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圖書管理系統的可行性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圖書管理系統的可行性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可行性分析

1.1技術可行性

進行圖書管理系統的開發可利用現在的主流的win7操作系統,操作簡捷方便。數據庫系統與開發工具也均為Microsoft微軟公司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因為同屬于一家軟件公司所以在兼容性上三者不存在問題。開發語言為C#,不但可以開發基于.net的應用程序,也可以開發基于WinForm的程序。所用軟件與語言在開發中已被大量應用,技術上都較為成熟,因此系統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1.2 經濟可行性

(1)投資成本

設計圖書館管理系統可為C/S模式,最終運行需要一臺server數據庫服務器。現在的計算機購買成本并不高,且設備也可使用原有的設備。

(2)收益

圖書館管理系統可以減少圖書館的各種管理人員,減少了員工工資的開銷;數據保存方便安全,可清楚的知道圖書去向,防止了圖書未歸還或丟失時不知道借閱者是誰而無法索賠的情況。

圖書管理系統對涉及各種圖書管理的行業均有使有價值,通過圖書管理系統可大大減輕工作人員查找圖書信息的工作量,開發此系統對計算機硬件和軟件配置都不需要特別的需要,且開發周期短,故在經濟上可行。

1.3操作可行性

如今計算機普及度廣,大多數的人都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且圖書管理系統為windows窗體應用程序,操作簡單,界面直觀易懂,用戶能很快的掌握系統使用方法。因此,能簡單的對計算機進行操作的人員,對系統稍作了解便可進行自己想要的操作。

2 需求分析

2.1 用戶需求分析

圖書館管理系統的總的設計目標是實現圖書管理的系統化、規范化和自動化,實現對圖書資料的集中統一的管理。圖書管理系統主要實現對圖書館信息的管理,主要功能為用戶管理、圖書管理、借閱管理、歸還管理和查詢等。圖書管理系統需要滿足來自二方面的需求,這二個方面分別是圖書借閱用戶和圖書館的管理人員。

借閱用戶可以通過圖書名稱、作者的名字、類型和出版社來查詢相應的圖書信息,此查詢可模糊查詢也可精確查詢。借閱用戶可通過賬號和密碼登錄圖書管理系統,查看本人當前的借閱情況以及維護部分個人信息(如:修改密碼)。同時還能繼續館內圖書進行查詢。

圖書館管理人員登錄系統便可有對圖書、用戶、借閱和歸還進行操作的權限。如借閱時可以通過對當前借閱的圖書和借閱用戶的用戶名的查詢來驗證信息是否有誤,借閱后數據庫中產生一條相應的借閱記錄;歸還時顯示借閱信息(如圖書編號,圖書名,借閱用戶編號,借閱用戶姓名,借閱日期,是否過期等);根據相應的條件查詢借閱信息;對圖書和借閱用戶進行增刪改查的操作等。管理員同樣也可以通過圖書名稱、作者的名字、類型和出版社來查詢相應的圖書信息。

2.2功能需求分析

(1)首頁:為未登錄的用戶提供圖書信息查詢,可按條件來查詢相應圖書。

(2)登錄系統:分學生登錄與管理員登錄兩種用戶類型。

(3)用戶管理:實現用戶對賬號的管理,可查看賬號信息與修改密碼,管理員則可以增加、刪除和修改學生賬號信息。

(4)圖書管理:管理員登錄后可對圖書進行管理,如增加、刪除和修改圖書信息等。

(5)借閱管理:顯示圖書基本信息和借閱人基本信息,進行圖書借閱操作。

(6)歸還管理:圖書歸庫,顯示圖書信息,借閱人,以及借閱是否過期,過期天數等。

(7)未歸還圖書查詢:管理員可按條件查詢當前未歸還的圖書的記錄。

2.3性能需求分析

(1)數據精確度

當進行查詢、增加、刪除、修改等操作時,須保證輸入數據與數據庫數據相匹配,從而保證數據的正確率。

(2)安全性

不同的用戶類型應有不同的操作權限,來保護系統數據。對與學生用戶而言,只有查詢圖書,查看賬戶信息,修改當前賬戶密碼的操作,學生是不可隨意修改自己的賬戶信息的,需要聯系管理員核實后由管理員修改。只有管理員可以對用戶、圖書進行操作,圖書的借閱與歸還也只有經過管理員核實信息后由管理員操作。

(3)模糊查詢

查詢條件不一定是完整的,這就需要系統能支持模糊查詢。當用戶輸入查詢信息后,需要根據當前輸入內容,查詢符合或部分符合的信息。

2.4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分析

可靠性:系統完成后預計將有大量的學生用此系統此查詢相關的圖書信息,管理員也將添加大量各類圖書的信息,因此對系統的穩定性要求較高。如果系統不能正常工作,便會給使用者帶來不便,如果產生了某些損失,很有可能就會導致使用者失去對系統的信任。

可用性:圖書管理系統的潛在用戶群是各個系的學生具有的身份可能會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對圖書管理系統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圖書管理系統應能讓任何用戶除管理員外都不必借助任何操作手冊或相關的系統幫助就能順利地進行各種操作。

小結

我國圖書館自動化的發展起步較晚,從70年代中期開始,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發展初期、單向業務系統階段和集成系統階段。進入90年代以來,計算機網絡迅速發展,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建成了國家級的教育科研計算機網絡,并互相連接成國際性網絡。而我國計算機網絡也日漸成熟,數字數據網可滿足多媒體通訊和組建高速計算機通信網的需要,各類專業廣域網紛紛建成并投入使用,如教育科研網CERNET主干網已經連通并投入使用。因此,高校應該注重圖書館的管理系統的設計,給廣大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篇2

一、引言

隨著計算機應用在全球范圍內日益普及,管理信息系統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因此圖書管理信息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用結構化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方法,建立一套有效的圖書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減輕工作,將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提高工作質量,因此根據圖書館目前實際的管理情況開發一套圖書管理系統是十分必要的。

二、圖書管理的現狀

在計算機尚未在圖書信息管理中廣泛使用之前,一直以來人們管理圖書館的日常工作使用的是傳統的人工方式,對于圖書館的借書和還書過程主要依靠手工。手工手續繁瑣、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出錯率高等,同時給對大量資料的查詢、更新及維護都帶來不少困難。隨著近年來信息技術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 圖書館也先從傳統的圖書館發展到自動化圖書館,再發展到今天的數字圖書館,這些變化使得圖書館的形象越來越現代化,人們查找資料也更加方便。為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為讀者服務,利用已有的辦公局域網絡條件,將館藏書籍做成基于網絡的查詢系統,實現圖書在一個單位的網絡內查詢,可使圖書查詢和借閱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從而使圖書室的工作效率得到明顯提高。在計算機尚未在圖書信息管理中廣泛使用之前,一直以來人們管理圖書館的日常工作使用的是傳統的人工方式,對于圖書館的借書和還書過程主要依靠手工。手工手續繁瑣、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出錯率高等,同時給對大量資料的查詢、更新及維護都帶來不少困難。

三、系統的可行性分析

圖書管理系統主要目的是利用數據庫軟件編制一個管理軟件,用以實現圖書、讀者以及圖書管理員日常工作等多項管理。同時對整個系統的分析、設計過程給出一個完整論證。本系統的設計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系統業務流程分析、系統的功能設計等。這些工作需對數據庫知識有足夠認識,并深入的了解Visual Basic 的使用和管理系統的相關知識。圖書管理系統是一種基于集中統一規劃的數據庫數據管理新模式。

1、系統的可行性分析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可行性:處理速度快、準確通過權限的設置,數據的安全性好、方便查詢、借閱管理等。

(2)經濟可行性:系統建設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可縮減人力投入。

(3)運行上可行性:本系統作為一個小型的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

所耗費的資源非常的小。

(4)從各種社會因素可行性分析:可降低工作人員工作強度,提高

效率,會得到學校工作人員的一致同意的。

綜上所述通過可行性分析認為新系統的開發方案切實可行,可

進行開發。

2、圖書管理系統開發相關技術的介紹

2.1Visual Basic 6.0 概述Visual Basic 6.0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可視化開發工具組建Visual Studio 6.0 的組成之一,是基于BASIC 語言的可視化程序設計語言。Visual Basic 6.0 既繼承了BASIC 語言的簡單易懂的特點,又采用了面向對象、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提供了一種所見即所得的可視化程序設計方法。Visual Basic6.0 已逐漸成為編制Windows 應用程序、數據庫應用程序、多媒體程序及網上應用程序的理想工具。它不僅為廣大程序員所鐘愛,而且還成為了眾多初學者編程者的良師益友,真正做到了實用且易掌握。Visual Basic 6.0 包括三種版本:學習版、專業版和企業版。這三種版本的基礎是一致的,只不過為了適應不同層次用戶的需要,在工具的提供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大多應用程序可以在三種不同版本中通用。

2.2SQL Server 2005 概述SQL Server 是一個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它是由Microsoft 推出的,開發各類大中型數據庫解決方案,SQL Server 提供強大的開發工具和各類開發特性,在大大提高開發效率的同時,進一步拓展應用空間,帶來新的商業應用機遇。

3、系統總體設計分析

3.1 系統需求分析該系統主要分為兩部分:讀者部分和管理員部分。為了方便讀者查找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閱讀,要將圖書按照內容進行分類。讀者可以按照類別進行查找,逐級瀏覽、可以查看自己的信息。本系統還可對用戶的賬號和書目的閱讀權限進行管理。管理員需要給用戶分配用戶名和密碼,及設定用戶的級別,還為用戶提供圖書的排行榜讓用戶能知道那些圖書受到大家的歡迎。

3.2 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根據圖書管理系統的實際需求,可以將圖書管理系統劃分為系統設置、圖書管理、讀者管理、圖書借還、系統查詢5個部分。

3.3 系統流程

圖書管理系統的流程是用戶先輸入自己的帳號密碼成功登陸系統后系統根劇登陸的帳號信息從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對比判斷是讀者還是管理員,如果是讀者則能進行信息查詢,及修改自己的相關信息,查詢到自己所需要的圖書就能通過管理員進行借閱圖書、歸還圖書也是通過管理員完成的。如果不是讀者而是管理員,那管理員可以進行相關信息的查詢、添加刪除圖書及讀者的所有信息、設置相應的權限、為圖書更新排行榜的信息、以及完成讀者的圖書借閱與歸還。

