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風險概率評價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建設工程經濟評價方法
對建設工程項目的經濟風險評價主要是對建設工程的使用階段和和工程的建設投資、運行費用之間進行的性價比較,在工程建造之初對多個建設方案或者工藝技術方案進行擇優選取。建設工程項目的經濟評價一般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方法。
(一)靜態法
靜態法經濟評價就是在對工程投資、效益產出及運行費用等進行分析評價時,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等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只進行單純的數據計算。
(二)動態法
動態法是建設工程經濟評價中最常用的評價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在分析過程中增加了將資金的時間價值作為衡量的標準之一,它強調利用復利方法計算資金時間價值,將不同時間內的資金流入和流出換算成同一時點的價值,從而為不同方案的經濟比較提供了可比基礎采用動態分析法進行建設工程經濟評價時,必須確定經濟評價的時間基準點、工程投資及效益費用發生的時間點、經濟計算期、折現率(報酬率)、不確定性因素的風險概率等,動態分析法大致有以下幾種計算比較方式:
1.效益和費用比較:效益和費用的比較就是指工程效益(預估)和工程預算之間的比較,由此直觀地看出工程的效益預期。
2.工程凈效益計算:工程的凈效益就是工程在經濟計算期內,效益和費用之間的差額。
3.內部投資回收率(內部收益率):在進行經濟評價時,可以采用內部回收率來進行衡量。
4.年限法(投資回收期法):就是利用工程項目從建成到全部投資獲得回收的時間來評價工程的經濟價值。
二、建設工程經濟中的主要風險
項目施工階段的經濟風險。在該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施工風險。風險會給施工進度、質量和安全等方面帶來諸多問題,如果施工費用嚴重超過計劃,會帶來顯著的經濟風險。
項目建設階段的管理風險。在管理和控制上,如果存在特定的問題,容易使得在更大的程度影響項目目標的實現,這種影響是負面的。
合同簽訂履行階段的責任風險。業主和承包商兩方都存在施工合同簽訂上的漏洞。這給合同的履行帶來糾紛和缺陷。為防范這些風險,可通過更加嚴密的語言,對合同條款給予重新組織。
三、建設工程經濟評價內容
經濟評價是建設工程項目在計劃決策和設計過程中保證方案具備一定的前瞻性和回報預期的重要工作內容。經濟評價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其一是財務評價,主要采用的指標具有明顯的財務性質,其依據就是國家現行的行業規范、財稅制度、價格體系等,在不違背現行政策的前提下,從純粹財務的角度對項目的投資、回報進行計算,從而評價項目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財務生存能力及運營發展能力等。其二是國民經濟評價,國民經濟評價主要是從國家的整體角度來看待項目的社會性效益,剔除項目資金運轉過程中的內部轉移支付后,采用影子價格計算工程項目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即社會性效益。
建設工程項目適用的經濟評價應當以國民經濟評價為主。首先通過對項目的國民經濟效益、費用的計算分析,形成一個關于項目合理性的評價,然后利用財務評價再對具體的分攤、核算、回收等進行細化計算,進而形成完整的建設工程經濟評價結論。建設工程經濟評價應當采用以動態法為主,靜態法為補充的評價方法。
四、建設工程經濟評價中風險概率
(一)經濟評價中的不確定因素
風險評估在經濟評價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建設工程經濟評價中尤其應當重視對風險的評價。具體來看,在對工程的經濟評價分析中采用的費用、效益等的計算數據,事實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這就給經濟評價留下了一定的風險隱患。因此,在建設工程經濟評價中應當全面了解導致風險的各種因素,并進行必要的風險概率的分析,將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二)建設工程風險概率的計算方法
1.基礎公式計算。在建設工程項目的投資決策中,對投資風險的計算一般采用的是凈現值法,其經濟效果的評價指標為凈現值NPV,給出公式如下:
2.風險概率。上面這種方法中影響NP、指標的重要因素就是未來i期的資金流量,由于這個因素受到眾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其數據很難準確估算,所以,在實際應用中有必要將上面的計算進一步擴展成為期望凈現值和風險調整收益這兩種方法。
第一,凈現值預期。在經濟評價的過程中,工程方案會面臨很多種自然狀態(A1……An),這些自然因素發生的概率分別為P1……Pn,利用這些數據,計算項目在不同狀態下的凈現值,即NPV1……NPVn,最終利用公式:
這樣就計算得出工程項目投資的期望凈現值(概率加權平均凈現值),就此將風險概率融入到了經濟評價當中。
第二,凈現值的標準差。根據公式:
變異系數是一個相對指標,這個指標反映的是NPV取值的離散程度,但要注意其相對性。
篇2
1緒論
任何風險都是客觀存在的,主要是因為客觀世界存在眾多不確定性的因素以及人類主觀認識的局限性。公路隧道工程風險可以理解為全周期風險,即在隧道規劃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和運營階段可能遇到風險,是決策者因客觀條件不確定性而做出的項目決策與預期目標發生多種偏離的結果。公路隧道風險評估過程包括風險管理的四個方面,即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評價和風險對策。
2公路隧道工程風險評估基本原理
公路隧道工程風險評估時首先是對隧道工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全面識別,找出所有可能面臨的風險因素和風險事件,然后采用概率論的方法對存在的風險因素和事件進行概率計算,從而根據所占比例的大小確定出風險的嚴重程度,這其中就包含了定量或定性的方法。通過與單個風險評價準則相對比,對單個的風險進行風險評價,進而對隧道工程整體風險可接受準則比較,確定該風險因素或事件是否在工程建設的可接受范圍之內,從而根據其評價結果制出相應的對策來降低這些風險因素或事件對公路隧道工程的實施產生的影響。
2.1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或手段,將影響公路隧道工程的風險因素識別出來,并對其進行量化的整個過程。
公路隧道結構體系和施工過程復雜,而目前國內隧道風險事件的整理資料相對比較匱乏,并且研究分析處于初期階段,所以說常常采用專家調查法來識別隧道風險,再通過發放一些問卷的方式,通過德爾菲法來比較專家調查法識別結果,從而校核其結果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最終確定影響隧道工程的重要風險因素。
2.2風險估計
所謂風險估計就是對一層中識別出的風險因素根據概率論的概念,給出某一工程風險發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引起后果的性質和概率,風險估計主要包括風險概率估計和風險損失估計兩個方面。
(1)風險概率估計
通常情況下,對風險概率的估計可采用客觀概率估計法和主觀概率估計法,但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客觀概率估計法是利用項目風險同一事件或類似的風險事件的相關數據資料,對某一風險因素進行客觀性估計,但是要準確估算出客觀概率,需要結合實際工程項目獲得足夠多的數據信息,但是對于公路隧道而言,大多數的風險事件都是隱蔽的、不確定的,可能會在未來某一時刻某一地點發生,所以說是不可能實時實地進行大量實驗測試的,獲取數據信息就很困難。主觀概率估計法是專家基于經驗、知識或類似事件的比較從而做出的風險估計,在風險數據很難獲取時主觀概率估計成為首選,但是整個估計過程甚至結果都很模糊,不能做出準確的分析。所以說在數據信息相對缺乏的條件下,進行風險概率估計,應該將主觀概率估計法與客觀概率估計法很好地結合起來,形成很好的銜接和過渡,這樣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因過多地依賴決策者的主觀意識,又可以對風險進行客觀性的估計,具有較高的可靠性。但目前對風險進行概率估計的方法像蒙特卡洛模擬,不足以應用到現在大規模、高風險的公路隧道工程項目中。本文主要結合以往的風險評估方法,并對其進行適當的改進,提出了將主觀概率估計向客觀概率估計靠攏的一種估計方法,即憑借公路隧道專家的經驗判斷,通過一定的計算方法,將這種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可以滿足工程要求精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風險損失估計
公路隧道工程風險損失的研究分析主要是集中于國民經濟損失和財物損失兩個方面,但事實上要準確的估算出工程風險損失,除了以上的兩個方面外,還需要估算出環境損失、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等各個方面,但是這對于目前的隧道工程風險評估分析而言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除了傳統的套用一些經濟學領域的經濟評價公式外,公路隧道風險評估能否也可以采用風險發生概率的類似方法,通過專家的經驗判斷,通過一定計算方法,使主觀概率盡量與客觀概率接近,將這種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結合起來,值得我們分析研究。
2.3風險評價
公路隧道工程項目風險評價是在對隧道工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充分識別后,并根據定性定量的方法對其進行概率估計,確定影響公路隧道工程質量、成本、進度的主要風險因素,從而對主要風險因素進行的風險評價。首先通過建立綜合考慮風險概率與風險后果的施工風險評價模型,計算確定影響項目總體目標實現的主要風險的數值大小;然后根據公路隧道相關風險接受準則和評價標準,對影響公路隧道總體目標實現的主要風險進行綜合的分析與評價,判斷和檢驗隧道工程存在的主要風險因素是否可以被接受,并根據計算出的概率值確定影響隧道施工的主要風險因素,并將它們按照重要度進行劃分等級,這樣可以有效地對存在的風險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躲避或消除,保證公路隧道的施工安全。那么對于公路隧道而言,其復雜性就決定了隧道風險評價是一個多目標的優化問題,所以說要想對公路隧道存在的主要風險因素進行評價,就需要運用綜合性的評價方法,即對存在的影響隧道預期目標實現的所有風險因素通過專家調查法進行綜合評價其權值。
2.險決策
風險決策是對通過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評價所確定出的影響公路隧道質量、進度、成本的主要風險因素所采取避讓或消除措施,針對同一類風險因素,需要從眾多方案中選出最優的解決方案,并在施工過程中加以實施,保證風險管理的最后一個環節有的放矢。
3公路隧道工程項目風險評估流程
要想對工程項目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就需要按照合理的風險評估流程來進行,充好識別顯現的以及隱蔽的風險,并對其定性定量的評價,采取有效的措施將風險降至最小。
對于公路隧道工程項目的風險評估:
(1)在前期準備階段要充分勘察和掌握工程項目情況,盡可能收集與工程項目有關的信息資料,包括隧道工程背景資料、設計資料、氣象資料、地質資料等。
(2)針對工程項目的組成部分劃分評價層次單元,這樣可以很好地對其進行專題型評價;
(3)對劃分出的各評價層次單元中可能出現或隱蔽的風險事故進行分類識別;
(4)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分析各個風險事故的原因、發生工況,并對損失后果進行分析;
(5)運用定性、定量的綜合評價方法對可能發生的風險事故進行合理的評價;
(6)針對隧道工程可能存在的各個風險事故提出有效的、最優化的控制措施;
(7)綜合各評價層次單元所存在的風險事故的評價結果,對各評價單元進行評價;
(8)將各評價單元的評價匯總成隧道工程的總體風險評價;
(9)確定相應的風險評價結果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和意見;
(10)最終編制公路隧道工程項目的風險評估報告。
4結論
