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人,喜歡探險,喜歡大自然",這是王石對自己的"定義"。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王石一生都在尋求新的東西,無論是創業、登山、代言還是游學,他都能從中得到特別的收獲,并給萬科帶來新的靈感。而王石所走的每一步,都成為"以建筑贊美生命"這一內涵很有力的證明。王石是一個天生的"聚光燈下的人物",他具有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的公共價值,他的每一步都能觸動整個時代的敏感神經。萬科的幸運就在于此,王石是萬科很有價值的形象代言,而他的商業觀念,讓萬科獨立于時代的浪潮,更讓他自己的形象充滿了正能量。韋康博編著的《王石:真正的理想,不會落幕》是一部個人傳記與企業成長的融合之作,一步步揭示了與眾不同的王石如何實現自己的燦爛,尤其是"野蠻人"來襲背后王石和萬科團隊的思考、權衡和情懷,是創業者和守業者學習和借鑒的難得之作。
韋康博,知名財經作家,中國商業社資歷財經編輯,工業4.0在中國的主要推動者與研究專家,曾發展多篇關于制造業的文章,介紹德國在智能化生產和挑選制造業方面的近期新學術成果。
初中赴軍營,隨軍轉戰大西北
1945年1月,王石出生于廣西柳州市。王石的家庭,用"根正苗紅"來描述恰當不過。王石生長在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是安徽人,早年參軍,轉業后在柳州當地鐵路局工作。母親是遼寧人,錫伯族,祖上是清代的高官,她在參軍時和王石的父親相識。王石的父親有兄弟五人,都參加了紅四方面軍,解放之初,他們都因軍功,成為一定級別的干部。
或許是繼承了家族的軍人血統,或者延續了游牧民族驍勇善戰、向往自由的性情,王石的骨子里有一股與生俱來的野性,正是這種野性促使他要尋找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在童年時期,王石就喜歡登山,而這個愛好源自于他讀小學時的一次經歷。當時,王石所在的班級組織春游,項目就是爬山比賽。孩子們被分成三個小分隊,哪個小分隊先爬上山,將旗幟插到山頂就是名。結果,王石個爬到了山頂,獲得了名,這是他人生中的個榮譽,從那以后,他就喜歡上了登山。
少年時代的王石,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學校都不是一個"安分"的孩子,頑皮、不守紀律成了他的特點。所以,他的成績并不好,除了數學,其他學科很少及格。逃課是王石在學校的常態,有一次,他逃課到學校的樹林里掏鳥窩,甚至還驚動了當地的消防隊。
好勝是王石自小就有的心理。每年暑假,王石都要到遼寧山區的外婆家短住,一次,他和一群小伙伴約定去偷香瓜,雖然大家都小心翼翼,但還是驚醒了熟睡的看瓜人。匆忙之中,所有的孩子都被嚇跑了,而王石卻表現出了驚人的膽量和魄力,他沒有逃跑,而是藏在了比較隱蔽的一處瓜地里。瓜農四處查看了一番,并沒有發現什么,就繼續回去睡覺了。待瓜農再次睡著后,王石才開始"行動":他將自己的衣服扎成一個口袋,背了整整一袋子香瓜分給在外面等候的小伙伴。從那時起,王石就成了當地孩子們的"帶頭人""孩子王"。
初中還未畢業,軍人家庭出身的王石就遵從父母的意見,應征人伍。經過一系列選拔,在1968年,王石正式成為新疆空軍汽車三團的一名駕駛兵。之后就是為期六個月的實習,在實習過程中,王石表現出超強的學習能力,得到教官的一致認可。實習結束后,王石被分配到了新疆空九軍的汽車營,主要負責駐南疆、北疆各地部隊的軍械和給養輸送工作。
王石天生喜愛自由,不愿意被束縛,在軍隊中依然如此。軍械和給養輸送對王石來說是一件相對枯燥的工作,他往往是一個人往返于南疆和北疆各地部隊,不過在新疆這片土地上,王石發現了一個登山的好環境。于是,在一次執行南疆運輸任務的途中,王石跟隨部隊到達當地一個陡峭山腳的三岔口兵站。面對巍峨的高山,王石內心激動難掩,看時間還早,他就決定一個人去爬山。
本來,王石預想的是很快就能返回,所以離開時他也沒有同戰友打招呼。但是,事情并沒有預想的那樣順利,王石被困在了半山腰上。新疆的晝夜溫差極大,王石沒有帶御寒的衣物和水,天黑了,半山腰上更是蕭索寒冷,雖說二十幾歲的小伙子血氣方剛,但也難免心里有些恐懼。但是王石并沒有放棄,他知道必須冷靜下來,這樣才能找到下山的路,否則待上一晚不是被凍僵,就是可能成為野獸的食物。終于,在第二天凌晨王石摸索著下了山。而他的車隊也為了尋找他而忙了一晚上,大家找遍了所有的地方也沒有發現王石,甚至有人以為王石被前幾天叛逃的勞改犯殺害了。見到王石,大家激動,仿佛一次生死重逢,一晚上的緊張和疲憊也都煙消云散。
這件事給了王石很大的觸動,他意識到,自己特立獨行的性格與軍隊嚴明的紀律實在是無法相容,相比較于嚴謹的軍隊生活,他更喜歡張揚的個性,通過個人努力來獲得成功和滿足。于是王石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自己人生喜歡的道路,而不是依靠部隊轉業分配的工作過完這一生。
從那之后,戈壁的漫漫風沙、皚皚白雪就成了王石邊塞生活中的風景。五年之中,他充分利用所有能夠利用的時間去閱讀,家人也定期會給他郵寄高中課本、名著書籍。熄燈后,他蒙在被窩里自學數理化;休息時,他就品讀《紅樓夢》《名人傳》……單調的軍旅生活因此而充滿了溫暖和色彩。
在祖國遙遠的邊疆,王石不但磨煉了自己的意志,也充實了內心的精神,這些都成為他后來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基礎。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