4、圖書管理系統詳細設計

4.1 系統流程分析

根據開發圖書管理系統的需求分析,本系統設計了兩種用戶,分別為系統管理員、讀者。當系統管理員使用帳戶登錄后,管理員可以通過系統導航菜單進入讀者管理界面、圖書管理界面、圖書借還界面、系統查詢界面,在讀者界面中,管理員添加和修改用戶信息、用戶可以查看自己信息,在圖書管理界面管理員可以添加和修改圖書信息、用戶可查看圖書,在圖書借還界面完成讀者借書還書的操作,系統查詢界面管理員可以查看借出去的圖書信息及庫存的信息、用戶可以查找自己的所需的圖書。讀者使用讀者帳號登陸系統后,可以查詢自己所需要的圖書的信息、也可以查詢自己個人的基本信息及圖書的借還信息。讀者的借書和還書過程是通過管理員完成的。

4.2 主要模塊的運行

4.2.1 登陸界面

當用戶輸入用戶名、密碼,系統自動將輸入的信息和相關數據表中的內容進行比較,如果該用戶輸入的內容和數據表中的內容相符,則通過驗證,此次登錄成功;否則登錄失敗。用戶只有成功登陸系統

后才能進行一系列的操作。

4.2.2 圖書借還信息模塊

圖書借還管理模塊主要分為圖書借閱頁面和圖書歸還頁面,用戶

可以在通過這個模塊查看圖書的借閱和歸還信息。管理員可以在圖書通過這個模塊來完成讀者借和還書的操作。

4.3 系統開發的遇到的相關問題及解決

4.3.1 圖書管理系統索引

篇3

作者簡介:李向東(1967-),福建廈門人,講師,研究方向:軟件工程、平面設計

1Java概述

Java具體指的是一種跨平臺軟件的程序設計應用語言,是Java平臺與Java程序設計語言的總稱[1-2]。在實踐應用過程中具有極高的適應性與科學性,能夠廣泛應用于各類計算機軟件程序的編寫與修改工作當中,具有卓越的高效性、通用型、安全性以及平臺移植性,在計算機程序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應用于各類游戲控制臺、數據中心、PC、移動電話、科學超級計算機、互聯網等環境當中。通過對我國現階段的計算機網絡環境進行研究與解讀,在當下全球云計算的產業環境下,Java能夠更為有效的被應用于系統設計及程序攥寫,在實踐環節具備了廣闊的發展前景與應用優勢[3-4]。

2優化設計的可行性分析

2.1圖書管理系統優化設計的經濟可行性分析

圖書管理系統在實踐應用過程中能夠極大地提高圖書管理的質量,使圖書的日常管理工作能夠有效、科學化的開展。圖書管理系統在計算機環境中的引入,能夠大大提升日常圖書管理與維護工作的科技含量,使計算機環境下的圖書管理工作能夠實現規范化、專業化及現代化。其次,圖書管理系統的實踐應用能夠幫助圖書管理人員對書籍文檔進行相應的管理與維護,并且實現了圖書應用的評價需求,有效提高圖書管理行業的運營情況。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國計算機程序的完善與發展能夠直觀的體現出我國信息與科學技術水平在社會當中的重要地位。隨著我國圖書管理行業的不斷發展,圖書管理系統的優化設計更需要切實滿足社會及行業內的相應需求,符合我國圖書管理市場發展的經濟特性。

2.2圖書管理系統優化設計的需求分析

通過對我國計算機程序的創新與應用情況進行探究,在計算機程序中優化設計圖書管理系統,能夠切實滿足我國社會當下的實際需要,設計人員在設計與創新圖書管理系統的過程中,應使圖書管理系統滿足用戶管理、應用查詢、圖書刪除、規格查詢、圖書種類、圖書信息瀏覽的實際需求。

3圖書管理系統的功能詳細設計

3.1登錄功能設計

使用Java編程語言在計算機程序當中進行圖書管理系統的優化設計,首先應當保證圖書管理系統能夠實現滿足系統登錄的相應要求。用戶在使用圖書管理系統的過程中,用戶身份驗證模塊能夠使用戶的真實身份得到驗證,并且能夠將用戶的真實信息資料保存到user數據列表當中,為用戶今后的使用提供便捷,使圖書管理系統在之后的登錄過程中能夠使用user列表當中的數據值判斷用戶是否存在。在設計過程中,圖書管理系統登錄模塊的文件為:index.jsp、login.html,其中,login.html模塊文件主要用于用戶輸入登錄信息后的驗證功能。index.jsp頁的主要作用為驗證頁面,通過該頁面模塊的有效作用,用戶在輸入用戶名及密碼都都會經過該頁進行密碼的驗證。

3.2圖書修改功能設計

圖書修改功能是圖書管理系統當中的主要應用模塊,通過該系統的有效應用,可以幫助圖書管理人員對圖書及文檔資料進行修改,實現關鍵性的圖書文檔處理工作。在圖書修改功能的設計環節,設計人員應保證該模塊集中了系統當中的關鍵,具體包括圖書刪除、信息修改、新增進貨等功能。

3.3圖書查詢功能設計

圖書查詢功能是圖書管理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模塊,能夠幫助圖書管理人員更好的對圖書文檔資料進行調閱與讀取,該功能的具體設計模塊應涵蓋圖書ID、圖書單價、圖書名稱、圖書規格、圖書進貨數量以及圖書時間等信息,通過對這些查詢功能的完善,設計人員才能研究和設計出更加符合用戶實際需要的圖書管理系統,以此幫助圖書管理人員及時掌握圖書信息,避免出現進貨重復等情況。

3.4圖書瀏覽功能設計

圖書瀏覽功能主要包括圖書名稱、圖書品牌、圖書ID、用戶借閱的數量、時間等信息,在圖書管理系統的優化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積極完善圖書瀏覽功能當中的信息涵蓋量,使工作人員在進行圖書瀏覽的過程中能夠及時掌握圖書的應用信息,避免出現圖書資料短缺,無法提供查閱的情況,以此降低不必要的損失情況,提高圖書管理單位的整體運營效益。

3.5數據庫訪問功能設計

數據庫的訪問功能是圖書管理系統當中的主要功能模塊,需要實現頻繁的數據庫資料對接,并且需要進行數據資料的查詢、添加、修改以及刪除等操作,能夠有效地提高數據資料的利用效率。在數據庫訪問功能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充分利用Java編程語言的應用優勢,將連接數據庫的代碼統一編寫在connectmannager文件當中,以此提高程序文件的利用效率,降低數據庫訪問功能設計的內存大小。用戶在進入訪問頁面后,只需要將該文件調用出來即可,省去了每次在數據庫內連接代碼并且進行書寫的麻煩。

3.6系統測試功能的設計

系統的測試功能是為了幫助圖書管理系統發現錯誤而執行程序的應用功能,程序設計人員在完成系統設計各階段任務后,應積極進行系統程序的編輯與調試工作,通過這些檢查手段進一步提高圖書管理系統的應用質量,并分析得出測試數據的相應信息,為系統測試功能提供參考。

3.7系統維護功能的設計

圖書管理系統的維護功能是為了有效改正系統當中可能存在的錯誤情況,并且實現功能擴充、翻新結構、延長系統使用壽命、完善功能等作用,在實踐環節主要包括數據方面的維護以及軟件方面的維護。

3.8系統評價功能的設計

圖書管理系統的評價功能能夠幫助系統各項功能模塊實現優化與創新,是用戶與管理人員提高圖書管理系統應用質量的主要手段。設計人員在設計該功能模塊時,應完善該功能模塊的適應性,使系統的使用能夠顯得更加有效與便利。

4結束語

綜上,圖書管理系統的優化設計更需要切實滿足社會及行業的相應要求,符合我國圖書管理市場發展的經濟特性。利用計算機程序進行圖書管理系統的優化設計,更家符合我國當下的社會發展需要,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胡志惠.圖書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改革與開放,2009(12):172+174.

[2]王晶晶.基于計算機軟件開發的JAVA編程語言分析[J].河南科技,2013(02):17+134.

篇4

在圖書管理系統中存在著許多的信息,其中包括用戶資料、圖書資料、借書情況及還書情況。圖書管理系統中所提供的數據信息非常多,也很雜,這需要有系統對其進行分類管理從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使借閱圖書變得更加簡單、快捷,能夠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圖書管理系統功能強大,如果能夠充分使用其功能,即能夠分析客戶資料、處理借閱書籍中出現的數據、對數據信息進行綜合整理、找到其內在聯系,那么,一定能滿足用戶的需要;即使出現再復雜的數據,圖書管理員也不用擔心害怕。

一、圖書管理系統介紹

1.主體介紹。在圖書管理系統中主要存在三個主體:圖書管理員、用戶與系統維護員,這三個主體是圖書管理系統中的主角,分別承擔著不同的職能[1]。對于圖書管理員,其職能主要為管理借書情況:負責圖書的借出與還入;管理圖書信息:負責將書本信息輸入電腦;管理用戶賬號密碼:密碼出錯可找管理員;管理訂書信息:書本的更新。具體來說,圖書管理員在登陸自己的賬號后,可以管理書本、賬戶及訂單。

2.系統可行性介紹。系統的運行情況是圖書管理系統的關鍵所在[2]。要想系統能夠快速地為用戶服務,離不開多媒體技術與經濟水平兩個方面的發展。一方面,隨著電腦的普及與信息化的到來,電腦技術人員的技術越來越高超,這就使圖書管理系統有了技術保障。在技術方面,信息化科技的高速發展使電腦無論在硬件還是軟件上的功能上都無比強大。當然,數據庫的管理也使用戶在使用圖書管理體統時更加安全、快捷。另一個方面,在資金投入上,現在的成本有所降低,這就增強了系統的可利用性。

3.系統目的介紹。圖書管理系統功能強大,目的明顯。首先,圖書管理人員可利用系統中的先進技術解決手寫借書速度慢、手續煩瑣的問題,從而促進圖書管理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其次,在確保借書信息的準確性方面,系統檢索速度快,能快速找到用戶借閱圖書的信息,對出現的不同狀況可進行具體分析處理;還有,當用戶借閱了某本書時,系統可記錄下用戶的具體信息,其中包含以往借閱書情況、現在已借了哪些書籍、還有哪些書籍沒有歸還等。同時,系統還可記錄書本信息,包括這本書的作者、名字、內容等,這使工作人員對具體信息一目了然。還有,當書本信息輸入產生錯誤時,系統可及時修改舊信息、添加新信息及刪除等。

