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思想道德自述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思想道德自述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思想道德自述

篇1

【文章編號】1007-4309(2013)03-0089-1.5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國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學術界對于孔子思想的研究很多①,但是對于孔子的“直”道思想研究則相對較少。實際上,了解孔子的“直”道思想,對于我們加深對儒家主體思想的認識有重要的作用。

一、“直”道的涵義

“直”在《說文解字》中的意思為:“直,正見也。”“直”,籠統地說,具有正直,公正之意,既可以指代主觀上行為與意圖,又包括客觀上對人的理性要求。《論語》中,孔子關于“直”的論述有很多,根據其主觀性與客觀性的偏重,可將“直”道思想的涵義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偏重客觀性之“直”。側重于客觀性的“直”主要是要求人的行為要公正無私。《論語·憲問》中說: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有人問孔子:“以恩德來報答怨恨,如何?”孔子說:“用什么來報答恩德呢?應當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孔子在提到“以德報怨”時,并沒有提到“以怨報怨”這樣的復仇,而是提出“以直抱怨”才更合理。

為此,朱熹認為:“于其所怨者,愛憎取舍,一以至公而無私,所謂直也。其所德者,則必以德報之,不可忘也。或人之言,可謂厚矣。然以圣人之言觀之,則見其出于有意之私而怨德之報皆不得其平也。必如夫子之言,然后二者之報各得其所然怨有不讎,而德無不報,則又未嘗不厚也。”②他認為,要真正做到真心實意的“以德報怨”是很難的,如果不是發自內心去做這樣的事情,還不如不要去做。只有按自己內心行事,才能寬己恕人。

偏重主觀性之“直”。關于主觀性之“直”,也正是學術界爭執較多之處。關于主觀性之“直”,有兩個很典型的事例。《論語·子路》中提到: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葉公告訴孔子說:“我的家鄉有一個正直的人,他的父親偷了別人的羊,而他作證告發了他的父親。”孔子則說:“我家鄉的正直之人與你家鄉的正直之人不同,父親替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而正直就在其中。”很顯然,葉公與孔子關于“直”的理解是不同的。葉公覺得大義滅親為“直”,而在孔子看來,血緣至親為上,這一點也從側面反映了儒家的孝悌思想。孝是出自于人的天性,是每個人的自然感情,因此,他認為“親親相隱”是人的感情流露。

為此,有的學者③認為,孔子所謂的“隱”多有包庇、縱容之意,而學術界也根據這這些觀點展開了相應的討論,分析“親親相隱”的復雜性。而筆者認為應從古人的角度去看歷史,孔子以真情實感為標準,這種“直”,則取其真心之意。父親偷了羊,做兒子的一定不愿將此事傳出去令父親蒙羞,因此選擇沉默。這就是孔子“直”道思想里對于“直”的另一種標準與界定。

另一個例子是《論語·公冶長》中: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予之。”孔子說:“誰說微生高正直?有人向他討點醋,他不直接說沒有,而是到鄰居那里借來給他。”其實,對于微生高之舉,從道德情感上來說是沒有錯的,但孔子認為,別人向你借東西,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這才是“直”。馮友蘭先生說:“孔丘常講‘直’。他說:‘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意思就是說,以自己為主,憑著自己的真情實感,是什么就是什么,有什么就說什么,這是人的本性,生來就是這個樣子的。”④也就是天之所命我者,我故有之,并不需要假借外求,應追求本心之所至。

二、孔子“直”道思想的內在意義

孔子“直”道思想的內在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直”與“仁”的關系。孔子認為,“直”是“仁”的基礎。“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是一種至高道德,這種道德要建立在一定的人品之上,即為“直”。馮友蘭先生認為:“真情實感是什么,就是什么,這是他認為‘直’的標準,也是仁的基礎。”⑤

孔子在《論語·子路》篇提到“剛毅木訥近仁”,在《論語·學而》篇提到“巧言令色,鮮矣仁”,前者憑自己的真情實感做事,而后者則專愛討別人歡心。在孔子看來,只有剛毅木訥之人才能成為仁人,他們所具備的品質就是“直”,對內不自欺,對外不欺人,從心所欲不逾矩,可謂“仁”。孔子常講“質直而好義”⑥,就是講究人的真性與實情內在的統一,以求達到“仁”的真正境界。只有“仁”者才能真性情,才能愛人而恕人,“直”所體現的正是這樣一種思想。

“直”與“誠”的關系。“直”道思想與人的心性修養也有著莫大的關聯。《中庸》也提到:“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這令人想到了孔子之所謂“直”,兩者之意是相似相通。所以,劉寶楠提到:“蓋直者,誠也。誠者內不以自欺,外不以欺人。《中庸》云:‘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測。’不二者誠也,即直也。故《系辭》傳言乾之大靜專動直,專直皆誠也,不誠則無物,故誠為生物之本。”⑦

孔子最為厭惡的就是不誠不真的偽善之人,《論語·公冶長》有云: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花言巧語去討好別人,孔子認為這并不是人的真實情感,一定別有所圖⑧。孔子在這里說的隱瞞與“親親相隱”顯然是不同的,前者是別有目的,后者則是天性使然。

可見,“誠”做為“直”的基本原則,關鍵在于既不欺天,也不欺人。因此,儒家思想中,經常堅持“三省吾身”⑨的道理也在于此,為了養浩然之氣,使自己的內心純正渾厚,不為外界功利所擾,才能留有心“誠”之道,與己寬,與人恕,與天地和。

綜上所述,孔子的“直”道思想,既有直覺的理性涵義,也有情感本能的深意。以“直”道修身,才能使自己內心純厚,將這種思想轉化為內在的準則要求自己。放眼社會,沽名釣譽者比比皆是,孔子的“直”道思想才顯的尤為重要。這并不是要將個人感情凌駕于法律之上,而是說人類法律的本身就具有勸善之意。自古以來,“法者緣人情而制”⑩,我們應正視這樣一種情感的本能,揚其善,約其私,努力構建一個人情與法律相和諧的人類社會。

【注釋】

①關于孔子思想的研究主要有謝詳皓:《中國儒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張岱年:《孔子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吳龍輝:《原始儒家考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劉蔚華,等。

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③自李哲:《“親親相隱”的歷史淵源》(《河北法學》,1989年第1期)發表后,“親親相隱”的論文逐漸增多,最初主要集中在法學界,后來慢慢延伸至社會學、歷史學、倫理學等領域。

④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1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⑤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1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⑦劉寶楠:《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⑧陳戰國:《先秦儒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篇2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2-0114-03

Teaching Practice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Course with Mind Mapping//ZOU Yaobin

Abstract In view of potential education value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functions, as well as common problems i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course, we have carried out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mind mapping. Teaching practices show that mind mapping is favorable to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enhances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facilitates the student’s review.

Key words mind mapping;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思維導圖由著名教育學家托尼?博贊于20世紀60年代首創而成。作為一種有效的創造性思維工具,它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個人的自我分析和問題解決,家庭和商業的各種計劃,甚至企業的員工培訓和經驗管理等方面[1]。特別的,教育界也通過研究和挖掘思維導圖的潛在教育價值和教學功能,已經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國內外的許多中小學課程的建設和教學中,典型的如外國語、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然而調研發現,在高校(特別是二本地方高校)的課程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的課程仍主要是偏文科的課程,比如外國語,鮮見在工科課程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這一創新思維工具。

另一方面,數字圖像處理作為工科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在遙感、交通、醫療、軍事、航天、航空等諸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盡管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有著如此廣闊的應用領域,數字圖像處理課程也有著特別重要的教學地位,但由于該課程起點高、難度大、公式多、概念多,加之二本地方高校學生的數學知識總體相對更薄弱,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感到枯燥,產生厭學感,很難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注意到思維導圖的正面教育價值和多樣化的教學功能,同時也注意到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教學中的典型問題,本文在分析思維導圖的基本涵義和特點的基礎上,簡要介紹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并探討思維導圖在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及其效果。

1 思維導圖的含義與特點

思維導圖通過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外向放射性結構,以一種高度可視化的模式來展現人的認知結構,從而實現大腦思維圖譜的外化。它是一種有效激發大腦思維潛能的創新思維工具[2]。

一幅思維導圖通常包含主題、節點、色彩、圖像等關鍵要素,以及連接這些要素的多樣化連線。這些關鍵要素通過連線連接成樹狀結構,從而能從多維度來組織和表達感興趣的領域知識。思維導圖由中心主題分支出節點,節點分支出子節點,并由此發散,節點不斷增加。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實際上反映的是一個思維過程,它從中心主題開始,隨著思維的不斷擴展和深入,逐步形成一個向周圍發散的樹狀圖。樹狀圖的同一層節點數表示思維的廣度,一個分支的長度表示思維的深度[3]。

思維導圖的基本特點主要包括:1)中心主題位于中央位置;2)主題涉及的不同主干內容作為分支向四周放射;3)每個主干內容由一個關鍵圖或關鍵詞構成,并放置于分支之上;4)各分支連接主題與主干內容或者兩個主干內容;5)不同級別的分支和內容可采用不同的色彩來區分[4]。

2 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

繪制思維導圖可以采用手工方式,也可以采用軟件方式。目前可用于繪制思維導圖的軟件較多,比較流行的有Mind Mapper、Mind Manager、XMind、Visual Mind、Headcase等教學與商業軟件。無論是手工繪制還是軟件繪制,都應該遵循共同的規則:突出重點、發揮聯想、清晰明白、形成個性風格。具體的繪制方法一般包括五個方面[5]:

1)在紙或者屏幕中心位置繪制所要表達的中心主題(可以用圖像或者關鍵詞表達中心主題);

