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的《管好員工就靠這幾招(精)》重點論述了很好管理者所應該掌握的制人之法、管人之道,分門別類地介紹了蘊含著非凡智慧的管理手段,力圖幫助現代領導者和管理者掌握切合實際的人力管理方法,例如如何樹立、關心員工、批評員工、搞好團隊建設、解決員工沖突、裁人、讓員工達標、發掘很好人才、合理約束員工等內容。本書結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深人淺出地講解了各種管理手段的具體運用過程以及在運用實踐中必須注意的細節,集知識性、實用性、可操作性于一體,有很強的實用指導性。
第1章 管理員工的基本招數
指導員工而非指揮員工
好的管理來自好的制度
以明確的目標帶動積極性
管好關鍵位置關鍵人
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
管理要懂得容人之私
好員工都是夸出來的
既會潑冷水也要會加油
激發下屬邁向共同理想
ZUI好的管理策略是身教
使能臣處于掌控之中
發揮人本管理的魅力
執行管理職能的5項原則
第2章 ZUI基本的看人思路
看人要看進取心
……
管好關鍵位置關鍵人
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作,在這個系統工作中,根據不同位置和不同人物的重要程度,自然亦分重要次要。對于管理者而言,要想實現管理高效,一定要管好關鍵位置關鍵人。
所謂關鍵位置,是指那些對企業整體運營起著決定性作用的職位。
張總是一家飲料公司的董事長,公司日常管理多由總經理負責。副總級別以下人員的選聘和任命無需向他匯報,由公司總經理直接決定。
但是有一個職位除外,那就是營銷總監。談及原因,他說:"在一家公司里,除了銷售部門,其他都是花錢的部門,雖然這么說有點過分,但事實確實如此,而銷售部門的獨特之處就是要從客戶那里拿回錢,將公司的成本轉化為利潤,因此銷售部門在我眼中是為重要的部門,而營銷總監顯然亦為為重要的職位之一。這個職位的人選我不會讓別人決定。"
所謂關鍵人物,多是指有權力的人。這些人在單位往往被視為功臣。功臣在企業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可功臣若走向反面,他們的影響力和破壞力也是驚人的。因此,對待他們,既要給予地位,也要加以控制。古人云:"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管理者要懂得收放分寸,牢牢將主動權把握于己身。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就是這方面的突出代表。
劉秀當上東漢開國皇帝后,有一段時間很是憂郁。群臣見皇帝不開心,一時議論紛紛,不明所以。一日,劉秀的寵妃見他有憂,怯生生地進言說:"陛下愁眉不展,妾深為焦慮,妾能為陛下分憂嗎?"
劉秀苦笑一聲,悵悵道:"朕憂心國事,你何能分憂?俗話說,治天下當用治天下匠,朕是憂心朝中功臣武將雖多,但治天下的文士太少了,這種狀況不改變,怎么行呢?"
寵妃于是建議說:"天下不乏文人大儒,陛下只要下詔查問、尋訪,終有所獲的。"
劉秀深以為然,于是派人多方訪求,重禮征聘。不久,卓茂、伏湛等名儒就相繼入朝,劉秀這才高興起來。
劉秀任命卓茂做太傅,封他為褒德侯,食二千戶的租稅,并賞賜他幾杖車馬,一套衣服、絲綿五百斤。后來,又讓卓茂的長子卓戎做了太中大夫,次子卓崇做了中郎,給事黃門。
伏湛是著名的儒生和西漢的舊臣,劉秀任命他為尚書,讓他掌管制定朝廷的制度。
卓茂和伏湛深感劉秀的大恩,他們曾對劉秀推辭說:"我們不過是一介書生,為漢室的建立未立寸功,陛下這般重用我們,只怕功臣勛將不服,于陛下不利。為了朝廷的大計,陛下還是降低我們的官位為好,我們無論身任何職,都會為陛下誓死效命的。"
劉秀讓他們放心任事,心里卻也思慮如何說服功臣朝臣,他決心既定,便有意對朝中的功臣們說:"你們為國家的建立立下大功,朕無論何時都會記掛在心。不過,治理國家和打天下不同了,朕任用一些儒士參與治國,這也是形勢使然啊,望你們不要誤會。"
盡管如此,一些功臣還是對劉秀任用儒士不滿,他們有的上書給劉秀,開宗明義便表達了自己的反對之意,奏章中說:"臣等舍生忘死追隨陛下征戰,雖不為求名求利,卻也不忍見陛下被腐儒愚弄。儒士貪生怕死,只會攪動唇舌,陛下若是聽信了他們的花言巧語,又有何助呢?儒士向來缺少忠心,萬一他們弄權生事,就是大患。臣等一片忠心,雖讀書不多,但忠心,陛下不可輕易放棄啊。"
劉秀見功臣言辭激烈,于是更加重視起來,他把功臣召集到一處,耐心對他們說:"事關國家大事,朕自有明斷,非他人可以改變。在此,朕是不會人言亦言的。你們勞苦功高,但也要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如一味地恃功自傲,不知滿足,不僅于國不利,對你們也全無好處。何況人生在世,若能富貴無憂,當是大樂了,為什么總要貪戀權勢呢?望你們三思。"
劉秀當皇帝的第二年,就開始逐漸對功臣封侯。封侯地位尊崇,但劉秀很少授予他們實權。有實權的,劉秀也漸漸壓抑他們的權力,進而奪去他們的權力。
大將軍鄧禹被封為梁侯,他又擔任了掌握朝政的大司徒一職。劉秀有一次對鄧禹說:"自古功臣多無善終的,朕不想這樣。你智勇雙全,當知朕的苦心啊。`,
鄧禹深受觸動,卻一時未做任何表示。他私下對家人說:"皇上對功臣是不放心啊,難得皇上能敞開心扉,皇上還是真心愛護我們的。"
鄧禹的家人讓鄧禹交出權力,鄧禹卻搖頭說:"皇上對我直言,當還有深意,皇上或是讓我說服別人,免得讓皇上為難。"
鄧禹于是對不滿的功臣一一勸解,讓他們理解劉秀的苦衷。當功臣們情緒平復下來之后,鄧禹再次覲見劉秀說:"臣為眾將之首,官位顯,臣自請陛下免去臣的大司徒之職,這樣,他人就不會坐等觀望了。"
……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