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意味著財富夢想的實現,還是事業新的征途?此時,站在聚光燈下的企業家心里有著什么樣的感受?伴隨著公司一路成長,企業家經歷了怎樣的酸甜苦辣,又是如何一步步跨越障礙不斷升級的?對于創業者而言,苦心經營多年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實現IPO無異于走上了一個人生很好。約見資本人是全景網旗下的視頻欄目,定制專訪財經影像,讓廣大投資者零距離了解上市公司高管和資本大V們。
雷震,全景商學院。約見資本人是全景網旗下的視頻欄目,定制專訪財經影像,讓廣大投資者零距離了解上市公司高管和資本大V們。
及時章 春天的故事
1992年春天,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發表重要講話,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創業熱潮。而當年的"十萬機關干部"精英下海創業,開創了中國企業發展和經濟變革的新篇章。
跟著電影去創業——紅墻股份劉連軍2
下海都不怕,還怕上市?——和科達覃有倘9
千里走單騎——飛榮達馬飛15
"我們是做大事業的"——博士眼鏡劉曉23
激情燃燒的物理老師——瀛通通訊黃暉32
中國賽車的王者傳奇——力盛賽車夏青40
不負女兒之名,要做好的企業——澄天偉業馮學裕47
第二章 巾幗不讓須眉
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女排姑娘們一次一次的飛身魚躍救球,一次一次帶傷參加比賽,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深深影響著中國女性。
像培養孩子一樣培養公司——華鋒股份譚幗英56
大學校花的之路——匯金科技陳喆61
"男孩子能干,我們也能干"——光莆股份林瑞梅67
第三章 企業家精神
"他(阿甘)跑得胡子拉碴、跑得長發披肩,跑破了好多雙跑鞋。一路上有人采訪他,你是環保主義者嗎?你為了人類世界和平嗎?你為了扶貧助困嗎?他說沒有,我就是跑啊。"
傾囊創業,六年不回老家——同益股份邵羽南76
永遠戰斗在最前線——中裝建設莊重82
將汽車檢測進行到底——安車檢測賀憲寧89
"海味不干了,我要做色母粒!"——美聯新材黃偉汕97
市場不會因為你可憐就同情你——和勝股份李建湘104
我隨時保障我有超越你的能力——拓斯達吳豐禮113
老廠長治不好的焦慮癥——綠康生化賴潭平120
我想做,我想做,我想做!——金溢科技羅瑞發129
一輩子只做兒童產品——安奈兒曹璋138
衛生巾行業的"豆腐經"——延江股份謝繼華148
馬蘭花和小草的故事——綠茵生態祁永155
第四章 團隊!團隊!團隊!
創業公司應該把團隊放在及時位,永遠不能例外
財散人聚——深冷股份謝樂敏164
一個16年無人離職的團隊——太辰光張致民169
追逐太陽的鐵三角——容大感光黃勇177
君子和而不同——同和藥業龐正偉185
創業團隊"三原色"——弘信電子李強193
遇到任何困難都不準說風涼話——賽意信息張成康201
第五章 市場化的力量
"以前在國企,大家認為干兩三年,未來是不是你干都不一定。變成民營企業后就要看得遠,我們就想如何把這個公司長期穩定發展下去,變成一個百年老店。"
從燙手山芋到血灌之王——健帆生物董凡210
微笑曲線兩端發力——德藝文創吳體芳216
不要活在別人的陰影之下——香山股份趙玉昆226
縱然一手爛牌,也要梅開二度——正海生物秘波海236
民營企業要做百年老店——飛鹿股份章衛國243
"小馬達"走向大世界——科力爾聶葆生251
第六章 制造業"極客"
很多技術被西方國家視為國家機密,他們僅僅是聽說過傳聞,硬是一咬牙給做出來了。中國能迅速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這些"瘋子"一般的制造業"極客"們,可謂功不可沒。
攻破"神秘"的車載導航——路暢科技張宗濤260
用七年打破外國技術封鎖的"膜法師"——星源材質陳秀峰266
"張瘋子"的神技能——金銀河張啟發272