4.功能介紹。圖書管理系統的功能齊全。第一,讀者可以利用用戶名及密碼進行登錄,當圖書管理員驗證了身份后可訪問圖書管理系統。第二,管理系統者可對用戶和管理員進行管理,當發現用戶或管理員出錯時,可將其刪除或做其他操作。當然,系統管理員還可以新設置一個賬號。第三,圖書管理員可對書本進行管理,對舊的書籍可刪除,新的書籍可添加,發現錯誤可改正。第四,用戶借閱書籍情況歸圖書管理員管理。借閱書籍應遵守圖書管理系統的規則,若有用戶在借閱書籍時違反規定,可取消其借閱書籍的資格。第五,對用戶沒有及時還書進行懲罰是圖書管理員的責任。

二、圖書館借閱行為分析

圖書館借閱行為的組成。人的行為具有復雜性,人們做出某種行為時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且與身邊事物有聯系。其實,人的行為指的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體現出來的態度、動作、表情等[3]。用戶的借閱行為可體現出兩方面的內容,一邊,讀者在獲取信息時還是使用老的方式進行檢索;另一邊,電子圖書館也使用戶在利用網絡的力量改變自己的行為。這就表明要對圖書館借閱行為進行分析存在兩部分問題:圖書館借閱行為與電腦借閱行為。這兩部分貫穿于用戶借閱書籍的整體過程,它使借閱行為的范圍覆蓋每一個書籍借閱者。總體來說,網上書本借閱行為可統稱為讀者使用圖書館進行書本借閱的過程中的每個具體動作,其中包含直接通過圖書網站進行借閱書籍。在這里,圖書館借閱行為是由借閱書籍、下載文章、咨詢業務、提出建議、網頁瀏覽、查詢書籍等組成的。盡管用戶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操作,仔細觀察,可發現行為背后的規律。其實,讀者不管是網頁瀏覽還是直接下載,都存在著一定的共同之處。首先,這種行為是自愿的。讀者進入網上圖書館都是從自身的意愿出發,主動使用圖書館而不受外界的影響,強迫或者指令很難將這一行為維持下去。其次,這種行為是有目的的。讀者進入圖書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有的是為了借書,有的是為了查詢資料。如何準確地獲得圖書館借閱行為是系統管理員與圖書館管理員的重要任務之一。要想獲得圖書館的借閱行為,圖書管理員主要是通過獲取數據來實現。圖書管理中存在的數據非常多,但可對其進行分類。根據圖書管理系統中的數據信息,我們可將數據分為以下四種:用戶基本信息、流通歷史數據、信息咨詢記錄、Web日志數據[4]。要想獲得圖書館借閱行為,可通過兩種方式實現。第一,借閱者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輸入關鍵詞確定檢索目標,通過查閱關鍵字可發現用戶主要檢索的內容從而發現用戶的愛好與具體行為。第二,用戶對資料的訪問率、借閱率和詢問情況也可一定地反映出客戶的行為,通過對其數據進行收集,可找出規律。對數據信息進行挖掘、知道讀者的信息行為數據與怎樣利用數據并對其進行處理、發現其內在規律能夠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

雖然在圖書管理系統中存在巨大的數據,對其進行處理非常困難,但隨著圖書管理系統迅速發展,這些數據對于圖書管理來說已是非常平常[5]。相反,人們對于數據的挖掘技術重視程度加大。要想為借閱者提供個性化服務,我們就必須掌握各種數據并有能力對其分析,挖掘其內在規律。文章主要是通過介紹圖書管理系統的主體、可行性、目的性及功能,分析圖書館借閱行為從而探索出更好地為圖書管理系統服務的方案。

參考文獻:

[1]袁連海,董文,張志亮.SQL SEVER 2000應用實開發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184-185.

[2]張信東.信息系統開發教程使用Visual 和SQLServer[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34-135.

[3]蔡會霞,朱潔,蔡瑞英.關聯規則的數據挖掘在高校圖書館系統中的應用[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9,(5):267-268.

篇5

[中圖分類號] G25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6)13- 0190- 02

0 引 言

伴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在全球范圍內逐漸普及,圖書資料的管理是高校圖書館所要面對的實際工作,縱觀以往的管理方式,更集中于用傳統的人工方式來對圖書資料進行管理歸類,這種效率低、保密性差、工序煩瑣的傳統圖書館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對癥下藥,把開發一套圖書管理系統作為重中之重,采取結構化系統的方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圖書管理系統,將工作科學規范化,從而進一步提高圖書館信息管理的工作質量。

1 高校圖書館管理系統開發的可行性

1.1 技術上的可行性

判斷新系統目標所需技術現有條件能否滿足,通常從軟件與硬件的性能要求、技術人員的水平與數量等方面來考慮。其中,首先需要考慮的是開發人員的技術含量與能力水平,其次考慮短期內就能培養的優秀技術人員。

(1)以當前市場上普遍存在的商家所提供的計算機軟件與硬件資源來滿足高校圖書館管理系統的需要。系統中的軟件前臺采用開發工具DELPHI 7.0,對應著的后臺數據庫則選擇SQL Server 2000。較為常規化的軟件與硬件設備,高校圖書館管理系統對系統的軟件與硬件的要求不算過高,可大大節省了校方的財務支出,降低成本。

(2)開發與管理。依據我國現有的開發技術水平,堅信能夠很好地完成系統的前期開發任務,后續工作應當安排有資格有學歷的相關操作人員(以年少有為的青年人為主)進行專項訓練,讓他們在自有知識的基礎上對專業性知識有所提升,以便更好地完善日后的系統維護工作,這樣既方便了操作與系統的維護工作,使后臺操作簡潔明了,又可以讓青年人士施展才華。

1.2 社會經濟可行性

開發、運行、維護費用主要包含購買設備和安裝設備費用、軟件的開發費用、人工費用以及日常的消耗費用。前期的開發費用:由于高校采用的圖書館管理系統屬于簡單而常見的,所以開發費用不高,性價比高,經濟方案可行。開發所用設備的費用:若由本單位的技術人員自行研發,則該項費用可直接計入人員費用。而系統的收益便可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大方面來考慮,而相對于學校的信息管理系統來講則更應側重分析所帶來的社會效益,比如說當系統投入以后能夠使用戶查詢以及使用信息的方便度提高多少,能夠為用戶具體提供哪些之前所不能提供的信息等等。

2 系統設計與實現

2.1 數據字典與結構設計

(1)數據字典設計依據有關資料顯示的高校圖書館管理系統的大致管理流程和系統功能結構模塊圖并且結合各大名校圖書館管理系統的需求,總結出幾種常見的數據字典供高校管理系統參考借鑒。

①讀者個人數據:來高校圖書館借閱圖書的用戶必須持有與館內圖書資料借閱相關的個人身份數據,其所包含的數據項有借閱證標號、讀者類別編號、讀者姓名、讀者部門名稱以及所辦借閱證日期。②系統用戶數據:高校圖書館內部人員所持有的館內圖書管理系統身份數據,其所包含的數據項包括用戶編號、登錄口令以及專有的權限代碼。③高校圖書館內館藏書目數據:圖書館內所有新書書目經過典藏之后所形成的館藏書目數據,具體應當包括索書號、圖書條碼、作者、書名、出版社、出版日期、頁數、關鍵詞、字數、復本數、可借數、入館日期以及圖書所在的庫室名。④圖書借閱數據:其所包含的數據項目有借閱證編號、圖書條碼、借閱日期、歸還日期以及圖書所在的庫室編號。

(2)數據結構設計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館內工作人員應當根據系統需要,分析并勾畫出實體關系圖,隨后根據已經勾畫出的實體關系圖以及系統的數據字典,分析設計出高校圖書管理系統中相對應的各個數據庫表格,并依據館藏的實體圖書得到館藏圖書的數據表,而圖書借閱數據表則依據借閱關系所得到。

2.2 系統實現

篇6

Abstract: In modern tim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in the information age,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oks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how to more efficiently provide service for library users,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books and other issues become more and more realistic.System design using the MYECLIPSE development tool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JSP language and MYSQL database to develop this books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to solve the basic problems facing the books management, including books to add, delete, change, check and other basic books management function.Can make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users, high efficiency provide borrowing service for readers.With the aid of network, between the library and users to establish a fast interactive electronic platform, as far as possible,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ok management,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Under the premise of books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system mainly realizes the functions of five modules: 1)The user login, username and password, set up user login platform;2)Book management, including books to add, delete, change, check the basic function such as management;3)The library management, is to manage member information and borrowing;4)Return books management, is to manage member information and return;5)Member management, rights management is to member.