將本文所提出的綜合分析方法運用在近幾年的公路隧道工程項目風險分析上,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與實用性,但是還是需要將風險從定性分析盡量向定量分析靠近,這樣就能更好地對公路隧道工程項目風險進行管理。
參考文獻
[1]郭仲偉.風險分析與決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6
篇3
1.CIM模型
CIM模型又稱概率分布的疊加模型或“記憶模型”,該方法以直方圖替代了變量的概率分布,用和替代了概率函數的積分。CIM模型分為“并聯響應模型”和“串聯響應模型”,按變量的物理關系分別進行變量概率分布的“并”或“串”聯組合與疊加。在風電項目投資、建設、運用全過程中,各級風險因素的出現具有不同的隨機概率,因此適用于CIM模型的并聯響應方法。
假設活動A有n個風險因素存在,只要其中任意一個風險出現,活動A都會收到影響,則風險因素B1,……,Bn的概率分布組合稱為“并聯響應模型”,這種并聯概率曲線的疊加稱為“概率乘法”。在實際計算中概率乘法是由一系列的兩個概率分布連乘組成的,即先將兩個風險因素的概率曲線相乘,然后再與第三者相乘,繼續下去,最終確定活動全過程的風險概率曲線。
假設風險B1與風險B2進行并聯概率疊加,它們的概率分布疊加利用等寬度概率區間的直方圖進行疊加。其計算公式可以表示為:
式中,B1,B2為兩個風險因素,di為概率區間的組中值,n為分組數。
依據上述計算法將B12和B3進行并聯概率疊加,得出B123的概率分布。依次進行計算疊加,當n個風險因素疊加完后就得到了活動P的概率分布。
根據CIM模型對風險疊加的方法與順序,針對風電項目投資風險的特點,對其進行評估的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CIM模型并聯疊加圖
風電項目投資風險評估的研究是建立在各個風險變量相互獨立的基礎上,變量之間的相關性涉及的理論和算法均較復雜,本文在設定主觀概率的數值時一定程度上已經體現了其相關性,因此在實際的計算過程中不再考慮。
2.風電項目投資風險的CIM評估模型
2.1 建立風電項目投資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建立風電項目投資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是風電項目投資風險評估的基礎,根據大量調查和專家咨詢,本文提出風電項目投資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如表1。
2.2 基于CIM模型的風電項目投資風險評估
風電項目投資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具有結構多層次、因素多方面、評估模糊性等特點,對各類風險因素的直接量化比較困難,因此選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估指標權重,用模糊評價確定最末層風險因素的概率分布。
(1)建立風險因素集合 通過風險識別將風電項目投資的各個層次上的風險列出,建立風電項目投資風險因素集B。
(2)建立風險因素權重集合 每個因素對風險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為了反映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對每個因素要賦予一定的權重,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起對應于B的權重集合U。
(3)建立風險因素評價集 風險因素評價集是評價者對評價風險因素可能做出的各種評價結果組成的集合,用V表示,本文采用評價集V={風險高,風險較高,風險適中,風險較低,風險低}。
(4)確定最末層風險因素的概率分布 向專家發放調查問卷,讓每位專家對每一最末層風險因素i給予評價j。根據下式計算每個末層風險因素的概率分布。
(1)
式中:Nj為把風險因素i歸為同一風險檔次j的專家人數;N為專家的總數。
(5)運用CIM的并聯響應模型,逐層求出各級風險因素的概率分布。
(6)根據各級風險因素的權重,最后得到風電項目投資風險的概率分布。
3.CIM評估模型實證分析
錫盟蘇丹特右旗朱日和風電場一期(49.5MW)工程位于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朱日和鎮西北12km處,風電場規劃容量200兆瓦,一期建設49.5兆瓦。朱日和風電場一期49.5兆瓦風電機組工程以220千伏電壓等級接入系統,在風電場建設一座220千伏升壓站,將風力發電機電力匯集后以一回220千伏線路接入溫都爾220千伏變電站。
根據項目開發方案,采用專家調查法,對項目中的風險因素進行評價。
(1)風險因素集合表分為4個一級風險因素和18個二級風險因素,如表1所列。
(2)基于層次分析法計算一級風險因素的權重,計算過程及計算結果如表2。每個一級風險因素集中的各二級風險因素權重相同。
(3)針對本風電項目的特點從專家庫中抽取10名不同專業的專家,專家對項目最末層風險因素作出風險等級的判定,本文采用評價集V={風險高,風險較高,風險適中,風險較低,風險低},根據專家對每個二級風險因素i的評價j,由式(1)計算每個二級風險因素的概率分布Pij,計算結構如表3所示。
(4)運用CIM并聯響應模型,計算各主風險因素的概率分布。以環境風險B4為例,計算其風險等級概率分布。首先計算B41、B42組合概率P(B41,B42),計算過程如表4,
依次運用并聯響應模型計算得P(B1),P(B2),P(B3),P(B4),概率分布如表5。
(5)有上述數據綜合計算得出本風電場投資總風險概率分布,計算過程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本風電投資項目風險較低的可能性最大,概率為44.36%,其次為風險低概率為43.41%,表明該風電項目投資風險程度較低,應當盡快立項建設該風電場。
4.結論
本文建立了以建設風險、經濟風險、管理風險、環境風險為主要風險類別及18個風險因素構成的風電項目投資評估指標體系,該評估體系涵蓋了影響風電項目投資的主要風險因素。采用層次分析法分析計算出一級風險因素的權重,再結合CIM法對各指標定量分析計算出各級風險因素概率分布。將各級風險因素的概率分布并聯疊加后得出項目總風險概率分布,從而確定出風電項目風險概率。在此基礎上,并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該實例項目具有較低的風險,可以進行投資。
參考文獻:
[1]梁芙翠,陳立斌.標桿電價下風電項目投資收益分析[J].能源技術經濟,2012,24(5):21-25.
[2]蔣莉萍,王乾坤.中國風電與電網協調發展的思路與策略[J].能源技術經濟,2012,24(2):1-4.
[3]李峰,劉正超,賈曉希,等.基于全壽命周期理論的風電項目投資風險評價模型[J].華東電力,2012,40(4):0531-0535.
[4]韓仁德.復合實物期權方法在風電項目投資決策中的應用[J].電網與清潔能源,2012,
28(7):69-74.
[5]孫涵.基于蒙特卡洛的風電項目風險評價分析[J].企業改革與發展,2011(11):166-169.
[6]趙會茹,蘇婕,楊雯.基于CVaR方法的風力發電項目投資風險度量[J].可再生能源,2012,30(10):29-37.
篇4
用于風險識別和估計的方法很多,其中風險評級技術和蒙特卡羅模擬法(M-C模擬法)就是風險分析的兩個很有效的方法。
本文將在下文中結合京津高速公路項目的財務可持續性風險評價,具體說明風險評級技術和蒙特卡羅模擬法在實際交通項目風險評價中的應用方法。
二、評價指標體系的選擇與確定
由于京津高速公路項目屬于綜合大型交通運輸設施建設項目,其財務可持續性問題所涉及的不確定因素具有多種屬性和狀態,需要從多種準則出發來綜合評價項目所面臨的可能風險,所以在應用風險評級技術對項目風險進行評級前,需要對其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風險評級和蒙特卡羅模擬的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也將取決于該指標體系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
對于本項目的財務可持續性風險而言,考察項目本身的財務可持續性風險所處的等級就是風險評級的目標。對本項目來說,影響該風險評級目標的不確定因素很多,有建設投資、營業收入、建設期、貸款利率、匯率、經營成本等。本例中結合項目財務評價結果選擇其中影響較大和有代表性的三項因素運營收入、運營成本和固定資產投資作為風險評級的主要指標。
三、項目財務可持續性風險等級的評定
在建立了項目財務可持續性的風險評級指標體系之后,需要根據項目可能面臨的風險范圍劃分不同的風險等級,確定其各自的標值范圍,并令其對應于各級風險評級序號1、2、3…N,其中序號越小則風險級別越高,1級為風險最高的級別。
本例中將風險分為9個等級,各風險等級對應的標值范圍如下表所示:
表1 項目各風險指標的風險等級標值范圍
項目名稱 風險等級對應的標值范圍(單位:億元)
1 2 3 4 5 6 7 8 9
收費收入 248.2 254.4 260.6 266.8 273.0 279.2 285.4 291.6 297.8
254.4 260.6 266.8 273.0 279.2 285.4 291.6 297.8 304.0
運營成本 13.8 13.6 13.3 13.1 12.9 12.6 12.4 12.2 11.9
14.0 13.8 13.6 13.3 13.1 12.9 12.6 12.4 12.2
固定資產投資 116.8 114.8 112.9 110.9 108.9 106.9 104.9 103.0 101.0
118.8 116.8 114.8 112.9 110.9 108.9 106.9 104.9 103.0
之后采用專家調查法確定上述三項風險評級指標(運營收入、運營成本和固定資產投資)在對應的各級風險等級中可能發生的概率。然后綜合三項指標的風險等級概率,加權計算得到財務可持續性所在的風險等級及其概率,形成下表:
表2 風險指標和財務可持續性綜合風險評級結果表
項目名稱 風險等級及概率 最可能風險
1 2 3 4 5 6 7 8 9 等級 概率
財務可持續性 0.01 0.03 0.07 0.15 0.21 0.25 0.17 0.09 0.03 6 0.25
收費收入 0.01 0.01 0.04 0.11 0.22 0.27 0.22 0.11 0.01 6 0.27
運營成本 0.01 0.03 0.06 0.12 0.17 0.26 0.17 0.12 0.06 6 0.26
固定資產投資 0.02 0.04 0.11 0.21 0.24 0.21 0.11 0.04 0.02 5 0.24
由上表可知財務可持續性綜合風險等級為6級,對應的可能概率為25%。
四、項目財務可持續性風險的蒙特卡羅模擬
在上文通過專家調查法得到三項不確定因素收費收入、運營成本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各風險等級的概率之后,就可以以此概率為基礎,對這三項因素的不確定變化將導致的項目財務可持續性風險大小應用蒙特卡羅法進行進一步的模擬計算。
本文結合以往項目財務評價和風險分析的經驗,選取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和投資回收期作為考察項目財務可持續性風險的主要財務指標,經過蒙特卡羅模擬后得到了如下的財務凈現值、財務內部收益率、回收期的概率直方圖和累計概率圖:
圖1-a 凈現值概率直方圖 圖1-b 凈現值累計概率圖
圖2-a 內部收益率概率直方圖圖2-b 內部收益率累計概率圖
圖3-a 回收期概率直方圖圖3-b 回收期累計概率圖
由各項財務指標的概率直方圖可以看出,各財務指標的最大發生概率所處的位置和概率值與風險評級的結果中財務可持續性最大發生概率所處的等級和概率值具有較強的一致性。從各指標的累計概率圖中不但可以查到對應于某指標值可能發生的概率,亦可以在一定概率的保障程度下,求得其對應的財務指標值。
從圖中結果可以看到,財務凈現值均為正值,財務內部收益率均大于3.74%的基準收益率,回收期在計算期以內。
通過以上風險評級和蒙特卡羅模擬的結果可以得出判斷,項目財務可持續性處于一般或較低的風險狀況。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針對交通項目財務可持續性風險問題,通過采用風險評級技術和蒙特卡羅模擬方法對其進行了分析和計算,比通常項目評價中采用的敏感性分析更加深入和準確地考慮了項目不確定性因素對項目的影響,從而利于更準確地分析和評價項目的財務可持續性,并指導對于風險規避措施的制定工作,在實際項目財務評價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實際意義。
本文所采用的風險評級技術和蒙特卡羅模擬方法相結合的方法用于交通項目財務可持續性的風險分析,具有相互取長補短的特點。。
參考文獻:
1. 顧培亮.系統分析與協調[M].第1版.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8年.