創業12年 至今覺得自己是個工程師——聯合光電龔俊強279
第七章 合作共贏的時代
"大客戶都是行業的引領者,大客戶戰略不僅能更好地服務他們,跟他們在一起,也能使我們更早地了解行業最前沿的技術和信息,促進企業的技術更新升級,這是互利共贏的。"
為合作伙伴"All in",如今雙雙上市——朗科智能劉顯武288
與大象共舞——科達利勵建立294
彪悍的技術不打價格戰——麥格米特童永勝303
第八章 不同凡"想"
"上市公司里有太多很典型的企業家,但我卻是一個自由的企業家。我希望生活更美滿一點,更美好一點,我先走出這一步,讓大家有個模板可以參考。"
一位"德魯克主義者"的高端時裝王國——歌力思夏國新314
資本圈及時時尚先生——亞泰國際鄭忠322
世界商業設計殿堂的中國"風"——杰恩設計姜峰328
很不成功的藝術家,很成功的音響藝術企業家——惠威科技姚洪波338
一個人狂歡尖叫的創投教父——創業黑馬牛文文346
第九章 詩和遠方
"我們現在要考慮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要想象,五年以后這個世界會是什么樣的?我們要為未來做準備。"
在好的時候轉型——樂心醫療潘偉潮356
互聯網+、O2O,他們二十年前就在構思——尚品宅配李連柱364
中流擊水,成就"首長點贊"工程——維業股份張漢清374
資質和實力永遠是好的招牌——達安股份吳君曄382
一個醫療器械團隊的"破壞性創新"之路——開立醫療陳志強389
不創新,就滅亡——超頻三杜建軍397
"我們從來不是之一,華大就是老大!"——華大基因汪建404
第十章 中國夢
國外先進技術的推廣,往往會經歷一個很漫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
賣掉新加坡的房子回國創業——優博訊郭頌418
轉型、轉型又轉型,從材料貿易商到產鋸龍頭之路——泰嘉股份方鴻424
華爾街回來的中國網絡銀行及時人——科藍軟件王安京434
第十一章 創二代
"做不好別人會笑話你,說你沒出息;做得好,別人會認為是理所當然,因為——`你是董事長的兒子`啊!""守住柜臺,死也要死在陣地上"——鹽津鋪子張學武440
我是一名職業經理人——長纜科技俞濤447
我要比別人做得更好——金龍羽鄭永漢455
后記 送給創業者的一把傘463
在線試讀:
靠前章 春天的故事
1992年春天,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發表重要講話,掀起了靠前的創業熱潮。而當年的"十萬機關干部"精英下海創業,開創了中國企業發展和經濟變革的新篇章。
跟著電影去創業
紅墻股份劉連軍
"1992年,我看了一部紀錄片,里面有一句話叫`今日借君一杯水,明日還君一桶油`,我受到了很大的感召。"
——劉連軍
紅墻股份董事長、總裁劉連軍接受全景商學院定制專訪學財務出身、考取中國靠前批注冊會計師的劉連軍當年受南方談話春風感召辭職下海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他會進入混凝土外加劑這樣一個聽起來很偏門的行業。
在這個行業打拼了21年后,2016年8月23日,他把一手創辦的廣東紅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2809)帶到了A股上市。
辭職南下,無意中闖入混凝土外加劑行業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2015年4月,隨著一名中學女教師辭職信的曝光,這一被稱為很有情懷的辭職理由一時間爆紅網絡。離開體制內,放棄鐵飯碗,在很多人眼里是極其需要勇氣的選擇。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那段風云激蕩的歲月里,很多充滿雄心壯志的青年人紛紛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停薪留職、辭職下海,去南方看一看,劉連軍就是其中一員。