2)從主題出發延伸出各級子主題,連接各級主題/子主題線條近粗遠細;

3)在各分支線上添加必要的關鍵詞或內容,可以隨時根據需要補充或刪減構成圖的分支;

4)為了反映各分支之間的關系,可將對應分支用箭頭相連接,同時可以添加一些小圖案或符號進行標記,以增強思維導圖的清晰性和生動性;

5)可以使用自己喜愛的形式或內容突出個性風格。

篇3

關鍵詞 :數字圖書館平臺;大學生;思想行為;教育功能導向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12—0037—02

收稿日期:2014—06—19

作者簡介:佟萍(1970— ),女,吉林白城人。吉林師范大學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信息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數字圖書館平臺在大學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大學生是數字圖書館的主要使用者,因此,怎樣利用數字圖書館平臺,使其成為大學生的“精神家園”和“第二課堂”,是現在高校圖書館急需解決的問題。研究分析數字圖書館平臺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引導作用有助于提高數字圖書館平臺的教育功能,使其成為大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從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數字圖書館平臺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消極影響

(一)顛覆了大學生的傳統文化價值觀

在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一個人內在的涵養往往體現在琴、棋、書、畫等層面,而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網絡包容了很多業余文化生活。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聽音樂、玩網絡游戲、看數字電影等,很多的業余娛樂都可以在網絡中輕松獲得,因此,他們投入到繪畫和書法上的精力就會越來越少,玩琴、棋等娛樂項目的人也越來越少,這一現象不僅對大學生的文化價值觀造成了影響,還對其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受數字圖書館的影響,傳統圖書館中的人文精神逐漸缺失,人文氣氛也不再那么濃烈,難以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二)對大學生的學術道德修養產生消極影響

受應試教育以及社會就業競爭壓力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壓力不斷增大,為了解決眼前的就業問題,很多學生難以深入地進行學術研究,因此,運用技術手段抄襲論文等學術不端現象屢屢出現,不良作風開始抬頭。雖然相關管理人員也對抄襲論文等造假行為進行了監督懲罰,但還是不能從根本上徹底消除學術不端行為。

盡管這種現象的產生有時代背景等其他方面的原因,

但這樣的造假行為會影響學生學術研究能力的發展,因此,應該予以重視。

二、數字圖書館平臺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積極引導

(一)有助于提升大學生自身人格的獨立性和主體性

通常情況下,大學生個體所表現出來的獨特品質被界定為自身人格的獨立性和主體性,這種獨特品質涵蓋了行為模式、心理素質、道德水平等綜合因素,同時,也涵蓋了創造性、獨立性、主動性等個體特質的多個層面,其中還包括自身的道德實踐主動性以及個體在社會既定道德標準之下的模式等諸多層面的內容。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只有在現實社會中有效地得到彰顯,才能夠體現出人格模式,進而將其內在的自律、自強等美好品德充分地展現出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大學生群體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在社會生活中充分實踐,有效地把控自我,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格獨立性,因此,獨立性和主體性人格的培養就顯得更加重要。[2]

可以說,大學生已經是數字圖書館的主體,只有數字圖書館才能夠真正體現用戶的主體性。所以,數字圖書館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自身人格的獨立性和主體性的要求,同時,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升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有利于大學生理想人格的形成。[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在實際工作中高度重視這一模式,充分重視數字圖書館對于大學生主體性人格培養的積極意義,仔細研究數字圖書館的重要作用。

(二)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全球經濟一體化更加快了知識更新的步伐。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以及各方面的壓力, 大學生只有不斷學習, 不斷地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完善自我,才能夠在社會中立足和發展。另外,隨著知識更新的大大加快,我們已經進入了終身學習的時代,教育的概念已經不僅僅指學校教育,還涵蓋自我教育和社會教育等諸多方面,是一種廣義上的“大教育”。政府也提出了“創建學習型社會”的戰略方針,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熱潮已經蓬勃開展起來。[4]圖書館作為文化教育中心是大學生獲取知識信息以及社會文獻信息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大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因此,數字圖書館海量的信息資源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對提高其綜合文化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

所謂信息素養是指在現代信息社會個體應該具備的尋找、評價和有效利用各種類型信息的能力,是對人的基本信息能力的一種要求。從人文層面看,它主要體現在人們面對信息時表現出來的一種修養以及心理狀態;從技術層面看,它主要體現在人們利用信息的意識和能力上;從信息意識的角度分析,它主要體現在人們是否能夠敏銳地感受有價值的信息或者新的信息,對紛繁復雜的信息是否具有持久的注意力和敏銳的感受力。現如今,我國大學生的信息思路還不開闊,信息感受力還比較弱,信息素質還有待提高。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學生對信息的主動性意識不強,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被動地接受,信息源主要來自課堂。大多數學生除了做論文設計等特殊情況,平時很少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去查閱圖書館某個資料,或者通過網絡檢索去做某項研究以及跟蹤深層次的研究資料。因此,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明顯缺乏連續性和針對性。

三、發揮數字圖書館的優勢,科學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行為

高校圖書館要充分發揮數字圖書館的優勢,轉變工作職能,深入了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規律,同時,為信息用戶檢索文獻提供高水平的服務,努力實現“以客戶為中心”和“服務育人”的管理理念,使得數字圖書館在大學生思想行為引導方面起到積極作用,促進大學生良好信息素養的養成。[5]例如,借助一些軟件和社會網絡,為大學生提供高效率的信息服務,幫助大學生整合信息資源;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提升圖書館的資源共享能力和服務水平。

另外,要完善監管體制,加強網絡信息的篩選與整合,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網絡,促進大學生思想意識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在尊重知識產權的前提下,杜絕學術不端行為,有效提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科學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提高大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熏陶。

綜上所述,數字圖書館平臺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引導是雙方面的。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應該有效地利用數字圖書館積極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行為,使其能夠合理利用數字圖書館提升自身信息素養。同時,通過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減少數字圖書館給大學生帶來的消極影響,以實現“服務育人”的工作目標。

參考文獻]

[1]胡瑜.大學生網絡信息查尋心理與行為的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5(5).

[2]趙超.網絡用戶信息行為狀態影響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8(3).

篇4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中的學生評價

在德國的職業教育中,行動導向法是普遍采取的教學方法。由于這種教學方法在德國已經是成熟的教學方法。通過到德國職業教育的調研中可以學到,德國對于學生評價有很獨特的地方。在德國的學生評價系統中,一樣有考試形式的客觀評價。也有以指導教師為主的主觀評價。由于德國職業教育資格考試是由各聯邦州和國家統一組織實施,其考試難度遠高于我國的職業資格考試。但是考核通過后其社會認知度也非常高。但是在學校內對學生的評價,往往不是以考試的形式來完成。而在德國職業教育中,學校給出的學生評價成績,對于學生獲取獎學金、就業、甚至工作待遇等都能產生很大影響。學校的學生評價對于企業對學生用工時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所以在德國學生是非常重視學校的學生評價。那么行動導向教學法中的評價系統到底有哪些優勢?

二、行動導向法中學生評價的特點

在傳統的評價體系。以我校電子技術課程為例,傳統的評價體系主要是以學生平時完成作業的質量以及期末卷面考試成績來對學生得出一個評價結果。而這樣的評價形式對于學習認真,聽老師話的好學生來說往往能得到一個不錯的成績。而對于部分動手能力強,卻不太擅長應對考試的學生來說。成績結果不能體現這個學生的真實能力。以至于作為教師自己在選拔優秀學生的時候都對這個評價成績只能作部分參考。

行動導向法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職業活動能力,以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能力為標準。在這個標準下,學生展示能力的方面就應該多元話。有些考試成績好的學生未必在動手綜合能力上面有很好的表現。那么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學生評價主要是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定三個方面來體現。最終給出的評價結果不再是一個分數的形式,而是一個綜合評定結果。所有的學生在完成教學環節時候都能把自己出色一面展示出來得到一個評價,而不在是以單一的考試,背書的形式。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中教學評價的展現形式

學生自評。在行動導向教學法中,學生展示環節是重要的教學環節。由學生自己來展示自己的產品成果,對自己的成果做一個客觀的評價。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要求學生很清楚自己的完成產品的標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產品評定的細則。這些信息內容也是作為教師在行動導向法教學中應該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內容。當然考慮到學生自評的主觀性,學生自評權重在20%是一個比較合適比值。

學生互評。在展示環節中,所有的學生除了要對自己的成果進行評定以外,還要對其他同學的成果進行評定。這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能夠讓學生的教學參與度達到最大化。教師真正的做到一個組織者的角色。這種形式的評價在德國的課堂中教師能熟練的運用,學生參與度也非常高。在我校的示范課堂上也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效果。學生不再對自己的成果漠不關心,而是非常看重互評成績,正面激勵效果非常好。這個環節,權重值50%。

教師評價。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成為組織者的角色,那是否就意味著沒有去評價的作用呢?也不盡然,比較學生在評價時候有時候看不到一些核心能力的重點,教師除了是組織者,同樣也扮演者幕后引領者的作用。教師評價應該是對前面兩項評價中所沒有涉及到的環節進行評價,同時也對前面評價成績中的偶然性做到了很好的控制。權重值30%。

綜合三樣評價結果,教師給出一個等級評定。這樣的評價才更符合職業學校的學生,讓學生在綜合素質能力方面得到全面展示。這樣的評定結果才具有代表性,評定成績才具備可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篇5

