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的獨角獸企業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廣義的獨角獸企業是那些能提供新奇產品和服務、能改變消費者生活和工作、能創造獨特經濟價值的創新企業。
中國獨角獸企業主要分布于智能經濟、平臺經濟及共享經濟領域,涉及30多個細分行業,如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智能硬件、交通出行、大數據、云計算、企業服務、社交、網絡安全、新媒體等技術創新與"技術+模式"創新的行業。
袁國寶著的《引爆獨角獸(如何讓你的公司估值10億美元)》分三篇,分別從獨角獸企業的特質、獨角獸企業的孵化以及細分領域獨角獸的打造為關鍵點講述了初創企業到獨角獸的進階之路。
袁國寶,資歷媒體人、知名評論人、NewMedia新媒體聯盟創始人、新媒體營銷和品牌傳播專家。曾任移動夢網新聞中心主編、搜狐微博名人戰略總監、360公司新媒體營銷公關總監。十余年互聯網行業工作經驗,對互聯網營銷、新媒體、移動互聯網等領域擁有深刻、獨到、系統化的見解;是中國新媒體行業年輕的幾個人物之一,被圈內人士稱為"中國新媒體的布道者"。
Part 1 獨角獸:指數型企業的成長之路
第1章 獨角獸戰略:打造互聯網時代的估值神話
獨角獸元年:資本視角下的獨角獸
從1.0到3.0:獨角獸的進化之路
從時間、空間、行業看獨角獸分布
估值PK:中美如何對獨角獸估值
未來哪些領域將誕生新的獨角獸
啟示:獨角獸崛起背后的創業邏輯
第2章 顛覆的力量:新創企業持續增長的內在邏輯
深度剖析獨角獸企業的五大特質
獨角獸企業具備哪些內在DNA
創業關鍵:構建自身競爭優勢
創業誤區:增長規模≠競爭優勢
[案例]Slack:一年估值30億美元的秘密
[案例]Airbnb:"超級獨角獸"的進階史
第3章 獨角獸法則:如何把估值做到10億美元
從0到1:打造獨角獸的七個步驟
參與感法則:用戶黏性與產品裂變
競爭戰略:構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案例]樂視云的獨角獸戰略模式
第4章 指數型組織:新創企業的裂變式增長路徑
指數型組織:裂變式創業新路徑
指數型組織背后的九大驅動因素
如何培養與構建指數型組織
爆款:產品指數型增長的關鍵路徑
第5章 危機與重生:突破"曇花一現"的天花板
獨角獸創業公司面臨的生存危機
揭秘:獨角獸為何迅速跌落神壇
資本寒冬下,創業者需要注意什么
重生戰略:獨角獸企業的生存法則
[案例]"獨角獸之死"背后的反思
Part 2 產融結合:尋找下一只獨角獸
第6章 中國經濟新引擎:構建產融結合新模式
產融結合:實業與資本的無縫對接
杠桿的力量:產融結合的7步進階
國外產融結合商業模式及案例實踐
國內產融結合商業模式及案例實踐
構建以金融協同為核心的產融戰略
[案例]海爾:產融結合戰略的3個階段
第7章 資本布局:互聯網巨頭的"獨角獸計劃"
資本游戲:巨頭布局下的獨角獸生態
資本眼中的獨角獸項目
巨頭陰影下,獨角獸企業的生存之道
[案例]騰訊的"雙百計劃"背后的布局
第8章 創投孵化:打造未來超級獨角獸
互聯網創投如何正確識別獨角獸
汽車后市場:下一個獨角獸掘金機會
[案例]小米如何孵化培育獨角獸
[案例]樂視生態下的獨角獸孵化模式
Part 3 專注細分:垂直領域的獨角獸
第9章 O2O獨角獸:資本裹挾下的O2O大戰
誕生O2O獨角獸的領域細分