談及很初下海的經歷,劉連軍記憶猶新。他是學財務專業的,1984年畢業后被分配到河北省承德市機械電子工業管理局,一直做財務工作。"1992年,南方談話以后,我在電影院看了一部紀錄片,片子里講到珠海的金灣區在搞大型土建。那個時候是講大港口大工業大發展,有一句話叫`今日借君一杯水,明日還君一桶油`,我受到了很大的感召。"劉連軍說,"我是中國靠前批注冊會計師,又是一個年輕的機關干部,心里還是希望展開一個更大的人生舞臺,所以想出去看一看。"
劉連軍1995年管理混凝土外加劑企業時工作照與很多選擇下海的人一樣,劉連軍南下的決定也受到了來自家庭的阻力。"家里人更多的是擔心,因為不知道南方什么樣,前途也莫測。但我們60年代那一批人應該說很躁動,也很有愿景,一路走過來都有一個很強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榮譽感,所以盡管家人很擔心,我還是堅決選擇了南下。那個時候,全國大概10萬名機關干部選擇了下海,比如潘石屹他們就去了海南。"他笑了笑說,"我覺得我們那一代人都這樣。"
辭職南下的劉連軍選擇了紀錄片中給予他鼓舞的珠海作為靠前落腳點,卻沒想到會在這里與混凝土外加劑結了緣。
1993年初,劉連軍加入珠海經濟特區百森集團公司繼續做財務工作。1995年,他得到一個機會,經營管理一個做混凝土外加劑的小企業,自此真正地踏入這個行業中來。"從那時算起,我接觸外加劑行業已經有21年的歷史了,介入的過程可以說是別人推我進來的,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他頗有些感慨。
在這個行業21年的摸爬滾打,劉連軍也見證了國產混凝土外加劑行業的一步步成長。混凝土外加劑是制造商品混凝土的重要添加劑,公司成立之初,混凝土外加劑在全國的市場份額不是特別大,主要原因在于商品混凝土剛剛興起,只有北京、上海等城市使用,其他城市例如珠海、中山等都還是現場攪拌,外加劑在全國的普及量只有20%左右。此外,當時有很多國外的品牌子比如美國的格瑞斯、瑞士的西卡等都跟中國的企業同臺競技,而中國的企業偏弱小,還是停留在簡單的復配配方、生產加工階段,國外的產品占有比較大的技術優勢。
劉連軍介紹,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商品混凝土的普及越來越廣泛了,直到現在有50%~60%的混凝土使用了外加劑。由于中國南北東西不同地域的建筑材料差異比較大,外加劑對于混凝土是一個個性化的配合服務,而國外企業提供的仍然是標準化的產品,對中國的材料不適合,所以國外的產品就紛紛退出了,國產產品越做越強。
夫唱婦隨,妻子帶來靠前桶金
回顧劉連軍的創業歷程,有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他的妻子趙利華。趙利華與劉連軍都是河北人,兩人還是初中同學。1996年,在劉連軍南下3年之后,趙利華追隨丈夫的腳步來到珠海。她的到來,也為劉連軍當時所管理的公司帶來了靠前桶金。
劉連軍回憶:"公司靠前筆較大的訂單還得說是拜我太太所賜!當時珠海有個粵財大廈,是廣東省粵財集團投資建設的一個大樓,我太太很早先去工地與他們接觸,她有了初步的信息后就交給我。我配合我們合作的教授一起去跟他們交流,他們當時恰好碰到了高標號混凝土的困擾,而我們保障能夠配合他們把混凝土保質保量地做下來,我們的信心感染了他們。這個項目是紅墻初出道時和靠前知名的外加劑廠同場PK,很終以紅墻勝出而告終。后來這個項目合作很成功,我們企業掘到了靠前桶金。"
裝有紅墻牌混凝土外加劑的運輸車輛有了靠前桶金的資金支持,1999年,劉連軍參股的珠海高新區森瑞化學建材有限公司成立了,趙利華在該公司擔任總工程師一職,負責技術工作。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趙利華一直兢兢業業地扮演著技術負責人的角色。公開資料顯示,自紅墻有限公司成立后,趙利華已參與了公司十余項混凝土外加劑專利技術的研發工作。
對于妻子的付出,劉連軍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表示:"在我們公司,技術是一個很繁雜、很不好做的工作。她因為搞技術,天天去工地很好辛苦,而且到工地和人打交道有諸多不易,但她在這個崗位一干就是20年,獲得了員工的尊重。作為私營企業的管理者,我一直以自己的太太沒有管財務、沒有管供應而自豪。"