1.中學建構“心理-道德教育”模式的合理性所謂“心理-道德教育”模式,即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進行有機整合,以心育德、以德促心,促進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種新型的德育理念,這是更完整的心靈教育,能更好地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更有效地形成和諧、健全的人格。從歷史的角度看,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之間原本就存在一定的淵源。中國傳統哲學認為“心”即“性”,把心理等同于人品。中國傳統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關于怎樣做人,其實質蘊涵著人格和良好行為的培養。當然,這也是現代心理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此外,中國傳統的心理修養方式——內省,就是把心靈與品性修養結合在一起,依據內心具有的自覺性來把握、擴展和提升自己。可見,心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歷史同源。心理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質;思想道德教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二者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2.中學構建“心理-道德教育”模式對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首先,心理-道德教育模式是提高中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的必要手段,是培養健康合格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的需要。高中生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希望,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次,心理-道德教育模式是增強德育有效性和針對性的需要,能保證德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傳統的德育過程中,往往是說教多于啟發,指責多于疏導,教師將固有的規范灌輸給學生,使學生被動接受。心理-道德教育要求教師應在平等、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開展德育工作,這樣,學生就會減少了許多的思想顧慮,敢于敞開心扉,主動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最后,心理-道德教育模式給心育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活力,能更好地服務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

三、中學建構“心理-道德教育”模式的幾點探討

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建構“心理-道德教育”模式,讓心理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協同發展,發揮各自的優勢,促進中學生全面發展,是提高中學德育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1.構建校長直接領導下的“心理-道德教育”工作體制,全員參與,共同營造心育、道德教育一體化的協同發展環境一是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保障體系。以學校高層為領導、全體教師為主力軍的工作隊伍是構建“心理-道德教育”模式,實現德育、心育一體化的主要保障。以班級為單位、全體教師為實施者,充分有效地把德育和心育結合到一起,不斷提高教師的德育、心育水平。二是培訓和加強各科教師的德育、心育能力。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內外的有關培訓,提高各科教師的心理-道德教育的理論及實踐能力,促進教師提升道德品行和心理素質,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道德發展和心理發展。

2.創建以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的“心理-道德教育”平臺要重視把“心理-道德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中去,以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德育、心育一體化教育。學科教學中的德育和心育的滲透,主要是積極推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將知識的傳授融進“人”的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中涵蓋的人生哲理,培養出創新思維的習慣和索取新知識的強烈欲望。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各學科的教學內容既要聯系當今學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問題,又要結合自己身邊學生的思想偏差,設計出與之相應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例如,語文教學中“心理-道德教育”的滲透,是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掌握不同的歷史時期的文學特征,通過優秀的古典詩詞歌賦的講授和對現代、當代優秀文學作品的鑒賞,配合開展講故事、朗讀、演講等各種活動,讓學生產生心靈感悟,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高尚理想和道德情操。如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學習杰出人物的進步思想,像北宋范仲淹,身為封建統治階級官員,仍然堅持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思想境界及獨立的人格。在語文的字、詞、句、篇的講解中,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對學生的審美情感的培養,對學生的心靈境界的提升無疑起著真正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體育、美術等學科的教學中都有一些顯性或隱性的可作為心理-道德教育的內容,應得到教師的重視。

3.在學校的課外活動課、班團隊活動中實現“心理-道德教育”的滲透學校可組織開展課外活動,通過體育鍛煉、文體活動、科技活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滲透心理-道德教育的內容,培養學生興趣,開發學生智力,探索學生潛能,發揮學生特長,讓學生充分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再把正能量遷移到學習上,逐步躍上成功之道。例如,筆者所在學校開展的“體育俱樂部”“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舞動青春”“合唱與指揮”“形體訓練”“我為影狂”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興趣,發揮了學生的特長,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抵御挫折的能力,是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的有效途徑。此外,在“心理-道德教育”思想引導之下,學校組織開展特色化的班隊活動“心理班會課”。這是一種將心理輔導課與班會課相結合的探索,即利用班會的形式,融入心理輔導課的理念,以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行和健康心理為主要目的,讓學生通過主體活動得到有關的體驗和領悟,端正自己的心態和品行,全面、健康地成長。與傳統德育班會課相比較,心理班會課有以下特點。

(1)挖掘傳統德育目標下學生相關的心理品質,在完善學生人格的基礎上實現道德目標。

(2)從形式上看,更注重活動性、體悟性。心理班會課以活動為載體,通過活動體驗來促進學生感悟與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的舞臺。在此過程中,可以有選擇性地將心理輔導課的形式應用于其中,如熱身活動、情景體驗、角色扮演、討論分析、心理自述等。

(3)從參與角度看,心理班會課與傳統的班會形式一樣,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但又有其不同,教師需要更多參與到活動中來,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更易于創造出無拘無束、相互交流的氛圍,形成師生、生生之間最佳的“心理場”。

篇6

中圖分類號:R28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5)07-0075-03

Effects of Amygdalin on TNF-α and sICAM-1 of Rats with Type II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LUO De-mei, SHAN Zhi-gui, GE Jin-lian, LIU Qing, LUO L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effects of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amygdalin on rats with type II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 Methods Wistar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normal group, model group, amygdalin group, and tripterygium group. Type II CIA rat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From the 15th day after the modeling establishment, each administration group was given corresponding dose of medicine for continuous 28 days. Levels of TNF-α and sICAM-1 were detected by ELISA in serum of rats, and expression of TNF-α was detected by immuno- 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TNF-α positive expression in amygdalin group and tripterygium group was similar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Levels TNF-α and sICAM-1 in amygdalin group and tripterygium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mode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mygdalin can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TNF-α and levels of TNF-α and sICAM-1, in order to treat rheumatoid arthritis.

Key words:amygdalin;type II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TNF-α;sICAM-1;rats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關節滑膜慢性炎癥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確切的病因和發病機理目前尚不明確。苦杏仁苷是苦杏仁中的有效成分,廣泛存在于薔薇科植物的種子中,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2014211C047);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專項基金(2012YX06)

通訊作者:羅莉,E-mail:

抗纖維化、免疫調節、抗腫瘤、抗炎等作用[1]。Hwang等[2]采用體外脂多糖(LPS)誘導的細胞系和角叉菜膠誘導的踝關節炎大鼠模型研究顯示,苦杏仁苷對關節炎具有較好的消炎和鎮痛作用。本研究觀察苦杏仁苷對Ⅱ型膠原誘導性關節炎(type Ⅱ 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干預后大鼠關節滑膜組織病理、滑膜和血清中細胞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表達及血清中細胞間黏附分子(sICAM-1)的變化,為臨床防治RA提供實驗依據。

1 實驗材料

1.1 動物

SPF級雌性Wistar大鼠45只,7~8周齡,體質量(180±20)g,新疆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合格證號IACUC-20130319012。實驗期間飼養于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實驗動物科學研究部,SPF級常規飼養。

1.2 藥物

苦杏仁苷購于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MUST-13011801;雷公藤多苷片購自于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遠大醫藥黃石飛云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30105。

1.3 主要試劑與儀器

牛Ⅱ型膠原(CⅡ),Sigma公司;弗氏完全佐劑,Sigma公司;大鼠TNF-α、sICAM-1定量試劑盒,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脫鈣液,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TNF-α一抗體,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pV二步法免疫組化檢測試劑、PBS緩沖液、抗體稀釋液,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切片機,德國LEICA RM2135;光學顯微鏡,中國NIKON YS100;顯微照相機,德國LEICA DM3000;孵育溫箱,日本EYELA SLI-700;數顯鼓風干燥箱,上海博訊實業有限公司醫療設備廠。

2 實驗方法

2.1 造模與分組

實驗大鼠適應性喂養1周,隨機選取8只為正常組,其余大鼠參照文獻[3]方法建立膠原誘導的關節炎模型(CIA)。將CⅡ溶于預冷的0.1 mol/L冰醋酸中,終濃度為4 mg/mL,4 ℃過夜。將溶解于冰醋酸CⅡ加入等體積的弗氏完全佐劑在冰浴條件下使二者充分乳化。于大鼠左足跖肉墊及尾根部多點皮內注射CⅡ乳劑0.2 mL/只進行初次免疫,7 d后,使用上述乳劑于足跖及尾根部再次加強免疫。造模14 d后參照文獻[4]進行評估,于致炎第21日剔除未發病大鼠,將造模成功的35只大鼠隨機分為模型組5只、雷公藤多苷組10只及苦杏仁苷高、低劑量組各10只。

2.2 大鼠關節炎癥指數評定

初次免疫后每周對實驗大鼠進行關節炎癥評分(arthritis index,AI),大鼠關節炎表現以0~4分計算,分為5級。0分:無關節炎癥狀;1分:單個爪或趾(指)的紅腫;2分:2個關節受累;3分:2個以上關節受累;4分:全部爪及趾均發生嚴重關節炎。每只大鼠AI為4只包括趾(指)在內的整個爪評分之和。初次免疫第14日后AI≥6分及以上的大鼠提示造模成功,用于實驗。

2.3 給藥及取材

雷公藤多苷組給藥劑量為1 mg/kg,苦杏仁苷組給藥劑量為120 mg/kg,臨用前分別用滅菌蒸餾水配制,給藥體積1 mL/100 g灌胃,正常組、模型組予等量生理鹽水灌胃,每日1次,連續4周。游標卡尺記錄后足踝關節腫脹情況。給藥4周后大鼠稱重,10%水合氯醛0.3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參照文獻[4]方法,股動脈采血,分離血清,4%多聚甲醛固定分離膝關節滑膜作為病理及免疫組織化染色標本。

2.4 組織病理學觀察

常規乙醇梯度脫水,進行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學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2.5 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和細胞間黏附分子-1測定

ELISA檢測血清TNF-α、sICAM-1,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2.6 免疫組化染色檢測大鼠關節滑膜中腫瘤壞死因子-α表達