Key words: books management;information management; books management development; library network management; JSP

近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標志著21世紀信息時代已不可阻擋。計算機的信息化和網絡革命強力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已影響到圖書館圖書業務的管理,因為人員圖書管理的方法和理念已不能滿足廣大讀者對圖書的需求,圖書館實現高效網絡管理,是圖書館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滿足圖書用戶需求,建設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圖書館信息網絡化管理系統,實現圖書館管理方式和理念的自動化,更好地為現代科技工作者服務,是圖書館發展的最終目標。隨著國內大部分大城市的圖書館都實現了圖書管理的網絡化,中小型圖書館(包括企業圖書館),也在不斷努力跟上時代的發展。

也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更新的潮流,計算機的使用已經很普及。對于信息資源來源廣泛的圖書館,更應該普及網絡管理,提高效率,解決傳統管理理念的一些缺點,是信息時展的當代人們,更加方便快捷地瀏覽資料,跟上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使圖書發揮更大的作用,知識是第一生產力,讓21世紀的人們享受圖書管理網絡化帶來的新享受,帶動人們對未來,對生活的美好向往。

1 開發環境及技術

操作系統:Windows

運行環境:myeclipse2014、jre1.6、tomcat6.0

使用技術:javabean、servlet、jsp、java(主要)

數據庫:mysql5.7

瀏覽器支持: ie6以上版本,谷歌,火狐

2 可行性分析

技術上可行:系統所需硬件設備銷售且價格較低,軟件采用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開發工具采用jsp,后臺數據庫采用mySQL,都是經常使用應用的。

經濟上可行:中小型企業和廣大用戶需求增加,計算機信息網絡現代化趨勢增強。

管理上可行:中小型企業的人員管理都比較規范,都會配有相應的圖書證,因此圖書的管理也會是比較方便可行的。

綜上所述,圖書管理系統的開發在技術上、經濟上、管理上均可行。

3 需求分析

3.1 系統需求分析

系統的主要目的是實現一個圖書管理系統。

1)系統有2 類用戶分別為管理員、學生;

2)管理員經口令認證后進人系統,可完成維護系統的功能, 包括管理圖書和管理學生;

3)能夠輸入,輸出圖書的綜合情況,實現對圖書資料進行增刪改查;

4)讀者學生則完成查詢圖書、修改個人資料、查詢個人借閱歷史信息的功能;

5)工作完成后便退出系統。

3.2 系統性能需求分析

為了達到設計開發圖書管理系統正常運行的目的,經過研究分析,系統要滿足的性能需求有:

1)完整性:要求在發生意外時(如斷電),保證數據不丟失;

2)安全性:系統設置了一對一的管理員和用戶登錄名,密碼,只有正確輸入方可登錄使用,超過三次,登錄失敗,驗證失敗;

3)可維護性:當軟件運行發生錯誤時,能夠快速、準確對其定位、診斷和修改恢復;

4)可理解性:根據系統需求,設計的菜單欄,系統功能欄,清晰,易懂,可見 ,獨具特色。

3.3 系統的功能需求分析

密碼設置:登錄者一對一進行設置保密,避免重復性,維護每位登錄者的權限,維護系統安全。

資料維護:系統詳細記錄圖書的信息,和操作人員的操作,清晰地各種情況的數據信息,人員操作信息,建立完整的系統資料。

系統查詢:根據用戶需求,輸入正確數據,準確查詢信息。

系統管理:進行會員管理、圖書數據備份和圖書數據恢復。

報表統計:自動統計近期系統的圖書,人員,各種資料的流通信息。

其它操作:包括修改密碼、管理員添加用戶、合理頁面布局等。

3.4 系統功能模塊分析

系統需要實現的功能分別為日常工作管理、核心模塊是基本資料維護管理、和系統管理。

3.4.1 日常工作管理:包括借書管理、歸還管理、查詢管理

1)借書管理:主要功能根據借閱證編號和圖書編號,進行借書過程。

2)還書管理:主要功能是輸入借閱證編號、圖書ID,在借閱登記表中找到相應的記錄,將該記錄的相應數據插入到還書記錄中,同時將借書記錄刪除,并保存在借閱歷史記錄表中。

3)查詢管理:包括圖書借閱情況,讀者資料、借閱歷史記錄查詢。

圖書資料查詢:根據讀者需求對圖書資料的相應查詢。

讀者資料查詢:根據讀者資料詳細查詢。

借閱歷史記錄查詢:根據相應的借閱記錄信息進行相應查詢。

3.4.2 基本資料維護管理:包括圖書資料維護、讀者資料維護

1)圖書資料維護:對動態變化的圖書資料進行定期更新,修改和維護。

2)讀者資料維護:包括對新會員的資料入庫,以及現有會員資料的修改和過期會員資料的刪除。

3.4.3 系統管理:會員管理、操作權限管理、標準數據庫管理

1)會員管理:對動態變化的會員信息不定期的檢查,修改和保存。

2)操作權限管理:設定不同人員的操作權限,用戶和密碼。

3)標準數據庫管理:用于常用數據庫系統的維護。

4 系統總體設計分析

4.1 系統結構和模塊的功能設計

4.2 數據庫的設計分析

4.2.1 數據庫設計概述

數據庫系統是以數據庫為基礎的信息系統,其數據量大、保存時間長,數據關聯復雜,用戶要求多樣化,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系統軟件和相關的硬件系統,將用戶的要求轉換成有效的數據結構,并使數據庫結構適應用戶新的要求的過程。數據庫設計是在現成的DBMS上建立數據庫應用系統的過程。

以數據庫為基礎的信息系統通常稱為數據庫應用系統,數據庫系統的生存期:指從數據庫應用系統從開始規劃、分析、設計、實現、投入運行后的維護到最后被新的系統所取代而停止使用的整個期間,數據庫系統的生存期:

1)規劃階段;2)需求分析階段;3)概念設計階段;4)邏輯設計階段;5)物理設計階段;6)實現階段:應用程序編碼、調試、運行階段;7)運行和維護階段

數據庫設計是要在一個給定的應用環境(DBMS)中,通過合理的邏輯設計和有效的物理設計,構造較優的數據庫模式、子模式,建立數據庫和設計應用程序,滿足用戶的各種信息需求。物理結構設計的原則如下:1)盡可能地減少數據冗余和重復;2)結構設計與操作設計相結合;3)數據結構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基于以上設計原則,系統設計的數據庫才能滿足用戶需求。

5 系統詳細設計分析

根據軟件設計原理,綜合以上軟件分析,根據系統具體需求,把詳細的語言繪制成系統功能開發的總體流程圖,如圖2所示。

6 系統測試與分析

對開發系統進行測試,詳細記錄測試過程,對軟件的研發質量的提高和改善作用明顯,也是對成果的一種檢驗測評,該軟件的測試內容如表1所示。

7 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圖書信息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一種突出方式,也隨著大量新圖書的涌現,需要更好的管理方式來管理圖書,為人們提供便捷的服務。

雖然圖書管理系統已經很普及,但還有一切缺點,需要去發現和修改,對于正在發展中成長的我們,對知識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所以迫使我們追求更完善的圖書管理系統。

雖然自己的能力很微薄,僅僅一個本科畢業生,但對圖書卻充滿了熱情,希望自己對圖書管理更了解的基礎上,發揮一些作用,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圖書,挖掘圖書,讓更多的圖書信心位人們的發展謀求幸福,在我們年輕人發展的路上,帶動更多的青年愛好者,讓知識為人們服務,讓圖書物盡其用。

通過對上述的總結,希望我的分析對圖書管理系統的開發和研究具有一定意義,從而有對圖書管理系統系統出現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晨. 信息管理系統課程設計報告[R]. 長春: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工程學院, 2010.

[2] 邵學亮. jsp圖書管理系統課程設計報告[R]. 北京: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 2003.

[3] 譚斌. 高校圖書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常德: 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 2011.

[4] 張海潘. 軟件工程[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5] 張秋余, 楊h. 基于用例的需求建模方法[J].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06(19): 3539-3541.

[6] 戴繼周. 基于Web的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 長春: 吉林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 2004.

篇7

1.建立總分館模式的優點

1.1共同投入,成本分攤

總館服務器端軟硬件及管理維護由各分館共同投入,成本分攤。各分館的服務器軟硬件建由各館自己負責,但資源可以共享,共享系統服務器端軟硬件環境、共享管理維護人員、共享書目數據,各分館不再重復上述投入和建設,從而極大地節省了圖書館管理系統建設成本。通過總分館制,打破過去市級圖書館各自為政的局面,只要是集群圖書館網絡中的一員,都可統一使用集群圖書館網絡管理平臺,統一共享總館的服務器、設備、技術和人員,無需再自購相同設備、避免了分類編目、技術維護等人員的重復勞動。

1.2書目數據共享共建

各分館如無能力建書目數據庫,可以不用考慮書目數據建設,直接利用中心人員或其它分館人員創建的書目數據即可。畢竟黨校系統館藏資源都類同,所以有一家分館做了書目數據庫,就可以實現共享了。

1.3形成聯合館藏,產生信息整合效益

用戶到圖書館就是想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實行總分館制的圖書館所有讀者,訪問同一個OPAC環境,可以一目了然同一種書館藏地點,即使本館沒有,也知道在哪個分館找得到,可以使用戶更快地檢索到自己所需的資源(用戶可以按照自己所需要的資源類型,到相應的分館查找,也可以在任何一個分館或總館查找所需資源的位置,然后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源。)

1.4全面化和專業化的服務優勢

總分館建設為廣大讀者創造了一個能夠讀到書的環境,使讀者能夠隨時隨地享受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但是總館應該定期對分館的工作進行指導,對館員進行培訓,使分館的服務更加專業化,從而滿足讀者更高層次的需求[1]。

2.可操作性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前互聯網絡很發達,在寬帶接入情況下,各分館即使遠隔上千公里,其實基本類同當前局域網環境中的效果。所以,只要中心服務器接入互聯網,就可以實現這些效果。雖然從技術角度,當前只要支持網絡版本的圖書館系統都可以實現。但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

2.1分館的獨立性問題。

不能簡單把分館視為中心系統一個遠端的客戶端,由中心分配帳戶權限等。如果這樣,其實不是總分館,而仍可以視為同一個館,只不過分館的操作電腦比局域網遠了些而已。所以,分館得有獨立的管理權限,包括分館管理員可以分配本分館的其它操作人員權限,而不影響其它分館或中心。分館操作人員,只能操控本館館藏,而不影響其它分館或中心館的數據等。

2.2負載分流問題

由于一個中心供各分館共用,顯然增加了服務器端的并發、多人訪問壓力,如何負載分流,系統架構需要獨特的設計,這是建立總分館模式需要注意的問題。

2.3安全防范問題

由于借助于互聯網,顯然將中心服務器及數據庫暴露在互聯網上更多的惡意訪問者中,必然得面對惡意攻擊更多的可能性。那么,如何進行防范,這也是需要獨特的系統架構設計。

3.解決好“分和總”的矛盾

據筆者了解,當前多數總分館模式,多注意“總”而忽略“分”。注意“總”,是指各分館采用一套服務器端、采用一套權限控制、采用一套排架體系、甚至將業務邏輯統一集中在服務器端處理等等;忽略“分”,是指忽視各分館的業務操作權限獨立與差異性、忽視了各分館獨立的排架體系、忽視各客戶端對業務邏輯的預處理與離線處理等等。即雖然號稱為“總分館”,但事實上仍是一套系統,只不過借助寬帶網絡,支持更廣范圍和更長距離的客戶端接入罷了。