資金受限,引入風投解困境
2005年對于劉連軍來說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那一年,出于方便物流運輸的考慮,他把工廠從珠海搬遷到了惠州,新成立了惠州市紅墻化學建材有限公司;那一年,他帶領公司從普通的建材加工轉型到了化工合成領域;那一年,他向新廠投入了近1500萬元,買地、建房、購置設備;也是在那一年,他遇到了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
"從紅墻有限公司成立以后到2008年,我們一直飽受資金的困擾。因為我們這個行業處在建筑行業的末梢,從房地產開發商,到施工單位,到商品混凝土公司和預制管樁廠,再到供應外加劑,我們已經是處于第四級了。咱們國家的建筑行業又有一個比較嚴重的欠款問題,所以作為一個民營企業,積累又有限,2005年在新廠投資完以后,流動資金就不足了。"
回憶起那段時光,劉連軍稱:"流動資金不足后,就感覺公司在市場競爭中有些乏力,人員方面也有些人心浮動,流失了十多個銷售人員,企業處于比較危險的一個階段。"他說,"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我對企業的前途有點看不清楚。我擔著100多名員工的責任,作為船長應該帶領船只駛向何方,我心里很彷徨,壓力很好大。"
幸而公司很終熬過了這段很困難的時期,用劉連軍的話說,他"守得云開見月明"了。2009年,廣東省粵科風險投資集團公司入股紅墻有限公司,不僅向公司注入了3000萬元資本金,同時還幫助提供了4000萬元擔保貸款,公司一下子走出了困境。
"當年粵科來到公司后,僅跟我們談了一個小時就敲定了投資,資本金加擔保貸款共7000萬元,而7000萬資金當年可以做1.4億以上的銷售額。"劉連軍神情有些興奮,"粵科風險投資集團的加入,不僅為我們解決了資金難題,更重要的是鼓舞了公司員工的士氣。有了風投的資金支持,才有了紅墻今天這樣一個不錯的成績。"
對于粵科風險投資集團當時看中公司的原因,劉連軍斬釘截鐵地說了兩個字:"規范"。他說:"一個有兩個億左右銷售額的企業在中國并不鮮見,但像我們這樣稅收規范,產權證、土地使用證、環保手續、安監手續、消防手續比較完善的企業還是少之又少。"而保持一直以來的規范經營,與劉連軍財務出身的專業背景不無關系。
紅墻股份有限公司全景圖2015年,紅墻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49億元,凈利潤825842萬元。公司目前已成為華南地區的混凝土外加劑行業龍頭企業之一,并連續六年(2010年度至2015年度)被中國混凝土網評選為"中國混凝土外加劑企業綜合十強"。同行業專利持有數量全國排名第三。
2016年8月23日,紅墻股份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提起公司未來的發展規劃,身為董事長、總裁的劉連軍表示:"公司已經在華南地區生根了21年,很近兩年也已開始向江浙滬推進了。我們已經服務上海建工和上海麥斯特建工兩個公司近兩年的時間了,在那里建立了很好好的橋頭堡。借著上市這樣一個資本的助力,我們計劃在河北把募投項目搞好,然后繼續做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區的市場,在西南市場方面也有開拓計劃。總體來說,就是要出嶺南奔全國了。"
(王爽)
董事長感言
上市一周年感悟2017年8月23日,是紅墻股份上市一周年的日子,一年前的上市儀式仍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紅墻股份歷經21年的打拼,終于在2016年8月份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紅墻上市,給了公司一個巨大的機會,讓紅墻能夠借助資本的平臺,尋找志同道合者,壯大自己,成就彼此。讓公司有機會在行業整合中進行示范及引領,為行業健康發展貢獻力量。公司上市,也讓我有機會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中想得更遠、做得更多。