切片脫水脫蠟、水化,PBS洗3次×5 min,滴加3%H2O2室溫10 min阻斷內源酶,PBS洗3次×5 min, 0.01 mol/L檸檬酸鹽抗原修復液,微波修復10 min,室溫冷卻,蒸餾水、PBS依次洗1次,各 5 min,加一抗,4 ℃冰箱過夜。將濕盒置于室溫1 h,加二抗,37 ℃溫箱孵育25 min,PBS洗3次,每次5 min。新鮮配置的DAB顯色液進行顯色,檢測滑膜中TNF-α表達?蘇木素復染、鹽酸乙醇分化、返藍、脫水、透明、中性樹膠封片。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實驗數據用 ―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

4 結果

4.1 膝關節滑膜病理觀察結果

給藥28 d后,鏡下觀察可見正常組大鼠滑膜組織學結構正常,細胞排列清晰,未見增生,無明顯炎性細胞聚集浸潤;模型組大鼠滑膜增厚明顯,排列紊亂,有新生血管生成,大量炎性細胞浸潤;苦杏仁苷組和雷公藤多苷組大鼠滑膜增生,炎性細胞浸潤及血管生成較模型組明顯減輕。

4.2 苦杏仁苷對大鼠關節腫脹程度的影響

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大鼠關節明顯腫脹(P

4.3 苦杏仁苷對大鼠外周血中腫瘤壞死因子-α、細胞間黏附分子-1的影響

給藥28 d后,與模型組比較,苦杏仁苷組、雷公藤多苷組大鼠外周血中TNF-α、sICAM-1水平均明顯下降(P0.05)。結果見表2。

表2 各組大鼠外周血中TNF-α、sICAM-1水平比較(―x±s,μg/L)

組別 只數 sICAM-1 TNF-α

正常組 8 20.1±0.4 59.2±7.1

模型組 5 22.0±1.5 74.2±8.7

苦杏仁苷組 10 19.6±0.9# 59.3±7.7#

雷公藤多苷組 10 20.4±0.3# 60.2±8.6#

4.4 關節滑膜免疫組化染色觀察結果

給藥28 d后,免疫組化染色顯示,炎性細胞因子TNF-α陽性表達區域呈棕黃色。正常組大鼠關節滑膜中僅見極少量的TNF-α陽性表達;模型組大鼠關節滑膜可見TNF-α陽性表達明顯增多,各給藥組TNF-α陽性表達較模型組明顯減少。結果見圖1。

正常組 模型組 苦杏仁苷組 雷公藤多苷組

圖1 各組大鼠滑膜中TNF-α表達(免疫組化染色,×400)

5 討論

RA屬中醫學“痹證”范疇,目前,研究RA模型包括佐劑性關節炎模型(ajudvant arthritis,AA)和CIA。AA制作方便簡單,可廣泛應用于多種動物,但它與RA差異較大,病變具有自限性。CIA大鼠模型是Trentham等[5]于1977年首次建立,現已公認為是研究RA的經典模型。

TNF-α是RA中重要炎性細胞因子,TNF-α可誘導滑膜細胞產生多種細胞因子,促進滑膜細胞增殖,促進RA滑膜細胞凋亡,引起炎癥反應持續發生并逐漸出現骨侵蝕;ICAM-1是一類黏附分子,為淋巴細胞相關抗原-1的配體,通過介導細胞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

間的黏附作用,促進炎癥的發生和發展。雷公藤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目前已被用于治療RA等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取得肯定療效,但有一定的不良反應。有文獻報道,苦杏仁苷對AA能夠抑制炎癥,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苦杏仁水煎劑對AA大鼠具有軟骨組織破壞減輕,組織學上有明顯改善炎癥程度作用[6]。本實驗結果顯示,大鼠滑膜組織病理切片在模型組顯示滑膜增厚明顯,排列紊亂,有新生血管生成,大量炎性細胞浸潤;給藥組大鼠滑膜增生、炎性細胞浸潤及血管生成較模型組明顯減輕。另外,給藥組大鼠外周血中TNF-α、sICAM-1水平與模型組比較均明顯下降,且給藥組TNF-α陽性表達相似,較模型組明顯減少,提示苦杏仁苷通過抑制TNF-α及sICAM-1的表達,有效抑制CIA大鼠關節腫脹,減輕病理損傷,進而達到抗RA的作用,且療效與雷公藤多苷相似,可為RA的中醫治療用藥及中醫免疫學研究提供一定的啟示。

參考文獻:

[1] Deng JG, Wang HL, Liu YD, et a1. 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s medi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probucol and amygdalin in apolipoprotein e-knockout mice fed with a high fat diet[J]. J An Vet Adv,2012,11(1):20-25.

[2] Hwang H, Lee H, Kim C, et al. Inhibitory effect of amygdalin on lipopolysaccharide-inducible TNF-α and IL-1β mRNA expression and carrageenan-induced rat arthritis[J].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8,18(10):1641-1647.

[3] 李寶麗,唐方,龐曉東.Ⅱ型膠原誘導關節炎大鼠模型制備[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6,22(5):350-352.

[4] 石磊,李小峰,王彩虹,等.大鼠膠原誘導性關節炎模型的制備及評價[J].臨床醫藥實踐,2011,20(4):245-247.

篇7

首先,從感知具體的材料開始,只有讓小學生的頭腦中留存相應的表象,才能有效地進行道德思維訓練。例如:在教學《科學技術造福人類》這一課,要讓學生認識到科技力量的巨大,就要運用典型事例、圖表具有說服力的數據,以及現代化的家用電器,讓學生感知我國科技震驚世界,以及我國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深刻變化,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發明創造的愿望。對于小學生來說,感受的信息越形象、越典型、留存的表象越多,他們的想像就越豐富,思考的內容就越符合實際,就越有利于思想道德觀點的結構。

其次,從分析綜合中明理,分析是將道德對象作一定的分解、劃分出對象的結構因素、屬性、特征等,而綜合則是對分析出的各個成分加以組合。例如:在教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課時,要讓學生認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道德價值。教學中就要啟發學生要在道德思維中運用分析綜合自己的策略,先借助課文的插圖、練習所提供的形象化思維信息以及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有序地從三個層面作出分析:哪些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減輕父母的家務勞動負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于自己的處理能力。然后,將分析過的各部分進行整合,就能引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于小學生成長的結論。

再次,從比較中明理。比較,是對兩種和兩種以上的道德事物和道德現象進行審度,從中找出他們的相似點或不同點。比較是和分析連在一起的,只有當分析出道德事物的特征后再加以比較,才能確定道德事物相互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究竟在哪里。例如教學《勇敢機智》一課,可針對課文中寫的娟娟、強強和寧寧的行為特征和結果進行系列比較:(1)比較相同點。娟娟、強強和寧寧是親密的小伙伴,他們都想做勇敢的孩子,他們看見了長滿青苔的木橋。三個孩子的愿望是相同的,所以遇到的情景也是相同的。比較這些相同,就是為了突出不同。(2)圍繞三個人的行為、表現進行比較,強強和娟娟都不敢從橋上走過去,而強強走上去了掉在河里。(3)圍繞寧寧和娟娟對待緊急情況的處理方式進行比較。娟娟嚇哭了,沒有考慮怎樣救人;寧寧臨危不亂,急中生智,用樹枝救強強,在救不起強強時,勇敢地跳到水中,并讓娟娟穩住自己。(4)比較事情結果:三個人的情緒反映。強強渾身水淋淋,嚇得面色蒼白,心里悔急了;寧寧、娟娟累得氣喘吁吁,心里高興極了。通過以上分層有序地比較,就能誘發學生明理的靈性,使他們認識到勇敢機智是臨危不懼,遇到緊急情況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而逞強蠻干不是勇敢機智。

最后,從概括中明理。概括抽象是實現明理的關鍵的思維環節,舍棄這個環節,思品課教學就不可能促使道德認識現實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所謂概括,是找出道德現象的共同屬性;抽象則是找出道德現象的本質屬性。抽象概括是在分析的基礎上運用的。例如教學《公用設施的自述》一課時,一方面要結合課文,分析公用設施的作用和重要性,另一方面讓學生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分析社會上公用電話、紅綠燈、路燈、郵筒、垃圾箱等公用設施遭到破壞后對人們生活質量的影響。在分析的基礎上,可以概括出抽象的觀點:即我國人民生活一天一天富裕,公用設施會越來越多,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越多的方便。但社會上還有許多缺乏社會公德的人在破壞公用設施,只有大家都來愛護公用設施,才能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概括抽象的過程就是道德主體由表及里、去粗求精、由個別走向一般的過程。當學生抽出了思想道德觀點時,他們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深的層次。

二、規范良好的道德行為

學生獲得了明確的觀點和道理后,就要使學生按照道德規范去實踐,化為實際的行動,也就是將道德認識化為道德言論和行為。

1、培養良好習慣(培養一個良好習慣)

在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道理后,為了使學生愿意行、樂意行,并逐漸養成習慣,我們要通過一個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進行行為訓練。在訓練中,我們要注重引進激勵機制,在實際鍛煉中完成具體的教學任務,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教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節課時,學生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自己成長有利,但卻難以付諸行為。我們把平時學生在家中的表現,通過錄像片斷展現在眼前,引導學生做事要主動、認真、堅持。在課堂上,大家給做得好的同學鼓掌,老師還贈送小禮品,激起學生實踐的愿望。我們還將其延伸到各個家庭,讓學生不斷實踐。這樣平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太陽”變得勤快了,自覺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

