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黃榮華和梁立邦所合著的《人本教練模式》一書是以中華傳統傳統文化中以人本的概念為基礎,融合了傳統文化的深邃思想智慧,對于實際的教練過程很好有幫助,使更多人可以通過此書對教練行業得到更多了解和學習。
黃榮華,女士,亞洲教練業宗師。大學主修管理,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咨詢碩士,曾于美國哈佛大學約翰肯尼迪政府學院深造。人本教練研究中心創始人,公益活動成長心連心創辦人。
梁立邦,先生,亞洲企業教練學宗師。他擁有文學學士,企業管理碩士及心理咨詢碩士學位,曾前往美國加州深造訓練課程。目前為人本教練研究中心教練。
及時章 人本概念
及時節 "人"的起源
第二節 人本教練模式
第三節 生命計劃
第四節 教練之"道"
第五節 領導力模型
第二章 九點領導力
及時節 激情
第二節 保障
第三節 負責任
第四節 欣賞
第五節 付出
第六節 信任
第七節 共贏
第八節 感召
第九節 可能性
第三章 四步教練技巧
及時節 厘清目標
第二節 反映真相
第三節 心態遷善
第四節 行動計劃
第四章 四種教練能力
及時節 聆聽
第二節 發問
第三節 區分
第四節 回應
第五章 九種領導技巧
及時節 挖掘愿景
第二節 設定目標
第三節 制定策略
第四節 資源整合
第五節 貫徹執行
第六節 有效授權
第七節 團隊建設
第八節 積極溝通
第九節 創新思維
后記
參考文獻
第五版訪談錄
《人本教練模式》即將第五次出版,這本書見證了教練業22年的發展,每一次再版黃榮華女士都會增加一篇序言,敘述教練業在不同階段的變化歷程。本次再版適逢"教練技術變革工程"啟動,自從2016年9月18日黃榮華女士在上海宣布這項舉足輕重的工程啟動之后,在她的推動下,"教練技術變革工程"的足跡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廈門、長春、西安、太原、遵義等地展開,未來還將會進入江浙一帶、齊魯大地,以及東北三省。各地對于這項工程反響之熱烈、市場口碑之好讓人始料不及,為此,我們對黃榮華女士進行了采訪。
1.什么是"教練技術變革工程"?
我發現曾經學過教練技術的同學都很渴望有新的進步,卻苦于找不到方向。由于市場環境的變化,教練技術逐漸被各類型的培訓同質化而導致大部分人在理解上有偏差。他們都想從我身上追溯源頭――究竟教練技術是什么?他們也很希望從我這里了解到接下來教練技術的發展方向。在第三代教練技術的基礎上,我提出了"修行"這個方向,很多同學猶如醍醐灌頂。
有些上過教練技術課的同學往往不能有效地使用教練技術,因為他們缺乏個人內在的修為,只把教練技術作為工具,而忽略了使用工具的人。在"教練技術變革工程"中,我們提出讓自己先成為被教練的對象,把矛頭轉向自己。無論是企業人、專業教練,抑或培訓師,都必須要有所修行,因為你會影響很多人。
我認為修行并非做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行為;當然有些人會與宗教式的修行結緣,但大部分人都是塵世中的凡人,生活是很實際的,無非是衣食住行,行住坐臥。教練技術的產生本身就來自于日常生活,現在我們把教練技術作為修行的工具,這套法門再適合現代人不過了,或者說更適合在凡塵中的生活。這對于教練技術現在所處的發展階段來說也更為實際。
2."教練技術變革工程"有什么具體內容?
"教練技術變革工程"是一套完整的終身修行系統,借助人本教練模式作為修行工具,培養學生福德氣質,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入量身定做的修行計劃,成就其富貴人生。
堂課是"心覺知",從科學的角度理性與感性并重地認識"人生即是一場修煉"。"修行"從抽象的兩個字變成了立體而豐富的日常。行住坐臥,起心動念,說話做事,待人接物,處處皆可修行。
所有我們在事業上、感情上、家庭上、財政上、健康上遇到的問題,都是自我意識的產物,其根本歸咎于"心念"。人本教練模式一貫是從整體把握事物,從更高層面理解并解決問題的。因此在堂課,我們讓大家了解"心"為何物,其力量究竟有多大,會帶來怎樣的結果。此謂"理"入。 第二堂課是"身覺知",是在堂課了解"心"之力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去體驗"心"的能量,將意識從肉身擴大到身外,放下對于"自我"的執著,破除限制心性光明的桎梏。這堂課將會加深同學們修行的信念,幫助同學們掃除心性上的溝坎和屏障。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心念通了,生活和工作中碰到的困局,自會峰回路轉,迎刃而解。此謂"體"入。
第三堂課,我們把它叫作"善覺知"。將自己的所學所知所行分享給更多人。"天道好還,無往不復。"舍與得,施與受,同為天道循環,本自平等,無貴無賤,無尊無卑。我們從天地之間學習,也反哺天下,這才構成往復循環,達成陰陽平衡。雖然我們稱之為"善",但更應不計其"名",而計其"實"。這是一堂重要的人生課。
第四堂課,我們把它叫作"恩覺知"。從"恩"字的結構上看,其從"因"從"心"。第四堂課是關于"心性、因果"的總結。從心覺知、身覺知、善覺知到恩覺知,基本上是一個季度的歷程,在這段時間內,同學們從了解心性到體驗心性,再到磨礪修行心性,整個人都會有所改變。心地改變了,氣質改變了,人際關系改變了,人生局面改變了,氣色也改變了。
"恩覺知"也是終身修行的關鍵一步。前面幾堂課只是一段有限的時間,課程會結束,人生還要繼續,故修行需要伴隨一生。"恩覺知"將會推同學們一把,使之終身修行不懈怠。我們希望同學們在掌握了這套修行的方法后,成為終身修行的"人本行者"。
3.為什么要將此修行系統稱為"人本教練尊貴傳承"?
其實光有"富貴"并不能代表一個圓滿的人生。圓滿的人生是"功成名就身退"。取得到功名,守得住品性,退得起得失。能攻能守能退,這樣的人生何以有敗?不正是我們想要追求的嗎?不正是我們想傳承給子孫的嗎?無論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都重視對于后代的教育和培養。身教大于言傳,多說無益,只有修行好自己,自然而然就會樹立起榜樣,建立起良性場域,那么財富、健康、福蔭便會順應傳承下去。
4.這次再版的《人本教練模式》會有新的內容嗎?
《人本教練模式》總發行量超過百萬冊,被中國99%以上的教練機構作為教材使用,堪稱教練業的經典教科書。《人本教練模式》教授了一套教練過程的基本步驟及教練的核心能力。打一個比方來說,《人本教練模式》如同一套功夫,它教會了教練的基本套路和手法;《人本教練模式》也好似一個羅盤,它指引著教練的前進方向,如大海航行,只要跟著羅盤的方向,就不會迷航。
同學們想熟練掌握這套教練的功夫必須勤加練習,然而要發揮出非凡的效用,則要重視自身的內功和修行。我和外子將《人本教練模式》的研究再次深入,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版新作,將教練的視界由外轉向內,離相入心,全心即境,全境即心。在傳承中國文化、恢復文化自信、彰顯華夏之風的今天,教練技術也要走出以術示人的窄巷,成為現代人的修行方法,達人達己,擔荷如來。(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