紅墻股份上市了,讓我更有機會去實踐"共同創造、共同分享"的價值理念。上市前,公司只有18名員工持有紅墻的原始股票。今年5月,紅墻股份推出了85名員工的股權激勵計劃。激勵計劃歷時5年,激勵人員涵蓋了公司高管、中基層管理人員、10年以上的老員工及公司歷年的很好員工。激勵計劃的實施,是紅墻股份未來中長期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兌現共同分享理念的挑選詮釋。
紅墻股份上市了,讓紅墻及我本人有更大的平臺去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2017年6月,廣東省紅墻慈善基金會正式成立,首期注冊資金1000萬元,我本人已注資850萬元,目前基金會已對社會認捐160萬元。兩年后,慈善基金會將注資到一億元,我本人會將捐贈額由850萬元增加到8500萬元,從而也讓我有機會在更大的舞臺及平臺上實現自己"達則兼濟天下"的美好愿景。
紅墻股份上市了,讓我更有機會尋找志同道合者,實踐"合作共贏"的理念。今年四五月份,紅墻股份分別與武漢蘇博公司、湖北恒利公司簽署股權合作協議,抱團發展;今年7月份,紅墻股份分別與四川路加公司、中國冶金天津特種材料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強強聯手。未來,紅墻股份將會一如既往地尋找合作者,攜手共贏。預計明后年紅墻股份的銷售額和凈利潤分別較2016年增長近一倍,實現跨越式發展。
紅墻股份上市后,我矢志將在資本這個廣闊的平臺上做得更大、走得更好、行得更遠,不辜負廣大投資者的支持和厚愛。2017年6月,投資1個億的深圳市紅墻投資有限公司成立,紅墻愿以此為平臺,尋找更廣闊的市場舞臺與資本平臺。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愿景,和自己一路打拼的紅墻員工也將擁有更多的機遇與發展平臺。
上市即將一周年了,做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回首上市后的這一年,我相信,這才是豐富人生和再次揚帆起航的開始!
名人推薦:
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約見資本人》從改革開放的洪流中舀了一瓢水,然而,這一瓢水是不一般的,因為任何人都能從中品得一個時代的趨勢——那就是中國的崛起和快速強大。書中的故事,都是我們這一資人親眼見證的。我為這個時代而自豪,為這個時代而歌唱!
——深圳前海母基金首席執行事務合伙人、原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靳海濤
創業和投資都需要大智慧,成功創業的背后,肯定有豐碩的投資回報。本書一定能給創業者和投資者很有價值的啟迪。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 李迅雷
做投資的樂趣莫過于能與很好的靈魂溝通、與聰明的大腦碰撞,感受他們的激情與執著,助力并見證夢想的實現。
——東方富海董事長 陳瑋
中國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如海納百川,本書通過對58家上市公司創始人的訪談,帶領讀者溯流而上,細數每一條河流的蜿蜒來路,以鮮活的視角重現了成功企業家的資本之路。
——中國中鐵董秘、總法律顧問、新聞發言人 于騰群
產業與資本市場的聯系日漸緊密,企業家群體的資本意識日益提升。本書以訪談述說方式,凝聚了58位企業家擁抱資本市場的心路歷程,涵蓋諸多行業,既是近年資本市場發展的縮影,對于后來的創業者也有巨大的參考意義。
——華菁證券并購部負責人 畢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