2. 馬鋒.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篇5
事件可能發生的概率×項目目標的損失量=風險量;將其同一般的工程項目風險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地質風險存在明顯的不同,它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如較低的發生頻率、較大的危害性。以風險因素發生的可能性為依據,對風險概率進行不同檔次的分類:①當發生的概率在20%以上,可以稱之為頻繁;②當發生的概率介于1%~5%之間則可以稱之為可能發生;③當發生的概率介于0.5%~1%之間,則可以稱之為偶爾發生;④當發生的概率介于0.1%~1%之間,則可以稱之為極少發生;⑤當發生的概率在0.1%以下,則可以稱之為不可能發生。
3分析、評價與應對相關的地質風險
3.1地震風險的分析、評價與應對
在我國,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本地震烈度值是常規電力工程抗震設計采用的設防標準,對地震風險進行評估,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如電力工程的全壽命設計周期是必須要考慮的一個方面。一般情況下,將30年或50年定為常規電力工程的全壽命設計周期,由此計算可能發生地震風險的概率介于6.3%~10.5%之間。嚴重性和災難性是地震風險的兩大特點,對地震風險進行綜合評價,其風險指數為四級~五級,因此,又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通常情況下,回避與控制方法是最常用的地震風險應對措施。回避的應對措施適用于抗震危險地段和活動斷裂帶,設計結構時,抗震驗算要嚴格根據相關的規范要求進行,為了進一步地加固可以再配置鋼筋和一些其他的抗震措施。通常100年是核電工程全壽命設計周期,具體來說是地震的重現期大約是10000年。然而,在核電工程全壽命設計周期內,地震風險發生的概率大約為1%。若核電地震發生,那么就會出現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該風險經過綜合評價,風險指數為五級,因此,一定要采取積極有效地措施加以防范。
3.2關于工程地質勘測風險的綜合分析、評價與積極應對
在技術層面,工程地質勘測存在風險,開展工程地質勘測工作時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原理和方法。通常此工作都需要對單個鉆孔進行仔細地勘測,利用自然沉積規律原理和勘測出來的地質信息,利用人工的方式展現工程地質剖面,然后把地下空間地質體的特征通過各個剖面呈現出來,這種方法在本質上具有風險性。現階段,由于科技發展還受到某些條件的限制,這種勘測方法引發的風險還不能被消除。如果地層比較穩定,且連續性比較好,此種勘測方法還可以獲得比較準確的勘測結果。但如果地層沉積不穩定或容易出現變化,那么此種方法勘測出來的結果就會失真。比如在巖溶地區,由于該種地質條件下地層沒有規律可循,利用上述勘測方法不能準確地將地下空間的地質特征呈現出來,存在很大的工程地質勘測風險。以國內工程相關統計為依據分析,若1%~5%是工程地質勘測風險發生的概率,那么此刻定義為偶爾發生,相應的風險損失的程度和風險等級分別定為嚴重~非常嚴重和三級~四級。為了避免發生風險,必須根據相關的規程規范采取有效措施對勘測工作進行精心組織、嚴把質量關,控制風險發生的概率。
3.3地質災害風險的分析、評價與應對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是我們所了解的地質災害,而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風險發生的概率息息相關。如果工程的地理位置是山區,那么有很大的可能性導致地質災害頻繁發生,通常,風險的損失與風險等級可以分別被定性為嚴重~非常嚴重和四級~五級。惡劣天氣條件通常會誘發地質災害的發生,根據相關的洪水或暴雨等氣象條件分析,總結危險發生的概率;若在平原地區,其發生的概率可以定為極少發生,風險損失和風險等級可以分別定性為嚴重~非常嚴重和三級~四級,然而風險等級主要是三級。此時回避或控制方法是最常用的應對措施,對工程進行選址時,一定要想方設法避開地質災害嚴重發育地段,采取積極有效地措施加以防范。
3.4文物、礦藏的保護風險的分析、評價與應對
如果工程建設出現將礦藏壓覆的情況,那么就會出現與文物保護單位的矛盾,引發文物、礦藏的保護風險,但是由于地區的差異性,此類風險又存在較大的區別。如果某地區存在豐富的地下礦產和文物,那么此類風險就會極易發生,即通常該風險發生的概率為10%~30%,可以理解為頻繁發生,風險的損失被定性為嚴重,同時風險等級被定為三級~四級。應對措施通常采取回避或自擔風險。如果國家允許壓覆,那么采取的措施可以使風險自擔,可以根據被壓覆的礦產資源的實際情況采取經濟賠償的手段解決。
篇6
一、傳統經濟評價方法存在的問題
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的風險巨大而又復雜,傳統經濟評價方法中缺少對不確定性(風險)評價的有效方法。
1 傳統經濟評價分析方法不能綜合考慮不確定性(風險)的影響。敏感性分析僅能對單一的不確定性或因素變化進行定量分析;決策樹(層次分析)把不確定性(風險)的影響結果看作有多個固定的結果,并為每個結果分配可能性,最終得到評價指標的期望值。
2 傳統經濟評價參數往往是通過以往工程經驗的經濟指標估算得來一個具體數值,沒有針對具體項目內容具體分析,針對不確定性往往依靠樂觀或悲觀的策略,采用系數法對評價參數進行處理,如對投資成本的處理,通常增加一定比例的不可預見費作為對不確定性(風險)的處理。
二、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的風險評估
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的對象深埋地下,具有隱蔽性,復雜的地下條件、地質資料的不足和人們對復雜地質現狀認知的不完全、不準確性,同時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的投資巨大,建設工期長,都增加了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的風險性。
1 風險分析
本文僅對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的主要風險進行分析。對于油氣勘探開發,最影響經濟效益的風險是勘探階段的地質風險。地質風險簡單地說表現在能否找到油氣流和能找到多大儲量2個方面。可見油氣儲量是評價的物質基礎。此外,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和技術風險對經濟評價也有重要影響。
2 風險影響評估
為準確反映風險對評價參數的影響,首先,對三個評價參數進行要素分解,這樣便于分析風險的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其次,進行參數要素和風險的匹配以及風險影響程度的定量評估;最后,采用蒙特卡羅模擬的方法計算最終的評價指標。
蒙特卡羅模擬應用于經濟評價時,首先通過概率中完備事件組的定義:若A1,A2……An為兩兩互不相容的事件,并且AP+A2+……+An=Q,則稱Q為一個完備事件組。在此,筆者將投資成本(運營成本和油氣收入計算方法等同)定義為完備事件組,將評價參數中的相關要素構成定義為互不相容(相互獨立)的事件。即各相關要素的總和構成投資成本。其次,項目的風險決定了評價參數中相關要素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可以通過歷史數據擬合出客觀概率,或者給出主觀概率,從而近似的服從某一概率分布。所以,在計算投資成本的時候,不能簡單加和。即在考慮風險不確定性時,所做出的投資成本并非確定值,而是服從某一概率分布的曲線。
三、油氣勘探開發項目基子風險評估的經濟評價方法
1 評價方法
油氣勘探開發項目基于風險評估的經濟評價過程如下圖。
(1)風險識別。項目風險識別主要按照以下的步驟開展:
工程項目不確定性分析,識別有哪些不確定性因素將會導致工程項目發生風險,并分析其潛在損失或危險的類型。
建立初步風險源清單,對每一種風險來源均要作文字說明,說明風險事件的可能后果、發生概率。
(2)評價參數要素分解。評價參數要素分解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分析風險的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例如,投資成本中設備費用和設計費用收不同的風險影響,且影響的程度不一,因此投資成本的要素中應把設備費用和設計費用分成獨立的費用科目。
(3)風險與評價參數要素匹配。建立風險注冊表和費用分解結構后,應當對兩者進行匹配,即,針對結構中的每一項,選擇其受影響的風險,并評估其發生的概率分布以及對該項費用的影響程度,此步驟建議由具有豐富工程經驗的工程人員承擔。
(4)蒙特卡羅模擬。基于風險評估的經濟評價中所涉及的投資成本、運營成本和油氣收入不再是一個確定值,而是一個服從某一概率分布的曲線,具有不同概率的置信區間。經濟評價按照之前風險和分解結構的匹配關系,利用模擬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來計算投資回收期、凈現值、投資回收率等評價指標,所得到的相關指標并非確定值,而是服從某一概率分布的曲線。
2 經濟評價實例
筆者在實踐中,對某油氣勘探開發項目開展了基于風險評估的經濟評價,并摘取部分數據:(1)風險注冊表(見表1);(2)評價參數要素分解(見表2);(3)蒙特卡羅模擬結果(見圖2)。
在圖2中,直方圖表現的是項目內部收益率的近似分布曲線,S曲線表現的是項目內部收益率的近似累計分布曲線。
四、小結
隨著油氣勘探開發項目具體活動的開展和實施,項目風險會發生變化,最初識別并確定的項目風險事件及風險性評價指標均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發展與變化。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或者當項目的環境與條件發生急劇變化以后,都需要進一步識別項目的新風險,并對風險性評價指標進行確定。通過這種反復循環的評價,有利于對油氣勘探開發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風險進行管理和控制。
參考文獻:
[1]安小龍周恒:油氣田開發中傳統經濟評價方法研究[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0,(7)
篇7
Key words: project;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risk;evaluation method
中圖分類號:F28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8-0098-03
0引言
從項目的一次性特點可以看到項目必然存在不確定性。從眾多的研究中我們不難發現,項目風險的最大不確定性存在于項目的前期。三峽工程論證階段項目投資是570億元而在實際與爭議中卻是1000億元到4000億元,著名的珠海機場預測客流量1200萬人與實際客流量70萬人的懸殊,這些強烈反差存在的原因是在前期階段決策者對項目的了解和認識還很缺陷,決策的依據建立在不夠精確的預測和分析評估的基礎上,決策者的技術水平及價值觀也容易產生決策結果的極大不確定性,這都必然使項目今后的開展和項目目標的實現受到較大的影響。要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就必須做好項目決策階段的風險分析,而風險分析的重點就是風險評價,評價方法運用的科學性已經成為判斷風險評價是否合理的依據,因此有必要對風險評價方法做出合理有效的選擇運用。本文將針對目前在項目決策階段常用的風險評價方法進行研究,并從中比較它們的優劣勢和適用范圍,希望能對從事工程項目投資決策風險分析的人員在合理選擇風險評價方法上有所幫助。