但樂山市圖書館管理系統模式,從“只顧自己”到“兼顧他人”,較好地解決了總分館集群下只顧總而忽略分的問題。順序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3.1獨立的局域網系統模式

這個模式中,圖書館管理系統服務器接入樂山市圖書館局域網,供局域網內客戶端(包括工作人員使用的專用客戶端和讀者使用的通用瀏覽器客戶端)訪問,從而實現本館業務自動化管理。

3.2初級的“總分館”系統模式

篇8

一、高校圖書管理系統開發的必要性

由于高校圖書館需要管理大量關于圖書與學生借閱資料的信息。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已經使用計算機管理信息,傳統管理方法弊端明顯,工作量大,易出錯;數據多,易丟失,難查找。所以,為了系統化與規范化管理圖書,為了提高管理信息的準確性,方便及時有效地查詢與修改圖書信息,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知識服務,高校必須建立圖書管理系統。

二、系統可行性

系統可行性決定了該項目是否值得開發,經濟方面是否值得,一般平臺是否可以運作等。

1.技術可行性,即是否已經開發新系統的相關技術,例如合適的軟硬件功能與專業技術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高校圖書館管理系統一般采用visual Studio 2005作為開發應用程序的軟件,該軟件具備可視化設計工具、編程語言與代碼編輯器,可以提供高效率開發環境。在統一開發環境中,可以開發與調試多層次服務器應用程序。在選擇數據庫上,后臺數據管理系統采用SQL Server 2005,SQL Server 2005由于其可伸縮性、數據集成、開發工具與分析功能等革新使其在BI領域具有領導地位。該軟件可以將重要信息及時輸送給相關員工,實現可伸縮智能化。該軟件的全面集成、分析與報表功能利于圖書館提高其應用價值,即使不同平臺的應用也可以。

2.運行可行性,即圖書館管理系統是否能夠簡單快捷地添加、刪除、修改、查詢、退出等。

3.經濟可行性,它是評價計算機管理系統是否可行的最基本方法,是衡量對管理系統解決方案成本有效性的重要尺度。開發新的管理系統是一種長遠的投資,高校圖書館是事業單位,所以其必須考慮是否有經濟實力開發圖書館管理系統。就該系統的效益而言,圖書館最關心的是,該系統能否提高管理效率。最后是該系統對硬件的要求情況,是否可以使系統安裝調試更快捷。

三、前景較好的數字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方式

1.“我的圖書館”(MyLibrary)

MyLibrary是以web數據庫平臺為基礎的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系統,它以用戶為中心,集用戶可操作、個性化收集、組織網絡信息資源于一體的個性化服務平臺;可以操作圖書館基本服務,搜集數字資料與信息,能夠提供用戶驅動與定制信息,而且與全球網絡化計算機環境中兼容。總之使用非常方便,運作高效。

2.信息分類定制服務

信息分類定制服務作為高校數字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重點,一切個性化服務幾乎都是圍繞該服務展開。分類定制即當用戶登陸系統之后,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特定系統功能與服務形式中,自己選擇資源類型、表現形式,以及特殊服務等。設置成功之后,用戶提交個人定制的服務內容即可。高校數字圖書館后臺數據庫會記錄用戶設置的服務內容,用戶再次登陸的時候,管理系統的服務將會與用戶設置的服務內容匹配,自動提供用戶已經設置的服務信息等,剩下的不相關信息內容將不會再出現在用戶數字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系統里。當前,現在信息分類定制服務屬于高校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的主要選擇之一。

3.信息推送服務

信息推送服務又名“web廣播”,是信息技術的一種。該系統通過用戶的學習興趣知識庫,為用戶推薦可能需要的服務。該技術之前是被動的,后來轉為主動為用戶提供服務信息,從信息呈現轉為信息自動生成。信息推送服務是當用戶第一次注冊登錄時,填寫興趣愛好,然后該系統記錄用戶的興趣愛好,最后信息推送系統將會為用戶定期發送其感興趣的服務信息。該系統以信息過濾技術為基礎。該服務的最大特點,也是最大優點,即可以根據用戶使用數字圖書館的行為與對推送信息服務的反饋情況,實時更新用戶興趣類型,以便為用戶提供更準確更全面的信息服務。

4.信息智能服務

信息智能服務即當用戶無特殊要求的時候,系統可以根據用戶需要,代替用戶開展所有工作。它是通過記錄用戶信息空間的活動,自動搜集用戶興趣愛好,主動為用戶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一般情況下,信息智能服務包括兩層智能體結構:Agent用戶與Agent系統。在提供服務之時,Agent用戶會自動跟蹤所有用戶的行為,記錄其訪問網站的頻次、下載數量、停留時間、搜索關鍵詞等信息,并對用戶的興趣愛好進行分析而建立個性化用戶模型。Agent系統則能夠從全局信息中篩選個性化信息,并與Agent用戶交互,最后建立個性化信息模型,為用戶提供感興趣的信息。

篇9

應對新的信息時代,我國中學的圖書管理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進行如下總結。

首先,管理方式陳舊落后,無法實現資源共享。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為社會帶來了許多變化,不僅可以促進信息的高效運作,也可以改進傳統的中學圖書管理模式,使空間與時間的限制相對降低。而目前的圖書管理機構相對來說比較落后,管理水平與人才培養計劃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無法有效地促進現階段信息化的發展。

其次,缺乏高水平、信息化的管理人才。人才是管理的必要條件,但是在中學圖書管理中,管理人員的年齡普遍較大,不能快速地接受信息化所帶來的新變化。在現有的發展過程中,各中學需要建立具有信息化處理經驗的高水平圖書管理隊伍。

再次,信息資源數字化程度較低,監督力度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由于網絡技術的普及,圖書館的網絡系統應全面結合區域資源,面向社會,實現資源的開放性與共享性。同時,應有針對性地加強監督力度,對自身的信息系統進行有效保護。數據庫的建設需要相應的技術人才,不僅要熟練掌握技術,還要適應越來越高的工作強度。面對這一目標,很多學校的建設標準幾乎一致,導致出現重復建設現象,降低了資源的利用率。

最后,圖書管理信息基礎設施比較落后,經費投入較少。一般來說,中學階段面臨中考的壓力,學校將多數經費都投入學科建設當中,而對圖書館這種收效甚微的建設,往往不會使用過多的人力物力進行建設。這就導致圖書管理系統相對落后,缺少有效的基礎設施進行支撐,圖書管理的信息化進程很難加快腳步。

二、信息時代下中學圖書管理改進的主要對策

上述問題不能局限于某一個學校的某一個圖書館內,而是全國范圍內的普遍現象,筆者針對以上問題,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認為在信息時代下,中學圖書管理應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首先,提高管理效率,實現資源共享。根據我國教育部推行的相關規定,加強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應該在目前已經建有數字圖書館的學校的基礎上全面進行輻射作用,打造高效的圖書管理系統,實現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資源共享,成立統一的管理機構,加強地區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全面促進資源的高效分配。特別是許多圖書館保存的珍貴孤本、善本、圖像、錄音、錄像、圖譜、筆墨字畫等特藏資料,各個圖書館之間應該及時互通有無,加快數字化處理進程,及時服務用戶。

其次,加強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優化管理人員的信息化過程。學校應該有意識地對于圖書管理人員進行信息化培訓,對現有的管理人員,應該加大培訓力度,拓寬他們的思維理念與信息化意識,全面提高其管理水平。同時面向社會,擴大管理人才隊伍,實現由專家領隊,由高素質人才進行管理的高效運作狀態。

再次,提高信息資源數字化程度,加強監督保護力度。學校應加強本館特色資源的建設,與地方合作開放數據庫資源,建設具有特色性質的數字資源,同時組織國內有關專家制定和修改適合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的資源描述、標識、查詢、交換和使用標準與規范;允許各級圖書館根據社會需求,大力開發地方文獻、特色館藏等專題文獻數據庫。特色數據庫是圖書館特色資源的集中反映,是圖書館吸引用戶、提高社會影響力的核心資源。在信息化的管理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區域間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同時要保護自身的數字資源,尤其對涉及知識產權等問題,要實現專業化監督。

最后,多方籌措發展資金,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僅僅憑借學校單方面進行建設是遠遠不夠的,各個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應利用行政手段推進圖書館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全面建設數字化圖書館。利用良好的網絡通信設備對讀者進行多方面的服務,促進圖書館業務管理的自動化進程。有效利用校園網絡與社會網絡之間的聯通,實現多渠道基礎設施建設,保證中學圖書管理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鄭少蘭.淺談中學圖書館開設課外閱讀課的內容和形式[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1(4).

[2]李宗智.中學圖書館開設閱讀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兼談我館開設閱讀課的體會[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1(4).

[3]周依紅.新形勢下中學圖書館服務方式的探討———兼談對“師生合流服務”的看法[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1(5).

