放,如排泄物總量超過土地自然凈化能力,則地區土地生態環境必然不斷惡化,原有生態平衡被打破。動物排泄物當中的寄生蟲進入自然環境不斷異化繁衍,將會造成地區內農林生產的巨大破壞,給地區內農林經濟帶來巨大的威脅。

三、造成畜牧生產環境污染問題的主要原因

從我國畜牧生產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方面,我國畜牧業發展處速增長階段,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而生產管理方式仍相對落后,生產管理科技水平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大部分畜牧從業者對于環境污染問題的認識程度不高,未認識到盲目的畜牧生產對于環境造成的巨大破壞,部分從業者為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多無視環境問題,即便想要解決苦于資金和技術上的短板,只能任其惡化;此外,我國畜牧生產大環境仍有巨大進步空間,畜牧生態經濟理念仍較為新穎,尚未推廣普及,需要政府加大推廣宣傳力度,落實相關政策加以支持,實現畜牧生產生態化、長足化、健康化,才能逐步擺脫畜牧生產中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走向一條生態環保和綠色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四、畜牧生產環境污染問題的應對建議畜牧生產環境污染問題是大問題,需要政府和畜牧業的共同努力。政府除了不斷推動畜牧生態經濟發展,落實相關政策加強畜牧生產環境污染問題整治,還應通過多方位的宣傳,讓畜牧從業者認識到畜牧生產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性,積極主動投身到環境污染問題的研究和解決當中,為畜牧生產的生態化、健康化作出多方面的努力。

(一)科學選擇并規范管理畜牧生產場地

畜牧生產場地選擇的好壞決定了生產效果的好壞,也決定了其對于環境造成污染的輕重。對于畜牧經營者而言,應當首先提高對畜牧生產的科學認識,明確畜牧生產不僅僅關系到自身的眼前利益,還應看到其對于周邊環境和自身長遠利益的巨大影響。具體選擇中,應首先遠離工廠和城市等人口密集的區域,以最大程度降低畜牧生產對周邊居民生活造成的影響,防止生產管理不當引發嚴重的后果;其次,應當以林地、魚塘和農田等鄰近區域作為首要選擇,以滿足生態化養殖的需求,為畜牧生產的廢棄物處理提供優勢條件。

(二)研究并應用生態化的畜牧養殖方式

生態化畜牧生產是畜牧生態經濟的根本主張之一,以生態化的養殖方式實現畜牧生產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為打造生態化的畜牧養殖方式,畜牧經營者應當通過多方研究,在政府生態化畜牧生產主張引導下不斷強化養殖方式,強化生態效用,通過建立五大產業全面發展的穩定生態養殖系統,以不斷消除畜牧生產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借由政府的力量,通過各大產業的有益合作,打造完善的生態養殖系統,一步步落實環境污染問題的對應解決方式。如對于動物排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可通過處理加工再應用于淡水養殖,幫助漁業的有效發展,或應用在生態種植當中,提高農業的生產水平。同時,還可建立沼氣池以處理排泄物,沼氣可用于生活生產,沼渣可用于生態農業發展,在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同時促進了其它產業的有益發展。

(三)落實畜牧生產當中的衛生管理問題

畜牧生產環境污染問題很大部分源于生產衛生管理的不到位。為此,應當重點落實畜牧生產的衛生管理工作,做好畜牧生產各個環節的衛生處理。提升畜牧生產的衛生質量。畜牧經營者應當規劃好衛生管理方案,落實好畜牧生產中的重點問題。在飼料生產制作上,應當合理選擇并搭配好飼料,使得飼料能夠在動物腸道內有效發酵,不產生過多氣體,不對大氣環境造成相應破壞。在飼料的使用上,做好飼料的堆放管理,避免長時間堆放,避免出現浪費問題。在圈舍的衛生清潔方面,應當做好動物排泄物的清理工作,將排泄物妥善處理,并對圈舍進行清潔處理,保持內部干燥通風,以消毒劑和除臭劑等最大程度消除寄生蟲,保持動物的衛生健康。

結語:

我國畜牧業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化經濟的不斷深化得到不斷發展,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創造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越來越大,但在環境污染問題上形勢卻越來越嚴峻。對于畜牧生產經營者而言,應當科學選擇并規范管理畜牧生產場地,研究并應用生態化的畜牧養殖方式,并重點落實畜牧生產當中的衛生管理問題,才能多方位消除畜牧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實現我國畜牧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米成軍.畜牧業面源污染及防控對策[J].鄉村科技,2016,(18):5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林| 兴安县| 玉溪市| 浮梁县| 萨嘎县| 绍兴县| 郧西县| 分宜县| 手游| 鄢陵县| 喀喇沁旗| 白朗县| 吴川市| 西充县| 乌拉特前旗| 富源县| 临江市| 西盟| 布拖县| 绥中县| 自贡市| 华宁县| 敦煌市| 中西区| 呼伦贝尔市| 增城市| 雷州市| 炉霍县| 易门县| 绥中县| 迁西县| 奉节县| 金门县| 庆阳市| 库尔勒市| 东乌珠穆沁旗| 永平县| 习水县| 璧山县| 霸州市| 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