1工程項目投資決策中風險評價常用方法
項目風險評價方法一般可分為定性評價、定量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三類,有效的項目風險評價方法一般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方法。對項目進行風險評價的方法很多,從早期的史蒂夫.J的針對全壽命周期的風險評價方法的調查可以看到在前期決策階段應用比較多的是調查打分法、蒙特卡洛模擬法、計劃評審技術、敏感性分析。不過隨著方法的改進和研究的深入,前期階段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這幾種方法,目前較為常用的有調查打分法,概率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擬法,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
1.1 調查打分法調查打分法是利用專家的經驗等隱性知識、直觀判斷項目每一單一風險并賦予相應的權重,如0~1之間的一個數,0代表沒有風險,10代表風險最大,然后把各個風險的權重加起來,再與風險評價基準進行風險分析比較。具體包括三部分的工作內容:①識別出工程項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風險,并列出風險表;②將列出的風險表提交給有關專家,利用專家的經驗對可能的風險因素的重要性進行評價;③收集專家對風險的評價意見,對專家評價結果做計算分析,綜合整個項目風險分析概況并確定出主要風險因素。
1.2 概率樹分析概率樹分析是假定風險變量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在構造概率樹的基礎上,將每個風險變量的各種狀態取值組合計算,分別計算各種狀態下風險評價指標值及相應的概率,得到評價指標的概率分布,并統計出評價指標低于或高于基準值的累計概率,計算評價指標的期望值,方差,標準差和離散系數。
1.3 蒙特卡洛模擬法蒙特卡洛模擬法又稱隨機抽樣法或統計試驗法,是評價工程風險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是利用隨機發生器取得隨機數,賦值給輸入變量,通過計算機計算得出服從各種概率分布的隨機變量,再通過隨機變量統計試驗進行隨機模擬,達到求解復雜問題近似解的一種數學仿真方法。此方法的精度和有效性取決于仿真計算模型的精度和各輸入量概率分布估計的有效性,可用來解決難以用解析方法求解的復雜問題,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蒙特卡洛模擬法的基本原理:
假定函數Y=f(x1,x2,…,xn),其中x1,x2,…,xn的概率分布已知(常用主觀概率估計)。由于Y=f(x1,x2,…,xn)未知或是一復雜函數,蒙特卡洛模擬法利用一隨機數發生器抽樣取出每一組隨機變量(x1,x2,…,xn)的值(x1,x2,…,xn),然后按Y對x1,x2,…,xn的關系確定函數Y的值yi,yi=f(x1i,x2i,…,xni)反復獨立抽樣多次(i=1,2,3,…,n),可以得到函數Y的一批抽樣數據y1,y2,…,yn。當模擬次數足夠多時,可得出與實際情況相近的函數Y的概率分布和數字特征。
1.4 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又稱AHP法,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T.L.Saaty提出的,是一種在經濟學,管理學中廣泛應用的方法。層次分析法可以將無法量化的風險按照大小排出順序,把他們彼此區別開來。
層次分析法本質上是一種決策思維方式,它把復雜的問題分解為各組成因素,將這些因素按支配關系分組,以形成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對結構中每一層次因素的相對重要性,依據人們對客觀現實的判斷給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數學方法確定每一層次全部因素相對重要性的權值,得到最低層相對最高層的相對重要性次序的組合權值,以此作為評價和選擇方案的依據。
1.5 模糊綜合評價法模糊數學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Chad于1965年提出來的。40多年來模糊數學得到了迅速發展,已被廣泛應用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的各個領域,其有效性已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模糊綜合評價首先確定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建立風險因素集U,接下來確定影響因素的權重向量,建立隸屬度,根據隸屬函數對方案各目標的影響因素建立模糊評價矩陣,按照模糊數學的計算方法,得出最終評價結果。
2常用風險評價方法利弊分析
為了能夠結合實際項目合理地選擇風險評價方法,必須對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和使用范圍做深入的分析。
調查打分法的優點是簡單易行,節約時間,專家的經驗越豐富,參與的專家越多,所得出的結論越準確。但是該方法存在著很大的弊端就是嚴重依賴專家的經驗判斷,如果參與評價的專家經驗不足可能會造成評價的失誤,從而造成決策的失誤。
概率樹法簡單、易行,而且它的直觀特點可以讓我們分析比較出各個評價指標之間的大小關系。概率樹法也存在著應用的局限性,風險指標概率分布的確定存在難度和風險發生產生的后果難以確定,而且風險因素之間的獨立性假設違背了現實事物之間相關性的哲學理念。普遍提到的工程項目投資基本上是周期長,投入資金多的項目,相應存在的風險因素也很多,如果僅僅用概率樹法估計,在確定風險指標概率分布上會存在很大的難度。概率樹法利用風險分析人員和轉接的知識與經驗或是歷史資料,這樣的依賴性使得該方法的運用存在很大的制約因素,因此此種方法適用于那些風險因素較少的小型項目。
蒙特卡洛模擬法的應用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是該方法要求對所分析的目標變量能用一具體的數學計算模型來表達,同時數學計算模型中的各種風險變量之間是相互獨立的,而且可以用各種概率分布來表達他們的不確定性。在風險分析中會遇到風險輸入變量的分解程度問題,一般而言,變量分解的越細,風險變量個數也就越多,模擬結果的可靠性也就越高;變量分解程度越低,變量個數就越少,模擬結果的可靠性就越低,但能較快地獲得模擬結果。對一個具體項目,在確定風險變量分解程度時,往往與風險變量間的相關性有關,而變量分解過細往往會使得變量之間具有相關性。如果風險變量本身是相關的,模擬中將其視為獨立變量進行抽樣,就可能導致錯誤的結論。另外,在項目風險管理的實際中要準確地描述風險變量的風險程度、減少變量的個數,只選擇對評價指標有重大影響的關鍵變量,同時,應用風險評價是一定要結合決策者的主觀判斷和實踐經驗。另一個局限就是不同的決策者或風險分析專家的經歷、工程時間背景以及所在企業經營狀況等均不相同。因此,他們對風險的主觀判斷也會不一樣。通常對風險的主觀判斷又被描述為風險態度,不同的決策者對同樣的風險環境的判斷是不一樣的,對同樣的風險評價結果的認識和信心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對最后的決策采取的風險態度也是不一樣的。
層次分析法處理問題的程序與管理者的思維程序,分析解決問題的步驟相一致,有較廣泛的應用性,易于理解和操作。最后綜合分析出整個項目風險程度,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結果,能系統地綜合專家經驗,更全面地看待項目總體風險,為管理者提供一個全面了解項目全過程風險的機會,使其決策更為科學。需要指出的是,判斷矩陣是評價人進行兩兩比較后得出的,所以,不同的人,做出的判斷矩陣可能不同。而且層次分析法結論的質量依賴于專家的知識、經驗和判斷。因此,應多找幾個知識淵博,經驗豐富和判斷力強的人共同確定判斷矩陣中的標度。層次分析法還存在這樣的缺陷,由于受計算規則的限制,該方法不易用于復雜的項目中,且風險因素的數目不能太多,一般認為不宜超過9個。然而實踐中,特別是大型工程項目,往往存在大量的風險因素,在應用該方法時有較大的困難,結果的可靠性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模糊綜合評價法在解決模糊概念的風險具有很大的實用性,模糊綜合評價既有嚴格的定量刻畫,也有對難以定量分析的模糊現象進行主觀上的定性描述,把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緊密地結合起來,因此可以說是一種比較適合項目風險評價的方法,并且也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種方法。
利用這些方法對項目風險進行評價時,無論是建立層次結構、構造判斷矩陣,還是進行模糊綜合評價,人的主觀因素的成分很大,各種因素的權重設置主要靠人為設定,導致決策的準確性不高。它們還有另外一個缺點是方法本身不具有利用新信息自動調整權重分配的功能,當研究對象樣本增加新的數據時,不能記憶原有的知識并根據新增數據對權重進行適當調整,也就是不能適應評價對象的不確定性。除此以外,風險指標的相關性、評價樣本出現噪聲數據等問題都會影響上述評價方法的有效性。
根據上述對常用的風險評價方法論述分析可以總結概括出他們的各自的優點、缺點和適用范圍,如表1所示。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比較明確,他們分屬于定性評價,定量評價,以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在此基礎上總結概括整體的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可以得到:定性評價方法的優點是簡單直觀、容易掌握,缺點是評價結果不能量化,而取決于評價人員的經驗;定量評價是在風險量化基礎上進行評價,主要依靠歷史統計數據,運用數學方法構造數學模型進行評價。應用最為廣泛,認可度最高的就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其中蒙特卡洛模擬法,層次分析法是目前應用最多的方法。
當然我們不能簡單地說哪一個方法就是最科學的,而要針對具體項目采取適合項目的方法對項目決策階段的風險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才能為后階段的風險防范制定合理的對策,為風險管理決策提供依據,最主要的是為項目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3結論與展望
闡述了常用的決策階段風險評價方法,并對比分析了他們的優勢、劣勢和各自的適用范圍,較為科學的方法就是將定性與定量有力的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使得風險評價更為科學,從而提高投資決策的合理性。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采用什么樣的風險識別與評價技術,要想識別所有的風險是不可能的,無需對風險評價的過分精確,否則勞而無功。風險的程度本身并沒有實質的物理意義,僅僅表明采取行動的需要;在進行風險評價時,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反映出必要的事實情況。
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將結合工程項目實例,在具體的實施中進一步完善各種風險評價方法,以期建立有效的工程項目投資風險評價的方法體系。
參考文獻:
[1]張英,沈文.AHP法在工程風險評估中的應用及風險防范[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09(3):63-66.