篇10

一、互聯網時代圖書館服務建設面臨的挑戰

(一)受眾群體減少

互聯網時代地到來,標志著人們進入了信息時代,而在信息時代當中,人們獲取信息的能力獲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對于以往很難查找到的信息知識,現在僅僅需要通^互聯網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查找到。現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好比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人們的惰性也在互聯網的基礎下,得到了延伸,許多原來需要出去完成的事情,如購物、看書、查資料等,現在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完成,因而可以看出,當前的互聯網,在很大基礎上改善和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是,相應地,在提升人們生活水平地同時,它也沖擊著我國其他的產業,如實體店購物和基層文化設施。在傳統的生活中,人們對于圖書館有一種莫名的喜愛,一有閑暇,便會進入圖書館進行閱讀和學習,對于這時候的人們而言,圖書館是享受知識海洋的一片凈土,能夠熏陶自己的內心,使自己變得更加豁達,并掌握到更多的知識。互聯網的出現,完全地顛覆了這一局面,越來越多的人群,不再愿意進入圖書館進行閱讀,一致地認為去圖書館不僅會浪費相當一部分時間,而且很多時候并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知識內容。并且,相對而言,查閱書籍的過程相對較為緩慢,而新時期的生活節奏十分快,人們變得愈加忙碌,許多時候,經常沒有時間去圖書館進行閱讀,因而當前的圖書館,更多地被視為閑人去的地方。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原因在于網絡的便捷性,人們在自己的家中,利用互聯網,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獲得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識內容,而且不需要像紙質書籍一樣攜帶,所能收藏和閱讀的圖書種類相當多,給人一種目不暇接的感覺。而且,當代的人們對于互聯網已然有了一定的依賴,無暇去圖書館一類的文化設施中參觀學習,也就導致了圖書館的逐漸衰落,難以得到人們的支持。

(二)圖書館服務的滯后性

雖然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圖書館的服務更加健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圖書館都能較好地運用這些先進的電子設備。很多的圖書館,雖然引進了一部分電子查閱設備,但是除了工作人員之外,并沒有太多的人們去使用它。其中的主導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首先,圖書館的服務主體,有很大一部分屬于老年人和中年人,他們的閱讀興趣十分廣泛,但是相應地,他們的電子設備操作能力較弱,因而在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中,他們并不懂的如何操作各種電子查閱設備,因而更加傾向于獲得人工服務。其次,很多的圖書館雖然將電子設備實時地引入進來,但不曾給予人們充分的權利進行使用,為了避免這些先進的電子設備受到損傷,圖書館管理人員選擇將這些電子閱覽設備的使用權完全地停留在工作人員身上,但是工作人員本身涉及這些電子設備的工作內容并不多,而且已然習慣了傳統的人工服務方式,因而很少采用這些電子設備,導致它們長期地擱置在圖書館內,雖然存在,但是實際的服務效率十分低。此外,相當一部分的圖書館,沒能緊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無論是開展的服務內容,還是采取的服務設備,都秉承著傳統的圖書館特色,而新時代的受眾早已經對這部分服務內容提不起太大的興趣。這樣的服務狀況無形中加速了圖書館服務的衰落步伐,并且給圖書館服務的完善形成了相當大的阻礙。

(三)服務上缺乏良好的網絡支持

網絡是近些年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新鮮事物,但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科技事物一樣,都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而產生。當前的圖書館文化建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科技化的進程,但主要的優化內容是設備上的先進化,并沒有對當前的服務進行實時地改善。并且,對于圖書館服務的創新發展,相當一部分圖書館采取的辦法依然是通過人員素質地提升和圖書種類的增加,但是這些內容缺乏一定的時代性,很難被人民群眾認可和接受。在現如今的社會下,人們所渴望從圖書館得到的,大都是一些具有時代特色的信息內容,并且希望工作人員在提供服務的過程和方式上,也具備一定的特色和先進性。但是事與愿違,當前的服務嚴重缺乏良好的網絡支持,即使設備獲得了一定的更新,但是會操作的人并不多,而工作人員對于圖書館工作地完成,也較多地依賴傳統的工作方式,總體的實效性相對較低。以簡單的查閱書籍為例,對于圖書館內的書籍查找,首先需要建立一定的圖書管理系統,確保每一部分的圖書能夠迅速及時地被查找到。而很多的圖書館,并沒有完善的圖書館管理系統,而且隨著圖書的不斷更新,管理人員認為圖書的系統管理過于麻煩,因而較多地舍棄了這一做法,僅僅用圖書館管理系統做簡單的書籍查找工作,如果某一部分的借閱信息未能得到更新,很容易對人們的借閱造成直接的阻礙,不利于整體圖書館服務的優化。

二、互聯網時代下的圖書館服務措施優化方法

(一)整體的服務方向:網絡與人工相結合

新時代的圖書館文化建設工作地開展,更多地是為了提升人們的道德素質和文化思想,引領人們形成全新的時代觀念。因而在這個過程中,圖書館需要較多地面對社會,面向公眾。現階段,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包括在校的學生,還包括了社會各界人士。而當前我國人們的文化素養水平依舊是不一樣的,一部分人的文化素質相當高,他們進入圖書館的時候,能夠迅速找到符合自己思想觀念的內容,并進行科學有效地學習,而且對于工作人員所能提供的服務,他們都有一定的認知度。很多時候,他們能夠較好地利用自己的能力,去操作先進的電子查閱設備和閱覽設備,而這個過程不僅給他們形成一定的便利,節約了大量的人工查閱時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工作人員的負擔。但是,這樣的人群并不能代表整天的公眾。很多人的文化素質并不高,他們并不懂得如何操作新時代的電子儀器設備,因而在圖書館進行學習閱覽的時候,過多地需要尋求工作人員的幫助和引導,而一部分先進的圖書館已然忽略了人工服務這項功能,導致人們所能得到的服務并不健全,不愿意再次進入圖書館進入學習,進而降低了圖書館社會文化導向作用的整體性。為此,在互聯網時代下,圖書館應當樹立整體的服務方向,即人工與網絡服務的高效結合,將兩者同時運用于圖書館的服務當中,使得人們更加愿意深層次地參與到圖書館的文化服務當中,獲得更多的時代信息和知識內容。

(二)核心的工作思路:構建完善的圖書管理系統

在現如今的圖書館服務當中,最能體現互聯網功能的莫過于圖書管理系統,它能夠深層次地彰顯互聯網功能的便捷實效性,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為人們提供傳統的各種圖書借閱查閱以及相關內容上的服務。面對當前圖書館存在圖書管理方面的問題,管理人員應當高度重視互聯網的重要性,構建完善的圖書管理系統,并將公眾的各種服務需求實時地添加到互聯網數據當中,進而為人們提供更加切實穩定的服務。由于圖書館的范圍十分有限,因而在實際的圖書管理系統當中,工作人員應當做好不同種類圖書的合理劃分和歸類,將其中的相同部分書籍統一地劃分到系統的某一區域內,便于進行查閱和檢索。同時,對于書籍破損、更換、購置以及丟失的問題,應當在管理系統中進行迅速地備案,以及時發現圖書館的現有書籍是否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有哪些書籍已然不符合當前的文化觀念,需要進行更換。只有切實地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為公眾提供更加健全完善的服務,進而獲得人們的支持和認可。

(三)拓展的工作方向:特色多樣的圖書館文化服務

談到圖書館,人們的第一直覺就是讀書,而往往不會考]到它的其他功能。信息時代的到來,無疑為圖書館的文化服務拓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面對當前圖書館文化服務已然很難滿足人們文化需求的狀況,圖書館管理人員應當對文化服務內容進行創新,融合一定的互聯網元素,進而促使人們更加愿意參與進來,自覺進入到社會文化建設的對于中來。

結束語

總之,互聯網時代下的圖書館服務措施,需要以新時代的發展進行全面合理地優化,并實時地利用各種策略來提升文化服務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武萍. 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的挑戰與機遇[J]. 科技經濟市場. 2015(12)

[2] 田金萍. 基于海外案例的圖書館互聯網權利探析[J]. 圖書館建設. 2016(08)

篇11

20世紀8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與建筑技術對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產生著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順應時代的科技化發展,建筑的智能化特點成為建筑設計未來的發展重點與趨勢。圖書館作為高校的重要的信息建筑,是高校的知識核心與科技密集的陣地,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對圖書館智能化建設更加重視,圖書館建筑正在發生著模式的轉變,為了適應功能與信息的協調發展,高校圖書館建筑智能化建設成為圖書館建設的重中之重。

二、圖書館建筑智能化內容

智能化建筑指的是利用現達的科學信息與通訊技術對建筑進行自動化監控與資源管理,使建筑物性能與功能更加優化,更加安全、便利的服務于人。

高校圖書館智能化是基于建筑本身,包括圖書館專業化業務與建筑管理的綜合網絡系統,特點是自動化與網絡化,很好的將科學建筑技術與建筑技術融合在一起。圖書館智能化發展不僅為廣大師生提供了節能、舒適、高效的圖書館辦公環境,兼具現代化的通訊與信息功能,還有著健全的圖書館管理機制,為高校智能化圖書館的建設提供了有效途徑。

圖書館建筑智能化包括樓宇自動化、信息自動化、辦公自動化[1]。圖書館建筑樓宇自動化也就是將計算機技術融入實際設備與機制的管理中,比如:空調與照明系統、保安與消防系統等。辦公自動化是指通過媒介設備進行內外計算機網絡的連接來實現服務管理與信息財務管理。通訊與信息自動化是圖書館建筑智能化的重點,是利用數字交換機與傳輸設備將整個圖書館建筑系統密切聯系起來的過程,有利于系統內部的信息通訊與信息交換,有利于完整的圖書館建筑智能化體系的形成。

三、對我國高校圖書館建筑智能化建設的建議

近年來,我國高校圖書館建筑智能化建設有了很大的進步與發展,原有的圖書館被動的模式已經不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與要求,因此向科學化、信息化轉變。現階段,我們圖書館建筑的智能化在很多方面還需要進行探索與改進。

3.1實現建筑的科學化、增強信息的網絡化

首先從圖書館建筑本身來考慮,應協調樓宇與外部環境的聯系,利用相應科學、合理的國家要求與標準對樓宇進行管控與施工,保證每層樓的各項業務穩妥與可靠,在提供舒適生活環境的同時,保證工作人員與學習人員的安全;對于布線,應把握其可操作性與簡便性,這樣會有利于減少維護成本與工作量,有利于業務的不斷發展與各項系統的順利實施。

圖書館在高校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作為信息載體與傳播媒介,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整個高校信息資源豐富度的重要標志。舊的圖書館系統不利于資源的廣泛利用與傳播,導致大量圖書資源的閑置與浪費,所以我們要摒棄這種固有的模式,對圖書館的整體資源進行總和、分類,利用有效的科學技術進行線上、線下的傳播,使知識系統內部高效率的流動起來,讓更多的老師與學生受益,而

高校圖書館的知識資源信息網絡化是如今高校圖書館建筑智能化建設的方向與趨勢,信息整合是信息交流的前提,也是圖書館建設的基礎步驟,我們要高效、準確的對資料的整合并且歸置,安排調控好圖書的布局與擺設。定期對圖書信息進行整理、更新,確保不同種類的圖書完善,確保缺少圖書能盡快補齊。只有大力加強高校圖書館資源信息的網絡化發展,才能使資源達到最好的共享狀態,為老師與學生提供更優質、快捷的無數服務,才能為高校圖書館智能化建設奠定好基礎。