2、榜樣是訓練道德行為的法寶

學生模仿受表揚,具有向上心理,他們敬佩英雄人物,也常希望自己能成為典型。根據這一心理特點,在進行行為訓練時,堅持正面教育,注意樹立典型,以激起學生心靈的共鳴。例如在教學《自覺愛護公共財物》一課時,學生都明白了不愛護公共財物是可恥的,但還忍不住亂丟果皮紙屑、攀折花草樹木、有意或無意中損壞公共財物。這是因為他們年紀小、自制力弱。因此,我們可自作榜樣,做到不亂丟廢棄物,見到果皮紙屑撿起來,見到水龍頭就要擰緊,經常給花草樹木澆水、鋤草,這樣一部分學生就會像老師一樣愛護公物。此時,老師一定要大力宣傳,其他同學也會紛紛效仿。這樣,以師帶生、以生帶生的榜樣作用就會使學生們都養成了良好的行為。

篇8

在案例教學的運用中,具體有兩種:一種是在教師講授知識點的過程中穿插案例,通過案例強化學生的認識,例如在講解民法中“不當得利”時,援引案例“ATM轉賬錯誤可以要求返還”,通過此案例的分析,讓學生了解什么是“不當得利”,且這種方式是否可以獲得物的所有權,進而了解遇到該類問題該如何維權。通過案例,將現實中的一些社會問題與枯燥的法律知識相聯系,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能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種方法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還有一種案例教學是討論式案例教學,是在講授知識點之前,先由學生通過一個案例的討論導入,然后通過分析總結出知識點或者是在全部知識點講完后,通過案例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靈活運用,這種方法主要是學生講,教師聽。討論式案例分析具體操作如下:

1.了解案例。教師通過ppt或視頻短片、自述等讓學生了解基本案情,并且自行概括對影響案例分析起重要作用的案情要點,提醒學生討論關注要點,不能偏離主題。

2.分組討論,將班內同學進行分組(每組4―6人),然后用大約10分鐘的時間,由學生進行組內的充分討論。在此期間,教師應盡量注意調動平時不愛說話的同學積極進行參與。

3.學生發言。各小組經協商后指定一名同學做代表,充分闡述本組觀點,并且接受其他小組同學的質疑,本組其他成員可以進行適當的補充。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讓各代表充分表達本組觀點,不要隨意打斷,也不要進行補充。

4.綜合點評。經過全班同學的充分討論后,教師對本案例進行綜合分析和點評,讓同學們在充分表達個人意見之后能最終形成正確的觀點。總結、評價案例一般多由教師完成,由教師指出討論的優缺點,進行補充與提高性的講授。教師要對小組討論和集體交流達成共識的某種結論進行概括總結,這種總結應重在講清事實和理由,幫助學生以案說理,以案釋法,使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

5.提出反思。學習法律的最終目的在于讓學生守法,并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合法權益。因此在上述點評總結之后,教師還應該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本案例當中的原告或被告因為種種原因,導致自己承擔了賠償損失或其他的不利法律后果,如果換做是自己,會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更好的解決問題呢?以此來啟迪同學們對設置各種法律制度的最終目的進行思索,并逐步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

當然,要使案例教學法授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篇9

在當今社會,一個人是否具備創造意識關系著其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其產生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內容,如音樂、美術、文學等。在職業院校教育中,開展音樂教育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意識,發散他們的多重思維,從而改善以前那種思維結構簡單、思路不夠寬廣、想象力嚴重匱乏的現象,最終提升他們只是層面。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人士都自述音樂對他們思想與創造帶來的巨大意義,如詩人普希金、高爾基、拜倫等。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與創造意識尤為重要,是知識改進的源泉,很多富有創造性的靈感都是在音樂啟發下而產生的。眾所周知,人的大腦分為左腦與右腦,開展音樂教育能夠讓左右腦平衡地開發,有效體現大腦的強大功能,最終使得學生想象力與創造意識的增強。

三、保持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狀態

一方面,作為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音樂教育可以憑借其蘊含的強烈情感來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音樂可以為人們在當前喧囂、浮躁的社會環境中保留一片心靈上的凈土,當人們受到壓力或者遇到困難而煩躁不安時,就可以通過傾聽和欣賞音樂的方式來緩解這些負面情緒。例如,當學生在生活或者學習方面遇到挫折時,教師就可以在音樂課堂中用貝多芬的《命運進行曲》使得學生能夠從懈怠苦悶的情緒上擺脫出來,樹立不拍挫折、迎難而上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職業院校的學生處在人生的青春期,其身心發展還未趨于成熟,難免會出現起伏不定的現象,如果并進行合理有效的調整,就會對其日常生活和學習帶來強烈的干擾作用。開展音樂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向上發展。那種旋律優美、節奏緩急適當、富有生機、洋溢活力等音樂更能吸引當代職業院校學生。教師應該在充分認識學生喜好音樂興趣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每堂課程,多多鼓勵支持他們對優美、積極、樂觀等音樂的學習,使得他們能夠有效控制自身的不良情緒,并經過合理的調節,保持自身積極向上的學生態度,最終使得他們身心保持健康的發展方向。

篇10

一、高職教育與其教育對象的特點

1.高職教育特點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即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第一,學制短。高職教育一般實行的是兩年制和三年制。這個特點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學時相對來說較少,不能和本科相比。

第二,工學交替,實習實訓時間長。教育部要求高職教育實習實訓時間占總學時的一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實習實訓相結合。

第三,辦學以培養職業技能與就業為導向。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它的職業觀念和就業思想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有所不同。

第四,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學生思想比較復雜,綜合素質較低,給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增加了難度。

2.高職學生特點

一是價值觀多元化和不穩定。他們一方面獨立意識、自主意識都比較強,有愛國的熱情,有渴望成才的愿望,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和生活的美滿幸福,一方面又缺乏價值評判標準,尚未形成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二是理論基礎薄弱,實踐能力較強。高職院校的生源一般是達不到普通高校錄取分數線的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專、職高、技校的“對口生”,學生底子薄,文化基礎差,但是實踐動手能力較強,擁有廣泛的愛好和特長,積極參加校園文活活動、學生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

三是心理壓力大。高職生由于不能正確而對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經濟壓力和情感挫折等問題,尤其是學習和就業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壓力,因此,心理壓力普遍較大,存在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學生比例較高。

四是自律性較差。高職學生自治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勞動觀念、紀律觀念、集體主義觀念比較淡薄,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

二、高職院校心理素質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1.高職院校心理素質教育正逐步開展與實施

許多學校成了專門的管理和實施機構,撥出專項經費用于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素質教育活動,開設選修課程,運用多種媒介宣傳心理素質教育知識,建立心理咨詢中心和學生心理檔案。

2.高職院校心理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具備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素質的專職人員,教育力量單薄,方法單一。當前從事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專職人員,沒有多少人真正系統地接受過心理學、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等方而的培訓,缺乏進行心理素質教育所必需的科學理論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2)心理素質教育覆蓋面不夠。盡管好多高校都開設了必修課、限選課或選修課,但不少學校還未建成覆蓋全體、無處不在的課堂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結合的完備體系,只是心理素質課教師、學生工作干部在主動開展有限的工作。只舉辦了一些講座,既不能保證心理素質教育的系統性,也不能保證心理素質教育的覆蓋面。

(3)在管理上缺乏規范化、制度化,內容上缺乏科學化、系統化。雖然設立了心理咨詢機構,但并沒有真正起到心理咨詢的作用,只是進行心理障礙咨詢,而沒有進行心理發展咨詢。注重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價值觀教育、理想教育,必須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的結合上下功夫。

三、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強化心理素質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面對不容忽視的高職學生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強化心理素質教育功能

高職教育要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首先要求高職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成熟穩定的情緒,具有良好的情感以及堅強的意志品質,而高職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對于其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堅持以往的政治導向和道德導向外,還必須進一步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結合其身心發展特點,加強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增強學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強化心理素質教育功能,把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

2.傳統單調、公式化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中強化心理素質教育功能

傳統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但對他們在學習、交往、戀愛、擇業、承受挫折等日常生活中所具備的心理素質未予以應有的關注和培養,在方式手段上,過分強調灌輸、榜樣等外在因素的強化作用,忽視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和個性特征。在新形勢下,原先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那種說教式、單一化、公式化、壓制化的簡單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當前個人和社會發展的需求。重視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并真正發揮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性作用,對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有著重要作用。

3.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強化心理素質教育功能更適合學生特點、更符合教育規律

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素質教育的理論和方法有助于我們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心理素質教育中關于人的發展的一系列理論以及了解、認識、把握個性心理的手段,不僅能夠幫助教育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共同特點,同時也能使教育者更深刻地了解學生的個性,為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創造條件。

心理素質教育理論和高職院校思想政教育有機結合,將有助于我們解決新形勢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面臨的新問題。

四、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強化心理素質教育功能的途徑和方法

1.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增強心理素質教育教學

目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面向高職院校一年級全體新生開設,要利用這一渠道,對高職院校新生就行入學適應教育、心理健康基本知識的教育,教給學生增進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以及心理調試的基本方法,實現心理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中加入入學適應教育的部分,幫助新生認識中學到大學學習、生活、人際關系上發生的一系列變化以及對學生的要求,為新生適應大學環境做好心理準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大學與人才的關系,高職教育特點與培養目標;加入學會學習的部分,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輔導,樹立自主學習、全面學習、終身學習理想,培養優良的學風;加入人際關系輔導的部分,交給學生人際關系的技巧和原則,正確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消極心理;加入愛情輔導,幫助學生認識愛情,學會把握愛情,擺正愛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加入心理健康常識教育的部分,交給學生心理健康只是、增進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以及心理調試方法等。

2.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素質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高職院校心理素質教育從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出發,以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為依據,方式多種多樣,常用的主要有討論法、角色扮演法啊、心理訓練法、游戲法、測驗法、腦力激蕩法、自述法等等,這些方法大多數都可以借鑒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要改變過去那種一味“灌輸”、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育,多采用和借鑒心理素質教育的方法手段,例如可以把心理素質教育中已廣泛使用的心理測驗引進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特長與不足,了解學生的氣質類型、性格特征和能力特點,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符合學生的實際,從而取得更佳的效果。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于心理素質教育的認識和加強相關知識和能力的培訓

首先,高職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強、實踐技能要求高的工作,特別是面對高職學生這一思想活躍、文化層次較高的群體,他要求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一定得心理學基本理論與技能,同時對其知識面、人格修養、職業道德、人生閱歷有較高的要求。只有他們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才能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礙問題,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具有針對性的幫助。

其次,高職院校還要不斷開展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工作,通過多種形式對他們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工作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普及性培訓,使他們在日常工作中,能幫助發現和解決學生一些心理問題,提高心理素質教育水平。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對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考查,并把老師們的工作情況列入考核教師教書育人工作的內容之中。

參考文獻

1 郭維平.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2 余茂才.地方院校德育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3 王志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探討.法制與社會,2007.