[2]張英,張翠英.基于AHP的建設工程風險評估方法研究[J].商業研究,2006(24):53-55.
[3]王家遠,王宏濤.基于不確定AHP的建設項目風險模糊綜合評判[J].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06(1) :48-53.
[4]朱彬,劉進.航天項目風險綜合評價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 2002(B10): 206-208.
[5]任宏, 秦基勝.基于三角模糊數的巨項目投資決策與風險評價[J].統計與決策,2007年1月(理論版): 45-47.
[6]代利明,陳玉明.幾種常用定量風險評價方法的比較[J].安全與環境工程,2006(4):95-98.
[7]包金玉.定量和定性風險評價方法分析(英文版)[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8(增刊2): 5-8.
[8]Kuei-Hu Chang, Ching-Hsue Cheng.Evaluating the risk of failure using the fuzzy OWA and DEMATEL method [J].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LLC 2009.
[9]WILLIAM T. HUGHES. Risk Analysis and Asset Valuation: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Using Stochastic Rents [J].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1995, 11:177-187.
[10]Zvi Safra, Uzi Segal. Risk aversion in the small and in the large: Calibration results for betweenness functional [J]. J Risk Uncertain, 2009, 38:27-37.
[11]Toshio Nakagawa.Advanced Reliability Models and Maintenance Policies [M]. Springer Series in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2006.
[12]JOHN QUIGGIN, ROBERT G. CHAMBERS. Risk Premiums and Benefit Measures for Generalized-Expected-Utility Theories [J].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8, 17:121-137.
[13]W. KIP VISCUSI. Risk-Risk Analysis [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4, 8:5-17.
[14]F.K.Crundwell. Finance for Engineers --Evaluation and Funding of Capital Projects [M]. Springer London, 2008.
[15]Zvi?Safra, Uzi?Segal. Risk aversion in the small and in the large: Calibration results for betweenness functionals[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2009, 1:1-86.
[16]趙艷.風險投資項目中技術風險評價[J].價值工程,2008,(12):153-156.
篇8
1.2設計招投標要求的風險。現今的電力設計市場是賣方市場,經常出現壓縮正常的設計費、擠壓合理的設計周期等現象。這導致設計市場的畸形發展,因此,怎樣招標對設計質量非常重要。
2.初步設計階段的風險管理。初步設計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設計的依據;設計的規模;主要設備布置及一二次電氣系統圖;主要土建圖紙;衡量的主要經濟量化條件及剖析。在這個階段的風險主要包括:
2.1業主擅自干預的風險。業主有時會自作主張修改設計圖,企圖按照個人意愿進行,結果導致設計停頓。其次,一些業主不經設計同意擅自復制設計材料,不能在約定時間將設計費交給設計方,極力壓縮設計費用等現象。
2.2新技術應用的風險。若對一項技術沒有充分掌握就直接采用,或第一次進行該項目設計,沒法參考以前的技術積累,會出現比較大的風險。
3.施工圖設計階段的風險管理。在施工圖設計階段,需要完成的制圖量非常大,需要不同專業之間進行技術相互協調和相互配合。在這個階段的風險主要包括:
3.1施工單位與設計單位配合的風險,當施工單位由于技術原因導致施工困難時,往往以難以施工和設計不夠詳細等原因要求設計單位更改設計。
3.2監理單位與設計單位配合的風險。監理單位為了有效控制工程投資,會出現要求設計單位降低標準,或對設計圖紙進行變更。
3.3設計人員工作安排的風險。設計人員需要對設計質量負責,對設計投資掌握負責和對設計周期負責。目前設計單位的設計周期短,為把設計任務及時完成,會出現設計質量存在缺陷。
3.4審查圖紙的風險。由于趕工程進度原因,審查人員無法確保對圖紙質量進行全面、詳細審查。
二、電力設計項目的風險評價
電力設計項目的風險評價包括確定風險發生概率分級和風險影響程度分級,進而進行風險等級分析評估,確定風險管控優先級。1.風險概率評價。根據歷史資料法或層次分析法,對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度進行量化評價。其中等級分別分為5,4,3,2,1,對應的可能發生比率為(≥1/2,1/3,1/8,1/20,1/80),即概率發生可能性為:極高、高、中、低、極低。
2.風險危害嚴重程度評價。風險概率評價完成后,需考慮風險事件影響項目的危害嚴重程度,如表1所示。其中項目目標分為質量、進度、費用和范圍4項,權重均為0.25。
3.風險指標體系的風險概率數。對每一種風險指標,根據概率度和嚴重程度相乘得到風險概率數。該數越大,風險的危害越嚴重。以某一電力設計項目為例,計算各風險指標的風險概率數。可得,設計招投標要求和設計人員工作安排的風險概率系數最高,需進行風險應對和監控。
篇9
1 工程項目風險管理
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是指對項目工程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分析與處理,以期以最小成本實現最大利益。而在橋梁施工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不僅具有客觀性、突發性、多變性、無形性等特征,而且影響因素復雜,一旦出現風險,其損失往往難以計量。為便于管理橋梁施工風險,通常將其風險概括為成本風險、質量風險和進度風險,而具體的風險管理方法又因管理步驟和對象的不同有所差異,如借助流程圖法分析、識別橋梁施工的潛在風險,通過構建模型、統計數據用于評估橋梁施工的風險可能性和影響范圍,借助轉移、規避、緩解等方法用于應對橋梁施工風險等,下面就其常見風險管理方法進行重點分析。
2 橋梁施工風險管理方法分析
2.1 橋梁施工風險識別方法
在風險識別中,我們可以借助檢查表法對其風險進行初步識別,如與施工材料價格、用工標準、施工合同、工程變更等相關的成本風險,與材料質量、機械性能、技術水平、監管力度等相關的質量風險,以及與施工條件、項目設計、資金劃撥、現場管理等有關的進度風險,然后可以利用流程圖法羅列施工具體情況細化風險;或利用幕景分析法詳細分析風險因素,以此篩選、監測、判定施工風險;或利用表上作業法將橋梁施工中的局部和整體、內部與外部、可控和不可控等風險匯成表格,以此較為準確、全面的識別風險。
為保證橋梁施工風險結果的全面性與準確性,建議先后采用故障樹分析、頭腦風暴和德爾菲法,即首先對橋梁施工組織計劃進行層層分解,列出其風險因素,便于直觀、清晰展現潛在風險,然后以小組會議的形式集思廣益,完善風險識別,最后結合德爾菲法中的專家意見,整合風險因素,確定風險事件,編寫風險報告。
2.2 橋梁施工風險估計方法
風險估計是指對識別的橋梁施工風險的可能性、嚴重程度、影響范圍等進行估計,此時估計的風險對象為單個風險,而非整個橋梁工程風險,具體包括匯總數據、構建模型、預測概率、估計后果幾個環節。
通常在估計橋梁施工風險事件概率時,可利用歷史資料分析法,如考慮到當地降雨量對橋梁施工影響較大,便可收集近年來施工時間段內的氣象資料用于計算概率;可基于一定的規律,進行理論概率分析,如常見的數學期望值、方差等參數;也可利用等可能、主觀測驗、統計估算、專家估計等主觀概率法進行估計,但在這之后,盡量輔以貝葉斯法,即,以此提高概率估計的準確性。同時針對橋梁風險事件損失,可利用盈虧平衡、敏感性等方法估計確定風險損失,利用折中準則、最大數學期望、等概率法等估計不確定風險損失。其中經濟損失可以貨幣形式加以估計,如融合直接經濟損失、第三者責任損失以及工程修復、加固、返工費用用于估計橋梁施工質量損失等。
2.3 橋梁施工風險評價方法
合理的風險評價是制定風險應對措施的重要依據,這就要求我們基于風險事件的識別和確定,概率大小和風險后果的估計,對橋梁施工風險事件的重要等級等加以客觀評價。
該環節常見的方法有主觀評分法,即羅列風險事件,經專家加以科學評價,最后得出總體風險程度,其雖然便于操作和使用,但結果的準確性取決于評價標準和打分的可信度;模糊評價法,若在橋梁實際施工中很少有資料值得參考,則可采用模糊評價法,主要是基于對所有風險因素影響程度的分析,合理劃分其權重,然后構建模型用于推算風險等級;層次分析法是應用十分廣泛的風險評價方法,具體應立足于評價目標和準則的確定建立模型,隨后兩兩比較構造矩陣式判斷圖表,最后計算對象的相對權重,并就其一致性進行檢驗。此外,MC法、PERT法、等風險圖也在風險等級評價中有所應用。
2.4 橋梁施工風險應對方法
風險應對是橋梁施工風險管理的最后環節,此時需要做的是如何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或者將其轉化為機會,而涉及的風險應對方法有很多,如風險轉移、規避、利用、緩解、自留等,具體選擇何種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橋梁施工的實際情況。
如在風險轉移中,可以協議或合同的形式將部分風險損失轉移至第三方身上,可以是項目分包、出具履約保函或進行擔保,也可以合理利用合同條件和計價方式,或進行投保,一般適用于風險概率不高但損失巨大,或資源有限、風險難以預防等情況;若采取風險規避方法可以消除潛在風險,或免受風險影響,具體可以借助強化技術管理、進行風險管理教育、認真執行方針計劃、放棄實施項目等方法改變風險概率或后果;若在橋梁施工過程中遇到投機性質風險,可基于對價值和代價的合理分析采取風險利用策略;有時風險事件的影響并不會影響大局,甚至縱觀全局而言,被動接受風險最為省錢省事,故可采取風險自留方法;此外針對已知風險,可優化項目資源配置加以控制,而對于難以預測和控制的風險,則需深入研究制定方案,此時只能緩解風險用于降低其概率和損失。
3 結語
在橋梁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風險,至于風險的具體成因、表現形式、發生概率、影響范圍等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為防患于未然,我們有必要結合橋梁施工特點,就其風險管理方法進行探討,以此提高施工質量,保障工程功能,增加企業效益,推動橋梁建設事業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 范錫奎.橋梁施工的風險管理方法研究[J].科技風,2013(12).