3.2實現圖書館管理的現代化

高校要實現智能圖書館真正的智能體系,必須改革與優化管理系統,實現管理系統的現代化與自動化。首先要建立完備的管理系統,比如辦公與圖書管理系統、電力與網絡系統、多媒體與電視系統、給水供熱系統、廣播與娛樂系統等。各個系統的采購與實施需要進行縝密的考量與可行性分析,在保證系統的實用性的同時,兼顧經濟效益,經過方案的合理制定再進行系統的建設與維護。系統剛剛建成之后,要經過試用與測試,檢驗其合理性與安全性,將不同功能的系統歸置成統一的操作模式,并且做好相關的記錄,為以后的系統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便利。

隨著社會科學與信息的發展,信息資源的質量、種類與數量都與日俱增,面對繁雜的信息庫,以往的管理人員在材料信息收集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障礙,而現在計算機與多媒體的發展轉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與載體,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電子書、多媒體等的形式進行圖書信息的傳播與推廣,信息化手段與媒介的出現就對現代化的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要求,不僅要求圖書管理員對圖書信息的處理方式的熟練,還應對很好的掌握信息化操作技術,利用現代化的智能手段進行圖書信息的管理。比如:利用電腦建立圖書信息的互聯網系統,對圖書信息進行編排、統計與個性化篩選,將繁雜的圖書信息簡單明了地展現在網頁上,通過網頁清晰的界面進行圖書資料的管理,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便捷的圖書查詢、借閱、歸還的方式,加速了高校圖書館管理的現代化進程。

3.3實現圖書館觀念創新與技術智能化

實現圖書館的全面智能化,必須加強圖書館管理觀念的轉變與創新,加大管理人員對新興科學技術的應用,提高對圖書資源的技術處理技能與水準,提高對各項設備的使用技能,為圖書館技術智能化提供技術人才的基礎保障,有利于圖書館智能化與網絡化建設。在思想上,要倡導廣大師生樹立資源共享的觀念,形成普遍良好的信息交流與傳播環境。

高校圖書館的智能化建設的過程離不開技術的創新與改革,比如說RFID智能化圖書館技能,我們應加強對科學技術的應用,建立先進的圖書館資料管理系統,強化圖書信息的準備分類與定位,建立通過作者、發行日期、出版社都可以找到相應圖書的引擎搜索,使圖書管理系統更加優化;建立安全性的圖書的門禁管理系統,以保證圖書資源的安全性,減少圖書的丟失帶來的經濟損失,以完備的管理系統減少管理人員的工作失誤;借閱系統的建立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增加了圖書館借閱的人性化;通過身份證件的識別進行圖書信息的自動錄入,有利于圖書的高效率與智能化管理。

四、結語

篇12

現代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深刻地影響著高校的教育事業,以服務育人為前沿陣地的高校圖書館也朝著自動化、網絡化、標準化和數字化方向發展。新技術帶來的高效率,引發了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轉變,深深地改變著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決定著未來圖書館服務性質的走向。以自助借還圖書、自助文檔復印、網絡遠程借閱等形式為代表的自助式服務越來越受讀者的歡迎,正在成為新的服務模式被廣泛認同。

一、先進RFID技術與高校圖書館服務

引發高校圖書館自助式服務項目之一的,是先進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該技術的全稱是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ID識別技術。RFID系統主要有標簽、標簽編寫器、自助借還書機、流通工作站、安全門、館藏清點器等組成。主要工作原理是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該項技術最早應用于軍事物流,后來引發了相關行業的震動,被一些企業強行采用,以提高工效。美國沃爾瑪公司就曾要求其下100家最大的供貨商于六年前在商品包裝上必須使用RFID標簽,而截斯科、麥德龍等大的國際公司也都要求其供應商提供的商品必須有RFID標簽。目前RFID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零售業、物流管理、工業生產、綠色畜牧業養殖個體記錄跟蹤、汽車安全控制、身份證、門禁控制、道路自動收費等領域。可以判明,以節能增效為目的,其技術被引入到圖書館既是趨勢所向也是發展階段的必然,技術進步是圖書館服務功能完善的先決。

二、RFID技術運用效應

現行的RFID技術不但可以提供精確的圖書信息,而且可以與目前的圖書館管理系統融合,規范作業,提高圖書館的現代化智能化水平。作為RFID系統主要技術設備之一的館藏電子標簽,可記錄書名、作者、出版社、索書號、ISBN/ISSN等信息,利用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與設備可以在館內構造一個精確的定位系統,通過小小的電子標簽,清楚地知道所需圖書存放在第幾層第幾號書架之上,讀者可以從圖書檢索系統中查到一本書,館內的資源設備可以很順利地給讀者導航,將讀者引到存書的位置去直接取到要找的書本文獻。讀者可通過自助、自主的方式,完成一個批次圖書的借還。以RFID中間件為媒介,通過與圖書館管理系統相融合,可實現先進的RFID技術與圖書管理系統的有機結合,簡化圖書管理的流程,降低圖書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服務保障效率。如在對讀者提供便利快捷的圖書借還、查詢等服務的同時,能對讀者信息和借閱圖書情況進行雙重記錄,并實現EAS(電子商品防盜系統)和記錄借閱信息流程的統一。

三、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

圖書館自助服務是在一定的條件下,讀者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需要偏好、研究重點,自主地完成過去由圖書館員按照館員的意志和行為習慣來完成的書目查詢、藏書借閱、資料檢索、文獻復印等活動,從而實現閱讀和研究目的的一種自主服務方式。圖書館新技術的運用,使自助式服務模式得以普及推廣,其本身的內在優勢也得到了發揮,創新是對服務的完善。

首先,圖書館自助服務突出了讀者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將讀者潛在信息需求轉變為顯性信息需求,容易激發讀者獲取信息的靈感。圖書館自助服務是讀者自己為自己的閱讀需要服務,以自己滿足自己為條件,在服務發生的過程中,因讀者自己服務自己而降低了服務成本,并且,這種服務無時間和空間限制,體現出便捷性。讀者自己動手服務自己,強調讀者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了由館員為讀者服務的局限性,讀者可以在圖書館閱讀和研究中實現自我、方便自我、滿足自我。通過自助服務的方式,讀者對館藏信息資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隨之加深,這樣就可以突破由傳統圖書館員個人的專業局限造成的應用局限,讓讀者憑借自己的能力花最少的時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高館藏資源的利用率。圖書館服務不再是一方對一方的,自助服務者既是讀者又是圖書館管理者,這對傳統圖書館服務觀念是一個變革。它在某種程度上培養和提高了讀者搜索信息的能力,參與程度高,服務策略和服務內容針對性強。而原先充當服務工作主體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只起個別指導、咨詢的輔助作用。

其次,圖書館服務方式的多樣化為讀者創造了選擇空間,服務更加體現以人為本。是選擇接受別人的服務還是選擇自我服務,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定,自助服務方式能使讀者參與圖書館的內部體系,深入了解館藏信息,使圖書館的業務流程變得更加順暢,讀者的操作過程變得更為自由和便利,在這種良性環境中,圖書的使用率也隨之增加,圖書流通量則必然會增加。以自助借還圖書為例,使用自助借還書系統,使圖書館的服務手段從單一的人工借還書擴展為人工與機器并存的服務模式,讀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人為的約束減少了,既維護了讀者的隱私權又便于讀者自我掌控借還書,同時,節省了讀者借還書時間,讀者選中自己要借的書,只需進入指定借書區域,閱讀器會讀取書本信息和讀者借書證信息,借書一次性完成。讀者還書時只需將書放入還書箱,則可由于工作簡單因此以往的排隊現象會消失。圖書館自助式服務使服務本身更顯自由、靈活、方便,有利于培養愉悅的學習情緒,同時也能滿足讀者多樣性、個性化的需求。

再次,基于技術優勢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是一項新型的服務方式,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讀者,優化了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提高了服務質量,減少了圖書館人力的投入,同時,它也是檢驗讀者素質高低的試金石,可以通過日常的圖書館服務,進一步提高人們在數字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對這些高新信息技術研究、應用及其意義的認識。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接受高等教育、具備較高信息素養和學習能力的群體,他們不論在專業知識、外語水平、計算機能力等方面都比普通用戶要強,基于這個優勢因素,自助服務方式更加適合在高校圖書館應用和推廣。

我們可以相信,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是未來現代化圖書館的發展趨勢,是圖書館服務理念轉變和文獻管理科學化的重要技術手段,新型的技術不斷涌現,將會進一步促進圖書館服務向人性化方面邁進。

參考文獻:

篇13

一、二維碼概述

1.二維碼的概念

二維碼誕生于20 世紀 80 年代,以日本和韓國運用最為成熟。我國二維碼技術研究起步較晚,于1993年開始研究,直到2006年才推出二維碼業務,但由于受到移動網絡速度慢、智能手機不普及等諸多因素限制,二維碼一直沒有發展起來。直到近兩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特別是微信、支付寶錢包等應用的推波助瀾,二維碼才“火”了起來。

二維碼是利用比特流的概念,將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照一定的規律以黑白相間的方式分布在平面上,黑點出現表示“1”,不出現表示“0”,來記錄數據符號信息,從而被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并處理的。[1]目前,國際上最主流的碼制是QR碼制(如圖1所示)。

2.二維碼的分類

根據二維碼的編碼原理、結構形狀的不同,可分為行排式二維碼和矩陣式二維碼。[2]

(1)行排式二維碼,在編碼和識讀原理方面繼承了一維碼的特點,可按應用需要堆積成兩行或多行,在識讀設備、條碼印刷等方面完全兼容一維碼,具有代表性的有Code 49、Code 16K、PDF417等(如圖2)。

(2)矩陣式二維碼以點的排列組合來確定所代表的意義。具有代表性的有Code one、QR Code、Data Matrix、Maxicode等(如圖3)。

我國于1993年開始研究二維碼技術,以矩陣式二維碼為主要方向,取得了一定進展。目前自主研發較為成功的有矽感GM碼、龍貝碼、紫光U碼、漢信碼等。目前漢信碼已被確立為國家標準,正在推進投入商用(如圖4)。

3.二維碼的特點[3]