4 楊瑞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探究.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

篇11

一、“大要出于《論語》”

陶淵明的價值是一個逐漸彰顯的過程,特別是到了宋代得到王安石、蘇軾、蘇轍、黃庭堅等文學家和學者的欽慕,他們推崇陶氏獨立的人格和創作任意無為的精神。之后不同時代對陶氏有不同的闡釋,清代人對他也別有體悟。清代學術“超漢越宋”,考據之風盛行,崇尚博聞實證,影響到文學上表現為重視學問,許多文人和學者在談文論藝時強調學問與人格的并重。錢謙益“詩有本”說、王士禛的《帶經堂詩話》、葉燮的《原詩》、沈德潛的《說詩晬語》等都注重詩人的胸襟及強調詩文須根柢于學問,并且認為詩人思想道德和藝術素質兩方面的修養是寫出詩意深厚、詩境質實之作的前提。沈德潛“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3]。這里的“胸襟”大約是先天秉性和人格器度綜合的素質,“第一等真詩”是需將人的胸襟、人品與學問融為一體。陶淵明的詩并非只直抒性情而已,洪亮吉說:“人但知陶淵明一味真淳,不填故實,而以為作詩可不讀書,不知淵明所著《圣賢群輔錄》等,考訂精詳,一字不茍也。”[4]可見,陶淵明的學問不一定以“故實”的形態出現,“真淳”也需讀書,需要學問的依托。那么當詩人將學問與人格融為一體并達到一種化境時,即便自出機杼,亦為精深之言,陶淵明卓爾不群的人格何嘗不是從學問中汲取營養。他的詩沖和平淡,其骨髓卻在于“厚”與真性情,此皆因他有偉大的胸襟和高超的藝術修養。

“歷代論陶,大約六朝到北宋,多以為‘隱逸詩人之宗’,南宋以后,他的‘忠憤’的人格才擴大了。本來《宋書》本傳已說他‘恥復屈身異代’等等。經了真德秀諸人重為品題,加上湯漢的注本,淵明的二元的人格才確立了。”[5]224 可以說從宋代開始就有人認為陶淵明是出于儒家,清代卻能踵事增華,使陶淵明為儒家說成為一種特色,認為陶氏幾乎可以列于孔門,是儒家中的典范。清人吳淇的《六朝選詩定論》、沈德潛的《說詩晬語》、梁章鉅的《退庵隨筆》、潘德輿的《養一齋詩話》等都認為陶淵明其人其言都符合圣賢之道,這體現了清代的文人學者對儒家人格修養的重視。劉熙載對儒家思想也有他獨到的體會。他贊賞陶氏詩文的高明,但更加推崇他的人格魅力,認為陶淵明是因崇高的人格,才有他詩文的通脫率性和強烈的感染力。

通常認為陶氏受玄學思想較深。蕭統、朱熹就主道家之說;陳寅恪在《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系》中主張新自然主義說,說陶淵明始終是天師道的信徒,是外儒內道之人;朱自清認為陶氏的主要思想在道家[5]224。而劉熙載卻提出“陶淵明則大要出于《論語》”,然陶氏的詩似乎與儒家積極的入世精神不符,那么劉氏是怎樣理解的呢。“曹子建、王仲宣之詩出于《騷》,阮步兵出于《莊》,陶淵明則大要出于《論語》。”[6]54“陶詩有‘賢哉回也’,‘吾與點也’之意,直可嗣洙、泗遺音。其貴尚節義,如詠荊卿、美田子泰等作,則亦孔子賢夷、齊之志也。”[6]55

顏回“憂道不憂貧”,有圣人淡泊之志;曾點能與人偕樂,何嘗不能自樂;而伯夷、叔齊“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陶淵明在《述酒》、《擬古》、《詠荊軻》、《詠三良》及《擬古》、《雜詩》等詩中表現了“忠憤”之情,并提到了許多儒家的典籍,例如“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飲酒》之十六),“詩書敦宿好”(《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二首》其二),“談諧無俗調,所說圣人篇”(《答龐參軍》)。并一再引“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常勤”(《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二),自勉“養真衡門下,庶以善自名”(《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他在當時找不到知音,于是打破時間的界限,心游于千載,發現了與自己志趣相同的古人,并說“何以慰吾懷,賴古此多賢”(《詠貧士》)。劉熙載從陶淵明的詩中窺見的是作者的人品。“陶淵明詩文,幾于知道。至語氣真率,亦不夸,亦不讓,亦令人想見其為人。”[7]583劉熙載把陶淵明歸入儒家,認為他那種胸襟是儒家自我人格修養的表現。所謂“陶淵明詩文,幾于知道”。這種“道”在劉熙載看來就是儒家之道,他從陶淵明那些描寫田園生活、悠閑自在的詩句中深觸到一位儒者的情懷。陶淵明的“真”也不是自我標榜,而是他能誠以待己,擁有高尚的道德,而這一切都是儒家思想的表現。《孟子盡心》有“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中庸》言:“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陶淵明以他這種真誠不僅是道德的真誠,而且是人性的真實感動著許多人,并將這些率真地表現在自己詩文中,正是這種感人的內在思想品質,再加上清新自然的風格和真摯的情感,才有其詩文的厚重。

沈德潛《古詩源》中在《飲酒》其二十中的批注說:“晉人詩曠達者徵引《老》、《莊》,繁縟者徵引班、揚,而陶公專用《論語》。漢人以下,宋儒以前,可推圣門弟子者,淵明也。”[8]他主要是針對陶淵明該首詩而言的,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論:“照本書所引(古直《陶靖節詩箋定本》),單是《莊子》便已比《論語》多;再算上《列子》,兩共七十次,超過《論語》一倍有余。那么沈氏的話就有問題了。”[5]224 他還認為“真”、“淳”都不見于《論語》,是道家的觀念。當然我們不能完全以引用次數來判斷某位作家的思想,“真”、“淳”雖不見于《論語》,但儒家的“誠以待己”的思想何嘗不能反映陶淵明的真性情。可以肯定的是陶淵明思想中既有儒家的又有道家的,劉熙載沒有像沈德潛那樣認為陶氏“專用《論語》”,而是“大要出于《論語》”。由于“中國有文字的文學的根,只能求之于儒家的經”[9]11,儒家是文學的主流,它發展了“仁義”的這一面,并非排斥道家“虛靜”的一面。“道家‘虛靜之心’與儒家‘仁義之心’,可以說是心體的兩面,皆為人生而所固有,每一個人在現實具體生活中,經常作自由轉換而不自覺。”[9]10劉熙載從陶淵明身上看到了強烈的儒家的精神,卻也沒有排斥他身上的道家思想,“他一生品格立腳點,大略近于孟子所說‘有所不為’、‘不屑不潔‘的狷者,到后來操養純熟,便從這里頭發現出人生真趣味來”[10]。劉氏并非為頑固的守道士,而具有深厚的人文關懷,其“生平于六經,子、史及仙、釋家言,靡不通曉,而一以躬行為重”[2]13158。可見他是對儒家的精神的深刻理解后,才看到陶淵明的志趣的。

二、仕、隱與“君子之志”

陶淵明雖過著隱居生活,卻是符合儒家“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精神。劉寶楠說:“孟子謂‘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又云:‘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11]261又有“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11] 303。陶淵明并非遁世不問世事,他人品之高,與儒家這種天下無道則隱,以修身見于世之義相合。正所謂“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11]262。陶淵明知富不可求,乃從其所好,回歸自然。所謂“圣人之不茍仕,存其義也。此與仕以行義,其心一而已矣”[7]542。陶淵明詩文的“真”是從胸臆中流出,不煩繩削而自合。他隱逸并非為了顯示自己的清高。劉熙載說:“陶詩云:‘愿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又云:‘即事如已高,何必升華嵩。’可見其玩心高明,未嘗不腳踏實地,不是倜然無所歸宿也。”[6]55“陶淵明為文不多,且若未嘗經意。然其文不可以學而能,非文之難,有其胸次為難也。”[6]18