篇10
1水電并購風險指標的層次結構
并購是一項高風險的資本運營活動,但企業的發展又離不開這種戰略,所以企業不得不直面風險、迎難而上。因為并購風險具有長期性、潛在性、動態性、傳導性和多源性等特點,而且并購風險因素的辨識還受并購管理人員的知識、經驗的制約,因此,它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鑒于中小型水電項目并購風險的復雜性,本文按照并購順序從戰略決策階段、交易階段、并購整合階段三個階段來對風險因素進行探究,以便在并購實踐中有效地認識、分析中小型水電并購中的風險類型,并合理科學地管理并購中的風險。由此,可以畫出中小型水電并購風險因素的層次結構圖如圖1所示。
2 基本理論介紹
2.1 層次分析法(AHP)簡介
層次分析法,又稱AHP,是美國數學家T.L.Saatty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在經濟學和管理學中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它的基本思路是將復雜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層次,在最低層次通過兩兩對比得出各因素的權重,再通過由低到高的層層分析計算,最后計算出各個方案對總目標的權數,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
層次分析法主要計算步驟:構造兩兩比較矩陣之后,為了計算本層元素相對于上一層元素的相對重要性,需要首先通過矩陣計算出最大特征根,并求出特征向量Wi。由比較判斷矩陣確定權重Wi,可以有許多方法,本文采用特征向量法中的和積法,具體步驟如下:
5.一致性檢驗
當兩兩比較矩陣的階數大于3時,我們通常難以構造出滿足一致性的矩陣。但判斷矩陣偏離一致性條件必須有一個范圍,因此,為了判斷因素之間的相對重要程度是否合理,須鑒別判斷矩陣是否處于可接受的范圍內。一般,我們常用公式C.R=C.I/R.I來對判斷矩陣的一致性進行檢驗,其中C.I=(λmax-n)/(n-1),而公式中的另一指標R.I的取值,則表1所示。
其中,兩兩比較矩陣的階數不同,隨機一致性指標R.l也會隨之產生變化,一般情況下,出現一致性隨機偏離的可能性隨著矩陣階數的增大而增大。當CR
2.2 CIM模型簡介
控制區間和記憶模型(Controlled Interval and Memory Models),簡稱CIM模型,它的核心是“Controlled”和“Memory”,所謂“Controlled”指的是在對風險變量的直方圖進行疊加計算時,為了減少疊加所帶來的誤差而將概率區間縮小,原疊加變量的相應概率區間分解得越小,得到的結果將會越精確。“Memory”指的是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風險因素變量進行概率疊加,可以用 此種方式將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考慮進來,即將之前概率分布疊加的結果記憶下來,再應用“Controlled”的方法將記憶的結果與后面風險因素變量的概率分布進行疊加,直至計算至最后一個風險因素變量為止。
CIM模型有兩種,一種是串聯響應模型,一種是并聯響應模型。對于本項目來說,我們所要考慮的風險因素之間的關系,符合并聯響應模型。一項活動M中存在n個風險因素變量,只要其中任意一個風險出現,就會對活動M的風險產生影響。因此,風險因素變量X1,X2,...,Xn的概率分布組合模型稱之為“并聯響應模型”,這種并聯概率曲線稱為“概率乘法”。在實際計算過程中,概率乘法是由一系列的兩兩概率分布相乘所得到的,即先將兩個風險因素的概率曲線相乘,然后再與第三者相乘,如此計算下去,即可確定整個活動過程的概率分布曲線,它的組合影響概率計算公式為:
若有兩個以上風險因素變量,則將前兩個概率分布疊加后所得到的新的概率分布與下一個概率分布疊加,如此計算下去即可求得整個活動的風險概率分布。
2.2AHP與CIM可結合性分析
在并購風險分析的過程中,我們主要是應用層次分析法(AHP)計算風險因素的權重關系,其權重關系通過頭腦風暴法等手段實現,但是在計算最后總風險時要用到各個層次風險發生的概率,這樣,就可以在此過程中引入CIM模型,通過應用CIM模型來計算事件發生的概率,從風險事件的最底層風險因素入手,一步步求得上一層次風險事件的概率,最后綜合其二者求出整個風險項目的風險度,可以圓滿完成任務,比單一應用其一種方法計算結果要精確。
3實例分析
3.1企業基本情況
并購方:P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的投資性公司,投資領域涉及電力、鐵路、民航、電子等十多個行業,是省內綜合實力最強的企業之一。
目標項目:Q項目包括兩個水電站項目,分屬同一股東控制的兩個水電開發公司。兩個電站的裝機容量分別為24MW和22MW,且均已投產。目前,兩電站均接入地方電網,不含稅電價為0.25元/千瓦時,分豐枯、峰谷的電價,不會出現因電力需求不足和輸電線路容量受限等導致棄水限電的現象。
交易結構: P公司擬以現金購買的方式分別收購兩個項目公司100%的股權。
項目并購動因:1.該水電公司符合P公司的發展戰略,若收購成功,該項目將成為M公司在該省的第一個水電資產,可以通過收購該項目逐步打開該省的水電市場。2.Q項目均已投產,收購完成后即可為P公司帶來長期穩定的收益。另外,兩電站的CDM項目先后與2008年在聯合國注冊成功,目前已取得減排收入,收購成功后,P公司可獲得30%的CDM收益。3.該項目水能資源較好,可以通過收購該項目取得優質的水能資源點。
3.2 風險分析步驟
3.2.1計算主風險因素因素權重
首先請15名專家對本項目的主風險因素兩兩對比其相對于項目來說的重要程度進行打分,取平均值,通過這些數據即可得到主風險因素A,B,C的兩兩比較矩陣P為:
3.2.2應用CIM計算二級指標概率分布
在確定本并購項目的風險評價集后,通過10位專家對每一個二級指標風險因素的風險等級進行評價,得到如下數據:
再以戰略決策風險A中的二級指標風險因素舉例,應用CIM模型計算主風險因素A的風險等級分布,首先將A1與A2的風險發生的概率進行疊加,計算步驟如表3所示:
再將表6中第一次合并得到的結果與A3的風險概率進行并聯疊加,所得的結果再與A4進行并聯疊加,最后我們就可以得到戰略決策風險A的各等級風險所發生的概率,用同樣的方法我們可以得到交易風險B,整合風險C的各等級風險所發生的概率:
3.2.3計算總風險概率分布
將表4中計算的主風險概率分布乘以每個主風險因素的權重W=(0.665,0.231,0.104)T,即可求得整個項目并購的總風險,如表5。
3.3并購風險評價
在AHP與CIM模型相結合的風險評價模型的基礎上評價P公司對Q水電股權并購風險,從分析結果來看,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從主風險因素概率分布情況可以看出,交易風險在適中風險區間發生的概率值均比戰略風險和整合風險略高,在較高風險區間發生的概率與整合風險相當,在并購過程當中,應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防范與控制。
2.通過并購總風險概率分布情況可以簡單而直觀的看出,本并購項目的風險主要集中在較低風險和適中風險層次,概率分別為0.455和0.431,而在較高風險和高風險區間發生的概率僅為0.033。由此可知,通過本文所構建的模型計算出來的該并購項目的風險不大,P公司可以按照法定程序來對Q水電實施并購,但在并購過程中,仍然要主要風險防范的問題,盡量將風險損失值降到最低。
4總結
本文采用了CIM與AHP相結合的新模型來對水電項目并購風險進行分析,應用這種新的風險評價模型后,不僅解決了在并購風險分析中最容易出現的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脫節的問題,還顯著提高了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從而為中小型水電并購決策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事實上,應用此種方法,還可以對不同的并購方案進行風險分析與評價,從而選擇出最優的并購方案,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僅對現已制定的并購方案進行風險分析與評價,得出了科學直觀的結論。另外,若將二級指標因素進一步細分,從最底層風險因素著手,應用CIM模型計算概率,應用AHP計算風險因素的權重,還可以得到更為精確的結果,從而為水電項目并購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陳峰.上市公司并購中目標公司的VaR及對策研究[D].江
蘇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王波,黃薇.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庫區生態環境工程補償措
施相對重要性研究[J].水利經濟,2007(01):27-29.
[3]程洪霞.層次分析法在水泵機組安全檢測中的應用[J].科
學之友,2010(02):26-28.
[4]田少波,張培林,劉鐵鑫等,CIM模型在高速公路投資風險
評估中的應用[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
版),2009(03):483-485.
[5]高祺勛,權聰娜,李博,馬麗.灰色模糊CIM模型的電力項
目融資風險評判構架[J].工業工程,2010(04):96-99.
[6]王振強,劉玉杰,于九如.SCERT在大型工程項目風險分析
與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2(07):
105-108.