(1)編碼信息量大:可存儲多達1850個大寫字母或2710個數字或1108個字節或500多個漢字,而一維碼只能容納13位數字,比一維碼信息容量高幾十倍。

(2)編碼范圍廣:可以編碼文本、圖片、聲音、簽名、指紋等能夠數字化的信息,可以編碼多種語言。

(3)容錯能力強:具有糾錯功能,當二維碼因污損、褶皺、破損、老化等引起局部損壞時,仍然能夠正確識讀,理論上容許損毀面積高達50%。

(4)可靠性高:譯碼錯誤率不超過千萬分之一,遠低于一維碼百分之二的誤碼率。

(5)防偽保密性好:可引入加密技術對二維碼進行加密。

(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防熱防磁性好。

(7)易識讀:形狀、尺寸大小比例可變,識讀距離大。

(8)二維條碼可以使用激光或CCD識讀設備,如今最常見、最普通的識讀設備是智能手機。

二、二維碼在高校的應用現狀和可行性

在國外高校,二維碼應用比較廣泛。例如,英國巴斯大學圖書館,[4] 在目錄檢索系統中每本書或期刊都有一個QR二維碼。通過掃碼,讀者可以在手機上保存該書的題名、作者、索書號以及書架號等準確的存放位置,可以非常快捷地找到此書。

近些年,國內高校也開始使用二維碼技術來加快校園信息化進程。例如,廈門大學在2012年啟動了二維碼校園信息系統試點工作,[5] 成為全國高校中第一個包含教師信息、人文與自然景觀等在內的整套二維碼信息系統。師生可以用手機隨處掃描校園里印刷的二維碼,獲取各種信息。

如今,二維碼技術已發展得相當成熟,使得二維碼技術在高校信息化建設中應用變得可行。

第一,制作和“門檻”低。二維碼制作和已經不再需要專業的設備和工具,互聯網上有很多免費的二維碼生成軟件,可編輯文本、網址、電話、短信、名片、電郵、WIFI熱點信息等,使用普通的打印機和普通的打印紙,打印出的二維碼即可滿足使用要求,制作和成本相當低;

第二,智能手機的普及。目前,大學生群體中智能手機普及率已達到98%以上,只要具有拍照功能,再下載一個二維碼掃碼APP,手機就變身成了一個二維碼識讀器。

第三,二維碼引領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深受大學生群體追捧和喜愛,拿出手機掃一掃成為一種時尚。

三、二維碼在高校信息化中的應用

1.安全管理信息化

校園安全一直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大部分高校的大門、圖書館、行政樓和宿舍都要通過身份認證才可以進入。傳統的人工驗證身份的方式費時費力,人流量較大的時候很難一一驗證,容易有“漏網之魚”,這種方式不能很好地保證校園安全。

如果將門禁系統與二維碼結合起來,即可實現電子認證,為在校學生、教職工和工勤人員每人分配一張包含個人信息的二維碼,用紙質的或手機中保存的二維碼圖片對著入口處的識讀器上一刷,即可獲得認證。對于臨時來訪人員,可通過發送臨時二維碼的方式來完成認證。由于二維碼具有唯一性,可針對不同人員設定不同權限。例如,男生進不了女生宿舍、訪客的臨時二維碼進不了學生宿舍、除維修部門以外的工勤人員不能進入行政樓等。這樣既減輕了校園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又能最大程度上保證校園安全。

2.學生考勤信息化

二維碼具有唯一性,可引入加密技術。[6] 軟件加密可以利用口令、指紋、照片等方式進行加密和驗證。大學中很多課程都采用合班上課的方式,由于上課人數多,出勤率低,冒名簽到(答到)的現象很嚴重。而利用二維碼進行電子簽到就可以解決這類問題。

二維碼考勤系統所需設備包括:識讀器、生成軟件、數據中心等(如圖5)。在教室講臺處安裝識讀器,學生進班掃描儲存有個人信息的二維碼或手機中保存的二維碼圖片,教師就可從電腦上非常直觀地看出學生的出勤情況。由于每個人的二維碼都不相同,因此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極大地提高考勤效率,還能有效杜絕冒名答到的現象發生。

3.課堂教學信息化

二維碼可編碼文本、圖像和網址等,即拍即現,是課堂拓展知識的紐帶,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資源應用的效率。

在課堂上,學生用手機掃描印刷在書上的或多媒體課件中的二維碼,就能快速在手機上顯示“小知識”或打開相應的網頁,直接在手機上瀏覽學習。

在實驗課上,學生掃描設備上的二維碼,就能快速獲取實驗步驟、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等信息(如圖6)。[7] 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突破平面媒體的限制,走向數字網絡世界,擴展知識,開闊學生視野,還能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掃碼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種“遇到疑問掃一掃”的學習方式可以彌補課堂學習的時空不足,實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減少問題的積壓。

4.考務信息化

大學每年都有很多考試,每次考試都要制作、發放很多紙質準考證,不僅浪費很多紙張,不節能環保,而且紙質準考證很容易丟失,學生補辦比較麻煩,來不及補辦的將會錯過考試。

通過二維碼代替準考證,不僅節約了資源,還能有效防止考生通過替換準考證上的照片來替考的現象。高校可以把考生的個人信息儲存到二維碼中,到教務系統,考生可登錄系統自行下載自己的二維碼,保存到手機或者打印出來。如果考前丟失,不需任何補辦手續,再下載或打印即可。如果二維碼被他人盜取,需立即掛失,系統注銷原來的二維碼,重新生成新的二維碼。考生參加考試時,把紙質二維碼或手機保存的二維碼在識讀器上一掃,聯網電腦上自動顯示考生信息,監考老師即可驗證考生身份(如圖7)。

5.圖書管理信息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圖書館仍然使用一維碼來管理圖書,讀者通過檢索系統搜索圖書的書名、作者、索書號以及存放位置,抄下來去書庫尋找。由于圖書管理員在擺放圖書時沒有規律可循,圖書歸位時按大類隨意放到書架上,讀者在眾多書目中尋找一本書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

在圖書管理系統引入二維碼,將圖書的書名、作者、索書號以及精確到幾號書屋幾號書架幾層的準確存放位置存儲進二維碼,讀者可以在檢索頁面掃碼快速找到需要的圖書。借書時,在自助終端掃碼讀者個人二維碼和圖書上的二維碼實現自助借書。還書時,掃描圖書上的二維碼即可實現自助還書。圖書管理員在整理退還的圖書時,可以用手機掃描圖書上的二維碼獲得該書的準確存放位置,快速歸位。因此,二維碼技術和圖書管理結合,將極大地簡化圖書管理的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8]

6.資產管理信息化

高校固定資產具有使用周期長、價值高、種類多、使用分散等特點,給資產管理工作帶來很多麻煩,經常出現賬物不符、存放混亂、放置方式不對等問題。目前高校資產管理大多仍使用一維碼管理,由于一維碼只能存儲一串數字,不能存儲漢字,資產盤點時依賴于導入有完整數據庫的掃描槍,一旦條碼褶皺、污損或老化,往往無法讀取,需要人工抄下條碼,事后人工復核。而且出于成本原因,資產管理部門配備的掃描槍很少,一般是1-2個,大規模資產盤點時工作量大,效率低。

在資產管理系統中引入二維碼技術,為每個物品制作包含名稱、型號、使用部門、使用人、存放地點、入庫日期、存放要求等信息的二維碼。由于二維碼具有存儲信息量大、使用壽命長、糾錯能力強、防磁功能好等優勢,不會因為標簽褶皺、污損或老化而無法讀取。在大規模資產盤點時,智能手機即可作為掃碼設備用,逐一掃描實物上的二維碼,手機上就會顯示詳細信息,便于和實物信息核對,[9]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漏檢、錯檢、偷梁換柱、以次充好等現象的發生,有效地提高資產管理工作的準確性和資產盤點的效率。

四、二維碼信息安全

如今,由于二維碼制作和沒有門檻,借助二維碼傳播惡意網址、手機病毒等不法活動也逐漸多了起來。此前,央視曾曝光過“二維碼”吸費騙局,二維碼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首先,涉及個人信息的二維碼,極其容易被不法分子復制用以非法目的。目前,二維碼的安全主要靠信息加密技術來實現,[10]涉及重要個人信息時常常采用雙重加密技術來確保信息安全(如圖8)。但加密并不是100%安全,不能完全杜絕個人信息的泄露。我們不排除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術破解個人信息,從而給二維碼用戶信息安全帶來威脅。

其次,雖然二維碼本身不會攜帶病毒,但很多病毒卻可以利用二維碼掃碼下載。當用戶掃碼后,手機會鏈接到釣魚網站或下載病毒、木馬程序、惡意代碼等。

因此,用戶要養成安全意識,不隨意掃來源不明的二維碼,對涉及個人信息的各種二維碼憑證(比如:印有實名信息二維碼的火車票、門票等)不要隨意丟棄,養成良好的保護個人信息的習慣,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五、結論與展望

本文介紹了二維碼技術的概念、分類和特點,二維碼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現狀和可行性分析,主要探究了二維碼在校園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可以想象未來的大學校園,人手一張的二維碼就如同身份證、一卡通一樣,所有的教職員工和學生掃碼出入學校、掃碼考勤、掃碼學習、掃碼借還書、掃碼進入考場,甚至掃碼購物吃飯等等。雖然,目前二維碼的應用和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諸如碼制不統一、信息安全等,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應用需求的增長和對二維碼技術的不斷改進,這些問題都能夠被克服,二維碼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是必然的趨勢。

參考文獻:

[1]韋元華,舟子.條碼技術與應用[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

[2]中國標準出版社.條碼國家標準匯編[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3][5]陳剛.手機二維碼在校園中的應用[J].低碳世界,2014(13):320-321.

[4]邱茜,毛蕓,釗林真.二維碼在高校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J].河南科技,2013(1):215-216.

[6]謝思源.二維碼技術及其防偽應用淺析[J].印刷質量與標準化,2013(12).

[7]鄒文閣.二維碼技術在實驗室管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糧食,2014(5):52-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市| 来安县| 张家界市| 马尔康县| 库伦旗| 潜山县| 萨迦县| 防城港市| 临桂县| 石狮市| 保定市| 安化县| 泰和县| 临汾市| 莱西市| 绿春县| 灌阳县| 周至县| 会理县| 泊头市| 教育| 榆中县| 玉环县| 新蔡县| 济源市| 环江| 涿鹿县| 桂阳县| 读书| 磴口县| 简阳市| 深圳市| 祁连县| 信丰县| 海口市| 安宁市| 镶黄旗| 收藏| 博野县| 乌审旗| 沁源县|