陶淵明文章的歸宿及他人品素養高、心胸開闊是因為他志向的高潔。劉熙載在陶淵明身上所體會到也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正而實的志向,且用自己一生的言行實踐著儒家的理想。因此,陶淵明不是遺世獨立、保持清高的人,他在詩文中情感真摯且深厚,如一股浩然之氣在蕭散沖淡的意趣下激蕩著。“鐘嶸《詩品》謂阮籍《詠懷》之作,‘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余謂淵明《讀山海經》,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親切,尤詩之深致也。”[6]55又“詩可數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陶淵明自庚子距丙辰十七年間,作詩九首,其詩之真,更須問耶?彼無歲無詩,乃至無日無詩者,意欲何明?”[6]55這種真性情的表達需才與學,更要有操守。正與劉熙載所提倡的 “文當兼‘尊’、‘親’二字。高風亮節,尊也;深情厚誼,親也”[7]582的主張一致,且與他自身的一生“表里渾然,夷險一節”[1]的行為相契合。

劉熙載對仕與隱的觀點與《論語》中的思想是一致的。他在《持志塾言》中曾說:“志于隱,志于仕,皆不可謂之立志。蓋此乃境,非志于道也。君子之志,惟欲隨在盡所當盡而已。”[7]4“對避世者言,則曰:‘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對干時者言,則曰:‘枉己者,未有能直人。’仁以安人,義以正我。可以觀其合矣。”[7]30“成仁取義,不獨當懔之死生之際,凡外富貴貧賤及一切之境,皆不可須臾忘之。”[7]38“處逆境,能寬解而不自苦;處順境,能抑損而不自奉。世俗或遂以此為難及,不知一境有一境當盡之事,此未足副其實也。”[7]38

不管身處何境,仍須以仁義唯上,不忘自身修養。可見志不當在境而是在道。正所謂“時有造次,而心不可造次;時有顛沛,而心不可顛沛。每當造次、顛沛時,須念之”[7]44。儒家君子之志就是為人處世的立足點,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尤其是在名利權貴前,不阿諛怯懦,卑謙乞憐,又非書生意氣,逞氣爭強;而能始終堅守志向,鍛造深醇的涵養。在劉熙載看來,遵循儒家仁義的宗旨不僅能提高自身的境界,而且是文人救世的良方。儒家的“三不朽”中就將立德放在首位,只有自身有了根柢,才能將仁義惠及百姓。而他在陶淵明身上看到了這種志趣,這也是他自己一生所孜孜以求的。

劉熙載處在清末,恪守著儒家濟世之道,他把儒家作為安身立命之道,堅定儒家圣賢之志,其志潔行芳是值得敬佩的。正如陳澧所言:“先生之醇德清風,人盡知之。先生之碩學,則知者寡矣。若其意趣高出于一世,遠儕于古人,則知者益寡,有相與愕眙耳。學政一官,世所艷羨也,先生為之未滿任,告病而歸。蓋世之人皆好進,而先生獨好退,不知美官厚祿之可羨,而惟知讀書,此古之君子,而澧以得見為幸者也。”[12]陶淵明豈不是于其心有戚戚焉。然陶淵明安貧樂道的精神是遠紹孔子的遺意。《論語衛靈公》中“君子憂道不憂貧”,孔子稱贊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并津津樂道于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樂在其中”(《論語述而》)。陶淵明的詩文和一生的形跡不也表現了這種精神嗎?劉熙載非常崇尚這種品德和精神,自己一生也在不斷追求和實踐著。在他的教學筆記中也常常有所體現。“貧與死皆常事。惟不憂道而憂貧,不聞道而死為可惜耳。然則知富貴壽考者,亦可思矣。”[7]556“圣賢只是亨于心,境不足道,于此可知孔、顏樂處。”[9]556 “隱居求志,乃能行義達道,凡事皆然。觀閉門造車者可見。”[7]566 “君子在貧如客。然豈惟貧哉?處富及處貴賤、死生、皆當如是。”[7]567在其詩中“志士遇窮困,好修常自娛”[7]493。“處境意常適,道在齊虧盈。” [7]494正因為道溢胸中,充盈自足,所以無論處于順境逆境,都能恬然自適,隨遇而安。由此可知,在劉氏看來,陶淵明的文章和一生的行跡都是對《論語》最好的詮釋。

從劉熙載對陶淵明的理解來看,我們也可知其為什么特別重視人品了,因為這種人品就是儒家理想的自身的現實體現。也許詩文與個人的才學有關,但對更多人來說,詩文是心學,是表達性情的方式,倘人們具有胸襟與品德,就可使它具有感染力。“決定作品價值的最基本準繩,是作者發現的能力。作者要具備卓異的發現能力,便必須有卓越的精神;要有卓越的精神,便必須有卓越的人格的修養。”[9]6他在《藝概》中說:“詩品出于人品。人品悃款樸忠者最上,超然高舉、誅茅力耕者次之,送往勞來、從俗富貴者無譏。”[6]82“詩以悅人為心,與以夸人為心,品格何在?而猶澆澆于品格,其何異溺人必笑耶!”[6]83“ 賦尚才不如尚品。或竭盡雕飾以夸世媚俗,非才有余,乃品不足也。徐、庾兩家賦所由卒未令人滿志與!”[6]104

劉熙載首次開宗明義地提出“詩品出于人品”,既是對前代的總結,也是他自身獨到的體會。“人品悃款樸忠者”是指居廟堂而憂民,居江湖而憂君的品格;而“超然高舉、誅茅力耕者次之”則是指不阿諛權貴,安于貧困,超然出世的品格;“送往勞來、從俗富貴者”則是利口偽德的徇私小人了。“尚才不如尚品”都可見他對君子崇高品德的推崇和對媚俗的小人的深惡痛絕。這里需辨析一下詩品與人品的關系。應該把人品的高下和作品結合起來判斷作品的高低,以人品的高低標準定詩品。人品的標準在其《持志塾言》人品篇中說:“觀品者觀其志與行”,“喜怒、語默、行止、去就、利害、毀譽皆可征心以定品”。這樣他主要是以儒家思想道德準則為人品的標準。他肯定“屈靈均、陶淵明皆狂狷之資也”[6]93 。“圣人所惡者,舍狂狷而就鄉愿也。”[7]575他肯定堅持正道而不計較個人得失的表現,否定“鄉愿”虛偽之徒。當然“心畫心聲總失真”(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其六)的現象劉熙載并非沒有注意到,所以他也特別強調言行一致。我們在其作品中可見他始終把道德修養放在第一位,又以此來規范人品,這正是其思想特點的反映。“以儒家思想作平日的人格修養,將自己的整個生命轉化、提升而為儒家道德理性的生命以此與客觀事物相感,必然而自然地覺得對人生、社會、政治有無限的悲心,有無限的責任。”[9]14他一生也是以正人心、維世道為己任,身體力行地實踐了自己的主張。

參考文獻

[1]俞樾.左春坊左中允劉君墓碑[M]//春在堂雜文四編卷三.續修四庫全書本.

[2]趙爾巽.劉熙載傳[M]//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北京:中華書局,1976.

[3]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187.

[4]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三[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47.

[5]朱自清.陶詩的深度——評古直《陶靖節詩箋定本》[M]//朱自清.朱自清序跋書評集.北京:三聯書店,1983.

[6]劉熙載.藝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7]劉熙載.劉熙載全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8]沈德潛.古詩源 [M].北京:中華書局,1963:204.

[9]徐復觀.儒道兩家思想在文學中的人格修養問題——中國文學精神[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

篇12

2. 在班級工作中,道德教育的體現就是組織和建立優秀的班集體

在優秀的班集體中,學生奮發向上,富有自我教育精神,有嚴明紀律,健康公正的集體輿論、優秀的生活作風和優良的學習環境。反之,渙散的班集體像一盤散沙,不僅差生轉變無望,連優秀生也會喪失前進的信心。班主任要十分重視組織和培養班集體,通過集體來教育影響集體的成員共同進步。班主任可以經常有意識地通過學生守則,利用墻報表揚好人好事,評論不良行為,幫助學生明辨是非、真偽和美丑,要善于觀察集體發展的勢頭,因勢利導,變消極為積極,促進正確輿論的形成。正確輿論持久地發生作用就會形成一種班風,優秀班風往往比規章制度更有約束力,甚至后進生也會情不自禁地有所顧忌和收斂。

3. 在班集體建設中,班主任要充分發揮以身作則的作用

班級日常管理主要是指日常學習管理,寢室管理,生活管理等紀律管理諸方面,抓好這些管理既能有效地管理好班級,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能促進德育修養。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優秀班集體建設中,要取得較好效果還有很重要一點就是以身作則。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形象對培養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保持環境衛生方面,我堅持做到每次看到有廢紙袋或其它垃圾就撿起來,經常這樣做,學生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每次大掃除,我總是和學生一起參加,共同勞動。這樣,班級的衛生工作就開展的比較順利,學生自覺自愿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在教育學生遵守日常行為規范的同時,我也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充分準備好每一節課,不遲到,不早退,及時認真批改作業,上課嚴肅認真。又如,在管理出早操方面,我堅持每天按時到操場,再冷的天我從不戴帽子、戴手套,也不把手插在口袋里(我認為應該提倡老師和學生共同鍛煉身體。)。這樣,我在批評教育學生的時候就“理直氣壯”,學生也口服心服,不會有忌恨、、和抵觸情緒,從而愿意改正缺點和錯誤。

4. 充分利用班會課,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班會課應有明確的主題,采取形式靈活多樣,活潑生動的主題班會,使學生成為班會課的主角。根據自己的工作體會,總結出以下幾種形式。