[7]趙培生.模糊CIM模型在評標中的應用[J].港工技術,
篇11
1. 首先進行風險識別
建筑工程無時不刻都存在風險。首先要進行風險識別,就是標識出整個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對項目產生影響的風險。風險因素識別應注意借鑒歷史經驗,特別是后評價的經驗。同時可以運用“逆向思維”方法來審視項目,尋找可能導致項目“不可行”的因素,以充分揭示項目的風險來源。風險識別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風險分解法、流程圖法、頭腦風暴法、檢查表法、情景分析法 等等。具體操作中,大多通過專家調查的方式完成。就工程建設施工階段而言,風險可以分成以下幾類:技術風險、管理風險、組織風險、外部風險。
2. 然后進行風險的估計
在進行風險識別并分類之后,必須就各項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概率)和對項目的影響程度做一些分析和評價。風險估計的方法包括風險概率估計方法和風險影響估計方法兩類,前者分為主觀估計和客觀估計,后者有概率樹分析、蒙特卡洛模擬等方法。風險估計應采取定性描述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而對項目面臨的風險做出全面的估計。
定性評估是將風險發生概率和影響力分成低、中、高、極高等幾個等級,通過相互比較確定每個事件的等級。例如在工程建設項目中,某些風險發生的概率比較高,但影響可能只是局部、有限、輕微的,則該種質量通病風險的等級是低級或中級。反之,如果發生的概率非常低,但風險產生的影響極其嚴重,則最終的后果可能是中高等級。
定量評估:將發生概率和影響力用0~1之間的一個數字描述,然后找出那些“概率×影響力”乘積大的事件。例如在建設工程項目中,往往項目進度要求很緊, 但專業施工隊伍人員不足,這個事件的發生概率大概為0.5,卻影響整個項目的成敗,影響力為0.8,則整個事件的定量評估值為0.5*0.8= 0.4。
定性與定量不是絕對的,在深入研究和分解之后,有些定性因素可以轉化為定量因素。
3.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是在風險估計的基礎上,通過相應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對風險程度進行劃分,以揭示影響項目成敗的關鍵風險因素,以便針對關鍵風險因素采取防范對策。風險評價包括單因素風險評價和整體風險評價。
單因素風險評價,即評價單個風險因素對項目的影響程度,以找出影響項目的關鍵風險因素。評價方法主要有風險概率矩陣、專家評價法等。
項目整體風險評價,即綜合評價若干主要風險因素對項目整體的影響程度。對于重大投資項目或估計風險很大的項目,應進行投資項目整體風險分析。
4. 制定風險對策
風險對策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應貫穿于全過程;應具有針對性;應有可行性;必須具有經濟性;是參建各方共同任務。
風險應對策略主要有四種: ①規避:通過變更項目計劃消除風險或風險的觸發條件,使目標免受影響。這是一種事前的風險應對策略。例如,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明確工程建設內容、確立合理施工方案、明確資源的需求量和時間、加強與各參與方的溝通,確保項目資金等。②轉移: 不消除風險,而是將項目風險的結果連同應對的權力轉移給第三方。這也是一種事前的應對策略,例如,將工程建設中的質量、安全責任交給監理方控制或與相關方簽定補償性合同。③弱化:將風險事件的概率或影響力降低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例如,在正式的工程建設之前對人員、機械、資源狀況進行評估,增加后備資源等。④接受:不改變項目計劃,而考慮發生后如何應對。例如當工程建設出現問題時按事先制定好的應急計劃處置或執行撤退計劃。
5.風險分析的結論
在完成風險識別和評估后,應歸納和綜述項目的主要風險,說明其原因、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全面、清晰地展開項目的主要風險。同時將風險對策研究結果進行匯總,內容一般包括主要風險的名稱、風險起因、風險程度、后果及影響、主要應對策略等。
6.風險監控
篇12
在實際工作中,用解析法對工程項目進行風險分析有時會遇到困難。例如, 有時往往沒有足夠的根據來對項目盈利能力指標的概率分布類型做出明確的判斷,或者這種分布無法用典型的概率分布來描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知道影響項目盈利能力指標的不確定因素的概率分布,就可以采用模擬的方法來對工程項目進行風險分析。
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是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項目的財務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量化計算、分析論證,為項目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同時也是BOT、TOT等新型特許經營投融資模式下投資者進行項目投資決策的依據。在項目經濟評價中采用的基礎數據如建設投資、成本費用、產品(服務)價格、建設工期等大部分來自對未來情況的預測與估計,由此得出的評價指標及做出的決策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風險。為了向項目投資決策提供可靠和全面的依據,在經濟評價中除了要計算和分析基本方案的經濟指標外,還需要進行不確定性分析和風險分析,并提出規避風險的對策。
蒙特卡洛法是一種通過對隨機變量的統計試驗、隨機模擬以求解各類技術問題近似解的數學方法,其特點是用數學方法在計算機上模擬實際概率過程,然后加以統計處理,解決具有不確定性的復雜問題。解決經濟上的隨機概率問題,蒙特卡洛法被公認為是一種經濟而有效的方法,在投資項目風險分析中很有實用價值。本文試以某建筑企業一期工程為例,利用計算機編制程序,嘗試蒙特卡洛模擬技術在建筑工程項目風險分析中的應用。
2 項目概況
某建筑企業一期工程項目采用BOT模式,目前仍在進行設計及招投標階段。按照初步設計概算結果,該建筑企業一期工程建設投資213.75萬元,流動資金515.37萬元,年經營成本3066.50萬元。
根據項目實施計劃,本工程建設期為3年,各年度投資使用比例為22%:42%:36%;生產運營期按照經濟使用年限設定為20年,固定資產殘值率為4%;年銷售收入預計為6570萬元,經濟評價不計算增值稅,只計取城市建設維護稅、教育費附加和防洪基金;基準收益率按目前建筑行業內部收益率標準取4%,以財務內部收益率大于基準收益率為項目可行。按照以上基礎數據進行財務分析,得稅前財務內部收益率為5.38%、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4.77年,財務凈現值(i=4%)為5234萬元,均能滿足財務最低要求,從財務分析的角度認為項目是可行的。
3 模擬過程
蒙特卡洛模擬法的實施步驟一般是:確定風險變量,分析每一變量可能變化的范圍并確定這些變化的概率分布,構造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模型;通過模擬試驗,為各風險變量抽取隨機數,并將隨機數按照概率分布模型轉化為變量的抽樣值;將抽樣值組成一組經濟評價基礎數據,計算出評價指標值;最后重復進行試驗,進行若干次模擬后整理試驗結果所得項目評價指標值的期望值、方差、標準差和它的概率分布及累計概率,繪制累計概率圖,即可求出項目可行或不可行的概率。
3.1 確定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
在工程項目經濟評價中,通常采用歷史數據推定法或專家調查法(常用德爾菲法)確定變量的概率分布。對此建筑工程進行模擬,采用專家調查的方法測算確定風險變量的分布模型。
3.1.1 建設投資的概率分布。建設投資的概率分布采用三角形分布,邀請專家根據項目初步設計概算情況對項目投資進行預測,估計項目投資的最樂觀值、最大可能值、最悲觀值,求取專家意見的平均值,并計算標準差和離散系數,離散系數滿足專家一致性要求時,經測算估計最后確定三角形分布模型,結果為:樂觀值34181萬元,最大可能值采用概算值40213.75萬元,悲觀值44235萬元。
3.1.2 經營成本和銷售收入的概率分布。經營成本和銷售收入的概率分布均采用正態分布,邀請專家對經營成本和銷售收入的期望值、分布范圍和范圍內概率進行估計。選取三位專家對經營成本的估計結果進行計算示例如下:第一位專家認為經營成本的期望值為3000萬元,在2760―3240萬元范圍內的概率為90%,即在2760~3240萬元范圍外的概率為10%,小于2760萬元(或大于3240萬元)的概率為5%,即比期望值3000萬元減少240萬元的概率為5%,查標準正態分布概率表或通過計算機程序計算得離差為-1.645,即相當于期望值偏離了-1.645ð,于是標準差ð=240/1.645=146萬元。同理計算其他專家對經營成本的期望值與標準差的估計值,結果見表1。專家估計結果標準差的平均值為164萬元,方差為247,離散系數為 ,滿足專家一致性要求,從而確定經營成本的概率分布服從N(3037,1642)的正態分布。
采用同樣的方法,經專家估計確定經營收入的概率分布服從N(6570,3802)的正態分布,過程從略。
3.2 抽取隨機數,產生變量抽樣值
本文的模擬過程完全由計算機程序完成,隨機數采用編程語言提供的隨機數函數獲取。
對建設投資、經營成本和銷售收入分別獲取隨機數,以此隨機數作為變量的概率值,并根據相應的概率分布模型轉化為各隨機變量的抽樣值,轉化過程如下:
3.2.1 建設投資服從三角分布,直接利用概率的數學含義即三角形面積求取隨機變量。
3.2.2 經營成本和銷售收入服從正態分布,正態圖上陰影部分的面積為隨機數產生的概率值,由概率值查標準正態分布概率表或通過計算機程序計算得出抽樣值距期望值的離差,可以確定隨機變量的抽樣值:抽樣值(x)=期望值±離差×標準差。
3.3 計算抽樣的評價指標值
確定出一組建設投資、經營成本和銷售收入等隨機變量的抽樣值后,以這組抽樣值為經濟評價的基礎數據,流動資金按照經營成本的抽樣值與期望值之比進行調整,計算項目經濟評價指標值。常用的評價指標有財務凈現值、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一般采用財務內部收益率,在計算期內按照以下公式采用計算機試算內插法求解FIRR:
NPV=
其中流入資金CI包括銷售收入和計算期末回收殘值、回收流動資金;流出資金CO包括建設投資、銷售稅金、經營成本等。
3.4 模擬結果及試驗次數對結果的影響分析
重復以上隨機試驗,使模擬結果達到預定次數后,以每一次試驗發生的頻數作為概率,按內部收益率由小到大進行排序,整理全部試驗結果的期望值、方差、標準差,并計算累計概率,即可求取財務內部收益率小于基準收益率的累計概率,從而確定項目可行或不可行的概率。對該工程進行試驗次數為2000次的一次模擬,整理模擬結果,得內部收益率的平均值為5.64%,方差為1.93,離散系數為24.63%。按內部收益率由小到大進行排序計算,可確定內部收益率低于基準收益率4%的累計概率為12.75%,即內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4%的概率為87.25%,可見此工程項目的財務風險較小。
4 計算機模擬程序
采用蒙特卡洛模擬法進行風險分析,計算過程重復性強、工作量大,一般利用計算機程序完成。為了將蒙特卡洛模擬技術引入污水處理項目經濟評價風險分析中,筆者采用可視化編程語言Visual Foxpro編制了計算程序。
采用該程序,可以根據專家調查結果確定風險變量的分布模型、實現正態分布概率值與離差的相互轉換(計算標準正態分布表中的數據)、抽取隨機數并產生抽樣值、計算經濟評價指標、在設定試驗次數下的一次模擬和多次重復模擬、查看模擬結果、形成模擬結果概率圖表等,實現短時間完成數千次模擬試驗的計算、分析和輸出。上述表2中統計出了在P2.8G計算機上利用該程序進行不同試驗次數的一次模擬耗用時間數,其中試驗次數為2000次時一次模擬耗時僅用2.97秒,進行20次重復模擬累計耗時約1分鐘;若試驗次數為10000次,20次重復模擬累計耗時將達5分鐘。
在建筑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經濟評價工作中,對風險分析有著較高要求,對項目進行風險概率分析的更是重要,而采用蒙特卡洛模擬技術進行模擬分析是重要手段。本文通過對某建筑工程作為算例,編制計算機程序進行蒙特卡洛模擬分析,得出項目可行或不可行的概率,為建設方提供決策依據,并為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進行風險分析提供案例,同時為BOT、TOT等新型特許經營投融資模式進行項目投資決策的風險分析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徐鐘濟. 蒙特卡羅方法[M ].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5.
[2]李樹良、郭耀煌. 風險分析計算機模擬方法論[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1994, 4.
[3]肖維品, 歐文平, 歐陽安. 工程建設項目投資風險分析的實用方法[J]. 重慶建筑大學學報, 1997, 19 (6) : 7214.
篇13
Abstract: In this thesis, the conception of absolute value and comparative value of risk is put forward, then how to synthesize the probability index and the aftermath index, and how to ascertain the risk rank of a multiunit object is probed into.