生活服務領域的"資本戰爭"
打造O2O獨角獸的四大法則
[案例]大眾點評:2.0時代的重度垂直戰略
第10章 金融獨角獸:互聯網金融創業的新玩法
互聯網金融創業的"價值窗口"
互聯網金融新創公司的創新秘訣
互聯網金融獨角獸如何精準估值
[案例]螞蟻金服:"超級獨角獸"的誕生
第11章 垂直細分領域的創業法則
互聯網+內容:內容創業時代的來臨
互聯網+停車:開啟智慧停車新模式
[案例]獵聘網:在線招聘領域的獨角獸
時間分布
在時間軸上,從2014年開始全球獨角獸公司呈現爆炸式增長,2014年一年新出現的獨角獸公司數量甚至比之前所有年份的總和還要多;2015年延續了獨角獸公司的火爆增長態勢,全年新涌現的獨角獸企業也超過了之前獨角獸公司的總數量。
不過,2016年獨角獸公司這種瘋狂增長的態勢有所收斂。如果2016年下半年獨角獸公司的增長規模與2016年上半年保持一致,那么按照上半年的數據推算,2016年獨角獸公司的增長數量將只有2015年的五成,甚至少于2014年新增加的獨角獸公司數量。
若將空間維度與時間維度結合起來分析,則可以看出:2014年全球各個地區的獨角獸企業數量都呈現出大規模增長;而到了2015年,雖然世界其他地區新增加的獨角獸企業也比2014年略高,但中、美兩國獨角獸企業的大規模爆發才是2015年出現"獨角獸狂歡"的重要推力。
同樣,中美兩國特別是美國新增獨角獸企業的大幅縮減也是造成2016年獨角獸企業增速暴跌的主要原因。根據現有數據,2016年美國獨角獸企業的增加數量將遠少于2014年,甚至接近了獨角獸企業爆發之前2013年的水平;而我國獨角獸企業增加的數量雖然也有所減少,但仍保持在一個較為可觀的水平上,新增獨角獸企業數量依然超過了2014年。
VentureBeat的數據顯示,大約50%的獨角獸公司是在成立6年之后發展為獨角獸的,而大約3/4的獨角獸公司是在成立后9年內成長為獨角獸。據此推算,2014―2016年新增的獨角獸公司,大部分都成立于2007―2010年。
不過,若對不同年份出現的獨角獸公司成立時間的分布情況進行深度分析,則可以發現一些不同的特點。以2012―2015年新出現的獨角獸公司為例,通過對這些獨角獸公司成立年份分布狀況的梳理,可以得出以下兩點:
1)2014年之前每年新誕生的獨角獸企業少于20家,且企業的成立時間與能否成長為獨角獸企業并無顯著關聯。在每年新增的獨角獸中,成立時間短的企業數量只是略多于成立時間較長的"老"企業。
2)獨角獸企業在2014年和2015年呈現爆炸式增長,在新涌現的獨角獸企業中,多數都是在3~8年內成立的,而那些成立超過10年的企業,常常很難成長為獨角獸。同時,獨角獸企業的"瘋狂"增長又帶動了更多初創企業在短時間內發展為獨角獸。如出現了更多成立時間不超過2年的獨角獸企業,甚至在2015年首次出現了成立不足1年的獨角獸企業。
行業分布
在行業分布上,整體來看獨角獸企業的行業十分分散,涉及面廣:只有電子商務、網絡軟件和服務以及金融行業三個領域的占比超過了10%,而廣告、教育、娛樂、航空、能源、媒體、房地產、移動軟件服務等領域的比例均沒有超過3%。
若從時間維度對2012―2015年獨角獸企業的行業分布進行具體分析,可以看出:
2012年,新增的獨角獸企業多數集中在互聯網領域,如占比接近一半的電子商務,以及互聯網軟件服務、網絡安全等。不過,由于此時獨角獸企業的總數較少,因此某個行業即便只有一家獨角獸企業,在行業分布中的占比也能達到7%。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