第一種,演講式主題班會。比如新生入校第一次班會可舉行“我的自述”演講會,請每一個學生上臺介紹一下自己的過去、愛好、特長和家庭情況等等,既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學生的情況,又增進同學們之間的了解。國慶節即將來臨時,可舉行“迎國慶、愛祖國、愛學校、愛班級”演講比賽,這樣的班會既發揮了同學們的演講能力,同時又進行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教育,增加了集體的凝聚力。演講式主題班會還可以編排成系列主題班會,比如新生入校第一學期,需要加強常規教育,可根據學生行為規范條例舉行系列主題班會,每周一次,每次各有一個具體內容。例如:“美化環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意志鍛煉,培養進取精神”,“講究效益,爭做時間的主人”,“遵守紀律才有真正的自由”,“熱愛父母是關心他人的基礎”,“尊師就應該珍視教師的勞動”等等。舉行演講式的主題班會可以讓每個同學都有參與機會,這需要同學們早做準備,演講內容才能詳實,讓同學們在接受自我教育的同時鍛煉了寫作能力。

第二種,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應變能力的知識性、測識性主題班會。這種形式主題班會要求班主任要認真“備課”,組織班干部,發動群眾,集思廣益,收集材料,內容可根據當前形式或現有材料來準備,也可以根據所學課程或專業在任課老師指導下選擇有關內容,這種班會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又能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寓教于樂。

第三種,結合節日舉行生動活潑的文藝性主題班會。比如,新年來臨之即舉行“迎新年”文藝主題班會,紀念“五四”青年節舉行歌詠比賽等等,給同學們一個施展他們藝術才能的機會。

總之,組織主題班會時要注意明確主題,結合形勢,結合專業,具有鮮明的時代感,還要注意主題班會的環境布置,烘托氣氛,力求形式活潑多樣,要充分發揮班干部和同學們的力量,發揮他們聰明才智。通過組織這樣的主題班會,可以融洽師生感情,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和教育。

5. 培養學生樹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職業道德

培養學生職業道德意識是職業學校育人成才的重要環節。班主任肩負著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的雙重任務。在班級教育管理過程中,突出職業道德教育,讓學生從現在起學會用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去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去判斷善與惡,好與壞,美與丑,以便在今后的職業生活中有能力去解決遇見的各種問題。為達到這一目的,班主任應讓學生掌握理論,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讓學生面向社會,聯系實際,身體力行,經常教育學生“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培養良好的道德觀。

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浪潮中,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更高了,在崗位靠競爭報酬靠奉獻的運轉機制中,誰有實力,誰能適應環境,誰就有機會脫穎而出。因此班主任應注重抓好艱苦奮斗的教育,培養學生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意志。職業道德教育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把每個職校生都培養成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素質,單靠某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班主任必須主動、積極地和學校教育配合,與任課教師相聯系,寓職業道德教育于全部教育管理之中,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

6. 利用專業優勢,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

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是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有利于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社會活動能力,有利于學生樹立把所學知識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群眾的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和熱愛勞動的品格,有利于學生更多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提高抵制各種不良影響的侵蝕。在參加各種活動中,學生會時時檢點不良習慣,自己約束自己,講文明,樹新風,遵紀守法。要組織學生參加“青年志愿者活動”,“手拉手”,“希望工程”活動和義務勞動。如,雙休日可以組織學生上街參加便民活動,“服裝專業”,“電子專業”,可以免費為群眾縫制衣服、維 修家電,文藝專業學生可以豐富群眾的假日生活等。還可以面向全校、面向社會舉辦專業成果展示會,如服裝專業可以舉辦時裝設計、制作作品展覽會,幼教、文藝專業可以組織一場匯報演出,財會專業可以舉行現場珠算比賽,計算機,文秘專業可以舉行漢字輸入比賽,鉗工專業可以舉行技能操作比賽等等。當他們的專業技能發揮出作用,得到社會承認后,更能激發他們熱愛本專業,愿用一技之長報效社會。

7. 幫助畢業生樹立新的擇業觀念和擇業方法

畢業生面臨著畢業、升學與工作,這一年是人生的關鍵,是轉折點。人人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部分人想繼續深造,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但是,志愿者不應當把畢業當作人生末路,要面對現實,樹立下一個目標,找準位置定好位,要避免因思想準備不足或不切實際的空想而產生的焦慮。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隨著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和多種分配方式新格局的出現,用人單位的人事管理方式也隨之變化,根據需求擇優錄用人才已成為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教育學生只要真正學到知識,掌握好一至兩門專業技術,不怕找不到工作。

篇13

要熱愛全體學生,關懷每個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和具有一些特殊情況的學生,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加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后進生的缺點、錯誤要耐心教育,不能簡單粗暴地訓斥,而是要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平等待人,架起師生之間信任的橋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為教育學生創造有利條件。自尊心是學生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期待和信任會使學生產生愉快、自信的體驗,得到學生的信賴,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轉化為他們積極要求進步的內在動力。班主任對集體中個別學生的關心、愛護或成功教育,又可以轉化為影響集體的力量。

總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同樣要反對強制性,提倡啟發式,要持續不斷,反復進行,不斷總結,不斷提高,有所探索,因人而異,在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中體現尊重、信任和愛護。

二、道德教育是建立優秀班集體的體現

在優秀的班集體中,學生奮發向上,富有自我教育精神,有嚴明紀律,健康公正的集體輿論、優秀的生活作風和優良的學習環境。反之,渙散的班集體像一盤散沙,不僅差生轉變無望,連優秀生也會喪失前進的信心。班主任要十分重視組織和培養班集體,通過集體來教育影響集體的成員共同進步。班主任可以經常有意識地通過學生守則的解釋,利用墻報表揚好人好事,評論不良行為,幫助學生明辨是非、真偽和美丑,要善于觀察集體發展的勢頭,因勢利導,變消極為積極,促進正確輿論的形成。正確輿論持久地發生作用就會形成一種班風,優秀班風往往比規章制度更有約束力,甚至后進生也會情不自禁地有所顧忌和收斂。

三、發揮以身作則的作用

班級日常管理主要是指日常學習管理、寢室管理、生活區管理等紀律管理諸方面。抓好這些工作既能有效地管理好班級,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能促進德育修養。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和優秀班集體建設中,要取得較好的效果,很重要一點就是以身作則。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形象對培養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保持環境衛生方面,老師堅持做到每次看到有廢紙袋或其他垃圾時就馬上撿起來。堅持這樣做,學生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這樣,班級的衛生工作就開展得比較順利,學生就會自覺自愿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在教育學生遵守日常行為規范的同時,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從自身做起,真正做到身邊無小事,把好的行為習慣貫穿到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四、利用班會課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充分利用班會課,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班會課應有明確的主題,采取形式靈活多樣,活潑生動的主題班會,使學生成為班會課的主角。根據筆者的工作體會,總結出以下幾種形式。

第一種,演講式主題班會。比如新生入校第一次班會可舉行“我的自述”演講會,請每一個學生上臺介紹一下自己的過去、愛好、特長和家庭情況等等。這樣做既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學生的情況又增進同學們之間的了解。國慶節即將來臨時,可舉行“迎國慶、愛祖國、愛學校、愛班級”演講比賽。演講式主題班會還可以編排成系列主題班會,比如新生入校第一學期,需要加強常規教育,可根據學生行為規范條例舉行系列主題班會,每周一次,每次各有一個具體內容。例如:“美化環境、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加強意志鍛煉,培養進取精神”“把握今天”等等。舉行演講式的主題班會可以讓每個同學都有參與機會,這需要學生們課下早做準備,演講內容才能詳實,讓同學們在接受自我教育的同時鍛煉了寫作能力。

第二種,培養和檢驗學生創造能力、應變能力的知識性主題班會。這種形式主題班會要求班主任要認真“備課”,組織班干部,發動群眾,集思廣益,收集材料。內容可根據當前形式或現有材料來準備,也可以根據所學課程或專業,在任課老師指導下選擇有關內容。這種班會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又能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寓教于樂。

第三種,結合節日舉行生動活潑的文藝性主題班會。比如,新年來臨之即舉行“迎新年”文藝主題班會,紀念五四青年節舉行歌詠比賽等等,給同學們一個施展他們藝術才能的機會。

總之,組織主題班會時要注意明確主題,結合形勢,結合專業,具有鮮明的時代感;還要注意主題班會的環境布置,烘托氣氛,力求形式活潑多樣,要充分發揮班干部和同學們的力量,發揮他們聰明才智。通過組織這樣的主題班會,可以融洽師生感情,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和教育。

五、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職業道德

班主任肩負著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的雙重任務。在班級教育管理過程中,突出職業道德教育,讓學生從現在起學會用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去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去判斷善與惡,好與壞,美與丑,以便在今后的職業生活中有能力去解決遇見的各種問題。為達到這一目的,班主任應讓學生掌握理論,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讓學生面向社會,聯系實際,身體力行,經常教育學生“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培養良好的道德觀。

在“崗位靠競爭、報酬靠貢獻”的運轉機制中,誰有實力,誰能適應環境,誰就有機會脫穎而出。因此班主任應注重抓好艱苦奮斗的教育,培養學生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意志。職業道德教育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把每個高校生都培養成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素質,單靠某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班主任必須主動、積極地和學校教育配合,與任課教師相聯系,寓職業道德教育于全部教育管理之中,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

六、幫助畢業生樹立新的擇業觀念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阳县| 林周县| 射洪县| 新巴尔虎左旗| 梁山县| 厦门市| 江陵县| 罗甸县| 常宁市| 天全县| 莲花县| 右玉县| 连南| 湟中县| 台东县| 和田县| 莆田市| 泌阳县| 东源县| 新邵县| 仁怀市| 上高县| 曲阜市| 大化| 鹿泉市| 马边| 建水县| 布拖县| 龙川县| 英德市| 鹿邑县| 宜阳县| 夏邑县| 庆云县| 德化县| 沙雅县| 望奎县| 垦利县| 库尔勒市| 临洮县| 扎鲁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