Key Words: Risk, absolute value, comparative value, synthesize, risk rank
前 言
隨著社會對生活和工作的安全條件的日益重視,人們對于風險評價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出現了一些較成熟的風險評價方法,并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但是,目前的一些風險評價方法由于沒有認真區別對待事故風險所包含的事故發生可能性、后果嚴重度實際值和理論值的不同以及兩者之間存在的關系,使得一些風險評價方法在基本的評價原理或評價模型上存在不合理或不完善的地方。本文提出事故風險的絕對值和相對值的概念,研究分析了風險評價的基礎模型和一些評價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2. 風險的絕對值和相對值
風險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一定時期內各類可能發生的事故發生的概率,或各類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另一方面是指該時期內一旦這些事故發生,其造成損失的大小,或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
也可以說,風險就是事故發生概率和事故損失或者是事故發生可能性和后果嚴重程度的綜合反映。需要注意的是,事故發生可能性和后果嚴重程度可以反映事故概率和事故損失的大小,但不能把它們等同看待,在進行風險評價方法研究時,必須看到它們概念的不同給風險評價研究帶來的影響。這就是需要區分風險的絕對值和相對值的原因所在。
2.1 風險的絕對值
通過精確地、科學地分析和計算,得出某一時間段內事故發生的概率值和損失值,這個概率值和損失值或者兩者的乘積就是風險的絕對值。
我們進行風險評價時,都希望能得到事故風險的絕對值,因為這個值可以直接地、直觀地、準確地反映出評價對象發生事故的危險程度。然而這往往只是一種理想,實際上經常是很難得出這個絕對值,特別是事故發生的概率值。比如,對于生產工藝復雜、生產環境多變,事故地點不確定,事故致因多重性的煤礦企業,在保證起碼的精確度的條件下,直接計算出井下某一地區發生瓦斯爆炸事故的概率值及其損失大小,是不太可能的。
2.2 風險的相對值
雖然風險的絕對值很難得出,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間接的方法對事故的危險程度進行評價。通過對影響事故發生可能性和后果嚴重程度的各種內因和外因的分析與綜合,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指標,雖然它不是概率值或損失值,且一般不能轉化成概率值或損失值,但它與事故發生可能性或后果嚴重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能反映事故風險的大小。只不過它不是反映風險的絕對大小,而是反映風險的相對大小。我們把這個指標稱為風險的相對值,包括事故發生概率的相對值和事故后果嚴重程度的相對值。例如對若干個礦井進行風險評價,我們如果得出了它們的風險相對值,那么,我們根據這個相對值,至少可以作出像“甲礦比乙礦風險大”、“丙礦比甲礦的風險大得多”、“丁礦風險最大”等這樣的判斷;或者根據大量的評價結果,劃分若干個風險等級,把甲列為三級危險,乙列為四級危險等等。目前一般的風險評價結果,都是相對風險,而非絕對風險。
2.3 風險的絕對值與相對值之間的關系
風險的相對值與絕對值之間存在著下面的關系:
風險的絕對值=ƒ(風險的相對值)十誤差
式中ƒ(х)是未知函數,對于不同的評價對象或使用不同的評價方法,ƒ(x)是不相同的,他們可能只是近似而非精確地擬合函數,而且由于缺少大量評價結果(風險的相對值)與實際風險的絕對值的對比,其具體形式是難以得到的。
式中的誤差包括三方面的誤差:
①由于評價方法不完善產生的誤差;
②由于函數ƒ(х)不精確而導致的誤差;
③由于評價使用的數據與評價對象的實際情況之間的不完全符合而導致的誤差。
3. 風險的表示方法
3.1 絕對風險的表示方法
(1)用事故發生概率和事故損失這兩個指標來表示絕對風險。這種表示方法可以給人直觀的、深刻的印象。
(2)用事故發生概率和事故損失的乘積這個指標來表示絕對風險。目的是表達和對比的方便。
3.2 相對風險的表示方法
(1)用事故發生可能性的評價結果和事故后果嚴重程度的評價結果作為表示相對風險的兩個指標。
(2)把事故發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嚴重程度的評價結果合成一個指標來表示相對風險。目的是為了表達、對比和危險等級劃分的方便。
我們通過對事故發生概率和損失的評價得出風險的相對值;事故發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嚴重程度。由于評價結果只是與實際的事故發生概率和損失大小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而這種關系的具體形式一般是不可知的,那么當我們把事故發生可能性和后果嚴重程度的評價結果合成一個指標時,就面臨一個如何合成的問題,是把事故發生可能性和后果嚴重程度的評價結果相乘,還是相加,或者采用其他方法。下面討論這個問題。
4. 事故發生可能性和后果嚴重程度的合成
事故發生可能性和后果嚴重程度的合成結果是風險的相對值,指的是發生事故的相對危險性的大小,而不是絕對危險性的大小。
4.1合成原則
(1)合成結果不一定是越接近絕對值越好,而是其變化越能反映絕對值的變化越好,即絕對值和相對值的相關性越強越好。
(2)因為風險評價的結果與客觀實際情況之間往往存在著較大的誤差,所以合成受誤差(評價方法誤差、數據誤差)的影響越小越好。
(3)為了有利于評價結果的處理和風險等級的劃分,合成結果越平穩越好,不要出現異常的大或異常的小。
(4)由于合成時存在事故發生可能性與后果嚴重程度的權值分配問題,所以要求權值分配越容易掌握越好。
4.2乘法合成
由于下式成立:
絕對風險=事故發生機率×事故損失
該乘積可以解釋是評價對象在一段時期內最可能的因發生事故而造成的損失的大小。所以我們首先想到的合成方法就是乘法合成,即:
相對風險=事故發生可能性的評價結果×事故后果嚴重程度的評價結果 然而在這里,乘法合成卻不是一個好的合成方法,原因如下:
首先,由于事故發生可能性的相對值并不是一個概率值,事故后果嚴重程度的相對值也不一定是事故損失的大小,只能說它們分別從兩個方面反映風險的大小,這時仍然把他們相乘起來,顯然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也失去了理論上的依據。另外,根據合成原則進行分析,乘法合成有以下缺點:
(1)乘法合成受誤差的影響較大。如下式所示:
相對風險=(事故發生可能性十誤差1)×(事故后果嚴重程度十誤差2)
=事故發生可能性×事故后果嚴重程度十事故發生可能性×誤差2十事故后果嚴重程度×誤差1十誤差1×誤差2
因為合成時出現誤差與事故發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嚴重程度的乘積項、誤差與誤差的乘積項,當誤差1和誤差2較大時,合成結果就會存在更大的誤差。
(2)乘法合成時,乘積變化范圍大,波動性大,不利于分級評價。
(3)乘法合成時,事故發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嚴重程度的權重不易分配,甚至無法控制。因為相乘的兩個因子的權重分配與相加的兩個因子的權重分配方法有著本質的不同,不能認為因子取值大的權重就大,因子取值小的權重就小。對于相乘的兩個因子,哪個因子對乘積的貢獻更大,是表現在哪個因子的變化范圍大,這里變化范圍指的是:
因子甲在[1,100]之間變化,且取整數,最小變化為1,即變化范圍是[1,2,3,…,100];
因子乙在[0.1,10]之間變化,且最小變化為0.l,即變化范圍是[0.1,0.2,0.3,…,10];
這時,甲和乙相乘時,我們可以認為甲和乙的權重是一樣的。
而如果因子甲在[10,100]之間變化,且最小變化為10,即變化范圍是[10,20,30,…,100],則當甲和乙相乘時,我們可以認為甲的權重小,乙的權重大。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乘法合成存在著難以解決的權重分配的問題。
4.3加法合成
加法合成也是一種容易想到的方法,如下式所示(事故發生可能性和后果嚴重程度的評價結果已經進行了權值分配處理):
相對風險=事故發生可能性評價結果十事故后果嚴重程度評價結果
加法合成的相對風險與絕對風險明顯地也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加法合成和乘法合成相比有以下的優點:
①加法合成受誤差的影響要比乘法合成小得多;
②加法合成的結果平穩的多,一般不會出現大小異常的現象;
③加法合成可以方便地給不同的因子賦予不同的權重。
4.4 合成方法的選擇
根據以上的分析,可以認為,把事故發生可能性的評價結果和后果嚴重程度的評價結果合成為一個綜合的反映事故危險性的相對風險指標,采用相加的方法比相乘的方法好,即相對風險等于事故發生可能性的評價結果與事故后果嚴重程度的評價結果的加權之和。
5. 風險等級的確定
5.1 確定風險等級的必要性
我們通過風險評價,得到能夠反映評價對象發生事故危險性大小的相對風險值,為了明確地表征這種風險程度,需要確定一個風險程度分級方法和分級標準,把評價所得的風險的相對值與風險等級對應起來,這樣我們才能明確區分評價結果多大時是相對安全的,多大時是比較危險的。分級方法和標準一般結合評價方法和分級管理的實際需要確定,要盡量貼近地反映評價對象實際的安全狀況或危險程度。
5.2 如何確定有多個評價單元的評價對象的風險等級
一個評價對象可能劃分若干個評價單元,例如,評價某一礦井發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危險性,以采煤工作面和掘進工作面劃分評價單元,假設該礦有甲、乙兩個采煤工作面,劃分為甲、乙兩個評價單元,對甲的評價結果為A甲,對乙的評價結果為A乙,那么,如何根據A甲和A乙確定整個礦井的風險等級呢?一般有以下兩種基本方法:
一種是用A甲和A乙相加的和確定整個礦井發生瓦斯爆炸事故的風險等級。這種方法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
(1)合理性。在相同的條件下,一個礦井采掘工作面越多,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后果也越嚴重。如果用單元評價結果相加的和確定整個礦井的風險等級,則評價單元越多,相加的和越大,從而風險等級也越高。這是其合理性。
(2)局限性。這種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對于評價單元少的礦井,即使其危險性很大,用這種方法確定的風險等級都可能會較小。例如,對于只有一個評價單元的礦井,無論這個單元發生事故的危險性有多大,使用這種方法所確定的礦井危險等級都有可能低于有三個評價單元、而每個單元發生事故的危險性都很小的礦井。這就是這種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它可能疏漏一些有重大事故隱患的礦井,影響了評價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還有一種方法是,對評價對象的各評價單元分別進行風險等級劃分,先得出各評價單元的風險等級,然后用其中等級最高的一個作為整個評價對象的風險等級。這種方法反映不出單元越多、風險相應增大的情況,但它沒有第一種方法在評價單元多少上存在的局限性,所以這種方法可以作為第一種方法的補充。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如果把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以第一種方法為主,以第二種方法為輔,將可以解決根據多個評價單元的評價結果確定評價對象的風險等級的問題。方法如下:
(1)把所有評價單元的風險評價值相加,得出整個評價對象的相對風險評價值,用第一種方法,依照相應的風險等級劃分標準,得出評價對象的第一個風險等級;
(2)對各評價單元,分別用第二種方法,依照相應的風險等級劃分標準,得出各自的風險等級,然后取其中等級最高的,作為評價對象的第二個風險等級;
(3)比較以上兩種方法得出的評價對象的兩個風險等級,取其中等級較高一個的作為評價對象的最終的風險等級。
6. 結束語
本文對風險評價模型及存在的一些疑議進行了研究與探討,提出了一些風險評價的基本原則,探討了風險評價的指標合成和風險等級劃分等重要問題,為風險評價方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